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时间:2023-12-10 16:46:03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执政伦理 责任伦理 规则伦理

十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来,社会各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十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各界普遍认为“三个倡导”的十二个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对这种解读提出不同看法。要处理好十报告中提及的众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十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提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学者和大部分新闻媒体认为十报告中“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表述。但从语法上看,“三个倡导”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能是并列关系,即“三个倡导”中的这十二个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并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他内涵。“三个倡导”中的这十二个价值理念中没有一个能够反映出社会主义的特质,它们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理念,反而,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没有一个价值观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属性是说不过去的。有人认为十报告这段话明确把民主、自由、法治、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写入了报告之中,为围绕“普世价值”的争论划上了句号,这种解读也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对这些价值有自己定义和理论,在与西方长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争论的焦点不是要不要这些价值,而是这些价值的具体内容,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使谁最终实现这些价值,谁最终无法实现这些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不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何种解读,“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一起进入十报告的事实,给理论界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处理众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所谓的价值体系就是在对各种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澄清的基础上,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用价值观来指导实践和规范行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纳入的价值观越多,价值体系的构建将越困难,这是十后理论界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所有这些价值观都得到维护,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价值观之间会相互冲突,必须有所取舍。在两种或多种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优先次序是什么和依据什么规则来进行取舍等问题就至关重要,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研究和明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在的伦理取向来解决,搭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转向

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伦理取向经历了从信念伦理转向责任伦理的过程。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从行为主体角度看,有伦理意义的行动都可以被归属到两种准则中的某一个之下,分别被称为信念伦理(也被译为心志伦理、意图伦理等)和责任伦理。这两种伦理类型首先由韦伯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这篇演讲中明确加以阐述,所谓的信念伦理是指行动者为了实现某种“神圣”的终极目标而不管其行动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行动者在面对短期出现的“恶果”或者他人的质疑时会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而在整个世界、在于其他人的愚昧、甚至在于创造出这帮与人的上帝的意志”①,与此相对照,按照责任伦理行动的人会把平常人的缺陷列入考虑,愿意承担行为的后果,并在决策时就综合考虑所有可预见的后果。

两种伦理取向各有其优缺点,遵循信念伦理行事的人一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所有的行动中都明确地体现其价值观,言行一致,往往被看成道德高尚的人,占据道德高地,拥有非凡的人格魅力,能够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但其必须面对一个挑战,那就是意图和最终结果的不匹配。好的意图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这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②这种不匹配可能是暂时的挫折,也可能是其所信奉的价值观本身有问题,或者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而信念伦理要求人们坚持努力,而坚持的结果可能是美好理想的实现,也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最终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转变。从整体上讲,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按照信念伦理行事的理想主义者③,对理想的坚持取得过辉煌成功,也得到过令人沮丧的失败。在沉痛教训面前,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共产党逐步趋向按照责任伦理行事,从而走向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进程。执政伦理的转变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加灵活务实,领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中国也变成一个更加多元、更具包容性的社会。但其负面后果也日益显现:党的道德形象日益模糊,意识形态作用弱化、话语权丢失、社会上各种学说盛行、党的政治引导作用难以发挥,整个社会包括很多党员价值观混乱、道德滑坡等等。这些问题威胁到中国共产党贯彻自身意图的能力,威胁到国家稳定和发展大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问题与责任伦理的优点、缺陷之间的高度同构揭示了这些问题与党的执政伦理取向有着直接的联系。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反思

正是意识到道德价值领域问题的严重性,从200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不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吸纳和提炼一些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价值观,希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重建社会的道德体系。但社会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共党员身上,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努力弥补责任伦理取向的负面后果,重建自身的道德形象,才能要求和引导社会解决道德问题。

清晰论述自身执政伦理取向。要重建道德形象,首先要向全社会清晰地传递自身的执政伦理。我国近年来在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西方向我们推销价值观的同时,都辅以信念伦理的传播。以民主为例,西方在向全世界进行“民主”外交时,要求各个国家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并宣称只要实行了彻底的民主,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快速达到西方的生活水平。

而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可能把责任推到这些因素上。中国共产党要保证整个国家的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价值诉求,向全体人民负责,因此必然要按照责任伦理的要求行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在某些时候为了某个目的打破某些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应该清晰地说明自身的执政伦理,通过自身执政成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来反击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势。

引入规则伦理弥补责任伦理的不足。责任伦理仅仅是一种处理各种价值诉求的方法、一种伦理观,在实际决策中,什么样的预期后果可以容许人打破什么样的道德要求是不清晰的。这种模糊状态不但使责任伦理的论说能力先天受限、阻碍政治人物和社会公众的沟通,而且会对部分政治参与者本身造成困扰,甚至最终导致部分政治参与者逐步失去对道德规范的敬畏,堕入彻底的道德虚无主义,为徇私和贪腐留下空间。

对此,有学者提议中国共产党应该在责任伦理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底线的伦理规范④,即设定一些在常规情况下不能超越的“道德底线”来弥补责任伦理的不足。这些底线由社会讨论来呈现,多个“底线”将构筑一个“决策之笼”,政治行动者必须在笼内行动。这既简化了政治行动者的决策,也更容易与外界沟通。这种做法实际上把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结合起来,把各种价值观弱化为消极的规则嵌入责任伦理中,从而为责任伦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使责任伦理对各种价值观的尊重得到体现。

以上所做的种种讨论都是从行为者在决策时如何处理各种价值观的关系展开的,基本前提是行为者本身有道德自律的能力。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外部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明确责任伦理必须辅以规则伦理,可以为外部监督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注释】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2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伦理体系企业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不仅应用于企业的生产流通领域,也开始对企业的管理产生影响。一些旨在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如ERP,M工S等。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在被企业广泛认可并接受的同时,也对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商业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对基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产生着一定的冲击。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网伦理的特点、表现形式及本质进行初步探一讨。

一、网络伦理的研究对我国企业有着贡要的意义

1、网络伦理是道德关系的新的更为复杂的表现形式。

在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如火如茶进行的时候,网络也对人类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着影响,它不但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地位,也对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网络的出现而有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基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价值判断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所谓网络伦理,简单的一说,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往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这种道德关系,因为受网络影响而被赋予或产生了新的内容。在网络条件下,一些传统的看似简单道德问题变得复杂。

2、网络伦理学与传统商业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络伦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来的,因而具有独特性。网络伦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所涉及的主题也非常广泛,有研究深层次哲学问题的理论问题,有具体问题的研究,也有交叉问题的研究。然而,网络伦理的研究的分析框架,还是离不开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伦理学积淀,如目的伦理学和义务伦理学等。通过选择某一特定理论做为指导,可以合理的一证明该理论的道德原则要求我们做出何种决定。我们可以借用商业伦理学的传统理论来分析网络条件下的一些新的问题。

3、商业伦理以及网络伦理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今西方社会,商业伦理,特别是信息网络建设中出现的网络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些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各种规模不等的学术会议依次举办。许多企业开始重新评估自身的伦理体系合理性,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以及员工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J.费里切在其《商业伦理学》中指出“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道德的行为都是商业长期成功所必须的,不道德的行为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更,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人们在进行商业决策的同时越来越增加着伦理决策的内容。

4、我国企业重视网络伦理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的发展总是会使道德问题以新的面目出现,而法律不可能是超前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今天,各种价值观丛生,有传统的落后的内容,也有新的先进的内容。这里,网络技术的出现,又会使一些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商业关系,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为网络的出现而呈现新的模式,要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效率,必然要建立起与我国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这时,道德问题的判断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任由不道德行为通过网络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出现的企业行为中,雨不能有效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秩序,大力重视商业伦理道德,必将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二、我国企业网络伦理问题的基本特点

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希望消灭一部分不道德行为,然而对于“什么是道德的,以及什么是不道德的”的不同理解,可能会构成不同的有争议的道德问题。一般来说,管理者在进行伦理决策时,影响其伦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个人的,有组织的,有利益相关者的。

在网络条件下,企业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依靠信息传递地过程中的不对称性以及迟滞性所产生的信息垄断,从而产主的竞争优势,在新网络条件下可能会夫去。信息的及时性及渠道多样性,使得竞争双方必然寻求新的方式继续保持戎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也必然会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关系变得模糊,客户可能会全面参与自已所需商品的生产过程,供应商也可能通过网络控制客户(如大型超市)的库存变化,甚至会详细了解客户的资产与负债。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因为网绍的出现会出现变化,一些新的问题会区此产生。如电子监控仪与网络并用,可以使管理人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可能对GJ工所做一切了如指掌。这些新问题的伦理分析可能变得复杂。另外,随着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矢系也在发生变化。

基于以上的变化,我国企业的网络伦理呈现出以下儿下特点:

(1)自主性。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与传统社会人们的商业道德总识与道德行为相比较,无论是员工个体还是企业,在通过网络进行商业产往中,将呈现出更少的依赖性,更多的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

(2)开放性。世界__匕不同国家,一个国家不同区域,有着不同传统文化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交易的完成。企业在与外部进行商业交往,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由于网络可能会将不同的文化全方位展示在人们面前,传统的道德中会更多的注入开发性的内容。人们在处理商业事宜时,会更多坚持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的最高规范的内容,而更少的拘泥于社团的或微观的规范。

(3)多元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一元道德受到极大的挑战。多元化道德的特点,要求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等方面与之相适应。

三、我国企业网络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网络伦理的基本问题。

网络道德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J睦话题,国外有人将网络建设中的在关问题归纳为7P问题,11Privacy,(]息私),Piracy(盗版),Pornography(色情),Pricing(价格),PoIic-ing(政策制定),Psychology(心理学),ProtectionofNetwork,(网络保护)。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网络道德建设关键是要处理好8个基本矛盾,即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网络道德与既有道德,信息内容的地域性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信息共享与信自独用,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网络资源的正当使用与不正当使用。

这些对网络伦理问题的归纳总结,基本上都是对网络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的整体上的把握。笔者认为,这些总结对我国企业伦理建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然而,对我国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点正确甄别所遇到的伦理问题,以形成正确的伦理决策。

2、我国企业应该给予重视的几个伦理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的特点,在可能遇到的各种网络伦理问题中,企业应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给予足够重视。

其一为隐私权。关于隐私权的重要性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在这里笔者想要指出的是,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必镇给予隐私问题足够的重视,否则必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种隐私权可能包括合作方欲来欲透明的企业信息,也可能包括管理层如何尊重员工的隐私权,类似于管理层可以在多大范围内通过网络查看员工的文件、监督员工的等,很可能还包括如何处理你采集到消费者个人信息。由于隐私权而引起的商业纠纷在不断增多,企业应给予足够重视。

其二为知识产权。网络一方面为人们进行信息共享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不利。企业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核心技术机密以恰当的方式给予保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自己有意无意对其他企业或个人知识产权的侵犯。然而,知识产权的确定与传统方式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其三,网络安全。安全问题可以由外部如黑客引起,也可能由本企业员工或内部信息管理体制所引起。一般来说,不满意或恶作剧的员工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损失更大。网络安全与网络开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对矛盾体,它所引发的问题的很多。在当前,黑客引起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内部员工及内部信息管理问题所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引起重视还不够。

3、我国企业网络伦理的不道德行为的行式。

不道德行为无疑是不利于经济资源配置,传统的不道德行为在网络条件,会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常见的不道德行为有网络诈骗、偷窃及破坏活动,甚至有的企业利用网络进行不正当竞争。网络诈骗,对企业来说,轻微的有提供虚假信息给用户或者利益相关者,重则有假冒,伪造、仿造等行为。偷窃行为是指有些公司利用特有韵技术对进入其他公司的网络以窃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或者财物。这些不道德行为有的可能构成犯罪,有的则可能会扰乱正常的商业程序。

也必然也只能体现并适应这种转变。实际上,我们所谓的网络伦理也只是整个社会伦理体系的一部分,整个社会商业伦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下,从企业之间的贸易关系,到企业与员工之间,到员工相互之间,不论这种关系是否借助网络完成,其伦理道德必然都是被其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服务。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己。因此,我国企业网络伦理的核心不可能偏离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伦理核心,也必然是信任。没有了信任,很难想象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货品采购与供应,更难想象市场经济主体通过网络所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能平稳运行。

网络技术正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到企业的生产技术流通领域,也对企业的管理思想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企业在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时,要对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关系即网络伦理的变化给予足够重视,注意把握网络伦理的特点及伦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建设和发展适合经济转型期特点的以“信任”为核心的网络伦理体系。

四、我国企业网络伦理的核心

如前所述,网络伦理是人们在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所是现出来的道德关系。因此,有必要澄青一个概念,那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履,的确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的产生与网络技术从本质二没有必然联系。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是有些人利用网络的结果,也正是我们网络伦理体系还没有健全的结果。那种把一切错误都归结到网络上的思想是错误的。

我国正处于传线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径济中以“依赖”为核心的伦理也正在向以“信任”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体系转变。这期间,我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

参考文献:

1、(美)戴维.下.弗里切著:《商业伦理学》杨斌、石坚、郭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3

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于2002年首先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试行,现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献[1]。《要求》产生于现代医学伦理学观念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深入人心、而循证医学正迅速传播的医学变革时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要求》明确提出本科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而医疗实践有赖于最新的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根据《要求》的精神,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2009年5月开始尝试对在院实习医生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的同时,阐述其内涵的现代医学伦理观念和临床意义,试图通过临床实习这种非正式的伦理学教育方式来强化医学生的伦理意识。在2010年实习医生进入临床的岗前教育中正式加入“循证医学及其伦理观”等专题讲座,使其在入科之前就植入“循证与伦理实习”的理念。

笔者所在医院实习医生分别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等,虽然各院校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医学伦理学均是必修课。为了解实习医生对伦理学和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入院培训时笔者针对性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伦理学淡忘者几乎为半数。进一步询问原因可知各医学院校的伦理学教育大都采用传统的、简单的、刻板的说教方式,学生普遍感到抽象而乏味,考试结束便束之高阁,进入临床的大多数实习医师对医学伦理学只停留在模糊的医德规范的概念上。对实习医生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教学时阐述其医学伦理意义是一种教学尝试,对于刚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将伦理学与循证医学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两者在医疗行为中的作用和价值。现从多方面论述这种结合的优势和意义。

1教学的支撑点——从临床实际剖析循证医学的伦理内涵

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5教学效果——强调实用性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4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新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新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1医学伦理学教学目前状况

1.1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熟悉到,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和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新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新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探究和探索,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1。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新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探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熟悉不足。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目前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摘要: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探究。[3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基础核心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1.3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喜好,更不用说把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了。和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定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新问题及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新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

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新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场笔试(闭卷或开卷)以及论文撰写常见。前者强调的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非凡是闭卷形式。开卷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开放,但总之都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和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相适合。这种考核方式轻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后的思想观念以及伦理决策能力上的变化,也不能真正鼓励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后者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摘要:没有贴近临床和实践,学生的任务仅仅是在完成论文,所以相关材料可以不必从实践中获得,减少了伦理学的实践机会;论文撰写相对简单,教师的指导成分相对较少,实用性不足。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考核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喜好和迫切感,那么进行医学伦理学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势在必行。

2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策略

2.1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探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4。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考虑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形式,积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使考试内容注重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具体新问题。

2.2创新教学内容。

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探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探究起了很大的推动功能。21世纪是生命和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应以义务论为主线,将价值论、公益论贯穿其中,既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突出生命和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论证。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解决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新问题。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5

2.3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不应该是医学伦理课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医德医风的目前状况,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我们应改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的形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非凡重视选择和应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伦理分析,这对于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加深对医疗实践中所碰到的伦理纷争的理解,提高医学行为分析判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实,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好,深受大家欢迎”。[6同时还“应重视对启发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考评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质量”。

2.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的目前状况,首先,应尽快成立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其办法摘要:一是建立专门教学探究机构,配备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尤其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班,受到有关部门和和会者的好评。同时,各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也应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学教育会,不断培养医学伦理学队伍,还应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出国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5

关键词:经济伦理;核心价值;以人为本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体制的变更,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变更和经济伦理的变更。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中,利益重新排序而产生的冲突,反映在价值观念、伦理观念上尤其明显。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把经济效益作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生活的主要衡量指标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所存在的缺陷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克服纯经济观念的不足,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也是伦理学界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

一、当前经济伦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经济伦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第一,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束缚着人们思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观念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成为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等所有经济行为的首要目标,而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无法解读这些经济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不能为社会经济行为提供价值指引,而且还成为束缚人们经济行为的思想枷锁,并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经济伦理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其进行清洗和重建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现实,并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动力。第二,在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领域的经济伦理“滑坡”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制度性内在、外生的缺陷,有经济制度上的缺陷,也有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从经济上看,分配不公平,效率与公平取舍失衡;从政治上看,制度建设不完善,权力的商业化导致腐化、贿赂公行,国有资产流失,并被私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侵吞等问题日渐严重,这些现象导致经济伦理道德全面“滑坡”成为了不可阻挡的社会现实,道德虚无主义的泛滥成为了社会必然现象,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健康成长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从政策上看,一些阶段性的政策选择,成为了经济伦理“滑坡”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利益分配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核心机制,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公平与效率的价值选择问题。在这个政策的取向上,我国选择了一个先发展后分配的政策。1993年中央在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文件中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成为利益分配政策指引。这个政策对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其道德伦理支持就是:在经济增长初期,收入分配不公平有利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以收入悬殊为激励机制的利润最大化是最终目标。“效率优先”使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但付出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代价也是巨大的,社会发展严重滞后,道德“滑坡”,贫富两极严重分化。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占中国7%的富豪、富裕型家庭,其金融资产占城镇居民家庭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达到30.2%,是平均水平的10.5倍,是贫困型家庭的93.3倍。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已经威胁到了我国未来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另外,由制度性缺陷问题而带来的衍生性问题,违背经济伦理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被不断地放大和繁衍。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自主性、趋利性、竞争性等原则得到法律保护,其深入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它的负面作用也同样显露出来。自主性导致“自我利益”膨胀;趋利性助长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潮;竞争性促使一些企业不择手段打击对手。很多的企业不仅仅是造假售假、以次充好的问题,而是以反伦理行为花样翻新出现在企业行为中,在处理企业外部相关者关系时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欠账赖账、不守合同、偷税漏税、垄断价格、欺骗性广告、恶性“三角债”等现象屡禁不止,在企业内部则出现拖欠工资、克扣社会保障福利、以“钱”为本、性别歧视、非法就业等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看出,无论是制度性缺陷造成的伦理问题还是衍生性的伦理问题,其根源是制度和政策问题。经济发展了,道德伦理体系崩塌了,这样的社会代价过于巨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将来,关系到是否可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现实,推动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

二、“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及其意义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以往“策略性”政策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所带来的道德“滑坡”等经济伦理迷失的社会代价。为了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需要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的经济伦理,指引社会经济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J・M・布坎南曾说:社会哲学家的任务就是拟订一种制度化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控制人的道德追求和效率追求,以便两个目标同时得到实现,并促成一个“更好的”世界,使人们能够在一个实际上受局限的方面不受挫折地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以人为本”价值向度的经济伦理,才是能够正确处理功利与道义的两难关系,才是能把经济价值最大化和道德价值最大化达到统一,才是能使“效率追求”与“道德追求”得到共同协调发展,以促成市场行为的个人性、自利性和社会性、公利性的和谐发展,才能完成J・M・布坎南所提出的任务。

(一)“以人为本”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为社会经济行为提供了终极价值指向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天生具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他们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活动中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人们的经济运行中,经济效益是排在第一位的,道德约束只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而已,它并不是经济运行的主动性目标。道德对经济行为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是,这并不是说,经济运行就可以不讲道德,不需要道德,就可以摆脱道德的约束,实行道德虚无主义。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在社会道德规范下进行的,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它既是经济效益的追求过程,也是社会道德追求的实践过程,经济行为需要有社会普遍认同的经济伦理价值作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伦理时刻都要给社会经济运行提供价值导向,使经济活动能够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向前发展。如果缺乏价值导向,那经济发展将失去方向,而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从南美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造成的后果是社会动荡、政局更迭、经济停滞,这些对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消极作用。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我们必须建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核心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讲话精神指出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也为建立科学的经济伦理思想提供了核心价值。“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所以,我们的经济行为目标必须以大众的利益为本,而不只是为了纯粹的经济效益、剩余价值及其无限增长,更不是只是为了少数人的财富增长,而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所需要。只有这样,经济政策、经济行为等等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道德要求。

(二)“以人为本”确立对经济行为作道德评价的价值依据

道德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既表现在规范上,也表现在导向上。规范的作用,是使人们的经济行为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经济伦理;导向的作用,就是使人们的经济行为向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目标发展。道德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即通过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设置“应当是什么”,“应当怎样做”的道德价值目标,使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行为,朝着更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以及社会理想的方向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个人自由和社会承诺”紧密联系的过程,在发展中要以人为主体,以制度为载体,使人能能动地获取机会、争取权利和充分地享有经济自由。而所谓的“社会承诺”就是人们所有的经济行为中必须遵循的社会经济伦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经济目标必须以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终极目标。这就把人放在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人既是经济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把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和尺度。一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行为过程都要符合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道德要求,“以人为本”就是我们评价经济行为的核心价值标准。这个标准要求人们在经济行为过程中,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技术,都要维护公平和正义。而维护公平和正义,就是为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等要求。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而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伦理思想恰恰就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脱离社会现实,教条地坚持陈旧的伦理思想,其阻碍了人们思想解放,更阻碍人们认识客观事实和规律。用其来指引当前的社会经济现实,不但显得可笑,更是“丑陋不堪”。当前世界经济思想的主流是把“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进行修正,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以克服世界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健康全面发展。所以,顺应世界潮流和国情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思想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伦理的研究与发展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汪荣有.“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价值[J].哲学研究,2007(3).

3、金黎明.以人为本:一种经济伦理角度的分析[J].商业经济,2008(8).

4、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2004.

5、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

6、十七大文件汇编[Z].2007.

7、阿马蒂亚・森.后果评价与实践理性[M].东方出版社,200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6

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孟子的平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儒家仁爱思想中的伦理情怀

浅议耻感自我教育的目标指向

基于公共性的廉政伦理探究

论“敬畏生命”的生态启沃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观的现代启示

科学技术的生态伦理关怀意蕴

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何者为重

文化传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西方道德与幸福一致观念的伦理学分析

前期维特根斯坦伦理价值思想初探

道家思想对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之探析

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困境及制度对策

社会转型中的道德自我困境及其公民伦理构思

老子的伦理思想是自然主义伦理学吗

大学生电影节与三维结构的大学生中国梦

素食主义: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饮食伦理

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的实现

现代化视野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审视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道德重塑问题

生态伦理与政府生态治理变革

论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生态正义问题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现代生态村居建设

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哈贝马斯社会整合理论批判与反思

论“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及当代应用

儒家自然道德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发展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生态伦理意蕴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当代美国公共行政美德伦理的复兴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欲望形而上学的超越

康德自由伦理观与马克思自由伦理观比较

协商民主论要——鉴于政治合法性的逻辑思辩

社会正义的边界审视:来自女权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传统诚信观念的现代重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先秦时期天人关系说中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当代价值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哲学思考

开放与超越: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开放性意义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从“权利”到“责任”——生态伦理建构核心转换研究

哲学走向荒野——论自然价值与生态伦理的关系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展的生态愿景——超越发展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求解

现代政治的人性预设——以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为中心的探讨

转型期中国人的精神困惑初探——兼谈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7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临床护理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高级护理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就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更高的技术应用能力。[1]

为此,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依据“加强人文、突出护理、重视社区、注重整体”的课程优化原则,构建了文理医相结合,基础、临床相融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当前护理学科的特点与社会需求。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是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2]如何能使护生将所学到的伦理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3]

二、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医疗改革的发展及护理学科的进步,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5]。没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和素养,再好的技能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素质,将护理伦理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必修课,成为人文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因此德州学院护理伦理学课程荣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多渠道培养复合型教师,一方面通过派遣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学习,一方面鼓励授课教师攻读人文医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样解决了目前护理伦理学专任师资不足的问题。另外还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护理伦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继续获得伦理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适合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

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生希望授课教师多讲授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伦理学知识。[6]说明目前的教材中伦理学理论知识较多,缺乏对于培养护生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处理实践中的护理伦理问题的可操作内容。因此,为了教学内容符合临床实践需求,目前教学中注意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入了现代医学发展后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探讨,加大对临床中遇到的伦理决策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教学方法也具有多样性,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多种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体验性。

(1)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大量采用民间故事来阐明事理。在国外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了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内容的案例丰富多彩,种类也是纷繁复杂,选用不同的案例对不同章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全然不同。常用的是文本案例,近来采用电影作为教学资料已经受到许多学者肯定,它是一种直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这种使用电影作品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称为电影教学法。临床伦理学问题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广泛的社会、法律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护生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拓展护生对伦理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情景互动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内心感受;通过辩论赛来辨明是非等。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例如:在门诊护理伦理这部分内容中,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第一组表演导医台护士与前来咨询患者的沟通,第二组表演分诊护士与易激动患者的沟通,第三组表演门诊护士与不自觉排队患者的沟通,第四组表演门诊护士与情绪低落不配合患者的沟通。具体场景由学生自己设定,自由发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认识到面对不同患者,应多些理解、关心和尊重,就会减少护患纠纷。

(3)按照教学内容进展,利用见习教学安排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一是细致观察护患关系、护医关系现状并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观察医院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情感与态度等言行情况。三是要求观察医院护士职业形象、护理服务质量等情况,并选择部分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从而进行分析与评价。

(4)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知识掌握的结果,对过程和学生的思辨能力考察较少,而本课程更适宜采用重过程、重思辨和决策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突出其实践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决策的意识动力。在每次课上留取约15分钟时间穿插一些练习,包括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和提高伦理决策能力的案例分析。在全学期的学习进程中,穿插作业、论文、案例分析、见习表现等考核形式,按一定比例计算总成绩。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8

一、经济伦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怎样的经济行为才是理性的经济行为?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济伦理能否并如何发挥作用?上述问题涉及经济伦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柯锦华研究员在大会致辞中指出,经济伦理是在伦理学视野中研究经济活动,因而应当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注感。理性的经济行为一定是在经济思想和伦理道德共同支配下的主体行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现象,亟须伦理道德的救助与重建。如何发挥道德的力量,在实践中夯实道德与法制文化的根基,使得市场经济不断走向规范,是经济伦理研究的重点问题。由此,她提出当前经济伦理学应关注三个问题: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和文化基础应该是什么?目前市场经济文化中的不适应性表现在哪里?经济伦理能为改变这些不适应做些什么?

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回应了柯锦华研究员所提出的问题。他认为,市场经济需要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基础,目前市场经济文化中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缺乏必要的法律文化和道德文化滋养。从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缺乏集中体现在社会诚信的缺失上。由此,他提出经济伦理应通过“三个重建”来改变这些不适应:一是通过重建社会增强社会成员间的信任感;二是通过重建权力与权威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三是通过重建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经济的诚信根基。他强调不能将“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画上等号,并提出“实施市场经济,反对市场社会”的基本思路。而避免社会市场化的主要路径,正是以经济伦理来塑造经济主体的动机并规范其行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金瑞教授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揭示了伦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价值。她认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层面上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陷入到资源、就业、市场等都出现问题的困境中,要走出这一困境,哲学伦理学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她以河南为例,着重从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在制度设计中融入伦理因素、加强优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非政府组织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对伦理道德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释。

二、经济与伦理的关系及其表现

如何理解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正确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需要怎样的伦理基础?本次对话中,学者们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阐释了道德之于经济学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将经济学分为非道德的经济学、反道德的经济学和道德的经济学,认为正确的经济学与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两者之间的重合体现在伦理合理性上,这既是经济学正确的核心要素,又是伦理学高尚的价值基础。鉴于此,经济学的研究目标需要伦理的重塑,经济学的价值立场需要修正,经济学家的人文素质与精神需要提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需要纠偏。概言之,只有道德的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经济学。

关于道德资本的研究是近年来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如果说对于道德是否可以转化为资本、道德资本概念是否成立、道德资本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等问题已在学界基本达成共识,那么对资本是否具有道德性、资本能否道德化等问题的研究就是一个与道德资本密切相关又极具新意和深意的课题。南京师范大学王露璐教授认为,道德与资本并非天然的矛盾,从“广义资本观”的立场出发,道德可以通过促进价值增殖、财富增长的经济价值而成为一种“资本性”资源,资本也可以通过增殖手段和方法的道德化而具有道德属性。她提出,应当通过劳动力使用的人性关怀、生产要素使用的生态取向和企业利润获取的伦理责任实现资本的道德化,从而以“道德的资本”实现对资本逻辑的伦理规约和理性超越。

三、社会诚信与政府公信力

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伦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此次对话中,学者们针对其中的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很多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操作性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葛晨虹教授从当前社会信任度偏低的种种现象出发,对伦理学研究者如何关注社会、问诊社会、指导干预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她指出,公众对政府信任的匮乏、社会道德底线的频频失守、社会成员之间的淡然冷漠、社会文化价值的离心离德,都是社会信任不足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不公,具体原因则在于社会贫富分化、腐败现象频生以及文化建设的不和谐。上述问题都与政府公信力不足息息相关。由此,她从打造透明清廉的政府、注重公共信息的“开诚布公”、加强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的解释力以及提高各级政府的责权意识和服务职能四个维度探讨了重塑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认为,诚信与经济发展历来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和完善的今天,诚信更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指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资源,是企业道德形象的根本和实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降低经济交易费用的重要路径。在我国当前经济诚信建设中,应当关注的问题是:普及经济诚信的理念,打造现代经济诚信;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企业诚信管理制度;依靠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多方力量,为经济诚信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在监督。

四、企业伦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通过经济伦理的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本次对话的主题,而如何通过企业伦理的理论和实践型塑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以罢工潮现象为切入点,对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进行了伦理审视和路径探讨。他认为,对于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调节,仅有法律的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诉诸道德,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道德调整“一创建、三强化”的实现路径,即创建劳动关系的道德评价体系、强化劳动关系双方的道德修养、强化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强化劳动监察部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责任。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9

关键词:科技 伦理道德 矛盾 进步

一次次的科技浪潮,在给世界带来许多惊喜的同时,也给整个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击。特别是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给我们带来了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生物工程等,给人们的生活以许许多多的方便。而与此同时,这些现代科技的产物也给社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如:臭氧层的破坏、日益泛滥的黄色不健康印刷影视作品及逐日增多的高科技犯罪等等。作为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科技的现状及其发展进步。这样,在科技与伦理道德之间就产生了种种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并且,这些矛盾和冲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一步一步地突现出来。

1、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理论研究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看法,总结为以下三种观点:(1)科技决定论。这种观点及其相近理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对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而且对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道德决定论。这种观点及其相近看法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而社会的存在和维系又离不开道德,要以一定的伦理道德为基础,所以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伦理道德的存在,没有它,也就不存在科学技术了。(3)科技中立说。这种看法认为,对于科技本身而言并不存在好与坏。要是科学技术为好人所掌握并使用,会给人类和社会造福,但如果一旦为坏人或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失乃至无尽的灾难。于是就得出结论说科技与伦理道德无关,有关的也只是取决于人的素质罢了。

2、科技与伦理道德的相互关系

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不相干的。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1)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道德作为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反映。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认识领域,因而社会作用不同。科学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道德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统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2)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也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伦理道德的发展也是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推动力量,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道德前进的基本趋势,促进了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深化了人们的道德认识、更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等等。同时进步的社会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和文化支撑作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冲突表现

(1)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冲突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例如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诞生将使人类能够操纵基因,打破种属的界限,人类可以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和机能,但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克隆人将干预人类自然发展,改变人类亲缘关系,打破人类生育概念和传统生育模式。这些冲突比曾经生命技术带来的冲突更加严重和深刻。(2)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道德冲突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安乐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伦理问题,利用网络的虚拟、无序、开放等特征导致的网络犯罪,网络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发的伦理问题等等。(3)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锐。例如,高科技应用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人类身份确定问题,核能的开发引发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问题,这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4、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

4.1 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科技、道德伦理约束与法律约束的双重制约机制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核技术等涉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就要求人们超越政治制度差异和民族国家界限,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人类的本性更多是讲求合作互助,而不是竞争,合作是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希望与世界各国进一步拓宽科学合作的渠道,积极参加更多的重大科学装置的国际合作项目” 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普遍繁荣,减少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各国政府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共同努力。

4.2 加强科技伦理道德的主体建设和科技伦理道德的普及教育

科学活动是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认识活动,因此献身科学,追求真理,是科学家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科学工作者是处于活动中心的人群,科学技术的成果及其应用直接来自他们的活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使得他们对可能产生的危害比别人有更清楚的认识,科技伦理要求他们对明显的危及人道的科学问题不参与,对隐含的伦理问题提出警示。如对今天的高尖端的生物技术来说,这项技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就有可能成为他们获取和满足个人私利的手段。此外,政府理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能否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对未来社会非常关键。政府的作用如果发挥得好,不仅能有效控制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能使之造福于人类;相反,如果使之处于失控状态,将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在全民中普及科技伦理常识。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使科技精神人格化,让科技活动标准化。新闻媒体也应在伦理宣传中发挥作用,要灌输知情权原则和公众参与意识。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雷毅.科学也要关注伦理问题[N].科技日报,2000-12-15.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10

[关键词]企业伦理;诚信;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0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068-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进入了商品极大丰富的时代,已经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中国进行企业伦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面对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的需要。

1 构建企业伦理体系的紧迫性

1.1 企业谋取利润的天性必须被制约

企业活动的本质是谋利的,他们以谋求利润为天职,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谋利却有一个应当与否的问题,或者说有一个是否合乎伦理的问题。现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损害他人的权益,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才是合理的。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短期的利润,往往忽视商业的道德逻辑,认为只要能赚钱,就可以放弃道德伦理原则,采取卑劣的手段和行径获取利润。这种必须制约的不道德的谋利行为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企业团体的不道德谋利行为;其二是企业中个人不道德的谋取私利行为。

1.2 构建企业伦理体系对企业来说是永续经营之道

卓越伦理意味着企业成员和企业整体在从事企业的各项活动时,在处理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过程中,一贯地遵守较高或高的道德标准,使得企业不仅仅提供能使社会更美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能自觉地用伦理体系规范来约束自己。企业及其成员通过良好的行为展现自己的品德,并认清自己的道德责任,明确自身有可为有可不为。企业建立完善的伦理体系就可以对企业的决策方案进行伦理评价与分析,避免因伦理上的不可行而导致决策失误。这种企业的目的是通过合乎法律和伦理的方式,努力使卓越道德与企业业绩相互促进,提供具有竞争力、能增进社会福利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追求基于卓越道德的竞争优势。

2 诚信是现代企业伦理的核心

2.1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包含两层准则:一是在为人修养层面上,要求人们彼此诚实守信;二是在处事互利层面上,要求人们诚实无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诚信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基础。对企业而言,它不仅是充分条件,更是必要条件。

传统的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在当今社会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的诚信伦理不应当也不可能被简单抛弃,其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今天诚信伦理建设的可贵的道德资源。梳理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挖掘和继承其中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遗产,是我们进行信用伦理研究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社会信用体系也大有裨益。一个企业的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包括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是很难模仿的。摩托罗拉把“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要求企业的每个经理人员和员工“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尊重”。在今天,由于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中的交易关系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诚信显得尤为重要。诚信,不同于信用,信用是一种经济制度,而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基于诚信的特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伦理。

2.2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企业伦理是企业处理内外部关系的哲学,表明企业为什么要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体现和实现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本质因素。

(1)诚信伦理是市场高效率之理性选择的保障。诚信伦理文化是排除功利干扰的过滤器,伦理道德保证了人类永远不可能如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根据纯粹自私的最大功利原则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最纯粹的经营关系也是要讲诚实与信用的。在经济生活中恪守诚信原则,是经济人实现其精神利益的内在需求和理性选择,正如哈耶克所说“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市场经济是互利的经济形式,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绝对的利益最大化是做不到的,经济主体不仅关注自身的利益,也要关注他者的利益,因为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是以他者利益的实现为基础的。

(2)诚信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秩序,它按照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自发地运行,并表现为一套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它不会也不能自觉地去按照完美人性、完善社会、完好人类生活的要求去选择伦理道德,诚信原则就很容易被忽视、践踏。

3 建立完善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伦理体系

3.1 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诚信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塑造是企业伦理建设的第一要务,其核心是解决“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因此,必须约束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手段,树立和实践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其传统价值观对现代企业有重要的导引作用,传统道德的核心是“仁、义、礼、信”,这是现代企业的道德基础。

3.2 构建企业伦理系统

第一,在企业内部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理念。首先,企业应制定一系列的伦理约束准则,加强领导者的伦理道德建设,做好带头作用。对员工开展伦理教育,强化员工的道德伦理意识。其次,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树立 “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提高员工的伦理素质。

第二,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伦理关系。首先是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企业利润与消费者间的关系,以达到双方“双赢”的理想局面。其次是正确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11

    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范文12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伦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26-03

Establishment of cognitive model of nursing ethic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ZHANG Min1,2 QIU Fuli3 TONG Zilin1 WANG Xiuqing3 YANG Shumei2

1. Medicine Humanistic Management Institute,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Harbin 150040,China;2.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161041,China; 3.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 The nursing ethical perception refers to the nurse finally formed higher ethical quality by nurses' cognization rates of the moral relation and ethic, Including impression acquisi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Develop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f nationwide widely care constantly into the humanistic c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clinical nurse ethical moral level. This thesis raises one new model for the nurs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talents, analysing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perception and Education status of nursing ethical.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Nursing;Ethical perception

随着医疗改革全面启动,吴国芳[1]指出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满意”的医疗服务。将患者至上的理念和伦理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2]。马晓伟指出优质护理的核心是转变观念、改革模式[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伦理修养,理解患者的痛苦,体谅患者及家属心境[4],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 我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缺憾

1.1 临床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

首先,护理是一项琐碎、高风险的工作,同时也是患者最离不开的特殊性工作。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事件,都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伤残甚至死亡,还会给患者家属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护士的法律意识欠缺,不太注重执业中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意识淡漠,对临床存在的风险,预见性差,一旦纠纷发生时,不沉着冷静,不知如何保护医院和自己的利益。再次,护理奉献精神的缺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长期的护理工作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舒缓,会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疲惫。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下降、对患者冷漠、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根据调查分析情感缺失、待人冷淡和成就感降低三大核心症状[5],是发生护理风险的潜在根源。

1.2 基础护理有待完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给予患者生命体征测量、病情观察、各种信息和标本的留取、辅助诊疗与处置、消毒与隔离及患者的大小便护理等,是护理工作的主体, 是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痛、促进患者康复的根本措施。但是护士伦理知识缺乏,不善于解决护理中的伦理问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因患者不理解、不配合,以致许多基础护理不能顺利实施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1.3 “慎独”意识有待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以来, 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得到了重视, 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护理人员的着装、仪表、语言、行为等得到了规范, 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体现了专业内涵,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然而,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违背伦理规范的现象。如:管理人员不在或护理任务重时, 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相对较差;独自值班, 无旁人监管时,减少巡视患者的次数或在休息室睡觉;护理重症、意识障碍和新生儿等缺乏监督能力的患者时, 护士要靠较高的伦理修养,按照操作规范而实施护理措施。如果护士缺乏“慎独”意识, 就会擅自减少工作环节和程序, 甚至违反操作常规; 有些护士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将需要现配现用的药物提前配置,放置待用,甚至违反用药原则, 擅自放慢或加快输液速度[6]。

1.4 护理道德义务履行不良

护理道德义务要求, 护理人员应者无条件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但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生冷、强硬、工作消极敷衍、遇到问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还有的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不全面,表现为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深度不够,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一些预见性问题及注意事项未能给予相应的告知。这些都成为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6]。

2 护理伦理教育的现状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护理伦理教育,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重视护理人文素质培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基础教育之中,表现了教育的综合职能[7]。另外,美国非常重视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通过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并且形成持久的激励机制,调动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8]。我国经历时,护理教育几乎停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才展现出勃勃生机,但目前我国护理伦理教育仅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我国大多数医院多未建立护理伦理学教育模式,没有将护理伦理学纳入继续教育中,这使得临床护理伦理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护理伦理教育缺乏连续性。

3 临床护理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3.1 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伦理支撑

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是否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流程,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9]。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相对分散,按不同的分工实施技术操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护理内容涉及范围广,种类繁杂重且复性的工作较多,分工细,服务性强。加之,班次不同独立工作的机会多,容易出现差错和缺陷,尤其是夜间工作,人员较少,无人监督时,护理人员凭借道德观念,对护理事业的忠诚和自己的良心,自觉的履行职责。护理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道德的情感更胜一筹。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工作责任心差,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是伤残和死亡,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令人深省。因此,护理道德水平高低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不能忽视,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10]。

3.2 伦理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外学者认为: 伦理是理解和检验道德生活方式的一系列称谓[11]。伦理护理教育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伦理行为干预,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陶冶和塑造护理人员的品质,使护理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提高护理伦理道德境界,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伦理规范,能够正确行使护理权利和义务,强化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质,提升护理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优质、安全、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关乎一个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核心所在。然而,高质量的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沟通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掌握护理伦理及人文知识[12]。本文 将从如何在临床护士中建立伦理认知模式,展开以下探讨。

作为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打交道的护理事业, 迫切地呼唤着护士们的爱心与奉献, 迫切地需要大批忠诚于护理事业并有才干、有创新的护士来演绎实现。目前有些临床护士缺乏同情心和爱心,轻视甚至厌恶护理工作, 而且缺乏社会伦理、心理等人文学科知识。因而,需要构建临床护士伦理认知模式,进行护理职业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要引入护理伦理的性相关内容,培养她们对从事护理事业的热情、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素养。护理伦理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质量的好坏。护理质量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真实的反映出护理人员道德修养,护理事业上的有志之士和护理界的杰出人才都具备较高的伦理道德境界。

4临床护士的伦理认知模式构建

4.1 伦理认知模式构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道德的缺失,会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置护理伦理的规范与道德于不顾,从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笔者通过对临床护士的伦理认知模式构建,以期对现阶段问题得以突破,见图1。

通过对护士伦理认知的构建,使临床护士增进护理伦理知识,补充自身伦理缺陷;树立伦理认知理念,提高其临床护理中的伦理决策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学也转变了模式,知识在更新、技术在完善,以往从学校获得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2伦理认知构建目标

临床护士伦理认知的构建的目标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较高的伦理素养。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死亡将源于我们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一变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的伦理修养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上,还体现在服务效果上。

4.3 伦理认知构建机制

4.3.1 构建系统的伦理教育模式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伦理理论、接受过系统的伦理知识训练、具有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因此,护理伦理教育应侧重培养实践中的决策能力,更重视的是一种伦理认知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士培训中建立伦理再教育体系,制定相关的制度,将伦理培训有计划的纳入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将其与岗前培训、技术操作、理论考核、年度考评、职称晋升等相挂钩。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伦理查房和个案讨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讲座、招开座谈会、组织讨论会、答疑解析等,加强临床护士的伦理知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伦理难题,使患者享受到有尊严的、优质的护理。

4.3.2 构建伦理规范模式 护理伦理规范是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现在临床护理中没有相应的护理伦理规范来指导工作,我们应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伦理规范。规范的模式要以简洁鲜明的文字对护理人员的尽职献身、热情和蔼、勤奋谨慎、求真进取等方面进行规范,使之成为护理人员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服务于临床护理中, 用于指导护士的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化护理。

4.3.3 构建评价模式 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定量既定性的模式对教育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测量、分析和判断过程,主要包括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建立价值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判断、严谨和指导决策。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制订各级工作职责及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根据检查结构整改,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既系统的规范了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又使每个护士能够理解护理质量控制。目标管理明确,护理服务的环节、细节能够受到控制,每位护士都能了解评价内容、掌控标准,将被动管理形式转变为全体护士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的形式。进行持续的、动态的质量控制,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分配, 用以激励临床护士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开发护士的潜能,使护理管理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转变,最终实现护理服务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

4.3.4 构建伦理养成模式 护士的伦理素质在护理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护理人员必备的、不可缺失的部分。伦理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动态的促进临床护士形成较高的伦理素质。伦理养成模式就是将护士伦理培训、伦理规范、伦理评价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查找不足与缺陷后进行整改,按照整改措施执行,观察实施效果,最终使临床护士形成较高的伦理素养。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使护理质量提高了,但我们不能忽视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要将伦理理念贯穿于护理的始终。通过伦理认知模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将优质护理服务升华。

[参考文献]

[1] 吴国芳. 人性化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10(5):117.

[2] 王贵芳. 护理伦理的重要性与临床缺憾[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137-138.

[3] 刘学英,胡鸽,邓雪艳.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8):60-63.

[4] 郭月霞. 护理道德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19):179.

[5] 董瑞馨.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实用医药杂志,2011,4(28):359.

[6] 代后珍. 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7-158.

[7] 蔡连玉. 中美信息伦理教育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7,10:70-74.

[8] 尹自芳,姜安雁. 中美护理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较[J]. 护理管理杂志,2005,12(5):21-24.

[9] 马飞. 护士素质与护理道德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0,6(12):159.

[10] 陈可吟. 新医学模式下护理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6(22):773-775.

[11] 彭美慈. 护理伦理学与问题为导向学习[J]. 中华护理教育,2004,9(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