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时间:2023-02-21 18:46:22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1

一、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和载体距离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空间距离、认知距离和情感距离上。

主持人和受众在空间上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像舞台上主持人和参加节目的宾客之间的空间距离,主持人与台下观众的空间距离,主持人与电视机前观众的空间距离等等。正因为有这些客观存在的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距离,主持人在把握和受众间距离的时候,必须根据节目的定位,现场不同的距离方位,进行调节和掌控。

在把握好空间距离的基础上,必须重视主持人以及受众在认知上的距离。一档节目的定位、风格、类型,直接决定了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表现形式。主持人对节目把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在每档节目制作之前,主持人都会认真研究相关内容,尽可能地拉近自己与节目内容的距离,融入其中。这样,节目的效果才会更为整体,给受众一种节目与主持人浑然一体的感觉。主持人对节目认知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受众的认知距离。一档新节目刚刚推出,观众对节目还不了解,尚未形成稳固的观众群,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较低。这个阶段一般可以称为导入期。经过早期的培育和扶持,栏目的知名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吸引,栏目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个时期称为成长期。紧接着是栏目的成熟期——节目质量稳定,形成了固定的收视群体,成为一个风格独特、质量稳定、标准严格并占据相当市场份额的品牌栏目。时刻抓住受众的认知方向,了解受众的认知需求,成为节目和节目中主持人必须时刻关注的重点。

如果说,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认知距离,可以通过舞台设计、节目编排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掌控,那么,两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则更多地通过主持人的表现进行传达。一个有特色的主持人,无疑是形成品牌栏目的重要保障,是栏目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是一个节目最显而易见的标志,是节目品牌的人格化身,也是与受众之间最直接、最感性的情感交流。因此,主持人往往是观众认知某个栏目的标识。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栏目命名,更能提高栏目的辨识度,让观众印象深刻,提升一种栏目品牌的忠诚度。

随着社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不少观众喜欢有性格的主持人。《星光大道》的主持人毕福剑,正是以他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成为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以他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观众亲切地称他为“老毕”。节目的开头,他“坏笑”着走上前台,用调侃的方式说上几句开场白,现场的观众无不被逗得哈哈大笑,现场直播节目中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主持人与受众的情感距离拉近了。

二、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把握

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体,其形象、职业规范化有助于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把握。当主持人的形象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所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而是所在电视台的形象。主持人的形象是令观众赏心悦目还是不忍目睹,直接决定了观众的认同感或排斥感。

主持人在形象定位上一定要准确。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代表着新闻的真实性。任何多余、夸张的修饰都会影响新闻节目的公正和可信度。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应该以职业风格为基础。在综艺类、生活类等节目中,主持人形象定位可根据节目定位来确定。

人格魅力是主持人塑造形象最为持久的因素。主持人的“真我”表现对观众是最具吸引力的。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以她的坦诚、质朴、自然,给人一种毫无粉饰的真实感。她在屏幕中的眼神是一种对观众的平视,是一种平等的、真实的交流。她那明显可见的忧患意识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她为某一事件、人物深深打动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有了出色的个人形象和强烈的角色意识,主持人就拥有了把握与受众亲近距离的“第一把”和“第二把”钥匙。除了上面两种情形,主持人的亲和力同样对受众产生影响。亲和力是能让受众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收音机或电视机前,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宽容程度。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2

今天,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越来越多地关注精神方面的享受,当我们谈到距离感时,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即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是指人与人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指人们之间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相隔的长度。

二、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

物理距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前提,适当的物理距离会为人们带来理想的人际关系。人对空间拥有占有和支配的欲望,因此在个人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中,具有自我保护和防止干扰的能力。所以,在不同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和领域。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类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其中,我们和亲密人之间的距离最远只有44cm,这相当于谷歌地球图像卫星能够拍到的最小精确度。

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主体才可能是美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好的设计应该规范或者引领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使人产生短暂的快乐。就产品设计而言,不同的产品会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不同的影响,怎样通过对产品的设计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值得当下设计师的深思。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当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如其分的物理距离时,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处于恰当的位置,社会公共空间才能有序。通常我们讨论的距离偏重外在的表现,或者说从物理距离的角度出发,而现在我们从心理距离、从个体的情感变化出发,会为我们的产品设计带来一些启发。在电子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的阶段,当我们想要进行彼此交流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彼此面对面的交流,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是遥远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非常近的,真实的交流拉近了人们内心的距离。面对面的交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方式,也是最真实、最本质的,是任何其他形式的交流都无法取代的。

四、产品设计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研究

1.物理距离在办公家具中的研究

如今,人们的城市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办公家具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先前的办公家具基本上是全开放的,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交流是频繁的,直接且真实。如今,办公人员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对办公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同时,对隐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此时,物理距离在办公家具设计中起着的作用尤显突出,它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办公成员的亲密程度,甚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办公家具设计中,如果座位间距过于紧凑,就会造成个人的空间领域被侵犯,给他人的心理以不安全感;反之,如果距离太远,则会导致办公室成员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半开放的可调节式办公家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办公室成员既有隐私又可以相互交流。

2.物理距离在公共座椅中的研究

公共座椅是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介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公共座椅设计的成功与否,影响着都市人交往的亲密程度。其一,尊重隐私的机上座椅。人们不愿意被陌生人窥视自己的隐私,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入睡时。英国航空公司的机上座椅充分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陌生人之间的隐私。因此,人们能够放心而舒适的在飞机上安睡,而不用担心旁边座位上的陌生人看到自己在睡梦中的样子。其二,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的公共座椅。当我们使用公共座椅时,总会为坐在旁边的陌生人而感到尴尬。Breakbench是一种为等候室设计的座椅,平常的座椅设计为了隐私,往往在人们之间设有隔墙,或者一个大扶手。而Breakbench采用一个缺口设计,以隐喻的修辞表达出这种隐私关系。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可意会的礼貌方式解决了公共空间中人和人之间的潜在尴尬关系。

3.物理距离在通讯设备中的研究

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的情感化设计。多角度的交流方式已是现在通讯设备设计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更关注内心的需求,即满足基本交流信息的同时更关注交流的真实感、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情感化可触电话的设计,使得人们打电话时不仅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感。整个设计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位使主体与对象之间产生多点刺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产品使用更具真实感。当下,距离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开始关注心理感受。现代通讯设备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又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3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

这是为了、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

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

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

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

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

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

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4

摘要: 基于红外探测器的三角测距原理和光电传感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导盲系统。该导盲系统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三个方向的红外探测器采集周围障碍物信息,通过一定的优化算法编写程序,读取周围障碍物信息,判断需要报警的方向,控制蜂鸣器和MP3模块的双语音报警系统,确定行走方向。该系统提高了报警的及时性和精确度,能够很好地引导盲人避开障碍物,安全快速地行走。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Arduino控制器; 导盲杖; 语音报警

中图分类号: TN 215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2.05.017

引言国内目前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盲人在行走引导方面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引导盲人行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传统的手杖引导;(2)盲道引导;(3)导盲犬引导。其中传统的手杖引导通过敲击地面告知盲人前方是否为可行路线,它无法告知盲人周围障碍物的空间分布和距离[1];盲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导盲犬的培训周期长,并且成本很高[2]。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引导盲人行走的便捷方案,用三个红外线探测器同时探测前、左、右三个方向障碍物距离数据,控制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判断,然后通过MP3语音模块的提示音和蜂鸣器提示盲人周边障碍物的距离,扩大盲人的感知空间。图1三角法测距原理图

Fig.1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riangular surveying1系统工作原理

1.1红外线探测器测距原理导盲系统中,采用红外线探测器测量身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该红外线探测器是基于三角测距原理完成身体与障碍物之间距离测量的,被测障碍物是具有一定漫反射性质的反射体,如墙壁、纸张等[35]。三角法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平面三角关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光线发射端、接收端和障碍物,红外线发射端按照一定角度θ发射红外光束,遇到障碍物时光束就会反射回来,反射光线照射到接收端的CDD检测器上,在检测器上相对中心位置有一个偏移量X,随着探测器与障碍物之间距离d的变化,偏移量的大小也随之发生改变。利用三角关系,在知道了发射角度θ,偏移距X,中心矩D,以及滤镜的焦距f以后,传感器到物体的距离d就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计算出来[6],图1为三角法测距原理示意图。光学仪器第34卷

第5期马宏平,等:多方向红外测距新型智能导盲杖

一般的红外探测器的结构是固定的,光线发射角度θ、中心矩D、滤镜的焦距f都是常数,所以障碍物的距离d只与发射光线在CCD检测器上的偏移量X有关[7]。红外线探测器的模拟输出电压信号与反射光线光斑中心位置有关,即与偏移量X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探测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与障碍物的距离d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通过对红外探测器件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采集、运算处理就可以获得传感器与被测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信息。

1.2探测器模拟输出转化为距离输出的函数拟合实际测量时红外探测器的输出值为模拟电压值,在编程设计中需要的是实际的距离,所以必须找出模拟电压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用红外探测器测量障碍物距离固定变化的一系列距离值,通过比较实际距离值与模拟电压输出值之间的数据关系,模拟二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文献[7]给出了这种转换函数和计算方法,用MATLAB编程并以图形结合的方法获得函数的系数。图2是红外探测器测量不同距离D时得到的模拟电压输出值U,二者之间基本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假设模拟电压与实际距离之间满足关系式:D=mU+b-k(1)式(1)中,m,b,k都是常数,对上式变形,令Dk=1D+k,得到:Dk=1mU+bm(2)显然Dk与U之间存在正比例的线性关系,1m为斜率,bm是截距,图3画出了Dk与U之间的变化关系(取k=4.0)。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5

关键词:英语动词过去时态认知解读隐喻

Abstract:Englishverbsusedinpasttensedonotalwaysrefertothepasttime.Thispapertiestostudythenon-pasttimeuseofpasttense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on.Fromthemetaphoricalpointofview,pasttensedoesnotonlyrefertothepasttime,butitdevelopstoprojecttorealdistance,andfurthertopsychologicaldistance,revealsthenatureofpasttensefromcognitiveperspective.

Keywords:pasttense;cognitiveperspective;metaphor

一、英语动词的非过去时间用法

动词时态是英语动词的基本语法范畴之一。英语动词的“时”(tense)是一种语法范畴,用来表示动作发生或状态存在的时间。“过去时”(pasttense),顾名思义,当然是表示过去时间。但在许多情况下,英语中的时态和自然时间并不一一对应。过去时除了表示过去的时间或状态,还可以表示现在的时间甚至将来的时间。英语的过去时还被用来表达各种主观的推断、猜测、意愿等“虚拟语气”。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夸克(Quirk)的归纳,英语过去时用来表示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等非过去时间,主要有以下三类:[1]

第一,时态后移(backshift)。即间接引语中转述动词(reportingverb)过去时常使所属从句的动词随之采用过去时,尽管指称的是现在。例如下面的句子:

例1.A:Didyousayyouhadnomoney?

B:Yes,I’mcompletelybroke.

第二,表态性过去时(attitudinalpast)。即表示说话人试探性地询问听话人曾有过的某种意愿,而非过去时间,多用于表示意愿或心理状态的动词。比如以下这句就是指称现在时间:

例2.Didyouwanttoseemenow?

第三,假设性过去时(hypotheticalpast)。即在某些从句中表示与说话人所认为或期待的相反,意含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的某一状态或事件不存在。例如:

例3.IwishIhadalittlelabofmyown!

以上三种情况,除了第一类属于英语动词的时态呼应(sequenceoftenses)原则,合乎逻辑推理外,其余两类看来都是不合逻辑的,违反真值条件的。例2询问的是当前的意愿,例3表达的是对现在或将来的一种主观愿望,却都用的是动词的过去时,显然是一种时间上的错位(misplacement)。然而,传统的描写语言学对此并没有作出解释。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英语动词时态的非过去时间用法。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当代隐喻证明,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2]雷科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在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即人们以一个概念去认知、理解和建构另一个概念,同时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和表述另一个概念。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

种思维模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3]隐喻理论使得时态的初始意义得到扩张,过去时态从单纯表示过去时间到表示现实距离再到心理距离,这也正好反映了人们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

二、“距离”说的解释

(一)“距离”说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概念隐喻的提出,对英语动词这种时间上的错位,语法学家开始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寻找解释途经。英国语法学家帕莫(F.R.Palmer)曾指出,动词过去时的非真实(unreality)用法本质上跟过去时间用法是一致的,过去时是一种“距离的”时态(aremotetense),包括时间或现实的“距离”(remoteintimeorinreality)。他举例如下:[4]

例4.Ifhewashere,hewasinthegarden.

例5.IfonlyIunderstoodwhatyouaresaying.

以上两句都用过去时,区别在于例4是真实条件句,指称过去时间,而例5是非真实条件句,指称现在时间。但是,不管是过去时间与现在时间之间,还是事实与虚拟之间,都是一种距离。也有学者认为,由于过去时与过去时间相联系,因此往往使人们联想起“不存在”(absence)、“遥远”(remoteness)或“距离”(distance)。这些指称都是夸克所归纳的第三类“假设性过去时”。

至于第二类“表态性过去时”,实际上是在交际双方的心理空间拉开了距离。所以易仲良将帕莫等的“距离”说进一步引申到“心理距离”,并举例如下:[5]

例6.Iwonderedifyoucoulddothatforme.

例6中的过去时wondered指称现在时间,表示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在说话人看来还没有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即心理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概念的隐喻化——距离的认知本质

英语过去时态由纯粹地描述过去时的非过去时间用法,到指出过去时的距离性,无疑反映了人们对这一语言现象本质认识的深化。不过,从表示过去的时间距离,到表示虚拟的现实距离,再到表示礼貌的心理距离,人们的认知范围是如何一步步拓展和深化的呢?这是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用法最本质的核心。

“距离”本属于空间概念。空间结构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概念,由此引申到时间概念,乃至各种各样的抽象概念。根据雷科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我们大部分的基本概念是根据一个或多个空间化的隐喻建构起来的。他们提出“方位隐喻”,把许多十分抽象的概念组织在方位概念之下,如up-down这一对方位概念之下就有“Happyisup,sadisdown;goodishappy,badisdown;rationalisup,emotionalisdown”等概念隐喻。[6]这类语言事实的存在并不依赖于语言本身,而是依赖于人们普遍的心理、感知和经验。语法化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许多实词虚化的过程同样遵循这一认知过程。比如英语的begoingto就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先有实义性的begoingto,如“Areyougoingtotheclassroom?”(空间),然后才出现虚义性的begoingto,如“I’mgoingtoexertmyselftoachievethisgoal.”(时间、意图)。

由此看来,空间认知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基础,人类认知由空间域向时间域,以及各种各样的抽象认知域映射,这就是人类对整个物质和非物质世界的隐喻认知过程。由此看来,英语动词过去时被感知为一种“距离”,便是非常自然的事了。首先是时间的距离,然后是现实或心理的距离。

三、过去时之隐喻观

(一)距离与虚拟

过去时表虚拟,这是现实的距离。动词的虚拟语气经常采用过去时表达,例如以下的非真实条件句(unrealcondition):

例7.Ifitrained,thefootballmatchwouldbecancelled.

句中rained采用过去时,指的却是现在时间或者将来时间,这种时间上的距离映射到现实的距离,成为“非真实的现在或将来”(unrealpresentorfuture)。过去时间一去不复返,必产生一种对现实的距离感。如果要表示“非真实的过去”(unrealpast),可以采用过去完成时:

例8.Ifithadrained,thefootballmatchwouldhavebeencancelled.

“过去完成时”(pastperfect)是英语时态中所指称的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指的是“过去的过去”。它比过去更早,与过去某一时间点保持着一段距离,就像过去时与现在时间点保持着距离一样,同样以时间距离映射到现实距离。英语虚拟语气中的这种时态后移使得语法时与实际时始终保持着距离,与此来表示与现实的距离。

但是虚拟语气并不总是用过去时表示。当要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时,虚拟语气就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原形形式和过去式。例如:

例9.Ifanypersonbefoundguilty,heshallhavetherightofappeal.

例10.Ifhewerehere,everythingwouldbeallright.

由于采用动词的不同形态,两者的虚拟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例10的虚拟条件是违反事实的,完全是假设性的,因为事实上“他”并不在这里;而例9的虚拟条件则是可能实现的。现在式虚拟隐含的条件是开放的,因为任何人都有犯罪或犯错误的可能。现在式虚拟语气没有表现出时间上的错位,不存在时间上的距离,因而这种虚拟条件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真实条件。这种含糊的现实距离是由另一种距离来体现的,即“与常规的距离”,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语法常规的背离。用布拉格学派的来解释,就是有标记的,即动词不管哪一人称一律用原形,如例9中的be。

语法学家将这种采用动词原形的虚拟语气称为be型虚拟式,与were型虚拟式对应。章振邦所称的were型虚拟式,指的就是过去式虚拟;即使主语是单数第一或第三人称时,动词be都用were,在非正式文体中也可用was。[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IfIwereyou一句中,采用were是强制性的,因为这是显然违反事实的假设,而were这一动词形式既是时间的错位,又是语法常规的错位,时间上的距离加上与常规的距离,虚拟语气最强。相比之下,be型虚拟式的虚拟语气较弱,所以授意型虚拟(mandativesubjunctive)都采用此式,因为这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实,用于表示要求、建议、决心、必要等主观意愿或看法的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后的名词从句中。例如:

例11.Werecommendthataneutralchairmanbeappointed.

例12.ItwassuggestedthatJohnstudythematerialmorethoroughlybeforeattemptingtopasstheexam.

例13.Itisimperativethatthecountrybuildnuclearpowerstationsinareasshortofenergysupplies.

不管如何,虚拟语气的认知依据是“距离”,主要指的是时间方面的距离,其次才是对于语法常规的距离。

(二)距离与礼貌

距离表示礼貌,这是一种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distance)。表态性过去时(attitudinalpast)采用动词的过去时形式,如例2,表示的却是现在时间。说话人通常通过动词的过去时态来达到礼貌或委婉的目的。委婉客气的语气可以使话语听来彬彬有礼毫不唐突。为达到这一目的,说话人会有意用过去时来表示现在的请求和询问。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所代表的时间与说话人所指称的实际时间保持着一段距离,而这种时间上的距离所反映出来的,则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例如:

例14.A:Didyouwantme?

B:Yes,Ihopedyouwouldgivemeahandwiththepainting.

因为过去时Ihoped隐含一种暗示,好像说话人所表示的仅是自己过去的态度,此刻正在试探听话人对他过去这一态度的反应。说话人并不固守所提出的意愿,而是随时准备根据听话人的意愿改变自己当前的态度,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现在时Ihope就会显得唐突和强求,让听话人感到难以拒绝。同样道理,开头的问句如果改成现在时(Doyouwantme?),若回答是肯定的话,会使听话人觉得毫无商量的余地;采用过去时就会比较间接、婉转和礼貌,似乎说话人所表示的只是听话人过去的态度,让听话人有回旋的余地。

实际上,在不少情况下,采用过去时表示婉转和礼貌,即表态性过去时,往往也隐含一个虚拟条件,例如:

例15.Wouldyoulikesomesalt?(…ifIofferedyousome)

这样看来,表态性过去时与假设性过去时,即礼貌与虚拟,也是不可截然分开的,都是从时间距离映射到现实距离,然后由这种现实距离来表现十分抽象的心理距离。语法化的也表明,语法化遵循“渐变原则”,是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英语连词since从表示时间到表示原因,begoingto从表示空间到表示时间再表示意图,其间都有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同样道理,过去时从表示时间,到表示虚拟,再到表示礼貌,也必然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也正是认知理据在英语过去时态中的体现和运用。

四、结语

英语动词过去时态是一个表示过去时间的语法范畴,可是在实际的中,过去时间并不仅仅用来指代过去时间,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在时间,甚至将来的时间。而且英语的过去时还被用来表达各种主观的推断、猜测、意愿等“虚拟语气”。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和隐喻概念为研究视野,从认知角度解读了英语动词过去时的非过去时间用法。随着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和隐喻概念的提出,过去时态的初始意义得到了扩展。我们将过去时态用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等非过去时间,这种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过去时间与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之间存在的距离,这种时间距离又映射到现实距离,进一步映射到心理距离。以这种“距离”说为理据,对英语过去时态被用来表示虚拟或委婉语气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不仅是从认知角度对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本质认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1]Quirk,R.etal.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187-188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16

[3][6]Lakoff,C&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6

[4]Palmer,F.R.EnglishVerb[M].London:Longman,1974.48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6

距离是什么?老师们各有解答。

数学课上

数学老师说:距离与长度是形影不离、息息相关的,点与点的距离是指连接这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如果线段L1与L2平行,那么L1与L2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如果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之间都存在着距离。

语文课上

语文老师说:现在的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膜越来越深,因此,有些老年人叹息道:“我愿用我的百万家产,换取儿女们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我还看到过一则消息:一个女学生因母亲“偷看”了她的日记,竟然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后被人拐卖到一个山沟里,受尽了折磨。后来她回忆起这件事时,惭愧地说:“如果我当初多与父母交流沟通,母亲也就不会翻看我的日记,也就不会有后来那痛苦的一幕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些有什么感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缩短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呢?

政治课上

政治老师说:中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地提高了,我们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大段距离。值得关注的是,“贫富差距”在中国国内也突破了合理极限,城镇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按人均年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计算,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按人均年收入669―900元的标准计算,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当中国每天都产生百万富翁的同时,许多贫困母亲正在为孩子饿得奄奄一息而伤心流泪,许多贫困大学生每天拾捡别人吃剩的馒头充饥,艰难度日。因此,缩短贫富之间的距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班会课上

班主任说:男女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现在大家正是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身体和心理正在发生变化,异性同学之间会相互吸引。在异性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一点分寸。记住:青春是一杯酒,如果不适量饮用,就会醉眼蒙,失去方向。只有把握好自己,把握好“距离”,青春才会魅力无穷。总之,距离产生美。

哦,我明白了,距离是音乐课上响起的节奏,是旋律中无声的休止;距离是草书中的飞白;距离是体育课上那胜利者的欢呼与失败者的泪痕。

【指导教师:周道华】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7

交往的四种距离

人类学教授霍尔博士将交往中的距离领域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亲密距离”是指两人的身体能很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距离,甚至是“亲密无间”。这一距离多用于情人或夫妻间的谈情说爱,也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这种距离能使一方感受到另一方身体的气息,并能很容易产生皮肤接触而给人以某种快适感。两位成年男性交往时,由于特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一般不采用这种距离。而女性知己往往喜欢这样近距离地相处。这个距离是每个人都很敏感的领域,因而交往时要特别小心这种距离。倘若你忽视了这一距离的灵敏性,无意间与一个交往不深或不熟识的异性形成了“亲密距离”,往往会被误解,弄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来。“私人距离”是指比“亲密距离”稍远一点的距离,一般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通常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个距离。在社交场合,某些人为了向对方表示特殊的亲近感也会有意采用这样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范围规定比较灵活,近可相距两三步,相当于两张办公桌的距离;远可相距五六步或更远些。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员交往。例如在小型招待会上,隔几步远与没有过多交往的认识者打招呼或简单寒暄几句便离开。这一距离对双方没有过多的约束力,表示不想多作交谈。“公共距离”一般指公共场合中演讲者与台下听众,教室里老师对学生,舞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这是约束感最弱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类距离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动态变化,即交往双方间距离会发生缩短或拉开,这种变化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社交中最应注意的“语言”。我们应该学会从这种距离变化中窥见对方的心理变化,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向,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是进一步深谈,还是适时告辞。总之,我们在人际交往时应注意对方对于距离变化的敏感度,以便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

..交往四种距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8

距离为话题八年级的议论文1

如果在距离之间,时间之间做判断!我觉得一切都是时间的摩擦!什么事情都将由时间所化解!如果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却仍旧坚持最初。那就请相信,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不谈时间,不谈距离。只谈永不分离!相信,无论我们的距离怎样的遥远,但心总是在一起的!面对距离,我们更井盖付出真心。也许真心才是拥有吧!

距离产生美

如果说时间最遥远的是什么?或许那就是距离吧!也许距离总是让人患得患失。也许很多人都败给了时间。都败给了距离。也许我们在最完美的时间里却总是错过了任何事情!也许距离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也许距离才是化解一切!也许面对距离的我们却总是不堪。明明可以做到永远,但却败给了距离。也许只有距离才会看出去真情!也许距离才能看清这人间!为了距离,一直要坚持到底!坚持到永远!因为距离产生美,美就在此时!

真心

也许,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付出真心。也许真心能够换来美好一切。也许真心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在距离之间,真心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镇的拥有许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你!也许真心换来的是彼此的心。距离产生美!真心的你我值得拥有!也许你的真心都能够体会。相信,他都能感受到!为了你,我只得做到一切!为了你,我愿意付出一切!

也许距离的时间,也许距离的差距!距离却总是败给了时间。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吧!也许真正的爱能够抵挡住时间。也许,距离拥有一切!也许,距离才是唯一!为了自己,为了梦想,不断努力。为了心中的守护!

距离产生美,我们却不败给时间!

距离为话题八年级的议论文2

人的基因有99.99%是相同的,只有大约0.01%是不同的,但是由于排列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人,也拉开了各人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社会充满了竞争;因为有了距离,让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因为有了距离,让我们知道要勇于创新,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距离是一个让人又爱有恨的词,人总喜欢事事走在前头,并不断加大与后头的距离,但这要付出不同于常人的努力,只有努力加创新才能在时代的前头迎风而立。

纵观古今,无时无刻不是因距离而竞争而发展,齐桓公小白不记一箭之仇,重用管仲,励精图治,最终拉大了与各国的距离成为春秋首霸;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也使他成为春秋霸主。可见古之君主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能以事业为重,忍辱负重,抛却个人恩怨,使他们站在距离的前面,并拉大了与后者的距离。

距离能使人发奋图强,也能使人堕落。吴王夫差,春秋五霸之一,其付出的努力也倍于人,但只因过于骄傲,认为吴的国力其他诸侯国是无法赶上的,以至于穷兵黩武,最终其距离优势转为劣势,国灭身死,为天下笑。开创“开元”神话的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亦使唐帝国成为由盛入衰的转折点。清朝中后期国力不断衰弱,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闭关自守,坐井观天,最终成就了一段中华民族最沉痛的历史。

现实生活中,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和东南沿海对比,距离很大,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该怎样追赶这是个现实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入手,是齐头并进,还是以某一方面为龙头率先发展,对各种先进的理念如何应用都值得我们深思。

学习中,同学与同学之间也有距离,落后的同学都会有追赶的雄心和计划,但如何付诸行动还需要我们的勇气和科学的方法。中国男子足球队前任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最终让中国男足首次冲进世界杯,距离是现实存在的,但如何面对是我们青年一代所必须探索的。

距离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使人从中得到胜利的喜悦,也能使人感到失败的痛苦。当我们能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时,我们就能在时代的前头挥斥方遒。

距离为话题八年级的议论文3

早晨,挤得快关不上门的公共汽车可以说是北京的一道风景。

虽然空调车很贵,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还是贪图它的凉爽,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拥挤。

售票员看着车下犹豫的两位老人:上吧,等过了这两站上班的就都下车了,一会儿就有座了。

于是老人带着他们的小孙女迈了上来。

孩子还不到买票的高度,夹在大人中间似乎连呼吸都是个问题,但是周围坐着的人都没有站起来的念头。售票员也似乎深知这种现象,所以都没有鼓励大家给孩子让座的举动。

其实对于这种冷漠,我本是早已见怪不怪了。按说这坐空调车的人大都是些写字楼里办公、也算受过比较高教育的人,时髦的说法是白领阶层。但是那份漠然的表情与那身上那高档的衣服似乎都有一种拒绝的意思。

车过了两站,终于有一个孕妇要下车,这时售票员示意要孩子过去等着座位,我也正想这孩子终于不用再被挤来挤去,但是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就那么地发生了--孕妇旁边坐着的一位中年妇女很自然地往里面空出来的座位上一挪,一个胖男人顺势就坐了下来。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只能用惊愕来说明,这个看上去没有丝毫病状和不适的男人竟然就这么抢了一个还不足一米的孩子的座位,而且那么地心安理得,让我想不到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我不想猜测这个到北京来游玩观光的人有没有必须要坐下的理由,我也不想猜测这件事对于那个小女孩会有什么影响,她以后也许就会成为这些所谓白领阶层中的一员,也许她以后会乐于给别人让座也许她不会再给任何人让座,这对于她都没有什么错,因为是现实的社会教育一个人成长。

而人们的心灵距离却在这一个座位之间又飘远了一步……

距离为话题八年级的议论文4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当我拿着苹果四代,而你拿着四袋苹果。这是当今网友对现在苹果手机的调侃。静下来想一想,距离在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的,距离给我的生活带来美好,带来青涩童年的回忆。

喜欢每天看着钟走上去往学校的路上去上学,因为算准了时间可以遇上你。喜欢偷偷的埋头走在你后面,装作专心看路而没有发现你的存在。而你总是酷酷地戴着耳机昂首走路,不会发现我。保持着距离,我总是在你身后十步远的路上。我想,我和你的距离也就是十步吧。

老师换座位了,惊喜地发现老师把我和你排在了一起。退出挤成一团看座位表的同学们,我低下头窃喜。一本正经地将书本、书包放在你位子的旁边,我低下头,为了隐藏我忍不住的笑意。脑子里播放着如童话般美好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幻想着与同桌的你以后的美好时光。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放声高歌,日子真的很美好,因为有你。

上课总会不专心,偷偷望着桌上的“三八线”,我和你的距离可能只有几十厘米吧。线的那边就是你的手肘,往上就是你听课时专注的眼神。距离越来越小,不求与你很近,只希望抬眼能看到你。

秋游,我总是跟着你后面玩。过山车挑你的后座,忍着不尖叫就是不想让你发现我的存在。为了跟着你,我连最想坐的摩天轮都舍弃了。现在想想,当初自己真是傻得够可以了。

小学毕业了,我们各奔东西。初二时的小学聚会,我又看到了你。彼此生疏的笑,忘却曾经同桌的时光。距离,越来越远。曾经迷上《夏至未至》,渴望自己也有一段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感情,然而童年的回忆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深刻。

距离产生美,我们从来没有接近过,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傻傻的痴想。正是距离给我这一段青涩的回忆,感谢距离,给我一个梦幻的回忆。

距离为话题八年级的议论文5

静静的深夜,守候在收音机旁,感受来自远方的电波,任凭思绪四处徜徉。

关上灯,微微地闭上眼睛,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如天籁般让我如痴如醉。此时,我的心也随着音响中溢出的旋律,缓缓地流淌,但不知该流往何方,只是任它流动。也许我会因此感到一丝惬意:没有喧哗,没有嘈杂,只有美妙的音乐;没有烦恼,没有忧郁,只有舒畅与静谧。心境如同这空间一样透明、纯净。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歌声的飘逸,心灵的超然脱俗,就因为这微妙的境界,然而此时的感受也正如这歌里漫出的点点温情,几丝凄凉……

岁月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空间像玻璃,透明而不可穿透;时空中任意两者则像天平的两端,永远都不会逾越那短短的间隔。

可为什么在这个普通的静夜里,这个普通的收音机旁,会让一个少女痴醉如酣?

大卫·克伯菲尔的魔术出神入化,他的语言魔力使晴朗的沙滩上飘起洁白的雪花。那是因为小孩对祖父的思念,对雪的喜爱使冬、夏无阻,把季节间的间隔浓缩为一瞬。这是心灵的跨越,是爱的魔力,这魔力也许比克伯菲尔的更神奇。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9

现代社会,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测量出任何宏观的或微观的距离,但是,有些距离,科技似乎也会显得束手无策,譬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迄今还没有谁能够测量出来,当我们说“距离产生美”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文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感知,如“天涯若比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距离从来没有人能够对它进行量化,我们对它却充满了探寻的执著和美的追寻。但是,由于这种心理距离的感知有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这种感知有时候会变得难以捉摸,令人不解,古人说“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惟其如此,古往今来对人与人的心理的探求过程才会变得妙趣横生,趣味盎然,才会有“揣摩”的艰难,才会有“含蓄”之韵味,许多的人毕其一生,都没能走入别人的心扉,大多是对彼此间的距离出现误判,何其悲哀!但是有些人由于拿捏准了人心的距离,加之找到了捷径,因而无限远的距离在他的面前都成了可望还可及的曼妙人生路,于是他和别人的关系才会一帆风顺,如鱼得水,其乐融融。

所以,人和人的相处,就是一种对人与人心理距离的拿捏过程,拿捏对了,春风荡漾,利人利己,天涯变咫尺;拿捏错了,秋风冷雨,祸患无穷,咫尺成天涯。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何尝不是此理?师生之间开始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源自何方来自何处,忽然两人见面了,于是心与心的距离开始追逐,教师要了解学生,要接触他,观察他,和他说话,看他做事,于是,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开始变幻莫测,诡异难料,不同的教师对这种距离的拿捏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各显神通,而正是这种拿捏方式的迥异决定了教育实效的色彩斑斓,千差万别。有的老师高高在上,仪态威严,有意和学生保持距离,想表现出师者的姿态和长者的严厉,希冀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未料部分学生敬畏之余还油然而生疏远和隔膜之情,更有为师者整日游走于学生的视野之外,如此以来,师生之间鸿沟渐现,这条鸿沟的距离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常人难以逾越更难以将之消亡,谁能够丈量出这条鸿沟的宽度,谁就真正拿捏准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谁能够填平这条鸿沟谁就能让教育的真善美尽情绽放。

傅国涌先生编著的《过去的中学》收录了张清平创作的《永远的春晖中学》,文中写的许多的教师如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人就是这样的大师,他们该是拿捏师生关系的榜样,是让教育之美尽情绽放的楷模。在春晖中学任教的夏尊先生以他的一生,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用“妈妈的教育”方式,告诉了我们“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来到春晖中学任教国文的朱自清先生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一文,他认为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朱自清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学生王福茂写了《可笑的朱先生》,朱自清不但没有批评他相反还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去点评。在学生面前,这些大师们忘掉了自己显赫的名声和卓越的成就,他们把自己当作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将师生间心理距离抹去得一干二净,于是乎当他们自觉地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才得以唤醒,春晖中学的教育余韵才得以源远流芳,令今人回望不已。

有当代苏霍姆林斯基之称的李镇西老师,践行的也是一种和学生心理零距离接触的教育;北京四中的丁蓉老师推行的是“永不画句号的班主任”理念,一天的班主任,就是学生一生的班主任。这样的大师,这样的名家,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丈量师生间彼此的距离,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至善的教育信念:育人者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忘掉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将自己化作他们中的一员,去拿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地放低自我,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平等了,换位了,理解了,尊重了,信赖了,鸿沟没有了,情真了意自然就切了。

距离决定美,不同的美决定教育的不同层次。教育者有时候要有长者的威严,要有“师道尊严”的格调,学生才会尊重你,才会仰视你;有时候师生之间又要平等得没有涟漪,真诚得如同一张白纸,让学生心理上不设防,倾吐心语,不吐不快;有时候师者还可以顽皮得像个孩子,弱小得似乎需要他们的保护,让孩子感受自己潜在力量和价值;有时候教育者还要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拥有某种特殊的神秘感,让学生捉摸不透,却又琢磨不休。

教育是一种把握距离的艺术,教育之美,美在距离的拿捏。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10

学生Show 1

距 离

陈书彦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1)班

连绵的细雨,自上而下,串成一条条晶莹的线,我知道,那是天与地的距离;萧瑟的秋风从远处吹来,漫过大地,摇落一片片憔悴的叶,我知道,那是夏与秋的距离。站在窗边,看着你那被雨雾模糊了的频频前倾的身影,我却不知道,何时我们之间也有了无法逾越的距离。

记忆中的你,总是留着干净的平头,带着腼腆的笑意。你大我七岁,却总不厌其烦地带我玩。每次听到你上楼回家的脚步声,我便会从家里跑出来,接着“砰”的一声把妈妈的叮嘱关在门内,拉着你的手下楼。夏日里,我们几个孩子爱捉蛐蛐,我总爱拉你一起,那样,我便会成为捉得最多的那一个。而你,却总在捉住蛐蛐之后,又将它们放回。你说:“蛐蛐的爸爸妈妈找不到它们会着急的。”我恍然大悟,用力点着头,跟你一起将那些蛐蛐放回。夕阳斜斜地照过来,你的影子缓缓地覆盖在了我的影子上,没有一丝距离。

……

前些日子你回来了,说中午请我们一家吃饭,我乐得在床上连滚三圈,左思右想不知带什么礼物给你好,毕竟自从你大学毕业我们已经许久没有见面了。最终,我决定带上一瓶奶奶酿的糯米酒。

来到酒店内,我才发现来的人很多,而你是满脸的老成和疲惫。看见我你笑了笑,却又立即转过身与旁边的中年男子继续搭话。在我失落的等待中,宴会开始了。你一杯接一杯地敬酒,又是“李局长”,又是“张董事”。看着饭桌上迅速减少的茅台酒,再看看手中那瓶满满的糯米酒,我突然想起那个微醺的下午――奶奶不在家,我拉着你去偷喝糯米酒。我喝了一杯,甜甜的糯米酒香立刻沁入心底。于是我忍不住想再多喝一杯,却在刚刚触到酒瓶时被你制止了:“少喝多知味,酒喝多了是会醉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你当时严肃而认真的表情,可抬眼间却又看见你写满醉意的脸。今天的你是否已被这世上的“甜酒”灌得迷失方向了呢?

你又敬了一圈酒,突然停下手,指着服务员刚端来的一道菜说道:“这是醉烧野鸽,味道特别鲜,你们都尝尝!”你的话如利剑一样一下子击碎了我脑海里那些童年夏日里的美好回忆。我看着那碗白色的汤里时隐时现的鸽头,突然有一种想吐的冲动。

……

不知何时,宴会散了。我默默地将那一小瓶糯米酒放在桌上,它的旁边是已经见底的茅台酒瓶――这两只酒瓶之间似乎有着我望不穿的距离。楼下,你忙着在雨中送客。看着你嘴角弯得越来越大的弧度,看着你频频弯曲的身影,我突然觉得你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模糊。一种难以望穿的距离模糊了我的视线,阻断了今天的你与童年的你在我记忆中的重合。难道这仅仅是时间挖成的壕堑?

――我实在说不清楚。

【品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宇宙间最遥远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只能通过心灵去测量。本文作者通过几组典型画面的呈现、饶有意味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绘将人与人之间常人难以察觉的距离感表现在读者面前。在作者笔下,社会这一巨大的染坊将一个昔日纯真而富于爱心的少年濡染成了一个多面的、有些势利的社会动物。或许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却难为一个单纯得一尘不染的孩子去接受。读完此文,不由让人产生“人又少了一个”的感受。全文文笔清新,带有一种伤感的诗意。

学生Show 2

距 离

仇 越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年级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顾城的这首小诗《远和近》仅用六句话便形象地描绘出人与人之间隔如霄壤的距离。这咫尺天涯的距离是无数现代人的无奈。

许多人不知道对门邻居的姓名籍贯,从未与打扫小区的环卫工打过招呼,甚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每个人都披着一件冰冷的铠甲,用冷漠的面具隔开彼此心的距离。当“宅男”“宅女”成为流行,当“天涯若比邻”成为故事,当救人先讲价捞尸还要钱不再是新闻,我不知道再去哪里寻觅温馨的桃花源。难道“构建和谐社会”永远只能是一句口号吗?

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之说――情意让“千里”失去了距离,那股浓浓的温情依然温存着千年之后的我们。而如今,鼠标轻轻一点,便能飞越千里,无须忍受鸿雁传书的漫漫等待。可我们却常常懒得发出一声问候。“比邻若天涯”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

距离的产生源于人们的不相惜。张爱玲曾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间,时间的无涯的荒原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种妙不可言的缘分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吗?因此,怀着感恩的心,怀着怜惜之情,珍惜每个相遇的人,不辜负上辈子五百次的回眸换来的擦肩而过。这种相惜便能拉近我们的距离。

其实,有时一个微笑便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2004年冬,美国一名持枪抢劫者被警察逼进一居民区。他闯入一间屋子,用枪口对准背对着他插花的女孩。女孩被惊动,转过身来却笑靥如花――原来她是位盲女。随后她真诚地与他交谈,邀他赏花。男子最后叼着一朵花被警察带走。我想,如果我们对那名男子少一丝冷漠,多一些微笑,他也许就不会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你注意到了吗?我们在人群中行走常常面无表情,偶尔露出微笑也是因为遇见了熟人而勉强为之。那短暂如流星的微笑,何以温暖我们的社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咫尺间的距离有多长,比我们想象的要长;两极的距离有多短,比我们想象的要短。爱与微笑,会缩短甚至消除所有的距离。仅仅是行车时的一点礼让,就足以拉近距离;仅仅是迟到后的一声“对不起”,便足以消除隔阂;仅仅是分别后的一句问候,也能使天涯若比邻……不需要太多的付出,我们便能告别顾城诗中那种“人离得很近,心离得很远”的尴尬,就看你愿不愿意做出这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付出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11

以阳光灿烂的名义诠释距离的远近,却没有一个合适的长度来打比方。有时,即使面对面,距离也会很远。有时,即使隔了十万八千里,距离也会很近。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心灵的距离比现实生活中的距离更难把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距离产生美初三优秀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距离产生美初三优秀话题作文1很喜欢泰戈尔的诗,他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就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也就有了一个距离就是肚皮的观点。

显然,我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一个馒头于一个包子的距离是10cm就是10cm不会变动。

对于两颗心而言,距离就有了一定不同。心就是灵魂,灵魂并不存在于我们所在的空间和时间,它可以超于这些,把两个相隔千年,天上地下的人连在一起。

所以说,除却少数“无魂游者”,人与人的距离是可以一分为二的。

而这两个距离那个才是“正主”,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就喜欢搂着全然不了解自己的姑娘到天亮;而有的人,就更喜欢在月下想起那远在天涯的她。

本来,我也会因距离的疏远而与他人淡漠,可是在与自己的亲人、兄弟、挚友相隔千里后。才觉得我的目光所及,有时成了一种表象。

再后来,一些曾经的挚人,在一个又一个岔口,走向了另一头。我挥手想要叫住他们,却发现我的喉咙已哽噎。路与路之间愈来愈远,在声竭力尽之后,我只好回头走向我的下一个岔口。我觉的我们远了……

正当我已不惮以遗忘为代价继续前行时,我听到了远方的呼喊。我又感觉到了你,我的挚人。

你我相隔千里,我还可以嗅到你的呼吸;你我天各一方,我还是看到你的身影。在我滑倒是,还是有你的搀扶;在我迷路时,还是有你的手杖。

对于我们的距离,究竟该做何评价。我只要说:

在人生的路上,在灵魂的路途,有你相伴,相伴到老,不孤独,足矣!

距离产生美初三优秀话题作文2小时候最不愿住在姥姥家了(虽然很久才会住一次)。一起床,姥姥总会先给我梳头,有时头发梳不通,便往手上吐口唾沫往我头上抹一下,说:“这样又通顺,让人看着也亮一点。”大概是小时候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吧,总是当着姥姥的面说那样恶心,事后又找妈妈告状。

不知从何时起,姥姥给我梳头前总会先打一盘水,一旦头发梳不通,便会弯起她原本就略有些佝偻的背,将梳子放在盆里,沾下水再梳。即使这样,我也觉得不漂亮。

我和姥姥之间有了距离。

再大一些,便没常在姥姥家住过,唯独那一次,记忆犹新,但又不欢而散。

那天弟弟想去姥姥家,我闲来无事,就陪他去了。到了姥姥家,弟弟非让我和姥姥陪他打麻将,我当时技术不错,也便答应了。玩麻将时,姥姥总是和弟弟合起伙来让我输。我当场就急了,把麻将一摔,趴在床上哭了起来。姥姥哄我,塞给我钱,我把钱扔在一边,心想:我要的是公平,给我钱有什么用?之后便怒气冲冲的跑回了家,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本想从妈妈那里寻求安慰,但妈妈听完之后,眉毛一横,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不知道姥姥有心脏病吗?”没得到满意的答案,什么话也听不进去,把自己锁到房间里,哭了一天。

从此,我和姥姥之间的距离又远了许多。

姥姥病了!寒假开学开学当天,我去看姥姥,她已经重病在床了,腿上长满了像水泡一样的东西,不!是比水泡还大的包。本想活跃一下气氛,便开玩笑说:“姥姥,这是蚊子咬的吧?”谁知姥姥竟哭了起来。直到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我说错话了,此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手足无措,只想先逃走再说。一句话的事儿,能有多严重啊!

我和姥姥之间,不仅心灵无法沟通,现在连语言上的沟通都办不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上周姥姥居然去世了!我痛哭不已,姥姥慈祥的面容浮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细数往事,留下的都是懊悔。

我和姥姥之间的距离,远吗?

距离产生美初三优秀话题作文3在你心中,什么样的距离才称得上遥远二字?是遥不可及的天之彼端的国度,还是依旧未知的近在咫尺的土地,是未曾得到的仰望过的梦想,还是即将到来的迷茫无助的未来。

人们总喜欢给予“距离”以这样软弱无助的含义:触摸不到的,用距离来搪塞;得而失去的,用距离来遮掩;不想争取的,用距离来敷衍。总是这样来提醒自己,不断用距离给予自己懦弱的理由。

我认为,最遥远的距离并不取决于你到达任何人,完成任何事的距离,而是取决于你的胆怯,你的懦弱与你想完成的目标的距离——那就是你的心到达一个地方的距离。

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为自己的软弱无能找借口。实现不了梦想的人,总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得不到成功的的人又总说:“这个社会多么不公平,凭什么我什么都不是。”甚至在学校中,对于第一名的看法一般都是:“我和他能比吗,人与人也是有差距的。”

一切的一切,都被推给距离。其实我们更应该明白,不是那样的距离造就了你,而是你造就了那样的距离。

人都是有惰性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有的人可以克服它,朝着心中的目标,踏上征途,一步一步去缩短他与目标的距离,而那些没有克服的人呢,说不定还在起点某个角落安然酣睡,当他看不到另一个人的身影时,又该无故痛恨距离了。

金立军是个典型的80后,当多数80后还在抱怨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压力与负担时,他却早已功成名就,当上了“碱法”的总裁。问起他成功的秘籍,他总是说:“我刚来深圳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感慨:我要是早来几年就好了,机会就有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机会随时随的都会有,在手机满天飞的时代,雷军照样做出了小米,只要敢想敢做,就不要胆怯。

他们从前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让自己的软弱胆怯被克服,在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征服了距离,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坚信自己会做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距离就不再是问题,反之,你越是懈怠,那距离就会被无限放大。

我们正值年轻的时候,闪着绿光的朝气,带着蓝烟的梦想,携着红焰的青春,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时代,去搏击那来自远方的无限未来。

别让遥远变为永恒,趁着来得及,让自己的心飞向更远的地方,乘着明天,飞向未来!

距离产生美初三优秀话题作文4距离有多有少,也许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可并不是所有的距离都用美来形容。

它,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般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子时常在水坑中走过映出梅花印;那条尾巴总是不停地摇摆着。每当我一有空便会把自己做家务挣来的零花钱去为它买吃的,它向来就是一只十足的吃货,却唯独不喜欢海苔,它与其他狗不同,特别讨厌水,可我却每次都把它硬拉去洗澡,当然干净了没多久,便又到草堆里打滚了。

我与它有着许许多多的约定:我要信赖它,像她信赖我一样。所以我敢直接把手安心的放在它的嘴边;我与它要成为好朋友。所以它会知道我的很多秘密;它不能没有我,因为我有朋友,同学,家人,可它只有我。所以我只要一有空便会去找它;要记得在一起玩耍的所有事情。所以现在我也从来没有忘记它的样子,没有忘记那些点点滴滴在旁人看来的琐事;它的寿命只有十几年,在它离开的时候,陪伴在它身边……

这些约定,做到了一部分,却没有完成那最重要的一个。

那天,它不见了,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找到它的我把它经常去的地方都找了一遍,可再怎么喊它的名字,就是没有看到它的踪影。也许,它去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遥远却适合它的地方。每当我看到那屠狗场中狗狗的照片时,我都不敢想象它离开的时候会想些什么,那眼神里是不是也和照片中的狗狗一样无助、失望。我并没有履行我的约定,没有在它离开时陪伴它,没有保护好它。虽然它将与我分离,可是那里会有与它心灵一样纯真的伙伴,天使。也就是因为它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不明白那些黑暗、可怕的魔掌会向它伸去,等待着他们眼里送上门的美食,所以我与它之间增添上了永远的距离,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距离。只剩下了记忆中成为永久回忆的仅存的故事,我也只在手机上拥有它一张照片。

很多时候,我会幻想这层距离的消失,幻想它重新回到我的身边,可这只是幻想,没有一丝丝的真实感。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吗?这应该只是在明白距离后安慰自己的话吧。

与父母的距离,可以调和;与老师的距离,可是交流;与同学、朋友的距离,可以用友谊去磨合;与快乐的距离,可以去争取;可是天堂与人间的距离,才是真正遥远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初三优秀话题作文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距离,有的很近,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有的却很遥远,相隔不止千山万水,根本望不到边!

过完了这个寒假,总感觉似乎跟没过一样,一直沉浸在可怕的一堆又一堆的作业当中,真是让人“无法自拔”呀!

回想起以前的几个假期,为了得到假期中尽可能多的完全自主的自由快乐时间,一放假就拼命地赶作业,紧接着就飞奔回老家,无忧无虑地、尽情地放纵去了!那种“睡觉睡到自然醒”感觉是快乐,那种在广褒田野的田埂上飞奔,然后再跌上一跤,也是一种快乐,甚至有时也会感觉到那种“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更是一种快乐!······我与快乐的距离如此之近!

But这个寒假呢?看着堆在书桌上小山似的作业本,练习册,啊呀——我趴在桌子上,欲哭无泪,望着怎么也不可能拼玩的作业,羡慕前几个假期的快乐时光,我与快乐的距离很遥远!

妈妈总会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不厌其烦地跟我讲一大堆的道理:不要抱怨啦,快点写;做一点少一点,总会写完的;做完该做的,就可以做你想做的啦!······诸如此类。我只能不耐烦的一遍一遍地听着妈妈的教导,感觉我与快乐的距离更遥远了!

临近开学,妈妈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跟我讲,听说八下的课程内容挺难的,要不报个预习班吧!这样也许能让你开学后轻松一些!Ohno!我捂着脸,一下子瘫做在椅子上;我的快乐已经离我足够遥远了,再加上这个的话,这快乐,别说四匹马,就是八匹马也追不上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范文12

我认为——距离带给人们的最终只能是亲情的生疏,友情的淡漠,爱情的分裂。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这是许多为即将外出求学或谋职的儿女们操劳的父母在离别前的担忧,担心儿女出门在外冻着、饿着、临行前竭尽所能的为儿女准备齐全所需用品,然后,在车站相互拥抱,挥泪告别……

漂泊在外伊始,会日思夜想想要回家,想要见爸爸,妈妈,会经常打电话向爸爸妈妈诉苦……

时间一天天的划过,一月……一年……从刚开始迫不及待的回家,慢慢……慢慢的变为了能不回尽可能不回,从当时的一天一通电话,逐渐成为了只要爸妈不打电话,自己便不再会主动嘘寒问暖,甚至还经常会挂断那通“热线”。

亲情,在距离中生疏。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彼此,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这是两个要好的朋友在分别前对彼此的承诺。因为一方父母工作的变动,两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居两地,临别前,她们两个约好要经常给对方写信,通过寄信的方式传递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就这样女孩搬走了……

之后的几个月,两个好朋友就互相写信,在信中表达着对彼此的思念,一封又一封……

可是,渐渐地,两个女孩都长大了,信却不再出现……

友情,在距离中淡漠。

他们的爱情如火如荼,可是,却不得不面临天南地北的职业选择,是选择牺牲一方而获得两人生活在一起呢?还是选择各自的前途但并不丢失爱情,只是在空间上插入了一段距离?最终,怀着对彼此的信任,对他们之间爱情的信任,两人选择了各自的前途。他们相信爱情的力量足以抵消空间上的距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由于长期分离两地,再加上工作的不顺心,两人慢慢对彼此有了意见,责怪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从而,两人间的争吵渐渐多起来,不多久,便有一方提出分手,原因是因为两人之间出现了距离,是爱情上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爱情,在距离中分裂。

想想看,我们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而且是以群居为主的。只有处在一个群体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能建立起来。再者,就“感情”一词来剖析,“感情”是指人类的一些诸如“感谢之情、感激之情、感恩之情”等的情感,那么,这些情感从何而来呢?我想:无不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吧?

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了一段长长的空间距离,再伴随着时间的增长……

便生疏了,亲情;

淡漠了,友情;

分裂了,爱情。

最终爱,埋葬在了距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