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媒体信息管理

新媒体信息管理

时间:2022-06-07 04:35:12

新媒体信息管理

第1篇

新媒体是伴随现在网络技术而生的一种新型媒体服务平台,它是当前信息传播和社会沟通的主要工具。如今,新媒体平台已经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热点新闻传播、创业、营销、交友、购物等社会活动,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更多创业无门的人提供了一个高效化的平台。文章主要对自给自足型新媒体学生创业平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此类型平台的营销管理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创业平台;营销管理

新媒体创业平台是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当今社会有要多想创业的人缺乏门路,还有太多想提升销路的商家没有客源,新媒体创业毕业就是连接创业者和商家的一个媒介,它为想创业的人提供所需的资源,并为商家提供丰富的客户渠道,同时也为平台创立者提供所需资源,具有自给自足的作用。新媒体创业平台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为更多的梦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发展机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1新媒体信息创业平台的市场发展机遇分析

新媒体信息创业平台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营销交易模式,交易双方可以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商品的买卖和销售,平台管理者则作为双方信誉和商家商品质量的担保者和审议者,通过提供买卖服务获取效益。这不仅为交易双方节约了交易成本,也给平台管理者本身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它是时下最具市场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

1.1新媒体用户数量猛增,新媒体信息创业平台得以广泛传播新媒体用户数量的猛增解决了新媒体信息创业信息平台对外传播问题。如今,微信、微博、QQ、陌陌等新媒体信息平台的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互动的开展似乎离开了这些新媒体信息平台就无法实施,这种通过网络联系双方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连接到一起,双方各取所需,并建立对应的沟通关系,同时,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信息平台可以相互连接,如微信、QQ与微博三种平台间的信息传播就可以达到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新媒体信息平台的这一特性有效的解决了创业平台信息传播面积窄的问题,独立的信息平台可以与当下用户数量较多的新媒体平台建立连接关系,共同享有广泛的用户资源和信息资源。

1.2新媒体创业品台的诞生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新媒体平台交易双方可以利用付款平台进行交易,商家则利用快递进行发货,有关的营业资格证书都能展现在交易平台上,加之现代移动网络辐射范围的扩大,毫无疑问,新媒体创业平台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并为双方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时间,这样的优势和特点是传统交易方式所缺少的。

2新媒体信息平台营销管理应用

扩大新媒体信息平台的用户数量和知名度,提升平台每天的交易流水和交易数量需要使用新的营销管理方式。这与传统的产品营销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2.1开设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新媒体商品的传播有自己独特的渠道和方式,传播形式也是多样的。平台可以将需要销售的产品制作成文字介绍、图片、视频展示等形式,根据用户当天搜索的关键词,自动向用户推荐有关的产品;针对商家服务,则可以使用群发推送、粉丝推荐等方式传播商品信息。

2.2策划营销活动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商家分类,例如新上架商家、高信誉商家、热搜索商家,为其定制不同的营销活动,为商家拓展销售空间,赢得更多的客户;或根据特定的用户群体,如白金用户、钻石用户,为其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给与用户最大的优惠,稳定客源。2.3服务反馈在淘宝等一些网购平台上,每个商家都可以查看所销售宝贝的点击量、浏览量和销售量,根据所查看到的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用户也可以从宝贝展示的基本信息中获取商品的月销售数量和质量评价,决定是否购买这一商品。新媒体创业平台同样可以借助此类模式,为商家和创业者提供服务反馈。

3拓展营销推送和传播渠道

用作学生创业与学生和商家沟通的平台,需要同时维护好双方用户与平台的关系,为其提供更好的复杂合理的空间,在这一平台上,学生需要的是优质的商家和广阔的信息传播渠道,商家需要的是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拓展营销推送和传播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3.1自带营销推送功能新媒体创业信息平台需要自带营销推送功能,以增加商家商品的推广度和知名度。平台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动对用户进行识别分类,开通分析互动平台,为商家提供更好的商品展示和推广方法。同时,可开通强制性的推送服务,将需要推广的商品直接推荐给平台用户,并向需要此项服务的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将不同的商品进行分类,在页面上开通单独的页面,用户点击页面,可直接看到不同的热销商品。

3.2与现代的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成熟的新媒体信息平台是推广新兴信息平台的重要工具,平台开发者可与成熟的新媒体信息平台进行合作,借助成熟平台稳定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用户资源进行自我推广。

4结束语

新媒体信息平台市场发展前景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运用价值。创业者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获得商品资源,商家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获得客户,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平台开发者要做好营销策划。

参考文献

[1]狄玮烨,郑明轩,于珊珊.微信公众平台营销策划与管理应用[J].对外经贸,2015(1):451-452.

[2]陆煊,江若尘.网络拓扑特征对病毒式营销传播动态影响的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实证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0):721-722.

[3]周卫芳.旅游景区新媒体营销应用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549-550.

第2篇

关键词 媒体数字资产 新闻信息资源 价值形态

新闻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体数字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为什么新闻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其价值形态(也可称为表现形式)又具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至今仍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束缚了新闻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和转换,也不利于媒体数字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增值开发,亟待予以重视和研究。

按照哲学价值论的逻辑,新闻信息资源价值可以理解为:作为客体的新闻信息资源要素、属性和功能对作为主体的利用者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它是主体(新闻信息资源利用者和利用需求)与客体(各种类型和方式的新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范畴。新闻信息资源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其中,新闻信息资源的要素、属性和功能是构成新闻信息资源价值的客观基础,而利用者的需要是构成新闻信息资源价值的前提。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将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形态划分为以下三种:

一、新闻价值和研究价值

根据新闻信息资源对主体价值效应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分为新闻价值和研究价值。

新闻文本进入销售和经营环节以后,从本质上讲它已经成为了新闻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按照新闻价值效应的短暂滞留性特点,它的新闻价值理应已经迅速下滑甚至是完全失去。但可喜的是,随着报业运用数字技术能力的迅速提高,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新闻文本到新闻信息资源的“瞬时”和“同步”转换,不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新闻价值,而且还增添了许多新鲜的“佐料”,进一步丰富了新闻信息消费的手段和方式,使新闻价值得到了更为完美的体现。比如,现在许多报业集团综合运用重组、加工、转化和转移等方式和手段将新闻信息上传到新闻网站、手机以及其它电子终端,形成了数字报、电子报和手机报等多种传播形式。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办了可实现互动和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报纸——《宁波播报》,该报通过精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以及中国宁波网的最新资讯组合成一张新的互动多媒体导读报,网民点击导读新闻,即可直接获取各电子版新闻的详细内容。可见,新闻信息资源同样具有新闻价值,并且新闻价值已成为新闻信息资源不同于和优于其它各种信息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

新闻信息资源除了最基本的新闻价值以外,它还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众所周知,新闻信息资源的构成内容丰富而又广泛,是一面社会的多棱镜,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制、生活等领域无所不录,是“一种历史、社会、文化的描述”。新闻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特征赋予了它可供研究的价值。比如,新疆日报社的新闻资料室储藏着1936年至今70多年间所出版的《新疆日报》的合订本。这些新闻新消息资源真实地记载着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反映着新疆70多年来变革与发展的轨迹,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浓郁的新疆地方特色,是研究新疆、了解新疆的珍贵资料。这些事例无不说明新闻信息资源除了拥有“事实信息”以外,还存在着许多“意义信息”等着人们去解读、品味和研究。同时,报纸新闻信息资源由于其权威性、公信力和专业性等因素,其研究价值是最高的,“比较而言,期刊和书籍的新闻性很差,广电则基本上保存很少或难以挖掘,网站的权威性缺失。”

二、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根据新闻信息资源价值实现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般而言,新闻信息资源相对于其它信息源更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特性。正如美国学者沃克·马丁(walker·marten)所说:“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除了新闻作品资源具有还原历史的素质,采访素材、初稿、修改稿、采访手记、审改稿、校对稿、报纸校样,新闻图片等新闻信息资源的凭证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和珍贵。

首先,从内容上看,它们都是当时当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是鲜活的历史细节,特别是采访素材和采访手记等文献资料更是保留了许多当时一手的事实和数据,这些内容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完全反映在新闻文本当中。同时,也由于编辑取向和版面限制等客观因素,现实中有许多新闻作品并不能见报和面世,有的能被保存起来转化为文献资料,有的则慢慢地被遗弃和销毁。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报社并没有将记者在采写过程中所形成的手稿集中保存起来,而是任其留在记者个人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缺乏统一保管的文献资料就渐渐难以寻觅到它们的踪影。诚然,造成这一现象有其客观原因,如收集和管理的难度大,但随着报业数字化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不难解决。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企业信息门户(eip)中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专门为每位记者设置了“我的资料”和“我的作品”等功能模块,记者可以在系统中方便保存资料和文稿,包括那些没有被录用的新闻作品也一直可以留存在系统之中。新闻信息服务部门只要对这些资料和文献进行简单地复制或整理就可以实现集中、统一保存。在这方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就做得较为出色,具有很强的资料保存意识,该集团并没有将那些不适合刊登或没有刊登出来的新闻图片随意丢掉,而是有意识地将其集中保存起来。目前,这些新闻图片已经成为档案部门、宣传部门、史志办、出版社和相关科研教育机构争相追逐的“香饽饽”。

其次,从形式特征上看,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保留有真实的历史标记,都具有珍贵的凭证价值。采访素材、初稿、修改稿、采访手记、审改稿、校对稿、报纸校样等印刷型文献,要不就是当事人的亲笔手稿,要不就是在上面留有相关人员的修改字样和批示等。例如,目前在人民日报社保存着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签阅和修改过的报纸校样,其价值不可估量。

此外,新闻信息资源由于其数量庞大、内容无所不包、对客观世界反应灵敏等特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情报和线索,经过筛选、比较、分析,最后可以加工成人们需要的、针对性很强的情报信息。目前,新闻信息资源已日益成为社会信息资源中最具活力的信息资源之一,成为行业情报和竞争情报的主要公开信息源。作为一种信息源,相比档案、图书等文献信息,新闻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于它的系统性、丰富性、广泛性和连续性。新闻信息资源中蕴藏着极为系统和丰富的情报信息,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去整理和挖掘。有感于此,美国学者罗杰,希尔斯曼曾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情报价值形象地做过总结:“关于经济和科技情报,在西方,大部分可以从公开或半公开的来源搞到手”。

根据新闻信息资源对主体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可以划分为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

新闻信息资源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价值。社会大众通过阅读利用,可以从这座丰富的“矿藏”中汲取大量的知识营养,增进对各类问题的了解和判断,进而改变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新闻信息资源系统中,财经类新闻信息资源和行业(专业)性新闻信息资源更是因为它们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知识含量更是尤为突出。正因为此,目前许多行业(专业)类报纸凭借自身的知识优势,逐渐由“媒体中心观”的传统发展思路向“资源中心观”转变,通过建构和整合行业或专业领域的资源平台,将自身打造成行业的“知识仓库”,并依托这个信息平台开展数据库服务、顾问咨询服务、商务代理服务、定制化信息产品服务、人力资源培训服务等内容增值服务,成为所在行业价值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中国化工报》和《中国证券报》的做法就很有代表性,它们依托自身丰富的行业信息资源,创建了中化新网和中证网,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知识枢纽,将自身的“知本”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有些新闻信息资源虽然不能直接地体现出自身的知识价值,但是潜藏于其间的“意义信息”,包含着“有看头、有学头、有嚼头的意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联想,甚而激发起创新性思维,从而产生知识价值。可见,新闻信息资源的知识价值的体现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应当审慎和理性地加以理解和分析。

新闻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首先,新闻信息资源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和时代性,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政策、市场行情、价格行情、商品信息、技术进展、成果转让、行业评估、形势分析等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和环境信息。如果被作为信息要素注入到生产力系统当中,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缩短劳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有助于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创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和判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效率和效能的功用。日本和韩国就非常擅长运用和发挥新闻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有这么一则事例,韩国三星公司派驻在美国洛杉矶的员工通过报纸看到一则消息:由于廉价的韩国产品的进口,美国最后一家吉他工厂将要关闭。三星总部的竞争情报部门对该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国会将提高吉他进口的关税,必须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抢先将更多的吉他运往美国,存入仓库。结果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但由于三星已有大量的存货,因此尽管关税生效,它仍赚取了很高的利润。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如果能充分关注和挖掘新闻信息资源,将会给利用者带来丰厚的回馈和收益,

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根据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出来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随着3G/4G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手段,相应地,高校也必须不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更好地克服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优势。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通常,我们把报刊、广播以及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介定义成传统媒体。与其相比,新媒体指利用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移动技术和新兴数字技术等方式,以手机、电脑和数字电视等为移动终端设备为媒介,向大众进行多种信息宣传的传播形态以及媒体形态。在此基础之上,还逐渐兴起个人主页、微信公众平台、个人日志以及个人微博等多种多样的自媒体形式,成为广大群众分享个人信息、传播社会新闻的重要媒体平台。与原有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技术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即时性。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目前新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即时性也越来越强。通常,只要传播者通过新媒体媒介刚刚发出信息,其他受众便会第一时间在其它终端接收到这些消息。

第二,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者与其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往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只是传播与接受的关系,几乎没有互动交流。通过新媒体,二者则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进行即时地互动交流与分享。

第三,虚拟性。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同,网络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其所构建的庞大的信息交流框架也具有很大程度的虚拟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主要通过文字、图像和声波等全新的电子信息载体来进行,几乎不存在实物交流。

第四,海量性。全球的信息受众都各自生活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但是新媒体交流的出现拉近了所有受众的距离。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然后会针对消息进行各种评论与再生产,因此,各种社会信息、思想等一经传播,扩大成多种形态的海量信息。第五,共享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传播主体,受众的言语自由等权利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释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个人信息、分享社会资源,使新媒体技术环境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共享性。第六,多样性。新媒体的传播形态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如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形态。

二、新媒体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

信息技术革命的逐渐深化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各种新媒体,如微信、QQ、微博等软件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达到众多大学生群体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消费水平,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90后大学生的猎奇心理,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使用新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首先,新媒体的使用打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空隔离。只要是在覆盖有移动信号的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可以向学生群体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消息,而学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管理者所的信息,由此打破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时间和地域壁垒;其次,新媒体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新媒体客户端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新媒体更及时、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次,新媒体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方式。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发送语音、视频等方式与 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最后,管理者可以通过微信、QQ群等新媒体构建虚拟校园,进一步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崭新平台。

(二)新媒体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首先,以往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里的信息需要经过各个层级的转递,时间与空间的壁垒导致信息传递耗时长且容易出现误差,已不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快捷的沟通方式;其次,新媒体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沟通平台,在这种交流中缺少相应的信息监控功能,具有虚拟性地交流平台容易使交流双方放松自觉与自律性,从而在沟通中出现一些不良的信息内容,这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同时,新媒体的使用降低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权威性。通过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高校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各种层次的信息,其思想意识也必然逐渐走向多元化的道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加选择地接受新媒体传递的消息,容易使其背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最后,高校的校园舆论监控能力降低,学生的隐私安全受到威胁。新媒体交流是一种多向、开放的平台,目前高校管理还没有能力更好地监控校园舆论发展,由此学生的隐私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泄露,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新媒体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使用怀有很大的偏见,他们更为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学生本身及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关注新媒体使用带来的学生网络成瘾、身体亚健康等方面,而较少看到新媒体的使用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消除时空壁垒、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等方面。因此,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紧跟科技发展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机遇,树立正确的新媒体使用观念,努力摒弃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扩大到最大程度;另一方面,高校管理工作者在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前提下,还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提高自己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并且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把新时期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大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综合素质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和过硬的实践管理经验,还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各种新兴新媒体技术,能够非常熟练地进行相关网络操作,以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保持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专业的新媒体技术教师,且学校教师的整体新媒体应用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在高校组建相关的专业的新媒体技术平台与机构,聘用专业的新媒体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教师的媒体素养是高校新媒体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要定时对相关教师进行媒体素养和技能的培训,科学地引导高校教师进行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努力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三)优化新媒体管理环境,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做好对校园舆论的监督与管理。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由不成熟走向独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不良舆论信息的影响,从而出现思想意识偏差。因此,高校要适时地过滤网络不良信息,净化信息传播路径,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新媒体管理也要适当与传统学生管理相融合,高校管理者不仅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也要以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线下教育指导,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学生管理的优势;最后,要重视舆论领袖的权威作用。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打造成学生关注的意见领袖,增强其权威性,通过意见领袖的意见导向作用,来引导大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解决一些传统管理难以达到的目标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管理。

(四)加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培养

在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受众的媒体素养同知识文化素养以及人格素养一样,成为推动个人及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发展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与社会未来走向密切相关,必须全方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引导其正确使用媒体,能够独立、自觉地甄别网络信息,通过正确地新媒体使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式,把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逐渐渗透到课堂以及平时的校园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大力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媒体素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枫,孟彩霞,俞小敏.基于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5-16.

[2]刘强,韩明臣,李克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38-39.

[3]李晟.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12):119.

[4]王林.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5]尹晓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9-102.

第4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经营;集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41-02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的传播,信息传输中的“点”对“点”的传播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将简单的信息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有利于减少基础建设投入,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三网融合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范围。“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一、多媒体经营创新

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介融合也呈现出全新的特质,传者与受者角色融合、个性化传播兴盛。这些特质为媒体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不仅改变着新闻报道的观念和形态,也改变着管理和服务。

(一)信息资源整合

传媒本身就是以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为核心的, 新闻信息产品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就是指对信息进行生产、搜集、组织、存储、检索、转化、传播、应用等。[1]对数据库的建设和经营是“三网融合”时代下,媒体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往往是整合进行的,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例如,早在“十五”期间,新华社党组就提出新时期新华社履行职能,不仅要有通稿、内部报道等传统形式报道,还要有互联网、信息、音视频、手机短信等新形式报道。[2]而作为转瞬即逝的广播节目来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将各个频率的各档节目上传到“金号网”,这样便于受众随时收听,不受时间和长度的限制。同时,创办“时尚广播”杂志,有效地把广播媒体与纸质媒体融合,增加了收藏性和可视性。

新闻的加工方式实现多元化。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物由以往单纯的刊发于单一媒体的新闻报道,衍生为具备多元形态的新闻资讯产品。媒介在品牌衍生下对新闻信息进行开发。新华社在“三网融合”时代下,对新闻信息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衍生系列产品,成为新闻报道之外新华社实力增强的主要依托。新华社主要的经济信息产品包含七大类,即:大客户专线、高管信息专线、环球财经信息专线、新华财经分析专线、对外中日文信息专线、对外英文信息专线、海外信息专线等[3]。

在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利用网络这一定向的传播终端,媒体完全可能在所在区域市场,通过对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定向研究,实现增值利用,获得新的盈利。加之,对个别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是“三网融合”条件下,传媒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的又一种基本形态。如为受众提供视频点播、新闻定制、财经等特定资讯定点服务等,打造“我的报纸”、“我的电视”、“我的广播”的信息接受环境,为受众提供定制服务。

(二)多种渠道营销

媒体对自身积聚的受众,进行整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营销。在广告方面,为广告客户制订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通过对受众信息需求倾向的把握和对其消费偏好的了解,媒体可以借助受众数据库,为广告客户提供精准的营销渠道, 并为其在目标消费群喜爱的资讯区投放广告提供建议,以提升抵达率。这样不但使广告商有的放矢,而且资源合理利用。例如:不宜在早上时间播放针对青少年消费的娱乐产品;不宜在体育频道播放中老年女性产品;更不应在财经频道播放少儿产品等。经过媒体对频道的优势定位,对产品的性质划分,选择最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成为媒体为广告商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收益。

同时,媒体可以提供直接沟通广告客户和潜在消费者的营销服务。拥有强大的受众数据库的媒体直接将商品信息和广告客户营销信息“点对点”地传递给特定的用户,直接成为广告客户营销活动中精准定位、面向潜在客户的组织者。还可以通过构筑用户“自传播”的体验营销网络平台,赢取新的创收点。在“Web 2.0”时代,通过博客、TAG、Space、RSS定制、内容分享等新的技术,具有相同爱好和追求的受众,更容易组合成一个个网络社群,对于信息的创造、消费和传播更具有稳定和积极的特性。而媒体可以利用受众对特定网络社群的忠诚,通过渠道提供和话题创建,形成用户“自传播”的体验营销模式,搭建广告客户和潜在消费者直接交流的网络平台,强化特定产品和特定品牌消费的忠诚度。

二、组织集成管理创新

“三网融合”是对传统媒介体制与管理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的采编管理,不再是一报一台各行其是,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

传统的新闻报道时代,新闻传播业务以单一的媒介形态为基础,媒体通用的新闻采编模式就是“编辑中心制”:在媒体层面上实行总编辑负责,在具体的采编工作中,则由部门或栏目编辑负责。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彻底摧毁了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之间的曾经一度坚实无比的围墙。实现了跨媒介的团队合作和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新整合。实现从编辑中心制到集成管理制的转变,新闻报道业务的集成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度发掘、部门组织的互助协作、媒介产品的营销推广等方面的集成管理。

(一)组织集成新闻管理

媒体新闻报道活动相关信息的结构十分复杂,既包括媒体系统内部的信息,如:媒体的性质、经济实力、传统文化以及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质、技术、管理等各类信息。也包括媒体系统外的信息,如媒体报道的对象、媒体采集的资源、媒体服务的对象等信息。组织集成新闻管理首先要对信息资源整合进行战略规划,根据媒体系统内外的信息资源特点,确定信息系统质量、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信息资源规划控制、指导协调下,实施通信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库工程和应用软件工程,建立系统化的媒体信息解决方案,分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二)组织集成团队管理

“组织集成管理”可以协调不同目标的媒体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与运作,共同构成新闻业务活动和新闻媒体资源开发的保障。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组织与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性, 不仅要进行普遍的新闻,还要实行网络化形态下报道,提供“定点”、“定向”服务。全力打造“公民媒体”,对新闻信息进行公开报道,在信息采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的再开发。也可以在服务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受众信息的深度挖掘。新闻报道由单一的新闻拓展为多元信息提供,“组织集成”成为媒介管理必然的选择。其原则包括:“横向集成活动,实行团队工作方式;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权力下放,授权员工自行决定, 推行并行工程等”。

(三)组织集成产品管理

产品集成能实现媒体多元化信息的共享和价值的多重开发,是媒体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据。产品集成的基础是“内容管理”,也就是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协调组织和个人,实现内容的创建、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个人、组织、业务、战略等方面产生价值。

新华社的产品集成管理对其他媒体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构建“数字新华社”的基本框架下。2002年,新华社开通了多业务宽带保密通信网,同时基于宽带网的数据库,一系列网络信息技术也正式在全社范围内应用。作为普通媒体的凤凰卫视,则将其媒介资产管理系统视为至关重要的核心资源。该系统将各种内容素材、文字、图片纳入统一的管理,在系统内生成“点到点”完全交互的扁平状的生产形态,使得存储、利用、再利用更加方便可行。利用这一系统,凤凰卫视不仅在内部生产中降低了自身的制作成本,对同一素材采取多次开发。而且还有计划地把媒介资产管理系统所管理的资料库,有偿授权给其他电视、互联网及媒体经营商使用,成为内容集成平台上的一个集成商,实现了内容素材的价值最大化。

“三网融合”时代下,媒介的经营与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却又充满机遇与挑战。媒体所提供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精神文化需求,这就更强调了受众与媒体在价值理念上的趋同。对大众传媒而言,要能够有效传达一种独特的价值和理念,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进行经营和管理,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媒介的管理者们面临电子媒介的推动,实现资源整合,计算机、节目设计与运营、发行合而为一。兼并与收购使得主要的电视网、广播电视集团和有线电视公司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政策法规壁垒的消除、媒介公司战略伙伴关系的增加、以及全球性娱乐和信息市场的出现,都对媒介经营与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经营创新、组织集成管理在新形式下应运而生,对媒介经营与管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田聪明.抓住机遇,在履行职能中不断有所作为[J].中国记者,2008(3).

[2] 吴海荣.探析新华社的内容增值战略[J].新闻与写作,2006(8).

[3] 肖文娟.数据库营销: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的新盈利模式[J].东南传播,2008(8).

[4] 孙晓彤.从“眼球经济”迈向“人头经济”――大众化媒体数据库的探索和实践[J].新闻战线,2008(8).

第5篇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班级管理 影响及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信、微博、QQ等为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已悄然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甚至思想观念。这给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但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使班级管理更具特色和成效。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技术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新媒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群体化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其在信息源、信息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上更具优势。

首先,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时效性。新媒体技术可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信息来源十分丰富多样。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海量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内容、主题等。新媒体为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我们可以在各大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及时获取最新资讯,从而保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其次,信息反馈的互动性。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变得更直接和真实,如对于网站上或微博上最新的信息,人们可以直接评论、互动、分享,从而改变传统形式下的单向互动模式。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新媒体环境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快捷,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和有效。

再次,信息传播和收集的高效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变得便捷、高效,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平台通知、报道等,让学生迅速获取最新信息。此外,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使得信息收集变得高效、快捷,只要给出一个关键词,在各类搜索引擎中便可获取大量信息,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不利影响

1.信息的无过滤吸收。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多元和便捷,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和Y讯充斥我们的生活。高校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知识储备较少,生活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他们不加区分地吸收,这对学生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带来不良影响。

2.部分学生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部分高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离开父母的管控来到大学后,开始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整日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他们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中,出现“手机控”、“游戏控”、“QQ控”、“微博控”等现象。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顺利,各方面表现较差,容易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从中寻求精神上的刺激和成功的体验。

3.遇到问题就搜索,极易导致思维惰性,形成零碎思维。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众多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遇到问题“百度一下”、“谷歌一下”成为当下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但这极易导致思维惰性,人们开始懒得思考,而追求现成确定的答案。此外,通过搜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容易形成零碎思维,因为人们搜集到的信息常常是零星的、片面的。成长中的大学生正处于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时期,过于依赖搜索引擎,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4.给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增多,以往学生的知识和信息依靠教师传授和传达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甚至学生获取信息比教师更快速、全面,这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是一种冲击,也给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信息、召开会议可以通过班会形式开展,同时可以促进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信息,一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再组织班会,这容易导致班级同学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减少,班级凝聚力下降。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级管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乐于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这已成为时下大学生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转变观念,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加强班级管理和建设,增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实效。

1.转变观念,适应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信息大爆炸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新词汇、新点子、新知识出现,教师如果对于这些不了解,就极易与学生形成“代沟”,不能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难以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应该注意学生媒体素养的提升训练。高校管理者应重视对新媒体信息的过滤加工,把握舆论导向,通过班会、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甄别和过滤能力,增强媒体免疫力。对于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从积极的方向传播信息,关注信息的积极面,传播社会正能量。对于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不能完全屏蔽,不要过于关注,要掌握传播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让负面信息传播逐渐失去号召力。

3.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

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加强学生的实时交流。QQ群和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更自由、平等、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及时平等对话。同时,通过这样的实时交流能够帮助辅导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班级管理提供方便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或班主任在群里讨论时最好不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是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于群里学生的不当言论也不要公开批评,应找出原因,私下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极易造成学生不敢发言、不想发言的尴尬局面。

开通班级微博或微信公共号,实时班级动态。微博和微信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平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班级可以创建微博和微信公共号,要求班级同学关注,并在这些平台上班级管理日志、活动日志、分享班级成长的故事等。新媒体平台不仅带来了班级管理的便利,而且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对于平台信息的,班级学生可以分组轮流值班,负责收集班级信息和班级管理日志,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微博或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信息。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导致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要创建一个健康、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对班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可通过微博或微信等数字化平台,定期推送大W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内容信息,如学习指导、生活娱乐、心理调适、职业指导等方面。辅导员可将全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主题,每组负责某一主题内容的制作,并向学生推送。这不仅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而且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发新媒体环境下的特色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随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影响力的不断增加,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出现所谓的“手机控”、“微博控”等,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开展班级管理的同时,也应开发一些新媒体环境下的班级特色活动,将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拉出来。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学习小组活动,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又如可以组织学生拍摄班级“微电影”,将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故事通过微电影记录下来,在班会上播出,并形成班级资料收藏起来,通过共同参与这些班级活动,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表达主体,这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管理者应充分把握舆情,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积极学习和寻找新媒体环境下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思伟.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班级管理[J].管理智库,2013(24):7.

[2]王光仑.论新媒体手段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9):63-64.

[3]王威,李晓凤.新媒体技术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4(4):139-140.

第6篇

一、以新理念认识新媒体

在很多高校管理者的眼中,新媒体是外界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东西,而与自己没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从很多校内流出的高校XX门事件就直观地表明新媒体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及时性已经今非昔比。毫无疑问,现在是新媒体的时代,管理者要树立开放的管理思想。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新媒体,是管理者更需要补足的功课。总的来说,新媒体对高校的学生管理会产生以下几个影响。一是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导向性。现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之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也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提高。这就需要从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做起。随着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由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当今世界物欲横飞,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难免会造成不小的打击,学生会受到方方面面的诱惑。而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媒体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导向作用来左右一件事情的发展。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和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利用好新媒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对学校信息交流的促进性。我们知道,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十分快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纸质媒体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和影响。这样一来,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在新媒体的影响环境下保障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产生,是高校管理者所面临的难题。三是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带动性。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前卫,喜欢追求潮流,所以朴素的校内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新颖。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拍微电影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比如在纸质书籍上无法找到的学科问题,粘贴上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千百种答案。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满足思想的个性发展。

二、以新措施应用新媒体

应用新媒体是高校已经所熟知的问题,但是如何更好地应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很多高校对新媒体的盲目管理和应用就造成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麻烦。新媒体本身无罪,而在于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措施来更好地应用新媒体。一是严格监管,健全校园信息审查制度。新媒体对高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了很大的考验。面对那些繁重的教科任务和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高校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如何健全校园信息安全机制是当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网络,将校内发生的事件收集到网站上,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审查系统。对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进行预估和舆论引导,走在外界媒体的前面,以便占据舆论的制高点。二是加大投入,充实校园新媒体力量。校园媒体对于推动校内文化信息化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首先要加大校园新媒体的技术投入,配备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建立现代化的数字演播室和广播网,让其成为校园管理工作的宣传平台。其次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校园新媒体团队,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精湛的媒体技术,并且善于学习外界媒体的实战经验。第三,要提高校园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在这个先进的平台上给广大师生灌输科学文化思想,使得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为高校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了有力的舆论保障。三是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校园新媒体工作机制。我们知道,高校的宣传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舆论作用。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舆论走向。所以要革新传统的宣传引导部门,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校园媒体工作机制。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尝试建立以校园新闻中心为主体的校园网络部门,对校内发生的各项突发事件进行澄清和辟谣。

三、以新方法管理新媒体

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和超前的链接功能在社会网络上传递信息。因此新媒体这个载体的信息量更加庞大而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小。从某种角度来说,新媒体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参与精神。另一方面,新媒体虽然传播速度极快,但是传播内容的安全性和正确性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如何以更好的方法管理新媒体,是当前高校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是积极策划,增强校园新媒体舆论导向的能力。高校管理者要利用校内原有的媒体力量,传播适合学生口味的内容,使校园媒体的可信度和口碑有一个良好的树立。同时,要提高校园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应用,时刻保持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比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些信息的实时传播,对教育和指导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要保持新媒体和校内学生的思想交流,从而更好的加强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更新理念,提高对社会新媒体的控制能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并不能让外界媒体完全地参与进来。因为当代媒体的盈利性较强,也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引导能力。对校外新媒体的控制和管理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思想受到侵蚀。在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规范和管理。许多外国发达国家不仅已经很好地发展了新媒体的应用进程,也对新媒体的控制和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也正不断提高对新媒体的控制能力,例如前端时间提出的上网实名制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三是保持原则,把握对新媒体管理的力度。目前来说,媒体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导向,因为媒体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大多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基础。对那些胡乱传播思想内容的媒体要严加管控,但是也要积极引导积极的媒体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事件。除此之外,还可以掌握一些思想落后的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从根本上扼杀其自由传播的能力,让社会公众自然地产生抵触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身免疫能力,让其有能力辨别不良信息和有益信息四、结束语在当代新媒体发展春风的沐浴下,高校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传递信息的主体,每个的表达都会得到相应的效果和反应。所以,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充分把握舆论引导规律,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革新管理观念和思想,创新应对新媒体的技巧和能力,争取更好地为校园管理工作与服务。

作者:陈明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参考文献:

[1]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档案管理;基本路径;优化

新媒体时代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档案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理念发生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理念等也需要同步跟进和提升,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环境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服务需求,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才是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出路。

一、新媒体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在新媒体媒介手段尚未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相关单位里,由于工作方式仍是传统和陈旧的,服务理念死板僵化,工作手段落后,导致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档案服务的品质迟迟得不到提升。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相应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均进行了大幅改革,新媒体技术使得档案管理拥有了得力助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更高,出现的差错率也不断降低,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也就同步提升,档案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更高。

(二)促进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新媒体进入到档案管理领域,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均能够借助于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实现档案的充分利用,档案的利用率更高,面向的受众更加广泛和多元。尤其对于档案的宣传推广工作而言,传统的仅依靠线下宣传的方式不仅成本消耗较大,获得的反馈效果也不高。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帮助,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媒体等媒介形式进行档案资讯的宣传和推广,传播领域巨大,传播效率更高,目标受众更加具体和全面,获得的实际效果也更加突出。

(三)强化档案资源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档案的安全性。传统时代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重要依赖于实体档案封存和储藏,在档案外借过程中则存在档案遗失和损坏的可能,安全性较低。新媒体平台的介入则极大的优化了档案安全管理的环境,安全管理的机制更加健全,管理手段和实际效果也更加优化。在档案存储方面可通过数字化和安全加密的手段使得档案安全性提升,档案存在的遗失、损坏和泄露等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在档案用户身份信息安全和档案本身安全性上也拥有更大的保障。

二、新媒体时代档案管理服务的困境

(一)档案管理服务主体理念落后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和想法就需要不断升级,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档案管理服务的主体在想法和理念上仍十分落后,对于新媒体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关联性认识不足,对于两者的密切关系缺乏有效理解,造成实际工作中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应用上的巨大缺失。新媒体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在概念和特点上均有着巨大升级,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明确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巨大帮助,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存在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应当珍贵纸质史料的保管以及整理出版纸质文献书籍是档案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而不应忽视和抛弃。大量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长远眼光,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得失,对于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缺乏认识,造成新媒体技术融入上的巨大障碍。

(二)档案管理服务对象信息不安全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安全性,既要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还应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对象信息的安全性。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便是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环境,这给档案服务用户提供了巨大便利,如可借助于开放式、共享式的信息环境快速获取目标信息,更好地实现档案的查阅和利用,但同时也潜藏着用户信息泄露和盗取的问题,用户安全性有着巨大的威胁。用户在档案使用中必然会向档案服务主体出示个人隐私信息,一旦被暴露在新媒体开放环境,安全隐患必然存在,“隐私悖论”同时形成。此外,档案解密也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解密档案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巨大,直接关系着个体乃至整体的安全。

(三)社会公众参与其中的意识淡薄

新媒体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档案服务主体单方面,还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而实际情况是,新媒体时代让人们能够更加公平和便捷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自身的诉求得到巨大满足,但在自我付出方面的认识和实际付出则相对较少。传统思维限制了人们的想法,对于档案管理服务的认识仍较落后,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淡薄,自我只在档案服务中获取,知识单方面静态地接收信息,而不会去发布和表达信息。尤其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档案管理而言,人们往往只会从图书馆中获取所需信息,对于自我参与和服务的认识则相对不足,实际产生的兴趣和行为也相对缺乏。

三、新媒体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优化的基本路径

(一)提升档案管理服务主体的观念

要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其在时代变化中的更好创新和优化,就应首先实现档案管理服务主体的观念升级,将新媒体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一方面,应当认识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价值,明确传统纸质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借助于新媒体实现纸质媒体价值的更好呈现。如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对纸质媒体信息进行整合,方便用户查找和借阅,提高纸质媒体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应认识到新媒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便利,在硬件方面实现匹配升级,在软件方面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借助于办公系统、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媒介更加高效地完成日常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

(二)强化用户信息安全与个性服务平衡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是重大问题,关系到档案管理主体以及档案用户双方面。要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优化,满足用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信息安全和档案资源安全需求,就需要不断强化用户信息安全与个性服务平衡性,落实好安全管理问题。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制度,基于相应法律法规实现信息安全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档案信息的更好保护,强化数字信息的隐私性;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服务主客体的媒介素养。对于“隐私悖论”问题,应在严格遵循相应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主体的媒介素养和客体的媒介素养外,不断提升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三)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愿

社会公众的参与是档案管理工作优化的重要保障,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意识到社会公众服务参与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公众参与意识和实践意愿的提高。一方面,应当让有兴趣、有机会参与到档案管理服务中公众获得实践,通过其全程参与和体会,将相应的感想和理念传播出去,通过个体的传播实现档案管理服务公众化的更好宣传。另一方面,应当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扩大影响力,让社会公众接触并认识到相关理念和实践机会的存在。可通过举办阅读推广和征文比赛、视频文化活动等,让公众参与到档案建设和服务当中,逐步形成档案管理服务参与意识,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助力档案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和不断优化。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化档案保存服务

在新媒体时代,为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关键还在于对新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实现档案保存和服务的不断优化。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寻求新媒体时代的管理方法,顺应新媒体的要求,学习并掌握相关及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均不断提升,落实好档案管理的基本。首先,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完善大数据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良性的档案管理生态圈;其次,可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档案服务媒介,让用户更加便利地使用档案资源。如通过手机APP的开发,借助于微信、微博、QQ、微视频等手段进行档案信息存储、研究,迅速发布、传播,分享档案相关资讯和信息,形成新的传播空间。

四、结语

第8篇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①形成了一个众生喧哗的公共舆论空间,每天不可计数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对于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难题,还要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时代挑战。如何辩证看待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新媒体,如何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促成良性的舆论环境,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深入了解与果断实践。

一、环境分析

(一)新媒体的界定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了“New Media”,新媒体一词即源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也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②。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含义,学界目前尚无定论。综合来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新媒体是指凡是应用数字技术的媒体,传统媒体在数字化后也可被视为新媒体的范畴,例如车载电视,而狭义的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有本质区别的新型媒体形式,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基于研究意义的指向,在本文中,笔者将新媒体界定为狭义的新媒体,即与传统理念完全不同的网络、手机新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征

现在我们进入“自媒体”时代,这对我们的社会管理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认识到新媒体的特征就可以在工作中减少失误、及时准确的把握工作动态。新媒体具有以下性质:

1、交互性。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统媒体不同,传统媒体是单向度的传播,信息通过信息发布者传递到受众就完成了传播过程,而新媒体的传播转变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传播过程当中、并且既可以充当信息的发布者,又可以充当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在新媒体中,每个人都不再只是“受众”,而是转变成为“用户”。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就显得错综复杂,难以控制,这就对我们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

2、即时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迅猛难以想象,一条信息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即可从地球一端传到另一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借此实现信息的及时传播,甚至还有可能因此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当一条谣言呈现在互联网上时,如果不加控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这也对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个性化。在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都可以成为事件的报道者,新闻报道就变成了一种个人行为。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发布信息,社交成员可以转发,信息就这样被传播开来。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工作者,如果一条信息不加以核实,就任意传播,就形成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三)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新媒体的以上特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它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控制。

新媒体的的运用有以下突出问题:

1、信息传播难以控制。互联网信息可以自由流动,在不验证消息来源的情况下随意发布信息,造成的后果难以设想。一些门户网站盲目追求点击量,在未经审核的情况下,将一些不实报道传播出去。有的网民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不实信息,一些人便不加识别任意转发,这就是网络谣言的传播之迅猛原因所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该国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引发恐慌。而在网络的推动下,关于碘盐可防核辐射的谣言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国内多地发生食盐抢购现象。这就是一则关于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凸显了信息传播的难以控制性,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个人隐私难以保护。因为互联网特性,个人隐私难以保护,一些人肉搜索事件时常发生。个人信息也极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泄露,一不小心就会被大白于天下,“艳照门”事件纵然因为是演艺人员私人生活不检点,但是照片的发布者更应受到谴责,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信的要求。

3、舆论导向极易偏颇。由于难以监管,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更容易出现舆论导向的偏颇,标题党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公然发布黄色信息,今年凤凰网手机客户端就被查出在世界杯期间推送黄色信息被警告,这就是没有做好舆论导向的负面案例。而有些媒体为了利益,盲目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罔顾媒体道德和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的负面性,导致炒作之风盛行,对社会舆论传声了极坏的导向作用。这也是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考验。

4、西方文化的渗透。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各种信息芜杂共存,而一些带有西方话语权的信息也在网络上流传,网民如果不加辨别便极易受到蛊惑。西方价值观的输入看似是一种对等的文化交流,然而,这更是一种文化殖民,使得一些没有辨别力的网民盲目崇拜西方,甚至被鼓动利用,新华网2014年8月6日报道了一则消息:哈尔滨一高校学生向境外出卖情报被批捕,这就提醒了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管理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管理

胡锦涛在《2.19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网络化的今天,更应该加强社会管理。新媒体就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应转变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管理,强化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倾听。新媒体给予了民众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这与以往民众习惯于倾听的时代环境已经跟大不相同,当前政府就应该把握机会,要把新媒体看做是一个倾听民意、体察民情的平台,而不是对网络消息进行围堵,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学会倾听,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分析是一项必备的工作。

2、完善法律法规。相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立法进程相对落后,对监管造成了不利影响。2014年8月7日,国家网信办出台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这一有益之举,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将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3、充分利用。政府不应被动接受信息、被动处理信息,而应当主动出击,在事件第一时间做出表态,及时准确透明的将信息传递到民众手中,减少网络谣言、不利猜测的形成,引导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还要加强政府网络建设,加强与网民的沟通,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流动。

4、加强宣传教育。网络威力巨大,然而常常被人忽略,或者屈从利益的驱使,发布一些不实信息,或将机密信息传递给境外人员,这都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危害。2014年8月10日,一名淘宝店主为了自己网店生意,在微信上发布不实信息,造成社会恐慌,最终被行政拘留。这就是一个忽视互联网力量的实例,提醒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将此类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

三、结语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转变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降低风险,确保信息沟通的有效、流畅,重视网民意见,加强互动,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注释:

第9篇

 

1 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新媒体的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对于同媒体有机合作的必然趋势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的是难以预测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对于公共利益产生危害的紧急事件,而正是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灾难性,社会对此表示了广泛的关注,那么这对于作为事件解决者的政府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解决事件及其重要的一步就是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也就是通过法定的一些方式和程序,主动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或者依据申请向特定个人或者组织公开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主动在第一时间把事件的真相有理有据的向公众公布出来,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遏制并消除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而政府信息的公开自然少不了借助媒体平台,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对于政府信息公开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双方的有机合作与良性互动最终将有利于促进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有利于政府与民众的交流沟通,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对新媒体的合作与管理是大势所趋。

 

1.2 新媒体在应对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优势

 

新媒体,实际上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媒体形态,它具备形式丰富、时效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同时也作为一种优势,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新媒体更具备时效性,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能够在事件突发之后及时为人们提供发布和传播平台,汇聚各式各样的丰富的第一手信息在微博、微信、网络等多个渠道立体式发布,而且在此信息基础上提供了互动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处理。

 

1.3 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互动加强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危害到公共利益的公共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公众强烈希望维护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了解事实真相甚至直接参与到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那么新媒体作为门槛低、形式丰富并且互动性强的媒介平台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此同时,政府在民众的监督下也需要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新媒体作为引导舆论、交换信息的工具也越来越获得政府的认同,于是,在当前社会转型、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新媒体、公众三者之间互动的加强无论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还是对于社会整体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新媒体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新媒体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们知道新媒体一般以微博、微信为代表,而微博和微信等的用户群体并非一个具有严密组织和相同智力水平的群体,而是一个极为松散的群体,它并不严密也没用固定的机制,作为一个能够迅速传播信息和及时互动的平台,微博和微信更多的具备的是一种泛娱乐化和流水线般的特质,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大多数人并不会深入并且理性的思考,而是主要进行个人的一个情感的表达,同时,由于没有过深入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很多所谓的事实真相很有可能就是一种道听途说,或者个人在大体轮廓上的一个稍具合理意识的想象。然而,在良莠不齐的网络大环境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鉴别真伪的能力,甚至于大多数人都可能会被虚假信息所蒙蔽,谣言的传播借助了新媒体的顺风更加容易造成网络舆情的哗变。而新媒体自身的缺陷无疑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2 政府组织对于新媒体的认同

 

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之所以受到众人瞩目,是因为其自身涉及面极广并且影响巨大,作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对于此类事件的管理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于公共事件的处理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愈来愈重要的课题。在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必须及时协调沟通各个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计划与政策,按部就班的推进解决方案,成功处理事件危机。而媒体对于尽可能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农事件并且减少负面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对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在此情境之下,互联网连同新媒体作为一种迅捷有效地工具,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舆论在互联网平台上空前的活跃,社会公众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管理和各种公共事务的处理中来,汇集民智掌握民意,充分保障民众的权利,让政府权力如同玻璃缸中的金鱼一般运行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新媒体就是两者沟通的一个有效媒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政府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在一次次舆论和事实冲击下政府对于新媒体的肯定与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政府组织作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主体更是要改变自身认知,从“闭门造车”的状态中走出,冲破传统惯性思维,树立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媒体意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各类公共事件的有效解决。

 

2.3 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

 

目前,在新媒体的管理中,缺乏有效地监管体制,也就是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现在一些大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等纷纷出台一些应急的法规制度,但是情况并不统一。一旦有跨区域的事件发生则难以处理,每个城市的法规制度不同,企业、媒体运行无法快速适应,一个成熟的比较统一的管理机制的缺少,不但造成了许多危害人民利益的事件的发生,而且抑制了新媒体自身的发展。同时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媒体无法保持报道中的独立性,只要有钱有权就有了在新媒体中发声的话语权,而这对于一个讲求民主法制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私权势力侵占了权威平台的话语权,相当部分的民众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误导,政府公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则会受到质疑,整个社会的秩序也会遭到破坏。

 

2.4 公众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与使用

 

无论新媒体的受众还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参与者,公众始终是最主要的群体,当然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公众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互动。新媒体代表微博的兴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低门槛、便捷性和互动性都较强,凭借微博,许多普通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受到广泛关注的机会,微博、推特等新媒体似乎成为公众实现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纵观新媒体成长历程,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之中,新媒体似乎并非一直起到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追本溯源,新媒体使用者即多数公众自身,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并不全面,而且态度也并不十分认真,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借助新媒体的大平台传播不良信息扭曲群众的社会意识,这样的危害,也许当时不会十分明显,但是时间一长,各样的潜伏问题仍然会浮出水面,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新媒体时代不仅是新媒体自身的发展,作为受众的我们也必须提高媒介素养,否则根本无法保障平台之上的信息的良性传播,保障我们的话语权,最终使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发展中去。

 

3 完善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新媒体的管理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于新媒体审核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实行

 

以微博为例,新媒体的信息繁杂良莠不齐,而且由于传播迅速、渠道多样的特点也易造成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所以虽然微博的信息平台中设置了审核和举报等监督方式,但是效果依然有限,这与我国政府长期采取的事前和事后审查不无关系。事前审查指的是国家对于网络信息传播进行事先的约束,通过确立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违规信息的传播,但是这里的法律法规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概念界定不明,从而造成许多不良分子打擦边球或者钻法律空子在新媒体上进行违法信息活动。因此,我国政府对于新媒体的审核监管制度的建设必须加强,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对于新媒体监管的重视,从实际出发,采取更加规范和有效地审查方式、监督方式。比如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严格把关网络信息的传播,打击违规信息的传播渠道等等。

 

3.2 完善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和规范新媒体的法律法规

 

由于突发事件的类别多样,因此我国政府虽然目前已经制定了许多应急的法律法规但是总体的法律体系建设仍旧不是很完善,尤其是缺乏相关综合性的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天津八一二事件为例,当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我们当地政府的处理在某些方面无可置疑的欠缺妥当,尤其是在政府信息公布方面一直无法及时公布真相,安抚群众恐慌情绪,而对于新媒体的管理也没有到位,许多虚假信息广为传播,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民众的恐慌与不安,造成了社会秩序的不稳,使得政府对于危机事件的控制和解决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如此的环境下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政府工作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因此,新媒体背景下,规范的危机应对和媒体信息发布等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成为重中之重。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确保危机事件中,新媒体总体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对于一些利用新媒体违法犯罪事件要予以严厉打击,起到震慑和教育的目的,促进突发事件的妥善解决。

 

3.3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媒介素养

 

政府对于新媒体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于一个以先进的科技为基础的媒介的管理,更多的是对其使用人群和影响人群的管理。新媒体准入门槛低,信息传播迅速,这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传递和信息互动,另一方面还可能将虚假信息或者谣言广泛传播,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更加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于信息的鉴别能力。而所谓媒介素养,其实就是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判断,然后能够充分利用媒介的资源参与到社会进步、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能力。提高公众媒体素养,让大家保持冷静的思维,学会理性分析各种来自于新媒体的信息,判断事实真相,从而遏制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公众在新媒体的信息攻势下务必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对各种信息思考判断,对于有利于事件解决的信息积极传递而虚假信息则予以坚决遏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努力,三者积极互动,更有效地促进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以及社会日常管理的进行。

第10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其与社会各个行业的融合日益紧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成为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主体,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急需变革。为了发挥新媒体的实用价值,各大高校应该利用网络信息化条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技术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利用信息数据库,可以把握国内外发生的最新资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区域的学生可以实现跨时跨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互利共赢[1]。从本质上来说,新媒体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大学生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发挥现代科技的实用价值。

1.2消极影响

其次,新媒体技术会对大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具有便捷性、快速性的特征,大学生虽然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消息,可在接收消息的同时,大学生会受到外界意见领袖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确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但是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如果大学生没有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识别,就会使自己陷入网络深渊。新媒体技术提供给大学生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加大校园教育管理的难度。

2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提供重要信息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供给学生重要的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以招聘信息为例,大学校园可以形成网络信息平台,收集来自各个企业的招聘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大学校园将就业信息进行分类,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提高大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2]。

2.2提高学习水平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学教育管理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依靠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大学校园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专业化材料,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3提升服务质量

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大学校园的服务质量。大学教育管理部门具有服务性,为了提升校园服务的质量,大学应该把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密切结合。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多媒体技术是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构建多媒体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

3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策略

3.1树立人本教育管理理念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树立人本教育管理理念。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和学生的平等地位。第二,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合适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创建网络管理交流平台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创建网络管理交流平台。新媒体平台是实现校园管理者和学生互动沟通的有效渠道,为了宣传高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必须创建科学的信息平台。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打造新媒体平台[3]。第二,应该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置管理部门、监督部门等,发挥平台的实用价值。第三,应该在平台上举办信息交流活动,采集各方的宝贵意见,形成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

3.3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作用

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作用。新媒体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学生坚持自身的政治立场。第二,高校应该控制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展态势,以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舆情方向。

3.4形成班级日常管理平台

最后,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构建新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形成班级日常管理平台。高校管理应该和班级日常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应该选拔优秀教师、优秀班干部,对班级进行管理。第二,高校应该采用超链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最新信息。第三,高校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发挥民主管理的实效性[4]。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与教育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于时展的潮流,为了促进高校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依靠新媒体技术,形成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毛近菲.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02:25-27.

[2]郑旭.大一新生转型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机制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119-122.

[3]吴洪成.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教授治校”的教育管理模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20-25.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 问题 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快速发展,数字新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字新媒体产业正逐渐成为2l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但数字新媒体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数字新媒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数字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数字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数字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数字新媒体具体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与即时性。在数字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支撑下,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可以借助数字新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互动沟通。

2、海量性与共享性。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自己所需信息。

3、多媒体与超文本。数字新媒体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的综合体,在新的技术支撑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显示信息。

4、个性化与社群化。相对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而言,数字新媒体可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服务。

二、数字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的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彰显,在社会化、融合化中得主流作用凸显,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正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其中,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为34.0%。

数字新媒体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认识不足观念落后。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对新媒体发展的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少传统媒体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把网络和无线通讯作为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挥内容市场的优势,实现由平面媒体向多元化、综合性媒体的转变,但不少从业人员仍然抱有“内容为王”的观念,只是把网络当成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和读者阅读个性化的趋势,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传媒业的巨大改变。因此,传统媒体行业领导急需统一思想认识、分析利弊,看清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新媒体。

2、适应新媒体发展的管理体制未能形成。传统媒体按照信息形态和内容差异实行广播电视、电信、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头管理的方式。在国家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没有调整之前,仍然按原有体制对新媒体实行分头管理。例如,互联网的接入由工信部和工商部门监管,安全由公安部门监管,内容则由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办公室和对外宣传办公室监管,其他则由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等监管。这种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导致现有的各部门行业之间的利益和权力竞争,管理效率低下,执行责任不明确,监管成本加大,必然影响到新媒体的发展。

3、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当前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刊、数字出版各种形态的新型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业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手机报、手机刊、手机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型媒体的研发单位主要是通信公司和IT公司,如腾讯公司、搜狐、新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传统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和新闻单位)自主研发的却很少。除了观念落后等外,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对数字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技术等数字新媒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储备。

第12篇

 

一、网络新媒体监督管理现状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职业、文化创意产品和新兴产业。网站编辑、淘宝店主等新职业,网络小说、视频点播和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美团团购、大众点评等新兴产业,都是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和成长性的职业和产业。特别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 C2C) 和天猫( B2C) 平台上的交易总额呈直线增长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内传媒产业 2009年总 产 值 与 前 一 年 相 比,增 长 16. 3%,为4 907. 96亿元,网络、移动传媒等产业成为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1]

 

只有不断完善与网络新媒体有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才能使网络新媒体向规范的方向发展。

 

1. 网络监管机构

 

中国如果要对网络新媒体进行行政监管,则需要不同的行政机构运用具体的法规措施来共同规范管理网络环境秩序。[2]

 

伴随各项规章制度的陆续完善,网络新媒体管理部门也不断增加,按照管理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安全管制部门网络新媒体的安全管制部门负责对网络上黄、赌、毒等网站信息进行删除,严禁出现危害执政党的政治言论。网络安全管制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安全部和公安部。

 

(2) 接入监督管理部门在我国,网络接入主要由两个部门管理,即工信部和工商部门。工信部所辖业务主要有电子公告服务、网络接入、电子邮件、网络有害信息整治等,从源头和渠道两方面对网络新媒体进行规范和约束。工信部执法方式主要包括备案与审批两种,根据相关规定对电子公告服务工作进行许可证方面的审批。而工商部门需要对互联网营业场所进行监督,对其中存在的无证营业问题进行惩处。

 

( 3) 内容管制部门中央、地方的对外宣传和新闻办公室是管理网络新媒体最直接的部门,其监督管理领域集中在对网络新媒体刊载的新闻业务进行资格审批,对网络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并审查刊载内容等。同时,明令禁止任何涉及赌博、嫖娼、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新闻办公室的工作就是要对网络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网络新媒体起着“把关人”的作用; 而对外宣传办公室则是对互联网的日常事务进行规范化管理。

 

( 4) 其他部门网络新媒体监管的其他部门主要包括新闻媒体出版部门、文化部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门。

 

如今网络和信息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传媒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即数字化升级,相应的,广电和新闻出版部门的信息职能范围也随之拓宽。

 

2. 网络管理的重点内容

 

信息服务、规范基础设施、公民信息传播权利保护、整治不良信息这四个方面是政府全面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以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这三部法律的制定为网络管理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信息服务与网络新媒体的关系最为密切。

 

对网络新媒体涉及信息服务进行监管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5 项[3].如今数字化的网络信息使各类文字或图片作品更容易被复制,同时版权归属与侵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制定的《互联网着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这两部法律法规维护了作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了相关作品在互联网的有序传播。

 

由于互联网有充分的信息权,其更易出现各种不良信息,或欺诈,或色情,或虚假。对那些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信息,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集中整治,以期同综合整治相结合,建立防范网络不良信息的长效机制。

 

二、网络新媒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网络监管政策制定滞后

 

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新问题却没有具体政策法规能够及时解决,网络管理落后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呈现出滞后性。监管部门没有出台具有系统性与权威性的法律法规,网络管理没有相应完善的体系。由于我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支持性制度,导致网络版权侵犯等各种侵权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来构建能够适应网络新媒体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同时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2. 政府网络管理权力过于分散

 

在国外,政府会建立相关机构对网络信息环境进行治理。比如美国的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简称 FCC,它是对美国国会直接负责的一家独立的政府机构,主要负责洲际和国际通信,它有效地确保了无线电与通信产品的安全; 英国有半官方的行业自律组织---网络观察基金会( Internet WatchFoundation) ,简称 IWF; 新加坡有传媒发展局(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简称 MDA.而我国,网络管理实行多部门协调管理,通过信息内容的不同来对责任主体进行划分,这就导致了职能交叉重合的现象。众多网络管理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管,这种治理模式不仅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争权夺利,还导致了统一的管制权被众多管理机构共同分割,监管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3. 政策制定缺乏大局观念

 

如今的网络管理并没有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高度,而是侧重于信息服务与内容管理的角度,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时缺乏大局观念。互联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媒体形态,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媒介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电子商务与政务的发展,为网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因此,只有树立整体意识,从产业化的视角规划网络的发展,本着大平台的思想整合网络资源,才能从根本上做大做强新兴的网络产业,从而有效促进中国传统媒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传媒业的行业竞争力,使互联网成为国内软实力的一种先进载体与鲜明象征。

 

4. 互联网络的监管与网络产业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