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18 10:54:54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共689例为对照组,男411例,女278例;早产儿195例,足月儿494例;胎龄28.0周~40.8周(37.5周±2.5周)。2013年7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法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929例为观察组,男516例,女413例;早产儿247例,足月儿682例;胎龄27.8周~41.0周(37.7周±3.3周)。疾病种类包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低血糖、新生儿贫血、胎粪吸入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足月小样儿、气胸、脓疱疮、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腹泻、新生儿硬肿症。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疾病种类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科室已有的护理规范对住院新生儿实施皮肤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法如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新生儿科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发生原因,制定风险管理程序及防范措施。

1.2.1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

①划伤:患儿指甲抓伤;护士剃头时不慎割伤头皮;输液针头从肝素帽牵拉掉下,划伤皮肤等。②压伤:留置针、肝素帽、导管对皮肤造成压伤;遗留的针帽及不正确应用棉签压迫止血等引起的皮肤损伤;无创辅助通气时对鼻中隔的压伤;气管插管固定不恰当,造成口角皮肤压伤等。③擦伤:患儿在蓝光箱及暖箱时,四肢摩擦引起骨突处皮肤破损等。④粘贴伤:取敷贴和固定用胶布及电极片时引起的皮肤损伤;粘贴敷料方法不正确,导致张力性损伤等。⑤药物渗漏:新生儿血管较细,血管壁较薄,静脉位置较浅,当输入一些刺激性较强药物或长期输液且观察不及时造成药物渗漏损伤皮肤。⑥皮肤感染损伤:沐浴时穿刺处浸湿;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患儿呕吐后未及时清洁皮肤。⑦烫伤:仪器设备故障;蓝光箱、辐射台肤温探头脱落;沐浴时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1.2.2防范措施

①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增强责任心,操作动作轻柔,提高人文关爱。②改进护理方法及流程,如皮肤的患儿戴棉布手足套保护;体重大于3000g或活动度较大的患儿足端放置长条形软布垫;规范胶布及敷贴等的使用,尽量减少粘贴时间及范围,撕取时动作轻柔,用生理盐水或润肤油,边浸湿边撕取;为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敷料撕取时造成的损伤,将PICC敷料常规更换时间定为1周1次;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尽量使用水胶体敷料;妥善固定各种导管、监护线等,紧贴皮肤时予适当衬垫。③加强输液操作管理。认真评估、选择合适的部位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针柄处根据情况用小棉球衬垫,禁止覆盖穿刺点;输液针柄用条形胶布交叉固定于肝素帽上;输注特殊药物时有明确的床头标识,15min~30min观察1次,做到“一看二摸三对比”,如有渗漏及时报告,根据药物性质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沐浴时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护留置针;需长期输入强刺激性药物的病人选用PICC。④维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建立“日常设备检查维修记录本”,统一“设备故障”及“运转良好”等标识,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1.2.3观察指标和评估

观察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皮肤压伤、划伤、粘贴伤、擦伤、药物渗漏所致损伤、皮肤感染损伤、烫伤共7项指标。责任护士认真评估患儿皮肤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记录住院期间皮肤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填写专用交接班本。风险管理小组每日检查,定期总结。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 皮肤损伤 干预措施 预见性护理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17-02

新生儿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3部分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表皮的角质层很薄,只由2-3列角化细胞组成,细胞间连结松弛,容易脱落,形成生理性脱屑[1]。表皮和真皮间靠近弹力纤维连接,新生儿皮肤纤维形成少,表皮、真皮间连接欠紧密,皮肤游动大,在摩擦和牵拉作用下发生部分或全部剥脱[2],由于这些组织结构特点,使新生儿皮肤防护功能比成人差,容易损伤,微生物很容易侵入,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1]。临床工作中,新生儿皮肤受损也是引起护理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环节进行统计与分析,进而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减少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入选者住院时间大于72小时,入院时体表皮肤完整。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658例住院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41例,女817例;入院时日龄1-25天,平均(3.5±1.76)天;体质量1830-4120g,平均(2730±240)g;住院天数3-67天,平均住院天数(7.2±1.46)天。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864例住院新生儿作观察组,其中男958名,女906名;入院时日龄1-28天,平均(3.2±1.80)天;体质量1910-4060g,平均(2660±255)g;住院天数3-48天,平均住院天数(6.9±1.73)天;疾病种类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咽下综合征等,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患儿不做为研究对象。二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体质量、住院时间及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原因与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①召集所有参与护理的人员,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环节进行讨论与分析。②针对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将各环节的干预措施串连,制定流程。③干预流程切实可行,并征得护理人员的认可。④流程制定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⑤护士长合理排班,保证人力、物力,以利干预措施有效落实。如我科制定的“胶布粘贴所致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流程”如下:选择3M透气敷贴或胶布贴胶布前对粘贴部位进行仔细评估,确认无皮肤炎症或损伤去除胶布前先湿润胶布,揭胶布时动作轻柔每天更换眼罩与心电极片,毎班更换血氧探头部位,留置胃管与普通留置针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严格交接班,落实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定期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措施,调整护理干预流程”。

1.2.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胶布粘贴伤、尿布皮炎、穿刺部位瘀血、医疗物品接触部位压伤、面部指甲划伤、高危药物外渗伤、烫伤等七项指标。将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构成比,以及因皮肤损伤所致的护理投诉例数进行比较与分析。

1.2.3 数据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与构成比比较[n(%)]

2.2 对照组因新生儿皮肤受损而受到的家属投诉1次。观察组因新生儿皮肤受损而受到的家属投诉1次,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因皮肤损伤所致护理投诉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皮肤是机体重要保护器官的屏障。它比较脆弱,并且经历了从母体子宫内羊水到出生后暴露于外界空气的剧烈环境变化,所以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其他系统疾病[3]。

3.2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护士有目标的、有预见性的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尽可能消除发生皮肤损伤的隐患或一旦发生及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我科在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使得流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使本研究得以顺利实施。

3.3 表1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各类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4 本科制定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流程共7个,根据不同的原因,从各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杜绝了面部指甲划伤,是因该流程中有“入院时仔细检查患儿指甲,根据需要进行修剪”的环节;胶布粘贴伤与穿刺部位皮肤瘀血发生率下降幅度较显著,提示该两类损伤与护理人员的操作关系较明显,可控制性较强;对照组胶布粘贴伤发生率排第一位,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以尿布皮炎发生率排第一位,说明尿布皮炎的发生与患儿个体体质有关,可控制性相对较弱;两组均未出现烫伤,说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烫伤的防范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但护理管理者不应掉以轻心,仍需加强防范新生儿烫伤的培训与管理。

3.5 表2可以看出,两组因皮肤损伤所致的护理投诉有所下降,说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0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手术患者;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手术全期护理新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术前访视已成为手术全期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而术前评估是术前访视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患者术前的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术中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确保术中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逐步完善了术前评估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1 652例,男性985例,女性66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设立护理评估责任人和评估时间 责任人要求为在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并掌握各专科手术健康教育内容的护理人员,一般为担任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常规在手术前1 d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去科室查看病历,辅助检查及化验报告结果,特殊手术患者需要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携带病历到患者床前进行术前访视,同时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在手术室的个性护理措施,访视所需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0~30 min/人,访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由她们审核确定手术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

1.2.2术前访视及护理评估表格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术前护理评估单》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根据内容进行护理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由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审核。

1.2.3术前护理评估内容

1.2.3.1心理评估采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家庭状况、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1.2.3.2压疮评估术中压疮的干预是手术护理的重点难点。我院应用Noyton量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否大小便失禁等内容进行评估。如积分

1.2.3.3静脉输液的评估手术中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手术安全的保障。术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穿刺部位的皮肤、弹性、厚度、清洁度、温度、潮湿度和有无感染病灶。患者的静脉情况:包括静脉的弹性、走行、有无静脉瓣、是否在关节部位、是否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等。根据评估的结果,结合手术的要求、手术部位、手术的要求,来选定合适的输液部位及准备输液器具。

1.2.3.4手术摆放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如营养状况、皮肤的弹性、完整性、有无压伤、皮肤的感知觉情况。再根据患者的体型、估计手术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垫。必要时术前进行的训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3.5术中使用特殊仪器、器械的评估根据手术的要求术中使用的特殊仪器、器械的患者要做好术前的评估,为术中能正确安全使用仪器做好准备。如:高频电刀的使用前应评估患者体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内植物、放置负极板位置的皮肤情况等。

1.2.4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

1.2.4.1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干预术前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及方法,手术组的成员;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出的疑问,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术中应主动安抚和鼓励患者,简要说明手术进展的情况,自始自终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对手术有安全感,消除紧张心理。

1.2.4.2根据患者压疮的危险指数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垫,缓解身体局部所承受的压力;手术时间较长者术中应加强皮肤的观察,在手术中小范围变动受压部位或采取局部按摩的方式,促进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术中注意保暖,保持受压皮肤的干燥,有效地避免术中压疮形成。

1.2.4.3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及静脉穿刺套管针对静脉评估结果欠佳时,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由高年资护士担任静脉穿刺操作,可提高静脉操作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1.2.4.4评估结果汇报根据各项评估结果,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发现护理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护理工作质量。

2 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开始进行护理评估,统计2009年完成访视例数为1 652例,术后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手术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97%。术前护理评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3 讨论

卫生部2005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首次对我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术前评估是对患者的判断,是手术前的准备,术前评估对保证手术护理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手术室开展术前护理评估与术前访视的结合,从评估结果引出了护理诊断,发现了护理问题,制订了护理计划及措施,护士通过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充分准备手术所用的物品及器械,提高了预见性及应急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个案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判断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刘进玲.应用Braden计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4.

[2]赵学彬,马智群.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10):44-45.

[3]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6-107.

[4]张雅莲.谈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95,198.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护理程序;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

随着脑出血、脑梗死、偏瘫、截瘫等患者增多,长期卧床患者也成了我科护理的重点,护理不当会导致压疮的发生。患者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全身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变性、溃烂和坏死。由于长期卧床患者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组织包裹的骨隆突出部位,加之持续受压,如不保护好皮肤,很容易形成压疮。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压疮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继发感染。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皮肤护理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卧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达到了预防压疮的目的。

1临床资料

2010年至今收治偏瘫及长期卧床患者82例,男性70例,女性12例,年龄20~80岁,颅脑损伤35例,脑出血47例。

2护理

2.1评估 肢体活动情况评估:评估患者肢体自主活动所能达到的程度,本组患者四肢均不能活动的25例,一侧肢体偏瘫57例。年龄评估:用询问的方法准确评估患者的年龄。

2.2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 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有关。预期目标:①住院期间患者皮肤完好无破损。②出院后教会患者家属护理皮肤的正确方法。

2.3护理计划 对于偏瘫和长期卧床的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尤其要预防褥疮的发生。由于患者是不同的个体,收集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而每个患者的护理计划也各有差异。能进食(鼻饲)的患者制定营养、易消化吸收高维生素的食谱。不能进食的患者要通过静脉供给人体必要的营养、水分和电解质。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制定翻身计划。由于骶尾部皮下组织少且承载重量大容易受伤,可将平卧的时间适当缩短。偏瘫侧的卧位时间要短于健侧。

2.4护理实施

2.4.1整理床单位 整理打扫床单位2次/d,将患者移至床的对侧,将近侧的床单位整理平整。用毛巾刷迅速湿扫床单位,保证无碎屑,同法整理对侧。如大小便失禁患者,弄脏床单位应随时整理更换。

2.4.2定时翻身,减少组织压力 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时协助翻身,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轴线,平直、勿扭转。在帮助患者翻身时一定抬起患者身体,避免托、拉、拽等动作。给患者交替更换卧位,一般为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平卧位。无论是平卧或侧卧都应将足跟用软枕垫起,如取躯干与床面呈90°角的侧卧位时,如果是健侧卧位将患侧下肢用枕头垫起,保持屈髋屈膝位,健侧下肢取舒适的。如是患侧卧位,将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如果平卧位,可在患膝下垫一软枕。膝部置软枕以减轻压力,这样可维持侧卧的平稳,也可避免骨隆突处相互受压。

2.4.3大小便后皮肤的护理 尿失禁者应常规应用尿管,定时排尿防止尿床,男性可用外接尿器的方法,排便正常者,一般便后皮肤无特殊改变,给予局部清洁后涂以爽身粉即可,排稀便或大便次数较多者,可引起周围皮肤的炎性反应,可引起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也易引起皮肤破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冲洗会阴,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凡士林软膏以保护和皮肤,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

2.4.4保护骨隆突处及支持身体空隙处 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气垫等,使局部受力面积扩大,降低局部压力。

2.4.5避免摩擦力及剪切力 患者取半坐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如需抬高床头,不可高于30°;给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切忌托、拉、推,保持床单清洁,平展,无碎屑;使用便盆时,抬高患者臀部,不可硬塞、硬拉,不可使用掉瓷或裂损的便盆。

2.4.6避免潮湿刺激 长期卧床患者,一般都体质虚弱,容易出汗,并且可能大小便失禁,所以一定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患者要勤擦洗,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及衣服,不可让患者直接躺在橡胶单或塑料布上,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经常清洗会。

2.4.7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协助患者取俯卧或侧位,暴露背部,先以温水进行擦洗,再取50%的酒精倒于掌心,以双手大小鱼际肌沿患者背部由下至上做环形按摩。然后滑至尾部,如此反复。

2.4.8增强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病情许可下,给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预防压疮在于消除其原因。因此,一定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并且加强营养,认真交接班。

2.5效果评价 我们采用观察、询问、记录等评价的方法,层层落实护理计划,通过我们运用护理程序82例长期卧床患者实施皮肤护理,达到皮肤完好的预期目标,也使出院后仍需卧床的患者家属掌握了正确的皮肤护理操作方法。

3讨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皮肤护理,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压疮按护理质量要求是不允许发生的,但它却客观存在,有的由于护理不当引发,有的属于难免发生,如脊柱骨折截瘫患者、大小便失禁、持续牵引、强迫导致[1]。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会引起疼痛和对生命造成威胁,并且耗资。我们要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认识其危害性,在工作中尽量减少造成压疮的诱因,并重视每个护理环节,以达到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加强机体抵抗力,是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护士有效的皮肤护理和正确指导。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重症;天疱疮;护理

天疱疮是以表皮内刺细胞松懈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由于糜烂面有大量渗出,导致蛋白质的丢失,加之水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2009年7月18日,我科病房收治1例重症大疱型天疱疮的患者,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者皮肤恢复完整,于2009年10月27日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6岁,2个月前无特殊原因前胸、头皮、口腔黏膜出现黄豆大小水泡,就诊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水泡泛发全身,于2009年7月18日来我院,门诊以“大疱型天疱疮”收入院。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皮肤科检查:患者头皮、躯干、四肢见泛发松弛性大疱,疱壁薄,多数已破溃伴大片糜烂,呈巴掌大小,尼氏 征阳性,鼻翼两侧见较多黄豆大水泡,部分破溃见黄 色结痂,口腔黏膜、舌缘、牙龈可见有点状溃疡。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文化程度和知识接受能力,制订了心理护理计划,逐步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起病原因和发病过程,并通过其他患者的成功病例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然后在患者逐渐接受患病事实的同时向她进一步宣教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她不但接受了患病的事实,也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学到了大量的护理知识。通过对这一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有以下体会:(1)了解患者的发病就诊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天疱疮的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患病事实而且容易愤怒,护士应在理解患者的同时,找到和患者交谈的切入点,尽可能以正面病例鼓励患者。(3)家庭是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柱,护士尽可能和患者的亲人交谈,让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鼓励患者,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保护性隔离 患者全身皮肤糜烂面积达到体表面积95%以上,局部渗液、渗血,且有大量油腻性结痂,伴恶臭,感染严重。我们将患者安置在单人间,谢绝探视,病室内地面用1‰84消毒液擦拭地面,每天2次,擦拭桌椅,每天1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病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天1次,每次2h,照射同时给患者带眼罩,以保护患者的眼睛,防止紫外线灼伤患者的眼结膜。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要洗手、戴好口罩、帽子,严格无菌操作。

2.3 生活护理 (1) 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热量和水分的消耗,选择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牛奶、水果、蔬菜汁、软米饭等。另外,注意食物温度适宜,质软,以减少食物对患者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2)睡前晨起,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交替漱口,同时注意观察口腔有无霉菌感染;指导患者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生冷食物。 (3)指导患者睡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使用后用1:2000洗必泰液擦洗肛周。勤换内衣,穿着棉质柔软衣物,注意避免划伤、擦伤。经期指导患者增加清洗次数。

2.4 用药护理 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是治疗天疱疮的关键用药。

2.4.1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2.4.1.1 观察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应激性溃疡、低血钾、骨质疏松等并发症[1]。 激素治疗期间,每日2次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密切观察激素使用后的皮损变化。激素使用要定量、按时、剂量准确,递减时观察有无新发水泡出现。

2.4.1.2 护理 准确执行治疗方案,护士必须熟悉冲击治疗方案,根据输入液量,准确计算出滴速,调节好每分钟滴速,有条件的可采用输液泵。输液时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滴数是否准确,如有异常及时调整,保证药量按计划输入。即使使用输液泵,也要注意加强巡视,观察剩余液量,确定药物是否按调节量输入。

2.4.2 严密观察治疗反应 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

2.4.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电解质,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及时予以纠正。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心率异常等症状。对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关键在于掌握方案,保证药量匀速滴入,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防止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

2.5 皮肤护理

2.5.1 床单位的准备 更换消毒床单、被套,其上铺垫一次性中单,并均匀撒布滑石粉,以减少皮损与床单之间的摩擦。

2.5.2 向患者介绍湿敷的目的、方法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 首先评估患者情况,湿敷时需要1~2名护士协助并守护,防止意外发生。遵医嘱准备好0.5%的黄连素水,将4~6层无菌纱布浸湿拧干至不滴水,轻轻擦拭皮肤糜烂面或直接将纱布敷于皮损上数分钟,以达到杀菌、收敛、预防感染的作用。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暖,及时盖被子,防止受凉、感冒加重病情。同时安排好工作顺序:湿敷、换床单应同时进行,减少对患者的翻动,以免加重疼痛。

2.5.3 皮损的换药 每日换药时,先用生理盐水将纱布浸湿,再用无菌镊揭开纱布,不可强行撕脱,对痂皮与皮肤分离的部位,需用无菌剪剪平皮肤多余的痂皮。

2.5.4 紫草油的使用 紫草油属清热凉血类中草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及抑制皮肤真菌功效,食用植物油具有收敛、润滑等保护作用,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两者联合使用可起到抑菌、收敛的作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肤创面愈合。方法:(1)将紫草50g浸入食用油200ml中,于微波炉加热20min后待凉备用。(2)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渗出物,待干,然后涂备用紫草油,每日2次,同时用氦氖激光照射,每日1次,每次20min。

3 体会

该患者能抢救成功,痊愈出院,1个月随访患者能生活自理,在护理工作中有如下体会。(1) 患者外院求医效果不明显且家庭经济困难,加之全身大面积溃烂至严重感染,散发恶臭,患者及家属感到绝望,对治疗效果不乐观,我们尽力安慰患者及家属,保护其自尊心,鼓励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及信心。 (2)根据病情需要设专人专护,有利于病情观察及皮肤护理。 (3)在湿敷换药过程中,由于皮损的原因,患者常痛的发抖,工作人员除了尽量动作轻柔外,还要鼓励患者,安慰家属,以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4)积极治疗是关键,预防感染是保证,心理健康是前提,为今后此病的护理提供了依据。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静脉输液进针角度疼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04-01

静脉输液治疗作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是临床医疗中最普遍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为护士,同是输液扎针,有的护士扎得就疼,有的护士扎得就不疼。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我们认为,这除了与操作者的技术操作是否规范有关外,还与输液进针角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关于输液进针角度的描述是这样的:“……护士左手绷紧病员进针区皮肤,右手持针,针头与皮肤成一较小角度(2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入少许,放松止血带及调节器,嘱病员松拳,见液体点滴通畅后固定针头,调节滴数,……”[1-2]。而在临床上,依照此法给病人输液时,病人的疼痛感较强,反应较大,甚至不愿意输液,这很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认为改变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可使病人的穿刺疼痛减轻许多,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漏液及血管破损的现象也有所减少,穿刺成功率也有明显提高。现将这一方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情况与分组。因骨伤科疾病入院治疗的患者100例,年龄在3岁至82岁之间,意识清楚,无严重内科合并症。我们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新方法组50例,旧方法组50例。

1.2输液进针方法。

1.2.1旧方法。即按教科书中的传统输液法操作,进针角度为20°角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入少许,放松止血带及调节器,嘱病员松拳,见液体点滴通畅后固定针头,调节滴数,……[1,2],(图1)。

1.2.2新方法。在输液过程中,将进针角度由原20°角改为先60°~70°角快速扎过皮肤真皮层后再放平针头,与皮肤平行并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将针头进入少许,其余方法同原法操作(图2)。

两种输液法所使用的输液器、针头大小、输液的药物及组数、均相同。

1.3输液疼痛评价标准。两种方法均在输液治疗后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单盲式调查,我们将疼痛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类,将无痛、有痛、痛觉、轻微疼痛划分为轻度疼痛;将较疼痛但能忍受划分为中度疼痛;将疼痛剧烈且表情痛苦划分为重度疼痛。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表1)。

2结果

在50例原方法中,有36例病员认为穿刺时疼痛剧烈(重度疼痛),占72%,6例认为较疼痛(中度疼痛),占12%;8例认为疼痛不明显(轻度疼痛);占16%;而在50例新方法中,4例病员(无效)仍感疼痛剧烈(重度疼痛),占8%;比原方法减少64%,16例病员认为较疼痛(中度疼痛),占32%;比原方法增加了20%,30例病员认为疼痛不明显(轻度疼痛),占60%;比原方法增加了44%。观察结果显示新方法组50例病员的疼痛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小于旧方法组,X2检验表明P

3讨论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呼吸、调节体温的功能。它厚约1―4mm,它的厚薄因年龄、性别和部位的不同而异。皮肤的微细结构可分为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为皮肤的浅层,具有保护功能,它包括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真皮层是由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在微细结构上可分为层和网状层,在层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在层下面是网状层。在真皮深面为皮下组织,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束,临床上用以输液的血管多分布于此层。临床上原穿刺进针角度为20°角斜行穿刺皮肤进针,此法针头在真皮内的穿行距离长,触及的神经末梢范围较大,进针的压强较小,阻力较大,进针的速度较慢,病人疼痛的感觉也较大,因此病人较痛苦。而将进针角度改为先60°―70°角,穿透皮肤层后改为在皮下平行行针,这样针头在表皮及真皮层的穿行距离缩短,触及的神经末梢相对减少,进针的、压强增大,阻力变小,进针速度加快,病人的疼痛自然就小了许多。因此,笔者认为此方法在临床上的运用可减少病人输液及各种静脉穿刺治疗的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需求,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第1版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7

1.1对象选择2006.7-2008.7普外科结肠造口患者9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病情严重程度、康复手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验组按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护理问题,运用Orem自理模式,选择护理补偿系统,制定自我护理计划,采取有计划性的护理措施。

2Orem自理模式在病程中的运用

2.1术前辅助教育+部分补偿(1)护士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情感支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也可介绍成功病例,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解除其焦虑恐惧情绪。(2)指导病人选择低渣饮食的种类,讲解口服肠道抑菌药的目的及肠道准备的内容,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3)讲解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做好个人卫生清洁,防寒保暖,预防感冒。(4)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手术前后康复训练计划。

2.2术后

2.2.1完全性补偿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无自理能力,护士应为其提供全面照顾。(1)安置患者合适。(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每日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3)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4)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通畅。(5)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6)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炎止血支持治疗。

2.2.2部分补偿护理在病情逐渐康复阶段,病人及家属与护士共同参与护理活动。护士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术后第一天给以予患者半卧位,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指导患者自我按压伤口,以免振动引起疼痛。胃肠功能恢复后,开放结肠造口,护士应指导家属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少渣饮食。先进流质饮食3-5天,1周后改为半流质,2周后改为少渣饮食,避免进食产气及带特殊性气味的食物如豆类、大蒜、洋葱等。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造瘘口肠管的血运,如发现肠粘膜失去光泽呈暗紫色并有恶臭提示肠管坏死。第一次更换造口袋时,由护士示范操作,病人及家属观摩:①先用清水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皮肤晾干后根据需要涂皮肤保护用品。②正确测量造瘘口大小,将人工袋胶板开口剪至合适大小,一般比瘘口大1/8寸(0.375cm)。③撕去胶板粘贴面上的纸片,将胶板紧贴在造口周围皮肤上。④造口袋各部分应紧扣,妥善安装后轻轻往下拉肛袋,检查是否连接牢固。第二次更换时,由家属执行,患者观看,护士在旁指导。第三次更换时由病人执行,护士和家属共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学会人工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指导患者观察有无造口回缩现象,发现造口狭窄,需每日用食指蘸石蜡油扩张造口逐日增宽口径,动作轻柔,防止肠穿孔。指导患者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及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压的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建排便反射弧。可采用结肠灌洗术,每晚用1%肥皂水500ml灌肠,水温在39-41摄氏度,肛管摄入10-15cm。插管时患者取坐位或屈膝侧卧位,连续5-10天。另外也可采用自然排便法及使用结肠造口栓等。

2.2.3支持教育系统患者因排便方式改变,感觉自我形象受损,且护理上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患者会出现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应针对患者具体心理问题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消除心理负担。家属应给以精神上及经济上的支持,加强夫妻交流,鼓励患者多读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多听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注意个人修饰,塑造个人魅力,建立和谐的性生活,增强婚姻生活的满意度。

3结果

4讨论

Orem自理模式包括3个基本结构:自理结构,自理缺陷结构,护理系统结构。当自理能力不能满足自理需要时,就会出现自理缺陷。其中护理系统结构是人出现自理缺陷时的护理活动体现。护士的工作是增进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参与自己的健康决策和护理,促进患者自理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教育训练,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及自我满足感,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的低位,强化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84.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品管圈;骨折;压疮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185-03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HUANG Xiao-l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ople′s Hospital of Guanyun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Guanyun 222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Methods Before QCC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4,70 cases of fracture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QCC activities from November 2015 to August 2016,70 cases of fracture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implemented orthopedic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arried out QCC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ressure ulcer rate,prevention from pressure ulcer and patients on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were 5.71%,17.1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χ2=4.516, P=0.034).The rate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5.71%(χ2=4.155,P=0.042).Conclusion The implemen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It also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prevent pressure ulcer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to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Fracture;Pressure ulcer

骨折患者g后长期卧床接受牵引和固定治疗,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特别是截瘫患者,由于失去神经支配,缺乏感觉和局部血循环更差,不仅更易发生压疮,而且发生后难以治愈,常成为全身感染的来源,严重影响骨折的治疗效果[1],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2015年11月我科对骨折患者开展了圈名为“给力圈”的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9~103岁,平均(54.53±25.02)岁;胫腓骨骨折44例,股骨骨折26例。选取2014年1~10月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2~91岁,平均(51.47±20.86)岁;胫腓骨骨折41例,股骨骨折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①成立品管圈:由骨一科12名护理人员自愿组成品管圈,护士长担任圈长,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第一次圈会投票确定品管圈圈名为“给力圈”,寓意给人以温暖、热诚、激情、奋进和力量。②主题选定:经过全体圈员集体讨论,得出“如何减少坠床的发生率”“如何减少管道脱落率”“如何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如何提高牵引效果”“如何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5个活动主题。根据护士重视程度、紧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以评分最高的“如何减少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③现状分析:圈员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压疮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7.14%。护士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及时、防护措施缺乏、方法欠到位、对患者及家属宣教缺乏(护士因素9例,占75%);患者不配合(患者因素2例,占16.67%);石膏、牵引所致(其他因素1例,占8.33%)是导致捍发生的5个主要原因。④制定目标:因考虑到目标设定太高,完成困难,会打击积极性,考虑实际情况,将圈能力设定为80%,以护士因素作为本次改善重点。根据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14%-(17.14%×75%×80%)=6.86%,设定目标将观察组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控制在7%以内。⑤实施对策:a.加强压疮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圈员讨论制定压疮培训计划,每月按计划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压疮护理指南(2013版)》、压疮相关风险因素、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细则、案例预警、压疮护理新进展和技能操作等,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做到人人过关,从而提高全科护士理论水平、压疮评估能力和防范意识。b.制定压疮护理流程,及时处理高危因素。患者入院后,运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及时进行动态评估,筛选出压疮高危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表,班班交接,责任到人。在患者床头挂警示标识,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巡视,做好全身皮肤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床单以及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家属进行翻身按摩,对年龄大、行动不便、自主翻身困难的患者使用气垫床。c.做好压疮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医护依从。入院后护士将科室自制的《预防压疮》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及功能锻炼等,详细地讲解有关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压疮预防知识知晓率。d.定期召开圈员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召开一次圈员会议,对圈员各自汇报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e.定期开展质控督查,做到持续质量改进。每季度由护理部人员参加的质控小组进行督查,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圈长及圈员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将改进措施与结果上报至护理部。

1.3观察指标

1.3.1压疮发生率及程度 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压疮发生率和分度,压疮临床分度标准[3],具体如下。Ⅰ度(淤血红润期):表皮无损伤,只是皮肤发红,受损的皮肤为暗红色,伴有红肿热痛,但解除压迫30 min以上发红尚无改善者,此期为急性炎症反应期。Ⅱ度(炎性浸润期):受损皮肤为紫红色,红肿扩大,皮下有硬结;皮肤变薄,有炎性渗出,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水疱,极易破溃,伴有疼痛,无坏死组织。Ⅲ度(浅度溃疡期):表皮水疱破溃,可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则有脓液覆盖,继而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浅表溃疡,患者痛感加重。Ⅳ度(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感染向深部发展,可深达骨骼;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

1.3.2护士预防压疮护理能力 根据培训内容进行压疮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85分为合格。

1.3.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不计名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环境、护理技术和护理态度等多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le 2007和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34)(表1)。

2.2两组护士防范压疮护理能力的比较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全体护士压疮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防范压疮护理能力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报务满意率分别为9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5,P=0.042)(表3)。

3 讨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增加工作量。有调查资料表明压疮发生将增加护士50%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据报道,国内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为1.579%,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5]。目前压疮是骨科截瘫患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虽然压疮不能绝对避免,但要尽量采取措施预防,预防压疮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压疮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护理记录欠缺、支撑面的选择或使用不当、缺少系统的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等原因,使压疮的预防干预措施很难执行到位并体现成效。临床护理工作者不断尝试将分级管理、预警管理、持续质量改进、高危压疮筛查等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压疮的管理,压疮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6]。

品管圈活动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又称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员参加,对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7]。近几年,国内各大医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各领域,医院管理、临床护理等工作有了较大突破[8-12]。本研究通过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现状分析,确定改善重点,制定详细计划和对策并逐一实施,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由开展前的17.14%下降至5.71%,护士防范压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较开展前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由85.71%上升到95.71%,c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3-16]。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显著降低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学会了借助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确定改善重点,集思广益地制定相应对策并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每位圈员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主性,增强自我管理的责任意识、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压疮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4-727.

[2]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3]于瑛.压疮护理国际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18-20.

[4]方斐,冯新玮,黄静.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4):887 -889 .

[5]苏纯音,郭秀君,陈月娟,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6]戴璐,许勤.骨科压疮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72-174.

[7]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8]向邱,徐素琴,张子云.品管圈活动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04-105.

[9]杨喜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5):31-33.

[10]汤玉琴.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21):97-99.

[11]张艳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274-2276.

[12]宁卓慧,杨光辉,毕红梅,等.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35-837.

[13]宋红燕.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3-224.

[14]许庆春.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9):105-106.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9

Jay Patrick Tiesman博士,国际著名化妆品企业――宝洁公司的企业生物工艺学部首席科学家、基因体学团队带头人、技术创业人。

其在宝洁公司的工作范围包括作为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管理包括印度、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商机联系与开发;监督指导各学科研究队伍利用基因体学技术满足公司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在公司基因体学领导小组中扮演领导角色,协调企业与医药基因团队之间的关系。

此次,Jay Patrick Tiesman博士专程来南京参加“2008中华医学会”相关学术会议,在会议结束之际,作为中国化妆品业界的行业旗舰刊物――《中国化妆品时尚》杂志有幸专访了这位宝洁公司极富重量级的美发及护肤专家。

记者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最近的研究领域吗?

Jay博士宝洁公司全球生物技术部拥有一支基因组技术团队,而我就是团队的领军者。我们将基因组技术大量应用于宝洁的各个业务领域,从皮肤护理、肠胃护理到呼吸系统护理。我们还深入到了毒物基因组学领域――以确保我们的产品既安全又有效。

这次来到中国,我将在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MA)演讲中阐述一个研究课题,这个课题非常有趣,是在我们的美容机构研究团队协作下完成的。首先我们对马拉瑟菌球形基因组进行了测试,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真菌在头皮屑成因中的角色。其次是运用了基因组技术,以更深入地了解主要的美白成分。

记者我们知道,目前我们使用的美白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有美白效果,但停用一段时间,肤色便会还原。我想知道利用基因组技术开发出的美白产品,是否可以长期改善肤色?

Jay博士可逆性其实是化妆品的优点。这一点使消费者对产品效果不满时,可以选择停止使用该产品,并且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基因组技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化妆品成分如何作用于皮肤表面,表层的变化又是如何在分子级别影响深层皮肤的。

记者 亚洲人非常喜欢白皙的皮肤。我们知道,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全新的美白配方Sepiwhite。在实验过程中该配方的效果如何?

Jay博士Sepiwhite配方能从一开始就抑制黑素原生成。众所周知,它是alpha-MSH分子的抑制剂,而alpha-MSH分子是黑色素生成最早的信号。我们的基因组工作显示,Sepiwhite还有更多的衍生效应,可以影响其他酶促反应,例如涉及皮肤色素沉着和细胞应激的反应。

OLAY Definity 焦点皙白系列就含有该成分。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皮肤美白成分Sepiwhite。临床研究证明,Sepiwhite无论是对白种人还是亚洲人的皮肤均有显著的美白效果,我们认为它是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美白成分。

记者另外,烟酰胺(NA)和乙醯葡萄糖氨(NAG)这两种全新的成分都能起到美白的效果。您是如何将两种成分的美白效果发挥到极致的?

Jay博士我们发现这两种分子能够一起协作,将美白效果发挥到极致。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在色素沉着过程中分担着不同的工作。比如说,我们知道NA可以抑制黑色素向角化细胞转变,而Nia能够阻碍蛋白酪氨酸的糖基化。然而,我们通过基因组也发现了这些分子的其他活动。在我们人工培植的细胞系统中,这些分子能改变成百上千甚至是成千上万的基因的表达。同时,许多这样的基因又与这些成分的美白效果有关。

记者头皮屑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与遗传有关吗?通过使用控制真菌的护发产品能否有效地控制并减少头皮屑?长时间使用这种产品会否产生抗药抗和依赖性?

Jay博士头皮屑的产生当然有遗传的因素。我们发现,许多人的头皮上即便有马拉色菌和脂质也不会产生头屑。作为一个基因组研究人员,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对马拉色菌与头皮之间的这种寄主――细菌交互作用非常感兴趣。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使用基因芯片以更好地了解头皮屑生成的原因。

记者新的研究成果会使用于未来的产品开发中吗?新的研究成果会用在海飞丝(Head & Shoulders)系列中吗?

Jay博士是的。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新产品的开发。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是"基础研究"的工作都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头皮的了解,并且有可能让我们进一步找出更好地去除头皮屑的方法。

记者就美发及护肤业而言,您认为目前世界上最令您赞叹的研发成果是什么?为什么?

Jay博士在我看来,宝洁美容研究机构许多地方做的非常完美,它注重科学可信的实验结果而不仅是天花乱坠的营销宣传,而且注重支持基础研究以便开发更优秀的产品。然而最令人赞叹的一项成就当属它在实验动物替代物上的领先发现。整个公司特别是美容机构对这一成果非常重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曾担心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会阻碍我们的研究。然而,它却产生了相反的效应――促使我们在研究上进行创新。例如,我们的基因组研究机构不再使用动物做实验,而是通过优化标本采集技术,来采集人类的小块皮肤进行实验。我们还从事了人源皮肤培养体系的研究,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团队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达到了领先地位。

记者您能给我们介绍下有关宝洁公司内部的中央基因平台――昂飞技术平台(Affymetrix technical platform)的信息吗?它是每种新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平台吗?

Jay博士“基因芯片”技术使我们得以通过高通量分析测量基因表达变化。在分子生物学发展初期,我们只能一次检测一个基因――就像用一根鱼竿钓鱼。然而,我们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如果我们对其逐一检测,那得花上几百年时间(就像用一根鱼竿去钓几万条鱼一样)。科技进步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赋予了我们新的工具,使我们能够在一次实验中分析几乎所有已知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这就相当于用一张渔网代替了鱼竿来捕鱼。通过使用这种技术,我们在一周内完成的工作比使用以前的工具工作几个世纪所做的还要多。

我们在宝洁的许多业务领域都使用了基因芯片技术,其中包括美容护理(皮肤、头发、头皮)业务、呼吸护理业务、肠胃护理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然而,基因组只是我们需要研究以满足公司需求的先进技术平台之一。我认为宝洁公司是一个极具技术研发潜力的公司,公司在许多最新的科技领域都拥有专家,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以及其他领域。

记者是否可以讲讲,您进行基因科学研究的故事,比如您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又是如何取得突破的。

Jay博士在加入宝洁公司前,我任职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一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来到宝洁的初期,我就开始参与新技术开发。人类基因组计划伊始,我们便开始着手研究,可谓是基因组技术最早的应用者。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开始了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并已经获得了生成高质量的数据的方法(这是非常困难的)。宝洁公司全球生物技术部拥有一支基因组技术团队,而我就是团队的领军者。我们将基因组技术大量应用于宝洁的各个业务领域,从皮肤护理、肠胃护理到呼吸系统护理。我们还深入到了毒物基因组学领域――以确保我们的产品既安全又有效。需要指出的是,美容研究机构是我们在该领域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使他们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尽管它仍处于初级阶段。

记者我想问您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您已经在宝洁研发团队辛勤工作了15年。您认为宝洁公司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Jay博士作为一位科学家,宝洁公司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公司极其重视技术创新。当它在产品包装上注明“全新改良技术”,那么这种产品肯定就有科学的创新。宝洁产品陪伴了我的成长,我母亲买东西的时候只认宝洁产品,因为她认为宝洁的标志就是品质的象征。我那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将在维持那种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凭借我在该领域的地位,我本可以在其他许多机构工作。但是,我选择了留在宝洁,因为我觉得这家公司有着凭借科学,创新不渝的激情。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6-01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时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易发生的高危人群。我科2008年 5月~2009年 5月共收治卧床病人 50例, 经过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 无 1例病人发生压疮。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50例,男 36例,女14例。年龄 35~79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 2例,腰椎骨折 9例,骨盆骨折 15例,股骨颈骨折 24例。病人入院时皮肤完好,住院期间均未因长期卧床护理不当而发生压疮。

2 评估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2.1力学因素 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而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1]。正常毛细血管内压 2~4 kPa,当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 kPa时,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2]。有研究表明[3],当骶尾部受压8~9.33kPa,肩部受压4~6 kPa,坐骨粗隆受压11.3~15 kPa,皮肤持续受压 2 h即可发生压疮。摩擦力、剪切力可促进或加重压疮形成。

2.2 皮肤潮湿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 易产生压疮。

2.3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局部营养不良 长期卧床致各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末梢循环差,皮肤受压后易发生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使皮下脂肪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的摄入不足,将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4 心理因素 长期卧床病人经受疾病折磨,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重视管理 护士充分认识压疮对病人身心的影响,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4]。坚持预防为主,病人入院后即进行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压疮护理,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使医疗护理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将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的病人作为难免压疮的重点监测对象, 有重点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并作为护理病历一部分[5],实行三级监控,在病人或家属积极参与下,由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执行和监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2 压疮的预防 主要在于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病人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避免局部受压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病人,鼓励和协助病人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 2 h协助病人翻身 1次;对不能自行移动的病人,将病人置于倾斜 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使病人始终避开自身骨隆突部位的压力,病人平卧时床头抬高不超过 30°[6]。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病人。长久坐姿的病人一般每 15min做 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 1 h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作。

3.3 建立压疮监控记录 在床头建立翻身表,表中记录翻身时间、等,翻身时间要严格按时间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认真检查并记录结果。对可能发生压疮病人,要及时应用气垫床,每班查看 1次皮肤,并严格交接班,交接时由交班者搬动病人,接班者查看皮肤情况。对解除压力 30~40 min皮肤持续发红的病人,可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涂抹受压处皮肤,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受压部位,避免皮肤继续受压。用垫枕置于病人枕部、肩胛部或骶尾部等皮肤受压处,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形成。本组病人有 4例皮肤发红, 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后, 2 d内皮肤均恢复正常。

3.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洁病人皮肤,水温勿过热,勿过分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可用痱子粉吸潮并减少摩擦。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和肛周皮肤;如伤口有渗出液和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和揩干,保持皮肤干爽。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病人衣物清洁、柔软、平整、干燥,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3.5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也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和皮肤抗压、抗磨擦能力均下降。根据病情给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或输新鲜血,以改善全身营养, 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一旦发生,也可促进压疮早日愈合。

3.6 心理支持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是病人及家属愿意接受和配合护理的前提,多与病人沟通,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 预防的方法以及压疮的风险,才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目的,同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 小结

长期卧床的病人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做好病人住院期间各个环节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泠.压疮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 6 (1):62 -64 .

[2] 申罗英,叶 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14(13):1782-1783.

[3] 林丽娥.褥疮护理的进展[J].华夏医学,1998,11(4): 517.

[4] 陆文芳.循证护理在老年科预防褥疮中初步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25-126.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 穿刺处皮下血肿;局部用药及护理;护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15-02

阿奇霉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等[1],具有疗效好且不用做皮试的优点,在儿科门诊输液中运用广泛,本科于2011年4月收治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门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4 d后,曾经穿刺过的针眼(右侧大隐静脉处)出现了皮下血肿,面积为12 cm×8 cm,皮温高,皮肤张力高,色泽红中带紫,患儿不愿下地活动。后经积极治疗与及时处理,局部皮肤吸收完好,患肢活动自如。

1 病例介绍

患儿,13岁,因支气管炎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治疗,输注药物为生理盐水100 ml+阿奇霉素0.125 g+维生素B6 0.1 g,5%葡萄糖溶液100 ml+盐酸氨溴索15 mg,滴速30滴/min。应家长要求,选择在右侧大隐静脉处穿刺,未成功,在护士帮助下按压5 min,穿刺点无出血,选择在同侧足背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液体输入10 min左右,巡视护士发现,液体滴入不畅,局部有渗漏,面积1 cm×1 cm,立即予以常规拔针按压,即同时压住进血管和进皮的两个针眼[2],最后家长听从护士建议,选择在头皮静脉处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后液体顺利输完。次日,家长带患儿来就诊,见患儿右踝关节肿胀明显,有皮下淤血,皮温略高,皮肤张力高,患儿不愿下地活动。立即指导家长,让患儿抬高患肢15°~30°休息,减少活动量。苏雨霞等[3]研究显示,无论患肢肿胀轻重都应将患肢平放或略抬高,以防肢体下垂引起水肿影响治疗效果。局部涂擦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与局部行红花酊纱布湿敷交替进行。液体渗漏第3天局部皮肤张力下降,渗漏后第5天肿胀消退明显,第7天皮肤肿胀完全消退,患儿患肢活动自如。

2 护理

2.1 皮肤的护理

2.1.1 局部用药及护理 局部涂擦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其属于黏多糖类,能抑制渗出和加速局部吸收,将细胞间质的黏性、渗透压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恢复正常[4]。每4小时涂擦1次,避开针眼,涂擦面积略大于肿胀面积,厚约2 mm,并用棉签在患处轻轻按摩3~5 min,以促进药物吸收。适当制动,患儿不愿意下地活动不勉强;愿意活动一次时间不能太长。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涂擦48 h后,先用红花酊纱布湿敷患处15 min(红花酊配制方法:取红花200 g,加50%乙醇1000 ml静置1周滤过,残渣压榨滤过,合并滤过液,静置24 h,滤过至澄清,加50%乙醇1000 ml搅匀即得;红花酊作用: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外用时涂擦或外敷患部)[5],纱布外层绕一层塑料薄膜,再外层敷一层热毛巾,注意不要烫伤患儿;敷完后,轻轻擦干皮肤,患处再涂擦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每4小时涂1次,交替进行。

2.1.2 观察局部肿胀皮肤及患肢活动度 指导家长经常用手触摸患儿的患侧足部,感受皮肤温度及张力。在使用红花酊纱布湿敷时,可在足下垫一块治疗巾,弄湿后及时更换。将袜子套在足背处,套口处以塞下两指为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涂擦乳膏后可穿宽松的袜子和拖鞋,鼓励患儿下地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皮肤的吸收能力。勤观察患儿患侧足部皮肤颜色,是否变深、发凉,患儿是否不愿活动。

2.1.3 保护皮肤完整性 注意患儿活动区域环境的安全性,谨防患儿皮肤发生划伤,剪短患儿指趾甲,床铺上无硬尖物品和玩具;湿敷及擦药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患儿皮肤破溃发生感染。

2.2 患肢的护理

抬高患肢15°~30°,以休息为主,可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在家长监护下可做适当的地上活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部位的吸收,如散步、玩游戏等。患儿处在幼儿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遵医依从性差,可以根据患儿心情作适当地调整和引导,不得强迫进行。

2.3 心理的护理

根据患儿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选择患儿喜爱的游戏、玩具,听故事及观看动漫片等,分散患儿注意力,保持敷药时间尽量完成,把握好在床上休息和在地上活动的时间分配,让患儿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注意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及时疏导家长的焦虑情绪,合理解释患儿的现状,让家长最大程度地配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 右踝关节肿胀的原因分析

3.1 穿刺失败及再次穿刺选择静脉不当

本例患儿出现穿刺处皮肤肿胀情况特殊,患儿大部分液体是从头皮静脉处输入,肿胀却表现在右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的原因可能是:大隐静脉活动度大,没有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时反复进退的机械刺激造成血管损伤,按压时只按了皮肤穿刺点而未压住血管穿刺点;第二次穿刺时选择同侧足背静脉,扎止血带的压力可能造成对大隐静脉的二次损伤,选择血管违背了先远心端再近心端的规则。

3.2 家长回家后处理不当

仔细询问家长了解到,患儿当天输完液体回家后,精神状态好,玩耍了近半天时间,家长发现右踝关节处有轻度肿胀,进行了30 min湿热敷,第2天早晨发现右踝关节处红肿更明显,前来就医。有学者研究发现发现渗漏后24 h内严禁各种热敷,当局部皮肤苍白转为暗红时,产生局部出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故不能采用[6]。热敷、活动度大加重穿刺点的出血、肿胀,护士忽略了对右足两个穿刺点的观察及对家长的护理指导。

3.3 阿奇霉素对局部血管组织的刺激

平时工作中,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发生渗漏时,即使及时拔针、正确按压和涂擦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渗漏面积也会不断扩大,可能与药物性质有关。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可出现注射部位红斑、疼痛、肿胀、局部炎症等[1],其对血管组织的刺激性强,所以,第一次进入的少量药物及第二次输入10 min的药物,均对局部造成刺激。同时,患儿剩下液体以坐位输完,下肢下垂,不利于静脉回流,加重阿奇霉素对局部刺激和局部肿胀。违规选择血管;进针时进退对血管的机械刺激;药物刺激;护士对家长指导缺失,使家长在家处理不当,共同导致右踝关节穿刺点皮下血肿的形成。

4 护理启示

4.1 加强输液过程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护理服务内容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输液时出现渗漏,拔针后及时按院内液体渗漏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提醒家长输液结束后找护士检查渗漏处皮肤状况,护士根据情况做好相应的再次处理和告知,以防家长回家后采取不当处理方式,加重局部肿胀。细化巡视班工作内容,做到“三看”。“向上看”:看液体是否滴完,及时换药拔针;“平视”:看滴速是否合适,及时予以调节;“俯视”:看穿刺处皮肤有无渗漏,及时处理漏针[7]。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及一般情况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勤指导,指导家长正确照护输液中的患儿,杜绝液体大面积渗漏现象,对有过渗漏的患儿,离院前护士再次做好对局部皮肤的评估和护理指导。

4.2 加强输液技术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输液技术水平

随着疾病的复杂化,给药方式的多样化,患者在需要接受输液治疗时也大大增加了输液的风险。感染、静脉炎、药物外渗等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时有发生[8],故在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先用5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少量,套上头皮针头穿刺,确定穿刺成功后再接上液体,避免因穿刺失误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选择血管时注意避开关节,要考虑到小儿活动度大、自控能力差、合作性低、易漏针的特点。长期输液的患儿应有计划地选择血管,避免在外渗处的远端静脉再行穿刺,防止先前血管穿刺点出血;加强对护士穿刺技术的培训及心理素质的锤炼,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学会正确地评估患儿的血管条件,对难穿刺患儿安排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操作,提高患儿舒适度。门诊输液室护士应对常用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做到心中有数,防范于未然。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量大,节奏快,患者流动性大,服务对象特殊。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时刻遵守操作规范,以严谨的态度落实好操作中每一个细节,加强巡视,以精湛的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 沈刚.实用儿科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37-138.

[2] 花芸,刘小文,刘新文,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0-32.

[3] 苏雨霞,陈杏芳,陈立华,等.利白素外涂治疗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2(6):54-55.

[4] 郑春香,施月菊,王碧蕊.喜辽妥外敷治疗输液外渗肿胀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30-931.

[5] 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制剂规范[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123.

[6] 李凤辉,苏国兵,尹忠元,等.静脉输液渗漏护理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4(12):31-32.

[7] 邹贤凤,章国梅,吴明英.儿科门诊输液室规范化巡视对规避护理风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8):1688-1689.

皮肤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2

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集医、教、研为一体,是一个亚专业齐全、人才梯队合理、专业优势明显的科室,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教育部、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编委单位,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大疱性皮肤病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真菌实验室、性病实验室和外科手术室、激光室(含美容)、治疗室、光疗室和面部护理室等9个研究与治疗单位;开设性病、大疱性皮肤病、皮肤淋巴瘤、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疤痕与甲病、银屑病、光敏性皮肤病、免疫(风湿)、病理会诊、痤疮与秃发等11个专病门诊,专病门诊就诊人数占门诊总人数的1/6。

皮肤科现有在职医师16人,技术员6人,护士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5人,在职博士生3人。学科带头人郑捷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等三本专业杂志的副主编、《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影响因子4.351)编委。科内还有8位医师分别担任全国或上海市专业学会的青年委员、委员或学科组委员。

一、辉煌的历史

瑞金医院皮肤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皮肤性病学科之一, 1945年朱仲刚教授从法国圣路易医院归国后正式成立,并由其担任首任科主任。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职业性皮肤病专家,也是中国现代皮肤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朱仲刚教授等一批前贤为今天瑞金皮肤病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朱仲刚教授的领导下,学科取得迅速发展,先后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成立了皮肤病理室和真菌实验室,尤其是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54年,“常用沥青的毒性比较”获中央卫生部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的第一个部级科研成果奖。之后的30余年,皮肤科又对电镀、橡胶、塑料、钢铁、石棉、制药、纺织、香料、染料等工业系统的职业性皮肤病作了大量的调查,提出防治措施。在上海近郊的多个大队调查稻田皮炎的发病情况,研发了一种防护油。1977年,“稻田皮炎的防治研究”在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上获“科技进步奖”。1973年,朱教授接受了总理下达的任务――解决演员职业病,“油彩皮炎的防治研究”在1978年分别获文化部与卫生部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困难的过渡期

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出国热、周围居民区大批迁出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多重冲击下,瑞金皮肤科进入了困难时期。门诊数量锐减,病房床位使用率长期徘徊在70%左右,年富力强的医疗骨干纷纷出国,年轻医生因为收入低而改行,学术水平明显滑坡,雪上加霜的是1996年硕士点被取消,学科跌入低谷。

三、发展的十年

(一)人才储备,坚持以育人为发展途径

2000年,医院领导打破常规,破格启用在科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中最年轻的郑捷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如何使科室走出低谷?他提出周边居民的导出是业务量锐减的表象,其实质还是学科滑坡,缺乏临床优势,而人才匮乏是缺乏优势的主因。他担任科主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1年1月访问全美免疫学专业排名第一的耶鲁大学,与该校的皮肤科、风湿科开展学术合作。当年10月,现在担任科副主任的潘萌医师赴耶鲁,继之先后送出袁卫如、沈小雁医师,均在耶鲁工作2年,回科后分别成为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皮肤淋巴瘤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迄今为止,80%以上的医师都有国外名校的留学经历。此外,还有一批博士研究生也被送到国外名校进行合作科研。如今,潘萌主任医师、副教授已连续主持了三届“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除了青年医师出国培训,皮肤科还经常将海外知名学者请进来演讲、交流和座谈,青年医师与研究生们汇报课题,汇报优秀的会当场就被“预订”,出国接受进一步深造或合作研究。科内的业务学习已是常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以至于离开瑞金的研究生和进修医师最留念的就是这种氛围。科内固定的学习有每周一次的“文献讲读”、“疑难病例讨论”、“进修医师临床业务讲座”、不定期的课题讨论和每年一次的“瑞金皮肤病疑难病例与治疗报告会”。10余年来,皮肤科已有7位医师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百人计划、启明星和市、校的优秀青年教师。

(二)选好课题,坚持以科研为发展先导

如今,瑞金皮肤科在国内同行中以复杂、危重疾病的临床治疗著称,许多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都由瑞金皮肤科提出。个体化,以尽可能少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让红斑狼疮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非化疗方法治疗皮肤淋巴瘤;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取代系统应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皮肌炎样皮病”(以往称“无肌病性皮肌炎”)的命名和治疗;白塞病和复发性口腔阿夫他溃疡的治疗等等,这些创新的治疗方法都有详实的循证医学和科学实验依据,都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具有代表性的是2011年10月在《Immunity》发表的“真皮γδT细胞是炎症性皮肤病IL-17的主要产生细胞”一文,为光疗、外用药物、皮肤护理方法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创新的治疗方法使皮肤科一批“名医”逐渐形成,是皮肤科业务量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也为越来越多的同行接受,造福于患者。

十年来,皮肤科共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3项是青年基金,还有多项上海市级课题。在国家和上海市各级研究基金的申报方面,都是选择临床医师困惑最大、治疗困难、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作为研究方向,都是将自己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的研究内容。根据临床需要选好课题,将研究结果服务于临床,使瑞金皮肤病学科逐渐造就了一批“名医”,学科综合实力得以较快提高。

(三)传承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发展目标

1)开展项目齐全的皮肤病治疗

瑞金皮肤科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病人”的理念,至今仍保留了传统项目并陆续增添了许多新的治疗项目。如刀扦术、冷冻术、挑除术、钳除术、点刺术、局封术、七星针、冷喷、微波照射、菌苗疗法、光疗、过敏原的斑贴与皮内试验等。收费低廉,但行之有效,解决患者病痛。同时勇挑重担,收治复杂、疑难、危重患者。病房收治的前十个病种是:红斑狼疮、严重的银屑病、泛发型湿疹、皮肤淋巴瘤、皮肌炎、天疱疮、药疹、硬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脉管炎。接受了大量同行转诊的患者,外地患者占60%以上,进修医师戏称瑞金皮肤科是全国同行的“守门员”。

2)坚持通过发展实验医学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目前常规开展的检测项目有(不含性病实验室):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总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特异性过敏原(吸入物+食入物共计50项)、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皮肤间接免疫荧光、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与间接免疫荧光、皮肤与外周血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抗Dsg1与Dsg3抗体、天疱疮抗体亚型(IgG1、IgG4)、抗BP180与抗BP230抗体(IgG型与IgE型)、抗MDA5(黑素瘤瘤分化基因5)抗体等。

3)坚持创新并向全国推广新疗法

美国资料显示天疱疮的死亡率为23%,瑞金皮肤科在国内率先通过免疫印迹、ELISA检测患者血清Dsg1和Dsg3抗体,特别是IgG4与IgG1型抗体亚型,根据IgG4型抗Dsg抗体水平决定糖皮质激素用量,通过由其主持的两年一次、连续三届的“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的宣传,国内同行已逐步接受并应用这一方法。瑞金皮肤科在2000年提出“以尽可能少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10余年来未有一例患者死于原发病,未有一例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发于老年,欧美资料显示死亡率17%~69%不等,死亡原因为长期、大剂量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率先采用非化疗方法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通过皮肤与外周血、骨髓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以早期诊断和早期发现转移与否,并在机理研究中发现化疗导致肿瘤细胞侵袭性提高的原因与出现miR133b、miR181b、miR99a等微小RNA有关。瑞金皮肤科非化疗方法治疗CTCL的方法已推广到全国。银屑病治疗方面,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导致银屑病发生的IL-17来源于真皮层γδT细胞而不是血循环中的Th17细胞,为瑞金皮肤科长期坚持的以针对皮肤的治疗即光疗、外用药物、加强皮肤护理和降低机体对链球菌等病原体反应的敏感性的方法治疗银屑病而不是系统治疗提供了佐证。

此外,为方便服务病人,皮肤科还不断开发新的治疗产品。在上海市科技促进会和教育基金会的课题资助下,研制了大功率UVA1治疗仪,在国内首次对结节性痒疹、局限性硬皮病,在国际首次对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目前难以控制的疾病采用大功率UVA1照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此外,根据炎症性皮肤病易于复发的特点,开发出“玉泽特润保湿乳”,用于冬季瘙痒症、鱼鳞病的治疗和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的治疗、辅助治疗与预防复发,经1 000余例的临床验证,无一例不良反应,已上市销售。

谈到未来,郑捷教授代表皮肤科提出了2012年的科室计划:经过十年人才储备,科室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年和以后的时间里科室要继续紧密结合临床需要,以在高水平杂志为目标,融入国际同行,建立优势专业、提高医师个人的知名度,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将皮肤科建设成既有鲜明学科特色,又有强综合实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