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时间:2022-12-13 19:07:32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范文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从入学到毕业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发育和形成的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很关键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关键的时期。学生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智力等心理因素决定。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而且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一种有利于交流的氛围,是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而情感的投入却能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将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实情感教育就是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情的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单独存在的,人存在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无论是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是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任何适宜的环境都可唤起相应的情感,人在乐观的环境中就能产生愉快的情感。所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思维开阔、思路敏捷、大胆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他们普遍功底很差,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思想波动也很大,大部分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家庭教育也谈不上,对于这样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如不施以情感教学,就很难激发起他们的情趣,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才能搞好情感教学呢?经长期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形象。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和学生都很陌生,学生对老师充满好奇心。在第一堂课上教师留给学生的水平和形象,将会在学生心理上长期起作用,上课讲得好,学生就喜欢你、崇拜你,非常乐于上你的课,学习你所教的这一门学科,甚至还会起到情感迁移的作用。如果第一堂课水平太差,学生就会排斥你,厌烦你所教的科目,从而失去对你的信任,严重者还会导致学生对你的不尊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重树威信,就非常不容易了。

第二,教师的讲课要有感彩,要能艺术地再现知识。风趣、幽默的老师容易让学生亲近。老师的讲解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叶澜教授曾经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育就是这种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讲解有感彩,能通过艺术的语言把知识传授,学生就容易接受。如果教师的讲解只注重条理、结构,为讲知识而讲,那么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坐立不安。

第三,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就会认真听讲,并努力去探索知识的奥妙;如果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花再大的功夫也收不到效果。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师可利用名言警句、名人刻苦学习的事迹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例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大胆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各种挫折,不断争取新的进步,有信心。同时作为老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疑问,教师要耐心讲解、循循善诱,和言悦色,一直到满足学生的欲求为止,随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一些细微末节的工作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发展,从爱老师到爱老师所教的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四,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并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代的学生是生活在一个科学昌盛的时代,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思想丰富,眼界开阔,兴趣广泛,他们的所思所想,往往会超出老师的专业知识领域,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对教材要细心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法,讲解时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善于组织材料,掌握艺术表达方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据调查发现,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效果极好;教师与学生关系僵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极差。特别是双差生,教师更应该对他们倾注爱,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在一次教学调查中,有90%的学生提出:“如果老师关心我,爱我,瞧得起我,那我就会好好地学,争取各方面的进步来报答老师。”我们应充分地认识到,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平时与学生谈心、接触,教师同样也要有关爱心。师生各抒己见更能融洽师生感情,使学生喜欢学习。

第五,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学生需要老师评价,只有在评价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的一些见解,教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实践,让他们以正常的情感对待紧张的学习,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经常驻机构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寻找适全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并多加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对于双差生,教师更要倍加关爱,特别要重视其思想品德教育,多利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和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学习耐心辅导,由浅入深,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不拘一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接受学生的评价。人无完人,即使是老师,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乐于接受,并努力调整和改进,及时消除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乃至学习上的厌倦情绪。这样,方可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总之,教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所处环境不同,教育方式也应不尽相同,但任何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贯穿其中。

情感教育范文2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本身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改善教学主体的情感体验,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完成。具体到语文的教学中主要就是在具体的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从而来把自身的教学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得情感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生活中的情感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

具体来说,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大多指的就是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本身作为主要的依据,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文字的感彩和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等等;第二就是教师方面,教师本身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他的各方面的态度不仅仅是在教室的教学水平还包括他自身的心智水平,人格魅力等等方面,这些在后来的教学中都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效果;第三就是学生方面,他们本身作为被教学的主体存在,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所在,情感因素在他们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就是学习兴趣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具体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积极地培养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地来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需要积极地借助于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教育本身就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生理还有心理年纪的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在这个前提下来积极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而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上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积极地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具体要求所在。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需要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并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的锻炼,进而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方便在适合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的前提下来进行创新的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建议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随着新课改的落实而得到确认,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为了可以更好的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可以使用科学而有效的办法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最大的保证相关的效果。

(一)积极地来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

任何的教育最终都是在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是比较有利于传播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可以在结合相关的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的教学氛围,并且以此为契点来开展相关的情感教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所在。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教材的朗读上要运用情感,把握好相关的节奏,尽最大的可能来把学生送入到那个情境中去,帮助学生可以得到最好的感受;第二就是最大的发挥语言的魅力,把相关教材的内容来通过优美的文字加以教师丰富的情感来表达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领悟,从而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第三就是可以采取情境模拟的办法,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来达到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可以让学生来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学生可以融入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意境中去,帮助他们体会内容发生的时空情景。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情景的创设

情景的创造在以往都是单纯的依靠学生的想象力而已,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个体的大脑思维能力可以有着那样的标准和能力,所以这个问题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明进步,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没有那么高了,通过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来进行教学上的优化,进而来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通过技术与教师的运用进行配合来使得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与立体,从而来有效地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现代化的课堂构建与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可以使用声音、图片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情感,通过客观上的情境的设立来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结合自身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和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

(三)强调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

情感教育范文3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训练场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和训练场馆,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5.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教育范文4

孩子来自于父母的有缘结合,孕育于母体,从自然状态来说孩子应该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当我们父母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来的那一刻就应该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最自然的情感去接纳孩子,用期待花开的美好心情去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事实上,我们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更重视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而忽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孩子在情感上对父母的依赖从很早就开始了,当孩子还不会讲话时候,他们的每次哭闹并不只是因为饥饿或者尿湿,有时也是因为想要大人抱一抱,或者对他笑一笑、说一说话。有过育儿经验的父母会发现很多孩子都喜欢大人抚摸或者抚摸大人,这种被称为“皮肤饥渴”的现象其实就是孩子对成人的原始情感需要。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他们上早教课程,这种亲子互动的课程除了一些能力的培养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韩国早教专家申宜珍指出,在孩子周岁以内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依恋关系至关重要。孩子和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和需要,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容易接纳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当我们用爱的眼神去注视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我们眼里的天使;当我们用爱的怀抱去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呢?所以让我们从无条件爱孩子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用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温暖孩子的一生。既然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作为父母应该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无条件地去爱我们的孩子。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使他们行为不佳。”就像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也一样无从选择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怎样的孩子,不管你的孩子长相如何,能力如何,他都是上天赐予你的宝贝,你要爱他的一切,对他的一切充满爱。

二、教育方式上无条件接纳孩子

1.尊重孩子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在教育的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高兴打就打,高兴骂就骂。作为21世纪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已经不能再是权威式的家长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当发现孩子的某一行为有变化的时候,或者不符合我们成人要求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去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成长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家长粗暴地教育孩子时,孩子已经从家长的身上学会了粗暴。如果家长能努力做一个理性的人,能够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么家长会发现在教育孩子成长的同时孩子也在帮助自己成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家庭会越来越幸福。

2.关爱孩子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穷的。如果用家长的威严去教育孩子,孩子也只会被动地接受教育,如果离开了家长的视线管辖范围,孩子很容易就放纵自己,变回原样。有句俗语叫“狠人手里出妖怪”,意思就是大人对孩子教育用狠的手段,那么孩子也会变着法子去应付大人,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学会的是歪招,也就成了“妖怪”。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如果我们用爱去教育孩子,那么我们在收获教育成果的同时也将收获孩子对父母的爱。可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往往就会被我们家长忽视了,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和孩子好好分析犯错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劈头盖脸地打骂。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学会撒谎、疏远家长,家长和孩子之间会越来越难交流,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失败的家庭教育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形成的。

3.对孩子的教育德智兼顾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则有所区别。婴幼儿时期,家庭负有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行为习惯,这是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倒了过来,幼儿教师虽强调这个问题,但不少幼儿家长却不太重视。他们认为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总要会的,因而很少注意培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认识到婴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可塑性,如果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自然养成其依赖性。其次,家长对婴幼儿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婴幼儿时期为个体生活行为开始的阶段,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幼儿的一切已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容易被纠正。

成人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培养习惯的敏感期、关键期,使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同时,幼儿基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个体生活,也有益于社会生活和幼儿人格、性格的发展。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在一定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一定安详快乐。

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别人就愿意和他接近,容易获得朋友,受到接纳,能够适应社会从而美满地生活。另外,在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幼儿的性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某些事情幼儿必须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同时他必须长期不断地重复与练习,无形中培养了他自动自发、自信心、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性格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里,父母必须抓住幼儿各阶段的发展心理,顺应着他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同时,应注意与幼儿园取得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收到教养的最佳效果。幼儿的个性、道德面貌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结语

情感教育范文5

【关 键 词】 情感教育;学生情感;课堂情绪

教师、学生和化学教材是构成化学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化学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同学乃至教师施与情感上的影响,他们的情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与质量。个人认为,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能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的人际交往活动。因而,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笔者认为,从化学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学生情感,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化学学科的情感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在介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联系到喜庆时所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它们都是燃烧剂、助燃剂[Mg、Al合金,KNO3,Ba(NO3)2]、发光剂(金属盐类)等组合的燃烧现象, 如NaNO3、NaHCO3发出的是黄光,BiNO3发出红光,Ba(NO3)2发出绿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相应的语言、图片和照片,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对教师的情感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最初总不免带有敬意的色彩,尊敬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随着师生接触的深入,这种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对教师的尊敬,发展为敬爱、爱戴;有的则由尊敬演变为敬畏、畏惧;有的甚至恶化到对抗、憎恨的地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会用爱心和真诚感人,个人认为“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感人”,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每位学生做朋友,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会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可能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三、主导情绪状态

这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这种情绪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对学生各方面都将施与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大致分三种情况:有的学生处于积极的、快乐的兴趣情绪状态;有的学生则处于相对中性的情绪状态,既不快乐,也不厌恶;有的处于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焦虑、紧张、厌倦、烦躁、委靡等。在课堂上,我经常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感。

四、课堂情绪气氛

这反映的是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心理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他与上面提到的情绪状态不同。情绪状态是侧重反映学生个体的情绪,而情绪气氛侧重反映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群体情绪。不同的情绪气氛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影响学生之间认知信息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达到这一目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开展集体活动,如化学科学家故事演讲比赛;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冰上着火”“喷雾作画“等,开展化学晚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并由此带入课堂,形成开心、幸福的乐学课堂。

总之,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又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有利于我们教师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会让我们的教育及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周丽佳. 新课程目标下的化学情感教育研究[J]. 华章,2011(9).

情感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 情感教育 体育情感

1、前言

情感教育作为当代完整教育的重要部分,就其内涵而言,它不是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它并不是游离于全面发展教育之外,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态度以及信念,受到各部门的高度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体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日益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体育情感教育的特征

体育情感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即具有激烈性的特点,又有多样性的表现,体育教学中师生还有互动性的作用,同时还要具有可控性的要求,而体育情感教育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两极性,由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情感教育是还会体现制约性以及学生不同的倾向性的特点。 依据这些特点,不难得出:

2.1体育情感教育中的各个特征是相互作用的。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情感教育中,其七个特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的进行调整,从而全面的作用于高校体育教育对象的情感系统,从而对高校学生形成高级的社会情况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分析体育情感教育是不能把以上几个特点分割开来,而应该综合分析,把握特点,推进体育情感教育。

2.2体育情感教育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既是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高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中,良好的情感能够减轻压力和增强动力,促进大学生积极的调整体育学习中的态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校体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的身体教育过程,而是融合了多方面素质教育的过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课前、课中、前后,要注重调整高校大学生的心里,善于观察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情感变化,引导与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情感,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2.3体育的情感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而这恰恰是体育能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情感教育的要求: 爱字当头,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创造情境,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身教言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体育情感的手段和方法

3.1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对象是有思想、充满激情的青年学生。因此,在高校体育情感教育中,要能够紧密结合所实施的体育教学项目以及内容,结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运用中国人民如何从东亚病夫发展到世界体育强国的历史,启迪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介绍在奥运会、亚运会等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如何艰苦训练,及在比赛中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感动学生。用运动员取得金牌后热吻国旗和国旗一次又一次升起时运动员热泪满面的场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媒介―电视,组织学生观看体育重大赛事的传播,用身临其境的直观教学,让同学们感受到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以此激起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激情。

3.2集体主义情感的培养。

充分利用体育情感的互动性和倾向性的特点,完成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集体当中完成的。例如:在体育教育的球类教学中,体会协调统一配合,大家相互鼓励,互相爱护,互相关心,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集体凝聚力,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情感。

3.3 大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经常反复地宣传健康和人的一生的重要性,教育同学爱护自己的身体,注重身体的保健。结合中外事例进行爱自己的情感培养,如: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但脑力活动超人,而且爱好体育,创立了“相对论”的学说。明清学术大师顾炎武爱好运动,到了晚年还能自己慢游天下。但是,更有许多古今知识分子存在严重“体盲”现象,如清代知名大学问家贾谊年青时才华横溢,仅活了三十六岁便夭折了。又如南大五位中青年教授平时不注重身体锻炼,英年早逝,给自己的家庭、给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调查显示我国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人群中,患有不同类型疾病的比例高达60%以上,导致平均死亡年龄降低至59岁,而且大部分集中在40-50岁之间,大大降低了这类人群的平均寿命。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例、典型例子和数据统计结果,教育同学既要善于工作学习,又要善于健康的生活,这样使其懂得健康体育与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亲切、可信的教育环境中做到既有晓之以理的以理育情,又有感动的以情育情。

3.4 体育活动中的美感的培养。

美感同样也存在于体育活动中体育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渗透美感的培养,对大学生形体、体育动作、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来引导学生发现体育活动中的美的情感。并且,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带有美感的动作示范等,使大学生能够有直观的美的感受,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美感。

3.5 结合体育教材特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情感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并且,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掌握,需要学生在多次的模仿、练习中逐渐形成,其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次的失败,使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同样要经受一定量的负荷,甚至要付出相当多的辛勤的汗水,没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就会放弃。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极好的磨炼。特别是对一些家庭环境好的,而且又怕苦、怕累、意志品质差的学生更是一种好锻炼,在进行此项练习中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咬紧牙关,努力坚持磨练意志。使得大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的人士就是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不断的努力、坚持才获得成功的。

4、结论

通过掌握高校体育教育情感的特点,分析青春期大学生的特点,运用有效的体育情感培养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情感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高级情感。发掘体育中所蕴含着的大量的“情感”因素,只遵循体育情感培养的规律,只要能够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其挥起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钱伯毅主编 .大学教学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1991.5

[2]王伯英.体育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 , 1992

情感教育范文7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训练场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和训练场馆,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5.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教育范文8

关键词:情感;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投入,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内在潜力,合理运用情感教学,也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情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良好的师生情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隔阂,并增进师生感情,平时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

加深师生间理解,缩短彼此距离。师生间感情融洽了才会有共同语言,形成和谐的师生环境。新时期的学生个性鲜明,学习主动性较强,但逆反心理也较大,因而现在教学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强调应尊重人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感情,以情动人。体育教学本来容易出现教法单调或内容枯燥的情况,如果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备此良好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心理才能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今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情感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远不是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应挖掘中学生的情感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无论什么学科,和谐的师生关系,都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体育课的特点是室外活动多,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互助精神。只有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其教的学科,并产生一定兴趣。

2.教师要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目标。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说:“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即使在纠正学生过失时也不能讽刺辱骂,嫌恶学生。这样都会挫伤学生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平易近人,关爱学生,让学生走近教师,与教师沟通,得到教师及时的指点和个别教育,学生会产生对体育的极大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平等、公正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走近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就必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千万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我们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他们在学校应该都是平等的,教学的课堂在操场,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对个别学生的偏袒,就会让大多数学生心理不满,产生消极情绪。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主体地位放在第一,让他们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要用眼神、祝福或动作来带给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自信和勇气,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真正要使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研究者和同行们的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情感教育范文9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潮流,这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会受到语文教师情感的熏陶,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活跃课堂。学生的情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之一。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才能具体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完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一直不被重视,过多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知识体系让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语文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语文教学也就索然无味,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有的同学是为了家长而学习,为了老师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学习主动性不强。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改观,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学会调动和利用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以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熏陶着学生,感染着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在课堂中受益匪浅。因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学生。语文教师尤其如此。因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承载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种文化体系本身就对学生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另外许多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走入了语文课堂,总体来说,它们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体会、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种情感教育的培养是一种愉快的过程,这种情感教育的持续过程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用明媚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从而达到使其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二、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走进情感领域。

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死板单一,枯燥乏味。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特别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层次上,而应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典雅精致、脍炙人口,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不同的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从而陶冶情操。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单纯的心灵: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厚的条件割不断钱学森的爱国情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情感在此时就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触动其心灵,激发其情感,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注重情感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情感教育,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使学生有情,自己先要有情,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娴熟的教学基本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

语文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对于同种文本的体验而言,不同的学生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差异,这就需要他们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允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存在差异。当他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后,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不同程度地更深一层。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教学,是情感体验的课堂,是情感注入的氛围。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去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语文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之友.2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情感教育范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课堂

当前的教育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过多的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能力训练,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种倾向是与新的《课程标准》不协调的。

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以下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语文课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所以对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注重生活积累,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台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是教育规律、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情感教育,至今仍是教育专家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中我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浅显的体会和解决办法。

一、要注重生活情感积累

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周围世界;教师更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宽学习语文的时空范围,使课堂教学目的训l练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巩固延伸和补充发展。过去课堂是教师的世界,现在课堂是学生的世界。让他们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语文教材中,在学习赞美家乡美的文章时,让学生从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景、或自己熟悉的事物等方面体会作者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的一幅幅生活场景,我们农村学生最熟悉不过了。学生通过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景、事,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学习人物心灵美的文章时,让学生从人物的感人事迹、高尚的品质等方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时,通过搜集的雷锋的资料讲述雷锋帮助别人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雷锋高尚的品质,从而体会作者对雷锋赞美、崇敬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课文字字句句皆关情。如果教师只是冷漠的讲解分析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表达得情感,就无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把作品、学生、教师三者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怎样把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客体传递给主体,使主体受到感染,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根据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创设一定的情景范围,和作者产生共鸣,并按照自己的审美体验作出美学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意境,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和学生产生共鸣。实践表明,教材中的情与景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情是其中的思想感情,景是描绘的形象画面。作者描绘情景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而教师挖掘分析情景寓意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充实美育内容。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观摩过一位优秀教师讲授的《夏夜多美》,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情感这一点,在导入时用了一首《拍手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兴奋起来了;朗读时播放悠扬的乐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包含感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感情的内容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该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除了教师成功的表情朗读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因为朗读能调动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之中去。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怎能不受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在朗读时播放轻音乐,用引读、齐读、美读等各种方法进行。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桂林的景色美、作者的情感美。

四、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感

情感教育范文11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虽然一而再再而三被专家和国外同行批评指责,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只是一味主攻语数外,开设的美术课形同摆设,学校的重视程度较差导致美术教育工作很难开展。

2.师资力量匮乏

小学美术老师比较缺乏,同时美术专业的教师比例非常小,所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大多数学校的小学美术教课任务,由有美术功底或者美术爱好的其他学科老师兼任。

3.社会认可度较低

因为美术在短时间内无法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投资和回报不能相应成正比,因此在整个社会层面均对于美术的认可度不高。

二、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愉快的沟通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情感的交流和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情感交流会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性,在这种积极性的驱使下,他们的对于所学到的知识会加快吸收掌握;如果孩子们的情绪变得低落或者厌倦,那么便会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排斥,因而学习接受能力会大大降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孩子情感的教育,保证其能够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美术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也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完善和健全自身的情感基础,近年来校园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广泛关注,因而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达到了空前的境地,但是新时期人们对于人才的定义都是以健全健康的情感基础为标准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培养和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力培训师资队伍

老师作为开展小学生美术教育的主体之一,所以要大力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致力于小学美术的教育工作,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有利于全面提升师资力量。

五、营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学习态度,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任务不单单要体现孩子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情况,所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每一项特长和技能的发展,尽可能挖掘学生们的潜能。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美术课文《冰川与晚霞》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找出美丽的晚霞的图片,和冰川的图片完美拼接,组成一幅唯美的夕阳下的珠穆朗玛峰,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或者描述,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出音乐或者所描绘的图案,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然后对于每一位学生所画出的实体进行点评和鼓励。这样会不断增加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老师应该与每一位孩子真心交流,经常给予支持和鼓励,提升对老师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想象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便利,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象力不强再加上画面感不强,因此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填补这一缺陷。现在社会孩子们对于多媒体非常熟悉,同时他们也非常好奇信息科技所带来的新奇世界,在美术课堂上播放便于孩子们理解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能够最大程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对于他们来说无法确切想象的食物,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直观和具体。比如在上《光的魅力》时,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光是太阳光和灯光,但是具体要怎样展示在作品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光或者光电的图片展示出来,从而传递出美术对于抽象事物的体现,拓展他们的认识。

七、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创新,美术创作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不要用惯有的思维定式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创作成果,并且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比如在教授《我和我的小伙伴》时,应该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小伙伴都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来,并解释每一个“伙伴”的特点,孩子们会想象到玩耍时的伙伴,放学一块回家的小伙伴等,让他们自由徜徉自己的想象空间,促进他们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开发。然而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孩子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依然有很大的帮助,达到全面提升素质的目的。

情感教育范文12

语文教学中,豪情万丈的诗歌朗诵,磬人心脾的散文欣赏,震人心憾的抗战文章,等等,无不充满情感,让人陶醉,流连忘返。其中有对祖国的忠诚、人民的热爱、信念的执着;有赤子之心、为民之念、莫逆之交;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所以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身至境,扬撒情怀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精辟的见解,还要能够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和老师与文章的作者达到思想和心灵的交流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创造情感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作品的情感之中。语文教学不要刻意讲求章法,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怀,在不同的场合搭建不一样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将其安排在月光撒泻的傍晚时分,踏着月亮的影子,手拿一把花伞,步履轻慢的走进教室,目光如思的凝望着教室外边的天空,仿佛在欣赏这浩瀚的星空,欣赏这即将到来的荷塘月色。黑暗的夜,仰望星空,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作品的环境中,让学生在欣赏文章的过程逐渐的和作者的情感融入在一起。又如:在《故乡》一课中可以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其次,用心朗诵,声情并茂,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带着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使学生在如真情似真景的课堂教学中接受知识,领悟情感,才能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吮吸惬意的内容。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富有魅力;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咽郁,蕴意浑长;时而明丽舒畅,惬意入情……这样的朗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木兰诗》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积极向上,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先充满激情,富满感情的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诵,然后,再把对诗歌内容人物的分析与诵读巧妙结合起来。通过一次次的朗读尝试,学生将会看到这样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扶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会乡、女儿本色的木兰。让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木兰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教师通过这样的授课来引导学生从诗的情感色彩到具体形象,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来培养学生由诗词感悟到产生情感。那时,谁不为诗的艺术所折服,谁不为之动情?这种教课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比的。

第三,动之以情,当然要晓之以理。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分析,使得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的目的。“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作品中简单明朗的语言,清新明目的画面,孕育丰富的情感,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之中领悟深刻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劝学》一文中,作者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通过20个比喻来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在这诸多的比喻句中有正面设喻,也有反面设喻,还有反复设喻。因此,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文时,只有带领学生理解这些比喻的意义,才能让学生领悟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