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诗歌四年级下册

诗歌四年级下册

时间:2023-05-29 17:39:54

诗歌四年级下册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1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下册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和押韵的浅显古诗,其中进入课文中的有19首,识字课中有5首,拼音部分有11首,“语文园地”(含拼音复习)中有13首,合计48首,占上、下册语言材料的52%[上、下册共编排各类文93篇(段、首)]。

第二部分:教材特点

1.选文典范,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诗歌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如《我多想去看看》,讲述了住在山里的儿童对天安门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四季》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小小的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看电视》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两只鸟蛋》讲述了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教材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诗歌题材、体裁丰富多样 诗歌的题材丰富,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如《静夜思》《春晓》《村居》,有儿童诗,如《四季》《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儿歌《轻轻跳》《操场上》。诗歌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丰富儿童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第三部分:编者意图

1.在拼音教材中安排儿歌,不但可以复现音节,巩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语言训练 上册拼音教材的儿歌里红色的音节,都是本课新学的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这样更便于巩固拼音。选择儿歌时,更注意语言的优美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如上册拼音部分第3课的儿歌是《轻轻地》内容是:“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其中出现了本课新学的音节“de、tù、le、nǐ”,学生读了这首儿歌,巩固了汉语拼音,认识了汉字,还发展了语言,懂得不随便踩绿地,增强环保意识,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2.在识字教材中安排儿歌韵语,帮助识字 如安排了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安排了《比一比》,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汉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安排了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通过认识各种运动项目学习汉字,安排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效率更高。

3.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诗歌内容 有古诗《咏鹅》《画鸡》《锄禾》,有儿歌《东南西北》《天上的小白羊》。这些内容,只要求读读背背。在教学中,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不要进行繁琐的讲解,要求背诵的古诗或儿歌,只要学生能够读流利、背正确就可以。

第四部分:诗歌教学一般策略

一年级上、下册安排这么多的诗歌,我们应该领会编者的意图,利用诗歌的特点,发挥诗歌的功能,为识字和阅读服务。

1.利用诗歌有韵有节的特点,捕捉住诗歌的节点和韵脚,或读或唱,让儿童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影子》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着我,

它是我的小朋友。

这首诗歌的韵脚落在二、四句末的“后、狗、右、友”上,押的“ou”韵。我们教学时,可以通过示范,将这个音读得稍重,重音落在“ou”韵上,形成有规律呈现的重音,从而产生韵律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由于每个短语的前后两句字数相等,“影子在×”“影子常常×××”的循环呈现,进一步强化了儿歌的节奏感

2.利用整体识记的优势,帮助儿童识字和巩固 由于诗歌有韵有节,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容易整体记忆这些短小浅显的诗歌。我们关注诗歌的实际识读情况也常常会发现,儿童能背整首诗歌却不一定能全部认识诗歌中的汉字。这是因为诗歌有韵有节,这种押韵的有节奏的声音信息先行进入儿童的记忆库,儿童一听即背,或一读即背,故出现能背全部诗歌却不能认全部汉字的情况。根据儿童对儿歌整体识记的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整体背诵儿歌的基础上,再落实细化到个别字的识记中。比如,上册课文部分第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的前几句是: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我们可让儿童先听先读儿歌,让富有音乐美感的声音信息先行进入儿童大脑记忆库,待学生整体能背这些句子后再呈现要求识记的生字。假如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会认“窗”,他们可以通过读、背这几句儿歌,依据位置推测出第三句的末字“窗”应读“chuāng”来。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学了儿歌,过了一段时间遗忘了其中某个生字,他同样可以采取读背这几句儿歌来回忆生字的位置,从而回忆起读音来。比如,如果学生遗忘了“座”字,他便可以读背儿歌,依据读音顺序回忆这个字在儿歌中读音。可见,通过整体识记儿歌,能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2

我们把本是零散的、易混淆的文学常识串连、组合、加工,编成了较有情趣的韵文,力求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悦耳铿锵,还留意了诗文内容与地域情境、节令、思想内容及对比等,尽管有些牵强,却提纲挈领,记忆事半功倍。只要读熟就能自然引出,真正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成效显著。现将编写的长春版几个年级小学文学常识韵文分册呈现,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杜甫《绝句》写“黄鹂”,江畔寻花“花满蹊”。居易“弄石”《遗爱寺》,“爆竹声中”安石吟《元日》。“草长”《村居》清高鼎,《丑小鸭》丹麦安徒生。芬奇画蛋,功到自然成。

二年级下册 神话开天地,精卫填海、后羿能射日。《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杜甫《春夜喜雨》因“好雨”。王维“红豆生”《相思》,《观书有感》宋朱熹。范成大《……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去,范仲淹《江上渔者》“风波里”。张乐平《雨后(画)春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一年以后》卜劳恩。

三年级上册 汉乐府诗有《江南》,《白梅》“冰雪林中”元王冕。《江雪》唐代柳宗元,《鹿柴》王维对“空山”。“寻隐者”贾岛“松下问”小童,晚唐杜牧吟《清明》。“谁道群生”在说《鸟》,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秋词》“自古”,刘禹锡“九曲”《浪淘沙》,《小儿垂钓》“稚子”遥见胡令能。《闲居初夏……》宋代杨万里,《画眉鸟》欧阳“随意移”。“大雪”写《青松》,“乡村花园”见萧红。

三年级下册 《蜂》唐罗隐“不论(那)平地”,贺知章《咏柳》比“碧玉”。韩愈“天街”正《早春》,《江南春》杜牧想“千里”。《春日》“寻芳”宋朱熹,王令“三月”《送春》去。“泉眼无声”《小池》映照杨万里,翁卷《乡村四月》绿。“茅檐低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汪曾祺与《荷花》,《花儿学校》泰戈尔也写花。

四年级上册 “远上”《 凉州……》王之涣,“登鹳雀”“白日依山”。“向晚”商隐《乐游原》,昌龄《出塞》“汉时关”。卢纶“月黑”《塞下曲》,《凉州……》“葡萄美酒”催王翰。李贺《马诗》行大漠,《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看吹雁。李白《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彩云间”。韦应物《调笑令·胡马》,罗贯中赞马“奔腾千里”下九天。《捞铁牛》宋朝之怀丙,美国马克吐温坐“小艇”。《哈尔威船长》法国雨果记,英笛福《荒岛日记》选自《鲁宾逊漂流记》。

四年级下册 陈子昂“不见古人”《登幽州……》,贺知章《回乡偶书》曾《咏柳》。李送故人《黄鹤楼……》,《望天门……》中断水东流。《宿建德……》浩然“移舟泊烟渚”,《送元二……》“渭城”王维“独在异乡”《九月九……》。“寒雨”昌龄《芙蓉楼……》,“青山”杜牧《寄扬州……》。刘禹锡“湖光秋月”《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北朝民歌“敕勒川”,《……秋思》“枯藤”马致远。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小说乃长篇。戌林“渡河”,《命若琴师》史铁生,《梅雨潭》《背影》朱自清。陈然狱中写“自白”,《囚歌》“为人进出”是叶挺。

五年级上册 汉乐府诗《长歌行》,昌龄“青海”从军行。《荔枝图序》白居易,《春望》“国破”杜甫称诗圣。苏轼《……湖上……》“水光(方)潋滟” ,《六月……望湖……》“黑云……未遮山”。明代文嘉《明日歌》,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万里河东”陆游《秋夜将……有感》,《月光启蒙》孙友田。振铎《燕子》正翩翩,《野草》顽强原夏衍。臧克家写了《有的人》,《林海》老舍望《草原》。矛盾在《黄昏》,《窃读记》海音。《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匆匆》而去朱自清。《朝三暮四》出庄子,《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年级下册 板桥“三绝”诗书画,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二月花。王勃送友“城阙”下,高适“千里”《别董大》。《望庐山……》“日(出)照香炉”,《峨眉山月……》映“平芜”。王维渭城《送元二……》,居易《大林……桃花》始盛开。韦应物《滁州……》叹“独怜”。安石《泊船……》“一水间”,《浣溪沙》晏殊“一曲”不简单。苏轼“竹外”《惠崇春江(写)晚景》,《题西林壁》横看成了岭。苏舜钦《淮中……》春阴看草青,《游园不值》叶绍翁。法国顾拜旦《体育颂》,丰子恺写了《黄山松》。《天上街市》郭沫若,《快乐王子》英国王尔德。《史记》有《田忌赛马》《西门豹》,《一只贝》自贾平凹。《鸟的天堂》与巴金,冰心和鸟最相亲。

六年级上册 西汉《苏武(曾)牧羊》,杜甫《蜀相》写“丞相”。《从军行》王昌龄到“烽火城”,《送李判官……》“万里辞家”刘长卿。《悯农》“春种”是李绅,《逢入京使》“故园东望”乃岑参。《贾岛推敲》逢韩愈,安石“到、过、入、满”改成“绿”,《书江西……》“郁孤台下”辛弃疾。陆游《示儿》《诉衷情》,文天祥“辛苦遭逢”《过零丁……》。《西游……》吴承恩,《三国……》罗贯中。《水浒……》施耐庵,雪芹《红楼梦》。清朝郑燮《竹石》说“咬定”,“望门投止”《狱中题诗》谭嗣同。《自题小像》是鲁迅,《卖火柴……》丹麦安徒生。《凡卡》俄国契诃夫,现代冰心《忆读书》。

六年级下册 《观沧海》曹操正“东临”,《龟虽寿》里示壮心。杜甫《望岳》吟“岱宗”,“解落三秋”李峤《风》。王维《使至塞上》走“单车”,志和“西塞山前”有《渔歌……》。居易《赋得古原草……》,《书湖阴……》安石“茅檐(自)长扫”。《夏日绝句》李清照,《少年中国……》梁启超。现代鲁迅写《风筝》,《井冈山》《到韶山》主席感“别梦”。《我的老师》教魏巍,追寻延安祁念曾。《落花生》是许地山,《井冈翠竹》与袁鹰。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3

关键词:语文 教材 古代 山水诗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山水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以描写山水风景为主,抒发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寄寓社会理想与人生感怀。山水诗还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闪烁着智慧的诗性神韵。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古诗近百首,其中山水诗有《咏华山》、《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望洞庭》、《黄鹤楼》、《望岳》共六首。本文主要分析这些山水诗,研究其思想内容与写作特点,并归纳在当下探讨这类诗歌的积极意义。

一.语文教材中古代山水诗的思想内容

《论语・雍也》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代山水诗往往借景抒情,诗句中凝聚着诗人真挚的情感。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这几首山水诗里,诗人们以其非凡的才气、优美的诗句描写出了山的雄伟、水的柔美,“山”和“水”的意象作为自身心境遭遇的投射,抒发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一)描绘山水,表达喜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第一首古诗就是《咏华山》(一年级下册),这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吟诵出的诗。本诗从儿童的视角去描写,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十分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此诗显现了华山的高峻挺拔、高耸入云,是因景生情之作,语言质朴。

除了描写华山,还有的诗歌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阔,其中,杜甫的《望岳》(八年级上册)久负盛名。作者遥望泰山,认为大自然把所有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此,他的心胸被冉冉升起的云霞涤荡得干净透明,他尽情眺望,被这壮美的山景折服,一直望到暮色四合,鸟儿归林。尾句化用孟子文中的语句,富有哲理性。全诗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描绘出泰山的壮美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快乐喜悦之情。

“水”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不仅人们的生活无法离开,而且带给了诗人诸多灵感。在他们的笔下,“水”是柔美的化身,如《望洞庭》(四年级上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水波微泛,湖面如未磨之镜,在秋日月夜之下,折射出粼粼的波光,倒映着碧翠的君山。刘禹锡笔触清丽秀雅,描写出了山的青翠、水的澄澈,将洞庭美景展现在世人眼前,而诗人也心旷神怡,获得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二)热爱山河,充溢豪情

山有清秀、有险峻;水有柔美、有汹涌。诗人们咏物抒怀、借景抒情,面对着壮美的山川湖泊,胸中的豪情喷薄而出。例如《望岳》(八年级上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人将泰山视为大自然的瑰宝,聚集着天地灵气,在同一时间内,山南山北判若昏晓。诗人通过描绘泰山高大奇崛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的巍峨耸立和其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三年级下册),从庐山香炉峰着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此诗题眼是一“望”字,通过“生紫烟”、“遥看”、“挂”这些字词,体现“望”之景、抒发“望”之情。紫色本是神秘、高贵的颜色,“生紫烟”这一描写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将香炉峰渲染得美丽动人,也为下面写不寻常的瀑布埋下伏笔。绝美的香炉峰上“挂”着一道瀑布,一泻千里,像是银河落入了九天一样,恢宏壮观。虽是极其夸张的描写,但饱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充满了豪迈奔放之情。

(三)志存高远,人生感喟

《望庐山瀑布》(三年级下册)、《望洞庭》(四年级上册)、《望岳》(八年级上册)这三首山水诗均写于作者失意时期,希望以传达山水之美忘怀世俗痛苦,借山水之浩大抒发理想之高远。《望庐山瀑布》创作于李白隐居庐山之时,年近半百,长安的政治活动失败,看尽了朝廷的权贵谗毁,这首七绝是其寄情山水、高蹈出尘的心灵写照。李白有“诗仙”之美誉,诗风豪放飘逸,此诗体现了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和横空飘逸的才气,庐山的山峰高峻雄伟,瀑布的泉水湍急浩大,“山泉意象”更契合了他高洁傲岸的人格和不与流俗的志趣。

青年时期的杜甫科举不第,借探亲之机游历了泰山,写作了《望岳》(八年级上册)。此诗见出他志向的远大,并无科举落榜后消极颓废的情绪。诗人仰望泰山之高,表露自己志存高远、建功立业的心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显示了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英雄气概以及卓尔不群的豪情壮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也是如此。刘禹锡一生的仕途并不顺畅,曾有过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屡遭打击却始终桀骜不驯。在《望洞庭》(四年级上册)中,作者将主观情感与君山湖水融为一体,在基于山水自然的享受中,表现出壮阔非凡的气度和高洁清绮的雅致。而“水”也有寄托愁思、慨叹时光飞逝之意,如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愁思蕴含丰富,不仅是游子凄清心境的简单坦露,更是意识到了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传达出关于人生真谛的思考。

二.语文教材中古代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在山水诗中,诗人们发现与欣赏自然美,运用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刻画自然美,渲染气氛、烘托情境,描绘出山水的华美与灵秀。

(一)结构特征:先景后情与起承转合

教材里的这六首山水诗中,有一首五绝、三首七绝和一首七律,都是近体诗,押韵较为严格,音律谐美,富有节奏感。另有一首古体诗,押韵自由。诗歌有相近的结构模式:先写景,再抒情。如《望岳》(八年级上册),是五言古诗,因为压的是仄声韵。先写泰山的雄伟高大,诗人所见,最后是作者抒情,表明自己锐意进取的决心,是从客观到主观的描写顺序。除了这种结构,就是律诗的四联按照起承转合来写的结构了。如《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崔颢首联写黄鹤楼的来历命名,是开头起始;颔联写心绪感触,为思路承接;颈联集中写景,有画面感,思绪变化,为“转”;尾联即景生情,抒发思乡感怀,而“烟波江上”为登楼所见,又是点题,为“合。”

(二)写作手法:对比衬托与动静结合

《咏华山》(一年级下册)着重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首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以青天高来映衬华山高,“更无”二字凸显华山之高峻独秀,没有一座山能与华山比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一句又是两个比衬,意思为抬头发现太阳离自己很近,低头见到白云朵朵浮游于脚下,在举头俯首间,动态效果跃然纸上,画面感很强。本诗运用衬托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将华山与青天、白云相比衬,构成了一幅青天在上、华山高耸入云的三级层次的鲜活画面。《望岳》(八年级上册)中的“齐鲁青未了”一句也同样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齐鲁地域的宽广来映衬泰山的高大,其苍翠葱黛连绵不绝,没有尽头,可见泰山的动人之处。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挂”字,与“生”字产生了对立统一的效果,是动静结合的写法,赋予动态流淌的瀑布以静态之美,远远望去就好似一幅画“挂”在了山峰的前面,并且也与题目“望”字遥相呼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直”字富于张力,表现出庐山的陡峭与高耸,能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那一泻千里、蔚为壮观的景象。

(三)修辞手法:运用多样,才气过人

李白的诗歌喜欢使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望庐山瀑布》(三年级下册)中的“三千尺”属于夸张,因为香炉峰高仅三百多米,这与他第一首五言诗《望庐山瀑布》中的“挂流三百丈”,有异曲同工之妙,夸张的手法能使瀑布的雄奇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用“银河”来比喻瀑布,既写出了瀑布的壮丽,又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气势磅礴,可谓大胆新颖。“银河”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多是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或是宇宙自然现象有关,而李白却独创性地将瀑布喻为银河,想象奇特丰富。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也有夸张,“决眦入归鸟”的“决眦”二字生动体现了诗人在眺望泰山时的陶醉沉迷,瞪大了眼睛张望,故感到眼角都要开裂了,显然是夸张的一个妙用,如此传神的描写使泰山的壮阔美景表露无遗。

除了这两位诗人,其他人也使用了修辞手法。《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潭面无风镜未磨”,说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被磨拭的铜镜;“白银盘里一青螺”,又将平静的湖面比喻为洁白银盘,作者将湖中矗立的君山喻为在银盘中的一颗青螺,视线从洞庭湖水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美丽的洞庭山水就好似银盘里端着一颗青螺,如同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品”,诗句十分清新脱俗。《望岳》(八年级上册)的开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使用了设问,此诗还有一处用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取《孟子》中的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黄鹤楼》(七年级下册)有对偶和叠字手法,颈联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仗工整,叠词的运用增强了音律的和谐感,文采过人。

三.研究古代山水诗的现代意义

我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古代的骚客文人面对着宁静和谐、壮阔博大的自然山水时抒怀吟咏,将个体生命精神与自然大道融合一体,创作出了诸多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与审美价值的诗歌,使自然山水拥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爱国情怀,进取心态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山水的怀抱中排遣世俗喧嚣,得到渴望已久的逍遥与快乐。即使仕运多舛,但面对青山绿水,便能感到胸怀开阔、精神俱佳。今天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仍能领略祖国的山川美景,感悟到诗人们热爱祖国的激情,激发了心中的爱国之情。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来是被人们称赞传颂的佳句,豪情之中又蕴含哲理,表现出诗人在登高望远中不凡的胸襟抱负,启示人们要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我们今天也有启发意义。

(二)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山水诗深含闲逸、静默、淡泊的特点,如《望洞庭》诗中水光接天、山清水秀的美景,澄净空灵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刘禹锡宁静致远的操守与高尚德馨的人格。还有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

“白云悠悠”、“芳草萋萋”,诗句都充满着意象神韵,描绘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中小学生学习山水诗有利于他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对当下少数功利浮躁、看重物欲的人来说,这些诗也有静心医俗的作用。

(三)关注生态,崇尚自然

在众多诗人的山水诗中都可以读出其自身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情感体验,作者们着力描绘自然山水“鲜活的”、“永恒的”生命力,在对自然的欣赏、热爱与赞美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了一种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此时,我们更应该提倡“生态旅游”、“人文旅游”,山水诗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价值,品味山水诗歌,能够启发人们在与自然的亲近中,做到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既要关注自然美,又要关注人文性,应当给后世留下宝贵而美丽的山水资源与人文景观。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积淀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现代教育者应重视这些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也许学生无法亲身去翻越每一座大山,涉过每一条河流,却可以通过教材和课外书中的古诗美文遍览名山胜水,开阔视野、开放胸襟。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习山水诗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古典诗词的独有魅力,像古人一样去热爱青山绿水,学习其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坚毅品质,以此达到“以诗育情、以诗养趣、以诗立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分析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山水诗,均出自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孙兰,孙振.《唐代山水诗意象解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02).

[4]冯淑然.《从三首<望岳>看杜甫的思想发展历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01).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共节选李白6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一年级上册)、《赠汪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下册)、《望天门山》(三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年级上册)、《独坐敬亭山》(四年级下册)。这六首古诗是李白人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深长。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寻觅李白的足迹,走进李白的内心,感受古诗的优美?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重点,区别对待

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同年级段古诗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重点、区别对待。

二、巧妙设计,课堂诗意

1.激趣导入,了解背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题目是一首古诗的眼睛,如何破题?如教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应紧紧抓住题眼“独”,连问几个独,为什么要独坐?独坐时有什么感受?顺势配乐借助地图推出此诗时代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细读文本,理解语句

(1)抓诗眼

例如《静夜思》,只要抓住一个“思”字,就知道当时的李白离开家乡一年多了,客居在扬州旅舍的思乡之情。

(2)抓词语

重点词语往往是古诗的点睛之笔,《望庐山瀑布》只要抓住了 “遥”、“挂”、“飞”、“三千尺”等重点词,反复揣摩、反复推敲,就能领会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了名句。《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堂教学可以从这些重点词句入手展开教学。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黄鹤楼送老朋友孟浩然到广陵赴任,望着滔滔的长江水,看着远去的朋友,诗人思绪万千,借景抒情,同时也送上了无限的祝福。

3.反复吟诵,悟意明理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我让学生边看桃花潭风景,手舞足蹈地感受踏歌声,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情跃然其中。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学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诗作吗?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5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供大家参考。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杜甫现存诗歌1400多首,诗歌体裁广泛,其中表现其爱国情怀的诗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文分析,探索杜甫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并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杜甫诗歌的特点给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策略。

从古至今,爱国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是我们拥有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团结的凝固剂,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的各个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材和教学理念的出现,传统文化选文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的遭遇是曲折的,经历了仕途上的坎坷后又遇上改变国家命运的安史之乱。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有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渗透着爱国情怀。本文就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歌为例,探究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给出部编本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策略。

1.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文编排

部编本自2016年推广使用到2019年,七年级到九年级整个初等教育学段已全面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纵观部编本初中语文的六本教材,不难发现古代诗歌占重要组成部分,杜甫诗歌更是灿若繁星。在六本教材的选文中,共有五首杜甫的诗歌,其中分七年级、八年级的上下册和九年级上册课文中各选入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和《月夜忆舍弟》分别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要求学生自己诵读诗歌,通过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自己把握诗歌语言、主题和思想。而《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主体课文,分别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和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部编本教材中選入的这五首杜诗,从时间上看,除了《望岳》作于作者青年时期,其余四首都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多也体现在安史之乱以后所作的诗歌中。

2.爱国主义精神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

1)入仕报国的抱负。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在其早期的诗歌创作(安史之乱未爆发前),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同样也较多的关注在山水田园、拜访送别以及歌舞宴乐等题材上,表达了对盛世太平的歌颂与赞美,诗风充满激情与浪漫。《望岳》就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描写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这首诗虽用大量篇幅写景,但杜甫并诗的最后写下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勇攀高峰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抒发自己的伟大抱负。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他的抱负和追求。即使后来仕途不顺,也想为国分忧。

2)忧国忧民的意识。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杜甫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两篇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和《月夜忆舍弟》就是创作于安史之乱下。这两首诗歌都反映出安史之乱给杜甫带来的不良心境,也从侧面反映出杜甫对国家动乱深深的无奈与忧愁。在动乱发生后期,杜甫的诗风发生了巨大改变,诗歌的创作更加关注战乱,直击时弊。杜甫用诗歌记录了战乱中叛军的蛮横掠夺抢杀行为,又无奈的痛恨统治阶层的无能,他用充满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人们遭遇战乱饱受摧残的深感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危急存亡的深深忧虑。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春望》就是此时杜甫爱国主义精神作直接的反应。《春望》的开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高度概括了被叛乱摧残后长安城一片凋敝的景象,都城被占领,昔日的山河如往常般存在,但江山易主,国家破碎,春天的到来,城中本是一派生机的景象,而看到的却是满目凄怆。全篇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景衬情,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破裂的极度忧思。在《春望》中,杜甫描绘了政局动乱、国家凋敝、烽火连连、书信不达等生动的场景,从侧面衬托出了由于时事动乱,人们背井离乡,离别亲人,团聚不得的复杂情感,诗歌中无不显露着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更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显露。即便杜甫没有能力改变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到了晚年,他依然心系国家,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多方灾难,在诗歌的最后杜甫直抒胸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杜甫即使身处惨境,也并没有失去对国家和对人民的担忧,这也他能成为我国爱国主义诗人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3.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策略

语文是一门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是影响深远的。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1]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杜甫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部编本中的显现,那么如何利用部编本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1)反复吟咏,把握主题。从古至今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可以看出吟咏是诗歌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杜甫的诗歌大都韵律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在学习杜诗时,学生可以自由诵读,通过反复的吟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杜诗中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部编本中选取的五首杜诗在文本理解上难度适中,普遍初中生在吟咏多遍后,都能读出杜甫诗歌的主旋律,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知人论世,体味情感。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基于所见所闻。早年,杜甫满怀抱负到长安城谋求官职,尽管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求得了京兆府的一个八品官衔,但起码也能参与政场,述怀抱负。在长安拜官后,获皇上批假恩准,杜甫便动身返家看望妻儿,不幸的是,在省亲的路上,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谋求官职之路本是艰辛,好不容易等拜官成功,却迎来了使唐朝走向没落的安史之乱,尽管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身心俱疲,日夜思忧,但也正因为是安史之乱带来的灾害,使杜甫的乱离诗永垂不朽,奠定了其“诗圣”的地位。[3]后来,杜甫就开始了琉璃漂泊的生活,其反映爱国精神的诗歌也大多在此期间创作。在学习杜甫诗歌时必定要结合杜甫的生平才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他的爱国情怀的伟大。

3)课外活动,拓展阅读。初中生的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有许多课余时间,除了可以推荐学生有关杜甫的书籍外,还可以在校园里举办以杜甫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课外活动。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通过多方面的积累和拓展,对杜甫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更为有效的认识和理解。无论是书本的阅读还是课外活动的拓展,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方式中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些活动中中学生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爱国主义在学生心中也越发深刻。

爱国主义精神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是进行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我们要利用好课文资源,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6

一、诗词同现,区分诗词结构异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词的教学。为了区别诗与词的不同,教师出示高鼎的同名诗作《村居》,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诗每句的字数一样,而词中的句子有长有短,教师就可告诉学生词为什么也叫长短句。学生发现诗只有一部分,词分为两部分,老师顺势指导什么是“上下阙”。学生发现词题前有“清平乐”三字,而诗没有,老师顺势解释什么叫“词牌名”……用一首课外阅读的同名小诗做对比教学,学生大致了解到古诗与词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也达到了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的目标。

小学语文姓“小”,意思是说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最基本知识的学习,因此要认清古诗中的五言或七言绝句、五言或七言律诗等等,我们可运用对应对比的形式,这样学生容易区分,也利于记忆。

二、组诗同现,丰富学生积累

王冕所作《墨梅》收录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古人借花抒情的诗词很多,教师打通学生记忆之门,可以得到很多的佳作,如《题都城南庄》(崔护)、《咏梅》(王安石)、《浣溪纱》(晏殊)等,数不胜数。学生在汇报自己课外阅读成绩、重现旧知识的同时,周围的同学也受到教益,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

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可带学生到志南和尚的《绝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去看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峨眉山月歌》可领学生到李白的《古朗月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去与月亮对话……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引导,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将是一个缤纷的世界。

三、紧扣诗、词眼,领悟语言锤炼功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在语言锤炼方面匠心独具。教授《清平乐・村居》一文,要教会学生通过抓住一个统领全篇的“醉”字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诗人为什么“醉”?为小小的茅屋而醉,为清澈见底的小溪而醉,为茂盛的小草而醉,为相濡以沫的老夫妇而醉,为勤劳的大儿而醉,为乖巧的二儿而醉,为天真无邪的小儿而醉……说到底,是为恬静清远、悠闲自得的乡村生活而醉,表达了词人心中的美好向往。在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得以升华之后,可以引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柳宗元的《江雪》两诗,引导学生抓住“还”和“独”两个诗眼,体悟诗人的人格魅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古人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学生在词语的赏析中知诗意明诗情,领悟语言与品味精神同构共生。

四、轻呷修辞,品味创作手法之妙

在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当普遍。小学生只要了解其中的一些就可以了。像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这些显而易见的手法,不妨让学生理解领会。

“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刘禹锡《望洞庭》,收录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诗人用镜子比喻夜晚平静的湖面,把浮在水中的青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别出心裁。这时,引入学习贺知章《咏柳》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句,引领学生感受古诗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学习三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可以引入学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习六年级下册《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拟人,可以引入学习曹植《七步诗》中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学生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方法,加深了对诗、词句的理解,揣摩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了诗、词中深远的意境,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五、前后照应,展示诗人高尚人格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7

关键词:情景语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7).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朗读;意境

叶圣陶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拓展想象”,本质即指让学生在诗歌中有所感受和感悟,如何达到这种教学目标,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为课堂增添诗意,“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语文古诗教学应从童子之趣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诗意净化。

一、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促悟

1.读出“节奏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安排有几首古诗,我在日常教学之时,通常会让孩子先有感情的朗读几遍,让她们自己去感受,因为朗朗上口,大家都读得饶有兴致,比如在讲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课《锄禾》时,我会说:“诗歌分为五言诗还有七言诗,它们都是讲求平仄的,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读得时候声音要故意拉长一些,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相对来说声音短促,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种:(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大致解说以后,由我引读,并适当地用手势打出节奏,让小朋友们一起诵读,这样读了几遍后,我说:“古人读诗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我们不妨也加入些动作。”话刚落地,小朋友们顿时来了更大的兴趣,个个都做摇头状,又把诗读了好几遍,最后,我提议小朋友们可以加入其它动作,手之舞之,大家都活跃起来了,课堂读书的氛围大大增加。

2.读出“音韵美”

苏教版教材的一些古诗如《春雨》、《春晓》、《山行》、《枫桥夜泊》均没有比较流行的传唱,我一般在讲授之前都会在网上找一些资料,希望找到某首诗的乐曲,且吟且唱,有时候会起到比朗诵更好的古诗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望庐山瀑布》时,找不到曲调,我就找了一个与其意境比较符合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然后仍旧按照平仄来读,半吟半唱,学生自然会陶醉其中。

二、加强情景教学,以情入境

1.说背景

在讲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江雪》时,引导学生朗诵吟咏之后,学生可能只会对其中描写的景色体会到几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过是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之一,小学生受阅历所限,未必能对诗歌产生更多的理解,考虑到这一点,我会采用单纯介绍或者是图片展示、播放相关动画片、视频等来让学生了解到诗歌背景,《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作,因为精神上受到压抑,所以寄情山水,因此整首诗歌难免给人凄清之气,更渗入一股孤高之感。

2.促想象

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可见诗画相通,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体验诗歌中的画面美。当我在讲到上面所说《江雪》这一首古诗时,诗人只用了20字就描绘了一幅老翁在江上独钓的情景。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并且配乐朗诵这首诗,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样一幕幕诗中之画就会跃入脑海:纯洁而寂静的天地,没有一只鸟,也没有一个人;下着大雪的江面,一只小船飘在水面,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钓鱼。学生在脑海中幻化出这种场景,诗人的形象也就鲜明了,那么即使身处方寸之教室,也能感受诗一般的画境。

3.尊创造

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春晓》之后,我无意中听见许多自发创造的不同版本的《春晓》。比如:“春眠不觉晓,无利不起早。白天不梳头,晚上不洗脚”;“春眠不觉晓,无利不起早。啥也改不了,何必寻烦恼”;“纯棉不觉小,穿上也正好。做人不低调,四处都狗咬”。这些自发式的创造诗歌,让人啼笑皆非,不得不让人佩服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及幽默细胞,这些我都不会去特别禁止,我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大胆创造。另外有时候让学生对某首诗情境做了想象后,也有爱绘画的学生会自己去创造出一些作品,作一幅山水画什么的,这些我是非常鼓励的。

三、加强讨论交流,体味情理

读书需要交流,读古诗更是如此,一首好诗会在反复咀嚼彰显魅力。读《锄禾》我们不妨在讲解古诗的读法后,让学生结合理解,去尝试一下断句什么的,如果有不懂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在介绍完手舞读诗后,分小组去设计一套适合的动作、舞蹈等;读《江雪》我们不妨让学生描绘一下想象的场景,每个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自己独具特色的画面,就丰富了诗歌内容,填补了空白;读《春晓》我们不妨让学生竞赛模仿作诗,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加深对诗理的理解。诗歌学习需要讨论交流,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去有效展开这种讨论,在活动中去体味诗歌情理,为课堂增添诗意。

总而言之,古诗重在意境,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部分,我们大可不必咬文嚼字,这样不但使课堂乏善可陈,也使小学生读诗欲睡,注重朗诵、注重营造意境、注重交流讨论,才能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诗意,让学生在诗意氛围下接受古诗熏陶,进行古诗学习,爱上祖国的古诗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静.诗教结合 以诗育人――浅谈加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1,(01):10.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9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10

做好学科整合,需要两提前,两沟通

1.两提前

一是提前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来龙去脉,把握编辑的编排意图,根据时令季节教学进度,与其他学科时间差异,适时适当的对教材进行调整。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之声》

配乐诗朗诵 《春》

唱歌 《渴望春天》

《春》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语文课本将其编在七年级上册。这种编排与时令季节是相悖的,冬日学习春天,体味春天,远不如结合时令去感受自然亲切。征得语文老师的同意,把《春》这篇课文调到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上配乐诗朗诵《春》这篇优秀的散文,遍又一遍。第一遍学生凝神静听,第二遍学生们和着优美的旋律读起来,第三遍读的声音更加响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同学们踏进了春的情境。

“音乐课听了配乐诗朗诵,语文课看你咋上。”我打趣语文老师。

“我要真的让学生感受春天,走出课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学生们说,音乐课放松了我们的神经,我们向往春天的温馨。语文课实地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浓情,我们伴着《春之歌》的优美旋律,拥抱明媚的春光。音乐、语文合作互补,煞是快乐。

二是提前与其他老师联系。教育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在彼此之间的协作中了解其他学科并发现彼此之间的关联,在共同的主题设计过程中逐步超越自身学科的限制,在合作过程中达到共同促进之目的。将《春》的教学与时令同步进行,就是与其他教师提前沟通的结果。

2.两沟通

一是勤与学生沟通,多听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使自己的课受学生欢迎,趣味性更强。沟通是教师拜学生为师,教师必须具有诚恳的态度,学生觉得你不是装腔作势,他们才会把真心话讲出来给你听。知识整合,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知识领域更宽了。“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就巩固知识而言,正符合教育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巩固,再现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整合,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11

关键词:晨诗要求;诗海采撷

一、现状点击

打开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你会欣喜地发现,儿童诗已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可见大家越来越相信儿童诗在孩子成长中、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农村许多的年轻父母都出去打工,大多数孩子有爷爷、奶奶来照顾,而这些祖辈大多数是文盲,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都力不从心,要么过分的宠爱,要么就是打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评价比较单一,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这使不少孩子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外在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也正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而晨诵童诗、儿歌、童谣等是给予孩子积极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

农村中有些家长虽然有文化,但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盲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就让他们背论语,背道德经或生涩难懂的古诗,这些内容孩子以后真的可以用上吗?这些内容不仅不能丰富孩子当前的生命体验,而那些遥不可及的文字、枯燥机械的记忆更会让孩子痛苦不堪,而机械的牢记又是想象的大敌。那么怎样的诗才是农村孩子最需要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搜集那些符合孩子生命需求的诗呢?

二、晨诗要求

晨诵能为孩子开启美好生活的旅程,但只有让每一首诗与儿童当下的生命相关联,才能唤醒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成长,所以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适宜的诗句奉献给孩子。

(一)晨诗与年龄――吻合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思维敏捷,好奇多问,喜爱游戏。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童诗和儿歌。

1.活泼快乐,富有童趣

低段儿童活泼可爱又天真浪漫。这就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为啥我没能得第一》“小鞋带,真调皮,跑三步,系一系;小裤子,真淘气,跑两步,提一提;现在你该明白了?为啥我没跑第一。”这首诗童趣盎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一下子被诗中的稚气可掬的小调皮逗笑了。诗人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应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在进行诵读中,孩子们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就带去了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2.节奏鲜明,富有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来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童诗中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它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共鸣。诗歌的这种鲜明节奏和丰富的想象,对低段儿童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如:《摇篮》(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孩子们读着想着,有的孩子闭上了眼睛仿佛妈妈正推着摇篮摇着自己,那么舒服,那么快乐。另外还有诗《咕噜》《粗心的小画家》《打呼噜的爸爸》等这些童诗既注意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也更有利于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3.构思巧妙,富有灵气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又如钱万成的《会飞的叶子》:“说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丫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这些构思巧妙、富于灵气的小诗如一股股清澈的小溪流入孩子们思想的深处,它纯净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具有了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二)晨诗与教材――结合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人教版(其实也包括其他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更多地关注文学性,把晨诵的童诗、儿歌和教材结合起来阅读,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1.与教材精神相通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学习这一组课文后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我们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思想为学生选择晨诵的童诗或儿歌。如:《拖鞋》(马云超)、《摇篮》(黄庆云)、《小酒窝》(王清秀)等一些描写家庭之爱的童诗,孩子们晨诵时就会觉得特别自然、亲切,这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的教育。

2.与教材内容链接

我们在选择晨诵作品时,可以与教材的内容链接。如: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这一组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组的内容精选一些有关春天的童诗。如:《初春》(殷常青)、《春天》(冯辉岳)、《春天在哪里》(陈伯吹)《花籽》(马云超)等。让孩子们在晨诵中享受到春天的美好,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文学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命。

3.与教材插图对应

低年级的一些教材中,配有许多彩色的插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课余孩子们总喜欢静静地欣赏或模仿这些插图,并将其画在自己的本子上,根据这一现象,我开始指导学生搜集一些与这些插图有关的诗来作为晨诵诗。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中,有一幅雪花图。我就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又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四中有一幅小白兔和小猴子过桥的插图,我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高帆的《小河与小桥》:“草地是一块,漂亮的绿绸缎。可惜被小河,剪成两半,小桥,紧扯住两半绸缎,要把它们,重新缝在一起。便让小鱼儿,做它的银针。一闪一闪,从这岸连到那岸……”吟诵这样的晨诵诗孩子们感觉特别亲切,晨诵的时候也特别有兴趣。

(三)晨诗与生活――共舞

让晨诵的童诗与孩子们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使他们平凡的生活变得具有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这些“童趣”可以与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拓展他们本身的“童趣”。

1.与农村田园融合

田园让农村孩子成为自然的宠儿。自然完全向他们开放,他们悠闲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近鸟兽虫鱼,亲近花草树木,亲近山川河流,紧紧牵着大自然母亲的手。他们嬉游的触角抚摸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他们可以采莲江畔,荡舟水上,沉静垂钓,尽享水趣。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他们田园生活相符的诗来晨诵。如: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又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等。自然的深深处,嬉戏的深深处,晨诵着属于孩子们身边自然的诗,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在幸福的深深处。

2.与课外游戏配合

我们发现农村低段年级的孩子们游戏一般就是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键子、跳房子等,于是我们选择了许多适合课间做游戏的儿歌来晨诵,让孩子们能边玩边唱。比如:在课间的“跳皮筋”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一边跳一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在“编花篮”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做着动作边唱“荷花荷花几月开……”孩子们边玩边唱,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这更好地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边玩边唱中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3.与节日氛围合拍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农村里节日氛围特别浓烈,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元宵有关的诗来晨诵,如:《元宵节》《看花灯》等。又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时,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有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于是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节日选择有关的诗歌来晨诵,如:唐代杜牧的《清明》、张继的《闾门即事》、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等。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之外,此夜人们还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晨诵《中秋夜》: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结合节日精选一些适合于低年级孩子的诗文来进行晨诵,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

三、诗海采撷

根据以上的一些要求我们开始采集诗歌,这是我们晨诵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才能让你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

(一)扩充力量,采集诗歌

一开始采集诗歌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参与晨诵实践研究的三个教师,诗歌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寻找的,但当孩子们实际晨诵时,我们才发现有些我们认为优美的晨诵诗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后来我们经过讨论干脆就让孩子们及有兴趣的家长都参与进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晨诵诗的质量。大家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上网搜集,访问他人等途径,把采集到的诗歌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都记录在下面的“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中,一个月为一个阶段。

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

时间 搜集的诗歌(民歌、童谣、诗歌故事等) 获得材料的渠道

记录人: _____

(二)相互交流,整理诗歌

我们再把采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诗歌的方法: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我设计了以下的分类表。

我的诗歌分类表

类别 诗人 作品 名句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_____

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采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整理好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看看哪方面内容少的,按类别再采集补充一些。(课外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并全面整理,然后把全班分类的页面装订成“册”。

(三)欣赏评比,推荐诗歌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采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采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利用课余时间把大家采集整理的诗歌进行展示,开展诗歌欣赏评比活动。最后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如:在采到的诗中,我最喜欢( )首,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诗歌推荐给大家吧!

“我最喜欢的诗歌”推荐表

诗题 作者 诗歌 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_

通过这样的采集、整理与推荐的晨诵诗比以前只有教师采集的诗歌更丰富了,更有趣了。孩子们晨诵着自己采集来的童诗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自豪。在他们稚嫩的声音里,在他们自信的明眸里、在他们可爱的笑脸中,处处洋溢着属于他们的生命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朱永新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诗歌四年级下册范文12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典诗词;系统教学;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具有文字精练、意境深远的特点。古典诗词鉴赏能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古典诗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此重要的古典诗词教学在现实中总是阻碍重重,或现代观念的冲突,或教育制度的缺失,或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的网络文学盛行……急功近利型的文化环境,盲目追求新时尚的观念,使诗词教学在现代教育中举步维艰。

目前,激发兴趣、创设意境、情感体验是比较常见的三种古诗词教学法,但这些教法仅仅流于课文范文知识结构的层面,要让学生学好诗词,应该从更系统、完整、多元化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本文将从导学系统、范文知识系统、作业系统、评价系统四个方面来简述笔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一、从导学系统认知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与诗歌风格,为理解文本做铺垫

(一)深入了解作者生平与作品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心灵共鸣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教学准备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预习课文,让学生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搜寻有关作者的生平、写作风格、诗歌的具体写作背景等信息。诸如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特点,熟悉诗人的生平际遇,鉴赏诗歌的具体写作背景等,把所得到的资料整理成一个简短的PPT,并请学生代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展示。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或逸闻趣事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个性气质、情感倾向和处世态度,揭示背景、经历与作品内容、风格的因果联系。因此,学生在搜集资料预习诗歌时,对理解并赏析诗歌作品文本有了良好的心理铺垫,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步认知诗歌风格,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课前预习并判断所学诗歌的类型、风格。因为,即使一个诗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也会创作异于此风格的作品,学生还是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例如,苏轼是我国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但也会有婉约风格的作品。杜甫虽然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诗人,但青少年时也不乏优秀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作。因此,判断一首诗歌的风格不能过于单纯地根据诗人的主要风格。同时,学生需要联系自己之前读过(包括初中学过的)的同样类型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点评,进行及时的知识反馈。

二、范文知识系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文本理解更深刻

范文知识系统的教学包括诗歌文本的语言文字、语言特色以及诗歌写作手法、意境的分析。

(一)“诗―词―诗”理解法与星点记忆法的结合使用

诗歌的语言精练,所以意境抽象不好理解,学生在初步阅读诗歌的时候,也许会对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有初步理解,但要掌握诗歌的精粹可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来实现。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空”字就把全诗所表达的幽静清新的意境展现出来,让学生注意到这个字的功用,找出这个字与全诗的关系,那么全文的分析就变得浅易清晰,让学生回归文本,完成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解读过程,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关键字词的把握同样适用于全诗的背诵。学生只要把“星点”(即重要字词)记住,再结合全诗的理解,便可记住整首诗词。以下文(摘录)为例:

雨霖铃(柳永)

寒蝉××,对长亭晚。骤雨××,都门××无绪,留恋处,××催发。××相看××,竟××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教师可利用PPT把诗歌的关键字(如上文除“×”之外的字词便是关键字词)显示出来,作为背诵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在背诵时把作“×”标记的字填上,可以个人、小组、全班反复背诵的形式进行,那么,无论诗再长、再难,学生也能准确背诵,由此增强学习及背诵古典诗词的信心。

(二)对比探究法的使用

景,由情而生;境,由情景交融而生。古诗词的主题离不开山水情、故乡情、离别情、爱国情、志向情等几个方面,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呢?

一首古诗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同作者的其他诗作,甚至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的诗作都有广泛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对同类诗的比较,对诗人不同时期诗词作品的比较,甚至对古诗词与现代诗的比较寻找相似点和不同点,体会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这样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开阔了学生视野,学生也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同一作者不同时代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其作品风格的变化以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例如,李白早年的诗歌豪放、潇洒,如诗作《将进酒》。但在晚年,他的诗作略显颓靡,也有哀伤之作,如《越中览古》。

2.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赏析,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登高》(中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一诗以“安史之乱”为题材,教师可以联系诗人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来评讲,让学生共同感受杜甫多次在作品中抒发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同一种情感通过不同风格或表达方式展现的作品(同作者或不同作者,同时代或不同时代)放在一起比较,更容易让学生体会二者各自的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比较现代诗与古诗词两种诗歌对同一种感情的不同表达。

柳永的《雨霖铃》(中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表达他对爱人的爱情与离别情,风格婉约,充满哀怨惆怅,这是他对爱情的表白方式。我们可以结合舒婷的《致橡树》,让学生明白:现代爱情倡导直率、坦白,表达从不含糊。由此突出《雨霖铃》的风格含蓄隐晦的特点,那么学生就可以感受以柳永为代表诗人的婉约派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头脑风暴法”的借用

“头脑风暴”是国际公共管理学家提出的一种会议方式,参加成员各抒己见,不相互表扬或批评,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此方法,在课堂上对课文理解的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说出自己对字、词、句及意境情感的感受,教师在抒发意见后不立刻对学生的言论作出反馈,可以在全文讲授过程结束之后,让之前曾经发言的学生说出他们学后的感受,并对自己学习课文前后的理解做出对比与简单评价。例如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可以让熟悉有关赤壁历史的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对词中有关赤壁的描述并说出自己的历史观,课堂上思维的碰撞会使每一个在场的学生都在心灵上作出一定的回应,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产生了。

三、完善作业系统,有效巩固并提高知识与技能

合理的作业设置能让学生及时地巩固课堂知识,甚至能把课文内容与其他知识有效地联系并延伸。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后练习或练习册的作业习题样式还是走得十年前旧教材中习题样式的老路:先是汉字拼音复习选择题、课文内容理解选择题,再是课文内容理解填空题及文段阅读问答题,最后就假装有创意地来一个拓展题。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更别说与专业的应用相结合了。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业系统就能引导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质疑中提升思维品质。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到以下问题:

(一)优化作业习题的内容与结构

旧教材练习册的编者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也会像普通初高中的学生一样,即使在同班同级,都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既然如此,在我们的作业系统中,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把习题按一定难度分层列出,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由此,我们便可达到让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差距缩短的教学目的。

目前,许多练习册都在课文练习最后加入思考题作为拓展,但许多都没有跟实际生活或职业结合。教师只有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细致考虑到不同专业班的职业需求,适度把课文的知识与职业联系起来,在作业布置中提出详细的要求,摒弃模糊不清的作业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就在作业中找到语文在实际中的使用规律。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导学系统中,笔者提议让学生搜集诗人生平与诗歌背景的资料,并制作成PPT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以此类推,学生在学完一首诗词后,预习下一首诗歌时,学习并模仿教师,个人或组员合作制成一个PPT,在下一节课上当一回老师向班上同学授课。这种尝试,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迁移,与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相联系,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诗词学习的方法。

(三)注重指导学生的日常阅读积累,为课内学习奠定基础

中职语文上、下册都有唐诗宋词的作品,教师可以在学期的一开始,把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三个时期,把宋词分为豪放派、婉约派两个派别,将以上内容布置给全班的若干小组进行阅读积累,扩大学生的诗词阅读面,为日后的课内学习奠定基础。

四、善用评价系统,观察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教学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一般可分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三种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选取评价模式。

在诗词教学和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完成质量分别做出评价,并制作出教学评价量规表。(附表1)

表1 教学评价量规表

[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及分值\&得分\&\&A(8分)\&B(6分)\&C(4分)\&D(2分)\&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课前预习

准备充分\&\&\&\&\&\&\&\&课堂上积极思考与发言\&\&\&\&\&\&\&\&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与任务\&\&\&\&\&\&\&\&课后认真

完成作业\&\&\&\&\&\&\&\&小计\&\&\&\&\&\&\&\&]

然而,许多教师认为评价量规的过程复杂、费时,难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虽然存在主观性和其他一些难以避免的缺点,但评价系统的运行,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反思,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在哪个教学领域,教学策略都应适时而变。面对种种教学困难,教师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拼搏、改革与创新精神。古诗词虽历史久远,但不代表它在现代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对于一些知识的瑰宝,我们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使其永不逝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