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与动物系列

人与动物系列

时间:2023-05-29 17:44:47

人与动物系列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1

【关键词】数字视频 图像序列 运动检测 算法

1 引言

图像监控技术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基于图像监控技术研发的图像监控系统已经成为银行、大型商场、保密单位、制造企业、交通部门等企业和政府部门正常运行必备的系统。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图像监控系统的主要用户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主要用于监控无人化的生产线,随着柔性制造线的发展,自动化和无人化是企业现代化的特征,因此,生产制造企业对图像监控系统地需求已经成为监控系统市场中的热门;银行、交通、旅店、小区以及大型商场,对图像监控系统的需求也非常大,小区停车场、银行营业部都需要监控系统进行全天候监控;军事基地等保密单位出于保密的需求,必须安装图像监控系统,以防不法分子窃取情报;由以上案例可知,图像监控系统的市场需求量极其庞大。

目前,图像监控系统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模拟监控系统,这种传统监控系统有很多缺点。传统监控系统利用录像机录制镜头的画面,存在清晰度差、监控有死角、查询麻烦、保存困难等问题,因此无法广泛应用,必须研制新的图像监控系统,对图像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网络数字视频图像监控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将图像处理与信息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数字视频图像监控技术比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从网络数字视频图像监控技术的优化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网络数字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新技术

2.1 网络数字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新技术研发的必要性

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模拟监控技术相比有很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提升了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监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源于视频序列检测技术。传统的图像监控系统中,需要人工观察,当监控人员发现危险情况或者异常情况时,人工进行报警。网络数字视频图像监控技术出现之后,基于数字视频技术的平台 ,图像序列检侧技术也逐渐成熟。运用图像序列监测技术,可以代替监视人员对图像中人或物的活动进行检测,如果活动与系统中的设定的危险情况相符,则发出报警信号,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网络数字视频监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图像序列检测技术除了自动报警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对检测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例如,交通部门中运用此项技术,可以对城区各主干道车流量进行统计,绘制出每日的城区车流量曲线图。

2.2 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技术的研发难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是生活的主要方式,有意以的信息大多包含在运动之中,因此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技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信息。比如,交通部门的监控系统的重要职责包括车流流量的监测,生产制造企业的监控系统关注生产线自动运行的全过程。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技术的难点在于难以准确分割物体的运动过程,而且由于此项技术给予数字视频监控技术,运动物体之间的遮挡给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 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流程

图像序列运动检测的算法有很多,根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同而选择相应的算法。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此项技术,首先要检测出监控系统检测的图像内有没有物体发生运动,然后根据需要检测物体运动的位置和方向,这些需要根据特定的需求来编写相应的算法。例如,对于有自动报警需求的系统,在算法中列出自动报警的条件,如果检测到物体的运动位置和方向信息满足算法中的条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以上的算法关注的重点是监控系统中物体是否运动,以及物体运动位置、运动方向等信息。实际上图像序列的亮度分量己经包含了物体运动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运动检测采用的图像数据是灰度图像序列。采用灰度图像序列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当监控多个目标时,由于个别目标的灰度序列无法良好分辨,就给运动分析和检测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提高检测精度,主要讨论监控系统中运动物体数量少的情况。

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静止物体的灰度值将会与运动物体接近,对物体运动的采集精度将会降低,当摄像机受到干扰,使得图像画面发生抖动,在算法中,会将静止物体当作运动物体,占用检测资源,造成检测错误,而且会给算法带来扰动,使得计算精度降低。

在不同应用范围中,对检测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采用不同算法,图像序列检测技术可以满足不要应用范围的要求。本文以简单运动和复杂运动两种运动的检测方法为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各自的处理流程。

简单运动检测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流程用来实现简单的运动报警。首先在算法中列出报警条件,当监控系统中发现运动物体的运动位置和运动方向符合要求时,就自动发出报警信号。简单运动处理流程只关注物体运动信息,不关注物体大小和数量等信息。

复杂运动处理流程图比简单运动处理流程图要复杂的多,采用的算法也复杂的多。因为处理的是一个完整的视频运动。本算法是很多算法的基础,通过改进本算法,根据不同场合提出不同要求,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合。该算法流程就是基于边缘提取的逐帧差分运动检测算法。应用本算法,第一要判断检测视频中是否有物体发生运动,其次要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位置等信息,还要判断运动物体的大小,如果运动物体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提高精度的同时,还可以防治误报警。

复杂运动处理流程需要多种技术同时应用,包括计算机图像的预处理技术、图像的边缘提取技术以及图像的匹配技术等等。

在算法中,首先是获得数字视频序列中的图像帧,然后选择一定的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各种噪声、通过简单差分判断是否有运动、提取图像边缘特性、再次差分去掉非运动边缘、图像匹配,获得运动物体的信息。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优化的目的主要在于开发图像序列检测技术,本文分析了数字图像序列的运动检测和运动报警算法,在算法中,通过对基础算法的改进,首先实现了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其次分析出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置等信息。该算法经过改进,不仅适合于自动报警,而且还能够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技术,区分多运动目标、小运动目标以及摄像头运动时的运动分析,这些都会使得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华.远程视频图像监控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5(24):19-20.

[2]王小兵,姚雪晴,邱银国,等.一种新型煤矿视频监控图像滤波算法[J].工矿自动化,2014,40(11):76-80.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2

[关键词]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甘肃省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91-04

一、博物馆陈列学方面的研究

博物馆陈列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陈列内容、陈列形式、陈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陈列创新与物质的关系、陈列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陈列与展览的区别、基本陈列与辅助陈列的关系、博物馆陈列与博物馆诸部门工作的协调关系等问题。其中陈列形式与陈列内容方面的研究最为广泛、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在陈列形式创新上,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上既要主题鲜明突出,有特色,更要与参观者的现实生活有某些联系,如有利于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和乡土教育等。博物馆应该从提供社会历史知识、科技知识、文物、自然标本知识等方面着手,并经常更新,使观众从中获得新的比较丰富的知识,有利于人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人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创造。为此,博物馆要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观众的爱好、要求。二是表现手法上,要借助电视电影手法,把高科技运用到布置展览和讲解中去,利用声、光、电等把文物、标本的制作、运转、原理、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生态环境的重大变迁等,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宣传教育寓于娱乐之中;并使观众能够参与操作、实践,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这对学生和一般观众尤为重要;各种专业人员也不用从头到尾听讲解,而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视和录音设备,细细观赏、研究自己需要了解的。三是要不断探索展示文物、自然标本的新途径,不能因循守旧。如文物和标本方面的陈列通过互联网展览,使没有到博物馆参观的人也能看到,而且是坐在家里看更仔细、方便,所以,会大大增加宣传教育面。副作用是到博物馆参观的人可能会减少(当然也可能因此而增加),其利弊需进一步论证。但有一点应该肯定,即只有文物、自然标本的陈列展览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才能创新陈展形式。

关于陈列内容的研究涉及地方历史陈列特点、陈列主题、陈列布局、陈列组合,陈列中如何揭示文物内在价值、突出陈列主题等。如1992年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时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世界丝绸之路十年活动(1990~2000年)”,因此也被纳为其项目之一。这个陈列展览是在“丝绸之路热”的大氛围下举办的。笔者对这个陈列展览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历史文物的陈列展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甘肃的文物精品种类繁多,要使内容各异的历史文物清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在内容设计上必须有新意,敢于突破传统格调,“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在内容设计上的的探索非常成功。主要体现为:强化了丝绸之路主题,展示了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光辉历程,较全面地反映了甘肃古代文化。此次展览涵盖了新石器彩陶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书法艺术等,浓缩了甘肃上下五千年、纵横近万里的古代文化。

“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在陈列手法的具体运用上,让观众耳目一新。文物的“聚集陈列”和“重点突出”相搭配,收到了良好效果。所谓“聚集陈列”就是将内容相关或类别相同的文物集中陈列,既密切了文物间的联系,又可使观众在参观时立刻进行对比,加深对文物的认识。所谓“重点突出”就是将造型独特的文物在独立柜中单独展出,如大地湾类型彩陶盆、武威磨嘴子汉墓木轺车、大型组合石造型塔等,突出陈展文物的气势。

20世纪90年代,关于陈列形式设计的研究中,学者们就陈列设计的整体感、系统特征、时代感、民族特性、从共性中创个性、设计的超前与创新、设计的地方特色、设计的敏感意识,关于美学、光学、节奏在设计中的运用等问题作了有关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在展示设计专业领域,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和标本收藏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历史资料、自然历史资料、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同时被当作文化交流资源和观光、旅游资源。如今,全国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已达2000多个,博物馆不再只是一个仓库,而是一个具有保护性,同时又能提供藏品和观众进行对话的地方。每个藏品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多以静态的方式将文物、藏品陈列在展示环境中,以视觉形象作为主要传播手段,使得观众在观看时通过实物、文字达到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有不少的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方面增添了灯光音响、3D影视处理等手段来渲染文物、自然标本和环境的效果、气氛,增强了观众对文物、藏品的认识。所以,陈列设计构思就成为陈列内容的核心。它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物、藏品本身和观众的认识能力,它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多工种的配合与协作。

由于观众有触摸或操作展品的参与心理,这样也促进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不断更新。电脑、电信系统、机械装置的使用,已成为当今展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展示中便于观众的电脑查询,可动装置、实验装置、解说复印等,均向标准易操作的方面发展。

陈列艺术设计者应使自己的审美感受与公共环境、公众的审美需求及相关历史背景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协调,把它们统一起来,在建筑、安全、保卫、照相、防紫外线、人流触线、防火、防震、防电、防尘等各种制约条件的限制下,尽快解决展品与展柜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展”和“览”两方面的功能,需要设计者在众多的文物、标本展品中间,从视觉角度运用设计手法,为观众做导引铺垫,使观众视线轻松地落在精美的展品上,尽量减少附加多余的成分,只给观众留下非看不可的东西,令其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甘肃省的博物馆是一个综合型大馆,其陈列展览涵盖历史、自然、民族等学科。笔者对综合性博物馆的自然陈列设计进行研究后认为,自然陈列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实践,这个条件就是根据馆藏的自然标本、标本研究成果、翔实的资料。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以自然标本为主要内容,发挥标本本身的生态优势,达到作为一个博物馆陈列所具备的真实性、形象性、科学性。在陈列主题内容确定以后,还需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使陈列内容得到充分的表现,力求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陈列设计为主题思想服务,使主题内容更为突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帮助观众能正确理解陈列本质及全部内容,这是陈列设计的任务。

目前,综合性博物馆根据现有条件,只能在局部表现上做一些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陈列将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在陈列设计中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借鉴国内外各博物馆先进经验,将声、光、影像结合并用,才能达到高层次的陈列效果。

笔者对陈列展览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应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和介绍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努力,不断提高陈列展览和科研水平,显然,在改革开放过程物馆的工作越社会化,它的社会效益也将越高。由于博物馆收藏并加以利用的文物、自然标本,从本质上说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财产。它收藏和利用的职责,不只是为了过去和现今的社会,也是为了将来。所以,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属性。这种属性首先应反映在陈列展览中。通过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和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博物馆服务水平,创造社会效益的主要手段。

除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基本陈列外,博物馆还有一种形式――临时展览,它是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都要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的特点在于不离开本馆的性质、任务和实物(文物和标本)基础。”现在看来这一原则并不全面。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上产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追求日趋丰富,他们希望看到时代气息浓郁、社会信息丰富的展览。民众的这种心理需要,向传统的博物馆提出了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观众希望通过博物馆了解自己身旁新的科技世界,这是改革开放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对它需要的程度,而且有赖于它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根据目前国家的财力和博物馆的人力状况,还无法全力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只能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一课题。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促使博物馆扩大了藏品的搜集范围。昔日博物馆将藏品的搜集局限在过去遗物上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现代社会向博物馆提出了当代物质产品能否成为博物馆藏品的问题。

经常更新陈列展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新,只是在一定时期内,过一定时候又需要进一步改革更新,有很多困难。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有刻意求新的精神,适当时候推出一些新的内容以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愿望。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方面的研究

近几年,甘肃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研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向纵深发展,既探讨了博物馆开放意识、教育职能,博物馆多种教育方式,社教队伍培训等问题,又研究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论,博物馆社会教育对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引进与运用,观众参观意识和接受能力的调查、分析,博物馆群教工作的优化组合,以及博物馆群教工作如何适应深化改革形势、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等问题。

博物馆讲解员站在社会教育第一线,陈列展览的文物、标本资料要靠他们向观众介绍。因此,仪态是讲解员在观众心目中直观性最强的整体形象,它包括讲解员的仪容、风度、表情、姿势、举止、目光等。仪态无时无刻不在向观众传达信息,感染观众的情绪。仪态作为讲解员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讲解员的综合性艺术形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喜欢与否,影响着讲解的成败。因此,重视仪态问题,探索仪态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仪态,对于每位讲解员责无旁贷。当然,除了仪态问题还应注意语言的表达。讲解语言一方面是组织、指挥讲解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手段。所以,讲解员高度的语言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讲解艺术的水平。

笔者在借鉴国外的许多经验后认为,对观众的研究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最初它只是对观众的一种考察,目的是帮助管理者证实其经费支出的合理性,预测观众人数和改善工作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后来有学者发表有关博物馆观众疲劳的文章,并通过拍摄的观众观展照片,证实了疲劳是由于展览柜、架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减少观众疲劳、提高观众注意力,设计人员应对观众心理和生理有所了解。学者们通过各种研究,获得了有关展览设计对观众参观诸方面的影响方式的信息。如观众举止、流速,标牌的使用方法,故事连贯性在提高观众兴趣方面的作用,现场演示、灯光、色彩的作用和普通观众与专家对展览评价的对比差等。

陈列展览偏重于学术和决策程序的本末倒置,很可能是所谓教育性展览长期以来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对观众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它要求部分责任从馆员、专家和展览或图表设计人员向教育和评估等人员转移。也就是说,展览计划、设计要从确认教育意图入手,然后来决定最可能表现意图的展品、陈列形式、陈列媒介和构成。专题研究人员(馆员)应主要负责对展览内容的确定,而教育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说明展览和对形成吸引观众的陈列构成负责。应以问卷、采访和确定针对性观众等方式使观众能真正参与各计划阶段的“编辑”过程。展览设计、布展后的总体效果评估以及开放一段后的修正等阶段,都必须有观众参与。

观众研究中的评估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因其目的是收集有关观众的人数、知识水平、观展前认识、兴趣和态度等多方面有助于增强展览教育功能的信息,所以,评估可使我们得知展览能否成功,设想与构思能不能吸引观众,它有助于我们预测将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观众研究中评估的使用不同于正式研究,它仅提供有助于改善决策的基本信息。目前一些博物馆进行的评估主要是着眼于成本效益,寻求在计划与设计过程中出现临时性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育功能在现代博物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人们说博物馆是人类“终身教育的课堂”、“立体的教科书”、“艺术的殿堂”、“知识的海洋”、“科学的长城”、“激发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场所”。笔者认为,强化服务意识是群教工作的关键。群众教育工作是博物馆联系观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衡量博物馆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博物馆必须十分重视群教工作。博物馆工作人员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美学、文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等边缘相关学科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兴趣要求、时间限度及语言类别等,分别讲解、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沟通,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观众对博物馆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的对象,而且观众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代表社会舆论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动力。当观众参观博物馆陈列或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其他活动时,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从亲身感受中理解、评价其价值。尽管观众的意见和反映不尽相同,但比较普遍的反映总是代表着公众的要求,真诚的批评与建议也是改进博物馆的重要依据。因此,观众不只是接受某种知识的对象,而且还是博物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客观的评价和检验博物馆各项工作及其效果的主人。笔者认为对观众进行分类研究,对博物馆确定教育目的和判断教育效果具有实际的价值,它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观众的社会分析和博物馆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地位的研究、探讨,可以对政府的文化政策产生影响,对博物馆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咨询意见。其次,对观众类型、观众行为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加科学地制定工作计划,布置陈列和开展各种活动。第三,对观众反映与评价的反馈信息和收集,可以帮助博物馆改善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这里所说的信息有两层意思:一是总体反应,是指陈列的内容和形式留给观众的整体印象,包括陈列内容的适应性,易接受性;陈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陈列的感染力等。二是观众对各个陈列要素与技术的反映,包括展品、文字、辅助材料等的设计和安排。对展品的意见反馈,有时是设计人员无法预料的,它与展品质量、展出效果以及观众理解息息相关。对反馈信息的处理,除了调整和改善外,还要保证陈列在更大程度上符合观众要求,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获得更大效益。

笔者还研究了对观众参与意识理解的问题。博物馆观众的参与概念表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和博物馆参与社会两个方面。博物馆参与社会是指博物馆站在合适的角度参与社会活动,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而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建立类似“博物馆之友”这样的机构,组织观众中对博物馆事业有贡献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士,关心、支持、爱护博物馆建设,为博物馆的发展献计献策;二是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参与”。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陈列展览以及参与某些模拟、实验活动来实现参与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观众的参与行为,有如下几点:观众的参观动机、参观的兴趣、参观的思维过程。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观众的心理,不仅可以克服博物馆陈列工作的盲目性,而且可以改进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密切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同时,对陈列展览内容编排、陈列形式的处理以及活动方式等方面迅速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有三种功能:直观功能、引导功能和感化功能。当代的博物馆教育已经不再以传递已趋稳定的传统文化为其惟一功能,而应当把观众引向文化科学发展的前沿,以适应文化信息迅速发展的现状,并使之具有吸取各种不同物质文化之精华,并善于将之融为一体的能力。这种文化选择性的变化也说明博物馆已从一元选择转向多元选择、从封闭式的选择转向开放式选择。当代博物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类型和特质的文化,不同类型和特质的文化不再因被视为异端而排斥于博物馆教育之外,而是为观众提供较大的选择范围和多向选择的可能。它不再以封闭的方式保证教育者所期望的某种单项选择,而是以开放的方式,通过不同文化的不断传播与交流,优化选择环境,以达到合理的选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具有扩大文化选择区的功能,当代博物馆教育的这种功能更大。当代博物馆教育集中文化的精英,站在文化发展的前沿,重视以新的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武装观众,并向他们介绍各种新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博物馆还通过馆际之间、地区之间、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扩大观众的视野,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文化样式,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格局。博物馆教育还通过文化的传播过程所产生的变异,生产出多样化的文化。应该看到,任何文化传播并不是一种“输入过程输出”的简单模式,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由无数相互交错相互作用的个人因素所形成的文化功能学过程。文化传播不仅受社会集团共同意识的制约,也受个人社会心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结语

博物馆教育的这种扩大文化选择区的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选择区越大则文化选择越可能趋于优化。博物馆教育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各种不同文化做出比较,从而增强选择的自由度。同时,文化进入选择区的程度越高,文化选择区的元素越丰富,意味着文化发展的速度越快。博物馆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提高观众选择能力的活动。博物馆教育赋予观众丰富的科学知识、正确的行动能力、合理的价值观念。这一切归结到一点都使观众的选择能力得到提高,使观众在选择中能够具有正确的取向,遵循客观规律优化选择的过程。博物馆教育在普及科学文化的基础上,又向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并逐步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民主意识。这一切都促使观众不再盲目地按一种“先验”的文化模式行事,而善于从科学上做出反思,按社会和自己的需要与利益做出取舍,并通过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观众的选择自由度,使他们越来越可以充分独立地进行文化选择。而人的文化选择能力是完善博物馆文化选择机制、使博物馆文化选择具有合理取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行.博物馆学研究[A].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2]张行.新时期甘肃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科学研究综述[J].丝绸之路,2010,(20).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 设计 观众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24-01

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人文思想占据了越来越重地位。博物馆是一个负责征集和保管藏品的机构,保存有大量的自然与人文的遗产,而陈列展示作为一种主要的方法和形式将这些资源传播给人们,服务社会。“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设计的陈列思想代替了“器物型”的初级阶段陈列,进而更加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社会,博物馆正朝着一切以“人”为本、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发展。如今,博物馆在设计展品陈列时应更注重观众的心理,展示时给予参与者与展品互动的机会,从而加强展品陈列的亲和性,在心理上缩短与观众的距离,真正做到保证普通参观者的优先地位。

1 对人文理念下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优点的分析

人文理念下的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种独具特色展览方式,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重点放在人的精神文明的体现和物对人和社会的服务,在陈列方式和所展文物方面体现文物深层涵义,使陈列设计更具人性化。以人为中心的陈列思想使得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更加贴近群众的思想,深入展现了文物的内在价值,也促使观众可以主动地从文物展览中获得信息。

1.1 注重对展品文物内涵的探索

博物馆所展出的文物都蕴藏着大量的文化内涵,是人类生活环境变迁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见证。人文理念下的陈列设计体现了对展品人文涵义的深层探究,赋予了展览充满人情化地设计理念。从而引发参观者通过对所展文物的观赏、思考、发问、交流来进一步挖掘文物的真正人文涵义。

1.2 以人为本,把观众放在第一位

人文理念下的陈列设计是以观众为基本点,目的是为了实现参观者的效益。通过研究参观者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陈列设计不仅是对文物价值的传达,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探索,对馆藏文物特点的最大放大,采用更具生活、动态和戏剧特点的方式引导参观者主动地去触摸历史的厚度,体会文化的味道,享受艺术的美感,沉淀文化知识,认识社会的改变,而不只是枯燥的接受文物所传达的信息。这样的设计更加与参观者的视觉结构以及知识文化结构高度契合。

1.3 参观者以及文物展览设计者之间公平的交流

“器物型”陈列方式使得陈列着扮演传教知识的角色而观众成为被教的对象,使观众被动的接受生硬的说教。相比之下,人文理念下的陈列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观众、尊重观众,摒弃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使用特殊的陈列手段如启发和引导等,让陈列者与参观者之间公平交流沟通,使观众主动生出对文物的兴趣,引起观众主动地关注,促使参观者产生对文物外在特点和内在文化的思考,启迪参观者亲自去品读文物的内在文化。

2 如何做到人文理念下的陈列设计

在对博物馆额早期认识阶段,人们只追寻视觉上的关联而不注重了解艺术品之间的关联,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形式是观众被动早期的博物馆的陈列为“器物型”,一切陈列工作的出发点以及原则是以“物”为中心,人接受的。然而,随着人类的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厌倦了“只许看不许摸”的陈列方式而越来越倾向于能与展品互动的方式。为了更好的宣传展品,吸引观众,博物馆应首先解决如何设计展品的陈列来使“物”与“人”有效结合。

2.1 陈列布局的设计

博物馆往往通过展品的陈列摆放来完成其基本功能。陈列的设计不仅要有比较适合观众思想和审美的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陈列内容,还要有吸引观众的陈列形式。我们不能单独的去看任何一件展品,因为任意两个展品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首先要设计展品与展品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引起观众对所展物品的兴趣,增强观众的了解欲望,最好可以使观众在观赏过后仍然意犹未尽、反复推敲思考,才能体现展品的真正价值。此外,依据对观众心理和视觉的仔细剖析,掌握好展品大小形状和展厅全局的相对关系,进行合理的设计。

2.2 光影环境的设计

光影环境的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展品陈列所传达的意图。光和影的完美结合使展品所处的环境更具动感。当下,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人工照明,但相对于自然光的可持续利用,人工照明耗电量大给博物馆造成了巨大的开支,而且人工照明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许多的不便和问题。然而,不管是人工光照或是自然光照,都会对所展出的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往往光线的强烈程度与文物的损害程度成正比,尤其是对字画、纺织品、玉器等的损害最大。此外,互动性的视觉媒体使得展览形式更加别具一格,展览效果独一无二;而互动性的信息通讯更方便了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信息交流。

2.3 其他方面的交叉设计

除了展览陈列设计和环境设计之外,展览说明文的撰写和解说人员的解说也是很重要的,展览说明文是观众了解所展览文物信息最直观的渠道,向观众传达了展览的意图。还有,博物馆环境背景音乐的选择与播放,以及关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都对展览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当今时代,博物馆陈列展览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文物更好的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在设计过程中须掌握好观众与文物以及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出文物本身的价值深入挖掘文物内在的涵义。博物馆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首要的是检查和探讨现今波博物馆,着眼于现状,完善现在存在于展品陈列方面的不足,用现实的美感去代替空想,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展望未来,人文理念下的博物馆陈列必将作为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注重人的因素,以人为中心,使物服务于人,以展现博物馆存在的重要意义,发挥博物馆对社会的有效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4

[论文摘要]生物信息学是8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信息在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对此作了简单的分析。

一、生物信息学的产生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与此同时,诸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啤酒酵母、线虫、果蝇、小鼠、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等其它一些模式生物的基因组计划也都相继完成或正在顺利进行。人类基因组以及其它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实施,使分子生物数据以爆炸性速度增长。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按照摩尔定律飞速前进的计算机硬件,以及逐步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为生物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福音。及时、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上不断增长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资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必要手段,从而诞生了生物信息学。

二、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

(一)序列比对

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序列的相似性或不相似性。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学的基础。两个序列的比对现在已有较成熟的动态规划算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比对软件包BALST和FASTA,可以免费下载使用。这些软件在数据库查询和搜索中有重要的应用。有时两个序列总体并不很相似,但某些局部片断相似性很高。Smith-Waterman算法是解决局部比对的好算法,缺点是速度较慢。两个以上序列的多重序列比对目前还缺乏快速而又十分有效的算法。

(二)结构比对

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相似性或不相似性。

(三)蛋白质结构预测

从方法上来看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途径。前者主要是从一些基本原理或假设出发来预测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折叠过程。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属这一范畴。后者主要是从观察和总结已知结构的蛋白质结构规律出发来预测未知蛋白质的结构。同源模建和指认(Threading)方法属于这一范畴。虽然经过30余年的努力,蛋白结构预测研究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四)计算机辅助基因识别

给定基因组序列后,正确识别基因的范围和在基因组序列中的精确位置.这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而且越来越重要。经过20余年的努力,提出了数十种算法,有十种左右重要的算法和相应软件上网提供免费服务。原核生物计算机辅助基因识别相对容易些,结果好一些。从具有较多内含子的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中正确识别出起始密码子、剪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是个相当困难的问题,研究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五)非编码区分析和DNA语言研究

在人类基因组中,编码部分进展总序列的3-5%,其它通常称为“垃圾”DNA,其实一点也不是垃圾,只是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其重要的功能。分析非编码区DNA序列需要大胆的想象和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DNA序列作为一种遗传语言,不仅体现在编码序列之中,而且隐含在非编码序列之中。

三、生物信息学的新技术

(一)Lipshutz(Affymetrix,Santaclara,CA,USA)

描述了一种利用DNA探针阵列进行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更有效有作图、表达检测和多态性筛选方法,可以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光介导的化学合成法被应用于制造小型化的高密度寡核苷酸探针的阵列,这种通过软件包件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阵列可用于多态性筛查、基因分型和表达检测。然后这些阵列就可以直接用于并行DNA杂交分析,以获得序列、表达和基因分型信息。Milosavljevic(CuraGen,Branford,CT,USA)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专用定量表达分析方法的基因表达检测系统,以及一种发现基因的系统GeneScape。为了有效地抽样表达,特意制作片段模式以了解特定基因的子序列的发生和冗余程度。他在酵母差异基因表达的大规模研究中对该技术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并论述了技术在基因的表达、生物学功能以及疾病的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二)基因的功能分析

Overton(UniversityofPennsylvaniaSchoolofMedicine,Philadelphia,PA,USA)论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下一阶段的任务基因组水平的基因功能分析。这一阶段产生的数据的分析、管理和可视性将毫无疑问地比第一阶段更为复杂。他介绍了一种用于脊椎动物造血系统红系发生的功能分析的原型系统E-poDB,它包括了用于集成数据资源的Kleisli系统和建立internet或intranet上视觉化工具的bioWidget图形用户界面。EpoDB有可能指导实验人员发现不可能用传统实验方法得到的红系发育的新的药物靶,制药业所感兴趣的是全新的药物靶,EpoDB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可能是它最令人激动的地方。

Babbitt(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CA,USA)讨论了通过数据库搜索来识别远缘蛋白质的方法。对蛋白质超家族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依赖性的理解,要求了解自然所塑造的一个特定结构模板的隐含限制。蛋白质结构之间的最有趣的关系经常在分歧的序列中得以表现,因而区分得分低(low-scoring)但生物学关系显著的序列与得分高而生物学关系较不显著的序列是重要的。Babbit证明了通过使用BLAST检索,可以在数据库搜索所得的低得分区识别远缘关系(distantrelationship)。Levitt(Stanforduniveersity,PaloAlto,CA,USA)讨论了蛋白质结构预测和一种仅从序列数据对功能自动模建的方法。基因功能取决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但数据库中蛋白质序列的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为了确定这些序列的功能,结构必须确定。同源模建和从头折叠(abinitiofolding)方法是两种现有的互为补充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同源模建是通过片段匹配(segmentmatching)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弃SegMod就是基于同源模建方法的。

(三)新的数据工具

Letovsky(JohnshopkinsUniversity,Baltimore,MD,USA)介绍了GDB数据库,它由每条人类染色体的许多不同图谱组成,包括细胞遗传学、遗传学、放射杂交和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内容,以及由不同研究者用同种方法得到的图谱。就位置查询而言,如果不论其类型(type)和来源(source),或者是否它们正好包含用以批定感兴趣的区域的标志(markers),能够搜索所有图谱是有用的。为此目的,该数据库使用了一种公用坐标系统(commoncoordinatesystem)来排列这些图谱。数据库还提供了一张高分辨率的和与其他图谱共享许多标志的图谱作为标准。共享标志的标之间的对应性容许同等于所有其它图谱的标准图谱的分配。

Candlin(PEappliedBiosystems,FosterCity,CA,USA)介绍了一种新的存储直接来自ABⅠPrismdNA测序仪的数据的关系数据库系统BioLIMS。该系统可以与其它测序仪的数据集成,并可方便地与其它软件包自动调用,为测序仪与序列数据的集成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可扩展的生物信息学平台。

参考文献: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陈列展览;策划

博物馆具有陈列展览智能,增强了博物馆的开放性程度,为博物馆发展输入了更多生命力。陈列展览策划对于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作用的发挥有着很深影响,与博物馆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提升也有着非常密切联系。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策划,理清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存在的联系,使得我国博物馆可以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文化的传播,利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促进国民素质提升。所以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进行探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陈列展览策划的含义阐述

策划是人类伟大智慧的重要体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方式,目前对于“策划”的概念解释众多,但是这些解释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策划与一般的建议和意见存在着巨大差异性,策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充满智慧的,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具体指的就是为了实现博物馆藏品预期的陈列展览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具有很高的难度性,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充足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分析,因为在预先制定的方案中不仅存在单个方面的策划案,同时也会存在总体策划,还涉及到内容和方式的策划,以及策划方案的实际落实。陈列展览策划可以增强博物馆的生命力,是发挥博物馆建设意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陈列展览策划能力代表着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文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为激烈。博物馆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考虑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博物馆需要具备良好“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博物馆馆藏规模,加强教育、科研等众多博物馆职能建设,帮助博物馆取得良好社会形象。博物馆具有的教育职能越来越受社会所关注,陈列展览则是博物馆教育职能体现的重要方式。博物馆面对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局面,陈列展览代表着博物馆的思想、文化,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重要服务,可以缩短博物馆藏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参观者可以步入到特定环境氛围中,对参观者发起多感官的冲击,激起参观者内心的共鸣。优质的陈列展览策划可以将博物馆的众多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得参观者良好吸收博物馆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这与博物馆的文化导向和文化使命有着直接关联。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对于陈列展览策划非常重视,对于策划人员的选择也非常重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美国家博物馆抛弃了以往传统的博物馆策划方式,策划人员选择不再只是局限于博物馆馆长,而且积极邀请外界的艺术研究专家和艺术批评专家。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起步较晚,但是对于陈列展览策划越来越为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可观成效。无论陈列展览策划创意的产生,还是策划方案的实际落实都与策划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业务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可以使得博物馆将文化资源更为良好的转化为文化资源,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1]。

三、博物馆展览策划有利于提升博物馆文化影响力

博物馆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保存着人类文明成果,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就是对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进行收藏和保护,并且对藏品和与之有关的学术领域进行科研工作开展,推行具有主题性的陈列展览,利用一些出版物和纪念品向社会群众提供教育、研究、休闲娱乐等众多层次的服务。从中也可以看出博物馆利用对多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将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体现出来。之所以认为博物馆展览策划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陈列展览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博物馆中收藏和保护的藏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多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利用科技手段、馆藏事物等众多展览放肆,使得社会群众可以感受其它文化产品不可取替文化体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我国很多院校都在引导学生进入到博物馆参观陈列展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吸收和掌握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二)陈列展览是综合性的文化活动

现阶段陈列展览不仅仅是一个单项活动,而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活动。目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延伸项目包含对陈列展览进行有效宣传、全面推广,利用图录和画册等出版物加强参观人员对于陈列展览藏品的了解,突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题。除此之外,博物馆还需要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历史文化讲座等众多文化活动,这样的举措与国际博物馆发展趋势相一致。陈列展览具有系统性、时代性的特征,可以多维度、多层面的展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可以满足参观者对于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博物馆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提升[2]。

四、结语

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相关人员需要明确陈列展览策划的重要意义,利用优质的陈列展览策划方案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强化博物馆职能的发挥。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注重陈列展览策划创新,帮助博物馆进行品牌打造,使得陈列展览可以取得最大化的效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刚.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J].知识文库.2016(01):15-17.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6

藏酋猴Macacathibetana隶属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猕猴属Macaca,是我国特有物种。藏酋猴分布范围广,仅次于恒河猴,主要分布于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重庆、云南东北部、贵州、湖南、湖北西北部、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和浙江等地,是世界少数几种自然分布区几乎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灵长类物种(蒋学龙等,1996),各种生理学特点与人相似,是一种理想的实验动物(《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1984)。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Antigen/Rece-porforChemokines,DARC,又称为Duffy,简称FY)编码血红细胞表面上的一个趋化因子受体,是7次跨膜的G蛋白非偶联糖蛋白即达菲蛋白,是1950年Cutbush等在多次输血溶血的病人血清中利用同种抗体首次检测到的一种糖蛋白。根据FYmRNA剪并与否,可将Duffy多肽分为主要(336aa)和次要(338aa)的两种形式(Toumamille,2000);该受体是已知的疟原虫Plasmodiumvivax的一个结合点(Tungetal.,2009)。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更新进步,对达菲蛋白的研究更加深入。2004年起相继报道:增强内皮细胞mDuffy的表达能使受损血管生成、维护内稳态及应激能力增强(Tournamilleetal.,2004);缺乏Duffy的小鼠不能与CXC趋化因子结合而引起肿瘤病例增加(Lentsch,2006);乳腺癌病例人群样品研究显示,Duffy高表达的个体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并且死亡率也很低(Wangetal.,2006)。可见Duffy的表达对机体的免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Nature》发表:狒狒FY基因的功能性变异形式与在人类中所看到的变异形式不同源,并且狒狒FY基因的变异是疟疾类寄生虫“肝囊虫”易感的一个关键决定因子(Tungetal.,2009),再次引起更多人对达菲蛋白和疟疾的关注。疟疾一直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约40%的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此疾病(Muelleretal.,2009;Guerraetal.,2010)。间日疟原虫是引起人类疟疾的疟原虫之一,达菲蛋白是间日疟原虫感染的受体。研究人员试图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通过免疫结合反应来预防和治疗疟疾。目前已明确人类FY基因定位、分布和部分生理学功能(赵书平,2001),但对藏酋猴FY基因的生物学性质未见有报道。鉴于藏酋猴的地域特点和与人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对藏酋猴的FY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蛋白质结构性质预测,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对疟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藏酋猴肌肉样本采集于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自然死亡个体,冷冻保存带回实验室,贮存于-80℃超低温冰箱。PCR所需MasterMix酶和ddH2O均购自东盛公司;DNA凝胶纯化试剂盒和引物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标本预处理 取保存的藏酋猴肌肉组织少许(约30~50mg),放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0.9%生理盐水100μL,剪碎组织块;再加入700~800μL生理盐水,放置24h,期间更换5次;将最后一次生理盐水吸出后,加入10×TE800μL溶液,置换2次;最后将TE溶液吸干净。 1.3基因组DNA提取 DNA的提取按常规酚-氯仿法进行(Sambrook,1989)。所提DNA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Green-View核酸染料染色,于紫外透射仪上观察估计浓度和纯度。 1.4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GenBank中搜索出的FY基因序列,包括恒河猴(Macacamulatta,HQ285849.1)、人(Homosa-piens,NM_002036.2)、狨猴(Callithrixjaachus,XM_002760156.1)、大猩猩(Gorillagorilla,JN544134.2)、犬(Canisfamiliaris,XM_536127.3)、牛(Bostaurus,BC142464.1)相对保守序列,利用Primer5.0生物软件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引物1:FY1-F:5'-CCTCATTAGTCCTTGGCTCTTATCT-3'FY1-R:5'-ACCATACCAGACACAGTAGCCCA-3'引物2:FY2-F:5'-CCTCAACTCAGAACTCAAGTCAGC-3'FY2-R:5'-TCTCCCCAGACAAAATAAGAAACC-3' 1.5PCR扩增 用设计的引物扩增FY基因,当模板DNA浓度为50ng/μL时,通过反复试验,摸索配置了一套同时适用2对引物的有效扩增FY基因的PCR反应体系:基因组DNA(50ng/μL)2.0μL,Primers(10μmol/L)各1.5μL,ddH2O25μL,MasterMix酶20μL,总体积50μL。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61℃退火35s,72℃延伸45s,36个循环;72℃延伸5min,4℃保存。取1μL的PCR产物,用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经GreenView核酸染料染色,在凝胶成像系统下检测并拍照。之后采用DNA胶回收试剂盒对凝胶产物进行回收后,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1.6序列分析 所测序列用Chromosoma1.62,DNAStar软件包中SeqMan、EditSeq、Megalign软件进行人工校对和编辑,确保序列无误。序定后,DNA序列的ORF查找和编码预测分别采用ORFfinder软件和GenScan软件;序列的相似性比较采用Blast软件;多序列的比较分析采用ClustalW软件;绘制进化树采用MEGA5.0;蛋白质的结构与特征预测采用Pre-dictProtein软件;氨基酸序列疏水性分析采用DNA-MAN软件;采用MEGA5.0软件,计算序列间碱基对的差异、转换/颠换数及其比值。进行数据分析时在GenBank中引用了6个物种的FY基因序列:人、恒河猴、牛、兔(Oryctolaguscuniculus,FJ811765.1)、犬和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XM_002927274.1)。 2结果 2.1测序结果和序列特性 根据恒河猴FY基因序列特点,采用2对引物分段进行扩增,中间重叠对接。经PCR扩增后,通过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DL2000marker近1~2kb间均有特异性的产物带,与预期约1.1kb和1.2kb的产物相近,初步估计为所需产物。将PCR回收产物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经人工校对、序列拼接,所得序列为1491bp。与GenBank中恒河猴的FY基因序列(HQ285849.1)比较后,确认本试验所克隆序列是藏酋猴FY基因DNA序列,含有完整的2个外显子,大小分别为21bp和990bp,两外显子之间有1内含子,大小为480bp。该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JQ037908)。藏酋猴的FY基因CDS序列和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如图1所示,ORF序列为1011bp,编码336个氨基酸残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分别为ATG和TAG,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3%、26.14%、27.40%、30.56%,G+C含量较高,为57.96%,A+T含量为42.04%。对藏酋猴FY基因蛋白质预测显示,其分子量为35.52kDa,pI为5.77,在pH7.0时的带电荷量为-4.95。该蛋白含有161个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79个极性氨基酸残基(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以及17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11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精氨酸和赖氨酸)。拓扑结构预测如图1所示,藏酋猴FY蛋白上有15个潜在的功能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16NSSQ,27NFSY,33NDSF),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5SFPD,327SHLD),10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72GILASG,119GLGNTR,138GSAFAQ,148GCHASL,160GQVPGL,168GLSVGL,189GASGGL,224GLFGAK,230GLKKAL,257GVVLGL)。整个蛋白质多肽链含有7个跨膜螺旋区(位于64~83,92~116,135~154,163~187,208~227,234~253,284~307),4个细胞外区(位于1~63,117~134,188~207,254~283)和4个细胞内区(位于84~91,155~162,228~233,308~336)。人、恒河猴、牛和犬的达菲蛋白的功能位点见表。采用DNAMAN软件按默认值参数对藏酋猴FY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疏水性分析,结果见图2。由该图谱可知,藏酋猴FY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大部分区段都为疏水区,亲水区段有23个,其中大的区段只有3个(位于8~26,28~44,322~336),包含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5~19个,其余的均为小区段或点(位于4~6,52,56~57,60,87~88,91~93,119~125,152~153,156~158,190,199,201~202,204,206,229~231,234,238~241,254~255,280~281,309~312),包含的氨基酸残基数仅为1~7个,所有亲水性氨基酸残基数(97个)占总氨基酸残基数(336个)的比例约28.87%。结合胞内外所处位置,在23个亲水区段中,除了87~88,156~158,229~231,309~312区段位于胞内区域,91~93,152~153,238~241区段位于跨膜区域,其余各亲水区段均位于胞外区域。进一步预测可知,该蛋白总平均疏水性(Grandaverageofhydropathicity,GRAVY)值为0.689,不稳定系数是39.84,分子半衰期30h。这些结果表明,藏酋猴FY蛋白质为疏水性蛋白,其亲水性区段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主要位于胞外区域。#p#分页标题#e# 2.2序列比较 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藏酋猴与人、恒河猴、牛、兔、犬和大熊猫6个物种FY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间同源性别为94.7%、99%、75.2%、80.2%、74.5%、71.7%;与其他非人灵长类的同源性都在97%以上;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分别为92%、99%、89.8%、78.2%、90%、89.3%,与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同源性都在95%以上。 2.3基于FY基因外显子构建系统发生树 基于7个物种FY基因编码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生树(图3),该进化树被分成2个大的进化支。藏酋猴和恒河猴相似,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在同一进化分支上。 3讨论 本研究对藏酋猴FY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藏酋猴该基因的结构与人类、恒河猴、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一样,包括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起始密码子ATG,终止密码子TAG。同源图37个物种FY基因外显子构建的进化树Fig.3PhylogenetictreeofFYgeneexonsofsevenspecies性比较结果显示,与人、恒河猴、牛、兔、犬和大熊猫6个物种FY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间同源性分别为94.7%、99%、75.2%、80.2%、74.5%、71.7%;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分别为92%、99%、89.8%、78.2%、90%、89.3%,说明藏酋猴与其他6物种间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在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均具有较高的保守性。FY基因具有多态性,在cDNA中第131核苷酸,FY*A型是G,FY*B型是A,因此在第44个氨基酸产生多态,在Fya为天门冬氨酸,Fyb为甘氨酸;FY抗原分为4种表现型(Iwamotoetal.,1996),曾被认为FY阴型的红细胞可抵抗疟原虫裂殖子的侵入(Miller,1977)。最近在Madagascar地区试验显示P.vivax也能入侵Fy(a-b-)红细胞而感染疟疾(Ménardetal.,2010)。本研究藏酋猴与恒河猴的核苷酸序列在第131都是A,和亚洲大部分人群的FY基因型一致。藏酋猴与恒河猴的FY基因全序列比较发现,内含子有3个变异位点,分别是364(A突变为C)、367(T突变为C)、440(A突变为G);在第2外显子46与47位点之间插入3个核苷酸GAA,导致藏酋猴FY核苷酸序列编码氨基酸增加1个谷氨酸(E)。这些碱基的突变和插入导致和人的FY基因核苷酸序列在相应位点的碱基恰好一致。 达菲抗原是红细胞上间日疟原虫的一种趋化因子受体,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具有达菲结合蛋白(Duffybindingprotein,DBP),疟原虫藉此结合到红细胞表面达菲抗原上,并与之紧密连接而侵入红细胞从而引起疟疾(Michonetal.,2001;Parasoletal.,2001)。Tournamille等(2005)认为P.vivax和P.knowlesi侵入红细胞依靠与达菲抗原的相互作用,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为抗疟提供新方法。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主要决定于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但当蛋白质功能区的个别氨基酸发生改变就可造成整个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氨基酸编码达菲蛋白的功能位点比较(表):藏酋猴达菲蛋白与恒河猴的功能位点组成完全一致,由于藏酋猴FY核苷酸序列编码氨基酸在第22与23之间增加1个谷氨酸,所以除“16NSSQ”外,位点数字标识比恒河猴的增加了1;人的达菲蛋白的功能位点与牛的、犬的差异较大;人的与藏酋猴的相比,N-糖基化位点完全一致,多3个功能位点,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22STR),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8SQLD)和1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31GVNDSF)。蛋白糖基化影响免疫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朱立平,2001),蛋白糖基化和很多疾病有关,艾滋病治疗的研究人员发现HIVgp120位点上寡甘露糖位点可成为潜在的治疗靶位点(Calareseetal.,2003);N-肉豆蔻酰化位点在真核生物高度保守(Farazietal.,2001),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lasmodiumfalciparumerythrocytemembraneprotein1,PfEMP1)上N-肉豆蔻酰化位点对疟原虫入侵红细胞间接地起促进作用(Rasketal.,2010),藏酋猴达菲抗原上的N-肉豆蔻酰化位点是否与疟疾易感有关,尚未见相关报道。 Wang等(1998)以猕猴(恒河猴)作为动物模型,组构的恶性疟原虫DNA疫苗免疫刺激动物对疟原虫的攻击有一定的保护性。现多用恒河猴模型来评估抗疟候选抗原的免疫原性,但误差较大,一些候选苗对恒河猴保护作用强而用于临床试验保护效果较弱(钟辉等,2000)。藏酋猴与恒河猴相似,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可以作为抗疟研究的动物模型候选物种。藏酋猴是我国特有物种,开展此研究对保护和开发野生动物资源、将野生动物转为标准化的实验动物,以及对疟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分子基础等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7

【关键词】 中药莪术油

摘要:【目的】探讨莪术油、鸦胆子油经血管介入Beagle犬前列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建立前列腺体积X(cm3)与最大药物灌注量Y(mL)之间的回归方程。【方法】采用Seldingers 技术,对成年Beagle犬经股动脉插管至前列腺动脉进行莪术油、鸦胆子油、碘油栓塞剂灌注,估计前列腺腺体内血管床的最大容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3种介入药物组之间术前前列腺体积及灌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莪术油与鸦胆子油栓剂介入前前列腺体积X与最大药物灌注量Y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0001+01401X),即平均每10cm3前列腺组织的最大介入药物灌注量估计为14mL。术后72h各实验组前列腺组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单纯结扎非药物灌注侧前列腺组织以炎性水肿为主;碘油灌注侧前列腺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腺体数量减少,腺体内衬上皮结构不清;鸦胆子油、莪术油灌注侧前列腺组织均出现大片坏死,腺体结构消失,仅残存腺体轮廓。【结论】莪术油、鸦胆子油经血管介入Beagle犬前列腺治疗BPH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最大药物灌注量(Y)与前列腺体积(X)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中药疗法;前列腺增生/病理学;莪术油/投药和剂量; 鸦胆子油/投药和剂量;回归分析;疾病模型,动物

迄今为止,手术仍然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主要方法。但BPH患病人群的高龄问题使得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使用药物及其他非手术疗法尚缺乏满意的疗效。因此,我们提出开展微创中药介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设想。本实验是根据前列腺增生类似于良性肿瘤,血液供应增加是肿瘤良性增生的基础条件,而前列腺大小与血供成正比等前列腺解剖和生理、病理特点而设计[1,2],以期考察在栓塞前列腺动脉主干、阻断前列腺主要血供的同时,采用超选择插管至前列腺动脉,灌注油性中药进入前列腺组织,并用计量控制的方法,明确前列腺体积X(cm3)与最大药物灌注量Y(mL)之间的关系,确定中药经血管介入前列腺的安全性;以及通过介入油性中药使前列腺微循环阻塞,减少其他侧枝循环,以达到使前列腺组织缺血萎缩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比格犬(Beagle)15只,由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动物场提供,合格证号2000b013。

12 分组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莪术油与碘油1∶1混合栓塞剂组(简称莪术油+碘油组)、鸦胆子油与碘油1∶1混合栓塞剂组(简称鸦胆子油+碘油组)、单纯碘油栓塞剂组(简称单纯碘油组)。

13 仪器

数字血管减影仪(DSA):Siemens SG\CF2000型,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

14 实验方法

用戊巴比妥(1mg/kg)将Beagle犬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取仰卧位,由下腹正中(阴茎旁)切口入路做剖腹探查,进入盆腔后逐步分离,分别找到膀胱、前列腺以及双侧髂内动脉,并解剖出膀胱下动脉,给予保留;结扎除膀胱下动脉以外的髂内动脉血管各分支,DSA监视下做双侧股动脉插管,经髂外、髂总、髂内动脉,直达膀胱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解剖膀胱、前列腺,测量前列腺体积,并取少量前列腺组织活检。以预先置入的前列腺动脉插管为标志,将其近端主干动脉(包括膀胱下动脉)的其他侧枝钳夹,以防止灌注药物返流导致异位栓塞,并确保所有灌注药物进入前列腺血管床,同时在DSA监测下逐渐注入油性栓塞剂,以发现碘油混合栓塞剂返流作为腺体内血管床被灌满的标志而停止注药,所注入的液体量即被认为是腺体内血管床容量。拔除血管内导管,做双侧前列腺动脉结扎,观察30~60min无出现异位栓塞(缺血坏死)为成功,依次缝合腹壁各层,送回动物房饲养。术后72h解剖狗,摘除前列腺,观察其外观、体积(前列腺体积=前后径×横径×纵径×52%)、重量、平滑肌、血管等的变化,再将前列腺标本送病理检查。最大灌注量的计算:单侧药物介入者为单侧灌注量乘2所得;双侧介入成功者为两侧药物灌注量相加之总和。手术选择双侧或单侧前列腺动脉灌注油性药物根据术中前列腺血管大小实际情况决定,其中单侧灌注药物者均为对侧血管较细不能进行超选择插管所致。所有实验动物中,单纯左侧栓塞者6例,单纯右侧栓塞者7例,双侧栓塞者2例,因血管细小无法介入侧行单纯结扎术。

15 统计分析方法

3组介入前前列腺体积及最大灌注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估计不同中药油栓介入最大灌注量与前列腺体积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并估计最大灌注量的95%的容许区间。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中药混合油栓与单纯碘油栓介入Beagle犬前列腺的描述性分析

结果见表1和表2。表1 各组介入前后前列腺体积及药物最大灌注量比较(略)表2 各组介入前前列腺体积和最大灌注量的回归分析(略)

表1、表2显示,介入前体积、介入后体积及最大灌注量3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对3组的介入前前列腺体积X(cm3)与最大灌注量Y(mL)进行回归分析及回归效果的检验,结果3组介入前前列腺体积(cm3)与最大灌注量(mL)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效果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莪术油、鸦胆子油混合栓剂与单纯碘油3组回归方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对回归方程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莪术油、鸦胆子油栓剂分别与单纯碘油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莪术油栓剂与鸦胆子油栓剂两回归方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中药两组合并后建立回归方程,其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前平均前列腺体积为2216cm3,平均中药混合油栓最大灌注量为3105mL。

根据所求回归方程,按介入前的前列腺体积(cm3),估计中药油栓的最大灌注量的95%的容许区间为30164~31636mL,即平均每10cm3前列腺组织,估计平均中药油栓最大灌注量为14mL。

22 术后观察

221 术后72h前列腺外观

单纯结扎非药物灌注侧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未见坏死征象;单纯碘油灌注侧前列腺水肿,有大小不等的瘀黑斑块,呈区域性坏死;莪碘混合药物灌注侧和鸦碘混合药物灌注侧前列腺均出现明显水肿,颜色瘀黑,呈明显坏死表现,且与单纯结扎侧分界线清晰。

222 术后72h前列腺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单纯结扎非药物灌注侧:腺体呈现囊状扩张,腺体内衬上皮为柱状、立方及扁平,部分上皮脱落,腺腔内可见少许炎性渗出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

②单纯碘油灌注侧:腺体的数量减少,内衬上皮结构不清;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疏松水肿,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③鸦胆子油栓灌注侧:腺体形态结构消失,只有残存的腺体轮廓;腺上皮细胞核固缩,坏死脱落,管腔变小或消失;间质纤维红染无结构。

④莪术油栓灌注侧:腺体的形态结构消失,可见残存腺体轮廓及残存腺上皮轮廓,腺体内充满红染无结构物质。

3 讨论

31 药物计量、浓度与安全性

对3组介入前的前列腺体积、最大灌注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油栓最大灌注量与术前前列腺体积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1),但两种中药油栓组回归方程与单纯碘油组方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种中药油栓组回归方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中药莪术油混合油栓与鸦胆子油混合油栓灌注Beagle犬前列腺体积、灌注容量相同,所建回归关系仅限于本动物实验,是否适用于其他介入药物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药物的浓度配比上,为不影响碘油造影效果前提下,本实验所有介入药物均与造影剂(碘油)以1∶1的最大比例浓度配成[5],动物实验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其次,在操作方面,所有药物灌注量的控制均以直视下出现药物返流为停止给药标志,由于预先结扎或钳扎了其他分支,有效地防止了异位栓塞,所有实验动物均未见腹腔及下肢血管出现异位栓塞的缺血现象,保证了实验动物的安全。

32 结果对比分析

实验动物前列腺外观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单纯结扎非药物灌注侧以充血水肿为主要表现,未见坏死征象;介入药物灌注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说明采用超选择插管至前列腺动脉、灌注油性药物栓塞前列腺内微循环二级血管,可明显减少其他侧支循环建立,达到阻断前列腺内部血供,使前列腺局部发生缺血萎缩的目的,这较单纯结扎前列腺动脉主干(相当于前列腺动脉一级栓塞)更为有效。中药灌注侧其外观坏死的范围及病理所见对腺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均远大于单纯碘油灌注组,中药灌注组两组之间灌注量差异无显著性。本实验采用《中国药物大辞典》中载录的莪术油和鸦胆子油[2]作为介入中药制剂,此2种介入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肝癌、肾癌的肝动脉和肾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4]。本实验用于介入治疗BPH,不但能达到使前列腺动脉及前列腺内微循环二级血管栓塞,防止侧支循环形成的目的,而且具有较强的腐蚀赘疣、直接杀伤增生组织细胞、促使细胞凋亡等作用[3-5],为促使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坏死萎缩、加快增生细胞的凋亡发挥了直接的作用。

术后72h实验动物的前列腺体积、重量均较术前增大,考虑因介入术后短期内摘除前列腺,使得前列腺充血水肿较坏死萎缩占优势所致,但3组术前与术后体积、重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罗实,周晓伟,等.人前列腺的微血管构筑[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24(1);25.

[2]王玲,曲静,张世欣.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分析[J].河北医药,2001,23(2);104.

[3]谢庆祥,裴发光,孟象榕,等.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4):246.

[4]程剑华,刘伟胜.中药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9,40(1):25.

[5]韩铭钧,任克,赵促春,等.油性中药抗癌剂OCC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7,11(4):292.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8

我们说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体系,根据在于它是世界哲学史上新产生的独一无二的哲学体系,并且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新哲学思想体系是由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两大层级系统构成的有机体系。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一个层级系统是深层结构的元哲学理论系统。第二个层级系统是表层结构的应用哲学思想系统。最基本的原则“一以贯之”,从而把两大层级系统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

毛泽东元哲学理论系统,是由毛泽东的立场论、观点论和方法论这“三大论”合成的深层结构。毛泽东的立场论,是毛泽东提出的人们在思想、言论、行动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的理论。它是由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思想立场,自觉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独立自主的行动立场三个层次结合而成的统一整体。毛泽东的观点论,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观点,即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它是由实事求是的一元观和知行统一的认识观、对立统一的宇宙观、人民大众的历史观这四大观点构成的完整世界观。毛泽东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和工作的方法和办法的理论,即毛泽东的学习方法、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历史方法和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理论。它是由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调查研究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的思想方法、阶级分析的历史方法、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五类方法理论构成的系统。毛泽东元哲学理论思想系统里立场论是前提、观点论是核心、方法论是工具,这“三大论”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互相依赖,成为有严密逻辑结构的深层哲学系统。

毛泽东应用哲学思想系统,是由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军事哲学思想、经济哲学思想、文化哲学思想、道德哲学思想等众多分支应用哲学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表层结构特点的庞大系统。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包括中国革命的逻辑,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新民主主义论哲学基础,民主与专政的辩证法,人民民主专政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执政党的建设等。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包括战争的认识论,战争的唯物史观,战争的辩证法及战略和战术等。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包括中国经济建设的逻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分配原则,独立自主、向外国学习的原则等。毛泽东的文化哲学思想包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美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文化工作的辩证法等。毛泽东的道德哲学思想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道德情操和严于律已、自我批评的道德修养原则等。

毛泽东提出的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基本的原则,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和自始至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里的活的灵魂。正是这个“一以贯之”的最基本的原则,把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层结构的元哲学系统与表层结构的应用哲学系统联结为一个活的有机整体。毛泽东元哲学思想系统的立场论、观点论和方法论的三大理论是毛泽东应用哲学思想深层的本元、根基和前提。毛泽东应用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的立场论、观点论、方法论这些深层的元哲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和体现。所有这些,使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成为既有骨胳又有血肉的交相生辉生动活泼的新哲学体系。

毛泽东新哲学思想体系吸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精华,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上,毛泽东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概括为“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第一人。固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早已为马克思和列宁所提出,可是,他们的论述散见于他们的全部著作中,他们既未把“立场”、“观点”和“方法”三者并列提出,也未全面系统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里,才第一次把马列零散的论述集中概括起来,加以提炼抽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者并列提出,并且明确指出它们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很显然,这本身就是对马列主义哲学独特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人类哲学史上创造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体系。他不仅提出了这个新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而且重点探讨和阐明了他发现的唯物史观,打破了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大一统的局面,实现了伟大的哲学革命。列宁继马克思之后,重点探讨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辩证的认识方法论,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列宁主义哲学的新阶段。毛泽东直接从列宁出发,重点探讨和阐明了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用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问题中的方法论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元哲学和一系列应用哲学相结合的历史的唯物的辩证方法论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新的特质,从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推进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促进、深化、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到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再到毛泽东的历史的唯物的辩证方法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50年的历史发展逻辑。

应当指出,列宁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了多学派的局面,影响最大者有斯大林的哲学、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三大家。斯大林首先扛起了保卫列宁主义的大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体系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原则,在落后的俄国建成了社会主义。但是,斯大林有严重的形而上学,扼杀了马列哲学思想中辩证法这个活的灵魂,其哲学思想的理论水平比列宁后退了许多。以卢卡奇、柯尔斯、葛兰西为代表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打起了反列宁主义反映论的旗帜,强调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原则、辩证法原则和主体人性原则,提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发人深省的新问题,但是他们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往往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唯心主义同流合污。毛泽东哲学思想也与列宁哲学有关,但毛泽东是直接继承和发挥列宁的反映论的,他不仅坚持了列宁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而且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认识论的实践论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大大扩展了马列主义哲学的外延,丰富了马列主义哲学的内涵,从而把马列主义哲学推进到新阶段,使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中国建立并巩固起来。可以说,列宁之后,马列主义哲学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即斯大林的“正题”,本文新马克思主义的“反题”,毛泽东的“合题”。可见,列宁之后真正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发展方向的,既不是斯大林,也不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中国的毛泽东。

毛泽东新哲学体系是地道的中国哲学,它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对中国哲学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变革,是中国哲学发展到当代取得的最大成果。

毛泽东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为此,毛泽东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中国哲学作了系统的研究总结,继承了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哲学在内容方面包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的宇宙观和社会道德论的优良传统。在表现形式方面更有独特的中华民族形式,那就是文章短小精悍,文字言简意赅,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风格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毛泽东不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形式中去了,而且把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提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水平,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具体化为中国的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化,收到双重效果。

毛泽东不仅吸取了中国哲学的精华,而且剔除了中国哲学中的糟粕。中国古代哲学是封建时代的哲学,自然带有封建性的内容。中国现代哲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自然有许多是反动的东西。毛泽东不仅剔除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封建性的东西,而且同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国家主义、唯生论、民生哲学、力行哲学等反动学派进行了无情地不懈地斗争,并在同它们的斗争中成熟发展起来。

中国的古代哲学和现代反动哲学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大一统;按其阶级属性讲,是封建地主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的哲学,为封建地主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工农大众服务。毛泽东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尖锐武器打破了中国哲学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大一统局面,坚定地站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不仅提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实践是哲学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丰富源泉,而且力主哲学为中国人民大众的革命实践服务,使哲学成为人民大众锐利的思想武器,从而对中国哲学进行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正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哲学走到人民群众中间来了,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亿万人民群众学哲学用哲学的伟大壮举。毛泽东创造的新哲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大众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发展到当代取得的最大成果。

毛泽东新哲学体系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与实际的统一,哲学实际化,实际哲学化,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尖锐的思想武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普遍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的命运紧密地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幼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当圣经顶礼膜拜,只知照抄照搬马列主义,党内盛行把马列主义教条化,主观主义,无的放矢,理论脱离实际,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惨败,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大无畏精神,勇敢地同党内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个在党内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明确地在《〈共产党人〉发刊词》里提出了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之统一”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并对这个原则作了系统深刻的阐发。毛泽东强调在贯彻这个原则时,既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形式相结合,更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具体内容的特殊性相结合。由于毛泽东实现了马列主义哲学的实际化,从而克服了党内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毛泽东在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时,不仅善于运用和应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尤其重视对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经验教训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以实现实际的哲学化。他多次讲他的理论主要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毛泽东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教育党内广大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理论,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使之升华为新的科学理论,克服盲目实践的经验主义。由于中国共产党人重视理论学习,善于把实际哲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这是中国革命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9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体的人 人的本质和异化 继承和超越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14-02

长久以来,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话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提出,揭开了人学研究的新篇章。列斐伏尔和马克思一样,他的哲学核心是人的问题,人的本性和本质及其异化等成为列斐伏尔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他最终想实现的是总体人的生成,即延续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谋求人的更好的发展。

一、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延续和发展,那么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他也是在继承和超越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下得出的。

纵观马克思早期思想,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分别表现在他的三部著作中。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在《手稿》中,他立足于劳动,指出了“劳动彰显了人的本质”的思想。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凭借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即劳动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人在劳动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肯定自我,确证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由自觉的自己。其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视角而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他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有其独立性;人还是一种类存在物,有其社会性的本质。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从事实践活动的时候,会和自然、人以及社会发生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人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确证了自己的本质。最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指出“人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人是一种现实的个人,是活生生的从事生存实践的人,这种活生生的现实性就必然使得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人不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日益增多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满足中,人才能追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

基于马克思的以上论述,列斐伏尔深受其影响,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人生存的基本活动,所以人的本质是一种自主的、自由自觉的存在,它具有抽象的潜在性。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那么对象性就表明人不是独立的单个人,而是与他人或他物共在,而且在这样的关系中,对象性的活动使得人的本质被对象所给予。这是从社会关系层面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列斐伏尔的这一思想就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不谋而合。另外,列斐伏尔还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统一的,人的活动是一种超越的创造性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活动才使得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人还是有限的存在,是一种不断面对矛盾的存在,人的活动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产生了自然对人的制约,所以人要在这种对立中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这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过程。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列斐伏尔虽然和马克思一样,都认为人的创造性活动使得人与人、自然以及社会发生关系,从而不断追寻确证自己的本质。但是,二者的思想还是有不同的地方,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于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的发展。而列斐伏尔则强调人的本质在于人深层次的对象性存在这一特性去探讨人的本质,他的人的本质理论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这是他对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超越的一方面。

二、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异化”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这是他在《手稿》中的核心范畴。他通过对劳动异化的现象以及根源的分析,进而探讨了人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是指主体创造客体,但主体创造客体之后,客体不受主体的支配而反过来支配、控制、统治主体,其实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物对人的统治以及人对人的统治和奴役使得原本属于人的东西成为与人相敌对的力量。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做了四个方面的规定: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同他自己的类生活、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这四个规定是层层递进的。马克思从劳动的异化一步步推出了人的异化。人的异化表现在人的类生活类本质的丧失以及人与人的异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的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都变成了缺点。人的能力降低了,人的本质丧失了。

列斐伏尔也讲异化,但是他的异化和马克思是不同的,马克思的异化是在经济领域上的异化,而列斐伏尔则从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论述异化。他指出异化从自身来讲,是人的劳动产品和本质力量的外在化,使得人自身出现了自我剥夺、分裂和疏远的趋势;异化是一种关系的错误和颠倒,是人和物的关系的错乱,其结果就是人不能控制和享有自己的创造物,反而要受自己创造物的支配和制约。异化的普及是方方面面的,列斐伏尔认为异化的三种具体形式是:人的需要的异化;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异化。所以“异化就这样扩展到全部生活,任何个人都无法摆脱这种异化,当他力图摆脱这种异化的时候,他就自我孤立起来,这正是异化的尖锐形式。”①我们都知道,人利用实践能力在自然界中谋求发展,以完成人作为主体改造自然的生存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人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异化也在不断增长,人类在取得源源不断的实践成果的同时,又会因为异化而陷入自我丧失和分裂的困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人类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自我分化的矛盾中不断完成的。

总的来说,列斐伏尔的异化理论是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启示下生发出来的,是继承,更是一种超越,他把马克思的异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列斐伏尔还认为马克思低估了异化力量。异化是普遍的持久的。是渗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必然力量。但是不管是马克思,还是列斐伏尔,他们对于异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殊途同归,最终都是指向了一种克服异化的自由全面的人或总体的人的出现。

三、“自由全面的人”到“总体的人”:克服异化,走向人的本真自我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包括对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等问题的探讨,其最终旨归是克服异化,寻求人的本质的复归而使人真正成为人。列斐伏尔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异化环境之下,提出并阐明了总体人的生成就是消除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必要途径。

(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面对劳动的异化造成的人自身的异化以及人与他人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克服这种异化的解决办法就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有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他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②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既然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那么他就必须首先使自身得到全面提高,然后使自己在社会中也获得良好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人要想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个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能力。在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人的需要不断被满足。人就能够反射性地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自觉的能动性,张扬自身的自由个性,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方面的关系)。这是人谋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人在追寻自身的本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的实现需要劳动或者实践来完成。所以,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说,它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实践、劳动――人的本质”这一思维链条上的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从片面的人逐步变成了全面自由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没有了异化成分的并且本质得到复归的人。

(二)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思想

总体的人在列斐伏尔那里就应该是完成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自然界本身是自在自为、无动于衷的,人凭借劳动实践能力同自然发生关系,同时也使自己的主体自由性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说,人用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改造自然界,使本身客观存在的自然变成了属人的自然界,即自然界被人化。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又高度统一。“总体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种高度统一的存在,它就是整个自然界。它包括所有物质的和生命的力量,包括世界的过去和未来。”③总体的人克服了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种种对立、片面和分散性等异化形式,实现了人的自由自觉和自然界的自在自为,并将二者统一起来。这样,人和自然界具有了全面发展的动力。

列斐伏尔指出,总体的人是消除了异化的人。消除异化的方式是人的总体性发展。这就需要消除一切压抑人、奴役的物化力量,克服人存在的分散性片面性。总体人的生成将是人类异化的结束,人将真正的回复到人,人的本质也会复归于人。“总体人的实现,是辩证的否定的历史,它必须通过异化――也许是异化的最高限度――而摆脱异化。”④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是彻底扬弃异化,消除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对立,达到自然性与社会性高度统一的全面完整的人。这种人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总体的行动来完成。现阶段,这种人还不是实际存在的,它还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它似乎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关于总体人的追求并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它是促使人类与社会进步的动力。“人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人,就要努力恢复人的总体性。对于希望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来说,可以走的路只有一条,即努力把握总体性的内容。”⑤

总之,不管是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他们都是提出了一种精神感召,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怀揣着追求真正自我,复归人性本质的动力。虽然目前他们所提倡的人还是一种完美理想化的人格,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一定会让那乌托邦式的完美幻想成为现实。

注释:

①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96.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5.

③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90.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10

建设一流的博物馆新馆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场所,同时也肩负着对公众进行文化普及和为公众营造文化交流氛围的社会责任。在经历了以收藏为中心、以学者为权威的发展阶段之后,博物馆进入了以体验为中心、以观众服务为主旨的新时期。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变迁,河北省博物馆的现有建筑功能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博物馆的需求了,除陈列展览外,没有影视、讲座、互动学习等的空间,也没有观众休憩、餐饮、购物的空间,尤其是建筑面积狭小限制了陈列展览的扩展。为了适应现代博物馆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新馆建设势在必行。

2006年9月6日,举行河北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仪式。河北省博物馆新馆设计新增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展馆总建筑面积增至53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增至24936平方米,可满足博物馆举办各类陈列展览的需求。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河北博物馆建设问题高度重视,就加快新馆工程建设有关问题,多次组织现场办公,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度。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流博物馆和精品工程。

河北省博物馆建成后将与老馆统筹使用,届时,河北省博物馆在基础设施、陈列展览、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将更好地发挥社会文化教育窗口的作用。

旧馆改造提升博物馆的气质和品位

河北省博物馆在进行新馆建设的同时,近几年来共投资2000余万元对旧馆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提升了博物馆的品位。

河北省博物馆改造后的序厅与旧馆建筑浑然一体,面貌焕然一新;以煅铜馆标、LED大屏幕、触摸屏查询、平面图大灯箱和两厢暗区装饰为突出亮点;中厅设立了简洁明快、美观舒适的接待区、休息区和报告厅;东西两个天井院更新了供水供电系统,恢复了建筑采光、通风、休息等功能,增加了花草树木和竹石水景;楼顶重新做了防水,解决了多年没解决的漏雨问题;对博物馆外墙面进行清洗,恢复了建筑原貌;旧窗户全部更换为铝合金中空玻璃窗;东西出入口大门更换为紫铜门;展厅内墙面进行了全面维修粉刷;电梯井道安装完成,待安装电梯后将使旧馆交通系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夜景照明改造工程使夜晚的省博物馆更加迷人。

改造完成后的旧馆在外观上完全恢复了建筑原貌,而内部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美观。新馆建成使用后,旧馆除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加保护外,还将继续发挥它现有的博物馆功能。

免费开放扩大社会影响

当今,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博物馆教育也进入以服务为基本出发点的时代。免费开放以来,河北省博物馆在基于公共服务的社会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影响。

力克时艰 丰富展览内容

2008年3月,河北省博物馆成为河北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当时,博物馆的新馆建设正在进行、旧馆改造刚刚开始,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经上级批准,撤除了所有的文物类基本陈列。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河北省博物馆仍积极落实免费开放,并以“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服务人民大众”为思路举办内容丰富的临时展览和能体现河北文化风貌的长期陈列。

几年间,河北省博物馆广开思路,自办、合办、引进了50余个专题展览。其中,“多难兴邦”主题系列展览对2008年的抗击冰雪、抗震救灾、、拉萨“3・14”事件真相等予以了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主题系列对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城市发展规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了精彩展出;文化遗产保护主题系列充分展示了河北省近年在长城调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补充了馆内缺少文物展览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宣传河北省的历史文化,还举办了全面反映河北省16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貌的《燕赵古迹展》。另外,雅俗共赏的书画与摄影系列展览也经常在馆内举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积极探索 推出系列专题讲解

河北省博物馆有一支专职的高素质讲解员队伍,在做好定点免费讲解的基础上,成功探索专题讲解之路。2011年,《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展,很多观众希望能深入了解某类文物的价值、文化内涵等。为此,河北省博物馆结合展览中的瓷器精品,策划了“美瓷欣赏”专题讲解,受到广泛欢迎。以后,结合这一展览又相继推出了“陶明器与古代社会生活”、“壁画中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两个专题讲解。另外,结合《燕赵古迹》展览,还推出了“河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专题讲解,集中向观众介绍河北省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清东陵和清西陵。

联络媒体 共同进行社会推广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博物馆、参与博物馆的活动,河北省博物馆不断创新思维,注重加强与媒体合作的教育推广。

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与《燕赵都市报》(网)联合举办了“河北人眼中的上海世博”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引起广大摄影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浓厚兴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近千幅摄影作品。评委会对作品进行了评奖,并在博物馆举办了《河北人眼中的上海世博》获奖摄影作品展览,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宣传新馆,与《河北日报》联合举办了“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既宣传了博物馆的文物精品,也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为了使青少年更好地解读《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省博物馆与《燕赵晚报》联合举办了针对小学生的教育项目“马腾盛世――赏马、说马、写马”活动,邀请小朋友们参观展览、解读艺术,并参加以马为主题的征文。小朋友们踊跃参加,促进了高雅艺术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展后,省博物馆与《燕赵晚报》合作,推出了“穿越千年――大家解读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成果展”系列讲座。由于媒体宣传及时到位,公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让博客圈的朋友更多地了解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组织河北省博客圈举办了“‘文化遗产日’走进省博”活动,对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博物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倾心服务 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公平和共享是当代博物馆的两个重要理念,在做好对普通观众服务的同时,河北省博物馆高度关注针对弱势人群的服务。

每年“六一”儿童节博物馆都为石家庄市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安排参观专场,定期组织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和农民工子女来馆参观。2011年秋季,尝试开展“小朋友游省博活动”,与幼儿园联合,每个月组织一次2-5岁小朋友的参观专场,为他们安排专门的讲解和服务。此外,还开展了与省内著名的“择差教育”机构“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的合作,让“问题”孩子在博物馆感受文化熏陶和人文关怀。

汶川大地震的每个周年,河北省博物馆都为在石家庄读书的汶川学生安排参观专场,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此外还与在河北省职教中心学习的班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参观省博,认识河北”活动。

河北省博物馆还在每年的“肢残人活动日”积极与残联联系,共同组织残疾朋友到博物馆参观,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阔视野、了解河北文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河北省博物馆与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合作举办“老年大学艺术欣赏课进省博活动”,老年朋友们对这种融参观、欣赏、交流为一体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了解观众 加强调查与沟通

河北省博物馆十分重视观众留言工作,在咨询台和各个展厅都设立有观众留言台,由专人管理,负责对留言进行整理和总结,及时采纳合理建议、认真回复咨询和疑问,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并建立了长期的观众联系制度。

河北省博物馆将观众调查工作常规化,常年进行观众满意度的调查及与展览结合的专项调查,及时整理调查报告。2010年开展的“我心目中的新省博”调查活动,对新馆建设起到了极好的参考作用。

服务大众 走向社会基层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馆舍天地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大千世界是支撑这个基础的源流活水……”河北省博物馆积极开展走出馆舍的社会服务活动。

为了广泛宣传河北省的优秀传统文化,河北省博物馆特别制作了《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古驿瑰宝――鸡鸣驿》等便携式展览,常年在市内的学校与社区巡回展出。结合在学校的巡展,博物馆还与学校联合进行教师培训和小志愿讲解员培训,使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实践锻炼。

为了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河北省博物馆近年组织了多项主题宣讲活动。“民族之魂”主题宣讲活动,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两个系列,分别介绍河北的著名抗战英烈和文物精品,先后宣讲十几场,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组织了“光辉的旗帜、血染的风采――河北籍优秀共产党人主题宣讲活动”,演讲与音像放映相结合,内容生动,形式灵活。主题宣讲小分队主动深入到机关、部队、学校、企业及社区等进行宣讲,听众已达5000余人,受到广泛好评。为了服务农村孩子,宣讲小分队在2011年下半年多次赴栾城县村镇学校进行宣讲。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11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环境振动

一、引言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1】。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振动问题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振动试验表明,振动对于居住在铁路线周围的居民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当振动加速度达65dB时,对睡觉有轻微影响;振动加速度达到69dB时,所有轻睡的人将被惊醒;振动加速度达到74dB时,除酣睡的人,一般情况下,其他人将惊醒【2】。

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城市的铁路环境振动的现场实测,考察了铁路沿线居民区受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污染现状,测试结果表明,离轨道中心线30m之内区域的振级大部分接近80dB。这样高的振级将极大地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着手研究振动污染规律、振动产生的原因、振动传播途径及控制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的进行,交通系统大规模发展的趋势极为迅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下铁道和城市高架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少、不占用一般道路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减少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已经拥有和正在建设的地下铁道系统的城市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城市还在筹建轻轨交通系统。近年来在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对于振动可能影响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内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也进行了预测。如拟议中的西直门至颐和园轻轨快速交通系统可能对附近文化和科研机构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影响、地铁南北中轴线可能对故宫等古建筑的振动影响。为此,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北京市城建设计院、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方交通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已经开始结合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修建地铁、轻轨交通系统时车辆引起的环境振动的工程实际进行研究,发表了有关地铁、轻轨车辆作用下隧道及高架桥梁的振动、振动波的传播及其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影响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振动的产生及传播规律

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由运行列车对轨道的冲击作用产生振动,并通过结构(隧道基础和衬砌或桥梁的墩台及其基础)传递到周围的地层,进而通过土介质向四周传播,进一步诱发附近地下结构以及建筑物(包括其结构和室内家具)的二次振动和噪声,从而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建筑物内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1)列车以一定的速度运行时,对轨道的重力加载产生的冲击;

(2)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

(3)当车轮滚过钢轨接头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

(4)轨道的不平顺和车轮的损伤也是系统振动的振源。

对于高架轻轨系统,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桥梁结构类型和基础类型、跨度、刚度、挠度等,列车与桥梁前相互作用也会加大振动作用。

对于地下铁路,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隧道基础和衬砌结构类型、轨道类型、是否采用隔振措施等。

在理论分析方面,由于国内还没有建成高架轻轨系统,文献[3-[5采用二维的车一桥共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分析求得了列车运行时作用在桥上的列车振动荷载,然后再采用"桥墩一基础一地基"二维共同作用的模型,通过动力响应分析,求得了通过桥墩并垂直于线路的横断面上的地基和地面的振动特性。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到了以下结论:轻轨列车振动所引起的附近地面振动,在某一距离范围内,将随距轻轨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在一定距离内又出现了反弹增大(大约在40~60m间),但总趋势是随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轻轨系统桥梁的基础类型对地面的振动影响比较大,采用桩基时由列车运行所引起的地面振动的位移汇度伽速度值均较采用平基时的小许多,且采用桩基时,地面振动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速度也较平基为大。甚至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桥梁基础,沿线建筑不同楼层的振动响应也有所不同。采用浅平基础时,高楼层的响应比低楼层的剧烈,若采用桩基时,各楼层的差别就小得多;高架桥线路与路基线路相比,环境振动将大幅度降低。距线路中心线30m处的振动强度可降低5~10dB。

对于地铁列车的振动效应,除了通过现场实测了解其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以外,文献[6根据实测轨道加速度得到了列车荷载的模拟数学表达式,进而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隧道和周围土体的振动特性;文献[5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的方法就地铁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环境振动及振动波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

已有调查表明【7】,地铁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运行时,距轨道水平距离1.5m处,振级平均值为81dB,距轨道水平距离24m处,振级平均值为71.6dB。这说明随着距轨道水平距离的增加,振级将不断衰减。此外,地铁振动影响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列车通过的速度及隧道的埋深。速度越高,振动干扰越强,响应的影响范围越大,埋深越大,影响范围也越小。随距离增大而振动强度减弱的规律也适用于沿线建筑物。由于列车运行所引起的地面水平振动,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要快于垂直方向,因而沿线建筑物内垂直方向的振动将大于水平方向的振动。实测结果表明:楼房的水平振动一般小于垂直振动十几分贝,因此在评价楼房受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影响时,可以垂直方向为主。

对于建筑物的平面而言,其纵向劲度大于横向劲度,所以无论建筑物的走向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如何,当建筑物受到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影响时,总以其横向大于纵向振动的规律出现。就不同楼层高度而言[8],一般来说,对于低层建筑,特别是在四层以下,随着楼层的增高,振动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附近建筑物内测得的振动有增大的趋势,尤其楼房内侧的振动表现得特别明显。而由列车振动引起的沿线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其振级的大小又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以及与地铁的距离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基础良好、质量较大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由于其固有频率低,不易被激励起较大的振动,因而其振级较自土壤传来的振级有相当大的衰减,衰减量可达10~20dB,因此在距地铁隧道水平距离32m处,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内实测振级不大于60dB,一层以上则测不出地铁行驶时引起的振动;基础一般的砖混结构住宅楼可衰减5~10dB;而基础较差的建筑,如轻质结构或浅基础的建筑,则衰减量很少,其振级与土壤振级相近,甚至还会出现室内振动大于室外地面振动的现象。

根据实测结果可知,振动强度的分布有以下特点:

(1)在振源的频率分布上,以人体反应比较敏感的低频为主,其中50~60Hz的振动强度较大。

(2)在列车速度的影响上,随行车速度的提高,振动有增大的趋势。

(3)就地面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而言,距轨道中心线越近,同一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越大,反之则越小。

一般认为,列车运行所产生的地面振动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有较大的衰减是一般规律,但是也有文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文献[9]和[10]曾分别在桥梁(京沈线滦河桥,跨度32m上承式钢板梁桥,桥墩高8~10m,车速50~80km小)和线路附近(京广线,车速25~110km/h)测试了列车通过时地面振动加速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G为振级,ω为各测点加速度与路基处加速度的比值。可以发现地面振动分别在距桥墩60m左右处和距线路40m左右处出现了加速度的反弹增大。这一测试结果是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吻合的。

随距离增大而振动强度减弱的规律也适用于沿线建筑,由于列车引起的地面水平方向振动在传导过程中的衰减要快于垂直方向的振动,因而沿线建筑物内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将大于水平方向的振动。实测结果表明:建筑物的水平振动一般约小于垂直振动10dB,因此在评价建筑物受轨道交通系统影响时,可以垂直方向的振动为主。

三、计算报动的理论方注

当振动接收点与波源距离小于列车1/π长度,且接收点远至足以产生远域时,由列车所形成的振动荷载几何上可以模拟成谐和线荷载波源。

在竖向谐和线荷载作用于弹性半空间情况下,振动能量呈圆柱状扩散,振幅衰减速率较点波源作用下为没(点波源作用下,能量呈球状扩散),R波由二维波成了类似一维的波,在地表面上并不衰减,而远域的体波(P波和S波),其振幅在地表面下将反比于接收点与线荷载距离的平方(呈衰减)。

上述波传问题在波源下的解都是把地基上看作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这种地基上模型是对实际地基上的理想化。但是它给出了在点波源或线波源作用下体波、面波衰减的一些基本特征。

四、减振隔振措施

交通荷载所引起的地面振动,经常会影响邻近的结构物,或对邻近振动敏感的精密仪表、设备等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时常干扰邻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因而对地面振动防止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和工程问题。应用屏障是防止和减轻地面振动的有效措施,对该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一般而言,振动的有效隔阻可由河渠、橡胶垫层、板桩墙以及桩等屏障来截断、散射、绕射各种应力波而达成。屏障又可以分为连续屏障和非连续屏障。连续屏障是指屏障是连续的整体,如开口沟渠,用泥浆、锯屑和沙子等填充的沟或混凝土刚性墙等;非连续屏障措屏障由间断的屏障单体构成.如圆柱行排孔和排桩等。一般所研究的振动屏障问题,可以分成两大类,一为主动隔振,又称(近场)积极隔振,即利用间接或围绕振动的障壁,以减少由振动源发射出来的波能。由于主动隔振法的屏壁接近波源,所以其主要用于阻隔体波(P波和S波)。另一类为被动隔振,又称(远场)消极隔振,即在高振源较远处作屏障,隔开振动,使之无法降低振动的地点。被动隔振法由于障蔽远离振动源,所以主要用来阻隔面波(R波)。屏障隔振的原理是建立在波能的反射、散射和衍射的基础上,实质上是弹性波和存在于均质弹性介质(屏障)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屏障对波的散射效应决定其隔振效果。由于R波的散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理论解多限于体波,并以SH液研究最多,但仍限于几种规则屏障。

关于振动屏障的问题,已有很多人做过研究,如Woods[11]曾提出有关利用明渠产生主动阳振的现场调查报告。Pao[12]等曾利用解析的方法研究波在圆形及抛物线型障壁的折射问题,其中解析的方法由于闭和型的解不易获得,而使其解仅限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在特珠的理想条件下。近年来,又有许多学者利用有限元配合特殊的人工边界研究了弹性基础对降低交通振动的效用,利用有限元与边界元或无限元的杂交法,研究交通的隔振问题。高广运等首次提出了地面连续和非连续屏障隔振的概念,指出非连续排桩屏障的散射效应决定隔振效果,而屏障的衍射效应决定其影响范围。

为防止振动表面波的传播,在地表采取挖沟、筑墙等措施也能取得一定效果。有三种隔离模式:弹性基础、明沟和充填式沟渠。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基础对较高频率的隔振效果好,但由于弹性基础的存在,轨道上的最大低频速度和加速度会被放大,所以无论是对于运行列车的平稳性还是对周围环境的隔振来说,弹性基础并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对于明沟和充填式沟渠而言,一般来说,减振沟越深,其有效隔振频率的下限就越低,减振效果越好。沟的宽度与隔振效果无关。对阻隔列车引起的振动而言,明沟在三种方式中是最好的,它可以完全切断振动波的传播,只要沟的深度足够,就可以获得理想的隔振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明沟有稳定性的问题,须设置支撑构架使其保持稳定。对于低频振动,上述三种隔振措施所引起的效果都不大,对于高频振动,如高速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上述三种隔振措施的效果都可以,但以明沟的隔振效果为最佳。

五、结论

虽然对于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国内外都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人与动物系列范文12

关键词:19种龟鳖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基因组结构;控制区;串联重复序列

中图分类号:Q9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07)03-0258-05

龟鳖类出现在距今约2亿多年前的二叠纪至三叠纪期间,是地球上最特化、最古老的一支爬行动物,享有“活化石”的美誉,在脊椎动物的系统演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全世界现存龟鳖类动物约有13科、89属、270余种,被分为两个特征明确的支系――侧颈龟亚目和曲颈龟亚目,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的食物和医药利用等因素,使现有的龟鳖类物种面临严重的危胁,野生数量日趋枯竭:而龟鳖类动物属于长寿、晚熟、繁殖率低的类群,因此,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并持续利用龟鳖资源,加强对龟鳖类动物的研究很有必要。

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是共价闭合的双链DNA,大小约15~20kb,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很少受到序列重排的影响、呈母系遗传等特点,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组DNA(mtDNA)成为研究动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重要分子材料,同样受到愈来愈多的龟鳖类动物系统学研究者的青睐,至2007年4月,GenBank中公开发表的龟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共有17种,在这17种中,侧颈龟类仅非洲侧颈龟(Pelomedusa subrufa)1种,曲颈龟类16种,其中包括:陆龟科(Testudinidae)10种,鳖科(Trionychidae)2种,淡水龟科(Geoemydidae)、龟科(Emydidae)、海龟科(Cheloniidae)、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各1种。

本文拟对这17种龟鳖类结合我们近期测定的锯缘摄龟(Pyxidea mouhotii)和白腹摄龟(Cy-clemys atripons)的mtDNA全序列(另文待发表)共19种龟鳖类,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探讨龟鳖类动物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1 19种龟鳖类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1.1 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布

已测定19种龟鳖类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在16455~19438bp之间,其中最长的是缘翘陆龟Testudo marginata,其次是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最短的是黑凹甲陆龟Manouria emys,除平胸龟和扁陆龟有两个控制区和其它一些特异性外,其余17种龟鳖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均与典型脊椎动物的相似,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基因控制区(control region)(详见图1)。

多数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布较为紧凑,但一些物种中也存在特异的间隔序列:中国平胸龟mtDNA中存在3段大于150bp的基因间隔区:非洲侧颈龟中ND5和ND6基因间间隔124bp;锯缘摄龟和白腹摄龟中ND4和tRNAX~基因间间隔分别为13bp、12bp,此外,类似于典型脊椎动物,多数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中,ATP8/ATP6,ND4L/ND4和ND5/ND6基因间分别有10bp、7bp和5bp的序列重叠,非洲侧颈龟和锦龟中ATP8/ATP6基因则重叠31bp。

1.2 碱基组成

19种龟鳖类动物的线粒体全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控制区的部分碱基组成见表1,比较发现:这19种动物的碱基组成相似;4种碱基中G含量最少,A+T含量相对较高,而且在控制区中这种偏向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现象与鸟类等脊椎动物类似:在核苷酸组成上偏好于AT编码。

1.3 编码蛋白基因

19种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中,除非洲侧颈龟有一个推测的ND4L基因外,其余的均可确定有13个编码蛋白基因,且序列长度较为保守,13个编码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可分为3类:编码甲硫氨酸(Met)的ATR:ATG和ATA,编码异亮氨酸(Ile)的ATC和编码缬氨酸(Val)的GTG,共4种,其中ATG使用频率最高,GTG为多数龟鳖类COI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也可分为3类:AGR(AGG和AGA),TAR(TAG和TAA)和不完全的T或TA,共6种,其中最常用的是TAA,不完全终止子(T或TA)在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很常见,推测可由转录后3′端“A”补齐转化为完全的终止子TAA,此外,类似于鸟类等脊椎动物,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基本符合“摆动学说”,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变异较大,而且在碱基的选择上更趋向于“A”。

中国平胸龟不仅在ND3基因的174位点存在一个额外插入的胞苷酸(C),且NDl基因中3个不同位点各存在一个插入的核苷酸(2个腺苷酸“A”和1个胸苷酸“T”);非洲侧颈龟除ND3基因有一个额外插入的腺苷酸(A)外,在推测的ND4L基因的两个不同位点也分别插入了一个腺苷酸(A)和一个胸苷酸(T);其余多数龟鳖类mtDNA仅ND3基因的第174位点存在一个额外插入的腺苷酸(A),一般认为,这些额外插入的单核苷酸在翻译过程中不表达,可能通过RNA编辑来恢复基因的功能,从而避免移码突变导致基因转译提前终止,此外,通过分析目前的19种龟鳖类mtDNA序列发现,这种核苷酸插入形成终止移码框的现象在中华鳖和白腹摄龟中不存在,因此,这种现象是否是龟鳖类的一个共同特征,还是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以及具体的形成机制和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4 轻链复制起始点(OL)

除侧颈龟亚目的非洲侧颈龟外,已测的所有曲颈龟亚目mtDNA的tRNATrp-tRNAAla-tRNAaAsn-

tRNACys-tRNATyr(WANCY)基因簇区的tRNAAAsn和tRNACys之间都包含一个典型的“茎一环”(stem-loop)结构,此结构在蛇类、鱼类和两栖类等很多脊椎动物中也有报导,这个区域被认为是L链的复制起点OL(the origin ofliCht-strand replica-tion),图2给出目前已测mtDNA全序列的曲颈龟6个科(每科选取一个代表物种)OL的二级结构,通过比较分析已知曲颈龟亚目mtDNA的OL序列发现,它们的二级结构高度相似,核苷酸组成高度保守,进一步地,其OL中茎上存在9bp的序列完全相同,由此推测,该结构可能是曲颈龟类的一个共同特征,但能否作为曲颈龟亚目和侧颈龟亚目的分类依据,尚需更多的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研究。

1.5 控制区序列

动物mtDNA可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即主要为线粒体基因组的控制区(control re-gion)或称D-Loop区,它是mtDNA复制与转录的关键部位,对mtDNA复制和转录起调控作用,同时是mtDNA基因组中序列和长度变异最大、进化速率最高、最具多态的区域,控制区的这种变异在进化上相对保守的龟鳖类动物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已测19种龟鳖mtDNA全序列中,除扁陆龟、平胸龟出现控制区双拷贝外,其余的皆为单拷贝控制区,其中最长的是缘翘陆龟3943bp,最短的为黑凹甲陆龟948bp,长度变异较大,控制区长度差异是造成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控制区长度和序列组成在脊椎动物各类群即便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变异也较大,如:目前已测mtDNA全序列的3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淡水龟:乌龟、锯缘摄龟和白腹摄龟,其控制区长度在981~1316bp之间,依据碱基组成和变异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区:domainⅠ~Ⅲ,其中domainⅡ区(中央保守区)序列相对保守,位于F-box和CSBl间,而domainⅠ和domainⅢ区碱基变异程度较大,为遗传上的高变区,此外,脊椎动物3个短的保守区(CSBO1~3)在3种淡水龟控制区的domainⅢ中也存在,3种淡水龟控制区序列差异最为显著的是domainⅢ区的3′端含有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包括仅由A和T构成的短序列的拷贝,具体表现为:在乌龟中存在(ATATATC)7bp单元间隔重复14次,且3′端紧接(AT)%8微卫星序列;锯缘摄龟中为(ATTATATC)8bp的单元直接重复36次。而且紧邻3’端为(AITATATr)8bp的单元间隔重复13次;白腹摄龟中仅有[A(AT)3]单元直接重复15次的微卫星序列。前面没有其它的重复序列拷贝,3种淡水龟控制区3′端的重复拷贝序列,特别是由AT构成的微卫星序列拷贝也出现于其它的一些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中,Zardoya和Meyer(1998)曾报道在非洲侧颈龟控制区3′端存在453bp长的重复序列,由6个直接拷贝序列构成且每个拷贝序列3′端紧接(TA)10-11微卫星序列,最为特殊的是3,端邻接tRNAphe基因的微卫星序列较长:由7个TAA(TA)3-4单元构成,此外,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控制区3′端大片段的重复拷贝序列(200~450bp),包括由AT构成的微卫星DNA序列,除在已知的非洲侧颈龟和3种淡水龟中存在外,在马来亚鳖、锦龟、绿海龟中表现也较为明显,但是,不同的物种中重复单元的核苷酸组成和重复次数不同,这些可作为特异的分子标记,对于龟鳖类动物系统学的研究、亲缘关系的鉴定、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龟鳖类mtDNA的研究展望

目前,绝大多数龟鳖类动物mtDNA全序列尚未测定,已测的还不到物种总数的10%,这对于精确的龟鳖类系统学研究显然是有限的,mtD-NA研究已逐渐转向大批量的测定全序列及其与核DNA结合共同研究物种的系统进化。

龟鳖类动物mtDNA控制区中发现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且在种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以此为基础研究龟鳖类的线粒体异质性和mtDNA复制、转录以及动物特异的分子标记等,此外,有些龟鳖类,特别是一些杂交种,如:锯齿黄额闭壳龟(Cuora serrata)、缺颚花龟(Ocadia glyphistoma)、菲律宾花龟(Ocadia philippeni)、艾氏拟水龟(Mauremys iversoni)、腊戌拟水龟(Mauremyspritchardi),其产生机理和分类地位尚未清楚,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