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专业实践

旅游专业实践

时间:2022-03-11 17:02:24

旅游专业实践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1

[关键词]旅游线路设计;欧洲旅游;旅游英语专业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50

1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2001年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其出境旅游人数将排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位居第四。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迅速扩大。中国出境旅游在过去十年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但全球旅游业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2012年,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93%和9%。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出境旅游消费第一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人数超过一亿人次,达109亿,出境旅游支出达1648亿美元,较2013年增加28%。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境旅游人数增长了14倍,速度之快令世界瞠目。中国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的新机遇,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为出境旅游快速攀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迅速发展,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大国形象,扩展了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与民间文化交流。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出口顺差突出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公民规模庞大的出境旅游也为缓解国际贸易摩擦起到一定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近十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出现飙升的局面,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还不到3000万人次,到2014年就已经超过一亿人次,增长了3倍多。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分配情况到底如何呢?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泰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缘优势,日本、韩国、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游客青睐的目的地。远隔重洋的美利坚合众国同样魅力无限,也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城、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使得中国游客趋之若鹜,人数呈几何式增长。中东欧地区发展日趋稳定,也正成为我国游客出境旅游新热点。

随着旅游产业的日渐成熟,出境旅游市场逐渐从以往的走马观花、匆忙劳累的团队观光旅游向定点、深度旅游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的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沈冠亚对2014年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久居城市的人们都会向往自然风光、海洋沙滩,出境旅游让人们有机会在享受独特自然景观的同时体验不同文化。欧洲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大众希望在旅游中享受到猎奇的新鲜感。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欧洲,包括中东欧国家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兴旅游市场。欧洲各国在地域分布、民族文化、历史风情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各具特色,其优美的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气息,越来越强烈地吸引中国大众前往观光、休闲度假,同时体验异域文化。

3欧洲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社会经济的变化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而工业方式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并催生了旅游的发展。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财富呈几何式增长,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在积累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后又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工作久了产生厌倦感需要通过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疲劳,开阔眼界。一些游客在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出境旅游,欧洲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厚,是很多中国旅游者青睐的目的地。为了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体验欧洲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能够更好地选择旅游线路,我们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践设计了欧洲旅游线路,尽可能涵盖更多欧洲旅游信息,方便游客计划出行。

31旅游线路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311天气与气候

旅游者出行前准备工作越充分,旅游过程中就越有舒适感,享受程度越高,愉悦感更强。旅行社员工如果能够在旅游线路设计中详细介绍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以及气候特点,方便游客提前了解,不仅能够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旅游休闲娱乐项目,还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给旅游行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气候资源也可以创造特殊的旅游资源,如冬天的冰雪项目在欧洲大陆十分受人青睐。北极圈内夏季的极昼和冬季的极夜现象同样是欧洲地区的旅游资源。游客为满足其猎奇心理,希望体验惯常住地没有的生活而纷至沓来,这充分体现了旅游的意义。

学生在旅游线路设计中对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及冰岛的气候及天气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塞尔维亚等国天气、气候情况也有所呈现。

312交通方式与线路设计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旅行社、交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便捷的交通,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发达的旅游业,其规模不可能壮大,难以向大众化发展。提前根据交通信息规划好自己的旅游线路,实现省时、快捷、经济的旅游是每位旅游者的期待。欧洲多数国家交通都非常便利,交通方式选择范围广,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计划的时间、兴趣爱好、旅游目的以及路线等来选择最便捷、实惠的交通出行,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价值,达成愉悦身心、开阔视野和体验生活的旅游目的。

在学生的旅游线路设计中交通部分简单介绍了航空信息(包括机场数量、地理位置、机场设备设施、容纳量、旅客吞吐量,前往机场的交通以及航线等)、铁路(火车站的分布、地理位置、铁路线的连接、火车路线、火车上的设备及乘车条件等)、公路(巴士乘坐路线、自驾线路等)、水运(客运码头、游船或游轮的航线等)。给予游客基本的交通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计划。

313餐饮信息

吃、住、行、游、购、娱组成了旅游的六大要素。餐饮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其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不可小觑。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美食已经成为旅游者体验当地文化与生活,了解当地风情的必修课,以更直观的方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

线路设计中对饮食文化有一些简单介绍,如在当地最受欢迎的菜肴,独特的风味菜品,游客评选的最佳美食,最具代表性的佳肴及其制作方法等。除此之外,当地著名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他们的饮食习惯,就餐规律及习惯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后,游客可以更好地选择就餐时间、地点、环境,尽量注意在旅游过程中不打扰当地人的生活。

32旅游线路设计与推荐

总体介绍各个国家的气候与天气、交通、饮食之后有设计好的旅游线路推荐。综合考虑交通、住宿、天气、旅游者旅游的动机等因素,再对欧洲区域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旅游线路,提供多条可供游客选择或参考的线路,游客也可随意组合、规划自己的欧洲旅游路线。所有旅游线路主要推荐欧洲各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区、景点、博物馆、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方式、度假胜地等,并将其组合成经典线路以供游客参考。北欧旅游线路是将北欧五国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推荐了北欧14日游,分好几条旅游线路设计;南欧旅游则侧重推荐旅游资源,包括各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景区景点或博物馆。各具特色,着重点不同。

4创新与不足

学生设计制作的欧洲旅游线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北欧和南欧。前者首先分别就北欧五国的气候、交通、饮食分别介绍,然后整合资源,将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作为整体,推荐从中国出发前往北欧五国共14日的长途旅游,线路推荐了北欧五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景点,最具吸引力的冰雪活动及生活方式等,参观的景点有各国首都风貌,最著名的海港城市,花园城市,久负盛名的教堂,水上城市,冰雪文化体验胜地等,突出与众不同之处,尽可能让游客感受到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自然与文化体验,让他们觉得这一趟旅游不虚此行;在交通方面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飞机、汽车、游轮等;长距离采用飞机,节省时间,减少旅途疲劳之苦,短距离采用汽车,体验、了解当地公路交通状况,充分利用当地临海的自然优势,取道海路,乘坐邮轮,一方面可以领略海上风光,观看当地海生生物,体验当地的发达渔业,并享受邮轮旅游的奢华,也是让游客感受到此次北欧之旅非同寻常,充满新鲜感,增加旅游的乐趣。但是,线路设计并没能突出饮食文化,只简单标明了早餐、午餐、晚餐,对已经介绍的当地饮食文化采取忽略的态度,未能将其具体化,列入实际的旅游行程中,单单看设计的推荐旅游线路,非常遗憾,体验当地美食成为了泡影。如能将当地最具特色的饮食列入旅游线路设计中,包含在团队旅游线路价格中,或让旅游者自己选择,设计为选择性旅游项目,只要在行程中安排好时间和地点,不失为更好的设计。另一方面,线路设计单一,没有结合旅游者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旅游动机等因素考虑,这些对游客选择旅游线路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类别的旅游团,如夕阳红之旅、亲子游、游学团、商务团、观光团、购物团等,来量身定制设计旅游线路,满足游客需求,发展高端定制旅游,实现个性化旅游发展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南欧旅游线路设计突出各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塞尔维亚)基本概况,包括天气与气候、交通、饮食。介绍并推荐了南欧各国的风景名胜,没有将所有旅游资源整合到旅游线路设计中来,未能提供交通工具,更不要说具体的班次了,游客在此能够体验到何种不同的旅游生活经验也没有突出介绍。当地的文化生活、人文风情、饮食习惯、自然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建筑风格等,均没有详细介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叫作旅游线路设计,只能叫作旅游目的地介绍,根本没有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无法让旅游者完成一次有实际意义的旅行。

住宿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但是我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旅游线路却都没有具体展现,实在有些遗憾,因此认定此设计是不完整的旅游线路设计。在世界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游客希望体验当地生活方式,愿意更多地接触当地人或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因此,B&B、home-stay、hostel等都颇具吸引力。

本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旅游线路设计与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整合所学知识,锻炼其实操动手能力。但是,从成果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探索与尝试,创新不够。教师还需加强指导,让他们拓展思维,丰富阅历,了解更多旅游行业的知识,加强专业书籍阅读,对旅游业要有全面综合的理解,从更高的角度分析旅游发展的趋势,把握旅游市场的新动向、新趋势。高瞻远瞩,视野广阔,为游客提供更全面、便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或者让学生实地到旅行社去,在旅行社资深员工的专业指导下完成该项目更具实用性,设计完成的产品也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2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业 实践教学 培养 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70-01

1 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实践教学,就是指专业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实习、实验、设计和实践等。这种教学方式最开始知识为了检测各专业的理论教学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能力,从而很好适应社会上各职业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其所应用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用来验证该专业的理论教学成果,更重要的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应对旅游业中的突发事件上具有妥善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行实践教学能有效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因此,在当今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必须实行实践教学。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把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当作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专业人才做准备。

2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出专业水平高的旅游应用型人才,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在许多旅游业不够发达的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课学时短。高效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课学时的安排。在高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有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充足,才能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许多高效的旅游管理专业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课程时间分配不科学,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远远不能达到当今培养高技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

(2)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目前,我国用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少,很多教学课程都只能实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大多数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不能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3)实践教学不符合社会需求。由于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导致我国旅游业发展步伐受到阻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不能沿着新的科学性知识体系将实践教学很好的融入到课堂。

(4)实践教学的层次过低。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单一且层次过低,使得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时间学习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善

(1)加强旅游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水平,才能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为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安排相应数量的教师外出进修,将全国各地有名的旅游景点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贯穿到实践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才能跟得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中外知名旅游学术专家到该校开展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2)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个性的培养。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旅游管理企业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企业中从基层做起,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旅游管理的经验,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但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大多希望一毕业就能从事旅游管理工作,这与企业的生产要求相差甚远。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加强学生在该专业中综合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分析当今旅游管理企业的现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面对旅游管理工作中的突发问题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个性的培养,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个性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该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

(3)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将理论教学贯穿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想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更显著,首先,要对实践课程时间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缩短理论课的授课时间,使得课程比例分配更合理,这样能有效完成学生就业的上岗前培训,实现当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人才,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其次,还要单独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制定相应的实践课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劳动观念,使其在就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化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兴趣。最后,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外都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后,即可进行校外实训,校外实训也就相当于岗位培训,学生能在实训中更深刻的理解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塑造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4 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都存在问题和缺陷,各大高效只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实践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调整,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志军,杨洪.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1-184.

[2] 陈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57-59,72.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3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学、学、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着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4

Abstra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gards tourism a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refore, it requires a lot of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As a private college servicing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must deepe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关键词:旅游;实践教学;民办高校

Key words: tourism;practical teaching;private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78-02

0引言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高等院校专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而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习更加具有它的重要性,实习是已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过程,是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它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全面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知识积累型的大学生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能力显现出很薄弱。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为了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旅游专业是在其他学科基础上改办而来,没有专业的老师,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语言类、史地类、经济管理类教师转改而来,还有许多教师是从这所学校到另外一所学校,理论教学水平很少,但是实践教学经验极少,因此,绝大部分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教学中又缺乏必要的实践,对学生施以“应用型”教育有了相当的难度;再加上教材建设滞后,一些教材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在旅游事业的发展速度脱节,使得本科旅游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另外,部分学校旅游专业都是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上新办的,教学设备匮乏,旅游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现象比较普遍,使本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也无法提供实际操作环境,旅游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时,部分学生表现出眼高手低,有的在学校的“佼佼者”甚至不愿意端茶送水,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感觉不知从何下手,致使实习单位对本科学生有不良看法,产生部分本科学生的实际能力远不如专科甚至中专学生,这势必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环节建设滞后,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专业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教学作为旅游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以及适应和满足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必经途径,其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终极目的。然而,由于高校对实践教学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受传统教学思想方法的束缚以及技术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致使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一直困扰着旅游学科的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衔接不合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备、实习基地不巩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实践教学重形式、走过场、缺乏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实践教学管理较松懈等问题,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尚未构建起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应对旅游产业需求,又有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完整教学体系,是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学校与实习单位缺乏定期沟通高校学生实习课程的安排是将学生放置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企业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教育,并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忽视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每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且目前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然而双方在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企业和学校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这早已达成共识。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的协作不够紧密。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学校很少派出专业教师长期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实习单位将学生视作普通员工,也很少在他们实习中不断对其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很多学校只是在实习前派人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实习结束后将学生接回来,对于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实习效果的沟通却很少进行,旅游部门与学校的衔接不好,也无法选择优秀的员工。

3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对策

3.1 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旅游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旅游企业的起点,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内容较多,单纯的、书面上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专业讲座等手段,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或组织学生到著名旅游景点以及星级酒店、宾馆进行实地考察,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的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以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有些高校的旅游专业在不具备完善的旅游企业模式教学环境和设施的情况下,有效地发挥模拟实验室的作用,使学生在模拟环境训练中掌握服务操作标准和管理经验,,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5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行业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而其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率,就必须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多年来,校外实践基地一直是困扰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较棘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校外实践基地的确定、建设、管理等方面。

而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各方面棘手问题的根源在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基本模式应结合该专业培养要求、实践教学特点、旅游企业运行规律等进行多维度的重新思考。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按照旅游行业发展的特征和要求,一方面培养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具体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看,学校不仅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也应不断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1.2大学生就业的保障

招生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完全、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峰与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其中最重要原因。因教、学、用的矛盾,造成大学生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较缺乏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保证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产第一线,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做准备。

1.3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

高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人才培养要立足地域、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需要稳固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2.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外实践基地因能更好地提供系统的技能训练环境,故其地位和作用更让人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院校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践学习需要的场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实施的场所,又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为旅游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以及技术管理上的困难,便于旅游企业发现和选拔人才。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便于学校和旅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计划能顺利开展,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多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数量、轻质量

这是实践基地建设初期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不足和人才培养的急切需要,学校只能走唯重数量、轻质量的建设道路。所以,学校在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上缺乏计划和建设梯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运作规程及处理突发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考虑到学生实践知识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在旅行社、旅游景区及高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事业单位设实践基地。但很多院校缺乏周详的考虑,大多利用自己现有的人脉资源设置实践基地,在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只要能和这些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无论规模大小亦或企业是否成熟,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层次和多方面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造成实践基地的建设严重缺乏梯度,重数不重质。

2.2重建设、轻管理

这个矛盾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中期比较明显,历来也是基地构建环节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许多院校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谈判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签订后却缺乏必要的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使得矛盾凸显。当有教学实践需求和任务的时候,还必须经过间接渠道和实践基地沟通,实践基地也往往不愿配合其教学任务甚至排斥。主要是一方面因学校还处于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经验,更缺乏相应的配套环节,导致对基地的管理缺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和基地的双向互动不够,双赢效果不凸显。

2.3重形式、轻模式

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功能和利用情况来看,实践的时间大多数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这属于典型的先学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因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不相同,旅游企事业用人的目标往往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短期效益出发,且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短期的教学活动,因此,企业在安排学生实践岗位时,更多地需要仅从企业的用人实际出发。企业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精力指导学生,且会影响企业原有工作流程和管理秩序。学生就被安排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大多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流动性,只停留在参观企业、看生产流程和企业浅层交流的层面,不重视实习生的心理诉求,由此产生学生知识需求和企业岗位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学生对实习工作产生片面的认识,不利于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背离了专业培养的目标。

3.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解决的对策

针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存在的以上问题,并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要加大建设投入,大胆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基地建设渠道,不断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利用所处区域优势,抓住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3.1构建校企双赢机制

探索教、学、用的合理相结合,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构建校企双赢机制。这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企业接待学生实习的热情,发挥教学实践基地的功效。校企合作是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极具活力的手段,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下转第11页)(上接第6页)一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岗位和机会,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技巧;二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对学生的需求信息,使学校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三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为旅游企事业提供管理咨询规划、市场调查、员工培训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加强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使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实习能进行切实有效的专业指导,第一,鼓励教师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围绕实践基地需要申报课题,让教师带着课题走向企业、了解企业、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第二,定期选派年轻教师到实践基地挂职。第三,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此外,还可以聘请实践基地的优秀“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授来给学生们讲授行业的新发展、新业态和新问题。因学校侧重的是理论知识和外语等基础技能的教育,企业则侧重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旅游企业有更加感性的认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3.3实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选择某些专业性结合较强、效益较好的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稳固的双赢合作关系,实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可以施行“阶梯式”实习模式即在整体优化原则的指导下,按照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规律,从行业认知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每个实践步骤都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过程。适当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能与企业更好地融合,利于就业。如此,真正做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相关者最大互动,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既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功效,又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将教、学、用的合理相结合,开辟产、学、研道路,兼顾学校、企业、学生利益,才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旅游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李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与研究,2008,(02).

[3]郑慧,于灏,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7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四、三、二”模式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定位已从第三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之高、之突出是史无前例的,它赋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也使旅游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怎样的模式培养,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有赖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然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尚未构建起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又能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完整教学体系。这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四、三、二”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建构

所谓“四、三、二”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构建通过“四个建设”、打造“三个平台”,达到“二个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

1. “四个建设”

近几年,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拒《中国旅游统计》统计,到2007年底,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1641所,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770所,已建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然而,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却面临着“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想职位”形势。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成为指导旅游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要求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教材、实践基地以及师资都要以实践为核心,紧密围绕实践环节,进行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形成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 “三个平台”

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操作能力薄弱、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差,这是造成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旅游高等教育必须把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笔者提出要努力打造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和综合实践能力应用三个平台以拓宽学生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渠道。

3. “二个目标”

一是培养出有一定理论基础、符合高等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旅游人才;二是培养出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符合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旅游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实践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地位

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来看,旅游教育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过去传统的理论课过多、实践课过少;基础课多、专业课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的课程设置,应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理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的设置,加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更多知识拓展课程的选择。

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要改变传统教学计划中仅在毕业前安排实习的做法,因为实践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为此,要将实践课程纳入到正常的课程设置当中,并由原来的“辅助性考查课”提高为“专业为必修考试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大一的时候重点进行“认知实习”,大二、大三重点进行专业教学实习,大四重点进行毕业实习。同时,实习的时间也不可分割成太多的小块,尤其是大三进行的专业教学实习,更应以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理论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在这方面,美国的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教学和实践基本是各占一半时间。

2.编写特色实践教材

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还缺少完整、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配套教材,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可控性较差,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旅游实践教材的应用性,必须体现为为学生“提供一个简明扼要并具有可操

[1] [2] 

作性的技术框架”,这类教材一般应包括背景知识介绍、流程描述及案例分析等。编写这类教材的目的不在于要教给学生一种一成不变的公式,而在于使学生“在面对解决旅游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系统的思考和方法,学生的学习重在得法而不在得道”。因此,旅游高等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本学校具体情况的实践教材。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基地建设既包括校内各种实训室的建设,如模拟导游、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客房、形体训练等实训室;也包括校外实践基地。对于校外实践基地,既包括旅游院校通过和旅行社、宾馆、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国内实践基地;也包括和国外某些连锁酒店、餐饮集团、旅游销售业等企业建立的国外实践基地。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旅游业相关的阅历和经验。在英美等国家,旅游学院的教师都有在旅游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对所教内容十分熟悉。在教师的聘任上,拒绝缺乏实践经验、空洞的理论家。鉴于此,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师资建设上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走出去。即每年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服务标准,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实践基地或其他企业兼职,从而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引进来。即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一线操作人员做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憾。比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名导进课堂”工程就是引进师资的典范。

.建立全面、规范的实践教学平台

本文所要打造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和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具体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一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就能受到旅游理念的熏陶,开始接受打造旅游专门人才的培训,实现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其次,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信息和场景,应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管理应用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理论应用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师生科研课题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以此来实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再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包括国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轮岗实习,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感受旅游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实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这是学生积累实战经验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精通业务、掌握现代管理知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首先,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深入全面,难以使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培养目标有偏差甚至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状况,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因此而不明确目标,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手段认识不够深入全面,缺乏从中职学生、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和旅游市场等方面全面考量实践教学的策略和手段,而仅把其他专业、其他类型学校的实践教学策略手段照抄照搬,缺乏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实际状况去研究和制定相关策略手段。

再次,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物质条件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场所和实习实训设备的重要性,以致于相关物质条件的缺乏,使得旅游专业实践难以依托有力的物质条件全面开展。

2.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重理论课程而轻实践课程,把实践课程仅仅当做是理论课程的辅助课程,以致大多课程依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而且还常因各种不明所以的理由为理论课程所替代。忽视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忽视旅游专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其次,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安排时间不协调,往往是理论教学时间多于实践教学时间,并且实践教学时间分散,难以保证学生集中时间学习、交流和掌握相关技能。即使是实践教学时间比较充分的学校,也往往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缺乏而不得不削减实际教学时间而增加理论教学时间。

3.对实践教学缺乏有力监管。首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调度缺乏监管。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应付开展实践教学而没有根据实践教学的客观要求来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而是随意指定教师承担相关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即使配备的实践教学教师没有任何旅游专业教育背景,学校也不会主动调换。

其次,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更没有专门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机构。不仅实践教学经费没有纳入专项经费,而且对相应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也缺乏管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最为关键的是对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也缺乏有力的监管,缺乏相应的考评机制。

二、改善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首先,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提高中职学校领导层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从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学校的科学发展、旅游专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层面考量并制定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其次,为了保证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重视研究实现相关教学目标的策略,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科研课题的形式鼓励实践教学一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并对优秀的科研课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相关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教学策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还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配以专项资金,为改善教学设备和场所建立良好的条件。

2.构建完善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要依照职业教育的规律正确处理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地位,但不能以专业课程替代基础课。只有以良好的专业课程为基础,才能为相关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依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认真协调理论课程时间与实践课程时间,使两者在时间比例上相互协调,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创造时间,而不能随意削减实践课程时间或者变相削减实践课程时间。

3.加强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监管。首先,应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资金、设备、场所和师资的调配与管理,监管实践教学的相关人财物是否到位,并积极开拓渠道,努力改善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其次,要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有力管理,明确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岗位职责,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监控,定期检查相关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督促相关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三、结语

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适应时代和行业的发展步伐,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从思想认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努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真正认识到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吸引学生走到实践教学的广阔空间里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9

在旅游产业快速稳定发展之下,相关专业教学逐步兴起。旅游专业是一门极具行业针对性的新兴学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旅游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教学的最主要特点,现阶段旅游职业院校里在教学意识、教学方式、师资团队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整体教学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指导意见,以促进旅游管理院校更优质的人才培养。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意识落后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师资力量对于实践教学的意识较为落后,在教学上过于偏向系统知识内容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教材、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上都偏向落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吸收教材知识内容,包括教材所编写的实践知识,知识面以及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导致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较少,无法体现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旅游职业院校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专业旅游教育者较少,院校在相关设备、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许多教师都是源自于相关行业进行转行,尽管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对于旅游学科缺乏深入认知,实践教学经验少,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院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旅游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上缺乏完善严格的制度,教学上传统教学方法不足以及缺乏稳定的实训基地,学生专业知识面欠缺且缺少实训机会,造成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在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与旅游企业联合办学模式

旅游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给旅游企业培养人才,旅游企业通过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学生能力是否合格,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当前“产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在旅游教学中十分流行,旅游企业与旅游职业院校在合作中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学校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企业负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旅游企业难以招聘合适人才的难题,还能通过旅游企业给予旅游职业院校学生相应的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就业率得到有效提高,企业也获得了优质的人才,这是一个互惠互利互相发展的过程。在“产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中,学校还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去旅游企业实习,教师在适应过程中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旅游产业的认知也更为全面,丰富的知识面促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与市场接轨的实践课程体系

旅游院校教学水平、学生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与社会脱节,在一致的发展方向下所采取的方法大相径庭,造成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在旅游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方向,进行整体划分。

1、按照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适应能力,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岗位后能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2、划分就业岗位专业方向,按照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能力。

3、按照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适当设置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块,提升学生的涵养与个人素质,以及旅游管理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

4、加大建设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实践经验。

(三)与现代旅游发展相符的内容体系

旅游企业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针对旅游企业输送人才的,在教学内容上若是一味守旧则很难跟上旅游企业的发展脚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编订适合旅游职业院校的教材。其次,学校制定切实可行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全新内容的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学校部分的教学中也可以多设计科学的实训内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步入企业后也能更快适应岗位。

三、结束语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10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迅猛,面貌曰新月异,特色益发鲜明,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目的。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获取知识和熟悉职业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己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和强烈的技能应用性的专业,主要是为旅行社、景点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从业创新意识的技术性、应用型、职业化的服务与管理人才。强调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方向,这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十分注重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

 

2“一个核心”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一就业而展开,坚持以为旅游行业领域提供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为本的思想,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以“圆满完成学业,学成本领就业,抓住机遇创业”的“三业”教育为抓手,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大胆的有益的尝试。一个就业率低下的学校是很难谈得上办学成功的。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追求的实践教学,必须注意以下环节。

 

(1)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依据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确定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模式,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开展。

 

(2)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其培养的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应该立足于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立足地方、面向省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生产、管理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行业高级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来说,要求尤高。

 

(4)以实用为原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一切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都得遵循一个重要原则一实用。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专科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和宝贵,无论在对其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时,都必须注意实用的原则,让他们学有所用、学能立用、学能好用,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实用的原则,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与其旅游行业与职业紧密相关的各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很快适应未来就业需要。

 

(5)以动手为关键。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离开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可适当让他们参加一些科研工作。旅游专业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也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做。这既是对其原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检测,也有助于増强其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两腿走路”实践教学的明确定位

 

31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齐头并进

 

高职院校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但现在许多学校仍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根据理论教学的安排来确定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要地位,避免出现实践教学完全依附、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零散、重复的现象,努力构建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相辅相成,构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増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涉及到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因此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和企业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可以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他们领进旅游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旅游服务专业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纖些项目参与实习。

 

32专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拓展并驾齐驱

 

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的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化旅游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达到优秀人员的条件要求非常之高。因此,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増强感性认识,帮助其接受、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3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统筹兼顾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当普遍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旅游行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高职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职业整体素质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操作技能和业务施行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应该相互结合。可以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培养。学科基础课模块是按学科类群设置的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相同学科类群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原则上相近专业尽可能横向打通。学科基础课平台内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学分、学时、教材,为今后打通专业基础课,按大类招生培养奠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在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和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由学校统一搭建,相对稳定,体现“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的要求,为后期专业教育奠定厚实基础。

 

34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携手同行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实践指导教材。旅游院校应该在考虑多方实际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材。另外,还要广泛调查和时刻关注旅游行业人才需要的特点和变化,以适宜地调整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做到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统筹兼顾。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一方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増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和引进高水平、多样性、立体化实践教材,既体现基础性又体现先进性,既体现学科的内涵、内容的更新,又反映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辅助教材一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35教师“走出去”与“引进来”比翼双飞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措施来加以解决。“走出去”是指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走进企业进行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引进来”是指可以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企业服务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课。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么是曾经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的现任教师或者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职业导游。这样,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师资策略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符合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繼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颁布的《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资格。许多国家的应用型大学都在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他们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是高级主管来校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11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强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中的问题,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操作能力。 转贴于

三、改进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对实践教学的推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旅管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老师也感到授课乏味,身心劳累。如果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现场竞赛,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新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很轻松。笔者曾指导学生举办导游知识技能大赛,学生积极主动出策划方案,并全程参与,并邀请旅行社经理及资深导游作为评委,最终活动取得成功。

2.重视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案例讨论、团队活动策划讨论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参与、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尽量采用业内“时事”动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第一时间且详尽的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业内动态信息。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

(二)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各种活动

1.导游知识、技能系列大赛

参加旅游管理知识大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笔者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指导了“爱新疆、爱旅游”、”相约同游,一路有我”两届导游知识技能大赛“青春之旅”、“靓点青春”等多届以专业知识实践为契机的比赛,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的参与和竞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黑龙江省导游大赛,通过参赛学生的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提高学生的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礼貌礼仪和才艺技能。参赛获奖的学生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为所用的积极性。

2.校园一日游活动

新生入学,对新环境都不熟悉,“校园一日游”活动主要针对每年大一新生,由大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日游活动。笔者曾指导过两届校园一日游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又丰富了导游实践经验。活动从最初的策划文本编写,到中间的联络沟通组织,再到最后的导游讲解,全部由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能在既定的模式框架下发挥其创新性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校园一日游”活动结束后,由参与组织的同学进行互评得分,最终成绩与《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课程成绩直接挂钩,使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

四、请知名专家或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一些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旅游发展趋势、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

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

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科研力量,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衔接不足。为此,要加强旅游管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立足校内实习基地,举办校内应用技能和服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同时更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宗旨,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的实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12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旅游管理;本科

引言

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学科惯常发展路径的产业活动发展在先,然后是经验积累到研究积淀,最后开展高等教育,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都是随着改革开放、现代旅游活动的兴起,在1978年同时诞生的。在产业经验匮乏、理论准备缺失、专门人才极少的情况下,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立,首先展开了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1981年,南开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旅游专业本科,展开了我国的旅游专业高等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见下页表)。2001年,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学位点的招生,标志着中国旅游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学位层次结构的升级。2005年,我国的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首次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810所,在校生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65所,在校学生40.46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 775所,在校学生为84.46万人 [1]。我国已建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

然而,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层级提升的同时,却面临着尴尬局面——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想职位,博士生只能到高校任教的严峻就业形势。业界普遍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眼高手低,容易流失,难以管理 [2]。而与此相反,高职生和专科生却受到旅游企业普遍青睐,就业形式良好。一方面,伴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另一方面,由于旅游高等教育的同步发展,一般性人才已相对过剩,但创新型复合人才却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倒挂与学科建设的失效,引发了旅游高等教育界的持续反思。实践问题是其中对症结认识较为统一的看法。现行旅游高等教育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在内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行业特征和快速发展的需要,一直沿用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一定程度制约了旅游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明确提出,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要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应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同时,哲学的实践观,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默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均强调实践对个体发展、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研究内涵与研究进展

1.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是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劳动、专业劳动、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具体研究内涵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要素,将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分解,并形成有机整体;(2)体系内涵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氛围、教学条件的优化与组合、深化实践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等;(3)管理机制建设要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估体系与组织保证体系等。三个基本要素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当围绕培养目标、建设内涵、机制保证三要素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与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症结分析。国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状况是:(1)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方面,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他们所提供的大多数实习、实训、实验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新的领域;(2)实践教学目标:发达国家多重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比较典型的有以北美为主的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cbe模式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突出特点,一是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二是有企业的广泛参与;三是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四是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3)实践教学方案:主要依据政府或行业制定的标准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邀请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美国学者还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应当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因为“技术性实践”难以解决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而“反思性实践”则能通过对活动过程的省察,达到对素材、情景的探究和升华;(4)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聘请教师时,国外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如德国专门颁布了《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发达国家的旅游管理专业多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5)实训基地建设:国外旅游院校通常拥有多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同时,不少研究成果也佐证了增强实践教学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关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旅游管理权威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上就有学者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等作了论述 [5~7]。近年来,旅游研究人员也有不少相关成果,如,marnburg (2006)通过让学生模拟饭店管理层解决可能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对学生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以此引导课程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8];kelner与sanders(2009)针对旅游社会学课程提出如何将旅游融入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教学分析如何使学生理解课程中涵盖的符号学、人际关系、文化三个旅游社会学重要维度 [9];holmes与papageorgiou (2009)运用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学生满意度调查(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nsss)分析如何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旅游管理教学质量,其中包含对实践教学的反馈信息研究,强调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创新性培养 [10];busby 与gibson (2010)介绍英国旅游教育界的做法,众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竞争力,将学生派往海外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实习 [11]。

国内学者也对实践教学作了不少研究。如,王永生等(2006)指出应当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2];赵运林(2008)认为实践教学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突破口 [13];曹国新(2009)对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研究述评,指出开展交叉研究、实证研究、中外对比以及改善旅游实践教学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基本办法 [2];冯滨鲁等(2010)认为,高等教育应当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新观念,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拓宽育人途径 [14]。唐跃工(2009)提出构建高等旅游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15]。但是发表在国内高等教育核心期刊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不多见。国内旅游研究人员对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国际经验介绍等研究较多,这与旅游管理学科“前范式”发展阶段相吻合。但是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协调中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突出矛盾即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这与专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研究及有效性评估缺乏不无关系。

比较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体系状况,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实践教学设计形式单一、课程内实习实践教学比例偏少且流于形式、科学研究性质的实践教学内容匮乏、与行业对接性不足、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不能与时俱进,未能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等等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旅游管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中,国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培养,而我国偏重于对理论的掌握。总之,持续优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极为重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培养目标要素——建立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它既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同时,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也是先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实践教学目标的改革无疑是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内容。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按照cbe模式,职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

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其中职业意识的养成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灵魂。只有使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于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具有专业灵魂,才能够得以有效应用。实践证明,学生在学校或岗前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特别是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产生思想障碍,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旅游院校在大一和大二期间,普遍接触的还是大量基础课程教育,一般到大三才陆续接受专业课学习。学生的专业实习也一般安排的毕业前夕。这种教育体制对旅游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言极不协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安排,从学生进校即开始导入职业意识,增加学习初期阶段认识实习时间与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实践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分阶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

2.体系内涵要素——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核心目标指导下构建教学体系内涵要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氛围、教学条件的优化与组合等(见上图)。本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分为三个层次、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四年不断线”模式:

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通过认知实习、课程内实训等注重让学生建立起旅游产业的系统概念,让学生掌握与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外语、计算机、法律等通识,并通过实践训练,增强科学素养。第二层次的重点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与基本职业技能。通过课程的实验训练,了解科学基础创新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技术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构建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第三层次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拓展课程段的实践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等综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与发挥,进而向学以致用过渡。

三层次教学经由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完成:(1)课程内模拟实训: 即课程实践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进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手段,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校内仿真实训: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先进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主要包括实验性仿真与实践性仿真。前者以课程内实习实践为主,随课程教学一并进行,后者以专题模块为主,依托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如导游模拟、形体训练、酒店管理及技能训练、旅行社业务训练等。(3)校外实习实践:1)企业见习实训: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了解行业的动向,从而掌握行业需求。2)实习顶岗实训:实习顶岗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的过程,能够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旅游行业这种实践经验需求强的行业提供充分的前期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管理机制建设要素——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双师型”队伍。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与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适时信息并跟踪动态发展,交流实践教学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全方位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与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通过实习报告评价、事后实践能力考核、全程式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实践效果、工作态度、钻研精神、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激励、导向和诊断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游管理专业还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与普通本科高校无关。但事实上,本科教育也需要“双师型”教师,这种需求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的调整和改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对应用型学科专业以及技能的求知欲。“学者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必然需要。因此,应当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2009-09-28)..

[2]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1):67-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5.

[4]新华社.2010-02-28./politics/2010

-02/28/content_13069032.htm.

[5]jafari,jafar and j.r.brent ritchie.toward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1):13-34.

[6]pollock,ann and j.r.brent ritchie.integrated strategy for tourism education/trai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4):568-585.

[7]koh,yong k.tourism education for the 90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4):853-855.

[8]marnburg,e..“i hope it won't happen to m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students’ fear of difficult moral situations as managers [j].tourism management.2006,(4): 561-575.

[9]kelner,s.and g.sanders.beyond the field trip: teaching tourism through tours [j].teaching sociology,2009,(2): 136-150.

[10]holmes,k.and g.papageorgiou.good,bad and insufficient: students' expectations,perceptions and uses of feedback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09,(1):85-96.

[11]busby,g.d.and p.gibson.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ternship experiences overseas: a british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10,(1):4-12.

[12]王永生,刘拓,章梓茂.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48-50.

[13]赵运林.实践教学: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51-52.

[14]冯滨鲁,吴明,王滨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25-27.

[15]唐跃工.高等旅游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