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专业教学

旅游专业教学

时间:2022-09-30 06:01:51

旅游专业教学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1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学校一般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教学目的,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比较特殊,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需要应用在学习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考验其的实践能力与灵活应变的能力。所以,髙职学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也可以保证学生可以更早的了解所学专业的用途,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大的特点,其相比较其他专业,灵活性更强,所以更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方向比较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比较统一,旅游管理专业在社会的工作类型种类比较少,其毕业的学生多从事旅游行业,而且多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业,而且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具有很强专业性,可选择的职业一般是旅行社或者其他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所以高职学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基地,需要多考虑各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人员应该多和旅行社沟通,了解其需要具备什么样技能的人才,以这些要求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准的人才,才能使学生在投人工作后能更好的适应。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实践性教学相比较而言对学生更好的投人社会尤为重要,所以这门专业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厚基础、重实践,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多了解所学专业的从业方向以及专业性质,多了解从事这门职业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投人社会后能更好的适应。

2.提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措施

高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工作意义,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应用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更加了解以后的从业方向与工作性质。为了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2.1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全方位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交际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无法达到旅游企业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深人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社会发展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2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突出“能力本位”,引进“合作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旅游管理的业务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合作学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组间交流、组间竞赛、角色扮演等。课前,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上模拟导游课时,教师要求各小组课前收集某一旅游景点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模拟旅游景点现场,让各组选派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员和游客进行模拟导游训练,最后,进行组间互评、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妥协让步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2.3加强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旅游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耍求老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复合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2.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该通过协作关系,选择一些与旅游专业对口的、急需此专业的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办学。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企业搞一些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企业方面则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

    3.结论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2

【关键词】 旅游英语、课程设计、教学管理、高职高专

随着新世纪中国旅游业不断的发展,旅游市场呈现全球一体化,区域旅游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区域旅游发展的各种需求也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旅游市场的热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更好的能够适应区域旅游市场对人才要求,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进行了教学进行了改革。根据教育部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高职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旅游发展的需求,旅游英语专业推广“教+学”的课程模式。在本次改革中,高职院校对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1、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区域旅游发展迅速,以武汉为例入境游发展势头良好,根据相关市场调查对旅游专业毕业数据显示供小于求。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方法单调,仍然采用单一的语言教学。以往教学模式是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灌输性,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度不高,理论与实际脱节。

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偏低,专业基础薄弱,建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能够正确自我定位,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还有一个原因在高职高专院校普遍认为英语的学习是枯燥的学习,对它产生了恐惧和排斥。

最后:教学设施落后,多以收录机教学为主。社会发展形式变化多端,对旅游英语教学要求也表现的更为明显。由于,旅游英语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另外,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旅游业的服务业性质决定旅游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英语的实用能力,能够流利的听说和读写。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侧重于旅游知识,经常忽略了英语的学习能力,造成了旅游只是掌握比较扎实,而英语交际比较薄弱。使行业语言实用能力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供求鸿沟,给教学改革制造了很大的障碍。传统的教学设备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

2、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在武汉区域的高职院校统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人才短缺可达二三万人。出入境旅游的不断增加,在未来10年里,中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之一,大批的中国人将会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形式显得更为严峻。人才的短缺将是制约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口语能力强、的高素质旅游英语人才就成为了目前首要问题。近几年来,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旅游英语这门课程,但是在培养方面与社会脱节。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旅游英语需要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需求的匹配程度是当前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改革:

(一)理论上改革

根据职业岗位确定教学专业,因岗施教。英语属于运用性的学科,旅游英语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角色转换与扮演。在课堂上多创造情景模,让学生多方参与并交叉角色转换。如分解成几个或多个小项目,将学生分成扮演导游、游客、接待人员等角色,反复模拟旅游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倡导学自主设计旅游线路,设置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所涉及的问题,英文解决遇到的困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和英语模仿能力,注重了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结构,根据教学计划,布置学生收集将要学习的景点知识的相关资料,准备英文导游词。同时,旅游英语属于交叉性很强和学科,与其他专业相结合进行英语教学是旅游英语教学的基础。因此,职高英语教学仅仅教些基础的英语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对英语教学方法多从突破。学习并掌握与其他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从而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乐趣,提高其学习兴趣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实践性。学生在获取新的信息,突出了学生处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就对自然运用于语音、语调、景点介绍上。

(二)技能上改革

开展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量身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例如多媒体、电子英文阅读、民族英文歌曲等,使得英语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课堂上改变以往单用收录机播放方式,改变学生单一听、学模式,引用一些历史事件、英语大片通过多媒体播放,丰富学生的听、写、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多种情景表演,开展竞赛、英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英语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评定管理上的改革

当前,针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管理依然比较传统。细化到旅游英语专业更是陈旧。职业技术院针对学生的管理多数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而且比较笼统。按照英语等级考试和旅游专业的等级考试为主,没有考虑到其专业性。英语等级考试和旅游专业的等级考试多分为CET-4/CET-6,考试涉及的比较片面,大部分情况下不能与旅游专业的学生运用性、实践性相结合。旅游英语专业的笔试应该与以上考试区别对待,在改革中可以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笔试成绩、口试成绩、临场表现、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考核。

3、旅游英语专业未来改革的趋势:

旅游英语专业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改革的趋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首先:提高学生兴趣。学生只有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专业,明确学习的目标,感触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才会更加的努力方向。只有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课下,学生才能出色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其次、加强学生的时间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学生越来越重视参加社会实践,先到旅行社做一段工作,掌握一些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使其能胜任日常专业需要。

结 论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的特点将会更加显著,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因材因需施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生动有趣的英语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职高毕业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的整体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我们更应当严格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去定位市场,深入认识旅游等教育的特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严格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教师依然按照原有的教材进行知识灌输,却无法与实际市场相联系,进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专业技能较差,毕业之后无法直接投人到工作岗位中。教学方式单一。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是部分中职院校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步之又少。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因此对专业的兴趣也越来越缺乏。

由于资金短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落后陈旧,无法进行及时地更新和修补,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看作是辅课程来设置,一直停留或满足于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没有形成实践性教学的架构体系 这就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旅游职业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在学校资源设置中,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无法及时地更新和修补,更无法筹建新的教学和实习场地。这就造成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所以导致旅游中职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更加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

二、实施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课程

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共同建立在学校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课程,作为成熟的科学知识,再为课程所选择。二是要对各门课程进行最佳组合与系统优化。专业课程中,先开什么课程、后开什么课程,都要符合教育发展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三、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呈现出由深入浅的状态,这并不符合本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此一定要进行改革,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不但可以防止学习理论过程中的大而空,又能防止学生越学越没兴趣现象的出现。当然,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到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动向。因为专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课程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一些未设置课程也有可能成为该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从而使整体课程体系保持合理化。

2.强化旅游专业管理实践教学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实践教学,来增强动手能力。为此,要专门设置相应的课程板块,不仅要强调专业培养,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旅游行业非常看中从业者的经验,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要得到提,因此旅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协调好专业课与实训课之间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真正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增加模拟教学等途径,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餐饮管理、酒店管理、客房管理和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中,均应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的总课时当中,而且实践时间应当占该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整个中职学习期间,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将实习时间进行累积,计入学分,从而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对旅游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3.以就业为目标,调整教学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的建立一直都是中职教育的核心问题。等学校如果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有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坚持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辩证统一,面向旅游单位,培养具备良好中职道德、较强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专业化人才。鉴于旅游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更加要引导学生理解管理人才的内涵,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从而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既给学生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国生,中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及模式构建特点[J],咸宁学院报,2003.

[2] 齐炜,旅游等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职教育研究,2005,(10).

[3]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等教育出版社,2004.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4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教学观念上,部分学校缺乏对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沿袭本科院校以学问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与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出现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其课程体系还存在着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十分重视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

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要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而是说整个课程框架应当以“学问”为主线,还是应当以“实践”为主线,这就是“导向”一词的内涵。课程的哪些方面体现出“学问导向”,或是“实践导向”呢?至少应当体现在下面六个方面:1.以学科分类还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为依据来确定课程门类;2.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为认识过程,还是实践知识为认识过程;3.课程内容以普通文化知识、理论知识为主体还是以实践知识为主体;4.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还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5.以认识过程还是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6.以书面形式还是产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这六个问题上的不同选择,便形成了“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课程模式,而这种不同的选择,是由各自不同的目标所决定的。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因此理论知识与过程在课程中不可能处于同等地位,而必须有所侧重。而这也正是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体现。不同的课程模式必须在这种竞争中做出选择,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完全不同的课程模式,即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问导向模式和以实践过程为中心的实践导向模式。

二、中职教育建立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意义

我们知道,普通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培养“学术性”人才和“实用性”的区别,因而其课程体系也会有所不同。以我校中职旅游专业为例,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上选择实践为中心的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因为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的。又因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要“会做”。他们毕业后大多要到旅游企业从事一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和旅游服务技能,即要学会在旅游企业中如何做,其知识能力要求学生本身要具备较强的旅行社或酒店的经营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开拓、营销和公关能力等。这一切对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这个专业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明确为:突出旅游管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以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在学生毕业的同时还要取得国家导游员,酒店从业人员资格证等)制度。

三、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1.对本土旅游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了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2.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合理配置课程。在改革中,将课程总目分为三类: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公共课,包括高等普通基础教育,如哲学、法律、计算机、大学语文等人文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含选修和辅修),包括专业理论和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理论课程,如酒店管理、旅游资源、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专业外语课程(英语、日语、韩语等)等。而技能训练课程(含选修和辅修),包括校内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顶岗实训课程,如模拟导游、客房服务实训、饭店餐饮服务实训等课程,语言实践训练。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约为1:1:1.27。专业教学是一种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职业岗位技能,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

3.根据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是要与其专业特点相对应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如下的探索和实践:理论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方式”和“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旅游业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配合课内实践法,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以实习基地为现场课堂,从传统的理论传授过渡到了现场互动教学。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大量参与旅游业市场调查、旅游服务志愿者、兼职导游、旅游专业知识竞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讲演比赛、本地旅游推销周等实践活动。建立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有与之配套的过程管理机制,保证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还加强了外语教学,设立相关专业外语课程体系,与旅游专业课程形成互相呼应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并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口语教学,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或日语导游或进行酒店日常涉外交流,实现了专业外语运用能力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职教中心)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旅游专业 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6-02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之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成为中职学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多数是“00后”,21 世纪新生代的他们在性格、思想、能力等方面都与前几代的学生有很大差别。同时这些中职“00后”不同于考上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心理自卑感比较重,抗拒学习。他们的这种消极心理必然会对他们接受教育形成比较大的阻碍作用,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怕累的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迟交或抄袭的问题比较严重。由此,他们只会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有的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再者,这些中职学生初中毕业后就直接来到职校,总体来说,年龄偏小,思想还不成熟,不能较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对未来的职业几乎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和规划。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父母认为,到中职学校来读书只是为了消耗时光,兼学点技术,目的不明确。至于将来做什么或能做什么他们根本不关心、不在乎,也不愿意去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这导致他们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不能去钻研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促使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二、当前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导游基础知识内容多,涉及旅游与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景观、宗教、古建筑艺术、饮食文化、风物特产、景点诗词游记、客源国概况等知识。知识难成系统,较为零碎,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考取导游资格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猜测出题官的想法与思维,然后机械地划重点、背重点、做练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也比较单调,没有吸引力。而中职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又非常抵触,想让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知识很难实现。因此这不仅浪费了老师、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

三、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新策略

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所使用的教材是 2016 年 3 月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同样使用该教材,对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想要学好该教材有一定难度。作为教授中职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前以活动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中,教师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将之写入导学案中,并预先发给学生。到上课时,改变以往的“上课―起立―问好”模式,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学设计中的相关活动要求,进行相关的趣味性、活跃性的导入活动,比如,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大家一起唱歌或者让乐于展示自己的同学表现自己。通过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

(二)在教学中做好“学”与“教”

导游基础知识理论性非常强,且知识点零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研究者。因此在每次教学前,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通过看书、查找资料、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预习,初步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基础性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不再是用传统的单纯的讲授方式,而是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生则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教师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在班级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并督促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并做好笔记。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全班对每组成果汇报进行评价,并打分或对部分问题提出质疑。汇报的成绩记入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并对成绩最好的小组给予物质奖励。此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小组汇报,教师能够大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M一步提出问题,或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如有需要,可以与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一对一交流。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进行有效的补充、拓展及深度讲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刻讨论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编写成简短的导游词进行全班展示,这样既能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新策略所取得的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

这种教学新策略,实现了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从师生间的由教师单向讲授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进行了基于“互动”的传授式教学。以“学”为本,学、思、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改变了学生厌学的状态和调整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建立以W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师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教师在创造性、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职业能力

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贯彻“学”与“教”融合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移。

五、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活动方式要更灵活多样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以便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演讲、学生上课、讨论、辩论、表演、竞赛,等等。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来辅助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可以更好地增加学习容量,加快学习节奏,使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做好调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知识基础、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要求,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以“学”与“教”互动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研究的热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萍.高等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 教育教学创新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加快。这也促使社会需要大量旅游专业方面的人才,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为旅游业提供了可观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但是,根据调查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形势下显现出很多问题,如数量布局和规模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特质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旅游教育体系的建立尚待完善,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不完善,等等。这就需要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现状入手探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从很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科学。课程体系呈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使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学生和教师无所适从。

2.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单纯追求理论性,对实践能力要求不够;对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学侧重理论性内容而跟实际结合的内容则很少,且与时代联系不紧密,难以完成培养旅游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专业特点不明显。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业的快速成熟化,同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显然已经和时代之需明显脱节,反映到人才培养上就形成了学科知识的杂而不精;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专业人才的知识供给错位;学术研究流于肤浅。

4.教学效果不达标。很多高职院校旅游教材跟不上时代;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老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学不致用,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有效结合。

5.实习实训不健全。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普遍缺乏实训教学资源,长期以来,到涉旅单位顶岗实训几乎是唯一选择,即使很成熟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岗位安排上也十分随机,课程设计很难与实训岗位完美对接,这就造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1.人才培养定位要符合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一定要准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职业类人才的职业教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自然具有高等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定位要有明确的职业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是根据实际职业岗位群确定专业设置,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分析,找出岗位职责要求和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定位要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这一地方特色,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

2.专业设置定位要符合学生发展。伴随着旅游业内涵的纵深化和外延的拓展化发展,旅游业内部专业划分更加精细,旅游与其他行业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市场需求空缺。“大而全”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巨大考验,大量培养旅游管理的“通才”,往往造成专业不精和就业不畅。旅游高校在专业设置定位上应有所区分和细化,可将市场上一些热门的方向如旅游商务、会展策划、宣传促销、景区规划等作为自己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3.课程教学定位要符合教学规律。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为学生打下较深的发展基础;协调好专业课、服务技能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选修课程体系,增加拓展知识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加强平时科研素质培养,强化研究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材编写,要尽量吸收国外先进成果;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旅游业现实的变化和旅游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弊端显露出来,毕业生走向社会,所学非所用,出现育人与用人背离的现象。旅游教学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达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的效果,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教学的灵活性。

4.师资培养定位要有动态发展。高职院校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引进一批旅游类专业或研究生毕业,在旅游企事业单位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并担任过中高层管理职务的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业教师。坚实教师队伍的基础建设,为师资队伍带来新的理念和活力。选派中青年专业教师到旅行社或者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和管理学生实习;鼓励有才能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加强师资队伍思想与实践继续培养,使教师队伍与旅游业同步发展。

5.实训效果的定位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将所学原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旅游院校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因此,旅游院校必须着手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和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以较好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建设实训基地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前台、模拟餐厅等;其次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即旅游院校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构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与涉旅实训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互动机制,为实训教学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田里,马勇.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2]陈静.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3):48-49.

[3]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旅游调研,2002(5).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7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顺应社会的需要产生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专门性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并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突况。培养合格的21世纪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有革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探寻教学规律,认真总结和分析当前旅游专业管理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寻求各种办法,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推进旅游专业教育更好地向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发展。

1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不正确。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乃我国当前四大教育类型。其中,职业教育具有与其他三类教育不同的特点。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就旅游专业来讲,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服务能力,例如较强的应变能力,有能力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你讲我听”的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沉闷没有生气,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并且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自由发展。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能够很熟练地掌握理论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长久以往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达不到培养合格旅游服务人员的目的。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始终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目的。作为一门完善的科目,旅游专业所学课程很多,比如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等二十多门课程。学生从初中进入职高后,一下子面对如此繁多的课程,有点力不从心。并且,职高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也与初中完全不同,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许多课程知识重视理论,实践课程太少,这个结构与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目标存在着脱节现象。这也是当前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1.3 课堂形式不够丰富,过于死板僵化。 学习是一种行为,教却是一门艺术。可是旅游专业的课堂形式不够灵活,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与学不能够形成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之后,教师就要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着手,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旅游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我国幅员辽阔,景色秀丽,旅游业发展迅速。想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尽情得到美的享受,离不开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和努力。学生首先要对这个专业充满兴趣和热情,才会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在以后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具体情境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习。特别是有些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灵活运用教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多向学生们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介绍一处景点时,只靠说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尝试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去。比如在讲授北京故宫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故宫的磅礴大气和古典韵味,再加上教师生动地讲述和引领,让学生领略到历史的悠久,感受到祖国风光的无穷魅力。与单纯性知识传授的方式相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进行实践性教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职高中旅游专业教学要注意实践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课堂模式教学,把教学从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转移到实际情境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带到景点或旅游企业中去,让学生熟悉并训练相关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具体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旅游专业人才的工作和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和职责意识的培养,设定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让学生解决,培养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尽量让学生在模拟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性,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工作。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8

一、旅游管理课程课外作业现状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真的了解学生吗?那么让我们先试着走近学生,听听学生的心声吧!

“读职校后,我们的闲暇时间很多,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也很少,我们一会儿就做完了,只有要期末考试的时候会有很多专业课的复习题,那段时间可真难受,得背好多题呢。” 这是一位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与我们交谈的内容,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职旅游专业课外作业存在以下状况即课外作业量少且偏理论化,缺乏实践指导性的课外作业,学生很难从课外作业中得到专业性的实操。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重视课外作业的改进,重视课外作业的内容、重视课外作业的形式,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探讨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注重从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打造特色为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学生的个性化魅力的培养和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和工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职学校打造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必要途径。中职学校应当从公共课程和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走自己的特色,重复应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系统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走差异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让他们顺利走向人才市场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这是我国教育都要共同培养目标,也是在教育体系中的难点。在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创业思想和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一个方面是创新能力的现实化,创业能力又将创新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中职学校还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引方向。在课程的设置中还需要增设国际旅游相关的课程,大力的开展国际旅游管理的新的理念和发展动态,这会为学生开拓新的视野和目标,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目标提供新的思维。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开展一些学术报告,让业内一些有名的专家和企业家来为学生介绍旅游新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创造新和积极性。

正确的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学生今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中,会遇到旅游者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解决和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这样那样的工作场景,教会学生如何站在旅游工作者的角度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老师预设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和富有创造性去理解专业知识,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却不知研讨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案例的内在问题,并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然后教师再根据各个小组问题解决方法点评其优点和缺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的质量对案例教学本身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典的、高水平的案例能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达到对某个问题举一反三的目的。这就需要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课余化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删选、整理、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真实、代表性的和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景中。

重视教学实践的作用。培养专业性、应用性人才一直都是中职教育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中职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职教育应当时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同时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必须结合专业性理论,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和理论知识脱轨,必须做到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认识实践、模拟实践和专业实践这三个方面。认识实践主要是通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来让学生对旅游行业和今后的旅游管理工作有了感性的了解,这样他们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考察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甚至去酒店兼职增加阅历。模拟实践是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导游模拟实验室、模拟餐厅等,配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提高实习的效率,避免老师和学生在校企之间来回奔波。专业实践就是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去真实的场景中工作,目前专业实践的内容包括酒店实习、景区实习和旅游社实习,通过这3个方面实习内容系统性的掌握旅游管理的要领。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9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始建于2002年,专业学生在京津冀地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就业率、社会声誉都不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与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尚未形成;院校、学系与旅游、酒店行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办学活力不足。

2.学院对本专业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院作为河北省属冶金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发展思路下,学院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经费投入很不够。校内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主干课程改革的进度;专业教师引进不足,旨在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在职培训或下企业锻炼严重不足,导致师资数量不够或教师能力不匹配。

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星级酒店和社会(餐饮)酒楼、旅行社以及相关服务业。近年来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的矛盾主要有:

1.企业需要经验丰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而我院毕业生虽然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知识教育,往往不具备工作经验和技能,在就业初期,往往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虚心学习基本技能,表现为“高不成低不就”,难以尽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www.133229.coM

2.企业需要自身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礼仪、公关、理财和文字能力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协调型人才,而我院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生活条件优越,动手能力不高,个别甚至不注意一般的礼貌和礼仪,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尽管具备学历,却难以尽快胜任管理岗位。

3.企业需要能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但在实际工作中择优选拔,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锻炼、考察过程,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毕业生毕业后首先面临生存压力,毕业后如不能解决吃住问题,只能回农村老家。因此,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待遇较好,能安身立命的归宿。

学生毕业后往往按照生存、就业、发展的程序“分三步走”进入社会。毕业初期面临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考验,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很难选择到自己志愿的“对口专业”就业,往往先在有利于解决生存的餐饮服务、酒店服务或者相近的推销行当初步就业,以解决食宿问题。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后,部分毕业生往往“骑着驴找马”,再跳槽到“专业对口”单位工作,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不能尽快在相关专业就业的学生,不能获得专业优势,今后的发展往往受到制约。

鉴于以上现状,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该专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高职教育成才观和面向需求的高职教育质量观。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生源状况比较复杂,有普招、有对口还有单招,招生来源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很大,这就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讲诚信、肯负责、有爱心的品质,成为合格适用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把旅游管理类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对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引导专业教师加强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管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从市场和学生需求出发,突出高职教育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针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要以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设置,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确保与旅游酒店行业需求相适应。以往的成功经验是: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越具体,岗位针对性越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越受企业欢迎,就业情况就越好。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为便于就业,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把专业主干课程,和实习内容相结合,学好学透,缩短毕业生就业初期阶段。适当增设与旅游酒店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传统与民族习俗以及道教、佛教文化常识,文物知识和服饰美学、珠玉鉴赏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2)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合理选择适宜的实习基地,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具有较好指导能力、合作灵活的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有目的地指导实习,解决实习中出现的教学矛盾和问题。在实习期间,要组织学生定期交流实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将优秀的报告或心得材料汇总整理、存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也便于互相学习、借鉴交流。

(3)把课程设置和考取证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每年考证前专门设立“考证辅导周”,组织有关老师集中辅导学生准备考证。这样既方便学生考取证书,又避免学生为考证集中“逃课”。

(4)深化校企合作。组织酒店、旅行社等相关单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骨干进入课堂参与教学、辅导,开办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勤工俭学“打工”,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和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职业兴趣,为正常就业提早奠定基础。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10

【关键词】 中职旅游;教学现状;建议;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3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10年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国,出境旅游也将占居世界第四位。中职旅游专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为此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中职教育的现状,教学特点,找出改进中职旅游教学的出路。

一、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的中职生多数是“90后”,这些作为与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中国社会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与前面几代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

1.学生畏难情绪严重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不像那些上了重点高中的学生,中职生自卑心理比较重,对学习也有一种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在他们接受教育时形成障碍。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迟交或抄袭。久而久之,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2.学生主动学习较差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并不能很成熟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拿文凭,将来被动由学校安排到酒店或者旅行社上班,没有意识到将来的职业需要,这样错误的学习目的导致他们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主动性。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与时俱进、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旅游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深层次的要求。优秀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但部分专业课教师观念依然陈旧,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非常投入,甚至汗流满面,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看课外书、趴在课桌上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

4.学校评价体系残缺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方法应该与普通中学的考评方法有所区别,但是现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以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考试。有些中职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等因素,为了提高考试合格率,把教学要求一再降低,甚至已经降到大纲的下限了。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入良好循环。但事实上并没有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后进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这样的考试形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发展的建议

1.落实素质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这种体制服务,只有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人才”,这种“人才”缺乏创造力,只会生搬硬套书本知识,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原有的那些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更新教学观念

面对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相对弱的中职学生,教师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做到: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要意识到“讨论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建立起学习群体,由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让学习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四是要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因为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较低,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所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任务情境设计和评价两方面入手。如果学习任务与他们有关且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就可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

3.体现能力本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它们是当代青年学生顺利通向21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提培养技能不够,而是要培养能力(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些都与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为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实习指导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11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 模式

技师学院是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日趋短缺的情况下举办的,是以培养技师、准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师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则处于初创阶段,同时旅游行业瞬息万变,笔者发现,现行的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带来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更具有明显的封闭特征。“课堂听讲―作业(练习)―考试”成为旅游管理教学的普遍模式,当人们称赞我们的学生刻苦扎实的同时,似乎无法扭转学生创新发展受压抑、受限制的困境。

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已经习惯了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我们在思考,相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有没有一种新模式,它既能继承我国旅游管理教学注重基础的优点,又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发挥创新潜能的“培养基“,让我们的学生在旅游管理学习中能那样洒脱和自由奔放。

一、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初探

技师学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中毕业,想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学生,本身素质和基础要高于初中毕业生,在对他们进行旅游管理教学中我们提倡“独立自主”进课堂。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提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是一种开放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要学习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课堂上可以质疑和反驳,使辩论走进课堂,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的讨论进行总结,指出讨论中的优缺点。

(二)各取所需,巩固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留出不同的课外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做出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如:浅的可以是背导游词,深的可以自己带领学生现场导游。每人找好自己的定位,这样就没有学生把练习当成包袱,完成练习完全是一个自我巩固、自我检测和自学的过程。

(三)创新考试评价。传统教学的考试评价,都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优劣。我们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直接就业,只讲理论等于纸上谈兵。创新考试方式,把学生放到现实环境中,由每个学生轮替当导游,其他学生做游客,导游结束后教师现场点评,给出考核评价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会促使学生下次会刻苦钻研。

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才能顺利实施。如: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学生的讨论需要优秀的课题来激励;如讨论主题的确定,讨论过程的控制,讨论要点的实施,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这就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

二、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题为“炸药”

课题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在教学中形成高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思维空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成为可能。

(二)教师为“引线”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旅游管理,关键是教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工作,如:我院校训“物竞天择,后来居上”,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适时的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课题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

(三)情感为“火源”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12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4-02

实践教学,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技能训练、提升专业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总称。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学科,本科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更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而影响就业情况。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主要仍是专科层次,大多数国有单位对本科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多都不能立即适应职业的需求,往往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适应和摸索以后才能慢慢进入状态。因此,一方面旅游企业出现人才欠缺,另一方面却有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度应用性,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高等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多层次并举的格局。此外,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教育成为旅游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一直走的是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旅游企业对新进本科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突出表现为“理论与产业脱节”、“能力与行业脱节”;

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对与旅游企业提供的就业环境不甚满意,“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对当初的专业选择普遍持有怀疑和后悔的情绪。这些现象集中反映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期存在现实差距;

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以其就业容量较大、开发门槛较低、经济效益明显等特征而备受关注。而大众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改革。我国一些高校也针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专业内涵对应产业发展,人才规格对接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不仅会抑制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精神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瓶颈因素。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国际知名旅游学院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例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店校合一或者学校建在饭店中,是其办学的一大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该校被誉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三年共九个学期的学习期间,三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分为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服务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由学生自行挑选自己适宜的岗位,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个小时。服务性实习和管理性实习结束后再完成研究论文。这些都是当代世界旅游教育成功的典范。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据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把实践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直接联系。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借鉴上述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旅游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学生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能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胜任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又能在管理性行业独当一面。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专业与行业紧密联系,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2、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课程模拟实验和课程模拟实训,共4门课程,64课时;二是集中性的实践教学,包括中短途专业实习2周,专业实习18周,毕业论文(设计)48学时。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0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28学分,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8学分。国内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大致比例是公共课占17%,基础课约为31%,专业课约39%,实践课约13%。对于旅游业这样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实践课程的比例显得偏小。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探索性的调整,创建出旅游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也不与其他的必修和必选课程相冲突,目前高校可以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参加旅游活动实践,如去一些景点作导游、去旅行社带团。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旅游活动的实践和参与的时间长短和表现,如所得奖金的多少、游客的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评价等,给予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几个不同的等次,对于合格以上的情况折合成课时,一个完整的旅游活动参与过程的圆满完成记以相应的学分。规定大学四年时间必须完成这样的实践活动不少于4次,折合成学时不少于400学时(每天按8学时计算),记8学分。这样的实践活动学分不低于8学分,才可以毕业。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的树立,将大有帮助。

3、加强专业外语教学,培养涉外旅游服务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强,一般的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和模式适应不了对外旅游服务行业的要求,而且对外语的听说能力要求高,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外语教学。目前,广西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分别在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开设了“旅游英语”和“英语视听说”,并且这两门课程都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广泛使用实用性强的视、听、说内容,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来说,外语听说和外语交谈能力相当重要,我们在大学四年的教育课程设置中,必须进一步加大专业英语和视听说英语的教学力度,让这类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形式开设在5 -6个不同的学期,给学生一种持续的专业外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外语交谈能力,以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出入境旅游的需要。

4、充实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创新能力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主要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目前,广西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拥有模拟导游实验室、客房实验室、中、西餐厅实验室、酒吧等实验室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能够完成模拟导游实训项目、中餐实训项目、西餐实训项目、调酒实训项目、客房实训项目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项目等。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资源,可以考虑利用本校的后勤集团的招待所和餐厅,与后勤集团共同创建客房管理体系和餐饮管理体系,成为真正的经营场所,让学生真正参与各项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进行经营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5、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教育是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极具活力的手段,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进行校企合作教育,一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二是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聘请企事业专家和行业成功高级管理人才走向讲台,参与校内教学。其基本思路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学校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和外语等专业技能的教育,企业侧重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和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过程提、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过程等,让学生懂得竞争的残酷、创业的艰辛和成功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以广西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目前已与桂林阳朔西街外国语学校合作了4年,每年4月份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学生前往山清水秀的阳朔,开展为期一周的“英语模拟导游”实践活动,展现了旅游管理专业“旅行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的魅力;同时,还与南宁市中国旅行社广西分社、红林大酒店、南宁迪拜七星酒店以及上海至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21世纪,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要,重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是大势所趋,只有立足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旅游管理专业性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重实践、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 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