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诗歌投稿

诗歌投稿

时间:2022-02-07 21:06:26

诗歌投稿

诗歌投稿范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在生活上,他工作在距离都市偏远的昌平,与仅有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疏于交流,在《昌平的孤独》中他直接倾诉“ 孤独不可言说”

【关键词】在生活上 他工作在距离都市偏远的昌平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 1989 年3 月26 日,当外面的世界很热闹时,一个相貌平凡的青年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作为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在那一瞬间被碾得粉碎,溅起的鲜血,是书写在北中国大地上最后一行最崇高的诗句,这位叫海子的天才诗人,留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一具惨不忍睹的尸体。”

正如余杰所言,海子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 物理意义”的生命“ 粉碎”,他这一骇俗的举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更把他在世时寂寞的诗歌以最后的惊人之举留给了尘世。诗人无意为之,却意外地成就了自己“ 诗魂”广泛流传的可能。诗人因为诗歌的被承认而被冠以“ 天才诗人”“、诗歌王子”“、麦地诗人”“、太阳王”等称号。谢冕视他为“ 一个时代的象征”。张炯称他为“ 当代最具独创性的一位诗人”。种种的殊荣是对作为诗人的海子和他的诗歌的认可,在批评视野中,海子及他的诗歌也绽放出其独特的一面。虽然海子并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他的理想是成就“ 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但他的抒情短诗却深得人们的喜爱。抒情短诗作为一种即发式的创作形式,也最能体现诗人的精神状态。对于海子的种种困惑,我们也可以从他的抒情短诗中窥见一斑。海子的诗歌中“,麦子”“、大地”“、远方”“、太阳”是反复出现的意象,同样,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他的诗歌中,“ 春天”也是一个伴随他诗歌之路的意象。“ 春天”在他的诗中,不仅是一个温暖幸福的“ 场”,也是诗人之理想所在。诗人热爱春天、向往春天,他的忧伤、喜悦、追求、痛苦、撕裂、以及最终的绝望的心声,都在春天唱响。诗人自己也咏叹“ 春天是我的品质”。

②寻着这一发现,再读海子的短诗,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诗人的精神脉络:开始是天真敏感的诗人热爱生活,狂热歌唱生活;但随着诗人进一步走进诗歌,他天性与世俗不和谐的一面与生活激荡冲突,他的诗歌理想也受到现实的冲击,诗人游刃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痛苦成为诗歌的主旋律;作为俗世的一员,诗人受现实的召唤,企图认同俗世的幸福规律,努力平息内心矛盾的决心一次次闪现,可诗人在经过苦苦的挣扎后,终于在撕扯的痛苦中走向永恒的天国。本文主要就这一脉络,以诗人所挚爱的“ 春天”这一意向为缆,在他的抒情短诗中探悉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走向天国的心路历程,在诗歌中走进海子的诗歌灵魂。1 春天里的欢歌你迎面走来/ 冰消雪融/ 你迎面走来/ 大地微微颤栗大地微微颤栗/ 曾经饱经忧患/ 在这个节日里/你为什么更加惆怅野花是一夜喜筵的酒杯/ 野花是一夜喜筵的新娘/野花是我包容新娘/ 的彩色屋顶白雪抱你远去/ 全凭风声默默流逝/ 春天啊/ 春天是我的品质———《春天》天才般的海子凭着自己的聪颖,年少入北大,毕业后顺利留在人大任教,虽然海子天性忧郁敏感,可少年得志的意气,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无限憧憬不可抑制地洋溢在诗歌中。诗人大量运用“ 麦地”“、麦场”“、大地”等意象来抒写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母亲的依恋感激,和沉醉于爱情的温暖、激情和甜蜜的愁思。“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妻子(”《麦地》)“,打钟的声音里皇帝在恋爱/ 一枝火焰里/ 皇帝在恋爱”(,《打钟》“) 我想到在白天出生的孩子/ 一定是出于故意/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 也要了解太阳”。(《夏天的太阳》)这些诗歌中诗人的诗情和想象都充满了年少的热情。初入社会的顺利,根于心灵中暖暖的故乡情愫,初恋的欣喜,海子满怀热爱之情积极抒写自己对人间的感激和珍视,在《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一诗中,诗人如此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在这些诗里面充溢着的是自__信与向往,偶然出现的痛苦、忧伤、别离、甚至死亡,是善感多思的诗人情绪的一闪。青春的热情,理想的冲动在海子的初期诗歌中明亮地闪耀过,虽然这种欢愉的声音很短暂。2 春天里的痛苦春天春天春天的一生痛苦/ 我的村庄中有一个好人叫雷锋叔叔/春天的一生痛苦/ 他一生幸福如今我长得比雷锋还大/ 村庄中痛苦女神安然入睡/ 春天的一生痛苦/ 他一生幸福———《秋日想起春天的痛苦也想起雷锋》春的喜悦温馨对于海子是短暂的,天性敏感、不善营造个人生活和交际的诗人,在诗歌的征途上越走越高,而生活的现实力量又时时阻碍着他一路奔向“ 春天”的可能,自喻为“ 春天”的诗人,此刻向往“ 春天”,又困于“ 春天”。在生活上,他工作在距离都市偏远的昌平,与仅有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疏于交流,在《昌平的孤独》中他直接倾诉“ 孤独不可言说”;几遭恋爱波折让海子脆弱的心灵不再有春天的明媚;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诗作屡遭出版挫折,还受到一些尖锐的批评。这些对海子更是如遭重击。多重的孤独痛苦困扰着海子,一方面,诗人的痛苦无法抑制地流于诗篇“,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哀《” 村庄》,素常中,令人心情舒畅的晴空,也无力感染诗人,反而弥漫着诗人“ 永恒的悲哀”。但是,当痛苦与诗已成为一个人的一部分时,尝试放弃它们只能导致平庸和比精神痛苦更强烈的失落感。无奈之中,海子把目光投向了历史中的诗人,试图在人格认同的过程中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精神世界中双重的价值确认“: 村庄母亲怀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 安睡在雨滴中(”《两座村庄》1987)。除了普希金,海子在诗歌中还写过叶赛宁、波特莱尔、马雅可夫斯基、荷尔德林等人。虽然这些诗人与海子在思想内涵、写作风格、人格气质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让海子看到了令他感到亲切的东西:孤独、不幸与诗歌王冠。在诗中,海子对这些前辈的认可其实也是他对自我的定位和理想的追寻, 这同时也预示出海子精神世界中不可摆脱的悲剧结局。

【文章来源】/article/35/665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诗歌投稿范文2

红领巾,大家都知道吧!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一种光荣的标志。其实,我上幼儿园时候就想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了!

那是发生在5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上幼儿园大班的事情。每次我看见小学生戴着整齐的红领巾在我旁边走过时,一股羡慕的眼神投向红领巾,那眼神多么热情又包含多么美好希望。我回家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他们能戴上红领巾,我却不能?”妈妈只是说:“你太小,还不了解,等到长大后自然就了解了。”那时我还小,不懂,只是点了点头,妈妈却微微一笑。但是,妈妈的一句话没有把我的念头打消,反而让我更对这件事有感触。后来我天天吃两碗饭,还多增强身体锻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我幼儿园毕业了。

当我第一次跨进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的大门,就有一股暖流从心中穿过,因为我已经如愿以偿的跨进了杭州市采荷一小的大门。听大人们聊天时知道采荷一小是杭州市的名校哦。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那是一天中午,余老师说:“同学们,学校要选出几名少先队员,我们先报几个名单上去。”只听见余老师念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我的心情如同火山将爆发一样,心情又如同洪水一样的汹涌,又如同8级地震一样猛烈。……

我们慢慢地走上主席台,五六年级部分学生慢慢走上主席台。当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一瞬间,我好像听到谁说话,只听见:“您好,您以后就是我的主人了,以后我们一起奋斗吧!”好像是自己的幻想,不一定是真的。

我在采荷一小的第二个学期里,我终于如愿以偿戴上了红领巾。

关于少先队的作文 关于少先队的演讲稿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永不消逝的红色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红领巾伴我成长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飞吧,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我与红领巾的故事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为五星红旗骄傲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创造新的辉煌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永远飘在记忆里的一抹红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向着胜利前进,为着理想前进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今天是明天的奠基石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平凡的英雄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心中的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少先队员自己的节日 少先队建队60周年作文:红领巾在我胸前飘扬 少先队建队60周年演讲稿:第60个“建队日” 关于少先队的诗歌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红领巾大家都爱你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歌声与旗帜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我爱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党啊,党啊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小小的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胸前的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鲜艳的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你是红旗的一角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红领巾的诗歌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我爱红领巾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我的雄狮,我的祖国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旗帜下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我们是少先队员 少先队建队60周年诗歌:我是飘扬的红领巾

诗歌投稿范文3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在这次轻叩诗歌大门综合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系活动。

在老师的的带领下,在诗海拾贝中我们搜索了许多诗歌,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刊、访问其他人等途径。了解到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都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伟大诗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伟哥国人民传诵。

同时,我们还整理了诗歌,我们把诗歌分类。按诗人分有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等等按形式分有送别诗《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还有怀古诗、山水田园是、边塞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我们还欣赏了许多诗歌。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诵了出来给大家欣赏有《天上的街市》、《春夜喜雨》、《古朗月行》……其中我最喜欢《古朗月行》内容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应为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去,耐人回味。从这些诗中我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手法,古代诗只要是赋、比、兴。现代诗写作手法有好多,其中有比喻、夸张、拟人、重复、排比……为此我也写了一首《雨》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跟着一阵阵山风,伴着一层层云雾。我悄悄的来了,来到大地的每一处。怎么样不错吧!我用的是拟人手法,把雨当做人来写。这一期我们班上掀起了一股诗歌的潮流。我们班还制作了诗歌总集,许多同学都投了稿,我也不例外,至今不到一个星期就有20多片稿,相信不久后一本厚厚的诗歌总集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诗歌投稿范文4

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台湾问题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 文化,促进校园文学活动,培育诗坛新人,在台湾著名诗人文晓村的支持下,郑州大学文化 与传播学院与郑州大学报在举办四届“文晓村新诗创作奖”征诗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 五届征诗活动。一、奖励办法:此次评奖活动,共设一等奖三名,奖金各300元;二等奖五名,奖金各200元 ;三等奖十名,奖金各100元。印发获奖诗集,获一、二等奖诗作在《郑州大学报》上刊载 ,并推荐到《河南日报》、《莽原》、台湾《葡萄园诗刊》发表。 二、征诗对象:限郑州大学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函授生及其他在校接 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三、征诗时间:自公布启事之日起,至2000年4月15日截稿。四、注意事项:限申报分行的新诗(不包括不分行的散文诗和儿童诗),单篇须在16行以上 ,组诗以超过60行为限。每人限申报一至二首(篇)。评奖委员会及评奖办公室成员:评奖委员会:顾问:孙新雷(副校长)。王绶青(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王怀让(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河南日报》文艺处处长)主任委员:陈继会(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副主任委员:张承风(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广安(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委员:刘家骥(教授、著名评论家)毛德富(教授、著名评论家)高文升(教授、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单占生(电教中心主任、副教授、河南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杨志荣(校报编辑部主任)评奖办公室主任:孟春建(文化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副主任李玲(文化与传播学院 教学秘书)。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踊跃参加。诗稿请送校报编辑部,或投入文理科区7个稿箱内,信 封上注明“征诗”字样。文化与传播学院 郑州大学报2000年2月评析:这则征诗启事首先讲明目的: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弘扬文化,促进校园文学活动 ,培育诗坛新人。其次注明征文单位:郑大文传院与郑州大学报,增加了作者的信任感 。再次是把征文意图——举办第五届征诗活动——交待清楚、激发作者创作参与热情。第 四点是征文具体要求:奖励办法,征诗对象,征诗时间,注意事项等。第五点是介绍了评委 会及评奖办公室成员,更增强了作者参与积极性,也体现出主办单位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最 后是投递稿件的方法及要求,落款注明主办单位及发文日期。总体来讲这是一则极其合乎规 范的征稿启事,条理清楚,事项完备,语言简洁,都是其最大优点。

诗歌投稿范文5

伟大的历程让我们都有太多的激情在胸中汹涌,光辉灿烂的成就让我们有太多的赞歌要从心中飞扬。为此,我们将在全市开展由中共__市委宣传部、__市文联联合主办,由__市作协、《青春__》编辑部联合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

一、征文内容:紧扣纪念建党__周年主题,反映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的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光辉历程,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丰功伟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昂首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学作品。

二、应征作品在突出共产党及共产党人的基础上以自身的视角记事、写人、抒怀,情感真挚动人,内容健康向上,注重文学品位。

三、征文分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文体。小说原则上不超过12000字,报告文学原则上不超过6000字,散文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诗歌原则上不超过60行。

四、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__年5月30日止。来稿须投《青春__》杂志电子稿件一份,并注明“国庆征稿”字样及作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五、征文截稿后,由组委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按照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给予奖励。获奖作品及部分优秀应征作品将由《青春__》杂志发表。

六、投稿地址:__

邮政编码4__

电子信箱:__

欢迎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认真创作,踊跃来稿。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征文委员会

__年1月25日

__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为庆祝建党__周年,弘扬和谐社会新风尚,团结更多的散文作者、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散文新人,全面展示散文力作, 特举办__年和谐杯“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大赛”,现面向海内外征集作品。

主办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文联、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北京散文世界杂志社。

征稿主题:以庆祝建党__周年、颂扬和谐社会新风尚为主题, 作品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突出艺术性、语言美及个性风格。每人限寄一件作品,字数限制:2500字,多寄无效。发表与否不限,可寄复印件。稿件注明详细地址和真实姓名、电话及二百字左右的简历,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奖项设置:将根据作品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以及奖金/奖品。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邀请参加于__年4月12—4月16日(泼水节期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召开的全国当代散文创作年会,与全国著名散文学者、作家、各大名刊主编一起,研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前景与未来,并参加西双版纳州泼水节系列精彩采风活动。

凡获优秀奖以上的作品,将在北京《散文世界》杂志分期公开发表并结集公开出版,向获奖者专函寄发喜报。欢迎各省市散文作家、散好者踊跃报名投稿。诚邀各省市文学艺术协会联办本次大赛,欢迎相关企业、单位冠名协办,共襄盛举。

截稿日期:__年3月20日(以邮戳日期为准)。

来稿请寄:__

投稿邮箱:__

诗歌投稿范文6

“懊恼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既然春光易逝,春愁易生,那么,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春天,才算得上“有意义”呢?去植树吧,这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荒芜染碧,将空气清新,将心情美好,将人生镀亮。

当然,植树节的意义并不全在于去植树绿化,它还有更深层更具人性化和现实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挖掘。

那么,拿起你的笔,写出您的植树节故事或心情吧!文学现场联合晚报副刊共同推出3.12植树节征文活动。晚报副刊将从征文作品中择优发表,并按照标准支付稿酬。大家抓紧相互告知,快来参与吧!

文章截止到2月22日,以诗歌、散文为主,诗歌不超过50行,散文1200左右(注意:请在征文作品后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邮箱及稿酬支付地址)。

征文投稿网址为/club/viewthread.php tid=36126

诗歌投稿范文7

尊敬的梦无痕馆主、玄同群主、诸位管理、诸位群友,

大家好!!!

数九寒天,新春将至。在这充满祥和的日子里,儒仕国学讲坛与星汉书院联合举办迎新春联欢会,喜迎佳节,共叙友谊。在此,我首先代表馆主、群主以及群管理对今天参加联欢会的每位群友表达最衷心的感谢与祝福,谢谢诸位朋友在这一年里,始终如一地与我们风雨相伴,执手相随。

儒仕国学讲坛,是去年三月份由梦无痕、玄同与我发起成立的。"儒仕"这个名取自"儒仕茶馆",从这个茶馆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个茶馆的主人是崇尚传统文化的。从这个道场成立到现在,馆主梦无痕一直都在为大家提供着公益的服务:优雅舒适的环境、曼妙婀娜的音乐、沁人心脾的课程与花色品种各异的茶汤。在此,我提议,大家用掌声表达一下我们由衷的感谢之情。谢谢馆主梦无痕的无私奉献,也谢谢馆主梦无痕的热情相待。

儒仕国学讲坛成立以来,讲授了《道德经》、茶艺、书法等课程,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其事迹在网络媒体与报纸上都给予了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此也感谢群主玄同、诸位管理、所有学员以及诸位讲师,大家辛苦了,谢谢你们的默默付出,好人一生平安!!!

星汉书院是在QQ群里传播国学的授课平台,我在这里讲过三轮《道德经》,正在讲授《诗经》、《论语》等课程。刘平云老师讲过《大学》、《中庸》、《庄子》;单正芳老师讲过《大学》、李恒达老师讲过《中医养生》、陈俊老师讲过《传习录》。今后,我们还会招募更多的国学老师,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国学课程。在此,我对曾经讲过课的老师们,还有一直关注我们课程的广大群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新春祝福。

常言讲:"一个好汉三个帮"、"得道多助"、"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没有朋友的帮衬是很难成功的。自从联欢会的公告发出以后,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港湾、金生、虫二、狼欢等人热心筹划准备。新原大哥、虫二、玄同、狼欢为大家撰写了春联;群友们也主动报名表演节目,为联欢会助兴。陌颜为我们请来吉林市著名的一线录像记者付二彪为大家全程摄影;贤贤易色通过她的朋友为大家化缘来60套讲解《道德经》的专著;刺猥为大家赞助今天联欢会所需全部白酒。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们,谢谢你们的热心与奉献。

国学,是我们祖先几千年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一起认同了它的价值。我们把它当成了一面旗帜,一起冲锋紧随其后;我们把它当成了我们精神的家园,一起结伴在此栖息;我们把它当成了一个修身的平台,一起研读启发心智;我们把它当成了一个进取的理由,一起攀登不甘堕落。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我们通过国学走到了一起,相识相知,并结成深厚的情谊。在此,让我以一个国学爱好者的名义,为今天到场的朋友们祈祷与祝福。祝愿大家以及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康健,精神和悦,事业腾飞,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诗社2016年新春联欢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诗友大家上午好!

回顾走过的2015,在广大诗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诗社走过了发展进步的第31个光辉历程。

去年我们开展了四次大型活动。

二是,应船营区委宣传部邀请,由我们xx诗社牵头组织的《咏吉林船厂诗歌大奖赛》,这次赛事面向全国征稿,我们诗友在这次大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有二十多名诗友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区委宣传部与水师营博物馆不仅为获奖诗友颁发了很有纪念意义的奖品,还出版了诗歌专辑。

三是,为了迎接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市召开,我们在枫林山庄举办了诗歌朗诵会。40多位诗友参加了活动。20多位诗友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作品,歌颂山清水秀的家乡,庆祝金鸡百花盛宴落户江城。还有多名诗友参与了金鸡百花全国诗歌征集大赛,并有多名诗友荣获了赛事的大奖。特别是在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原创歌曲大赛中,由赵铁桥诗友作曲的两首作品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由邹艳华诗友作词的《江城吉林嗨起来》获得了三等奖。金鸡百花节期间,他们的歌曲在人民大剧院进行了演出和颁奖。

四是,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咏唱会。去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每个诗人都是爱国主义者。我们以此为题,用豪迈的诗行和强劲的歌声,祭奠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歌颂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会后,全体诗友和有事未能参加诗会的诗友还为张德群诗友的孙子,白血病儿童捐款14000余元。这一善举,不仅体现了诗友们的爱心,更体现了我们诗社大家庭的温暖。目前,孩子正在康复中。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也加快了自己的前进脚步。在过去xx诗友QQ群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又组建了《诗香门第》微信群,给诗友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网络平台。诗友微信群除日常交流外,还开展了每周两次诗友个人才艺展示活动,采取专业老师与诗友共同点评的方式,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这个活动深受广大诗友的欢迎,也是促进大家诗歌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的较好方式。目前按报名顺序,诗友的展示时间,已经排到了3月下旬。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办了诗香门第微信平台,这是面向全国的网络刊物,实行半月刊,从诗友投稿中择优录取,发到平台,充分展示诗友的才华,加大诗社在全国的影响力度。我们诗社的新浪博客也一直在运转,每月一位诗友值班,转发诗友诗歌作品,跟踪诗社活动动态。

无论是QQ群,微信群,还是诗社博客和诗社微信平台,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宣传家乡的城市建设和大美风光,为了我们诗社的健康发展,更为了给诗社,给诗友们留下一段不朽的文学史。为此,让我代表诗社,代表诗友,向所有担任编辑工作的诗友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的名字将与诗社同辉!与历史共存!

诗社自成立以来,我们诗友的诗歌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有很多诗友在全国和省市诗歌大赛中获奖,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诗歌投稿范文8

他是一位军旅诗翁,他爱诗、写诗。他在唐诗宋词的古典诗词的王国里乐而忘返、怡然自得。他就是朱盛德老人,一位视诗歌为第二生命的诗翁。在他的诗歌人生中,可以说是很富有传奇色彩。

青年时代的朱盛德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华东军大,因各方面表现较好,毕业后被分配到军队院校任教。他在课堂上常常引经据典,咏颂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和自己创作的诗词,颇得学员的好评,亦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1960年,朱盛德被任命为文化教员,专门为军区干部补习文化。为了使自己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他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函授专业,为此得到了副校长陈云飞的赏识。有一次,陈副校长要朱盛德吟一首五言绝句,并要求他用上平声六鱼韵,每句第一个字要用“一、百、千、万”数字开头,约定好时间为一分钟。朱盛德随口即吟道:“一代新风树,千年旧。百家诸子读,万卷圣贤书。”

陈副校长看了看手表只用55秒,不由得啧啧称奇。

又一次,陈副校长约朱盛德到明孝陵旅游,陈副校长要朱盛德以明孝陵为题,用下平声八庚韵,写一首七言绝句,并还要求用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时间限制在两分钟。才思敏捷的朱盛德仅仅用了一分五十秒就完成:“三山二水四方城,八卦七星九五明。十会六朝天一统,千秋万岁百花英。”陈副校长见朱盛德如此才情,还随手把自己一支很贵重的钢笔赠送给他。

2007年,《金陵晚报》社与江苏省楹联协会联合举办春联打擂台比赛,专家撰写了十条上联,有数百人参与,朱盛德获得冠军。其中最难的一条上联是“建业应天长集庆”,仅仅只有7个字,却含有4个地名的上联,尽管有不少人应对,可是最后专家、学者评出第一名的是朱盛德呕心沥血撰写的“光华玄武定朝阳”。

在朱盛德的诗词、楹联中,他大多以歌咏古今名人丰功伟绩、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以及咏物言志为主题。如他创作的《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这样写道:“德高望重九州尊,治国安邦四海恩。浩气长存昭日月,丰碑伟像耀乾坤。”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朱盛德诗词中是如何写燕子矶的呢?在《临江仙·燕子矶》一诗中写道:“枫叶丹丹娇艳,独立寒秋,白云野鹤两情投。看红亭翠阁,近岫远山幽。浪静风平琴动,龙鳞波送轻舟,悠悠江水夕阳楼。渔歌唱晚,明月上矶头。”

如今,写诗会友、旅游成为这位军旅诗翁主要的生活,他也很怡然自得地徜徉在诗意的海洋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艺术撷英栏目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奋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刊特开辟“艺术撷英”栏目,期望更多的作者、读者参与。征稿要求如下——

1、刊发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有所建树和知名度的文学艺术家的人物剪影(人物通讯);

2、刊发文学艺术家的作品评介;

诗歌投稿范文9

麦麦提敏・阿卜力孜是谁?

如果没有路

人就可以走出路来

如果路

多了

人就不知道走哪一条

――麦麦提敏・阿卜力孜:《路》

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皮山县木奎拉乡人,2008年考入潞河中学内高班;潞河中学优秀学生、曾担任班长、校长助理等;今年以优秀成绩考入江苏大学自动化专业。小学和初中一直用母语维吾尔语上课。2008年来到潞河中学预科年级以后,正式开始写诗,从2010年开始用汉语写诗,2012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诗集《返回》产生巨大影响。他先后被《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诗刊》等杂志报刊介绍,至今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

他是怎么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汉语讲不好的人,是怎么出版获得文学界好评的汉语诗集《返回》的?当然,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潞河中学完整的教学体系说起。潞河中学校领导除了完成教学工作的各种要求,还按照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讲座。潞河中学的季刊《潞园》,是对我们判断的最有力的证明。

1999年10月20日潞河中学文学社成立,当时只有46名学生参加。校团委主管的《潞园》作为内部刊物,已出版20期。2003年11月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组织的首届“全国99部优秀校园刊物”评选活动中,有20部刊物被授予特别奖,而《潞园》荣获特等奖。

对维吾尔族读者,麦麦提敏还很陌生。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会汉语的父母还不知道诗集《返回》、诗《我的老爸是农夫》里有什么内容。还有绝大多数父老乡亲,亲朋好友还不知道用汉语写诗产生巨大影响的维吾尔诗人是皮山县木奎拉乡人。

皮山到北京:写诗的飞跃

麦麦提敏出生于皮山县木奎拉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只有两间土房,家里点着煤油灯,用土灶取暖烧饭。

麦麦提敏在田边土里打滚长大,爷爷奶奶是农民,但他们把用知识灌溉儿女的心田作为神圣的义务,想方设法把他们所有儿女送进学校。他一个人读书,幻想,与自己交谈。把他所能碰到的所有报刊书籍都读一遍。当时读的最多的是《维吾尔民间故事》、《塔里木之花》、《希望之花》等。因为家里穷。他不愿意增加爸妈的负担,直到上初二时,他才第一次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对书的着迷,让他和比他高两届的学长努尔・奥斯曼成为好朋友。努尔・奥斯曼是个文学迷,经常写诗,给杂志投稿。他同时鼓励麦麦提敏写诗。渐渐地,他对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创作一些习作,也越来越投入到文学充满魔力的怀抱中。

小学毕业那一年,新疆内地初中班开始招生。麦麦提敏也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由于只差几分,没能考上。他只好擦掉痛苦的眼泪,重新振作起来,进入乡初中。上初中的那些年,他对维吾尔文学的认识得到提高,所看的书籍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他不光看文学类书籍,还看关于历史、社会学等方面的书。阿卜杜秀库尔・伊敏、阿卜杜卡迪尔・贾拉里丁、阿塞特・苏莱曼等大师们的书成为他的最爱。他对维吾尔历史、文化、艺术、文学等的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加深,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2008年他参加内地高中班入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潞河中学,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直到十五六岁,他还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县城,依然是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乡下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肯德基、Adidas,Nike……在家里一般光着脚,一个在农田干农活的乡下人马上要越过乌鲁木齐到首都北京去上学。那时他觉得自己好像长出了一对翅膀,只要一挥动翅膀,就能“嗖”地飞到天上,就这样,怀着无限的梦想,他离开家乡,朝着北京出发。

潞河中学以充满绿色的温暖怀抱迎接他和其他来自天山南北的莘莘学子。他在首都紧张而井然有序的日子就这样开始。可惜的是,来到潞河还不到两个月,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感到失败,但他没有打退堂鼓,他必须对得起自己的爸妈和老师。

预科一年,他们主要学文言文和英语。他平时认真听老师讲,下课以后认真写作业。对汉族文学及文化的兴趣随着课文的深入而加深。麦麦提敏开始拥有认识世界和自己的三把金钥匙――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来到首都以后,他的眼界更开拓,世界观、人生观、自我观、历史观、民族观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升入高一以后,他结识一些爱读书的学姐学哥,并很快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读自己创作的作品,对作品进行探讨,一起修改;对自己读过的书刊发表意见,进行交流。

经过两年的真正的汉语学习,为汉语创作打下基础。2010年10月麦麦提敏写出了第一首汉语诗《绝望的城市》。他把这首诗给了上预科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王美群老师看,王老师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建议他投稿。在王老师的影响下,他把那首诗投到《民族文学》。没过多久,就收到《民族文学》编辑艾克拜尔・吾拉木老师的来信。

收到艾克拜尔老师的来信,他心里特别高兴。

艾克拜尔老师和王老师的高度评价对他起到激励作用,他开始不停地给新疆的、内地的不同杂志社投稿。

少年诗人出了第一本书

暑假结束,回到学校以后,他紧张的高三生活开始,这期间他在老师张丽君的鼓励下继续创作。张丽君老师曾发表过很多作品,还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位教师作家。《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的某一期上刊登了麦麦提敏的诗《我的老爸是个农夫》,这是他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一首汉语作品。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的第一本书《返回》于2012年2月14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诗刊》2012年第四期下半月头条刊登他的组诗《风的故事》。后来,受到《民族文学》的邀请,他与特邀嘉宾徐华校长一起,到中国作协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他还应邀参加“《民族文学》2012年度重点作品改稿班”。在改稿的过程当中,他和来自全国的作家诗人进行交流,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诗歌理想。

麦麦提敏的诗歌理想就是把维吾尔文学传统和汉族文学思想相结合,把民族灵魂和文化里的精华推介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诗歌投稿范文10

罗铁鹰原名罗树藩,曾用笔名罗铁鹰、骆驼英、华莱士、林火、周比德。一九一七年二月二日出生于洱源县城关镇青昌街一户殷实的白族人家,祖籍剑川。他从小聪慧过人,性格倔强;在读私塾时如果先生布置给他的功课做不完,就在马灯下熬个通宵也要把课程做完。十二岁读完了私塾,为了求得更多的知识,家里决定送他到省城昆明读书。在家人的陪同下,十二岁的罗铁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脚上被鞋子磨起了一个个血泡,却咬紧牙关从不叫苦。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行走才终于到达昆明。

这是罗铁鹰第一次出远门,沿途的的自然风光使他痴迷,省城昆明的繁华使年少的他更是大开了眼界。罗铁鹰进入昆华中学后,深受当时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初中毕业后又就读于昆华工校。在昆华工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读到了鲁迅先生和当时其他进步作家的很多作品。一九三六年罗铁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大同大学,就读于物理系。

还在昆明读书的时候,罗铁鹰就闻知鲁迅当时住在上海,于是心情激动,想就着到上海求学的机会,找时间去拜访这位当代文学界的领袖。遗憾的是,罗铁鹰刚刚到上海,就传来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噩耗。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罗铁鹰参加了鲁迅先生的追悼会。

一九三六年,罗铁鹰的处女作《雨》,在天津邵冠祥主编的《南风》诗刊上发表,并有幸和邵冠祥先生认识。经邵冠祥的引荐,罗铁鹰认识了一批诗人,并加入了当时的中国诗歌学会。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处在危亡之际,受共产党进步思想的影响弃工从文,毅然参加到了抗日民主运动,为救国救民奔走疾呼。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华北在日本军队的铁蹄下遭到蹂躏,上海、武汉的保卫战相继失败。上海沦陷后,罗铁鹰回到云南大学,就读于土木工程系。

创办《战歌》

一九三八年八月,罗铁鹰主编的《战歌》诗刊出版了两期后,茅盾即在他主编的《文艺阵地》二卷三期(1938年11月16日出版)上这样评价说:“《战歌》是闪耀在西南天角的诗星”。随后,《文艺阵地》(1939年3月16日出版)二卷十一期上,袁水拍发表了《战歌月刊》一文,具体介绍了第一至第四期《战歌》。袁水拍说:“这是一份难得的诗与诗论的期刊,如果不说它是七・七以后惟一的纯诗歌刊物的话。”接着他又说:“我们在各地的文艺杂志报章副刊上可以看到大量的抗战诗歌,告诉我们一种卓越的、新的、歌咏着反映着大时代的谣曲,正在长足的进步中。但是由于这些诗作大多数陪坐在别的文艺创作的背后,作为附庸一样点缀其间我们感觉到能够具体地显示着蓬勃的诗歌运动的刊物,像《战歌》月刊那样有着充实丰美的内容的专门期刊,实属可贵。”

在《战歌》二卷一期出版以后,《文艺阵地》四卷七期(1940年7月16日出版)的“书报述评”栏又刊载了束胥的文章《诗刊一束》,以过半的篇幅来介绍《战歌》。束胥评价说:“全国的诗歌工作,需要有一个很好的集中。现在让我们看到的,则很自然地,在昆明的《战歌》,确已部分地担负起这个任务。也许因为人的集中,也许因为地理的适合,《战歌》是现在我们的一个非常充实的诗刊,一个全国集中性的诗刊。”

像茅盾这样的文坛领袖,袁水拍、束胥这样的著名诗人,对《战歌》的肯定,也就是对《战歌》的创办人和编辑者罗铁鹰所做的肯定。此时的罗铁鹰才二十二岁,正在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

东北和中原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后,文化阵地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抗日文化报刊纷纷被迫停刊或者迁移后方,诗刊也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竞相而出,涌现出了像《诗歌杂志》、《诗歌生活》、《中国新诗》、《海风》、《黎明》、《广州诗坛》(《中国诗坛》的前身)等等众多诗歌刊物,在我国新诗史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卢沟桥的烽火迫使和共产党进行联合抗日,拉开了神圣的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胡风主编的《七月》、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以及各地报刊虽然刊载了许多抗战诗歌,自王亚平等在上海编的《高射炮》出了三期停刊后,就只有蒲风、雷石榆、陈残云、黄宁婴、芦荻等在广州编的《中国诗坛》一花独放了。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穆木天和锡金才在汉口创办了诗歌半月刊《时调》(次年五月由冯乃超接编),一九三八年五月,成都五月社创办了诗歌月刊《五月》(只出过三期),旧体诗《民族诗坛》才在汉口复刊,并刊登少数进步作家的新诗。罗铁鹰想:作为一个诗歌工作者,要以自己的诗歌为民族解放而高歌,同时渴望能有很多抗战刊物,参与到血与火的战斗中去。

随着战事的发展,祖国领土的沦丧逐渐扩大,罗铁鹰便有了为抗日战争创办一个诗刊的想法,但,资金和稿源如何解决呢?特别是资金,是个棘手的问题。在此之前正好认识了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徐嘉瑞和诗人雷溅波先生,此时的罗铁鹰风华正茂,思想敏捷,有着蓬勃向上的豪气、正气和勇气。而且他与徐嘉瑞、雷溅波都是中国诗坛社的社员,三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都有着为抗日战争作贡献的强烈欲望。罗铁鹰便把在昆明创办一个诗刊的想法向徐嘉瑞和雷溅波作了介绍。徐嘉瑞、雷溅波听了,一致赞成,刊物定名为《战歌》,三人进行了分工,徐嘉瑞主要负责筹集办刊资金,罗铁鹰和雷溅波负责约写稿件和编辑工作。三人通过研究后决定,《战歌》只刊登反映抗日战争主题的诗歌作品、反抗侵略反压迫的翻译诗作和革命诗歌理论作品。

此时,罗铁鹰从《云南日报》、《文艺月刊》、《南方》、《文化岗位》等报刊上发现昆明有一批优秀的抗战诗歌工作者,还有一些著名诗人,像朱自清、俞平伯、闻一多、冯至和学者徐炳昶、陆侃,当时就在西南联大任教,而施蛰存、李长之、高寒(楚图南)当时就是云南大学的老师。罗铁鹰满怀希望向这些大诗人、大学者发出了邀稿函,并向省外的诗人约稿。不久雷石榆就寄来延安和晋察冀诗人窦隐夫(杜谈)、史轮、盛超群、易河等的诗稿。翻译家张镜秋先生也为《战歌》翻译了很多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的诗歌作品,马子华、马曜、海燕、晓阳也经常为《战歌》供稿。

《战歌》就这样诞生了,它是二十四开本,每期四十页,能容纳两千行诗歌或三万字。创刊号把罗铁鹰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写的《给诗人》作为发刊献诗登出。在《战歌》付印期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一九三九年底改为昆明分会)理事会希望把《战歌》作为该分会的刊物,把救亡诗歌社算作分会下面的组织(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为了加强文艺界的团结,也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罗铁鹰、徐嘉瑞和雷溅波代表《战歌》诗刊同意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的合作要求。为了扩大《战歌》的影响,罗铁鹰去找生活书店昆明分店经理帮助发行,经理当即慨然答应。生活书店昆明分店不仅在昆明发行《战歌》,还把《战歌》送到全国各地的生活书店发行,甚至发行到香港、新加坡和缅甸的仰光,在海外扩大了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些诗歌工作者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也能够读到《战歌》。

由于时局动荡,当时《战歌》一至二期的稿件是罗铁鹰、徐嘉瑞、雷溅波轮流看了以后才定稿,耽搁了十几天才付印,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罗铁鹰。穆木天、彭慧得知此事后,建议从第三期起由罗铁鹰一个人把编辑工作担负起来,这样方便按时出版。这个建议得到了徐嘉瑞先生和雷溅波的同意。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底,《战歌》二卷二期出版后,徐嘉瑞对罗铁鹰说:“经费无法继续募集了,暂时停刊吧!”当时正值掀起第一次高潮,徐嘉瑞先生是担心罗铁鹰会被暗杀,出于对罗铁鹰和《战歌》诗刊的保护,这才作出了停办《战歌》的决定。

当时《战歌》诗刊已逐渐成为中国抗日诗歌作品发表的主要阵地之一,而且影响正在不断扩大,这个时候却要停刊,罗铁鹰很不甘心,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艰难和危险都要把《战歌》诗刊继续办下去。这时雷石榆已从山西来到昆明,他的观点和罗铁鹰的观点一致,后来罗铁鹰又认识了崇文印书馆经理的次子祁仲安。祁仲安想办法说服了父亲,克服困难,冒着风险为《战歌》诗刊排印。与此同时,《战歌》第二卷三期改版为三十二开,五十页,编者也改为雷石榆、罗铁鹰二人。一九四一年初,《战歌》第二卷三期在崇文印书馆顺利印了出来。紧接着由于“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高潮。在严酷的时局面前,《战歌》诗刊不得不宣布停刊,罗铁鹰也应聘到了楚雄县中学做了教务主任,兼教中学语文。

一九四二年秋,罗铁鹰从楚雄回到昆明,为了把《战歌》恢复起来,他又去找崇文印书馆的经理商量继续出版印刷《战歌》事宜,由于政治原因,商量无果,这使罗铁鹰感到十分痛心。《战歌》出版了九期,历时五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历时最长,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诗刊之一。活跃在这个阵地里的战斗者,不限于左联诗人,不限于继后的中国诗歌作者协会的诗人,《中国诗坛》上活跃的闽粤诗人,也有五四诗人朱自清,沉钟社诗人冯至,“七月派”及与七月派风格相近的诗人阿垅、邹荻帆、袁水拍、征军,早年太阳社诗人任均。《战歌》还发表过老舍、李广田、袁水拍、严辰等的诗歌。同时罗铁鹰也着重培养新人,在《战歌》二卷三期上出了一个“新人作品特集”,选登了力深、海啸、(冷莽,女)仰迅、征驼、傻丁、鸿鹄(柏鸿鹄,女)等的诗歌作品。

除了九期《战歌》,罗铁鹰等还出版过一套《战歌丛书》。这套丛书的第一集是雷溅波《战火》,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版,穆木天作序;第二集是罗铁鹰的《原野之歌》,一九三九年二月出版,茅盾题写的封面书名,穆木天作序;第三集是徐嘉瑞的《无声的炸弹》,一九四零年出版;第四集是彭桂萼的《澜沧江畔的歌》,一九四零年出版,穆木天作序;第五集是穆木天的《号角》,第六集是雷石榆的《在战争中歌唱》,第七集是罗铁鹰的《火之歌》,一九四三年三月出版,自己作序。《战歌》停刊后,罗铁鹰还到丽江中学任过教,他到任之初即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的先进思想,随即被丽江中学校长指责“赤化学生”。罗铁鹰愤然辞职返回昆明,不久又应聘到昆华女子中学任教。一九四二年由于罗铁鹰抗议昆华女子中学校长辱骂教师而退聘失业。

在这种情况下,李广田、刘思慕、雷石榆、雷溅波、冯至、李公朴便决心支持罗铁鹰办一个有正义之声的报刊,《金碧旬刊》就在他们的支持下诞生了。《金碧旬刊》保持了《战歌》诗刊的风格特点和战斗精神,给昆明进步的文化界人士以新的希望。这一年,罗铁鹰被介绍到云南省军荣管理处工作,看到那些为抗战而伤残的军人啼饥号寒,罗铁鹰义愤填膺。由于实在看不惯那些过着糜烂生活,置国家大事于不顾的反动派当局官员的种种行为,上班还不到三个月罗铁鹰就辞职了。罗铁鹰把满腔的激情倾之于笔下,写成了第二部诗集《火之歌》,还潜心翻译了诗集《燃烧的世界》,并将其出版。

一九四三年,罗铁鹰在昆明市立女子中学任教期间笔耕不断,创作了很多抨击反动派的进步诗歌,还整理了他自己的诗集《海滨夜歌》,接着又翻译了《战争的形象》、《我的笔我的剑》两部诗集。一九四四年《海滨夜歌》、《诗论集》出版,同年被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选为常务理事。这一年,朱家壁还把罗铁鹰邀请到泸西,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讲授政治经济学和文艺理论课。一九四五年,罗铁鹰因为工作的需要应聘到泸西县师范当了训育主任,兼语文教师,工作不到一年,于一九四六年又回到昆明,在昆明南华书店经理曾式天资助下,在吴晗、楚图南、徐嘉瑞、张子斋的支持下,罗铁鹰化名骆驼英出任《真理周刊》的主编。罗铁鹰的讽刺诗集《原形毕露》也于一九四六年在昆明问世,并在其主编的《真理周刊》上连载,这引起了反动派的愤恨,把罗铁鹰列入了刺杀的黑名单。

命运多舛

一九四七年,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为了保护罗铁鹰,并且不让他遭到的杀害,将罗铁鹰辗转护送到了香港。在香港罗铁鹰受到了文化界知名人士夏衍、周而复、邵全麟的热烈欢迎。罗铁鹰到达香港以后,生活来源全靠夏衍等人向社会募捐来的救济金维持生活,一向心高气傲不太随俗的罗铁鹰不愿意成为“寄生虫”,决定自食其力,便应李凌、赵二凤两位朋友之邀赴台湾教书。一九四八年罗铁鹰到达台湾,在台北的“建国中学”任教,当今世界著名的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就是他当年的得意门生。

到达台湾后不久,罗铁鹰肺结核病复发,差点要了他的命。在好友的劝说之下,罗铁鹰在家认真静养。在养病期间,他撰写了《台湾文学诸问题的论争》,在台北的《新生日报》上连载。在这篇文章里,罗铁鹰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观点尖锐言辞犀利,很快就在台湾引起了震动。周良沛在《“‘台湾文学’论争”中的滇人罗铁鹰――在台湾“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年――1949年)研讨会”上的发言》一文中这样写道:“台湾文学论争”的笔战,它对台湾文学中的许多理论是非的澄清与发展,其积极的影响,不可低估。参加论争并遭追捕、镇压的杨逵、孙达人、张光直等是本土作家,而歌雷、罗铁鹰(骆驼英)、雷石榆等则是为同一目的,参加同一战斗的大陆作家。罗铁鹰将矛盾统一的法则与认识论的辩证法,成功地校正了‘论争’中的偏激与错误。罗铁鹰特别强调‘特殊’与‘一般’同艺术创作的典型化的关系,他认为若不能从矛盾的统一中摄取题材,铸造典型,便是歪曲现实,失去教育意义的、虚伪的艺术。”

罗铁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纠正了“台湾文学论争”,在台湾文坛引起巨大反响。一九四九年,罗铁鹰从台湾回到上海,在夏衍、于伶主持的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工作,一九五零年调上海文化局文艺处研究室,做文艺理论研究工作。一九五零年底,罗铁鹰与陆万美一起调到云南工作。陆万美任云南省文化局长,罗铁鹰任云南省文联编辑部主任。

一九五一年五月起,罗铁鹰先后抽调到呈贡、石屏、龙武、晋宁参加当时的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和工作,历时三年多。在此期间两次出席了西南文代会以及昆明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九五五年罗铁鹰回到云南省文联,写出了《胡适基本观点的批判》一文。此时的罗铁鹰正孜孜不倦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大潮之中,他哪里知道,他早已经被怀疑为敌特份子。怀疑的理由之一是,罗铁鹰在台湾呆过近一年时间,可能有投敌变节的行为,否则不可能安全进出台湾;怀疑的理由之二是,他可能是“胡风分子”,因为他与胡阿垅、梅林等关系非常密切。由于以上原因,罗铁鹰被隔离审查。

罗铁鹰是个性格刚烈,宁折不屈的汉子。他认为自己披肝沥胆,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还被污蔑,宁可抛弃生命也不能玷污了自己的名节。罗铁鹰决心以死明志,于是毅然从五楼跳了下来。然而,命不该绝,罗铁鹰居然没有死成,只是摔断了腰椎骨,落了个终身残废。

经过组织考查,最后对他的审查结论为:“罗铁鹰是个好人,并非反革命”。一九五六年罗铁鹰解除了隔离审查,恢复了名誉和自由,随即被调到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文艺学和现代文学。后来在席卷全国的整风反右运动中罗铁鹰又被错划为“”。罗铁鹰不服错判,于是据理力争,反复申辩,反被加重处罚,最后被判刑七年。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罗铁鹰刑满释放,回到故乡洱源。在家乡洱源接受生产劳动管制期间,他日间劳动,夜里笔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激情不变,痴心不改。

逝者如斯

罗铁鹰被遣回到洱源接受生产劳动管制的日子长达十五年之久。罗铁鹰虽然出身在洱源,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生产队只好借给他一间不足十平方的破屋,暂以栖身。身陷逆境,坦然面对,这就是他天生的性格,每天默默无闻地做着他分内的事情。他生长在城镇,从小读书,没有种过田地,年近五十了才从头学起。刚回来时罗铁鹰拖着残肢病体参加生产队劳动。罗铁鹰是个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人,不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一九七八年五月九日,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罗铁鹰这样写道:“我回乡这几年,一直忠诚地搞农业生产,毫不计较工分多少,做出来了显著的成绩,仅仅只是得到一个‘做活认真’的好评,没有发挥好带动别人的作用。去冬,我和另一个庄稼人同种的一丘大田,由于进行了精耕细作,麦苗出土很好,据县代表及州农科所的同志参观以后的估计,产量可能会超过常年的一倍以上,而且可能成为全县小麦产量的最高纪录。这样,可能对我县的农业生产起点带动作用。”

因为残疾的原因;长期参加重体力劳动身体受不了,罗铁鹰便开始学做篾匠。每逢街天从街上买了竹子回来,编织成日常用具,再拿着自己编织的产品到街上售卖,然后每月交给生产队拾贰元人民币作为“副业”款,换取生产队给他每月三百分的工分,当时十分工分的分值抵两角人民币。

诗歌投稿范文11

关键词:和瑛;西域著述;叙录

和瑛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曾著有《读易汇参》、《经史汇参》、《经史汇参补编》、《古镜约编》、《读易拟言》、《〈身丹〉心经》、《易贯进思录》、《杜律精华》、《易简斋诗钞》、《太庵诗稿》、《赋》、《回疆通志》、《续〈水经〉》、《三州辑略》、《热河志略》、《风雅正音》、《铁笔围录》、《和瑛丛残》、《山庄秘课》等十数种之多,可惜大多未能刊行。其孙恒福之婿盛昱曾亲见他多部稿本,并感叹:“简勤手纂稿本盈箱累架,著录不下千卷,盖其撰著之未刊行者多矣。”①《清史稿》也称其为:“娴习掌故,优于文学,著书多不传。”②和瑛一生为宦遍及大江南北,尤其是驻藏八年、在疆七年的任职边疆经历是他仕宦生涯较为辉煌的时期,作为清朝著名的疆臣,任职西域期间,和瑛每处一地均注意考察历史、搜集资料,笔耕不辍,其保存至今的西域著述均具有极大的文学、文献价值,而且对清中期以后的边塞诗歌、方志的编纂、地理学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惜尚无学者对其进行清理。本文拟对和瑛《易简斋诗钞》、《回疆通志》、《三州辑略》、《赋》等西域著述略加考订,对其基本内容进行简要叙述梳理,裨使读和瑛西域著述者能知其津梁,免翻检之劳。

一、《易简斋诗钞》四卷

《易简斋诗钞》共四卷,道光三年刻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一函二册,卷首有“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孟秋之吉东吴侄吴慈鹤顿首拜序”,原书版高272毫米,宽171毫米,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行字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易简斋诗钞》全书按照诗歌创作年代顺序编排,开篇之作《太平府廨八咏》作于乾隆五十一年诗人任职天平知府时期,压卷之作《春分前》一日雪则作于道光元年,全书所收作者历时三十五载所作诗歌576首③,其中涉及到西域的即有292题328首,占到全诗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而且《易简斋诗钞》中最具文学价值和特色的也正是这一部分诗歌。可见在和瑛的笔下,即使是其历时三十五载而成的诗集,诗人的边疆意识、作品的西域元素仍然是极其鲜明。

《易简斋诗钞》卷一收录诗歌诗人创作时间自乾隆五十一年始、至五十八年止,即和瑛自任安徽太平知府至进藏赴任驻藏帮办大臣途中所作诗歌一百五十三首。卷一诗歌内容主要是(一)、描写自然山水,清新婉丽。此类之歌主要描述诗人所任职之安徽、陕西、四川境内山水景物,别有风趣,诗人在描述雄奇壮丽的自然山水之外,亦表现出了自己豪迈奔放的感情,进而展示了自己山水诗独特的诗歌意境,如《太平府廨八咏》、《五溪桥望九华山》。(二)、关注灾情,心系民生。此类诗歌主要创作于诗人任陕西布政使期间,该时陕西咸阳、武功、长安等地受灾,和瑛在巡抚秦承恩始终回护陕西歉收地方赈济的情况下,查明灾情上报朝廷,最大程度的救济了陕西灾民的生活,减轻了灾情的影响,如《阅赈道中作杂诗九首》。(三)、为官川陕,心系。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廓尔喀大军侵入,清廷派福康安带军前往平叛,时和瑛身为陕西布政使,不仅奉命负责料理奉命料理大军途径陕西境内事宜,而且为国捐献银两、驮骡。五十八年十一月,因帮办大臣成德年年老且办事不力,清廷命赴藏任帮办大臣,因此和瑛始终关注的统一,在入藏为官之前即创作大量反映统一的诗歌,如《喜闻廓尔喀投诚大将军班师纪事》、《出打箭炉》、《咏史十七首》。

《易简斋诗钞》卷二收录诗人创作时间自乾隆六十年始、至嘉庆五年止,即和瑛在藏担任帮办大臣及驻藏大臣期间所作诗歌诗歌一百七十七首。其诗歌内容主要为(一)、居处西极、描摹风物。和瑛为宦期间,奇异壮丽的风光、已逝去的人文风物、荒寒艰苦的环境以及藏区特有的宗教习俗、风俗物产,均大大刺激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进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如《大关山》、《咏白牡丹》、《晤班禅额尔德尼》,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特有的自然、人文风物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以及诗人在期间的心路历程。(二)、身在边疆,心系统一。清代中期,虽然居处西极,但在政治史上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发生的任何尤其是有关国家一统的大事,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因此,为官期间,这里为和瑛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诗歌材料,时刻刺激着诗人的创作神经。诗人在创作这些诗歌的同时,也用这些诗歌在思考清廷巩固边防以及治边的理念,如《小招寺》、《前藏书事答和希斋五首》、《色拉寺题喇嘛诺们罕塔》等诗。(三)、守官西陲,体恤民生。和瑛在藏八年,确实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事实,体恤民情。他认为武力仅仅只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真正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能是统治阶级体首先改善民生,体恤民情。而和瑛在真正入藏为官之后,也切实按照自己的治边理念,切实大大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改善了民生。④诚如《清史稿》所言:“久任边职,有惠政。”⑤

《易简斋诗钞》卷三收录诗人创作时间自嘉庆六年始、自嘉庆十五年止,即和瑛任职山东巡抚、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等职期间所作诗歌一百二十九首。其诗歌主要内容为(一)、描摹内地与西域风物,清新与雄奇并存。和瑛在山东、安徽等地任职期间,创作的描摹自然山水诗歌均清新雅静,如《登岱》、《泰山杂咏》等诗。而诗人入职新疆后,西域的山水雄奇、大漠浩瀚,对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刺激,这类诗歌则多显雄浑、豪放之感,如《戈壁喜雪》、《风戈壁吟》等诗。而西域塞外独特的民族风俗也令诗人“初见眼中稀”,颇觉新奇,如《观回俗贺节》。但不论是哪一类诗歌,作者均较为注意把握内在心境与外物之间的关联,进而表现出变化多端的诗歌意境。(二)、守官西陲,志在经营。嘉庆七年,和瑛因“匿灾不报”与“金乡诗案”被贬往新疆,在诗人行至哈密时,重新被朝廷起用。和瑛在新疆被重新启用后,能够振刷精神,洗心革面,切实履行政事。⑥因此,他在新疆为官的七年间,虽身居远荒,但一直关注着对回疆的治理,在执行清廷对新疆“因俗而治”政策的基础上,同时提出治理和经营新疆,必须吸收历代治营新疆的教训和经验,不断尝试调整传统的回疆治理政策。可以说,和瑛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巩固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这一类诗歌在《易简斋诗钞》卷二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如《乌什城远眺》、《孤舟钓雪》、《寄别湘浦将军瘦石参赞四首》。(三)、身在谪籍,心系统一。新疆的统一,是清史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和瑛在疆为官期间,多次目睹统一旧战场,自然对国家的统一充满自豪,对统一之后西域的安稳、乐居亦充满期待。同时,和瑛对那些为一己私利而发动叛乱的少数民族首领充满蔑视,对维护国家统一的少数民族官员并没有民族界限而是大加赞赏。通过和瑛这一类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违背各民族利益的分裂叛乱实属不义战争,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对而最终失败。同时,清政府的平叛战争捍卫了国家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必然会得到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民族的支持而最终取得胜利。该类诗歌的典型代表作是《哀叶尔羌阿奇木阿克伯克》、《英吉沙尔》、《题巴里坤南山唐碑》等。

三、《三州辑略》九卷

《三州辑略》共九卷,现有嘉庆十年刻本及抄本多种⑩。嘉庆九年抄、嘉庆十年行刻、道光间刊印本,现藏国家图书馆。九卷,一函八册,卷首有“嘉庆岁次乙丑孟冬太和瑛序”,原书版高271毫米,宽172毫米,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心象鼻处刻有书名、卷名及页码等信息。半叶8行,行21字,小字双行,行字同。每册首页均有“简庵藏书之章”、“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之印。书皮明黄色,函套蓝色,364页。刻本乙,道光间刻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卷,四函二十四册,卷首有和瑛自序。原书版高270毫米,宽170毫米,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心象鼻处刻有书名、卷名、及页码等相关信息。半叶8行,行21字,小字双行夹注,行字同。每册均钤“燕京大学图书馆珍藏”之印。书皮为蓝色,函套亦蓝色,382页。民国间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九卷,四函十六册。卷首为嘉庆十年和瑛自序,序后署名“长白和宁”。原书版高279厘米,宽162厘米,四周无栏,无格。半叶8行,行19字,小字双行夹注,行字同。书内含有大量抄者对《三州辑略》内容谬误进行修订之浮签,封皮土黄色,函套蓝色,421页。B11

《三州辑略》全书九卷,共分为沿革门、疆域门、山川门、官制门、建置门、库藏门、仓储门、户口门、赋税门、屯田门、俸廉门、粮饷门、营伍门、马政门、台站门、礼仪门、旌典门、学校门、流寓门、艺文门和物产门共二十一门类,可以说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清代中期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三地政治、历史、军事、社会、经济等诸多史实的一部方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且资料翔实。卷一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三地之《沿革门》,主要记载这三州历史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但详今略古,重点叙述清代以来伊、西、庭三州回归祖国大家庭的历史。三地的沿革说明新疆在汉代即已在此设吏管理,此后随着中央政府实力的起伏,中央政府与新疆的联系也时断时续,但新疆自古即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央政府对该地的管辖从未完全终绝。历代政府,尤其是清政府特别重视新疆的经营和管理,在收复前即对新疆采用各种方式加强联系,收复后对新疆采用“因俗而治”的政策,在结合新疆当地特殊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发展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进而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三州辑略・沿革门》史料主要源于历代官方史书及《蒙古王公表传》和《回疆通志》,但是《三州辑略・沿革门》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官方史书的不足,进而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

《疆域门》、《建置》和《山川门》三门,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伊、西、庭三地各城疆域、山川等自然地理情况加以详细考证,详列具体数据,对清政府在新疆地区的管理和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清政府收复新疆后,最初乌鲁木齐设一名参赞大臣管理管理满营军务,后因伊、西、庭三地距伊犁甚远,且兵民辐辏,在乾隆三十八年改设都统,归伊犁将军节制,统辖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库尔喀拉乌苏、吐鲁番、哈密等地驻防绿旗各军,并兼辖镇迪道。B12《三州辑略・官制门》对此有着极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对历任官员的任期记载补充了官方史书在这方面的不足,为今天学界研究清中期乌鲁木齐都统所辖区域的管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营伍门》、《马政门》及《台站门》此三门保持了我国地志的传统体例,记载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三地的军事情况。在西域塞外,边防极为重要,尤其是伊、西、庭三州地当要冲,自古即是军事要地,《三州辑略》在这三门不厌其烦的大量详列了有关各级官兵数量、职掌、设置时间、任职来源、养廉银数、口粮、军械装备等方面的准确数字。这些数字的记载无疑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军事资料价值,体现了清政府收复新疆后对该地区经营和管理的重视。而《仓储门》、《库藏门》、《户口门》、《赋税门》、《屯田门》则记载自收复以来了伊、西、庭三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清政府自在康熙年间即开始兵屯来解决塞外士兵的粮食供给,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为了巩固边疆稳定局势,随后制定一些列政策开始了大规模民屯,进而开始新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维护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三州辑略》这几门详细的记载了自乾隆四十八年至嘉庆十一年间,乌鲁木齐地区户口屯田、赋税及户口人数增长状况,这些数字虽然琐碎,但也正为我们今天研究伊、西、庭三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文献资料。

《三州辑略》最具价值、最有特色的是《流寓门》和《艺文门》。《流寓门》属于《三州辑略》首创,对后世地志的编纂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记载了自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二年间册载流放乌鲁木齐的372名各级官员名单、籍贯及原任官职和到任日期等情况,这些贬谪新疆官员中的优秀者后来后新疆的各项事业尤其是文化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州辑略・流寓门》的这些记载保存清代中期流放新疆文人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极具价值。《三州辑略・艺文门》亦属中国地志史上之首创,同样极具特色和价值。《艺文门》三卷大量搜录宦新官员和流放文人诗文碑铭,佳作甚多,共收录纪昀、曹麟开、洪亮吉等人共166题274收诗文作品,且多数均属罕见之作,无论是文学还是文献,都价值极高。

综上所述,和瑛有关西域的著述均不仅体例严谨、内容丰富,而且作者在编纂这些著作时在尽可能搜录翔实资料的基础上,能够亲身调查,考疑正误,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史书的正确性。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无论是在官方编纂还是私人著述的史书中均较早的依据官书规范舆地,并且作者在编纂过程中,不仅保留我了我国地志编纂史上诸多的优良传统,做到了史地并重,同时作者在充分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在地志的门类分布上也有诸多创新和突破,“流寓”、“艺文”以及“伯克”等诸多门类的开创均属方志编纂史上的创新。因此,和瑛的这些西域著述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方志的编纂也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暨西域文史研究中心)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新疆稀见史料调查与研究(11&ZD095)”成果之一,201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科基地西域文史研究中心项目“和瑛西域著述考论(XJEDU040215C02)”成果之一。

注解:

① 杨钟羲《雪桥诗话初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二十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494页。

② 赵尔巽、柯劭氲取肚迨犯濉肪砣五三《和瑛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1284页。

③ 如加上和瑛自乾隆二十六年开始创作、至嘉庆十五年为止历时五十余年创作的《太庵诗稿》(已不存)1060首诗歌,可以看出和瑛确实一生笔耕不辍。

④ 详见《卫藏通志》卷十四《抚恤》,拉萨: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⑤ 《清史稿》卷三五三《和瑛传》,11284页。

⑥ 和瑛《奏为恩赏御制勤政殿记墨刻谢恩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档号:04-01-15-0032-030。

⑦ 和瑛《纪游行・序》,《易简斋诗钞》,卷二。

⑧ 和瑛《续纪游行・序》,《易简斋诗钞》,卷四。

⑨ 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寄心庵诗话》,卷八十一,咸丰七年刻本。

⑩ 《三州辑略》版本较为复杂,此处则要而谈,其他内容笔者将另文探讨。

B11 参高近《〈三州辑略〉版本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51―55页。

B12 详见《三州辑略》,卷二。

参考文献:

[1] 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2] 和瑛《易简斋诗钞》,《续修四库全书》第1460册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诗歌投稿范文12

关键词: 虞集 诗学思想

作为“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在延v年间活跃于诗坛,高居馆阁,提倡儒家正统诗教,以晋唐为宗,追求平淡悠远的诗风和雅正之格调,提出了文运随时的观点。具体分析虞集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倡导“尊儒宗古”

虞集尊奉儒学。儒学讲究入世,所以虞集主张将文学和世运联系起来,以圣贤之教为依据,认为君子者,应“有以知其大本之所自出”,“深省顺处”(《杨叔能诗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一),视外在忧患利泽为无物。就是说,君子只有知道了世界万物的源头是什么,不过分看重外在名利,写出的诗文才具有美感和价值。

古之人以其涵煦和顺之积而发于咏歌,故其声气明畅而温柔,渊静而光泽。至于世故不齐,有放臣、出子、斥妇、囚奴之达其情于辞者,盖其变也,所遇之不幸者也。(《李景山诗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五)

某尝以为,世道有升降,风气有盛衰,而文采随之。其辞平和而意深长者,大抵皆盛世之音也;其不然者,则其人有大过人而不系于时者也。善夫袁伯长甫之言曰:“雅颂者,朝廷之间,公卿大夫之言也。”某闻之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李仲渊诗稿序》,《全元文》卷八二七)

“以其涵煦和顺之积而发于咏歌”这种主张即传统的“温柔敦厚”之说,而在南宋之后,世人往往以为“和平之辞难美,忧愤之言易工”(《李景山诗集序》),虞集却认为那些以“放臣、出子、斥妇、囚奴”的不幸态度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是一种变体。在虞集看来,正体是“辞平和而意深长者”,经过馆阁文臣、公卿大夫等君子之手,雅博之才,涵煦和顺,风行草偃,终蔚为一代之音。即符合儒家的雅正、中和之风的文学作品才是虞集所认同的“盛世之音”。

在尊奉儒学的同时,虞集肯定“诗之为学”:

诗之为学,盛于汉魏者三曹、七子,至于诸谢,备矣。唐人诸体之作,与代始终,而李、杜为正宗……后之学杜者多矣,有能旁求其所以自致自得者乎?是以前宋之盛,亦有不逮矣。(《使还新稿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二)

这篇序言中,虞集认为诗盛于汉魏,发展完备在于“诸谢”。至唐代大盛,且李、杜为正宗,而宋代诗歌远不及唐代。虞集认为,李白以其豪宕之气代表着大美风度,杜甫则以其性情之正彰显着圣贤高格。另外在元代唐诗选本中,他作序称赞唐诗:“必也有风雅之遗、骚些之变、汉魏以来乐府之盛。”(《唐音序》,《全元文》卷八一九)

但是,虞集并不是狭隘的只以唐代为宗。如虞集所做《日出行》:“日出上城府,入莫当搔归。城门已击拆,出郭何焉依。下马投馆入,空垣月当扉。凉风振庭树,巢鸟屡惊飞。起坐搔白发,忽如霜草稀”。(《道园学古录》卷五)诗人内心苦闷,情绪复杂,本着尊儒的思想,虞集没有大放忧愤之言,在欲言又止之间他融入了一定的儒雅。所以这首《日出行》不仅有着秦汉乐府的古朴,还对乐府诗的放言无忌有种节制。又如《夜坐》其二:“凝神一无为,消息任往来。怡然以终古,荧荧自乘载。消摇日月上,下视渺苏块。如何在世间,动辄为形碍。得见王子乔,吾将解苍佩。”(《道园遗稿》卷一)全诗表达了虞集对仕途之外悠然生活的向往,对魏晋风度之仰慕。还有《送南野真人》、《次韵天台张秋原》《题渔村图》等诗,都表达了他对魏晋陶渊明的追慕与学习。“远树断云春雨外,华星明月晚凉初。”(《送易用昭》,《道园遗稿》卷二十九)此二句可以看出杜甫诗歌和宋代诗歌对虞集之诗影响显著。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用字精炼,表露了虞集学宋诗练字之痕迹,但在重字法、句法之外,虞集又排除江西诗派的生硬,融入唐诗的柔厚,是沿着江西诗派而上对杜甫的追学。

所以说,除了尊儒,虞集肯定诗之为学且主张以古为宗。在虞集的诗作中常常能找到秦汉乐府、魏晋六朝甚至宋诗元诗的一点踪影,宗唐复古只是其较为突出的一方。尊儒宗古,使得虞集在的诗歌有着博雅雍容的气象。而以虞集为核心和领袖的奎章阁文人群体在整个时代,从国家、政治、哲学到文艺思潮,不管是尊儒还是宗古,都是在崇尚复古的时代氛围中扮演着中流砥柱和推波助澜的角色。就其复古理论以及创作实践而言,虞集代表着元代的新文艺理论创作方向。

二、追求“平淡悠远”

在尊儒宗古的思想下,虞集认为写出来的作品应该是平淡悠远、舒迟淡泊。他所作诗歌多意兴高远,雍容雅正,步骤规模很像唐人。

虞集除了是“元诗四大家”之首,他还兼有两种身份:理学家与官员。如此一来,他看待文学的视角就有了多重性:既要缘情而发,又要雅正中和,同时还应兼有引导世风的功能。这也十分符合虞集推崇儒学的思想,从这一点出发,虞集认为诗中表达的的情感应该加以克制,才能做到含蓄蕴藉、托辞温厚,形成平淡悠远的诗风。作为元朝“雅正”文学的代表,他的诗歌批评有着“延v之盛”所形成的元诗特征――突出的“雅正”的审美倾向。

盍亦观于水,夫安流无波,演迤万里,其深长岂易穷也。若夫风涛惊奔,泷石险壮,是特其遇物之O于变者,而曰水之奇观,必在于是,岂观水之术也哉。(《李景山诗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五)

山之行,重峰峻岭,奔腾起伏,势若龙焉,亦或以广衍平大为胜;水之流,惊湍怒涛,吞天浴日,莫穷涯澹而亦或以平川漫泽,纡徐清冷以为美,不可执一而论也。(《饶敬仲诗序》,《全元文》卷八二零)

上面文段都明确表达了虞集对平大纡徐、平淡悠远风格的审美追求。在虞集看来,“美刺婉曲而不露”“辞平和而意深长”(《李景山诗集序》)的作品才是一代之正体,他欣赏“安流无波”的平易淡泊之美,认为“风涛惊奔”的是变体。山水乃天地之文,只有“广衍平大”“脉络贯通”才显其大美,有着看似平淡实则包纳万千、极尽变化的襟怀与气象。而人之文也应如此,纵横开合、动荡变化、驰骋飞跃只有蕴含在平淡冲和、渊静深远之中才是值得推崇的大美。

虞集生在承平之际,他认为盛世之音应该是“其音节平和而不暴于气,其理致详而不汩于时;喜而乐也,不至于放,哀而怒也,不至于伤;从容于日用酬酢之间,萧散于尘塥游埃之外。”(《道园类稿》卷一九)不过分欣喜也不过分哀怨,这与“雅正”儒学正统审美观念相符合,具有中和之美。中和、中庸、中正和谐是与“雅正”相配套的另一个核心命题,具体到文学层面,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表现手法上的温柔敦厚、含蓄蕴藉;二是诗歌风貌上的和气蔼然、平易冲淡。这正是虞集所追求的诗歌样貌。

千古高尚之士,澹然有余而不堕于空寂,悠然自适而或出于伤怛,乃若蝉蜕污浊,与世略不相干,而时和气清,即凡见闻而自足,几乎古人君子之遗意也哉!吾藏以此求诸昔人之作,得四家焉。则陶处士、王右丞、韦苏州、柳子厚其人也。(《杨叔能诗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一)

虞集从标举平淡悠远的诗风出发,推举出了古今诗人四大家: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这四人的文章远离世之苦痛,但他们人生经历并非没有患难和坎坷,虞集认为他们的可贵之处便在于经历世事艰难后还能在作品中保持那份冲和之气。虞集十分推崇他们所作的这类“澹然有余”“悠然自适”的诗文,落实到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虞集倡导平波微澜式的抒情,不执著于章句之学,但求辞以达意,不喜奇峻险晦,力求形成平淡悠远的诗风。

三、主张“性情之正”

在儒家诗学理论的论述逻辑中,文人的作品要写得雍容雅正,其人格必须是高洁的。据此逻辑,虞集认为,“雅正”既是对诗歌风格的要求,也是对创作主体的道德要求,所谓“得乎性情之正,不期高远而自高远矣。”“性情之正”,即指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醇正性情。

古者学文,贵乎端本,涵养未至,出虑多生于血气之私;辩问弗精,立论或违乎礼律之当,必两者之无欠,乃沛然而有余。(《答熊万初论文启》,《道园学古录》卷五)

昔者,盛时学道之君子,德业盛大,发为言诗,光著深远,其小人蒙被德泽,风行草偃,变化溶液,莫或间焉,此所以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国朝风雅序》,《全元文》卷八一九)

近世诗人,深于怨者多工,长于情者多美;善感慨者不能知所归,极放浪者不能有所反,是皆非得性情之正。(《胡师远诗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三四)

“古者学文,贵乎端本,涵养未至,出虑多生于血气之私”,表明虞集对创作主体本身素养的要求,他认为,创作最根本的在于作者本身的涵养,如果涵养不够、性情不正,出于“血气之私”所作的文章是有违礼法的。只有“德业盛大”者,其诗才能“光著深远”。“善感慨者不能知所归,极放浪者不能有所反”,这是因为创作主体本身的性情不正,而“情归乎正,不肆流荡以失本原也”(《贞一稿序》,《道园学古录》卷四六)即如若作者本身有着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醇正性情,写出的作品即使是有着澎湃的情感也能保持本原。

性其完也,情其通也,学其资也,才其能也,气其充也,识其决也,则将与造物者同为变化,不测于无穷焉。(《易南甫诗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二)

朱子继先圣绝学,成诸儒之遗言,固不以一艺而成名,而义精理明,德盛仁熟,出诸其口者,无所择而无不当。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所谓立德立言者,其此之谓乎?(《庐陵刘桂隐存稿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三)

虞集认为要真正培养性完、情通、气充、识决的气质,必须以经学为资,以才学为基础,以见识为补充。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家本身便是性情通达,不拘泥于琐屑变化的创作主体,作品也就“不期高远而自高远矣”。虞集理想的境界应像朱子一样,“义精理明,德盛仁熟,出诸其口者,无所择而无不当”。当然,虞集和那些拘守程朱门户的人的见解并不相同,他对待程朱理学的态度是通达明晓的。他批评那些一味蹈袭因循师说而缺乏理论创新的人,认为他们才真正是背叛了圣贤之学。另外,“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本”指的是立德,“末”指的是立言,也即创作主体要达成“无所择而无不当”的文学境界,先得具备德业修养方面的深厚根基,然后“性情之正,冲和之至,发诸咏歌自非众人之所能。”(《秋堂》,《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七)

四、提出“文运随时”

文运,在这里是指文学的气运。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世代累积起来的学术命题,发端于金元,历经明清而丰富。元代的罗宗信在《中原音韵・序》中明确提出:“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可见在虞集所生活的时代,唐诗、宋词、元曲已为世人共称。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虞集提出了“一代之兴,必有一代绝艺”的命题,在虞集的文论中有很多体现他“文运随时”的思想:

某尝以为世道有升降,风气有盛衰,而文采随之。(《李仲渊诗稿序》,《全元文》卷八二七)

诗三百篇之后,楚辞出焉,两都之言赋者盛矣。自魏以降,作者代出,制作之体愈变而愈新。(《易南甫诗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二)

文运随时,而中兴概可见焉。(《庐陵刘桂隐存稿序》,《道园学古录》卷三三)

上下千百年间,人品不同,所遇异时,所发异志,所感异事,极其才之所能,其可以一概观之也哉?(《会上人诗序》,《全元文》卷八二九)

这四段文字,直接表述了虞集“文运随时”的观点,他从宏观的视角指出世道风气的盛衰对于“文采”(即文学面貌)的影响,并以诗经、楚辞、汉赋为例来肯定文学风貌的发展和变化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响文学的各个因素,包括个人性格、所处时代、各自经历与才情等。

“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虞集概括了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他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古及于当世的文学,肯定了“制作之体愈变而愈新”的文学事实和文学发展规律。

总之,虞集的诗歌大多都反映出元代诗歌重建的特征和独特的风味,他不仅见证了元代诗歌发展、兴盛的整个过程,而且还以自己的诗歌创作推动着元代诗歌的发展,甚至引领着元中后期诗歌风气的变迁。可以说,不论是提倡尊儒宗古、恪守中和、追求雅正,还是讲究音律、锤炼字词、冶炼技巧,虞集都以实际创作为元代诗歌复兴和矫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元代唐诗学研究[M].湖南:岳麓书社,2006.

[2]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明清诗鉴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查洪德.理W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M].河北大学,2004.

[6]顾嗣立.元诗选(初集中,虞学士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翁方纲.石洲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8]王礼.麟原前集[O].四库全书本.

[9]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孔齐.至正直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欧阳玄.圭斋文集[M].四部丛刊本.

[12]李修生等主编.全元文[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5.

[13]松浦友久.唐诗语汇意像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