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

时间:2023-07-06 17:15:26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1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兴趣 迁移 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教师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的迫切课题。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成效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我就两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兴趣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动力,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启发眼、耳、鼻、口、手等器官的活动,促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心理活动,能够最佳地获得知识的信息,使智力得到显著地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刻苦学习中克服疲倦和困难,并产生乐趣,使学习从被动服从权威到产生自发吸收知识营养,直接引向知识的纵横面。因此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智力较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提高。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由认识的需要产生

兴趣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而教育的影响又居于主导的地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未来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由理性发展到感性,从而好好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由好奇心、求知欲而产生直接兴趣。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遵循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为基础,再上升为理论,然后用之于实践。这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必须使学生逐步上升。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再回到实践中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有趣有益。

(二)兴趣发展要逐步深化

兴趣发展并逐步深化,学生从对数学感兴趣,逐步深入到数学中去,而产生乐趣和志趣,才能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素质。促进兴趣深化,是“兴趣教育”的首要任务。

1.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启发学生,培养兴趣。

(1)培养自学能力。

(2)多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

(3)开展多课型教学,如“渗透课”、“深化课”、“迁移课”、“结构课”、“系统思维课”、“思维分析课”、“解题方法创新课”,等等。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课型,对开发智力,引起兴趣是有效的好方法。

(4)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数学特点是习题多,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数学各章又有密切的联系,很多题常常不止一种解法。当学生想到一种解法,或简解、巧解,会激起对新问题的探索。

(5)学生自己写复习小结。每一单元讲完,教师要求学生逐步小结,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实际情况用图形或用表格,或用叙述的方法,不仅要小结知识内容,而且要对习题进行归纳类型、解法特点等,这样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且适合学生自己的口胃,使学生感到比被动看复习资料收获大,兴趣浓。

2.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除课堂教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外活动,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1)开展各种数学竞赛。

(2)开办讲座,讲数学史、数学家小传、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趣题等。

(3)开办数学故事会、数学简报、数学游戏等活动。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馈和兴趣的迁移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讲课的方法和内容的新奇,语调的调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如果能把其他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新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中了解学生的兴趣,想办法对他们进行兴趣迁移。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和教学实际情况一致和类似的情景,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形下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参考文献: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数学课程难度增加,学生容易产生畏惧,逃避,退缩等现象,从而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至关重要。兴趣对于传授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减负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数学如此重要,那么在高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价值和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往往来自于良好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发挥引言课的导入功能。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导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听讲、去探究。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生动、易懂的知识,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给学生介绍有关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关上课的方法和技巧,有关课后复习、小结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牢固。

“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三、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学业落后,考试不及格,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

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再及时激励。如果能个别辅导,融情于教学中,学生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了。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就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就表明了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对数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师生情感的良好培养,内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意志。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勇于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参与。教学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并不时地用错误的陷阱,解题过程的繁简强烈反差等办法往往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创新,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要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答案,更不要迷信老师。要敢于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挑战,老师的解答只是一种借鉴、参考而已,更不是什么圣旨。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成为主宰自己思想的主人。

五、以数学特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高中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非对数学的重要性有多少认识,而是觉得数学很深奥、很美,几何证明很神,数学运算很有趣。每当解决一道难题,心中的喜悦便会油燃而生。不言而喻,学数学应遵循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数学美的熏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优异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很美的艺术。每当遇到精僻的解法,一种数学的美感便会自然产生。而数学之美来源于数学思想与实际道理的有机结合,但它又高于生活。数学美包括有:简洁美、对称美、多样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逻辑美、数学内容美等。所以,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必要将数学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中学生尤为突出这个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有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欲望。

六、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会给人注入新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亮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总而言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

总之,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达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3

论文摘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改革开展如火如荼,“健康、快乐、主动、创新、发展”己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而举办学校体育节恰好就是体育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较好的实践形式。然而,传统的学校体育节由于竞技性强、参赛人数少、活动时间短、项目设置不合理等,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作用,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浓。我校尝试改革体育节,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校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为落实素质教育,贯彻我校提出的:“发展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办学理念,我校已举办了很多届体育节了。但是我们感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气氛一般,未能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为此,最近三年,我校对体育节的举办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确定目标,目标引导行为,不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就缺乏内驱力,学生就不太可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无论从组织、筹备、举行,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响应。我们只是强迫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探讨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参与的主角,体育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最近三年,体育节举办前,我们都先发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的设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然后,组委会经过研究确定整个体育节各项工作计划,要求,任务等等。最后,体育节举办成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符合学生喜好,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从最初的要找学生报名参赛,到现在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体发展的目标。

二、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

体育节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盛事,才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由于项目设置不合理,变成是少数人参赛,多数人观看的竞赛,多数人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在活动中给学生设置职务,分配任务,学生自然会认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做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尊重”、“重视”。近三年,我们举办体育节提出“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首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取好参赛项目,认真训练准备好,参与好体育活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竞选学校的大会组织委员、学生裁判员,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的宣传小记者;绘画、文娱特长的学生可为班级做宣传标语等。由于,“人人有事做,个个齐动手”,整个体育节期间,体育气氛浓烈,个个都“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项目设置要科学化和人性化

体育节是实现贯彻《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和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形式。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把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紧密起来。真正迎合了全体学生的体育需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和竞赛成功的乐趣。所以,在项目设置上要科学化和人性化,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只是简单地进行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少数人参赛、竞技性强的项目,学生完成任务式地参与,运动的气氛沉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内容的选取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以运动技能、技术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移,强调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们的体育节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在项目设置上体现了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保持传统的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多的集体参与的项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竞赛,如班级篮球闯关赛、跳大绳等等。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学生内心需求的,学生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异常投入,达到了我们举办体育节的目的。

四、体育节的时限要延长、保持学生的长期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个人兴趣又分为长期兴趣及短期兴趣。长期兴趣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我们举办体育节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而大多的体育节都是进行一头半月就结束,都是短期的。往往学生刚刚培养出来的短期兴趣,在体育节结束后,又慢慢消失了,一切回归原始,谈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校的做法是,把体育节的时限延长,把体育节分为多个的小体育周。例如,上学期举办班级广播体操、田径、乒乓球、趣味游戏等比赛,下学期举办篮球、足球、三棋、羽毛球等比赛,把学生每一个时段形成的短期兴趣,慢慢连接起来,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兴趣。我们在每个学期前就制订好整年的体育节计划,学生根据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训练、参赛,形成了长期的体育活动氛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的目的。

五、活动的评价要多元化、以激励性为主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坚定学习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机,获得新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及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我们对活动进行评价时也要多元化。不能以比赛的结果为主要的依据,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几个方面;从活动的评价方式来讲,采取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大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可从成绩、收获、情绪、合作精神等评价,大会评价可从参与度、成绩、班级建设、团队精神等评价。评选出表现优秀个人奖、成绩优异班级奖、文明班级奖、精神文明个人奖等评价。由于评价较中肯、以激励性为主,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我校对体育节的改革,由于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他们的年龄、认知、身心发展水平,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的需求,并对体育节的项目设置、比赛时限、评价进行科学、人性化的改革,培养了学生长期的、持续的体育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课业负担随之减轻,少数学生家长认为,他们负担减下来了,成绩也减下来了。尽管教育部强调减负不减质,但多数学校确实是减了负,但却没有改变办学观念,取消一切考试后,学生没有压力,课内不爱学,课后不学,多余时间游荡生事,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有个别老师甚而怀疑减负的决策是否正确,认为减负会葬送一代人的受教育水平。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领导阶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适时的转变办学和教学思想,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高中教学应适时转变办学和教学思想,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应作好三项工作:

一、细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规模化,高效化的必要保证。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这都是无可争议的主要途径。抓好课堂教学,在每一节课渗透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具体说就是让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要在进行知识和能力培养同时,融入非智力因素,如道德、情感、意志、品质、毅力等因素的培养和教育,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变知识传授为方法指导。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和个性、品质、情感方面都健康发展,每个教师每学年每学期每课堂都要有素质培养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如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情感、品质的教育,着重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和写作的兴趣,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的培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包括表达)。

外语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重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也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求知欲的培养,使学生有探究自然,了结自然的强烈愿望,敢于向传统理论,向教师挑战和质疑。在科学教育中不忘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师的教法应与之相适应。政治,要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哲学观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不是死记多少教条。

二、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可分为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第二课堂是课堂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弥补课堂教学上的同一性、片面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由课堂的大规模培养变为小规模的发展,专项训练为发展特长,调动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每个个体都积极向上,充满自信,找到自我,对探求知识充满强烈愿望,带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主体化。

具体做法是:

1.调整课时结构,严格按新大纲、新课时设置,将多余设置的课时砍掉,把沉重的作业负担切实减下来。知识的教学应侧重在上午,下午以活动为主,但课时和活动的总量保持不变,严防过多的活动形成新的负担。

2.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小组。活动的原则是:兴趣性、自愿性、小规模化。应尽量减少举行全校性、年级性的有评比性的活动。

由有特长的教师辅导,辅导内容要有系统的规划和讲义,并由学校审定和调控,不得重复建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相对稳定,不能搞形式、搞敷衍、临时凑合。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推荐,以专长为主。允许中途转至其他小组,允许非小组成员临时或短期听讲。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专长或特色办学体制。每小组定期展示或表演学习成果,可用橱窗、陈列室或舞台形式,激励大家奋起直追。

建设必设:文学兴趣小组(读写)数学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化学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外语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电脑兴趣小组。

学校应向各个小组开放图书室,并向物理、生物、化学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室,具体要求他们写出试验计划,报实验室审批,然后试验。各校将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如书法兴趣小组,环保资自愿小组……等,这些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为课堂教学培养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总之,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3.学校还可有针对性的开展意志、毅力、耐心等专项训练,培养耐心和毅力。

4.学校建立和充分利用学生广播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空间,培养一批写的、播的人。此外,还应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成员由有专长的教师组成,必要时还可吸收心理素质较好、较成熟的学生参加。给学生一个倾诉空间,让他们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狠抓硬件建设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5

[关键词] 学习素质 原因 再培养 对策

学习素质指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所获得的长期稳定的优良的学习品质。它是在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下学习者在学习上的发展,是学习研究的一个新问题。未来社会的竞争不再是学历、学位的竞争,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是学习指导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很多学生在学习素质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培养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素质,使其完成学业并为后续学习创造条件,将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调查入手,以现代教育学为指导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市2007级、2008级及2009级会计电算化、投资与理财、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共约1470人。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的实施由各班班主任和部分任课老师负责,收回有效问卷1304份,并通过Excel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此外,访谈作为本次调查的辅助方式。

2.调查结果与分析

下面是各次调查中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和学习目标状况的调查结果,所发调查表中的项目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多选。

(1)学习态度自觉性。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模式学习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5.7%;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的占40.4%;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学习不努力的占15.1%;做完作业没有自我检查习惯的占62.3%;抄袭别人作业,自己不想也不问33.8%;上课看小说、听MP3、睡觉、玩手机的占13.7%;上课没有课本,更不做作业的占到4.9%。

(2)学习兴趣。认为学习效果受兴趣影响的占被调查学生的89.4%;对什么课程都感兴趣的占20.5%;对文化课感兴趣的占13.6%;对专业理论课感兴趣的占46%;对专业实践课感兴趣的占74.7%;老师的言行举止及授课方式决定对课程的兴趣的占85%。

(3)学习方法。不懂学习方法,一律听记的占43.6%;针对不同的学科,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占30.4%;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差的占23.3%;学习过程中渴望教师指导,改进学习方法的占65.5%;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同学帮助的占25%;认为不需要什么方法,只需努力即可42.9%。

(4)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或主动问老师的占10.8%;善于自我管理,把所有功课都学好的占10.6%;只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不自己安排学习的占62%;经常查阅资料和专业报纸杂志的14.1%;不学习,上课管不住自己的占15.4%;学习遇到困难就放弃或努力仍解决不了而放弃的占85.2%。

(5)学习动机。46.9%的学生为提高自己的能力;44.1%的学生希望学得知识充实自己;35.5%的学生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14.6%的学生为了打发时间;15.7%没有学习目标;26.9%的同学以后听父母安排;24.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知识没多大用处的占到。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意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也只能算作“知学”,即知道应该学习,但不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学习。这种情况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至于学习方法,尤其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不能掌握。研究表明学习素质各因素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各因素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无论哪一因素的缺乏或水平的高低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调查过程中,还注意了各专业学生都存在的变化,新生入校成绩偏高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很多都有深造的打算;但成绩较差的同学,在终于摆脱了中学考试的压力后,彻底放松。二年级对高职的生活新鲜感渐淡,学习的意识渐浓。三年级全部开设专业课时,大部分同学学习都较认真积极。

二、高职生学习素质不好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学生学习素质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1.学生自身原因

调查显示,高职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就读高职是出于上不了普通高校的无奈。他们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或不喜欢,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以往的挫折和失败,使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成为排斥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成绩差导致了他们自信心的丧失和厌学情绪的增强。普遍对高职学校没有正确的认识,受社会和家庭态度的影响,他们觉得高职学习无所谓,考试好通过,混个毕业证而已,学习的动力和压力都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学习的要求。

2.高职院校的原因

在调查中曾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教学管理以及学生考试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听取学生意见。很多学生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些我们自身也有所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未能适应兴趣教学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出发点,从教师的教为起点。如现行的教学计划的制订只考虑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连贯性,而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检查也只限于授课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没考虑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课程评价指标传统,标准划一,没有学生动态评价、单项特长评定等激励机制。这使得高职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得不到调动。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要脱节,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单调与僵化进一步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当一部分学生进校时基础就薄弱,如果老师不善于捕捉时代信息、创新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很难培养。学校缺少特色,学生缺少个性,必然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日益衰竭。

(2)考核评价机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考核评价指标还比较单一,主要由任课老师以学期考试成绩进行评定。至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专长等不在考核之列。这使得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将学习时间浓缩在考前一周,突击复习后接着上考场,不求奖励,只求不挂科。虽然有些院校参考学生日常出勤,作业完成等因素,但还没有形成制度,效果不太明显。因为只要学生卷面成绩过关,就认定其成绩合格。使得一些学生认为高职考试容易对付,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3)师资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由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他们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与高职教育往往不能相匹配,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水平并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虽然近些年各高职院校引进一批高学历的教师,但教学方法欠缺,不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需求,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即使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践水平也不容乐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的效果。

三、调查的启示与建议

本调查虽然只是几所高职院校,但其结果也反映了当前高职生的学习现状,暴露了当前高职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培养高职学生学习素质,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调查中了解的信息和体会,提供以下建议:

1.重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再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兴趣原本就不浓的高职学生,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应该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前提和重点。因此,在新生入校后,通过学前动员、课程安排、教学过程及课外活动等呵护、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非常必要。其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校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微妙也最关键。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能屡遭挫折,尤其惧怕、反感老师的漠视。就读高职虽有些无奈,但还是有几分新奇和憧憬。入校后,老师的态度、学识、教学方法等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意识,尊重他们的人格,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学生也应理解尊重老师,善于发现老师的长处,自觉地去适应老师、悦纳老师。第二,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效果有时可能不能兼顾,但二者绝对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领域目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一项需要时间较长,而又必须落实到每节课去完成的教学任务。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只能说老师“讲”完了,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就会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要求和欲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三,爱好与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爱好不同于学习兴趣,它使人只停留在心向往之,期待和等待的体验状态,但遵循心理学的迁移原则可以转化成学习兴趣。教育管理者应当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爱好”,即使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毫无意义。如果运用地好,完全可以将没有实际效果的爱好发展成为有实际效果的兴趣,让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2.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在教育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设定远期的总的目标,如,鼓励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在校期间准备学历考试,使学生始终根据这个目标的要求不断地激励自己努力。同时,也要根据总目标设定近期的具体的目标,促使学生通过完成近期目标逐渐接近总目标。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设置他们所能达到的目标,为他们创造各种取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掌握专业课程,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在将来的就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第一,培养读书的习惯。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几乎不去图书馆借书、阅览。偶尔借来的也仅局限于情感小说、介绍人际交往的文集等。中外名著、名人传记很少涉猎。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励志书籍。学校也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进好书,向学生推荐好书,在全校范围内倡导读书。第二,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高职教育注重技能训练。但不能忽视了理论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第三,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说教”教学,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对学生的任何一点有创意的想法及时加以肯定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布置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书面作业,并将其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方面。

4.更新办学理念,优化教学改革。首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学习”的内涵,树立“大学习”观念。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制定教学计划,分层教学;课程安排上,考虑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根据“宽基础、强技能”的总体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凸显办学特色;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要把兴趣教学作为常规管理的内容,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列为教学计划检查、评价的内容;改革考试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标准和方法,动态评定的方式,参考辅导员、学校管理人员的意见。

其次,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根本。这离不开一线老师的影响和引导。从调查和访谈都可以发现,“对老师的态度决定对所受课程的态度”这条不算规律的规律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上起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以趣导学”,改革只管传授知识不讲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和学生身心、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的教学方法。

最后,要灵活办学方式。经过多方协调,逐步探索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校校联合”的办学新路子,弥补了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小、就业渠道窄的不足,有效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切实让学生学以致用。

5.正确处理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的时候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科学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现在的高职学生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耐心地疏导,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措施。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严格的要求,才能促使学生克服困难,自觉的履行要求,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使他们朝自身认知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

总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又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培养、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因而,职业学校的发展模式及战略目标应建构在“终身教育”和“人力资本”这一发展理念之上。把职业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环节来抓,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一目标出发,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金林祥.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2]单长青.谈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3]陈威.谈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02,(7).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6

孙国虎 好的。“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概念,主要有两层涵义:一、“多样化办学”是指学校办学多样化,针对的是学校层面;二、“多元化发展”是指学生培养多元化,针对的是学生层面。两者结合,从整体上推动学校的发展。当前,教育的一个大方向便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这离不开学校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需要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评价模式的多样性。“多元化发展”的宗旨是为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做到有选择、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2002年,我校在百年校庆之际迁进了位于南湖之畔、占地158亩的新校园,随着学校的发展,“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记 者 “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嘉兴一中积极探索的理念,您在确定时基于了哪些考虑?

孙国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办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建设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模式趋同,重知识轻能力,千校一面,缺乏办学特色。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嘉兴一中的校长,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办学思想。而这个办学思想的形成既要传承,更要创新。首先,我认为现在做校长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涉及到传承问题,要梳理历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如“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要注重英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等。与学校历史结合,传承这些思想,把握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培养目标,有助于解决好“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其次,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校长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在课程建设上,转变教师行动,才能真正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校长要关注今天,更要关注明天,“为了学生多元发展”。

记 者 “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理念主张学校发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2012年6月1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浙江省高中课改鼓励学校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情况。可以说自主多样化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对此,您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孙国虎 好的。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内容,这次改革主要涉及六方面:一是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9.4%提高到33.3%,极大地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二是学校自主设置课程,将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权还给了学校,全省不再有统一课表;三是分类建设选修课程,鼓励教师开发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创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四是扩大选课范围,鼓励职业高中、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发开设符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跨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选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五是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制定发展规划,形成个人修习计划,在达到规定的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六是建立学分收费制度,在不提高收费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从这些改革内容分析,自主、多样化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与我校追求的“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理念联系紧密,都在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前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了头、打下了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对其更加深入。在解读中,我认为高中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高中三年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选修课建设培养学生对学科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知晓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领域,理性地选择大学和专业,以及未来。

记 者 在“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理念下,“学生能理性地选择未来”,这些都是“为了学生多元发展”。那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上,嘉兴一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孙国虎 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关键是课程的多样化。我们在国家普通高中选修课程之外,努力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尝试建设学科拓展类、人类科技拓展类、综合实践类、社团活动类和国际教育类等五大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其中学科拓展类课程旨在必修和选修ⅠA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培养;人文科技拓展类课程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课程,包括职业生涯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怀,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社团活动类课程是以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学生主体性活动课程,它是学生发展自我、培养个性、激发创造力的教育平台,是为已有的必修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和补充功能的课程,是为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艺术情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强健体魄、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课程;国际教育类课程是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使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课程,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高校直通车,每年有三十名左右的学生通过学校项目直接到国外一流高校就读。

记 者 除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外,这一理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其特色,请您结合嘉兴一中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

孙国虎 我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一是积极改革教育方式与方法,倡导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除引导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探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自主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外,还积极采取科研引领的办法,先后实施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三自一导教学方式研究》等全校主导性课题,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根据学生不同潜质、不同兴趣爱好分班,每年将学有余力、有文理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编成文理创新实验班,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实行走班上课,每周有两个半天按数、理、化、生等特长班级上课,使学生拓展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了自己特长,每年有学生在全国奥赛中获奖,每年有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在复旦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三是开设嘉中人文讲堂,充分发挥和高校及校友紧密联系的优势,定期邀请院士、专家来校作科技人文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是广泛开展优秀学生导学制度和名优教师送服务活动。每个年级的优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感兴趣学科和爱好学科,每周和导师商定一个时间进行面对面、一对一交流,这种个性化的辅导,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积极推行名优教师送服务活动,学校近50名市属学科带头人以上名优教师每周安排一个小时为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送教服务,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调节学生心理,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优秀学生导师制和名优教师送服务活动的开展,倡导了个性化教育,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差异化发展和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 者 孙校长,从您谈到的学校具体课程实施和教学方式方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嘉兴一中的发展状况。那么,您对嘉兴一中未来的发展,有何设想与愿景?

孙国虎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作准备的。明天需求的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因此学校要有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明天需求的人才是要应对未来和国际竞争的,因此学校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高中毕业生适应大学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将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基础,培养习惯,提高能力,自主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探索有效教学为载体,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集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教师专业队伍;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为契机,坚持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把嘉兴一中办成区域领头、省内一流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校。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7

一、培养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研究,当学生有兴趣学习时,学生学得最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确,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原有的学习经验,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帮助孩子发展和形成能丰富其个性的有益兴趣,如音乐、绘画、阅读等;并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避免兴趣的局限性。同时,减弱、消除那些阻碍孩子完成现阶段学校功课的兴趣和爱好。如没有节制地玩游戏等。

二、良好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搞好学习,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因为它是行为的载体。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培养孩子专注学习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多表现为好动,行为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无论课堂还是课外,都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为孩子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家长要千方百计地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培养孩子专心学习尊重时间的习惯,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时,尽量不要干扰,并保证孩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业。对于一些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玩边写作业或者写作业时拖拖拉拉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坚决制止并进行引导和帮助。家长要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给孩子制定合理适度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严格遵守。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做作业,都要有相应的规矩,而且无特殊情况不能违反。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就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独立学习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等习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自己想办法解决,特别是家长,不能轻易向孩子提供或包办答案。有些家长还喜欢陪着,看着孩子作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应该让孩子自主处理课业,以便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一名优秀的学生需要具备比一般学生更强的自学能力,其中预习和复习就是一种自学能力,孩子通过预习对即将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接受新知识时,会有更透彻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复习,对新知识进行巩固, 长期训练下去,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预习和复习任务,指导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在自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和训练孩子善于使用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的习惯。

三、转变方式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8

关键词 教学质量;学习兴趣;微生物学;师生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知识底子薄,基础差,上课时学生燥动,不专心听讲。使大部分学生听懂自己所授内容,减轻学生睡觉、讲话、开小差等现象,是一件较难办但必须办好的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实践中的关键办法之一。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得出笔者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变学习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如果在每章节,每个课题前使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具体的认识,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微生物这门课之前,会让学生先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如何应用到微生物学的知识,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带有一些期望。

二、注重讲课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讲课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因为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教师能让学生自觉自愿承接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激情。微生物学是一门很重视抽象思维的课程,学生理解很有难度,所以,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一些枯燥的内容,尽量将专业术语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抑制细菌的方法时,涉及到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原理,其内容多而繁杂,学生往往感到太枯燥没有意思,所以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尽可能将枯燥的内容地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如启发学生联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存食物的,学生很自然的就回答出冷冻、盐渍、真空等很多方法,继而再讲授一些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同时也使所讲授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教学中单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可能搞好教学工作,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所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结合讲授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微生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特有的文字、声像处理功能较传统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微生物中许多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能较好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如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通过图片和动画的演示,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两种细胞壁的结构与区别,这样使学生的思路直观清晰,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标本,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在课上让学生见到实物、模型和标本,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问要贯穿课堂始终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那些较捣蛋、较喜欢睡觉的学生,要采取引导为主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要想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都专心听课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开小差,尤其是那些不想学理论知识的学生,他们甚至连书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而只顾讲话或睡觉。为了不在管理这部分学生的时候打扰其他学生的听课,我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对听课的学生,我提问当时的课题,一来可使学生跟随你的思路想问题,二来使学生稍休片刻,避免脑筋崩得太紧;对不听课的学生,我提问一些课外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

五、加强课后辅导,解决学生学习难题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如果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问题会越积越多,学习上就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愈不懂就愈不想学,愈不想学问题就愈多,从而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授课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后辅导,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课后辅导是完善教学体系,促教促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辅导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的形式,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相应安排辅导时间,有了课后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都能解决,学生就不会有厌学情绪和怕学的心理屏障。

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应该从接受教学任务开始就要一种持久的准备,以“了解、尊重、信任和欣赏”的人本理念随机制宜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郭举春.怎样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兴趣[J].群文天地,2012,(9).

[2]吕宏克.小议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8).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9

一、讨论研究法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法,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的转变。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发挥语文科课文中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配之以教师创造生的发挥,以情感熏陶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社会调查

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观赏祖国大好河山,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以培养学生热爱社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品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极其有益的。、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从丰富学生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一来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利于强化整体效益;二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大量地接触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名家名作的魅力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举办演讲会、组织朗读比赛等形式的课外活动也会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利用各种学具、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慢,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动口、动手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小学教育

“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学”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却蕴含了学习英语最真挚的道理在里面。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只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样很容易获得一个高分数,但是这样的学生一遇到外国朋友或者其他用英语交谈环境就会出现尴尬情况,基本的发音都不标准,外国人根本听不懂,又如何与你交流呢。英语教育要均衡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改变以往只重读写的方式,易中天教授说过:“矫枉必须过正,非过正不能矫枉。”以往的英语教学培养了无数“哑巴英语”学生。为了适应新课改,更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听说能力从培养兴趣开始

小学低段学生开始对英语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兴趣,而高段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却表现出不断减少的现状,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针对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应改变教学方法,培养与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听、说”教学活动中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听说能力要从培养兴趣开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要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英语朗读比赛、英语对话比赛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放松心情。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旋律等有着强烈的兴趣,基于此,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带领学生欣赏、学习、演唱英文歌曲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与英语有关的小视频等等,这些活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于学英语的积极性。

二、“听”是能力的基础,教师应有效构建起英语学习良好氛围

在环境中不断听、说,能够使英语水平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作为老师要构建起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培养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世界”。让孩子沉浸在英语学习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方式,培养孩子说英语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培养。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精讲、多练,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说英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让孩子们跟读。也可以精选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教给孩子们学唱。在他们读完或者唱完之后,老师可以对他们的发音进行纠正,针对模糊、难听的重点音节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最后同学们多听录音巩固学习,当学生形成听录音、跟读的习惯之后,他们会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很想学会新的发音,学习新的单词,这个时候可以放心大胆的让他们去说,说错没关系,老师可以纠正,主要是让他们体会说英语的乐趣,想尽办法让他们爱上英语。

三、“说”是能力的升华,教师应从多个方面为学生英语对话提供条件

1.多让学生去说。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英语去对话,错了老师可以纠正,多给孩子鼓励,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多引导学生在校园里说英语,形成说英语的氛围,氛围、风气形成之后,见面的时候他们会主动的用英语问好。

2.听说配合。“听”与“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听是为了更好的说。在课堂上,教师反复播放录音,学生反复听,反复跟读,每一个发音、每一个音节都力求跟录音中一样,注意录音中的声调与语气,疑问语气一般用升调,而陈述语气一般用降调。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听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自己所听到的材料,日后将这些材料运用到“说”当中去。

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表演,老师讲授一下单词的发音和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学生读过这篇对话之后,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还可以全班一起观赏一部英文电影,大家一起来给电影中的某个小对话配音,然后教师负责讲解对话中的生词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大量的听说机会,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在对话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兴趣。

4.熟练记忆单词发音。单词是构成英语大厦的砖瓦,英语水平与单词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在读写训练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去解决,但是在听说训练中,单词与单词之间的间隔时间过于短,往往一个单词没有听明白,下一个又来了,时间不允许学生去翻书、查字典,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重视单词的重要性,重点抓单词,特别是四会单词,一定要记牢,否则将会对听说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四、引导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有所不同,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语法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话上。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造成我们在说英语时外国人听不懂。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佟大为饰演的王阳说的那句话:“为什么有些人看China daily毫无问题,但是我扔给他一本《经济学人》他就一个字也看不懂?因为《China daily》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写的,但是《经济学人》才是真正的英语思维。”英语思维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从小抓起,小学作为接触英语的初级阶段,正是养成英语思维的大好时机,老师要在这一时期加强引导,多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形成说英语的风气。

五、多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

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提高实际听说能力还需要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老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英语水平的高低,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如:学唱英文歌曲,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遍英文歌曲,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在学的过程中加入对单词、语法的讲解,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对于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再比如:排练英文短剧,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特点,可以从喜羊羊、灰太狼等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编一些羊村的英文小故事给他们进行表演;还可举办演讲比赛,小学生竞争心理比较强,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用一些演讲比赛去激励他们学习,还可办英语小报等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六、结束语

在语言学习中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抓住小学高段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上来,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方法

一、引言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

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

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学生在练习中兴趣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三)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多么重要。

第一、导入、巧问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确,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计算就非常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做学生悬念顿生,兴味盎然,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学贵有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若老师巧妙地设问,可以以问促学,以学促思,从而在质疑,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观察例题后,围绕下述问题开展师生对话讨论:(1)除数是小数怎么办?(2)除数变成整数后,被除数怎么办?(3)除数和被除数变成整数后怎么办?在对话的基础上,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还有各抒己见的对话,教学气氛必然是生动,充满情趣的。

第二、讨论活动激趣。

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榕树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是一种好方法,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师:“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师生一起研究,学生当小老师既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三年函授学习的一次系统总结,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也还不够成熟,有很多地方还值得商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由于笔者知识、能力有限,文中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导师不惜斧正。

参考书目:

1、柯汉林,《教与学》、中央民族出版社。

2、柳海平,《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范文12

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与中心城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是农业大国,80%的学校和70%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少年儿童近3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体育、健康和教育发展水平,目前,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学校体育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无论从师资、场地、器材上都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学生无法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让农村的孩子们享受“阳光体育”这对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体育教学均衡、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力推广农村中小学“广播体操大赛”、“越野赛”、“爬山”等适合农村开展的体育活动,让广播体操更具有“生命力”,在我国,广播体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已有几十年历史,是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让学生在浓郁的体育氛围中体验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大力开发当地体育课程的资源。农村蕴藏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有山、有水、有树木等,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因地制宜地拓展课程内容,使之形成区域特色和体系,更好地为贯彻和落实农村体育素质教育服务。

加强农利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对农村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实行岗前培圳、持证上岗制度,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正确地带领农村的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真正做到让农村中小学生们在阳光下,在操场上“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角落。

抓住机遇,增加场地器材的投入。并设专人管理和维护,场地器材长期以来是困扰农利‘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难题,在这一问题方而,我们可以通过政策、领导两个途径来解决。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共同增强体质,让体育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洒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伴随每一个学生成长每一天。

如何培养体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刘晓光

体育专业的学生,一般喜动不喜静,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感到枯萎乏味,因此,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情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缩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下面就如何培养体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建立感情。唤起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波动学生的心弦,应该努力帮助学生与数学建立感情,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1.1进行目的的教育。向学生说叫数学在各科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数学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培养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作用,如,物理学的大量计算,化学方程式,要依赖于数学,体育技巧和体育理论的发展,都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

目的教育还要结合平时的数学内容经常进行,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其后用“优选法”对于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以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其他在建筑、艺术、体育、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的无所不在,神通广大,从而能加深对这些知识的感情,唤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要力图让学生真实地受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好数学,对于培养思维能力,锻炼独立工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介绍名人事迹和成材故事,鼓励学生对知识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和信心,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学有榜样。

1.3教师“言传身教”。不少学生喜好数学往往和数学教师有关。教师对数学高度的责任感和充沛的热情,教师的渊博知识,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等,都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2 改进方法,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数学教政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总结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但最基本的还是启发式教学,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归纳各种教学方法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主要有:

2.1引趣。从与课题有关的趣味事例出发,引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使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

2.2激疑。提出一个问题,引起疑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3悬念。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因而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4讨论。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敢想敢说,喜欢发表自己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

2.5务实。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使学生享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学以致用,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6升华。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向高级阶段,使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升华为乐趣和志趣。

3 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一环。体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文化素质差,程度不齐,要根据年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兴趣。

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可介绍他们看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基础差的学生,则要通过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兴趣带有感彩的,愉快的学习情绪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温床。应注意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还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以保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