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7 17:31:2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重要性;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鉴于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只有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新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科学的进行操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创新人才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企业与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我们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贮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影响其学习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气氛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分析知识、联系性学习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兴亡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创新在经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 创新的实施者是人类,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讨论的最后,老师对每名同学或者是每个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点评,对结论正确、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结论不正确的同学进行补充、指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将科学实验方法与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再到得出答案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创新的科学性、准确性. 此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了解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 本文旨在与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学苑教育, 2011(13)

第2篇

1概述

开展创新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创新教育的开展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可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中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高素质人才,弥补欠缺漏洞。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作为目标的创新型培养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创新思维的蕴含与否,是否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持赞成态度,这些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效果。物理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扎根于教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改变,寻找可创新的结合点及其创新因素。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创新,在课堂上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接下来就要论述怎样在物理教学过程开展创新教育肩,培养创新能力。

2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问题,还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联系极其薄弱,国民的创造力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缺乏创造性的民族、国家很难屹立在世界这个民族大林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全面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为社会、国家输送富含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尽全力为国家、民族做贡献。

3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开展重点内容为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指包含逻辑思维的形式和非逻辑思维的形式。连续渐变作用是逻辑思维形式所富含的特有形式,如:概括与抽象,综合与分析。非逻辑思维的形式不同于逻辑思维,它的突变性和跳跃性即是其的独特形式。如:灵感和直觉,想象和联想等。创造性思维就是将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紧密联系,二者互相协调,互补互助,如此思维会更加细腻缜密。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思维模式都具有倾向性,重视逻辑思维,对非逻辑思维则关注度很低,这种传统模式,造成学生缺乏支持创新思考的力量,学生习惯于再现思考,所以应更加重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提供新的方向。首先,开展训练分散式思维。一道物理题就有多个思考出发点,有多种解答方式和方法,可能还存在很多解答结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应积极培养并鼓励学生从多个方向来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散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其次,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心理上对想象的定义为:人脑对过去没有经历接触过的事物,或者是未来将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的某种形象进行描述。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会运用自身的想象力来进行创作发明,变想象为现实。所以说想象是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教材中的问题、内容进行想象并挖掘出有用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知识是,重视非逻辑思维,发散式思维,大胆假设、猜想,并培养起验证猜想、假设的实践能力。第三,捕捉灵感,创造性思维的进行不是畅通无阻的,所以当某事物现象启发了创造者,使其突破思维障碍,要及时进行灵感的捕捉,是思维前进到明朗层面,认识发生突变,产生顿悟,因为,灵感的瞬间性和突发性,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控制,但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灵感闪现,为创造者提供思维新入口,是突破障碍和发现创造的机会,所以要创造条件捕捉。一则要注重平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果脑中存在大量信息,一旦灵感势能冲击,便会产生头脑风暴现象。另外,要将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思维集中在相关问题上,追求探索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所以,要教育学生遇到难题,创造障碍时可暂时搁置,从事一些轻松的活动,达到对思维欲擒故纵的效果。实验证明,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外,可进行一些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训练,避免学生思维模式化,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独立性,如此学生才敢于发问,,用于质疑,提出对教学的见解和主张。物理学,本身就是创造的历史,物理发明、研究、创造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物理发明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应有创造性大脑。创造性头脑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其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时,教师要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质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教科书,培养并巩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依托思想上的创新,墨守成规的做法只能导致各种问题的停滞不前,而创新能力不是我们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能力,尽管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创造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需要后天的主观上的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在高中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更意味着素质教育的稳妥落实,因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由是,新课改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乎教育本质乃至国家和民族兴亡的大事。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创新思维指的是对无论是未知的事物还是已知的事物都能够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重新审视或者是思考,从而得出有见解性的认知。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创造性人才更是紧缺,这就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当前我们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稍显薄弱,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教育的发展形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到了阻碍发展的反作用,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通过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积极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努力思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我们教师的职责。究竟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呢?我认为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应该建立起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路径,我们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潜在的创新性。

一、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理念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摆脱过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语文教育本身就是语言教育,学习一门语言,靠的必须是不断的表达和运用,如果这个过程完全被我们老师所取代,那么学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忽略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是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对抗,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其独立的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老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上予以必要的引导,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语文课堂。观念的问题必须放在课改的首位,只有在观念上创新了,我们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有了精神上的根基。

二、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用自身素质带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不仅仅是素养,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应该得到一种提升,比如在自己的业务知识层面,老师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或者说不熟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也就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失控学生的能力就更无从谈起,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专业素质提升方面要予以重视,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采用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己本身的创新的思维与方法得到了发展,学生才能够自由的发挥个性,也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第三,高中语文教师要警醒自己熟悉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与心理健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依托。

创新思维,首先要求学生会思维,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上,应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问题,给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空间,创新思维是建立在自主思维、独立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积累,并且可以在探究式的思考中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之余这样,我们的创新思维培养才能得到课堂上的进一步尝试和收获。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的意见后,往往主观上会刻意的向标准答案或者自己的思路上引导倾斜,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束缚,结果可能会造成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主张,因为怕被老师否定或者批评,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就会与老师或者大部分的学生产生一致性,缺乏流畅、变通和独创性。

四、利用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一种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轻松的师生、生生互动当中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创新性问题的设定,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开放性即无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这类问题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容易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多方面的渗透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断的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和提升。这样的效果仅仅在课堂上是难以获得满足的,我们还要把视野扩展到课外,语文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进行各自的意见交流,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体验中去尝试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乎学生自身甚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上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更新观念,自身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实现教育的实质性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思维 创意思维 平面设计

一、创意思维内涵及特征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意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以新颖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引导人们对问题产生的新的认识,形成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意思维强调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强调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时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开拓性和突破性,对于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意思维,创意思维的特性具有方向性、恒常性、突破性。创造性思维从一个思路到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到另一个意境;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当遇到问题时,要善于从全方位思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思路与难题受阻,要能随机应变,从新角度去思考;善于调整思路,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找到新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引领找寻最佳解决方案。

二、对学生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影响调查

通过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并分析创意思维在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中的现状。

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通过调查,有86%的学生认为设计作品的核心是创意,学生会努力去学习新的事物,14%的学生不愿去面对新的事物,所以解决创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调查发现有88%的学生当面对困难时会勇敢面对,会积极面对问题独立思考,通过网络搜集关于问题的资料等,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意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的地位,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年级有97%的学生和高年级88%的学生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1%的学生也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对从业设计师进行调查,发现有90%的同学也一样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通过对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对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学生大部分都肯定了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将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至整个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让学生将来在设计中具有创意思维能力。对学生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调查,91%的学生认为设计创意思维训练会对他一生都有益,在培养设计人才方面,通过对学生如果参加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有40%的学生认为创意思维的培训占第一位,有30%的学生认为设计技能的培训占第一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最受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创意思维训练和设计专业技能训练。也反映出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要更加强调创意思维训练对教育的意义。

三、创造性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创意设计,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没有创意驱动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是呆板的。平面设计中,“创意”作为个体的思维过程,是艺术形象思维与设计的逻辑思维有效结合的过程。创意的思维表现形式是图形创意、文案表达、色彩设计和版式布局。图形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文案表达是创意设计的动力;色彩设计是创意设计的要素;版式布局是设计创意设计的基础。

四、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

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重点聚焦在每个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上,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视野,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多种思维训练,要丰富完善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课余时间举办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

(二) 设置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针对平面设计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宽松和谐环境。设置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将来的工作积累大量的职业经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供了环境。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有针对性的做,让课堂作品与商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个人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激励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从教室走入市场。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三)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育的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多动手,自我创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设计,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开扩的眼界,创新思维意识,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自己的修养,在平面设计中有所创新。

创意是体现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培养好的有自己想法和创意人才,对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意设计的综合人才,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平面设计教学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农.《设计概论》.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吴午华.文字与书籍设计的视知觉[J].美术教育研究,2011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格;多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08-02

创新型国家建设,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关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途径,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培养创新人才应当牢牢抓住创新人格这个根基。人的品德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的创新责任感、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善于合作的创新禀赋等创新人格。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人的价值根本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牢固树立起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在创新活动中自觉地去选择、实现最能为社会奉献的价值目标,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把服务于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幸福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有了这种道德责任和理想信念,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需求,从而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和项目。

华罗庚曾经说过,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创新的道路遍布荆棘,只有具有坚定的意志,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并善于控制自己的人,才能在创新的过程中面对种种失败的可能性和意想不到的重重艰难险阻。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对人的创造属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使人生充满创造的欲望,树立起积极进取,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

2.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开启创新活动大门的密码和钥匙,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综合作用的过程,代表着有价值的能开拓意识全新领域的一种思维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内在包含着对人类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在培养、塑造、开启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敏捷性和跳跃性、怀疑性和批判性等创造性思维个体本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通过马克思“三观”教育、唯物辩证法方法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升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是对知识技能的获取和综合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更新与完善、发明与创造。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不同实践和理论的差异中去寻找问题,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发现新问题,创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有利于创新人才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重组,能自由灵活地驾驭创新思维为创新目标的实现服务,从而形成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更代表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灌输并使之内化,培养高校学生的求变求新思维,促使其不断运用聚合、发散等思维方式进行创造,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3.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每个个体都具备创新的潜能,但是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激发创新潜能,形成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对诱导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和条件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一种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文化。通过学校的引导,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学术道德,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容文化;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创新的意义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营造一种群体创造性活动的大氛围,充分激发个体创新潜能;关注时事,反映学术前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式,通过其自身改革和创新,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挥提供更

大的空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途径

1.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涵盖了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方面,内在地蕴含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受到个体哲学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制约和影响,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而加强世界观、方法论教育,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受教育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的形势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政治教育跟不上,就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即使培养出了优秀人才,由于自身思想不可靠、政治立场不坚定,也不可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服务。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心态的调适,培养大学生积极、自信、竞争、合作、坚持、忍耐等良好的心态,从而为支撑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培养创新意识,规范创新行为,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大力推行启发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创新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创新探究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要努力创设一种活泼而宽容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知道他们的看法都是有价值的,敢于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做适当的梳理和总结,为创新思维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对知道的东西进行反思、追问和审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大胆反思、质疑、批判,勇于提出新的理论、创造新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深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取代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双向互动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可转化性。

(2)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主要指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性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是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力的培养环节,它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灵感,因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般来说,大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是比较强的,可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社会实践属于综合性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缺乏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磨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的状况,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

3. 构建适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1)改革考试方式,激励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考试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种评价对教学过程会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包括对教学过程的激励作用和对教学价值的导向作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试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命题形式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二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简单化,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这种考试方式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的创新,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考试方式的创新。只有改革考试方式,才能激励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科学的评价会促进人的创造力形成,不良的评价和测量会挫伤人的创造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系统广泛地搜集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或即将产生的学生行为和思想变化,进行价值上的考查、判断、评估,以确定其社会价值。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多以考试为手段,侧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及创新素质的形成过程,这极大地制约了创新人才培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现存的各种制约、干扰和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评价考核标准和办法,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构建起适应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动态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将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涌现,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同时,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欲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书,周希贤.思想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周希贤.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德能冲突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刚,周希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

[4]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第6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激发归根到底在教育,教育为我国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规避在幼儿教育中的一些错误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手法提高幼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之前打劳幼儿学生的知识功底。

一、幼儿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指人的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活动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幼儿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幼儿思维模式的培养,从广义上来讲还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首先,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才能,保护幼儿学生独特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其次,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教育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感知乐趣,通过收集材料和分析材料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最后创新情感的培养为幼儿学生提供动力源泉,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通过情感和智力的双重作用,可以激发幼儿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方面,幼儿时期美术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自我认知、自我升华的重要阶段。幼儿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符合幼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和幼儿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幼儿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幼儿学生开发潜能,提高掌握和把握事物整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相比,幼儿美术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来培养他们的创新力和创新思维,幼儿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道德以及情感认知的培养是激发幼儿创新力的重要动力源泉,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教育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激发灵感,以此来学生的创新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幼儿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虽然加大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以及幼儿园教师的美术专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第一,幼儿美术教育观念陈旧,幼儿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密切相关,先进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幼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的革新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一些幼儿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陈旧不能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学生,很容易使幼儿学生与社会脱节,难以与社会先进的事物进行接触,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第二,幼儿美术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储备,相关美术专业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缺乏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透彻,所以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无法积极引导幼儿学生。幼儿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用传统的绘画方式与行为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教育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幼儿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美术教师是幼儿学生的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学生对美术喜爱的程度,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美术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要加大力度定期组织幼儿美术教师进行培训,使幼儿教师了解美术这门课程对幼儿学生创新力激发的意义,而且加大对幼儿教师美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大对幼儿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适应时展的需求,只有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幼儿教学的整体质量,有针对性对幼儿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弥补幼儿美术课堂的单一教学模式。

第二,尊重幼儿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考虑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幼儿学生的积极性,对幼儿学生的一些美术作品给予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学习中不断发散思维。另外,美术教师要注重多与幼儿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就一个美术作品与幼儿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使幼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并且让每一位幼儿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幼儿学生的个性想法,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凸显幼儿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彰显个性,以此培养幼儿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对我国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幼儿阶段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熏陶,提升幼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创新意识。在高职教育中,学校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激励等机制,激活学生创新动机,培育学生创新兴趣,培植学生创新情感,增强学生创新意志,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前提。

(二)创新精神。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勇于抛弃旧观念旧事物、创立新观念新事物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支柱。

(三)创新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的创新活动之中,并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惯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培养创新习惯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支撑。

(四)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勿如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必须提高学生创新新理念、创建新方法、开发新发明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核心。

(五)逆向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或叫求异思维,它是对习以为常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将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延伸,从问题的相反角度进行深入地探索。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逆向思维有时可以轻易解决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可以使你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封闭问题。

(一)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累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活动规律,在认识事物中通过反复使用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程序和模式。思维定势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大敌,因为任何事物都在变化,特别是当一个事物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产生思维定势就会使人们的思考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路,作出新决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的影响。

(二)打破思维惯性。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惯性,特别是当人们的意识在一种特定环境中进入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时,如果特定环境突然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人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进入到新的情境状态,从而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原来的感知过程,这种思维惯性影响和制约着思维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打破人们的这种思维惯性。

(三)突破思维封闭。思维创新的本质是要打破已有的思维框架,突破原有思维的束缚。但是在创新过程中,有的人往往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变成僵死的条条,并以此作为裁判评定标准的思维方法,从而产生思维封闭。一旦产生思维封闭,人们遇到新事物的时候,便用自己头脑中原有的框框、条条套一套,一旦和原有的框框、条条不符合,不是去想想自己的框框、条条是否合理,而是抱怨事实不符。所以,他们对各种新事物总感到“不适应”,从而把新观念看作是“离经叛道”,把新方法视为“歪门邪道”。人们产生思维封闭,创新就停滞不前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必须解决学生的思维封闭问题,只有思维开放了,创新才能得以进行。

三、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符合实际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必须摒弃那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陈旧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因此,必须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来设计教学,重点强化思维创新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目标,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渴求。

(二)改革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满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探求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最先进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质疑。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极为迅速,要在海量的知识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出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打破成规,敢于对固有的知识提出质疑,在发现和创新方面敢于独辟蹊径。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面待学生提出的质疑,不要怕被学生问倒。只有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创新精神,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

(四)改善教学评价标准。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要培养既具有大学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要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必须改变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把掌握课本知识作为唯一标准,着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的考核,缺少鼓励学生创造的倾向。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考核评价当中,要鼓励学生拔尖,发挥学生专长,激励学生创新。对有创新思维、创新见解的学生要提出表扬、鼓励和加分,从而使创新思维形成班风、学风乃至校风,最终全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构建奖励机制。高职院校要建构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励机制,对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勇于发现、勇于发明的学生予以重奖,从而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和机制。

四、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之下,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数学创造性思维需要理智的判断和有创见的设想.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并以此作为检验思维成果的标准.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一般包括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尽管学生目前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较低,但它却是造就高水平创造性思维人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明和创造.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1.打好基础为创造性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作为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重新组织已有的固有观念,从而产生某种新观念.然而,新观念的产生需要大量的旧有观念.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必须先获得大量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谈创造.学生要有意识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旧有观念,如果没有概括、系统地理解了的基础知识做源头,是根本谈不上创造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提高他们认识定理、应用公式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而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金石.形成一个新的理论,大致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实验——联想——猜想——验证——论证——实验,而数学理论的产生也是如此.

所谓发散思维,其实就是从同一原材料寻求不同答案的过程,它具有创造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多大,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同一数学条件出发,联想出多种结论;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创优创新;引导学生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近些年来,随着数学开放题型不断出现,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弥补以往数学习题发散思维培养的不足,为教学过程增加新的活力.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创造性思维培养没有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系统性,所以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大胆猜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猜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史上的许多发现都是靠大胆想想得出来的.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所以,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先想象,后证明”作为一种数学教学模式,积极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我在上立体几何的第一节教学中,拿来了一个正方体模型,在导入“平面”这一概念后, 为了使学生对平面的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我便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两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学生根据正方体的两个面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得出三部分或四部分的答案, 我又问:正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将空间分成几部分?通过想象,学生也得到答案共27部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类比能力

第9篇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别是小学的基础教育,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

2.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让学生有应用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应该知道,创新性思维教学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应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水平。”

3. 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讲究有主有次,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4.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新型课堂,倡导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1)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学中“创新”无处不在。

例如,多年来的中考话题作文,平时的改写、续写、缩写、仿写及想象作文等,就是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文章,没有“创新”几乎是不存在的。

(2)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

(3)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强化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 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学校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看、听、尝试、探索及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第10篇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要从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来潜心引领方可成就学生最终的思维智慧。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创新思维中的各要素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用身边的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接受能力强,对周围事物好奇心重.因此,物理教师应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加强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极其重要.人生来就好奇,对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都想知道为什么.在常态的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不断纵深理解、全方位理解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所有内涵及外延要有全面精准的理解;在常态的物理现象分析上要引导学生养成由表及里、层层剥壳的递推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纵深发展。教师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手脑并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在看书、做题等学习过程中养成很抠推理细节的习惯,让学生在一次次严谨的推定论证中学到深刻的思维.这样,就不会再轻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了。培养学生开发物理错题的习惯。剖析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过程中的细节,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特别的对比、归因和概括,学生自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要害和规律,这既是对思维活动的修正、批判,也是思维活动的再深刻。

三、打破常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物理教学是学生探索物理新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培养、演练创新思维的过程。抑制、淡化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扮演好“主导”角色,要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为凸显学生创新主体作用服务。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台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拾级而上。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更要创建一个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一个压抑、死板、严肃的教室中,学生的心情受到压迫,思绪不敏锐,难以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提不出新颖的科学问题.因此,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表现在敢于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习惯了填鸭注入式的教育方式,懒于动脑筋想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使学生获得质疑的自信.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论习惯

第1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美术教育

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使师生都能认识到创造是人本质的最高体现和表征,开发人的创造力就是维护人类的天职,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首要任务。

美育包涵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便会在别人的引导下或自己主动去追求更完美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追求的过程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把美育定位在创新教育的意义上,不仅为美育地位和作用重新确认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且也对我国美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美术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才能适应这个要求,才能正确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担负着开发人的创作性资源的重要使命

1.从科学发展角度上看,应重视创造性资源的开发

高科技对传统美术冲击力极大,所以美术教育不要局限于美术教育本体来认识,而应从培养跨时代人才的角度去认识。面对电脑和信息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作性资源。

2.从人的心理需求看,现代人更渴望创造力的开发

并非知识越多创造力就越高,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的开拓和发展对社会、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学科之一,现代美术教育与创新思维相互作用。

二、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原则

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题歌,美术教育中推进实施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条原则入手:

1.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在新的形势下,美术教师应该站在面向世界、未来的高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

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人才,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

强调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审美悬念,激发好奇心,拓展思维。

4.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造能力

利用多元化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核心是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也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向。创造思维及想象力是把各种已有的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联想,通过科学的思考方法,进行更新组合与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的思维过程。因此,创造性思维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观察生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生活,创造就是无源之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重视生活对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2.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

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是创造教学的核心,启发创作欲望和思维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诱发其创造的兴趣以至坚定其创新信心。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超越常规,注重个性培养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考,让学生大胆猜测、设想,避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立性,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人学习。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发展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的形成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能鼓励学生面向社会,从生活中吸取养料,体会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发展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实践架构与创新升华

当学生已树立了创新意识,掌握了创新方法,下一步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运用“创新”了。事实上青少年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创新,多给学生创造“创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1.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统一

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统一,是搞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

2.坚持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效果的优劣依赖于一定的师生关系。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搞好创新教育的基础。

3.要坚持以教师素养为保证

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

4.坚持启发式教学

创新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应坚持启发性原则,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重在启发和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合理评价结构,互动交流,引导创新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应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并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2.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

第12篇

一、教师观念创新

在创新教育的观念中,教师不再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充当了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习的主体。创新是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一个没有主体,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高中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总结、归纳、探索学习方法,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世界观、人生观逐步确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可能取得快速、显著的成效。

明确学生能力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之以鱼”,要抛弃知识本位论,确立能力本位论。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学不应拘泥于让学生对数学公式、公理的掌握和记忆,也不应过于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应该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否科学、简便,是否能发现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意识。高中数学教师要明白数学是最能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科,不要总是认为数学课没什么可创新的。

实现教学创新,注重创新型教师培养是前提。师范类高校要注重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教师要有责任感、紧迫感,要解放思想,努力实现自身思维、思想创新。

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情感是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对创造潜能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的情感。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相互作用,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情感的培养,共同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确数学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意义,善于发现、发掘数学本身内在的兴趣、情感及德育因素,利用优美的语言、优雅大方的表情和行为和严密的思维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美,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同时教师对数学教学艺术执着的追求,对数学教学的热爱,以自身强烈、深刻、和谐的情感表现,激励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民主、宽松的课堂。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提问、思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学生创新意识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创新心理取向,教师通过创造宽松的课环境,用富有启发的教学,活跃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思考,从而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并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人格。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创新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的数学方法,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服务于人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重视实验和实践,其次要注重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和实践强调的是主体的参与性,实验和实践的效率和结果直接与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密切相关。实验和实践的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产生想象和联想;实验和实践的趣味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解决问题时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的培养;实验和实践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综合利用各种思维方式;并能积累实践经验。数学理论虽然比较抽象,但理论多来自于生活和实践,大多知识点具有实验和实践性。事实证明,数学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最佳学科,数学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水平普遍提高。应用数学是数学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增强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实行实验和实践教学,有必要开设数学实验、实践课,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并可成立课外数学实验、实践、建模小组。实验和实践的方法的设计和改进本质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多样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征,是主体多种思维相结合的产物。重视实践和实验、贯彻“数形结合”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已知条件和结论进行综合与分析,实现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结合,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善于联想,搭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开阔思维范畴,深化思维深度,培养直觉思维;利用自己掌握的各方面的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进行聚合思维,同时强化“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实现多种思维的结合,实现思维的流通性、多样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