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图书管理

图书馆图书管理

时间:2023-08-04 17:24:40

图书馆图书管理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1

当今时代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对图书馆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图书馆的生存空间正在被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占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出适当的调整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有发展的可能,图书管理人员一定要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推进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所以也需要一些人员对这些信息和书籍进行归类整理和有层次的管理,在图书管理当中知识管理的应用使图书管理工作不再像以往那样简单,知识管理是要在管理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信息和信息之间,人与信息之间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搜集整理等工作的紧密结合,这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有规划的信息平台,这样的管理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这也会成为一个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图书馆必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图书馆的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多样化的渴求,所以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知识管理予以重视,加强图书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发展和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不断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同时也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之后将其以合理的方式整理、归类,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很好地推动了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和革新,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管理员在工作中对知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运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推动各种知识需要,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知识管理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以往的图书管理工作方式比较陈旧,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而知识管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其次是管理范围更大,它囊括了所有与信息有关的知识、资料、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的管理。最后是管理侧重点上的优势,知识管理在管理过程当中更加强点以人为主要对象,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更好地位读者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需要包括图书馆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人事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整理和创新,其中最为主要管理工作有如下几个:

1.知识创新管理,主要是指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并以图书馆知识作为管理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对图书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概念体系作出革新等,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的业务流程必须以“知识流”作为管理的主线,业务流程的创新与重组是其工作的重心,研究如何实现从文献采访、组织以及服务转变成知识搜集、组织、以及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系统性的知识需求,因此在建立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时必须以同时满足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个团体的共同需求,同时以开拓多样化用户,提供多方面、深层次服务,建立起复合犁型图书馆为目标。

3.知识传播管理,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首要任务,就是为了方便知识源与寻求者之间的准确和及时的匹配。

4.知识服务管理,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应该做到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的使用和开发,从而使图书馆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加直接方式对用户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工作进行更全面的支持。

5.人力资本管理,在现代化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人力资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得到更有效地实现。

(三)服务工作的创新

1.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概念,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收集,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

2.知识服务工作的加强。现代社会对于图书馆的知识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图书馆知识服务方式也不能局限于是简单、传统的文献书籍收集、储存、推广以及应用等工作,而是应该加强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当代图书管理工作应当及时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四)服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就应不断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引进一些装也行很强,个人技能和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让这些人员能够在工作中起到非常好的带头作用,这些人员都是受过专业教育,并且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和知识的人才,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自身的工作中去。其次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对一些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使这些人员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有更好的技术区操作这些设备,相关部门一概组织考核,对成绩较高的人员应该给予一定方式的鼓励,对那些不是很好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警告。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规划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图书馆界面临一个向国际惯例靠拢,按规则办事的问题。中国图书馆行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同样要注意在管理上的国际“接轨”,不仅我们目前的管理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入世”以后,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会有调整,图书馆行业面临更大的管理挑战。就以数字化为例,图书馆实施数字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个重大的管理创新,实践经验表明,图书馆数字化顺利实施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管理的落后。要成功地施行重大管理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更深刻、更系统地理解一些更加基础的管理知识和国际经验。

1规划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

管理是个普遍适用于包括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在内各种组织的概念。实际上“管理”一词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在最高层可能指向治理层面,即组织的基本利益构架:如合伙制、公司制,非营利(部门或组织),机构内从属性质或是慈善机构等;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更多的是指具体执行层面上的规章、项目管理和薪酬制度等。但是这还不够,在国外,“管理”概念还要指向组织的宏观层面,有时被称为经营管理,这里的经营主要是指规划、营销、机构设置、流程设计等。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对经营层面上的知识和认识。

根据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的实践,规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战略、制订计划以协调各项活动。尽管存在多达几十种管理工具,贝恩咨询公司对全球企业组织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用得最多的还是战略规划(76%),使命和愿景描述(70%)和目标(69%)这三种。通过制订规划,管理层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使命,聚焦于具体的奋斗目标,确定通过计划、项目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是任何组织进行规划的目的,图书馆也不例外。近年来战略规划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企业、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发展。规划研究专家认为: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在规划的目标重点上当然有区别,但是就规划的结构而言,没有很大差别,倒是组织的规模大小影响更大,因此管理学的一般规划方法也应适用于图书馆。

在这里主要探讨图书馆经营管理中规划的应用。什么是图书馆规划?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其规划与一般组织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说明了组织的位置在哪里,想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到这样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美国《罗德岛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手册》为图书馆规划作了如下说明:规划是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所作的精心的、优先的准备方式。基于对社区的了解、社区的期望和资源,以及对社区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期所做出的长期规划将能够使图书馆理事会和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提供有效和积极的图书馆服务的责任。因此可以说规划是图书馆为了面向未来,应付挑战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

2图书馆规划的结构和要素

图书馆规划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要素。但是在同一系统、同一地区,国际图书馆界的管理当局往往会有一定的要求。这里先举几个例子。

1997年9月发表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它规定图书馆必须制订3—5年的长期规划,其最低限度必须包括:使命的描述、需求的描述、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为实现目标和目的行动计划(至少是第一年的),其中需说明达到目的所需的活动,及其时间框架和其它可以衡量的指标、关于规划方法的简单叙述、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最后,每年10月要根据规划对下一年度作出更新。

威斯康星州公共事物指导部根据1998年7月生效的该州图书馆法修订版,提供了郡图书馆规划样本,其结构如下:

1)使命描述;2)背景;3)目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所提供的服务;4)当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5)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如果你想省略目的,也可以是“目标和行动”:6)实施(这部分必须包括规划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所有行动);7)未来工作,包括规划的评估和更新;8)附件。

2001年3月19日完成年度更新的罗德岛州图书馆5年规划,其主要框架很有典型性。这份44页的报告首先进行环境扫描,以分析图书馆的需求,然后用一页来叙述图书馆的愿景,用5行文字提出图书馆的使命,接着是一个规划过程的叙述。规划的主体是方向、优先关注和项目,其中用表格详尽描述了各个具体计划及其预算。规划的最后具体提出了评价的要求和具体计划。

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四年规划题为《图书馆战略1999—2002》。该报告在格式上和美国图书馆界不完全一样,在引言部分包含了一段图书馆使命描述,接着是战略愿景,第三部分提出资金来源、服务、人员等8个方面的战略方向,并加以具体叙述,详细的指标列在附录里。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图书馆的规划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明显地具有一些共性。大多数战略规划都包含使命和愿景描述,这是规划极其重要环节,而常常又被忽视,需要做一点说明。

使命描述是关于组织为什么存在基本理由的简要说明,指出其主要服务功能和这些功能所针对的用户群完全认同。不少著名的公司都有简洁而广为人知的使命表述,例如沃尔玛公司称其使命为“让老百姓有机会买有钱人买的东西”,3M公司则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从许多实例来看图书馆规划的使命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从一句话到多段文字都有。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描述为:“我们欢迎并支持所有人民享受阅读,寻求终身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工作通过图书、服务项目和其他资源公平地提供信息、思想和知识;我们相信自由地阅读、学习和发现”。

愿景描述是关于组织发展未来所期望前景的描述。在战略研究中常常进行情景描述,那是一种对于“如果这样,未来就会那样”的预测,预测的结果会是多种不同的情景,愿景是其中我们所希望的一种情景。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规划目标是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与愿景联系,通常无法测度,它一般在长期规划期间不会改变,甚至不一定能够完成实现;而具体目的是为达到最终结果所进行的具体的、近期的结果,它包括谁来做、如何做,什么条件和时间框架等。目的是可测度的,在规划期内可能改变。

3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订

战略规划作为规划的一种,更加注重长期性和远见性。据了解,国际图书馆界自1990年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当图书馆新开张或上一个全新项目时,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时,都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规划。由于战略规划是一种应对重大变化的规视理解变化这个环节,往往需要重新描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在许多情况下,正式规划前要进行战略的研究,会产生单独的报告。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图书馆界发起了“图书馆2000年”战略研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报告,例如新加坡的《图书馆2000年报告》。近年来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也促使图书馆界重新进行战略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为国会图书馆所作的战略研究“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

为深刻认识变化中的组织发展环境,一般还要利用一些特殊工具,常用的有环境监测、竞争分析、SWOT分析和预测等。它们主要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以便正确地制订战略。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有大量专著和论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4国际图书馆界规划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规划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制订计划是政府的常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文化部的要求,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订过各种计划和规划。近年来图书馆界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开始制订战略规划。图书馆进行规划往往是为了数字化建设或新馆建设,还没有普遍成为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从公开发表的少数规划全文来看,有的在结构上已经接近国外的样式。

但是中外图书馆规划是有一些区别的。有些差别与不同国情有关,不存在好坏问题。一位欧洲的图书馆资深馆员认为,规划方面,美国比较注重样式的统一,而欧洲则不太注意形式,因此图书馆规划不存在必须模仿的样版。但是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规划还是有重要价值的。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我国图书馆界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公益性的图书馆,一般对规划的意义认识不足,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如同写一个平常的工作总结加明年打算,一般事先不做研究,也未必将其作为图书馆发展和管理的轴心;而在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方面,差距则更大。初步来看,国外图书馆规划有以下一些特点是国内所缺乏的,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1)重视规划的法律依据。几乎所有美国各地图书馆规划都有其法律依据的说明,有的在首页或某个部分突出这个法律的标记。有的地方甚至在程序上要求依法行事,美国马省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就规定图书馆规划制订必须依照小型图书馆规划程序(SLPP)或公共图书馆法。这表明规划的制订不是图书馆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社会的强制性要求。

(2)重视过程甚于重视结果。国外图书馆相当重视规划程序,许多规划文本包含了程序的说明,完整的规划几乎都详细列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即编制、评论和审核批准的小组或委员会成员名单,有的还把讨论的详细记录作为规划的附件。正如规划专家所言,“规划的最大益处不是其产生的一套文件,而是过程本身”。为规划而进行的环境和资源分析能够使规划者更好地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内外条件及其变化;形成正确的目标和项目也必然是领导层和职工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循序进行得顺利,将大大有利于规划的执行。在这里规划本身文字的完美或口号的雕琢已经是不重要了。

(3)业外人士参与规划。个别国外图书馆聘用外部咨询专家进行规划,更多的采用有外部人士参与规划小组的方法;而参加规划的讨论、审核和批准的绝大多数并非图书馆员。尤其是规划前期的战略研究,一般都是由外部专家进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编写委员会16位成员中,仅三人是图书馆员(其中没有国会图书馆人员),其余是来自大学文理科,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出版等公司的专家。新加坡《图书馆2000年》报告的作者“图书馆2000评论委员会”由国家计算机管理局人员担任正副主席,22名成员中仅一人为国家图书馆行政负责人,另外一位是国立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其余均来自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

(4)重视规划执行的评价和更新。制订规划是为了执行。国外图书馆规划中的项目一般都有考核指标,规划中往往也规定评价的程序。有些还在规划中事先指定了评价组的成员,以便让他们在执行的全程进行监督。不少图书馆规划的法律或文件明确指出更新要求和周期,例如前面提到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要求在每个财政年度的转换期10月份进行一次规划更新。这些要求反过来迫使规划在目标和项目上要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

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所属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部门的划分和设立,各部门关系的确定,职能、职权和业务工作的分工,人员编制、技术力量的配备与协调等。机构设置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最精简的、职责分明的、合理的机构设置可以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由业务机构和行政机构两大部分构成:业务机构主要执行文献的选择、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提供使用等职能;行政机构主要是为图书馆业务工作提供条件,支持和保证业务工作的完成,负责秘书、外事、公共关系、人事、财务、安全保卫、物资供应、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

阅览室是读书的圣地,是求知的摇篮,是文明的场所,应时刻保持安静、整洁、美观。大家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要遵守管理制度,尊重并支持管理员的工作。借阅书刊凭借书证学生证,每人每次限借一本,报刊阅读限于阅览室内,不得带出。阅读完毕,按管理员要求,归还到位,并当场领回借书证或学生证。确因重要资料复印需要带出报刊者,应与管理员协商,交纳押金后办理借出手续,且必须在一天内归还。

保持阅览室安静,不得大声谈笑、喧哗;不能使用外音播放器;移动电话应调至静音状态,接听电话应到室外;搬动桌椅避免发出噪音,不得在阅览室吃零食,不得乱扔瓜果皮壳和纸屑等垃圾。爱护报刊及设施。避免茶水、饮料等污损报刊,污染环境。避免随身物品磨损、划坏阅览室桌椅、墙壁、地面等。阅览室是集体学习场所,提倡文明阅读。应保持言行及穿着大方、得体、文雅。对不慎损坏的报刊和设施要勇于承担过失责任,主动征询管理员意见,按相关规定予以赔偿。对管理员工作有意见可以以适当方式提出,也可以将书面意见投入“意见箱”。

管理员是阅览室管理的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负责报刊、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维护,制止不良行为,管理员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管理员要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得聊天、吃零食和处理私人事务,更不应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管理员要严格执行报刊入室和借阅手续,并认真检查每份回收报刊是否有污损,对丢失、损坏的报刊,若不能查明责任人的,应由管理员负责赔偿。管理员要负责日常卫生保洁和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管理员要负责阅览室设施保管,凡被损坏的,要及时追查责任人,并报告修复。

管理员要做好财物管理工作,防火防盗。下班时关窗、关灯(电扇)、锁门。管理员应及时将新报刊上架,并收存过期报刊。年度结束,分类整理报刊、列出清单,经采编室负责清点验收后入过期书刊室。图书馆文员一般会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很长时间,也可以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转去其它的机构担任文员,但总的来说,文员的晋升还是比较缓慢的,一些优秀的文员会晋升为机构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常规事务的管理。

图书馆文员不需要有太高的学历,文科或秘书相关专业的大专或职业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担任图书馆文员的职位。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会学习计算机、财会、商业和秘书相关的课程。因为经常要与办公室其它工作人员沟通或做报告,文员必须要有很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借书处借给并且收集书,期刊,录像带和其他料。在计算机上进入并且不断改进赞助人的记录。处理包括书,视听的材料和计算机软件的新材料。根据规定的程序和其他项目和返回给架子,文件的他们,或者另一个指定存储区。

“图书馆管理员”这个概念如果要进行细分的话,会分出很多种类:图书采购、图书分类编目、用户咨询……这几类图书馆员一般读者很少接触到,读者接触最多的就是图书馆前台负责借书还书的馆员、书库里负责图书上架、为读者提供帮助的馆员。所以不同的图书馆员,工作是不一样的。对于负责图书采购的馆员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所谓的买书。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有很多东西要注意。要买什么书?有多少预算?去哪买?买来之后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跟图书馆的类型和定位有关,跟图书馆每年的经费有关,跟图书馆指定的采购政策有关。不是说想买什么书,市面上什么书流行,就能买的。

图书编目,可以说就是在图书采购到馆之后要做的工作,这一流程是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买来的书,首先要进行登记,一是检查所购买的书是否有缺漏;二是当今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的需要。现在图书馆都会配备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门禁、图书检索、借还图书都是通过这套系统的。所以新到的书,也必须经过这么一套系统。至于编目,就是给每本图书做分类,给一个分类号;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将这些分类信息以及条形码信息输入。之后还要在书中加磁条等等。只有经过这些工作,一本书才有资格入库。经过了编目和相关的处理之后,一本书就可以入库了,入库就是要将书进行上架,这一部分工作也有专门的图书馆员负责,当然也可以交给一些图书馆义工和志愿者。上架是一件苦力活,你需要很认真,要把书根据分类号放到合适的架位上,否则读者可能就找不着这本书了。

图书馆应该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这是出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方便用户使用这样一个观念;并且图书馆本身拥有的资源很大一部分是分散的,没有经过整合的,这样就需要图书馆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图书馆服务应当是有偿的。基于图书馆业务数据基础上的专题信息服务不是图书馆本身拥有的资源,而是凝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这种劳动当然应该是有偿的。当然这种有偿是相对的,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

至于用户咨询,主要就是帮助读者解决一些使用图书馆的问题,有的图书馆也有线上咨询系统,会有专门的图书馆员在上面为用户答疑。借还图书就不用说了,一般被成为“刷书”。一般的读者都能接触的到,很简单,但需要很认真才行。这些图书馆员也是图书馆对外的窗口,是与用户接触最多的图书馆员,因此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往往对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读者抱怨的那些图书馆员往往也就这类图书馆员。

在当今社会的图书馆体系中,有很多类型和分工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各类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研系统图书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和工作侧重都有所不同。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有机体。作为一个社会机构,一个企业单位应该有的部门它都有。于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有着形形的分工。当然,除了人事、财务、行政等部门外,最多的就是各种根植于图书馆业务的图书馆员了。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机构,各种社会记忆以纸本或者电子的方式进入图书馆并加以组织从而得以对外借阅、服务,这就是一个图书馆资源的采购、编目、上架、流通、服务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人做。而在一些专业类型的图书馆,除了资源的提供,其更加侧重的是各类咨询服务的提供,进而为读者的学术研究等提供文献的综述和研究支持,这部分应该算是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集大成者。

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就是“采、分、编、典、流”,一般读者能接触到的就是流通领域了,采,就是买书,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买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书;分,分类,根据《中图法》,书得内容对书进行分类,成品就是我们看到的索书号;编,编目,浩瀚的书海重如何找到自己想找的那一本,编目的作用就是将书得基本信息摘录下来;典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流,就是流通了,从书开始上架,到经过一个个读者的手,再回到图书馆。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所以图书馆管理员有公务员的性质。采编部,顾名思意是采购和编目工作的部门。主要是负责制订图书馆馆藏建设体系发展规划及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对已购文献资源进行分类、著录、编目、校审、加工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负责文献编目中心的日常管理等。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

创新是当今时展的趋势,现代图书馆管理体制也在创新之列,而作为图书馆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是图书馆行业的主力军,其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1创新是时展的鲜明特征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和壮大的法宝。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创新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根据人们的认识和需要,目前已形成了多种类型,如有促成物质实物的发明或革新的实物创新与提出解决问题新对策的创新对策,有设计某种新的制度、体制、管理方式方法的制度创新与提出某种理论构想的理论创新,还有提出观察事物的新角度、新认识、新观点的认识创新等等。

2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图书馆是知识的载体、是信息的阵地。所以,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概莫能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正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

(1)管理创新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原动力。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新世纪,谁能感觉敏捷,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快速作出反应,力争处处先行一步,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敢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2)管理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外在需要。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不犯错误为出发点,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种过细过严的规则,通常会窒息那些最初很难识别的新生事物的嫩芽,致使图书馆管理僵化,抑制了首创精神。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

(3)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新世纪是一个蕴育着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的运行发展,图书馆要继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其发展的趋势。

3领导者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

管理创新总是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使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保持一种最佳效果的状态。同时也创造条件引导系统环境,向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图书馆目前的状况来看,管理创新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就是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上。在管理机制上,要使人们总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奋发向上的信号。

(1)创新意识是领导者创新的基本素质与先决条件。创新意识是人脑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客观事物刺激下,自觉产生的改变客观事物现状的愿望和意念。领导者,即领先、引导、组织、协调者。创新意识之所以成为其重要的基本素质,是由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里,科学技术快速突破的背景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领导者的根本职能和职责决定的。这一背景要求图书馆领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不仅要适应变化的对象和内容,而且要适应变化的力度和节奏,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变化的动向,善于果断地捕捉变化的契机,善于促进本馆工作的变革与更新。这也正是图书馆领导者与一般员工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2)讲学习是领导者创新的内在动力与关键环节。图书馆领导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与渊博的知识,这不仅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工作的客观要求。作为创新主体的领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自己个人的形象、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单位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领导者不仅要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应该提高创新思维和理论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潜下心来致力于构建符合创新要求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伴随着大胆地实践和探索,使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统一。

(3)良好的环境是领导者创新的外在动力与根本保证。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可以使身处其间的人们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因此,一个健全的创新环境成为了管理创新能否有效、健康开展的根本保证。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份之于植物生长一样,管理创新也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营养,需要有激发人们突破陈规陋习、大胆创新的原动力。切忌对领导者的管理创新一旦出现失误或问题,就采取横加指责的态度。适当的政策扶持、激励、引导和保护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同时,还必须在馆内外营造一种健康有序、宽松和谐、鼓励创新、支持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4)创新机制是培养领导者创新的催化剂。邓小平曾鼓励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图书馆创新要有人才。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险,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论资排辈现象仍相当普遍,压制了大批年轻的创新骨干人才的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图书馆本着珍惜人才、人才为本的原则,选好、培养好、用好、关心好杰出青年人才的成长,在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上向创新人才倾斜,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

4图书馆管理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图书馆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全部工作过程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既不能只强调创新,而不尊重客观实际或背离客观事实;也不能认为维持现状实事求是就不能创新,或认为,创新是为了出风头,摆花架子。这就应该根据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外单位的好经验与本馆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上情”与“下情”,市场经济“行情”的最佳结合点上,创造性地形成适宜本馆具体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才是科学求实的态度。

(2)走群众路线,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应讲科学、顺民心、重民意,应本着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负责的精神来作规划,图发展。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因为群众的实践、智慧和经验,是图书馆领导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5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因此本人结合开入式图书馆的要求,对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原理、Delphi应用程序设计,Delphi数据库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高级管理员三方面的需要。

第一章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和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简明的介绍,并分析了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所应进行的工作。

第二章对数据库的设计和SQL语言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深入理解数据库应用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学习了具体的开发工具Delphi 6.0,对其数据库组件,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等数据库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第四章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按照数据库设计理论一步一步地给出了系统需求说明书、局部ER图、全局ER图、系统关系模式,子模式,利用MS SQL Server2000建立了数据库

第五章进行了具体的程序设计,具体划分了三类用户的操作权限,设计了了三个操作界面。实现了数据库表的浏览,记录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报表的生成,实现了多数据库表的连接操作,实现了多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并灵活实现了对不可更新查询结果集的更新操作,实现了主从表操作,实现了密码维护功能,最后,系统还可以导入数据库以对任意同结构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设计充分利用Delphi 6、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技术的强大力量,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可靠性。

关键词:数据库,SQL语言,MS SQL Server,Delphi6,

数据库组件,图书管理,窗体,listview组件

 

目    录

摘  要 ……………………………………………………………………………… I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 1

§1.2 图书管理系统 ……………………………………………………… 4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6

第二章  数据库理论基础 ………………………………………………………… 7

§2.1 数据库系统设计及范式分析 …………………………………………… 7

§2.2 SQL语言介绍………………………………………………………………… 11

2.2.1 SQL基础  ………………………………………………………………… 11

2.2.2 SQL语句  ………………………………………………………………… 12

第三章  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16

§3.1 Delphi6.0 VCL组件的体系结构……………………………………… 16

§3.2 数据库组件介绍  …………………………………………………………… 17

§3.3 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  …………………………………………… 18

§3.4 MS SQL Server简述  ……………………………………………………  22

第四章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 24

§4.1 应用需求分析 …………………………………………………………… 24

§4.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29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29

第五章  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37

§5.1 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 37

§5.2 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 37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38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39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39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40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41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42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43

5.6.4借阅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的实现……………………………………… 47

§5.7工作人员-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49

5.7.1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50

5.7.2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53

§5.8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54

5.8.1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55

5.8.2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管理功能的实现…………………… 58

5.8.3图书馆管理员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60

5.8.4图书馆管理员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62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62

5.8.6图书馆身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64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65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67

§5.9系统信息显示的实现………………………………………………… 68

第六章 结束语 ……………………………………………………………… 69

致  谢 ………………………………………………………………………………70

参考书目 …………………………………………………………………………… 70

 

第一章  绪  论

§1.1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为: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软件邻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产生于60年代,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并且,近年来,随着World Wide 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

1.1.1  数据库

如图1.1显示了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件。数据库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DBMS则由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

1.1.1.1 用户数据

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现在把关系看作数据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的实体的记录。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它关系更结构化一些。第二章描述了一个用以产生良好结构关系的过程,称作规范化。

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R1(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电话)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因此数据用两个关系表示更好。现在如果某图书借阅者改变了它的联系电话,只有关系(表)user的对应行需要改变。当然,要想产生一个,显示图书名称及其借阅者联系电话的报表,就需要将这两个表的行结合起来。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1.1.1.2  元数据

数据库是自描述的,这就意味着它自身包含了它的结构的描述,这种结构的描述称作元数据。因为DBMS产品是用来存储和操纵表的,所以大多数产品把元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有时称作系统表。这些系统表存储了数据库中表的情况,指出每一个表中有多少列,那一列是主关键字,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的描述,它也存储索引、关键字、规则和数据库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表中存储元数据不仅对DBMS是有效的,对用户也是方便的,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与查询用户数据同样的查询工具来查询元数据。本文第二章所介绍的SQL语言可以同时用于元数据和用户数据。

1.1.1.3  索引

第三种类型的数据改进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访问性,这种数据经常称作开销数据,尽管有时也采用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构,如链表,但它主要还是索引。索引可以用来排序和快速访问数据。下面以本人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book表为例来说明。

假定数据在磁盘上是按’图书编号’的递增顺序排列的,用户想打印一个按’图书名称’排序的图书数据报表。为此,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源表中提取出来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则这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或者,可以在‘图书名称’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的条目按照‘图书名称’排序,这样,该索引的条目可以读出来,并用来按顺序访问book数据。

索引用于快速访问数据。例如,一个用户只想访问book表中‘图书类别’值为‘01’的那些学生。如果没有索引,则必须搜索整个源表;但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条目,并使用它来挑选所有合适的行。

索引对排序和查找是有帮助的,但要付出代价。book表中的行每次改变时,索引也必须改变,这意味着索引并非随意的,应该在真正需要时保存。

1.1.1.4  应用元数据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四种数据是应用元数据,它用来存储用户窗体、报表、查询和其他形式的查询组件。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应用组件,支持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组件的结构作为应用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然而,大多数现代的DBMS产品存储这种数据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都不直接访问应用元数据,想反,他们通过DBMS中的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

MS SQL Server2000中就支持窗体、存储过程等应用元数据。

1.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MS SQL Server2000就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和层次、网状模型的最大判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关系模型是数学化模型。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1.1所示,DBMS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设计工具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和DBMS引擎。

设计子系统有一个方便数据库及其应用创建的工具集。它典型地包含产生表、窗体、查询和报表的工具。DBMS产品还提供编程语言和对编程语言的接口。

运行子系统处理用设计子系统开发的应用组件。它所包含的运行处理器用来处理窗体和数据库的数据交互,以及回答查询和打印报表等。

DBMS引擎从其他两个组件接受请求,并把它们翻译成对操作系统的命令,以便读写物理介质上的数据。DBMS引擎还涉及事务管理、锁、备份和恢复。

1.1.3  创建数据库

1.1.3.1  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模式定义了数据库的结构、表、关系、域和业务规则。数据库模式是一种设计,数据库和应用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域是一列可能拥有的值的集合。必须为每一个表的每一列确定域。除了数据的物理格式外,还需要确定是否有些域对表来说是唯一的。

数据库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是业务规则,它是对需要反映在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活动的约束。业务规则是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他们指定了无论什么数据变化到达DBMS引擎,允许的数据值必须满足的约束。不管无效的数据变化请求是来自窗体的用户、查询/修改请求还是应用程序,DBMS都应该拒绝。

遗憾的是,不同的DBMS产品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业务规则。在某些情况下,DBMS产品不具备实施必要业务规则的能力,必须以代码形式把它们编入应用程序。

1.1.3.2  创建表

1.1.3.3  定义联系

1.1.4  应用组件

数据库应用包括窗体、查询、报表、菜单和应用程序。

§1.2  图书管理系统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1.1 系统所做工作

1) 了解应用开发工具的现状

2) DelPHi6.0编程基础

3) MS SQL Server基础

4) 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

5) 开发数据库。数据库实现的一些功能有

l 数据和数据说明的醒目显示;

l 多条件的查询、多条记录的检索、模糊查询;

l 数据文件某种存储格式导入数据窗体,经过数据完整性校验存入数据库;

l 数据库安全性的设计;

l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接口、界面的设计。

§1.3  本文所作工作

绪论部分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开发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任务。

第二章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和范式分析,并系统介绍了SQL语言,为设计和理解应用程序做了铺垫。

第三章对系统介绍了Delphi 6.0的数据库编程技术、SQL语言在Delphi 6.0中的应用、MS SQL Server基础。

第四章分析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根据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划分和细化。

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设计结果利用MSSQL Server2000和Delphi 6.0进行了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

总结部分介绍了设计体会和编程体会,并指出了系统设计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第二章   数据库理论基础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 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 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 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 物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属性的类型、宽度与取值范围,设计出基本表的主键,将所有的表名与字段名英文化(现在很多软件能支持中文字段,如MS SQL Server,我就是用的中文字段名),实现物理建库,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字典。

(5) 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要设计出一个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除满足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外,还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理论 模式 办法

知识管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用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创新型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将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更加具有效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类、信息与活动进行高效的结合,实现知识更大程度上的共享。图书馆是实现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的管理中,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各项管理,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加工、存储以及应用和广播等过程中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对与知识相关的多种资源以及无形资产所进行的管理,这其中涉及到了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化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大程度上是广义上的知识管理,包括了对工作内容进行的知识管理,也包含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对工作内容的知识管理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的范畴之内,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对组织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是在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之内,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以及具体措施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管理具体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合与使用,发挥图书馆以及内部藏书的最佳效率,是达成图书馆的建馆目标和图书馆任务的具体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科学的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及内部藏书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使用,提升现代化的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基础、管理对象以及管理侧重点等方面,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工作人员、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等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除了以上内容,还包括了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也要从图书馆知识管理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入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按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依赖程度等,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事物模式、集成模式、专家模式以及协作模式四大类创新管理模式的划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规范化,强调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通过对核心业务知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来确保与核心业务有关的运营活动的持续稳定的开展。知识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强调整体上的最优,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采用业务集成方式形成图书馆管理中的运行规则以及行动标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重视从专业化的各项工作中获得核心业务的发展动力,强调图书馆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来吸引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鼓励专业性的知识人才广泛的开展价值增值以及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附加值的管理活动,通过图书馆所具有的知识资本的内部高效运营,来培养更加适合于落实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协作模式,要求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的考量多种知识领域,充分的调动各个方面储备的知识,来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各种错综负责的问题,强调管理工作开展中学习型组织模式的建立,以及共同超越理念的培养,重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个人以及集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首先是对传统的目标管理的摒弃,虽然在图书馆管理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中,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了总目标,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分目标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采用知识管理理念对目标管理的相关弊端进行改进或扬弃,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图书馆管理之前所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办法,提倡管理工作开展中高效的应用和落实授权理论、激励理论以及自我控制理论等,鼓励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所有人员主动的参与到评价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等全过程中,但员工的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等并没有得到最佳的体现,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贡献并不明显。

引入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科学的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将信息用户、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进行高效结合,针对图书馆服务群体的用户结构、群体数量以及比例、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频率等,进行广泛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对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层次、满意程度以及发展变化等用户信息进行准确的获取和充分的利用,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用户信息的反馈渠道,以及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客观准确的进行图书馆运行服务工作的状态和效率的分析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改进确立明确的方向,扩大图书馆知识服务及信息服务的范畴。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还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从服务的内容上强调知识性。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在践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就服务内容的深度要注意知识内涵的扩充,广泛的开展知识的发现与知识的挖掘,使图书馆以及管理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信息得到系统化、深入化以及综合化的提升和发展,形成自身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再生知识,实现图书馆整体性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以及增值化发展;在运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服务内容广度上的扩充,管理人员要扩充相关问题以及管理知识的涵盖面,强调对图书馆现有的多种实体资源以及网上的虚拟资源、知识导航系统等的高效利用,依托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知识面更为广阔的知识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

三、总结

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图书馆相关工作者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管理经验以及应变对策,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效益,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以及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洪敏.知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创新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2(01)

[2]张艾白.试论如何运用知识管理创新图书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3)

[3]王红.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7

一、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型人才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生活,各行各业的管理都需要知识管理的参与。图书馆管理是一门关系到图书馆工作里方方面面的学科,包括广义的管理与狭义的管理。包括图书馆日常开支、馆内书籍方面的工作以及书籍的使用管理,而狭义的图书馆管理还包括图书馆的预算、财务、日常费用的支配,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书籍统计和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图书馆集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对于图书馆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我们要从新的角度来进行创新。知识管理1是从1990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学术与商业应用主题,主要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中。这种管理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正确管理系统的形成,以上是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成为了推动经济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发展的当下,图书馆也需要知识管理才能发展。以知识的研究和开发为主体,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在管理实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人才的是重点,知识型人才的竞争越演越烈,人是一切发展的主体,个人发展的智力因素决定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为集体或组织贡献力量。在图书馆管理中,应该重视人才的适当利用,发掘知识型、高效型、全面型人才资源,要做到人才尽用,人才智力的潜力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断被发掘并且提高。

二、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对知识的创新也尤为重要,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要有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去负责知识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环节,知识的创新要有合理事实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把优秀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通过图书馆相关人员的后续研究和拓展,来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其次,图书馆知识管理促进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借阅用户之间的交流,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流通。知识创新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化、信息化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学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发展为主导。提高个人的信息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图书馆作为传统信息交流载体,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然不适应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新行业的崛起,使得大数据、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的视线,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阅读模式也成为了大众的首选,就是因为信息时代带给了人们这种明显改善的便利,在这样的形势下,图书馆发展只有把信息化作为变革的重点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新的立足点。信息化管理意味着用户之间在图书馆单独建立的信息交流渠道进行文化与信息的交流,用户之间彼此加强联系,适应新发展渠道,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变革,以信息化取代传统模式的管理,为图书馆新模式发展开辟道路。

三、图书管理的建议

图书馆管理主要在于推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彼此交流,增加图书馆管理的知识储集,从知识层面提高管理层的整体素质,要以知识信息的创新框架为基础,知识信息的管理主要涉及的信息技术有,因特网、内部网、外联网;存贮结构技术;元数据技术2等。知识管理创新的内容:知识应用管理、知识创新管理、知识传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应用管理需要知识的创新者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创新管理模式,要通过创新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体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知识创新管理在维护了创新者的利益的同时,关注知识的开发与创新,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信息的作用,理论创新要通过全球建立的信息渠道去关注图书馆管理学发展的最新的动态,跟随信息化主流的发展,获得行业新情况,提高扩展自身的研究能力和领域,研究并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知识传播管理,需要用户的交往去传递图书馆馆内信息。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把人当做精神文化的管理对象,转变强硬的权力管理模式,了解图书馆管理员个性化的需求和多样的发展变化,制定一部分严格管理,一部分放松化管理的方式,严格管理是针对过程要求细节化,不容许一丝一毫查差错的环节设置,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多多组织理论课程的培训,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从行政部门到决策部门都要加大学习和管理的力度,各个部门协调配合,负责相应工作,加强图书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系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框架,只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型的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才有规律可循,发展的才会更加直观和具体。

四、结语

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服务,要明确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目的和内容,在以创新服务区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并且对知识管理带来的创新型体验有着明确的具体内容。不论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图书馆,还是信息高度发达的创新发展数字图书馆,服务大众始终是图书馆管理的目标,而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善原有传统服务模式就是适应主流的选择,为了更好的服务,才会去创新,新技术的发掘靠的也是创新,传统服务方式的改善也是要走创新这一条路,把传统管理变为数字化管理,把实体和程序的繁琐变为虚拟便捷的查询服务,目前很多原有的图书馆都已经把虚拟的咨询服务系统作为项目进行发展,在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上,训练处知识技能过硬的专业答疑人员,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把每一个读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制定出服务于每一个人的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每一个读者对所需的信息都有具体的要求,知识管理就要针对这些个性鲜明的要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使用信息推垃技术,与读者之间建立双向的页面网站。

图书馆知识管理相当于是图书馆的一次产业革命,革旧迎新,将创新型的思维和方法真正的运用到读者服务里,同时发挥显性和隐性的作用,才能最终达到效果最大化的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创新。

注释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8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措施有效方法

一、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许多行业领域之中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并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信息技术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质量。图书信息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和繁杂的工作,并且随着图书馆规模的扩大,图书信息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就对图书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成本较高,同时如果工作人员不够认真负责,其中还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造成图书信息不准确,进而给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带来障碍[1]。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传统的工作之中解脱出来,并且能够大大提升图书信息管理的整体效率。另外,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化可以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观念,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水平,促进图书馆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图书信息管理优化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服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一般仅局限在提供阅览服务之上,对于其他方面的服务则很少关注。这对于当前的时展来说,服务形式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阅读需要。图书信息管理是图书馆提高阅读服务水平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图书馆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水平,图书信息管理模式先进,读者就可以更加快速的定位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大大缩短寻找书籍的时间,这对于提高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2]。同时,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水平,解放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工作中,从而强化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使图书馆在图书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储存等方面发挥独有的优势作用,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这也是未来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便于图书馆更好的把握读者实际需求,调整管理方式

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图书信息管理形式,其最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纸质媒介之上,图书馆应该迎合这一发展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和提升图书信息管理的整体水平。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特点,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图书信息管理模式,改变传统图书管理形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3]。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向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更好发挥图书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职能,需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作为图书信息管理的主要改进方向,为图书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

二、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人员意识落后,没有认识到图书信息管理的重要价值

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图书信息管理对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直将管理重点放在其他方面,而对于图书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进行图书信息管理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同时在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缺少具备较强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许多图书馆从事图书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都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管理知识,也不了解当前的图书信息管理发展趋势,仍然按照传统的形式和理念进行管理工作,这显然不符合当前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要求。

(二)缺乏健全完善的图书信息管理体系

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实现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建立完善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环节,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多数图书馆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图书信息管理体系[4]。即使有些图书馆根据时展需要建立了一定的图书信息管理机制,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模仿和照搬其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根本不符合自身的实际管理特征。还有些图书馆在制定图书信息管理机制的时候,缺乏深度的调研和思考,因此相应的管理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这也是当前图书馆在图书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措施的优化对策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观念,开展管理措施创新

一直以来,图书馆在管理实践中都固守着传统的观念。因为图书馆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规范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知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读者的阅读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所以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传统观念的革新和升级,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图书信息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应该积极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拓宽思维路径,积极探索新型图书信息管理模式[5]。在了解图书馆自身实际特点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图书信息管理水平,减少工作实践中不必要的失误,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质量,推动图书馆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提高读者服务意识,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服务水平

正如前文所述,不管图书馆在图书信息管理实践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其最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整体服务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阅读体验。因此在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措施优化过程中,图书馆应该牢固树立读者服务意识,以提升读者服务水平为措施优化的主要目标。在图书信息管理措施优化过程中,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图书馆借鉴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对图书信息管理措施进行优化,而不能一味的模仿或者照抄其他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措施,这样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6]。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该积极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倾听读者对于图书信息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将其作为图书信息管理措施改革的主要标准,从而使图书信息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迎合读者实际阅读需求,切实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

对于图书馆来说,图书信息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想实现管理措施的优化,相应的配套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从当前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工作情况来看,许多图书馆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4]。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优化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措施,图书馆应该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由于信息技术是现代图书馆工作过程中的辅助技术,而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图书馆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设备,将传统的管理设施更换掉,使图书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强化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建立良好的图书信息共享系统,提高读者服务水平[7]。多样化、个性化的读者阅读服务体验,还需建立良好的图书信息管理网络导航服务系统,确保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图书馆应该在强化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图书信息管理实践中,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优化信息管理模式,牢固树立读者服务意识,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的整体效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迎合读者阅读需求,实现读者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图书馆以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贾文慧.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的优化式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239.

[2]岳雪峰,王运圣.我国信息管理研究述评与趋势展望———基于八种图书情报期刊文献的分析(1992-2016)[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0):37-41.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创新途径

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传承和创新,而传承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只有有效阅读才能达到传承和发扬知识的目的。我国逐渐迈入新媒体时代,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具有时效性、综合性、复合性的传播特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获取阅读信息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图书馆。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新媒体背景下,需要深入研究推广图书馆阅读的有效策略,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习惯不好、阅读行为平庸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传统纸质传媒和新媒体数据信息中心,是当代大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组织推广阅读的活动,对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激发,对其阅读行为进一步引导,对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培养,把自身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变革,抓住此次的发展时机,对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利用主动服务替代传统的被动服务,显著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深入挖掘图书馆的实际价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效果及质量。

1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高校文化建设工作中图书馆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1高校图书馆属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文献需求层面来看,人们的角色和图书需求有着必然的联系。人们对图书文献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教育层面需求。高校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中众多的师生对于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需求较大,因此对于图书和文献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对于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创新来说,图书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中存在众多的历史和现代文献,是人类社会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

1.2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成果体现

高校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功能主要是保存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封建社会时,社会和信息较为分散,图书和书籍获取较为困难。但是在古代,仍建有藏书楼,这个和现代的图书馆功能类似,属于现代图书馆的早期形态。主要作用为收藏图书和文献,但是通常情况并不对大众开放,仅能够实现保存人类文化成果的功能。后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图书的获取和使用更加便利,因此图书馆的大众属性更加凸显。

1.3高校图书馆推动知识创新的源动力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机构,高校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而新时代素质教育也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重视培养并强化大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大学生想要完成技术学习和创新,搜集并掌握信息是关键环节。高校图书馆则可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推动实现知识创新。

1.4高校图书馆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

高校图书馆中有着丰富且高价值的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文化及信息宝库。其包含的信息具有超前性,是社会文化产生的必要基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文化交流和知识获取更为快捷,还可实现多渠道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具备多元化文化性质。对于高校师生来说,图书馆文化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心灵,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可以理解为,高校图书馆属于科研实践的有效辅助,能够为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经验形成提供必备基础。

2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现状分析

2.1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具体指的是利用下多瑙河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对图书的管理系统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及自愿共享化,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和快捷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资料共享,更快搜索到图书或获取资料,提升图书馆资料的使用效率。通过实现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图书资料综合管理工作效率,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从而确保高校图书馆能够满足新时期的更高要求,实现自身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2.2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仍按照传统模式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并未意识到图书资料的重要作用和内涵属性。因此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缺乏工作改革意识,导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但是工作效率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足,因此人员对于现阶段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无法适应。书籍的借阅虽然引入先进设备,但是人员掌握和推广普及意识不足,因此影响其价值体现。图书馆管理人员思想存在一定局限,重视藏书但是轻利用,未能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人员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性,对工作开展极为不利。被动开展工作会导致图书馆的发展无法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导致学生逐渐远离。同时高校图书馆建设需要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专业人员,但是此类人员明显缺乏,会影响信息化工作建设的开展。

3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策略

3.1积极引入图书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化工作创新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极为关键,同时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基础。在进行工作管理时,合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图书智能化管理,能够优化图书馆工作。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图书采编、借还管理、图书检索、读者信息汇总等。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工作流程多且烦躁,需要人工进行图书借阅和归还,书籍查找速度慢,图书规划后有缺页、脏污等问题。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后,能够进行图书信息的编目、归类、分析及汇总,从而能够简化图书的阅读、借出和归还过程,提高借书便利性,也能减低工作人员工作量,确切提升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能够快捷、合理地利用图书资源。

3.2完善图书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校图书馆图书服务多样化及自动化

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纸质书籍资源和电子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对原有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比如针对珍惜的文献资料,纸质保存难度大,大量借阅后会对其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利用计算机将文献数字化处理,并制成电子书提供给读者,既能满足借阅要求,还能更好保存珍惜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一些孤本,为了良好保存无法实现借阅,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能够让更多的人进行观摩和学习,从而充分体现其价值。现阶段,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部分学生仍然习惯纸质阅读,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更加偏爱电子阅读。图书馆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变化,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学生和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是电子设备实现网上阅读或是听书等模式,可拓宽图书服务面。另外,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目标图书的搜索、预约或是借阅,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图书阅读方式有了明显变化,但是服务质量需要始终如一,即便是图书馆图书管理实现智能化和多样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系统实现个性化服务,但是工作人员仍要注意尽量满足学生及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激发其阅读积极性。在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纸质资料借阅优先,因此需要更加合理开放电子图书和线上图书。例如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组织全面抗疫听书打卡活动,针对毕业生的需求推荐阅读,例如引入《互联网+创业必读》等优秀的创业作品。确定返校日期后,提前开通网络预约借书服务,能够在返校前为学生提前准备好需求书籍,并安排好配送服务,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3.3合理利用大数据提高图书信息化管理能力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兴趣信息资源来源十分广泛,例如用户注册信息、访问记录、咨询记录、搜索记录等。这些数据中包含大量有效信息,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能够了解客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需要对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协同利用,实现信息互补,能够更客观地分析数据,获取数据的共性,最终获得潜在的客户行为特征,并进行专业分析预测未来,形成需求导向,明确数字资源的建设方向。如果长期开展客户行为信息的跟踪和分析,能够更好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图书资源。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客户对信息需求质量要求有了显著提升,希望通过聚合数字资源使其迅速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转变思想,创建语义关联体系,将搜集到的数字资源纳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中,从而实现聚合数字资源。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完成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能够统一管理平台检索其他数据库中的信息,并有效聚合和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更深层次的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主流技术,例如云计算、Hadoop技术、关系型数据库等处理海量的信息,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数据基础。可以理解为,聚合是一个综合过程,通过信息资源的融合和整合,挖掘其中的数据信息,最终实现发现知识的目的,对资源进行深度聚合,既是形成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聚合后能够将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数据资源提供给读者。

3.4图书信息化管理重视提升服务个性化

进入信息时代后,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改变服务理念,将准确和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主动、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用户,同时还能够提供增值服务,显著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动态操作行为,对用户的行为变化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其转变为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能够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参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新型主动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要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主动满足,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主动预测服务和个性化针对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综合分析本校的重点科目、教学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或是名师和专家等,构架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信息馆,并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社会中的相关信息,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一系列的环节合成新的信息资源,将其纳入特色的数字资源信息馆中,丰富馆藏信息。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目前的主流沟通工具实现和用户的交流和互动,例如微信、微博、调查问卷等形式。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还能根据沟通情况分析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和革新数字资源服务工作,实现个性化服务。同时学校需要鼓励大学生多阅读纸质图书,定期活动,利用百日读书活动、图书检索比赛、老书新探等,提升大学生读书积极性,恢复对纸质图书的兴趣。图书馆进行推广阅读活动的基础条件是把阅读服务平台搭建好。利用新媒体对传统图书馆阅读服务平台进行改革和优化,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图书馆推广阅读活动中,能够帮助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4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会增加工作强度影响工作效率。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思想,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确保工作满足新时期多样化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各种繁琐且复杂的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大数据、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促进服务形式变化,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能够高效服务师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曾淑兰.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短板与创新研究[J].今日财富,2019(08):189.

[2]邓新龙.网络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5):64-65.

[3]江俊英.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8):157-159.

[4]戴彦.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18-19,22.

[5]高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2):178-179.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馆;图书管理

为了实现信息的交流、科学情报的传递、社会教育、文化遗产的保存以及文化娱乐服务的提供,人们需要切实做好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均有所提高,下面对这一背景条件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1 网络技术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上世纪末,我国图书馆已经开始引进计算机的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辅助。在网络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图书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通过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图书整理以及分类一类的工作进行辅助,进而使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

网络技术已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渗透和应用,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同样如此,通过应用这些先进技术,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现状,同时人们可以根据图书馆功能以及馆藏侧重点方面的不同进行图书管理服务的调整。以学校方面的图书馆为例,在网络技术时代下进行图书管理时,需要考虑到学校性质方面的情况,对服务群体以及馆藏图书种类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进而为图书馆使用者提供更加适宜的服务。读者在查找需要的书籍或材料的查阅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查询服务,能够快速查找到更多数量和类别的图书,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需求。在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信息的检索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借书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所需书籍位置的查询,迅速找到所需图书。

2 网络技术背景下的图书管理

2.1 多样化的图书管理

在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以及各类服务变得更加多样化。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若想查阅某本书籍需要在图书馆内相应的分区进行仔细的搜寻,图书的查找工作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若某本书籍已经全部借出,上述做法无疑便是在做无用功。另外图书的更新换代工作也将受到一定阻碍。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以上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的馆藏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电子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的查阅工作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资料的查询工作也变得更加方便。即使一些图书没有电子版本,管理人员也可以将此类书籍的书名等信息录入图书管理系统中,人们可以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迅速确定图书的存放位置,进而到指定地点进行图书的借阅。

2.2 自动化的图书管理

随着我国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入,数字图书馆的数量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以及图书管理工作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图书馆需要对自身的馆藏进行不断的丰富和扩充,进而满足使用者的更多需求,而这种情况导致书籍数量和种类均有大幅度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现状,需要进行自动化的图书管理。具体来讲,人们需要对图书馆的日常管理进行自动化建设,对传统人工冗杂、琐碎的工作进行调整和改变,通过网络技术的辅助使图书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工作的准确性也有所提高。总之,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图书检索以及上架一类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在自动化建设工作完成之后,借阅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查找等工作,而图书管理人员也可以减轻自身工作负担,为借阅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3 信息共享

在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满足各类人群对图书借阅以及还书方面的需求。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可以实现图书信息的共享,资料的查询工作不再受到时间以及地域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另外,这种条件下信息之间的传递速度也有所提升,图书借阅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所需信息的查阅,图书馆的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升。

3 网络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和提高方法

3.1 对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提高

为了促进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提高。在网络技术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者需要对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的优势产生足够认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便捷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图书管理。在实际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工作者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利用网络技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目前,图书馆查阅系统的操作未能被很好的普及,图书借阅者对查阅系统的操作一知半解或是一无所知,针对这些情况,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对系统使用方面进行教育和宣传,对系统的使用者进行细心的指导,将操作方法、步骤贴至图书馆明显位置,进而使更多的人对其进行了解。此外图书管理工作者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管理人员可以将书籍信息录入系统,这样人们便能够在书库之中完成书籍位置的确定,进而可以在指定书架找到图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图书借阅。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人们可以在网上完成书籍的下载以及查阅操作,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书籍的损坏或是遗失,若图书馆内的实体书籍已经被全部借走,电子书籍便可以为其他想要借阅书籍的人提供相应的图书。

3.2 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

在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仍然是图书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应对网络技术时代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挑战,管理人员需要对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其一,管理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服务意识进行提高,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本职工作。其二,对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和他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沟通效果与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具有一定关联,只有在表达能力达到应有水平的时候,方能与借阅者进行更好的对话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三,对协调能力进行提升。在图书馆的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工作方面的合作和联系,因此协调能力对图书管理人员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需要做好图书管理团队内部、上下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人们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增进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g的进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今人们将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对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劳动量较大,工作效率较低以及准确度较低的情况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可以为图书的借阅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上文已经对网络技术时代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晓琴.浅析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4):204-204.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11

1 高校图书流动站的含义、特点及必要性

含义:图书流动站实际上是建立在图书馆开展大借阅或者是集体借阅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图书流动站的概念,他可以设置在校园中,可以是学生宿舍、二级院系的学习室(教师办公室)、数字实验室、体育馆,休闲活动室等,也可以设置在校园外的教师集中区内,它是专门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教学、生活休闲的场所,它作为知识文化的中转站,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校园师生的业余生活,使其文化活动更为多彩多姿。

特点:图书流通站的整体规模不需要太大,但其实用性能高、藏书种类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服务方式便捷而灵活,紧密结合校内师生的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休闲活动,让图书馆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更为直接、高效,切合师生的学习科研的实际文化生活,可谓是身边处处可见的“知识殿堂”。

必要性:有了图书馆流动站的存在,对于高校师生而言,能近距离展开阅读需要,尤其对于不爱读书的学生来说,带动他们,引导他们阅读图书,使其读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图书流动站的建立更具有意义和其必要性了。有了图书流动站,爱读书的师生可以随时读到书、不懂的可以随时查找文献资料找到答案。另一方面,现代高校的图书馆覆盖了校园网络,图书流动站在构建时,必然提供了网络数字资源的服务,这样的话,在图书流动站中提供校园网址和数字资源阅读器的下载,让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虚拟环境下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让高校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2 高校图书流动站建设、管理的一些建议

2.1 图书流通站选址的建议及图书采集的标准

流动图书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规模不需要太大,但其实用性能高、藏书种类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服务方式便捷而灵活,可以最大限度地深入师生的教学、学习、生活中,所以建设图书流动站时,对其地址的选择和图书的采集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了校内建立图书流动站的意义。图书流动站的地址选得离图书馆稍微远点,就近方便读者的需求,主要针对那些去图书馆不方便的师生来建立的。还有图书流动站的图书采集要切合师生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设流动站的初期目的。

选址可根据高校办学的需要,可在院校的宿舍、体育馆、活动休闲室、数字化网络中心、实用办公楼(教学的专业课室等)等。而图书流动站内的书籍投放必须要考虑师生群体和目标明确的选址实际需要,选取不同类型的书籍,如体育馆可采集体育类的图书及相关文献资料,数字化网络中心可在图书采集的基础上配备相应的随书光盘等音像资料。同时和学校的二级学院之间共建专业学习资料室,配备相应设备、采集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等。

2.2 图书流动站的管理及职员要求

图书流动站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使图书流动站的服务走向常规化。我们根据流通站建立的不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日常运作方式 。校舍式图书流动站是不可能腾出很大的空间做“书库”,他们的阅读群体,一般是大学生和校内的教师,他们的图书选取则是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性教育类的书籍给他们阅读和学习课程需要的必备图书目录单子的图书即可,图书采集的数量可在图书馆开展大借阅和集体借阅的基础上定数量,他们的管理职员可以是图书馆的读者协会成员和优秀教师读者,他们是在图书馆的阅读需要比一般的读者都强之中更愿意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中的人员。目标明确的图书流通站譬如一个体育馆图书流动站面临的是体育馆内健身、活动的类别和容纳的人数来投入图书数量,可投入相关的体育书籍即可。他们的管理职员可是没有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馆中教师管理员可以指导学生实际的锻炼和对某项体育爱好的师生推荐相关的图书。图书流通站图书更新的规律期限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为1个月、2个月或者不定期等不同时间段。如校舍图书流通站可以短时间部分调换或者根据需要全部调换,体育馆的图书流通站可以不调换,可以时时更新尽可能的补充,流通站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促进图书的流通及利用。这样有针对性地投放书籍,能更好地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对于建立的图书流通站的职员要求比较严格、分工比较明确,不同的流通站岗位决定选择不同的职员,而其岗位的要求也不同。在图书流动站工作的员工,其的要求就是要有责任心、耐心、细心,流通站的人员应监管站内的工作,及时调研、总结师生读者的范围及阅读倾向,定期地清点站内图书,做好读者借还图书的记录及反馈信息的搜集工作。通过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图书流动站的工作更好地开展,制定相关章程、进一步完善流通站的工作,使图书流通站的建设更具有效用和意义。

2.3 图书流动站服务方式

各个图书流动站的管理主体是高校的图书馆,其服务模式可采取“定站式”、“目录式”、“自选式”和“配送式”四种服务模式,并根据图书馆的情况进行四式相结合方式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提高馆藏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3.1 采用“定站式”服务方式

“定站式”服务主要针对的是目标明确的流动站如体育馆图书流动站,它需要图书馆在每更新一批新书中提供相关的新书的服务。新书不断的更新补充,新书的选取可由服务点派人选书,也可由该馆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配送。

2.3.2 采用“点单式”服务方式

“点单式”服务是针对教学办公点,根据教学科研的师生需求特点,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提供教学需要的图书录单子,图书馆可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其需求特点可以是 “你点单,我配送”灵活的服务方式。

2.3.3 采用“自选式”服务方式

“自选式”服务是在图书馆开展大借阅或者集体借阅形成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是让各个图书流动站的读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到图书馆现场采集图书,可以是站点服务人员也可以是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2.3.4 采用“配送式”服务方式

“配送式”服务方式是借鉴现代物流服务模式――送货上门,是在前三式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的图书配送服务,按各个图书流动站的需要送书上门或更换图书,其服务方式具有安全性、便捷性的特点。

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12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

一、做好藏书管理

藏书管理是图书馆流通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献资料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图书的损失少、寿命长,这样方便读者利用,使馆藏的图书处于流通的状态当中。图书只有不断流通起来才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藏书的管理当中,一些入库选书的读者,不了解图书是如何分类的,所以经常会把书放错位置,而工作人员要能够经常巡视书架上的图书,要把放错书架的书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如果有归还的图书或者是新到的图书,要及时摆放到书架上面,而且要保证书的质量,这样读者才比较容易能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加快图书流通的速度。有些读者到书库直接找书,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书就拿走,然后继续找书,又看到了另外一本喜欢的书,就会随时把之前手里的书给扔掉了,这就会造成书架很乱,如果这些书要是长期摆放在错误的书架上,就很难让其他的读者找到,影响图书的流通。图书工作人员要经常巡视,才能够发现上述现象。还有,工作人员要及时修补破损的图书,因为一些书的流通率比较高,书的破损率也会比较高,如果不能够及时修补,就会影响图书的流通。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学和新知识都在不断出现,图书量就会快速增加,对于那些损伤严重的书,就要及时下架。还有,在藏书管理当中不能忽视书库的清洁以及防火和防盗的工作。所有工作人员要学习有关防火以及灭火的知识,还要能够使用灭火器材。纸质的东西不仅不能潮湿,而且还不能够晒太阳,所以要根据书库的位置来控制通风的时间。还要经常清扫灰尘和地板。

二、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的流通部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流通部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大学生,所以工作人员的言行都影响着其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流通部的馆员应该更加注重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首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到爱岗敬业,为广大读者服务,把读者放到第一位,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员的优良服务能够取得读者的支持,而且还会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图书流通的速度。现代图书馆是具有海量信息的载体。随着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图书馆员不仅要熟悉如何来搜集和整理纸质的图书资源,还要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源的搜集以及整合。图书馆员要有图书专业的知识,才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系统的服务,从而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只有具备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图书流通的工作很单调,所以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加自己的道德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信、热情、积极的心态会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为读者打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处理读者违规的对策

在图书的管理当中,总是会有盗书和毁书的现象,有些人在书上随手做记录,甚至有些人还会写上自己的评论。有些辅导类的图书被读者当成了练习的资料,在书中写满了答案。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这些读者从来不想自己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会对以后借书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泛滥,那么将是图书馆的不幸,所以学校要想办法来解决。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要加强道德素质的教育,要走到学生中间去理解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动态,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准确和真实的传递信息,要真诚对待别人,要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借阅图书的时候要做到珍惜图书,爱护图书,为学校图书馆做出一份贡献。

图书馆是大学生课余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是大学生们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交流以及课余休闲的主要活动场所。特别是直接和学生面对面的流通部在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道德情操的教育方面具有下列优势:1.接触学生具有广泛性;2.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具有及时性;3.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具有直观性;4.引导和教育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多样性。同时,高校图书馆里各种优秀的书刊读物对大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养成又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1.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阅读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著名科学家的模范事迹和成长道路,可为大学生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效法的楷模,使大学生学习到高尚的品质;2.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可以使大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大量的优秀读物中渗透着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丑陋的主题思想,感彩鲜明,并且通过形象的说理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3.通过阅读文艺作品或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读书活动,可以寓教于乐,溶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使大学生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此外,丰富的历史读物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总之,服务育人是流通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图书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读者,让读者珍惜图书。

参考文献:

[1]谭绿贵,王家军,郭培.基于人本理念的图书馆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