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方传统艺术

地方传统艺术

时间:2023-08-25 17:10:47

地方传统艺术

第1篇

一、传统舞蹈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活生命力、巨大凝聚力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止,流传至今。保护、传承、发展地方传统舞蹈艺术可给下一代以教育,凝聚爱国意识,鼓舞人心。保护传统舞蹈艺术,既保护了自身的艺术优势,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的民族自豪感。保护各民族舞蹈艺术的文化特征,维护民族舞蹈艺术的多样性,既丰富了社会生活,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化资源。2006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其中民族民间舞就占41项。广东省的龙舞、狮舞、英歌也名列其中。这充分证明,传统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脉,非遗名录的公布,必将引起艺术家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传统舞蹈艺术是地方文化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民间舞蹈文化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贯穿了几千年漫长历史,不断发展变化并影响着其他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中国地方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英德为例。英德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厚。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内就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历史上曾设立过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至今已有悠悠千余年历史。英德民间舞蹈众多,狮舞、花灯舞、闹春牛、渔夫与蚌精等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粤北客家地区的风俗人情。从民俗学与艺术的角度考量,《闹花灯》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传承价值,是粤北地区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

闹花灯是流行于英德市沙口镇的民间舞蹈。据传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均有此习俗,其中又以清溪村为最。清溪闹花灯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初期,先辈从福建迁居于此就开始有闹花灯的习俗,清溪黄氏家庙碑记载是“明成化癸卯年”。英德县曾在清溪建立司都,清溪墟镇几姓人盛兴闹花灯。

作为粤北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闹花灯》曾经进京演出。1956~1957年,闹花灯搬上舞台,后经省、市、县文化部门调查整理,在全省选拔大会演出,经省评选,当年2月20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1958年元宵节,清溪《闹花灯》俱乐部应邀到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演出。

基于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近年来,为了调查整理清楚《闹花灯》历史渊源,英德市文化部门曾多次到清溪村调研,及时做好挖掘整理工作。通过搜集整理,精心编排,《闹花灯》被搬上了舞台,显示出了粤北民间舞蹈的无穷魅力:2003年12月参加由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阳西县主办的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银奖;2007年参加广东流动演出节目网上大汇演获银奖。而在市、县举办的各种赛事中,《闹花灯》更可以说是艳压群芳,获奖无数。

事实证明,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闹花灯》是最有活力的地方文化之一,是英德的一个文化品牌,它的挖掘整理为进一步丰富英德乃至广东省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作出了贡献。

三、传承传统舞蹈艺术的途径

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来达到最佳的效果,是值得的探索的,也是甚为迫切的。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传承传统舞蹈艺术大概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参与下,我们的保护工作已日益成熟。根据实际情况,传统舞蹈艺术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主要是要做到几点:一是普查工作尽可能全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点是消亡快。许多非遗项目因为种种原因,只是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在民间流传,随着传承人的年老体弱,回忆不清的事情常有发生,而普查工作点多面广,有些还来不及普查摸底,传承人去世,项目也随之消失,甚是可惜。因此,在进行普查工作的时候,就要组织足够多的人力物力,把普查工作的网尽量撒得多、撒得广,跟时间赛跑,同一个项目不满足于某一个传承人的调查,通过横向纵向的搜集整理,争取挽救更多的包括传统舞蹈艺术在内的非遗项目;二是普查工作尽可能专业。非遗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没有专业知识支撑,容易产生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忽视真正有价值的保护项目,尤其是在舞蹈项目普查上,必须要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审视,有些本来是属于习俗或文化空间类的,有普查人员却把它归类于民间舞蹈,混淆类别,给申报和保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三是普查载体尽可能丰富。通过利用照相、摄影、录音等先进设备 ,做好记录,最大限度地还原项目的本来面貌,以利于今后的传承和研究。

(二)与发展当地旅游业相结合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朝阳产业,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繁荣。英德市是广东省旅游强市(县),现有旅游资源点6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县)。目前该市对游客开放主要景区有15个,旅游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08年英德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3亿元。2008年,英德市把打造“粤北旅游休闲中心”作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明确规定把旅游业培育成该市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

英德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来看,英德目前还没有充分的开发,只是在宝晶宫、英西峰林景区少数景区不定期开设了民俗风情舞蹈的表演,真正传统舞蹈艺术没有纳入旅游业发展范畴。因此,挖掘英德民间舞蹈艺术,通过旅游的大舞台,让他们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进行表演,不但是丰富旅游要素的重要举措,同时还会对地方文化起到很好的传承推介作用。

(三)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这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路。传统舞蹈艺术是地方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代表的是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而经过挖掘整理出来的民间舞蹈,如果要重新发挥它的价值,通过舞台载体加以传承和弘扬,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不改变其艺术精髓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创新,把它的传承与现代舞蹈艺术结合起来,达到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效果,让人们更自觉地认同、热爱民间传统艺术,也更为自觉地进行传播,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传承。

第2篇

关键词: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05-03

广东是我国工艺美术大省之一。据《广州日报》消息,2012年广东省工艺美术总产值为2 147.28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广东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风格和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如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广绣、玉雕等已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2013年5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实现5 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工艺美术大师人数增加到300人;建设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40个,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50个。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工艺品雕刻、艺术陶瓷、服装刺绣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工艺美术产学研合作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产业化,人才是关键。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指出,省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关配套经济政策,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宣传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鼓励教育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教育院校,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我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然很严重。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仿古家具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产业集群。笔者在与多家仿古家具企业老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技师稀缺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二个月时间的技师断层,严重影响业务开展。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有的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和职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相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支持下,我省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2011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2012年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

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

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 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龚勤茵.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浙江工艺美术,2002(2).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措施

随着新时期现代科技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改变审美观念,传统工艺美术受到巨大的影响及挑战,而它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

传统工艺美术具体是指形成于手工业时代的、以结合美与用为特征的造物部类及设计。在新时期大机器工业生产的对比之下,传统工艺美术尤指那些具有较强艺术性及手工技艺性的传统型产品,一般包括陶瓷、玉雕、牙雕、漆雕、木雕乃至剪纸、刺绣、风筝、皮影、泥玩等,品类众多、花色无数。国务院于1997年5月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传统工艺美术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部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整个社会都大力提倡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注重整理并保护无形的传统工艺文化遗产,针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及发展是相当有利的,能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得到更多的关注。随着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尤其是传统工艺美术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任何传统工艺美术背后都蕴藏着非物质文化艺术内涵及技术内容,为新时期的创造提供优良的传统基因。与此同时,传统工艺美术也是一种商品生产,不但在历史时期的经济价值巨大,且它在当今时代依旧是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一个产业群,与大工业生产互为补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不管从哪一个方面看,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都是新时期至关重要的任务。

2新时期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措施

2.1继承、创新并加强人才培育

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应有机结合传统继承和发展创新。全国各地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是历代的艺人匠师们辛勤创作、反复实践的艺术结晶,历史文化内涵丰厚、艺术价值知名度很高,务必要加强保护,使之代代相传。当然,传统工艺美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反映出时代特征,并体现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特性,因而不仅要保护和继承,还要坚持创新,包括创新技术、品种、材料及题材等,促使传统工艺美术能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而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服务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根本及关键在于对人才的保护和培育。因此,不仅要把现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保护好,还要加大培育中青年人才的力度,确保传统工艺美术能后继有人;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加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的含金量,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多方式、多层次培育人才,为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带徒及创建工作室等方面提供必要的鼓励、支持。

2.2加快传统工艺美术技术改造积极

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进行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与发展品种完全不同,发展品种与现代科技成果实现了完全融合,而传统品种是纯手工艺品,由天然原材料制作而成。当今世界的发展越来越趋于科技化、人性化,融光、机、电于一体,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也应结合建设各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对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造和提升礼品、玩具、抽纱刺绣、艺术陶瓷、饰品等发展品种。与此同时,人们应不断强化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创新意识,提高设计及创新产品的水平,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推广计算机CAD/CAM、CAT、FMS和CIMS等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应用,以便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有机结合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和大众心理、文化传统、社会历史,提升设计理念,实现工艺美术设计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飞跃。

2.3支持工艺美术企业科技创新

新时期的生产社会化对传统工艺美术造成巨大冲击,地税政策可适当倾斜,减免部分工艺美术企业的税收缴纳,减轻其负担。开发和创新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及材料是相当不易的,设计出融合特殊材料及艺术审美、体现传统艺术风格及区域特色的作品,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工艺美术企业务必要积极转变经营体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出口。目前,很多工艺美术企业的规模较小,总体产业化水平、工艺水平亟待提高,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使工艺美术产业类型得到均衡发展,多出精品、珍品;加强美术工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主动到优秀企业学习,使工艺更上一层楼。面对石雕工艺不够厚重、细腻的问题,可从微雕、象牙雕中汲取营养,创新形式及内容。工艺美术企业还应按照发展格局及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研究设计特色工艺美术品,更好地保护传统工艺美术。

2.4大力培育新型区域品牌产品在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过程中,应重视有机结合企业品牌、区域品牌,致力于培育出在同类竞争工艺美术品中具有地方特色及优势的新产品,并凭借内在优势争取创造出国际品牌。与此同时,工艺美术企业还应坚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提高生产设备水平,还要注重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另外,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人士的创新能力是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直接动力,企业应制定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士创新;针对有创意的员工,企业应给予资金奖励,在促进工艺美术企业取得发展的同时激发员工创造性。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过程中应切忌闭门造车,要时刻关注工艺美术的国际动态,力求完美地结合工艺美术产品与现代时尚艺术,打造优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

3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连通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桥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特色与文化精神。要想在新时期里保护好传统工艺美术,就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确保能满足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晓萍.浅谈传统工艺美术特征以及保护和发展[J].大舞台,2015(11):36-37.

第4篇

1.将浦江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去的其中一个目的

是为了让浦江地方的特色传统艺术通过课堂传授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达到传承的目的。经过整理和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浦江地区多彩纷呈的传统艺术,这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前提下,让处于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多接触地方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2.在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在

如果能够将传统地方艺术加入到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并加以推广,对原来旧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用新的模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传统地方文化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加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能够对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3.传统地方性艺术存在教育的价值

(1)传统地方艺术在造型要素和审美上存在价值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色彩的运用和造型是必须要学习的方面,在美术作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传统民间艺术的作品当中,经常能够看到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结构的对称性以及色彩的完美搭配,使得艺术品在造型和色彩两方面都配合的非常完美没有瑕疵。举例来说,浦江迎会中纸会表演中的喜剧人物,不同的形象展现出来的是不同雕塑的人物性格,再比如说流传至今的浦江地区特有的板凳龙,通常一条板凳龙,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等各种民间工艺为一体,充满了艺术特色,不论是从颜色还是造型方面,都显现出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到见解。还有浦江的剪纸艺术,剪出的图案和花纹构建了不同的图案,搭配了不同的形状。而这些艺术形式都在经历了数些年的改革创新之后显示出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地方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水平,这对学生美术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地方传统艺术能够使学生激发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会有专属于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不断重视,弘扬传统艺术,保护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奇闻怪事等都包括在了民间艺术的范畴之内。在浦江迎会中纸会和人会的戏剧表演,将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运用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传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在人物造型和色彩运用上的独到见解和手法,还能够通过表现出来的传统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对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时也宣扬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正气,也提升了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使其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的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重担。

二、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策略

1.大量开展实践活动,搜集传统艺术素材

中国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因此造就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但是在高中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在课本中接触到的却比较少,因此应该展开足够时间的课外调查和采集工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过实地的考察和悉心探索,能够将搜集上来的地方传统艺术进行整理整合,汇编成画集和书籍等出版或是进行展览,使全校同学进行交流和分析。在浦江地区附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浦江麦秆剪贴和浦江剪纸等传统地方性的艺术,并在实地考察的过程当中对刺绣和雕刻的技术传承和雕刻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和雕刻技巧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成立兴趣研究小组,使感兴趣的学生都参与到对于一种艺术手法的研究中去。另外,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考察、浦江迎会起源发展和其中的关于美术学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在事件调查过后自己写下实践心得和体会,并学习其中的优秀节目,在学校师生面前表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各自的兴趣也带动了美术课堂的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

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教学方案

转变以前的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修养方面的培养,学校应该定期设置考察课,在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古村落,例如江南第一家、嵩溪村开展学生写生教学,使得学生自己去研究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其中的艺术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3.学校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风格

第5篇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当前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几乎是延续使用欧美美术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接触的美术艺术思想大多是欧美国家的设计风格、流派艺术思想等,对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艺术了解的比较少,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在美术艺术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多数是油彩、水彩、丙烯、钢笔、铅笔等;在进行绘画或者是设计作业中所使用的纸张一般情况都是油画布、水彩纸或者是素描纸等一些西方的绘画材料。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宣纸、绢帛、植物色、天然矿物、墨、毛笔等相关设计材料的了解非常少,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接触过[1]。由于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美术艺术的认识,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时过度模仿西方的设计风格,即使是设计中有中国传统美术艺术,大多都是表面化的形式,使很多设计都比较俗套。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需求

在具有较强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当中,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重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融合和借鉴,在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但是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当中,主要课程依然是西方美术史、素描、三大构成、设计史以及色彩等,而学生已经习惯了使用平头笔和铅笔,很多实践训练的形式都比较西化,导致当前学生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美术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的发展史中流派以及名家了解深刻,对中国传统美术的了解仅仅在于美术艺术史中的相关图片和作品,很难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2]。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相关中国传统美术艺术的课程几乎没有,这样就导致学生很难对我国的传统绘画能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想在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艺术根本就是纸上谈兵,能够做出传统美术设计的也都是表象化的使用。这样根本就不能够有效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方法相对比较陈旧

大多数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设置中国传统美术课程过程中都是以史论为主。即使有中国传统美术实践活动课程,多数也都是国画专业的教学形式,通常以传统美术技法的临摹练习为主,根本就未能与艺术设计专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虽然在平常的设计中会涉及和引用到书法篆刻等,但大多都是拼凑和模仿。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书法篆刻的课程设置中多数都设置成了欣赏课,几乎很少为学生进行系统地、完整地讲授书法篆刻相关知识内容,就更不用说学生对书法篆刻在美学价值上的认识和领悟,根本就无法转化成为能够与艺术设计相互融合的美术艺术思想[3]。总之,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方法相对比较陈旧是最基本的原因。

三、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美术的应用策略

(一)将中国传统美术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有效融合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应该将中国传统美术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想有效提升中国传统美术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因为中国传统美术中饱含着很多艺术设计的素材,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术方面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术知识的普及[4]。例如:可以设立中国传统美术资源网站,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加强对传统美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激发和鼓励学生应用中国传统美术进行设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设计机会和题材,将这些都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让中国传统美术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师的中国传统美术修养,对传统美术相关的知识等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在实际的基础教学中能够良好的地运用。在教师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视,如果在高校的教学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传统美术作为单一的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用生动、形象的基础教学模式让美术教学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让美术教学能够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科,使用正确的方式来讲解美术。

(三)培养学生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应该培养学生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传统美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文化底蕴,对设计者的工艺、技术以及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传统美术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具备与其相关专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学科知识[5]。将传统美术有效融合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当中,并不是简单地、单一地将传统美术色彩套用在现代设计创作当中,而是需要将这些元素优秀的部分留下,然后结合相关艺术设计课程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将这些优秀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应用到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当中。当今就有很多艺术设计创作者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应用到新作品当中,赋予其新的寓意和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美术良好地运用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当中,有效培养学生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四)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生活当中的美术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生活中的美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和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多体验、多观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传统美术的存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寻找出艺术设计创作的源泉和灵感[6]。另外,在一些传统节日当中也会体现出传统美术的设计创作元素。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的节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些宗教相关的传统美术设计,在一些庙会等场所会经常看到。对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这些传统的节日当中感受节日快乐的同时,还要在节日中感受传统美术,感受传统美术为节日所带来的色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美术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博大精深的内容以及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很多传统节日当中都有传统美术的体现,这中间隐含了非常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该将中国传统美术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其自身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生活当中的美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芮彩虹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萧睿.中国民间美术在非艺术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5(5):9-11.

[2]周雯.冲破艺术设计学科史论课程教学禁锢——谈以应用为导向的中国传统装饰教学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论,2015(9):145-147.

[3]张建中.艺术院校两段式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设计分部为例[J].艺术教育,2015(11):60-61.

[4]维拉尼卡•梁.共同振兴人类艺术的伟大现实主义传统——21世纪中俄艺术对话[J].美术,2014(12):62-79.

第6篇

摘要:本文从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生存发展举步维艰的境况出发,阐述中国戏曲应该在坚持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用现代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保护发展传统戏曲艺术,以便为传统戏曲赢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关键词:传统吸取;现代传播;保护;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是世界范围内完整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之一,它不是独立的艺术体系,而是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表演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一门综合艺术。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格局中,传统戏曲所积淀、所代表的是一种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整体文化精神。传统戏曲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思想意境而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并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改编、新编、移植的剧种、剧目也都为人们所喜爱。在获得人们认可喜爱的同时,传统戏曲艺术也应该时刻警醒,看到多种文化娱乐形式冲击下传统文化形式的窘境,从而做到根植于传统,传播于现代,用现代的传播形式保护和发展传统的戏曲艺术,这样才能为传统戏曲赢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国博大精深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工作开展过程中,创新理念,探索适合的模式非常重要。我们在进行传承工作时,要认识到除了“活态”的传承外,还要注重借鉴以往已经成功的保护经验和历史经验,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来开展具有丰富内涵、意义深远的传承工作,说的通俗些,就是要学会借助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现代科技支撑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技术,来推动和促进传统艺术的纵向传承。而传统戏曲艺术是传统艺术的经典样式,它富有丰富的现场感和场面感,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更有助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

在这点上,有很多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像很多地方戏曲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形式起到了很好的传播和传承效果。原先传统戏曲都是现场演出现场观看,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大,借助新时代的传播手段,不仅大大拓展了戏剧艺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放大彰显了传统艺术及其经典节目的价值与魅力,有助于培养了传承戏曲艺术的受众,扩大了传统戏曲的影响力。具体的例子非常多,例如:电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对传统戏剧的传播与普及,原先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被翻拍成电影在全国各地巡回上映,并得到不错的票房成绩。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形式和过程如何,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弘扬和发展传统戏曲艺术的探索是必然和可行的。

不仅是传统戏曲艺术,广播电视对于传统曲艺的传播与普及的效果也有目共睹。像曲艺大师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师艺术地位的确立,他们用高超的艺术造诣征服了观众毋庸置疑,但与电视、广播的传播及其所带来的艺术影响力同样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了这些媒体手段的介入,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表演: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刘兰芳老师的评书播讲如果只在茶馆书社,便不会声名远播,万人空巷听评书不正表现的是电台评书的传播与魅力吗。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也包括了许多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这些传统文化伴随着电台、电影、电视、网络的播放所形成的广泛传播与走红效应不胜枚举。

影响所及,后来许多的卡拉OK歌厅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唱上一段诸如《夫妻双双把家还》、《智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唱段。

通过现代传播手段保护和发展传统戏曲,一方面,彰显了这些传统艺术的魅力与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从而喜爱传统艺术,扩大传统艺术的影响力,为传统戏曲等传统艺术带去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欣赏传统戏曲等传统艺术,为之培养几代喜爱这些传统艺术的观众和听众,为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培育传承发展的文化土壤与健康生态。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开展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可以借鉴过去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昆曲曾经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十五贯》)的经验,在当下广泛开展的传统戏曲保护工作中,完全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历史经验,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和技术,组织精良的演出队伍,拍摄传统戏曲的经典剧目,可以是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现场演出、网络播放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和发行。做到既满足需求又体现价值,既锻炼戏曲传人又培养戏曲观众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放开思路,建议有关方面比如地方电视台,开办诸如央视的戏曲频道,专门播放本地方的地方戏曲剧种,深度传扬地方戏曲剧种的相关剧目、相关知识。同时建议有关方面改造和完善相关的专业网站,大力扩充其中的音频和视频内容,使当今最为普及和强势的电视、广播电台及互联网等多样媒介,成为我们传承和保护传统戏曲最为方便有力的技术支撑与现实路径。

第7篇

传统艺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传统艺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传统艺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传统艺术市场化的原因

传统艺术是没法丢,也丢不得的,值得庆幸的是,国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是很困难很漫长的,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艺术投放市场,将其产业是开始,也是关键。首先,市场化运作是传统艺术的出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的理解都让人汗颜,外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比我们自己的传统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无可否认,今天的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强势地位,其文化自然会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良好的市场运作,西方传统想不流行都很难。肯德基可以成为快餐文化的代名词,传统的的乡村民谣可以录成唱片畅销全球,都是因为良好的市场运作,那么我们的中国菜,戏曲只要将其投人市场,进行必要的运作假以时日一定可以重放光彩。其次,市场化是我们主动参与传统艺术自然选择的必要形式。

自然选择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适者生存,是一个很合理很自然的过程。然而今天,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我们单纯依靠自然选择,远远不够,搞不好还会丢掉我们所有的传统。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选择和发扬中,用市场来约束其发展轨迹,让产业化来控制把握其发展方向。市场本身具有开放性和自发的调节性,对处于其中的产业有很强的选择性,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传统艺术,一定可以经得住考验,最后被留下来,而那些已经没有价值的传统的东西,由于没有市场就会逐渐走向消亡。只有将传统艺术视为产业,引人竞争机制和价值评价机制,才能促使从业人员和设计人员尽可能地发掘传统艺术所原有的价值。只有这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被留下然后发扬光大,而那些原本似乎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因为再发掘而找到了先前没有意识到的价值。比如,美国航天飞机所用的涡轮就是用我国古老的失蜡工艺制造的。传统艺术之所以不会消亡就是因为,科学技术越进步,我们就越能发现其中蕴藏的巨大的价值和潜力,而市场就为我们提供了发掘传统艺术潜力的平台。再次,市场化是传统艺术职能转换的平台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传统艺术原有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譬如年画在过去更多的是用来敬天祈福,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畏惧,这与当时相对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时至今日,其传统的职能早已不复存在,年画更多的是被看成艺术品或装饰口口口。这种职能的转变其实也是传统艺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相对粗糙的制作,究竟有多高的艺术价值或装饰作用都很难鉴定,因此,一味地呼吁保护传统艺术,其实都是空话,而且有时单纯的保护更会阻碍了传统艺术的发展。市场化,可以使人们根据现有的认知水平,自主地接受和选择传统艺术新的职能。人的认知水平是无限向上的,因此,传统艺术职能转化也就是无限的,其市场前景也是光明的。

传统艺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变得很脆弱,一旦进人市场,就需要精心维护,否则很容易死亡。总体上讲,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不合理的市场化的运作更使传统艺术陷人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国传统艺术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传统艺术的无度开发。由于有利可图,不知有多少人开发相同的传统艺术品,导致同类产品在市场上过多过滥,最后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中国的一些民间传统艺术作品,尤其是剪纸、皮影、风筝、面人、农民画等等,到底有多大的艺术性,有多大的欣赏价值,是颇为令人怀疑的,吸引国际市场消费者的可能更多还是出于人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一旦开发无度,这种新奇感没有了,传统艺术就有被扼杀的危险,而这种人为破坏的杀伤力是难以估量的。第二,对传统设计元素的滥用。传统元素为我们设计提供了诸多借鉴和灵感,但是,传统艺术不是万金油,怎么用都行,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不合理地使用传统元素,不仅不能给自己的设计作品增色,还站污了传统艺术,降低了设计作品的格调。第三,对传统艺术的过度贬低。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营传统方面的产品的确是有利可图,而且有很多人因此而发了大财。但是,将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传统艺术珍品,仿制成粗俗不堪的膺品,或许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时间长了就会严重损害传统艺术的形象,让传统艺术应有的价值大打折扣。有鉴于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就是异常必要的。第一,建立必要的宣传体系。普通的商品需要广告,传统艺术投放到市场中,也要有必要的宣传措施。这包括建立博物馆,举办展会,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学校教育的投人等。这个工作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与传统艺术从业者共同完成。日本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政府的名义开展了“一村一品”运动,这不仅有效的保护了日本的传统产业,还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建立完善的生产加工体系。有了宣传,就要推出产品,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生产部门,这个生产部门可以是分散的手工作坊,也可以是集中的现代化的大型生产车间,关键是生产出让人满意的产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生产联盟,全国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而且还可以总体调度,有效控制产品数量,不至于供大于求。同时不要忽略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这个生产部门可以为艺术家、设计师、手工艺人提供必要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有更好的环境从事艺术创作,以生产出个性化的传统艺术珍品。

由于生产的规范化,规模的扩大化,从业人员的数量就大幅度提高,这就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或者从大专院校引进人才。这样大批从业者就可以聚到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创新,毫无疑问,这会极大的促进传统艺术的发展。适量地生产市场前景未知的传统艺术品也是必要的,在不能保证其价值大小的情况下,将少部分成品投人市场,去接受检验,决不主观判断其生死。最后还应该接受客户的定制,这也是传统艺术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方式。第三,建立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对于传统艺术品的销售当然不能唯利是图,要从整体上认识,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市场,在宣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要以让世界,让国人真正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为出发点,以开发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为目标,争取建立像麦当劳一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销售网络。第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了,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现状,从而尽快确立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信息反馈可以了解到新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将传统艺术中可用的元素应用到新的技术中去。(本文作者:许衍军 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

关键词:保定传统工艺美术;新科技;新媒体;传承与创新

保定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经历过不同年代的变迁与各类社会形态的沿袭,作品中体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燕赵人文风情。工艺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然而,多年来的岁月印记也反映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该领域的工匠思维观念依然偏于保守,思想滞后,有待进步,与现代新工艺思维相悖。作为红色革命老区,部分地区经济落后,资金支持少。发展模式与生产方式单一,演化缓慢,工艺较为陈旧,多年来少有较大突破,核心技术也日趋淡化,市场价值偏低,市场空间有待扩大,产品仅仅局限于消费者的欣赏和收藏范畴。此外,仿制品、劣质品大量流入市场。基于这些因素,也导致了本地人群对于工艺品的关注渐渐淡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观念缺失。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促进着大家的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从过去的物质追求扩展到对精神的追求,思想意识形态的价值与视觉物质形态的价值成为了现今人们的必需品。鉴于大家对新时期精神需求旺盛的心理,有待符合当代审美观和产品功能的工艺美术品势必需要转型。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一些原创性理念渐渐地被淡化,一味模仿和复制复古形式而机械生产的工艺品不免让人感觉缺少新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活力感。有些地区的产品粗制滥造,精细化工艺水准缺失。而在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上,也类似一盘散沙,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方式是个体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原料加工的方式也具有局限性,生产效率低下,难以二次利用或回收。再加上文化创意的缺失,设计风格盲目趋于拿来主义与大众化,或直接描摹西方工艺,造成本土文化缺失,缺少当地特色,与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理念脱离,工艺品设计内涵的培养和创新思维有待提高。而在受众人群方面,总体上年龄群偏于中老年人,青少年群体对其兴趣不大,关注度不高,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接触面也有限,参与主动性低,认为技术难度大。这样非常不利于文化传承,趣味性不足,无法适应现今大众文明发展和满足社会生活需求。鉴于以上原因,保定地区的整个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系统需要整合梳理。

一、数字化保护的现实意义

保定地区和北京地区的文化相似,同属于燕赵文化区。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影响了保定这座古城,人民百姓的文化生活局限于该地区,少有流动,被自给自足的自然手工业生产方式所支配。因此手工艺传承的方式也基本是子承父业、先师传授的代传沿袭方式。在这种传统固化的模式下,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艺术魅力与创新理念。而在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对工艺品制作的耐心,在他们之中,也很少有人能塌下心来探究传统工艺美术的工匠精髓。现今的社会生产力日趋高效智能化,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也理所应当顺应当今的时代潮流,促进产业转型,将新的科技思维和创造思维运用进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背景下,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发掘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核心内涵,展现京南地区的地域特色,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理念,融入新科技,是保定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前行的必由之路。保定地区的地域特色十分浓厚,各类传统文明历史悠久。当地人群的生活水平与审美需求都在逐步提高,通过数字化生产与展示的新工艺品,新颖美观,品质优异,不仅能满足本地人群的消费需求,还会提升人们的审美品质和生活情趣,唤醒他们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新认知和品位诉求,创造出具备更多文化生活乐趣的精神食粮,使工艺品更具亲和力,还可以让消费者情趣十足地表达灵感,参与制作。消费者的内心始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怀旧情怀,因此可以引领参与者体验到现代的审美方式,将工艺品的社会价值得到高层次升华。

二、创新模式的新举措

(一)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

以新媒体为媒介,可以让传统艺术品迸发新的宣传力。新媒体技术信息有交换便捷,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信息数据便于存储和收藏等特点。合理有效地利用,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工艺美术文化的扩展,进而面向全国和国际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保定的工艺作品,扩大产品受众面和交流范围。微信微博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大众常备媒体。以此为依托,即可促进制作方、受众和专业人士的直接交流,便于制作方进行交互式的设计,也便于受众方直接体验,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人性化互动。建立综合性的社区网络,使参与的群体直接成为客户,进行作品心理交流,不仅促进销售,而且让每一位参与者直接成为自媒体,真正实现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犹如在新媒体平台上举行博物馆收藏展。有了新媒体的互动,同样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参与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和发展,助推它的非物质文化申遗工作。

(二)建立完整循环的新产业格局

在融入新媒体技术的同时,产业模式需要多方面的融合。政府、群众、艺术市场、学校、工艺制作方的循环交融,让整个产业格局更丰富、人性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制作、生产、受众互动。尤其政府作为此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机构,首要应本着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的原则,重视本地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务实地管理艺术品市场。本地区生源众多的高校也作为整个产业的重要力量,提升工艺美术教育质量和工艺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更充足的青年后备军。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地区的文化沿袭方式、作品创作手法与新工艺手法、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模式,如彩陶器、青铜器、唐三彩、宋元瓷器流行的艺术品兴盛地区,了解这些代表性地区的艺术品市场,以及传统工艺如何与新思维、新技术结合,做到推陈出新的。有了这一系列的完整格局,则可从原点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探求其中的核心,提炼代表性的精髓,继而把握全球化的发展脉搏,强化自身的文化竞争优势,深入国际市场。

(三)不同类别的工艺品的创新

以下是保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案例:

1.保定健身铁球

作为保定地区的特色产品,被全国熟知,是一种传统的体育健身器材。他不仅能健身健体,而且还有很强的医学价值,疏通脉络,调气和血。球面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尤其吸引大众的目光。改革开放后,现代流行文化兴起,西方外来的现代工艺美术思维与制作理念很适合借鉴,这其中包括抽象法则、构成法则、现代和后现代主义表现等方面内容。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法则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新工艺表现下,将视觉元素的特色提炼,加入部分现代的抽象形态,保留传统色彩,这样表现会让铁球上的图案变得更新颖,注入新时代人性化的新工艺。在新材料和科技的运用下,让球面上的画动起来,更加赏心悦目。此外,还可以深化其实用功能,引用新技术,在供人们玩赏的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测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如血压、脉搏、体温等参数。这样,定能够增加它的使用价值,真正达到满足视觉体验和功能体验的双标准。

2.安新苇编画

安新苇编画也是本地区的特色代表,是就地取材的艺术作品。材料源于“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具有节长、皮薄、韧性好的天然材质,且产量大,利于制作。这类艺术品目前也面临着时代的考验,需要在传统的制作模式中突破创新。可以从传统工艺的创作延伸出多种形态的创作,直观地体现时代的主题。白洋淀自近代以来成为了红色革命的圣地,书写了本地区人民在我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的抗日史诗,《小兵张嘎》的故事脍炙人口,成为保定历史的著名佳话。苇编画可以以此为题材,创作出有本地区独特人文历史的新时代作品。将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以本地区引以为豪的红色革命经典题材作为特色主题,不但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能积极有趣地向大众宣传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曲阳石雕和白沟泥人

曲阳石雕和白沟泥人是立体的工艺作品,现今的部分产品含有粗制滥造的成分。风靡新时代的3D打印技术制作精准度高,便于快速直接地输出作品。这类工艺的创作需要精细化的处理,3D打印技术可以弥补工艺粗糙的问题,制作更加主观灵活,有利于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这样可以使工艺产品更加人性化地面对不同受众,展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4.其他方面的传统工艺品

其他方面的艺术作品也有相应的多元创新模式和产业联合性。如名闻海外的涿州皮影,可与动画产业有衔接,产生共性多元的创作,会吸引更多受众人群的喜爱,回味无穷。保定特色的人文风情,可以塑造出更有故事性的艺术衍生品,使其更具活力,更有朝气。因地制宜,提升工艺品档次,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沿袭优秀的传统工艺理念。本地区有很多特色的节庆活动,如敬老健身、空竹、荷花、花灯等节日。随着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本市的召开,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以特色主题节日、民间文艺和旅游产业为平台,将焕发新生机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展现给世人。

总述

第9篇

关键词:现代艺术;审美价;传统

一、现代艺术的发生

1、现代艺术的形成

现代艺术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阔的领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现代艺术的影子,语言、绘画、服装、装饰、设计等等都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日。现代艺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工业革命将世界带入了机械化时代,同时也让现代艺术登上了时代的舞台。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渐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印象主义、抽象主义、至上主义、达达主义等超现实的流派都将传统的反映客观感受的理念转换成主观情感的表达,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视觉效果。同时,外来艺术风格也间接或直接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存在,日本的浮世绘,印度的佛教艺术等都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空间,这都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还与外来艺术元素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现代艺术的发展与方向

现代艺术不同于旧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采用异于绘画和图解式的表现手法,是基于表现艺术家的真实想法而存在的,是表现艺术家心灵快乐、痛苦、寂寞、狂躁等丰富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当代人内心深处的渴求以及不拘泥于世俗的精神追求。艺术形式的改变恰恰也折射出现代人精神和情感意识的复杂与多变,时代的节奏在越来越快,现代人为了适应这种快节奏而不断调整自我,生存的压力随之而来,这样的压力也使得现代人对时代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现代艺术能够迅速发展正是由于我们欣赏现代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现代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寄托,让时代中的人们能够产生共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代艺术正逐渐突破传统审美的束缚,变得越来越大众化、社会化和商业化。

二、传统审美的表现

1、传统审美在东方的表现

传统的审美是大众最能接受也是最能够直接体现到艺术成果的一种基本认识,应该理解为一种高雅浪漫的生活情趣。传统的审美方法在不同的国度里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是在其发展的历史上不断创造、总结出的一套思想观念体系,中国古代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西方美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奴隶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把审美的思想跟艺术和哲学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古代文明中就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审美体系。春秋时期以来,一种仁义理性的精神在传统礼教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思想家都把人与自然、个体和社会的统一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希望这种理想能够实现并传承下去2j[。

2、西方传统审美的特点

而西方的传统审美跟我们则是大相径庭的,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传统审美当然也发源于此。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美要具备非常严格的整体感,这种整体感是艺术作品内部一种各部分和谐统一的节奏,其中任何一部分的脱节或缺陷都会使作品丧失美感。亚里士多德这一学说也已然成为了西方的传统审美思想,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强调“美的哲学”,这种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广泛流行,人们过于追求艺术形式的精致和完美,画面更是唯美和典雅。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普及,所以造就了那一时期作品的细致和写实性。与东方的传统审美相比,西方的审美理想则倾向于强调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追求作品的写实和客观性,当和谐成为主角,所有的高贵、典雅、浪漫都与它息息相关。西方的传统审美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

三、现代艺术对传统审美颠覆的成因

1、在禁锢中寻求突破和爆发

世界在不断往前发展,艺术的审美标准也在相应地不断创新。传统的审美难免会与现代艺术的趣味发生摩擦,传统艺术在它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循环往复地发展,毫无创新地在它的界限内原地打转,它在可供发展的空间中找寻着它最后的独特性,当人们已经完全适应追求表面生动的艺术形式时,很难有艺术家敢轻易地摆脱现实中的瓶颈去创作那些不符合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的作品。当然,有一些人,他们的见解思想能够得到当时一部分的赞同而成为时代的开拓者。只有当传统艺术审美发展到极致而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怀疑现存的固有模式并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这似乎是情理之中又或是人之常情闭。

2、在探索中发现颠覆的实质

如今的艺术已经不再遵循传统艺术的规则,它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原则,传统的审美眼光正在一步步被颠覆,当今的艺术作品似乎都有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优越感,变得合理、生动。显然,传统艺术已然与时代脱轨,变得沉闷、枯燥。为了挽救这一危机,艺术家们开始寻求一些夸张、抽象甚至极端的表现方式来拯救停滞中的传统艺术,他们用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来诊释现代艺术的与众不同,从而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从野兽派到达达主义以至于后来的至上主义和波普艺术,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了现代艺术的实质。当艺术品已经不再那么容易被大众所理解的时候,他就越是出类拔萃让人倾倒,也许这就是当代人想要的艺术,一种需要思考和感悟的艺术。一味地追求感官式体验的作品,那么,艺术终将会变成商品。

四、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传统艺术内敛含蓄,低调中富有深意,中国画笔墨婉转有力,阴阳顿挫都恰到好处。我们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一些比较敏感的形式让我们望而生畏,介于儒家礼教的思想,对于西方开放的审美体系我们仍然持有保留态度。而如今,这种固有思想正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被一步步打破,那些曾经难以晦涩的主题现在正逐渐在中国的艺术界被呈现和表达出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大批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入中国,点缀和丰富了中国的现代艺术并为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使得中国的现代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五、结语

传统的艺术思想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是现代艺术所无法与之企及的,当代艺术是多元化格局的合理体现,也同样顺应了时展的步伐,这样的趋势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审美和感官体验,为生活注入了许多新鲜元素。

参考文献

「1]丁宁《回溯与创造: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

「2]王莉《艺术的涅架一浅议现代艺术发展的生存现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教育;文化索源现代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侧目,对传统文化源头求索走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前面尤为必要。

1高职艺术教育的文化基因源于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承载着整个民族最初的记忆。在经典艺术作品中,总能体现热恋芳香泥土的永恒情结和无法摆脱地乡村烙印。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需“礼失求诸野”,乡土艺术为高职艺术教育提供营养的源乳。民间艺术作为农耕文明的结晶,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承传性等特点。在傩戏、木偶戏、皮影戏、说书、戏曲、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寓言、谚语等口头艺术表演中,当我们惊呼剪纸、年画、刺绣、风筝、泥塑、陶瓷、玉器等精湛的民间手工艺以其顽强地存活力承继下来,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辉煌绚烂。这些由广大劳动人民担任传承主体的文化艺术珍产,给中国艺术教育的更新发展提供了丰厚广袤的文化土壤;它像酵母一样激活高职的艺术教育事业。高职艺术教育现代进程倚赖其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民间艺术需要高职教育理论指导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在新历史时展下,高职艺术教育培育具有独特技艺技能的艺术工作者必然离不开对本土民间精髓文脉的发掘与承传。

2高职艺术教育文化素质与美育功能培养

现代化发展充满机会与挑战,高职艺术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利益,置身在布满后殖民主义的文化陷阱中发展,在教育的文化层次中能否坚持自己正确地对长远目标与短期行为利益的轻重权衡抉择立场,清醒而理智地保持艺术的民族性和文化创新力,致力于高职教育的人文责任与文化艺术发展。高职艺术教育对文化的内容理解上有了很深的偏见,在忽视或无视文化内容情况下,要对艺术传统文化和其历史的进行大量的阅读消解,往往只是用自己学科语言进行自以为是的翻译,在此种现代语境和学科差异下造成的双重误读和误解,难免造成文化意义差异性流失和专业术语的偏颇理解,对古今理性思维和物质文明的片面理解,直接导致高职艺术教育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欠缺的深重危机。对此,我们应将传统经典置于高职艺术双重语境下来进行建设性地考虑,对文化内容进行真诚严谨地塑造和学习发扬;使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高职艺术教育领域这块得到细致深入的科学阐释。中国的传统审美给当代的高职艺术教育带来发展新曙光,它在艺术教育功能上有着可持续发展的远期效应,能使中国艺术精神越过现实时代审美传至久远。高职艺术教育审美要避免“高技术,低情感”的悲剧教育范式,高职艺术教育应用足够的精力研究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共通之处。对克服高职艺术教育在精神上的现代性危机,把中国文化传统进行现代重构和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艺术翻新,使当代高职艺术教育内容自觉适应文化现实需求,使高职艺术教育在重构文化传统课题中的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如张道一先生认为“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不是单纯地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更重要的是抓住实质,探讨规律,发扬精神”。高职艺术教育创新即赋予传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批判的继承方式,对传统文化在借鉴吸收过程中勇于寻求突破和创新。高职艺术教育的美育任务是牢牢把握传统的自觉遵循及其文化传统常态的保持;只有这样,具有教育特色常态的高职教育才能赢得教育界的一席之位。作为传统古典艺术教育思想和方式上有着极其值得借鉴的部分,“仁”“礼”就是当今高职艺术教育所缺失的人文素养。在高职艺术教育中,以传统的人文精神为基,构建一种现代的新人文精神传统是一个实非容易的复杂工程,其目标是以当代人文精神的现代语境来推动整个高职教育的审美化进程。高职教育的艺术寻根方式,主要以在乡间习俗,乡村自然及传统哲学文化中找寻艺术意义和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们在艺术的文化寻根教育活动中重视本民族的现实生活权利和保持清醒的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意识。高职艺术教育不应只停留在技艺层面上,还应对审美传统、文化传统进行寻根索源,将文化理想与技艺技能具体统一,培养具有传统艺术之道的高素质人才。

3结语

高职艺术教育对传统的艺术文化寻根求索并不是简单地崇拜传统和对原始事物的盲目眷念,而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历史在现实的反思,是对曾经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所遭到巨大破坏而进行自觉修复整合过程。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11篇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引入风格淳朴的民间传统艺术,其本质并非让学生片面、生硬地追求与模仿艺术形象上的原始与荒蛮,而是通过强化这一方面的学习来实现对其内涵的理解和精髓的升华,借以充实自我艺术创造,使民间传统艺术在创新中与现代意识发生碰撞,达到审美层面上的互补和统一,焕发非一般的光彩。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延续。

民间传统艺术在历史车轮碾过后,雄健的底蕴越发显现出来了,其将思想理性有机融合到鲜活的艺术形象中,用以宣扬正面历史人物形象、进行道德教育。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价值理想,决定着民间传统艺术家肩负着启蒙教育的责任,而民间传统艺术那一股“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与亲和力,不时启迪着人们的道德理念、人生价值和审美情趣,这便是民间传统艺术隐于艺术形象下的潜在价值,也是现代艺术教育中得以突围的亮点所在。

二、民间传统艺术对高校

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1.教育模式--灵活创新。

为实现民间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课程的高度结合,可一面组建以兴趣爱好为基点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剪纸、陶艺等民间传统技艺,再将这些学习成果带入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互相促进学习,拓展课堂范围;另一面还可邀请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人走入课堂,为学生演示传统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讲述技艺的发展历程,也可借机向学生传达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正面临失传的现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投身于传统艺术事业。此外,还可尽量挖掘本地民间传统艺术教育资源,利用乡土文化来感染学生,增加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2.教育思路--广泛拓展。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成就了高校教育形式的深刻变革,足不出户也可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元素与文字一起带入高校美术课堂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来引入入胜,同理,民间传统艺术的形成过程、传统艺术作品的制作工艺等也都能在一方屏幕上得以生动呈现。不难发现,生活的周遭尽是可以取材的传统艺术素材,民间传统艺术的气息早已弥漫大街小巷,悄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只要用心发现,有意识搜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唾手可得,当艺术走下高不可攀的神台,紧密结合到生活点滴中,才能真正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引导作用,才能在生活这一不竭源泉的滋养下获得更为鲜活的生命,焕发更为绚丽的光彩,这对高校艺术教育思路拓展大有裨益。

3.教育理念--打破传统。

第12篇

一、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工业技术教学的关系

传统手工艺是人类社会手工业生产时期重要的技术生产手段和文化表征。随着全球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土壤,成为博物馆里的研究和保护对象。为此,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和传承,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活动,在广泛利用工业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需要更多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加入来解放艺术家的“手”和“心”。

(一)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工业生产式样的重要来源

在机械化技术产生之前的农业社会,民族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工艺美术品的主要制作方式,而且是重要的技术生产手段,是一定时期内地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更是工业生产式样的重要来源。在国内,直至20世纪初期,手工技艺仍然是生产资料及工艺品的主要制作方式。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出现的“迪塞诺艺术”②使手工技艺成为单独的艺术样式,并最终导致机器生产的出现。机器生产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工业技术的改革和发展。

(二)民族传统手工艺是现代艺术设计及创作的重要方式

机械化生产虽然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然而,由于机器生产的产品形式粗陋、单一,缺少艺术性和文化性,19世纪末期,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率先采用手工艺的方式,将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进行家具、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物品的设计制作,并通过“莫里斯商行”进行作品的销售和设计理念的传播。此举被称作现代设计的开端。威廉?莫里斯开创的以手工艺替代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在德国包豪斯运动中发

展为设计师在手工作坊里进行产品设计,在工业生产线上进行产品复制和生产,使手工艺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后工业社会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技术不仅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方式,更成为众多艺术家创作的手段。

(三)民族传统手工艺作品是现代设计师重要的灵感来源

一定区域内的手工艺品都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体现出该区域人民的审美和文化特点,历经时间的锤炼,足以成为承载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在世界文化逐步融合的今天,要加快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不但要在本民族内部进行纵向学习,更应该在不同民族间进行横向学习。各民族传统文化都是现代设计师及艺术家寻找新的艺术创造力的来源。不同民族、不同特色传统手工艺品的色彩、造型、纹饰等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新设计语言的实现,更是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新尝试。

二、当代艺术设计学科是依托实验教学建立的科学体系

实验教学从古即有,是一种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工业社会,各学科倡导的实验教学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模式转变而实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场地中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20余年来,随着微型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实习车间已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型美术实验教学对所需场地、设备仪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对信息社会下创新型、开放型艺术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包豪斯之前,手工艺教育基本都是在作坊中进行的,为实现格罗皮乌斯提出的“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的教学理念,包豪斯创造性地在学校设置了各类实习车间,并创立了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设计与制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肇始。

为实践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包豪斯学院制定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几种类型。基础课时长半年,在课堂内学习,主要内容是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等。此后的三年时间学生基本都在实习车间进行工艺技术课和专业设计课学习,学校针对不同工艺技术课,聘请造型艺术家与手工匠师共同授课,在课堂上既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实现设计与制作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习车间主要有编织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金工工厂、纺织工厂等,除了部分手工仪器外,更多的是为大规模生产、创制现代日用品新式样和改进模型的工业设备,学生可依靠专业生产设备设计制作出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的模型和样品,使设计方案和产品直接与大工业生产接轨,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作为现代设计的诞生之地,包豪斯创立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为设计艺术教育体系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开创性地建立了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范本,为此后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范例。

(二)中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实验教学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为了尽快得到世界的认同,国家依靠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输出,在实现大工业生产原始积累的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各级政府大力兴办工艺美术企业,并形成科研、教育、职称、流通、进出口、评奖等六大工艺美术行业体系。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囊括了全日制大学(包括本科、专科、研究生等学位教育)、职业中等学校、工厂企业办的学校等,与其他体系交相呼应,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艺美术大学及职业中等学校里面一般都设有工艺实验室,这些工艺实验室是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技能、工艺,进行创作设计的重要场地。

随着国内现代工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高等教育本科目录进行调整,以“艺术设计”替代“工艺美术”相关专业;0年代末,代表我国工艺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转换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此时,新型实验室的概念也迅速被引入艺术教育领域。与传统实验室不同,新型艺术实验室除了承担教学、研究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艺术实验教学质量工程,对艺术实验教学提出了根据院校特点进行特色艺术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的要求,这将有利于各艺术院校的长远发展。

三、民族美术实验教学是实现民族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工艺转变的重要途径

自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以“艺术设计”替代“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后,艺术设计教育既要适应工业化生产要求,对工业化生产起促进作用,又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各艺术院校在艺术实验教学质量工程的指引下,努力探索艺术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新型结合。其中,中南民族大学提出的“民族美术实验教学”无疑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所谓“民族美术实验教学”,首先是指在美术各专业教学体系中,根据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技术创新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其次是指在实验教学体系内融入民族传统手工艺内容。在具体课程安排上,要根据地域特色、院系特点及手工艺发展趋向进行课程设置,并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最终实现民族手工艺从“工艺到造物,从工艺到技术”的现代化转换。

(一)从工艺到造物

造物是人类最早和最普及的活动之一,工艺是造物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造物美学的主要表现。工艺可分为人工工艺即手工艺和机械工艺两种,造物也可分为人造物即手工造物和机械造物两种。工业社会,机械工艺和机械美学是造物的主流,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为新的造物美学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新的造物美学是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结合传统手工艺和机械工艺的优势,以创意性造物为核心的生活态度。简单来说,就是把手工艺和机械工艺转化为一种造物的手法。在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实现从工艺到造物的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受后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传统的艺术学科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艺术学科之间也形成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艺术设计学科内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一批被称为“设计卩师一造物人(designer-make)③的新型设计师,采用单件制作或限量复制的形式,设计、制造、经销产品。这批新型设计师一方面具有手工艺人的若干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又普遍采用工业化材料以及机械化加工手段,用最接近时代的形式语言进行产品设计。“设计师一造物人”的出现,打破了工业社会的批量化生产模式,成为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工艺转化的重要标志,引导着新型造物文化的出现。受“设计师一造物人”影响,愈来愈多的艺术家也开始借助传统手工艺技巧和手段进行创作理念的实现;而更多的手工艺人利用自身对材料的熟悉,也开始了以个人想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试图使民族传统手工艺走向更广泛的艺术平台。

(二)从工艺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