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

时间:2022-10-13 06:48:13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1

一、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1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长远规划,需要法律、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没有制度保障的发展,必然不会协调,没有制度保障的发展,必然不会全面。实现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完善规章制度。

2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需要高职院校完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民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

3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管理者对全校各项事务运用法律或制度进行管理,并在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法治精神,实现学校管理的法治化。高职院校管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实行依法治校。而依法治校需要法律制度的具体化,需要管理者依据法律制定符合实情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成为依法治校的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没有严格审查环节,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调查论证和征求意见的过程;审查机制不健全,往往部分领导主导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得规章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就开始试行规章制度制定中专业法律人员参与不够,很大程度上受到起草部门意愿的影响;没有规范颁布实施主体,一些关系学校全局的规章制度由职能部门发文颁布实施。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使得规章制度的合法性难以保证,同时会导致规章制度缺乏整体统筹,相互矛盾,难以保证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2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有些制度原则性表述过多、用语比较空泛、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部分内容与现行法律相冲突;有些规章制度的章节、条款编排混乱,格式不规范;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使用的名称不规范,一律统称为“条例”,不符合名称使用的要求。

由于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员工的抵制,使规章制度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3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是监督主体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上也有相应规定,甚至规定较为全面,但是没有规定监督主体。其次是监督职权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上规定了监督主体,但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没有规定,没有赋予相应的职权。再次,监督程序不清晰。高职院校虽然也赋予了教代会等部门监督的权利,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监督程序,结果造成监督机构似乎无不监督,最终又无可监督的尴尬局面。

现行的监督机制往往不能建立一种平衡机制,失去监督的应有作用。

4 高职院校规章制度执行救济程序不健全。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制度赋予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较多的权利,在赋予师生权利时,必须有保障其权利的救济途径,无救济即无权利。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员工权益受到损害时的救济途径还不畅通。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如果涉嫌违反规章制度,经校方调查,就直接作出对当事学生的处分,中间缺少学生就事实进行陈述与申辩的程序。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即使与事实有出入,当事学生也只能无奈接受。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立法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差,高职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相对滞后造成的。

三、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对策

1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明确高职院校相应部门、机构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权限,赋予教代会相应的职权,重要的规章制度应当经教代会通过或批准,建立起规章制度制定的法定程序。

其次,建立听证制度。在制定关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制度、决策时,引入听证制度,让专家、代表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质证、辩驳,确保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内容具有长期性、相对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建立法律顾问审查制度。规章制度的草案完成后,在正式表决通过前,由法律顾问进行审查,确保其内容不与现行法律相抵触。

2 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合法性的审查。高职院校要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对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审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合法性审查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审查。一项好的规章的制定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审查规章制度主要是看其制定是否按照起草、审查、签发、实施等程序进行,是否符合正当程序。

其次,规章制度内容的审查。规章制度内容的审查应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主要是看逻辑是否严密,条文是否明确、具体,用语是否准确、简洁等;实质审查主要是看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否与国家行政规章相协调、与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相衔接。

再次,规章制度执行过程的审查。主要审查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是否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是否给相对人申诉的机会等。

3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应当建立起事先、事中、事后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职权、监督程序,确定由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来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现对制度起草、批准和执行职责的分离。规章制度制定职责的分离有利于防止权利、利益部门化,保证制度本身的科学性。

其次,建立一个综合的监督部门,改变监督职责由纪检监察、督导等部门分别监督的现状。确立监督部门的职权、监督的方式、监督的程序,实现对全员的监督,将对领导的监督和对师生员工执行规章制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全程的监督,对行政部门、教学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全部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证监督的实效。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2

规章制度是学校科学管理、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依据和保证。为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原则

规章制度的清理和修改完善力求体现法制统一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保留适应的、废止过时的、修订残缺的、制定空白的”,结合高等教育规律,特别是我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保证规章制度的合法性、程序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体现稳定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二、清理范围

本次规章制度清理的重点为20xx年版《学校学生手册》、《学校教师手册》中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清理标准

明确各制度的“留”、“废”、“改”、“立”,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和完善。

“留”是指:学校所执行文件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一致,适宜于学校的管理实际和发展需要,应当继续执行的,予以保留。

“废”是指:凡在实施过程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式要求,或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不相符合,不适宜于学校的管理要求,已经没有存在必要的,已经过时的规章制度或条款要明确废止执行;

“改”是指:对不适应形式要求、部分内容不和适宜,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不一致,或现行依据有所调整,不完全适宜于学校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尚不够完善的,依照有关规定程序应予以修改、合并的,修订完善。

“立”是指:现行制度整体上已不适用,已重新制定,或由于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实际工作需要填补制度空白的规章制度要着手制定。

四、工作程序

(一)梳理整改

从实际出发,结合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填写《现行规章制度梳理情况统计表》。各部门对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查、整理的过程中,从文体、内容、执行效果及依据和合法性等方面,按类逐文进行审核,提出是否保留、修改、废止或补充的初步意见,报主管校领导阅批。

(二)归类

本次清理规范工作采取“分块处理”、“归口清理”的方式进行。“分块处理”即“留”、“废”、“改”、“立”,先行完成对应予废止的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宣布废止的工作,之后陆续完成对拟修改和新制定的

规章制度的审核和工作;“归口清理”即相关部门、二级学院、直属单位实施“谁制定(规章制度)谁清理”的原则。

新修订的党的工作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党委工作规则、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等7个方面的制度。

新修订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综合管理、人事管理、教学与教研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治安保卫、后勤管理和建设规划等9个方面的制度。

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清理范围内划分、归类各部门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

(三)清理审查

各单位在明确各项制度的“留”、“废”、“改”、“立”的基础上根据主管领导意见,调整、完善文件内容,形成内部意见后报主管校领导,由主管校领导报学校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决定相关规章制度的保留、修改、废止和制定。

1、审核内容

(1)政策法规审核:制定主体有无权限,规章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内容是否合法、明确、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与上级文件相抵触。

(2)依据审核:规章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内容所依据的文件是否合法、是否仍现行有效,名称是否正确。

(3)内容审核:是否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否科学、全面、合理、系统和配套;与本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有无矛盾,是否重复,是否互有抵触;具体内容是否与主体一致;是否符合学校目前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否存在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内容;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内容、主体、程序、对象及监督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效果是否达到规章制度的制定目标;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分歧意见是否一致,会签单位是否齐全;是否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

(4)体式审核:规章制度的字体、格式等表现形式是否规范统一、符合公文的形式。是否符合《公文处理办法》和《细则》的有关规定,文种是否恰当;文稿结构是否符合公文写作要求。

(5)文字审核:表述是否规范,包括字、词、标点、语句和逻辑结构是否准确、合理;计量单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文、数字、层次、序数等是否规范。

2、审核程序

拟写人初核、处室负责人审核、分管校领导审签。

(四)印发公布

修订完毕,学校按规章制度公布程序重新印发《学校学生手册》、《学校教师手册》。

五、清理结果及报送要求

规章制度清理结果分为:保留、修改、废止、新立四类(见附表1《现行规章制度梳理情况统计表》)。对于需要废止的,提出明确理由;

对于需要重新修订的,应当说明修订的必要性。

校发规章制度需将《现行规章制度梳理情况统计表》分别报送纸质及电子版(目录及内容)各1份,并需加盖单位公章。

其它部门制定的某些规章制度是否与你处相关规章制度有重复、交叉或冲突的地方?或你认为学校还应制定哪些规章制度?

六、清理工作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校规章制度清理工作组,具体负责制定清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初步审查各单位清理目录,研究解决清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组成如下:

总负责人:

总协调:

汇总:

政策法规审核:

依据审核:

内容审核:

体式审核:

文字审核:

校属各单位要成立清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查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清理目录,并派专人负责清理工作。

七、清理工作注意事项

1.加强领导,组织到位。此次规章制度梳理、修订和完善,工作量大、覆盖面广,政策性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与紧迫性,把制度修订工作作为近期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负责,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阶段任务有序推进。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3

1.调度规章制度不完善

高速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有一定的行车规章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然而在制定高速铁路运输制度时,并没有废除行车规章制度的不足之处,造成高速铁路运输规章制度之间产生矛盾。由于调度规章制度的不统一性与矛盾性,导致调度人员处理问题时概念模糊不清,在执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执行偏差。

2.非正常行车组织措施有待完善

高速铁路采用调度集中系统,使列车按照计划自动运行,大大降低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对于受到设备、地质灾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的改动。例如对于突降暴雪、突发地震等现象,调度人员只能通知司机降速运行并注意观察线路状况。由于对于突发事件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操作依据,导致调度人员在处理非正常行车时,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3]。

3.设备控制故障与调度人员干预

由于受设备控制故障与调度人员干预而导致运输安全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设备控制故障是运输安全的导向,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操纵、错排进路等现象。而调度人员的工作是负责列车运行计划的安排、锁闭道岔、开放信号等,确保列车能够正常运行。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设备控制故障与调度人员干预,使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排列等现象,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二、完善高速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的建议

1.完善高速铁路运输调度规章制度

完善高速铁路运输调度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高速铁路运输调度规章部门,严格禁止非调度部门随意下达命令,及时更新与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过期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应进行统一的废除,避免新的规章制度与旧的规章制度相互矛盾的现象发生,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高速铁路运输调度规章制。

2.完善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

完善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规范调度人员的执行标准。由于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列车密度较大,容易受到设备、地质灾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非正常行车时,由于调度人员指挥失误,对高速铁路运输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制各种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提高调度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减少高速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4]。

3.采用设备控制,有效减少人工对设备的干预

为了有效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高速铁路运输实施设备控制技术。在设备控制良好的状态下,应有效避免调度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私自操纵,因此可以有效由于人工操作而引起的设备不准确性操作,有效发挥出调度人员的职能作用。而对于设备存在的异常现象,调度人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整体控制性与操作性。

三、结语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4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因此,公司的规章制度想要具备法律效力,要满足三个条件:

1、内容合法;

2、制定和通过要经过民主程序;

3要向劳动者公示。 其中“民主程序”的流程:公布草案→向员工公示、征求意见→员工提出后可以适当调整、整理→定稿→公布。

律师建议:公司员工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在开会的时候向员工公布《员工手册征求意见稿》,形成会议记录,在征求时间截止之后,根据征求的意见调整、整理,最后形成最后正式手册,向员工公布,并且由员工签字确认。(期间需要留存员工签名等书面文件)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制定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从这一条款的内容分析,用人单位有制定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权力和义务;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分析,完善的劳动规章制度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5

㈠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

1、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律事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一整套公司规章制度及保障其有效执行的监督体系。

3、建立、健全规范员工经营管理活动和有效控制经营管理权力的责任追究制度。

4、形成事前防范、事中跟踪、事后完善的现代公司法律事务管理方式,最终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公司决策、经营、管理工作的合法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5、建立公司法律风险认识、评估、管理制度,并将其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及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公司法律风险的有效管理须就以下事项制定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防止违规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公司(或上市公司)遵守行业监管规定、遵守证券监管规定和遵守一般监管规定;

(2)合同管理及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管理;

(3)知识产权管理;

(4)索赔及诉讼案件管理;

(5)公司治理和公司董事会秘书管理;

(6)环保和安全生产管理;

(7)劳动法律关系管理;

(8)公司投资、资产出售、并购和重组管理等。

㈡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步骤

公司一般要根据前几年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法律事务管理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法律事务管理规划和步骤,一般分为:

1、准备阶段:又称“基础建设阶段”和“规章制度完善阶段”,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⑴侧重于制订法律事务管理规划和普法教育规划,完善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合理完备科学的法务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自身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公司法务工作有序、高效的实施。

⑵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一部公司内部的适时、完备、科学的规章制度汇编。

2、提高阶段:即“合同管理提高阶段”和“规范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阶段”,此阶段工作重点:

⑴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提升在合同审查会签时,“问(合同背景)、看(合同条款)、堵(合同漏洞)、核(合同标的)”的审核效果;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提高对合同的法律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⑵应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不合理、不规范、不顺畅的顽疾,主动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各级管理层理顺关系、制定制度、完善机制、明确权责,确实把法务工作向纵深辐射;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专项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和系列活动,提高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3、总结阶段:即“检查总结提高阶段”,此阶段工作重点是总结前两阶段的工作成果,按照公司确定的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任务,逐项进行检查,对不完善、不到位之处,进行“补课”,争取全面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各项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

二、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具体措施

㈠健全法务组织建设

1、加快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2、建立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制度和完善法律事务管理框架。

㈡健全公司规章制度体系

1、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计划。

2、清理老规章。

3、进行规章制度汇编,完善公司规章制度。

4、严格对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㈢制定并实施普法宣传教育规划

根据国家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和需要,制定出本单位的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宣传实施计划。在全公司范围内有计划、分层次、讲实效、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1、结合公司实际,抓住普法重点,开展普法教育,达到公司领导、干部、员工:

(1)熟悉国家的基本法律与政治制度;

(2)熟知与自己所主管的业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能自觉遵守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3)对自己不熟悉、不确定的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能主动到法律事务部门咨询。

(4)坚持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进行普法教育与规章制度学习,使员工能够基本熟悉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法律知识和公司的全部规章制度,作到学法、知法、守法。

2、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普法教育。

根据普法规划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形式多样、做出实效,通过法制宣传工作有效的提升公司干部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㈣强化合同管理

1、进一步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⑴合同由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归口管理。

⑵建立合同管理的配套管理制度。

⑶建立与完善合同履行的监督制度。

⑷建立合同管理效果的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2、规范供应商管理。

公司要严格按照《供应商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供应商管理,依据供应商管理制度和程序,进一步强化对供应商选择、交易过程的法律监督,以保证供应商管理工作合法、有序的进行,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和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生。

3、风险倾向预防管理。

针对公司及各下属公司的各种可能发生法律纠纷的业务经营行为,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抓好合同的审核与监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尽力避免纠纷或案件的发生,做到即使发生纠纷或案件,也必须在事实和法律方面有利于公司取得或维护其合法权益。

㈤案件管理

1、制定本公司的案件管理规定。

按照公司制定的《公司案件管理制度》做好案件管理,并坚持案件及时上报制度和案件统计制度,实行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将案件管理纳入年度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考核,对隐案不报或严重失职,致使公司权益受损的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以求将案件管理纳入一个规范化管理轨道。

2、强化案件管理实效。

案件处理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会给公司经济利益带来直接的影响。对公司及下属公司的各类案件,由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为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对案件的证据资料收集、分析和应诉提供必要的业务支持,提升对案件的应对、救济能力。

3、完善案件等法律事务处理流程

法律事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流程可分为接收程序、调查程序、处理程序、归档程序、总结反馈程序,具体流程分解如下:

(1)受理法律事务:法律事务的处理由公司领导交办或由有关职能部门、公司按规定的程序移交。移交必须及时,如应诉材料必须在收到书后立即报告和移交。

(2)确定经办责任人:法律事务部接受法律事务后,应根据待处理法律事务的具体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立即指定经办责任人。经办责任人负责对该法律事务的处理。如果是重大复杂的案件,则还需按照规定委托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3)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经办责任人对法律事务进行分析后,对法律事务的有关事实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资料。如果有委托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则由经办人协助专职律师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的资料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a)我方当事单位关于有关事实的报告和公司领导的批示;

(b)当事各方主体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资料;

(c)有关事实的证据材料;

(d)其他与法律事务处理有关的资料。

(4)集体讨论:经办责任人及委托的专职律师在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后,应对有关事实进行详细分析,向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口头报告初步处理意贝。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在收到该意见后,应讨论,形成集体讨论意见。

(5)反馈意见和补充调查、收集资料: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及委托的专职律师经集体讨论并形成集体意见后,经办责任人应将该意见及时反馈给当事单位,并可要求当事单位进一步说明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提供证据,同时应依据法律事务的具体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进行补充调查。

(6)进行处理:经办责任人及委托的专职律师在全面掌握有关事实和法律规定的同时,着手处理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可随时要求当事单位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

(7)形成书面意见:经办责任人及委托的专职律师对法律事务进行处理的同时,应就法律事务的事实和和法律适用形成书面意见,如诉状、答辩状、词、法律意见书、报告等。

(8)签署书面意见和上报或提交:所有书面文件在正式上报或提交有关第三方(包括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部门)以前,必须经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审阅。

(9)案卷整理和归档:法律事务处理完毕后,经办责任人应全面收集与该案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

(10)总结反馈:每一件法律事务处理完毕,必须在一周内进行总结,提出书面结案报告,分析发生原因及责任追究或分担,并视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公司领导批准后实行。

㈥建立健全监督监察机制,加大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1、建立法制监督监察机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约束监督内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2、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司职工奖惩条例》精神,制定适合本公司的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从而,从制度上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㈦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结合我国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增强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诉讼案件、纠纷事件上报制度,主动作好、应诉和非诉调解工作。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清理公司(包括下属公司)所拥有的商标、专利、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公司对所拥有的商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文字作品等知识产权,该申报的一定要及时申报,发现外单位侵权的一定要主动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㈧拓展法律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在公司内部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服务机制,保证公司及全体员工能得到及时充分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依据“依法治国”进行“依法治企”。

㈡基本原则

1、坚持积极发挥公司法律事务管理机构的法律风险预防、控制、补救功能。

2、坚持公司领导干部与广大员工相结合。

3、坚持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与适应我国完善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形势需要相结合,与时俱进。

㈢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对法律事务进行管理的具体工作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即根据对事实的了解和对法律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处理法律事务,尽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2、以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经营风险控制和管理、预防法律风险为工作重点;

3、法律预防为主,法律救济为辅;

4、按照法律和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独立履行职责;

5、在法律和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独立承担工作责任;

6、以公司利益为已任,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严密审慎,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7、严格保守公司商业秘密;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依法治校 创新管理 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是高校对于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所实施的管理。依法治校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制度,创新高校管理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一、当前推进高校法制化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科学管理理念尚未形成。许多高校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党政关系不明晰,分工不明确,未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无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形式主义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虽然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由宪法确认,依法治校势在必行,但在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高校有学府官府化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人治观念、权力至上观念、官本位观念和等级观念,极大地阻碍了高校法治化进程。

2.高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属于高校内部的抽象行为,本身不是法,只是学校内部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国家各级各类上位法相冲突。但目前许多高校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机构和相应程序。而且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常常出现制度本身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形。

3.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当前是以学校为管理主体,以学生为管理对象的单向性管理,造成了学校和学生之间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然而,高校和学生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治国方略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这样的管理造成了诸如学生人身伤害及其赔偿、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害以及学生学籍和学位管理等各种各样的争议。并且学校在处理争议的时候,由于对处理程序缺乏充分的重视,以致进一步侵害学生权益的情况处处可见,同时又缺少相应的救济制度,体现了高校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备。

二、创新高效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

1.树立“依法治校”观念。高校管理者务必养成较强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修养,树立法制观念。高校在行使教育管理权时,不能妄自尊大,无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学校管理是否上水平,关键是看是否将管理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只有使“依法治校”的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全面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高校管理理念的法制化。

2.完善创新学校的规章制度。⑴各种学术评定、学位授予、学纪处分等权力的行使,应当按照公开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其依据的政策法律必须公开,并尽可能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确定性。⑵完善权利救济制度。英国法学家弗德曾指出有权利必有救济。针对目前,学生权利得不到有效保证的状况,应从法治的角度对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予以完善和重构。⑶建立“监督法治”。在高校管理中,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将监督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加强党政管理自身的监督和师生员工对党政管理的监督;学校党政机关和各职能部门应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认真对待师生员工反映的各种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加强纪检监察在党政管理中的作用,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等,并适当引入听证制度,加强管理的法律监督,预防并减少权力的滥用,从而保障高校依法行政。

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依照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本校的具体实际,或修订,或补充,形成既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改革相配套衔接,又与高校内部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并突出高校建章立制的超前性、可行性;要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完善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和在法律法规前提下制定的学校规章制度,来引导和推动高校内部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明确了学校自主管理权的行使,必经遵循法治原则,从侧重于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学校教育秩序的稳定转向侧重于对学生应有权利的确认和保障。一方面,这是治国方略转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学校不能继续沿用以往的观念模式进行管理。学校管理工作应当秉承“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设计的规范教育、管理和保护制度,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背离育人的价值标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真正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辰:《关于高校管理中侵犯大学生隐私权问题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9。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7

2013年12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集中一个月时间进行建章立制。

二、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自我剖析阶段。

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自我剖析,进行分析座谈,形成自查报告。通过建章立制,各基层单位要着力解决本行业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集中教育,实事求是地查摆和解决问题。要敢于揭短亮丑,找准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并结合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第二阶段:(12月11日—12月20日)完善机制阶段。

各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民主决策、效能提升、政务公开、评议考核、领导督办、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努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重点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投诉受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第二阶段:(12月21日—12月31日)总结提高阶段。

各基层单位要认真总结本阶段工作,对部门规章制度进行彻底梳理,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不够健全的要及时修订完善,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要重点规范,建立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成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章立制,使机关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执行力明显增强,机关作风明显改进,最终使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收到教育和激励的双重功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基层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要切实按照县委的要求和部署,从思想上重视建章立制阶段要求,做到领导更有力、工作更深入。针对第三阶段查找出的突出问题,重点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投诉受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第四阶段工作细则务于12月10日前报局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8

制度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要达到全面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根据烟草行业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就规范制度建设必要性、强化制度执行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全面规范进行初步探讨。

正确认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推动全面规范

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面规范越来越重要,然而全面规范首先要规范制度建设,如果缺乏规范制度管理体系,就必然导致经营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不高,财产损失和浪费,经营效益低下。

尤其是烟草商业企业取消县级公司法人后,市级烟草公司的规模扩大了,管理范围、空间更广更大。其经营管理就更需要一个健全、有效、规范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保障烟草行业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和发展过程看,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而建立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基础就是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没有规范、有效、实用的制度体系,全面规范便缺乏基础,无异于空中楼阁,说起来好听、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空。

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规范制度建设是重点和关键,烟草行业以规范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全面规范,构建内部监管长效机制,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烟草行业特殊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从近年来烟草行业专项检查和日常管理监督工作中发现问题看,规范化制度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梳理和查找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透析成因,研究对策,落实整改,使制度更完善,流程更优化,程序更规范,执行更到位,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全面规范的意识,促进推动烟草行业全面规范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当前,烟草行业虽然在规范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烟草系统规范建设工作整体水平仍不够平衡,主要体现在严格规范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规范,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规范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对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缺乏有效的措施;规范建设的制度基础相对薄弱,现有的制度体系对经营管理的覆盖面不全、控制力不够,制度建设不够系统、不够具体,从而不能有效防止一些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执行偏差、行为失范等问题的发生。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根源在于不够规范或规范不全面,这些问题已经日趋成为阻碍烟草行业走向全面规范的瓶颈。针对烟草行业规范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没有规范,形成不了规矩,工作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烟草行业要通过全面、细致、深入地查找和梳理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不规范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制度为基础的内部管理监督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烟草行业更加严格、更加自律、更加规范,从而逐步走向全面规范。

全面梳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制度体系

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搞好各项管理、提高自我规范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中,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为维护制度的科学规范与完整统一,防止在制度建立中重复、遗漏和相互矛盾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力和导向作用,使制度更具可操作和实效性。

要认真梳理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努力从存在问题中寻找、分析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素而产生的问题根源。当前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制度不严密,有漏洞,或是刚性条款少柔性条款多,或是有制度、无罚则,有制度,无考核,造成制度行同虚设;还有的单位规章制度多、杂、空,未形成制度监管体系。因此,要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与当前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要补充修改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按照分、市公司是经营主体、县(分)局是行政执法主体的体制要求,按两个层次进行修改完善规章制度:

其次再对县局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找出县局之间管理的共同之处,使一些规章制度及管理要求达到统一一致;根据县局之间管理的不同之处及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个性化制度,使其管理能在遵循规范、统一的原则之下更加细致和完善。对所有规章制度进行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内部监管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建设推动全面规范,是烟草行业自身发展的需

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与完善,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是提高经营管理效益,防止舞弊,控制风险,是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内部管理监督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

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专卖、经营、财务等内部管理监督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用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严格办事程序,加强过程控制。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规范办事的每一道程序,防止人为性和随意性。也就是说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均要由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来完成,不赋予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单独执行一项经济业务的权力,以便每项经济业务进行交叉控制,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发现并得到纠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账、财、物分管,批准和执行分开,以保证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要从制度层面上,多方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规范制度建设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要规范决策程序,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要求,完善各级领导机构的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企业决策行为,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和生产经营行为。

要规范化实施程序,充分发挥投资、预算、薪酬委员会等决策机构的作用,切实做到没有经过预算,任何人无权决定开支,决不允许把预算流于形式。没有经过薪酬委员会讨论,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工资水平。没有经过投资委员会讨论并按规定批准,任何人不准新上项目,并要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要全面推行物资比质比价采购,工程建筑、软件开发等资质认正,公开招标,防止暗箱操作,防止做表面文章。

规范监督程序,要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推行政(企)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公开办事结果是接受监督的有效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相互制衡的体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监督,用制度来保证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既要规范制度建设,更要重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监管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监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要落实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得不到落实都是一纸空文。有的企业虽然各项制度都有,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但是执行时就是不能到位;有了制度却不能很好地抓落实,有章不循和执行制度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要抓好日常管理监督制度的落实,各单位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行业和自身管理监督的具体措施,自觉接受管理监督部门的监督。看企业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遵循,执行中有何成效,出现了什么问题,某项内部管理制度为什么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监管制度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坚决克服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的目的。

再好的制度也是人制订的,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从这个角度讲,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的过程中,提高队伍素质至关重要,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既是领导者、管理者,同时又是监督的主要对象,要自觉接受监督,处处严格自律,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在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中起表率作用。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要求,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

针对管理的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要建立规范的制度措施,注重抓好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的质量和效果,加强日常检查落实,分析容易产生不规范经营行为的薄弱环节,建立用制度管人管钱管资产的长效机制,建立权责明确,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构建规范、科学、统一的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体系,在规范制度建设的基上推动全面规范通过四条线运行体系加以体现:通过财务审计一条线管住钱和物,规范付款批报程序;通过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一条线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通过纪检监察一条线加强人事监管,规范领导干部和员工行为;信息技术支撑一条线管住经济运行,规范运作程序。真正做到人人受监督,事事讲程序,行为受约束,管理有制度,确保全面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烟草行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严格规范,就没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就没有烟草行业今天的大好形势。全面规范是烟草专卖体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实践“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根本途径,是维护行业形象、避免社会过度关注的重要措施,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行业上水平、保增长的重要保证,是烟草行业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严格规范给烟草行业带来了显著变化,抓规范提高了效益,激发了活力,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发展思路,全面夯实烟草行业的各项基础,提升了行业竞争实力和形象。烟草行业对内不断拓宽营销视野、优化组织体系、调整物流模式、强化电子结算、推进终端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其主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有力提高了行业间的市场竞争力。对外在卷烟打假方面成绩斐然,为维护烟草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整体工作发展持续、运行稳健,各项业绩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9

关键词:资产控制;制度;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9日

内部资产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资产管理,明确经济责任,规避资产损失所采取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资产是企业扩展业务的坚强后盾,也是实施资产增值的核心保障。然而,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资产价值流失,给企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中小企业内部资产管理问题,为规范资产管理提供有借鉴性建议。

一、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1、资产管理部门较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职能的不同,资产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保管。凡用于维持企业日常管理需要的办公设备资产,保存在企业办公室等管理部门;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原材料等资产,保存在生产车间、仓库等部门;涉及应收债权往来等资产,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涉及现金性资产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保管。这种状况说明,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多职能部门共同控制的管理系统,涉及的职能部门较多,资产管理场所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2、资产管理流程简单。资产管理是维护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中小企业中,物资资产管理流程通常包括入库、领用和报废等环节。企业购买的物资资产,按照入库要求,办理入库手续;当企业需要投入生产时,办理资产领用手续。对于应收债权等资产,主要核对资产价值、应收期限等业务流程;对于现金性资产,主要核对账实相符等内容。这种资产管理流程,是一种简单化的管理制度设计,涉及的管理环节较少,内容简单。

3、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管理主体是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标志。在中小企业中,由于生产经营管理规模的限制,企业资产管理流程较为简单,责任主体并不明确。如有些企业会计人员除了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之外,还承担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保管资产,核对资产价值。企业部分业务管理人员除了负责产品生产销售业务之外,还负责债权性资产追缴业务,集多种管理职能于一身。这种资产管理体制,容易造成管理职责的混淆,导致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不清。

4、资产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数据不一致现象经常发生。企业填报的各种表格,经常出现实物资产不一致现象,部分数据偏大,部分数据偏小。实物资产价值与账务资产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导致企业不知道究竟何种数据为最终数据。此外,报废资产的核销不及时,也是资产价值不一致的主要表现形式,最终将出现资产价值不一致现象。

二、造成内部资产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一)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制度缺失。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资产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在一个管理完善的企业中,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制约关系,确保资产管理及时到位。由于中小企业经济规模较小,各项规章制度有待完善,特别是资产管理制度有较大欠缺。通常企业只是关注资产入库、领用等环节管理,对资产的跟踪管理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全面系统了解资产存量和流量信息,这是造成资产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部分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资产管理系统,也没有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管理混乱。此外,一些对资产管理有特殊需求的中小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一些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主要是抄袭其他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具有操作性,不适合企业自身情况。

(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制度缺失。资产管理效率与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直接的联系。管理人员素质较高,业务管理能力较强,则资产管理效果较好。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适应性不强,则资产管理效果较差。中小企业受经济实力影响,无法提供高薪报酬,无法聘用高素质资产管理人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无法聘用高素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容易导致资产管理混乱,影响资产管理效果。此外,中小企业通常没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没有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致使资产管理人员只能凭感觉进行业务处理,规范性不足,业务处理能力不高。除非企业及时完善资产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才能提高管理效果。否则,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局面依然不会改变。

(三)资产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的制度缺失。资产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取决于资产核算口径,口径一致则资产数据真实性较高;反之,则资产数据可信度较低。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对资产管理核算口径提出要求,要求同类型物资,必须纳入同一资产范畴。否则,容易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虽然财政部对资产分类做出一些具体规定,并列举了一些主要实例,指导资产管理人员实践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在资产目录中没有标明的资产,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判断,以确保资产归类准确。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判断能力不强,导致出现资产归类不一致的现象。此外,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资产分类目录,没有制定判断新资产类别的专业标准等,都是造成资产统计口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四)资产管理流程不清晰导致的制度缺失。明晰的资产管理流程,能有效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中小企业受资产管理人员少的制约,没有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晰资产管理流程。这种不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容易造成资产管理混乱,造成人员管理责任不清。此外,管理流程的不完善,也会造成资产流失,虚增企业资产。

(五)资产管理风险点标注不明导致的制度缺失。现代会计管理理论研究表明,实施风险控制,标注风险点,是防范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由于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造成管理流程图标注不合理,没有形成制约关系。此外,由于在管理流程图中没有标注风险控制点,没有关注重大风险点,无法及时控制风险,容易造成风险失控,导致资产流失。

(六)资产管理系统运用不足导致的制度缺失。资产管理系统是规范资产管理的有效工具。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均采用资产管理系统,用于规范资产管理。然而,中小企业受资金制约,无法购买合适的资产管理系统,无法进行规范化资产管理。部分中小企业虽然购买了资产管理系统,受资产管理员人数过少的制约,没有使用资产管理系统,造成资产管理系统使用不足。此外,部分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长期没有升级换代,导致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果不好。

三、提高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购置资产管理软件,实施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软件系统管理由于客观公正,提供数据的及时,受到管理者的欢迎。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购买相应的资产管理软件,用于资产管理全过程。在购买资产管理软件时,可依据企业经营管理规模,及企业资金实力,购买合适的管理软件。如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可以购买资产管理软件的部分模块,以节省资金。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可在软件工程师的指导下,依据企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设置适用的管理模块,规范资产管理。

(二)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指导业务发展的依据,也是规范业务流程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应加强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依制度来管理业务。目前,企业可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如可制定现金性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债权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流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长期性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来管理业务,规范业务内容。此外,企业也可采取出资购买服务等方式,邀请专业公司帮忙制定规章制度,指导业务实践活动。

(三)明晰资产分类,规范资产管理。按照财政部资产管理分类原则,细化资产类别,合理分类,是规范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在管理资产业务时,对于国家已经明确分类的项目,依照国家具体分类进行管理。对于国家没有具体分类的资产,可以出台资产类别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进行细化分类,细化管理。如对于债权性资产,应加强期限管理,尽量争取资金短期内回笼,规避资金风险。对于现金性资产,应加强日常清点,加强账务核对,防范资金风险。对于长期性资产,应关注债务人的经营管理情况,关注其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确保债权安全。

(四)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业务处理能力。资产管理人员是直接从事业务管理的经办人,是决定管理信息质量的核心。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是直接决定信息质量的关键。中小企业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在培训内容选择上,应选择业务流程知识、资金管理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和融资成本计算等内容,通过对相应内容进行培训,提高人员业务判断能力,提高业务处理质量。

(五)细化业务流程,明晰风险点,规避业务风险。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细化业务流程,细化分工,明确经济责任,是有效防范业务风险的关键。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业务经营管理情况,梳理业务内容,设置风险控制点,规范业务管理。此外,依据国家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设置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对重要风险控制点实施专人进行监督管理,以规避业务风险。

四、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经营管理规模和管理能力的限制,造成资产管理混乱,风险较高。通过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使用资产管理系统、明晰风险控制点等措施,能有效规避业务风险,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房青.关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干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一、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概述

(一)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的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刘献君教授认为,高等学校制度可以包括基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目前这种三层次的制度体系架构基本已形成共识。从地方高校制度体系建设实践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制度分成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根本制度是指大学章程,是关于大学的性质、任务、基本组织架构及行为活动等最基本内容的原则规定或框架[1]。大学章程一方面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又还是学校的“基本法”,一般经由教代会或党委会审定然后颁布,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学校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是围绕大学章程来制定的。基本制度是学校维持运行所必须的制度,从结构层次上涉及到机构设置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方面,从内容分类上分为党委领导基本制度、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党群团体类制度、学术管理类制度、教学科研类制度、行政管理类等四大类基本制度。具体制度是指学校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的具体规则或条例,也就是以章程为抓手,在章程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各具体管理部门、职能机构制定的校园管理细则或条例[2]。

从高校制度体系建设的结构来看,高等学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评估三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制度体系应包括基本制度、一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面的内容,同时包括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评价三个过程结构作为支撑,构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高校制度体系。我们既要关注制度体系的内容层面,又要关注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层面,才能够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

(二)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价值

1.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是完善治理结构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包括学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关系,以及学校的内部治理关系[3]。高职教育一方面要满足政府对教育的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4]。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与市场建立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与企业行业形成合作治理机制。从外部治理来看,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协商设置企业需求的专业,同时还要从企业获得帮助,比如从行业企业广泛聘请“企业导师”等。这种深层次的有效合作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学校与企业建立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这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以及学校董事会等制度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合作予以保障。从学校内部治理来看,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需要更加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而这些内部治理机制中各相关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章程以及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2.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制度是界定与规范人们行为与交往的人为设计的体制与原则,高职院校利用包括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通过一定的措施慢慢演化成为人们的习惯或习俗,并使人们愿意主动遵守。这些习惯或习俗慢慢深化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高等职业院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建立的学校组织结构和学校管理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石[5]。制度文化对规范师生言行,规范校园活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具有一定作用能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没有良好的制度文化,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产生混乱,缺乏导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学习文化、校风等更无从谈起,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有助于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石。

3.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是依法客观评价的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质量提升提供客观评价标准,也为科学评价高等职业院校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通过高等职业学校的制度体系完善推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通过科学的制度完善权力监督运行机制,减少自由权,增加师生员工对学校运转的监督,为广大教职工提供话语权,增加评价和监督渠道,充分实现民主与公平[6]。

二、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内容层面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是建设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笔者调研了某省的30所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情况,通过对这些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总结、提炼发现,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别从内容层面和过程结构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问题进行分析。

(一)管理制度执行及运行机制

调研数据显示,约70%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执行及运行机制还存在不足,其中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认为内部综合管理制度机制治理结构不完善,约30%的高职院校认为学校缺乏高校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学校责权利统一的分配制度比较欠缺,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制度。 (二)科研制度

调研数据显示,约30%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缺乏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缺乏学术组织作用机制,缺乏科研奖惩制度,科研特色不明显。

(三)学科专业与教学制度

调研数据显示,约30%的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与教学等相关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少教学激励制度,缺乏实训基地,教学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教学质量建设规范性不足,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导致专业与行业企业脱离,校企合作不足,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师聘任等制度

调研数据显示,约33%的高职院校明确指出学校在教师聘任等相关制度方面有所缺乏。其中高职院校存在缺乏双师型教师、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问题,教职人员配置紧张,职称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高水平人才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师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职称评审和考核制度等。

(五)学校制度文化

调研数据显示,约20%的高职院校认为学校制度文化不足。其中一些学校缺少制度规范,办学理念不清晰,缺乏制度文化建设,文化不明显,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章程制度难以与学校文化进行真正融合,没有形成学校整体的制度文化,使学校制度执行力不足。

(六)学生管理制度

调研数据显示,约20%的高职院校认为学校缺乏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落后,缺少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从根本上说学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七)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调研数据显示,约20%的高职院校认为学校在科研管理等管理过程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不强,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基础环境不足,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技术能力不强。

(八)新校园建设相关制度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某些学校开展新校园建设,缺乏财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不能很好地保障新校园建设的顺利运转。

三、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过程由制度制定、制度执行与制度评价构成,从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实践来看,其过程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制度设计问题

1.误解并忽视章程在制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章程是学校制度体系的根本依据,学校的制度体系中事业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制度中,应体现学校章程的价值和精神实质,大学章程的精神与内涵应渗透到高职制度体系中来[7]。然而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现实来看,误解并忽视章程在制度体系作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调研中可以看出,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将学校现行的规范文本整理汇总成为学校章程,制度仅仅是文本而已,作用很小。还有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认为章程不属于制度范畴,将章程排除制度体系之外。还有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章程制定不科学,没有明晰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章程的价值与作用,没有考虑到政府、学校、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大学章程在指导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实践中作用缺位。

2.重视管理技术细节却缺乏全面质量理念提升。从调研来看,当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采用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模式,然而他们更多的关注质量管理的指标文本、指导文件以及认证,同时一些受控部门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的理念、理论、技术与方法掌握不足,缺乏从整体上关注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制度制定中,应当把握学校发展全局,纵观高等职业院校的全面质量提升,全面关注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专业与学科发展等重要管理内容,在制度制定中体现公平、公正、民主、人本的制度理念,设计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来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二)制度执行问题

1.关注制度文本规范疏于制度执行。高等职业院校比较注重制度规范文本,特别是注重文本的程序性,调研数据显示,30%的高等职业院校引入ISO9000族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然后将各个程序规范套用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体系建设框架中。一些程序性的文件被装入到学校的制度体系中,使制度体系较为混乱。

我们不得不说ISO9000族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从企业界引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必须有所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属性不同,直接套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程序性,而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的柔韧性、松散性以及人文性,使学校制度变得机械化和冷冰冰,这是不可取的。另外,ISO9000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22个标准和3个指导性文件,每个程序都进行编码和标准化,注重管理的标准记录及文件制度。这样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将精力过多关注于程序标准和文本,忽视制度的执行,学校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在一定时间的实践运行中进行完善,相当一部分文件没有经过运行检验,只是走过场,应付完成任务,或者是为了通过认证而已。

调研的30所高等职业院校反馈的信息显示,有20所高校明确指出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其中9所学校明确指出缺乏高校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还有9所学校明确指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不规范。从总体上来看,学校更关注制度文本的规范,却疏于制度的执行,执行力存在很大问题,这同时反映了高等职业学校在理念、组织、文化等顶层设计上存在着很明显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关注和解决。

2.重视制度内容规范却缺乏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从现实来看,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关注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但在执行层面就比较薄弱,特别缺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这种情况下,在高等职业院校制度建设中,不利于创造良好的质量提升环境。

首先,缺乏外部企业与市场相关主体的广泛参与。在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缺少《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原因在于这个章程的制定是超出高等职业院校自身能力范围,涉及很多企业的内容,高等职业院校自己不能完成该章程的制定。学校认为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制定中应当发挥牵头或指导作用,仅仅凭借学校来制定该制度不够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必须发挥政府、市场的作用,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完成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的制定,同样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制度也是如此。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的议事与决策规则还需要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制定过程没有学校员工的广泛参与,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制度体系不了解,甚至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都缺乏认识。而且高等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宣传与推广不够,有的制度制定出来后,并没有进行宣传和解读,广大师生员工对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内容了解不够,直接影响了制度执行的效果。

3.关注制度的程序性而忽视制度的文化性。高等职业院校更加关注制度建设的程序性,比如制度规范的完成、试用、上会与,然而却忽视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文化性,忽视对人的理念及价值观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教职工在学校发展定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大学制度、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建设等学校管理理念层面认识不清。制度建设过程缺少人文关怀,导致人才引进等工作作风与学校文化理念缺少融合,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流失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工作缺乏活力。由于办学思路不清,导致学校学科专业缺乏特色,不能够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效融合,不能够形成适宜学校发展的学科。因此,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关注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却忽视制度的文化性,导致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的脱节,学校制度不能起到实质作用,难以为学校发展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的制度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关注制度与文化的融合,将制度理念体现在学校文化之中,并浸入融合到学校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用制度彰显理念,用制度保障行为,切实促进师生发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关注师生需求,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的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这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

(三)制度评价的问题

1.制度评价意识不足。一些高等职业院校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开展制度体系建设,并非主动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没有真正认识到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因而单方面制定的制度内容不符合学校的管理现实,也没有对制度执行效能及时进行科学的评价,因而很多学校的制度建设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2.制度评价能力不足。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是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的重要手段,一些学校已经在学籍学历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为相关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然而其他方面却存在着利用信息技术能力不足、信息资源整合困难的一系列问题,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足够的数据,难以获得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的策略

(一)加快制度建设理念革新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深入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制度内涵,加快高校制度体系建设的理念创新,对制度建设的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将制度体系融入到学校文化中去,保障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质量。

(二)完善学校执行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完善高校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等欠缺的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治理制度,比如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割裂”的问题,应当理顺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学术工作委员会”指导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来加强联系,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三)加强学校激励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中应当在明确学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完善激励制度,一方面激励企业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地鼓励校内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到学校发展中来,建立共同的愿景,形成合力,助推学校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条件,高等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当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搜集更多关于师资队伍、学科与专业、学生质量等方面的数据,以数据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五)打造区域内战略联盟

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比较有限,专业比较单一,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下,通过完善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等相关制度,将区域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区域的高职院校战略联盟,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竞争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

(六)建立质量评价制度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建立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等职业院校的质量评估制度体系,应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科研评价制度、学科与专业评价制度、学生管理评价制度等,通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各个维度建立评价制度,可以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有效的自我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全面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0(3):35.

[2]陈寿根.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内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66-71.

[3]孙晓庆.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研究――基于章程制定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5(34):67.

[4]胡正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独特性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5):91.

[5]董刚.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内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60-61.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11

以“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厅关于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强化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问题的整改落实,规范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举一反三,剖析根源,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国土资源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廉洁高效、敢于担当的管理队伍,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和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结合我市土地管理情况,参照去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重点和其他市州审计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积极查找问题并进行整改纠正。

1.土地规划计划执行方面:重点查找建设用地“寅吃卯粮”、建设用地规模超规划计划控制规模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维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的严肃性。

2.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征收方面:重点查找少批多征、超越权限批地、未批先征等违法违规行为,少数地方少付拖欠挪用征地补偿费、社会保障资金落实不到位、套取骗取征地拆迁补偿费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维护群众权益。

3.建设用地供应方面:重点查找虚假“招拍挂”出让土地,违规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违反《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划拨建设用地,违规“毛地”出让建设用地和超出用地控制标准供应建设用地,违反国家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规定低价出让建设用地,违规向限制类、禁止类行业供地,违规为不符合条件的土地办证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4.土地违规抵押融资方面:重点查找用公园、绿地、广场等社会公益设施用地抵押,用未完成征地拆迁手续土地抵押,高估地价抵押,以及重复抵押、直接办理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用于抵押、挪用土地抵押融资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规范土地抵押融资行为。

5.耕地保护方面:重点查找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质量有所下降、耕地保有量低于目标考核量、基本农田划定不合规、基本农田闲置荒芜、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不实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6.存量建设用地规模较大方面:重点查找建设用地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结合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后续整改工作,着力盘活利用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7. 违规使用土地方面:重点查找用地单位以租、非法占地等用地违规行为,深化整改落实,依法依规组织查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杜绝发生类似问题。

8.工业企业用地方面:重点查找工业企业用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不达标、开发强度不够等问题,督促用地企业限期整改,完善工业用地评价、考核、监督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土地开发强度

同时,配合财政等部门,督促整改审计发现的违规减免、返还、少征土地出让收入,土地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违规安排支出和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少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挪用、套取土地整治资金等问题。配合发改等部门,向社会公布开发区评价成果。

(二)着力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在抓好整改工作的同时,结合职能转变、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等要求,着重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1.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规范计划管理,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管理。

2.改革完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研究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审批效率。积极研究解决用地审查报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稳增长用地需要。

3.完善建设用地供应管理。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供应程序,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加强闲置土地监管,促进闲置土地利用,探索土地供应前期开发政策。

4.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特殊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5.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强化国有土地资产保护,依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做好确权登记服务工作。

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研究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制度和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等。

推进建章立制要遵循部、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着力政策协同,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各地要依照规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确保国家和省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的层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推动制度政策落到实处。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研究方案与部署阶段。市局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研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各区市县、园区局召开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迸一步统一思想,部署全面整改。

(二)深化整改和建章立制阶段。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从制度建设上研究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市局有关责任科室要将本级及各区市县、园区的整改情况汇总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市局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

同时,市局有关责任科室要根据分工要求,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形成制度性成果。

(三)整改报告阶段。市局梳理汇总本级及各区市县、园区的整改落实情况和建章立制情况,形成工作报告报省厅。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专项整治行动在市局“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另文通知)领导下进行,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要求上来,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班子,认真组织开展好本行政区域内专项整治行动。

(二)从严从实实施。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专项整治行动全过程,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工作。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围绕建章立制,要注重问题导向、充分调研论证,把准实情,提出实招,务求实效,着力破解难题,提升支撑服务能力。

完善规章制度范文12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 制度文化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73-02

图书馆文化基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这三个文化层次中,制度文化是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图书馆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随着独立学院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独立学院办学逐渐从外延向内涵方向发展,再加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图书馆中的普及应用,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时展的缺陷,那么这些缺陷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改善这些不足之处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缺陷

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根植于图书馆产生、发展的实践之中,并随着图书馆各项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独立学院办学逐渐向内涵方向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的不足之处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制定参与面过于狭窄,民主性不强,仅限于图书馆领导及内部职工之间,很少听取读者的意见。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图书馆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展开既离不开图书管理员,更离不开广大的读者。图书馆的很多日常工作如图书借还、书刊阅览、信息咨询等,没有读者的参与就无法进行。而我们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广大读者也该参与到图书馆制度的制定当中,至少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广泛吸纳广大读者的意见。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制度从制定过程、制定内容以及制度实施过程来看,读者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图书馆制度很少体现广大读者的要求和意愿,这使得图书馆制度文化难以体现民主性和普遍性。

2.图书馆规章制度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连续性欠缺,有时存在制度间互相抵触的现象。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多层次的,有的是正式的,有的是非正式的;有的是全馆性质的,有的是针对各职能部门而制定的,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不一,系统性欠缺。从体现民主性方面来讲,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馆领导、部门领导、广大员工和读者,但在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各项制度几乎是自上而下由管理者来制定,很少征求广大员工和读者的意见,这就导致广大员工和读者对规章制度缺乏认同感,从而降低制度的权威性。由于制度的权威性不高,广大员工和读者在执行过程中难免消极被动,这就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本应该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领导的变更,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有的被修改,有的被重新制定,这导致了各种制度之间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甚至制度之间互相冲突,更缺乏操作性。

3.图书馆制度文化中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图书馆的各项制度应具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表彰优秀、责罚懈怠的作用,充分彰显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但是现行的图书馆制度往往由图书馆领导的个人意志决定其制度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制度的制定过程当中,考虑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大多数领导乐于采用惩罚性的规定。过多采用惩罚性规定的后果是规章制度严格,整个图书馆笼罩在紧张、人人自危的气氛中,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难以彰显。

4.图书馆制度不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开发力度不够。图书馆是一个多层次人员形成的组织,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既然强调制度文化,那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就应当具有文化色彩,各项制度应该体现公平价值、自由价值、秩序价值等;在行文中应该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但当前的许多图书馆制度侧重于维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忽视了规章制度应有的公平价值。此外,图书馆对职责分明、全面规范的规章制度开发力度不够。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塑造

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竞争压力。要提升图书馆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而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体系的保障,就目前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来看,今后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