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3-06-07 09:31:46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 designers must continue to pursue and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people,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functionality and beautiful shape, the products ne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that all ages and living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关键词: 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

Key words: experience;sensory experience;emotional experience;think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22-02

0 引言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领悟。它具有亲身经历性,需要实地观察实地体会;它具有个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感触;它又具有时间差异性,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也会存在差异性,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产品体验是依附在产品之上的体验活动,这种体验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一般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和使用常常体现在使用的功能和外观上,但是人的内在情感和这种基本的产品需求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如果产品更加的具有亲和力和体验性,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活动过程中得到美好的回忆和值得回味的体验,人们会更加的期待。产品设计中的体验形式有很多种,分析其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的感官体验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时刻都能够接触到各类产品,而这种对产品的了解和认知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感官就是我们的眼、耳、口、鼻、舌以及皮肤等等,产品信息通过感官接收经处理后传到大脑,形成用户的感官体验。这种感官体验是一种基本的体验形式。感官体验主要指的是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以及这些感觉综合在一起以后形成的一种的心理感觉。产品中的各种信息有效刺激人的感官,就能在人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令人难忘。产品通过自身的形式,提供各种具体的、多方面的、多类型的信息,有效增加它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加深与使用者的情感交流。在产品设计中,对产品形态、色彩、触感等这些感官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够使产品造型和形态更富有表现力。在所有的感官知觉系统中最发达的是视觉。视觉表现主要是通过产品形态和色彩来体现,产品的颜色、外观、大小等形态特征和材料、结构、质感等物理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了解到的,最为直接和敏感的接受产品形态信息的系统就是视觉,因此,最为直观和快捷的体验渠道就是视觉体验。真实、立体的产品形象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出来。

色彩的作用是能够快速的传达信息,因为它易于表达情感,不仅可以加强产品的视觉感染力,也可以刺激视觉注意力。在造型中色彩表现的性格各有不同,明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消极、灰暗,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愉快、鲜明。像儿童玩具色彩运用的较为艳丽明快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一方面能马上抓住人的眼球,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对万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在表现的技巧上都有独到的技巧。(如图1)

产品给人在视觉上带来的感官体验,是通过一个多种信息综合来表现的,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让使用者产生爱不释手和使用上的独特享受,达到心理层次的全新体验,必须要从各方面对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比如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使产品在色彩、形态、材料等因素带来的感官影响,恰到好处的设计会带给人以完美的体验。比如菲利普·斯达克设计的外星人榨汁机,颠覆了上述的传统观念,是充满了感性化色彩的有机形态,它给予人们视觉以新奇的刺激和体验。

2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情感体验,指使设计向用户传达能够激发某种情感的信息,并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情感体验是指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心理情感,以及对待客观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①情感是人类心理中最复杂的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的情感体验就是一种深层次的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是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品不会孤立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再注入情感,就形成了一种设计师——产品——大众的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产品把设计师和大众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它是信息载体。人的情感需求是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会考虑的一个因素,而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等组成了人的情感需求,比如一个可爱的小熊玩具或奇怪搞笑的相框等,这些小产品因为具备一些情感因素而可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变化,比如快乐、兴奋、焦虑和愤怒等等。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些组成的,我们的生活态度也可能会因为这些小产品而发生改变,如果产品里注入了情感,它可能会成为一种象征,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回忆,影响人的情感。

情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体验可以影响人的情感、感知、行为和思维。产品能够通过设计活动来表达思想,歌颂情感,使人获得美好的心理暗示等,它是物质和精神的多重载体。融入情感因素的产品就具备了人类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物”,它的产品亲和力就会大大增强,很容易引起人的情感的共鸣,也会与人们产生情感的交流。②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打开人与人交流的钥匙常常就是情感体验,如果在产品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不仅设计师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产品的感染力和创造力,也能让人们对产品有更深的认识和关注,带给人更多的愉悦。

在产品的设计中,不能把产品只是当成产品来设计,它应该是一个认知和情感的交织体。在设计的时候,最好能够增加产品的熟悉感,让人们将没有经历过的场景觉得好像经历过一样,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传统的元素应用到新产品的设计之中,让人们对新产品保持一种熟悉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提炼人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本质,为了更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把一种关于共享的记忆导入到新设计中。威尼斯设计师kostas syrtariotis在2011年米兰设计周的系列活动中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最新产品“树形书架”。这款书架顾名思义取自树木的形态,它的枝杈在墙上伸展开来,使用者可以把书或其它小物件摆放在树枝上。③(如图2)

3 产品设计中的思考体验

产品中的思考体验注重产品带给使用者在思维上的感受,包括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等。一件产品,除了基本的功能外,还应该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获得思考体验。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在某种产品的使用方式和形态的感受上会留下不同的思考和想象,这种思考和想象会根据人的生活经验、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理解不同,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经历思考后,人将会对其产品重新认识和定位,赋予产品一些特定情感和意义,同时在使用的方式上也将会考虑更多的人的因素,而人所处环境、学习与生活经历等又有很多的不同,因此产品中的思考体验也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

对于产品来说,体验的思考过程是产品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一件产品能够带给人更多的愉悦、回忆和思考,留给人更多的设计体验回味,这将会是一件成功产品。体验并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够获得,有时候还能够通过想象和思考,在脑海中想象出某种环境,获得独特的思考体验,所以,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人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考虑产品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等因素,让人体验设计的不同和独特的感受,获得良好的思考体验。

许多的产品能够引起人的回忆,就像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产品,这些纪念品本身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但它们能够让人产生回忆或联想。它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在它里面蕴含了一定的意义,满足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情绪而不是理智”。④正如世博会上的世博护照,并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在世博护照上盖满不同场馆的印章后,能够留下一个有形的特殊纪念,“世博敲章”成为一种风尚,而盖满章的世博护照也成为一种很好的纪念产品。

经历过的反思体验会形成一种情感,正面的情感体验使用户产生积极的态度,更有利于从整体把握,形成“简单的”感受。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体验,启发顾客获得认识和情感上的思考体验,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和美好回忆。名为Cut It Sharp的砧板是由Corian■品牌设计,采用优良的材质制成,不仅不留污渍、细菌和气味,还设有一个标尺,通过它可以帮助你精确的切出菜的宽度,在切不同的食物种类时,可以进行长度上的思考,达成最佳的状态,有利于下次的体验,让你享受一次次完美的烹饪过程。⑤(如图3)

4 结语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所带来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一样,设计出的产品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产品和人的信息沟通和交互体验,能够带来丰富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作为设计师要不断地追求和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产品除了最基本的功能性和美的造型以外,更需要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环境生活的人的需求,需要更多考虑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的产品的体验,从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方面,来了解人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产品设计的方向,赋予产品生命,使产品设计有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够成功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注释:

①(美)B.H.施密特等著.体验营销[M].周兆晴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

②孔国琴.品牌设计中产品体验识别的导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③http:///index.php/archives/15985#more-15985.

④(美)Donald A.Norman,设计心理学,第一版:中信出版社,2002.

⑤http:///index.php/archives/16269

#more-16269.

参考文献:

[1]孔国琴.品牌设计中产品体验识别的导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2]王琦.小家电产品的体验性设计研究[J].艺术探索,2008,22(1).

[3]谢佐夫.体验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5]沈艳姬,李皓.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M].大众科技,2008.8.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动画;情感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20年来,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动画也从传统的手绘形式转变为现代的数字形式。

一、数字动画及其发展

最初的动画是用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后来,发展为用木偶或线条绘制的影片。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出现了用绘画表现人物形象和剧情的卡通影片。这些传统的动画主要依赖于绘画的技法和摄像机的拍摄,来完成影片的制作。而数字动画是采用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画面。

数字动画艺术是传统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传统动画艺术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兴数字艺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数字艺术,体现了科技与审美的交融,也是科技向设计渗透的具体表现。

在动画百年的历史中,数字动画的历史仅仅十多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CG动画设计。传统手绘动画逐渐被CG动画所取代,并很快成为一种潮流。CG技术是一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属于二维动画。CG技术不仅可以制作场景,还可以模拟真人。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不断地推出数字动画电影,这些电影均是由电脑制作出来的。第二阶段为Flash闪动画。Flash闪动画属于一种网页流式矢量动画软件,是专业为网络打造的动态的、可互动的制作软件。因为占用空间小、运行速度快,很快得到了普及。Flash闪动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丰富的情感,往往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来表现情感的波动,用流动的镜头产生运动。Flas是在CG动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动画,不能广泛地应用于动画影片之中,但却在网络以及广告等领域得到了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得到了更加全面地发展,数字动画也逐渐从Flash小动画发展到了三维动画。以3DMax、Maya、Moxi等为代表的三维软件,促进了数字动画的快速发展。这些高科技软件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直观的数字创作方式,创作者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出各种特殊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数字动画发展到今天,从动画技术、制作流程、创作思想到包装运营的整套体系,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但是,近几年,数字动画市场出现了“向数字技术要艺术效果”的倾向,原因在于数字动画的创作过分地依赖于技术所带来的程序化的视觉效果,往往流于程式化、而缺乏艺术感;过分依赖机械化,而失去了情感化。

二、情感化设计

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人脑的加工水平分为三种: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之相呼应的设计水平也有三种: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和反思水平设计,[1]这三种水平的设计常常是交互使用、相互渗透的。

我们在进行三种水平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对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认为二者是对立的,认知属于理性的、逻辑性的、人性化的,而情感属于感性的、非逻辑性的、兽性的。另一种则认为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感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情感的波动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情感和认知都属于信息处理系统,只是功能不同。何谓情感?徐恒醇这样写道:“情感主要是由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形成,随着理性的发展,由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2]。情感主要是引导和判断,帮助人们确定事物的真假,而认知则是解释,帮助人们弄清事物的内涵。由此可见,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属于外在和内在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的人机交互代替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孤独成为现代人的新苦恼。当人们无法达到面对面的交流时,就自然而然地将个人情感的表达转移到产品上,对产品的精神价值需求越来越高。这些产品包括实用性强的生活用品,还包括精神性强的娱乐性产品,如数字动画、网络游戏等。优秀的设计作品能与人的情感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情感因素是设计创作过程必须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与人的情感相关的因素很多,但就设计的情感因素而言,主要包括情绪和美感两个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情绪会指引我们不断地前进,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接受和思考。美感是人的情感的外在因素,当人们看到美观的物品时,情感就会积极活跃起来,产生一种想要认知和拥有的情感冲动。相反,不美观、难看的物品,则会使人的兴趣大打折扣。设计虽然属于以实用功能为主导的商业活动。但是一味地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审美性,使其缺乏美感,必将导致失败。

作为数字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动画受技术的制约,常常会导致过度地追求技术所带来的炫彩,而忽视了人的情感在数字动画中的渗透,导致数字动画作品缺乏深度和意义,而走向失败。所以,数字动画同样需要情感化设计。

三、数字动画的情感化设计

数字动画如同所有戏剧艺术一样,让观众在认知和情感方面都参与进去。Boorstin指出电影投合三种不同的情感水平:本能的、替代的和旁观的,与诺曼的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三种水平是一致的。[3]电影和动画有着本质的相似性,尤其是现代的数字电影和数字动画同属于数字艺术。所以,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字动画设计。

所以,对于数字动画的情感化设计,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本能水平设计

诺曼认为:本能水平设计与外形有关,视觉、触觉和听觉处于支配地位,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活色生香。一部有着华美的三维画面、优美的数字音乐的动画片,给人一种炫目、炫耳的视听觉感受,这是本能设计所起的作用。所以,数字动画的场景和音乐、灯光和色彩,都会对本能水平产生影响。

数字动画中的场景、灯光、色彩以及音效都属于信息传递、情感接受和表达的外在因素,与外形有直接关系。为了体现数字动画的本能水平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把握这些因素及其关系,合理地进行艺术表现,以求达到外形的美观,唤起接受者的情感。数字动画主要利用数字技术来完成各种元素的创作和表现,具有机械性,像数字动画的建模、灯光和材质都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制作出来的元素难免具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原画师在进行各种元素的设计时,要从主题内容出发,尽可能地赋予各种元素以美感,来满足人们情感的本能水平的需求。

此外,视角的设定也会影响本能水平。太远,观众看不清楚,达不到亲身体验。太近,形象过于清晰,很难表现气势。俯视,场景中的人物被压缩,显得很渺小。仰视,人物变得强大。其实,这些不同的视觉感受正是设计者操纵用户情感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技巧。数字动画的声效和音效也会影响本能水平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数字动画设计的外在形式因素都与情感的本能水平有关,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实施。设计时,应在其功能性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审美性,使其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舒适。

(二)行为水平设计

Boorstin的“替代的”对应着诺曼的“行为的”。诺曼认为:用户必须学习掌握技能,并使用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行为设计讲究的是效用,优秀的行为水平设计包括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四个方面。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满足真实使用产品的人的需要上。

数字动画由于观众不能直接参与,只能通过观看来感受影片中的各种活动,高水平的影片一样能带给人身临其境的艺术幻觉。正如Boorstin所说:“替代的眼睛把我们的心放在演员的身体内,我们受演员的感觉,但我们为我们自己判断它”[3]。数字动画中的行为水平属于一种幻觉行为水平,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将观众卷入影片,幻觉性地参与活动。产生这种幻觉需要观众集中精力,使自己全部的有意识的注意力都参与,不受外界的干扰,精神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数字动画的行为水平设计必须充分地调动人的幻觉心理,利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感人的人物情感以及炫目炫耳的数字特技,将观众带入一种亲身体验的幻觉行为中。

(三)反思水平设计

反思水平是一种理智的水平。在数字动画中的角色,故事情节要表达的隐喻和类推的深度和复杂性比影片中所看到的角色和故事更深刻、更富有意义。Boorstin所说的“旁观水平”就是一种反思水平。反思水平设计在本能水平设计和行为水平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观察,并加以评论。对于设计来说,反思很重要。这种反思不仅包括设计者的自我反思,还包括观众的反思。设计者的反思往往建立在观众意见反馈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素养和眼界,以便于更好地迎合观众的需求。而观众的反思在于对透过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艺术感染,反思影片的思想以及生活哲理,以便于更好的生活。

反思水平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师有扎实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能,还要有较深的文学素养。一个好的剧本,只有在好的设计师的努力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对于反思水平的设计,依然要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反思是人的反思,需要人通过个人的情感需求来体现对作品的接受和认可。其次,影片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反映人的情感的。要想让观众对影片有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就必须抓住人的情感。

当然,反思水平设计是在前两种水平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可以说,本能水平设计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需求,行为水平设计是为了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而反思水平设计是为了留给观众思考、遐想的无穷回味空间。人的需求、体验和回味都是需要以情感作为依托的,当人对某事物有了某种情绪,这种情绪恰恰是与该事物所含的情感相一致,且该事物又具有一定美感的时候,人的情感就会与该事物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从情感化的角度,来进行数字动画的设计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3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在数字媒体充斥的时代,用户在数字媒体终端分享知识、分享观点、分享商品消费等,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生活方式.承载着各种信息数字媒体如何在同类型的媒介中获得更多的用户体验,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将情感化设计运用于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用户在满足实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在情感上获取更多的体验.

关键词 :数字媒体;界面;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88-02

在数字时代,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离开了它,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不是单纯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涉及多种不同的学科如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视觉设计、美学、消费者心理学、数字媒体技术、语言学等学科.最后通过各种数字媒体终端,以媒体界面形式展现给消费者.根据界面设计不同的分类,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和情感交互两个方面的需求.如何在名目繁多的媒介中获取更多用户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运用情感的设计原则,将文化情感元素巧妙的建构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给用户带来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如归属感、自尊感、自我认同感.

1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情感体验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是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用户人性化、情感化体验为出发点;以传播文化为主体;以图形、色彩、文字、动画、图像等元素来传播特定的信息,是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媒介.而情感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在数字媒体界界面设进行交互体验的时候,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会给用户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的研究理论中,从设计的角度把情感因素分为本能、行为、反思三种.本能情感因素是用户对于事物的本能反应,是情感加工的起点,也是用户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行为方式在事物的外观直接获取的相关信息;行为情感因素是用户经过通过物品的使用,在物品功能的使用过程中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反思情感因素是用户对于物品的外观形象或对该物品使用后的整体印象,在反思情感因素的作用下,用户根据自己的体验,会对物品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反思情感因素会抑制用户的本能情感因素或行为情感因素对于物品的情感体验[1].本能和行为情感因素是所有自然人的共同特性,这种本能与行为的情感反映对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在国内外大多数与儿童相关的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在色彩和设计表现元素的选用上都会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因素.在儿童的世界里,所看到的色彩是明亮、鲜艳、轻松的,所运用的设计元素动态二富有童趣的,来弥合儿童认知天性.反思情感因素的特性更多反应在社会人当中,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地域、文化背景等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在情感反应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华文化背景下,一个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运用传统文化中金黄色龙纹视觉元素,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所感受到是尊崇、敬畏,在情感上更多是民族自豪感;反之,其他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用户感受到是视觉元素本身的形态与色彩,是单纯的形与色激发的情感反应.

正式由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用户在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反思情感因素会存在着差异,设计师对于界面设计的预期与用户在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的感知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要获得更多用户在情感上的认同,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遵循用户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充分发挥文化元素的象征性和代表性,使得用户在交互使用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创造出本土地域的文化语境,在实现查询、浏览、交互等资源的同时,来满足用户情感上的需要.如同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上,无论从“皮尔卡丹”到“路易威登”,还是“Hermes”到“Versace”获取的不单纯是这些奢侈品的物质价值,而是在这些品牌背后所蕴含蕴含时尚文化象征意义.当用户不仅仅因为使用功能更因为其个性化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一个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便意味着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与用户间的长期纽带建立起来了.

2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服务,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也不例外.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人的需求,为用户设计出合理的、易于用户使用的、个性化的数字媒体界面为目的.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体现,做到了人性化设计,也就是实现了情感设计的本质.实现的过程是运用技术手段,以艺术化方式呈现给用户,既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也满足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运用于界面设计,并贯穿于人机界面设计的始终.能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设计,就可以长时间的把用户留在媒体中,如“腾讯QQ”“微信”等社交媒体,它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在这里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咨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反之,一个没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设计,人性化就无从谈起,这样的设计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继续关注的欲望,在新鲜感过去之后,也就放弃该媒体的继续使用.

2.2 审美性原则

数字互联网时代,人们在数字媒体中获得极其丰富的情感体验,浏览网页、查询资料、互动聊天、娱乐游戏等是极其丰富的,当人们打开互联网媒介界面时,图形、色彩、文字的设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审美是人们对于不同事物认知的直接感受,不同的事物用户会感受到不同审美感受,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是能够让面对事物时会产生美的享受,这种感受正是审美对象基于人对形象与情感的结合[2].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贯穿于用户的审美活动之中,界面设计师以设计神情愉悦的审美事物为出发点,来满足用户在视觉和情感上不同的审美诉求.

2.2.1 形式美

一个“有意味的形式”,都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都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如对比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等等.形式美感的变换是基于人的感觉与知觉而存在,用户在数字媒体上交互获取相关咨询时,还在视觉上欣赏到了愉悦的画面和丰富情感体验.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时巧妙运用形式美法则,可以让冰冷的机器在用户面前成为情感体验的乐土,让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图形、图象、文字元素与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的主题在形式完美融合.

2.2.2 艺术美

艺术是感性的,富有美感的,是符合一定视觉审美趋向传达和表现.不能将数字媒体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隔离开来,数字媒体界面的设计也需要艺术美,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正如古语中说的那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师通过对界面情感化设计,将用户稳固于某一个媒介,这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好用、易用之外,要将设计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呈现给用户具有艺术美感的的界面设计.用户的体验与设计师创造有用的、符合用户多层次需求的界面设计出发点是一直的.界面设计师通过技术与艺术设计创造激发用户情感体验[3].

2.3 多样性原则

不同用户群体,对于事物有着不同的感知,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情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情感形态呈现多样化,因此情感化设计必须是包容性的设计.用户本能性的情感感知是长期在社会实践所积累的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层次的用户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用户在数字媒体界面中交互过程就是的感知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用户通过本能层情感和行为层情感的激发,与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反思进而获得更高层次情感体验.

2.4 情境融合原则

用户在数字化、虚拟媒体界面中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视觉查看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与信息产生感受交流,这种感受与情感的交流正是界面设计主题的内容通过色彩、图形、文字、图像等元素,呈现出来的视觉语境.让用户在视觉语言中产生联想,使用特定的文化情感元素进行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引导用户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反应,让用户在某种特定主题情境产生特定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显示,情境对于人的行为有这很大影响[4].特别是在情境决定论中,情境被置于主体地位.不同的情境会对用户有着微妙的心理感受.情境环境是愉悦的、严肃的、悲伤的等等,都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5].当用户通过数字媒体界面进行交流互动时,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图形、文字、图像、动画等等设计元素将满足数字媒体主题要求的同时,也将界面设计营造成了一种情境,用户心理在这个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此时的界面设计与用户的情感体验进行很好的融合.因此,情境融合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进行情感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数字媒体界面在审美观上有着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用户社会阅历、知识结构、个人喜好和行为习惯等等,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师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使用相关设计元素营造出与用户产生情感交融的语境,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因素所带来的情感认知差异,最大限度的把用户留在情境之中,长时间的使用该媒体,接受该媒体的相关信息[6].

3 结语

数字媒体界面中聚集着各种各样为主题服务的视觉元素,如色彩、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底纹背景等等,各种视觉元素承载着这主题信息的某一个方面,来实现数字媒介传播信息、交流互动、商品销售、娱乐游戏等功能.它们构成了整个数字媒体界面.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情感设计原则巧妙的从界面设计中体现出来,主动营造出特定情境氛围,让用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7].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界的大势所趋,也是每个数字媒体开发者的初衷,只有通过大量的用户使用或关注该媒体,这个媒体才会有存在的价值.除了媒体自身的实用用功能之外,运用情感化设计的原则来指导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情感体验有着重要意义[8].“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恰当运用情感化设计,既提升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的价值和品味,也给用户带来情感上的启迪和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20.

(2)王亚美.社交网站界面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2013(06).

(3)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2、31

(4)(美)Stephen P,Anderson.怦然心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9.

(5)(美)Philip G.Zimbardo.Robert L.Johnson.Ann L.Weber.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6.

(6)童俐.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原则之解析[J].装饰,2012(2):102-103.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4

设计构思,不仅要考虑本质功能,而且还要考虑视觉美的传达,是设计师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的结晶。一个设计师仅有熟练的制作技能,而缺乏设计构思能力,其艺术作品是不会有视觉感召力的,是不会成功的。那么设计的深理何在呢?其实它是在社会、在人生、在人性、在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之中的。设计需要灵感,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对于设计师而言,灵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没有灵感也就没有创作。笔者认为,灵感实际上是设计师潜意识的直觉性顿悟,是一种突然发现的心理奇迹,它预示着创造的来临。灵感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来源于任何地方,也产生在任何时刻。

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各种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今,从人类开始有设计起,自然界的人物、动物、植物、矿物、风景、天文、器物、文字等等便成为设计的对象且被当做主要的造型。在中国古代,除了龙、凤图案外,山、云、水、花、草及孔雀、仙鹤、燕子、鱼、鸳鸯、蝴蝶等等都被用在设计上;在古埃及的设计作品中尤喜使用纸草、莲花等植物和圣甲虫、眼镜蛇等动物图案;在古希腊、罗马的造型与艺术中,也常借用月桂树、常青藤、葡萄等植物。直至今天,不论是哪个艺术流派,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仍是设计的重要元素并对之加以充分利用。

灵感来源于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的集约化、组织形式的军事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化,设计的商业性特质越来越浓厚,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度、某一民族、某一社会阶层之间的模仿现象,而是向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多速度、更短周期的方向加速发展。设计的灵感来源无限拓展。首先,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人类文明的丰富宝藏常常带给设计师无穷的创作灵感。其次,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传统色彩装饰的启示、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传统纹样的千变万化都对设计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工艺的悠久与精湛是设计者灵感的来源。再次,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肌理的奇异效应,比如说陶瓷、塑料、贝壳、金属、有机玻璃、铝、乙烯、合成树脂等材料,都给现代设计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灵感往往产生于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构思作为创作性活动的最初阶段,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表象材料收集期、表象材料加工期、灵感念头闪动期和创造想象展开期四个阶段。

设计的构思多种多样,大体归纳有如下几种方式:

联想构思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尽管事物千变万化,但都是由点、线、面、体、空间、色彩、明暗、位置、方向等要素所构成。接近联想是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一些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蜜蜂会想到花蕊,看到飞机会想到天空;类似联想是由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鸽子会想到和平,看到枪炮会想到战争;对比联想是由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火联想到冰,看到冬天的枯树联想到春天的绿树芽;因果联想是由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的,比如看到一个人大汗淋漓会联想到天气炎热;看到森林中燃烧的烟头会联想到森林大火等。

理性构思

理性构思指按照一定的设计理念、逻辑思维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构想。它不是灵感的闪动,也不是情感的激荡,完全是一种冷静的理性思维过程。理性构思的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即根据设计对象、接受对象和竞争对象的不同情况提出问题;其次是根据以上问题和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综合考虑,寻求问题点和解决点,确定设计表现的定位方向,才能展开有的放矢的构思设计。理性构思是一个纵向思考与横向思考相交叉相结合的过程,其构思的核心在于表现什么、如何表现这样两个问题。

情趣构思

情趣构思是以人们的审美感觉来进行的,这种设计构思使设计作品艺术化,画面更优美,色彩更抒情,气氛更宜人,视觉更刺激。情趣构思用象征性的、对比的或特异的造型语言来进行,也可以用新奇的、出人意料的、耐人寻味的图形视觉效果来引起人们的探求心理,从设计元素的关联性入手,运用人们熟悉的、关注的名人、名画以及人们熟悉的图形来引人注目。

传统构思

传统构思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意于传统艺术、民间艺术所进行的创作性思维活动。传统构思同样要求把握时代的精神,并结合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力求在设计创新中保持和谐。现代设计虽然取材广泛,但大多数创意思想都起源于世界各民族艺术形式及民间艺术形式,取其精华,强调现代审美意识和功用性,使设计作品表现出一种新的传统与时代相融合的民族风貌,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从而富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浩瀚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充满着艺术可以吸取的素材和灵感。设计师要培养训练一双独特的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经过筛选、观察和体验,让艺术的灵感瞬间而来,并迅速抓住,以草图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构思,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创作出完美的作品来。由生活中得到感受而触发灵感,由灵感转化为构思,然后把构思予以表现,这便是艺术设计中的灵感与构思。

内容摘要: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某种新形象、新观点和新思想突然进入思想领域时的心理状态。在艺术设计中,由灵感转化为构思,然后把构思予以表现,是设计的全过程。

关键词:设计灵感构思联想

参考文献:

[1]熊晓燕、江平编.服装专题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微课;具体化设计;情感化设计;诗歌散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30-02

自2010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截至目前也没有褪去。王竹立教授曾说过,“微课热”是暂时的,而微课却是永久的。[1]目前,存在于网络中的微课资源与日俱增,微课质量却参差不齐。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念的阐释和应用前景的展望,对学科微课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亟需开展。关于微课的具体化设计是未来微课开发的重点领域,也是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学科本身出发探讨微课的设计有利于弥补当前微课研究的缺漏,实际上更有利于还原微课设计的本真。

一、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情感化设计(Affective Design/Emotional Design)理念最初源自产品设计领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哲学。[2]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中阐述了情感在商业产品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倡导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使产品能够促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与产品要素的对应关系。[3]

微课情感化设计隶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等环节中以情感为切入点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情感的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微课的应用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微课是一种教育产品。微课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微课设计理念的兴起,侧重于对学习者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的激发和保持。微课面向的学习者具有丰富情感并且渴望收获情感,如果在微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设计学习者在学习微课过程中的情感历程,那么,微课便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运用情感化设计来指导微课设计必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诗歌散文类微课的特点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多是从不同角度提出,但在微课的特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主要包括: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相对独立。而以诗歌散文类为主题的微课在贯通微课具有的特点之上,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1.意境化强,情感体验丰富

诗歌散文多是以作者欲表达的情感为中心,应让学习者置身其中,体验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意境。

2.画面优美,多维感官审美

诗歌散文本身具有特有的音律和文体美感,因此,画面应该达到声音、图片的身临其境,达到多维感官的审美。

3.文字领悟,内容思想开放

诗歌文字凝练,散文文体形散而神不散,读者皆可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角度去鉴赏体会其中的思想。

4.陶冶情操,文化底蕴深厚

诗歌和散文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的抱负,因此,欣赏诗歌和散文也重在领悟当时的文化气息。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散文类微课在设计时应遵循微课原有的特点,尤其要融合诗歌散文固有的特点。因此,此类微课需注重情感化设计,这样学习者方能在学习微课时融入真实的情感,达到此类微课学习的真正用意。

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的情感化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此书的编写意在适应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注重从鉴赏角度引导学习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4]

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学习效果。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设计存在三个层面:本能水平(visceral level)、行为水平(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水平(reflective level)。[4]有学者也根据人脑处理信息存在的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的加工水平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和反思层设计[5](如图1)。

[促进思考,留下好印象

学习过程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赏心悦目的感官刺激] [反思层

行为层

本能层]

图1 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层设计模型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的情感化设计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的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本能层的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行为层的设计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反思层的设计。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

学习者在学习微课时通过感官接收信息,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主要关注给予学习者丰富的、多维的感官体验,使学习者产生情感共鸣,身临其境。

对古诗《登岳阳楼》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中,首先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做简单的了解。本诗抒写了诗人在飘泊途中登上岳阳楼,对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水发出礼赞,进而联想自身漂泊、国家动荡而感慨万千的情感。根据诗人的情感轨迹,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多采集古诗中的意象,如失意漂泊的杜甫、烟波浩渺的岳阳楼畔,等等;采集声势浩荡的背景音乐和忧愁凄凉背景音乐加入微课的设计之中,使得微课情感的张力娓娓道来;在微课视频的总体风格设计中宜采用浓墨淡彩的风格,渲染出诗人悲苦沉郁的情感。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

学习者行为的改变多是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应激性变化,体现在主体行为的调整和改变。学习是大脑支配的一种行为,学习行为的发生也伴随着情感体验的产生。行为层的满足感来自顺利完成任务或某事做得很好时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因此,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应该注重能够使学习者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对劝酒诗《将进酒》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中,对诗歌内容学习的设计采用突出情感主线的方式,例如:先在奔放豪迈的音乐背景下让学习者朗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使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为“慷慨激昂”。然后引入题目“对诗句的理解”使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转为“冷静”、“兴趣”,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者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对诗歌感情的领悟。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

本能层是情感加工的起点,在本能层基础上产生行为层行为的出现和调整,本能层又受行为层的加强或抑制。学习者在本能层和行为层上是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而反思层是人脑信息加工的最高水平。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意在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迁移,促使新的思考活动。因此,反思层注重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

对赋《阿房宫赋》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中,在线测试、练习、辅助资源等各种辅助资源均可以启发学习者智慧,使得学习者建立知识关联网络,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深化。设置题目“《阿房宫赋》意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学习者读此题目后便会对赋再做细致的赏析,了解到诗人写秦朝覆灭,以六国衰亡为铺垫,而六国衰亡是因其不爱民,而秦不吸取教训而步六国后尘,这样起到提醒时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意味深长。学习者答题完毕后给予及时鼓励,使得学习变得积极。

四、结束语

诗歌散文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创设了选修课学习的新型环境,深化了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基于情感化设计的诗歌散文类微课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流露积极情感,身临其境学习微课,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学习让学习者领悟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突出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9):79.

[2] 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102.

[3] 李婷.网络课程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

[4] 袁行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82-01

一直以来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在设计当中,设计在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提高着它自身的意义,但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改变过,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一直贯穿在他们的作品和言行当中,正如普罗斯所说,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这就体现出以人为本思想的重中之重。

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是现代设计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原则,这一思想在当代社会日益深入人心,它不仅是设计界所热衷的论题,而且早已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并且为大众耳熟能详。设计以人为本也是“认为衡量万物之标准”的人本主义思想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它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主导作用,强调设计为人而存在,设计因人的需要而显现其自身价值。

从以下几位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很著名的大师身上就可以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和它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佩斯,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统一,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就是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精神;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他是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阿尔托于1928年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然而他的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中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

然而,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都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在进步,设计也必然在进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考虑在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同时又去考虑人们的情感因素,去满足人们心灵上的需要。卢那察尔斯基曾说:“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没有艺术的享受,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日用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过分追求功能主义完全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或者是没有考虑美感。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形式的美感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功利性,为了追求形式的美感,而使得以人为本的思想变形。与上面那种倾向相反,有一些人则沉缅于形式的美化,忽略了实用功能,最典型的例子是美籍法裔设计师雷蒙德·罗维于1935 年设计的“可德斯皮特”电冰箱。当时美国正流行流线形设计风格,罗维也把流线形用到冰箱设计上,把顶部设计成弧形,家庭主妇们纷纷抱怨说,这种顶部派不上用场,连个鸡蛋都放不住。

所以,随着不断发展以上两种片面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慢慢不适用与消费者,渐渐地不为他们所接受和认知。当社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意识的变更、对生活质量的需求等等,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人们渐渐认识到需求不仅有物质的一面,更有精神的一面。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容易看重的是物质的一面,忽视精神的一面。在生活日渐富裕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需求。“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开始把更多的目光从产品转移到产品的使用者——“人”。如今,数字化时代增强了社会的物质技术特点,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和虚拟社区的出现,一方面使人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个人的私人化的生存方式,人与人的联系似乎变的更加的冷漠,人们在工作或工作之余,需要一个能够处处感到关心体贴、符合个人情感与功能需要的生活空间,在使用产品的同时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一直所说的以人为本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和人们的需要而改变,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不会退出设计界,而无法满足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设计,最终也不会长久留存在这个社会中。

总体来说,其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以人为本就是满足大众的需要,就像家具设计一样,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适合大众基本生理需求的产品同时再去满足人们的情感因素,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它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7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全球性的交流平台,对于大部分的设计师来讲,这种设计的交流必将演变成“相互借鉴”的平台,大家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忘记了“自我”,从而谋杀了自己的灵感,故而,世界上有许多设计虽然源于不同设计师或不同的想法,产生的结果却是设计的大同。作为艺术,这是很恐怖的。因此越是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越是要重视自己灵感的培养与艺术个性的发挥。

灵感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沙漠中的绿洲,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灵感本身就属于很感性的事物,来源非常隐性,是从事设计行业必可少的。它不是随时都能出现的,也许你冥思苦想也未必想得出一个好的创意,但它却可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下或是无意识当中灵光一闪,呼之欲出。这灵光一闪虽然是冥思苦想之后的出来的,但若没有前期的积累,就没有后面的收获。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任何事情和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独立思考。有了平时的积累,才有迸发的那一刻。

那么如何培养设计灵感,提高创作能力呢?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这个能力;及多看、多想、多练。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对设计的态度,你必须由衷的热爱,你才会去思考,才会有设计的原动力,并进而才有可能获得灵感。所以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须先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灵感的培养也不例外。

多看,善观察。作为设计师用眼睛来看世界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带着一种观察的严谨在里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观察,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与别人所看到的不同之处,很多灵感的萌芽便是来自于这种观察。我们每天生活在熟悉的城市当中,做着重复的事情,但是随着自己每天心情的不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也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给我们的灵感也就不一样。举个例子:假如你平时只喜欢走同一条路回家,使用同一种交通工具,那么你完全可以尝试一下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交通工具,这或许会让你耽误一点时间、疲惫或者是轻松,但你一定能够看到你原来所看不到的事物。再例如:去商场逛街,当别人沉浸在购物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我们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商场的室内、陈列、平面、交互以及服装设计进行观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多想,勤思考。经过了用心的观察后,接下来就是想了,我们看到好的设计要想,看到不好的设计更要想,经过思考你就会发现,哪些地方设计值得学习和借鉴,哪些设计存在着不足,该如何改进,这些都会为你的设计积累丰富的经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这些都是我们为以后的设计积累经验的途经之一,也有助于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这就不难理解前面所讲的灵感一现,是经过冥思苦想之后的出来的这个道理。所以好的创意和灵感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应当随身携带相机或是其他的设备来记录那一瞬间所发生的事情或是一个灵感的闪现。往往我们想到的一个想法后,通常要接着思考这个想法合不合理,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如果没有记录你很难回到事物的起点,也无法去思考当中的一些问题。日本有个发明家“中松义郎”就随身带着纸和笔,以至他去游泳时都带着,为了把灵感记录下来,他甚至发明了可以在水里写字的纸和笔。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思考,我们还应该打破一些经验和教条,突破那些束缚自己的框架,让我们把自己的思维重新打散组合,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充入新鲜的设计血液,有助于我们寻找更多的灵感。

多练,重实践。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练了,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练习可以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也可以让想法和创意由虚变实。这个练包括了在纸上的草图和在电脑上操作,当然条件允许的话,练和前面的看以及想是可以并列在一起的,并无前后之分。

我个人认为在寻找的灵感的时候最好是一边想一边在纸上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思维更有逻辑性,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灵感。只有将灵感付诸于实践,才能检验其构思是否完美。

设计来源于生活,灵感来自于积累。通过上面三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是寻找灵感的源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广泛知识的积累是灵感形成的重要因素,灵感的闪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呼之欲出,而是有了一定的积累,培养自己对问题思考的能力,才能厚积薄发。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8

【关键词】设计;感知;关怀;时代

一、 感知受众,真诚以待

设计不是纯艺术,最终还是为了我们对应的受众。不管我们做的是哪一个领域的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媒介设计等等。所以有时候从一开始就不如站在对方感知的角度来创造和设计。作为设计师必须感知他们的存在,感应他们的感受。受众既是设计影响的对象,对设计过程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设计内容和产品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影响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迎合大众,这也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就是要把人文关怀的思想和概念转换为视觉形式。为社会时代

信息带来传播秩序的能力。

对于一种潮流时尚的追逐,或自身对消费产品的审美要求是现代的社会人们要求进步的一种表现,而去从事表达实现这一追逐的设计师行业的我们不应只站在自我创造或商业因素去左右审美的倾向,更应该深入了解艺术设计的实际内涵。他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他们在看海报接受信息的时候,他们在实际上使用设计产品的时候等等,我们的受众现在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和接受这些东西,按照自己的审美兴趣,这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形式、一个功能相互结合的问题,其表达与实现的优劣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设计思维的深入程度决定的。

设计有时候会困惑在越来越多的“风格”、“形式”、“主义”等一个接一个的变化中。设计师和受众都不想被某些所谓“潮流”的东西所迷惑,我们的出身,经历,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别,然而每个人都开始对自我的“个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用更切实的角度去体量受众的感知。我们必须意识到,解决基本功能以后,视觉的要求也更高,逐步用美的眼光、美的尺度来重新要求社会形态的人性时代。

二、关怀为先,体验为重

设计工作最重要的特质是不是就是引领时尚、创造社会的潮流,作品只要被大众接纳,就大获成功?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已经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存在,就应该运用传播媒体的机会,可以更高效率,更广泛地扩展其内在思维进一步表达出对外部事物环境的感知,引导和关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要做“酷”的设计,而要做“好”的设计,比如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带来使用的便利,带来穿着的舒适感,也可能是带来生活方式,节约环保,团结关怀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这些都有可能用设计带来的,可见这是设计的责任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映照。如一个会鸣叫的水壶,把哨子改成吹出一个和声的汽笛,使人在水开时不致因尖锐的哨声而惊惶,当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对人的伤害。

我们要“款待”别人,必须对自己要拿出来的东西非常了解并有信心。我可以将他分为"体验"和"设计",一般情况下,主体是在"设计"上,但是"体验"放在前面的目的,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是需要拿来给别人使用的,所以不管是开发任何东西,都要为自己的用户着想,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我们常常看见有很多大公司会独立的用户体验部门,或者花高价格,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调查。目的是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让用户能更方便的使用,更加的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审美需求。

尊重和重视人的感受,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内在”而不是“外在”。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例如做导视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人们在空间里的寻找方向的便捷;把人体工程学导入设计,就是为了考虑人的使用舒适感现在的界面设计中以用户为中心,就是保证人机交互的协调工作;如此等等。设计师一开始应该具有一种体验和感受的精神,像每一个接受者一样,先在某个特定的空间想象里达到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情的体验,一种关怀的感觉,然后才可以充分表达这种设计的精神。

三、优化表达,用心呈现

我们已经不是在狭隘的范围内玩起“设计”的游戏,自己可以玩的不亦乐乎已经不行。不断风格的创新或者有回归、形式的变化多种,人们的审美和使用需求,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责任,相互贯穿与延续,深广考量,为设计这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的每一天都处在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你都要奔跑”。

每次要准备用心设计的项目都要充满期待,试着根据不同的行业做一些调查和研究,搜集各类相关资料,再仔细分析它们,然后开始幻想它们最后呈现出来在受众面前的时候,应该最好是一种大概什么样的调性和状态,或者是使用性能。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很重要,首先是提升思想的创意能力,然后是拥有优秀的设计表达力。这也是设计和纯艺术最大的区别,我们必须要对自己要传达的事物进行思考提炼创作,用最有传达效果和视觉效果的方式呈现。做设计应该使用思想驱使 (idea driven) ,而不是用图像驱使 (image driven)的。以前也有过迷恋于图形色彩的形式表达,追求画面的效果,却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当你自己都对表达的事物没有输入深刻思想意义,又怎么会对别人产生意义呢。每个设计构思都有适合它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应该只是一种死板的美观的外表,而应该利用来表现思想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这才使设计作品丰富多彩。面对一个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寻找自己最能发挥的解决方法。要想超越这个层次,设计必须让思想和引导性优先。怎么样让它们可以脱颖而出和引起共鸣。也思考着成为成品以后,存在于人与人相遇空间里的视觉对话。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9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学导入 课程重点 学习难点 课件设计

围绕英语教学需要活化教学模式,能在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课堂教学导入,围绕“情趣性”和“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对白,能在有效吸引他们学习眼球的基础上,更好地调动他们多种学习感官思维,激活学习潜能动力。注重导入多样化,一方面能学生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另一方面能有效延伸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丰富文化背景中体味课程的学习价值意义,促进知识技能的发展。

1.围绕重点设计有效启思话题导入

抓住课程教学重点设计相应的思考话题,能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基础上主动融入课程学习。通过启思的形式导入话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思维。启发思考话题导入,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学习内容,强化认知。

围绕重点设计有效启思话题,能使学生带着主观激情主动融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差异,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的话题,帮助他们在激活自身思维情感的基础上,调整策略方法;理清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针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拓宽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帮助他们在自我主动深入感知的基础上不断激活思想情感,增强自主探究的激情。突出重点设计启发思考话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感知课程学习内容,深化理解感知。

围绕重点设计相应的思考话题,能使学生的认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 B “Home alone”阅读教学中,针对“Why does the author feel lonely?”表达主题,建议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Reading A”整体思考认知情况,设计与此相似的话题,像Do you meet the same problem?How do you usually do staying home?等等,让学生带着思考探究问题主动深入交流,帮助他们不断梳理课程知识,掌握表达主题大意。启发性话题的导入,能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要点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印象。

2.借助难点运用质疑探究话题导入

找准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通过鼓励质疑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融入课堂,不仅能帮助他们明白课程学习难点,还能使得他们在相互质疑探究过程中了解学习要点。让学生以质疑探究的形式主动了解课程学习内容,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围绕课程知识难点关注探究模式运用,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丰富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理解盲点和误区,为他们设计一定思考导向的题目,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引导学生以自我预习探究的形式感受课程教学难点,让他们在自我探解的过程中发现新学习问题;多关注学生的自我主动探索,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理解感知发现课程学习的难点,让他们带着思考激情参与学习。质疑探究话题导入,能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理解思维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运用,能给课程任务型教学运用奠定坚实基础,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模块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中,建议学生就“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your life?”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就文章的主题展开深入思考和交流。同时,可要求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就“Do you think laughter is very good for us?”等问题让他们在自我主动质疑的过程中探索学习途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掌握阅读文本表达重点的基础上,带着激情和好奇心融入课堂,将质疑变成教学的重要前奏。

3.运用课件创设文本情境氛围导入

将课程内容活化,引导学生在动感十足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学习,将使这样的导入更具有人文性和活力。发挥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的作用,更能够使得学生对课程有深刻的感知印象。

围绕课程内容,紧扣其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的地方,使得他们在情趣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借助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定的背景素材,让他们在引导深思的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多发挥多媒体的音、形、动相互融合作用,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感知的基础上调整思维策略,丰富认知情感;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情境,让他们在相互对比和辨别的过程中主动调整探究策略。

总而言之,灵活运用导入的方式,能使得学生在开阔知识视野和思维的基础上,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在主动尝试和实践运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应活化英语课堂导入,多从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出发,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主动参照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激活学习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第3版).

[2]徐秀凤.英语课堂教学中借题活化导入之探究[J].考试周刊,2014(21).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10

一、开放性问题的灵活设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合理与否。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特质,对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多向度思考并做出多方面、多角度的回答。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社戏》一文时,这样设问:如果你来到平桥村,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学生回答:(1)我愿意与双喜交朋友。因为他很大胆,有魄力,有主见。比如是他向迅哥儿的外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迅哥儿才有机会和他们一块去看戏的。(2)我要和阿发交朋友。虽然文章中阿发出场不多,可我从他“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句话中觉得他慷慨大方,不像有些人斤斤计较。(3)我喜欢和桂生交朋友。因为桂生对客人很热情,又机灵又勤快。他为“我”买豆浆,买不到,还想着要给“我”舀水呢。[1]

教师的问题就很具有开放性,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学生从各自的喜好、赞赏等情感出发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并结合文本有价值的信息佐证自己喜欢的理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天真、朴实、可爱、热情等美好的品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各种体验学习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思辨与参悟,最终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生成。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作者母亲那深沉而不张扬的母爱,设计了一个问题:母亲为儿子默默地付出,你最受感动的是哪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的经验、情感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此基础上,他把教学内容引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回忆、体验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母爱的无私。“在我们的生活中,母爱也在默默地呵护着我们,那么,让你感受最深的有那些情景?你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沉浸在对伟大母爱的感悟中,动情地宣泄了心中的情感和感激,个性化情感很好地内化为深刻的价值观。[2]这位教师灵活设计了两个富有情感化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对母爱深深体悟的情境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类似问题的设计,应该切合具体的教学文本的要求,不要溢出“语文”的范围,失去“语文味”。

三、弹性区间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留出充足的时间,为教学生成创设条件。这就需要给设计教学留出“弹性区间”。这包括自由探究的空间、对话交流的空间、个性差异的空间。

语文教学课堂上,动态的、不确定的因素、学生个体的差异、文本解读的多元化都需要教师采取宽容的态度,利用教学中一切积极的因素,满足学生探究、表现、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交际能力。如郑逸农老师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在学生书面研读的基础上展开课堂交流,他设计了四个问题供学生研读:

①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②请找出你喜欢的片段进行赏析。③如果说本文的描写是成功的,你能概括出几条“成功秘诀”吗?④比较《我的空中楼阁》与《故都的秋》的风格,可以用比喻来表述。

四个问题都有教师智慧的闪现:“第一个问题是我从直觉中冒出来的。以前都是成年人选定了课文给学生读,从来没有问过他们喜欢不喜欢,教师只是强迫他们认同教材编写者的价值取向,这次我突然觉得应该问问他们。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理性延续,万一学生不喜欢,本题就可以引导他们辩证对待,理性赏析;而喜欢本文的学生则自然地由表及里,深入探究。第三个问题是希望学生从中获得写作上的启发,有所悟,有所鉴。第四个问题则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3]四个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可以看出郑老师高超的教学智慧。他给学生留足了生成的空间,不仅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表达、独特体验。问题设计留出的弹性区间足以让学生展开思考的翅膀,翱翔于《故都的秋》所传达的美的空间中。所以,学生思维极其活跃,回答精彩纷呈。

注释:

[1]周文忠《开放性问题设计三法》,《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10期。

[2]金亦挺《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4期。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11

一、导学问题设计解读

1、导学问题设计应结合学生年龄实际和思想实际

七、八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视野较窄。同学、家人是他们的密切接触者。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他们所熟悉的人物环境展开。内容应结合教材随机进行,形式以讨论、启示、评议、小品、课本剧等丰富多样的形象的方式展示。例如:七年级第五课《情感写真》,1、在你的生活中,你被什么事情感动过?最想报答的人是谁?2、5・12那瞬间你首先想到的是谁?这是什么样的情感?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回忆和亲身感受所得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解答。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获得对“情感”内涵的理性认识。这样的学习既贴近学生实际又有兴趣。

2、问题设计应围绕课本知识点,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

素质教育虽然注重能力培养,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同等重视。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在编写上淡化了理论上的说教,更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材以情景、评议、讨论、调查等形式,或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互动,互相学习智慧的精华、或通过评议讨论让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升华。作为教师关键在于导学问题度上的把握,问题不能提得过大、过多,应有启发性,其难易程度应该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利地开展学习、理解知识,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问题设计有趣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兴趣是获得真知的基础。有趣的导学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是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内化学生的品德。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区别情绪、情感来引入《缤纷情感一课》时,问:1、5.12地震发生那一瞬间都有些什么样的情绪变化?2、在你转移到安全地点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谁?为什么会想起他们?学生回顾自己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一刻,先是莫名其妙;当听有人说“地震了”,转而又是惊恐万分;进而想到逃跑、躲避,所以又是一阵慌张。这些复杂情绪的再一次体验,让学生再次感受情绪的变化多端。再思考2问时,首先想到的是家人。因为我们彼此牵挂,对他们深深的思念和牵挂。这是对家人的亲情的体现。从而引入课题:情感。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情感与情绪的内在区别。

4、导学问题应脉络清楚,对学习方法具有指导性

导学问题应紧扣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应有清楚的脉络。这样对学生的自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在点拨归纳总结时,应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并逐步形成能力。例如在讲《调控情绪的方法》时,通过复习“我们为什么要调节情绪?”进而引入“怎样调控情绪?”再阅读思考“对比合理宣泄与行为调节”这样的提问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又能让学生从问题上感受到课程内容的进程,还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知识。

二、导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1、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开发利用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设计一些富有层次感的问题。新教材在编排上,教材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选材生活化。并且每个知识领域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自学问题时要善于把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将课标中规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现象联系,有机的组成一个主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现实问题为切入口,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在生活中生成知识。例如:在讲九年级《可持续发展》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一个海边小村,以捕鱼为生,有一种特别的海鱼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因为这种鱼,所以很多商人慕名而来,因此发展相应的产业。这里人口越来越多,环境大肆被污染,那种特有的海鱼几乎灭绝。工厂破产,村里的人只好另谋生计,外出打工。问题1、本村人为什么另谋生计?2、这个村的发展给你什么启示? 3、假如你是本村的一员,你想重建家园,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这样的设问,可以巩固已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2、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提问

在讲授新知识以前,有意地将要复习的旧知识内容设计成关联的问题,并预设部分新问题,为新的学习内容铺垫,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可使学生巩固旧知识,拓展并去发现新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水到渠成地形成,感觉知识很简单很熟悉。例如:在讲九年级《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课时,设计问题:1、目前的大自然受到了哪些创伤?你能说说她受伤不的原因有那些不吗?3、针对这些原因,你能想出一些医治创伤的办法吗?设计这样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设计多联系当前时事热点

思品课的内容与社会时政、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自学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运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今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时代性、鲜活性的特征。这样学生的自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背诵之中。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的去思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自学效果。例如:在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结合:利比亚局势紧张时,中国政府多方周旋竭尽全力接回我住利比亚公民。当他们回国时,激动的告诉家人:“我安全了!祖国万岁!”问:公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这个事件说明什么?

情感化设计的思考范文12

关键词:情感化;品牌形象;设计

品牌形象设计,是指企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简单称为形象设计,是一种宣传品牌价值和品牌信息的宣传手段。形象设计是给予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起初只停留在符号的形式上。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致经济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升,使品牌形象设计包含的层面也愈来愈多和饱满。今天的品牌形象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要向人们传递的即为一种生活方式,包含物质的使用,更包含精神的体验。在产品逐渐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物理特性大同小异,唯有通过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才能唤起消费者的共鸣。

1 品牌形象的意义

在产品纷繁的现代社会,新旧产品的交替速度非常快。如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市场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将有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无形的纽带,扎根市场地位,稳固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份额,同时也是企业迈向世界品牌的前提条件。品牌形象的设计,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要正视其重要程度。品牌形象的良好树立,除了具备品牌文化的根基外,还应具备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2 品牌形象设计的现状

品牌形象设计由于存在商业目的,很多设计者把品牌纯粹包装成为适合商业竞争的手段,一味只考虑视觉上的出众与稀奇,造成华而不实、空泛无实质的形象呈现。这样的形象设计,往往只能如昙花一现。目前很多企业的形象设计,往往是设计师的个人创作,没有围绕以品牌的内涵与价值为创作主体,只是单纯地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为设计目的,缺乏品牌情感化介入以及文化渗透。

3 品牌形象设计的情感化融入

3.1 何为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一书中讲到,情感化设计即为三个层面:本能(Visceral)水平、行为(Behavioral)水平和反思(Reflective)水平。本能水平是消费者对产品外形的第一印象,即观察和理解,形象如果贴切消费者的思维,则能引起关注、喜欢甚至是接受。行为水平讲究的是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应考虑一定的人体工学设计。反思水平与产品的意义相关,同时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较复杂且变化也较快。这一层次,事实上与顾客长期感受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者产品长期的价值。书中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将可能引起消费的惊喜,产生购买冲动。[1]

3.2 情感化设计的特点

1986年美国诺曼和德拉泊出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这本书在美国首次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计算机人机界面的设计。主张设计应将重点放于用户,即“以人为本”。任何设计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人最大的特征即为情感化,设计者应从心理学的方向探索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研究消费者的日常行为、思维。在探索情感化设计中提升品牌的形象设计。

3.3 情感化设计融入品牌形象

情感化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增值的效用,正确运用好这一设计方式可以为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形象,为占据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运用设计师的智慧创造一种情感的桥梁,以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以人为出发点,综合思考人――产品――环境的关系,是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应具备的探索性研究。

情感设计不是简单置入,不是孤立的。[2]情感化设计离不开消费者与物之间的交互行为,在交互中形成体验感受,升华到一种情感交流。具备情感化的产品,除了发挥其功效外,最重要地是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此时它不单单是一件产品或某一个器物,它已上升到一种文化的交融。例如,中国博大精深的茶道、茶具的使用、品茶的过程,已不是简单的解渴行为,更多的是人们通过这些器物以及特有的使用方式,使人建立一种情愫,体会文化的同时交流情感。

3.4 现代设计的情感化趋势

现代的情感化设计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从以产品功能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也将是今后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等方面,通过设计转化和体现出来。在设计中,融入故事、材质、色彩、光影等各种载体来体现情感化的元素和理念,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与众不同。但另一方面,当我们在追求情感化设计、用户感受地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等问题,要在设计中把握一个合理的度,适当地融入其中,融入少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化体验;融入过多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如过度追求产品的精神层面而忽视设计本身。

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还应该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然而,由于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们不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对消费者没有正确了解并深入研究进行设计。

4 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

情感化设计是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品牌形象应融入情感化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的意义与作用,是牵制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唯有具备情感化设计的品牌形象设计,才能使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情感的纽带,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的情感认同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与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南京:工程设计学报,2010.

[2] 刘碧霞.论情感设计在商业性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

[3] 宋明亮.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用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

[4]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