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讲稿材料

课堂讲稿材料

时间:2022-10-17 18:22:08

课堂讲稿材料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1

由于招生政策变化等原因,我校近年初中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教学成绩大不如从前。尤其是英语,退步更为厉害。早在小学阶段,英语两极分化的情况就很严重。而升到我校就读的这些孩子,大部分对英语不感兴趣,内容越学越深,分数越考越低,学生找不到成就感,上课越听越无聊。学生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成绩,这引起了全体初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思考。作为英语学科的带头人,我迫切地期盼一种能改变现状的“新颖、省时、高效”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初,我们在组长黎甜秀的带领下,向县教育局申报了“活化教材,优化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但是,怎样活化教材,优化课堂,让学生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跟其他教师一样,仍懵懵懂懂的。今年4月初,我有幸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前往南京几所学校听课学习。在溧水东庐中学,我见识了该校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 讲学改革模式,茅塞顿开。“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它追求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课改新路正与我们的课题不谋而合。“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编写教材,把复杂的内容往浅里教。于是,我决定以编写符合我校实情的“讲学稿”作为我们课题实验的根本。

二、“讲学稿”实验的目的

1. 通过运用“讲学稿”, 改变常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无效教学,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再创中考佳绩。

2. 验证“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 增强自身参加科研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探索精神,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三、“讲学稿”实验的方法

1.采用“对比实验法”――初二(4)班作为实验班,初二(3)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教材、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完全一样,并且进行“前后测实验”。

2.教学方法及所用材料――实验班采用“讲学稿”授课,教师把“讲学稿”编印完成后,将“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

对比班采用传统的五步教学法,按照教材分步授课,使用教育局统一印制的资料,比如《新课程学习与测评》。

实验班和对比班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来教学,以平时的测试为主要的实验依据。

四、“讲学稿”实验的过程

1.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初二年级三位教师把手上的资料拿出来共享,根据各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如本人负责“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部分,秦凤英老师与黎桂燕老师负责“学习过程”及“课后延伸”部分,形成初稿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2.课前。“讲学稿”编印完成后,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对每份“讲学稿”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3.上课。课堂上,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迷惑点、易混点,然后进行适量的练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边练习边订正错误,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高。

4.课后。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作为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外研社初中起点第四册英语Module 6 Unit 1的讲学稿样板。

Module 6 A Farm

Unit 1 It was hard work, but I enjoyed it.

课型:新授

执笔:叶汉琼

审核:初二英语组

时间:2010年4月15日

【学习目标】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2

此后,便有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对此争相模仿,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认为,讲学稿的有效实施其实就是集体备课的最佳演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集体智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创了一条“教学合一”的教学新路。但若要真正运用好“讲学稿”,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注意四个“三”:

一、编写内容要注意做到三位一体

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三者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即讲学稿既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教案,又是学生上课时使用的学案,还是学生课后练习的作业本。三者能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作用、能否帮助教师有效教学、能否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对讲学稿的编写提出了严格要求。

所以,在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后,侧重于学习过程也即教学过程的编写至关重要,通常应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

预习·导学:主要是布置学生课前要预习的内容,比如:作品背景、作者介绍、重点字词等,并在其末尾留出空白填写“学后记”,即写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学习·研讨:紧紧围绕所学课文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应体现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并布置适当具有一定梯度的课内练习题或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以巩固课时的重难点,力争体现精讲多练。

巩固·拓展:根据该课时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如阅读理解题或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型,要求习题的选择必须与中考接轨,并根据班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练习;“讲学稿”的最后部分要留出一定空白撰写“课(教)后记”。

另外还应注意不同课型(如新授课、作文指导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二、编写过程要注意落实三个步骤

语文“讲学稿”的备课模式符合集体备课模式,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初中语文讲学稿的具体编写过程应侧重落实三个步骤:

1.备草稿:每学期初,各备课组长做好本学期备课计划,安排各个主备教师和副主备教师(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的备课任务。各主备教师按照备课组要求必须提前两周备好“讲学稿”草稿,并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阅;副主备教师服从主备教师的安排做好备课的其它相关工作。

2.集体备课:初审人初审后在集体讨论讲学稿前至少一周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对“讲学稿”进行修改,并由初审人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备课组集体讨论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3.审核定稿: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制成正式文本;讲学稿的正式文本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三、具体使用要注意兼顾三个对象

讲学稿正稿形成之后,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应兼顾教师、家长、学生三个重要对象。

(一)学生使用要求

1.学生在上课前两天根据“讲学稿”的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课前练习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课内练习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生学完一课后,及时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即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与练习及时记录在“学后记”,以便在“周周清”的课外辅导中向老师提出并加以解决。

3.在每一个单元或一周的学习后,学生要将 “讲学稿”进行按日期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要妥善保管。

4.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课外完成讲学稿中相应层次的课外练习题,并于第二天上交给老师批阅。

(二)教师使用要求

1.教师在上课前两天将“讲学稿”发放给学生,精心布置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做到扎实高效。

2.教师使用“讲学稿”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讲学稿,熟悉讲学稿,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有的放矢。

3.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4.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5.原则上教师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教师要对“讲学稿”中的课外练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

6.教师在使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后,要及时在“讲学稿”的空白处撰写“课(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三)家长使用要求

1.要求学生要将当天完成的讲学稿及时交给家长检查,以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实行双重教育,以保证学生能高效使用好讲学稿。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3

关键词: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

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题海大战”等,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教学需求,向课堂要效率我们就要进行新的思考,打破以往的固有模式,寻求最佳的途径。

一、接受新观念,把握正确的方向

与时俱进,教育教学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动态发展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教育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我们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接受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痛苦: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畏惧学习等。

最近几年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力度加大,出台了很多政策,实行了很多办法,涌现出很多方法。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或者说教育教学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既然教育教学与其他事物一样,开始涌现出了新的发展,那作为教师就不应该故步自封,我们应该勇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摒弃以前陈旧的观念,让我们的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我在这一方面的尝试是成功的。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我总是按照事前准备好的教案,将教案内容讲给学生听。学生有时会走神,有时会打瞌睡,我都会及时提醒。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案覆盖所有的知识点,每次课后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并且要进行周练月考。在我三令五申的要求下,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过得去,但是,我也累得够呛。在学校实行减负增效的要求后,我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而且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如今的课堂是孩子们的天下,课本剧、竞赛、游戏……这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课堂生动,学生自然学得快,而我只是在快乐中引导,教学也变得轻松起来了。

因此,我认为,更新教学观念很重要,可以看作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观念决定着教学方向。

二、采用新技术,让教学轻松起来

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本课本,如果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有几幅挂图,这就是我们对于学校教育的印象。但是随着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新技术的引入,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1.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以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说,受到居住环境的影响,北方的学生无法理解梅雨的状况。受经历阅历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甚至有一些问题让教师无法用语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些都为教学带来了麻烦。

新技术引出后,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学生没有感受过的环境可以展示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将作者生活的背景显示给学生,学生的感受就会很深刻。一些表达不出来的知识细节,也可以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品读、观赏、领悟,从而很好地接受。

2.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学生还都处在贪玩的年龄,尤其是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新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感觉,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观看了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后会对历史内容津津乐道,同理,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或影像,或声音,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当然,对新技术的应用要适当,切不可喧宾夺主。有些教师在应用了多媒体之后,就不再写板书,彻底告别了粉笔,这样做也是不对的。

3.简单的知识深入化

教材提供的是教学的范例,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搬用教材,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以前,我们的扩展很简单,或许就是一句话,起不到关键作用,这也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得已的。新技术有承载量大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对学生的学习范围进行拓展。让学生有开阔的眼界,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

三、引入新材料,让学习更具实践性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新材料,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很多老师一直以来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当然,我们所说的材料不仅仅是文字,我们可以将思维扩大,一切对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引进来,有时候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尤其是学生喜闻乐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材料,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对这些材料的再阅读中,由于当时的情境,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比如在学习演讲有关知识的时候,我引用了一些演讲稿,这些演讲稿都是和他们同年龄的学生写的,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这些演讲稿的优点,并派代表表述。这节课以后很多学生在周记中写了演讲稿,其中也不乏精品。在小组的学习中,他们还自发举办了演讲比赛,这为他们参加社团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我们不能将学生看做是接受者,应是学习者与运用者。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4

关键词:创新活动设计;自主合作学习;presentation活动;班级语料库创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4

一、引言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笔者尝试以“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创新活动为载体,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现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课堂变革中的创新活动

1.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以目标设计为导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目标。以团体方式竞争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堂活动方式。

为了使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获得相应的发展,笔者尝试在英语阅读课上开展在不同学习目标下的分组、分层次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分组。在分组中,小组的建立必须考虑成员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合理搭配,力求平衡,争取做到“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分组时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以及互补学习的原则进行适度调配。使学习小组在整体能力上相当,小组内部成员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从而实现学习上的互补互升,小组成员间能彼此协助合作,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2)设计导学案。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难度差别,分层次设计阅读目标。导学案中level 1是文章理解的基本问题;level 2 是文章深层的理解问题,同时level 2中还设计了语言知识学习;Level 3是合作挑战题,设计的是以语言输出为核心的学习任务。导学案任务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出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的任务,分层设计的目的是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它是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的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首先,学生个体按照导学案、教材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导学案上level的基本问题,组内交流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然后学习level 2,组员就提高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共同解决。在合作挑战题上,学生充分讨论后,由教师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引导提问,师生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有效引导。预期上课流程如下:

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是自学释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和矫正迁移。其中,矫正迁移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会的过程,也是巩固提高能力的过程。

(4)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分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平等的互助者、学习伙伴,同时教师又在某些环节中充当了引领者的角色,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变革中的多元化身份。

2. 课上presentation活动

Presentation教学活动并非笔者的原创,但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对presentation 活动的主题、开展方式,以及预期效果做了长期的规划。现以Yes you can名人演讲模仿秀英语活动为例,实施设计如下:

(1)学生自主选择演讲的文章,限时3分钟,需脱稿演讲。

(2)前期准备:演讲者将演讲内容制作成PPT,并在疑难单词上备注中文。同时准备好所演讲的整个文本的电子稿。

(3)上课伊始,演讲者走上讲台进行演讲,笔者为学生录制演讲视频。演讲结束后,由特约评论员(班级学生)点评,因时间关系,点评限定一句话,集中点评学生演讲的优点,批评与建议课后由学生私下交流。

(4)当天的演讲者在课后负责将PPT、整个文本稿,以及演讲原视频或音频传到班级语料库中。

(5)笔者将学生演讲视频上传到班级语料库中。

课上presentation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来表达自己。在活动的参与实施中,班级学生人人都成为了教育者。为了一次成功的presentation,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大量阅读、模仿、筛选,最后呈现。教师要求演讲学生准备的PPT是整个演讲文本的注释,也是基础薄弱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当然,演讲者本人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提升不用多述,演讲完成后,演讲者前期准备的成果供全班学生学习,这不正是人人皆是教育者,人人皆是学习者的最好体现吗?而特约评论员点评的环节更是促进了班级间的团结,当听到同学真诚的认可,演讲者和同学间的情谊也增进了。

3. 共建班级语料库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核心和标志的“互联网”使“世界是平的”、“教育是平的”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笔者利用网络共建班级语料库,共享班级语料库活动也是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的尝试。具体操作如下:

(上接第84页)

(1)由班级课代表申请360云空间,作为班级语料库的存储点。云空间用户名和密码由笔者和学生们共享。

(2)班级语料库初步设计为电子文本资料、视频资料两大类,并在实践中逐步细化。

(3)语料库资源由笔者和学生以及志愿者家长共同创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实现了从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走向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创建者们积极上传在日常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好的语言材料,如英文专访、大学公共课、名人演讲等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或者学生们所写的优秀文章等。

(4)一周利用两次晚自习全班共享语料库中的视频,如一起学习米歇尔在北大的演讲视频,笔者还提供了九页的英文演讲稿、电子稿供学生学习。

共建、共享语料库,其实是通过网络扎扎实实地为教育发展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为教育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笔者通过这个活动,为学生的语言成长服务,学生通过共建共学,增进了彼此的认识,增强了团队的意识。

三、反思

课堂创新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促进其语言学习,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学力、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5

【摘要】“导学稿”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是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的卷案.导学稿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师生的配合使用,让教学过程更加优化,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合一”,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目标明确,话题集中,教师教学思路活,学生思维容量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做教学的有心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教学

所谓“导学稿”,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开展的利用导学稿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如何高效利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 导学稿的编写方法

1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新课程强调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应该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所以教师在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时,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尽量简洁明了,以便让学生学习时明晰。

2课前预习导学.根据当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也可设计几个稍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课堂学习研讨.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或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4复习检测.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教师应精心选编有“阶梯性”“层次性”的练习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材料分析题等,主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 导学稿的使用

由于导学稿是师生共用的,它体现了“教学合一”的思想.因此,就有教师的使用和学生使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导学稿的使用

1二次备课.教师使用导学稿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一是要把主备人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在一起;二是查阅部分或全部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完成情况,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以导学稿为蓝本,充实、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细节(包括对导学稿已有内容的完成,还包括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思路整合和内容补充)。

2检查预习.导学稿既是教案,也是学案.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稿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教师要根据抽查学生导学稿预习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3探究释疑.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努力做到“七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疑点让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要放手让学生构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积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4精讲点拨.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反思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到导向作用。

(二)、学生对导学稿的使用

1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拓展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

2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稿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

3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稿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稿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4整理导学稿.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稿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学生将导学稿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

三、 用“导学稿”实践后的反思

采用“导学稿”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

1促进了教师观念更新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导学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变化,教师利用“导学稿”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导学稿”促使学生长期坚持预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善钻研的好习惯,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导学稿”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合一”.传统的教学有时使得“教”与“学”成了一对矛盾实体.教师用心教,上课很投入,可学生学起来并不认真,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说,我都讲了几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而只是被动学习,他们中的不少人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当成一个包袱,甚至于讨厌学习.“导学稿”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学稿”是“教案”和“学案”的混合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合一”,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体现为:提前预习、优化复习、减少考试、减少作业、重在感悟、激发灵感、增强自信。

3.“导学稿”真正做到了学生减负而不减教学质量.“导学稿”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抛开了题海战术.“导学稿”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减少作业量,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研究教材,精选试题.教师精选课外,精讲课内,真正实现了向课堂要质量.真正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效果。

4“导学稿”贯彻落实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导学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备课,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研究,使学生在探究教学中,不断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操作发展探究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5更重要的是“导学稿”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自学行为好像是个点,养成坚持不懈的自学习惯才能构成面,形成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导学稿”不懈的追求.为此,在“导学稿”中,在引导学生探究课本知识技能,方法要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自学资料,为学生准备充分的自学练习时间,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设计了引桥,让学生沿着引桥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创造自学情景.在自学指导中,认真培养学生进行自学的习惯;消除学生惰性心理.养成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习惯;教给学生拟题方法,养成自己复习、自己测试的习惯;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归纳整理自学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导学稿”中设计了合作学习的园地,养成同学中交流所得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的习惯.自学是一种主动求知,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自学中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导学稿”从开始就是要求学生读课本预习,到探究问题,到体会小结,再到复习测试,全部过程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围绕着培养“自学能力”做文章,让学生从小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进而形成“终身受教育”的能力,成为人生受用不完的财富。

当然,“导学稿”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要逐步完善的地方.如“导学稿”涉及面广,由于学生随时会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可能课前难以预料,这对教师的备课增加了难度.相对来说,对教师知识方面的要求更高,调控课堂的能力更强.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课堂,很容易变成“放羊式”的教学.同时,导学稿给一部分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的.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仍需进一步探讨。

总之,运用“导学稿”进行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目标明确,话题集中,教师教学思路活、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节奏快,效益高。

参考文献

[1]郭元成 《成功教育探索》 天津教育出版社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6

第一次执教:《保护珍稀动物》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9课。课前,经过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的培养。经过之前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在演示文稿的制作上已基本不存在问题,我决定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进行了教学设计――播放一段介绍珍稀动物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教材内容出示四个任务:运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资料;搜集制作演示文稿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影片等;下载资源文件到所在班级文件夹中;制作演示文稿(第二、三节课完成)。

教后记:带着自信,我走进了课堂,并按照预设流程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进行到“任务一”时,还是比较流畅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可当我出示了“任务二”后,问题出现了: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搜索浏览一些介绍珍稀动物的专题网站,随后注意力便开始转移,交头接耳地讨论起其他事情,还有一些学生在浏览其他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网站。看到这种情况后,我立即提醒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但是不一会儿,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又出现了转移,讲话声越来越大,课堂里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迫不得已,我开始整顿课堂纪律,并严厉地批评了部分学生。教室里很快安静了下来,但此后的教学就在压抑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回顾本次教学,我自认为课前的准备还是比较认真的,为什么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发生转移呢?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该怎么办?本次教学证明,单纯的批评教育影响了师生双方的情绪,频繁地组织课堂纪律也浪费了教学时间。我该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第二次执教:经过反思后,我决定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仍然是以任务驱动整节课的教学,但放弃“任务一”,并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看《人与自然》等介绍动物的电视专题节目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丛书。课堂上主要整理、筛选已收集到的资料,为制作演示文稿准备充足的图片、文字、声音素材。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也能提高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筛选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调整了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后,直接出示教学任务。任务一:整理、筛选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素材,包括图片、声音、影片等。任务二:保存资源文件到所在班级文件夹中,以便制作演示文稿时能方便调用。任务三:制作《保护珍稀动物》演示文稿。任务四:交流评比演示文稿(课后完成)。基本要求:适当使用模板;图片(自选图片与插入图片)与文字的使用;设置动画效果;制作富有个性特点的动作按钮;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主题鲜明,整体效果流畅、美观,易操作。评比方法:分组竞赛,邀请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

本次教学中,我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练习”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强调师生互动。尤其是进入本课最重要的“演示文稿制作”环节后,学生一听说要进行分组竞赛,情绪立即高涨起来。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竞赛小组,我也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参与竞赛。在学生动手制作演示文稿之前,我再次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后记:重新调整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偶尔有争论声,但不是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而是学生在兴趣盎然地讨论哪个素材更适合。看到学生的表现,我欣慰地笑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还能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珍稀动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们发出了“爱护环境,保护珍稀动物,从我做起”的倡议。课后,学生展示了他们制作的演示文稿,由学生代表及其他教师组成的评委团对所有作品进行了评比打分。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尽管还比较稚嫩,但都能做到图文并茂、美观大方、主题突出且各有侧重,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思考:差异为何存在

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教学效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经过反思我发现,我在设计第一次课的教学时,主要以自我感觉为本位,主观判断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兴趣、需求和情感。尽管教学中也运用了分组合作、自主探索等教学办法,但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当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时,没能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以恰当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而是仅仅试图以所谓的教师权威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结果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第二次课,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质疑,强化师生互动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超越”的理念,在引导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竞争、辩论等方式给学生以独特的展示机会,增强了师生互动,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感悟:有效课堂,从教师做起

信息技术课是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即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学习情感很容易发生转移,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有效课堂,应从教师做起。

第一,教师要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正确解读教材,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思考教学思路。另一方面,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及可能的发展潜力。教学设计要始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其潜力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在本课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通过课后收看电视、借阅图书等实践活动收集素材,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

第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师的讲授必须简洁清晰,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赏识教育,允许学生超越教师,通过恰当的“收”与“放”,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也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这样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超越教师的平台,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会高涨。

第三,教师要开展有效的课后反思。每节课都有优劣得失,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要善于在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选择更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7

【关键词】导学稿;以导促学;兵教兵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学困生,许多任课教师都束手无策;四是造就了学生思维的惰性,使学生成了“哑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现代的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因而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感悟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以“导”促“学”的教学实践,发现以“导”促“学”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其有效途径就是实施导学稿教学。导学稿的实施,使得一向由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学习改变为学生为解决问题“主动式”学习。那么,导学稿教学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预习中的导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导学”这一版块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尝试着完成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从而让学生了解下一堂课的学习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部分题目不能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会对预习失去兴趣。这和以前的预习有所不同,没有导学稿之前,其实老师也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可据对学生抽样调查,所谓预习只是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用导学稿的“学习导学”时,学生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做,对有疑问的地方应在导学稿上做一些记录,同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这就为“后教”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如学生在预习《曹刿论战》一文时,不能只是看一遍,还要对导学稿中的生字“刿guì biàn 帛bó孚 fú辙 zhé轼 shì靡mǐ”和 “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问题通过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对于预习中没看懂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上课时听课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预习了解一节课的大致内容,然后完成导学稿中的基础题。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把预习当成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二、课堂中的导学让学习变得卓有成效

“课堂学习”这一版块主要是教师讲解,有“教”的参与,“学”才会变得更有计划性和合理性,也更加顺利。因为有了前面预习的辅垫,学生已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的过程,不是老师单独“表演”而是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我们根据“以学为本”的思想,运用“导学稿”,扎扎实实地实施以“导”促“学”,将以前倡导的“少而精”、“教少学多”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对学生“学习导学”作业的批改,以及大部分同学反映的在预习中的难题,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节约时间,对于简单的学生能看懂的题目就可跳过不讲或简单讲解,而把重点放在答疑、解疑上。这样的课堂设计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转变,即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努力实现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

三、课后导学能自觉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课后导学”分两部分:一是指“巩固练习”,它是给同学们对当天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同时也给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提供查漏纠错的平台,当然这部分练习还是以基础为主。对同学完成的巩固练习,我会要求他们进行分组自我校对,自我检查,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困难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在课后作集中辅导。在这环节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由于有“学优生”的帮助和教师的及时辅导,学困生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了解决问题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二是指“课后深化”, 是在整节课结束后,留给同学们思考的题目,比巩固练习更深一层,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思考,以便于培养“学优生”,同时通过做这些题目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在《曹刿论战》这一节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思考题: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2.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3.你知道多少保家卫国的名言。这些问题既是对课堂学习地深化,又是对课外知识地拓展。

四、导学稿的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

以前我们的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各种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导促学”的“导学稿”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了导学稿之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导学稿,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稿”的空白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它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导学稿上的习题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编的,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就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导学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先学后教,以导促学,以学促教”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的导,需要学生自主的学,更需要师生的互动。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与地区的差异,教学对象的不同有直接的关系,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去完善。

参考文献: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8

关键词: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

“教师的天职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要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实验课、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一、认真编写教案

课堂教学是讲好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备课就是一个教材的加工过程,备课和写教案过程就是一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加工厂,一节课上除了要掌握本教材要讲的内容之外,还要认真地去参阅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认真研读,并吸取其特点,进行加工,从而变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才能去编写这一节课的教案,这样的教案才可以去讲给学生听。

在读阅各种版本参考资料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在编写时各有其特色。有的将这几章内容编写得很通俗易懂,阐述得很清楚,使学生很好理解;有的把那几个章节内容编写得独有风格,很有个性。教师要通过参阅多种参考资料,不断丰富自己教案的内容,认真备课可以弥补或补充教材中不足之处。教师在备课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达到知识的升华、精练、扩展、积累,在此基础上就会有所创新,就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去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这就是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要认真阅读参考资料的意义所在。写教案必须做到自己好讲、学生好听好懂,这是写课程教案的基本要求,这样写出的教案才有价值。

二、注重讲课艺术

现在部分教师在备课、写教案、讲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照本宣读教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对自己都没有好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课方式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自己不能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讲课,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价值。这种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讲课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上除了勤奋之外,还要有天赋。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同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要用十句话才能解释清楚,而有的教师仅用了三四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这是需要每一位教师经过长期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达到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这些方面要不断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讲课艺术,包括教师对讲课内容所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用什么思路去组织讲稿,用什么语气去表达要给学生讲解这个问题的内容,以及板书布置等,这些都属于讲课的艺术范畴,都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至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水平。讲课的艺术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讲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学生愿意集中精力去听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了解所教的那一门课程,什么课程在为这门课程打基础,它又去为哪些后续课程去服务的,这样就可以使课程有目的地做到承上启下,使这门课程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连贯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不断总结经验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管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要教好一门课,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至少要经过2~3个教学循环,才可以说有把握教好这一门课程。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们看一本小说,看第一遍与看第二、三遍时的体会和理解的广度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小说看得遍数越多,这本小说将会变得越来越“薄”。教师讲课也是这样。所以,只要我们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改和补充教案,一定会体会到,每重复讲一次课,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会越来越满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会把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每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完全可以做到上课时不用看着讲稿去讲课了。&

nbsp;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之间交流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眼神”来传递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讲课时不看讲稿,不仅可以把课讲得很自如,很生动活泼,而且还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们听课过程中的情况,当看到学生表达听不大懂的表情时,可以重复再讲一遍,或者换一个角度或一种方法去讲解。所以对教师来说,上课不看讲稿的要求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的生存竞争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学校要生存下去,教师要站在讲台上,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都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宙,等.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0(7).

[2]王营章,等.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j].工会论坛,2009(2).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9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探索;思考

简要地说,应用文是单位和个人在现代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用到的文体,它也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的文体。

高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职业工作中所需要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正因如此,我们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唯恐有文种遗漏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完整性。于是,教材越来越厚,文种越来越多,表面上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顾及了,但是实际写作教学状况却是师生均感到乏味枯燥,教与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从教学内容看,学生一般是一看就清楚,一讲就明白,一写就糊涂。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即课程要与专业相匹配适应,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要充分互动。

一、应用写作课程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

据统计,应用文现目前有上千个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近两百个。有必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应用文的实用性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确定教学重点。如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所学的重点是财经应用文写作,文秘专业的学生所学的重点是公文写作,法学专业的学生所学的重点是法律文书写作,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不能脱离内容讲写作,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没有好处的,学生遇到实际情况时仍会茫然无措。同时让讲授应用写作的老师,做到精通各专业要写的所有内容,也是不现实的。要教好写作可以充分利用所有专业的资源,与相关的课程相互动。比如“经济合同”的写作中牵扯到许多经济法的内容,可以与“法律基础”课互动;审计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专业性比较强,可以与“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课互动。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时,可以与教公共关系的老师合作,学生在“公共关系”课上学完“演讲”的内容和礼仪要求后,结合公共关系课的演讲题目,趁热打铁,讲授“演讲稿”的写作,这样学生对“演讲”有了整体的认识,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生写完演讲稿后,与“公共关系”课的老师联合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型的演讲赛,由应用写作老师评判学生的演讲稿的写作质量,由公共关系老师评判演讲的水平,使学生在演讲中,既领悟了演讲的技巧,又学会了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二、写作理论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应用写作所学的文种,大多是工作以后才用到。在校的大学生缺少应用文需要的写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对应用文的使用程序和写作技巧很陌生,这就给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注重理论又要加强实践。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有两种:

(一)模拟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适宜情景,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尝试教学过程。比如制订计划作总结,谈生意拟合同,制发文件等,都与实际密切结合。如“发文处理”的操作性非常强,教师讲完了其程序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草拟、签发,到缮印、用印、签署,再到立卷、归档、销毁,进行流水线作业,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立体地把一整套工序完成,变复杂的理论为具体的、实在的技能,学生走向社会后就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需求。模拟适宜情景,不仅巩固了写作理论,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应变能力。

(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真正的实践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比如,带文秘专业的学生到当地政府机关,了解现行公文的具体写法,请机关工作人员介绍公文形成的全过程,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收集学校已发的公文,让学生判断其是否规范,对不规范的公修改练习。如果模拟情景是“练兵”的话,那么社会实践则是“实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获得材料,分析材料,利用获得的材料撰写成文,修改、定稿。如在讲调查报告时,先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并统计问卷,根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实践中获得写作的能力。“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的写作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一次大型会议,然后根据会议的实际情况进行两种写作,学生不仅得到锻炼,还可以摸透两个文种的区别。

也可以带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利用学校安排的学生实习)了解他们的工作、经营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开展调查,进行市场预测,写出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济活动研究报告等。使学生从收集材料到整理分析,从安排结构到写作成文,学会怎样运用理论进行分析、综合,独立地完成整个写作活动,把“应用写作”课变得更生动、更有成效。

三、教与学要充分互动

许多学校应用写作的教学仍是传统的以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型”和“单一型”的模式,如何走出当前应用写作教学的误区,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就是需要形成教与学的充分互动。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设计师和研究者,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教师不应该过多地指手画脚,以免约束学生的思路,多给学生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在相对充裕的空间内完成系列写作活动活动。如讲到平行文“函”,我们假定某银行要到某高校进行培训,就此事让学生代表银行拟写一份函给某高校,先把某个学生的“函”作业进行剖析,同学在讨论中进行修补。从函的标题、正文的内容到函的结语、落款等,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补充、不断争论,最后直到每个学生就可以很自信地写出规范、完整的函。再如在讲一些简单文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备课、授课,因为是学生讲课,课堂上学生听得都会很仔细,课堂气氛也活跃不少,此时教师适时加以补充和指导,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规范。

以上是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应用文写作课效果的提升完善尚需在教与学的过程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丽萍.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法尝试[J].科学教育论坛,2004(22).

[2]李延凤.角色塑造:应用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J].写作,2004(3).

[3]王健.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0(4).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10

1丰富知识是基础

所谓“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的获得,一要靠学习,二要靠实践。作为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诸如天文、历史、文学、哲学、法律等常用知识。它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使表达者言辞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这种知识的获得,要靠孜孜不倦的学习,即如朱高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将所讲知识点先温故而知新,特别是一些原则性的、概念性的知识点必须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否则会误导学生[2]。在讲课时,尽可能贴近生活常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会、感悟人生;再者,作为老师,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实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

2明确目的是前提

提高讲解水平,必须明确讲课目的,没有目的的表达,谓之“有口无心”,心中没谱儿,是不可能“弹”出“水平”来的[3]。首先,要以听者明白为前提,必须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能让学生听懂的语言去传授给学生。讲解过程中,必须考虑护生的接受能力、处境、心情、实际需要、思想性指导等等因素。其次,以说服对方为目的,一方面显示教师坦诚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尊重对方并为对方着想,这有利于在人的情感上达到沟通,扩大双方的共识。再次,以关注学生为准则,讲课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充分运用接纳、赞赏、鼓励的语言,如点头、说“对”“不错”“很好”“说错没关系”等,从而增加护生的自信心。

3详实资料是要诀

所谓资料,是讲课时所有系列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材料是否充足、优良直接影响到上课质量。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讲课也是如此,即使你有高超的说话技巧,巧妙的构思,如果没有大量而详实的资料支撑也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精彩的讲课,都离不开大量丰富、新颖的资料;资料是主旨的支柱,是思想观点的依托。平时必须注意观察、体验、积累、分析、比较和筛查以获得资料。同时,所用资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典型及生动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联想,激发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资料一方面不能偏离教材,另一方面尽可能做到新、实、趣、活。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4],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并围绕案例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直观真实的情境中和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及以往的知识结构,解决护理问题。

4充分准备是关键

在确定了讲课主题后,需构思出讲课思路,拟定讲课提纲。讲课提纲及讲稿是讲话的一个重要环节,拟定提纲及讲稿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思考谋篇的过程。通过拟写提纲或讲稿可以认真研究和推敲讲话主题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合适,资料是否妥贴,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恰当等。通过拟写还可以加深对讲课内容的记忆,进一步熟悉讲课的内在结构、篇章布局以及重要段落和关键句子[5]。

5注意调整是技巧

首先,把讲稿变成自己的语言,一般来说,讲稿多为规范、严谨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写得再精彩,与口头语言也不同,书面语言太干巴,缺少说话时所需要的节奏和活力,这样的语言,讲起来不自然,记忆起来更困难。如果讲课时想不用讲稿,又不至于出现难堪的局面,只有花时间把讲稿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以理解和记忆,记住自己的东西比记住别人给你准备的东西容易得多[6]。因此,讲课前必须熟记提纲,围绕讲课内容进行充分发挥,说话思路才不会被打断和阻隔。再者,反复预试讲也非常重要,依据事先拟定好的提纲或讲稿,反复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每次都变换措辞,这样,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讲课中的一系列观点。当你多次练习后,并对你自己练习感到满意时,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

6良好情绪是保证

护理教师的非语言包括气质、仪表、情绪、目光、面部表情、体姿动作、空间距离与朝向、板书及物理环境等。因此,在教学中微笑登讲台,并展现自信而端庄、严肃而柔和、潇洒而和谐的神态,使学生肃然起敬,有一种接纳、明朗、民主、舒畅的感觉,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上教师生动的讲授与积极的互动,使护生聚精会神地倾听讲课,提高护理教学效果。作为护理教师对护生要有乐观的态度,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及时地鼓励学生,对学生抱有乐观态度,在课堂上会更多地发出支持性的非语言信息,如给予更多的视线接触,更多的微笑和友好表示等。总之,教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只有教师努力地付出,学生努力地去感悟,才能充分体现出效果。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活力,使护生积极地参与到护理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护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桂红.护理学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89-90.

2裘兴梅,马小琴,蔡华娟,等.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杂志,2014,33(5):63-66.

3吴生明,叶冒德.左右逢源脱口秀[M].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167.

4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89-92.

5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5):380-382.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11

【关键词】 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讲学稿;自习能力;预习能力;总结与反思能力

虽然高等数学和中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但数学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是密切联系的,高层次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衔接,才能更好地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数学的价值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一些学习的体会.

一、中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向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有机渗透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还依赖于中学数学的学法,因而数学学习有时感到困难,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时高等数学学习有必要沿袭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逐步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中学数学学习时启用“讲学稿”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把这种学法运用到大学.

“讲学稿”使用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是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使用要求:

1.根据“讲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咨询.要求同学们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及时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定时间后,将“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当同学们进入大学几个月,还延续着“讲学稿”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而“讲学稿”的使用本身就是体现高等数学学习要求的,只是把“讲学稿”的运用更加深层次化了,具体体现为:

1.通过使用“讲学稿”的学习方法后,能培养同学们的自习能力,同学们通过老师列出的自学指导提纲,引导阅读教材,找出阅读教材的疑点和难点,能让同学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这样能使同学们开动脑筋,提高数学成绩.

2.通过使用“讲学稿”的学习方法后,能培养同学们课前预习的习惯.高等数学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有时一节课要学习几个定义、定理、公式,同学们若不进行课前预习,很难跟上教师讲解,也难保证听课的针对性.事实上,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也就能较快适应强度较大的高等数学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核心概念的介绍、定理的分析、典型例题的讲解,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记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通过使用“讲学稿”的学习方法后,能培养学同学们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高等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为此,在每章结束时,同学们应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向中等数学的学习内容延伸

中学数学的选修内容适当增加高等数学的内容,或加深已有的涉及高等数学的内容,能充分调动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更能拓宽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高等数学中“导数”这个概念,同学们已经学会并能熟练运算,还会利用导数求极值,解决实际问题,但许多学生对“导数”的概念还是模糊,这时适当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增加几名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例如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瞬时速度问题或曲线的切线问题引申出导数的概念,使同学们对这个抽象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求分段函数的导数时特别强调分段点必须用导数的定义来求,这样同学们不仅能熟练计算出导数,而且能理解导数的含义.

2.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增加积分的初步知识,让学生逐步理解积分概念和实际意义,不仅学会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逐步会计算简单的规则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为学生到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堂讲稿材料范文12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校;编制

我校的新课改工作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我们不断摸索,逐渐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当中,导学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此谈一点自己关于历史导学稿编制与使用的看法。

一、在以往编制导学稿时出现的问题

1.填空式导学稿

此类导学稿将课文内容中的个别词汇设置为填空,学生在预习时只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即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本上找到相应词汇照搬,对课文内容并未认真阅读,更不可能理清课文的层次条理。可见,此类导学稿并不能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预习的作用,学生只为匆匆忙忙地完成任务。

2.教师在编制导学稿时贪多贪深,上课要讲的内容全部出现在导学稿上

此类导学稿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觉得历史这门课太繁杂,难度太大,也使教师在上课时受制于导学稿,难以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

二、针对以上问题,对导学稿进行了改革

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四部分:使用说明、预习导引、史学探究、巩固训练。

1.使用说明

在这一部分我们指导学生根据导学稿的“预习导引”阅读课文,并勾画重点词句;告诉学生本课当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向学生说明导学稿当中哪些是必做部分,哪些是选做部分等。

2.预习导引

在这一部分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答题。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设置的问题答案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应该在课文当中能找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预习时能认真阅读课文,这是学习历史课最基本的。当然,问题在设置时要尽量涵盖本课的最主要内容,难度上还要体现层次性。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解读史料,高考当中的材料解析题考查的也是对史料的解

读,希望学生通过解答预习导引部分的问题逐渐学会如何分析史料。

该部分是学生课前必须完成的,教师在课前可重点检查。

3.史学探究

该部分主要设置本课的难点问题或史学界的热门问题,主要目的是拓展深化学生的思维。这一部分上课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部分不要求全部学生在课前完成。

4.巩固训练

这一部分通常设置8~10个选择题,1个材料解析题。同样,这部分也不要求课前学生一定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