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时间:2024-02-26 17:12:23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本文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社会进程中,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及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应用情况。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各行业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及制度完善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能够为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事I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剖析

资产管理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1]。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能够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尚未针对其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制度。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配置资产时,缺乏对购置需求的细分与了解,导致资产购置多存在重复或是不当的现象。第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设备的购置,通常适用于短期的一次性任务,缺乏对资产管理设备的合理利用。此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资产管理设备缺乏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及时利用和调配率较低。单位未对报废的资产进行及时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强。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探讨

根据对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上述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虽然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对固定资产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创新改善了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模式。但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尚未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制定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符合的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折旧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等在内的,各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制定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者在其发展中,尚未重视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对资产购置和配置等相关问题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方案,与现实资产管理不相匹配。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

根据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发展的了解,明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时,应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2]。根据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现实需求,并由部门经理将部门内部预算方案提交到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结合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方案,形成预算编制方案。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的管理。在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将预算方案提交到财政部门时,应由两个部门共同实现对预算方案的审核,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将通过预算审核的方案发送到各个部门。

(二)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构建能力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要充分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能力。通常情况下,对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完善。一方面,在处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应加强对其资产的清查[3]。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在明确财务部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簿,对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盘点和登记等。同时,也要通过部门对资产的实际检查情况,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加以明确,以此减少事业单位各部门资产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果的盘点。并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处置情况,为单位各部门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

(三)加强对日常管理制度的构建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加强对日常管理者制度的构建也是尤为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员的设置。通过采用资产管理专员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提升资产账目的清晰性,并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手续管理,对各种资产流出要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分类,避免单位固定资产的自制和调入。此外,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对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管理时,应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了解,在符合单位发展的前提下,批准办理外接手续。同时,发现设备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应上报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固定资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与价值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引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在研究中,致力于从不同方面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措施的研究。主要从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期望通过本文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0):155.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2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法人治理结构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企业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设备使用管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化,缺乏固定资产保险制度。企业的固定资产多数存放在巷道和工作面,大型采掘设备的安装、修理、拆迁、更新等工作会随着地质条件、工作面变化而变化。对于产量大的生产单位,工作面较多,固定资产存放地点较分散,设备盘点费时费力,所以能真正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的矿厂较少。

2.会计处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分类标准调整不及时。一些综采综掘设备超负荷生产情况普遍,致使折旧计提不足就提前报废,造成较大报废损失,加大了当期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时间短和执行监督不足。另外,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

3.管理者职责分工方面

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拨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

(二)该煤矿现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其次,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所以其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三)管理者对各经济层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效绩考核约束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的领导在思想上和工作摆布上,存有重利润、轻资产的倾向,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资产价值、获利能力以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重视不足,因而反映在片面追求利润.对已发生的资产损失或费用,长期挂账不处理,形成虚增利润,虚增资产。

二、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思路

(一)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完善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场管理工作仍很薄弱,特别是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员缺乏对现场管理意识,与设备管理部门相互沟通也不够,不能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为杜绝财务与设备管理严重脱离的现象,通过完善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双向沟通互动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促使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状况,做到资产状况清,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做到位,保证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

2.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有总账、设备部门有分账、使用部门有明细账,保证账账、账卡、卡物三相符: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计价,正确、全面、及时地组织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折旧、修理、报废、清查等业务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划分各项资产管理的管理职责,杜绝企业中出现资产“无人管”的混乱现象。

(二)完善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1.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

2.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完善后,还必须完善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审计监控力度.对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再增加一层控制。一是加强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资产管理效益。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煤炭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增加煤炭产品产量,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奖励煤炭产品的吨煤陈本,节约国家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小处着眼节约成本来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永信.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2007,(03).

[2]马彦玲.杨英桂:煤炭企业固定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3]鹿丽娜.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经济2009,(10): 317-32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转制科研院所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一、引言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65家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转制科研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转制科研院所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市场风险严重地威胁着其健康发展。当前,转制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产权不清晰、重复采购、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转制科研院所的二次创业和快速发展。因此,转制科研院所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完善内控制度、减少资产损失、防范科研生产风险、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状况等有着重要作用;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完整无缺,挖掘固定资产潜力,不断地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不仅可以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可以节约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以有限的资金扩大固定资产规模;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合理地筹划固定资产的使用,对加快科研创新速度和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现状

转制科研院所转制以来,固定资产总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2004到2014年固定资产具体变化情况见下表:

表1 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变化情况表

单位:亿元

Y料来源:摘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地区转制科研院所年度报告2014》。

从上表可以看出,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呈现出在波动中增长的总体趋势,2014年比2004年增长了131.19%,也显示出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紧迫性、重要性。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对部分转制科研院所的走访调研后发现,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高层管理人员意识淡薄、固定资产信息沟通不完善、产权不清晰、固定资产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转制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不明确。转制科研院所在转制初期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准确的定位,比较盲目,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针对于某一研究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开展研究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调整了研究方向,造成针对这一研究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闲置。由于研究方向的变化,不得不又购置新的研发设备,投入大量的资金,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高层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由于转制科研院所大多沿袭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也是事业单位工作过的人员,虽都建立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但有些制度内容不尽合理,有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建立,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招标、采购、验收等均由同一人负责,存在严重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问题,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

3.固定资产产权不清晰。由于转制科研院所的特殊经历,加之转制后仍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转制当时的资产产权就没有理顺,如:多家转制科研院所的房产关系不清晰,产权登记证书的单位名称是上级行政主管单位,资产账和折旧在转制科研院所。另外,上级主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投入大量的科研仪器设备,产权在上级,由转制科研院所使用,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4.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流程管理措施。固定资产的购置也属于国有资产投资的一部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控制措施,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采购、验收、使用、盘点、报废等完整的流程控制,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大量闲置等问题,转制科研院所创造效益的能力下降。资产报废不及时,盘点不及时,实物丢失得不到及时发现,造成账物不符。固定资产的借出随意性强,任何领导都有权借出固定资产,造成收回困难,损失严重。

5.固定资产信息沟通不完善。固定资产的信息没有向单位内部公开,部门之间不清楚单位有什么设备,设备使用状态如何,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在部门之间共享,不能进行整体的资产调剂,合理地配置资源,各部门购置自己的资产,造成重复购买,浪费资金。

6.固定资产投入绩效评价缺位。固定资产投入时,也要求有关研究部门制订固定资产投入评价指标和目标,但指标只注重于撰写几篇论文,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为转制科研院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因此,固定资产的使用人不关心经济效益,写几篇论文应付一下就算交差了。

三、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控制环境

1.明确转制科研院所发展战略。转制科研院所应认真分析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劣势及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凭借政府对转制科研院所的政策倾斜,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抓住机遇,结合市场需求,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发展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保证一个可持续性发展。

转制科研院所还要根据发展战略,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编制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通过培训等方式做好发展战略的宣传工作,加强上下级的沟通与交流,凝心聚力,确保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

2.明确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虽然转制科研院所没有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其也有决策机构,即领导班子。科学的设置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明确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按照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开展工作。

根据购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涉及金额等方面来考虑是否需要实行重点控制。对于购置固定资产业务中涉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资金支付,应当实行集体审批或联签制度,防止个人风险偏好对转制科研院所经营造成重大损失。转制科研院所要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注重发展主业,对高风险业务,如固定资产抵押、借出等要谨慎。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及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针对专业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在选拔人员时要考虑其专业背景和胜任能力。

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员工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培训,让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将他们的经验更系统地传授给新员工。

(二)做好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分析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转制科研院所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其本身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一旦决策和落实,就无法做出改变,如果投资失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十分必要。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全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则,从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预算、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盘点、停用、报废、处置等环节进行规范,并在各个环节贯穿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进行相互制约、相互约束,防止出现职务犯罪或舞弊等行为。

(四)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就是通过设置考核指标对固定资产创造的效益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由于转制科研院所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净利润最大化。笔者认为,通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两项指标对转制科研院所的领导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的结果与企业领导人的年薪挂钩,激励领导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促进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用。

(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转制科研院所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应用,根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开发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操作日志功能,确保操作的审计。

在信息系统中,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公开,职工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到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提升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

(六)加强固定资产监督

建立健全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一是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内部监管,实行全过程、全员性的监管工作,加强相关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同时配备专门的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转制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状况进行检查和核对。对检查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要形成检查报告,并且及时上报至管理层。在制定检查制度时,可以充分地借鉴同行单位以及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检查机制,实现对转制科研院所的全面监管。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职工可以随时举报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吃回扣等舞弊行为,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根据发现的问题及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内控措施。

二是发挥上级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审计的作用。转制科研院所都有上级主管单位,几乎每年都对转制科研院所进行审计,但没有发挥好全面审计的作用,只是简单的看看报表和账目就草草收场。笔者认为,上级审计部门应该对转制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将审计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领导层和转制科研院所的领导层,进一步强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七)发挥固定资产社会效益

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也属于国家投入的一部分,而且有的院所还享受了财政资金的支持,购置了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加快了转制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现代化建设。但实验室的利用率也不够高,为了进一步发挥固定资产效用和效率,应该使实验室对外开放,实行社会共享。

(八)理顺转制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体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转制科研院所上级主管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有的上级单位是事业单位,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思维和模式来管理转制科研院所,造成转制科研院所“四不像”,企业不像企业,事业不像事业,因此,应该加快对转制科研院所更深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把转制科研院所纳入国资委管理,用企业的思维指导和考核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促使转制科研院所真正地按照企业的运行机制经营,防止主管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对转制科研院所变相资助,造成不必要的财政资金浪费和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二是推动转制科研院所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股权多元化改革。实施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产业人员用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期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按照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均衡参与分配的原则,使科研、管理、产业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对各类人才的重引、重留、重用和重奖,释放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转制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的难题,彻底地完成转制科研院所的转制任务。

四、结束语

转制科研院所自转制以来,经历了近17年的生存、发展、再发展的艰辛历程,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针对于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控制环境、做好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分析、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监督、发挥固定资产社会效益、理顺转制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体制,以促进转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固定Y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苟新东.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3):35-36.

[2]吴秋霞.转制科研院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2(5):54-55.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固资管理

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积极开展了信息化革新,固资投入随之加大。为保障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实现增值保值,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资管理工作。以下本文就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资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对当前固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强化固资管理的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管理的必要性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为基层政府管理机构,但同样拥有众多数量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均是地方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工作效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纷纷开展了办公环境信息化革新,固资投资规模也随之加大。为确保固定资产利用率,防止固资流失,保障县级基层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需要积极提升固资管理的管理实效,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促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资购置投入资金主要为财政拨款,单位一些人员可能会觉得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和自身的薪资存在关联,所以也就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保护意识。管理人员也因此忽略固资管理工作,管理落实力度不足,就会因此出现如盲目购置、资产闲置等情况,加上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完善的固资考核机制,从而造成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不良现状。

(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固资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只重视固资的购置工作,忽视管理工作,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个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为获取更多资金,对于同一项目进行多次重复申报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国家资源浪费。同时在固资的实际使用中很多单位也缺少完善的管理与约束制度,固资采购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透明,不重视固资的维护保养,固资随意处置等。总之,为维护国家资源,固资管理必须贯彻包括采购、维护、管理、盘点等全部过程,构建基于全过程的内控管理机制,然而当前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在此方面做得显然不够完善。

(三)固定资产管理执行力弱

当前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是制定了一些制度,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执行力、约束力,使制度流于形式。同时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专门的固资管理责任负责人。在缺少有效固资管理的背景下,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时常会出现如固资记录不全、账实不符、没有开展定期的固资盘查。长期处在此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下,势必会影响固资利用率,造成国家资产流失。

(四)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除大型固资外,通常固资在调拨、报废、重购等处理上都是根据基层事业单位的自主意愿,这一过程中,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制度与力度均较为薄弱。缺乏高效的监管制度作为约束,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产浪费,影响固资管理实效。

三、提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综上所述,目前很多基层行政单位的固资管理工作仍不够完善,包括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执行力以及监督机制等都存在一定问题,以下就分别从树立观念、完善制度、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具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固资管理观念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观念的滞后会很大程度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并影响执行力度。因此确立正确的固资管理观念是确保固资管理有效落实的第一步骤。县级行政单位各部门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固资管理的重要性,具备全员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维护资产安全完整的工作中,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组建专业固资管理人才队伍强化管理落实力度

会计基础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管理的基础,因为相关的会计信息是反映固资情况以及开展固资管理的依据。首先应强化财务人员的相关操作技术水平,并针对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做好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操作的衔接工作。根据新准则、新制度将固资信息入账,并做好分类核算,提升会计质量。固资采购、入账、维护、管理、折旧、报废、重购等工作都是固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这些工作的相关采购人员、财会人员、管理人员也都是确保固资管理有效落实的重要人员。因此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选用具备丰富工作经验、过硬职业能力与较强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的综合型人才参与相关工作。基层行政单位应当组建专门的固资管理队伍,并针对这些人员开展专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的责任性,确保包括清查、统计等管理内容不流于形式。

(三)制定完善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管理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必须贯彻包括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会计核算、账簿记录和固定资产转移的文件手续应当健全。从采购环节开始,需制定透明、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实施专款专用制度。严禁专款资金随意使用,并在购置后进行账款核对,上交余款。同时将固资管理细化为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实物管理等不同管理环节,并成立相应的评估小组,将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进行划分,由单位中各个部门负责其固定资产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由评估小组进行资产评估,如果某部门负责的固定资产出现流失或损坏,需查明原因,如果是非正常损坏,需追究相应责任。此外还需定期开展固资盘点与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度。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定期盘点,年终全面盘点。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资出售、转让及报废等固资处置时,需要由主管部门先进行审批,并进行备案,而采购人员需凭报废凭据申请新资源采购。

(四)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监督体系

在实施固资内控管理的同时,需要以完善的监管制度促进内控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提升监督效果,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资管理内控监督制度需要动员全员共同参与,单位首先应积极宣传单位固资的重要性以及其管理工作的意义,从而促进所有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到固资管理的监督工作中。此外单位还应当构建内控监管部门,这一监管部门仅受单位总领导人管理,由监管人员实施专业规范的内控监督,从而实现监督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以制度执行情况、包括会计审计、采购、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监督、经营管理监督以及经济效益监督等几个方面作为监督内容,从而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结束语

县级行政事业通过固定资产的购入与更新,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改善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基于县级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作用,强化固资管理对于促进县域整体发展。改善民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目前很多基层单位的固资管理工作仍不够完善,包括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执行力以及监督机制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树立观念、完善制度、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宫俊梅,钟山,黄玉琴.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2]孔卫拿,张光,李家明.县级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及其动力研究——基于安徽省C县的实证调查[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建议

据煤炭企业财务报表显示: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多占企业总资产的40%左右,仅固定资产折旧费就占吨煤生产成本5%~8%。 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不合理购置等问题,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及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实力。 因此,加强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缺乏细化的考核机制

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强化安全、产量、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但大多数煤炭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固定资产清查不到位等现象,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实现精细化考核。

2.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划分不明晰

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一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二是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责不明确,采购、验收由一个部门负责; 实物资产日常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拨等业务管理职责不清,致使年底资产实物清查难度加大。

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其在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各个环节混乱。 对责任人的考核挂钩不明确,考核兑现的力度不够,责任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致使固定资产的采购质量、日常使用维护、 清查等出现问题。

4. 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通过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检查和验收,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管理程序,促进企业各项政策更为有效地执行。有些企业并没有对内部审计引起足够重视,审计机构依法独立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只是 “走形式”。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致使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二、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建议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营运效果要有责任感, 要把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其责任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企业负责人应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层层落实到人,归口管理,并对各级责任人进行业绩考核,实行奖罚挂钩。这将激发各级管理责任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迫使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2.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各环节的过程控制

通过科学、 明细、 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力。企业应按以下顺序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与管理: 采用招标制确定所需资产供货商――供应部购货――技术部门、 使用单位验收――机电、 财务、 审计等部门负责过程监控, 以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没有交叉也没有遗漏。

3.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①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从会计基础工作、设备管理规程抓起,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等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并适时改造更新。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清晰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分工、职责、权限;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管理稽查、考核、奖惩制度等。

②强化资产清查力度

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实质性地分开,使企业资产管理形成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不能把财产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实物资产管理一个部门去做,以保证资产清查的真实、完整性。要定期检查盘点,揭露问题,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惕而不至于疏忽。

③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

目前,固定资产的现场管理工作仍很薄弱,特别是固定资产核算员缺乏现场管理意识, 与设备管理部门脱钩,不能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通过建立和完善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双向沟通,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促使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现状, 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做到位, 保证资产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同时,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运转维护、保养等管理,提高企业设备台时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量的台时定额,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降低原煤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盘活滞后或闲置固定资产,发掘其潜能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环境的瞬息万变,加之固定资产决策上的错误,使得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不可避免地在质量、功能、效率以及配置结构等方面出现滞后或淘汰的现象。为了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能,应聘请技术专家重新对质量、性能、规模、结构等方面进行技术鉴定,及时报废处理,更新设备,以便重新调整配置使用。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固定资产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I标识码:B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fixed assets

Suhong(AV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ecial Structures of Aeronautical Composites,Shandong Jinan 250023 )

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assets, fixed asset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we can identify the key area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ramework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fixed ass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full coverage of fixed asset management.

Key words: fixed assets risk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CLC number:F273.4 Document code:B

一、构建固定资产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加强实物资产控制是财政部、国资委的要求

201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条“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第四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国资委于2012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条“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固定资产作为实物资产,是科研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物资产控制是科研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面广、企业内部部门多、管理环节多,经常会因管理不善、相互协调对接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效能低下,以至于造成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固定资产非正常贬值或损耗,从而蒙受各种损失。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诠释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全面实现固定资产规范、高效管理,合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舞弊风险和廉洁风险,就应当系统地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投资决策、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核算等环节,将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规范、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固化到相应管理制度中去,形成固定资产全链条的从头至尾的闭环管理。

三、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辩识与分析,识别出基础管控风险、核算风险、投资论证风险、投资决策风险、采购风险、周期检定和维护保养风险、设备故障风险共七大风险类别、12种风险描述和41个风险点,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基础管控风险

(1)风险描述。第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比较关心固定资产能否保证生产所需,即固定资产的前期购进,在固定资产管理能否给企业带来绩效等方面比较忽视;二是重视资金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职责不明确或职责划分不清,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位或推诿扯皮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相关环节中,存在管理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操作性,未全面做到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保管不到位,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所需。

(2)风险点。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三是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不清、不全;五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不健全;七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八是建筑物、设备档案不全,不能为今后固定资产维修及管理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宣贯,提高固定资产重视程度及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水平;三是根据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在单位文件或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的部门职责及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全覆盖;五是针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订固定资产各环节内控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六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措施,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并纳入内控制度;七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内控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八是明确建筑物、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二)核算风险

(1)风险描述。因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设备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财务核算管理问题,导致资产状态不清,资产信息不实等现象。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二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对接,固定资产对账不到位;三是固定资产计价、折旧不到位,账务处理有误;四是未及时对报废、毁损的不良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明确盘点工作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二是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管理,明确对账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三是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计价、折旧标准等要求,做好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四是明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申报、处理流程,及时做好不良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三)投资论证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未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评估,风险分析不全面、不到位,或论证报告(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论证的依据和结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论证的结论缺乏相关材料和数据的支撑等原因,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依据等投资论证风险。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制度不健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三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制度不健全;四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对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证论证报告的科学、合理、合规。二是对于添置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四)投资决策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不合规、决策执行过程不规范、决策后发现问题不及时等,存在导致资产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以及资产利用率低或资产闲置的投资决策风险。

(2)风险点。一是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流程不完善;二是决策执行不到位。

(3)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将超过××万元(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纳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范畴;二是规范决策流程,明确决策主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防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风险;三是明确并追究决策执行不到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采购风险

(1)风险描述。一是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合同评审及签订、验收、入库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二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法人授权、合同评审及签订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三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验收、入库、付款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

(2)风险点,主要有16项内容。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不完善;违反计划采购;固定资产招标比价制度不健全,招标比价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缺乏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违反招标比价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存在规避招恕⒎纸獠晒旱刃形;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合同条款不齐全、不规范;合同未经专业或相关人员审核等;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不健全;违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比如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盖章流程不明确;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财务未按合同付款约定支付合同款;未按规定保管合同。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16种办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计划采购的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明确并追究违反招标比价规定及工作流程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根据合同类别,制定相应的合同模版,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履行合同审核的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建立健全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法人授权委托规定的责任,追究未经授权签订合同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合同专用章制度;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合同管理考核。

(六)周期检定、维修、保养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仪器等)、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因未按期进行必要的检定、保养、维修,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功能下降、不能正常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一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二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设备(含仪器)定期检定要求和工作程序,按要求制定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明确规定设备维修、保养要求,按要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七)设备故障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发生故障或因未定期进行设备大中修,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设备功能下降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共有5项。未进行设备周期定检;未进行设备保养、维修;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违规使用;设备使用寿命到期。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5项。对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明确设备使用规则,并严格考核;明确设备报废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

结合企业实际,将上述固定资产辩识的风险点和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一套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框架,至少包括如下18个管理制度,见表1。

在制度编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产业务内容存在交叉、业务量大小等情况,结合工作流程对制度进行统筹设计,例如可将防范设备投资论证风险和设备采购风险融合在一个“设备购置管理办法”中,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融合在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

五、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的,只有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覆盖,才能提高固定资产整体管理绩效,防范固定资产各类风险。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得到提高,实现固定资产管控全覆盖。

⒖嘉南祝

[1] 吴建华,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航空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13(12):16- 18

[2] 蒋芳,杨翠萍,关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23):116- 118

[3] 朱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4):38- 39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7

(一)进一步加强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提升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从单位高层抓起,不断加强单位高层对资产管理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转变传统的“重投轻管”的现象,不断加强法律、财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使单位上下齐力,促进全体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还应在单位中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加强资产的管理,做好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

为使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单位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让单位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对资产的每一个使用步骤都应一一责任细化,各尽其责,并用制度对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为切实其制度的实施,单位可以实行奖惩制度,让每个人员都能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来。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与监管

事业单位的固定投资是一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单位应对其重视。做好资产的管理具体可以有以下内容,其一,在对项目的可行性的研究分析与报告,为使财务部门更明确的掌握情况,为后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为使单位所投标的项目的合同金额和项目概算规模能够匹配的上,单位的财务部门也应参与招标文件的编制;其三为使投资后的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单位需在工程完工后核算工程量以及工程单价,工程使用中,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固定资产的寿命。

(四)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为了让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更加准确,也可以使用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以会计相关的制度为依据,更应合理的、科学的对资产类别计提折旧。为了让资产折旧得出的数据更加准备,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应摈弃传统的年限平均法,采用最适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来保障固定资产折旧的高效性,从而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五)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欲监督

单位只有依靠一套健全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依据,才能全面提升整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保障资产的高效性,保证单位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必须依靠审计监督的力量来完成,审计监督应在日常运作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健全,为保证会计管理和核算的高效性,可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网络技术,将个部门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的管理相结合起来,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固定资产的准确性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结语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

一、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相关要素分析

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晌。内控制度五要素内容广泛、互相关联,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就固定资产而言,控制环境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实施与效果;风险评估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正常运行及保值增值;控制活动关系到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与合理摊销、价值转移(折旧);信息与沟通关系到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通过账务、报表等进行的反映;监督也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固定资产的价值比重较大,使用时间长,使用与摊销不当,或者提前毁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影响都非常大,属于企业的关键控制方面,也是企业容易存在错弊的环节,因此,监督因素也非常重要。

二、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 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目前,较多的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等都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总的来说,相关制度并不是很完整,如在部分关键岗位如固定资产会计、资产管理员等岗位职责说明中对道德与职业操守方面的要求及在招聘和离职方面的特殊重要内容还不够完善。此外,公司虽然制定了有关资产管理的办法和流程,但对相关办法和流程执行和落实不够。如较多的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移交、盘点方面流于形式,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记录的真实准确以及固定资产信息泄密。该不足将导致公司对资产难以进行有效管控。

(二) 风险评估不健全

较多的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整统一的公司风险预控体系:要建立一个包含风险预期与识别、评估、报告、处理的完整而正式的风险管理体系。某些企业即使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但往往分散在各部门和业务流程中,多为风险的事后控制,缺乏风险的事前识别与评估,尚没有建立起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如果缺乏风险评估体系,将会无法全面识别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可能出现盲目投资造成资产闲置及资源浪费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 控制活动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所有层次和部门,具体包括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以及职责分工等活动。控制活动贯穿了固定资产采购、使用、流转、处置的全过程。如对于固定资产采购,需要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并按采购预算进行。投入使用时需要建立领用责任管理制度、移交调拨制度、折旧制度等。在固定资产使用结束时还需要按处置制度进行。

(四) 信息与沟通不完整、不及时

一方面,在管理手段上比较落后。目前较多企业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帐、卡、物的管理各自独立,相互分离,没有一套系统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存在资产信息不准确的风险,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公司管理层无法掌握真实完整的资产状况。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比较混乱,“前清后犯,前查后乱”的现象比较严重。如对于新购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盘盈,形成账外资产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等处置控制意识薄弱,未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处理后也未及时通知会计部门入账,造成账存实忘;或者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收入,给贪污舞弊带来可乘之机;对于折旧和减值,长期不需用的资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按可回收净值计提减值准备。

(五) 监督无力

有些企业部门固定资产实物账长期不与财务账核对;财务部门没有要求业务部门、使用部门定期汇报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没做到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的相关调整变化不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从而造成固定资产财务账面虚高的现象。如某些企业固定资产借出、借入没有经财务部门审核,造成了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又如某些企业为了缩减内控成本,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流失,部分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处于报废状态;同样一部分的资产没有盘点,有些早已不知去向,这些都是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

三、 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一)从控制环境的角度

企业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内外环境同样重要。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就是企业在各内部控制关键点、关键人员的组织机构与行为准则。针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层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或完善采购、验收、保管、预算及财务部门,明确岗位与职责,相互独立,不得越权,互相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后,管理者要坚决执行其制定的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制订关键岗位管理办法,补充对关键岗位范围的说明、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在招聘和离职方面的等内容。同时通过完善员工离职管理办法,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离职的工作交接、公司财产移交、信息保密等方面保持特殊关注。

(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

管理层应有风险控制意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及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如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上的进步等客观因素,导致设备需要及时改进,以符合市场的需求;或者由于自身内控制度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所以管理着必须有风险意识,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从控制程序的角度

1.固定资产购建

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企业应根据金额或重要程度进行立项或预算管理,并由企业相应决策层进行签批,并在公司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批复;经过工程、行政、信息化等专业部门的审核并留下审核痕迹(签字和日期),公司管理层或授权部门在限额范围内对购置申请审核和批准,并留下痕迹;融资租入项目合同符合公司或国家相关规定,公司管理层或授权部门在限额范围内对融资租赁业务申请进行审核和批准,并留下痕迹。购建完成后,验收部门在验收时可以进 行相关测试,查看固定资产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验收移交给保管人(使用人)时,要进行技术交底,责任手续完善等。

2.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与维修

首先,要按企业选择的会计制度合理进行折旧计提,并按成本对象进行对象化或费用化。定期进行账卡核对和卡实核对,并留下书面记录;如有差异,对核对发现的差异及时进行确认和处理。其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使用、保养、维修及改造等各情况记录在册,并和财务部门沟通;固定资产维修计划有相应的管理层审批文档;管理层在其由公司规定的维修权限内及时进行审批。要注重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再次,盘点符合公司制定的政策和规定,并至少每年一次;循环盘点报告与循环盘点计划、循环盘点清查表的内容相符,盘盈盘亏资产汇总表与循环盘点报告的内容相符,并及时由企业管理层就盘点结果进行处理意见的批复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固定资产的处置

鉴于固定资产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纪录也比较严密,因此,除了保管记录必须完善之外,处置制度也必须完善、严格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才能保证账实相符,而不被贪污或挪用。资产报废必须经过资产专业管理部门技术鉴定,有适当的审批文件。处置价款应根据市场评估作价,款项应及时收回并入账。处置事项完毕后,会计凭证的金额和性质描述与清理的原始单据一致,并修改固定资产卡片。

(四)从信息与沟通的角度

只有将信息传递与沟通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设备运行管理,完善检查记录并统计,制订设备保养、盘点检查的周期计划并实施保养动态管理。其次,要做好设备保养维修管理,根据设备运行状态与设备维修周期自动制作维修计划,对设备维修费用及其构成、维修计划完成率、维修频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设备维修档案。最后,要做好设备资产综合统计,根据设备管理作业记录实现完整的基本情况、技术状况、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状态统计和经济技术统计评价相结合,才能合理确定与评价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类似固定资产的购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引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将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之中,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有效、快捷、科学。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数量急剧增加,种类繁多,有关固定资产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日常管理信息。

(五)从内部监督的角度

一方面,要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及时下发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按照细则要求对帐、实情况进行核实,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内控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同时通过招聘和培训对现有内控人员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内控人员在生产设备、设施方面的专业素质,保证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会计研究》,2006(0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勘察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探讨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保障,为了发挥其最大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勘察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机器设备在野外露天下作业,震动大,流动性强,在使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对勘察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在新的经济体制下,要转变管理理念,但许多勘察企业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勘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在勘察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由于企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将其管理由其他部门兼管,造成责任不清、程序不明、管理不严的现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购买随意性大,空置率高;对固定资产认定不明确,出现漏记、漏报现象,对有限的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一)实际的固定资产和账面不符合

勘察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财务各部门衔接不力,未及时向财务部门进行信息反馈,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情况不符,比如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未进行登记入账和验收;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的进行冲减;更新改造的机器设备未按重新确认的价值入账,还有的固定资产没有建立资产的分类明细账。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是使用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记录,没有对明细账、总账和实物建立紧密的核查对比关系。在进行账面登记的过程中,等级类型和等级明细没有按照资产的类别和性质进行登记。只注重了有形损耗,而忽视了无形损耗。由于长期未对实物数和账面数进行核对,出现了账实不符和账账不符的情况。

(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勘察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内控制度不完善,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考核体系,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没有形成资产管理责任制。没有严格的固定资产审批制度,缺乏固定资产预算和合理配置,购买随意性大,甚至对购置后不适用的设备弃之不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缺乏监管

由于勘察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管理责任不明确,部分资产使用部门不明确,没有明确具体的保管责任人;没有收、发、领用制度;没有形成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甚至有些部门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自作主张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低价出售和强行报废、擅自挪用国有资产,造成有账无实,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在对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责任不明确,不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出现野蛮使用设备,对固定资产不注重平时的保养和维护,维修率高,利用率降低;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工程项目部之间设备配置不平衡,加之没有加强固定资产的流转,资源独享,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等,也导致很多的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未使用,这些因素都造成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勘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勘察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要根据相关的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并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和长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把相关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意识

要加强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要认真的遵守国家的相关的财经法律规定,规范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节约资金,合理配置资源。当固定资产出现毁损、报废、变卖等情况时,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审批和申报,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上到下,层层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从下到上,及时反馈信息,树立全员及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思想。

(三)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力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财务各部门要互相配合,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固定资产从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为了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要对资产资产定期盘点,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对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应按重新确认的价值入账。将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明细账,落实具体的使用管理责任制,做到及时保养和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和探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提高固定资产周转和使用效率。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利用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核算技术对账务进行规范化处理,严格计提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做好设备更新的资金管理,把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资产的一致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勘察企业的固定资产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出现损毁和减值的情况出现,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勘察企业要尽其所能的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建立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精细、规范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10

(一)缺乏清晰的固定资产概念

广播电视行业工作人员没有清晰的固定资产概念,对其进行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固定资产促进广电行业发展所具有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出现有人使用、没人管理,产生问题与己无关的错误心态;各个部门间固定资产相互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且没有进行准确的记录,为清查工作带来阻碍和影响。财务人员没有规范的为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只在总账上进行登记和管理,在台账、明细账没有全面的记录,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间出现脱节。另外单位领导比较重视行业发展和资金管理,而轻视购买固定资产后的运用和管理环节。

(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因为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个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形成盲目采购固定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管理、随意堆放,导致固定资产毁损、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究时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明。部分固定资产达到用期限后,没有及时报废而是长期挂账,进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名存实亡。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与出入库管理制度,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

(三)没有完善的核算固定资产方法

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核算方法,造成用于采购固定资产的资金支付后,社会民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和跟踪,对固定资产监控部分或全部缺失,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电算化系统支撑,使得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大,核算难度加大,同时也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四)没有完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因为固定资产的资金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脱节,加上很多单位领导运用资产价值的高低作为其在职期间业绩和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造成盘点、清查固定资产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切实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完善的解决问题,一些多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虽然账面上还记录着,但实际上此物已经丢失或损害,无法正常使用。因为经手人员特别多,一些人已经离岗,难以全面调查原因,造成无法顺利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销。因为长期挂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只增加而不减少,进而部分财务数据失真。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存在产权争议,办证困难等问题。

(五)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盲目性,与预算关联性不强,投资目的不明确,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率低

广播电视行业,随着采购固定资产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固定资产过于随意性,投资与预算和立项关联性弱。采购审批,把控不严。因此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功能性贬值严重,资产与资源不匹配,不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大量资产占用资金偏大。

二、广播电视行业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广播电视行业领导要增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弱关系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领导要提高重视程度,以身作则统筹安排好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工作,重视宣传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带动职工管理好固定资产,让所有职工从思想上体现到固定资产对广电事业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要了解并熟悉财经法律,根据固定资产的标准进行分类,制定出完整的目录,并运用编号的方式区分固定资产,详细登记固定资产及其相关内容,例如固定资产的名称、金额、型号、存放地点、购买日期、现在使用者和保管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的内容和编码制作相应的标签,每样固定资产一个标签,让固定资产实物、标签和卡相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心,重视对他们业务能力的培训,让财务人员逐步学习和积累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增强专业能力,分析固定资产的种类和特点,为领导管理固定资产提供重要参考。

(二)固定资产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清查制度

广播电视行业要建立起规范、透明、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广电行业管理固定资产要做到四会“会检查、会保养、会使用、会修理简单故障”、三好“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以缩短故障停机维修的时间,增强设备作业的效率,提高设备使用的时长;固定资产管理还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入库、出库与调拨管理制度。用于外出采访的设备一定要进行登记和记录;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一定要查明原因,对报废责任进行追究,并根据程序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建立起规范的离岗交接制度,保证账目交接清楚后人员才能离开,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运用健全的清查资产制度,将清查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广电行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工作,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办公室共同核对与清查,以确保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通过清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的盘盈和盘亏,寻找原因并划分责任。要根据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分析管理现状和资产结构,积极盘活固定资产,尽量做到物尽其效、物尽其能,增强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对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完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按照广播电视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分类方式和目录,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系统,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运用“兼顾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资产管理原则和理念,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内部核算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广播电视行业要将管理固定资产列入到责任考核与评估中,完善监督体制,提高处罚力度

将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各部门、各科室的责任考核目标中,切实体现出权、利、责相结合的原则,年末时将账面固定资产与盘点、清查的固定资产数据相比较,运用此结果对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监督和激励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做到每一样资产都有人管理,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联系起来。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监督机制,对岗位权限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完善审批程序,提高内部控制,保证管理固定资产的业务和其他不相容的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制衡机制,来避免固定资产浪费和闲置、利用率少、资产流失和账外资产等现象,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五)广播电视行业投资固定资产严格审批,提升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对广播电视行业建设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做到事前严格审批,紧密结合投资预算关联,并在投资前提供一份详细的经济可行性报告。同时,对新增的专业化大型设备等资产,要拓展新的业务与收入支撑。只有在提升网络改造资产与终端设备上,进行适度的控制,对大型资产投资规模现有存量资产使用效率进行提升,才会更好的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三、结束语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11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Abstract:The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 universities has always been a weak link in logistic management. The strengthening of fixed assets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higher educati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re helpful to strengthen fixed assetsmanagement: thought,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accounting and educ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fixed assets;managementmeasure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 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 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 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 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 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 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 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 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 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 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 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 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 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 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 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 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 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 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 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 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 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 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 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 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 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 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 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 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 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 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 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 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 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 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 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 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 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 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 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 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 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 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 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 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 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 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 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 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 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 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 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 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 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 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 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 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 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 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 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 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 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 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 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 “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 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 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 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 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 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 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 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 须树立正确思想。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校领导 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教职员工 的大力支持。高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 的宣传、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 认识,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 认识,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 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实行校 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 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 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 识提高了,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 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注重管理队伍建 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 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高校应 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立一个有 权威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 员,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固定资 产管理工作,资产的购置、调配、捐赠、报废等资产管理 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归口 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要完善固定资 产管理网络,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处、各类资产管理部 门、所有资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 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 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 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 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 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 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 完整。[2]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 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 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 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 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 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

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 据。再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固定 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 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 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 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 于管理的固定资产队伍;学校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 理技能加强培训,而且还要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廉洁 奉公的意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 制。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 用效益的基础,也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

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 制度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既有 章可循、堵塞漏洞,又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第一,要完 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 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 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学校资产管理部 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各级资产占有 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通 过定期盘点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 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 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 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 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 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完善采购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 重要仪器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 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 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第 三,要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按 照重要性原则和分级管理要求,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 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情况和 维护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完好。对出 于教学科研需要必须由个人长期持有的资产应纳入各 部门管理,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第四,要完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应建立资产管理部 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工作机制,对资产已投 入使用而财务票据未到的情况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 亏和报废的资产,要先由资产评估小组对待报废处理 的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再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及时进 行资产核销并确定残值收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 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 资产管理全过程,重点关注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合理 性,基本建设的合法性、真实性,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 和结存情况,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 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引入权责发生 制。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 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 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 权责发生制。实行责权发生制是如实反映资产、负债、 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需要,是全面反映财政、事业 资金运动过程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3]二是对固定 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 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 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 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 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 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 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 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 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 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 义。建议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可参照企事业会计制度采 取分类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 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年度终了对 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存在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 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 减值”。三是要加强对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核算。由 于以往购置的资产没有计提累计折旧,报废的资产涉 及残值评估、组织残值收入与核算等问题,因此,应建 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固定资 产残值评估小组,搞好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评估和核 算,防止资产流失。四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 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 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 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的关口,确保 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 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涛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 2004(1): 17-18.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军队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制度 完善措施

严谨科学的固定资产界定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条件。假若没有对军队的同定资产实施严禁科学地界定,尤其是系统性地划分,那么我们就不能依据会计科目与和账户对其进行登记与核算。尽管曾经下发过关于财务会计法规的条文,尽管条文中的的指示和规范比较具体,但是综合看来仍然是属于指导性的文件,而非关于军队固定资产界定和管理的标准。

因此,总体看来,我军当前实行的军队固定资产界定问题依然比较模糊,军队的的某些资产能否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参照我军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军队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项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1-2]。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军队固定资产的界定与确认,尤其是固定资产金额的确定方面就仍然比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这直接导致我军各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认识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鉴于此,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构建科学严谨的军队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

构建严谨科学的固定资产界定标准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制度保证。依据现有的军队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尽管概括了军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以及固定资产的特征,但是其金额金额依然不是非常明确,导致会计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过程有比较大的制度空间。举例来说,某些价值较低的军队资产(例如办公桌椅、电话等)在有些单位为按照军队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而某些单位却纳入了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之内。所以,一定要构建科学严谨、清晰明确的固定资产界定制度。

笔者建议根据建制单位或者级别大小来确定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之后便必须执行。具体说来就是,当确认军队固定资产的时候,第一,确认固定资产产权主体,假若确定是属于集团军的固定资产,则根据集团军的级别进行价值确认;假若确认是师团的资产,则根据师团的级别进行价值确认。在进行资产使用年限以及资产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建制和级别越高,则标准相应地适度增加;反之,则标准相应地适度降低。例如,某些价值较低的军队资产(例如办公桌椅、电话等)在师团单位为按照军队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而集团军单位则不纳入了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之内。

二、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核算责任制

要把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管理分配到各个部门,落实到个人。仓库保管人员以及各个单位资产负责责任人,一定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保管登记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一物一卡制度,把人和物管理结合起来。领用和增加的固定资产一定要做好登记造册,负责人必须在上面签字盖章。在人员变动时,要做好移交工作,并在固定资产记录上做好移交时间、变动原因等注明,为军队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提供最原始凭证。对于军队固定资产的核资清查必须成立专门小组,由各个业务部门选派人员组成,填写固定资产盘存表与实账对照表,并有负责人签字,实现“定人定位、专人专户、责任到人,分户管理”,为固定资产的核算清理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动态监控军队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实现对军队固定资产准确、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控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控,笔者首先建议严格执行资产登记与核销制度,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借此来进一步解决一下问题:第一,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资产管理人员与事业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分别登记挂账之后才可以办理经费报销;第二,核算账务上的固定资产时,应该监控资产的使用寿命,以此为更新、报废资产提供了相关依据,财务、事业部门共同组织评估的资产报废、报损,经共同批准后才能够依照程序报批;第三,上级调拨、奖励或者外部捐赠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事业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出具资产增加报告单之后应该到财务部门登记挂账。

落实以上方法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军队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动态监控以及跟踪核算,实现军队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全数额、全方位的动态监管,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环节。

四、配备综合素质较高会计核算人员

尽管体制存在诸多的组,但是制度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尽量在财务机构选配综合素质较高会计核算人员,用来暂缓因为当前财务人员编制降低导致的对军队固定资产管理乏力的状态。同时,高度重视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后续培养问题,以期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军队固定资产不断扩大的现实,同时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孟王庆哲.军队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J].科教创新,2010,(2):23-25

[2]张友军,张伟,谭新建.军队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