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

时间:2022-03-20 01:58:08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青岚学区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学区在新的起跑线上,励精图治,走“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的内涵发展之路,在区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咬定“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强势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学校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学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立了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

三是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施教水平明显提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得到了有效遏止。

四是学生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能够主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有效的预防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现象。

五是规范了学校收费行为,做到无乱收费现象发生。

六是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得到了有效治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 

总结我学区的依法治校工作,我们主要着力瞄准以下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咬定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注重三大建设,强化四项工作,做到五个确保。 

咬定“一个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安全无事故,安宁无滋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区一切工作的基本目标,倾力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切实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实现“两个转变”  通过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在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我学区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水平,实现了观念的两大转变,即:由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注重“三大建设”。一是管理队伍建设。  学区倡导“人人是教育者,人人是管理者”。学区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马彦彪同志任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以办公室牵头,结合教研室、财务室等科室形成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主体;各学校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结合教导处、财务室、门卫安全员等形成学生管理主线,同时联合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家长、村社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组成多条管理辅线,承上启下,架构起缜密的学生管理网络。学校还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法制教育,以切实加强师生的法制和政治思想工作。  二是管理制度建设。学区为了稳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从具体的校情、学情出发,一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工会、少先队、教职工、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广泛参与的评议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各种师生座谈会,家长会,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设立校长信箱,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三是建立完善决策前的调研制度,规定一切重大问题决策事先走群众路线,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教师考勤和工作纪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绩效专项考评奖惩制度》《追究工作失职责任制度实施办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奖惩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极开发“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教育环境资源,加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辟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各学校在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在校园醒目位置刷写法制宣传标语,绘制法制宣传画,张贴法律条规和格言警句,同时,通过学校宣传专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认识违法的后果,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 

强化“四项工作”。一是依法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率先垂范,并严格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依法治班,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不歧视、不排挤、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的充分的发展空间,把法制教育与后进生转化相结合,我们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目标,把在纪律、品质方面存在欠缺的后进生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并提出“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口号。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教活动,重点进行纪律观念,法制意识教育,并大张旗鼓的表彰后进生转化工作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从而推进了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 二是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各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在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的同时,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首先,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与乡镇、村社互相配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免杂费的措施,使适龄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成为全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慎用学生处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行为难免出现错误,给违纪同学的处分关系着学生的诸多权益,政教外在处理违纪学生问题时,本着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三是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实现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学区各学校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把学校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财务收支情况,涉及师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进行分开,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依法做好学校收费工作。做到学生明白,家长明白,社会满意。严格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无乱征订、乱收费。如果发现乱收费现象,给予严肃处理。四是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学区各学校都牢固树立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都安排值班人次,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2

倍受世人瞩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10月14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我们召开全市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会。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

市委常委、李福全副市长

国家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姜金方副司长

省依法治省办公室任国平秘书长

市建委傅阳副主任

市总工会朱兆全副主席

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王淑琴副局长

参加今天会议的人员有:全市各大中型企业的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依法治理办公室和全市工会系统有关负责同志,共180余人。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进行大会交流发言,二是请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姜司长讲话,最后请市委常委、李福全市长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大会交流。

首先发言的单位是南京供电公司,发言的题目是:《完善机制建设,深化民主管理,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和主人翁地位》,大家欢迎。

下面请市公交总公司领导发言,题目是:《开展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大家欢迎。

下面请秦淮区企业法制建设协会秘书长左涤湘同志发言,题目是:《以协会为载体,拓展依法治企工作新途径》,大家欢迎。

下面请外商投资公司工会联合会发言,题目是:《突出重点,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大家欢迎。

下面请扬子石化领导发言,题目是:《深化依法治企,为公司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大家欢迎。

由于时间关系,大会发言就到这里。这次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会的预备通知下发后,许多单位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共提交了经验材料近30份,许多材料的做法和经验都很好,我们准备会后将这些材料进行汇编,发到各单位,供各单位在工作中参考。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3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

二、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一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说:“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消极作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集中反映”,有关滞胀的概念和原因,教材就不可能回避,但也不可能用较长的篇幅来全面阐述。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这一问题,自然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认为,先将滞胀成因的逻辑线索清晰地罗列出来,再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即:经济停滞――国家干预――加大投入――财政吃紧――增加货币――通货膨胀――紧缩货币――经济停滞。一般说来,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应以递进关系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视听障碍,往往要重新讲述。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4

【评分细则】

从历史传统、时代背景两个角度作答,其中历史传统角度:“工商食官”1分。时代背景角度:政治上“地方势力膨胀,加强中央集权”1分;经济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重农抑商”1分。满分共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答题情况】

(1)学生得分情况:多数学生得分在1—3分之间。

(2)存在问题: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把握不住要点,如多数学生不能从历史影响角度分析,答不出“工商食官”政策影响;概括能力不高,照抄材料;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对“盐铁官营”政策内涵理解不深,导致答题方向不明;脱离材料,背诵教材知识;语言不规范。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提高多角度、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清答案的逻辑关系,避免答题中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2)重视历史概念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试题中出现的新概念。

(3)重视引导学生提升史料处理能力、概括能力等学科能力、学科素养。

(4)要求学生使用科学、规范语言答题。

16(2)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变化:抑商政策松动,或政府退出直接经营,或政府较少官营经济。(2分,任答一点得2分)

影响: 促进商品经济(或工商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或税收);壮大了市民阶层(或商人政治经济空间扩大);推动了城市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5分)

【试题分析】

本题抓住宋代时代特征来设计情境和试题立意,属于重点考点。同时通过考查变化类试题,契合现代高考的对历史知识全面、辩证的考查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答题情况】

平均分在5.54分,主要集中于4分、6分、7分。

主要问题:

(1)表述笼统不具体,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如:变化方面,回答宋代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影响方面,回答推动了宋展。

(2)影响方面,不根据材料与设问作答,照搬教材结论,甚至超出时间阶段,如:回答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宋代资本主义萌芽是部分学者的观点,但主流观点是明清出现);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的逻辑关系答题,比如本题,最直接的影响先是工商业与商品经济,之后是政府收入,再是商人阶层,然后城市发展,最后再是思想科技以及政治科举制等发展线索,经济方面影响比较直接,科技文艺和政治方面较偏远。

2.“经济政策”是每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一般来说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但是有些政策的实施或者推动社会的发展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这部分的考查让学生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对宋代整体发展有基本的认识。同时,需要老师们和学生重视一些小专题的总结,比如“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等等。

3.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关系。关注重点时代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17(1)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分三个层次给分:

①能答出北方战乱、北方动荡、北方战乱频仍、北方政权并立等要点的,只要答出一点就可以得1分。

②能答出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民族交融加强等要点,只要答出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得1分。

③能答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方劳动力增加、南方生产力水平提高等要点的,只要答出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得1分。

【存在问题】

1、部分同学角度不全,存在重复同一角度的问题,落下了“南方经济发展这个角度”。

2、知识掌握不准确,答题不严谨,如部分同学答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或南移”,“南方经济发达”,“ 南方商品经济繁荣”“把材料一当成元代来答,还结合了材料二作答第一问”等等,这些答案都不得分。

3、不能做到序号化,整个题目就是一段。

4、书写的规范化有待提高。

【应对措施】

1、强化历史“必备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2、进一步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练习学生答题的段落化、规范化、序号化。

2、提升“关键能力”,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精选训练题,强化学生阅读并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考复习要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题重点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强化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学生能力。

17(2)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特点:规模扩大,表现为外来民族与中华民众的交融;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伴随着伊斯兰交的传播进行;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影响更深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说明:本答案涉及民族交融的规模(范围)、推动因素(宗教因素)、程度(“回族”形成)、影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评析】

从知识角度看本题主要从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民族交融的特点。从能力角度看要求依据材料指出民族交融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从学生的得分情况看得分不理想,可挖掘的潜力很大,本题满分6分,平均分3分左右,满分很少。

【存在问题】

(1)对于特点类题目,材料的深度分析能力不足,解读材料浮于表面文字表述,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

(2)答题时重视了材料信息的运用,但是提炼与解读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明显不够。

(3)个别同学审题错误,没有看清是要求回答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即应该回答不同点,错答了一些与前朝相比的共同点。

(4)好多学生达成了民族交融的影响,审题出现严重失误,或者在句式方面犯了严重的低级失误。

(5)答题语言的组织不严谨,缺乏答题的层次性。

(6)书写潦草、不分条,不分点答题,导致卷面组织乱,不清晰。

【教学建议】

(1)重视课本基础,强化课本主干知识的精准记忆,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积累学科语言。

(2)加强重点概念的解释,提升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3)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尤其重视对史料的阅读理解、提炼能力和使用学科语言多角度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大对历史学习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5)重视审题训练,对特定题目的答题角度及句式适当加以总结指导。

18(1)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合一;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对公社负责;主张人人平等(平等原则);受人民监督。(每个要点2分,以上5点答出3点即得6分)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字迹潦草、卷面不清晰、未要点化加以区分现象。

2、部分学生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理解“政治原则”,仅仅罗列材料。

3、学科专业术语匮乏,答案表述累赘,语言不清晰,表述不严谨,口语化现象突出。

4、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定位教材,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5、提炼与解读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不够。

6、时空观念缺乏,没有区分阶段答出对应的历史知识。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不够,

【教学建议】

1、强调规范答题:书写认真清晰,合理安排卷面布局,答案做到序号化、段落化、 要点化。

2、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历史学科语言的运用。

3、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训练,注意设问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方向和侧重点。

4、强化历史“必备知识”的复习,应多引导学生聚焦主干知识,在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加强知识整合迁移,而不是局限于知识记忆和题型训练。

5、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的“关键能力”,运用情境材料训练学生辨识历史信息及运用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情境材料所提供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的能力。

6、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认识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并规范地阐述历史事物。

7、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素养”,强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

18(2)

【评分细则】

答案共五个要点:1.创立新的民主组织原则2.建立工人政权的尝试3.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借鉴4.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   (补充一条) 5.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五取三每条2分,共6分!

【存在问题】

1.审题不细致,答题没扣住世界民主进程这一角度!2.答题角度不全,要点不够!3.不注意整个题目的命题主旨,不能从第一问中提取第一个要点。4.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措施:加强审题意识;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注重分析命题立意;加强能力素养训练!

19题阅卷分析

20题阅卷分析

【评分标准】

古代中国对外交流:11分:角度或观点——2分  评述过程——7分  结论升华——2分

1、内容:

①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

②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④军事上,有战争与和平,有侵略与反侵略。

任选一个角度也可如文化交流:内容:至少两个4分;评(影响)3分

示例1:

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2分)

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7分)

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2、对外政策:

①开放:汉到元(也可具体展开如汉、唐、元)原因+影响 积极   2+2=4分

②保守:明清  原因+影响 阻碍   1+2= 3分

示例2:

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明清时期,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7分)

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2分)

(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双向交流

①中国—外国   政治、经济、文化等   4分,1点2分

②外国—中国   经济、文化、科技等   3分 ,2点3分,1点1分

4、路线

①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

②唐: 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海路:

a、 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③宋元: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外贸通道由西北的陆路转向东南的海路。

元朝与亚、欧、非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中外经济、文化和技术相互交流,中欧旅行家互有访问,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一并西传,这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贡献。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汉唐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宋代以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原因+路线+影响

(陆上4分,海上3分)

5、途径:

①官方和民间贸易(如丝绸之路)。

②互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如日本遣唐史)。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宗教传播(如佛教传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④战争(明清)

6、目的:

①发展经贸,互通有无。

②传播文化,宣扬国威。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④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7、特点:

①外贸先陆路后海路。

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③以官方贸易为主。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④以友好往来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

⑤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⑥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8、影响:

①促进:汉到元——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史实 2+影响2=4分

②阻碍:明清—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史实 1+影响2=3分

【存在问题】

1.个别同学只答一个朝代,但后面论证合理,最高4分左右。

2.观点不对0分,如资本主义萌芽,近代中国等。

3.没有观点,只抄材料的0分。没有观点但评述合理,可得2--3分。

4.只答消极影响的,2—3分。

【应对措施】

1.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有效信息的概括、提炼和升华能力。

2.本题考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能力,我们今后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提升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

3.本题考察史料实证素养,尤其是水平3.4的要求,今后复习中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训练,努力培育和提升核心素养。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5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

 

二、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

 

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

 

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说:“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消极作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集中反映”,有关滞胀的概念和原因,教材就不可能回避,但也不可能用较长的篇幅来全面阐述。

 

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这一问题,自然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认为,先将滞胀成因的逻辑线索清晰地罗列出来,再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即:经济停滞——国家干预——加大投入——财政吃紧——增加货币——通货膨胀——紧缩货币——经济停滞。一般说来,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应以递进关系逐步展现出来。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

 

第二,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

 

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对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三,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

 

笔者认为,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长时间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电视、广播难以接触,读报时间常被挤占,对国内外发生的许多大事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视野甚至价值取向。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6

一、思想政治主观题答题失误与失分源于学生的思维障碍

1.答非所问、分析不到位、要点不全——源于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缺乏灵活性

思维的目的性是指思考和解答问题具有明确而清晰的目标,能从全局考虑并作出明智的选择,有目的地去探求问题的答案。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能围绕目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目的不明确表现在:答题抓不住问题的中心,甚至答非所问。思维缺乏灵活性则表现在:在思维的起点上,不能将问题朝着自己熟悉的方向作相应的转换;在思维的过程上,不会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和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思维的方向上,答题不能在材料信息和教材基础知识之间自由链接和转换。

就本题而言,从思维的目的看,学生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是对“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进行“正向的价值分析”,且“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这一整个模块的知识要求更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不可能在材料信息与对应的必修III知识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从思维的灵活性看,在思维起点上,学生不能把设问中的“合理性”准确地转换为“为什么是正确的”的问题形式,也就答非所问。在思维的过程上,学生无法从正确性(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重要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要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答案要点不全势在必然。在思维的方向上,既要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也要考生分析材料二,思维要在如下材料信息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观点之间进行多次的正确转换,这绝非易事。可见,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缺乏灵活性,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这一显性信息的本身,仅仅只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或“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本身的时代性文化意义展开论述,分析不到位、表述不全,只言其一,不及其它等,就无可厚非了。

2.表述零乱、教材观点简单罗列,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源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推理准确,论证充分,论据确凿,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既能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多角度观察、多主体寻找解决的思路,又能着眼于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本质。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表现在:一是答题层次不明,条理不清,推理不严,论证不充分,“有话说不好”,表述零乱。二是不能把问题放在教材知识和情景材料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不同方面来加以分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思维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审题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的设问中,剖析出其中所包含的三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方面:一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合理的;二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应建立在分析材料二的基础上;三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合理性是要通过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来论证。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是无法作出这样层层递进的剖析。其次,思维的逻辑性和广阔性要求学生在作答本题时,根据设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形成过程作严谨的思维推理(如下图)和充分的论证。形成:①中国传统社会的节约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当代中国人的新节约观都是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相联系,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当代中国人对勤俭节约的新的认识是在对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和对中国传统节约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坚持和弘扬“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进而对应地联系、搜索《文化生活》整个模块的知识,以确定调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坚持“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理念”的时代性文化意义三个层面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答题表述零乱,教材观点的简单罗列,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等在所难免。

3.答题丢三拉四、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照搬材料——源于学生思维的综合性不强,缺乏深刻性

思维的综合性是指学生全面、综合分析事物的各个部分、环节和要素及其联系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善于深入钻研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揭示规律,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综合性不强表现为:纵向上把握不住自己思维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流,横向上不能完整把握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思维中构建符合自己学习实际的知识体系。思维缺乏深刻性则表现在:设问、材料分析不全面,断章取义,找不到、弄不清设问与材料间的正确联系,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物联系找规律。

就本题而言,由于学生思维综合性不强,缺乏深刻性,对文化生活整个模块知识未能按考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扎实把握,更没能形成(如下图)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解题时,没能从整体上全面准确理解设问的要求,没能根据设问对材料二信息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分析和提取;没能透过对材料二的正确分析准确地从上述文化生活知识结构中搜索到与之对应的知识观点;没能将所获得的材料信息与教材观点间建立起正确联系;没能就搜索到教材观点与材料二信息间的正确联系根据设问要求作出准确的解答,只能丢三拉四、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教材观点大包抄、照搬材料、甚至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述。

二、学生答题失误的教与学矫正策略

1.实施自主学习“单元学案”导学教学。从深入课堂听课往往会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还是有很多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教学只是“新瓶装旧酒——教师满堂灌”,新课教学往往是将教材知识掰开、甚至揉碎了给学生,学生获得的大多是零碎、无序的知识,基本没有独立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复习课教学往往是按考点顺次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和创造性;绝大多数的主观题讲评,教师只是一味地展示正确答案,忽视学生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潜意识”(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暴露,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和暴露,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思维的障碍没有得到有效的清除,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课堂的现状——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貌合神离”,学生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没讲透,学生背起来“口若悬河”,遇到新情境,似曾相识,用起来则“茫然不知所措”。

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可见,教师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摆脱出来,实施“示案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总结评价”的自主学习“单元学案”导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在主观性试题指导上,要精选高考真题或创设有相当质量的试题,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审题、解题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主动思考,真正弄清题目在问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让学生的“潜意识”真正暴露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能力的欠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对话与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重热点主题性时政背景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搜集),让学生自主或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尝试根据文综39题(福建省)的结构形式自主创设主观性试题,形成自主性参考答案,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与老师、同学交流并在分享中完善,让自己在主观性试题的创设、答案的组织中学会揣摩命题意图,提升自己的思维结构和思维能力,培养主观性试题的审题、答题能力。

2.实施结构性教学。解答以能力立意为根本特征的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学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知识的积累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思想政治课实施结构化教学就是通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具有普遍意义的主干知识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使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张“知识网”——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综合复习将面广量大、繁琐冗杂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而牢记于心;在知识结构化——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寻找联系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筛选与解读等能力;在审题、做题中抓住题眼、拎关键词、分清材料层次、概括中心内容、建构材料与教材知识间的正确联系,提升多角度、全方位、逻辑思维和按序作答能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答题结构的不断优化有赖于教师平时扎扎实实的点滴强化。

①知识构建结构化。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目录扫描、板块分割、考点整合等方法,学会从单元(宏观)之间的“知识线”联系,到课文(中观)的“知识面”联系,再到框题(知识点)的联系中整体把握各模块的知识内容,切实把握主观性试题的不同层次知识要求和相关知识调用的基本策略。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7

摘要:政治小论文写作,是广大中学生、政治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冲破应试教育陈旧的教学模式,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化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精心指导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精心指导事理统一 语言简练

要求学生写政治小论文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小论文写作能促进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注意社会实践与课本的知识的结合,强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重视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思考,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引导中学生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二、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论文写作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搜集材料,归纳整理,判断分析,提出看法和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过程,是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 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相互统一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小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小论文写作,能促进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通过活动,将师生单方面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方面的交流,进尔巩固了所学的课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流、社会调查、分析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解决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促进学生思想觉悟提高,在实践中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的方式方法很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动员,树立信心,精心指导。学生优秀小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首先,教师要介绍学生阅读优秀的政治小论文,以破除学生对写作小论文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树立信心;其次,要讲解政治小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弄清怎样拟定题目,怎样搜集资料,怎样谋篇布局等;三是要认真做好小论文的批改和讲评,及时总结、评析小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政治小论文的写作水平与能力。

二、认真学习基本理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政治小论文总的要求是要求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写好政治小论文,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认真学习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思潮及其变化,深入工厂、农村、商店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和提炼材料,掌握丰富的第一手素材,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这也是小论文创作的唯一源泉。

三、紧跟形势,独立思考,写出小论文的新意。在小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对平凡的事情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出其不寻常之处,要重视小论文的新意。要写出有新意的小论文,首先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今国内外的时事形势,积极投身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素材,抓住不放,深入调查,分析研究,逐步从外部行为摸清思想根源和实质,从表面现象透视问题的实质,分析研究,逐步从外部行为摸清事情的思想根源和实质,从表面现象透视问题的实质。

四、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做到小论文的事理相统一。文章的事与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小论文,要求一事一议,事理交融,层次清楚,说服力强。要明白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努力去掌握丰富的材料,注意用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信服。要对在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经过严格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把道理讲明白、观点说清楚,使论文主题升华,以人以启发。

五、以小见大,材料精要,语言简练。短小精悍是小论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小论文的题目要小,力求以小见大,更有利于全面、深入、透彻地把问题分析清楚。写作小论文,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细心观察,占有尽可能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材料,同时,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选用典型而又具体、生动的材料,选材要精,才会恰到好处。小论文的语言要精练、简明,初稿写完后,要多看几遍,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做到文句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8

一、 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初中习知识。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初中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三、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初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9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他”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2.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3. 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4.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统治者贪图享乐 B.残暴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5.我国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A.防卫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 交好的新时代。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金明公主9.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A.印度 B.日本 C.朝鲜 D.欧洲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A.张骞 B.鉴真 C.班超 D.玄奘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①都是宋朝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 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 辛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1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14.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5.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A.《丹经》 B.《史记》C.《诗经》 D.《金刚经》16.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A.茶馆 B.瓦舍 C.戏院 D.酒店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 域1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A.交子 B.会子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19.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2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 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21.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共13分)请回答:(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2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2分)(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2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分)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元•高明《琵琶记》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分)23.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 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 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 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材料三——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分)七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21.(1)隋炀帝或杨广(2分); 大运河(2分)(2)贞观之治(2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分)(3)唐玄宗(2分);开元盛世(2分)(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他”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2.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3. 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4.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统治者贪图享乐 B.残暴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5.我国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A.防卫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 交好的新时代。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金明公主9.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A.印度 B.日本 C.朝鲜 D.欧洲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A.张骞 B.鉴真 C.班超 D.玄奘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①都是宋朝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 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 辛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1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14.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5.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A.《丹经》 B.《史记》C.《诗经》 D.《金刚经》16.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A.茶馆 B.瓦舍 C.戏院 D.酒店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 域1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A.交子 B.会子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19.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2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 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21.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共13分)请回答:(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2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2分)(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2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分)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元•高明《琵琶记》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分)23.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 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 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 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材料三——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分)七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21.(1)隋炀帝或杨广(2分); 大运河(2分)(2)贞观之治(2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分)(3)唐玄宗(2分);开元盛世(2分)(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后面的答题栏内)1.“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古人《竹枝词》把济宁比作“江北小苏州”,赞美济宁因运河而兴 ,宛如江南水乡。济宁真正的兴旺发达,源自元代京杭运河的重建,而元代重建的基础是隋朝运河。那么,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开凿的?A.隋文帝 B.隋炀帝 C.隋太宗 D.隋高祖2.“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下图中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中有失偏颇的是A.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B.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C.昏庸残暴,导致唐朝由盛而衰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面试是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的一种考试活动。追溯历史,与“面试”相关的制度是A.郡县制 B.禅让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5.唐朝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明当时人们普遍推重A.明经科 B.秀才科 C.进士科 D.状元科6.下面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和刻苦精神的是A.李春建赵州桥 B.遣隋使来华 C.文成公主人吐蕃 D.玄奘西行7.王老师准备在七年级举办主题为“盛唐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可选用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9.下图是在x疆吐鲁番出土的我国古代一部法典的残片,这部法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它是A.《汉律》 B.《隋律》 C.《唐律疏议》 D.《贞观政要》10.我国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唐本草》 B.《金刚经》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11.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12.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诗雄奇飘逸,激昂奔放,人称他为“诗仙”,他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13.值得注意的是,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A.专制与跋扈 B.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14.下图中1和2的位置分别应是A.西夏和辽 B.金和西夏 C.辽和西夏 D.西夏和南宋15.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勾栏”,他介绍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6.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17.如下图,金军中流传这句话的原因不包括A.岳家军沉重打击了金军 B.岳家军收复了很多失地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18.下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A.岳飞被秦桧陷害B.岳飞是的民族英雄C.岳家军抗击辽兵,作战勇敢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19.宋代金属冶炼业达到世界水平,下列哪一金属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A.铜 B.铁 C.黄金 D.锡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卷Ⅱ 探究实践,请你参与21.历史诊所: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材料二: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外甥是先皇舅宿亲,以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材料三: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1)材料一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 (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 ( )(4)材料三反映的是鉴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 )(5)三则材料能使我们感受到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 ( )22.历史探究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终于在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对当时的政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至少两条)隋朝短暂而辉煌,不仅开通了一条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还创立了一项在历延续1300年的制度,这是什么制度?(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工程。(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4)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大运河的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1990年代,整个大运河的水质标准都已经降至三级以下,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请你开出治理污染的良方。23.历史论坛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x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x藏从此幸福太平……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度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2)材料二中当时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为什么说文成公主人藏使x藏从此幸福太平?(3)材料三在历称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4)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四中A、B、C三地的名称。A(金的都城)是______B(西夏的都城)是_____C(岳飞大败金军主力的地点)是_____(5)材料三中对峙局面形成的关键是宋金和议的达成,对于这次议和,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是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盟约。第二种主要是肯定,认为签订这个盟约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6)通过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比较,可以得出唐朝、北宋在民族关系的处理方面有何显著不同?24.寻找史实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___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3)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C D C D D D C B B A C C D C D D B C非选择题21.√×√×√ (5分)22.(7分)(1)示例: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科举制度(3分)(2)示例:长城、都江堰、金字塔(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2分)(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可得分)(1分)(4)1.增强群众特别是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允许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倾入运河。2.城市建设考虑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水注入运河情况,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工程。3.政府要关闭运河沿岸的大批小造纸厂、小皮革厂并对大运河进行综合治理。等等。(1分)23.(12分)(1)唐太宗(李世民)(1分)(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2=3分)(3)“澶渊之盟” 西夏 (2分)(4)A是中都,B是兴庆 ,C是郾城 (3分)(5)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辽统治区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1分,言之成理即可)(6)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北宋在与周边民族相处有和有战。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2分)24.(6分)(1)第二种意见(1分)(2)①水稻 ②煤 ③交子 ⑤市舶 (4分)(3)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或:经济发展需要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人才的交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北方黄河流域开发较早,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要注意环境保护,与自然的和谐……等,语句通顺,言之成理均可,语句不通不给分)。(1分)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2

1.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将全体印度人划分为不同的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假如中国的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当时的印度,按其标准划分应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新华社6月24日消息:英国23日举行全民公投,就英国“留欧”还是“脱欧”问题进行抉择,最终脱欧派胜出。本次参加投票人数约4 649.9万人,创历史新高。首相卡梅伦因不满该结果随即宣布辞职。古代西方史上,全体公民能够通过投票决定国家内政、外交、和平和战争等重大问题的国家是( )

A.雅典 B.罗马

C.埃及 D.印度

3.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该处的“中国”指的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A.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D.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相关的是( )

①希腊帕台农神庙 ②少林寺

③巴黎圣母院 ④麦加清真寺

图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古代东西方文明犹如天上的流星都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自己光彩的一笔。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成就的是( )

A B C D

图2

7.《蒙娜丽莎》《神曲》和《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它们都体现了( )

A.对天主教会的崇拜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平等思想

8.俗话说:“有果必有因。”近代西方发生的某一v史事件就印证了这一点: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发财的欲望、航海技术的进步……这一切使该事件那么顺其自然地发生了,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该“历史事件”是( )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一战的爆发

9.使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是中国反腐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689年,英国通过了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法案,即(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0.《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革命文献

B.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的

11.“互联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果想开展“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探究,下列所下载的资料符合该专题的有( )

①克伦威尔的生平简介 ②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誓词 ③华盛顿的照片 ④《人权宣言》的内容摘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葡萄牙队凭借埃德尔第109分钟的绝杀击败东道主法国队夺取2016年欧洲杯冠军。图3是南美洲一项足球顶级赛事的冠军奖杯――南美解放者杯,它纪念的是( )

图3

A.章西女王 B.尼赫鲁

C.玻利瓦尔 D.卡斯特罗

13.分析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似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14.当地时间2016年7月14日深夜,法国尼斯市国庆日庆祝活动遭袭,这再次引发人们对恐怖袭击的深思。102年前,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此处的“战争”是(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5.2016年7月12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南海仲裁案宣判中国败诉。针对这一违背国际法的闹剧,一向不遵守国际法的美国却要求中国“必须”服从裁决,突显了其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心态。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也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

A.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16.图4是二战后初期某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 [1/3] [2/3][] [3/4]

工业生产总值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

图4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17.赫鲁晓夫虽有“鸿图之志”,但其改革却以失败告终,这种结果的出现虽令人惋惜,但却也有其出现的必然性。此处的“必然性”主要指( )

A.未实现改革目标

B.未在政治上采取改革措施

C.未改变两极格局局面

D.未根本突破旧有政治经济模式

18.2016年7月8日至9日,两年一度的北约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在波兰华沙举行。图5所示两大组织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北约 华约

图5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都是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避免。下列国际组织中,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图6

20.世界政治格局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图7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源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

图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5分,第22小题19分,第23小题26分,共60分)

21.(15分)思想与科学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了谁?(2分)试举出一位该运动的代表性人物。(2分)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近代自然科学不断得到发展。到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进入综合化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直到现在仍方兴未艾。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生物学和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并请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2分)

材料三 人文主义……提倡科W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3)结合材料三,分析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3分)

22.(19分)古今中外的改革,或成功,或失败,命运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有人主张日本传统的衣食住行应该全部废除,提倡全部西化……以改革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把社会生活的“欧化”(西方化)推到极致。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面临的相同时代背景。(3分)指出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发表演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2分)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政策的调整”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请指出其“政策的调整”的主要特点。(2分)

材料三 苏联国家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一文中曾经这样说道:“他是苏联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苏联改革的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中被誉为“苏联改革的先驱者”的领导人是谁?(2分)如何理解他“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句话?(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23.(26分)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最终选择“脱欧”,再次引发人们对欧盟前景的担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篇】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把人的注意力从“天上”转移到人间,追求财富、建功立业与现世享受的人生价值观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一切为了来世和禁欲的观念。……“寻求未知世界”成为激励人们脚踏实地干番事业的强大动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把人的注意力从‘天上’转移到人间,追求……现世享受的人生价值观念”与哪一思想相吻合?(2分)请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最主要影响。(3分)

【崛起篇】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2分)据此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

【衰落篇】

材料三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主要指的是哪两次战争?(4分)这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分)

【复兴篇】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加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30多年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在20世纪90代在加强“联合”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3分)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困扰篇】

材料五

漫画 漫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