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方公路养护

地方公路养护

时间:2023-06-26 16:24:25

地方公路养护

第1篇

按照公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的要求,根据养护现代化发展趋势,在坚持大力发展养护机械化水平的前提下,工区建设应秉承“规模集约化、功能复合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思路。

1功能定位

公路养护工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作为公路管理机构的外延,以满足日常养护和应急养护功能为主,兼顾部分服务与管理职能,引领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的一线公路综合性养管基地。养护工区不仅是养护作业、应急基地,也是融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是公路管理机构向管理基层和生产、服务一线延伸的重要手段。

2功能组合价值分析

根据公路管养职能的特点,除正常的养护生产外,今后工区发展可兼备的其他功能包括:路政、应急、治超、服务等。工区内除养护以外的其他功能选择的主要考量因素为:a)所能够带来的收益或分摊固定资产投资;b)该功能与养护功能或其他功能的协作相关度。基于这两个维度,建立了养护工区功能价值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从分析结果看,治超选择优先级最低。

3工区体系构建及功能组合分类

根据规划,全省公路养护工区分为一类中心养护工区、二类骨干养护工区和三类补充养护工区三个层次,一类、二类共同构成公路养护工区的骨架体系,三类是对骨架的有效补充,起延伸覆盖作用。

3.1一类中心养护工区

一类工区(也称“中心工区”)即区域内公路养护中心基地、机械化养护基地、快速应急养护基地。主要为全区域公路应急养护、服务半径内公路普通养护提供办公生活、生产作业休整、物资设备存放等相关服务。原则上每个县域范围内布设1个一类中心养护工区,每个工区的普通养护服务半径不超过30km。可从协作相关度和收益性两个角度出发,将路政、服务功能纳入一类工区,如果治超点规划与工区地理相近,则也可以纳入。

3.2二类骨干养护工区

二类工区(也称“骨干工区”)主要为服务半径内公路普通养护提供生产作业休整、物资设备存放等相关服务。原则上每个二类工区的养护服务半径不超过30km。二类工区除正常养护功能外可重点考虑收益性,将服务功能纳入,其次应急、路政也可纳入,但主要作为一类中心养护工区的配合功能。如果治超点规划与工区地理相近,则也可以纳入。

3.3三类补充养护工区

三类工区(也称“补充工区”)主要为农村公路养护提供生产作业休整、物资设备存放等相关服务,兼顾区域内一、二类工区覆盖范围以外的干线公路养护。原则上每个三类工区的养护服务半径不超过20km。从区位和规模的角度考虑,不纳入其他功能。不同类型养护工区功能选择建议如表1所示。

二、养护工区的管理模式

1管理主体

合理界定养护工区的管理主体,是确定养护工区的投融资主体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和首要条件。按照“分级管理”和“事权统一”的原则,公路管理机构确定为养护工区的管理主体。其中省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全省公路养护工区的管理进行行业指导;市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一、二类工区的管理,委托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工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三类工区的管理。

2模式与案例分析

2.1模式一

模式一(见图2)常见于“管养一体”的未改制和改制初期的工区,主要特点有:a)公路管理机构出资建设养护工区房建设施和购买设备,是工区房建设施和设备资产的所有者;负责对养护工区的房建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工区资产的管理维护者;b)养护作业单位无偿使用养护工区房建设施和设备,是工区资产的无偿使用者。

2.2模式一的衍生模式

模式一的衍生模式(见图3)常见于“管养分离”体制下的工区,主要特点有:a)公路管理机构出资建设养护工区房建设施和设备,是工区房建设施和设备资产的所有者;负责对养护工区的房建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工区资产的管理维护者;b)养护作业单位有偿使用养护工区房建设施和设备,与公路管理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是工区资产的有偿使用者。

2.3模式二

模式二(见图4)常见于养护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特点有:a)公路管理机构出资建设养护工区房建设施,是工区房建设施资产的所有者;负责对养护工区房建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工区房建设施的管理维护者;b)养护作业单位自行购买设备,并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有偿使用养护工区房建设施,与公路管理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是工区房建设施的有偿使用者。

2.4模式二的衍生模式

模式二的衍生模式的主要特点有:a)公路管理机构出资建设养护工区房建设施,是工区房建设施资产的所有者;负责对养护工区房建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工区房建设施的管理维护者;b)养护作业单位自行购买小型设备,大中型设备采取租赁方式,并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有偿使用养护工区房建设施,与公路管理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是工区房建设施的有偿使用者。

三、管理模式选择的考量要素与要素现状

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关键考量要素:养护“管养”体制、工区所属类型、已改制养护企业的规模、已改制养护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面就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描述。

1养护“管养”体制

自2000年起我省推行了养护市场化改革,初步形成了事企分开的基本框架,但也有部分养护作业单位未实行改革,目前是“管养一体”与“管养分离”两种体制共存的现状。

2工区所属类型不同类型

工区的功能定位、占地规模和服务里程都有较大差异。一类中心养护工区机械化程度高、占地和投资规模较大、工区内各部门协调事务多;二类骨干工区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服务职能,但机械化程度、占地和投资规模中等,工区内与其他部门协调事务较少;三类补充养护工区功能单一,服务里程少和等级也较低,机械化程度较低和投资规模小。

3已改制养护企业的规模

目前,全省公路养护市场基本处于一县一公司的市场格局,除部分工程和养护相结合的企业规模较大外,大多数刚脱钩改制,仅从事公路日常养护的企业规模均较小。

4已改制养护企业的投资意愿

养护承包资金来源主要依赖燃油税替代性返还资金,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渠道来源不畅,使得养护承包利润率较低。在苏南地区由于经济发达,用于养护的财政投入较大,资金来源相对充裕;但在苏北地区一是替代性返还少因而用于养护的资金少,二是地方财政困难,更没有足够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对于养护企业来说投资风险较大。

5养护工区管理模式的选择

建议综合上述要素现状,江苏省不同类型工区的管理模式推荐如表2所示。

四、结语

第2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责,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年基本建立乡镇公路养护中心,对乡、村道路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优化、整合县道大道班布局,并从2009年起用3-5年时间,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形成符合我市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工作职责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镇村配合”的原则,分别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县道道班和乡镇公路养护中心。

(一)市交通局负责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汇总上报和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编制、上报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预、决算;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养护资金的使用和养护质量;指导、监督县(市、区)交通局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二)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编制全市农村公路行政等级规划和养护规划,并报市交通局审批后实施;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复计划组织实施,负责按进度逐月拨付补助资金;审核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对养护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编制、审查大、中修工程、水毁工程、班房建设、养护机械配置、附属设施和相关安全标志等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报市交通局审批后实施;监督检查农村公路年度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质量情况,每季度检查一次,并进行不定期抽查,根据抽查结果奖优罚劣;指导、监督县(市、区)地方公路管理站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全市农村公路年度劳动竞赛考评及全市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道班工人等定期进行知识更新或技能提升培训。

(三)县(市、区)政府为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交通工作的县领导为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人,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

(四)县(市、区)交通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筹集和管理本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指导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自行筹集解决支付小型水毁工程修复费用,并具体负责大、中型公路水毁预防及修复工程的勘测设计、报批、施工、验收等组织实施工作。

(五)县(市、区)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按高效率、低成本、易管理的原则布设县道大道班进行县道管理和养护;按每个乡镇组建一个乡镇公路养护中心、每5-6公里配1名养护工人的原则对乡、村道公路进行管理和养护;拟订本县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复要求组织实施;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组织本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检查监督县道道班、乡镇公路养护中心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按检查结果逐月支付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会同规划、国土、公安、交通执法等部门负责本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公路交通中断或严重损坏时,会同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制定抢通方案,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保障车辆安全通行。

(六)乡镇政府应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的相关工作,并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兼职)人员。负责收集乡、村道公路及相关情况资料,为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提供依据;筹集农村公路镇级及以下养护配套资金,并交县地方公路管理站专款专用;协助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配套设施完善和公路改造、危桥加固、危险路段的整治和安保工程等专项资金筹措和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协助路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提供乡镇公路养护中心建设用地,及农村公路养护的取料和堆放场地;配合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及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协调处理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监督本乡镇农村公路的养护情况,并及时向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反映地方诉求及相关情况;负责与公路沿线受益村委会组织村民投资投劳及时抢通水毁阻断线路。

(七)沿线村委会要积极配合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路产路权保护及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及时向镇政府或县交通局报告侵占、损坏公路路产路权行为;做好组织村民抢修农村水毁公路的具体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养护需要的用地及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发动村民捐地及无偿清拆。

(八)县道养护由县道道班负责,乡、村道农村公路养护由乡镇公路养护中心负责。乡镇公路养护中心的设置要达到有道班房、有养护专职人员、有养护经费、有养护机械工具、有养护工作制度。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村道养护管理职责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须将调整方案报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备案。

县道道班、乡镇公路养护中心的主要职责及工作要求由市交通局负责制定并颁布实施。

三、养护资金的筹措及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

(一)养护资金来源。〖HT〗省交通厅下达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市、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本市“费改税”统筹资金;社会团体、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上级财政对特殊困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其他资金。

(二)养护资金安排。

1、省补助资金的安排主要是:

(1)正常养护补助费(包括工人工资、养护小修费、机械维修费、油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每年县道按5500元/公里,乡道按1500元/公里、村道按500元/公里标准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逐月拨付至县地方公路管理站专户。

(2)省补助资金除安排正常养护补助费外,其余预留作大、中修以及危桥危路的专项改造、水毁公路的抢修和其他灾害情况的应急支出以及按省规定的标准安排市级公路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留资金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编制建议计划,报市交通局批准后使用,并报省交通厅备案。

2、市每年安排不少于500元/公里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由市交通局根据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情况及时拨付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

3、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元/公里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由县交通局根据全县农村公路养护情况及时拨付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

4、县交通局对财政返还的“费改税”统筹资金要确保80%以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包括大、中修以及危桥危路专项改造、水毁公路抢修等应急支出)。其中每年安排县、乡道直接养护费不少于2000元/公里,村道不少于1000元/公里。

5、乡镇政府每年安排适当资金给乡镇公路养护中心作为道路正常养护费。

社团组织、企业、个人的捐助及其他资金由镇、村收集后交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实行专户管理,资金使用列入农村公路养护年度预算计划,专款专用。

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养护资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逐步实现管理养护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1、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隶属关系。将市公路局管理养护的农村公路,交由市交通局管理养护;将市交通局管理养护的国、省道交由市公路局管理养护。原则上双方只移交线路和原管养该线路的道班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债务、养护人员等不作移交。移交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

2、逐步实行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技术力量和养护设备,符合公路养护相关规定的企业、单位、个人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3、农村公路养护的从业单位及个人有义务承担农村公路抢险应急任务,自觉服从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并相应获得合理报酬。

第3篇

关键词:公共政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点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国家公共财政投入较为集中的建设区域[1]。基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除了要在公共财政投入中加大农村公路投资资金比重外,还应重点围绕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这一主线,对制约影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使用及管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着重解决养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一、公共政策视阈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改革形势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为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农村发展局面、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在2009年推行实施了公共财政资金,即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及国债资金多方投入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措施,以更好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而我国政府在2008年实施的交通税费改革举措,使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拨付来源上得以拓展,原先以养路费为主要养护资金来源的资金征收及拨付方式改为以燃油税征收为主。而在公路养护资金的审批上也实现了单一的由省级交通部门负责到省级交通部门与省级财政部门协同审批的转变。随着各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各地区逐渐采取了“县道县管、村道村管”、“养护管理承包”等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及补充方向,其实践效果较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趋于规范。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县市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热度的增强,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出现注重公路建设,忽视公路养护的问题,一方面导致农村公路寿命周期受损,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后续养护的难度。其次,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较为模糊。具体到农村公路养护实践,存在县市政府、县级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引发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及重叠问题。第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狭窄,资金较为短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筹集上更多地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共财政资金划拨,各地区受限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较为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自筹渠道主要依靠农民、社会企业的分散资金投入及捐助,来源不够稳定。

三、公共政策视阈下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水平的相关要点

(一)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区域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

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体系中,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做好农村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需求的资金保障[2]。农村公路在属性上带有极强的公共性,当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形式存在时,需要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体系的保障,提高政府部门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性,增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能够得到基本保障,最终发挥农村公路这一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价值作用。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在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时,要针对前期养护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在遵循“统一规划,区域负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级基层管理部门各司其责。作为区域交通管理部门,要围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设置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督机构,辅助乡道养护管理专职人员及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各地政府可以针对农村公路养护,设置相应的养护基金管理项目,将日常积累的养护资金加以收集汇聚,用于短期内的养护工程资金投入[3]。

(三)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

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更加广泛,如单纯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稳定供给。因此,在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致力于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形成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乡镇基层组织资金自筹、社会资金捐助入股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具体地说,省级相关部门应借助省级财政、公路养路费,燃油税征收等方式划拨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级地方财政应以农村公路养护费收取及县级财政拨付提供养护经费保障;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乡村道的养护经费筹集。以北京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及管理实践为例,通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涉及到市级财政,、地方区域政府财政、基层乡镇政府财政等多个环节。其中,针对乡级公路,市财政采取4500元/公里年作为养护资金补助标准,地方区域政府补助标准为2060.5元/公里年,基层乡镇政府则为2060.5元/公里年。针对村级公路,相关补助资金依次为3500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1760.5元/公里年。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中,通过设置财政专户的方式,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被侵占及挪用。

四、结语

在公共财政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愈发凸显其重要性。针对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注重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构建、公路养护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实现养护职责分明,资金高效利用,确保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协调发展。

作者:赵素琴 单位:丹阳市公路管理处财务科

参考文献:

[1]张彦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362.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养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农村公路是国家基础设施,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农村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建筑设施,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等等。

3、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农村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随着养护管理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其中如路面高强修补、伸缩缝修复、护栏快速更换、土工合成材料综合使用等,都是今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遇到并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4、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其他高等级公路养护相比,农村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二、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科学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养护权责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例如,目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县级公路养护归各县交通局下属公路管理段负责,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对公路养护发展的要求。其次,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和发展需要,严重影响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

2、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截至目前,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用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和规范要求,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如对养护考核仍采用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客观地反映公路实际的养护质量、效率、养护资源使用效果、养护技术、设备使用等情况,已不能满足公路全方位养护考核的客观要求。

3、养护权限不明晰

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公路管理部门既代表地方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职能,同时又承担着路政管理、建设、养护、施工等任务,完全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另外,农村公路中县级公路管理单位,既负责公路养护管理和质量考核,又直接组织生产,结果公路管理管不好,养护生产抓不实。这种养护职责严重交叉的现象,导致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重叠,管理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匮乏。

4、效果差、技术含量低

受地方政府财政、养护技术水平、人员专业素质等条件制约,在农村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大量翻修养护、养护效果低、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另外,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很低,大多由人工完成简单的日常养护工作,养护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低下,很难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的高效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三、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夯实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基础

农村公路有着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的特点,传统的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制度已不适应于新的发展形势和需求,养护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补贴和地方自筹机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必将导致农村公路失管失养。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机制问题,提高认识,制定公路养护办法和管养费用筹措以及管养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出台一系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养护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认真落实,使养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

2、完善公路养护规范标准

由于农村公路路况不断发展变化,公路养护作业内容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制定适合公路养护发展特点的规范、标准和政策,使养护管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应加强养护施工中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养护工程的验收严格按照相关养护规范、标准进行,确保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能符合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安全行车需求,维持农村公路的正常运营和提高公路服务水平。

3、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权责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主体为地方人民政府,应提倡走群众养护与专业养护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县级公路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而村公路、乡(镇)公路,应属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县(市、区)交通局设县公路管理站,负责农村公路养护规划、检查验收、保护路产路权,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乡(镇)政府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地理行政区位规模、布局,由乡(镇)按照行政建制组织群众养护公路,政府负责监管和指导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4、制定科学的养护人才吸收机制

培养和管理机制农村公路服务于地方农民,养护工作当然也要回归于地方农民。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地方农民群众养护人才的吸收、培养、监管,做到“建设于农民,服务于农民,管理于农民”,对农村公路运营期养护,着重培养“农村公路为我建、农村公路我来养”的思想,真正达到养护的高质量和高效性要求,使地方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体会到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的来之不易,提高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避免公路资源浪费和地方公路人为破坏。

5、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群众化、监督多样化

明确公路主管部门行使合法权力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投入很少,没有专业养护机构和人员,故只能依靠乡(镇)政府组织行政村自建养护机构和队伍,由县级公路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指导,乡(镇)政府拨款养护,并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监督主体机构,发挥地方群众监督、管理和养护地方公路的作用,以减少养护投资的浪费并避免公路失养、失控。

6、扩大资金来源、落实资金渠道

为保障农村公路良好运行,必须保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乡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由县政府从财政预算和所收规费中安排资金存入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用于县乡道路养护,补助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村道的日常养护经费主要由乡(镇)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作为养护经费的基金存入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不足部分由地方县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此外,在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的同时,应大力推广“以树养路”、“以名养路”、“以车养路”的成功经验,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效。结结束语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应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在养护规范、养护规章制度、考核制度,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和革新方面,应起到牵头和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它在交通运输业中日益发挥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在通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路面损坏严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硬化路面断、裂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交通状况;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在相当多的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已经是按每户人口数筹集,要再筹集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的资金就非常困难了。暴雨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与管理经费后继乏力、力不从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2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①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②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③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3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建议

        农村公路逐渐成为搞活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更加密切。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质量,体现“建养并重”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6):22-25.

第6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49号,以下简称国办4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订改革实施方案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交通、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按照中央1号文件及国办49号文件的要求,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起主要责任,积极推动改革实施工作。省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今年12月底前,各省(区、市)要研究提出适合本辖区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备案。同时,要积极研究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等行政、技术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和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示范点创建工作

*年各省(区、市)要视情况分别选择若干个地市(不设地市的选择县或区)作为示范点,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的相关政策。各地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要在国办49号文件所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切实为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提供示范。具体安排如下:

8月底前,要制定完成示范点工作方案,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将方案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备案。12月底前,集中精力做好示范点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对示范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针对示范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奠定基础。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将联合成立督导组,选择部分重点地区进行跟踪和督查,并对落实情况差的省份予以通报。

三、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落实责任,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各省级交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要按照国办49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缺位、资金缺乏的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积极性,把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落实到位。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要积极投入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有关协调、监管、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

(二)保障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制度。

地方各级交通、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工作。在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时,要充分体现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逐步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的要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省、地(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

二是要统筹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确保公路养路费总收入在扣除征收成本、交警费用和水利建设基金后用于公路养护的资金比例不低于80%。交通、财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结合当地实际,逐步落实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投资部分,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要加强农村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所收资金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三是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同时积极鼓励包括受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农村公路普查的基础上,根据统一的统计标准与口径,确定本辖区需要列入养护范围的农村公路里程,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成本进行全面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确定养护资金投入标准。

(三)健全机制,提高管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

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合理配置干线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技术、人员、设备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避免机构重复设置和人员膨胀,不得利用改革之机新增人员。要努力降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支出比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油路挖补和水泥路修补等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鼓励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捆绑招标,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

(四)分级负责,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适合本省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乡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可以结合养护管理工作,采取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公路的积极性。

(五)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管。

各省级财政、交通、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它在交通运输业中日益发挥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在通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路面损坏严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硬化路面断、裂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交通状况;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在相当多的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已经是按每户人口数筹集,要再筹集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的资金就非常困难了。暴雨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与管理经费后继乏力、力不从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2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①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②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③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3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建议

农村公路逐渐成为搞活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更加密切。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质量,体现“建养并重”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6):22-25.

第8篇

2006年全市共完成县道大中修工程x公里,完成小修挖补x千平米;完成县道绿化里程x公里,植树x株;完成标志x块,标线x公里;全年累计完成养护工程投资x万元,全市县道好路率达到x%,比去年提高了x个百分点。

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根据市局有关文件要求,全市县级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x省县乡公路管理规定》等国家、省、市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各县(市)、区交通局根据县道发展规划,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于前一年4月上报县级公路大中修计划、道班房改造、危桥改造计划,市局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实际编制小拖费使用和县级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科学安排全年县级公路养护工作。全年养护过程中发生的水毁、危桥等临时性病害由县级养护单位及时上报,并及时组织抢修,保障道路安全畅通。2006年市局公路管理处对全市县道实际列养里程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根据农村公路现状、路网布局及车辆流向等因素,按照公路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县道养护资金使用计划初稿,报市局综合规划处审定后下发。年度实际列养县道养护里程x公里,占规划里程x公里的x%。全市具有列养价值的县级公路无一弃养,做到了加强管理,专业养护,保障畅通。

二、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1、县道养护工程实行分级管理,xxx负责县级公路的大中修工程管理,审核设计文件、施工管理,根据工程进度拨付养护资金补助,并对通过质量鉴定的养护工程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县级地方道路管理部门在市局指导下,负责县级公路的小修工程与日常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列入年度养护计划后,完成设计文件编制报市局批准。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具备开工条件的大中修工程项目,均应由施工单位填写开工报告,连同施工组织计划在开工前x日上报市局公路处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制度。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编写好竣工文件,报市局公路处审核。

2、加强对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县道桥梁由县交通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养护和管理。建立健全地方道路桥梁档案,对地方道路桥梁档案实行动态管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理。各县(市)、区交通局明确一名地方道路桥梁工程师,由责任心强,懂专业的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县局地方道路管理部门负责对县道桥梁的经常检查,对一、二类公路桥梁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三类公路桥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四类公路桥梁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整理、分析检查结果,按时填写《桥梁检查记录表》。加强地方道路桥梁预防性养护,对于小修保养范围内的病害要及时维修。对通过鉴定确定为三、四类的桥梁安排维修前,必须设立标志,及时向当地政府递交书面报告,并采用报表附软盘形式报市局公路处备案(配病害照片),市局xxx处据现场调度情况做出应急处理方案后,每月汇总上报省厅公路局。

3、公路小修保养工程是公路养护的基础工作。为了加强县级公路小修保养工程管理,市局根据当年下发的县级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所确定的工程量对小修挖补工作进行计量支付。

4、加强县道日常养护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完善内业资料整理,建立健全县级道路技术档案,结合日常巡查、养护完成情况,及时更新、录入。各县局县道管理部门应设专(兼)职统计人员,人员相对固定。统计人员按规定内容准确、及时地报送建设、养护等报表。每月报送建设报表,包括《县线公路养护质量表》、《县线公路养护月报》、《公路桥梁养护技术状况月报》,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

5、规范管理县道养护道班、中心建设。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制度健全,图表齐全,机械、材料摆放整齐,室内外卫生整洁,庭院绿化美化,对县道养护道班的危旧房屋及时修复。

6、做好地方道路的绿化工作。各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多方谋划,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配合政府将地方道路绿化工作纳入县、乡政府的绿化计划。贯彻国家的《森林法》规定,执行“谁种、谁管、谁收”的原则。路树更新时,必须经县公路部门核准,任何人不得随意砍伐。

7、县级公路养护管理建立养护质量考评制度,市局将对各单位养护质量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年终评选优秀养护单位(路段)、十佳道班、十佳养路人。

三、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交通部门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近年来,我局继续深入贯彻省厅滦南会议精神,制定了“两个依靠”的方针,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加快了乡村公路建管由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的转变。一、交通部门加强指导是提高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在乡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中,我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把乡村公路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政府,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二、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构是保证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乡村道路常年畅通无阻,必须培养一支过硬的农民养护队伍,建立相应的养护管理机构。为了维护多年的乡村公路建设成果,我们把养护管理当成硬指标常抓不懈,在大力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增加了技术指导力度,指导基层建立了多支技术过硬的养护管理队伍,对乡村道路进行专业化养路。

第9篇

一、公路养护和管理的特点

根据我国公路道路法的规定,对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强制性的,公路的管理机构必须担负起养护公路的责任,保证公路不因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遭到损坏。二是要注重公路养护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养护公路,不仅仅是保护好路面和路基,对公路桥梁、绿化隔离带以及公路的附属设施都在养护范围内,不能遭到破坏;三是要注意养护公路的时效性、机动性和针对性。在养护公路时,对出现损毁的地段要及时进行修补,保证公路畅通;在修复破损的路面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不能随意降低路面标准;四是要注意公路养护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养护公路时,专业设备需要专人进行操作,对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也要在专人指导的条件下进行。第五,对公里养护的管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养护公路在注重管理效果的同时,还要树立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和环保观念。

二、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在公路养护方面的经验来看,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和体制上的弊端分不开的。许多公路管理机构臃肿,缺乏竞争,干活的人少,拿钱的人多,管理效率低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地深入,这种体制上的矛盾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具体的管理上,管理方式的落后已经无法和体制变化相配套,有些地方的公路的附属设备被侵占或者挪作他用,有些地方的绿化带也被破坏,有些地方的公路因为常年没有维护,已经无法正常通行。这些现象影响了公路的养护。

第一,养护管理体制陈旧。

我国目前的公路养护和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属于事业单位,所有经费都由上级拨款。这种管理方式和市场机制脱节,不但影响养护效率,也不利于养护机构进行融资。同时,舍业单位也不能依靠市场进行技术更新一集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造成了体制上的僵化。

第二,养护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有些公路管理机构对公路养护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修公路赚钱,管理公路通行赚钱,但养护公路却是个费钱的行业。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企业或者个人在对公路养护的投资商退避三舍,对攻入如何养护使其发挥更大、更久的效益认识不足,使得相关单位只注重公路通行而不注重对公路进行养护,加速公路了破坏的程度。

第三,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

在对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使得许多赌坊养路资金缺乏,五千购买养护路面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完全依靠人工养护,不但效率低下,质量也无法保证。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都普遍存在,也是造成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

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改善措施

第一,实现公路的全面养护和管理。

一是要做到对公路的全面养护,就必须在公路养护规范上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规定,使得公路的养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实现强化美化建设,要确保对公路的养护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并保证养护资金及时到位,不会出现短缺。二是要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制定周期性养护工作规划,实现公路养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公路进行养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形势的变化,要根据公路上通行汽车数量地增加,及时更改养护计划,增加投入。三是要要建立新的养护工作机制,促进竞争,强化养护实效,建立一种有效的长效机制,让公路养护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要增加对破损公路的投入,要提高修复后的公路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推进养护公路向机械化、专业化转变。

第二,管理制度的完善。

制度上的缺憾造成养护效率不高,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晚上各项制度。好的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搞好养护工作。好的制度,不但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能维持各个工作部门的正常运转。完善工作制度,首先要在制度上确定哪些是必须做到,内容的规定要设计到所有部门的所有岗位;其次,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一切和养护有关的工作事项,要做到有原始记录,便于出现问题上进行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

第三,坚持机械化养护。

第10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应用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通畅的公路运输,作为公路运输通畅的基础保障,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养护段开始实施预防性养护。通过预防性公路养护减少现代沥青路面公路破损,减少维护与修补对公路运输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公路养护发展的主流。现代公路养护的“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理念已经在我国许多养护路段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预防为主的公路养护理念与技术在有限的养护资金下提高了公路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分析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实际上是以预防性为主的理念以及预见性的养护管理降低公路病害的发生。因此,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更多的是通过对公路所在地气候环境、公路使用率、公路施工基础、周边植被情况的分析与了解科学的进行公路养护,将公路病害在未发生时或微小时进行修补,降低和减少由于微小破损未及时修补造成大的破损而增加养护成本、增加养护难度、影响公路行车。因此,现代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实施必须以公路养护段实际情况为基础,经过科学的分析后加强日常巡检,及早发现破损,及早修复。

2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

2.1 科学分析养护路段基础情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应用是以科学的分析养护路段基础情况为基础的工作。因此,实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首先要对公路施工情况、公路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雨雪量、风沙、植被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明确自然条件对公路使用寿命、破损的影响。通过分析公路施工情况与自然条件能够有效地分析自然条件对公路质量影响最大的质量控制点。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加大控制点的巡检力度,及时发现病害,将病害在最小范围内进行修复。降低公路养护成本、防止病害进一步恶化、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2.2 预防性公路养护常用养护技术

目前常用的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主要分为针对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边坡预防性养护、路边排水系统预防性养护。

2.2.1针对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理清路面裂缝是最为常见的公路病害,其路标积水沿裂缝渗透至沥青路面表层以下后会逐渐腐蚀路面,严重的还将对路基造成影响。因此在其发生早期及时进行修补有助于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的作用,更是对路基的有效保护。常用的裂缝修复多采用灌缝方式,将加热后的沥青沿裂缝进行浇注,使加热后的沥青沿裂缝充分接触,阻止路表水进一步渗透到路基。此种方式较为简单、维护成本皆较低,是目前沥青路面细小裂缝修复最为常用的方式。路面如出现龟裂、松散等病害后,可以在确定路基未受损的情况下采用红外线养护修复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进行就地加热修补,避免了传统清除旧沥青后重新修补存在的质量隐患。利用红外线加热修补方法不仅提高了修补速度,同时也有效地利用了原有路面沥青混合料,降低了养护成本。稀浆封层是将适当级配的背料、填料、乳化沥青、水、添加剂等几种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掺配拌和,制成均匀的稀浆混合料,并按要求的厚度和宽度摊铺在路面上。能够对大面积细小裂缝等沥青路面病害有效的进行治理,同时还能够提高路面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能力,是现代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应用较多的技术。

2.2.2边坡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边坡养护是沥青里面公路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预防边坡坍塌造成的路面损坏。目前公路边坡多采用浆砌片石边坡或土工格植被方式,对于浆砌片石边坡的预防性养护主要是对其表层防护网(铁丝网)进行养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积食发现锈蚀断裂防护网,对其进行更换。对浆砌片石缝隙进行必要的修复,避免地表水流入片石下层,冲刷土质边坡层。土工格植被边坡是近年来广为推荐的公路边坡。通过土工格固定边坡形态,同时以绿色植被固定土壤,达到边坡建设与养护目的。土工格植被边坡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主要是针对边坡绿化植被的养护达到预防边坡坍塌的目的。其常用技术是定期对边坡绿化植被病害进行防治,常用的有针对地区绿化植被多发病害进行药物播撒、定期检查坏死植物对其进行补种等。对土质边坡可以采用植草的方式提高边坡牢固度,利用种植草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

3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具体实施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可以通过其指导思想科学的进行延伸。根据公路养护的基本目的与病害形式,预防性公路养护是通过防冲刷、防淤阻、防坍塌、防积水、防渗透“五防”为指导思想,结合公路常见病害进行开展。因此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中,养护主管部门必须抓住中心,以“五防”为基础,根据养护路段所在地域情况与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后制定科学的预防性养护体系与养护工作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方式积累所辖区域公路病害的预防性养护数据,为更好的提高公路养护工作奠定基础。

4 结论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养护基层技术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更需要养护管理部门通过对所辖区域公路情况的详细分析提出科学的预防性养护方案,并通过加强预防性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以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保障公路畅通为中心,以公路病害防治为重点,因地制宜的开展预防性公路养护工作,同时通过积极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工作提高公路养护工作效率、提高公路使用寿命,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公路运输基础。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公路养护管理基本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状况也极大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公路养护部门倡导“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紧扣时代脉搏,着眼服务为民,立足全面发展,积极创建“畅、洁、绿、美、舒”的交通环境,不断提高公路的服务功能。在公路养护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路面养护技术,不仅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能减少养护的工作时间、节约养护成本。

公路养护一般可分为三类:既预防性养护、改正性养护和紧急养护。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使路面功能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如路面出现轻微裂缝,进行沥青灌缝等措施,是一种有计划性的养护;改正性养护,是指在路面已经出现病害时,采取的相应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修复,改善路况;紧急养护,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养护,是为了消除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坑槽、塌陷等病害而进行的紧急处理,以保障道路畅通。

以上三种养护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养护的时机不同,处理的对象不同,其中预防性养护现已深入人心,很多道路管理和养护单位都采用这种经济有效的养护方式。

二、管理养护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1、责任主体不够清晰

公路管理养护具有自身特点,养护服务、标准化管理目标均有自己的定位和理念。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仍沿用普通公路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形式多为公路管理局、线路管理处(公司)、管理所三级管理体制。机构臃肿,人员庞大,业务繁杂,铁饭碗大锅饭思想严重,职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竞争意识。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成本高,浪费大,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严重影响养护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化的进程,阻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2、养护机械化进程缓慢

面对新的公路养护要求,以人工为主的传统养护作业方式己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不断改进技术及提高养护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我国由于养护体制的僵化和养护经费的不足,使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目前,除了部分沥青路面养护实行机械化施工外,其它养护作业大多是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多,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

3、公路管理与养护作业不分,缺乏专业化养护队伍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和养护作业不分,所有养护作业由内部单位行政管理,所以养护生产单位小而全,业务繁杂,最终形成每个管理所都有养护作业队伍,但每支队伍都是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较强的专业性。

4、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科技含量较低

目前公路养护不论是从路面检测,还是从数据采集、计算机处理水平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数据积累的不够,检测手段精度和效率不够高,费用大,效率低。从而在指导养护管理上还处于主观倾向大场面,管理相对滞后。同时养护维修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综合研究上还较低,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十分缓慢。

5、“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国公路仍处于建设的高峰期,大量资金投向公路建设,人们对公路养护的关注还没有被调动起来。有系统地实行预防性养护是延长公路寿命,减少寿命周期费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

张掖公路养护标准化管理尽管在时间上走在全省前列,但从社会对公路管理养护的需求、与现代管理的要求衡量,仍然存在养护市场不成熟、操作行为欠规范、体系不够健全、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和困难,更有必要推行养护标准化管理。

三、公路养护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1、要加强对公路养护管理目的和重要性的认识

公路养护管理要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1)有利于降低养护成本。公路养护业内有一句俗话:“小洞不补,大了三尺五。”众人皆知,小洞的养护比大洞的养护容易得多,同样,小坑槽的修复成本远远低于大坑槽的修复成本。处治小病害是防止大病害的有效手段。(2)有利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及其设施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通过维修路面、加固桥梁、疏通边沟、整修路基、绿化路肩等综合性技术措施进行的强制性养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病害的扩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3)有利于防止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往往能将公路病害和安全隐患消灭于未发之时,是保护公路的一个重要手段。公路养护实践中的许多事实都已证明,预防性养护是防止水毁、消除安全隐患的好办法。(4)有利于提高公路通行能力。预防性养护采取的是超前防范,对路面及其附属设施的初期病害进行补强,以消除导致公路损坏的因素,施工程序简单,对交通影响不大。可以说,一般情况下,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中,能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修复好以后,公路的通行能力将大大提高。

2、要深刻把握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内涵

(1)公路养护要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要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公路养护要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思路。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公路养护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步骤。要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

(4)公路养护要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发展动力。要综合考虑公路养护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平稳推进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公路养护要坚持科技兴路、持依法治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对养护管理事业的贡献率。要树立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公路。坚持依法行政与积极履行职责的统一,要发展绿色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再生利用技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公路养护模式,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3、加大日常巡视力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养护特点,分别进行绿化美化、桥涵汛前检查、路面修补、桥梁养护、路基标准化建设、夏季裂缝修补等专项整治工程,使路面病害得以有效控制。日常养护一般是有计划、小范围的日常施工作业,要以注重安全.高效.快捷为前提。根据公路的特点,日常养护项目按工作对象分项可划分为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通道.安全设施.绿化.沿线设施七项。

4、要逐步实行公路养护的“管、养”分离

为实现养护市场化运作,实行管养分离,公路养护管理要逐步进行市场化运作,使其逐渐适应市场化管理,并逐步实行政事分离,把养护完全推向市场,最终实现管养分离。各管理处主要行使对公路路产的管理和维护管理,对公路路况、交通量自然灾害造成公路毁损情况的调查统计,而公路的具体养护工作则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养护企业实施,要重点培育养护企业的市场化管理适应能力。

5、以培训加强专业化养护队伍建设

公路养护工程的特点是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机械化程度高、维修反应迅速、安全措施严格。因此,养护队伍要做到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公路各种常规养护和应付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因此,加强对养护队员培训,提高他们素质,使做好公路养护工作的基础。

6、加强政府行业监管力度

由于公路的养护和维修对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并体现养护的强制性。经营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的权利。养护的强制性是通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的,所以加强监管非常必要。

7、加快养护作业手段机械化进程

养护机械化是确保公路具有良好、快速和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公路的养护作业处于全封闭、大交通量、高车速的环境下,作业时间越长,对交通的影响和干扰越大,养护作业人员和过往车辆的不安全因素就越大。因此,只有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合理科学安排施工工序、流水作业,才能实现高效、安全、畅通的基本要求。养护机械化是公路养护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公路养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8、要不断完善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和评定方法

第12篇

到2013年底,邳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总里程2538公里,其中县道384.8公里、乡道1109.468公里、村道581.351公里。公路密度达225.06 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运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初步形成规模效益。然而与邳州农村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的现状渐渐显现出来,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市农村公路高速发展的需要。

二、邳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所出现的基本问题

1.对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目前,在我国公路建设中,重建轻养还是非常普遍,也是当前邳州市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其中,主要表现在:对各项道路建设任务非常重视并积极争取,对建成后的公路养护管理重视不足,特别是对于刚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由于没有及时列入管养计划,沿线村民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在道路上堆放各种建筑材料、肥料等。路肩、边坡种植现象也及为普遍,不仅对交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对道路的破坏。

2.日常养护工作亟待提高。从目前养护管理工作的成效性来看,虽然大多路段能够及时开展养护管理工作,但尚有部分路段的日常管养不能正常保证,未达标路段养护不到位现象更为严重。在养护工作中,由于日常管养不到位,突击养护较为普遍,这种现象乡、村道尤为突出,公路水毁、路面裂缝不能及时得以修复,预防性养护不到位,造成路况质量下降。沿线百姓乱推乱放,虽然各县区都成立了农村公路路政中队,由于线多面广,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雨雪天气道路养护不足也值得重视,要加强积水路段的及时排放,以免积水时间过长对路基造成毁坏。另外,水泥砼路面接缝、里程碑、路肩、边坡、边沟、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等养护也需进一步加强。

3.资金筹集缺乏相应的保障。农村公路养护是长期的任务,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养护资金缺乏,地方政府自筹能力差,除了上级安排的养护资金外,地方政府承诺的养护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导致养护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宽、经费不足,路面维修没有资金保障,最后形成农村公路加速毁坏。如何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是亟需破解的难题。

4.公路养护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一线技术人员偏少是制约养护发展的主要原因。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匮乏,业务不熟练,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养护技术水平低下。农村公路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养护设施,道班工人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扫帚、铁锹仍是主要的养护工具。不少乡村公路养护人员是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培训难度大。以邳州市远通公路养护公司为例,现有人员184人,45岁以上的为112人,占全部人员的61%,工程师及技师以上人员为12人,仅占不到7%,邳州市农村公路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基本上采用人工挖刨以及人工摊铺,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5.各种超限运输对公路造成危害。伴随着农村公路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下,交通流量得到不断增加,从而出现各种超载的现象,据对邳州市各乡镇的调查走访,石膏矿共有52家,经调查统计,每天经过县道207林四路、208戴庄线,301邹台线等外运石膏车辆500多辆次,对道路破坏非常严重。也有部分车辆为了逃避通行费而绕行至农村公路,从而导致农村公路加速毁坏,虽然对部分路段采取了限高限宽等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农村养护公路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1.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管养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其中的县、乡道以及村道进行养护与维护,相关部门在利用招标、投标的措施中,将资金落实到位,从根本上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要积极健全制度,利用各种检查方式以及各种考核方式,加大对公路的检查力度,督促提高整个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

2.加强对公路养护队伍的建设。对农村公路而言,要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各个地区公路的建设,并且还要组建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养护队伍,并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各个地区的公路管理部门要经常养护人员进行公路养护知识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基本素养以及操作能力,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能够逐步朝着专业化以及正规化的方向发展。3.加强对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加大养护巡查力度,强化路面保洁等日常养护管理。针对路况毁坏严重,大中修力度较小等客观原因,因路制宜,推进县道小修保养工程,重点实施农村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加强对水泥路面病害修补和接缝的灌缝养护工作,对桥梁栏杆、桥头跳车、桥梁伸缩缝等要及时维护,以保障通行安全,充分利用有限的农路管养经费,逐步提高养护质量。

4.抓好治超工作,延长农路使用寿命。由于农村公路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有些路段毁损严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交通运输业逐渐壮大,农村公路的负荷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农村公路保护条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做好源头治理超限工作。邳州市农村公路超载车辆90%以上为本地车辆,以矿区材料运输为主,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加强源头治理。对超载车辆路政管理部门要坚决予以卸载。健全超限治理网络,以便及时查处。对超限比较集中地路段,以《农村公路保护条例》为法律依据,在必要的路口、节点设置限宽限高设施。

5.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公路养护是长期的任务,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如何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是亟需破解的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县、乡财政安排的养护配套资金都难以落实,导致养护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宽、经费不足。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还没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认识,重建轻养的思想还很突出。地方政府虽为养护资金的筹集主体,但缺乏一个资金筹集的监督体系。由于管养资金的缺乏,给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的形成造成很大困难。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