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时间:2022-05-08 08:49:11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影响标志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1数字媒体技术影响下的中国标志设计维度变化

(1)真实三维空间表现。

三维造型的标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呈现一种立体图形,一般是通过电脑设计完成,通过颜色渐变、叠加的方式让平面图形产生立体感,从而塑造一种特殊的视觉冲击力。三维造型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塑造一种单纯的三维空间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的延伸塑造一种动感,让标志充满活力。静止的平面化标志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即便是他们看到了,也不会去驻足观赏。因此,这种标志的记忆性很差。在“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的标志设计中,设计者将三点水这一特殊的偏旁设计成一种抽象的蝴蝶与经纬线的结合,不仅展现了特殊的立体空间感,还有着展翅高飞的冲击感,这是平面标志设计所无法表现的。

(2)矛盾形体。

著名艺术家埃舍尔穷尽一生的经历,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空间矛盾感的形体,在当时的时代在让人惊叹的同时,也有少数艺术家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而这些图形在当今社会成了新宠,特别是在一些高新企业、互联网企业标志设计中,他们借助这种空间上的矛盾感吸引受众的注意,同时增强公司标志的传播性,甚至一些普通企业也开始运用这种手法,如布菲尔矿泉水的标志设计,利用鱼的形象塑造“鱼中有鱼”的视觉效果。

(3)材质与光感。

传统标志设计曾有“色不过三”的严格要求,而且以纯色为主,要求标志设计的可复制性较强,且最好不要有过于复杂的色彩搭配,在材质上,传统的标志设计一般不允许使用特殊材质,更不可用特殊光感效果,在当时的技术及时代背景下,这种要求曾大幅提升了标志设计的宣传便利性。但是明显这些要求与当今的审美格格不入,当今设计标志设计重视使用不同的材质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裱花,从而产生了律动感、凹凸感与旋律感,增强标志的视觉感染力,提高人们对它的认知度。

(4)肌理视觉效果。

肌理效果的呈现建立在对材料纹理及形态的把握上,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肌理纹理感,对于设计师来说,可以运用不同的纹样及色彩,从而给人一种多元化的感受,比如细密的表面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粗糙的表面给人以质朴的踏实感。这些恰恰是传统的标志设计所无法达到的,肌理效果地融入,也大大地弥补了图形的单调感,从而使得标志设计呈现出其特有的层次感与精美效果。

2标志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新表现形式

电脑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普及,这随之伴随而来的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设计的设计表现技法也早已不适应传统的原则,色彩的丰富性、手法的多样化,在现代的数字传媒中,标志的个性化、视觉冲击力给我们设计创作建立了更大的空间,如果没有数字技术,有很多设计的想法很难付诸实现。因为它完全除去了以前的表现形式,造就了现在全新的图形语言。

(1)电脑软件形成的随机、系列表现。

对于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技术的控制,不断改变简单图形的姿态和角度,产生一系列和随机的图形,丰富的色彩变化,达到更生动刺激的视觉感知。也正是这种随机的图形,也造成图形的独特,而不能被别人所复制使用标志。因为标志的设计是要适合的任何场所,既能放大数倍也要能缩小,不能影响它的识别性,可是如果这种标志缩小数倍并进行印刷时,这种具有梦幻般地标志就不能达到这种效果了。

(2)像素的表现。

像素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像素更多的使用于照片中,照片正是很多像素组成的,汉语词典里解释道:“像素就是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单元,在光电转换系统中,是电子束或光束每一瞬间在图像上扫描的部分,图像中像素的数目越多,画面就越清晰。”而利用电脑软件把图像放大,而利用这些放大后看到各种不同的颜色方块的像素点,构成标志的视觉图形符号,体现高速发展的电子时代。

3数字媒体技术对中国标志设计的新问题

虽然中国标志设计目前也有了很多设计工具的辅助,让我们标志变化多样,也影响着我们的视觉审美。中国标志设计也越来越与国际化接轨,可是随之伴随而来就是,中国的标志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如今的设计师就在想着各种表现手法,在空间或颜色或材质上进行改观,改变了以前枯燥单调的标志表现。但是把中国的标志跟国际上的标志放在一起,从识别上我们很难分清哪个标志是中国的标志。可能有的人会说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兴事物,而中国民族的元素都是一些“古董”了,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时代的东西。所以那些民族传统元素已经不能用在现在的表现手法上了。可是如果没有传统的元素作为设计灵感,那么我们设计标志只能是空洞的,而没有了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在数字媒体技术下,把中国的标志中既有科技感又有中国文化的元素。让中国的标志不光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有时代感的表现手法。

作者:王静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浅析论文

论文摘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关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优秀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优秀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五、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未来和发展前景

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一直都是相互促进,协助发展,但是很少有象当前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这样引发的空前演变。可以说,在现代生活中新媒体艺术已经实质性地改造了艺术的思维模式、设计模式、传播模式以及欣赏模式,新媒体艺术正在成为新世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借助这一平台丰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艺术创作情怀,满足生活需求。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当代数字科技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数字信息的传播更加深入和全面。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间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为新媒体艺术开辟一片灿烂的天地。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广告设计论文

一、数字媒体技术与影视广告设计的整合优势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影视广告设计师在设计思维、设计策略、设计处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影视广告设计中的特殊人物形象构建、特殊场景表达、时空错觉置换、气氛烘托、虚拟现实等表达形式,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进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与广告鉴别标准。影视广告设计更多的是倾向于艺术品制作,而新媒体技术则是提升艺术品质量的必备工具。具体来说,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影视广告设计之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首先,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广告设计的表现语言,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融合。以中国电信在沙特阿拉伯的推广为例,在广告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图形处理技术、特效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一系列数字媒体技术充实了广告的语言表达,并实现了快速的语言置换。该影视采用了叙事式的广告语言呈现法,节目开始,有一个沙特小男孩对着蒲公英吹了一口气,充满期望地看着蒲公英飞向远方。蒲公英最先落到了一幢别墅之中,被女主人吹了一下之后,进入到了川流不息的城市大街,而后又被一个司机吹了一下,飞到了高耸的山峰之上。画面继续置换,蒲公英在旅行了杳无人迹的沙漠、蔚蓝的大海、人迹罕至的小岛之后,最终在小男孩的面前落下。节目接近尾声时,字幕上迅速出现了中国电信的字样,并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将蒲公英旅行的路线迅速穿插了一遍,为受众传递了电信信号覆盖范围广、功能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拓展了广告设计的语言,也促进了设计理念的创新。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广告设计的各个阶段,利用软件可以顺利实现广告动画、图像、字幕等前期制作,可以对影视广告进行剪辑。影视广告设计后期的风格、声音、图形优化处理是作品传播前的重要环节,利用三维特效技术及图音优化软件,可以确保广告后期制作的质量。强大的理念。其次,数字媒体技术为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推动了影视广告设计的多元化。数字媒体技术涵盖范围极广,科技价值较高,在当今的影视广告设计过程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持续影响下,影视广告设计的风格和类型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网络、手机中大量传播的FLASH广告,就是利用了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图形处理技术制作而成的;三维动画广告是目前影视广告中的主要广告类型,在设计时应用了数码摄像、后期处理软件、合成软件等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创造出了丰富的广告形式,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影视广告设计前期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影视广告作品要求在短暂的时间之内表现出奇特的艺术构思,为受众呈现出“新颖、奇妙、特殊”的视觉效果,这对影视广告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广告设计前期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其后期的传播效果,借助图形处理、三维影像、数字建模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广告前期制作质量。影视广告设计前期制作又细分为三方面的内容,数字媒体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分为以下三步:首先是动画素材准备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广告为了达到吸引更多受众的目的,往往需要为观众呈现出一些奇异、夸张、超乎常人想象的画面。为此,在素材准备阶段要为广告提供多维度的画面语言。传统方式下常用普通摄像设备来记录广告制作的素材,这难以满足现代影视广告动态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借助于Maya、Motions、Shake、3DSMax等数字软件建立二维或三维动画模型,可以对画面的呈现方式作出创新性的修改,进而提升画面呈现效果。耐克运动鞋影视广告在制作时就利用了这些技术,使得人体的肢体语言以更加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其次是广告图形和图表制作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影视作品中增加一些图形和图标能够更加清晰的阐释产品理念,并且还无需承担高额的特效制作费用,设计师可以不用高端的处理工具,只需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Word、Photoshop、Excel等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广告图形和图标的高效创作。例如,东风雪铁龙在进行影视广告宣传时,利用这些处理软件对广告画面进行了大面积的分割和平面化处理,凸显了产品的竞争优势。最后是影视字幕制作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广告的字幕常出现于片头或片尾之中,是广告传播的优秀内容,其字幕制作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广告的传播效应。简单的字幕处理用LiveType软件即可实现,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字幕要求,要用Adobeillustrator、Photoshop等软件对其进行创意性的编排和制作。例如,健力宝影视广告中的字幕用到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实现了字体的动态化和个性化呈现。影视广告剪辑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画面剪辑是影视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广告的受众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娱乐化和新奇化的趋势,影视广告在该背景下也纷纷强化了数字技术在影视特效制作中的作用。但无论何种特效的广告素材最终要靠剪辑合成才能发挥最大化的视觉效果。根据广告主题语言的表现特征,利用视频剪辑、音频编辑、二维建模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广告素材进行优化,打造出更具内涵的广告风格,进而营造出丰富奇异的广告氛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受众。而特效技术在广告中制作中的大量应用,为受众带来了更加新奇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在此背景下,影视广告设计师也不断追求更高、更强的特效技术来挑战受众的感官,借此吸引更多受众参与。但任何特效技术都不能代替广告剪辑的作用。影视广告中的特效动画是一种夸张的画面表现方式,在制作时要遵循画面的呈现规律,动作尽可能的流畅自然。具体剪辑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师应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并提炼事物的基本动作规律,这样才能合理地对画面进行选择和组织。其次,设计师应具备专业的数字媒体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图形处理软件以及有着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图像、视频处理过程中得心应手。最后设计师要精确把握剪辑的度。设计师对图形的放大、缩小以及变换等方面的幅度和速度会对受众的心理会造成直接影响,倘若仅凭自身喜好而盲目剪辑,则会致使广告传播的效果大大降低。总之,广告剪辑过程中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广告进行精心策划、科学处理、消除痕迹,这样才能较大提升广告作品艺术效果。三维特技及后期处理。三维特技在影视广告设计的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有较大的适用空间。如利用Premiere软件的特效处理功能,对广告视频模型进行淡出淡入、划变、叠化等方面的处理;利用AfterEffects软件对广告进行多维立体效果展示。特效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抠像技术对虚拟广告场景进行叠加、优化等处理,并通过多种数字软件对广告图形进行分离和整合,利用三维软件对图形进行合成、拼接,最终实现图形的高效果呈现。长城润滑油的“油人”影视广告是利用三维特技进行设计的典型例子。广告播出前后,正值世界杯期间,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想到了用“油人”来代替足球运动员进行动作质感表达。但前提是,必须把“油人”的动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给受众以真实的体验。利用数码技术对一些球星的动作进行认真捕捉之后,将各部分的参数输入到了三维动画模型之中,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处理和加工,最终为受众呈现了一场艺术性的影视广告。色彩调整和声音处理是影视广告设计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任何一个受众都不愿意接受一个画面质量低下和声音混乱嘈杂的影视广告。利用影片色彩控制软件可以对影片的色彩、色调、色层进行细致化的处理,并利用软件中的美化功能对其部分色域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实现作品完美的色彩呈现。FinalcutPro和Premiere软件中具有声音收集、混合音频调整、音效调整、音效与图像对接等强大的功能,借助于这些技术可以对影视广告的声音进行优化处理。

三、结语

影视广告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与影视广告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影视广告传播将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变革。当今世界已步入了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新时期的影视广告设计者,应客观认识数字媒体技术为广告设计领域所带来的变革,创新自身的广告设计思维,不断探索新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促进我国广告设计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金莉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背景下的影视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

在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与理工课程相提并论,没有考虑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不协调。如,摄影摄像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理论课时占了总课时的1/2,剩下的1/2课时虽然是安排实践时间,但由于其他的客观原因(如学生多、机器少),学生在教学时间内只能掌握如何操作机器,对于创作创意性的艺术作品就谈不上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投入小,设备少,实践受到限制。

影视多媒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很多课程的学习依赖于机器设备,而数码单反、专业摄像机等设备价格不菲,建设摄影摄像实验室、音视频编辑等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虽然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器材设备数量仍然有限。另外,由于设备种类有限,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数较少,实践项目受到限制,难以按时按质完成,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课程和各类影视竞赛的需要。

3.教学手段单一,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或教师在机房制作案例,学生依样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将知识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缺乏实践环节的互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思维能力严重缺乏,更谈不上创造性创作了。

4.双师型教师缺乏。

目前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任课老师的专业有很多,如传播学、文艺学等专业。多数任课老师没有影视从业经历,教学常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缺乏实战的教师很难根据实践的需要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或无法有效运用理论。

5.专业教育与业界实践缺乏交流平台。

影视多媒体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特征,专业教学需要紧随业界的步伐。同时,学生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目前的影视多媒体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条件相对有限,主要为理论课程结束后的2周实习实训,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内完成,假期的实践多数以短期的观摩和打工为主,没有规律和固定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二、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从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可以实施建设“一个目标,两相结合,三大途径,四级实践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制作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影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校内工作室,并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理清影视多媒体专业理论与实践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案,形成运行良好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检测体系。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来建设“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既展现了本专业的理论性,更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引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大传播的理念,既突出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技术属性,也兼顾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时代性,从而把领悟文化、把握市场、熟练技术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2.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实施“项目驱动、赛事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使影视多媒体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三、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从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如下几个统一: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注重操作性。扎实的基础之上与特色的专业方向相统一,注重个性创造发展;专业普适性原则与市场取向原则相统一,适时灵活调整。

2.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

依托本专业已有的实验设备,整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本系建立一个校内实践基地,下设摄影摄像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购买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3.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同时,积极开拓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及业界权威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引进实验室专业人员,组织现有专业教师暑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

4.打造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影视多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梯进式”四级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课程与课外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课内实践培养基本技能、课外比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或专题)实践培养项目开发与设计能力、企业实战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梯进式”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唐喜亮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背景下影视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

在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与理工课程相提并论,没有考虑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不协调。如,摄影摄像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理论课时占了总课时的1/2,剩下的1/2课时虽然是安排实践时间,但由于其他的客观原因(如学生多、机器少),学生在教学时间内只能掌握如何操作机器,对于创作创意性的艺术作品就谈不上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投入小,设备少,实践受到限制。

影视多媒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很多课程的学习依赖于机器设备,而数码单反、专业摄像机等设备价格不菲,建设摄影摄像实验室、音视频编辑等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虽然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器材设备数量仍然有限。另外,由于设备种类有限,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数较少,实践项目受到限制,难以按时按质完成,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课程和各类影视竞赛的需要。

3.教学手段单一,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或教师在机房制作案例,学生依样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将知识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缺乏实践环节的互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思维能力严重缺乏,更谈不上创造性创作了。

4.双师型教师缺乏。

目前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任课老师的专业有很多,如传播学、文艺学等专业。多数任课老师没有影视从业经历,教学常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缺乏实战的教师很难根据实践的需要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或无法有效运用理论。

5.专业教育与业界实践缺乏交流平台。

影视多媒体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特征,专业教学需要紧随业界的步伐。同时,学生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目前的影视多媒体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条件相对有限,主要为理论课程结束后的2周实习实训,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内完成,假期的实践多数以短期的观摩和打工为主,没有规律和固定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二、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从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可以实施建设“一个目标,两相结合,三大途径,四级实践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制作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影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校内工作室,并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理清影视多媒体专业理论与实践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案,形成运行良好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检测体系。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来建设“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既展现了本专业的理论性,更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引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大传播的理念,既突出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技术属性,也兼顾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时代性,从而把领悟文化、把握市场、熟练技术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2.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实施“项目驱动、赛事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使影视多媒体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三、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从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如下几个统一: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注重操作性。扎实的基础之上与特色的专业方向相统一,注重个性创造发展;专业普适性原则与市场取向原则相统一,适时灵活调整。

2.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

依托本专业已有的实验设备,整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本系建立一个校内实践基地,下设摄影摄像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购买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3.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同时,积极开拓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及业界权威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引进实验室专业人员,组织现有专业教师暑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

4.打造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影视多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梯进式”四级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课程与课外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课内实践培养基本技能、课外比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或专题)实践培养项目开发与设计能力、企业实战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梯进式”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唐喜亮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影视艺术论文

一、新媒体和数字化概述

(1)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利用电脑技术将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主要以互联网媒体和数字媒体为主。新媒体是对传统的媒体方式的一种改革,其有着较为先进的传媒、方法、产业等观念,是时展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涵盖了网络、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等,主要传播的是图片、视频、影响等资料信息。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化。自新媒体出现以来,其与数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很多信息的传播都运用了数字形式,其将声音和影像进行了数据细致处理,也相继出现了很多产品,如U盘、影碟等等。第二,互动性。原有的媒体只能表面地向观众传达信息,而新媒体较为人性化,其通过甲将信息传递给乙,而后乙再将这种感受返回给甲,以此形成两者的互动。第三,效率高。新媒体能够将信息和数据快速地传达给观众,在第一时间与观众分享。例如,电视节目的直播,这使得观众观看和节目表演同步,是一种高效率的媒体。

(2)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今,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很多数字产品出现,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读物等等,其发展前景非常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例如,影视作品中的科幻题材,只有依附数字化技术才能将这种特效制造出来,让影视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同时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能够将需要的场景进行模拟,较为逼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

二、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1)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在创作方面,主要是指在以影视作品制作方面的应用。如今,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写作,而不是用传统的手写方式。

通过利用WPS这种写作软件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写作内容进行完整的保存,避免了内容的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利用MMS(剧本写作软件)能够设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针对剧本的主人公、对话、故事情节等方面提问,并得到答案,以此为剧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在财务方面,由于很多大作品其投资金额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利用数字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影视制作成本和资金进行预算,并及时记录所有的花销和支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了人工计算和记录的误差,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资金记录和预算质量,降低了风险。例如,WPS中的表格软件,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记载,又如Producer其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使得影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2)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传播中的应用。在传播方面,这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让观众更准确和深入地领悟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音频和影视方面,数字信号有着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音质和影视传播的质量,让音质和图像显示更加清晰,防止出现信号混乱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传播更多的影视信息,较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能够利用光纤进行信息的发送,增加了电视频道,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细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湖南媒体,其有ETV湖南经视、ETV都市、湖南娱乐等等,每一个频道所传播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需求。如今,很多数字化传播载体相继出现,如现在非常流行的DTV(数字电视),其对节目信号的所有接受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这种电视的分辨率较高,且信息传播效果好,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不同的频道,还可以上网,为生活提供了便捷。

(3)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营销组成了影视艺术产业,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并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现象。其将广播、通信、互联网相互融合,推动了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减少了产业开支,丰富了影视形式,防止出现独自生产发展的问题,拓宽了信息传送渠道。据调查显示,如今,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较高,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超过了87%,而三网融合改变了这一现象,带动了新环节的收入成长。同时,很多影视媒体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将其影视作品通过大荧幕、互联网等载体进行展示,带动了票房的迅速生长。例如,《人在囧途》等疯狂地在互联网上下载播放,提高了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收入。

三、结论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影视艺术对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愈加重视和普及。数字化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其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字化的应用,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便捷,并加快了电视、广播等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传播质量,很多数字化影视媒体产品相继出现,带动了整个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乐趣。

作者:邹现辉单位:河南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技术下新媒体艺术设计论文

一、数字技术背景下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的策略

(一)要重视新媒体艺术设计本身的审美价值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现代观念的影响下,新媒体艺术设计虽然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设计者更关注这种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设计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忽略了这种艺术本身应经具有的审美价值。新媒体艺术设计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商业性与功利性,但由于其缺乏对艺术设计本身的艺术思考,没有进行艺术性创新,这种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审美震撼并不强烈,设计者要考虑如何使新媒体艺术设计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不仅要考虑利用新媒体手段,更要重视艺术设计规律的应用,要重视艺术设计的审美功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很多艺术家只认可传统艺术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他们很排斥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认为这种艺术设计不符合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是不合格的艺术设计作品。他们认为这种高新技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种态度就制约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其实,任何形式的艺术设计只要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符合时展的需要,能够带给人们身体体验和审美感悟,能够获得大众喜爱都应该是审美艺术产品,都应该得到艺术设计者的重视,况且,新媒体艺术一经产生就得到广泛的流传,是一种很时尚的艺术产品,艺术设计与高技术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设计的新思路,能够不断拓宽艺术设计的新领域,更应该得到艺术设计者的认可。作为艺术设计者,要重视这种艺术设计形式,能够积极面对这种艺术形式在发展中的问题,站在艺术的高度不断完善新媒体艺术,这样,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加强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型的时尚的艺术设计形式,这种艺术设计形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解决。而现在,我国很缺乏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很多艺术家缺乏对新媒体艺术的全面了解,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只是对新媒体艺术有个笼统的了解,就一味地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这种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不高,缺乏深厚的思想内涵,导致新媒体艺术设计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播。当今,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通过引导设计者进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在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一些软件,同时,也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艺术设计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规律和技巧,能够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使新媒体艺术设计者能够按照艺术规律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创新,不断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品的品味。这样,通过有效培养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

二、结语

总之,在数字媒体视野下,新媒体艺术设计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艺术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乏足够的审美内涵,缺乏很多的设计人才,很多艺术设计者对这种新的艺术设计形式不够重视等等,我们要认真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不断加深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能够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更多更好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设计作品,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才能不断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使数字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作者:洪世勇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影视艺术论文

(1)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在创作方面,主要是指在以影视作品制作方面的应用。如今,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写作,而不是用传统的手写方式。[2]通过利用WPS这种写作软件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写作内容进行完整的保存,避免了内容的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利用MMS(剧本写作软件)能够设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针对剧本的主人公、对话、故事情节等方面提问,并得到答案,以此为剧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在财务方面,由于很多大作品其投资金额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利用数字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影视制作成本和资金进行预算,并及时记录所有的花销和支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了人工计算和记录的误差,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资金记录和预算质量,降低了风险。例如,WPS中的表格软件,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记载,又如Producer其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使得影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2)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传播中的应用

在传播方面,这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让观众更准确和深入地领悟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音频和影视方面,数字信号有着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音质和影视传播的质量,让音质和图像显示更加清晰,防止出现信号混乱的问题。[3]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传播更多的影视信息,较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能够利用光纤进行信息的发送,增加了电视频道,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细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湖南媒体,其有ETV湖南经视、ETV都市、湖南娱乐等等,每一个频道所传播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需求。如今,很多数字化传播载体相继出现,如现在非常流行的DTV(数字电视),其对节目信号的所有接受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这种电视的分辨率较高,且信息传播效果好,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不同的频道,还可以上网,为生活提供了便捷。

(3)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营销组成了影视艺术产业,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并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现象。其将广播、通信、互联网相互融合,推动了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减少了产业开支,丰富了影视形式,防止出现独自生产发展的问题,拓宽了信息传送渠道。据调查显示,如今,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较高,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超过了87%,而三网融合改变了这一现象,带动了新环节的收入成长。同时,很多影视媒体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将其影视作品通过大荧幕、互联网等载体进行展示,带动了票房的迅速生长。例如,《人在囧途》等疯狂地在互联网上下载播放,提高了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收入。

(4)结论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影视艺术对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愈加重视和普及。数字化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其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字化的应用,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便捷,并加快了电视、广播等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传播质量,很多数字化影视媒体产品相继出现,带动了整个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乐趣。

作者:邹现辉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下专业技术论文

1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领域中的应用

生活中,传统的大众广告载体如:公交车车体、LED灯看板、广告牌等,所传播的信息都是静止的单向传播,无法实现主动吸引人们注意的广告需求,对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很有限,只有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让原本静态形式的广告内容动起来,塑造最佳的视觉效果,才能主动获取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加深人们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产品信息的印象,而且信息时代下,只有多样性、动态性以及艺术性的影视广告才能真正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影视广告的剪辑、制作和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例如:在影视广告中应用数码技术使广告制作更加高效,高清技术的应用使广告传播的视觉效果更佳,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发展,使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增加了影视广告的创新性,同时也提高了影视广告的表现张力和整体时效性。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脑白金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运用探究文/刘崇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和交叉学科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认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了普通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技术的运用对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要系列的宣传广告,该广告中的男女主角以一种卡通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语言与动作充满诙谐,同时引入一盒跳动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观众随着广告的节奏一步步加深对该产品的印象和认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该产品在市场上长久不衰,这也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巨大的作用。

2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另一大应用则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发展是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购物的愿望,如果现在的网站通过使用媒体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购物商场,将网店中的产品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和仿真使用,一定能够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现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就是受阿里巴巴的影响,形成了当前的网站风格和布局,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则是受淘宝网的影响,这些网站的机械模仿毫无创新可言,极易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而苹果博览—3D商业街网站的建设风格与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系统有很大不同,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运用三维展示的形式,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的图片和网上银行的协调已经足以说明该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大潜在价值。例如,建筑漫游技术就如同3D游戏一样,运用三维展示的方式,可以让人进入虚拟的展示空间,切实地感受建筑群内漫步的体会。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电子商务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充分结合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

3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各阶段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并将教学工作改变为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教学个性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等,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容易全面投入到课堂氛围中,产生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为当前教学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

信息时代下,最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要数休闲游戏,而数字媒体技术在群众休息娱乐领域的应用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如:视频、聊天、微信、QQ等,这些交流平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使远程交流和沟通成为现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交流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部分人开始出现自我屏蔽,人们的沟通能力逐渐下降,加大了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难度,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应用需要把握平衡度,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影响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

5数字媒体专业的展望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思想也不够成熟,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应破除一些不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模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符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需要兼具文科艺术和理科素养,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工科的基础,与纯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更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因此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课程的设计要两种学科同时发展,不可偏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长久、良好发展的教学体系。

6结束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当中,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很大力量,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更加灵活、高效,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时,要紧密文理科的知识融合,不断深化和改革教学体系,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作者:刘崇健 单位: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影响动画设计论文

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延伸到各个产业领域内部,数字媒体开创出多元服务架构形态,包括书籍、动漫与摄影艺术等都产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高度结合换取了稳固的文化产业基础,并且在人们逐渐熟悉且广泛应用背景衬托之下,中国动画设计工作也势必焕然一新,相信会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科学布置,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宣传到世界各地,绽放更高水准的中国艺术青睐业绩。

1数字媒体技术特征论

述数字媒体主要利用二进制形式进行各类信息记录,其中可应用的载体包括事物、感觉与逻辑因素等。其中狭义数字媒体就是透过感觉突破口获得解放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化声音与动画等。计算机在数字媒体过渡发展历史上贯彻着独特的支持功效,经常会把计算机软件程序作为展示工具并科学放置于其余媒体框架之中,就是所谓的多媒体设备。包括平面广告、字体定制以及插图布局等。目前大多数设计学院已经开始借助计算机接口研究虚拟现实环境。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媒体保留一定程度的交互性特征,透过各类硬件、软件以及用户参与进行媒体生命力赋予,提升艺术创作内涵同时挣脱纯数字技术炫耀弊端,需要相关艺术创作主体多加关注。数字媒体技术表现直接决定后期作品视觉效果,是一种切实的包装手段。在数字媒体创作空间中,艺术摒弃独立观赏特性,一切功能都为贯彻主题视觉、音效效应服务,杜绝个人、总体风格混乱状况。因此,包括色彩、界面非线性设计都彰显着开发人员独特的认知水准,这也决定着参与数字媒体动画设计活动的个体都必须保留一定技术应用潜质,这样才有助于尽量发挥想象空间并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2中国动画设计事业发展现状研究

动画产业作为特有文化产品构造与宣传模式,已经在我国社会中产生巨大的反响效果,大部分青少年群体纷纷投入关注力度并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动画作品颁布与宣传能够激发少年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丰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层次,适当缓解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倦效应。而后经过与国外动漫生产厂家经验交流,加上数字生产技术的大量引进,使得具备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体制产生多元形式改变迹象,包括一专多能动漫人才亦获得健康成长。动漫企业理所当然地迈进市场前沿并注重产品样式丰富工作,维持着电影电视、服装设计行业的同步带动效应。以上裙带关系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科学应用产生以下启示:首先,数字媒体技术若想过渡成为完整的价值链系统,就必须主动完善创造、供应、流通传播机制。其与传统价值链形态相比,更加注重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存在意义,希望带动观众参与,使得既有价值链更加多元。其次,涉及各个链接结构实际上保留相互联系特征,组合模式特同步维持动态效应。最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历程不具备顺序特征,主要是围绕优秀价值系统进行专业化品牌改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留宣传优势。

3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对于动画设计工作的影响细节解析

自从我国动画透过电视过渡到数字媒体领域之后,市场需求量一再扩张,各类受众人群也开始对体裁模式与情境质量产生严格要求,而各类媒体之间的多元竞争现象更加会提升优秀内容价值牵引功效,令国产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渠道上更加兴旺。在数字媒体技术视角下,包括一切外在物质表象束缚都得到挣脱,而纯粹化自由心灵领域之门终于大开。这一切现象都赋予着艺术创作空前的自由空间,相应地会全方位引发艺术形成的当代重构格局。

3.1动画创作形态的有力丰富此类功效

具体透过创新材料与艺术语言表现手段呈现,大部分艺术家已经开始学会将固定作品传输到计算机程序内部,并依照个人想象与情感基调进行特殊效果赋予,包括3D立体效果等。

3.2内容表现空间的拓展

传统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经常会受到材料与空间各类限制因素影响,但目前随着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艺术表现便可以透过宏观、微观层面进行细致展现。例如在大部分电影作品中表现远古时代场景,单纯利用物资搭配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成本资金,而数字媒体便可以在操作者天马行空想象之下进行合理配置,令一切如梦幻般的场景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

3.3提升动画作品设计效率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作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作品的、宣传的渠道也更加广泛畅通。这对于作品优秀理念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运用便捷的工具进行大批量的艺术品生产,把艺术创作这种带有神圣灵感的人类活动,变为理性机械的生产活动,将艺术生产这种特殊的创新活动,与一般的商品生产活动相混淆,对艺术创作的发展也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必将使艺术作品更加商业化、模式化。流水线式的商业运作,也必然会消减艺术性,减少作品中人性化的创作成分。数字媒体全面强化人员文化交流效率同时改善既定生活质量,目前传统视觉设计成果已经难以满足观众多元欣赏需求,而数字化技术恰巧顺利迎合历史过渡趋势。作为创新时代下的设计主体,必须积极联合外国先进经验与技术成果进行多媒体产业环境改造,促使我国数字动画艺术能够快速成熟起来。

作者:韩杏雨 单位: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背景下影视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制作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影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校内工作室,并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理清影视多媒体专业理论与实践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案,形成运行良好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检测体系。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来建设“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既展现了本专业的理论性,更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引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大传播的理念,既突出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技术属性,也兼顾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时代性,从而把领悟文化、把握市场、熟练技术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2.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实施“项目驱动、赛事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使影视多媒体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从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如下几个统一: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注重操作性。扎实的基础之上与特色的专业方向相统一,注重个性创造发展;专业普适性原则与市场取向原则相统一,适时灵活调整。

2.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依托本专业已有的实验设备,整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本系建立一个校内实践基地,下设摄影摄像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购买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3.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同时,积极开拓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及业界权威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引进实验室专业人员,组织现有专业教师暑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

4.打造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影视多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梯进式”四级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课程与课外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课内实践培养基本技能、课外比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或专题)实践培养项目开发与设计能力、企业实战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梯进式”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唐喜亮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知识经济的优秀产业,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经济产业。这时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虽然我国在对于数字媒体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数字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但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游戏市场中的应用,更需要下大力度去开拓和研究,建立以游戏引擎为方向和目标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培养出更多的游戏开发型人才。

关键词:游戏引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网络多媒体技术中游戏产业更是迅速的崛起,它作为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项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而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也就成为各大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其课程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们的就业。本文从游戏引擎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等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开发一款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和刺激性的游戏项目来满足大家工作之余的生活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方向,而游戏的创意、画面、故事以及3D效果的呈现,则需要后台技术的支持,而这个强大的后台支持技术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游戏开发优秀技术即游戏引擎。因此,在具体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专业老师需要加强游戏引擎技术中3D效果、人机交互以及模型处理等等方面的技术内容,让学生们通过掌握游戏引擎的结构形式来达到对游戏引擎设计模式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分析

要想使游戏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在对于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必须要保证其全面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据结构、C语言等等专业理论,而且还要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诸如程序设计等等。为了增加游戏画面的3D效果,还有必要开设3DMAX,让学生们去学习场景的设计。如果把游戏引擎作为软件的技术部分的话,学习OpenGL渲染管线将会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吸引,更能为其后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使学生们对程序设计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成熟。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因为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游戏引擎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更是越来越多,更因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及课程的安排毕竟十分的有限,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组合和选择,才能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一些仿真技术,用虚拟现实的情景来进行案例教学。(一)对游戏引擎的选择。要想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编程技能,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引擎选择重要性的体现。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游戏都需要若干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代码。当今的游戏引擎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精炼,它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可以说不论是从建模动画直到光影技术、粒子物效,还是从碰撞检测到网络特性,都由十分专业的编辑工具或者插件来完成。另外,引擎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游戏世界环境的营造。因此,只有选择适合的游戏引擎才能为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做好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架构理解为基础、算法讲解为辅助,并且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引擎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每一款游戏都会有自己的主体思想,而引擎也是一样,每一款引擎也必然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意图,只有让学生们明白了教学内容的架构,才能使课程的讲解变得更具有易懂性。在进行具体模块的讲解时,老师一定要引入例程,可以以例程为引子来绘制场景关系图,达到对各个对象关系及各类之间关系等等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数字媒体的新技能。其次,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游戏引擎学习及运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比如说:环境纹理映射、四元数理论等等,这些算法非常的复杂,可以用来开发更为高级的程序。老师在具体的算法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源代码的剖析,实现与封装接口的设计,为实现底层图形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的环节也就是最近来可好的实践环节,因为游戏引擎本身就属于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学生也只有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也才能将游戏引擎技术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并达到进一步的升华。而具体的实践环节不但包括最基础的实践,要针对游戏引擎的各个模块去进行设计和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优秀代码去实现各种具体的渲染效果。而且还必须要进行实训项目的实践,只有进行了真正的实训,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从项目的调研及开发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运用他们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自主开发、自主探究的过程总结与分析之后,更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游戏引擎设计的认识,达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质的飞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游戏引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就必须要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将实践性环节渗透其中,并能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作者:王麒瑞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传统手工艺中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一、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要适应各类手工艺的不同技艺特点

毫无疑问,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世代累积而来的精湛工艺技巧,而不同类别的手工艺的技术特点各不相同,展示时的侧重点也必然有所区别。因此,如何利用各类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展示不同工艺种类的技艺特点显得十分关键,苗绣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较为简单,主要有底布、彩线、针、剪刀、剪纸花样和绣花绷架等,熟练的绣女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料或绣花绷架,仅凭技艺和经验即可随手刺绣。但是刺绣的针法则十分丰富多变,有平绣、锁绣、插绣、结绣、辫绣、挑绣、网绣、错绣、劈丝绣、梗线绣、打籽绣、点绣、洒绣、贴绣和堆花等几十种之多,十分讲究根据所绣的对象和艺术效果来选择不同的针法。同时,刺绣的过程极为耗时而缺乏体系感,一副精美的披肩往往需要数月时间才能绣成,而一件做嫁妆的绣花服装一个妇女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才能完成。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看,如此大的信息量很难在有限的空间内全面展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让观众理解。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此的应用目的应该是将丰富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展示以供观众有选择性地观看,并提供给观众后续理解的机会。例如在实物、图片展柜的一旁,可以用视频投影的方式播放绣女进行刺绣的演示视频并配以简洁易懂的解说词,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对苗绣的工艺形成一个基本概念;同时设置数台触屏查询机,将苗族历史文化、苗绣针法及纹样的详细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存储在多媒体中,让观众任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网络虚拟数字展馆在这里也可以派上用场,意犹未尽的观众回家后还可以在线上详细了解在实体展馆中未能覆盖到的内容;更为便捷的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观众只要下载展馆的APP即可获得全面的展品信息,或者举起手机扫描展品说明上的二维码,就可当场获取展品的信息,而这些下载的信息即使在观众离开展馆后还保存在手机中,留给观众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复查阅,还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群,进行再次传播。织锦的工艺特点与苗绣有所不同,其纹样和花色千变万化,但基本的制作方式都是在传统木质腰式斜织机上,用牛骨或竹制的挑花刀对各色丝、棉、麻线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还要经过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其工艺原始而复杂,尤其是在腰机上织布的过程,织锦人坐在织机一端,将绷带绑在腰上拉紧经线,眼看背面,手织正面,十分考验织布者对花色熟悉和对织机操作的熟练程度。由于织机的操作方式不易于表现,较难让观众理解并形成认知,因此,在展示时需要选择易于观众理解的指导型的信息载体。可以考虑的展示方式是设计出织机的三维虚拟现实展示系统,全方位地展示织造过程,观众既可以任意从各个方向全面观看织造的操作方式,也可拉近镜头近距离观看经线和纬线的相互穿插。另外,在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旁边还可以同步演示正在织造的画布逐步成形的纹样和色彩,使观众将织机操作过程和图案形成过程关联起来理解,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

二、技术的运用应充分展现传统手工艺的人文内涵

传统手工技艺往往承载这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包含了当地人们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和文化内涵等诸多信息,手工艺并非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与音乐、舞蹈、宗教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些都是手工艺品艺术感染力的来源,同样也是展示的重点内容。以湘西苗绣为例,苗族没有民族文字,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主要靠口传文学、诗歌、舞蹈、刺绣、织锦等艺术方式留存下来。苗族服饰刺绣纹样中,就有一些形象固定、代代相传的纹样来表现苗族迁徙史,最典型的就是湘西苗族刺绣中最常见的“弥埋”纹和“浪务”纹,“弥埋”花边中间是抽象的骏马奔驰在一条大河中间的形象,两边则是层层叠叠的代表高山的纹样,代表了苗族祖先迁徙时骑马越过高山,跨过大河的历史。而“浪务”纹则表现苗族先祖居住的地方。可以说苗绣的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特点的意义,有些象征了氏族符号,有些代表了图腾崇拜,有些记载了美好的民间传说,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苗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同样,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也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与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土家织锦中的阳雀花就讲述着关于土家织锦女神西兰的美丽民间传说;还有一种专用于小孩摇窝盖裙上的纹样“台台花”,这种纹样呈三向围边的装饰样式,中心图案是一个抽象的虎头的二方连续,其来源是湘西土家族特有一种保护小孩,驱除白虎侵害的民间巫术活动——“赶白虎”。这些都说明手工艺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极为深层的民俗内涵。在展现手工艺的人文内涵时,为了不影响苗绣和织锦艺术品本体及其技艺的展示,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具有流动性、开放性、过渡性的次要空间和虚空间,例如天花、地面、过道、拐角等范围相对不确定的空间。在较大面积的空间,可以采用投影设备播放与苗绣织锦艺术相关的民俗风情视频,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展示在主体展品的附近,投影的视觉冲击力就不能太强,不可过度干扰观众对主体展品的注意力,要恰到好处地完成人文内涵和民俗风情的渲染效果。在一些较小和隐秘的空间,例如两个展区相连接的通道或者是拐角处,可以开辟一块相对安静的空间,设置若干互动虚拟点播系统,将与展品人文内涵相关的影片、画面解说,或者民间故事动画片等内容分类存储在里面,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所要观看的内容,并可以采用耳机来播放声音,使观众能更完整和不受干扰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设计几个仅能容纳少数观众的小演播厅,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总之,对手工艺人文内涵的展示要根据不同空间灵活利用数字媒体手段,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提供相当的信息量,深化主题,烘托气氛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

传统的展示方式认知模式十分单一,信息的传达方式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饱受信息刺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现代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追求“娱乐性”和“体验感”。同时,手工艺是一门依赖人的操作经验和技术才能实现的艺术,人在技艺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在传统手工艺展示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展览馆会采用邀请观众参与到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来进行操作体验,这样的做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实际中受到展厅空间、观众人数、观展时间和操作难度的限制,这种方式多数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苗绣和织锦来说,二者都是极为耗时和对技艺熟练程度要求很高的手工技艺,在观展的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让多数观众进行体验。这个时候,利用互动多媒体来设计操作体验模式显然是更为恰当的方式。织锦的工艺特点主要包含两个优秀部分,一是通过对纹样的理解来选择经线和纬线的色彩及穿插次序,二是在织机上地实际操作的身体动作。数字媒体技术需要解决的就是让观众对两个优秀技术内容进行操作体验。因此可以将体验设计成两个主要模块,一是由观众在多媒体操作界面上根据指导图形选择不同的经线和纬线的颜色,并控制经纬线穿插的顺序,用电脑生成由观众主动选择所计算出的图形效果,这个模块的功能是让观众理解织锦纹样的设计原理;二是建立一个传统织机织造的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支持观众主动操作旋转及伸缩画面,以满足全方位深入观察织机构造及织造过程的需求,利用动作捕捉设备捕捉观众的织造动作,让观众在屏幕上观察自己的动作实时生成的模拟动画,并随着织造动作的重复在屏幕上快速显示出观众先前选择的色彩经纬线逐步形成的纹样。这个技术需要精度较高的捕捉系统及动作差异化矫正技术以实现较好的观众参入体验。苗绣的工艺技术强调的是手指的精细动作,要通过数字媒体系统来实现操作体验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考虑用具有娱乐性的体验方式来增加观众观展的愉悦感。由于苗绣多是装饰于苗族人民服装上,而观众对传统苗族服饰往往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可以利用类似虚拟试衣系统的装置让观众快速体验穿上苗族服饰的效果。这个系统需要设置一个摄像头支持实时拍摄观众2D全身照或者捕捉实时动态,观众可以随意选择预存在系统中的不同苗族服饰,选择完毕后系统通过计算将随试衣者身形自动适配虚拟服装的大小。观众将方便快速地体验到换上苗族服饰的新鲜感,并且可以选择打印照片或者直接分享照片至网络公众平台。显示屏在没有观众使用时还可以播放与苗绣织锦相关的影片、动画等内容。这个系统在保护了实体展品不会由于触摸和试穿受到损坏的同时,又可以让较多的观众人群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体验,增加了展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要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

数字媒体展示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实物展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能够将大容量信息以更高效、更有吸引力的方式进行展示。但是,传统手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展示应该始终重视对艺术文化知识的传播,不能一味地追求用短暂“眼球效应”来吸引观众,应该注重展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性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确定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拓展展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情况下才应该使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取代旧的技术模式,正如计算机的出现并没有取代纸笔,飞机的出现并没有替代轮船,技术并没有高低之分,而是适合于不同的对象和场合。同样,用传统展示方式能够达到展示效果,就没有必要非得用高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毕竟传统展示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便于维护。另外,在使用数字媒体展示技术时尤其要注意适度性。由于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对动态对象的视觉加工尤其耗费人的精力。因此,数字媒体展示的设计应该尽量保持清晰、有序,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内容上,并限制恰当的时间长度,避免过度展示导致注意力的疲惫和混乱。

五、结语

传统手工艺具有极强的时代特性和地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的进程,传承和保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依赖其天然的运作方式显然无法有效地保证它们的传承发展,因此,展示活动在宣传和传播传统手工技艺的工作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而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为展示手段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选择,展示设计业者需要积极地进行研究学习,对多种新技术进行筛选和判断,选择出真正适用于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的技术,设计出更有吸引力,更具时代感的展示形式,拓展展示内容,扩大受众群体,更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播和发扬光大。

作者:罗丹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国画艺术展览中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一、传统媒体在国画艺术展览中的局限

1难以展示全貌和细节

在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国画艺术展示时,一般都使用实物展示,以悬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展示空间以及画幅大小的影响,观众较难欣赏到作品的每一个部分,特别是对大幅作品的上部与下部。

2受时空限制

使用传统媒体的展览方式,观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去特定的场所进行欣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严重。由于空间的限制,每次展览只能服务当前或是周边城市的观众,影响面受限。同时一次展出的国画作品也有限,无法将更多优秀的作品展示给观众。

3难以展示说明信息

国画艺术展示过程中,除了对画作本身的展示,还需要提供画作相关背景信息的展示,比如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创作时代背景、作品艺术价值等。传统媒体展示主要通过展板方式展示这些说明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平衡大量文字不便阅读和少量信息不足以帮助观众理解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具有时代背景或者反映历史事件的国画作品,如何让缺少相关背景知识的观众较好欣赏国画作品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展示方式必须面对的挑战。4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展,人们逐渐改变了接收信息的习惯,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接收信息,并且追求与信息传递者之间互动的效果。而传统媒体进行国画展览时信息传播是单向的、静态的,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

二、数字媒体技术特点及在国画展览中的优势

1展示能力强

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国画作品,有效弥补实物展出时展厅空间、照明限制以及缺乏细节展示的缺陷。比如使用高清数字扫描技术将国画作品转化为数字图像展示给观众,可以对作品任意部位进行局部放大、旋转等操作,观众可以欣赏作品整体的同时品味每个部分的细节,特别是对于大型画作效果更为明显。又比如使用数字修复技术,将已经受损的国画作品进行复原,让观众可以欣赏完整的作品。

2不受时空限制

数字媒体技术由于其虚拟化和数字化特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打破了传统展示技术的时空限制。例如故宫博物院将其馆藏画作的高清数字版本放到网站上,方便人们欣赏,观众不受到参观时间和参观地点的限制,可以对国画艺术作品进行更细致的观赏和学习。在网站上同时也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功能,让观众方便地在大量作品中找到目标作品,提供了更好的观赏体验。

3内容信息量大

传统展示技术因为受到展板或展厅面积的限制无法大量展示的信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容易的实现。将国画艺术展览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等录入计算机,构成信息数据库,在展厅中部署信息查询设备,让观众可以根据需要浏览画作相关信息。查询系统可以容纳大量数字信息,有效设计交互方式后可以高效地提供信息。同时极大地节约了展馆空间,也避免了大量展板引起的杂乱,帮助观众全面了解展览作品。

4互动性与趣味性

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传统媒体展示技术中单调的信息转化为视频、动画、游戏等丰富的展现形式提供给观众,增强了展示的趣味性与观众的接受度。使用数字媒体展示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展示的互动性,将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交互。观众在互动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将意见反馈给展览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国画艺术展览中的应用原则

1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在国画艺术展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首要原则就是形式与展览内容的一致性。传统媒体的展示方式是描述性的,而数字媒体的展示属于阐释性的。传统媒体可以先确定展示内容,然后根据内容设计形式。由于数字媒体可以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并且更具有交互性,因此在策划展示内容时就需要同时考虑展示的形式,并且根据展示形式的不同调节展示内容。

2科学严谨的原则

在使用数字媒体追求展示效果华丽的同时,必须坚持展览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所展示的文字、图片、影像都必须有完整的学术依据,系统地对国画作品相关信息进行展示。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场景再现时,要特别注意对场景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不能凭空臆造。设计的展示方式必须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但不能是抛弃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娱乐。

3合理适度的原则

在国画艺术展览中,必须确立展览的主体为国画作品本身,数字媒体技术是展示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手段,控制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范围和频率,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画作上,不可以喧宾夺主。合理适度的原则是指合理安排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比例,既不让观众长时间被动接受信息,也不能让观众把时间都花在多媒体展示项中。根据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多媒体展示项占据观众的参观时间大约控制在总时间的30%左右可以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

四、国画艺术展览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制作流程

1确定展示需求

在国画艺术展览中使用数字媒体,首先必须确定展示需求,作为传统展示方式的补充,数字媒体应用主要满足以下几种需求:全景或细节的展示,大量背景知识与相关信息的展示,与观众互动的需求,网上作品展示等。根据国画作品自身特点与传统手段展示的不足,确定数字媒体展示方式,并且确定在数字媒体上需要呈现的内容。比如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展示《清明上河图》,其需求一是展示画作的全景和各部分细节,二是重现北宋繁华的景象,三是展示画作时代背景知识与作者相关信息。因此可以选择数字媒体技术,利用历史资料结合作品重现画作场景。明确需求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才能确保需求的准确。

2策划与设计

根据需求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字媒体技术,并且对展示方案和方式进行设计。在进行策划与设计时必须遵守上述讨论的原则,达到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的高度统一,并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国画艺术展览来说,设计依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画作本身,任何展示技术都必须建立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其次是对该画作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采纳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丰富展览信息,帮助观众欣赏画作;再次就是画作年代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对画面内容做合理的扩充,以达到全面认知的目的。

3实施要点

空间要求。使用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展览技术在空间布置上有较大差异,数字媒体设备需要有规划的安排在展区的关键位置,保持观众参观流畅的同时方便他们通过数字媒体设备获取信息。对于场景重现、视频影像等技术的运用更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实施。因此在实施时,需要根据数字媒体设备的空间需求进行规划与安放。硬件要求。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的硬件设施要求,比如投影、声光设备、电视墙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这些设备合理的安装与使用。同时配套的还需要灯光、空调、电路、管线等,都需要根据设计进行调整,以方便支持数字媒体展示设备。服务要求。在技术革新的同时,相应的服务也需要改进。在国画艺术展览过程中可以安排服务人员跟进数字媒体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引导观众使用设备获取信息,并且处理展览过程中观众的反馈意见,及时有效的进行改进,将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展示效果提升作用发挥到最大。

作者:胡明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电视媒体中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1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秀在于“以科技为媒,以文化为体”,这项新兴技术不仅要求其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能,更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质,不仅要熟悉软硬件的应用和开发平台的使用,更要对于媒体艺术本身的内涵有深刻认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优秀的数字媒体产业承载着高科技与人类智慧创意融合的新兴文化内核,已涵盖在线教育、电玩娱乐、通信服务、广播广告等多个领域。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还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很多方面有待规范,但市场潜力巨大。在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传统行业举步维艰,而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却逆势而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我国数字媒体产业产值达9,000亿人民币,2010年更是达到15,00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在这种突飞猛进的态势之下,数字媒体技术如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瓶颈——渠道和网络。不仅要在互联网状态下保持不断地深化延展,更要融入电信服务商和电视媒体。

2电视媒体中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未来的媒体传播将要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网速的提高,网络访问速度的提高更是决定于三网融合的拟合度和兼容性。从目前来看,我国三网融合还处在探索阶段,技术壁垒已经不是决定性的问题,政策导向和推动将是今后发展的动力,这也将是三网融合技术的起始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即终端、内容、交互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三网融合的格局,最终演化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

2.1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跨界于虚拟与现实世界,将两个世界的信息一体化的新技术。其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后,将虚拟的信息放置在现实,实现了一种超现实的感官。未来媒体发展的两个趋势是信息平台一体化和虚拟现实视界融合。而作为传统电视媒体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不能只通过政策来防止终端的流失,而应通过改革来应对被互联网蚕食的市场份额。现如今,网络机顶盒风靡全国,它不仅拥有传统电视所具有的内容,更是实现了网络资源和交互式功能的集成。因此,很多的广电用户转而变相投奔了互联网资源。而作为电视媒体也正在积极发展高清机顶盒业务,这一技术既丰富了传播内容,也提高了画面质量。从电视内容上看,视觉增强技术有利于提高节目制作质量,在直播一些重大体育赛事时,可以通过视觉增强技术,实现多空间、多内容的交互叠加,以提高画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由此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回归电视媒体,同时对于电视广告的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

2.2建立以需求为生产驱动的电视媒体系统

建立一个全方位交互式的电视媒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现有的电视网络突破地域和政策上的限制,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以需求带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捷、完备的新闻资讯,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指导。但这对于电视媒体来讲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节目制作,其中必要的审查和监督机制的建立是系统的优秀内容。只有在内容上得到保证,为用户过滤掉垃圾内容,才能保障用户享受到最方便、最周到的服务,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2.3电视媒体传播载体的发展

从最初的单向电视节目的传播,到现如今交互式高清节目的出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人类不断突破想象力极限的原动力。最初人们获得信息只能依靠电视和广播,而后就发展成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说这些终端设备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推动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试想,若干年后,当你需要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资讯时,可能带上眼镜,电视媒体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同时将触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信息集合到智能可穿戴设备上,这将彻底颠覆原有的呈现模式。简言之,电视媒体下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使媒体内容和传播途径发生巨大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与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紧密。

3电视媒体需要改进的问题

3.1需借鉴数字媒体的尖端技术

如借鉴数字媒体的服务与互动元素,改变以往的制作播出模式,增加互动点播模式,从终端点播的数据中分析其规律和偏好,将对今后节目制作的方法和广告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应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平台,增加观众互动环节,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3.2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和行业洞察力

这就要求电视从业人员无论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是节目的采编和采访渠道的手段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提高。以热点话题的敏感性为切入点,不断延伸节目主题的深度和宽度,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揣摩其心理好奇点,进行内容最大限度的延展,增加观众的粘性。

3.3建立健全、完善的数字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相关政策制度

随着数字媒体爆炸似发展,应尽快建立业内标准,这样既可以保证媒体发展的脚步,又可以保证其在一个合理合法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4结语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传媒应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传播机构、技术机构、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合力推进数字技术与电视媒体的融合。

作者:李峰单位:同济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中职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1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认识

1.1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中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技能型、应用型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数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超过90%,但是就业对口率却比较低。这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够高,专业的操作应用技能不高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努力为社会生产、社会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第一线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及行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在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上,更要加强实践教学。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只有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才可以让学生跟企业顺利实现“无缝对接”。

1.2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供需无缝对接

生产性实训基地属于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基地。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大力承接企业生产性的业务、积极参与企业生产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将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实训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刘崇健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418000产业链中,让学校和企业、理论(实践)教学与生产、学生与职业岗位等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加强校企合作,才可以达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才可以促进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2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生产性实训基地属于教学实训与产品生产进行同步对接的平台,着重强调的是实训生产性、与行业岗位的真实性。我们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一般可以划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与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分为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校企共建模式等。第一,学校主导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在校内来组织生产与实训,此种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投资主体属于学校。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各种办学资源,并且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师资队伍,结合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积极建设享有独立所有权之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我校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工作室对接广告公司对外承接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业务、多媒体设计制作工作室对接电视台(婚庆公司)承接影视动漫类业务、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室对接装饰装修公司承接室内外效果图设计业务,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具体的实训过程中学会“做中学、学中做”,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二,企业主导模式。此种模式属于人才订单培养之主要组成部分。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入校以后,学校可与企业进行研究,共同签署人才订单的培养协议,科学制订出符合社会行业需要的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出教学和实训实习的培养计划。比如,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实际特征,跟当地的动漫产业基地、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等共同签订战略合作的培养协议,一起实施实践教学与实训教学活动。可采用小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校内师徒的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之技能训练。第三,校企共建模式。此种模式共建的内容主要为:教学设备的购入、行业技术的支持、教材课标的开发、实训教学的指导人员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一步减少实训教学的成本,为企业选拔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才。

2.2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可以分成:仅企业一方投资基地建设,大部分依托企业进行投资、小部分是由中职学校投入。无论是谁投资,一般是由企业对实训和生产进行负责,而学校则对招生、教学与学生管理进行负责。此种模式具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那就是“校在厂中、厂中有校”,让学生的实训环境成为今后毕业之实际工作岗位,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2.3区域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通过区域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让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能够实现中职人才培养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无缝对接。为此,中职学校可以基于当地的区域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之需求,积极建立起区域内数字媒体专业进行共享的专业实训基地,进而达实训基地的各种资源可以共享的目的。一般来说,这种基地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是依靠当地政府给予投入,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高标准与高起点的建设,校企双方则共同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此种模式的最大亮点是防止数字媒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出现重复,可以节约大部分投资资金,可以促进师资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以提升专业实训质量。

3结语

总之,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属于一个复杂的课题。中职学校应该立足实际,顺应时代形势,努力开辟各种渠道,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才可以有效提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才可以促进此专业科学发展。

作者:刘崇健单位: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产业需求视域下的数字媒体技术论文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清,不能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很多领域伴随新兴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来,而且类型庞杂,门类众多,高校一时对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缺乏深入了解,对培养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才能胜任产业的需求心中没底,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往往模糊不清。很多高校使用“复合型人才”、“高级专门人才”、“高级应用人才”、“高级技术型人才”这样模糊的人才培养定位。据对58本科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统计,有43所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使用了“复合型人才”、“高级专门人才”、“高级应用人才”、“高级技术型人才”这样的模糊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清的比例高达74%。这样模糊不清的定位很难和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需求保持一致,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在动漫、游戏动画、影视、数字艺术四大数字媒体技术领域中胜任研发、创作、维护、营销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技能规格偏低,滞后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

由于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清,造成了专业技能规格偏低。很多高校认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过是计算机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简单交叉,只有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就达到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如有的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规格就规定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够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等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只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已经在动漫、游戏动画、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等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诞生了智能手机动漫、儿童动漫、多媒体网络游戏、卡通动画出版、特效电影、手机微电影、三维数字视觉展示、建筑可视化、数字媒体宣传展示等一系列新技术。而很多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规格都没有提出掌握这些新技术所需的技能要求,滞后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无法提供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更新

由于专业技能规格偏低,很多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所涉学科宽泛而无特色。很多高校的专业技能规格只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技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学科的课程和艺术学科的课程交叉起来,就构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加之很多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都是在原来的计算机学科、艺术学科、电子信息学科、影视制作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往往就是几个学科课程的拼凑,这样造成很多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看起来与计算机专业、游戏动画专业、影视摄影专业、网络工程专业都非常相似。根据对58所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统计,除通识类及大类课程外,专业模块和计算机专业重复的课程最高的有27门,最低的有13门;专业模块和游戏动画专业重复的课程最高的有23门,最低的有11门;专业模块和影视摄影专业重复的课程最高的有25门,最低的有14门;而专业模块和上述三个专业都不重复的课程最高的只有10门,最低的低到只有可怜的3门。可见,课程体系涉及的学科过于宽泛,但真正属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的课程非常少。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学科、游戏动画学科范畴,很多的新知识体系如智能手机动漫开发、多人在线互动多媒体网络游戏等新知识,都是近几年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更新,而学生掌握这些新知识都需要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尤其是开设特色鲜明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知识课程。

(四)问题的根源

仔细剖析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缺乏深入了解,对培养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产业发展的需求心中没底,才造成人才培养定位上的模糊不清;而人才培养定位上的模糊不清又造成了专业技能规格偏低,偏低的专业技能规格又造成课程体系设置的不科学,使其落后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更新;最终的结果是培养不出让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满意的毕业生。归根结底,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上述问题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需求,因此,进行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相关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制定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

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了动漫、游戏动画、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等四大支柱领域。据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从事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业实体有近6万家,如各类网络游戏公司、动漫制作公司、广播电影电视制作及播出机构、广告公司、外观及平面设计公司等,从业人员近180万人,年产值达1万亿元。四大支柱领域中,动漫领域的发展热点是智能手机动漫、儿童动漫、动漫产业园。在游戏动画领域中,近几年的发展热点是多媒体网络游戏、卡通动画制作出版、儿童动画主题公园。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发展热点是特效电影、手机微电影、视频网站。在数字艺术领域中,近年来尤其以从事三维数字视觉展示、建筑可视化、数字媒体宣传展示方面的公司效益最好。上述数字媒体技术四大领域发展诞生的这些热点都急需大量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新知识、精通数字媒体前沿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所以这些人才待遇优厚,发展前景光明。因此,作为开设或即将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定位时,应该切实提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如淮南师范学院在正在修订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拟制定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中就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前沿知识、开发技能和应用方法,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动漫、游戏动画、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等领域从事研发、创作、维护、营销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创建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同步的专业技能规格

当前,动漫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动漫开发、儿童原创童动漫题材开发、动漫产业园建设的技术问题,相应的专业技能规格包括掌握基于Android、Java/J2me的智能手机开发技术,熟练运用最新计算机及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原创儿童动漫的创作,能够解决动漫产业园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的专业能力要求;游戏动画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是基于互联网的多人互动多媒体游戏、系列卡通动画制作出版、儿童动画主题公园建设,相应的专业技能规格包括掌握游戏客户端软件开发及3D多媒体网络互动游戏开发技术,熟练运用最新计算机及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卡通系列动画制作出版,能够解决儿童动画主题公园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的专业能力要求;影视制作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是特效电影技术、手机微电影技术、精准竞速视频网站建设技术。为迎接这些新技术的挑战,我们提出掌握特效电影创作技术,熟练运用最新计算机及媒体技术进行手机微电影的创作,能够建设挖掘视频用户趣味和个性的视频网站的专业能力要求。数字艺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是三维数字视觉展示技术、建筑可视化技术、数字媒体宣传技术,为跟得上这些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提出掌握三维数字视觉展示技术,熟练运用最新计算机及媒体技术进行建筑可视化的创作,具有数字媒体宣传的创意能力的专业能力要求。上述四个领域的专业能力要求共同构成了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同步的专业技能规格。

(三)建立新知识特色课程为主导的科学课程体系

新知识特色课程是指为传授近几年在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专门开设的特色课程。动漫领域的飞速发展今非昔比,手机平台的动漫、原创儿童系列动漫、身临其境般感觉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动漫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动漫产品,但传统的动漫专业方向课程如素描、速写、色彩、动漫技法、角色造型设计等只能传授动漫产业的基础知识,无法传授智能手机动漫开发、原创儿童系列动漫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等新知识。游戏动画领域的飞速发展也已突破传统的游戏动画范畴,3D多媒体网络互动游戏、卡通系列动画制作出版及儿童动画主题公园题材建设是当前游戏动画领域发展的热点,但通用的游戏动画专业方向课程如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二维动画、计算机游戏设计、游戏设计与开发只能传授游戏动画领域的基础知识,却不涉及游戏人物COSPLAY表演、游戏客户端软件开发、基于虚拟成就的可持续性多人在线游戏等3D多媒体网络互动游戏开发技术、卡通系列动画制作出版技术,也没有传播各类儿童动画主题公园题材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影视制作领域为适应特效电影、手机微电影等新应用,迫切需要精通最终视觉效果与电影无缝结合、视讯合成、进阶编码、转场特效、真实感渲染等电影特效技术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影视制作专业方向课程中都是传统的方向课程,如中外影视动画史、电视照明技术、摄录像技术、媒体写作等,这些课程无法传授这些新知识。而对于数字艺术领域相关的三维数字视觉展示、建筑可视化、数字媒体宣传展示、N-city等领域新知识的传授,很多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甚至还没有开设一门相关的课程。因此,在必须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里加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新知识的传授,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新知识特色课程的比重。如淮南师范学院在正在修订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拟增加《Android智能手机动漫开发》、《原创儿童动漫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开发技术》、《儿童动漫课程设计》共四门新知识特色课程,删除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传授当前游戏动画领域发展热点的新知识,拟增加《APP应用程序开发》、《3D动画脚本与渲染》、《动画造型设计》、《COSPLAY客户端软件开发》、《多人在线游戏开发》、《儿童数字主题乐园建设》共6门新知识特色课程,删除《游戏原理》、《动画技术及原理》等理论性过强的课程;为培养毕业生的最终视觉效果与电影无缝结合、视讯合成、进阶编码、转场特效、真实感渲染等电影特效开发技能,拟增加《MAYA原理与开发》、《NUKE数码合成软件应用》、《AfterEffects视频处理软件开发》、《Premiere高级应用》、《Illustrator高级开发》等5门实践性课程;为传授数字艺术领域涌现出的新知识,不但增加《建筑可视化开发》、《室内表现效果图制作》、《超媒体设计》等新知识特色课程,删除《艺术赏析》、《数字电子技术》等陈旧过时、理论性过强的课程,还拟从数字艺术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开展讲座、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

三、展望及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刚开办不久的新兴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同样是一个教研新课题,而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淮南师范学院实施,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一定能够完善该套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可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相关高校中推广、复制。

作者:冯康陈磊杨星宋旸樊郁徽单位: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