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时间:2023-10-16 16:07:45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诚信;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研究进展

一、诚信的概念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诚信经营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企业诚信的概念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各项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地对待每一位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同时给予他们信任。旅游企业诚信是指旅游业从业者在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中践行约定,信守承诺,以及其践行约定、信守承诺的行为和形象在社会组织、群众、媒体心目中的整体反映。

三、我国近年来学者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呈井喷之势,旅游企业缺乏诚信、坑害消费者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但是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对于构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笔者对近五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诚信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企业诚信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刘雷、吴郭泉在《论旅游企业诚信》中提到旅游企业诚信缺失表现为:旅游合同交易信用缺失、合同违约和欺诈、服务质量信用缺失三个方面。杜艳认为我国旅游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是:资本信用缺失、合同交易信用缺失、服务质量信用缺失、旅游促销信用缺失、价格信用缺失、旅游企业管理信用缺失。

(二)对旅游企业诚信缺失的后果进行研究

石芳在《以诚信为核心的旅游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提到旅游诚信缺失将造成以下后果:导致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旅游者利益受损;危害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

(三)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

蒋满员、唐玉斌在《我国旅游企业失信行为探讨》中认为造成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因素有:竞争机制、旅游行为机制及信息不对称、管理及法律、制度与旅游合同的不完全性。孟英伟、陈惊雷的《旅行社诚信问题研究》从旅行社、导游、旅游者、不可抗力因素和市场与政府五个方面来说明旅行社不诚信经营的原因。

黄晶在《旅行社诚信危机的对策分析》中将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三类: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供应商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其人的信息不对称。

(四)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自律水平

李海风认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监督及激励机制。

2、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邓健、任文举在《诚信旅游企业测评体系研究》中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仍然缺少一整套科学、严密、权威、可推广的诚信服务评估程序以及相应的评分模型。缺乏应有的完备测评使得旅游企业的诚信无法得到公平的评估。

3、健全行政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

刘雷、吴郭泉的《论旅游企业诚信》认为构建旅游企业诚信应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监督;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王瑜、陈建平在《旅行社经营诚信体系重构研究》中提出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与建构,从加强社会信用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导游佣工管理等五个层面重构诚信体系。

4、发挥媒体舆论监督

郑渊在《浅谈旅游业诚信机制的建设》中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失信企业造成强大舆论压力。

四、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对于旅游企业诚信的研究存在下列问题:

(一)借鉴西方学界和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多,独创理论少。比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企业自律监督体系、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理论,都属于借鉴一般企业管理的理论,没有形成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独有的特色理论。

(二)比较侧重理论研究,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例如多篇文章在对策方面都重复提到旅游业行业自律,但是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只注重当前特定环境下的信用研究,极少有从环境和机制来促进企业诚信养成的这个角度来解决企业诚信缺失这个问题

五、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研究

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以客观标准定期衡量旅游企业的诚信行为,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建立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更是促进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诚信信息采录工作; 二是制定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项目与标准;三是实现诚信信息网上;四是实施网络诚信平台监管。开展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可以激励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培育和提高他们的诚信理念。但是目前国内还对旅游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研究的文章较少,今后可以从这方面着手研究。

(二)从客户体验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诚信管理

在旅游企业与投资者、职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信用关系体系中,对消费者(客户)的信用是最为重要因素。因此发掘并满足消费者(客户)价值是企业诚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客户体验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客户管理方法。伯尔尼 H. 施密特(Bernd H・Schmitt)认为客户体验管理(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公司全面体验的过程”,出发点是提高客户整体体验,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协调整合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经营阶段的接触点或接触渠道,有目的地,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目标信息,创造匹配企业承诺的正面感觉,从而实现与客户的良性互动,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强化客户感知价值,实现客户忠诚,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取得客户信任,应当明确客户价值所在,因此企业应当导入顾客体验管理,为顾客塑造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使顾客满意,与顾客之间建立诚信体系。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也没有专门从这一角度论述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文章,今后应当会有学者弥补这一空缺。(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奋生.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8(2):5-7.

[2]潘之波.论旅游企业诚信建设与导游管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2):98-100.

[3]马秀娟.旅游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2-134.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2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诚信经营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企业诚信的概念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各项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地对待每一位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同时给予他们信任。旅游企业诚信是指旅游业从业者在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中践行约定,信守承诺,以及其践行约定、信守承诺的行为和形象在社会组织、群众、媒体心目中的整体反映。

三、我国近年来学者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呈井喷之势,旅游企业缺乏诚信、坑害消费者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但是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对于构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笔者对近五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诚信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企业诚信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刘雷、吴郭泉在《论旅游企业诚信》中提到旅游企业诚信缺失表现为:旅游合同交易信用缺失、合同违约和欺诈、服务质量信用缺失三个方面。杜艳认为我国旅游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是:资本信用缺失、合同交易信用缺失、服务质量信用缺失、旅游促销信用缺失、价格信用缺失、旅游企业管理信用缺失。

(二)对旅游企业诚信缺失的后果进行研究

石芳在《以诚信为核心的旅游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提到旅游诚信缺失将造成以下后果:导致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旅游者利益受损;危害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

(三)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

蒋满员、唐玉斌在《我国旅游企业失信行为探讨》中认为造成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因素有:竞争机制、旅游行为机制及信息不对称、管理及法律、制度与旅游合同的不完全性。孟英伟、陈惊雷的《旅行社诚信问题研究》从旅行社、导游、旅游者、不可抗力因素和市场与政府五个方面来说明旅行社不诚信经营的原因。

黄晶在《旅行社诚信危机的对策分析》中将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三类: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供应商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其人的信息不对称。

(四)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自律水平

李海风认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监督及激励机制。

2、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邓健、任文举在《诚信旅游企业测评体系研究》中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仍然缺少一整套科学、严密、权威、可推广的诚信服务评估程序以及相应的评分模型。缺乏应有的完备测评使得旅游企业的诚信无法得到公平的评估。

3、健全行政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

刘雷、吴郭泉的《论旅游企业诚信》认为构建旅游企业诚信应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监督;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王瑜、陈建平在《旅行社经营诚信体系重构研究》中提出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与建构,从加强社会信用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导游佣工管理等五个层面重构诚信体系。

4、发挥媒体舆论监督

郑渊在《浅谈旅游业诚信机制的建设》中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失信企业造成强大舆论压力。

四、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对于旅游企业诚信的研究存在下列问题:

(一)借鉴西方学界和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多,独创理论少。比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企业自律监督体系、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理论,都属于借鉴一般企业管理的理论,没有形成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独有的特色理论。

(二)比较侧重理论研究,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例如多篇文章在对策方面都重复提到旅游业行业自律,但是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只注重当前特定环境下的信用研究,极少有从环境和机制来促进企业诚信养成的这个角度来解决企业诚信缺失这个问题

五、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研究

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以客观标准定期衡量旅游企业的诚信行为,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建立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更是促进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诚信信息采录工作; 二是制定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项目与标准;三是实现诚信信息网上;四是实施网络诚信平台监管。开展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可以激励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培育和提高他们的诚信理念。但是目前国内还对旅游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研究的文章较少,今后可以从这方面着手研究。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落实

引言

近几年,除了我们熟知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外,又相继出现了“毒馒头”、“假羊肉”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担忧。这不仅仅威胁到上海市民的安全问题,还影响了上海的国际形象。必然地,上海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强了打击力度,率先开通了“食品安全投诉一号通热线”方便了群众的监督,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面对日益引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学者从中得到启示,越来越重视这领域的研究。同时学者也认识到了诚信体系建设这一薄弱环节,但是现有体系大多停留在诚信因素方面,缺乏可操作的理论。本文从食品企业诚信存在的问题、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一步展开讨论。

1.食品企业诚信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食品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诚信建设的警钟。深度解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地血液中遗失了诚信的养分,丧失了道德的成分,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假、售假,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贬值,失信严重!

1.1 企业诚信基础薄弱,诚信文化匮乏

许多企业已经把诚信作为经营战略加以考虑,但企业诚信管理的人员和资源相对缺乏,组织机构和程序得不到落实,普遍存在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信用管理不完善。

而且,在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众多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性、主动性始终不高,工作敷衍,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推进较慢。

1.2 诚信信用现状不容乐观,主体责任尚未落实,企业积极性差

一些企业对诚信体系建设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一心只想到个人短期利益,做些败德的事,以致企业诚信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措施不得力。

1.3 诚信建设缺乏引导,推动机制滞后,宣传力度不够,诚信管理落后

我国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这些方面还得像美国德国学习,他们不仅有健全的诚信管理体制,关键考核认定量化。缺乏完善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企业诚信建设工作推动进展不均衡;由于缺乏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信息交换等难以对接与兼容,导致信息不对称,诚信信息使用滞后。

1.4 监督机制缺乏,惩戒机制乏力

在这种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下,厂家必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失信企业将消费者的健康抛之脑后,采取各种办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这些迹象表明缺乏有力的监督,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乏力时,厂家很难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从从而失去诚信,食品安全从何谈起。

2.构建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建设,以促进食品行业自律,完善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2.1 构建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应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也必然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

2.2 构建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是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加强食品安全诚信管理,规范食品生产企业行为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然而,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也并非持续有效。特别是在其内生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时也表现出低效。

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优势,构建包括第三方评价主体在内的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对食品生产企业诚信实施分类监管,不断提升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3 构建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是食品生产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食品生产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唯有诚信至上才能长盛不衰。诚信,企业则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向心力,企业品牌形象就会上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不断增强。相反,不诚信不仅会让企业自身利益受损,还会影响到整个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食品生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其负面影响直接辐射整个行业,甚至波及面更宽、更广。

3.食品安全诚信体系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3.1 征信数据的采集、评估及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运作

目前,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不发达,食品安全信息在政府与消费者、其他社会机构间存在着不对称。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宜由各省(市)政府牵头建设,企业持观望态度。

这种体制不利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3.2 食品信用的征集、评价、披露和奖惩等一系列制度的构成

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有良好激励机制的信用信息征集制度,评价指标科学严密细致的信用评价制度,客观公正的信用披露制度和奖惩适当的信用奖惩制度,缺一不可。如果只征集不评价,食品安全信用便没有好坏之分;只评价不披露,食品安全信用便没有了用武之地;披露了而没有奖惩,则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形同虚设。我国目前由各省(市)政府牵头重点建设了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诚信管理体系,而对于食品信用的征集、评价、披露和奖惩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稍显滞后。

3.3 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建设

开展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否则容易出现征集困难、信用标准不统一以及信息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4.上海市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构建与落实的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其他9部委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展开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加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

4.2 严格依法行政

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强制定相关规章、标准,对于各考核评判指标进行量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企业守法和诚信情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督,依法调整执法检查和监管重点。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依法采取限期召回产品及其它行政处罚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行业协会要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实行诚信惩戒。

4.3 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诚信信息管理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倒。

4.5 责任主体限制

食品安全首先是食品生产者、加工者的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对食品生产者、加工者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加强了企业的责任,企业也迫于压力而诚信经营。

5.结论

总之,要从自律、监管、政策、法制、宣教等多方面着手,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犯不起法”,从根本上扭转食品企业失信严重的问题,诚信经营,为消费者利益着想。而完整的食品诚信体系由四大因素构成:企业、政府、评级机构和消费者。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良好运转有赖于各要素间的协调和配合,关键在于体制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钟宝龙.“龙头企业”要做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龙头[J].上海农村经济,

2005(1).

[2]徐光耀.对食品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5(9).

[3]窦芙萍,康仲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8(5).

[4]何坪华.浅析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行为的影响因素[J].企业活力,2009(3).

[5]李琳.甘肃省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诚信体系的对策刍议[J].农业质量标准,2009(1).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 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制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运营环境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率先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筑业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例如风险为题、诚信问题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建筑企业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参与主体,企业的信用水平直接影响他们所生产的建筑产品的质量问题。鉴于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我们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建筑企业的诚信问题进行管理,从而培育建筑行业的良好诚信氛围,推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企业的面临的诚信问题以及原因

在现实中,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诚信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在承包过程中,有些大的有实力的建筑企业承包下工程后转手承包给小建筑公司,从中赚取一些利润。而小的建筑公司往往技术水平不过关,这样就容易造成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扰乱了市场的竞争秩序,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②建筑企业存在对投资方虚假承诺,不按合同办事,过度追求以利润为中心的问题。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不按质量标准施工偷工减料,建造“豆腐渣工程”,给投资方和消费者造成很大伤害。

通过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建筑企业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建筑业市场各方面的主体信用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很多企业由于长期受旧的观念和旧体制的影响,缺乏法制观念和公平竞争的意识,建筑行业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淡薄,尤其产权不明给个别建筑企业提供了机会,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大损害了企业的信誉。②在我国缺乏有效的企业诚信管理和评价体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也从来没有相关明确的评价程序,对于被评价的主体是谁,评价出的结果如何被使用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虽然各地方对建筑企业的失信问题都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由于规定和惩罚的程度标准并不统一,从而造成管理上的一度混乱。 由于无法对企业的诚信信息进行公开,进而就无法对企业的诚信问题进行相关的奖罚,更达不到对建筑企业失信行为的有效监管。建筑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发生原因及其以后的解决方法综合于下表:

问题 原因 方法

牟取利润 放弃质量 建筑企业将工程多次承包,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建立承包机制,保证各级质量

违规建设 责任心差 不按合同办事,追求高额利润 增强合同法律效率,严格办事

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 追逐利润,降低了整体工程质量 大力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严谨质量评估方案

二、对建筑企业的诚信问题进行有效管理的分析

1、完善诚信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建筑业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要严格遵照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的诚实信用原则。诚信体系的建设关乎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想建立建筑行业的诚信体系,首先要从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入手,并着手制定建筑行业各参与主体的信用标准,创立失信的惩罚制度,并定期完善,依据相关法律对建筑行业内的失信方进行相应的惩罚;其次,对建筑行业的各方参与主体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考核、认证,做到持证上岗。并且要对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建立相关的诚信数据库,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2、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评级机构,对建筑行业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本地区、本行业的所有建筑企业和相关的从业人员的诚信情况进行公开,例如企业的资质、企业中拥有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企业完成项目的情况、企业遭到被诉讼的情况、企业获得奖励的情况以及企业的其他的诚信信息情况等。

我们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搜集、整理、归类达到信用信息与社会共享,充分的发挥诚信管理平台的作用。同时有针对性的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建筑行业的建筑企业进行五级分类,企业的信用越高,企业所得到的星数越多,最多为五颗星,实现信用资源共享。进而打造诚实守信、失信必罚的良好的建筑行业环境,从而提高整个建筑业的诚信水平,推动整个建筑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三、总结

针对建筑企业的信用问题,全文给出了一系列的方案,为建筑企业建立诚信信息管理平台,进而为建筑企业建立信息档案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建筑企业的诚信信息管理,把企业的诚信信息归类。我们可以进入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对相应的建筑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查询,从而让企业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进而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诚信体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战社,叶高. 基于突变理论的房地产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研究[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CCIT2010)[C], 2010 . [2] 张勇.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江苏大学, 2008, (09) .

[3] 李吉海.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 (11) .

[4] 王立群.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沈阳工业大学, 2007, (05) .

[5] 徐华成. 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体系探究[D]. 苏州大学, 2009, (04) .

[6] 余姗姗. 我国企业商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06) .

[7] 陈文涓. 关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 2002, (02) .

[8] 李爽. 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09, (09) .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5

港口企业通过市场展现其核心竞争力,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取得市场,而要取得市场,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荩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诚信文化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它竞争对手利益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专项技术,具有创新能力,专有的品牌形象,拥有可靠的市场网络,有特色的顾客服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企业诚信文化。前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硬件,后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软件。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缺一不可。

2 .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

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诚信文化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群体对待消费者或社会公众的态度和道德习俗。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根据企业诚信文化的概念和涵义,可以把企业诚信文化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表层企业诚信文化,指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企业诚信文化现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中层企业诚信文化,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诚信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等。深层企业诚信文化,是指沉蕴于企业全体员工心灵中的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与观念。包括诚信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企业风气与习俗。它是员工对诚实守信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企业表层、中层诚信文化的基础和保证。

企业诚信文化有以下的功能:

导向功能。企业中每位员工、各个部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具有层次性,而企业诚信文化能把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形成统一的行动。

约束功能。通过建立共同的诚信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为,对企业中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凝聚功能。企业诚信文化的价值观被全体成员认同之后,能够将各方面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从而把每个员工的利益凝聚在一起。

激励功能。企业诚信文化一旦形成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人产生归属感、自尊感、成就感,从而调动人的精神力量。

辐射功能。企业诚信文化不仅在企业组织内部发挥作用,而且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将是企业的巨额资产。

?荩构建诚信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诸多优势在市场表现中的反映,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而企业诚信文化则是渗透于企业智力、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一方面,企业诚信文化对形成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企业诚信文化又会反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求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1. 以诚信树立企业文化理念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因此,诚信文化理念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企业才能拥有比较广泛的客户,才能做到既保持老客户,又创造新客户,从而拥有原有的市场和开辟新的市场,在此基础上通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包括三方面:首先,要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诚信准则是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的正式文件。第二,开展企业诚信培训。在培训中,应向员工说明讲究企业诚信是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第三,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谓品格是指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建立稳定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有同样的反应。而好品格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为标准做正确事情的内在动机。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格产生诚信――诚信产生合作――合作中产生沟通,形成团队――团队创造品质和利润。因此,好品格是诚信文化建设的基石。

2. 以诚信构建港口企业产品品牌

目前龙口港正处于一个从注重服务质量向服务品牌转变的历史时期,过去注重的是服务质量而不是品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逐渐放大,品牌发展战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品牌之所以有力量,主要表现在它是建立在质量、科技含量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依仗着技术和文化的优势,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建立起熟悉和密切的联系,从而拥有较大的市场并可以获得比非品牌产品高很多的利润。从表面上看起来,品牌产品主要依靠其先进科技含量而拥有优异的性能、质量保证市场地位的;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看,真正地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必须依靠企业对广大消费者诚实守信的经营践诺。

3. 以诚信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初级层次的企业文化需要经由管理者的提炼,通过宣传、灌输,成员共同经历、经验和强化,才能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借助目标、手段体系以及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过程实现企业的目标追求,通过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人员配置,把单独的个人力量整合为整体力量;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价值观整合、思维方式作用、行为规范约束,把企业的宗旨、追求和理念转化为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形成有关企业发展、存在意义等方面的共识。这说明,要提高企业诚信文化水平,关键是提升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所谓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时所遵循的诚信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包括:

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但企业间的联系却更为广泛、复杂和密切。因此,企业必须坚持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竞争与协作,认真履行协约与合同,讲求信用,做到互惠互利,以求得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任何当事者都应该严格信守诚信的理念。市场交易关系中,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与顾客关系时必须做到诚信,按照自己的承诺,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诚信价值观的强化和以改变文化价值观为目的的企业行为规范,来营造企业的非形式化结构。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和伦理责任包括:企业诚信价值观的定位、企业诚信价值观的传播、个体价值观的协调管理以及价值观冲突的解决等等。

4. 以诚信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从表面上看,技术创新与诚信文化建设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只有那些具有长远规划而苦练内功,踏实认真地做开发研究的企业,才会真正做出创新性技术成果,这一点龙口港一直坚持的质量信的过班组和QC成果汇报工作做的很好,企业的良好信誉是依赖长期的质量保证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培养和树立起来的品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属于企业核心生产力的外在形式。而商誉与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是属于其内在形式。企业必须努力建设自己的诚信文化,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生产力,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品牌。

5 .建立激励诚信行为制度规范

企业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企业精神、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要把诚信文化观念渗透到管理过程中,变成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制度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企业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影响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诚信行为。具体体现在:

管理人员的岗位与考评制度。在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过程中,应慎重考虑集权与分权、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与权力问题。一般来说,分权组织比严密控制的组织更容易使员工从事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尤其在只强调分权组织的财务目标时,情况就更为严重。因此,对管理人员的权力应以诚信标准来规范。比如可以选拔企业中那些支持企业诚信规范的人,并给他们更多的决策权力,同时限制那些可能反对诚信规范的管理人员的权力。

激励制度。很多时候,往往是违法或违纪行为可以受到相应的处罚,而大多数诚信或不诚信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因此,确立公正合理的诚信奖惩机制,给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有力的支持是完全必要的。建立现代企业的诚信奖惩制度,应尽可能使奖惩制度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以便于对企业员工的诚信或不诚信行为进行奖惩。另外,奖惩手段,应落实到用工选择、岗位竞聘、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具体环节之中,对维护企业诚信的行为给予奖励,对违反企业诚信或给企业信誉、形象造成损害的行为给予惩罚。同时,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奖惩落到实处,真正起到激励员工诚信行为的作用。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6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工程,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只有切实抓好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才能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搭建好稳固的框架。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著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7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框架  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  企业诚信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以权谋私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着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8

关键词:民营经济;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北省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D201445)结项系列论文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5日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一种基本美德。但是我们看到当前的企业诚信缺失现象很多,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问题。信用缺失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从河北省乃至我国民营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来看,不同的评价机构和方法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角度及指标。

一、国外民营经济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民营经济在多个国家占据社会的主流,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同时,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历史不同,各国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诚信体系模式。总体来看,发达国家诚信社会体系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诚信体系建设模式。美国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架构,诚信制度俨然成为了美国经济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保障,对该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美国诚信体系建设基本概括为三个部分:法律体系、监管和执法部门、信用服务机构。从法律方面来说,美国是信用相关法律非常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完善的法律作为基础。从监管角度来看,美国政府并未专门设立一个信用管理部门来管理信用相关的事务,该功能是指派或自然分配给政府内外各有关部门的。执法机构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两类。信用服务机构方面,美国发展的比较早也比较成熟的,且都是私人设立的,均采用了市场化运营方式。

(二)欧洲诚信体系建设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包括德国、法国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始了诚信社会体系的建设步伐,目前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诚信体系,并且逐渐成为了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德国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德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模式由法律系统、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私营信用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三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有机的整体,从而能够借助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德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形成了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概述

目前,国内的企业诚信指标往往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企业的不同行为进行评价,综合性不强。下面就从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诚信评价指标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一)11315企业信用档案。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是我国率先建起的大数据征信新模式,是第三方公众征信平台。该系统内的所有数据均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公开,与各银行、媒体、行业协会、部分征信机构建立共享机制,供普通大众免费查询。该信用档案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包括:全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公共监管信息;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的评价信息;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对企业的信贷评价信息;主流媒体对企业评价的评价信息;市场反馈信息(包括消费者、交易对方、合作伙伴及员工等主体在线实名提交的评价信息);企业管理评估信息及财务信息。

(二)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人行信用报告是目前金融系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指标,是人行信用评价的核心和载体,它全面地记录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各类经济活动,反映了企业信用状况,是企业征信系统的基础文档。人行企业信用报告客观地记录了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同时记录了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其信用状况。

人行企业信用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公共信息和声明信息。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身份信息、主要出资人情况和高管人员情况等。借贷信息记录企业的金融状况,主要展示企业在金融机构当前的负债和已还清的债务信息,是人行信用报告的核心部分。公共信息展示企业在社会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税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判决和执行信息等。声明信息展示企业项下的机构说明、信息主体声明和征信中心标注等。

(三)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人社部印发了《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该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从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方面对企业进行等级评价。该办法指出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是一种依法评价的行为,主要是评价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该评价主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社部门进行,会按照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范围负责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进行评价工作,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开展一次评价。

(四)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目前在国内民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该体系以企I贸易服务数据为核心,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汇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孤立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观呈现企业信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商及相关领域诚信环境建设,降低获取订单、融资等服务成本,实现企业间协同效率提升并有效控制信用和欺诈风险。

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包括企业电子通行码、信用报告、诚信等级评级等部分,该体系目前应用越来越广,场景越来越多,能够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并降低社会风险。

(五)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从环境角度对企业诚信进行评价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评价形式,该种评价主要是从长远考虑,为了督促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能够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所谓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方式,是指环保部门根据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方法、指标和程序,对企业环境影响行为进行的信用评价,首先确定信用等级,其次向社会公开,供公众监督和有关机构、部门及组织应用的环境信用评价手段。

三、民营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本研究在设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采用了现在普遍使用的指标设计方法――层次分析法(AHP)。面对复杂纷繁的经济、社会以及科学领域的问题,借助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将那些本来是非定量性的指标或因素,经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人为量化,从而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这种将思维过程数学化的方法,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计算,有助于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的一致性,保证决策方式及结果的科学化。考虑到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诚信能力指标、诚信行为指标、诚信品质指标,为真实反映指标的作用,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逐步构造出各层次的指标,由此全面、科学地反映企业诚信状况,可为政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可为公众提供诚信评价的有效信息。(表1)

四、完善民营企业诚信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为了推动河北省信用管理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设立一个相对独立且权威的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河北省政府应该积极地发挥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政策、颁布法规等方式实现对经济的指导;作为市场监管主体,政府应该通过独立而公平的指标,引导守信行为,保障信用行为与活动的健康发展,惩戒失信行为。

(二)培育企业诚信文化,构建企业内部诚信关系、以人为本。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与顾客、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诚实守信是以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为基础的。内部的自控相较于外部的监督,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人为本是基础建设,因此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应从员工抓起,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求,关注人的作用,从而构建诚信的内部关系,培育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内涵。

(三)完善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守信提供保障。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建立覆盖全省的全方位多角度征信体系,需要从相关的立法建设开始,完善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我国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建设,从立法的层面把加快征信立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借鉴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有关企业诚信缺失惩罚的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同时,行业相关标准,企业准入标准的建设也应尽快提上日程。

(四)为企业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要强化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和加大诚信的良好风气,促进河北省济发展,在全省培养诚信意识。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开展信用培训活动。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9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框架 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 企业诚信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编辑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著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10

关键字:建筑企业;诚信;市场;评价体系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is good faith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in order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order, and explore to establish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redit system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 building enterprise; Good faith; Market;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保证。我国的建筑市场目前还不是很成熟,由于企业追求利益的本质,建筑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会严重危害建筑市场的稳定,对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建筑行业建立健全诚信综合评价体系是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秩序,保证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经济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建筑市场也面临相同的问题,例如恶意竞标行为、工程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工程中标以后进行违法分包或转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也不到位等。这些都会造成建筑市场的秩序混乱,而根源所在就是社会信用的流失和道德基础的薄弱。

信用是一个经济市场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造成社会市场经济的混乱;没有信用,市场中的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就不会形成可持续发展型的产业。因此,必须要对信用有充分的认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信用道德的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措施对诚信道德进行宜传教育,把握内涵,把诚信的企业文化引入市场。要结合当前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学习,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学习,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严格履行相关项目合同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严格履行相关项目合同。建筑施工合同在签订以后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要严格遵守合同的相关规定。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就是诚信经营的过程,合同中规定了整个任务的流程、要求和违规措施,明确了合同双方的责任和权力,因此,要严格履行相关合同的要求,做到诚信经营。

(三)加强建筑项目公示制度的建立

诚信信息的维护和公示是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体系的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管监督信息系统,并将整个诚信系统向社会公示,建立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平台,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违法行为和违反诚信原则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公示,由社会舆论进行监督。诚信信息体系的公示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建筑市场与服务监管体系之间的联动作用,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四)强化低价中标工程的管理

为了企业的生存,一些单位会采用低价策略追求中标,并不惜代价进行盲目的压价,以迎合业主需求。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中标企业不得不为了节省开支,以达到投标时的要求,而导致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的素质较差、材料不合格、安全措施无法保障等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对低价中标工程的管理工作。国外实施的低价中标工程主要依靠的就是诚信制度,可见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建筑市场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低价中标单位的审查,不仅不要局限在单位实力等物质因素上面,还要重视相关企业的诚信评价水平,有无失信记录等,根据企业的信用程度来对中标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五)积极开展招投标后评估工作

标后评估机制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十分有利。加强对评标专家进一步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评标追究制,使评标专家的责任和权力相匹配,严格监督,加强管理,更加完善工程招投标责任追究制度,避免招投标中的违规行为以及招标、监管机构、业主以及专家的违纪行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快推进整个行业市场步伐,还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创造一个对招投标双方有利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健全管理机构,严抓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创新。

(六)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是也是一种信用、一种文化。关键是要诚实守信,让企业的发展具有坚强的基石,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建立一套合理的工程承包结构体系,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讲诚实信用,要落实责任,注重分工的明确合理,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推行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把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迅速转换为社会生产力。同时要进一步确立科技兴业的主体是企业的观念,建立技术开发基地和人才基地,拥有高层技术力量,储备高层技术人才。最后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大多层次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四、结论

由于建设施工单位工作性质和建筑市场的基本特征,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建设对于建筑产品、建筑服务的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其管理和监控的措施也更加严格。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在工作中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诚信维护机制和评价管理手段,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从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必东,葛家君.建筑行业呼唤建立项目诚信体系[J].建筑,2004,(12).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11

关键词:通信行业;诚信;问题;对策

一、通信行业诚信概述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消费者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诚信经营,品牌经营,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忠诚客户,才能有更大和更稳定的市场份额。

(一)通信行业特征

通信行业不提供实物产品,其本质是服务行业,通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于为客户提供的电信服务,因此,电信服务就是通信运营商的立身之本。建立一套有效的客户服务体系,将成为各大运营商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是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二)通信行业诚信经营

通信企业诚信经营,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通信服务,包括电信业务和其它服务。通信企业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电信业务,同时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具体内容有业务宣传、营业窗口服务、通信工程安装、通信质量保证等。

二、企业诚信经营比较分析

服务是通信行业的本质,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是通信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稳定客户关系,是建立在客户对企业信赖的基础之上。打造诚信服务品牌,就要增加客户消费透明度。由于通信行业特征,客户的通信消费,只能以运营商的计量为准,客户难以重复计量验证,这一点有别于工业企业生产。因此,通信运营商的诚信,成为客户关注的热点。目前,提供“透明的、放心的”消费清单,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一)行业间经营诚信比较分析

“充值卡过期作废”、“投保容易,理赔难”、“本店商品售出概不退换”、“欠交物业管理费六个月以上的住户,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我国消费者对这些条款和现象都不陌生,但是,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对“霸王现象”和“霸王条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通信行业内部诚信比较

在价格诚信方面,广受好评的是中国移动,其次是中国联通,而评价最差的是中国电信。这样的调查结果,增强了企业危机意识,促使通信运营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通信市场行为。多年来,政协委员不断质疑移动双向收费,要求单向收费。直到2008年,移动公司对此才有所松动,准备改进资费政策,但是,还没有完全实行单向计费。可见,随着通信市场规范管理加强,运营商对诚信经营,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三、通信运营商诚信问题

(一)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一些电信运营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提供服务业务。世通假账事件、Qwest通信涉嫌虚报利润等欺诈案,极大损害了通信公司的诚信。

(二)服务中的诚信问题

虚假广告宣传,欺骗用户;格式化合同、违约不负责、电话卡余额不返还、短信陷阱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小灵通掉线,覆盖范围小而无法通话却继续收费。

(三)互联互通中的诚信问题

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磁卡电话这一矛盾十分突出。

(四)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服务业务的不正当竞争,一轮又一轮的恶性“价格战”,电信企业网络间的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电话卡的随意打折、IP电话接通率不高、CDMA移动手机不畅等等,这样的竞争是一种无序的竞争态势,势必影响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虚假广告宣传,散布假信息,电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对用户的不尊重、不信任,甚至进行欺骗行为。

(五)企业履约中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管理局、行业协会的倡导下,为共同规范电信市场,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在协约中,各企业都本着诚信的原则,以自身的品牌、信誉向政府、企业同行、消费者做出了规范市场、诚信经营的庄严承诺,并表示自愿接受公约的约束,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四、通信消费者诚信问题

(一)用户频繁换卡

因为不需要办理任何身份证明和登记材料,一些人利用话费结算的滞延时间,恶意欠费,把手机卡打爆,扔掉换新卡。

(二)恶意欠费

取消电话初装费后,电信运营商经营风险骤增,恶意欠费现象大幅攀升。欠费者向电信局申请延期缴款,然后无限期地拖延时间,以及个人使用假身份证,在出租屋登记装机之后,又不停地变换地址,使电信部门难以找到事主。

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以及网上商业诈骗等,通信公司蒙受巨额损失。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电信用户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约占电信营运收入总额的5%。2001年,我国因盗用通信设施、用户恶意欠费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占营运总收7%,户均60元,并且,这个数字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巨额欠费无疑会给运营商增添经营压力,扭曲企业财务信息,甚至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效益的增长。

五、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一)监管部门公信度不够

从2000年开始,国家设立了中央以人事权为主的电信管理体制,实行信息产业部、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对电信市场的两级管理,由于授权不充分、职责不明确、队伍不成熟等原因,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某一家运营商的代言人。这样,监管部门在市场竞争中,调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角色错位,信用缺失。

(二)管制政策和手段滞后

在电信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引入竞争机制,我国实行的是非对称管制政策,非对称管制是促进有效竞争的一个常用手段,它可以用扭曲的政策校正市场的扭曲。但是,随着新的电信竞争格局的形成,不对称管制成了一种某些电信运营商的保护政策,使市场竞争的主体处于不公平地位。

(三)通信法律不完备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电信业如何通过法律、法规,调整电信监管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是摆在中国电信业面前的一个紧要问题。国外电信业大多是先立法、后改革,我国是改革超前于立法,至今只有一部《电信条例》,从而导致竞争规则不完善,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权威受到影响。短信息服务,以惊人速度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负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而现行的法律对此还是空白。

(四)欠费中的法律漏洞

电信运营企业与用户,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长期以来,电信用户一般是先消费后付款,致使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对一些恶意欠费者,难以避免和追究。其原因,电信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恶意欠费占欠费用户总数的40%-50%,其拖欠的费用占了85%以上。

(五)通信技术防范欠缺

目前固定电话未能做到适时计费、适时出账;欠费难以形成防范和催交合力;未建立固定电话充值系统,无法做到从源头上防范;未建立反欺诈联盟及数据库,各运营商各自为战,“抢拉”客户,为用户欠费提供了可乘之机。

(六)欠费工作管理松懈

近年来,由于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发展、服务的巨大压力,重市场开拓,轻对欠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具体表现在营业把关不严,用户资料修改不及时,欠费催交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为了增强开发市场力度,对商考察不严,素质差的商,为了增加业务收入,放松对用户资格审查,如认可复印身份证开户,从而增加了欠费概率。

(七)取消初装费

2001年7月1日,国家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用户装机费用降至几十元(除终端设备外)。承诺使用一年以上,甚至赠送话机等。因此,当欠费超过百元后,有些用户就弃机,另装或转用其他通信工具,从而形成欠费。

六、诚信问题解决途径

(一)用法律来约束诚信

建立诚信体系,必须依靠法律保障。我国已经把诚实信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并在多部法律中做出明确规定,但从实践来看,仅有这些法律规定还不够,还须制定信用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在全社会建立诚实信用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惩的机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全社会动员,着力构筑社会诚信体系,主要包括:

1、大力营建社会诚信氛围,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只有全社会确立了强烈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评判标准,才能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经济生活中,恪守最基本的准则,珍惜个人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2、营造、整治企业诚信环境。企业诚信环境的营造和整治,要立足于治本与治标、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要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构筑企业、个人诚信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诚信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制度,从物质、精神上鼓励公众检举企业、个人诚信缺失状况。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社会公共服务自律性组织。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查、自纠、自管的自我约束功能,这有利于形成企业互相监督、自觉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建立和完善电信企业诚信制度

1、建立企业诚信文化,使恪守诚信变为每一个电信企业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信用危机产生。企业诚信文化方面的建设包括:首先,将诚信经营上升到企业理念的高度,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融入员工的潜意识。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把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的准则,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电信企业应加强内部诚信教育,树立诚信经营的道德思想观,这是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的基础。此外,应加快建设电信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突出诚信,建立员工岗位信用制度、职责信用制度,并逐渐延伸到员工的个人生活信用。最后,建立健全公司诚信管理评价机制,将员工诚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

2、建立用户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对用户进行信用度的评价、对用户的消费过程进行监控、对信用等级差的,以及上了“黑名单”的用户,进行及时地清算和处理,从而引导和规范用户的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诚信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电信行业,要加快培育信用观念,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这对促使电信市场有序进行,保证电信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容.企业竞争力之源[N].赣南日报,2005-03-29.

2、王宁.电信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6).

3、关蓉晖.简论诚信文化[N].光明日报,2005-01-11.

4、付连辉.诚信引领企业制胜的法宝[N].鞍山日报,2003-08-15.

5、王振富.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之本[N].文汇报,2004-01-20.

6、赵兴烨.信用缺失已成为电信业做大做强的“瓶颈”[N].人民邮电报,2004-07-12.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范文12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开展诚信企业建设,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诚信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县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诚信企业建设活动,诚信企业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企业诚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信用缺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创建诚信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开展企业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形成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对于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对于扩大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诚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见。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制度先行,统一规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总目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为纽带,以金融带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部门协作的方式,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水平,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力争用3-4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和披露应用系统和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体系、信用政策体系、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和企业失信惩戒机制,促使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有效遏制企业失信行为,打造企业诚信品牌,树立信用企业良好形象,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社会环境,为建设诚信提供良好的信用保障。

三、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一)建立诚信企业建设工作机制

1成立县诚信企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诚信企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整体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研究制订诚信企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诚信企业建设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披露应用系统和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

1研究制订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和标准,统一信用信息分类及编码、信用信息征集格式和信用报告规范文本,并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自动进行管理。

2建立信用信息数据交互平台,初步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交换和共享。

3建立依法安全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机制。

三)建立完善信用政策支撑体系

1研究制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披露和使用行为。

2根据部门管理权限,研究制定相关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和优惠政策,对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3研究制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及管理办法,按照评定等级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4研究制定企业成长计划,对符合标准的信用状况良好的成长型企业给予各项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诚信经营。

5研究制定加强信用服务行业监督管理办法,确定行业准入制度,规范中介组织的信用行为。

四)建立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体系

1培育现代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发展以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催收等为主的信用服务业。

2组建或引进1-2户有较强实力和公信力的评价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业务。

3开展企业资信等级评价试点工作。

五)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和社会服务机构可在授信额度、付款方式及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

2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有失信行为的企业,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信用联防机制,使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

3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对于信用记录出现瑕疵的企业,允许其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帮助下,主动采取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恢复企业信用或个人信用,通过考核和评价后,获准提前解除失信行为公示和市场禁入等限制。

六)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体系

有关部门要率先在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项目的选择等事项办理中使用信用产品(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企业信用状况及信用等级等)登记注册、行政事务审批、日常监管、资质认定管理及周期性检验和评级评优等工作中逐步推广使用信用产品。

四、实施步骤和任务分工

一)实施步骤。诚信企业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初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诚信企业建设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体制,研究拟定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和管理办法,引入或组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工作,试行电子数据系统自动规范诚信等级管理及。

2扩大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逐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信用信息数据交互平台,初步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交换和共享;扩大企业资信等级评级范围;经济生活各领域逐步应用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积极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现代信用服务业;初步建立信用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3巩固完善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政策,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加工、整理、使用、披露系统和技术支撑体系;全面开展企业资信等级评级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信用产品得到充分应用,形成“守信收益、失信受损”良好氛围,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任务分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诚信企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开展诚信企业建设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成立县诚信企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经贸局、人行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工商、税务、质监、劳动、中小局及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诚信企业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经贸局和人行共同负责诚信企业建设具体工作。

二)精心组织。由县经贸局、人行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将企业诚信状况作为是否纳入中小成长计划的首要条件,对进入成长计划的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信用授信、贷款、支付结算、评级、财务管理等一揽子优惠服务。要积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纳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

三)强化协作。各部门要分工协作,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管理机构落实,工作方案落实,加快推进全县诚信企业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制定政策措施,推广使用信用产品。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管理、评级评优等方面逐步对信用报告的使用做出必要的规定。金融和商业机构在与企业或个人发生信用交易业务时,要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查询当事人的信用报告或要求当事人提供信用报告。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大宗交易、签订经济合同、进行合资合作等商业活动中,提倡企业和个人主动提供信用报告,授权他人查询自身的信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