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

时间:2023-01-28 10:30:01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1

1课程定位

1.1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医学营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现代临床营养技术和公共营养、食品安全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从事临床营养实际操作能力、疾病筛查、社区疾病管理、营养调查的能力,还要有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1.2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定位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营养、卫生检验检疫、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1]。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控制链中的传统监测点,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类课程体系的三大检验方法(技能)课程,是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该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1.3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在医学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通过学习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要、卫生法规与监督、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等,具备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后,再同时开设食品毒理学检测、食品感官检测、食品卫生理化检测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平行课程。经过这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相互融通、优势互补,即可参加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获得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为后面医学营养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专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2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在于其蕴含的科学思想、人文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实现三个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食品微生物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实操技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中最新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应用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③素质目标:具有无菌操作意识、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条件

3.1师资队伍

由6名专职教师和3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并配备2名高水平的实验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很合理,并且100%为双师型教师,5人为食品检验工考评员,其中2人还是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评员。因此,我们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且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学队伍。

3.2实验实训条件

①校内实训基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组正在建设《微生物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教学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分组配套齐全。现有微生物实验室5间,总面积540m2,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训、自行设计实验的需要,实验开出率按课程标准要求可达100%。②校外实训基地。医学营养专业与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现代妇产医院、福建明一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和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完成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食品中部分致病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等项目的的抽检工作。

3.3课程教学资源

“贴近生产实际、适应岗位需要、反映食品检验技术发展趋势”是我们选用和编写高职教材的依据。选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用成主编《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教学主教材,该教材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之一,理论上突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侧重实际操作、检验方法,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与设备、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程序、基础实验技术、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卫生指标细菌的检验、致病细菌的检验、真菌的检验和其他检验项目。同步配套使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技能型人才培训用书: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第二版)》,该教材是根据最新《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与此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开发了相关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测试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料。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四阶段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挫折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核心都是启发式教学。

4.1.1项目驱动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老师会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设计出各个任务项目的教学方案。

4.1.2四阶段实践教学法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员模仿和总结练习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

4.1.3任务驱动教学法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4.1.4启发讨论教学法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思想去解决、分析、批评、判断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使经验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

4.2现代先进教学技术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除了应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并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手段,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实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考核的方案。

5课程设计思路

5.1依据需求定内容,依靠行业建课程

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事业单位岗位需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基于“岗位知识体系”来进行课程设计(见图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分别为微生物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我们与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食品行业专家和高级研究人员定时来校兼职授课,共同建设与管理课程;共同制订课程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实践项目教学。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比例达100%,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学生技能训练模拟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5.2课程为社会服务,教学顺应市场项目化

该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技能训练期间,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承担福州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海蜇皮质量指标检验,以及为贝奇(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贝奇野菜汁”成品检验。一方面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途径,另一方面以社会为课堂,实现了教学创新与市场互动。

5.3“阶梯式”的实践教学递进式模式

“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课程开始,就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半年;随后,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铁路局福州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微生物检验科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4个月~6个月;最后,在第六学期分散到实习基地或其他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半年。此法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且学生素质大大提高,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100%。

5.4课程考核与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

本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考核,改革传统以理论笔试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3],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和校外实践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职业资格证是就业的“准入证”,为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课程的考核还与国家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严格课程考核是学生获取“双证”的保证。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实行“以证代考”,即以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代替课程成绩。

6教学内容设计

6.1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教学内容以“体现国家标准、对接生产实际、融通职业标准”为原则进行选择,选好以后围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组织,每个项目由学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单元综合实训共同完成。“理论(初步了解)实践(初步学习和模仿)再理论(理解)再实践(独立操作及完成)反复实践(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认知与学习规律来完成各项目,如此反复操作可为学生奠定比较扎实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6.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食品微生物检验以微生物检验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按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将课程分5个教学模块,4个基本技能训练情境教学,7个典型工作项目教学。共80学时,安排于第二学年第4学期开设,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6.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细菌检验基本技能;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技术;食品中主要致病微生物生物学性状及其检验技术。②难点:对不同的食品样品和检验项目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各种检验结果,最终作出正确的食品卫生评价。

6.4课程教学评价

①后续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学生们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扎实,技能操作熟练。对于后续课程,我们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②实习单位评价: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营养专业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③学生评价: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我们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操作本领、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7课程特色

①理实镶嵌的教学模式: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穿行,理实一体,使学生对内容更容易理解。②导引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既注重老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③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坚持单项训练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检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探索是成功的。合理定位课程在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选用和编写优质教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潜能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新彬,李超敏.医学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89-90.

[2]吴君艳.基于食品检验岗位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食品检测类《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改革[J].科技信息,2012,35(8):809.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2

食品科学专业属于工科,为了培养食品工程领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建立了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介绍了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课程教学基本概况,阐述了实验室管理机制,列举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总结了实验教学良好效果,体现了该实验室在应用型食品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

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实践。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靠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再实践中历练的。实践教学对工程类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整体素质有推动作用[1]。2010年,我校依托教育部修购计划项目建立了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果汁浓缩、乳品加工、植物功能成分提取和纯净水处理等4条中试实训生产线,总投资近1500万元,具有为现代食品科学、工程机械等学科开设科学、合理、优化的开放性实验条件。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建成后主要承担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食品专业及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课程实训实验和生产实习,它满足了食品科学学科不同层次教学和实验技能要求,在教学方式和硬件条件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工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理想场所,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搭建了优良平台,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属国内同类学校先进实验室,在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1实验教学概况

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主要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本科生开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加工工艺过程、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生产安全控制等课程实训实验,实验开出率达100%,同时,结合现有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大幅度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将总比例由原来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该实验室还承担了部分教师科研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实验的相关实验任务。按目前每年参与实验学生人数160人计算,该实验室可完成实训实验项目24个,每年实验人时数达到3.6万人时,此外,加上本科生毕业设计、生产实习以及硕士生、博士生的部分实验,每年实验人时数超过4万人时。食品工程中试实验室除了承担食品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外,还面向校内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本科专业,以及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校外相关食品专业本科生开放,五年来总计开设实训实验96个,参与实验学生5200多人,实验总人时数达到45万人时。

2实验室管理机制

2.1完整的管理制度

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整合实验资源,统一调控和管理。为了规范各项工作,制定出台了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同时制订了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实验室开放办法等规章制度20多项,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系统化、完整化、科学化。

2.2正规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方面,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建立了完备的实验教学文档资料,如“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教学课程安排表”“学生报告成绩记录表”“实验课程试卷分析表”等,同时配套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实验教学工作按制度、按计划顺利运行。

2.3开放的运行模式

开放与创新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注重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模式,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与创新实验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培养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实验技能和课外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促进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3]。此外,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还面向社会对外开放,提供师资培训、成果转化和实验教学等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了该实验室的示范、辐射作用。

3实验教学改革

3.1修订实验教学计划,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

及时修订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计划,加大实验选修课比例,增加实验课学时数,增强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不断探索、完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生产实践”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凸显产学研紧密结合优势与特色[4]。同时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引入实训实验教学平台,精心设计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训练、毕业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他们的科研素养和动手能力。

3.2调整实验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手段

按照课程群设立实验课,保证理论课与实验课统筹协调,合理衔接。如原有的果蔬加工工艺学、畜产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和软饮料工艺学等四门课程各自单独设立实验,现将其全部整合为“食品工艺学实验”,实现实验课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有效的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5]。引入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生产项目密切结合,实现基础与前沿、科技与生产、技能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实验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实验课程负责人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了解学生的需求与评价,将“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贯穿于实验教学的整个环节。每学期举行实验教学研讨会、实验教学中期检查会、实验教学意见征求会、实验管理工作交流会、实验教学示范课和专业实结会,确保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提高。

4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据统计,食品学院本科生依托该实验室先后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8项、大学生勤助科研项目27项、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55项。此外,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共获奖19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的反馈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毕业后大多前往省内外各大知名食品企业工作,如内蒙古伊利集团、天津康师傅集团、南京雨润集团等,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从事质检工作,也有个别学生成功地实现自主创业。

5结语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呈现出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一大批未受过工程实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难以找到精通技术操作的实用人才[6]。针对这一现状,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当前社会的需要。食品工程实践训练实验室是富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它在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实验室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均有极大提高,为应用型食品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作者:张润光 张有林 张华峰 张宝善 张邦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姚芳,刘靖,刘萍,等.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21-122.

[2]吕远平,卢晓黎,贾利蓉,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38-140.

[3]镇真柏,胡志强,刘超.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121-123.

[4]许金蓉,蔡锦源.食品工程技术训练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3(7):187-188.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宠物营养与食品;实训;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41-03

《宠物营养与食品》是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为《养犬与养猫》《美容与训导》《临床诊断》《宠物寄生虫病》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实训内容包括:宠物营养状况观察与分析、常见宠物食品原料识别、宠物食品配方设计、样本的采集与制备及保存,宠物食品常规成分如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矿物元素、氨基酸、维生素,卫生指标如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指标分析与检测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实训及实习,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重在提升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入宠物食品相关行业从事相关的原料质检、化验、生产及相应的管理岗位打下基础。笔者探讨了《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以提高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是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11年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在校生有2014级、2015级、2016级近300人,已毕业的学生有2011、2012、2013级共200余人。《宠物营养与食品》作为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制定教学计划、大纲、课件、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与结题到院级课题《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通过对近5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探索与总结,对《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1 目前宠物营养课程教学现状

1.1 实训教学内容不全面、滞后 《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参考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参照饲料行业和国家标准,尤其是食品中的水分、灰分、钙、磷、盐等指标的测定。另外,宠物食品配方设计中的试差法,缺乏具体的步骤和案例,犬、猫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更新较慢,宠物食品的制作没有具体实例等。此外,教材中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与实际使用的相比,相对落后,教师对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有待加强。另外,实验室设备、耗材的招标到最后的验收以及投入使用,中间间隔时间较长,对于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1.2 教学方法、手段需更新 《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的实训项目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室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很难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包括原有实训课时、内容。再加上验场地及设备的限制,每个班级人数大约40人,难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将每个实训从头至尾操作一遍,有时候光仪器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都得花较长时间,单纯的一次实训2个课时,1.5h,不要说每个同学操作,光是实验步骤、试剂配制和注意事项都得花大半时间,课后或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不会再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教学任务也较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考核方式需完善 传统的实训教学考核模式采用理论教学考核模式,即期末考试时将实训内容也出现在考题中,因此很多时候对于实训没有设立额外的考核模式,或者通过收集实训报告、批改实训报告以及实训结果的准确与否来评定实训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很多学生对实训教学不够重视,不够积极,导致部分学生抄袭实训报告或者捏造实训结果,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实训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

2 改革具体措施和内容

2.1 实训内容筛选 通过对2011、2012、2013级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跟踪、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统计,发现86.7%的学生选择了宠物医院,不到2%学生选择宠物食品企业、饲料企业从事化验员岗位、原料检测岗位、品质管理岗等,参加饲料检验员资格证考试的同学较少。因此,对于2014、2015级在校学生,进行该课程教学时有意将饲料化验员职业资格证融入该课程。此外,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我院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将该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筛选,例如,在授课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宠物食品制作,如猪肉松的制作、饼干的制作等,然后对他们制作的产品进行指标测定来评价产品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指标分析检测内容,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安排上,学院每天安排8节课,每节课40min,《宠物营养与食品》每周安排了4学时,总学时64,而课程实训内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2节课是很难做完一个实验的,因此,《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选择了一天中的3、4、5、6节课,外加中午2h,见表1。这样安排之后就解决了时间不充足的弊端。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2.2.1 教学方法 该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法、现场教学法、角色转换法等等。根据实训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进行宠物食品原料检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假设自己是饲料厂或食品厂的原料检验员,来了一批玉米,应该做哪些检测,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如何进行样品采集、制备、感官测定指标有哪些、留样等等;如宠物营养状况的观察和分析时,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找一些典型营养缺乏症案例,让同学们讨论并提出可靠的解决的方案。学习宠物食品加工设备时采用现场教学法,将同学们带到饲料厂、食品厂进行认知学习,一是对工艺流程、加工设备有了进一步认识。二是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关于岗位模拟,参与式教学,主要用于打破以往的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比如宠物食品水分测定,让学生通过样品制备、称样等操作,来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专业知识转化成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2.2.2 教学手段 关于实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实验员将仪器准备、配好试剂、准备样品,学生上课时只要到实验室进行试验操作即可,随后完成实训报告并上交。因此很多时候学生不清楚实训原理,不知道相关仪器的选用,不能全程参与到实验。而我们在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微信、QQ、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手段,在实训课程开始前一周进行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一周中完成分组、任务分解、实验方案制定、仪器设备准备、试剂配制,了解重难点等,上课期间,老师更多是负责引导、解答与服务,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较难判断和理解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如视频、动画等更为直观、形象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此外,本课程也要求大家将自己实训操作制作成视频,后期将抽取部分视频给同学们观看,一是作为教学资源保存,二是让大家对操作进行评价并进行评比。从而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在2.5+0.5教学计划中,其中最后一学期,学生将有6个月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期间,学院系部将筛选、组织了一部分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外加企业参与管理与评价,通过教师深入企业的带队指导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企业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岗位能力、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及时了解企业、行业的动态与发展趋势,进而对教材现有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学大纲制定、培养目标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而使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市场、就业需求。顶岗实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转变角色,而且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业务水平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

2.3 考核方式 《宠物营养与食品》实训考核应该遵循全过程考核、多元化、激励性、重能力、重素质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总共有6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32学时,占总课时比例50%。因此,在考核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评分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结合,技能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学生到课情况、实训准备情况、实训过程表现、实训报告提交、技能考核、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不尽相同。我们将实训的操作要点细分并制成表格,在学生完成的要点上进行相应评分,该评分包括老师评价50%、学生自我评价10%、组内成员评价20%、他组成员评价20%等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如对于宠物原料识别实训课,我们给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原料实物,老师作为组长,另选3~5名学生作为评分员,让学生随即抽取任何一种原料,现场回答该原料的来源、种类划分、外观特征、营养特点等等,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进行评分,以平均分作为该实训课的成绩。

3 改革成效

通过对《宠物营养与食品》实训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考核方式c考核标准的重新制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一定提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职业能力。毕业后,有部分同学将进入宠物食品行业从事质检和化验工作。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努力成为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创新性人才,让学生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王b|,王仁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4):266-268

[2]顾月琴.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设计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65-167

[3]刘佳,薛明姬.高职专业课程实训项目的改革与教学应用――以高职射线检测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2(18):54-56

[4]薛晓霜.《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训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15):77-80

[5]杨蕊,张文法.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仓储管理实务》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30):172-173

[6]张淑娟.提高《宠物行为与训导》课学习效果的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31):211-212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4

一、培训对象及目的

本次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主要针对工商、质监、卫生、农牧等各成员单位执法人员、食品安全信息员、检查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检查员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含饲料生产单位、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店、畜禽养殖园区(场)、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单位主管生产技术的负责人,食品添加剂保管、使用操作人员等。要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工作,使广大一线执法人员进一步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业务知识,以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能做到监管、指导与服务相结合。同时通过对相对管理人员的的培训,让食品生产经营者系统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和标准,正确选择使用食品添加剂,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保障开发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健康安全。

二、培训时间及方式

本次培训时间计划从月日开始至月日结束。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转发市食安委办<关于在全市开展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的通知>的通知》(红食安委办发[]3号)及早做好安排,并按照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监管对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三、具体培训内容及要求

为将培训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部门要按照监管职责对本单位执法人员和监管对象开展培训。

卫生部门要开展好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检查员、各餐饮单位法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着重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使用原则、食品分类、食品添加剂备案、标识标注及标签评价的有关内容,通过培训使卫生监督员对食品添加剂知识及检查要点有了进一步了解,使卫生监督员对正在开展的“打击餐饮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政策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地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质监部门要开展好开发区各食品加工企业(作坊)的培训,培训各经营业主如何正确采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以及允许用量等相关规定,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销售单位自觉的开展自查,建立好使用台帐,做到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坚决杜绝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工商部门要对一线工商执法人员和流通环节管理相对人开展培训。着重讲解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识假辨假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非使用物质要严格检查,并对各经营单位的“三合一”台帐的建立健全逐一进行培训。

农牧部门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地域特点,对所有农资生产经营及广大农户开展形式多样,普及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规范化种种养殖技术水平,提高经营者向农民推介农药、肥料、兽药等放心农资,特别是培训饲料生产单位、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店、畜禽养殖园区(场)、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单位主管生产技术的负责人,食品添加剂保管、使用操作人员等。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食品专业《粮油加工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是永城职业学院食品化工系食品加工专业的骨干课程,课程内容多、实践应用性强,针对食品加工专业的特点及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食品加工专业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长期以来,“理论教学枯燥,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这两大难题一直困扰着任课教师。考核采用期末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基本能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此类课程的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较差,理论考核成绩一直偏低。实训课仅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模仿操作,与实际岗位距离较大,不能反映职业岗位的岗位要求,很难体现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是针对职业素质的考核,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1]。

《粮油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是阐述各种粮油食品的加工工艺及相关技术的科学,它涉及有机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21世纪,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粮油食品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将不断涌现[2]。这对高校粮油加工技术实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局限于验证粮油食品工艺中的工艺技术。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应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把考核内容、标准、方法整合到每个项目中,按照完成项目的能力、水平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对学生整体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3]。

一、改革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基本概念、理论和操作原理,再布置课堂练习,现场指导、检查,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对没有掌握的随时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2.直观教学。利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示范,使学生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知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3.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同一实训项目给出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加适合,从而掌握在不同条件下该选用什么实训方法。

4.团队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组,明确任务,强调组内合作,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功共享。如:蛋糕的综合实训项目,要求每个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对照国家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卫生方面的检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4]。

二、完善教学条件

1.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因此,在修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理论上以够用、实用为指导思想。

2.精选教材。近年来,《粮油加工技术》除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外,结合粮油加工技术考证要求编写补充讲义、实验指导书,适应本专业的特点。

3.认真制订授课计划。授课计划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落实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执行性文件。任课教师在进行本课程教学前必须制订出符合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授课计划。

4.完善实训设施。实训设施是实训操作的基本条件,而《粮油加工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性操作为主的课程,对此,近几年不断完善实训设施,使与课程相适应的焙烤实训室、油脂检验实验室更加完善。

三、改革教学手段

1.运用现场教学。食品化工系现有粮食检验、油脂检验、理化检验等实验实训室,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现场教学方法。学生身处实训环境,听看结合,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实训室现场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浓,掌握知识的速度更快,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

2.充分利用习题库。《粮油加工技术》课程建有完整的习题库,教师可以利用习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试,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较多练习。在课堂上利用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5]。

四、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1.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不定期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如目前的蛋糕加工兴趣小组,共有成员10名,做到每周开展1次活动。每次活动由指导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分组完成相应任务;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示范。

2.业余开放实训室。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每个实训室在开放期间安排一名教师和几名学生共同管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具有很大的益处。

五、改革考试形式

多年实践表明,实训考核与评定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重视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粮油加工技术》课程的考试模式是:平时考核+操作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平时操作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的作风和操作技能,占总分的10%,操作考核是对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实训操作技能的考核,占总分的40%,期末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综合考核,占总分的50%。

综上所述,《粮油加工技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并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增强了工作能力。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2]刘靖,展跃平,张伟,等.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48-51.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6

摘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并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产学结合、“订单式”的创新培养方式等举措,建设高职高专的食品工艺精品专业。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工艺;精品专业;建设

我院食品工艺专业自1984年建立以来,作为福建省唯一专科层次的食品方面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并于2001年11月通过了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验收,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实践教学为指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培养一流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为目的,突出高职高专的特色,精心打造专业品牌。

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经常不定期地深入公司、企业调查研究。例如:我们深入到青岛啤酒(漳州)有限公司、漳州金之榕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中层领导座谈,了解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民营企业家、企业技术人员、老总、专家以及退休的老教授作为“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成员,根据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6%以上;三年制必修理论课总学时控制在1550学时左右(少于1800学时);选修课学时保持在150学时以上。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

加强内涵建设 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内涵建设,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减少或淡化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合并内容相近而又互相交叉的课程。实践课程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保证他们受到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同时,增大与专业能力联系较紧密的实践课的比重,根据专业侧重与方向,形成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并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明确各门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和作用,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教学课程占课时量的60%。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开设了人文和管理方面的课程,如开设了“应用写作”、“食品文化”、“音乐欣赏”、“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从而构建了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内培外引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我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考研,参加在职或脱产研究生的学习,仅食品教研室就有二名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学位,其中一位已经考取博士继续深造;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出去进修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型”素质。另一方面,从其他高校或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校内仿真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来,我院先后投入250万元建设食品专业实验室。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购置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压均质机、智能冻干机,补充了分析天平、电导仪、酸度计、和面机、远红外食品烘箱、立式杀菌锅等一大批分析仪器和设备。现已建成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生化与发酵实验室、食品工艺(烘烤食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实验室、食品分析(食品成分测定、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测定)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分析天平室等实验实训室。这些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具有较强的仿真性,能够满足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实验课开出率为100%,实验室教学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580m2。

与企业联手 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与社会相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福建紫山集团、信华食品有限公司、进发食品工业(龙海)有限公司、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闽安漳州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乐丫丫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金三角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立品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防疫站、漳州质量监督站、裕得食品有限公司、天虹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等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不断扩大实训基地范围,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办学 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适用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改革中,我们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力求以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生产式”向“订单式”的全面转变,力求消除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减少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建设成本。从2001年起,我们与全国十大罐头企业、福建省十大民营企业之一的福建紫山集团进行联合办学,随后,又分别与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进发食品工业(龙海)有限公司、闽安漳州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初步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调整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其达到总学时的46%,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其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要,选择实验课的内容;将生产中和社会生活中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加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建立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与生产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我们分别与福建紫山集团、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外贸冷冻厂等企业联合申请应用技术研究的市级科研项目,参与福建农林大学的省级科研课题。近三年来,本专业共承担了27项省、市和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其中校级以上教改项目4项。撰写教育教学、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近10篇。科技服务和教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7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今年初,我局为加强对新一轮平安创建的领导,重新调整了“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平安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督促检查。各部门分别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将平安创建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细化创建责任。以近年来制订的平安创建责任制为基础进行对照和考核,年终落实奖惩,确保2011年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的开展。现将2011年平安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二、充分履行监管职能,确保食品、特设、重点产品质量安全

(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

1、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

目前,我县共有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175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59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7家(其中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3家、仅有卫生许可证且未到期的2家、仅有卫生许可且到期未换的2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企业33家。根据省、市关于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局迅速行动,在食品生产环节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督促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原料索票索证制度,完善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对亚硝酸盐等高风险添加剂的管理,依法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中,我局共召开专题会议、培训5次,培训企业165家次,培训人员200人;出动监督检查人员359人次,监督检查企业数335家次;受理投诉举报27起,立案查处食品生产企业违法行为7起,已办结7起。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办理案件5起,其中立案4起,办结4起,涉及金额5.8万元,罚没款金额9.5万元;取缔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且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3家。

2、开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动

一是按要求对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了“瘦肉精”的专项整治和检查,我县有4家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3家为季节性生产腊腿产品。经检查,企业在原料肉的采购过程中能够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相关合格证明文件齐备,未发现我县生产企业采购和使用含“瘦肉精”原料肉的情况。二是按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产品是否含“塑化剂”进行整治和检查,特别是在苯二甲酸酯事件发生后,我局立即印发了《关于清理含“塑化剂”污染产品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并在第一时间对台资企业、运动饮料等5类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进行了突击检查,同时要求企业立即开展塑化剂专项自查,并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对所生产的添加剂产品送法定检验机构对邻苯二甲酸酯类项目进行检验。我县5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共对8个批次的产品按要求进行了送检,均未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类指标。三是在紧急查处罗丹明B的专项行动中,第一时间动员了全局的力量,安排多个检查组深入乡镇和企业进行专项检查。经检查,我县虽然没有辣椒制品的生产企业,但使用辣椒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共有10家,其中8家企业采购和使用辣椒酱、辣椒粉、辣椒片、辣椒油等辣椒类原料,1家直接使用干辣椒加工食品,1家将采购干辣椒加工成辣椒油后添加到食品中。我局对其中9家食品生产企业、23个批次的辣椒原料和产品进行了抽样,并送省方圆检测机构检验。经检测,发现我县“递铺宏旺食品厂”使用的辣椒碎含有罗丹明B(24mg/kg)。在将有关情况报告县食安委办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同时,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厂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对其原料库、成品库进行了清查清点,共清查出休闲笋干成品177.5kg和辣椒碎原料9.57kg(非被抽检批次),我局全部予以扣押,并对该厂负责人予以立案查处,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我局根据上级系统和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已在乡镇一中心六站中建立了质监站。今年来,已先后两次召集乡镇质监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乡镇质监站完善制度、健全队伍,建立了乡镇质监员、村居协管员、企业安全员为基础的“三员”队伍。乡镇质监站已基本完成了对“三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共培训各类人员近900人次,其中:行政管理人员80余人次,培训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和化验员380余人次,培训乡镇质监员、村居协管员和企业安全员共400余人次。

4、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一是突出重点,分批培训。通过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筛选,参照省、市、县级确定的重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将全县与老百姓日常关系密切,消费普遍的饮用水、黄白酒、饮料、糕点、糖果等3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确定为第一批培训对象,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食品添加剂管理使用、委托加工备案及《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对其它食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分批组织的培训活动。二是分类指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各企业能够充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我局抽调业务骨干深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企业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食品生产企业确定的关键控制环节,指导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员并作好台帐记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加强监督,强化企业责任。我局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印发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与分类监管准则的通知》(浙质食发〔2011〕180号)精神,印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与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送达给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并监督企业按照文件精神,对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我局提交自查报告和自查表,监督企业扎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各项工作要求。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1、对全县学校特种设备开展安全检查

此次安全大检查的重点是锅炉安全阀、压力表是否定期校验,锅炉是否经注册登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操作人员是否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锅炉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否齐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否建立完善等。

此次检查从8月初开始至8月下旬结束。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检查人员当场要求相关学校限期整改,保证锅炉设备在学校开学投入使用前都能安全运行。同时,检查人员还将重点帮助有关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学校特种设备管理水平。检查期间,我局还将对全县学校司炉工开展持证上岗培训。

2、战高温,斗酷暑,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

炎热高温酷暑,是特种设备事故高发期。为确保高温期间设备稳定运行,7月份以来,我局“四举措”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一是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以公共场所、气瓶充装、化工行业为重点,先后检查52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督促使用单位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实现“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即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设备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有上岗证;设备依法定期检验。

二是严格执法,跟踪整治。对安全监察、检验报告、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隐患,通过汇总记录,监察责令、整改方案制订、整改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隐患整治跟踪闭环,做到“检查一家,规范一家,提升一家”。对一般隐患要求使用单位立即整改,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依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限期整改。共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2份,责令使用单位限期整改事故隐患13例,封停设备9台,依法立案查处4起。

三是监督检测,技术支撑。我局还邀请市特种设备检测人员冒酷暑顶烈日,共同上门为疏于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单位做检测工作,并帮助使用单位制订设备隐患整改方案,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四是加强宣传,完善预案。我局将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编制的《工业燃煤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等26个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指南,及时下发给企业,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制订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和定期开展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体系。

3、开展景区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行动

春游旺季,各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景区景点的特种设备是否安全关系游客安危,近日,我局执法人员对中南百草原、竹博园等景区景点的特种设备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对两大景区的游乐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规范操作游乐设备,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全面等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发现,竹博园有一处游乐设施和两辆游览车的操作人员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现场未见设施检验报告。对此,执法人员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责令景区及该游乐设施负责人限期整改。

今年,在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中,共出动执法人员610余人次,消除一般隐患51起,重大隐患27起。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4.加强培训教育,严格考核把关。

为配合专项整治工作,按计划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595人次,核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500多张,并在全市首次增设叉车培训实地操作考核项目,提高了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加强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认真组织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对应参加2011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度自查的12家企业开展了年度审查工作。制定了年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巡查监管工作计划,结合辖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质量安全状况,采取重点监管、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对获证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共对54家企业开展监督检查。

2.开展农资打假下乡专项行动,我局以化肥产品为重点开展了专项整治,共检查农资经销户15余个,较好地规范了全县的农资市场。完成了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的专项整治,根据市局和县政府部署,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经整治,我县3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有1家达到了整治标准,通过市县考核验收,另2家已关停。

3.认真抓好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各级监督抽查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据统计,今年共完成省级314个批次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93.9%,县级抽查258个批次,合格率为97.6%。为使抽查工作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局加强了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力度,先后开展了两期质量管理培训班,从管理人员入手,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对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正在实施中。

三、总结不足改进工作方式,夯实平安创建成果。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发酵食品加工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主要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1]。发酵食品加工方向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方向之一,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各个环节的操作训练和实践,使学生对整个发酵食品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其符合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发酵食品加工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符合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第六学期先后设置了《发酵食品加工技术》和《发酵食品加工实训》课程。

一、发酵食品加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原有《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发酵原理和工艺条件等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验教学内容侧重于发酵产品的制备过程,造成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在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新大纲之前,我们对食品加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近10届毕业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我们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发酵工艺学》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相合并,改为《发酵食品加工技术》和《发酵食品加工实训》两门课程,并主编了安徽科技学院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重点建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加工技术》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

《发酵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共分3个模块,分别为酿造酒与蒸馏酒、发酵调味品和食品发酵技术,每个模块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场景,以常规产品为载体,介绍发酵食品加工生产的基本知识与关键技术,再以典型发酵食品的加工生产为例并选做2-3个相关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对整个发酵食品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

《发酵食品加工实训》课程共两周,是在学生掌握了发酵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掌握典型发酵食品(如啤酒、酱油和食醋等)的生产操作规程,学会设计并完成某种发酵制品的加工,使学生掌握现酵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并运用现酵食品加工的手段设计和生产新型的发酵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实验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发酵食品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2],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4]。我们在《发酵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验项目设置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合并,用现场教学方式,把原有《发酵工艺学》课程的部分理论课搬到实验室讲授,丰富和优化原有的《发酵工艺学》实验内容,采用学生边观察、操作边进行讲解的形式,形成“以实验室实验、实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并组织学生观看啤酒、食醋和酱油等相关生产视频,加深学生对抽象的发酵生产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发酵食品加工实训》课程除啤酒生产采用小型啤酒生产线按标准生产流程生产外,所选做的发酵食品制品均由学生自己进行配方设计,鼓励学生改变传统产品不合理的工艺参数与操作步骤,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发酵食品加工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走过场,没有与社会用人结合实行定单式培养,实验课交一份实验报告就算完成任务,没有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致使学生平时不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事其他活动。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另外,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根据本课程教学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

《发酵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考核是在所有课程实验项目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综合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的总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和操作技能等)和实验结束后所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所反映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记录情况、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原理掌握的程度。

《发酵食品加工实训》课程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和操作技能等)、实验前的实训方案及实验结束后所上交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记录情况、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学生所做的产品品质评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四、结语

发酵食品加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了许多食品领域的新技术,该课程的建设关系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原有的《发酵工艺学》进行改革,改变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明显分离情况,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融为一体,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现场授课方式,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周宏明,姜锐,李峰平,等.适应区域机电类产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8-160.

[2]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106-107.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构建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44-01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类专业为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探索并逐渐建立了一支与此相应的教学团队。老师们进入企业、深入市场研究了食品类专业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了“三轮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食品类专业在三年时间里专业带头人培养了1人,企业引进1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了7人;骨干教师培养了5人;培养青年教师10人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1名,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敬业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建设改革,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在校内培养了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学习,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等项目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带头人的视野,强化了对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和掌控。专业带头人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把握了食品加工专业发展方向,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企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标准为蓝本,与订单企业积极沟通,指导专业教师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带领团队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通过企业锻炼,提高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能。

从石河子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引进1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带领专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1)通过国内外学习,专业带头人学习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带领食品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实施了“三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2)专业带头人通过对石河子及周边食品企业深入调研和主持企业生产项目,把握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的趋势,指导食品专业教学团队紧跟行业市场需求以食品加工技术发展为引导改革课程内容。

(3)专业带头人主持了《果蔬加工技术》核心课程建设,被评为兵团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获得专家好评。

二、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骨干教师的培养采用了国内培养和企业聘用相结合的方式。

(1)学习进修:示范院校建设期间,选派了4名教师进修硕士学位,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考核通过食品检验工(高级)6人,食品安全师(中级)3人。

(2)下企业锻炼与培训:2008年―2010年,选派了27人次名教师赴新疆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新疆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新疆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石河子神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锻炼和培训,不但了解了行业发展动态,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教学能力,有力地推进了“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

(3)行业企业人员指导:聘请了20人次行业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职业教育专家到学校来指导,注重教师与行业企业人员经验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新疆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健和新疆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品管科科长张晓军多次来我院与食品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指导。

(4)课程建设:5名骨干教师均负责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完成了课程标准制定及教学设计与实施,完成了实训项目设计与实训指导书的编写。1名骨干教师主持《果蔬加工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被评为兵团级精品课程,3名骨干教师主持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及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

培养的5名骨干教师,通过参加高职高专师资培训,骨干教师提高了高职教育理论水平,掌握了课程开发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了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课程开发能力,骨干教师取得了《食品检验工(高级)》及《食品安全师(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骨干教师在校承担了《果蔬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肉制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任务,建设了相应的精品课程,完成了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面,学院采取了以国内培训、企业锻炼和学院培训的三级学习途径,强化教师实践技能。学院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2008年至2010年先后选派了9名教师,到石河子质量监督局、新疆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新疆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新疆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石河子神内食品有限公司、新疆沙湾中粮油脂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岗位锻炼,两年内下企业达到120天。学院鼓励教师通过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内分批学习13人次,专任教师中获得食品营养师1名,高级检验工6名,食品安全师3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55.6%提高到87.5%。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保健食品 行政监督 人才结构 需求结构

引言

广东省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规模,管理水平和产值,以及市场上流通的保健食品品种都位居全国前列,保健食品监管职能调整更走在了全国前列。2004年3月份,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广东省卫生厅在保健品监管的工作移交后,负责监督国家保健品标准的执行、审核保健品的注册、指导实施保健品安全的检测与评价及其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保健品安全信息的分析、预测及办法并定期向社会、保健品生产许可审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贯彻实施保健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囊括了保健食品从产品注册、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的所有环节。

1.行政监督队伍人才结构分析

1.1数量变化

根据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关于填报保健食品监管队伍情况有关统计表的函》,发动全省药监系统包括22地市、区、县保健食品监管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全省药监系统包括22地市、区、县共有545名行政监管人员,不包括省级、地市级的技术检验人员,监管的保健食品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包括自主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企业、经营企业,监管人员的数量随各辖区监管的保健食品企业增加而增加,由于近年来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近五年内广东省保健食品企业迅猛扩张,各辖区内的监管人员数量不断壮大,结果(见表1)。

1.2年龄结构

从事行政监管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之间,所占比例为54%,以年轻且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主,人才梯队老、中、青分布合理。(见表2)

1.3学历与教育培训状况

从事行政监管的人员主要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员,分别为55.5%和14%,大专学历以下人员占23.6%,博士人员仅有少数几人,从人员的学历结构看,大部分监管人员的学历都达到本科以上,专业水平和素质基本满足保健食品的日常监管任务,与新形势下监管工作对学历要求基本相符,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也逐年增加。

从教育培训情况看,国家局一直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相关监管政策、业务培训等系统的培训课程,省级药监系统也会根据国家局培训的内容和全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从教育培训情况的数据反映市级或区县局等监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到一半,由于在市局以下的人员岗位轮换频繁,因此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是对他们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的基本途径,也可以利用培训机会了解其他地区好的管理经验,互相借鉴与学习,等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2.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2.1专业人才专业需求分析

从队伍专业结构与需求状况看,现有的监管人员非本专业的人员比例偏高,法律与行政管理类的人员偏多,而真正与保健食品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

2.2监管人员需求与监管相对人数量发展趋势与预测

通过对往年的监管人员数据和生产企业数据分析,保健食品企业的数量随保健食品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迅速增加。2010年的全省的保健食品企业的数量比2005年的增加了200%,监管人员的队伍也以90%的水平扩大,但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已经基本饱和,预测今后5―10年还会继续扩张,但发展的步伐将会逐渐放缓。

说明:请根据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职能、任务、监管相对人发展情况,每五年都以前一个五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各年技术监督人员需求总量与监管相对人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统计与预测。

3.监管队伍创新管理

通过对全省保健食品行政监管队伍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队伍结构数据,包括队伍的人数变化、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以及未来5-10内的保健食品企业发展趋势与所需监管人员的预测。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我省行政监管人员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未来监管队伍必须服务并不断适应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仅提供自己的一点建议,使监管队伍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监管能力和工作成果。

3.1加到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不同区域的保健食品行政监管人员

由于保健食品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广东省各地市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例如发达地区深圳、广州、汕头、珠海、佛山等地的保健食品企业数量巨大,但行政监管人员数量的配置并不是根据企业数量来配置的,导致这些区域的监管人员日常监管任务繁重,人员不足;有些落后区域管辖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的保健食品企业,监管任务比较轻。导致了人员分配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人员,较高效率完成监管工作。

3.2调整监管队伍的专业背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行政监管的工作偏行政管理类,而根据保健食品的属性,有中药类、食品类、营养补充剂等类别,监管人员的专业与药学相关的占多数,食品专业的相对较少,随着保健食品的研发能力和发展趋势,普通食品剂型的保健食品开发将越来越多,对食品类专业的需求将逐渐增多,也成为了监管队伍里面的紧缺专业,监管队伍招考时应更注重时代和现实社会需要的发展,招收更多具有食品专业背景的人员。同时采取专业技术职称考评,鼓励监管人员评相应专业的技术职称,不断更新知识机构与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11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经贸局、药监局、粮食局、教育局。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考核

1、组织领导(15分)

(1)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乡镇食品安全协调领导机构人员变动及时调整,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长期保持有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及信息联络工作,人员变动,工作不能脱节。(7分)

领导机构健全,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得3分;长期保持有日常工作人员,工作不脱节,并把调整后的分管领导及信息联络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上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得2分。否则,按相应缺项扣分。

(2)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的会议两次以上。(4分)

查会议记录,每次会议2分,少一次扣2分。

(3)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的责任,落实好县委、政府部署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4分)

无工作措施,扣2分;未落实一项监管工作任务,扣1分。扣完为止。

2、协调机制及制度建设(12分)

(1)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健全有效的协调机制,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增强监管活力。(4分)

有工作制度,得2分;协调开展工作,得2分。否则,按相应缺项扣分。

(2)实行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与乡镇相关部门及村民委员会签定目标责任书达100%。(8分)

未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此项不得分。目标管理责任书签定未达100%,扣4分。

3、监管保障(26分)

(1)根据辖区实际及上级部门要求制定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年度实施方案,并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4分)

无方案,此项不得分;指标未完成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结合本地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工作。(4分)

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中一项没有开展专项整治扣2分,扣完为止。

(3)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开展联合执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6分)

未开展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4)加强农产品和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及使用培训工作,杜绝食品店混卖农药、兽药;禁止甲胺磷、对流磷、甲基对流磷、久效磷和磷胺等高毒有机磷农药及毒鼠强流入市场。(3分)

无农药、兽药无证经营现象,得1分;开展农民用药的指导培训,得1分;抽查食品店无混卖现象,得1分。否则,按相应缺项扣分,出现药害事件此分全扣。

(5)强化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及食品加工作坊的监管。(3分)

措施不到位,监管不力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6)加强农村红白喜事集体用餐的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措施。(3分)

加强乡村社干部群众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办事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农村红白喜事自办宴席采取事前报告、事中监控。无措施此分全扣。

(7)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店过期变质食品等不合格食品的监管。(3分)

随机抽查5家经营店,发现一家经营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扣1分,扣完为止。

4、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2分)

(1)健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报告准确,反应迅速,处理及时。(4分)

有处理机制,发生事故处理无失误,得4分;出现失误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此分全扣。

(2)确保不发生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分)

未发生事故得2分,发生事故不得分。

(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2分)

未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得2分;否则,不得分。

(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较上年明显下降。(2分)

无事故或较上年明显下降,得2分;否则,不得分。

(5)及时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分)

查处及时、无失误,得2分;否则,不得分。

5、经费保障及宣传教育(15分)

(1)按县政府要求,有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经费投入。(4分)

有经费投入,得4分;无,不得分。

(2)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2分)

开展了培训,有培训记录及图片资料,得2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扣完为止。

(3)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6分)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全年不少于2次,每开展一次得3分;少一次扣3分。

(4)进一步加强辖区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业主、机关站所及村民委员会负责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强化以上人员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3分)

采取各种形式教育,有培训记录及图片资料,得3分;无记录及图片资料,不得分。

6、日常工作(20分)

(1)按时上报工作总结,半年和年终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分别于6月20日前、12月15日前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8分)

未上报一次扣4分,迟报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2)按时报送食品安全其它相关信息,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各种专项整治等工作总结及方案。(8分)

未上报一次扣2分,迟报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3)认真落实领导批示,按时完成县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及办公室交办的工作任务。(4分)

全部完成并按时上报,得4分;未完成及未按要求上报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二)对县直部门的考核

1、组织领导(10分)

(1)加强领导,实行食品安全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明确,年内局务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不少于4次。有明确的办事人员。(5分)

领导机构不健全或人员变动未及时调整,扣2分;局务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少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实施责任追究制,专人负责食品安全工作,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5分)

未落实责任追究制扣2分;无专人负责,扣1分;部门工作未全面开展,扣2分。

2、协调配合(15分)

(1)按要求参加县政府及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的会议及完成县政府及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6分)

未按要求完成工作或缺会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根据部门职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及领导批示件办理制度和程序,并严格执行。(3分)

无本部门的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及领导批示件办理制度和程序规定一项扣1分,未执行或无反映执行情况的记录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3)积极牵头组织本部门所管段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及配合其他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理。(3分)

积极牵头无失误,查处及时,得3分。失误或未及时查处1次,扣1分,扣完为止。

(4)认真落实领导批示和群众举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3分)

未落实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3、保障措施(5分)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逐步配足配强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确保相应的交通、通讯及执法工具。(3分)

机构健全1分,人员配足1分,有相应的交通、通讯及执法工具1分。否则,相应扣分。

(2)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2分)

开展了监管人员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得2分;无,不得分。

4、业务工作(50分)

(1)卫生局

①严格执法,强化日常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巧家县*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关指标。(5分)

日常监管措施不力一次,扣2分;食品安全事故查处不及时一次,扣1分;未完成《方案》中相关指标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②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堂、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以上。(4分)

量化分级管理率每少10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③开展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及人群集中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管力度,强化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红白喜事自办宴席场所的监管,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6分)

查监督检查记录,发现一起“漏管”现象扣0.5分,扣完为止。

④认真贯彻实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建立餐饮业、食堂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4分)

未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不得分,执行不好酌情扣分。

⑤建立城镇及农村红白喜事宴请申报和监管制度,加强红白喜事厨师等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培训。(5分)

未建立制度,扣2分;未开展培训及体检,扣2分;未向食安办上报培训资料,不得分。

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分)

未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联合执法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⑦组织开展宣传和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年内至少组织一次以上宣传活动。(4分)

未开展宣传工作,扣1分;未培训,扣1分;无计划,扣1分;无总结,扣1分。扣完为止。

⑧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对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分)

食品中毒事件及食品安全事故查处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力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⑨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及时准确。一般事故当月内随监管月报报,重大事故2小时内报县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13分)

食物中毒事故报告(不按县食安委及政府办统一口径)失误一次,扣10分,扣完为止。

(2)工商局

①严格执法,强化日常监管,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巧家县2007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关指标。(6分)

日常监管措施不力扣2分;食品安全事故查处不及时一次扣1分;未完成《方案》中相关指标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分)

未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联合执法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③组织对流通领域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意识。(5分)

未组织管理相对人培训,不得分;开展培训,无档案,扣2分。

④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依法执行食品企业的前置审批规定。(5分)

现场检查发现一家食品经营企业未严格执行前置审批规定,扣0.5分,扣完为止。

⑤强化食品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3分)

未开展“三假”整治,不得分;无记录,扣1分。

⑥督促企业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县城市场、超市索证索票率达到100%。100%乡镇街道及社区食杂店建立进货台账登记制度。(6分)

现场检查一家未建立相关制度扣1分,索票索证、台账登记每少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⑦建立市场开办者的食品安全质量责任制度,严格执行不合格食品下架制度,监督不合格商品下架退市。(6分)

发现一起未建立制度的扣1分,发现一户有不合格食品上架销售的扣1分,扣完为止。

⑧加强食品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制度。(5分)

查看现场,发现1户企业未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制度扣1分,扣完为止。

⑨建立和完善食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5分)

有本部门应急处理行动方案2分,处理及时无失误得3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扣完为止。

⑩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一次以上。(4分)

未开展,不得分。无总结上报,扣2分。

(3)质监局

①严格执法,强化日常监管,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巧家县2007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关指标。(6分)

日常监管措施不力扣2分;食品安全事故查处不及时一次扣1分;未完成《方案》中相关指标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分)

未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联合执法一次扣2分。

③继续实施28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推进实施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4分)

现场检查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执行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

④食品生产、加工业台帐清楚。按管理对象分乡(镇)辖区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业台帐。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从业人员数、产品名称、是否取得许可证照、规模(产值)登记清楚。(5分)

建立台帐并登记清楚得3分。否则,不得分。

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及时处置食品质量安全事故。(5分)

日常监管措施不力,造成影响1次,扣3分,未处置好食品质量安全事故1次,扣3分,扣完为止。

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强化食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5分)

开展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得2分;开展生产加工从业人员培训,有档案记录,得3分。否则,按相应缺项扣分。

⑦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食品质量合格率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7分)

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检,得4分,食品质量合格率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得3分。未开展,不得分;合格率比上年低,扣3分。

⑧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6分)

无方案扣2分,报告不及时一次扣2分,处理不及时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⑨切实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有效监管,100%的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4分)

查看现场及档案资料,缺1家扣2分,扣完为止。

⑩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一次以上。(4分)

未开展,不得分。无总结上报,扣2分。

(4)农业局

①严格执法,强化日常监管,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巧家县2007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关指标。(6分)

日常监管措施不力扣2分;食品安全事故查处不及时一次扣1分;未完成《方案》中相关指标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②组织对食品行业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法规培训,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意识。(5分)

未组织培训不得分,无培训档案记录不得分。

③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4分)

查看文件及资料,未实施不得分,实施不全面扣2分。

④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及管理工作。(5分)

开展工作得1分,有示范园区得2分,有产地认证或产品认证得2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

⑤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农药残留超标率较上年明显下降。(6分)

开展专项整治且覆盖全县100%的乡镇得3分,未开展,不得分,覆盖率达不到100%,扣1分;药残留超标高于10%扣3分。

⑥强化五种高毒禁用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及毒鼠强的监督管理,杜绝药害事件的发生。(4分)

发生一起禁用农药及毒鼠强药害事件,不得分。

⑦做好动植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县内动植物疫病的监测,及时报告和处理动植物疫情。(6分)

有动植物疫病的防治记录得2分,县内疫情监测记录详实清楚得2分,报告和处理疫情及时,无失误得2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

⑧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一次以上。(5分)

未开展,不得分。无总结上报,扣2分。

⑨建立了本部门动植物疫病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行动机制。(5分)

无方案扣2分,报告及处理不及时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⑩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分)

未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联合执法一次扣2分。

(5)经贸局

①加强对酒类和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6分)

实施酒类行业管理,得2分;实施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得2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

②依法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不法行为。县城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6分)

实行定点屠宰管理及打击私屠滥宰不法行为有记录,得3分;县城生猪定点屠宰率达不到100%,少1个百分点扣1分。

③组织实施“三绿工程”,做好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工作。(6分)

组织实施“三绿工程”,有方案、措施得3分,有基地得3分;无方案措施,扣3分;无基地,扣3分。

④积极推进食品流通现代化。(4分)

推进食品流通现代化工作有记录得4分,无扣2分;食品流通现代化实施不力,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⑤组织开展管理相对人食品安全知识和法规培训。(4分)

未开展培训,不得分。无培训档案,扣2分。

⑥建立和完善涉及本部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9分)

无本部门应急处理行动方案得,扣3分,报告及处理不及时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一次以上。(4分)

未开展,不得分。无总结上报,扣2分。

⑧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6分)

未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联合执法一次,扣2分。

⑨积极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5分)

屠宰场基本设施建设竣工投入使用,得5分;未完成酌情扣1-2分。

(6)药监局

①认真履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管理职责,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6分)

按上级要求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缺1个制度扣1分,扣完为止。

②发挥食品安全组织协调作用,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会议全年不少于4次。(4分)

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不少于4次,1次得1分。差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③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重点或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或办法,至少解决一个以上问题。(4分)

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得2分,研究有结果得2分。否则,不得分。

④组织拟定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专项整治方案,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按时上报全县性食品安全总结材料。(6分)

有方案得2分,有专项整治安排1次1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扣完为止。

⑤做好信息收集和宣传教育工作,全年收集、整理、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信息12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消费。(9分)

每月收报及反馈食品安全综合信息1期,差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⑥健全综合监督机制,将县政府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分解量化到各乡(镇)及部门;认真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6分)

实施目标责任综合管理,将县政府目标责任分解到乡(镇)得2分,分解到部门得2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得2分,计6分。否则,按缺项对应扣分。

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督查和考核。执行县政府及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全年组织督查和考核不少于2次。(4分)

执行县政府及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督查得2分,组织考核得2分,计4分。否则,按相应项扣分。

⑧组织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牵头组织专项整治活动。(6分)

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得3分;执行县政府及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牵头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次得1分,未开展不得分。

⑨积极推进乡镇食品安全机构的建立,加强乡镇食品安全工作的联系。(5分)

组织开展乡镇食品安全机构建立工作,各乡镇机构建立率达100%,得2分,并有专人上报工作信息,得2分。否则,按相应缺项扣分。

(7)粮食局

①严格执法,强化原粮安全监管,及时查处原粮安全事故。(6分)

日常监管措施不力酌情扣1-2分,原粮安全事故查处不及时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10分)

未按照要求,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③组织对粮食食品行业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法规培训,强化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4分)

查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件资料,未开展不得分,开展不好,酌情扣1-2分。

④深入开展放心粮油活动,搞好粮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5分)

查看现场和文件资料,未开展,不得分,实施力度不够酌情扣1-2分。

⑤组织开展《粮食流通条例》等法规宣传活动。(5分)

查看资料,开展得分;未开展,不得分。

⑥与工商部门联合,重点对县外流入的陈化粮进行跟踪调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县外陈化粮流入我县口粮市场。(5分)

查看文件资料和背景资料,未开展不得分。

⑦切实加强对储备粮食和政策性用粮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粮食质量库存自查和抽查。(5分)

查看文件资料,未开展工作,不得分。

⑧推进和规范粮食质量和品质检测报告(5分)

查看文件资料和检测报告,未实施,不得分。

⑨组织开展原粮卫生专项检查活动。(5分)

查看文件和档案资料,未开展,不得分。

(8)教育局

①牵头相关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5分)

全年无牵头工作,不得分;日常监管措施不力1次,扣2分,扣完为止。

②在每学期开学前,会同卫生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卫生联合检查,并上报工作情况。(6分)

未组织开展检查一次,扣3分,无工作情况上报1次,扣3分,扣完为止。

③加强学校食堂的建设,确保学校食堂的软硬件设施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学校食堂持卫生许可证率100%。(6分)

学校食堂1家达不到卫生要求,无证1家,扣2分,扣完为止(以卫生监督所提供的依据为准)。

④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落实学校专人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督促学校食堂建立进货原料索证制度及大宗原料定点采购制度,进货台账登记制度、食品留样制度,每餐专人巡查制度。(8分)

未建立一项制度,扣4分;未严格执行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

⑤建立和完善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学校食堂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6分)

未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扣3分,未建立责任追究制扣3分,扣完为止。

⑥加大宣传力度,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覆盖率达100%。(5分)

未开展宣传活动,扣2分;未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1所学校,扣1分;宣传教育覆盖率达不到100%,扣2分;扣完为止。

⑦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职责做好牵头工作。(6分)

领导不重视,处理不积极,无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开展工作,扣3分;未及时派人进入现场工作,此分全扣。

⑧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整治活动。(8分)

未按要求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5、日常工作

(1)信息及其它(20分)

①按时上报食品安全统计报表,每月25日前及每季度后一月25日前上报月报、季报表,年终完成相关数据填报工作。(8分)

缺报一次,扣2分,迟报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②按时上报总结信息,节日及重大活动、专项整治、半年及年终等工作总结及方案。(8分)

缺报一次,扣2分,迟报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职业岗位能力;教学内容

为了让中职食品质量检验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我们就食品质量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以问卷、访谈等调查方式,调研了广西区内八类食品85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种类涉及有:糖类(16家)、茶叶(21家)、饮料(12家)、酒(6家)、其他粮食加工品(11家)、糕点(6家)、肉制品(7家)、大米(6家)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企业对检验岗位能力的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检验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其中专业技能指学生拥有感官检验基础知识、理化检验基本操作、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综合性检验能力及与食品相关的拓展知识。

(一)文化基础知识要求

2.专业技能要求

感官检验基础知识,糖类、饮料、其他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糕点、大米等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对感官检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不高;酒类、茶叶类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对感官检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在90%以上;理化检验基本操作,主要是掌握分析化学原理及应用,如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法的运用;熟练掌握食品检验流程:采样-制样-检验数据处理-报告。除大米、茶叶类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不涉及滴定分析外,其它类食品均涉及,特别是糖类、其他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类食品的检验岗位上应用广泛,比例在76%以上;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在食品检验岗位上,对微生物检测基本技术的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如灭菌技术、生物显微镜的使用、菌落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测定等,并能通过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等。除糖类、茶叶、大米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外,其他食品均要进行微生物项目的检测,而大多数需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见表2。

综合性检验能力及与食品相关的拓展知识,食品生产出来后需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销售,食品检验员必须具备相应检验能力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如食品检验工。各类食品出厂检验项目不同,对检验中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室规则和安全防护、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报告会有所不同,对检验人员综合性检验能力要求高。而与食品企业生产相关知识如食品质量管理原理及实践在300人以上食品企业应用广泛;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知识在100人左右食品企业应用广泛;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知识在10人以下

小型企业广受欢迎;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知识在各类型食品企业均需要。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在食品生产企业中,食品质量检验这一职业岗位所需文化基础知识与能力、专业技能基本情况。各类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要求检验员的文化素质学历须中职毕业,其中语文、化学和数学知识与能力要求应达到高中程度,英语、物理知识与能力达到初中以上程度。食品质量检验专业技能方面,因食品种类不同,技能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在食品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标准溶液的配制、常用仪器(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的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2)大部分食品都要测定微生物项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检验中是不可缺的一部分。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合理规划微生物实验室,会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具备微生物实验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灭菌技术,会配制培养基,掌握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检测技术。

(3)食品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技术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企业检验岗位的任务,就是做好食品的出厂检验,必需明白实验室的合理布局,懂得出厂检验的项目有哪些,清楚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及标准的有效性,会配制标准溶液,仪器设备的合理布局与正确使用,原始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修约),如何出具出厂检验报告,并对所检验的食品做出评价。

(4)同样是执有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的检验员,不同类别的食品专业技能偏重点不同。如茶叶需要更多的感官检验基础知识,检验人员岗位技能主要有理化实验室检验中常规实验仪器使用与安全防护、茶叶水分的测定、毛茶或精制茶中粉末与碎末的测定、茶叶审评室的设计与配备、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五项评茶法”(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对于茶叶检验岗位的人员需要执有二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食品检验工证、茶叶审评员证。

三、相应教改措施

坚持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企业一线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从岗位能力需求入手,以“能力为本位”,要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等进行调整。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1)打破学科研究型体系,按模块化教学模式开发食品质量检验专业的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食品质量检验专业课程体系。

(2)按照“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原则,妥善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强化文化课中的语文应用文写作、数学逻辑推理及计算能力的教学;整合化学与分析化学相关内容,为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打下牢靠的基础;适当减少英语、物理教学课时,加大与食品检验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比例,如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等方面的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积极推行“双证融通” 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与中职学历教育相互融通为根本,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使学历证书与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让人才培养质量贴近企业需要。

四、根据食品质量检验岗位群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

(1)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食品检验岗位实际紧密结合,从理论教学的“学科导向”内容模式向以职业活动内容为基础的“职业导向”内容模式转化,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食品检验岗位群的需求,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可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弱化对分析理论的推导论证;在实践教学中将三大操作技能(滴定分析操作技能、重量分析操作技能和基础仪器分析操作技能)分为基本操作、单项实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食品检验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知识。

(3)建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动态运行的理念。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及时注意本行业、本专业知识更新与应用,克服教材内容滞后、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为实现学生上岗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提供保障。

五、优化授课方式

(1)“阶梯式”的实践教学,将授课场所有针对性地从课堂转移到实验室。采取岗位见习认识(职场体验)-教学实训-专项与综合实训(实境训练)-顶岗实习阶段式实践授课方式,合理设计岗位见习、教学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关键环节,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梯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顶岗实习,逐步递进阶段性完成,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食品检测机构及食品生产企业检验现场的介入和对接,检验标准有效性和学生的检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对接。

(2)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项目任务与职业岗位完全对接。设置企业岗位情景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可结合课程特点承接某一具体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强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实践教学仿真化。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从而体现出以职业导向内容模式的特征:能力为主,应用为本。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能力。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演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教学环节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标本处置细菌分离培养细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鉴定结果报告” 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过程中,构建起知识及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并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希平. 浅谈职教实践教学的内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

[2] 陈芬. 高职食品分析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O07, (28).

[3] 夏莹.实习教学中四阶段教学法[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8).

[4]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

本文系2010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食品方向)专业改革与职业岗位对接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056)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