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时间:2022-02-22 17:32:32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范文1

英文名称: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9078

国内刊号:44-1620/T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食品科技范文2

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满足不同品种生存需要的最低氧气含量,调节果蔬品种的代谢量,保持果蔬品种营养,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例如,苹果在恒温保鲜库中可储藏10周,而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储藏时间要高出近2倍。苹果在恒温库储藏会丧失水分,果实发软,而在气调库储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仍然如同刚入库状态。又如栗子,在恒温库可以储藏3个月,而在气调库可以储藏6个月,气调技术储藏比恒温储藏期要长1倍左右。

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发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现在,国际上涌现了一批新型的高科技食品包装方法,不仅可以让食品在保鲜上更进一步,而且使顾客对食品质量心知肚明。

显示温度和时间 法国有一家超市连锁店,在许多新鲜食品上使用一种带有“牛眼”标签的包装,可以显示食品存放的温度和时间。这种标签像射击用的靶子,有一圈一圈的透明圆环。环的中心含有一种化学物质,会随时间和温度不同而产生聚合作用,并由透明变成黑色。由于食品中的细菌数量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所以,当内圈变黑时,就意味着食品不再新鲜。

改变透气性 不同的水果和蔬菜,需要在一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下保鲜。而这样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在密封的包装袋中很难加以控制。当温度较高时,包装袋内的水果或蔬菜就会消耗较多的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对食品的保鲜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包装膜,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会改变其透气性,以使不同的食品在相应比例的氧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保存。

防止破损在超市内,食品包装破损或被人打开,会使其中的食品质量受到影响。为此,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食品包装技术。将氧化亚铁放入包装容器中,作为氧气指示标志安装在透明盖上。一旦包装盖被开启,容器内进入新鲜空气,氧化亚铁就因氧化作用转变为氧化铁,标志的颜色也随之改变。这种技术可应用于粒状、粉状、焙烤和罐装食品中。

避免蒸气浸湿 一种加热时可避免水蒸气浸湿食物的快熟食品包装在日本上市,该包装材料由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纸和铝箔等多层材料合成,加热时水蒸气会在薄膜表面凝结,然后被纸吸收,从而达到避免蒸气浸湿食物的目的。

可以食用 美国一所大学研制出多种薄膜,它们均以玉米、大豆、小麦为原料,将玉米蛋白质制作成纸状,用于香肠等食品的包装,使用后可供家禽食用或做肥料。美国另一家公司开发的胶原薄膜,采用动物胶原蛋白制成,具有强度高、耐水性和隔绝水蒸气性能好等特点,解冻烹调时便会溶化随食品一同食用,用于包装肉类食品不会改变其风味。日本三菱人造纤维公司开发的薄膜,以红藻类提取的天然多糖为原料制成,呈半透明状,质地坚韧。此外,还有一些可食性蛋白膜种类,比如牛奶蛋白膜、酪蛋白膜等。美国还研制成功具有抗菌功能的可食性包装,研究人员在可食用蛋白膜中添加溶菌酶,可控制食品中病原菌生长和由微生物引进的食品腐败。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将突破传统食品的功能局限,增加许多新功效。

疫苗类食品 人们为了增强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往往需要注射疫苗。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含有疫苗的食品。食用这种食品后,疫苗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之中,从而使人体产生抗体,拥有免疫力,腹泻、流行性感冒、肝炎、痢疾等传染病均得到有效预防。

防辐射类食品 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人员面临核威胁的危险日益增大,身处核辐射环境的机会大增。为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含有大量核辐射威胁感应剂和抗核辐射剂的防核辐射食品,食用后,机体会自然产生抗辐射能力。

食品科技范文3

瘦肉精是食品科技创新的产物之一,早期国外研究发现,瘦肉精对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瘦肉率和屠宰率有显著功效,但人体摄入的瘦肉精含量较大时,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会引起心悸、心慌、恶心、呕吐、肌肉颤抖等临床症状,摄入量过大还会危及人的生命。随着瘦肉精中毒事件的相继发生,各国逐渐对瘦肉精实施禁用和限用。然而在我国,瘦肉精问题已困扰了我国消费者20多年,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空前加大,瘦肉精添加一度偃旗息鼓,但最近的事实表明,在所谓食品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禁而不绝,继续祸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主要表现在:

1.有害食物源添加剂的变种在增加

以瘦肉精为例:2012年11初上海市药监局的检测数据显示,生猪养殖中从违禁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一种)③已经转向使用莱克多巴胺④等替代品。最能说明有害食物源添加剂的变种在不断增加的事例,莫过于2012年3月1日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新型“瘦肉精案件”。该案源于2011年4月岳阳市云溪区畜牧水产局的一次例行检查,检查中发现某饲料经销商产品中附带小包饲料核心料,当时怀疑是瘦肉精,却检测不出是什么物质,送到北京检测,才发现是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А⑤,一些推销企业叫它科伦巴胺,以强调这个新产品既有盐酸克伦特罗的超强效果,又有莱克多巴胺的超快代谢速度。由于这种新型瘦肉精添加剂被单独装在没有厂名厂址的小塑料包里,给猪喂食时掺入一点,就像做菜时放入味精,有很大的隐蔽性。本案查获的新型瘦肉精添加剂苯乙醇胺А共有127包,如果流入市场,可配成636吨猪饲料。据办案人员介绍,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А是福建龙海海新饲料预混有限公司生产,2010年该公司曾因“风声紧”一度停产,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很快又重操旧业。值得一提的是“苯乙醇胺А”只是该公司所辖营养研发部研究出来的众多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新产品。

2.有害食物源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尽管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严禁将瘦肉精作为动物的促生长剂使用,但在某些不良企业和个人的所谓创新之下,通过改进添加剂的配方,使包括瘦肉精添加剂在内的有害食物源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自2011年3月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后,非法添加瘦肉精被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但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被瘦肉精污染的不仅仅是生猪养殖。有害食物源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从最初的生猪,几乎扩大到了所有被圈养的牲畜、禽类和水产养殖。例如,2010年深圳有13人因食用蛇肉导致瘦肉精中毒;2011年被媒体曝光的河北昌黎等地一些养殖户用添加了瘦肉精的饲料给羊喂食;2012年年初为备战伦敦奥运会,有关部门对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附近市场上20多种食品做了与瘦肉精相关的抽检,结果发现牛肉中瘦肉精明显超标;2012年4月辽宁省有关部门公布了从2011年3月29日起全省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耐人寻味的是,在曝光的11起典型案例中,有10起为牛肉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案件[3]。从以上所收集的现实材料来看,许多披着食品科技创新外衣的不法之徒,正以科技的名义行危害人们生命健康之实。对食品科技创新进行法律规制应该说是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事情。

二、食品科技创新法律规制的应然走向

(一)食品安全应成为食品科技创新法律规制的首要目标

食品科技创新与所有科技创新一样,需要不断地超越现有技术,并取得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⑥。然而,对于食品科技创新而言,除了具备一切科技创新的共同品质外,更需要关注人类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理应成为法律规制食品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所谓食品安全,目前在理论上有多种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食品安全包括三方面,一是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二是从质量的角度,要求人民所消费的食品不仅营养全面、结构合理,而且安全健康;三是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符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4]。第二种观点认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5]。第三种观点认为,食品安全是指持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环境生态质量,使人类社会持续、长久地存在与发展。它包括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安全、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物安全、可持续性安全六大因素[6]。无论我们对食品安全作何种阐释,有一点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和共同承认的,即食品安全要求食品的制作和实用不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显性或隐性的损害,食品安全的核心就是不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伤害⑦。将食品安全作为食品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从权利角度来看,法律赋予了自然人生命权和健康权,这两个权利关乎自然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自然人最基础的权利,但自然人生命与健康的质量,皆维系于日常消费的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体生命健康,而且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影响到人种的敷衍和质量。因此,对待食品安全,我们应该从保护人权和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将食品安全确立为食品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也是保障人权,维护人类社会安全的需要;第二,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我们既定的目标,丰富的物质生活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不仅要为民众的生活需要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消费品,而且要真正将“食以安为先”落实到实处。为此,为公众提供卫生安全、质量安全、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物安全和可持续性安全的食品,理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食品生产和经营的规范和调整,使用的是“食品卫生”这一概念,但研究表明:“食品卫生”这一概念强调的仅仅是食品是干净的,未受污染的,且侧重于加工、流通过程各环节的监控,基本上将种植、养殖环节排除在外”[7],显然这并不能确保经营者提供的食品不致危害人体的健康,换言之,卫生的食品并不一定是安全的食品,因此,如果我们将食品卫生确立为法律规制食品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并不能达到有效避免食品科技创新失控和滥用的目的。

(二)食品安全应成为食品科技创新的法律底线

将食品安全确立为食品科技创新的法律底线,需要正确处理好食品安全与食品科技创新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需要对安全与创新做到统筹兼顾、不可偏废。首先,我们不能因强调食品安全而阻却食品科技的创新。科技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创新是科技的使命和灵魂。科技通过创新在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成为了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现代人类所缔造的工具文明无一不打上了科技创新的烙印。因此,科技创新作为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活动,理应是最宽松的、最自由的领域,人们应当给予其最大限制的宽容,法律应当给予最大程度的创新自由,而不是滥加限制和羁束。其次,食品科技创新必须接受法律的规制。任何领域的自由都是相对的,不存在无限度、无节制的绝对自由,科技创新活动亦概莫能外。如果我们不加限制地放任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那么人类的创新活动就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威胁人类自身安全的一股力量。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屡遭重创的惨痛教训就是最好的证明。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接连曝光,现代科技创新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了解,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这种人类自身所创造的威胁力量,业已成了人类自身反躬自问的一个“全球性伦理问题”[8]。而对这种现状,通过法律对人类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规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重要而又紧迫。认识到这一点,对当今的食品科技创新活动的走向具有重大意义。因为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载体,是“民之天”,更何况食品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与生俱来的潜在的风险,因而更不能沦为一种任意性的纯粹自由创造活动,而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正确处理食品安全与食品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无非是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继续保持食品科技创新的活力,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法律在对食品科技创新进行规制时,应将食品安全设置为食品科技创新不可突破的底线。因为,一方面在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后,安全往往成了人类第一需要,成了现代社会提供给人类的最低限度的庇护与保障。将食品安全确定为食品科技创新的法律底线,既是食品科技创新活动不能突破的最低限度,同时也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食品科技创新实施干预的最大边界。因此,它仍然为食品科技的创新自由预留了巨大的活动空间,这样的法律规制既不会抑制,更不会扼杀人们在食品科技创新领域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对食品科技创新设置一条安全的底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科技创新活动带来了些许的羁束,但这是一种理性的限制,因为在食品安全的框架内,食品科技创新活动仍然是自由的,正如我国经济法泰斗李昌麒教授所言:“事实上,限制自由并不包含取消自由,仅仅是对自由不当行使的约束”[9]。因此,为食品科技创新设置食品安全的底线,与食品科技创新对自由的诉求并不相悖,这与火车的自由驰骋离不开铁轨的束缚是一样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食品安全也是实现食品科技自由创新的内在需要。

事实上,安全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我们所忽视,国家通过法律手段组织和管理科技活动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一条腿走路,即热衷于鼓励和支持创新,而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缺乏必要的警醒与正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在全部75个条文中涉及鼓励科技创新和鼓励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地方有29处,而涉及科技创新安全的表述没有任何提及,立法的这种价值取向,既不利于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悖于法律的内在特性和使命,因为法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源于对“发自对人性中或宇宙中与生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醒悟”[10]。近些年来所发生的每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不在刺痛善良人们的神经,也使得人们对正确处理好食品安全与食品科技创新二者的关系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共鸣,并开始反思我们在利用法律手段组织和管理科技活动中所一贯秉持的态度和立场。法律不仅仅要担当起推动科技不断创新的使命,同时也应担当起规避科技创新活动可能或已经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因此,在法律的框架内正确处理好食品安全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就是法律不仅仅要发挥鼓励科技创新的引导功能,同时法律也要发挥起控制、惩戒功能,以抑制食品科技创新领域种种恶性的恣意蔓延。

(三)进一步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当前我国食品领域的乱象尤以生产和销售环节为甚,申言之,食品科技被用来为恶主要存在于科技成果的应用环节。因此,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该成为食品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具有羁束性的价值指引,进一步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应该成为法律规制食品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一个重点领域。

食品科技在生产与销售中之所以乱象环生,主要原因是对经济利益的极端追求。毋庸讳言,借用食品科技来提高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没有经济利益的诉求,科技创新将有被窒息的危险,法律之所以一直高调鼓励科技创新,个中原因大体就在于此。但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经济目的至上性和效率优先原则往往会遮蔽人们对科技创新安全的关注,为了个体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积累,食品科技的非法滥用将会以常态化的方式与监管部门上演一幕幕猫和老鼠的游戏。要改变这种状况,除媒体的持续关注和舆论的道德谴责外,以法律为手段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才是我们最可靠的长效机制。为此目的,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完善的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建立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意味着任何食品科技在投入生产和流通领域之前都必须进行相关安全性风险评估。该制度的实施将使我们“在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估计和预见其利用的有害结果,以抑制科技活动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引导科学与法律实现互动”[11],建立完善的食品科技成果风险评估法律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食品科技成果的滥用意义重大,它将为抑制目前市场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滥用起到一个安全阀的作用,具有正本清源的功能。当然,为了使该评估制度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其制定过程应广泛听取食品生产者、消费者和流通环节经营者的意见,让相关的社会成员深度参与其中,使他们充分享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制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其次,鼓励食品科技成果风险检测方法的创新。对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风险的评估,需要借助一定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解决食品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最终还是需要食品科技技术本身的进步来解决,尤其应关注有关食品的安全与控制技术(又称食品安全的保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客观地说,当前我国在食品科技成果风险检测方面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以瘦肉精的检测技术为例,目前能快速检测出的瘦肉精添加剂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种瘦肉精添加剂,而新型瘦肉精添加剂的变种在不断地出现,例如苯乙醇胺А、齐帕特罗、赛庚啶等新型瘦肉精添加剂在四川、浙江等地早已面市,在浙江、嘉兴等地一次就查获尚未销售完的苯乙醇胺А核心料1380公斤,可配成猪饲料700多吨。这些新型瘦肉精添加剂目前地方监管部门很难检测出来。遗憾的是我们对苯乙醇胺А、齐帕特罗、赛庚啶等新型瘦肉精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才刚刚起步,更令人沮丧的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新的瘦肉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把莱克多巴胺的羟基打断,加上一个亚硝基就能合成莱乙醇胺А,而且原来能检测出莱克多巴胺的仪器对这种新型的瘦肉精添加剂却无能为力。

总之,我们在运用法律对食品科技创新进行规制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对食品科技创新风险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褒奖。否则,我们将在这场围绕食品科技创新而展开的“道魔之争”中败下阵来。

三、简评《专利法》第22条的立法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2条的规定,一项科技创新要被授予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专利权,必须具备“三性”,即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专利法》第22条关于专利授予“三性”的规定,在专利领域均具有其特定的立法价值,但在食品科技创新法律规制的视野下,我们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关于“实用性”的立法价值。

根据《专利法》第22条第4款的规定,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专利法》的实用性定义蕴涵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科技创新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食品科技范文4

这只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例。2008年9月三鹿集团毒奶粉、2009年2月广州瘦肉精、2011年9月地沟油、2011年染色馒头、2012年4月毒胶囊、2012年7月病死猪的事件持续出现,每次发生均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目前看,大众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高度关注,政府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查禁力度越来越大,正在成为一股推动食品安全惩治的强大呼声。

呼应于严峻的食品安全现实和民众呼声,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进一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明确制造地沟油最高可适用死刑,显示了法律层而对于食品安全案件的强硬态度。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虽然问题食品的出现各有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监管不到位。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了疯狂逐利的冲动之余,还可以合理地运用科技的手段来保障食品安全,让百姓们吃得放心。

创新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去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通过技术创新维护食品安全成为了焦点话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何指出,中国的食品工业在未来5到lO年依然是全球最活跃的经济板块,但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坎。

孟素何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而临五大挑战:一是中国食品工业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工业,每天11亿公斤的食品生产量使得中国的问题显现度全球最高;二是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食品工业和中国农业结构性的矛盾,如三聚氰胺、瘦肉精、黄曲霉等事件都发生在原料部分;三是信任危机,老百姓的心理伤害大于真正的生理伤害;四是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而非仪仪中国的问题;五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还将出现更多矛盾。

对此,孟素何提出,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是稳中趋好,同时加强监管也是必要的;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做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政府和公众都应对食品安全有合理的期待。

而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科技创新不失为一剂良药。

对此,中粮集团质量安全部总经理陈志刚表示,食品科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产品的驱动力。具体来说,中粮集团从三个方而通过技术创新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提出了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制定食品安全的长远规划。在产业链源头,中粮集团通过研发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如在2009年,番茄产业链选育23个综合性状优异的新品种;其次,打造科技研发平台,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中粮集团在低温碾米、植物油精制智能化等方而做了大量创新,截至2012年底,已拥有lOlO项有效专利,6项科技成果获得部级奖励,5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最后,依托科学的管理技术。一直以来,中粮集团都在通过种植基地的工厂化管理,保证质量稳定。

目前不少科学家出于社会对食品科技的巨大需求从幕后走到台前。由他们向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是很必要的。孟素何强调,政府应当加大科普公益性投入,强化在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

加快推广物联网追溯

“食品安全的监管环节应该尽量往前移,抓住主要矛盾,要在源头上下工夫。”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在王晶看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复杂经济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是转型期难以避免的痛苦过程,带有转型期的特点,之所以食品安全事件频出,原因是多方而的。而民以食为天,食品关系到民生,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必须增强行政监管的“合围优势”,构筑全产业链诚信体系,运用物联网技术丌展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而规划、分步推进,科学构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王晶提出,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食品安全的追溯监管,具体包括两个层面,即应当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国家食品安全工程与服务中心和食品企业信用平台,建立全国性的食品安全服务体系:并学习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实行源头追溯管理。实践证明,大多数的食品安全都发生在种植、养殖和加工环节。相对来说,食品的源头生产环节时间较长,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找到问题。因而,食品安全的监管环节应该尽量往前移,抓住土要矛盾,要在源头上下工夫。建议全面开展农业食品溯源工作,应做到食品从田间、农场到超市都有安全信息和生产信息可即时追查。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适用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不要一味地强调RFID等高成本的技术应用。

“应当把发展食品安全服务业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王晶强调。把而向企业或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服务作为一个新兴服务业来支持,从技术手段和企业责任管理方法上帮助企业,同时提高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按照“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把这种新兴服务业作为促进食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任务,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下,以食品安全责任管理能力为第一要素,构建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维条码设备将受益食品溯源体系建设

安全可追溯技术虽已十分成熟,但在市场应用上之所以仍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使用成本过高,特别是打印机及辅助耗材等长期被垄断在海外大公司手中。

不过,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日前从相关的展会上透露,经过多年研发,我国企业已掌握这一领域核心技术,洋产品“一统天下”已成为历史。

“我们的优势概括起来就4个字:好用,耐用,”在最新一款}用有完全自上知识产权的商用条码打印机前,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吕高仁表示:“无论是质量性能还是售后服务,我们的产品都可以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但我们的价格只有它们的一半,使用成本甚至不到它们的1/5!”

这对于开始重视追溯体系建设的中国食品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中国不仅是食品生产、流通和进出口大国,同时电是最大的食品消费国之一。据有关统计,中国人每天消费的食品总量约200万吨以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和不良后果。

其实,我国关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制的部署早已有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初级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多次指出,尽管目前国家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但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措施还不是很有效。

“运用先进的可追溯技术,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也为我们条码设备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专家表示,在国际条码打印设备市场中,美国、欧洲的品牌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日本品牌占约18%,而国产品牌只占到2%左右。

食品科技范文5

6月16日,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宣传周主题为“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当天上午,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市政府与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代表、区县政府代表签署了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并向市民代表赠送了《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启动仪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此次《食品安全法》可以说是“大修”,对原《食品安全法》70%的条款都进行了实质性修改,条款也从原来的104条增加至154条,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要求、处罚力度、问责程度都进行了升级。

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6月17日至7月2日),上海铁路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14个部门将与有关区县开展主题日活动。

6月18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在静安区新镇宁菜市场、普陀区高陵菜市场、虹口区花园城社区等开展主题宣传日活动,旨在展示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创新技术应用,加强对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公益知识宣传,提升市民对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的体验。在活动主会场――新镇宁菜市场,消费者可现场体验通过二维码扫描进行可追溯查询,如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采用二维码加密技术给5升葵花籽油产品做标识,使产品包装具有防伪与物流管理双重功能;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奶粉产品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过程追溯系统建设,为产品质量追溯、召回管理提供有效的监管平台;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对蔬菜的采收检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以及门店自提等环节的全程有效追溯;新镇宁菜场在全市率先倡导杜绝销售散装豆芽,全部销售带追溯码的包装豆芽,通过二维码扫描,便可得知豆芽的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净重、大豆来源等详细信息,还可保证豆芽在销售过程中不会被浸泡,大大降低了有害添加剂的风险,让消费者买到原汁原味安全放心的豆芽。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还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素养知识竞赛,提高市民科学素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开展食品安全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中小学中开展学生食品安全主题绘画、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线上线下活动精彩不断,多方位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科技范文6

活在这个以各类托拉斯为荣、各类快餐疯狂的世界,有时候会很烦:原始的玉米和大豆忙着去喂牲口和做生物燃料了,到我们嘴里的就粒粒皆辛苦,就算吃到了,还是转基因的;知道汉堡王会把我们催肥成汉堡身材,薯条把我们搞成沙发土豆,我们还是爱,因为是它们养大了我们的胃,因为它们霸占着全世界的地盘朝你勾勾手指:嗟,来食。

就因为到了2050年全世界要养活90亿人,我们就该被这么流水线地养着么?

也不全是。永远前卫的美国人开始跟这个畸形的食品世界要新的未来――就像刚刚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同志影片泰迪熊奖的《孩子们都很好》中,一对“蕾丝边”女人,接受捐精生了俩小孩,后来小孩们好奇心大动找来的亲爸爸,就是个比同性恋还前卫的男人:他种各类蔬菜水果,收割了就送到自己开的餐厅里做食材,而且是唯一的食材;他热爱本土出品,无视托拉斯,也拒绝高产,做出来的美食和他生机盎然的小农场,都极美极和谐,还带着性感。

这是个很in的导演,因为美国年轻人的农民梦确实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蔓延。

现实中,美国俄勒冈州科瓦利斯市就有一个30岁的叫泰勒•琼斯的畜牧场主,多年来,都对以工业化方式发展农业的做法深感失望,但没办法,因为他的祖父曾与前任农业部长厄尔•L•巴特茨在工作中有过紧密合作,而厄尔部长曾以提出“要么做大,要么出局”的口号而广为人知――直到祖父去世前吐了真言:你一定要想办法把厄尔和我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好。

这是一个工业怪兽扑面而来、人类健康被忽略被蹂躏的烂摊子,然而呼应着人口剧增、节奏加快的时代现实,仿佛也是迫不得已。食品的未来,究竟会是这帮年轻农场主引领的“复古田园风”,还是工业怪兽愈加横行的机械世界?又或者,大脑发达的顶尖科学家们,还能捣鼓出一个两者兼而有之的科幻世界?

我们愿意提出5个基于事实的推论,等待未来验证。

托拉斯动物饲养场?洗洗歇了吧。

首先,这种集中喂养式的系统在折磨动物并生产出腐坏的肉、家禽、蛋以及鱼的时候,直接或间接污染了环境,这将引发大规模的不满和抗议,尤其环保团体会气得暴跳如雷,而这是一个正在趋于无限庞大的团体。其次,大老板们其实是不吃鸡翅和鸭腿的,因为饲料是他们生产的,养鸡场是他们投资的,他们太明白这其中的激素危害了,那么,醍醐灌顶的你还吃吗?再者,没有一位有原则的营养健康师会否认植物性食物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是促进健康,消除慢性病的有效方法,而慢性病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的更大杀手。

啃玉米,而不是把它榨成汽油。

在最发达的美国,人们生产出来的玉米大部分被牲口和汽车给消耗掉了,多过人所吃掉的,而这项工程每年还受着政府三十亿美元的补贴;大豆的遭遇也类似:98%的大豆成了牲口的口粮,而大部分酱油(来自转基因大豆)又都用于了再加工食品的制造,同样,销售从这些作物生产出来的加工食品可以因为推广其商品受到减税待遇――GDP会因此大幅翻番,可是,跟我们的幸福和健康指数又有多少关系呢?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花大价钱去吃被加工被破坏的食品,远没有从地里掰下玉米啃着吃来得健康和划算。

我种地,我骄傲。

米歇尔•奥巴马带着女儿在白宫开垦小农场,正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当年轻的农民一代专注于实在的食品而不是垃圾食品时,不论是超级卖场还是他们自己的农场,都应该获得支持。美国正在改变:全国已有数千个社区性农业项目,而在1986年不过两个;现有超过6000个农贸市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2009年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从1990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近250亿美元!而加州伯克利的“绿色”厨师爱丽丝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部级超级巨星。

用“浮云”撑死你。

哈佛大学专攻气溶胶产品的教授大卫•爱德华兹日前公开了他发明的两台“吸入式食物机”:只要对着机器吸口“浮云”,嘴里就能尝到食物的味道。爱德华兹设想说:“未来会出现不需要碗筷的餐厅。人们走进一个房间,吸口气,吃了芹菜;走进另一个房间,再吸口气,就吃了牛排。”而有记者体验后证实:“一开始会感觉嘴里有点干和温热,但渐渐地,随着烟里的物质在口中聚集,果然尝到了新鲜可口的柠檬馅饼味道。”虽然现在还吸不饱,但爱德华兹相信在技术更成熟的未来,时尚的“浮云”必会风靡。

食品科技范文7

关键词:食品科学技术 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食品科技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1,2]。实践教育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3]。实践教学中心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4,5]。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是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定位于食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提供教学服务,培养创新型人才。

1 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条件建设

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由食品工程工艺实验室和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按照“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路整合而成。中心本着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服务,在大学科、宽口径的基础上建设实验室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实现仪器设备配置的最优化和实验室资源共享,保证实验室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充分整合已有资源,依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果蔬食品加工、焙烤食品加工、畜产食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食品工程与机械、食品化学、微生物学7个功能实验室设置食品化学及分离检测技术、食品生物学实验技术、食品工程与机械应用技术、食品工艺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5个功能模块。近年来投入400余万元添置了食品物性测试仪、SPR、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通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不仅全面保证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而且满足了从事科研、对外技术交流与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2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开发、社会服务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用重大。专职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存在学历和职称层次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地位不高,也导致队伍不稳定,难以引进较高层次的人才[6,7]。近年来,大量精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心根据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通过实行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互融,实验队伍专兼结合,聘请龙头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优化队伍结构。专职实验教师以实验室管理为主,并担负部分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部分近年来新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实验教师和精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理论教师一起,共同负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是校外教学基地技术骨干,主要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教学。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以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根据学生能力需求设置实验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8,9]。

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独立设置整合成食品化学及分离检测技术等5个模块[2,10-13],其中食品化学及分离检测技术、食品生物学实验技术和食品工程与机械应用技术为专业基础模块,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重点掌握食品加工与分析过程中的基础知识;食品工艺技术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为专业板块,多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重点掌握食品工艺过程单元操作知识与技能,形成以综合大实验为主、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促进学生早期系统科研思维和工程素养的训练。学生由原来的选课变成选择项目,除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外,农学、园艺学等其他专业的加工实验也可在5门课程中选修相关实验项目。每门课程设置按基本技能、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3个层次设计,并设置了选修实验项目和自学项目[14,15]。

4 规范实验室管理,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注重过程管理,对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每门课程都规定了学生在选修本门实验课程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设计每个实验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采用多元化实验考核办法,采取平时实验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知识或技能掌握情况。

中心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和实验室登记制度。在此基础上,一是狠抓实验课教学质量,二是狠抓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安排方面实施导师负责制,三是狠抓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实施毕业论文督导与检查制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强。

中心组织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技能培养,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研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程类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2项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构建了较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5 注重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选择的代表性

实践教学体系除实验课外,还包括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以及各种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教师科研项目等[9,10]。为避免“重科学、轻工程”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工程能力低的问题,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依据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食品工业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4个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如生猪和柑橘是湖南省代表性农副产品,辣椒、湘莲等南方果蔬加工是湖南的特色产业,选择相关的龙头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我们以核心教学实习基地为依托,兼顾其他教学实习基地,以此拓宽学生专业视角,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维坚,张一,余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2):113-115.

[2]钟瑞敏,黄国清,肖仔君.食品工科专业核心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18-121.

[3]张承,叶茗.创建国内一流的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73-75.

[4]刘静波,林松毅,王作昭.省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78-79.

[5]焦洪超,杨萍萍,崔言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浅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20-22.

[6]李金林,杨国富,申玮.从创新教育理念探索高校实验室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5):69-70,86.

[7]吕远平,卢晓黎,贾利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38-140.

[8]王淑静,郝建民,柳洪洁.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实验室科学,2010,13(2):1-2.

[9]杨祖幸,孙群,赖春霞.浅析我校部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107-110.

[10]Mark T. Morgan, Baraem Ismail,Kirby Hayes.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IFT) Core Competencies-A Case Study Survey[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6,5(2):35-39.

[11]Jeffri Bohlscheid, Stephanie Clark.Career Preparedness Survey Outcomes of Food Science Graduates-A Follow-Up Assessment[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1(2):8-15.

[12]Bor?a A, Muste S, Tofan? M, and Mure?an AE. The impact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in enhancing European competence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Bull UASVM Agric, 2012,69(2):486487.

[13]Rutland M and Owen-Jackson G.Current classroom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of food technology: Is it fit for purpose in the 21st Century?[C]. PATT 26 Conference,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Stockholm, Sweden, 2630 June, 2012.

食品科技范文8

伴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国内食品类科技期刊也得以空前繁荣。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中国与食品相关的期刊数超过150种。仅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3版)的食品类科技期刊就有53种,北京大学图书馆1编写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食品科学技术”中收录的刊物有21种。笔者抽查了9种主要食品专业类中文核心期刊,均有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其中7种期刊有中英文对照的图题、表题,种没有。从这7种期刊中随机抽查了100篇食品类科技论文,逐一检查这100篇论文的中英文图题表题,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归纳分类,并对图题表题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1.图题表题英文翻译的规范化标准

图表是科技论文中最为形象具象的语言,可以起到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图表的形式可以把科研成果和科学试验的内容准确、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

科技论文中的图可以直观地展示事物与事物之间、量与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无须借助繁琐的文字描述,就可以把目标物的形貌、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规律、发展的趋势清楚地呈现出来。Apictureisworthathousandwords(—图胜千言),图可以直观高效地表达复杂数据,以及这些数据所蕴藏的规律和趋势。

表格则可以将试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结果(数据)按照统计学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或排列或组合在一起,让读者可以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些逻辑性、规律性的东西。

中国科技论文作者在对图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中国GB/T7713—1987标准[2]。该标准对图题表题的撰写规范性标准主要有4个基本原则:

(1)图题表题是试验过程及其相关数据等内容的集中反映,因此要具体贴切,忌空泛、模糊。

(2)图题表题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服务于论文的主题,文字阐释与图表构成完整的一体。

(3)图表应该具有自明性与自含性,即读者仅仅通过图题、图例、纵横坐标单位、图形等,无需阅读正文即可理解该图所表达的试验考察目标、目的与结果;同样,仅需通过表格的表题、表头、表内的数据等,就能准确理解表格所阐释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图题表题应尽可能全面精确表述该试验的目的、方法,同时要简短确切。这一点与对英文标题(篇名)的要求基本一致。

(4)图题表题要忠实于试验的结果,不得进行夸大渲染,要科学准确。

由此看来,图表的中文题名和英文题名要求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英文翻译应该完整准确表达图表中文题名的内容[3]。

2.食品科技论文中图表英文错误分类

从抽查的100篇食品类科技论文中,笔者共发现图题表题翻译错误128处,主要是专业术语用词错误、表述错误以及语法错误。洋见表1。

表1食品科技论文图表英文翻译常见错误分析

由表1可知,7种食品类科技期刊中平均每篇存在1.28个错误。由此可见,食品类核心期刊中的图题表题的英文翻译水平亟待提高,其他非核心、非重点食品类科技期刊中的英文翻译可能存在更多错误。对128处翻译错误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发现,专业术语用词错误是最为常见的问题,究其原因应该是作者和英文编辑尚未掌握专业术语,面对同一个名词的不同英文词汇无从选择。比如:猕猴桃的英文究竟是Kiw丨还是Planch?实际上猕猴桃的学名是八ctinidiachinen-sisPlanch..英文名是YangtaoKiwifruit。再比如,饮料是beverage还是drink?至于表述错误和语法错误,只能说明作者的语法知识、英文文献的阅读量以及写作经验方面的欠缺。

3.食品科技论文图表英文错误分析

3.1专业术语错误

所谓的专业术语是指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对一个事物或者行为的统一称法或简称,这个称法在该领域中是公认的、通用的。就食品科技领域来说,专业术语的中文和英文基本上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单义性关系,所以在对图题表题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中,面对较多相似的英文单词,要仔细辨识,分清口语与书面用语、专业术语与曰常用语。否则,就会出现误解、误译、漏译。

例一:图2酶解初始pH对直链淀粉含量及回生值的影响

原译:Figure2EffectofpHonamylosecontentandset¬backvalue

分析:“回生值”应译为retrogradationvalue;setback原意为“挫折”不是专业科技英语“回生值”的表达方式;酶解初始pH未做翻译。

改译:Figure2EffectofinitialpHonamylosecontentbyenzymatichydrolysisandretrogradationvalue例二:图1直链和支链淀粉参比波长分析原译:Figure1Thepreparationanalysisofamyloseandamylopectin

分析:“参比波长”应译为referencewavelength。

改译:Figure1Thereferencewavelengthanalysisofam-yloseandamylopectin

例三:表3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料水比原译:Table3Ratioofdrymatterandwaterfrom3dif¬ferenttreatments

分析:料水比”应译为materialtowaterratio改译:Table3Materialtowaterratioof3differenttreat¬ments

3.2语法错误

3.2.1语序不当汉语和英语在语序上存在不小差异,这也是科技论文中英文部分经常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在汉语中,定语都是前置的。在英语中,定语如果是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分词、复合词等单词,往往是前置的;定语如果是短语(如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一般都要后置。而且英文里中心词前面的定语还要按顺序先后进行排列:限定词(指示代词、冠词)—表示大小、长短、高低—表示形状—表示新旧、岁数—表示颜色—表示出处、国籍、区域—表示物质的材质—表示类型、用途—被修饰的名词。所以,在翻译中文图题表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这样的语法要求进行。根据汉语语法结构进行直译就有可能产生语序错误。

例一:表4主要的4种细菌种类

原译:Table4Dominatingfourtypesofbacteria分析:主要的”与“4”的译文顺序应当调换。

改译;Table4Fourdominatingtypesofbacteria例二:图4不同乳化剂用量和种类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原译:Figure4Influencesofdifferentspeciesanddosageofemulsifieronpropertiesofemulsion

分析:不同乳化剂用量”属于名词性短语,英译时应后

置;species常指物种种类,应替换。

改译:Figure4Influencesofdifferenttypesofemulsifierwithdifferentdosageonpropertiesofemulsion

3.2.2 词形的选择不当这也是在图题表题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其根源在于作者或英文编辑不熟悉动词的用法导致的。

例一:图1莲藕切片机工作原理

原译:Figure1Workprincipleoflotusrootslicingma¬chine

分析:工作”是动词,应当用“-ing”形式。

改译:Figure1Workingprincipleoflotusrootslicingmachine

例二:图2仿真开环图

原译:Figure2Simulatingopenloopgraph

分析:仿真”与“开环图”构成的是被动关系,应用过去分词形式。

改译:Figure2Simulatedopenloopgraph

要避免产生语法错误,作者或英文编辑要加强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深入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在行文过程中应当多考虑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将汉语按照汉语的语法或习惯直接生搬硬套译成英文。

3.2.3 表述错误

(1)表意不清。根据语言学研究,英语从形态上被称为语法型句子,是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的语言;而汉语从形态上被称为语义型句子,是一种以分析性为主要特征的语言。英语句子的建构注重形式,句法特征是呈开放性的形合,其词性可通过词形来辨识,其语态、时态以及语气都有明显的符号标记;汉语句子的建构则注重意念,句法特征是具有隐含性的意合。在对食品科技论文的图题表题进行英文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理清汉语语句的深层结构,明辨语句中的逻辑结构,再根据英语的语言形态学特点进行二次创作。如果仅仅简单地根据汉语词句的字面意思,用相应的英文单词或术语堆砌起来,往往无法真正表达汉语图题表题所蕴含的意义。

例一:图4改进后的小型化分子筛膜

原译:Figure4Modifiedminimizedzeolitemembrane

分析:改进后的”与“热处理”的“-ed”分词叠放容易产生歧义。

改译:Figure4Minimizedzeolitemembraneaftermodifi¬cation

例二:图3菌体不同生长阶段基因表达动态变化

原译:Figure3Kinesisofgeneduringdifferentgrowthphase

分析:“动态变化”变化的是“基因表达”并非“基因”。该译文明显混淆了二者的关系,导致词不达意;“动态变化”用词不准;“菌体”未表达。

改译:Figure3DynamicChangesofgeneexpressiondur¬ingdifferentgrowthphaseofculture

(2)重复翻译。图题表题的翻译不能仅仅将单词一一对应,或者用词准确、语法正确,还要力求简洁明确。“标题除了精确、精彩之外,还要讲究精练,切忌拖泥带水。只有精练才能醒目,才能富有效力。为了精练,译者有时可以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有时可以删除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内容。”[5]这是对科技论文篇名翻译的要求,对图题表题的英文翻译也有同样的要求。从翻译的信达雅来说,图题表题的英文翻译不仅要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还要用词精确、简短,甚至能产生语言上的节奏感。

例一:表5酵母菌凝聚性

原译;Table5Theflocculabilitydetectionresultsinmi-crozyme

分析:detectionresults多余,应去掉;in介词联接不正确。

改译:Table5Theflocculabilityofmicrozyme例二:表3DPPH法测定海红果多糖与Vc对自由基清除结果对比

原译:Table3ComparisonofthescavengingeffectsofPMMresultandVcresultonDPPHfreeradicals

分析:“结果”重复翻译;“清除结果”指的是“自由基”,混淆句意;使用“DPPH法”不应用介词on;二者比较时通常可

以用between。

改译:Table3ComparisonofscavengingeffectsonfreeradicalsbetweenPMMandVcbyusingDPPHmethod

(3)内容漏译。对图题表题的英文翻译,要做到读者不需要阅读正文或图表相关的文字论述即可抓住图表所表达的内容,就必须顾及题名中的中心词以及修饰或限定词语。现在有很多作者为了图省事,随意地漏译某些核心词语,必然导致读者无法全面正确领悟图表的意图。

例一:图4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分割和包装平台俯视图

原译:Figure4Theverticalviewofsegmentationandpackagingplatform

分析:未译出“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

改译:Figure4Theverticalviewofsegmentationandpackagingplatformofasmall-sizedunpoweredintegratedslaughterfacilities

例二:图2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微球性能的影响原译:Figure2Influencesofinitiatoronpropertiesofmi¬crosphere

分析:“聚合”漏译。

改译:Figure2Influencesofinitiatoronpropertiesofpo¬ly-microsphere

食品科技范文9

【论文关键词】现代科技 现代性 食品安全

【论文摘要】最近,由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不得不引起全民的重视。而这个问题本身也亟待解决,人们必须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道德和法制的双重建设和监管才是其真正出路。

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食品对于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食品,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丰富。然而正如:“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许会给人们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食品添加剂乱用、农药无限度使用、激素残留等等问题避之不及。

人们生活变好的同时,胆量也变得越来越大,道德与诚信缺失严重,一些生产厂家不顾后果、只讲经济效益的乱加乱用一些工业合成物,侵害人们身体健康。最近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声声响亮的洪钟敲打着我们逐渐不堪重负的心理。“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我们不仅要问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面对着琳琅满目、数以万计的各种食品,我们能分清哪个才是对我们身体无害的吗?甚至有时我们千挑万选只是为了买一些对我们身体毒害较小的食品,而买到后还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从而以后更加欢欣鼓舞的在食品的海洋中继续寻找着。这是多么悲哀的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健康的生存都渐渐的变成了奢求?许多甚至从未听过的词语正在不断的更新,例如“绝育”黄瓜是指将避孕药、雌激素抹在黄瓜上,来使黄瓜快速的成熟,人在食用后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的可怕后果。还有“爆炸”西瓜是指对西瓜使用膨大增甜剂后,西瓜出现爆裂,人在食用后会危害神经系统,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诸如此类的新鲜词语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着这些词语许多群众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声讨的表现,反而是越来越漠然。这些有毒食品不仅毒害了我们的身体,也正在腐蚀着我们的心灵!而后者则更是可怕的,漠然就是对这些有毒食品的放纵,如果再一味的对有毒食品放纵下去,那么这些有毒的食品将在毒害我们之后,继续毒害我们的子孙,那么长此以往民将不民,国将不国!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很多群众在反复遭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打击后出现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按道理,遇到诸如“染色馒头”“毒豆芽”“牛肉膏”等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后,第一反应就算不是出离愤怒,最起码也应该是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另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人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和无奈的调侃。深究原因,我们发现群众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并不是因为我们真正的已经百毒不侵、坚忍不拔,而是因为群众已经从以往的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轮回”。而令人啧啧称奇的“类似”不仅仅是主题,更在于问题出现的模式和应对方式:即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开展行动——有关负责人召开新闻会进行表态——偃旗息鼓、风波平息——迅速遗忘——下一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曝光。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过去,都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时光倒流。更有意思的是网络上竟然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过程:A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B、C、D等地都坚称本地没有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直到B地也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A、C、D又坚称自己没问题。就这样,不同地区、厂家、行业、品牌几乎以“前赴后继”的势头接连的“沦陷”。  今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政府对此类事件的关注不足,监管严重缺失。和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建立的食品安全法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却是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时才正式通过实施,而反观美国早在1938年时就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可以说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向人民承诺改善食品标准仍是新鲜事物。而我们政府缺乏应对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经验也是造成今日许多问题的一个原因。

彻底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我们全民都应该及其重视的事情。当那些道德败坏者以逐利为目的,无视食品的质量安全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道德的规劝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毕竟作用有限,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组织那里,公众健康永远不是一个首要的议题。”只讲道德对这些以逐利为目的的造“毒”企业来说是无用的,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知法犯法者,让食品制造企业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食品安全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如松, 周鸿. 人与生态学[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2] 范正伟. 拿什么拯救食品安全的道德[J]. 当代广西, 2011,(11).

[3] 黄晓卉. 消失的传统文化与遥远的现代化——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中澳食品安全[J]. 环境, 2008,(10).

[4] 张吕好. 食品安全是“道德难题”还是“体制问题”?[J]. 民主与法制, 2011,(13).

食品科技范文10

在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一个纯中药的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是目前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临床一线药物。山东华瑞联合生物研发组柴象枢教授即是葛根素注射液的奠基者。因为其只能在临床使用,处于非临床和亚健康的人群则无法使用,华瑞联合研发组提出要研制一个部级、高水平、能更广泛使用的新产品。于是心纳葛根黄酮软胶囊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攻关项目,以国家二类新药项目立项。

课题组于八十年代初在我国首先发现了葛根素和葛根黄酮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继而又发现了葛根素单体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证实了葛根素的β-受体阻滞作用,为葛根素及葛根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葛根这一传统中药得到了空前的开发,成为目前我国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九十年代初,课题组又发明了水法提取葛根素的新工艺,一举革除了葛根素和葛根黄酮分离提取过程中使用大量有害溶剂的传统工艺,使葛根素和葛根黄酮的纯度大大提高,更加安全有效,该项工艺连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葛根素纯品制备的最先进工艺。

葛根素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骨折、糖尿病等疾病的住院病人,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口服药品或保健食品,使许多处于亚健康的人群无法服用。心纳葛根黄酮软胶囊经过我公司科研人员二十五年基础研究,十八年临床验证研制而成,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天然药物葛根素的口服制剂,填补了葛根素口服制剂的空白,是目前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以葛根素纯品为功效成分的功能性保健食品,是中药现代化的革命性成果。具有服用安全、功效确切的优势,既防病又治病,是中药现代化的典范。

吃葛根素关键看提取工艺

葛根素水法提取工艺是心纳葛根黄酮软胶囊的核心技术。山东华瑞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组历时十年,创新发明的葛根素水法提取工艺荣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96115754.2;ZL95110343.1)。

该项工艺分离提取葛根素纯品制备的首创性工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引领了我国葛根素提取工艺的历史性革命创新。具备了口服吸收高活性的前提,创造了以葛根素注射用医院临床药物,向口服功效保健食品升华的物质基础。

心纳葛根黄酮软胶囊,是以水法工艺提取葛根素纯品为功效成分,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葛根素纯度达到99.0%。功效成分的高纯度,高含量、高活性、纯天然,保证了功能因子和作用机理的确切性,保证了功效成分全溶性,保证了人体吸收的最佳水平,保证了功效确切显著,保证了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心纳葛根黄酮软胶囊,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水法工艺提取的葛根纯品为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

详情请拨打咨询电话:

400-7010-699 0431-86761058

食品科技范文11

2016年12月18日,由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协助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举办了食品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新技术发展研讨会。

此次会议,特邀了全国各地食品卫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机构、从事食品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技术开发的企业及食品生产企业等共商大计,以食品产业链微生物污染的话题为切入点,就中国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食品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技术发展,提升我国食品产业控制微生物的科学技术水平,维护和加强食品产业链健康、高效地运营发展,确保食品安全,共同推动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全国委员、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彦榛现场为大家分享了食品卫生消毒在食品安全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卫生消毒一一解决作了详细介绍,引起了到场人员的强烈共鸣。

戴彦榛表示,创新创业的成功让长江脉看到了广阔的大卫生市场前景,为响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长江脉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中食健之素(武汉)食品卫生安全科技产业创谷和长江脉(武汉)食品卫生安全科技与产业基地。该创谷与基地将全方位建立食品卫生与安全科技产业现代化配套功能,建立食品卫生与安全综合性生产基地,聚集全国相关科研机构与产业,形成我国食品卫生与安全科技与产业的核心区。通过中国消毒创新与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来促进大卫生相关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离不开专业的卫生消毒技术,快速灭菌作为效率化的消毒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食品安全保障领域,食品卫生消毒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广阔。长江脉专注大卫生消毒二十年,坚持“专业专注,行稳致远”的事业观念,“长江脉・健之素”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如今已经跻身中国卫生界最为专业、极具规模、技术领先的智慧消毒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产品服务提供商,更是北京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企业。公司在二十年间的一千五百多场全国性学术推广活动中,实践着“以发展学术为市场先导”的经营理念。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罗云波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李洪军、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孙明远、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等分别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水产品等的微生物控制与检测进行了分析讲解。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昆仑从食品微生物检测科技发展情况入手,展示了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食品微生物管理现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认知难已成为管理中的难点之一。我国的消费者,甚至许多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未能深刻理解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为此,与会专家倡议,大力发展微生物控制技术及微生物检测技术,促进相关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和食品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食品科技范文12

[关键词]转基因 双刃剑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83-01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在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现在看来,转基因食品解决了一些从前无法解决的食品方面的相关问题,发展现状及趋势趋于乐观,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转基因食品今后发展的利弊关系,还有待人们做出权衡。

一、转基因食品概念

转基因食品简介:说到转基因食品就不得不提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即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是多种不同的基因转入到选定的生物体中,使其产物具有同转入基因的生物体相同或相似的特性。以此为原料加工制作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分类:市面上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红柿、彩椒、木瓜等。一般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又可以根据食物中转基因的功能分为:增产型转基因食品、控熟型转基因食品、保健型转基因食品、加工型转基因食品、高营养型转基因食品和新品种型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发展背景以及优缺点

1.转基因食品发展背景

时代在迅速更迭转变,地球上的人口也在剧增,伴随而来的是食物需求量的增加,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情况,食品供应问题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转基因食品被研究出以应对这一困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2.转基因食品是一把双刃剑

如今,转基因食品带给人们生活的诸多便利,满足了人们从数量到质量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转基因技术,人们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虫抗病、抗寒抗旱抗盐碱的优质品种,大幅提高产量,改善食品质量,解决世界总体粮食短缺这一问题;不仅如此,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将有益于健康和对抗疾病的功能加入到食品中,让食品具有诸如抗癌、防治心脏病、降低胆固醇等功能,同时转基因还可以使作物摆脱季节、气候等客观因素对作物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美味的瓜果蔬菜。但是转基因毕竟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想要百利而无一害是不可能的,在多年的实践以及跟踪研究中,转基因食物也出现了一些害处,基因工程是伟大的成就不假,但是由于基因食品毕竟不同于传统食品,其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的改变会造成成分浓度的改变以及新代谢物的产生,这些都是现有科学技术尚未能够完全控制的,其结果有可能造成过敏、中毒、甚至体内基因的转移或突变。

三、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也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在农业方面,转基因技术的影响尤为重大。当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生物技术抱以极大关注度,转基因技术成为人们解决世界食品供求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各个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扶持这项技术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4000万公顷。在转基因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等已经成为重要出口商品,由于受到大部分美国民众的承认,在美国,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人类的食品。而中国方面同样紧跟世界的步伐,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深入开展的研究品类包括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不过真正能够被百姓吃到嘴里的国产转基因食品究竟有哪几种呢?事实上,只有甜椒(一种柿子椒)和延熟西红柿两个品种。虽然中国在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渐趋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但不难看出,将来还会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加强这一领域的科技研究。

四、转基因食品发展趋势

虽然现在看来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国发展势态良好,各国投入人力物力发展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但从全局上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是存在着较大争议的:

1.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凭借巨大的优势为人没带来众多福利,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发展的劲头可以说势不可挡。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初衷是促进人们的健康,并在当今全球人口压力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前提下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供应问题,首先这就说明至少转基因研究开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从侧面看,基因技术在不断发展,并且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始终不放弃在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因为这门科技不仅具有巨大的知识价值,还有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从不断发展的基因技术本身这一点来说,就可以看出这种发展是被世界所承认的也是时代所必要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价值。诚然,转基因食品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性是基本可控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出现过恶性重大事件,所以说转基因技术的深化研究在今后一定还会不断在各个国家开展。

2.但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确定性,造成了公众以及科学家们对这一种新型技术影响下的食品的安全性抱有广泛的质疑态度。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的还除上文已详细叙述此处不再赘述,虽然这些可能引起的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但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一些消费者团体和绿色和平组织掀起了相当规模的抵制运动,反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基因食品的销售。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展开调查。欧盟国家曾在卢森堡举行环境部长会议,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是:在新法规制定出来之前,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流通。可见对于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转基因食品,人们还是抱有较强警惕性,不敢毫无顾忌让其取代传统食品大量流入人们的餐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保证主要还是要依靠相关部门的严格检测把关,只有始终秉承正确地初衷并时刻保持警惕,转基因技术才能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伟大科技。

五、总结

转基因食品是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科技发展共同催生的产物,虽然在当下来看,转基因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以估测的隐患,但随着对转基因技术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相信科研人员会积极地找出克服转基因食品缺点的方法,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利弊权衡也会越来越简单明晰。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因为科技的发展愈发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闫新甫.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J].世界农业,201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