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3-11-20 10:01:13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造力 培养方式

名人米尔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财富,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乃至政府的关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本文从创造力定义阐述的角度出发,探讨幼教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挖掘孩子潜能的目的。

一、创造力相关概念阐述

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通常包含发散性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一是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二是流畅力,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三是变通力。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看一个问题;四是独创力,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五是精进力,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概念群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几种方式方法

1.辨别法增加认知能力

幼儿在生理期处于大脑发育的认知阶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处于认知、辨别的阶段。通过开发孩子的辨别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孩子认知体系中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最终完善孩子的认知体系,提高孩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辨认能力。例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以补拼图的形式,引导孩子发现拼图中缺少的图案,对应地补充,以锻炼辨别能力。

2.归类、类比发散逻辑思维

归类、类比能力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对幼儿归类、类比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是孩童创造力培养的其中一项,而且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项。通过寻找相似的事物和发现事物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借此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为孩子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滋长的沃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比喻。比如让孩子画出所有自己见过的圆形的东西,让孩子找出自己和小伙伴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归类、类比能力。

3.组织和重组增加立体思维

组织和重组能力是指在结构打乱的情况下,让孩子将结构复原或者改造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的能力。在日常幼儿教育中,美术课、手工课、积木游戏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以手工课为例,让孩子将剪好的手工纸按照一定的指引拼接成相应的图案;在积木游戏中,将积木组装成可能的造型。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者提示,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创造重组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锻炼其组织和重组能力,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4.视像表达激发想象和情感

所谓视像能力,顾名思义,即视觉和影像能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孩子通过视觉和影像,表达具体的意思、思想和情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例如让孩子通过画出“我的家”,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孩子画出自己家的房子,爸爸、妈妈,乃至蓝天、白云、家门前的小草等,让孩子讲解自己美丽的家,以此激发孩子对家的情感和表达,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及表达能力。

5.情境困境激发发散思维

情境思维是立体空间思维的重要部分,会带动孩子各种情绪的发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和孩子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假设和创建,为孩子提供各种或困扰,或有趣,或开心,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在突然陷入的情境模式下自主思考并对情境自发加以应对,从而最终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比如孩子一起床发现桌上有好吃的,但是自己的身高够不着,这时候孩子会怎么办呢?有的孩子马上转头找老师、找家长,有的孩子会自己找东西垫着够。又如问孩子:“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啊?”答:“找警察叔叔。”问:“找不到呢?”答:“我跑!”问:“被抓住了呢?”答:“我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对其应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2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3

孩子的学习,我觉得,习惯在前,方法在后,习惯有了,方法也就有了。孩子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我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不是一个聪明孩子,但数学成绩很好,这就得益于一个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我就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数学学习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孩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孩子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孩子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她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孩子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随着孩子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孩子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再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孩子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孩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在引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示的意义,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留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启发他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孩子积极动脑。(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孩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作业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孩子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引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2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机械模仿、过于重知识落实而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引问中点燃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对现有条件的超越,是个人创新能力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善于质疑的品质和创新思维的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在导课环节出示了课题后,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看了本课的课题后,想通过本课学习哪些知识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商不变是什么意思?商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商不变呢?还有同学大胆设想:既然商有这样的特点,那么和、差、积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既大胆又有一定的意义。教师要鼓励学生这样的质疑,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习惯。

受知识、视野等的局限,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许天真可笑,也许无知,但都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我们不应采用粗暴、武断的方式打击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应该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大胆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求异中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可塑性特别强,教师教学的方式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引导孩子们朝着自己教学设计的方向去思考,对学生中的不同声音、不同想法缺乏尊重,这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容易导致孩子们养成循规蹈矩、迷信权威等不良习惯。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孩子们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列出算式14-9=?,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解题的方法。有的学生用14减去9个1的方法得出差是5;有的学生用小木棒来计算得出5;有的学生根据加法9+5=14,算出14-9=5等。其中有个学生说:“14-9,14的个位数4-9不够减,于是我把它倒过来,变成9-4=5,然后10减掉5等于5,得出14减9等于5。”这样的解题方法,很是反常规,大多数同学都说不对,这是凑巧。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大胆的解题方法,然后鼓励他用同样的方法去验证其他的算式,看是不是都能成立。然后引导孩子们将以上的算式进行合并就变成10-(9-4)=10-9+4=10+4-9=5,所以以上的算法其实就是拆分法,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及时捕捉,作为课堂中的生成资源,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以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三、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构建活动化的学习情境,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落实到游戏活动中,创设“学”“乐”“玩”结合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情境:课前每位孩子都准备好10枚1角的硬币;在课堂上,孩子们进行抛硬币游戏,记下正面的硬币有几枚、反面的硬币有几枚;接着鼓励孩子们根据以上的结果,设计加法和减法的算式;然后孩子们相互交流,看谁设计的算式多,看谁计算得准确。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动脑,在快乐中积极探究、大胆思考,不仅很好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而且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被充分点燃,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5

什么是婴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或称创造才能,是人的多种能力和品质的总和,它包括了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发达的创造性思维、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因素等。其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两种主要的能力。这里笔者主要阐述婴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思维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侧向思维与反向思维。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将思路展开来,对一个问题寻求很多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还被称为求异思维和辐散思维,它要求思考者充分发挥想象,打破知识固有的界限与约束,以获得旧知识的新组合、新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是指寻找单一的答案或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形式。收敛思维又被称为求同思维或辐合思维。收敛思维的特点是综合性,其结果往往是独一无二的。

3、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从其他角度、其他事物的作用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设想。侧向思维往往是通过横向渗透的方式,经过联想的作用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科学创造中,侧向思维有时也表现为汲取、借用某一对象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其成果,作为研究其他对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手段,从而一举获得成功。比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的能量是通过热核反应产生的,这一发现使物理学家们茅塞顿开,由此想到能否模仿太阳上的热核反应来获得巨大的能量,从而最终发明了氢弹。

4、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也称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往往能使孩子得到一个全新的思维结果。300多年前,人们发现人在生病时,体温一般都会升高,但医生却无法知道病人的确切体温。于是,医生们就请当时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伽利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伽利略为此设计了多种方案,可都失败了。有一次,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边操作边讲解,他问学生:“当水温升高时,水为什么会在容器内上升呢?”学生们回答:“这是因为水的热胀冷缩的缘故。”学生的回答给伽利略带来了灵感,他心中一亮:“既然当温度升高时水会膨胀,那么反过来,从水的体积变化,不也就能测出温度的变化吗?”于是,伽利略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体温计。在这里伽利略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就是所谓的反向思维方式。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

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要从多方面着手,增强他们的创造力。以下介绍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1、适当向孩子提问

要向孩子提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例如:水有什么用处?砖头都有什么用处?世界没有太阳会怎么样?孩子迷路了怎么办?小猴有几种方法可以摘到树上的桃子?要鼓励孩子说得越多越好。

2、鼓励孩子提问探索

孩子好问为什么,这是孩子好奇心强的表现。有一位孩子问老师:“蜗牛有没有嘴巴?”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于是孩子拿起蜗牛左看右看,最后还拿了放大镜来看,却还是不清楚蜗牛是否有嘴巴。此时孩子有些泄气了,老师这时对孩子说,从蜗牛的外表我们看不清蜗牛是否有嘴巴,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吧。“嘴巴是干什么用的?”这时老师开始启发小朋友了。“是吃东西的。”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孩子。听了孩子的回答,老师又接着问:“那么你现在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去找蜗牛的嘴巴?”小朋友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只要看看蜗牛会不会吃东西就能知道蜗牛是否有嘴巴了。于是第二天孩子从家中带来了一片菜叶,放在蜗牛下面,一天、两天,孩子终于发现了菜叶上有许多小洞,于是他高兴地告诉老师:“蜗牛有嘴巴的。”

家长要鼓励孩子提问,更重要的还要帮助和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3、利用游戏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来说,会玩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不拘泥于游戏的原有玩法,会玩出不同的新花样。家长应鼓励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创造新的玩法,在游戏材料不足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寻找替代物或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多给孩子自由,多让孩子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己见、喜欢争论的个性。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如何教给孩子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加法

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经过混合、组合、易位等的处理,从而得到一种新事物的创造方法。如生活中的组合家具、通话照机手机就是简单加法的产物。

2、减法

这是将多变少、将重变轻的方法。如带邮票的明信片、无绳电话机等都是运用了减法的产物。

3、扩大法

扩大法,即把一种物品扩大、扩展的方法。如大屏幕电视、家庭影院都是扩大法创造出来的产物。

4、缩小法

缩小法,即把一种物品缩小的方法。如笔记本电脑等,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

5、联想法

这是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方法。如瓦特由开水的蒸汽冲壶盖而引发联想,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6、改变法

改变法,即改变事物本来的一些属性,而产生一个全新的事物的新形象。如北方某些居民居住的窑洞、我们今天使用的折叠伞等。

7、模仿法

这是模仿、学习别的事物而产生新产品的方法。如人类模仿鸟儿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儿发明了潜艇等。

8、反向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小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合作等,充分体验数学的发展和创造历程,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标如此注重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以创新思维而闻名世界的以色列来说,思维决定思路、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教育方面,以色列从小就将好奇心植入每一个以色列孩子的心中,犹太父母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孩子们从小受到父母的鼓励,擅长提问,注重思辨,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之后问的第一句话经常是“今天你 提问题了吗?”犹太人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可放眼现在的我们中国孩子,眼神中少了灵气,思维缺少了创造。笔者身边不乏有些老师和家长认为,认真听课,按要求做事,成绩优异,就是一个好学生。而某些孩子古怪的想法、新奇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异类,扼杀在萌芽期。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孩子们不得不强迫性的学习,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孩子把学习当成了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大大地限制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纵观历史,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起源于一个新奇的想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他们每一个小小的发现,每一个新奇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未来祖国发展的需要。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就这一课题,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了以下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营造创新思维氛围

好奇心是推动人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对一切他未知的世界都充满好奇,有着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力。为了促使学生好奇心的发展,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能引起他们主动去观察思考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形成积极活跃的探究氛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写上一组待填空的算式,只有第二个因数,让孩子们在一块小黑板写上第一个因数,只有全班学生可以看见,老师是看不见的,但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说的第一个得数,写出下面其它算式的得数。这个富有魔术色彩的情境一下子就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思维立刻活跃了起来。紧接着老师快速得写出了其它算式的得数,学生们由惊奇到兴趣盎然,说出了种种可能和猜想,激起了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快学生们就发现老师的魔术谜底: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是原来的积乘几。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好奇心推动了学生大胆的猜测,积极主动地探索、验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探索真相的欲望,从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体验创造给学习带来的乐趣。

我们只有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重点去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的兴趣,努力营造一种创新思维的氛围,才能为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奠定基础。

二、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牛顿力学不是全部物理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可见质疑是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要善于发挥学生勇敢的个性,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这对于拓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孩子大胆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验证,学生们很快就想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这个验证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问难,拓展创造的过程。最后让孩子们回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活动过程,与此同时老师从旁介绍,数学得以有今天的发展,那是无数前辈数学家在一次次重复着“猜测―验证―结论”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我们也要敢于大胆的猜测,然后想办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某一条数学定理就会以你的名字命名。就在此时,孩子们的眼睛闪起了亮光。

又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孩子数出图中每一组间隔排列物体的个数。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组间隔排列的物体的个数都相差1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闸门,有的孩子用画,有的孩子用写,有的孩子用圆圈,有的孩子用符号……

三、拓宽孩子交流空间,挖掘创新思维潜能

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又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语言的发展水平有多高,思维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拓宽孩子交流的空间,不仅有老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充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新知时,除了引导孩子自己的推导,质疑,验证,得出结论,更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表述出来。再如,让孩子尝试写写数学日记,把课堂和生活中的数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很好的发展小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改变传统质量评定观,保护创新思维意识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7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猜谜语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创新的愿望。创新能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保障。新的幼儿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精神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说明了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最终将会落入被动挨打。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那怎样从小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幼儿园培养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学会认知。在幼儿活动中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幼儿提问表明他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创新思维的开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没有个性差异,特点消失,棱角磨平,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8

关键词 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提升

小学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指出,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深入西方国家英语外语教学理念,但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实现。所以,新《英语课程标准》就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超越不假思索的器物模仿,通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听力策略的运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的目标。

一、开放教学,营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环境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沃土。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觉自主的教学环境,扩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要懂得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当主角,自己甘当配角。通过交流情感,建立师生亲密关系,鼓舞和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通过沟通、启发、补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活泼开放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搭建讨论、争论、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一:以开放式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之所以在小学英语阶段十分强调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想让孩子们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有助于孩子们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8 The Spring Festival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首“Happy New Year”英文歌曲,让学生走进英语的课堂,在授课中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教授各种关于春节活动的短语,如:have a big dinner, make rice cakes, make dumplings, get pocket money…并进行快速操练,接着我在课件中播放春节活动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情境,然后进行问答训练:

S1: 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2: We have a big dinner and make rice cakes.

S3: 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S4: We get pocket monkey and watch New Year programs on CCTV.…

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进行问答,思维很快就被激活。

潜在智慧的启迪,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不仅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资源”,而且热烈的情绪使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形象思维积极活动,联想、想象活动随之展开,给孩子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另一方面,由于形与情的作用,孩子们的抽象思维由难变易,加深了对语言蕴含理念的 理解。

例二:以开放式媒体,调动学生去探究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它能够极大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以教学创新来引导、启发、推进孩子们的学习创新。

在教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me》这个单元时,我制作了一个时尚的课件,课件里有孩子们喜欢的“home”,“home”里有sitting room,dinn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study。我让孩子们跟着课件“Welcome to sally’s home”,学生在参观“sally’s home”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英语单词,接着利用课件设计装饰每一个房间,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句型Put__in the__.( )把物品放进房间( ),学生很感兴趣,热情高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home”并装扮好每一个房间,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精美的课件的指引下,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房间的英文名称,并表达出对自己理想的家喜爱,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也如泉水般涌出来,经常听到他们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英语句子。

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展示,使得学生从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音乐、图片、动画中直观地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接近的场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大大增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三: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老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不善于提问题,就不能引导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开动脑筋,展开思考。

在教完12个月份的英文单词以后,我让学生回答“What ’s your favorite month?”学生说出自己的喜欢的月份,为了丰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又让学生说出了“Why?”。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她们各自的理由:My favorite month is April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April. My favorite month is June because Children’s Day is in June.…我肯定了孩子们所说的句子,并在班上大力表扬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与书本不同的精彩句子。在教与职业有关的单词时,我和孩子们做Guessing game游戏,我说职业的一些关键词或句子,让学生来猜职业,我问:“ She works in a hospital. What does she do?”有学生马上说出“She is a nurse.” 有学生说“She is a doctor.”但有一位学生回答出另外一种答案:“She is a cleaner.”因为她的姑姑在医院当清洁工,我马上肯定了孩子的回答,这就是孩子难能可贵的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重视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有效地再现和运用知识,就必须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思维上才能更全面、更缜密。

二、合理训练,给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活动,把“火把” 点燃。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训练。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1.活化图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最广泛,在各种思维训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加强对孩子们形象思维训练,从而为教学活动添翼加彩。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配图,但是在教学中没有用活这些配图,仅将这些配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其实,这些配图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然后对图中的疑点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等,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的难点、疑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电影、录相、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那么课堂就会变得多彩多异,趣味盎然,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润物无声中提到锻炼提高。

2.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散思维,表现为思维轨迹的多方向发展,即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延展,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并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是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激发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良好方法。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现有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可以根据这些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发散思维。如《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故事课,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猴子带老虎到河边,对老虎说:Look into the river. See his white teeth?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 If you are the tiger, what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want to do?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给孩子们更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而在故事的结尾,可以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表达,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引异标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个人没有创新精神,就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创新精神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支撑。创造思维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想法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创新思维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创新型思维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新型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Can you sing\dance…? B:Yes, I can. 刚开始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套路回答,到最后我故意问学生Can you fly/lay eggs …?使其无法用Yes, I can.来回答。这样就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判断,做出与课文不同的新的回答方式:No, I can’t. I can’t fly/lay eggs. …等等。实施创新思维训练还有许多方法手段,比如给故事续尾,打破思维定势;巧妙用词,串词成段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和谐、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的教学氛围,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观念,不过早下结论、作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学生不平凡的意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善设疑点,训练学生深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同时,开展疑问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运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们不妨经常设疑置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深度进发。如在教《The Frog and the Birds》故事课时,老师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分阶段层层设置How many animals are they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frog? How did the frog fly?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逐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开展这样的训练,老师要多设计一些巧妙的、有针对性的、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不能是一些明知故问或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好的问题提出以后,老师还要善于进行启发,以诱导思维、打开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5.加快节奏,训练学生敏捷思维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9

一、造奇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师、建筑师,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富有个性心理需要的课堂学习舞台,让每个孩子在这个舞台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展现自己的特长个性。

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之《狮王进行曲》与《天鹅》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开场白:“同学们,从常州开往森林王国的动力火车马上就要出发啦!”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这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及时引导孩子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孩子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体验也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孩子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孩子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课的第一锤就敲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为教学的下一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意境,给予孩子思维的空间

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心理的细小变化,加倍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导孩子的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孩子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孩子创造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1.游戏竞争,自由点击,表现自我

我在《狮王进行曲》与《天鹅》欣赏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创设竞赛的情境,让孩子在充满童趣、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将教室布置为“快乐动物园”,将竞赛题目隐藏在每个动物身上,由孩子自由点击喜爱的动物,孩子分组或个人来回答问题的竞赛。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增强竞争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交流探讨,集体合作,发展自我

一问多解时的交流学习是培养孩子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孩子的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播放《狮王进行曲》的引子部分,设问“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从初步的感受音乐上升到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进入一种愉悦宽松的思维境界,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畅所欲言,在课中引子部分,充分发挥了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互动,形成立体的、交换的思维网络。

三、创动境,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以趣激学的方法,通过设境,让孩子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

1.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孩子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孩子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与《天鹅》一课时,本课的目的是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威风凛凛的狮子和高贵优雅的天鹅形象。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是孩子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孩子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

2.主动学习,旨在创造

在教学中,让孩子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创造、即兴表演了“森林狮王大巡游”。由孩子自己扮演狮王、小猴、小鸟、狐狸、卫兵等角色,随着号角声,狐狸大摇大摆地跳到狮王面前,献媚般请出狮王,然后装腔作势地宣布:“狮王驾到,请大家各就各位”。卫兵和动物们马上为狮王开道,狮王威风凛凛地登场了。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四、布问境,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与《天鹅》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狮王的行走的形象和吼声的情境。设问:“为什么说狮子能成为森林之王而不是大象、老虎呢?它的吼声代表什么?狮子一共吼叫了几声?”引导孩子静下心来细细聆听,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畅所欲言。在孩子积极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下,狮王的雄壮威武、正直勇敢、充满爱心的形象跃然于课堂之中。狮王的吼声代表维护森林王国的和平、敢于和邪恶作斗争的王者之风,具有敏锐洞察能力。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许多乐器都开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培养孩子成材,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乐器,想尽办法聘请教师,不辞辛苦。扬琴,以它音色优美,简单易学,体积较小,价格适中等特点,也得到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青睐。由此,我在业余时间教琴,并对不同的学生,和一些家长进行了观察,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1. 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练琴时,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旁边一有动静,他就中断弹琴而想探个究竟。有的家长还说,孩子画画儿、做游戏时兴趣极高,而一练琴呢,不是打哈欠,就是伸懒腰。其实,学习音乐是有其特殊规律的,孩子画画儿、做游戏都是他心目中想到或看到的,孩子有创造精神和求知欲望,他愿意做他想做的事,这是孩子的生理年龄所决定的,而练琴的内容是固定的枯燥的乐谱规定好的,不能有丝毫的错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练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特别注意耐心诱导,不要粗暴打骂孩子。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教孩子击弦时,我用形象的语言把签子比做小鸡嘴,把弦比做米,孩子击弦时就好像小鸡啄米,孩子就很轻松地在游戏中掌握了这一技巧。另外,幼儿多具有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的特点。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贴美美俏等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应给予充分肯定。

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扬琴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

2. 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扬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充分进行表达。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扬琴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孩子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孩子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孩子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谱。

3.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及同年龄段每个幼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幼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扬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比如有的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教师略微批评她一下,便会哭闹不止。很显然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幼儿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扬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4. 注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从小培养自信心,是少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学琴的琴童队伍中,将来从事专业演奏的琴童毕竟是少数,但毋容置疑,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优越性,是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弹琴、学习音乐除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增加艺术修养外,对其完美人格的塑造也是有其深远意义的,在培养孩童的自信心方面尤为重要。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具备了一定演奏能力的琴童,在公开场合为别人表演,就成为其学琴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校的学生每年有好几次固定的演奏会,还有数不清的公开演出。但对业余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机会就少多了。在这里,我希望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少年宫的乐团,或是学校的乐队,一方面增加演出机会,一方面可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我曾在业余教琴时,组织琴童的演奏会,可几人一组,请家长参加,让琴童上台表演。教师和家长听完后评头论足,也让学生之间自己检查对照,琴童们兴趣极高。实践证明,这也是个极好的办法,既锻炼了琴童上台表演的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满足了琴童的表现欲望。其实,不同教师的学生之间也可采取这种办法,检查教学效果、加强信息交流、切磋培养方法等等,好处甚多。从小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对琴童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无论将来是否成为专业的演奏家、音乐家,无疑对他们将来在生活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大胆、自信地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与别人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1

【关键词】探索 创新 培养

社会进步需要创造,无创造社会则停滞不前;教育发展亦需要创造,无创造教育便会僵化。进入以创造发明为主流特征的21世纪,创造教育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览中国教育发展历史,最早、最鲜明地打出创造教育大旗的就是教育变革的先行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本文就我的思考与探索陈述于下,以求教于方家。

1 转变教育观念 鼓励孩子创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还小,教师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上,鼓励孩子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曾有一位幼儿老师教小朋友画小鹿,由于一时的疏忽,把小鹿画了两条腿,结果全班三分之二的幼儿都画了两条腿,原因是老师平时没有指导幼儿进行大量的形象感知,表象记忆,并且经常要求孩子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孩子的头脑中没有足够的形象储备,缺乏基本的创造素材,也就不能进行联想与创新;其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把幼儿的头脑只当成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工厂”。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儿童,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张衡数星星,骆宾王作诗,曹冲称象,牛顿自制小风车,爱迪生孵蛋,等等,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在其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然而,如果没有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即使是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也很难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张衡如此,牛顿如此,爱迪生也如此。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起点则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儿童创造力这一神圣使命。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导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现代的幼儿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2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欲望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而且,儿童在动手操作、反复尝试中获得一些成功,会进一步激发其动手的热情,使其创造潜力得以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例如,在活动室设置各种区角,让儿童玩积木、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发明等,通过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创造的火花,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教师应对孩子少一些苛求和责备,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让孩子查找资料、参与环境创设、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森林》,我就和幼儿一起寻找和收集有关森林的实物与资料,创设主题环境,把收集到的资料及调查所得做成“森林资料站”。孩子们建议将墙饰和活动室布置成美丽的“森林”,在“森林”里用废旧盒子、可乐瓶、瓦楞纸制作了动物们的“家”,用折、撕、剪、画、捏等方法做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创编出各种关于“森林”里的故事展示在墙面上。在这样充满吸引力的环境里,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创造。在这里,环境不仅仅是美化活动室,而且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

3 丰富感性知识,提供创造材料

任何新的形象,新的设想的产生都是对已有表象与观念的选择,加工,改造。如果儿童从未看到过猴子,在绘画活动中也就不可能画出生动形象的猴子来,只能是“照葫芦画瓢”。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那种模仿的训练方式,而首先注重幼儿的主动观察和表达。比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把教幼儿画大象改成了画鸭子,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孩子很少见过大象,而对鸭子比较熟悉。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观察鸭子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鸭子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鸭子。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材料。这是保证他们思维活跃的根本。

我还利用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车辆与行人,认识建筑物、交通工具,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欣赏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启发其想像力,触发其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点燃其创造的火花。例如,我在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们参观造船厂和码头之后,让小朋友“画船”。结果,有的小朋友的画面上不仅有轮船,还有高挂的太阳、漂浮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有的还画出了海盗船和国王的船,国王的船上有国王和美人鱼在跳舞,甲板上还在放烟花……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此言妙矣!

4 巧设创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活动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

比如,在一次游戏中,三组幼儿进行搭汽车的比赛。我要求他们每组搭的车子样式不同。三组幼儿都开始各自动起了脑筋,搭起了三种不同样式的车子。可是由于桌面光滑,车轮不稳,车子都倒下去了。怎么办呢?我再次要求三组孩子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每组想出来的办法要各不相同。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快想到应该由四个小朋友各扶一个轮子。第二组的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不能和他们相同,那该怎么办呢?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忽然一个孩子说,我看过司机叔叔修车的时候,在轮子的前后用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垫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轮子不滑了。这可苦了第三组的孩子,他们商量了好一会儿之后,几个幼儿兴奋跑到教室的外面捧来了沙子,把沙子铺在车轮下面,车轮果然稳住了。我大为惊讶,为他们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办法高兴。

在绘画活动《有趣的西瓜皮》中,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带有半个西瓜的纸,先问幼儿半个西瓜像什么?孩子纷纷说像轮船、像雨伞、像小推车等。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把西瓜皮想象成一艘潜水艇,许多美丽的鱼儿正围着它做游戏;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一间鸟窝,鸟妈妈在外面保护着里面的鸟宝宝睡觉,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雨伞,小猫正在下面躲雨……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答案不一而足。因此,当幼儿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教师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创造。事实告诉我们,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幼儿。教师只有首先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创造性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以进行针对性的创造性教育。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努力践行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定指日可待,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之时一定会早日到来!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2

作为人生的起点,小学语文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不单是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对其素质培养的一个阶段。那么具体应该培养孩子们哪些方面的素质呢?其主要包括思维培养、兴趣培养、观念培养和说话能力培养等等。

1 思维的培养

一个人的灵魂不在于他有多么的伟大,而在于他的思维有多广,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低年级正是学生知识和思维萌芽的年代,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思维去探索。

当然,思维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学习思维等等。

首先,创新思维。创新是一种观念,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很多技术和理念正在更新,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就是启发学生用一种创新的态度去学习生硬的文字,也许因为年纪小的原因,这种创新得不到很好的应用,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必将受用无穷。

其次,发散思维。有的时候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单纯,它会链接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俗称“举一反三”。教学生用一个词造句,当他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就会用这个词再造一个句,比如在教学用“一边……一边……”说话时,让学生理解这个词,使学生懂得了在同一时间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情能够同时进行,这样学生就能说出“我一边走路一边看花”、“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说话”等等句子,这就是知识的延伸与巩固。

最后,学习思维。学习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来支配的,需要让学生明白,就必须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且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们站在培养的角度上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

2 兴趣培养

孩子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专心致志,并且保有极高的热情。于是我们便可以巧妙的将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现象运用于低年级教学,真正的达到寓教娱乐的目的。而在这个环节上主要要求老师们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然后将其与教学相结合。

在具体的实施中,合理的赏罚制度、有趣的班级活动和生动的教学课堂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因为孩子通常都较好强,喜欢和同龄的孩子做比较,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赏罚制度,对孩子的日常表现进行适当的赏罚。当孩子尝到甜头或者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老师适时的给以鼓励,并且呼吁其他孩子向得到表扬的同学学习,相信这些孩子就能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和竞争意识,如此长久以往,何愁学生不会进步?

另外,积极组织班级开展有趣的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孩子兴趣的好方法。轻松的课外活动不仅能给学生一天繁重的课业带来缓解还能增长他们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比如举办一个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或者背诗比赛,教他们在愉快中结束一天的学习。

课堂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所以生动的教学课堂当然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好场所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真正做到师生情感交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运用图片可以在上课时引起孩子的注意,也便于烘托课堂效果,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蕴涵的形象,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效果。

3 观念培养

虽然现在对这些低年级的孩子灌输观念的概念似乎为时过早,但这是必要的。这时候他们还没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正确的是非判别系统,正是需要老师给以指导的年龄。

现在大部分低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学习是完全为了父母学的,于是孩子便无辜的堕入学习的误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总理曾经发起过“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的呼吁,也许我们的这些孩子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但现在我们至少可以告诉他们要为了以后更好的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服务自己的生活而读书。这就是一个比较正确的读书目的观念,值得推广。

当然需要我们灌输的观念还远远不只这些,那些甚至可以说是做人准则的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

4 说话能力的培养

语文的课程当然也包括语言了,就是我们俗称的说话。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待人处事能力。小学正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笔者个人认为就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4.1在实践中进行

实践才是检验能力的最好标准,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当同学在练习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还可以发问,孩子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4.2在表演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