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诗歌

诗歌

时间:2022-06-23 09:26:19

诗歌

诗歌范文1

历史的长河悠悠漫长,我追寻一段清澈的小溪,那是诗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的雄心壮志,博大胸怀的体现。橘子洲头的美丽景色,犹如大好河山,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毛泽东豪迈的诗中更显得意气风发。当我拿起课本读这首诗,我仿佛也能感受毛泽东当时的澎湃心情。豪迈而又澎湃,这便是毛泽东独特的风格。

但在另一首诗里,你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与毛泽东的诗歌不同的感受。灰蒙的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结着愁怨和悠长。那,冷漠,凄清,而又惆怅的——是戴望舒的《雨巷》。略略地读一遍,你会发现他有婉约清丽的韵致,可当你细细品读,你又能在字里行间看出孤独和抑郁。有时候你似乎就能感受到诗人的苦闷和对未来渺茫的憧憬。丁香姑娘啊,丁香姑娘是什么?是他的未来,可是他的丁香姑娘啊,消散了!他的未来,如此的迷茫。为何我能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因为这便是诗歌的独特的魅力呀!

我从诗歌中感受到毛泽东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感受戴望舒的雨巷里的哀怨的丁香、感受不同于普通人的的似洒脱,却留恋的别离。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歌语言轻盈柔和,这是对康桥的爱恋。徐志摩对着康桥别离,看着康桥想着往昔生活的美好。但别离是无可奈何的,让人感觉有一点点的愁绪一点点的哀怨。但诗中并不是让我们感到离别的哀怨,他的诗,节奏轻快,用力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充满了诗意。尽管他对康桥不舍,留恋。但是他又很洒脱。

我阅读着诗歌,它让我心旷神怡,是因为诗中有灵秀;我阅读的诗歌,它让我赞叹不已,是因为诗中有妙笔!我追随着诗歌的溪流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诗歌的奇妙世界等待着我去追寻!

诗歌范文2

养 活 诗 歌

——《风情太安》赏析

多年不接触诗歌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风早被世风捆绑,滑向庸俗与无奈。含金量替代含“真”量,假大空淹没真善美,道德评判和艺术评判双重滑落。所以与其说是诗歌远离了人民,不如说是人民抛弃了所谓的“诗歌”。可是没想到在诗歌受冷落、“诗人”遭鄙视的时候,竟然在“平湖社区”读到一首叫做《风情太安》的好诗。

何以为好诗?我们都知道好诗是情感胎生的文字,这文字是血液里流出来的。《风情太安》自始至尾都在对沧海沉沦、桑田变迁的一部中国历史反复咏叹:“我试图在蝴蝶身上/解读箭楼。”“错过六百次花开。六百次的香,几个朝代轻而易举在枝头/换了姓氏。”凑巧的是,读这诗的时候恰恰适逢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深谙人文社会学的总书记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也对中国社会的衍变和中华民族的苦难做了深沉的情感表述:“这个重大的责任,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习氏风格语音,深入国人之心。看来无论是人民领袖还是人民诗人,如果不用感情对人民说话,是很难得到高分的。

一格精于此道,看看《风情太安》,诗中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倾注的情感是怎样的深沉:“想一次/就消瘦百年”!可以断定,作者很灵感。而这灵感又是付托于情感的。她是诗歌的催生婆,只要与生活中的物象轻轻一触碰,就会诞生一个胴体鲜亮的太阳。

说《风情太安》是好诗,另一亮点是它的语言。诗歌语言不在于华丽而在于质朴,不在于拼凑而在于运化。轻轻一喊“采茶妹”/离我最近的那朵野紫菊/俯下了腰身。这样的句子分列开来,可能人人心中都有,但那不是诗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和精巧的构思中,才能转化为诗的个性语言。“那里的剑矛刀戟/已经开成一朵透明的莲/它用清朝的腰肢说话,水袖随便一舞/就是半部野史”,在当代诗歌里,读这样的佳句,真享受!

湖北老一辈诗人曾卓生前多次疾呼“当诗歌不能养活诗人的时候,诗人必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养活诗歌!”读一格的诗,我很欣慰,不仅分享了一首好诗,也看到具有时代担当,“养活诗歌”的一批青年。

(张永柱 2012,11,20草就于湖北外河园)

诗歌范文3

莫过于用诗歌自杀

诗歌有毒

我的每一根神经深受其害

时而欣喜若疯狂

时而痛苦如刀伤

我不断发作的毒瘾

必须用错乱的文字排列药方

必须用心底的泥土制作药罐

必须用不断修改的煎熬

还有点击提交的勺子

才能服下安慰的汤药

爱情有多么难舍难分

诗歌的毒瘾就有多么难戒

诗歌的毒素还在扩散

意象的癌细胞在血管里飞奔

我的生命 依赖于抒情的点滴

才能维持日常的微笑

什么样的高墙电网

也改造不了我写诗的恶习

诗歌范文4

1、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等而产生的一种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2、《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3、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4、《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5、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

6、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陶渊明,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7、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

8、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来源:文章屋网 )

诗歌范文5

诗人的诗歌要圆满

让读诗的人更加知道诗人的感情

让读诗的人沉入诗人的幻想

诗歌要圆满

让它拥有自己的意义

圆满的诗歌让作者的情表达又照应读者的心

诗歌的圆满让诵读者融入其中,让聆听者

心不自觉沉入

诗歌要圆满

诗歌是人类原本的心灵

诗歌范文6

一、教出古典诗歌的“诗味”

诗自有诗的特质,诗自有诗的尊严。诗歌虽然和其他文体一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与小说相比它不要求具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更不必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刻画人物。中国古典诗歌追求“情趣”,讲究“神韵”,这种情趣神韵蕴含在寥寥数语中让读者去揣摩,去感悟,正如严羽所言,“大抵禅道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因此,古典诗歌教学不能进行浮于文字的朗读、脱离情感的串讲,更不能无视其“神韵”,将它们不加辨析地翻译成现代文,然后理性地拆解诗境,而是应该用诗一般的、感性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个神韵俱现的境界去接近诗的境界,否则便会“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旨矣”(王渔洋)。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的确,“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关键在于诗可以歌以咏之。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诗歌的节奏鲜明而强烈。诗的功用偏于抒怀遣兴,而情趣则低回往复,缠绵不尽。因此,不同的诗歌往往奏出不同的内在情感节奏,那是诗人创作时心脉搏动的旋律,或刚猛若飞瀑,或柔和似秋溪,或迅疾如夏雨,或舒缓似春风……诗歌的音乐性还体现在它的外在结构与语言的声韵上,诗有诗律,词有词牌。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可以说音律性是诗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键,《诗经・关雎》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正是重章叠句的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字的点缀充分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

二、教出古典诗歌的“古典味”

中国古典诗歌“贵比兴,多寄托”,讲究“微言大义”,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古典诗歌的作者因受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因此常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些艺术手法隐蕴在文字中,显得含蓄蕴藉。

寄情于景,寓意于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诗人言志抒情,常常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创造一系列意象,给人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孙绍振先生认为,诗歌的意象符号的创造大致可分为描绘式、浪漫式、象征式,而描绘式以中国古典诗歌最为发达。同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自成系统,有章可循。如月亮是思乡情愫的寄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梅花是坚韧不屈的代名词。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此外,古典诗歌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题材、风格有所了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这类诗歌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清新自然,如《山居秋暝》《钱塘湖春行》。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质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朝天子・咏喇叭》。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带着学生去识别题材,了解艺术手法,明悟意象所指,揣摩文外曲致,只是简单地、泛泛地去翻译、朗读、背诵、默写,那么学生必定只是在古典诗歌的表面上快速地滑过而已,所谓精神上的陶冶、思想上的熏陶便无从谈起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古典味”有所了解,那么他们在古典诗歌阅读过程中即使不能完全理解诗人之意,也能感知、领悟到诗人通过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与美感。而这种感知和领悟才是真正沉淀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语文。

三、传授一些读古典诗歌的方法

1.诵读涵泳――感悟诗味的不二法门。新课标第4学段阅读教学教学目标第9条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其中“诵读”二字就表明了古典诗歌对语言形式美的要求极高,讲究平仄、韵律,强调了唯有出声的诵读方能体味其中的声韵之美。诵读涵泳首先要读通,读出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古典诗歌教学要让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节奏有基本的了解。古典诗歌的诵读涵泳更要读透,掌握感情基调,如《归园田居》的平淡恬然、丰美真淳,《春望》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渔家傲》的壮志难酬、苍凉悲怆,《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迈奔放、慷慨悲壮,《无题》的委婉含蓄、缠绵悱恻……同时,韵脚要读得清澈而绵长,吟出诗的神韵味。

2.联想想象――走入诗境的重要途径。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上。古典诗歌更是追求“画境”的创造。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从而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只28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铺陈9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在想象中,9个牵连着作者羁旅愁思的意象有机地构成了“画境”,情与景谐,思与境同:暮秋的黄昏,―个倦怠满面的游子,手牵着一匹不堪重负的瘦马,迎着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从缠满枯藤的老树旁走过,看到暮鸦独栖枯枝;他从横架子溪流上的小桥上走过,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人亦返家;而自己的家却在千里之外,不禁悲上心头,肝肠寸断。就像袅袅炊烟融入空气,在想象中学生与作者时隔“千年”同处一境,彼此走近。作者眼中的景,便成了学生眼前的景;作者胸中的情,便会激荡在学生心田。

3.探幽察微――揣度诗意的有效方法。如果说小说是文字煮成的饭,那么古典诗歌就是用语言酿成的酒,点点滴滴尽显语文的韵味。短短数行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寥寥数语传达了无限的蕴意。古典诗歌语言之凝练自古便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这一字一句便是全诗“幽微”之处,是最能体现全诗神韵、彰显诗意的“诗眼”,是全诗的灵魂。因此,古典诗歌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发现、开掘潜隐在语言文字里的细微、精妙而蕴含深奥的内容,以求融会贯通。如教学陈子昂的古体诗《登幽州台歌》,要抓住“独”字来揣摩作者抒发的那种沉重的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之感,体会诗人那种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慷慨悲愤之情。教学苏轼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要抓住“狂”带动全文:狂――老夫狂――老夫聊发少年狂。

诗歌范文7

低年级的诗歌,通常是口头表达后转录为书面文字,尤其是一年级,受识字量与写字量的约束,迅速捕捉语音,家长再原汁原味地以文字呈现,则趣味十足。一年级傅怀石同学的《一个六岁男孩儿的诗》,共有6首,就是这样和妈妈配合完成的,还原了他从幼儿园至一年级的典型生活画面,选择其中一首摘录如下――

怀石画画

古有怀素龙飞凤舞

今有抱石泼墨丹青

我叫怀石

也爱画画

走在城墙

看着一群飞舞的鸽子

画面就在我的眼前

如果说天空是大海

城墙就是沉船

鸽子成了密密麻麻的沙丁鱼

伏在桌前

摊开一本厚厚的画纸

画面又在我的眼前

如果说猫咪是武士

铜刀就是长矛

马儿就是威风凛凛的胯下宝

我看着吴道子的画

画了一幅很好的线描

大家叽叽喳喳

吴道子是画圣

怀石以后会是画家

我很好奇

吴道子还活着吗

妈妈摇摇头

他活在唐朝

人们永远记住他的画

我点点头

我的画

一定也会长生不老

《怀石画画》描写的是小学生活,“古有怀素龙飞凤舞,今有抱石泼墨丹青”,是家长在全诗零散画面之上增加的起始句,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怀素写字》课文,这种“增加”也合情合理。“如果说天空是大海,城墙就是沉船,鸽子成了密密麻麻的沙丁鱼”与“我的画一定也会长生不老”等,都是孩子在不同时间脱口而出的句子,被家长原样记录下来,精心组合。

低年级的诗歌创作,可以是有大人陪伴的文字游戏,生活用心了,自然水到渠成。

第十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大赛中,我们五(6)班有11个学生获得南京赛区小学组一等奖。我翻看了留存的诗歌大赛上交作品的复印件,总结了一下这个班自三年级起,近三年来诗歌大赛捷报频传的有效做法:其一,选择叙事形式;其二,给诗歌加引子;其三,大人参与极少量文字的推敲,不干涉诗歌内容,保持原汁原味。

学生徐子涵写了《我爱你,小弟》,这是有二宝的家庭才具备的创作内容。“二胎”政策放宽之后,“二宝”之类的选材也多了起来,在众多诗歌稿件中胜出,就要靠文字优势了。现摘录几段如下:

襁褓中的你

用特殊的方式宣告了你的领地

阳台晒满了你雪白的尿布

零食架上摆满了你的奶粉

嗷嗷待哺的你

占据了爸妈大量的精力

……

学着走路的你

盯上了我的房间

书桌抽屉里辛苦赚来的积分券

被扔在不同的角落

桌上的作业本留下你随手乱画的痕迹

正想发火时

抬头看到一张满是墨水的小脸

赶紧仔细检查

钢笔尖有没有把你戳坏

……

又如学生蔡柠泽在《写给奶奶的诗》引子中所写:“2015年的暑假,奶奶忽然晕倒之后就一直陷入昏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奶奶能像以前一样,唤一声我的小名,写下这首诗,为奶奶祈福――”

……

我亲爱的奶奶

您怎能如此狠心

难道您忘了和我的约定

等我长大了

好好孝敬您

我亲爱的奶奶

您看这样可好

我们的约定不变

只是这一次

换作我等您

等您还像从前一样

低声地温柔地唤一声我的乳名

我曾经作为评委,拜读过一卷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诗歌作品。先是被不拘一格却各具风流的笔触着实吸引了,暗自佩服这些素未谋面的才子们的绮丽构思,忍不住读出声音,赞不绝口。随手摘抄了几句,“百度”之后,竟发现是街头巷尾传唱已久的歌~,不禁自我解嘲,孤陋寡闻。再看见好诗歌,我显得淡定一些。

这一卷高三的诗歌里有一首《雪》。起初写着“雪,一片、两片、三片,摇摇晃晃地飘落”,真不觉得惊艳。不知不觉,从“好久不见”开始,与雪花对话,写到“在商的青铜造物上见过”“在周的鼎器上短暂相会”“在秦皇的帝冠上匆匆一瞥”。能在“黑色高三”夜以继日地埋头刷题中,留得“回味那一抹绝世容颜”“追忆那一场倾城爱恋”的情怀,何其容易。

诗歌范文8

刚刚挑书不久,老妈发现了一本《绝句三百首》。她拿到手里这里翻翻,那里翻翻,一会儿就合上了书本,连连点头,自言自语:“这些诗人写得好有韵味,好友气魄,实在是好……”她问道,“你要不要买这本书?”妈妈顿了一下,“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吗?记住。”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惊住了。我马上把老妈手里拿着的《绝句三百首》夺过来,开始选择诗歌阅读。

看看王昌龄的这首《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哇哦~好有气魄啊!实在是有韵味。好诗!好诗!”看完诗歌,我连忙竖了个大拇指,发自内心真实的高度评价。

诗歌的底下有着一些注释。我还看到了本书编者和清施补华对王昌龄《出塞》的评价:这首诗边塞绝句,被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赞为“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徘侧,令人百读不厌”,明李攀龙推许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以“明月”,与“关”紧扣边塞,以“秦”、“汉”二字作时空的延伸,构筑了一幅苍茫雄浑的意境,一下振起全篇!黄生《唐诗摘抄》:“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情味胜故。”

看我点评我“啪啪啪啪啪”地连连鼓掌。一首诗歌居然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不愧是“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徘侧,令人百读不厌”啊!

要是我的诗歌可以给古人点评点评就好了!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我的诗歌的。可惜现在已是现代。——而且我还没有作过一首诗。

我的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不自己也作作诗?

“作诗?好注意!”瞬间,我愉快起来。

回到家,我连忙拿出笔和纸,开始用大脑寻找作诗的灵感……

写鸟?到底从哪下笔。写花?能写出韵味来吗。写感受?现在在找灵感呢,没什么感受。写猫?我写得不可爱……

八点。八点一刻。八点半。我连作诗要写的对象都没选择好。思维真不敏捷!咋办?!

虽然自己还没选择出作诗要写的对象,但是我坚持继续思考下去。再找找吧,一定要选择出一个对象——生活中有那么多事物呢。

我又开始寻找作诗的灵感了。

写人?我没兴趣呢。写狗?可惜我和狗和不来。写河流?怎么写呢。写高山?我没注意观察呢。……

九点。九点一刻。九点半。九点半了,我始终没能选择好作诗的对象。

我只好无奈地停止了大脑的思考(生怕浪费掉很多时间),伤心地问老妈:“我都花了一小时了,咋作不出一首诗?”

老妈对着我眨眨眼,有点疑惑:“怎么…难道你忘了刚才我在书店里对你说过的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啊!”

诗歌范文9

组成事情。

事情事情,

由事生情。

诗与歌连,

组成诗歌。

诗歌诗歌,

诗能成歌。

读易懂,

唱动听。

不拘一格,

像那天空的浮云。

字字情,

句句真。

震颤人心,

犹如那悠扬美妙的琴音。

露珠一样晶莹,

山泉一样淳清。

诗歌范文10

关键词:

关于陌生化

    陌生化是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抗,是试图在大脑里实现延长审美快感以弥补物化入侵的艺术实践。物化变成了无法逾越的客观实在,因此,在借鉴外来象征、现代诗影响时,我们在意象、语言上都有极大的模仿痕迹(别人模仿我们,失去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模仿别人,再失去自己的一部分,结果成了爹不亲娘不爱的怪胎)。最突出的是对传统的断然放弃或并不坚决地提倡、继承,而这样的模仿必然既少了情感力度的历史积淀,又少了传统精髓的强大支撑,从而显得苍白、支离破碎,失却“我是这一个”的特殊身份。

    曾经让我们感受美好的诗因此真正陌生了。变得搔首弄姿、奇装异服、俗劣不堪,而若即若离的脱俗之美荡然无存。拯救诗歌实应先救心灵,灵性自由而不膜拜物欲,才能固有一方能容纳想象、任心灵飞翔的天地,才能有一个真诗可以栖息的内视空间,这处空间是必然存在的,是一种自由之境。这一自由不仅是个人的,而且还是大家的,是内视与外视的结合,否则,无所谓内、外。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才可能实践真善美的诗性原则,才可能在对诗性原则的坚守中不

做“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愚蠢行为。否则,勿言诗。

关于音乐性   

把诗的音乐性仅仅浮浅地理解为诗行某种规律性的押韵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它在此基础上制造了一个灵动的空间,这个不可视只可感的空间是情意飘逸、栖息之所在。在旋律跌宕中,你体验到超实物的空灵。没有这样一个空间存在,朦胧之美则会大打折扣,失却美的依凭。换言之,正是在旋律飘缈中,朦胧之美产生。否则,即使言语、意象不俗,也失之板结。音乐是对语言禁锢、束缚局限性的抗争与超越。这种抗争与超越在音乐的境域里显得飘逸而优美,极大程度地完成了诗歌对俗世的若即若离,表现出诗性或者神性的光辉。然而,因为现实对工具性的亲密、对灵性的远离(这仅从无处不在的规则就可证明),使对诗歌本质的捉摸变得如此幸福而痛苦,并将作为现实与诗这一媒介的橡皮似的诗人撕裂,终于在所谓思想深度大势入侵情性、灵府之时选择放弃撕裂。而最极端的放弃就是让生命终结,比如朱湘,比如顾城,比如海子……

    我并非要以怀旧情感为视觉为工业文明唱挽歌,而是更想说,进步怎样才能不致以异化为代价?难道物质的极大丰富(注意:极大是多大?)真能抵达我们无限膨胀的欲望、存纳我们的终极理想?就算能,在这一漫长过程中,被无数次掠杀、奸污的美是否早已如人般面目全非?然后面目全非的人与面目全非的诗彼此漠视、嘲弄、甚至憎恨?

    我们自以为是地思索,自以为是地引经据典,柏拉图说,亚里斯多德说,孔子说……可是谁说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说什么?我们能说什么?我们的状态是否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诗天然有一种宗教情绪(结),它在超然中解读人类心灵,慰藉并救赎着。这当然不是它崇高的自觉追求,而是无意之中的天性流露。

    什么是诗?人们至少应有读下去的欲望,这是最低也是最功利的标准,但决非从俗从众,而是洗尽铅华淡然出之的天然风度。它要求人,具体的人,在俗世中以真纯之心进入,才可能有望开启诗的殿堂,让习习山风传来草与花的芳泽。

  “功夫在诗外”,陆游决非随口说说,我们也决不能随便听听。修诗之路首在修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要自讨生活,尤其要自讨好生活的诗人,离诗的距离已经无可奈何地太远了,他们无奈而无助。

    可是音乐里尚有“天籁”在,它与诗相依为命,赠诗“垂天之翼”翱翔苍穹。

关于语言

放逐自己是为了寻找自我,但这样的放逐注定失败,因为语言的缰绳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编织好了笼罩人类的陷阱,让人类在语言的“紧箍咒”里左冲右突成跳梁小丑。

  “我不说,一说就是错”、“道可道,非常道”、“述而不作”……不是先贤让人坠入虚无与幻灭,而是俗路苦难由言词导入内心,而溢,而出。

    语言是智慧之果吗?也许。可迄今为止,它更是万恶之源,蒙蔽了我们心灵自由之域。它以优美、清冽、颓废、恶俗之千姿,让我们沉迷沦陷在远离终极关怀的情怀与品格中,它是一个让众人自以为圣洁的可耻的标签,是愚蠢浅薄、貌似睿智的说教的教唆者。然而,我们不得不与语言朝夕相处。

    任何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确也相应地确定着审美心理与追求。不同思维模式下确定的审美心理与追求无疑有共同之处,但承载的艺术形式首先应是“这一个”。新诗之初,远涉重洋的学子们徜徉异国,在别一种思想模式中有意无意接受着不同文化艺术的冲撞,在好奇心、赶时髦、不自信等兼而有之的作用力下,白话历史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牵一发动全身地冲击着传统审美心理与标准。语言的革命性变革在载道的使命之下并未让新诗人们作更深远的思索。直到诗变得面目可憎,大家才发现什么东西丢了,才在与古汉语系统完全不同的现汉系统中寻找着失去的诗意与美。

诗歌范文11

名篇佳作卷帙浩繁,

中国文化蔚为大观,

问我最爱那一首,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问我为什么喜欢它,

请听我来说此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水惶恐,

伶仃洋里叹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真伟大,

爱国精神感天地,

忠贞气节值我学,

一世经历与遭遇,

无论读书与从军,

一切为了国与家,

因为你知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把你的精神表现出,

坚贞不屈英雄气概。

诗歌范文12

这个学期,我们班举行了一个诗歌朗诵会。我们都要自己创作一首诗歌,于是我就开始编诗歌。

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一个题材:赞美老师。对,就这个。首先我想:要开门见山,称呼要礼貌。然后我又想:哪些事物需要哪些事物的帮助。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了几个字:幼苗和园丁。没错,我又想了两个。这些够了。再想其他的,发出感叹----“老师啊”。最后,,说出心里话,向老师发誓。就这样,一首诗歌就呈现出来了。下面,我要开始试着朗诵了。经我分析,朗诵赞美老师的诗歌读起来应有感激之情,热爱之情。我开始朗诵了,慢慢地读,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轻快柔和,啊!这真是太完美了!我又一遍一遍地朗诵。终于,我读着读着既会背也能朗诵得很好了。

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认为没错就把本子放进了书包里。在诗歌朗诵会上,我读得朗朗顺口,感情也读了出来,十分成功。

这次诗歌朗诵会让我学会了怎样创作诗,怎样朗诵诗歌。要知道,诗歌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