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感教学论文

情感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21 07:05:32

情感教学论文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1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次之,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录像,实物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五)运用情感的强化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经努力成绩仍不好,此时须得到老师理解,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通过个别谈心,家访,把握时机,帮助他们找总是挫折原因,并给于及时的个别辅导,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特别是大多数同学老师均以为差的学生给于热情鼓励,给以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人,肯讲心里话,提高了学习劲头,终于达到了合格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从事物发展积极面入手。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稳定自身须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局限的,若超越了,会使学生对自己以往努力产生怀疑,降低兴趣,反之,思考性不强,难理解或须分析的知识点不高又缺少直观实验相配合内容,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备课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上进心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爱好,反过来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

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

(八)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引入时,我不是照课本中的引例(“铺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我充分肯定这些解法是不错的,但有一些在实际中是不可行的。那么是否还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呢?此时学生沉默了,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仿佛有豁然开朗之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这一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也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夸奖式的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听了这个答案后,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之后,同学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解法越来越多,新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后来,这位学生上课发言依然很积极,而且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可见,夸奖式评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切感,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很愉快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也很好。

(十)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时,我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先让学生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类型,学生说出了9种类型,我再要求学生用化归思想,将这9种类型归为几大类,最后,由学生出题,学生讨论,学生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在诸多方案中评选最优方案,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所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掌握,并且这一节课没有留课外作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暴露思维过程为核心,强化反馈,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重视情感教育,便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2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辉煌的成果的取得,往往来源于敏锐的数学直觉、惊人的想象力及追求数学美的思想。所有这些都表明:数学能力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因素。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数学教育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比赛中常常摘金夺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高分下的危机”,诺贝尔科学奖伴随着20世纪走过了百年历程,已成为全人类科学事业中最高荣誉,不愧为世纪辉煌!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位中国人获此殊荣。我们的数学“尖子”人材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也并不多,这一现象与数学教学中不注重数学的兴趣、应用性是分不开的。这些缺陷,恰恰表现在学生缺少数学的直觉意识、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把数学作为一个筛子,更多的是起到选择与淘汰的作用,其结果是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很多人以一种被淘汰的心态走向社会,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因为,在新课改中数学的感情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首先是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另一方面数学课改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概率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其次是加强情感投资,贵有爱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积极健康的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和风细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老师的爱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爱学生,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欣赏、宽容、尊重和严格要求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爱得自然,爱的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三、新课改培养数学情感中注意的几点

在新课改的教育状况下,结合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应变被动为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情感因素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好多情感是以渗透为主的。

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也数学的入门时期,有很多时候学生学数学很苦,也很被动,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环境: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动机,要想方设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对学生进行赏识、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而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不少教育家们也呼吁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其实,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随意性地大夸其辞:“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不论是采取何种评价,都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把握一定分寸,使评价符合实际,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去努力扬长避短,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只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慧敏.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教学交流(下半月).

[2]盛小东.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校长阅刊,2007,(12).

[3]董书平.论初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苑荟萃,2008,(18).

[4]张俊红.素质教育与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研交流,2008,(4).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3

《语文标准》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也反映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还要力求真实。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收获。下面我就结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创设情境,引导阅读初体验。第一步:利用大家熟悉的故事《狼来了》引入,同学们不愿意跟故事中的男孩交朋友,原因是他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从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步:我在黑板上画了五个空花盆,前面四个,后面一个。利用课前生字复习的机会,我把学生认读过的背面有生字的花适时贴在了前面的四个花盆中,生字复习好了,黑板上就出现了四盆鲜花。这时,我问学生们:“喜欢吗?”学生们都说:“喜欢。”我又说:“后面这是个空花盆,什么花也没开,你们喜欢吗?”许多同学都说:“不喜欢。”第三步:我贴出课文插图二,然后说:“可是你们看,有一个皇帝跟你们相反,不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偏偏喜欢空花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看图,然后说说,再带着这个问题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仔细读一读。”第四步:观看动画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对课文的阅读有了初步体验。二、巧抓题眼,变序阅读再体验。在教学中,我抓住题眼“空”,采用对比教学,设计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雄日的花盆是空的?2、看见雄日的空花盆,国王是怎么说的?3、为什么国王喜欢空花盆?4、雄日的心情前后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这样,不仅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而且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个性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涌现。三、启发思维,激情表演又体验。为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维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思维点: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4、当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大家都不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个个真情流露,然后是全班展示表演,真可谓是激情四射,妙语连珠,小学生们的思维在表演中得到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在这一刻充分得以贯彻,同时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诚实的可贵。四、拓展延伸,以人为本真体验。在这一课的最后,我没有忘记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我知道大家都愿意与诚实的雄日交朋友,也都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最后送给大家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而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因此说,在实施新课程的征途中,我们要时刻贯穿新理念,把阅读的情感体验抓好、抓实,向着追求真实的目标迈进,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只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位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融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学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艺术、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践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感情充沛真挚、师生互动热烈生动的情感教育,以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来谈谈自己关于实践情感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和教育教学界人士的指导,以期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皮革马利翁效应认为一个人得到什么样的期许和称赞,就会成长为那样优秀的人。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学生努力背诵、努力复习、努力考试”那种教师“一言堂”式的方式方法,而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是追求上进的、进步的,都是充满求知欲的,都是善于合作、善与探究的知识追寻着,要放手发动学生去发现不懂的问题,发动学生自主自发地去组成学习小组,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应充分信任学生,细心呵护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以驱动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第11课《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就大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成各自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分析文章,去归纳段落主题,去查清楚生僻的字或多音多义的字、词等,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找出本课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去体会和学习茅老科学的精神、准确的语言描述和高超而又朴素平实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要合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去顺利解决问题。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以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和提高之效。

二、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春秋时代儒家经典名著《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讲的是教师的鼻祖孔子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例子。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以期更有效地推进情感教学。比如我们在讲到“思乡、怀乡”的主题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思乡怀乡、思念和怀念亲人的经历?虽然不是所有学生,但初中学生已经是有一定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情感体验的少年,绝对有部分学生会有如此经历,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再递进设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或者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关于思乡怀乡、怀念亲人的诗句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谁找得更多,说得更好?”这样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举出了很多古诗词里面思乡怀乡、思念亲人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等等。这样既很好地实践了情景教学法,又是很好的情感教学体验,可谓一举两得、事半而功倍。

人生的美好,在于我们的生活既追求理性的美,又追求情感的美。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认识主要还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但我们重视情感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与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冲突。合理的、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既合乎理性,又尊重情感,是理性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人的许多本质力量的精美的结合和统一。充分理解情感在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表明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种完整性,它使认识成为了“人”的认识,成为了具有人文因素的认识。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无视学生心理特点机械地讲授知识,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健康和发展,甚至连智力本身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解决。而我们语文教师用情感为基础去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激起幸福、欢乐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一种热烈自觉的情愫,从而有利于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学必须用情感的感染,去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罗森塔尔的爱的情感效应实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他凭借善意的谎言,把该校校长和教师变成了“皮格马利翁”,对名单上的学生施以爱的情感教育,使名单上的学生从“有优异发展的可能”到“有优异发展的实现”,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成为“象牙少女雕像”。

情感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知识、能力与方法等目标实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会达到“声并茂,情景意交融”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中学语文,2006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6

一、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接受愉快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对语文学习的情绪反应。学生一旦喜欢、热爱、接受语文学科,那整个语文学习的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努力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在情感升华中获得水到渠成、挥之不去的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范文。“文章合为情而作”,文章本身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教师自身应当有浓厚的情感投入。魏书生在讲课前一般要向学生推荐有关作者的传记,使学生与自己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感情脉胳,喜作者之喜,怒作者所怒;钱梦龙讲《苏州园林》,能使学生产生到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的强烈愿望;于漪更是被看作是“情感派教学”的圣手。教师的情感无异于一股“乍起”的风,能“吹破一池春水”,让学生体验到具体、亲切的情感,能“披文以入情”。正如明代学者王明阳所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乐学到“不能自己”的程度,可以使课堂教学进入五彩纷呈、奇峰迭起的艺术境界。一堂充满激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引人入胜的语文课会令人终生难忘,永远受益。

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在学生预习全文后,挂上一幅“荷塘月色图”,让学生关上课本,听课文朗诵带,营造氛围,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打开想象的翅膀,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流水般的月色,若有似无的荷香,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衣裙般的叶子,那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还有弯弯杨柳的倩影……,使学生从中获取了深刻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比较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情趣与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与生活气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地加以利用和发挥,在自然而又生动、有趣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语文教学应当突出体现这一优势,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为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创造便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的陶冶:让学生产生文学艺术的感悟

情感是人性的集中体现,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是素质中的素质。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在培养人、培养人性方面,语文学科应当承载更多的任务。

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在遇到课堂上、书本上没有的现象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更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他们忘却了“孔融让梨”,却牢记住“唯我独尊”;只要求无限的满足,却不管自己该肩起什么重任;只关心自己,而对他人表现出不该有的冷漠。在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优劣的客观环境下,一些学生只知埋头读书,完全不问世事。这样的学生,能说他接受的是合格的语文教育吗?

一个情感、人格有缺陷的人,不能算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高尚人格的养成,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课文中许多艺术形象,都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都是对于社会生活中真善美、假丑恶的揭示,给人以震撼,给人以熏陶。《一碗阳春面》所描述的是母子三人面对艰难生活而不屈的故事。生活的拮据与艰难并没有压垮他们,大年夜里他们“头碰头”同吃一碗阳春面。母子三人以赤诚热烈的心胸去拥抱生活,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种顽强不屈的崇高美不正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无尽的鼓舞吗?

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作品是学生吸取精神的宝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劝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担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郁郁报国情怀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慨,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下寒土俱欢颜”的深情呼唤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呐喊,无不通过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时,要注意调动起自身的情感储备,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直接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憎恨丑恶东西的情感。

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除分析作者构思的匠心所在、表现方法的运用外,还要重点突出思想情感的共鸣、人文精神的凸起。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灵魂的净化,美好心灵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锤炼。

三、情感的释放:为学生提供开放、创新的空间

情感的释放,一是体现在阅读上。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阐述:“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孤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位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地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阅读是作家与读者间的交流,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还包括读者在阅读接受过程中对它的增补、丰富和创造。“说不尽的阿Q”,就体现了读者的创造与创新。文学作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形成精神独立与思想自由的人格,这已经不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根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在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意境、人物意蕴等等有不同的看法是常见现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阅读过程中读者创造性极为重要,我们就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开放与创新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辨论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能力。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7

一、加强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情感教育无论在哪个学科,教材都是教学的依据,钢琴教学也是如此,教材是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的重要因素,其收录富有欣赏价值、感染力强的乐曲是使钢琴教学情感化的基础。钢琴教材中有包括立意美、情景美等多种审美因素,比如教材中的情境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能够在学生的脑海里印下深刻的记号。过去的钢琴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学生的钢琴技能和技巧,选择了太多技术性很强,但情感性较弱的乐曲,学生很少能练习到情感丰富、风格迥异的乐曲。长此以往,学生虽然能拥有娴熟的钢琴技巧,但几乎不能主动地感受到来自音乐的美感。因此,我们高师钢琴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选择时,除了必要的基础训练,一定要站在学生的情感角度,为他们选择情感丰富、风格不同的钢琴乐曲。我们为学生选择的乐曲要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不同的主题,锻炼他们理解乐曲中心主题的能力,也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乐曲,并且了解各个类型作品起源、风靡于哪个历史时期,了解不同时期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作曲家的作曲风格,综合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应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曲,让学生在对比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对我们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根据心理学层次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种由浅入深的心理过程。对于钢琴情感教育来说,其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目前的钢琴情感教学目标的心理学层次依次为如下的四个层次:

1.认可层次,情感教育目标的一级层次。这个层次是指,学生通过对钢琴教材及相关课外书籍的简单了解,或者是某些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发生能够产生兴趣的有意注意或无意注意,进而使学生认可。这一层次一般只存在于学生的基础学习过程,学生的内心会受到一定的触动,但不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2.外显层次,情感教育目标的二级层次。在此层次中,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会产生一种直接的、未经深层转化的情感,表现在神情外显。学生的情感表现也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仅限于语言上的赞叹、反对和表情上的改变。

3.体验层次,情感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由于这个层次以前两个层次为基础,因此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较深,能够对音乐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于音乐艺术的判断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判据,从感情上能够正确给予其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学生情感在这一层次出现质变,将外显的情感内敛,形成价值体验。

4.深化层次,情感教育目标的四级层次,也是其最高层次。深化层次体现了钢琴教学育人的最终功能,其情感教育目标需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长期培养、熏陶,通过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钢琴教师务必在教学中明确自己的情感教学目标、计划和层次,在实践中坚持并适时调整才可能实现。

(三)创新教学方式情感教育在钢琴情感教学实践中,听、感、动分别作为基础、核心和方法。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钢琴情感教学实践就是让学生在听、动的基础上,体验、理解、感知音乐的美。对于音乐处理教学,教师应适当地运用表情、语言、体态及极具感染力的示范演奏演奏,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用富有感情的歌唱来引导学生,只要是能够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开动学生想象力,启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应用到钢琴教学的课堂中。此外,教师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意图和想法,可以通过应用丰富的表情来使师生之间变得更为会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经常用语言、眼神鼓励同学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情感积极,常常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一种愿意主动追求、探索的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结语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抒发感知与情感体验,音乐也就不是音乐了。因此,情感教学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该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分析、摸索和创新,加强情感教育的应用,完善高师钢琴教育的情感教育体系,促进高师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发展。

作者:袁科单位: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8

一、前情感体验阶段

简单地讲,这一阶段是课文欣赏必要知识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内容,大部分由教师完成。教师的讲解,一方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为课文欣赏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具体分为作者介绍、背景提示、理论链接、学生想象与联想的激发几个环节。

1.作者介绍。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对社会生活进行过滤、加工、再创造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作者的了解成为欣赏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教师可根据课文理解需要,有侧重地介绍作者,如家庭情况、人生经验、人格修养、创作风格等,以便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很好地与之对话、交流和沟通。

2.背景提示。教学过程中,背景的提示至关重要。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特定的思想及特定的作品。如果解读文学作品时脱离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很好地理解它,所以,写作背景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又一把钥匙。教师提示写作背景时,应先侧重介绍与所学课文紧密相关的时代背景,再提示在这特定的背景之下人们的心态如何,具体到作者他的心态又如何。这样让学生一步步向作者靠近。

3.理论链接。教师讲解: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而孤立存在,而社会生活又是文学艺术的源泉。所以,有什么样的时代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作者,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及性质。经过理论链接,学生就会将作者、背景、作品三者联系起来思考。

4.学生想象与联想的激发。经过以上介绍,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情景,使学生头脑中大体形成当时社会生活的画面。接着,教师再启发:“如果你们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你们有什么感想?”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再激发学生:“如果在那样的时代,你们遇到和作者同样的遭遇,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在这一阶段,通过以上的知识准备和联想与想象的激发,学生有了类似于作者作品的言说欲望。这时,可让学生带着这种欲望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去体验作者、体验作品。

二、情感体验阶段

这一阶段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情感体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当学生带着与作品相似或相同的言说欲望走近作者时,实际上他们就参与了课文的原始创作过程。“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同的感受”,当学生走近作者并体验作者的时候,他们便会感觉到作者说出了他们想说但没有说出的话。这一过程就是对作者的体验。

在体验了作者之后,教师可适当点拨:“如果这篇课文是你写的,那么你想向读者说些什么呢?”经过教师这一启发,学生可能会将所学课文看成是自己的作品。这样,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意蕴,学生便会在阅读课文时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即学生便会“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遭际所打动”。尽管学生的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想象能力、动情能力、文学欣赏能力等不同,他们的体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但依然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

通过以上对作者及作品的体验,学生会到课文的幻境中去遨游,领悟到一些道理,或是人生真谛,或是一种精神境界,并不断对之回味。

三、后情感体验阶段

如果说情感体验阶段是文学欣赏过程的迷狂状态的话,那么后情感体验阶段则是虚静状态;如果情感体验阶段是感性体验的话,那么后情感体验阶段则是理性思考。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退出作品,站在作品之外,冷静、客观地分析作品。教师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设计一些涉及课文思路、人物分析、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解的定论限制学生思维的不足之处。学生便会依情感体验的“心理延留”和“留存状况”完成练习。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9

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新课标新课程的实施,改进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使教师们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在谈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却很让人怀疑。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把课文里的情感慷慨地说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说教都是先入为主,往往容易行成思维定势,再动人再感人的情感就再也无法体验感悟到了。例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教师反复地教育学生要憎恨那个欺压金氏父女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在上《风筝一课》时,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扼杀了弟弟的风筝梦。以上这两个例子,就是课文想传达给学生的思想内容,教师都做到了,但这是典型的情感说教方式,其危害是: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一听到教师格式化、庸俗化的所谓“深刻”道理,往往会觉得“上当”了,以至于索性认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本来已经感觉到的情感变化也很庸俗,对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认识不清,这种教育你说还有多少效果呢?如何才能使情感教育像活水一样融入课堂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教师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各种思想感情,是语文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感是作品中的生命。任何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正因为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授作品之前,不单要下功夫钻研教材,更要用心灵去感受作家与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不人云亦云,要敢于突破樊篱,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感动自己,并感动学生。中学语文教材选择的都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并在各个时代流传不衰人们爱读的美文,这些作品语言文字优美,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语文是中学诸课程中情感因素最强的一门课程,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作品中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有开怀的笑、有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而这些恰恰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其他学科要想在情感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却远不能及。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是一种心理反应。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对情感施加影响,就要营造一种适当的情感教育环境。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以《空城计》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具体影像资料为背景,先从直观上让学生有一种体验,课堂教学在紧张的氛围中展开。教师此时相应地以抑扬顿错的语调叙说司马懿兵临城下,众将士胆战心惊,诸葛亮镇定自如巧施空城计的经过。如教《荆轲刺秦王》时,可用软件快速呈现相关历史背景,并设置一个辩题:荆轲刺秦王是不是一个傻冒?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热情高涨,各人有感而发,营造了一个竞争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提高效率,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作品,靠教师讲解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时还可以借助音乐或相关的音乐来感染学生。学生用心去听音乐,在音乐所创造的场景及氛围中来感受作品的美。如教授岑参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先播放这首词,学生学习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着再启发想像,学生的思维就像脱疆的野马,让粉装玉砌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情感浓烈,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便在心中回荡。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都跃然纸上。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同时要加强对课外语文情感教学内容的发掘,深化课内语文情感教学内容。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情感熏陶,起到打基础的作用,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刘国正说得好:“生活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就是联系学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联系学生的喜怒哀乐,乃至联系学生灵魂深处的密室。”课外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广泛,学生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接受能力,选择喜爱的语文活动,充分调动思维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使“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盘皆活”。因此,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情感教育体验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比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普通话表演比赛、成语填空比赛、古文翻译比赛等等。利用中学生的竞争心理,鼓励学生努力争取优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同时从竞争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的差距,这样有利于学生虚心向别人请教,培养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此外,还可以经常动员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瞻仰革命圣地、访问军烈属或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参加义务劳动等,亲身体验,感悟生活,增强同情心、责任感,促进学生情感的飞跃和升华。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课堂里如果有了情感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学生自然会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正好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真谛。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10

真情

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充满一腔真情。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情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一句贴心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地赞美,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是教师表达真情的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物质方面,而应该是精神的、心理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热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激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它应该象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刚柔并济,阴阳协调,既能收的拢,又能放得开。教师应该是一副热心肠,一片冷静心。他的热心肠会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师生交流达到默契和谐;他的冷静心会让他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具备了真情、热情和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的,才可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引学生向往健康向上的情感

人之初,性本善。先天的东西,如果后天不加以培养,也会慢慢泯灭。情感也是如此。培养健康的情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生死全过程。青年阶段,人的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人生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社会等场所,凭借教材、报刊、文学、影视、新闻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描写祖国优美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利用文学中描写亲情和友情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可利用影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他们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利用“名人”的经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勇于探索,勤奋学习,超越自我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凡一切有情有感之文、之事都可为我所用。

2、煽情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欲望

所谓“煽情”是指教师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他会根据主观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肯定态度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定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煽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情绪低落时,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感,产生学习的热情;情绪过于高涨时,要适当压制,不要使之嚣张。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热情。其次才是利用教材中的有情有感之文,去煽动学生向往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一切情感情操,摒弃那些消极颓废、消磨意志的思想观念。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节日、时事、身边要事煽动学生处于休眠期的情感,或强化某种情感。“九一八”“一二九”借助回忆历史,煽起爱国之情;利用社会进步、时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煽起学生投身生活,勇于竞争的豪情,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实际,煽起学生勤奋上进的热情。

3、帮助学生调节好情感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高中 语文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逐渐满足物质需求之后,开始追求精神文明,而情感的需求又是人们在追求精神文明时的重要需求内容,所以,情感教育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怎样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又将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呢?这些都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内涵

情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心理体验,它通过表情、行为、语言等形式有效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情感包括对他人的依赖、喜爱、关心等积极的心理体验,还包括厌烦、讨厌、孤独等一些消极的心理体验。在情感教育的领域中,它主要是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人生观等,是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情感的重要教育活动。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以对认知、理智、科学等知识的获得与智力的训练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和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控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心学生对学习环境与生活的感知情况。所以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较为活跃、情感较为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希望得到师长、朋友的关心与爱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那么,学生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或者发生情感淡漠、人际关系处理不良、面对挫折时退缩等消极的情况,这些都是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应该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与消极情绪的疏导,使他们走出情感困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知,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语文知识结构、正确地对待语文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充分融入真情实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情感教育还顺应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文化品质的要求,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1.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开展真情表达活动。高中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已经逐渐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就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比如,在讲解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老师请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小组探讨文章的大致内容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进过思考,说出答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的追忆与哀悼,表达了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愤怒。我抓住学生沉浸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中这个时机,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三・一八”惨案的相关图片、影音文件等展示给学生,再配以生动的、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随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愤慨。我再充分地利用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现在社会,人们都合理地生活,幸福地做人,安心地劳动和读书表达感激。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高中语文课文很多是作者根据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或者就是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书写的。这样的文章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文章,以文章中的一些小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充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在潜意识中接受情感教育。

3.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情感。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就要以富有感情的语言,灵活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编织的情感网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情感、品质。

比如,在讲解古文《赤壁赋》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有关赤壁和作者苏轼的图片,还将影视作品中有关三国赤壁战争的片段播放给学生欣赏,使学生在欣赏影片、图片的过程中,了解《赤壁赋》的写作背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作者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我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感情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作者怎样表达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的,作者为什么又悲伤起来……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将自己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经过我的正确引导,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感想,培养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单单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与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而且要渗透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情感的洗礼,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慢慢养成体会真善美,表达各种美好感情的个性,使他们在拥有丰富情感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昭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6).

[2]高焕成.情动于衷,美满心胸――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1,(05).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12

1.1对情感进行积极调节的作用

中学的体育教学目的性很强,其过程也是非常具有实践性意义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情感会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对各种阻力一一克服,达到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若老师没想办法给学生们带来智力振奋与高昂情绪的心理状态,就开始着急的传授知识,那所传授的这种知识只可能使学生表现出淡然态度,假如脑力劳动包含不了情感就会产生疲倦。

1.2情感有传递信息作用

情感能引发中断或终止信息传递。在体育教学的过程里,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则是教学的主体,其中包括特殊意义的神态、动作、表情、语调,这形成了能让人内心表达的一种信号,能用来传递信息,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比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运用合适的表情对学生表示赞许、激励、信任、期望或者批评的信息,使学生们慢慢明白,将学生们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激励他们发奋向上、敢于拼搏、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些积极的情感,例如学习状态积极、自信心比较强、学习动机良好,这些都可以对信息加工提供帮助;而一些消极的情感,例如学习动机、兴趣比较缺乏及自卑等,会使信息的加工受到阻碍甚至停止。情感还可以引发选择性的加工,即选择加工的方式和区域。

1.3对问题的解决和决策起到影响作用

构成稳定人格以及独特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气质、爱好、性格、意志、情感等,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就是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主动有效,完善学生的人格就必须让情感跟其他的心理因素相互渗透,发挥其积极作用。经过研究教学论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学生自身以及教学环境的情感因素。

1.4情感对创新的影响作用

体育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成为一种重复性的活动,而是需要进行不断创新,需要学生们把对教学主体的意志、情感、认识等一些心理因素加入到其中。积极情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始终处在一种主动积极状态,思维活跃、精神自由、观念更新、思想解放,将常规大胆地突破,爆发出学生们的潜质和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独特视角,而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2.1情感和知识互动,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既是组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也是施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既要用情感来带动知识的学习,又要用知识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让这两方面进行和谐地互动,充分将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将这两者整体的效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将体育教学所产生的情感结果和认知结果得以实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应该把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情感教育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渗透和发展。

2.2追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宽容、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

激发和应用对学生产生积极效果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以及原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逐步培养起他们的情感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情感的教育使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发展和师生共同参与得以实现,作为教师要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起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因素进行关注,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建构主义的思想认为:学生要想对所学的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就必须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推导和验证新的知识。体验是一种心智的活动,同时也是进行所有心智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体验过程看作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为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不仅要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关注,也要注重关注学生是否体验了这个过程。

2.3对课堂教学上的公平公正的评价要进一步重视

体育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其中全面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指所要求的各方面素质都要得到提升,不可以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出现。(2)指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能达到教育的所有阶段要到的标准。教师要想让全部的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很好提升,那就坚决要做到心中有一杆称,对所有学生全部一视同仁,处理所有事情要公平、公正,较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来说,好的教师都要具备公平公正的态度,假如学生不喜欢老师,那会导致双方很难继续沟通。

2.4教师应该主动挖掘教学中存在的情感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使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精神、身体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列举我国的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时,运用称赞的话语和饱满的激情,会使学生们产生仰慕和向往的情感体验。

2.5实施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抗摔打能力

体育活动过程中,挫折、失败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在实际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在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的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并为学生们分析为什么会遇到挫折与失败,要运用降低难度来克服障碍直到完成动作的模式,让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得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