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档案论文

数字档案论文

时间:2022-12-02 22:25:12

数字档案论文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1

1.1基于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为风险

除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特性的档案数据风险,数字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是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风险因素。由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是近些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从电子文件的形成到归档保存,都应该有严格规范的程序管理、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和业务管理制度,而现实上却并非如此。一般来说,档案数据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样就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还由于防范数字档案风险的成本较高,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很难为了提高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投入过高的资金。此外,因为档案管理系统是多用户、多管理的系统,如果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人员的操作失误,很可能导致数字档案载体的损害及误删除、误覆盖、恶意篡改、越权访问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基于自然灾害的档案数据风险

对于那些突发的灾难,如火灾、雷电、水灾、飓风、地震等,一旦发生,其破坏程度非常高,范围广,而且几乎没有预见性,很难进行预防,因此,无论是对实体档案还是数字档案来说,其破坏程度都是难以估量、极具毁灭性的。

2数字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2.1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要贯彻前端控制思想。在数字档案安全预防措施中,前端控制是重要内容,实现事前预防、未雨绸缪,把灾难控制在萌芽状态。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设计之初,就要对档案馆的抵御灾难方面的设计重点考虑,并且合理制定数字档案的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抢救预案等配套措施。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升级过快所带来的读取问题,在选择设备时,要选择技术成熟度高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普及程度高的数字档案存贮介质。对于档案技术力量进行合理配置和储备,不断地对数字档案运行环境进行优化。通过前端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档案保存和维护的稳定性。其次,要开展日常维护、灾难备份、恢复和抢救等活动在内的全程管理。全程管理贯穿数字档案整个生命周期,通过有效的全程管理,对数字档案安全实现全程监测。最后,要对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后续监督和评价。划定数字档案安全评价系统的范围,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高具体过程的效率,让数字档案信息更加保密、完整、易于使用。

2.2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

要建立健全安全审查制度、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考核。数字档案是由人来进行管理的,因此提高档案人员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提高安全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只有安全意识提高了,档案人员才会对数字档案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管理操作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档案员,尤其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的培训。

2.3采用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2.3.1对数字档案进行异质转换所谓数字档案的异质转换,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文字、图像、声音等信号,把数字档案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胶卷、声像档案等,即异质转换或异质备份,对于重要的数字档案,这是对其长期、安全防护的有效途径。因为其脱离了数字信号的局限性,读取时不再过多地依赖设备和技术,读取方便,因此适合长期保存。经过异质转换的档案,脱离电子设备和环境,信息安全性提高,不易丢失。信息被"固化"到新的载体上,不仅避免的人为篡改的可能性,还可以对母本信息的真实性加以检验,甚至可以用来作为校正其母本的真实版本或可靠版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案。2.3.2对数字档案进行迁移新型信息存取设备对旧型档案载体的不完全兼容性导致了必须采取数字档案迁移的措施。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正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升级、换代、淘汰,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现在使用的设备就会被完全淘汰,不复生产,最终消失。以此,必须处于淘汰期的旧电子档案信息存取设备进行储备,用于迁移或载体转换时读取旧型档案载体上的信息。此外,新/旧信息存取接口转换设备也是要考虑的一项,如IDE/SATA接口转换器,接口转换设备可以有效延长旧型信息存取设备的生命周期。2.3.3对数字档案进行同质备份建立由数据备份系统、备份数据处理系统和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组成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天灾人祸的发生难以预见,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灾害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数字档案信息的备份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通常采取静态备份和同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静态备份用以保证历史信息的完整,可以离线异地保存历史记录。同步备份用以保护当前系统的所有数据,适用于硬盘数据恢复、网络数据恢复、数据库修复等灾难数据恢复。2.3.4加强信息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数字档案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完整性即是要防止数字档案信息被篡改或丢失,安全性则是要防止内容被非法用户获取。电子签名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有效手段。电子签名技术能够可靠地保证自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就是“数字签章”;加密技术主要涉及加密、解密算法和密匙,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结语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2

【摘要题】数字信息化

【英文摘要】Thearticlethinksthatininformationera,double-setsarchivesmanagementhasnecessityandrationalitytoexist.However,itisconditional.Onlyimportantarchivesneeddouble-setssystemmanagement.Double-setssystemmanagementforallarchivesisnotonlyunnecessarybutalsoharmful.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双套制

digitization/archive/double-setssystem

【正文】

中图分类号:G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64(2003)06-0006-02

一、档案双套制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关于档案双套制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什么新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档案学界就开始对此进行了讨论。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档案双套制问题,与早期所说的档案双套制问题是不完全相同的。那时,计算机的应用尚不普及,电子文档很少,人们所说的档案双套制,还主要是指对同一纸质档案的双套归档保存。而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办公自动化(OA)的兴起、发展、普及,缩微技术的应用,以及当前在建设数字档案馆过程中对现有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便产生了大量电子档案、胶质缩微品档案,这就出现了同一内容而两种不同载体的档案文件是否都要同时保存的问题,这就是近年来档案学界又在讨论的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可见,当前,研究档案的双套制问题与过去研究档案的双套制问题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大不相同。

为了了解近年来对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研究的新情况、新进展,笔者检索了清华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笔者按篇名输入检索词“双套制”,查到从1994年至2003年10月,有关档案双套制问题方面的文章仅为5篇(详见参考文献),因此,可以认为,从1994年至今,档案学界对档案双套制问题的研究不够活跃,成果很少。但这并不等于说档案双套制问题不重要,不值得研究,恰恰相反,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当前大力倡导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时候,档案双套制问题的研究更有其必要性和特殊的意义。

在早期的研究中,主张纸质档案双套保存,主要是基于档案的安全和利用的方便这两个基本目的,但这种内容和载体完全相同的档案双套保存,是一种重复保存。少量特别重要档案可以这样做,但如果大部分档案的归档保存也实行双套制,势必增加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弊大于利,不值得提倡。因此,在档案只有单一载体的时代,对于档案是否双套保存问题,比较容易决断。但在当今档案载体出现了多元化的时代,同一内容但不同载体的两种档案由于其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实行双套制,已不属于重复保存,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讨论档案的双套制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档案双套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讨论有无必要实行档案双套制之前,除了要明确双套制的涵义外,还要进一步界定所讨论的双套制的数量限度问题。因为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实行档案双套制,其实在机关办公室、档案室和同级档案馆中,都必然会客观存在或多或少的档案既有纸质载体又有其它非纸质载体的情况,就这部分档案而言,虽然也是双套保存,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档案双套制。我们所说的双套制是指在普遍意义上和大规模层面上需不需要搞档案双套制,如果离开了“度”和数量的限制,讨论双套制问题便会失去意义。

双套制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关键要看两种档案是否完全相同,能否相互取代。如果两套档案从内容到载体形式都完全相同,双套制则是完全重复保存制,显然是无此必要的,但如果两套档案只要在某方面存在差异,那双套制就不算重复保存制,该不该实行双套制就要做具体分析了。无论是电子档案纸质化还是纸质档案电子化后形成的两套档案,虽然两者在内容方面完全相同,但其载体形式和功能、效力却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磁盘或光盘等作为介质的电子档案,虽有体积小、信息量大、检索迅捷的优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不能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电子档案中的文字无个人字迹特征、无书写墨迹的新旧之别、无文件形成过程中的稿本特征,一旦被篡改,无法识别;电子档案没有“原稿”概念,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所支撑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各不相同,对软硬件依赖大;寿命短,其影像记录的稳定期限不长。纸质档案虽有真实性、可靠性、法律地位确定的优势,但有信息容量小、占据空间大、管理检索不便的弱点。缩微品档案也有局限性,它的设备成本高,缩微胶片保管条件非常严格,一般档案部门难以达到其所要求的温湿度标准,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大多数缩微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操作技术较复杂,人员配备相对多,其存贮密度、信息容量、检索速度等远远比不上光盘。

而双套制正好融合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势,既可发挥高效存取检索功能,又可保障档案的凭证价值作用实现。可见,双套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此不能简单否定,在电子档案的局限未得到根本克服之前,在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未得到完全确认之前,应该实行双套制,至少对重要档案、珍贵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双套制的存在,意味着今后档案馆馆藏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将长期共存,这将成为未来档案馆馆藏结构的一大特点。

三、档案双套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鉴于上述原因,当前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该不该实行档案双套制的问题,从所查到的全部文章来看,都一致主张实行双套制,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实行档案双套制的问题,这恰恰是目前研究得很少的问题。

两套档案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当前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和普及所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和与之相伴的纸质文件,按归档要求,需一并进入档案室并移交给档案馆;二是随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现有档案馆藏纸质档案也将逐渐实行数字化,也会随之产生大量电子档案。此外,对某一机关而言,也不是机关的全部档案都存在两套的情况,而只有发文部分才会既有纸质文件又有电子文件,收文却只有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存放在对方发文机关。不过,当全国所有机关间的办公都实现了网络化后,文件的传输和阅读都在计算机上进行时,就没有这种区别了。但是,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阅读纸质文件的习惯,想必人们还会将机上文件下载转化为纸质文件阅读,这样也将出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并存的局面。

如果对实行档案双套制没有什么异议的话,那么实行档案双套制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在多大程度上实行档案双套制,或者说哪些档案该实行双套制。虽然笔者主张实行档案双套制,但却反对将所有档案不加选择地统统实行双套制,这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有害的。

目前要明确而具体地划定实行双套制的档案范围是极其困难的,本文无力完成这一重任,这需要我国档案学界对此做深入的调研,特别是国家档案局要尽快出台有关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目前我们可以首先制定实行双套制的原则。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这几方面:我国档案部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承受力,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所选档案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以上原则,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笔者认为,双套制档案范围基本上可以以我国目前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及其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因为我国现行的档案归档范围及其保管期限表是经过长期的调研和实践而制定出来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操作行,特别是保管期限表已考虑了档案的重要程度和保存价值,这正是确定双套制档案范围的重要依据,完全可以参照执行,不必另搞一套。

机关档案是档案馆档案的主要来源,机关档案双套归档保存的范围,就决定了档案馆双套档案的范围,因此应严格把关。机关档案部门作为双套保存的档案范围,应当限定在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部分,保管期限为长期的档案不必搞双套制。此外,在机关档案部门,两套不同载体档案如何统一保管且便于检索也很值得研究,要把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做有机的对应,建立相互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档案馆如何实行档案双套制呢?笔者认为,档案馆除了接收机关档案部门移交的符合要求的双套档案外,另一方面就是原有馆藏档案如何实行双套制问题。目前我国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基本上都是纸质档案,鉴于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今后现有馆藏纸质档案将会逐步实施数字化,但由于我国现有馆藏纸质档案数量巨大,有的大型综合档案馆馆藏量多达几十万甚至百万卷册以上,加之不少档案又是历史上形成的,若全部数字化,工作量实在太大,成本实在太高,实在无此必要。对档案馆现存的纸质档案应维持现状,不必做过多的折腾,只需对其中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和部分年代久远需抢救的珍贵档案实施数字化,并实行双套制保存。总之,现有档案馆既成的纸质档案不是双套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彭坚.关于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的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2,(1).

[2]方莹芬.试论电子文件归档的双套制[J].浙江档案,2000,(11).

[3]潘蓉.对档案“双套制”管理的思考[J].档案天地,2003,(4).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3

(1)信息是事物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反映,并不是事物自身;(2)因为信息的价值不会随着利用而被消耗殆尽,所以数字传媒时代的信息可以在工作中重复利用;(3)我们只有在数字传媒时代对信息采取处理和利用才能体现出信息的价值,因此,一些闲置而老化贬值的信息是指那些处于静止状态和封闭状态的信息,而这一点在很多档案管机构中是非常常见的;(4)目标导向性是信息利用的一大特点,不同的需求者在利用不同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5)信息具有流动性,信息传递中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广泛空间内流转;(6)信息具有可加工性,信息可以由一种形态加工成另一种形态,经加工处理还可变成新的信息;(7)共享性是档案信息的另一个特点,信息的公开性体现了其所在社会的共同价值,人人都可以平等利用信息,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于此同时在利用信息的时候,使用者要按照法律法规对信息还有一定的保护和承担义务;(8)我们很难用定量计算方法来衡量档案信息的价值,情报作用、依据凭证、转让技术成果等形式是人们长期利用档案信息来教学的常规做法,这些信息中大部分是难以用经济来衡量价值的,而只有一少部分才能用钱来衡量。信息资源管理专家认为,信息不会无条件、自动地转换为资源。

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档案管理建设中的应用

数字化信息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产生、储存、传输、转换、处理、运算、更新、替换与交换的系统工程技术,是数字传媒中必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也是数字传媒的必然趋势。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对所需进行存档的图像、音频、视频、文字、图形与动画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储、传输与加工等处理,将转换为一进制代码的档案信息利用数字化对信息进行检索、整理与保护等程序。数字化技术促成了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同时使档案信息从档案库房管理的传统方式中挣脱出来,其排列方式也是重新设立的程序排列,取代了传统的排列方式,与此同时对传统档案管理中的封闭式与重管轻用模式都进行了改革,被开放式与重管促用的模式所取代。所以,为了能够在档案信息馆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数字化贯穿档案全部信息与检索程序的编制。1.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前需要对信息数字化进行足够的准备在搭建多媒体平台的同时,准备完成数字化、数字存储、数字化信息输出与处理前准备的各个子系统建立,形成个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进行制作与加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流程,使管理信息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进行控制,如启动、运行和停止,并计划统一安排其相关的子程序运行的顺序时间;提供该软件程序的操作界面的相关数据库的添加与管理、生成交互控制等。在支持各个应用程序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运行环境。再者就是需要对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的部分进行整理分类,根据需求对分类以后的档案的进行对应的处理,达成高倍的信息传输与存储效率,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使用户对档案信息数据使用与管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管理与检测多媒体资源与环境资源也是一个重点。2.档案检索程序的编程工作目录信息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前提,建立档案数据的目录库是管理好庞大数字信息的档案信息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井井有条并发挥信息化时代强大的检索功能。第一,需要将档案信息的种类划分的清楚,对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数字化处理,将检索系统建立起来,使档案信息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和快捷的检索出来,进而达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的。第二,建立著录的标引与机读档案目录。对主题内容、参考价值载体的物质形态以及档案的出处来源等内容进行档案著录标引。对档案编辑目录的同时对信息特点进行分析筛选与登录工作。3.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其数字化的目的在于在互联网上公布档案内容,充分发挥档案全球化的真正价值;使需要者能够不出家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档案信息的查询。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转变中,其转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是通过对原图像与文字的扫描功能进行存储与目录检索的编程;另一个是使用文本形式并且辅助档案信息检索的数据;再者就是将以上方式融合一起。使用者可以对所需文档进行搜索。

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处理

档案的数字化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便是如何对所需存档备案的信息采集、传输、组织和储存等。为提高信息采集的高效准确和完整,需要设计并且使用相关的实时采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相关人员将多媒体文件通过此平台发送到档案管理的服务器上,这些多媒体文件被服务器采集的时候,再通过“多媒体文件智能与自动著录的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文件被放入到信息的档案数据库当中,对于重要文件通过扫描仪将全文扫描的文件与图像发送到信息平台,计算机将自动的把全文保存在目录数据库的通用字段中。通过互联网自动著录或者采集信息后所形成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由于多媒体技术对各个载体的记录方式的不同,举例说明就是图像、文字与声音的等方面进行的处理,进而使档案馆中的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换过程。等到纸质档案的数据格式确定后进行数字化信息的转换,通过扫描或者照片等对信息进行录入工作系统,在经过扫描、文件压缩、格式转换与加密管理的纸质档案,最后保存在指定位置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数字档案。无论是档案馆中经过处理的数字化档案还是网络上的实时检索到的信息档案,都需要将无序状态成为井井有条的档案信息,以便于达成人类信息互有时代。

档案管理对于当代数字传媒的高速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日益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为数字化档案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作为档案管理者要勇于面对这个技术挑战,在档案管理中引入高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变挑战为机遇,为建设高速准确和完整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努力,为当代档案管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王杰工作单位:周口市城市管理局园林处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越来越多地引进了新材料和新技术,档案载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除传统的文书档案外的照片、影像带、录音带等多元化载体的声像档案。面对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的高校声像档案,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档案、发挥其有效价值,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的概念和意义

本文所指高校声像档案是指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不同材料为载体的、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磁盘等。声像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像和音色栩栩如生地再现重大活动中的现场,真实地反映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成果以及高校的发展变化,其展现历史的独特魅力,是文字档案不可替代的。其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凭证、工作查考、宣传教育等功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更是馆藏档案的珍藏品。[1]声像档案数字化就是把图形、影像、音视频等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形态的信息,并对其加以存储、组织、检索、维护的过程。这些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声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其基础就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存储和压缩等技术的发展。[2]解决高校声像档案长期保存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将其数字化,特别是将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此手段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原件的使用,有效保护传统声像档案的原貌;另一方面,可构建一个数字化馆藏声像档案资料的信息库,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实现声像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资源共享。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声像档案的价值,拓宽为高校各项管理的服务渠道。

二、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分析

(一)复杂多样的声像档案存储载体。保存音频、视频等声像文件的载体种类多样。声像制品有非出版物、出版物及复制品,采录技术复杂;声像记录的载体形态繁杂,如照片、影片、录音录像带、光盘等;声像制品的信息分类繁复,具有不同民族、地域、艺术特征、历史背景等。因此,对传统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全面兼容。(二)声像档案的原生态性保持困难。录像带、录音带等存储介质容易受损,影响原始档案信息质量。在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档案修复措施和开发制作手段之间的矛盾,应把重视修复放在首位,以积极且慎重的态度,保持声像档案的原生态性。在一个兼容的容灾数据存储系统中,存放经过非压缩的高质量转换的音视频计算机数据文件,完全可以满足对于声像信息的“原生态”素材的长久、完整、安全保存和保护的要求,同时也满足方便利用的要求。(三)兼具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管理系统建设。由于IT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的更新速度和贬值速度极快,因此对待管理系统的前期设计必须慎重,避免由于计划、设计不周而造成的重复投资和无效劳动等浪费。对管理系统、在线存储系统以及异地的容灾存储系统、相应的网络设施升级,必须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把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置于数字档案信息管理服务的系统化与网络化、信息编辑转换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轨道,始终密切关注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四)数字化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选择。可靠性越高的声像档案信息,对诸如回放设备、软件等读取信息手段的依赖性越小,其生命力越强,则价值就越高,而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恰恰是成熟而可靠的技术。因此,包括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在内,最好的不一定是最新的技术,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普及型成熟技术才是可取的。[3]

三、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一)存储策略。声像档案数字化后需要实行多元化存储。由于软硬件的经常退化更新,导致数据格式也经常更换,将档案数据从原存储的物理存储介质转移到新的或稳定性更高的物理介质上就是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存储策略。这种转移并不是简单的数据转移,而是将数字化的声像档案制作一个备份文件存放在新的储存媒介上。档案备份后实行远距离异地存储,异地存储既可避免存储介质因人为损坏或自然灾害而危及声像档案的安全风险,也可避免因霉变、污迹、介质层间开裂等原因导致的声像档案无法读取。存储策略是为保证在当前的软硬件系统中可以存取利用数据资源。[4]如此数据转移行为具有周期性,被转移到相关储存介质上的数据保存直至该储存介质技术退化后,就会经历下一轮的数据转移。在不断的数据转移过程中,特别是在格式转换过程中,一些数据的遗失不可避免。所以,需对数据转移过程进行必要的流程监控和质量控制,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需对其相关的背景元数据加以保存。[5](二)技术策略。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不可避免的挑战之一是技术问题。选择技术策略时,首先,为防范声像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数据丢失等风险,可以参考IASA制订的TC-03技术标准、《数字音频的产生和保存指南》、《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等,在声像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保存格式和系统选择,以降低转换风险。其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的探索并不是把声像档案数字化就一劳永逸了,使用方便是声像档案数字化后的最大优点,但最大弱点是其数字形式相当脆弱,需要探讨保护技术和参考技术保护方法。因此,需要参照《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来设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并且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元数据的设计与处理流程、信息获取环节的设计等诸多细节,以保证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质量,最终达到声像数据的长期应用和保存的目的。符合标准的声像档案数据保存系统,是实现数字声像档案长期保存的前提。完全公开、可扩展、标准化是在选择保存格式时应遵循的原则。完整的格式规范应全面公布,并形成真正的国际标准。[6](三)鉴定策略。必须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声像档案进行检验和审核,以确保声像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一,对声像档案的内容进行严格挑选,评估其重要性,即对声像档案的档案价值及持久价值进行鉴定。第二,对声像档案的格式进行校验,检查是否保存未压缩或无损压缩的格式,以保证声像档案的原真性。第三,对声像档案所确定的保密级别、保管期限和保存要求进行鉴定。参照同类内容的纸质文书档案的国家管理规定,根据声像档案所记载的内容来确定声像档案的保密级别和保存期限,并对声像档案的信息进行及时地更新或转换。(四)保管策略。对声像档案数字化要定期检查登记,同时注意做好声像档案的数据转换工作。由于软件和硬件技术更新快,旧的技术被淘汰,而数字声像档案必须在相应的系统环境中才能得以利用,所以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要进行同步保留和及时备份,最好能做到播放设备同步配置且同步维护。(五)检索策略。建立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检索系统,运用语音识别及人像识别技术,将既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声像档案音频信息,又与特定声像档案相对应的信息均录入系统,如讲话者的姓名、讲话的时间和地点、讲话底稿、内容摘要、录音文稿等,便于使用者查找关键信息,提高声像档案信息查询的准确性与内容快速检索的便捷性。(六)开发利用策略。运用科技手段对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深层次加工,同时加强网络化建设,实现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声像档案的使用效率。档案利用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快速查阅并及时利用学校的发展历史、校友名人伟绩、教育教学等所需的声像档案信息。比如,将记录了学校发展的校庆、文化庆典等声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后,在网上建立校史展览专题;将高校名人、专家和优秀毕业生的档案和取得的成果及其在校时的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后,在网上建立学校名人堂、教学名师风采等专栏。通过对声像档案数字化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现代化建设,挖掘声像档案内涵,展示学校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激发全校师生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发挥声像档案的再教育功能搭建平台。[7]

作者:梁骁 单位:贺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丽,程俊睿.历史声像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5,(01中旬).

[2]杨洁,周铭,马丽.近十年高校档案馆声像档案数字化研究综述[J].云南档案,2015,(01).

[3]张美芳,马丹宁.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中存储与长期保存策略的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01).

[4]李宁.关于提高声像档案保存与利用效果的措施[J].北京档案,2011,(03).

[5]张美芳.国外声像档案数字化进程对中国声像档案保存的启示[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3,(03).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 社会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 经济 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 和推广 应用 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 研究 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 时代 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 学习 科学 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 中国 档案管理 现代 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 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 分析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 电子 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 目前 ,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 农村 ,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 内容 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 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 应用 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 影响 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 问题 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6

一、电子文件的归档与接收

电子档案的主要来源就是纸质档案,借助于传统的方法来收集、处理和鉴定文件,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促使库存档案的数字化得到实现,产生的电子文件符合相关要求。库存档案数字化之后,和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电子原件可以作为纸质元件的副本使用,因为依然可以有效的编辑和修改形成后的电子文件,同时,在网络上传和复制文档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那么就无法确定它的真实有效以及原始性。因此,在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中,就需要形成一份电子文件,将电子文件的静态和动态数据信息给涵盖过来,保证电子文件拥有齐全的信息,查询和辨别起来较为方便,这样才可以有效增强档案原始性,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电子文件的利用程度,同时,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方面,也需要对人为干预进行减少,因此,就需要对系统自动提取产生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如果发现了问题,可以向归档人发回。

二、电子档案的存储与备份

电子档案因为过分依赖计算机,那么就不够稳定,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产品不够稳定,随时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出现,那么就需要科学存储和备份电子档案。要严格依据技术的发展要求来选择归档各种文件的存储形式,如文本文件、图像文件、音频视频文件等,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存储电子原件,如数据库存储、光盘存储等,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充分兼顾用户的实际需要。因为计算机的稳定性无法保证,那么在档案管理中,还有十分重要的一份工作就是电子档案备份和恢复,这样才可以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合理有效的备份网络备份、系统备份和数据库备份,同时,第三方介质也需要注意存储,比如可以将专用电脑以及专用的存储装置给应用进来,并且不接外网,这样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可以得到保证,如果有意外情况出现,借助于备份信息,系统就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三、电子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更好的服务于使用者,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更加方便的检索和利用电子档案;在共享档案管理系统数据时,档案使用者在对需要的资料进行查找时,可以更加快捷和准确,将信息化的优势给充分体现出来。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档案对于档案的存在形式是一项根本性的革新,同时,对于档案的利用和查找方式也造成了很大的改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档案利用者。同时,电子档案的维护性管理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管理维护方面,主要利用用户权限来限制;维护下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在数据库管理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日常的维护;查询浏览电子原件内各种动态数据信息等等。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对图书档案的使用方式进行改变,更好的服务于档案使用者;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趋势,可以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图书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万国云单位:蛟河市人民医院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7

现在,我国众多公共图书馆中大多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为主,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档案检索的速度非常慢,导致检索效率低下。综合来说,传统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管理观念滞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馆档案的管理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这是由于一方面图书馆受到资金及信息等客观条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往往从眼前利益着想,忽略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是这种管理观念的滞后,才导致公共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一直未能开展。

1.2工作制度缺乏。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一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以至于出现了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者、管理责任不明、分工不清、管理人员混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时常出现档案文件分散、档案无法准确查询甚至丢失的现象。

1.3档案利用率低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大众的需求,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存在一定滞后性和不完备性,因此难以及时地充分地被广大用户所利用。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档案资料所涉及的信息太过丰富与广泛,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快速准确地被用户所检索,使得档案信息利用率极其低下,其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鉴于上述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应运而生,它将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取代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将成为图书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施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阻碍

2.1资金问题。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条件相对较差,而新型档案管理模式的运用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而这对于本身经费不足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成了制约当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没有资金的支撑,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2.2技术问题。实施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操作、传输、存储、检索、利用等,它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实现图书馆用户的高效办公,但是,构建这样的数字平台受到了相关的技术条件的制约,许多公共图书馆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导致数字化工作迟迟未能开展。

2.2.1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的规范性问题。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需要扫描、处理、存储等工序,此项工作需要有规范化且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才能保证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化产品的质量。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工作人员在做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等工作时,可以参照标准完成,确保纸质文件的正确转化。

2.2.2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技术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数字化档案的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问题。计算机硬件有可能会因为生产厂商、使用年限、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而出现硬盘、磁盘、光盘、服务器设备破损等故障,这就会对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字化档案数据造成一定的破坏或缺失,从而致使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完整存储受到严重威胁。(2)档案数字化计算机管理软件出现故障问题。公共图书馆的档案资源经数字化转化之后,必须有一个生命力很强大、稳定性很好、可操作性与灵活性较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作为支撑。然而,目前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先进、接口灵活、保存数据类型一致、信息能共享的标准化软件系统,因此,在数字化档案数据的管理操作过程中,通常出现软件系统崩溃等故障问题,致使数字关于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化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或缺失。(3)档案数字化管理计算机遭遇网络黑客或病毒的入侵问题。近几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如网络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一旦计算机遭遇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一般都会瘫痪,甚者丢失全部数据,这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这方面专业防护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4)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及系统更换出现故障问题。纸质档案数字化,是从原来的纸质载体转移到了磁盘或光盘等新载体上,当原有数字化档案管理计算机软硬件或系统过时需要更新(更换)时,就很可能会出现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或系统不兼容问题,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死机或蓝屏等故障,进而丢失数字化档案数据。(5)管理人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问题。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在我国还不成熟,很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很专业的管理知识,因此,在对计算机数据安全维护的时候,可能会误删某些文件或误点某些不可逆转的操作程序而致使软件与计算机出现故障,进而导致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缺失。

2.3人才问题。首先,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数字化建设缺乏了解,同时受到身体等原因的限制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接受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高科技的运用能力差,因此,对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的管理能力较差。其次,公共图书馆档案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奇缺,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专业人才稀缺的现象,比如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很多高校也没有开设能满足公共图书馆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课程,这也是我们所要重视的。最后,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很多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一个人精力和专业能力始终有限,不能保证自己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准确地录入相关的档案信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

3实施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集资金。现在,构建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是时展的必然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各地公共图书馆必须设法力争上级领导对本地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只有经费及时到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而且,图书馆如果要获得长效的发展资金,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支持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另外,除了政府部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外,还应该加大对图书馆功能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吸引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进行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3.2合理制定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的技术规范。①纸质档案扫描工作:应该根据幅面的大小、纸张的状况、页面颜色、字迹清晰度、是否带插图、档案重要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扫描方式;②扫描后图像的处理工作:一方面对扫描后图像的处理应该采用统一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另一方面视原纸质档案纸张大小是否一致、纸张间是否有粘连、是否有装订孔等因素来决定图像的处理流程;③扫描图像处理完成后的存储工作:为方便用户使用,需将处理后图像按标准格式存储,一般不同扫描模式扫描处理后的图像存储格式都有区别,各地图书馆需事先统一规定好,以方便存储管理,从而更高效地为用户服务。

3.3多重技术保障数字档案长期安全保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是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必要的加密技术,通过对相关信息设定的变化和编码保障自身数据库的安全;第二,购进先进的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而且应该不断实时更新,确保档案的安全性;第三,注意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载体的使用期限以及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时更新;第四,要注意必须严格挑选可靠存储介质做好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以防计算机瘫痪导致的数据信息缺失。

3.4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公共图书馆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有满足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对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加大对现有员工新观念的养成和新技术的培训,转变传统的工作思想,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其次,图书馆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密切配合,为高校图书馆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期高校根据公共图书馆实际管理的需要制定培养相关人才的计划。

4结束语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8

1工程项目文档编码规则

为了使各部门/现场自主地控制文件编号,项目组制定了各部门代号、工作地点代号和文件类型代号,而来往文件编号组成规则见表1:发文为“项目名称-文件类型-地点代号-对方单位代号-年号-流水号(4位)”。收文编号从对方来文中提取。针对各个承包商提交的工程文件,项目组也为其制定了一整套统一的编码规则。工程项目各个工程阶段的相关编码规则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码、设计图纸编码、设备编码、材料编码、建造完工资料编码、模型编码、供应商设备完工资料编码等,见表2。

2EDIS_PIP技术设计

有了标准化的档案编码规则,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平台的应用便可以标准的文档编码为基础进行开发,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收文管理、发文管理、版本跟踪、文档管理等。发文管理指项目组发送给外单位发文的拟稿、审批、发送全过程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1。收文管理指项目组对外单位来文的登记、审批、处理、跟踪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2,图2中虚线部分表示为可选分支,实线部分为主流程。版本跟踪通过对设计文件的传递和审批过程进行管理,对设计文件的版本升级过程进行跟踪,并形成跟踪报表。文件传送单的生成可自动进行,从而大大简化人员的操作,降低了人为出错的可能,设计图纸审批流程示意图见图3。文档管理模块提供了文档的统一查询界面。通过全文检索或高级检索,可以在全部文档范围内或特定目录范围内查询和管理文档。文档管理模块下主要有文档权限管理、文档目录管理、文档归档、新增文档等功能。

3数字化管理项目实施及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处理数据的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的全面变革,实现信息化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一致,EDIS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及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对于以前线下办公,EDIS_PIP具有以下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EDIS_PIP平台工作流很好地取代了原有的线下办公流程,把原来各自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纳入统一的系统之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能极大地节约资源和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从文件的形成开始,一直到立卷归档,都必须认真执行档案案卷质量方面的标准规范,有效保证文件质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文档一体化管理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两套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删除了不必要的环节,为计算机管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计算机联网或者向档案馆上报软盘制度可以加快档案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基于网络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内部沟通和协调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让项目组与各现场之间保持更畅通、高效的联系,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各类材料的传输更为快捷,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信息的实效性。工作安排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实现了即时归集。

4未来发展与展望

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辅助工具,EDIS_PIP在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及时了解项目的需求,通过准确分析,在保证EDIS_PIP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研究出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应用模式及功能,就能够将困难和阻力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优化,EDIS_PIP将逐步走向成熟,真正成为一套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易于掌握、高效的标准化项目协同及档案管理系统,为中海油信息资产数字化管理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艳齐潜江伟宋哲旭单位:天津中海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9

1.对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房产档案管理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当中,但是步伐缓慢,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人员对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实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注重房产档案信息采集的分析和归类,将其单纯的等同于简单的文字处理工作,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严谨的信息采集与分类环节,使得档案材料归档与保存形式化,严重的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大大的降低了其使用价值,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拖延了工作进度。

2.缺乏专业的人员指导和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现代化的知识型档案管理早已逾越传统的手工劳动范畴。我国在房产档案管理中缺乏对专业人才的投入,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培训,有些是临时从别的部门抽掉过来补充人员短缺的,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资料的简单收集、分类、存放,根本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有效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若干措施

(1)提高房产业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深层认识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系统的管理房产档案,方便档案的调用、查阅等管理要求,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便利性,为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而一旦档案资料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档案内容的缺损、不完整、记录不规范,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房产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等相关因素的制约。所以想要快速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不断地提高相关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房产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从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上着手,深化员工对这一科学的管理模式重要性的认知,突出显示出其在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着重强调其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所显示出的巨大的优势,让其从根本上意识到实现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更快更好的消除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员工的专业化、规范化[2]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是一门集众多学科于一体,对专业性和技术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人才,必须拥有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敏锐的观察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在数字档案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其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富有成效的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支有专业素养高、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高的卓越的房产档案管理人才。因此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既懂档案管理业务工作,又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则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凡。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档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充分激发和调动档案人员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房产档案人员的能力,打造出一直专业知识过硬、综合实力超强的团队。

4.结语

快速发展的房产业对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既创造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房产档案管理模式因其诸多的缺陷已经很难顺应当下房产企业的不断地跨越式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尽快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模式,向科学、系统、全面、便利、完善、高效、先进的趋势进步,逐步推动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完善,加大人才、财力和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为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全面实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原单位: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档案信息中心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10

与传统的档案不同,数字化档案所具备的功能更加全面,而且更加符合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归纳起来,数字化档案所具备的功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这样一来,通过网络,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以此来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

(2)通过统一规划的,规范化的、标准的数据结构,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转换;

(3)数字化档案除了包含传统档案的所有功能之外,还在此基础上加入档案编目、检索自动化、标引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所具有的完备条件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是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平台,如果缺少了计算机网络作为支撑,那么档案数字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电算化业务,这些都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信息产业技术的和其他专业技术的崛起,也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说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

2、人才队伍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了一种必然趋势,这就必然需要一批专业具有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事业单位加大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截止到目前,我国具备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技术的人才规模已经十分壮大了。因此,唯一所要求的就是其能够适应未来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升级适应要求,这样才能使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更加效率化与集约化,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三、实现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1、全面引入信息技术。随着相关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实现管理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全面引入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建立科学的检索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将档案的内容整理之后录入电脑,以此来供管理人员在日后的时间里,对其进行更改和查阅。

2、加大经费投入,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在过去的时间里,企事业单位在经营和发展中,领导所重视的几乎都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却往往忽视了对档案的科学管理,这就直接导致了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管理水平,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领导部门必须提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尽量将数字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以此来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支持。

3、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是确保档案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首要任务就是对进入档案馆的所有档案资源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资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管理制度的制定有用武之地,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从4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包括对工作人员身份的审查以及工作效果的评定和奖惩等;第二是对档案数据的管理制度,该项制度不仅要包含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而且还要对数据的安全等级和安全措施等进行进一步明确;第三是对档案管理环节的管理制度,该项制度主要包括对档案的环境安全进行规定,比如说自然灾害防护、设备防护、技术防护等;最后一个方面则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该制度是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正常安全的运行,涉及应用系统的操作权限、操作规范、操作监督和备份升级等。只有将以上几个方面的相关制度进行科学制定,并对其不断完善,才能够更好地将管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标。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11

数字化档案的凭证价值,取决于元数据的整体性,如果对于某份数字化档案的元数据整体中某一项元数据缺失,那么该份数字化档案的凭证价值也就丧失。因此元数据的实施一定要标准化,要想保证元数据在实施中的整体性,只能依靠标准化。

1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

在现有的国际、国内、行业等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这些是针对具体的数字化档案类型、用户、业务管理流程等采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元数据模型中元数据功能项的设置分析及对其描述的过程。这个功能的意思是要基于元数据元素、元数据模型。根据这一定义,应该明确的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首先是一种功能需求,需要确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并施以科学的方法。

2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

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分析的信息源,是以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范围为主要的另外包含权威性文献、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等。

就其本身而言的话,数字化档案的分类丰富,有多媒体数字化档案、视频档案、音频档案、图像、图形档案盒数字处理档案,因此,其信息源范围可以是关于字处理档案、图像档案、图形档案、音频档案、视频档案以及多媒体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元数据范围的需求分析。

针对权威性文献而言,权威性文献可以分为法规、标准、政策、规范、最佳实现及理论等,因此,其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国内外的有关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规范、最佳实践及理论中存在着的有关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

针对用户而言,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对文件管理者、档案管理者、数字化档案管理者、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以及数字化档案利用者所提出的分析方法。

3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方法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领域中,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有两类方法:一类是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另一类是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1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

3.1.1文献参考法

文献参考法,以“文献”形式表述有关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等,以保证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是从“文献”的抽象到具体数据元的确定的方法。主要是从所涉及文件管理的文献中概括出数字化档案元数据的需求。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元数据项目是运用此法的主要代表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文件管理的中凭证要求(简称《baC项目》)。

3.1.2理论推导法

从文件管理理论出发进行归纳演绎,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来验证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合理性,即是理论推导法。

目前流行的文件管理理论主要有: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运动理论。不论采取哪种理论作为我们的研究依据,都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澳大利亚元数据研究项目《教育、研究与产业合作项目》(SPIRT project)为例,他们所制定的元数据主要依据澳大利亚所独创的“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 continuum thinking)”;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项目《数字化档案完整性保存项目(UBC)》则依据的是文件运动理论理论。按照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相关理论,我们要采取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3.2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2.1调查访问法

通过对文件创建人员、文件管理人员等相关的专业人员等进行跟踪访谈和数据分析,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另外用到此方法的是在跨国联合项目――文件永久性凭证性问题在电子系统里的应用(简称INTERPARPES)。

3.2.2流程实际法

按照档案实际管理的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运动为分析的切入点进行需求分析。研究者持有这类分析方法会认为文件管理流程和元数据是分不开的,所以,要理解元数据,就要紧紧联系数字化档案管理流程实际,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传统的手工管理业务流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如文献参考法,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建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具有合法性和凭证性,但建立的标准过于宽泛;理论推导法,可以保证其合理性和系统性,但建立的标准偏向理论性,实用性不强;基于用户访问法建立的标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好,但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流程实际法,即使具有可行和运用性范围依旧被局限。所以说,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时,需要综合作用各类所学多种方法分析需求,而不是孤立、单一的只作用一种方法,这样做才可能满足数字化档案元数据更全面和客观的需求。

4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体系模拟建构

在以上探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信息源及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模拟建构需求分析体系。

首先,根据具体行业、应用领域的目标与特点,确定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需求分析的信息源主要包括,文献(规范、标准)、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数字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其次,对需求分析信息源进行分类整理、审读,综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源进行分析,简练出数字化档案管理数据的需要并形成需求陈述。再次,针对各需求陈述进行元数据的提炼,将提炼到的元数据进行分类,再将具体的元数据纳入到分析框架。最后,判断元数据元素项的设置,形成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1]阴庞龙,何景武. 大型客机构型管理研究[J].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9(S1)

数字档案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数字 档案馆 探析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58-01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时代的档案实践环境变化和传统档案学自身理论建构的必然产物,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拓宽了档案学发展视野,代表了电子信息时代档案学发展的基本立场。经过多年的探索,档案学者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与研究上取得诸多成就,但由于社会需求、技术实践以及传统档案馆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在发展上面临诸多困境。

一、数字档案馆自身建设需求和局限性

目前我国档案馆建设上存在的缺陷是目标不够明确并且缺少完整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对于档案馆的制度以及相关的功能和技术都没有明确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档案馆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现在的档案馆的管理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这样,导致档案馆的档案信息价值和功能未能完全凸显。由于目前我国对档案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档案馆的观念和制度的局限性愈加明显。

二、传统档案馆发展形式

我国传统的档案馆的理论和实践相对是比较成熟的,建立健全了档案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管理流程,传统的档案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这样传统档案馆的历史价值是不可小觑的。数字档案馆主要是依赖于技术和信息的处理。目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相对不平衡,导致我国计算机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和普及。现在很多人还是愿意去传统的档案馆去查阅和寻找档案。这样传统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传统的档案馆不会立刻消失,还会被应用一段时间。数据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之间的功能价值和服务功能有很大的不同,每种形式都具有存在的意义。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在各种资源投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数字档案馆的发展相较于传统档案馆处于劣势。

三、数字档案馆理论和实践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到档案馆去查阅资料的时候希望采用快捷的方式。因此,数字档案馆在维护和提升档案信息价值、满足社会档案信息需求上有着不可替代之作用。而且,随着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传统的档案服务理念和方式亟需更新。但是,我国的档案馆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很深,这就导致我国档案馆的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很狭窄。数字档案馆主要是依靠数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与传统档案馆的服务模式有很大的不相容的地方。因此,采用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模式与使用于数字档案馆发展要求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显得尤为必要。虽然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服务职能有很大的矛盾,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数字档案馆的实践价值还是值得推崇的,能够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

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及隐私权和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档案信息包含着来源机构、组织或个人(档案信息权利所有者)的隐私信息,如若处理不当会对当事人生产和生活造成困扰。对于这些相关的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数字档案馆的保护措施还是卓有成效的,对这些隐私的保护也应该是必须进行的。数字档案馆也应该对用户的知识产权和信息产权进行保护,对于相关企业的商业秘密,数字档案馆应该采取措施和有关的法律进行保护。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字档案馆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必须形成系统的和发展性的思路,继承传统档案学有益的理论成果。当代数字档案馆需要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构建合理的数字档案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档案学要有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宏观规划,以数字档案馆模式构建为指引,不断调整、变革现有实践和技术理论,使档案学成为信息时代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冯继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0(4).

[2]李孟女.探讨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主要差异[J].经济研究导刊,2013(5).

[3]沈新平,李小福,肖丹.知识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1(9).

[4]温献英.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