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图书情报论文

图书情报论文

时间:2022-04-10 11:23:08

图书情报论文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论文

一、分化发生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

社会学科中的大部分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包括两个部分:“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指的是那些比较抽象的、原理性比较高的知识内容,而“形而下”是指那些应用性比较强、实验方面的内容。这两种分布在两级的知识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一个完整学科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还体现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就是指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的扩展。作为管理学科中的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偏重于对于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知识内容的讲授,也就是更加偏重于对于“形而下”内容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学科从更加偏重于对于操作性的原理的总结概括,转变为对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信息内容的概括总结,一方面改变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传统的“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在“形而下”方面更加注重接地气,深入了解,不断做精做细;另一方面在“形而上”方面不断深挖,在理论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地出新与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理论学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级化发展,并没有阻碍该学科的发展,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学科整体水平的发展,使该学科的实际社会影响增强,以前对于该学科的一些批判性的言论已经不见了,换来的是社会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就已经进入到整合为主流形态的发展阶段。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三个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两种方式出现。[2]

(一)一级学科内部的集成融合是实现该学科内部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科集成指的是把N个分支学科综合在一起,使这些分支学科之间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学科整体,而学科的融合是指将N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发生反应,产生一个全新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在经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不管是图书馆学还是档案学、情报学,都原本是文献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学科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三个独立学科。但是这三个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的独立学科并没有实现有机的整合,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直到1997年,国务院在颁布的文件中打破了原先这三个学科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群的惯例,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也使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有了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自此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除了通过集成融合的方式实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还可以借助交叉综

交叉主要是指在同一个目标的指导下,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科相互合作,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探讨,从而产生一个全新学科的过程。学科的综合是指对多个学科进行分析,吸收其有力的研究方法,整合其知识内容,从而打破学科界限,促进新的学科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也可以说是学科交叉综合的产物。就当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其学科研究大多是跨学科,多是与计算机科学、史学、信息论、管理科学、社会学、数学、文学、教育学、大众传播学等众多的学科进行交叉结合,而这也正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优势所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把问题归咎在学科范围上未免有失偏颇,其更多的是由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问题,与其他的学科也有紧密的联系,是社会问题。也正是因此,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发展才更加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这种交叉结合、学科综合将更多的呈现管理与科学的交叉综合、管理与技术的交叉综合、管理与文化的交叉综合。”

作者:赵晚珠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论文

1iSchool的构成要素

iSchool主要进行信息的基础研究,并将人、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因此,信息、技术和人是iSchool的三大构成要素。

1.1“信息”是iSchool的优秀要素首届iConference就明确地指出信息以及与信息活动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活动是iSchool院校的重点关注内容。信息在iSchool各要素中处于优秀地位,只有以它为基础,其他各专业的跨学科研究才可能开展,iSchool院校才会对诸如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某些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相关的教学与研究。

1.2“技术”是iSchool的关键要素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运用,关注由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成为iSchool的重点关注。在各iSchool学院中,包括通讯技术、人机交互、软件开发等方面的IT课程成为主干课程。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先进技术都只是信息活动中的手段与工具,它的作用在于推动信息活动的进行而不能主导信息活动的目的与方向。

1.3“人”是iSchool的主体要素iSchool致力于探讨与理解信息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能力的提高。因此,“人”对信息运用能力的提高作为iSchool运动的最初动机与最后归宿,始终在iSchool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是该运动的发起者、运行者,也将是最后的受益者,是iSchool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如“德州大学强调人处于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的中心地位,信息技术必须服务于以人为优秀的用户需求”[3]。从另一个角度讲,iSchool强调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也是对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呼应与回归。

2国外iSchool的教学情况

2.1国外iSchool学院的教学特点目前美国参与iSchool项目的有19所学院,其中在美国“最好的研究生学院排名榜”位居前10名的学院都是iSchool联盟的成员。这10所大学是: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SyracuseUniversity(美国雪城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Michigan(密歇根大学)、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Universityof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ofTexas(德克萨斯大学)、FloridaState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Rutgers,theStateUniversityofNewJersey(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通过对这10所大学的学位教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ischool学院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2.1.1教育层次多样化,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以上10所院校中,有6所学院都开设了本科专业,而全部10所学院都开设了硕士、博士的学位教育。这种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使iSchool学院的学位教育兼顾了学士、硕士、博士的3个层次,但其显然更加倾向于通过硕士、博士层次的专业教育培养出本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实际技能的专业从业人员。

2.1.2教育重点向信息学和技术领域倾斜在设置了本科教育的6所院校中,其专业设置主要在信息及信息相关方向,并没有出现图书馆学专业,甚至在硕士和博士阶段,纯粹以图书馆学作为专业设置的也很少,而是大多数与情报学、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等共同出现,显示出iSchool学院向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2.1.3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在ischool学院的学位设置中,出现了哲学(DoctorofPhilosophydegree)、电信和网络管理(TelecommunicationsandNetworkManagement)、通信和信息研究(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Studies)等专业学位,显示出其学科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交叉、合并,也是ischool“信息、技术、人”这一宗旨在学位教育中的体现。

2.2iSchool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国外iSchool的课程体系大概可以做如下分类。基本上,国外iSchool学院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2.2.1技术类课程成为必修,并且比重日益增加美国的图书情报学学校很早就将关于多媒体及其使用等方面的课程增加到了教学中,而随后的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也在图书情报教育得到了体现,并且该类课程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加。到了iSchool阶段,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使用几乎成了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的必备组成,www资源设计与检索、知识网络可视化与导航、信息多媒体技术、元数据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几乎和传统的编目、检索课程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3]。在华盛顿大学和匹兹堡大学,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优秀课程之一。

2.2.2课程安排多样化、个性化和自主化同我国的图书情报教育相比,大部分iSchool学院的学生在课程安排上享有很大的自主性。学院将必修课程外设计和选择课程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的选择安排选修课程,这一方式在扩展学生学科背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依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图书情报学研究生院在要求情报学硕士必须学习两门基础课程(信息组织与获取;图书馆、信息与社会)之外,还为学生设计了7类参考课程体系:信息组织与知识展现、信息资源、利用和用户、信息系统、历史、经济与政策、管理与评价、社会、群体与组织信息学、青少年文学与服务。每一个体系都包括10~15门不等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对未来职位的设想选择课程体系[4]。

2.2.3课程名称突出iSchool特色iSchool学院设计包含了人机对话、信息服务、信息职业的法律问题、系统设计中人的因素等课程,这些课程名称明显体现出了跨学科的特征,契合了iSchool强调的信息、技术和人三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作用的优秀理念,体现了iSchool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为人和社会服务的理念。

2.3其他

2.3.1多类型的辅助教育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除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外,很多iSchool学院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辅助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类机会与实践平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SyracuseUniversity(美国雪城大学)设置7个研究中心或者实验室,为专项师生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备;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定期举办教师讨论和讲座,为教职工教师、学生提供信息和智力交流平台;大多数学校都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鼓励参与;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出版了2种期刊,展示研究成果,并建立学院内的研究论文交流制度。

2.3.2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完整的iSchool教育体系在学位教育以外,iSchool教育还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非学位教育,如资格认证教育、远程在线教育和继续教育等,而远程在线教育正成为iSchool教育的重要形式,形成了完整iSchool教育体系。

3iSchool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启示

3.1iSchool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理念的启示iSchool研究的是信息、技术和人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其改变了以往只以某一要素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理念,为图书情报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多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一种是以信息为导向强调技术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至今仍为众多图书情报学院所认可并实施,但其过于强调技术特征而忽视了图书情报学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另一种是以信息为导向的强调人的视角的教育思路,这一思路沿袭了图书情报学一贯的传统,但忽视了技术手段对手段对信息社会的推动作用;直至iSchool联盟成立以来,将信息、技术和人三者共同关注,而不再单方面发展,同时将三者的关系纳入研究中心,为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构建了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框架。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我国图书情报教育首先应当坚持其已形成的在信息收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方面多年形成的学科优势,其次,应当借鉴iSchool的学科理念,将研究领域向信息、技术和人及其相互关系发展,并重点研究因其三者的相互关系而衍生出的交叉学科,“在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知识融合中确立自己的优秀知识范畴和学科特色”[5]。

3.2iSchool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课程变革的启示陈雪华、林珊如教授曾指出,图书情报学课程设计在理念上应以知识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未来导向为综合考虑内容,而iSchools学院的做法充分反映了上述理念。首先,iSchool学院的课程设置具有以“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设置的特点,实现了以职业需求、市场导向为出发点的综合职业竞争力的培养。其次,iSchool在课程设置上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融合,充分体现了其跨学科的特性,一方面,iSchool继续保持对诸如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管理等信息相关学科的关注;另一方面,iSchool重点研究信息、技术、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到课题设置上体现为将法学、管理学、伦理学、媒体研究、社会学、政策科学等图情学的非传统设置的课程纳入了iSchool学院的课程中。第三,iSchool学院建立了一种动态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以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iSchool学院的上述课程设计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更新和课程教学方式变革,对我国的图书情报学教育中有着很大的启示与指引作用。我国图书情报学课程设置应该改变现有的僵化模式,积极激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热情与自主性,建立动态的课程体系,在加强现有信息及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使学生在专业化的同时实现多学科背景的培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能过度追求技术类课程。增设技术类尽管符合了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潮流,但技术毕竟只属于手段而非目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如过分追求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忽视其一贯的人文特质,最终将失去学科特点,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属。第二,在与其他学科融合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吸收。图书情报学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并非简单的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要从法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选择性汲取相关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图书情报学教育当中,而不是简单地将相关课程纳入图书情报学教育当中,甚至导致了图书情报学教育本专业课程的边缘化。

3.3iSchool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学院发展的启示首先,组成iSchool联盟的学院具有多种专业背景。组成iSchool联盟的学院通常包含3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图书情报学院校,因接受了iSchool的理念而发展出更多的研究方向;一种是传统的计算机学院,他们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技术视角而开始关注人文对技术的影响这一领域;最后一种则是在iSchool背景下独立成长起来的[6]。其次,iSchool学院与政府、企业等职业领域保持着广泛的联系,通过与政府和相关职业领域的广泛合作,大大拓展了学科的开放性和职业视野。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学院首先应当加强内部横向联系,与其他学科加强交流,以拓展图书情报学学生的基础教育;其次应当加强学院间的横向联系,将各信息学院和信息学会联合起来,进一步还可以与国外的大学合作,以共同建立一个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共享系统,整合图书情报学教育资源;第三,与相关企业保持联系,既可以及时掌握学科需求,也可以是学科成果得到应用。就我国目前而言,这一步的实现尚需时日。

作者:任建英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知识经济论文

图书情报事业在网络化与信息化时代下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和进步。当前我国社会绝大多数地区,网络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许多大城市或者高效开始对图书馆的管理功能不断增加,为广大百姓创造了一个更为舒适和便捷的阅读环境。但是图书情报事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综合性人才以及信息资源的及时性仍欠缺把握。所以只有认清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个行业朝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迈进。

一、知识经济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概述

所谓的图书情报事业,就是指对知识以及信息的综合管理,首先它要求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达到不断开阔人类思维、更好地指导人类活动的目的。图书情报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将精华保留、糟粕去除,有效避免人类在获取认识的道路上走弯路。还需要对选择出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将其与人类的需求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进行结合,将陈旧的知识进行更新,并能够很好地与其他知识和信息进行融会贯通,达到更新知识的结构体系;对知识进行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将知识进行分类与保存,便于后续的查阅,也可以有效避免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迅速地找到需要的知识,其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达到传播知识,对知识进行开发与利用,促进国家文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形象。

二、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根据当前我国的国内坏境,整体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程度上需要提升。对于大城市、市级城市而言,其在建立图书馆工程上发展还是较为成熟稳定的,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攫取知识的场所。然而,当前许多新型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也多是以往的老职工,对于新的员工培训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逐渐抛却以往的传统模式向着现代化的模式迈进,但是,在图书馆人才的需求上,因为受到行业发展的限制,所以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大问题。另外,我国当前对于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许多乡镇图书馆建设过于落后,乡镇图书馆在不论是管理上还是福利待遇上都有很大的欠缺。从而导致很多人才并不能学以致用,新工作人员的潜能和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图书情报事业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再一个就是在硬件管理上,经济的制约和限制,图书馆过于传统守旧、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稳定和年龄过大,这些都是需要利用新型科技和管理手段去加以改变的。2、图书情报行业综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对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来说,其良好的发展需要的是一种综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只是对于情报学科有着充分的认识,同时在别的方面也要有很好的发展。这些主要包括对其创新技能、自身素质、适应能力的要求等。我国当前虽然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专业设立相对来说时间还比较长,但是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上还欠缺很多,整体上大学生们主要还是偏向于理论认识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能力上综合性并不是很强。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它需要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因此其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是一种对高级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当前社会网络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图书情报事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充分的了解科技发展前端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弥补图书情报事业人员缺口这一问题也是图书情报事业需要多加注意的一个方向。

三、知识经济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未来发展定位

1、对信息资源准确定位。采取多种手段广泛收集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有序的组织,以最小的成本促成信息资源不断的更新换代。当前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慢慢的加快,对信息资源还要能进行合理的分类及数字化呈现,从而使人们在获取的时候更为方便快捷。2、对信息服务进行定位。“服务”这一问题随着社会不断人性化的发展,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除了要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还要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资源可以共享,并运用当前社会科技优势,为客户提供远程操作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服务。3、对信息技术进行定位。图书情报部门应当建立自己的网站,不断对自身系统进行更新,不断完成自身建设的自动化,在未来人们的生活中,应采用网络服务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服务,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时间及精力的损耗,达到良好发展。4、对组织管理的定位要明确。在图书情报事业中,对资金要合理的安排,对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的建立要稳定,保障图书情报事业作用的持续发挥。

总言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对乐观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更加应当把握好这一时机,不断推陈出新,强化改革,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的经济支持,培养专业的优秀人才,促进这一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作者:肖林旭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图书情报论文:国外图书情报学的可视化透视论文

[摘要]从国外图书情报学数据库(EBSCOLISTA)中提取知识管理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利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和战略坐标图,并将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划分为5个主要的方面: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信息素养,阐述并研究国外图情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图书情报学研究结构

1引言

知识管理是目前学术界长兴不衰的研究领域,辐射了管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系统、管理实践、智力资本、组织行为和创新绩效9个领域,囊括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方法论和应用三大宏观方面以及组织、人员、系统三大微观方面。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在视角、方法和目的上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管理学侧重知识管理中的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科学关注智能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内容;而图书情报学更倾向于对知识管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本文即是站在图书情报学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近5年来在该领域中对知识管理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及发展的趋势。

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动向,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探索,综述文献如邓湘琳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卢金荣、郭东强的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等;研究类文献如张勤、徐绪松采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探索,赵艳枝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对情报学界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张勤、马费成以共词分析为方法,对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进行了探讨,Murray从企业的未来创新变革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发展重点进行了阐述,Meams针对南非地区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进行了趋势探索,Mohamed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而Andriessen则提出了一个可视化的方法,来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进行绘图,揭示隐性知识,等等。

上述研究各具特色,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管理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源大多是国内文献,或者只是针对若干种国外期刊,不能全面反映国外知识管理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分析方法也不够完整,偏重于单纯的定性分析。本文从图书情报学的专业数据库(EBSCOLISTA)中提取2006年至今的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采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绘制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并以此解读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的侧重点,总结出发展热点和研究趋势。

2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EBSCO数据库中的Ljbrarv,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s(LISTA)。该数据库收录了600多种期刊及书籍、研究报告和学报的索引,主题包括图书馆学、分类学、编写目录、书籍装订、在线信息检索及信息管理等内容,数据库中的文章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内容全面、广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LISTA中从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这段时间收录的知识管理相关文献,并下载了这些文献的摘要及关键词等信息。

在LISTA数据库中,以“KW=knowledgemanagementORsu=knowledgemanagement”为检索式,并限定时间为“2006年01月至2010年03月”,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检索结果1918篇,对这些以知识管理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收集整理,得出以下结果,如表1所示:

1918篇文献中,共包含不同的关键词5333个,其中除去本位词knowledgemanagement,以及文献类型关键词Book,Nonfiction及Record,有效关键词为5329个,有效关键词出现的总次数为16413次,其中前100位关键词出现总次数为6699,占总数的40.82%,前30位出现的频率为25.97%。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前30位关键词的词频均大于60,且占据总词频数的25.97%。而前100位关键词也只占了40.82%,因此,本文的分析就以这30个关键词(见表2)为基础。

从表2中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包括很多方面,如技术、服务、资源、企业管理、高校图书馆应用、信息素养等内容。那么,这些研究方向对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各有怎样的贡献率?它们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内在联系呢?我们能否从这些文献中解读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构?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以上获取的关键词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以期构建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地图。

3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地图构建

知识地图起源于地理领域的地图,最早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es)提出,通过分析文献的逻辑内容,找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够引起人们创造和思考的知识点并将其联系在一起,构成知识地图,通过知识地图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知识地图是基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理论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上新兴的可视化研究方法,目的是应用图示的方法揭示出学科领域的发展及演进趋势、研究课题的扩散与传播、作者或机构间的关系等。本文即采用知识地图法,首先对表2列出的前30位高频关键词进行两两的共词检验,即对高频关键词两两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得出30*30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再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导入到SPSS中,通过关键词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来绘制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3.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因子来描述尽可能多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对以上提取的30个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图l所示,有8个因子被提取,这8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4.943%,即是说,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8类,就解释了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约75%的信息。而其中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9%,根据“所提取的因子应能概括总体信息的60%以上”,本文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5类。另一方面,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见图2),则直观显示因子分析的前5个因子类别是比较明晰的,前5个因子对整体走势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变化最明显的部分,这说明将知识管理研究划分为5~8类都是合理的。

3.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依照“物以类聚”的原理,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的分类。其原理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却很大。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系统聚类法对共词的相关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将这30个关键词按组间连接法,即将平均距离最小的两项合并为一类,最后绘制出30个关键词的共词龙骨图(见图3),初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聚类情况,然后参考前面因子分析的因子个数,将30个关键词聚合成5类。

该龙骨图直观显示了30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其中越早被聚为一类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而类的大小直接反映这个主题的集中程度和学者对它们的关注程度。一般来说,理论性强、研究方向指导性强以及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会形成较大的类。

3.3多维尺度分析

在确定了聚类的个数和基本范围后,接下来通过SPSS中的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多维尺度分析图,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按照5因子要素,将30个关键词按照图3的聚类,最终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见图4)。

图4中,横轴衡量了研究的应用性。越往右的主题与实践应用的联系越紧密;纵轴衡量了研究的理论性,越往下的主题理论性越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D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相对较弱,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C、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

按照以上各种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根据30个高频关键词将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管理研究结构分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以及信息素养五大类,如表3(表内百分比为各类在五大类中所占的比重数)所示:

同时,根据同一类中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采用内部连接的平均值算法,得出这个主题的密度,根据该类与其他类的外部连接的总和平均值算法,得出该主题的中心度,并以中心度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取各个类中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原点,绘制战略坐标图。其中密度反映的是字词聚合成主题的联系强度,也就是该主题的内部强度,它表示该类维持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密度越高,说明分类中的各关键词联系越紧密,研究趋势趋向成熟;中心度反映的是一个主题和其他主题的相互影响程度,一个主题与其他主题联系的数目和强度越大,即类与类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这个主题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就越趋于中心地位。根据密度和中心度的计算方法,本文绘制出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发展的战略坐标图(见图5)。

从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五大类呈两级化的分布状态。其中A、D在第一象限,即表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以及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中心,发展较为成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而其余三类B、C、E则不同程度地分布在第三象限,表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以及信息素养的研究相对处于非优秀的状态,其发展还不够成熟,未具规模。

4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发展现状的解读

根据以上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和相应的战略坐标图,结合近年来知识管理发展的现状。以下对该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解读。

4.1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

分类A“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是五大类中最大的一类,所占比重高达45%,包含了9个知识点。这是知识管理传统的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涵盖了资源、技术、服务、管理、专家等各方面,是对总体构架和理论基础的研究。A类研究在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中最受重视,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该类的密度和中心度最高。说明A类研究的优秀度和成熟度在所有类别中都是最高的。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实践应用性中等。

4.2企业组织应用

分类B“企业组织应用”在五大类中所占比例为14%,包含了6个知识点。这是管理学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在图书情报领域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三象限,优秀度和成熟度要低于A和D类,但高于C和E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

4.3共享与创新

分类C“共享与创新”在总类中占8%,包含了4个知识点。这也是一个研究的重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因为该类的主题相对较窄,虽然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受主题范围的影响,其优秀度相对较小,成熟度也不高。知识地图显示c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较强。

4.4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

分类D“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5大类中的第2大类,所占比重高达28%,包含了6个知识点。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难以满足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求。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知识服务及涉及到的知识整合、组织、处理、检索、存储等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研究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类中的关键阋“UnitedState”直观地说明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美国是研究知识服务、组织和检索的翘楚。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其优秀度和成熟度仅次于A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D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则相对较弱。

4.5信息素养

E类“信息素养”是最后一个被聚入的类,其研究比重占五大类的5%,包含了3个知识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虽然这一类的优秀度和成熟度相对其他4类而言比较低,但是近年来图书情报学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而信息素养也逐渐地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研究主题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中,并且在各大高校中,也被认为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素养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信息需求,发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这都涉及到了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所以将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方法融入到信息素养的规划和实施中,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知识地图显示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中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五大类别,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互联网、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知识转移、竞争情报、社会网络、搜索引擎、本体等内容。这些研究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五大类只是涵盖了图书情报领域对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全部。有些新兴的研究因为发表的成果还不够多,尚不能体现在知识地图中。有的类别下包含了很多小类,对于具体的研究方向而言,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分研究。此外,有些类目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可能是一致的,这在分类和研究中也应注意。如智力资本和知识工人,本质上都是对知识人员的描述,但是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类别。这是因为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角色背景是不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知识人员承担着智囊团的角色,而在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中,知识人员大多是指服务的提供者。

以上5类研究结构,与Ponzi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及Subramani等人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结合两者的研究,他们将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大体分为:①从公司战略的高度认识知识管理;②“学习”的相关研究;③组织信息处理和IT支持;④知识管理的实践。本文的各类结构基本可以在他们的结构中找到对应点,如针对企业公司的知识管理应用、信息处理及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情景学习和信息素养等。不同的是,Subramani在文中提出的“知识哲学”在本文中没有反映出来,这应归结为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国内研究中,张勤等人对知识管理研究结构采用更细致的标准,划分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人力管理、组织行为理论与创新绩效几大类,这些也都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5结论

综合以上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

·总体上看,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但实质上,无论是组织应用,还是知识的检索与服务,各个类别下仍可概括为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应用两大维度。

·国外知识管理的三大系统——信息科学系统、管理科学系统、社会学系统,相互交织与作用,形成了知识管理领域内容纷繁多样的研究主题,从而构成了以“技术一管理一人”为主脉络的庞大研究体系:国外知识管理从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二元范式并存发展至今,逐步融入“人”作为参与信息和知识流程的各种角色,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逐步成熟,促进知识管理学科的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研究方向如基本理论技术和企业应用的研究外,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素养和共享与创新中的应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管理,这些都是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虽然在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国外仍有一些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力量的增强,国内的研究也对世界知识管理的科研成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图书情报论文:试论美国图书情报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才市场竞争加剧使图书情报教育面临挑战,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北美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涉及培养目标的提升,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开展面向广泛领域的科研以促进教学发展以及重视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目的是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情报教育;教育改革;ischool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我国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积聚。近年来伴随高校院系调整、课程重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同时,却明显感觉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分化、偏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下降,没有形成显著的专业优秀能力。学生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专业教师也不乏忧虑。如何应对挑战、改革创新,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此,有学者发起了让学科之树长青的教育讨论,有学者试图从社会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角度探寻原因和对策。还有学者在研究国外图书馆界新的职业优秀能力标准对专业教育改革的借鉴价值。2005年,美国兴起的“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movement)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长期投身图书情报教育的专业教师,笔者关注在轰动一时的iSchool品牌造势后,国外的教育同行做了哪些具体努力以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经过近一年对北美图书情报院校的调研、考察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笔者深感教育创新的根基源于科研创新,教育改革则直接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的改变上。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外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期望归纳总结出值得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所借鉴的经验。

2培养目标的提升

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源于信息技术、社会信息需求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外部因素的驱动。近年来为了取得与现实信息环境的默契,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图书情报教育机构无论从名称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许多改变。在图书情报学院更名潮的背后,更应关注其内容和实质的改变。其中培养目标的改变是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意义的,因为培养目标的改变决定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其他教学方面的变革。通过调研北美各图书情报学院对办学目标、培养标准或毕业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描述,笔者发现尽管各家在表述上会有一些措辞的差异,但都表现出了图书情报教育培养目标的某种转变和提升,即着眼于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应用领域的拓展,发展提升专业优秀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传统的面向图书情报机构培养工作人员过渡到面向更广泛领域和机构的信息管理培养信息专业人员(informationprofessional),再发展到面向各类用户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更多样的信息需求和更复杂的信息行为培养知识管理人员(knowledgeprofessional)。传统的培养目标面向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管理,专业优秀能力围绕文献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等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知识与技能展开。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工作培养的信息专业人员,其专业优秀能力则围绕更广泛类型信息的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描述、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等的知识与技能展开。而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走向知识管理的知识专业人员则更关注信息活动的主体及其信息行为,为满足各类机构或个人用户更多样、更高层次的信息获取及学习、运用、创造知识的需求,掌握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和知识传播的能力,在各类组织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保证组织的战略思考、规划、探索、创新、交流等活动得到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应该指出,培养目标的提升为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而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改革则是一个更为复杂艰巨的工程,只能以渐进的形式发展。

3设立多种教育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为满足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费的多样化,北美图书情报教育的层次日益丰富。在提供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提供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双学位(dual/doubledegree)、辅修课程(Mi-nor),还有各种专业证书、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ofAdvanceStudy,C.A.S.)、硕士后(post-master)课程等非学位教育。加拿大的Langara学院还配合加拿大图书馆协会(CanadianLibraryAssociation)对图书馆技术员(LibraryTechnicians)的需求,专门开设了两年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证书教育(相当于国内的高职或大专)。

笔者调研了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2009年图书情报院校排名中处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学位教育,这些本科项目面向信息产业领域中的多种职业和各行业领域的信息要求,培养内容涉及信息科学、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构建、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网络设计和实施以及网络支持、信息咨询等。有些院校还以辅修科目、双学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此类课程。如2009年排名第一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10门专业优秀课外,还要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领域修读一系列选修课。该院还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利用辅修课程(包含5门课程,该校已修完大二第一学期课程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帮助学生了解用于解决各领域信息问题的计算工具、网络、多媒体和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等。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与技术本科教育要求取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40学分在本学院学习,其余学分则从修读该校其他8所学院的本科课程中取得。信息学院约有10%的学生会选择该院与Whitman管理学院建立的双学位课程,既获得企业管理的知识,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系统培训。这使得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该院设立的18学分辅修科目“全球企业技术(GlobalEnterpriseTechnology)”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开发和管理全球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于目前银行、商业零售、娱乐、保险、医疗等行业的全球企业都依赖大规模的信息系统来开展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受惠于这一课程,将其与原有的专业背景相结合而发展未来的职业生涯。另一辅修项目“信息管理与技术”则面向更广泛专业的学生,传授信息、信息资源、信息通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当前信息密集的工作环境下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许多院校还设立了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0fAdvancedStudy——C.A.S.)项目,其课程一般属于硕士研究生层次或硕士后培训,面向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人员,或在专业工作某一领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种专业特长的在读学生。C.A.S.因各校提供的课程不同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有: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管理,专业图书馆服务(如儿童服务、政府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项目有:管理与领导,博物馆研究,参考服务,网站设计、学校图书馆和青少年信息服务等。许多可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取得,有的还可以根据学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兴趣设计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4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及应用实践才能得到落实。为打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优秀能力,各图书情报学院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尽管各校学术渊源的差异或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侧重,导致了具体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1提高课程广度

配合培养目标的提升,各校的课程都在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各校课程体系中基本都会有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必修基础课。该课名称各异,如“Under-standingInformation”或“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tud-ies”,但都力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多样化信息环境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不同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来选择与发展不同的学习计划以达到相应的职业目标。课程广度的提高还体现在关注更广泛信息环境中的信息管理与技术问题,如: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e-Learning、eGoverment等,还设立了信息政策、信息道德、信息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具有较新研究视野的课程。

4.2加强课程深度

为形成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打造学生的专业优秀能力,各校将相近研究领域的教师组成研究教学团队,在优秀专业方向上建设系列课程,以加强课程的深度。如: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信息学院就由资深教授领衔成立了“信息组织研究组”和“信息检索研究组”,其目的就是合作开展研究计划、组织学术交流并推进课程建设。如信息检索研究组所涉及的领域有:信息行为,信息检索系统的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系统评价,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信息可视化和多媒体信息检索。各校致力于在传统信息管理知识基础上增加新技术的内容,以深化课程内容、强化某一项专业优秀能力的培养。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模块下就集中了20多门相关课程,除了传统的书目、索引、文摘、分类与叙词、数据库课程外,还增加了多项新技术课程,有:多媒体信息、信息构建、文档建模、元数据、本体、知识网络的可视化与导航、信息系统界面等。

4.3实现课程的模块化及课程组织的灵活性

即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基于对信息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①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专业技能、知识或能力;②模块的内容依据专业能力需要确定,针对性、实用性强,比较深入;③模块之间以及模块课程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④课程模块可及时更新,以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

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就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所有专业课程组织成7个范畴模块,即: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用户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历史、经济与政策,管理与评价,社会、团体与组织信息学,青少年文献与服务。每个模块都由10-20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组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平台,每个模块对应打造某项专业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及职业倾向,进行模块之间课程的选择和组合,以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较宽视角的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各模块中的课程,而对发展某项专业能力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则可集中在一两个模块中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组织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习的选择度更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形成广泛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新的、动态的职业路径和就业目标,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5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科研是教学的后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美图书情报学院在科研方面一个重要趋势是,拓宽研究视野,关注社会各领域的多元信息机会,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领域广泛的跨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从图书馆到信息科学与各学科交叉的各领域,不仅涉及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系统和人机交互的设计,也涉及对经济、社会和各类组织机构信息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利于信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还注重研究信息、技术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信息行为主体为中心探讨信息系统的优化等。可见,研究范围和角度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情报学的范围,同时又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特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管理、信息开发与利用、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与传播。

在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ASIS&T)2009年会上,北卡罗来纳大学信息学院展示了其近年来的研究项目和成果。该校研究人员将研究视角置于当今世界各类信息查询与利用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技术问题。许多跨学科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和丰富性正切合了该届年会的主题:“蓬勃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世界中的信息机会”(Thriving0nDiversity-Informa-tionOpportunitiesinaPluralisticWorld)。如:与国家癌症学会(NCI)合作的简化个人健康记录的研究项目,与该大学医务人员共同工作开发的紧急医疗文本处理软件系统等项目,都旨在探索有效输入病人医疗信息并易于后续者检索和阅读的方法,以改善民众的诊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支持长期的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与监测等。该校信息与可视化实验室(IV-Lab)与遗传学、放射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医学图像的三维显示,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IVLab还开发了医学图像及信息交换的国际标准。该校交互设计实验室(IDL)承担的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GovStat则面向公众利用政府信息与服务的迫切要求,力求通过对政府信息的集成、开发创新性的用户界面,使公众能够更加便利地查找、获取政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服务。而元数据研究中心(MRC)则是致力于结合各领域的需求研发各种更有效的元数据,以支持搜索引擎改善检索效果、开发支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历史研究的数字图书馆,还将元数据研究成果应用到生物信息学、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许多领域。

正是在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发现各种信息工作机会,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合作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加上各领域对专门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各种跨学科的双学位教育项目(Dual/CoordinatedDegree)应运而生。如密执安大学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商业管理与信息(MBA/MSI)、法律与信息(JD/MSI)、医学与信息(MD/MSI)、公共政策与信息(MPP/MSI)、社会工作与信息等。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与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法律与图书馆信息学、音乐与图书馆信息学。

6重视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图书情报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实习、实训课程等专业活动,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信息环境,接触到切实的信息需求,并在专业人员或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索解决现实信息问题的方案。各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穿插于各专业课程中的调研、实验、实习外,还有各种课外学生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更有与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相结合的专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活动等。例如:

北卡罗来纳大学图情学院大力倡导其学生面向社区、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该校学生积极运作筹款和藏书捐献,为当地无家可归者庇护中心建立了图书馆;开发的植物信息中心(PlantInformationCenter,PIC)网站收集了北卡和美国东南部375种植物的标本和相关信息,为中小学生探索自然、学习相关生物知识、识别植物品种提供服务。PIC已成为北卡植物园、当地中学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伙伴。还与专业图书馆合作开发了北卡健康信息(NCHealthlnfo)网站,帮助居民查找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各种疾病和康复中心的医疗条件、服务项目等。学生们还经常在本社区公共图书馆组织亲子阅读、社区阅读等活动。学院还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签署了多年的实习合同,每个学期EPA图书馆和国家环境健康科学学会图书馆会雇用该校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实习生在图书馆各岗位轮岗工作,如:编目、联机检索、馆际互借、参考服务等,已有300多名学生参加过实习。其他合作过的实习机构有IBM、Cisco、SAS及GlaxoSmithK—iine等著名企业。

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则通过带薪实习计划(Co-op)为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专业实践机会。Co-op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在财富500强中的微软、CIGNA和西门子等著名企业公司中工作,既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工作经验,又可与业界人士和公司建立联系,为求职就业提供便利。信息学院学生所任职位涉及:局域网络工程、系统分析、数据分析、网站开发、用户界面设计与分析等许多方面,其平均6个月薪水为17082美元,是该大学CO-OP项目中最高的。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为“专业体验计划(Profes-sionalExperienceProject,PEP)”等系列实践课规定了专门的学分和辅导制度。PEP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真实的信息环境,做出学术严谨、有专业水平的项目。PEP项目可以是开展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系统建档、保存数字信息和记录,或评估一项馆藏或信息存储,建立和执行推广方案的成果。其成果可以是一个详细说明该项目的论文、网站、数据库、数据集、手册或社区服务项目。

7结论

国外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最值得重视的经验在于,着眼于信息社会各领域广泛的信息需求去发现信息工作机会,以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应用领域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升为优秀确定培养目标;面向多样的信息环境及各类用户更复杂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面向解决各类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问题,深化课程内容;拓展实践领域,打造掌握信息管理技术和技能,适应在各种信息环境下工作的专业人才。尤其在教育层次的多样性,灵活组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以高水平的科研丰富教学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认真研究和汲取。

图书情报论文:剖析图书情报学持续研究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可持续发展;发展途径

论文摘要: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又是为了人类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使得图书情报学得到可持续发展。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对人们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是为了人类的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当前情报学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发展动向和新的发展路径。国内外许多情报学家都致力于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从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可持续发展和发展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些研究和探讨。

一、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

纵观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系统的发展历史,风风雨雨己走过了几百年。如果单从图书馆以保存文献为主要功能这一对象来说,从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只是由于战乱被毁掉了,但从前人留下的史书记载可以得出这一事实确实存在过。到今天图书情报学随着当今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完善和迅猛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一种文化职能机构。简言之,图书情报学就是在以图书馆为主,包括各种资料室、信息中心、情报中心、信息咨询机构、情报研究所以及培养各种图书情报人才的各大学的图书情报院系、各种类型的出版社、科研机构等当今社会主要的信息机构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图书馆是他们的优秀和发展源。

二、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情报学在当今时代是如何发展的呢?这是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图书情报学也不例外,当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自身原有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时,就预示着这一学科面临看重大变革。要实现这一跨越,有两个方法,一是发明新的理论方法。二是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往往是发现新的理论或方法,发明新的技术。在社会科学中,大多为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方法、技术。

过去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借阅全凭手工,费时又费力,效率低,又容易出差错。自从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管理后,这一状况彻底改变。借阅管理目录查询都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效率高、差错少,使图书馆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现代科学的一大发展趋势是交叉综合,不仅是相似相近的学科之间进一步综合化,甚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由于学科之间的移植而形成交叉学科。现代科学中不存在截然独立的学科。在自然学科研究中参照引入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有关研究成果,反之亦然。综合化趋势促使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系统理论,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关理论,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对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过去的简单的文献情报学发展到当今的高科技图书情报学的综合学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填补了学科之间的鸿沟,使相近学科,甚至相差很大学科之间研究储存人类有价值的知识及先进的科学资料也能得心应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情报学这一学科人员素质也应相应的有较大的提高,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由过去的低级操作人员变为今天掌握高科技技术的高级人才,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才能更好的、更高速的为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得心应手的高科技信息和高科技情报。才能将图书馆办成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及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

图书馆做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那么图书情报学也在给人们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这个公共场所中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超前的科学价值。这是因为情报学与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资源的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

广域图书馆与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是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域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包括:是介于书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多维空间典藏图书馆;是介于各种馆藏内涵之间属于多元内涵与干系的图书馆;是具有执行栓释资料功能,发挥大媒体结构的复合图书馆;是继传统图书馆之后,充分提供资料、信息和知识化多频多元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是超越过去图书馆服务范畴,组成图书馆服务集成网络,并且创新价值的新世纪图书馆。因此,广域图书馆是集合了技术、政策、管理与经济效益于一个经营模式中的图书馆。总而言之,广域图书馆是图书馆思维与图书馆业务的大集合,也是图书情报学新拓展的坚实基础。将广域图书馆与情报学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切合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新功能;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信息和科研情报集散的枢纽功能、情报加工的增值功能及情报营销的市场功能。同时并能达到:收藏与展示相结合、收藏与研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及途径

图书情报学在一体化结合的发展中,要想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为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面对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图书情报学科的现有地位,如何给图书情报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美好的发展基础,也就是说准备让图书情报学以何种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式面对广大读者及其新的需求,这是图书情报学面临的新课题和必须去迎接的新挑战。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过去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各种体制、法规就不健全或者比较单一,那么这种挑战带给我们的困难就更大,尤其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的时候,将以何种方式弥补上去,还能有所创新,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未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智能化等几个明显的特征。

如今有人提出地球村,全球研究村等概念,也就是说到某个时候这个地球村只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运行良好,内部协调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到那时侯,图书情报系统将在人类社会化、文明化、信息化的发展中扮演主体的角色,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图书情报学系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基于人们对未来地球村的构想,我们完全可以构想我们的一体化地球村图书馆。

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是三个重叠性很大的概念,但他们的内涵是逐步深化的,而集成化和智能化则是基于前面三个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他们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的应用。当现代图书情报学系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己经发展到了“地球村”时代。可是如果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时代,而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图书情报学系统正在进入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至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两代的发展水平。这个差距如何尽快弥补上,并且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战略的选择是相当关键的。所以要尽快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采用跨越式的和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图书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科技保障。

在有先进生产工具的同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永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拓展图书情报服务功能,加大情报集散能力、提高文献开发层次、增强决策咨询和情报市场营销力度等一系列工作中,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但人才建设最优秀的一点是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做到人尽其才、事业留人。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应该优先起用和重用,让年轻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咨询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和骨干,在实践过程得到锻炼和提高,激发青年人才求知识、钻业务、长才干的积极性。对于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人才在精神奖励的同时应给予物质重奖,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情报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吸引有用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推动现代图书情报学的迅速发展也就形成了整个图书情报学腾飞的内驱力。

图书情报学实现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同时还要有强硬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才能使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说一方面争取政府投资,一方面采取有偿的情报服务是争取资金的两个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将资金落实到位,才能将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都是一些大型单位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重点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央党校图书馆等,他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考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很自然的,其建设规划对于相同类型的图书情报单位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很强的适应性。然而在全国的所有图书情报单位中,大型的只占少数,此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型图书情报单位,包括数量巨大的工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军队图书馆和将可能有很大发展的社区图书馆。占大多数的这些图书情报单位特别是小型单位,他们的资源、用户需求、设备和外部环境等与正在建设的那些大型单位相比差别很大,它们的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实现过程跟大型单位也不相同,大型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它们不一定需要,而它们所要求的,那些大型单位却不能够满足。一个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事业的基础建设不容忽视,面对市场,打好基础,促进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使得图书情报可持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学持续发展途径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可持续发展发展途径

论文摘要: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又是为了人类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使得图书情报学得到可持续发展。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对人们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是为了人类的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当前情报学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发展动向和新的发展路径。国内外许多情报学家都致力于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从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可持续发展和发展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些研究和探讨。

一、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

纵观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系统的发展历史,风风雨雨己走过了几百年。如果单从图书馆以保存文献为主要功能这一对象来说,从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只是由于战乱被毁掉了,但从前人留下的史书记载可以得出这一事实确实存在过。到今天图书情报学随着当今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完善和迅猛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一种文化职能机构。简言之,图书情报学就是在以图书馆为主,包括各种资料室、信息中心、情报中心、信息咨询机构、情报研究所以及培养各种图书情报人才的各大学的图书情报院系、各种类型的出版社、科研机构等当今社会主要的信息机构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图书馆是他们的优秀和发展源。

二、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情报学在当今时代是如何发展的呢?这是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图书情报学也不例外,当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自身原有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时,就预示着这一学科面临看重大变革。要实现这一跨越,有两个方法,一是发明新的理论方法。二是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往往是发现新的理论或方法,发明新的技术。在社会科学中,大多为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方法、技术。

过去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借阅全凭手工,费时又费力,效率低,又容易出差错。自从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管理后,这一状况彻底改变。借阅管理目录查询都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效率高、差错少,使图书馆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现代科学的一大发展趋势是交叉综合,不仅是相似相近的学科之间进一步综合化,甚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由于学科之间的移植而形成交叉学科。现代科学中不存在截然独立的学科。在自然学科研究中参照引入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有关研究成果,反之亦然。综合化趋势促使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系统理论,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关理论,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对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过去的简单的文献情报学发展到当今的高科技图书情报学的综合学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填补了学科之间的鸿沟,使相近学科,甚至相差很大学科之间研究储存人类有价值的知识及先进的科学资料也能得心应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情报学这一学科人员素质也应相应的有较大的提高,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由过去的低级操作人员变为今天掌握高科技技术的高级人才,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才能更好的、更高速的为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得心应手的高科技信息和高科技情报。才能将图书馆办成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及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

图书馆做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那么图书情报学也在给人们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这个公共场所中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超前的科学价值。这是因为情报学与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资源的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

广域图书馆与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是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域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包括:是介于书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多维空间典藏图书馆;是介于各种馆藏内涵之间属于多元内涵与干系的图书馆;是具有执行栓释资料功能,发挥大媒体结构的复合图书馆;是继传统图书馆之后,充分提供资料、信息和知识化多频多元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是超越过去图书馆服务范畴,组成图书馆服务集成网络,并且创新价值的新世纪图书馆。因此,广域图书馆是集合了技术、政策、管理与经济效益于一个经营模式中的图书馆。总而言之,广域图书馆是图书馆思维与图书馆业务的大集合,也是图书情报学新拓展的坚实基础。将广域图书馆与情报学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切合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新功能;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信息和科研情报集散的枢纽功能、情报加工的增值功能及情报营销的市场功能。同时并能达到:收藏与展示相结合、收藏与研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及途径

图书情报学在一体化结合的发展中,要想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为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面对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图书情报学科的现有地位,如何给图书情报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美好的发展基础,也就是说准备让图书情报学以何种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式面对广大读者及其新的需求,这是图书情报学面临的新课题和必须去迎接的新挑战。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过去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各种体制、法规就不健全或者比较单一,那么这种挑战带给我们的困难就更大,尤其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的时候,将以何种方式弥补上去,还能有所创新,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未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智能化等几个明显的特征。

如今有人提出地球村,全球研究村等概念,也就是说到某个时候这个地球村只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运行良好,内部协调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到那时侯,图书情报系统将在人类社会化、文明化、信息化的发展中扮演主体的角色,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图书情报学系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基于人们对未来地球村的构想,我们完全可以构想我们的一体化地球村图书馆。

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是三个重叠性很大的概念,但他们的内涵是逐步深化的,而集成化和智能化则是基于前面三个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他们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的应用。当现代图书情报学系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己经发展到了“地球村”时代。可是如果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时代,而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图书情报学系统正在进入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至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两代的发展水平。这个差距如何尽快弥补上,并且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战略的选择是相当关键的。所以要尽快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采用跨越式的和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图书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科技保障。

在有先进生产工具的同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永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拓展图书情报服务功能,加大情报集散能力、提高文献开发层次、增强决策咨询和情报市场营销力度等一系列工作中,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但人才建设最优秀的一点是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做到人尽其才、事业留人。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应该优先起用和重用,让年轻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咨询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和骨干,在实践过程得到锻炼和提高,激发青年人才求知识、钻业务、长才干的积极性。对于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人才在精神奖励的同时应给予物质重奖,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情报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吸引有用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推动现代图书情报学的迅速发展也就形成了整个图书情报学腾飞的内驱力。

图书情报学实现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同时还要有强硬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才能使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说一方面争取政府投资,一方面采取有偿的情报服务是争取资金的两个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将资金落实到位,才能将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都是一些大型单位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重点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央党校图书馆等,他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考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很自然的,其建设规划对于相同类型的图书情报单位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很强的适应性。然而在全国的所有图书情报单位中,大型的只占少数,此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型图书情报单位,包括数量巨大的工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军队图书馆和将可能有很大发展的社区图书馆。占大多数的这些图书情报单位特别是小型单位,他们的资源、用户需求、设备和外部环境等与正在建设的那些大型单位相比差别很大,它们的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实现过程跟大型单位也不相同,大型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它们不一定需要,而它们所要求的,那些大型单位却不能够满足。一个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事业的基础建设不容忽视,面对市场,打好基础,促进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使得图书情报可持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图书情报论文:知识管理医学图书情报事业论文

【论文摘要】阐述构建医院图书馆优秀能力的意义和要点,分析知识管理模式与优秀竞争力的关系,并就知识管理模式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及其必要性作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优秀竞争力知识管理服务理念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学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医院图书馆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信息已逐渐成为医院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也更多地依赖于医学信息。作为医学信息贮存基地的医院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将面向医疗信息市场,面向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信息市场,面向医学信息服务及咨询市场。

国际图书情报界曾把2000年定为“知识管理年”,足见其对知识管理的高度重视。我国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作为医院图书馆,如何深入理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优秀能力建设,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优秀服务模式,值得思考和探讨。

1医院图书馆优秀能力的构建

医院图书馆的优秀能力实质上就是依靠自身的信息资源来强化图书馆在医学信息领域竞争力的一种体现‘2j,可划分为多元载体文献的综合整序能力、多元载体环境下的文献获取能力和面向医疗市场竞争的医学情报信息服务能力。

1.1优秀竞争力的形成

优秀竞争力是衡量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优秀能力的主要标志,它必须具备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医院图书馆的各种特征及其竞争优势。优秀竞争力由资源、能力和知识三要素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2优秀竞争力的基点

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并非仅限于图书馆的藏书和设备等软、硬件环境,其主要依附于图书馆员而存在,衡量医院图书馆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即基点就是馆员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优秀能力的建立、提高与应用均离不开馆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勇于接受挑战,在挑战中激发自己的潜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是新时期医学馆员的基本特征。

1.3优秀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优秀竞争力是提升医院图书馆员优秀能力的最佳途径。馆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医学专业的学术判断能力,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将获得的显性知识变为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并善于从知识中提取智慧,为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活动创造内在价值。医院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在考虑自身能力和资源优势基础上确立合理的竞争战略,建立创新的制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知识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

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名词,知识管理目前尚无一个被众人广泛认可的统一定义,由于所站角度、立场、理解和需要的不同,各学者对“知识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解释J。但不可否认的是,知识管理是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环境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也逐渐走近医院图书馆。

2.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是信息经过综合、归纳、分析及思考提炼后的深加工产物,是能给人类生命、生活和学习带来变化的一种模式,医学领域的一切相关知识,对医院的医、教、研活动均具有启迪、启动和促进作用。广义的知识管理还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和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及全过程的管理。

知识是思维的成果,知识只能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的发挥而产生,并依附于人而存在。信息管理的重点对象是显性知识,知识管理则既包括显性也包括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之信息管理更加先进和完善,它充分矛U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知识管理的目的明确,强调知识的增值性和创新性。

2.2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科学已呈现出高度分化、高度融合、高速发展的“三高”趋势,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信息,医院图书馆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来构建和提升图书馆优秀竞争力是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美国学者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医院图书馆有必要建立知识型图书组织结构,调整图书馆组织体系,使之更加柔性化、便捷化和个性化,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其知识资源,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图书馆内部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工作流程中正式明确哪些知识必须保留下来,以便作为日后创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基础,并形成知识共享的良好习惯。

3知识管理服务与图书馆优秀竞争力的关系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图书馆必需以知识管理的服务理念来指导其服务模式的改革,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医院图书馆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知识管理也不应拘泥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应通过分析和吸收知识管理思想的精华,提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优秀理念,并将此作为知识管理实践的切人点。

知识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以文献为单元的管理,代之以文献优秀即知识为单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更好地辅助医务人员实现临床医学的目标,给每一位病人提供一个最适合其疾病和本人情况的治疗方式,同时也突出了医院图书馆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图书馆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来看,图书馆优秀竞争力的形成均是以知识管理服务为基础的,比如美国一些医学图书馆实施的“学科馆员”体系,就是按医学学科知识来组织和构建的,其服务对象包括医院的管理与决策者、临床各科专家和科研人员,并显示了很强的个性化服务特征。图书馆员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用户的兴趣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内容,充分挖掘隐性知识,起到“医学信息经纪人”的作用。

医院图书馆利用其搜集、综合、分析、判断与整合信息资源的专业优势,对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追踪服务按专业特征和研究热点,将零散信息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后提供给读者。除此外,专题医学情报服务、全程跟踪情报调研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文献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文献翻译服务等均可纳入知识管理服务范畴。知识管理服务和图书馆优秀竞争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体,是“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4小结

综上所述,医院图书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图书馆要明确自身在医院知识管理中的定位,以知识管理的服务理念作为服务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其切入点就是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求发展、求完善,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优秀服务能力及优秀竞争力唯有如此,方能拓宽医院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医学图书情报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图书情报论文:独特关键词下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特点分析

摘 要 图书情报领域学位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是图书情报学的重要内容,基于独特关键词的图书情报硕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分支。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大国内权威学术文献数据库,从关键词这一文献优秀要素出发,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热点,以及情报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情报学;硕士论文;关键词

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对图书情报的研究,许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报学教育体系。而比较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明显要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关情报学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由于研究内容相对较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场显得较为前沿化与多元化。基于关键词对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以学位文献或学位文献的某些特点为标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数量文献为基础,由此展开对某一时域某一领域科学技术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论述和预测该领域科学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规律态势。基于独特关键词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情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一种将文献资料中的众多优秀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引证分析方法,其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价文献所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揭示学科当时研究的热点,较为准确地评价文献所代表的学术水平。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这一总体框架,并于此基础上将“靶向”集中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将“靶标”聚集到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趋势、重点、前沿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集中于国内著名的学位论文收集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是国内收录学位论文最为全面的数据库,因此,为了确保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与代表性,分析研究检索的数据源即来自该两个数据库,着重定位于“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分类”选项进行检索,而检索的时间区域定位于近10年,对于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对于相同的通过采用SQL 语句进行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报学”作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得1640篇硕士论文,从万方数据库中获致1315篇硕士论文,通过SQL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总共获得有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2160篇。

2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过对获取到的2160篇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进行研究,综合统计论文的关键词,累计关键词有13976个,经过分析研究,去除不能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关键词3645个,共得10331个,平均每篇硕士文献关键词数为4.78个,由此可说明该统计是科学的,与国外科文献资料对关键词的标引规则相符(国内外科技期刊要求的每篇关键词应标出 3-8 个),接着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将关键词的频度大于60作为标准,将其定义为“高频词”,通过对“高频词”的统计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有关“知识管理”这一主题的频次最高,多达126次。无疑,这也证实了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知识管理这个方向的研究热点。此外,“电子商务”为121次、“信息化”为118次、“信息技术”为112次、“竞争情报”为102次、“信息服务”为98次、“信息检索”为96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字图书”为84次、“信息资源”为79次、“电子政务”为75次、 “知识服务”为71次、“知识共享”为68次、“数据仓库”为63次,从中也反映了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数字化建设等关注在日益提升,也验证了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实效,表明了情报学与管理学之间渗透和结合日益加强,也可以折射出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仍然集中在情报学基础领域,并预示着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将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3 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常来说,仅仅通过孤独地察看论文的某一关键词,通常是难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然而通过关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将可以给予人们更加充分的信息去把握论文的大致内容和论文的主题脉络。通过采取计算机数字高效处理作用,充分发挥Excel的数据透视功能,再次对出现次数高于60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性”分析,统计在同一论文中两两同时出现的关键词,从而构建出60 × 60的“聚类共词矩阵”,通过这一矩阵的研究,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聚类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其中位于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显示的是某关键词自身一同出现的频次,这个一同出现的现象就实质来说,就是论文之间的相关度,对于非对角线上的数据,则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通过这个矩阵可以从另一个侧反题出,关键词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通过Excel的数据透视处理得到共现频次较高的有:“知识管理”为124次,“电子商务”为106次,“竞争情报”为101次,“高校图书馆”为98次,“信息服务”为92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学图书馆”为83次,“信息资源”为81次,“电子政务”为79次,“知识共享”为72次,“数据仓库”为66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中,当前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是个热点,同时也说明我国情报学教育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宽。

综合以上,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获得了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以及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较为充足理由支撑的结论,那就是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信息挖掘”。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领域云计算研究概况与进展

每项新技术的出现总能给图书情报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新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使其服务方法和服务方向的改变,让信息被获取变得越来越方便,作为热点技术的云计算也不例外。自2008年底至2009年初起,云计算开始引起国内图书情报界的关注,随着胡小菁、范并思等文章的发表,国内图书情报界对云计算产生了极高的研究热情,表明了业界研究人员对新技术的高度关注及不断探索的学术精神,如范并思所说“图书馆学应该关注云计算,云计算离图书馆不远,关注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的传统”[1]。笔者对2009~2010年刊载在期刊上的关于图书情报领域的云计算研究论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及评述,旨在了解并梳理近年来图书情报领域云计算研究论文的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1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收集 为了准确、全面检索到2009~2010年图书情报领域关于云计算的研究论文,笔者用“云计算、图书馆”,“云计算、情报”,“云计算、信息”等关键词,以及用篇名“云、图书馆”,“云、情报”,“云、信息”等,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将所检索到的论文篇名、关键词、发表年份、来源刊物及引文频次拷贝到Excel排序,将重复的论文删除,统计得出论文共156篇。 1.2研究方法 将来源刊物分为优秀图情刊物、普通图情刊物和其他刊物,旨在能更好地分析国内刊物对云计算研究关注度之间的差异。国内的19种优秀图情刊物,有18种刊载了云计算研究论文。统计得出:刊载过云计算论文的3类刊物共有64种。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论文的来源刊物、发表年份、载文量、作者人数及其所属机构、引文频次等方面对64种刊物、156篇论文进行统计。 2统计与分析 2.1年份及各类刊物载文量统计与分析 对3种类型的64种刊物所刊载的156篇论文的发表时间、载文量及刊均载文量等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看出:各类型刊物云计算载文量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普通图情刊物和其他刊物,2010年比2009年分别上升了91.67%和85.71%。从云计算载文量67篇(19+48)及刊均载文量3.72篇看,优秀图情刊物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普通图情刊物。载文量的急剧上升,表明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云计算的研究,且关注度越来越高,并积极探讨云计算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应用。另外,从云计算载文量和刊均载文量看,国内的优秀图情刊物对云计算的研究非常重视,使得云计算研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交流,与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图书馆2.0”,5年的研究论文208篇[2]相比,其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这说明云计算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给图书情报领域带来积极的影响。 2.2作者机构、发文量与人数统计与分析 对156篇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发文量及所属机构进行统计,以明确研究者所在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及在不同机构中的分布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云计算主要是各类型图书馆的工作者,分别占发文总数的71.80%和第一作者总人数的72.54%,其中,高校图书馆发文量最多,占发文总数的56.41%,作者也最多,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55.63%;高校院系排第二,发文篇数占17.95%,发文作者占16.90%;高职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科研院所3种机构的作者人数和论文篇数,均相对较少,其他机构最少。这一统计结果表明,云计算的研究力量主要以各类型图书馆工作者为主。同时,也揭示了研究力量薄弱的高职图书馆也进入研究新技术的行列,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主要是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及计划实施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很大的关系。而高校院系作者在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始终起着引领的作用,如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并思、胡小菁在《大学图书馆学报》第1期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图书馆2.0”论文,到2009年在《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第4期发表的关于“云计算”论文,掀起国内图书馆情报界对新技术的研究热潮。 2.3各优秀期刊云计算载文量及载文总量统计与分析 由于各种期刊的出版周期不同,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各种期刊对云计算研究的关注程度,对各种期刊云计算载文量及其载文总量进行统计。但鉴于对2009~2010年刊载云计算论文的64种期刊,统计其各自的载文总量的数据比较大,笔者取18种刊载过云计算论文的优秀图情刊物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18种优秀图情刊物中,《图书与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学研究》各刊载9篇,虽然3种期刊的云计算论文篇数相同,但《图书与情报》占载文总量比例最高,占2%,;其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虽只刊载6篇,但占载文总量的1.78%,比刊载了9篇的《情报理论与实践》的1.15%还高,同理,《情报学报》中云计算论文的比例也高过《图书馆建设》。统计结果显示,18种优秀图情刊物关注了云计算的研究成果,这表明国内图书馆情报领域的优秀期刊对云计算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是云计算研究的主要交流平台,尤其是占载文总量比例较高的刊物。相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各种优秀图情刊物对云计算研究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笔者从本馆订阅的优秀图情刊物及CNKI检索到的数据显示,2011年已有32篇关于云计算研究的论文在优秀图情刊物发表。 2.4被引频次统计与分析 为了反映研究者及其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受重视程度、论文与论文之间的联系,以及未来在图书馆情报界的发展前景,采用引证分析法,对156篇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包括论文的篇名、来源刊物、第一作者及其单位和发表年份、引文频次进行排序、统计。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含10次)的论文共有18篇,共被引440次。这里只列出被引用20次(含20次)的论文信息,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1)被引频次在20次以上(含20次)的论文共有10篇,除了一篇是2010年发表的,其余的均在2009年发表,尽量避免了被引论文因发表年份不同带来被引频次的差异,因此,统计合理,具有可比性。10篇论文,共被引320次,占被引总数440次的72.27%,属高被引论文,说明这些论文在图情界的影响力比较大,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2)从来源刊物看,18篇论文均来源于图情刊物,其中有14篇来源于优秀图情刊物,占77.78%,是高被引刊物,从侧面表明优秀期刊是学术研究交流的主要园地。(3)从作者及作者单位看,多数是高校,且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如范并思、刘炜、胡小菁、李永先等。他们都是图书馆情报界的领军人物,其研究成果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他们的论文被引频次最高也在情理之中。论文的高被引率,表明云计算的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研究力量不断加强,云计算在图情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也将非常广阔。#p#分页标题#e# 2.5关键词的统计与分析 对156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删除重复的关键词之后,共计462个,其中含“云”的关键词共有10个。出现频次1~3次的有28个,4次以上(含4次)的有20个,研究内容涉及图书情报领域的多个方面。笔者取4次以上(含4次)关键词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关键词,旨在明确云计算研究者近两年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主要内容,分析云计算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给业界带来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5。笔者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逐一进行研读与分析,并根据表5统计的关键词,总结和归纳得出:云计算的研究主题除了多数人描述的基础理论之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云计算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应用。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等服务模式的改变,进而可提供SaaS服务(软件即服务)、云服务等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应用。云计算可以将信息资源、数字资源、竞争情报等放到“云”中,即云存储,进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优秀竞争力。 (3)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在信息资源服务及共享中存在信息安全、保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及隐私方面的风险等等。王长全[3]、胡小菁[4]等提出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4)云计算催生云图书馆和云图书馆员。云计算的到来将使图书馆员依托云而非实体图书馆提供服务,成为云图书馆员[5]。王红探讨了云图书馆平台技术与应用[6],胡新平提出了建设区域云图书馆以及产业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完全云图书馆[7]。 总体来看,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研究云计算的基础理论、云计算对图书馆的影响和云服务在图书馆的实现[8]、云存储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应用[9]、安全策略研究等主题。在2010年3月以后,云计算研究已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转变,如张叶红的《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安全架构及其管理策略》[10]、林小勇的《云服务下信息用户隐私权保护》[11]、董浩、赵需要的《云时代竞争情报搜集策略变革》[12]、黄华的《基于图书馆云计算的信息安全对策研究》[13]等。可以预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在2009~2010年短短的两年时间,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云计算研究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研究呈多侧面、多角度,涵盖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项工作。学术界的学者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对新技术给图书馆情报领域带来的机遇、应用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等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作者以各类型图书馆工作者最为活跃,研究成果借助优秀图情刊物,在国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在优秀作者的引领下,云计算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另外,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图书馆不断引进专业人才,使研究力量薄弱的高职馆也进入研究新技术的行列,给我国图书馆情报界的学术研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但也存在不足,表现在:(1)一部分论文所描述的主题类似,缺乏创新与独到的研究视角。(2)应对策略与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多为一般性论述,缺乏足够的实证、调查与分析。(3)云计算在图书馆情报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多数重复阐述,包括信息安全、版权问题、隐私权问题等。(4)基础理论研究多,笔者对156篇论文进行研究与统计,绝大多数论文描述了云计算的基础理论。 从2009~2010年云计算研究论文的总体看,国内的19种优秀图情刊物,有18种关注了云计算研究,使得云计算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广泛交流。

图书情报论文:计算机信息检索对图书情报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日趋广泛,人们将这种先进的技术运用到了各行各业当中。计算机信息检索作为信息技术之一,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充分应用,对图书馆图书情报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检索图书情报相关影响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有效存储和快速查找的能力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认识[1]。计算机检索能对大量信息进行储存,对信息条目进行分类、编目或编制索引。甚至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从已存储的信息集合中抽取出特定的信息,具有对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的能力。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检索在图书情报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从:计算机信息检索相关研究、计算机信息检索对图书情报产生的影响、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1计算机信息检索相关研究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由一次性信息检索系统与二次性信息检索系统构成[2]。一次性信息检索可以对逻辑记录格式与记录关键字,或记录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仅适用于单个条目,如:航空公司订票系统。二次性信息检索系统主要适用于信息条目本身信息量大且不常见修改的情况下,如:文献检索系统或图书。计算机检索发展经历了经历了联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多媒体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四个阶段。联机信息检索是指用户利用检索系统终端与存储了大量信息资料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主机进行人机对话,联机信息检索与传统手工检索相比起来优势明显,该检索方式缺点在于费用昂贵,且在人机沟通方面具有一定困难。光盘信息检索是指用户通过光盘数据库联机来检索信息,该方式的优点在于传送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光盘数据库规模相对有限,不能存储太多资源[3]。多媒体信息检索对检索内容进行了不断丰富,扩大了检索范围,充分提高了信息检索质量及效果。多媒体信息检索优点在于能将声音、图像等元素充分结合于一体,为用户带来直观感受,但该检索方式的缺点在于所需空间过大,很难实现。网络信息检索是一种新型检索方式,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一定影响,网络信息检索集中了联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多媒体信息检索的优点,为用户提供了最有效的检索工具。综上,计算机信息检索实际上是对传统手工检索的革新,计算机信息检索在信息检索领域中占有很大比例,该技术为经济信息、全球性科技情报的获取提供了现实条件,能有效实现人类情报资源共享,为我国情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2计算机信息检索对图书情报产生的影响

2.1形成新型信息交流体系

计算机信息检索促进了新型信息化交流体系的形成。用户可以利用该技术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任何档案、情报、图书都可以通过信息交流体系来借阅或者咨询[4]。这种新型的交流体系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简洁的信息服务,能充分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促进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顺利开展。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难免会呈现出一些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计算机信息检索一定会为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2.2实现了载体多元化与功能全面化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充分运用,使信息载体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文献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载体,不仅可以将原有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还能够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增加新的文献[5]。此外,也使其功能越来越全面,网络信息存取速度、联机数据库以及用户满意程度都得到了大力提升,充分节省了资源存储空间,能够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福音。此外,在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应用下,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范围得到拓展,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检索搜索各种信息,使自身需求得到满足。

2.3促进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计算机信息检索对于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了掌握先进信息检索技术,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高校应该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帮助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知识与检索能力,利用科学管理理念,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团体凝聚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效率的图书情报工作当中。

2.4充分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计算机信息检索还能提高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高校科研设立奖励制度来激发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充分激发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相关知识培训,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更好地为人们服务[6]。此外,高校领导必须加强对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高校领导必须给予一定支持,对优秀人员进行充分肯定与表扬,给予员工一些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心,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不断提高。

3结语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我国各领域都带来了发展契机,同时也为我国当前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形势,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必先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高校图书馆领导必须对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充分肯定,多开展相关培训,促进图书情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满足用户需求,促进我国情报事业的大力发展。

作者:王玉梅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外事学院图书馆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课程资源建设

1关于调研的几点说明

1.1调研方法及思路

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具体思路是: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教育部门关于教材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其次,通过各高校官方网站获取关于图情档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了解高校对图情档专业教育的定位及发展规划;再次,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检索渠道,获取相关学术资源,重点考察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借助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卓越网等网络平台,了解国内图情档专业教材出版状况。

1.2调研途径及结果

笔者集中调研了国家关于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性文件、举办图情档专业教育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国知网中国内外关于教材建设的相关学术论文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版本目录,具体结果如下:首先,政策性文件调研。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九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001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00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2011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本科教材建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为教材建设提供了宏观发展方向。此外,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十七届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席会议讨论了《档案学专业发展战略报告》和《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年会讨论确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09年修订版)》,上述相关文件均从学科建设角度为图情档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其次,高校培养方案调研。已有研究者搜集整理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大学六所高校(6所院校涉及了我国几个主要高等院校分布区,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且均开展了图情档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的培养方案,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确立指导教材建设的具体实施。笔者借鉴了上述相关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整理数据。再次,相关学术成果调研。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模糊搜索,搜索到关于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文献共34753篇,其中,重点论述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内在联系及专门论述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的文献有141篇,这些文献对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的主要问题、有效路径、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某课程单科教材的建设与评价等主题均有较丰富的论述。最后,笔者通过国家图书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卓越网等平台围绕档案学8门专业主干课程,图书馆学(推荐)优秀课程9门及方向选修课程10门,通过分门别类及剔除,整理了500本教材的相关信息,其中档案学专业226本、图书馆学专业274本。上述结果显示,综观图情档专业教材出版的状况,期间存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状况,但是总体是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图情档专业高等教育开展较早,但是在建设初期,教材建设薄弱,以档案学专业为例,“50-6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编印的系列教材直到80年代才正式出版。”1966-1976年受“”的影响,教育停滞不前教材建设更是阻碍重重,十年期间出版的教材寥寥可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重新提上议程,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也得到了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教材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教材质量也逐步提升。2001-2012年,迎来了图情档专业教材出版的高潮,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材。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已经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图情档专业教材的出版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2调研结果分析

2.1出版机构特征

出版机构是教材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出版机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部级综合出版社、图情档专业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分别承担着出版高质量教材的使命(由表1可知)。其中,高校出版社规模庞大,资源丰富,设备齐全,高校师资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为出版高质量教材提供了双重保障,出版图情档专业教材比例高达43.4%,贡献巨大,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武汉大学出版社表现尤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中国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出版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领域的排头兵。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学术著作和大学教材占80%以上,管理学、信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教材已形成出版优势和特色。两家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和“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系列教材”在各高等院校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学界赢得了良好口碑。地方出版社如湖南教育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比例为33.4%,部级综合性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比例为18.2%,专业出版社如中国档案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出版比例为5%,均为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教材作者特征

教材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者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编著精力。有学者提出“专家教授、学术权威强强结合,亲自写教材、审定教材,力求在教材的认定和出版方面达到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笔者通过对教材编者进行筛选,剔除重复作者、仅对主编进行分析,选取编者194位,涉及理论和实践部门,代表性强,其中档案学专业有102位,图书馆学专业92位,借助高校官方网站、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学者知网等网络平台,从性别、教育背景、学历、职称、职业背景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首先,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占绝对优势。男性有146位,比例为75.2%;女性仅有48位,比例为24.8%。男女贡献率与现实职业的性别构成存在矛盾之处,以档案学为例,VictoriaWalch与ElizabethYakel指出,“美国档案学专业学生男女性别结构明显失调,在全日制档案专业学生中只有16%是男生,性别比例的失衡预示着未来档案职业的女性化趋势。”[9]此外,“在我国列入统计范围的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中,女性为59695人,占总人数的65.5%。”档案职业呈现女性化发展趋势,但女性对教材建设的贡献率相对于男性而言较小。其次,从教育背景看,呈现出多学科跨领域的特点。这与实际教学相适应,以档案学专业为例,中国政治制度史要求编者具备系统的历史知识,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要求有物理学、化学的学科知识背景,现代电子档案的保护还涉及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再次,从学历结构看,具有高学历即博士学历的编者占47%。高学历研究人员具有深层次的专业教育背景,且长时间的研究性学习使其对专业有较深的体会,能较好地构建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教材。此外,从职称角度看,一般都具有高级职称。具有正高职称的教授和研究馆员有156名,占80%。高级职称群体学科知识扎实,对于理论深度、广度、层次的把握准确,在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中表现突出。最后,从职业背景看,高校专业教授有142名,占73%。高校教授群体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能推动理论型教材的建设与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实践界贡献率小限制了实践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教材的不平衡发展,不利于图情档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3教材质量特征

首先,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推动了图情档专业教材水平提升。国家规划教材是从国家战略高度为专业教育提供规划教材,从选题、立项、出版、推广都会进行宏观考虑和专业认证,既有政策保障又有资金支持。此外,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云集了国内知名学者,他们理论储备和教学经验丰富,所编教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完备,视野开阔。图情档领域有《信息检索》(黄如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数字图书馆导论》(夏立新、黄晓斌,科学出版社,2009)、《档案学概论》(冯惠玲、张辑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郭莉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档案文献编纂学》(刘耿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等70本教材被纳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体系。现阶段,“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评选已取得初步成果,图情档专业领域目前有13本教材纳入该体系。其次,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专业精品教材建设。目前国家精品课程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有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目录学概论(彭斐章)、档案学概论(冯惠玲)、档案学导论(金波)、档案管理学(黄世喆)、文书学(倪丽娟)、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信息资源共享(程焕之)、信息服务与用户(胡昌平)、电子文件管理(刘家真)、电子政务基础(何振)、信息检索(黄如花)、信息检索与利用(葛敬民)、信息检索(高凡)、文献信息检索(罗爱静)等15门。在精品课程的带动下精品教材建设也初显成效,依托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课程建设成果服务教材建设,对于集中优质资源提升教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再次,高校师生用户需求推动了高质量教材建设。选择高质量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师生的青睐必然导致用户市场的扩大,旺盛的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激励着编者提升教材质量。围绕专业主干(优秀)课程编写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精品教材、优秀教材等,由于其出版大多有政策和资金支持,其编者专业素养和知识体系更具优势,受到广表1图情档专业教材出版机构出版教材数量大高校师生的普遍欢迎。而各高校专业方向课多使用自编特色教材,符合各高校专业教学实际,充分展现了地域文化特征,对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专门档案管理》、《企业档案管理》等课程及教材对于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具有重要作用。

2.4教材用户特征

从师生用户需求的差异性角度来看,呈现出三个特征:首先,教材功能特征不明显。教师对知识理解的透彻性、对抽象问题的把握较学生而言具有明显优势,然而,现有图情档专业教材很少有专门的教师用书或者学生用书,教师和学生基本选用同一版本的教材,区分度不明显。其次,教材配套体系不健全。完善的教材体系应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辅助教材、参考书目。现有图情档专业教材的辅助配套用书不充足,尽管与专业科目相关的参考书目种类比较丰富,选择余地较大,然而对于参考书目的选择缺乏明确的指导性标准。最后,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理论课程缺乏如习题集、讨论案例之类的知识反馈手段,无法准确把握实际教学效果;实践课程则往往缺乏具有实验、实习项目导向的指导用书,而创新创业训练则因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很多高校无法真正有效开展。从学生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角度来看,呈现出两个特征:首先,纵向上,专科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性与经典性,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CatherineA.Johnson指出,“发展中国家图书情报学教育缺乏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出现与供需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应加强研究生的应用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不同培养层次的教材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本科教育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教材体系,专科(含高职)教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生教材仍是薄弱环节,很少有教材明显标注适用对象为研究生。其次,横向上,学术硕士注重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升,专业硕士则更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兴起,档案学硕士专业教育还是空白,如何合理区分和处理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培养的关系,有效推进新兴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必须研究和思考的又一课题。

2.5教材语种特征

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翻译教材和自编教材。原版教材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展现研究成果及研究趋势,有效地与国际接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几本苏联的档案学专业教材,如《苏联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文件材料保管技术学》、《苏联档案史》、《苏联文献》。”198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斯图亚特的《图书馆管理》,开创了图书馆学专业引用外国原版专著的先河。当前图情档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材比较成功的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2009-2012年共引进原版教材六本,其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劳顿等著、薛华成编译的《管理信息系统》被誉为两位大师的“圣经”之作,成为字典级教科书,受到许多高校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师生的普遍欢迎。翻译教材将国外先进成果与国内实际相结合,相比于原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适应国内师生的需求。现有教材信息表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国外原版教材与翻译教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尚未推广流行,自编教材仍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双语教材在编写体例、文化传统、语意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其编写难度、投资力度、流行程度都是国内编者和出版机构值得考虑的因素,如何将先进成果有效融入教材同时又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如何更为透彻地领会和运用双语教材成为广大师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2.6教材版本特征

笔者围绕27门课程,借助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这一平台,通过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及文津搜索检索渠道,以课程名称为正题名,对中文文献库进行搜索。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图情档专业教材建设在版本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教材建设发展不平衡。譬如,图情档专业优秀课程,如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在十本以下。而信息类课程,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在三十本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平衡。其次,部分教材编者单一。譬如,档案学专业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可供选择的主要教材仅有《中国档案事业史》(周雪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外国档案事业史》(黄霄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图书馆学专业的信息资源建设,可供选择的主要教材仅有《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教材编者单一,师生选择空间太小,容易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不利于形成专业特色。

2.7教材载体特征

现阶段,传统纸质教材仍占据主要用户市场,但纸质教材从立项、编写、审核、出版,最终到市场流通费时长,更新速度慢,纸质教材的固有弱点恰好为教材载体多样化提供了契机和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立体化教材体系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材发展的方向和建设的重点”。目前,当前图情档专业的部分信息类课程,如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开发了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如:《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沈固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信息检索》(第二版)(黄如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第二版)(赵静,科学出版社,2008)等。但图情档专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尚未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明显验证,教学效果未能得以有效反馈。图情档专业如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围绕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优秀课程以及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提升,开发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双语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的教材,都将成为图情档学术界与教育界需要探讨的新课题。

作者:王协舟鄢嫦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论文:图书情报市场需求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从调查统计看就业市场对图书情报学毕业生的技能需求;缩小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差距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国外学者的调查与分析、我国学者的调查与分析、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境况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图书情报学教育;就业市场;需求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对图书情报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需求,文章对国内外的有关调查成果进行了分析较,借鉴国外在图书情报学教育方面的改革经验,提出了缩小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距离的对策。

1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实践培养有用的人才。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不断面临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为社会各界输送了不少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范围在逐渐扩大,除了图书馆、信息中心等传统图书情报部门,政府机关、企业、IT行业、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等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日趋“饱和”,大学毕业生“一职难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毕业生也避免不了这种尴尬。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力市场对图书情报学教育所期待的职业技能培养需求,使毕业生能够既拥有专业技能又具有从容应对职业环境中其它严峻挑战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调查成果,借鉴国外在图书情报学教育方面的改革经验,提出了缩小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人力市场需求距离的对策。

2从调查统计看就业市场对图书情报学毕业生的技能需求

2.1国外学者的调查与分析

国外图书情报学界对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本专业特色又在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一直颇为关注。以英国为例,近20年来,不断有此类研究成果问世,如早在1987年Moore就从图书情报职业雇佣市场角度探讨了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问题。由于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变化很快,其他学者也在不同的年代对此问题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如Feather(2003)、Blankson—Hemans(2004)、Derek(2006)等人都有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问世。其中Derek与Yvonne于2005年做了一项名为“图书情报管理专业的就业技能调查”(LibraryandInformationManagementEmployabilitySkills,LIMES)。该项目的特色是对英国的4家职业机构和11所图书情报学院进行了调查,从人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两个方面对就业技能进行了考察。从该调查的数据汇总来看,职业机构认为不同领域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各有特色,如下表所示:

调查中,当被问及哪些内容属于市场需求但图书情报院系的课程却普遍没有涉及的问题时,职业机构认为有以下几点:(1)对图书情报部门如何运作缺乏整体意识;(2)新毕业的学生对学历教育中所学到的技能如何运用到实践中还不甚清楚;(3)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IT技能,但缺少应用到内容分析与管理、对网络信息和知识的管理方面;(4)谈判协商技能以及如何应用到工作中也是课程中所没有包含的。职业机构还认为,目前图书情报院系所教授的课程不能说与职业技能不相关,有些传统的图书情报技能还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要“重新包装”,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传统的知识应用到现代的实践当中。就拿编目和分类来说,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编目和分类的原理来处理数字文献。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和各行业自身小环境的发展,在技能需求上可能会有些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周期相对不会很短,因此,来自职业机构的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段时期内上述各领域对信息管理类人才技能的需求倾向。

2.2我国学者的调查与分析

我国图书情报界尽管很少从职业机构或用人单位的角度进行实证调查,但针对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所作的就业情况、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调查还是有一些。如程遥等通过对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调查表明:27.03%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学生最具竞争力的条件是“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各类证书、在校成绩、文凭”。应届硕士毕业生中认为自己具备独立科研创新能力的占70%;认为通过专业学习后,“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分别占28%和23%,而“创新能力”则被认为没有什么变化。

夏义挚在“信息管理类毕业生择业状况分析——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个案调查”一文中,根据调查结果对毕业生择业障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化;(3)现代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通才教育已是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趋势。

曹树金与邹薇曾在2006年做了“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需求实证研究”,调查对象为多家企业、政府部门、高校信息机构的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信息管理人员。根据调查结果,他们将信息管理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知识技能按照认知重要性程度进行了排序,并通过分析得知,不同岗位的信息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知识技能存在的差异不大。

从以上调查可以归纳出目前与图书情报学专业有关的人力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择业面较以往更为宽泛,除传统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等外,政府机关、金融机构、IT行业、科研院所及信息产业部门等也都有相关需求,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分布在信息决策咨询服务、信息的收集组织与传递、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管理教育培训等岗位;(2)虽然就业面宽了,但来自其它专业领域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比如计算机专业、信息系统管理相关专业等;(3)专才型人才需求呈下降趋势,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4)用人单位除了考察毕业生的在校成绩和专业基础,更注重实践能力;(5)对毕业生的情商要求甚至比智商更高,比如对其品格修养、组织协调、人际沟通、领导才能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较高要求。

3缩小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差距的对策

3.1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境况

在当今人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很多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都或多或少有过尴尬和苦涩的求职经历:即使是本属于自己专业就业范围的图书馆、情报机构也不再优先考虑本专业的毕业生,而是青睐有其它学科背景的求职者。用人单位认为信息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先天不足,缺乏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赖以生存的其他专业知识背景:认为对具有别的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明显比对信息管理学专业毕业生灌输系统的第二专业知识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除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外,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还包括自身的修养、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例如,在图书情报学毕业生青睐的职业中,企业中的CIO(ChieflnformaitonOfficer),即首席信息师,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职位。这个职位就不是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能胜任的,还必须具备管理协调和领导能力、分析与洞察能力、商业运营能力等广博的知识,才能制定组织内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使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帮助企业良性发展。但是,目前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满足这需求的人才并不多见。

以上所述的就业状况已不是偶然现象,人力市场呼唤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必须有所动作,为毕业牛打造更为广阔和光明的就业前景。

3.2国外图书情报界应对就业市场需求的改革措施

客观上说,任何领域的专业教育都会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有差距,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而教育需要有一个知识更新和整合的周期。从微观上来说,缩小专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距离需要从课程设置人手,在这方面英美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些改革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美国一些图书情报院系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每年都对所设置的课程进行调整,停开一些课程,新增一批课程,或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总的趋势是由过去的机构导向转为信息的内容和用户导向,重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网络、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建设。一些院系对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也非常大,如伯克利加州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优秀课程和专门领域课程模块均围绕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来设置。在北美,有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计划,即情报专业教育改革(KALIPER)(Kellogg—ALISEInformationProfessionalsandEducationalRefom),在各区域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图书情报专业优秀课程的特点和变化。这项研究的成果将会对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产生很大影响。

英国的很多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都意识到了市场需求是教育的指南针。近年来,为了缩小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职业技能需求的差距,英国已经有一些项目对此作了努力。如图书馆联盟(1ibraryAssociation(LA))与图书情报学研究院(InstituteofInformationScientists(IIS))合二为一组成了图书情报专特别研究院(CharteredInstituteofLibraryandInformati0nProfessionals(CILIP)),为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他们对专业知汉和实践的教育制定了范围较宽的框架。另外一个是由英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中心(HigherEducationAcademySubjectCentreforInformationandComputingsciences,(HEA—ICS))发起的LIMES项目(LibraryandInformationManagementEmployabilitySkills),合作者来自多个院校,宗旨是教学资料的共建共享,即提供教学资料者,可以共享其他人的资料。这一方面以多方力量共同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料,避免重复劳动,同时又在客观上二为学生增强职业技能做出了贡献。目前已经有一课程的资料正在建设或者即将完成,一旦得到认可就可以为所有的英国图书情报学院提供使用。

除了在教材方面的改革外,英国一些院系还推行了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能力来配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供学生按块选修。

在日本,也有一个教育改革项目名为LIPER(TheLibraryandInofrmationProfessionsandEducationRenewa1),该项目侧重考察日本未来图书情报教育体系与课程的发展趋势,改革与重组日本图书情报教育。

3.3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主要对策

我国图书情报院系的改革进程与英美相比要慢很多,力度和深度也还不够。很多改革策略和措施仍仅仅停留在探讨阶段,真正实施大刀阔斧改革的院系屈指可数。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院系也开始密切关注就业市场与专业教育的互动,并据此调整和改革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

在图书情报学教育培养层次方面,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进行调整,如邱均平构建了图书情报学三层次结构,分为专业层(本科)、应用层(硕士)、理论层(博士)。赖茂生也提出,图书情报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情报研究工作和信息处理与服务职业的需要。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必须转变模式,走与国际接轨的道路,退出本科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像许多国家(尤其美国和加拿大)一样,以培养硕士生为主。

从他们的观点中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一定的退出,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重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分工,这不是危机,而是一种进步和机遇。

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上,笔者认为,随着图书情报学与很多领域的不断交融,也为了毕业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图书情报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重视模块化配置。在这方面可以学习英国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能力来配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供学生按需选修。如果有些课程图书情报院系没有合适的师资开设,可以推荐学生到相关院系选修,充分利用大学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授课方式上,要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项目、调研实习等等,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和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参照韩国、新加坡、台湾、泰国以及日本等亚洲其他国家的做法,如:将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教育中的“图书馆学”去掉、教育层次从本科教育过渡到研究生教育的普及、课程的优秀从纸质馆藏管理到信息/知识的管理、讲授与新知识相关的课程而不是传统的以图书馆学为主的课程等,对我国的图书情报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体现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对环境的适应和调整。

总而言之,人力市场的需求是教育的风向标,教育不可能脱离市场需求而闭门“制造人才”,必须对就业环境、人才的技能需求有所了解,才能结合图书情报学的专业特点,使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图书情报论文:信息时代医院图书情报人员教育

当今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观点“强国出自图书馆和实验室”。这对从事图书馆专业的人员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瞬息万变、医学人才辈出的现实,作为传递医学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图书馆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至于被信息时代的大潮所淘汰,这是每个医院图书情报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医院图书馆情报人员结构现状、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再教育形式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力图探求医院图书情报人员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医院图书馆情报人员的结构现状

1.1图书情报专科人才缺乏多年来医学情报专科以上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近几年部分学校开设了医学信息专业,但由于专业设置规模小,毕业生生源不足,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需要。

1.2其他专业改行多临床医学、护理、计算机、外语等其它学科的专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改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他们不是图书情报基础知识欠缺,就是缺少医学知识,其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图书情报发展的需求。

1.3“五大”生培养的缺陷目前在医院图书馆工作有的是“五大”(电大、函大、自考、夜大、刊大)毕业生,由于受教学条件、时间及课程设置的限制,他们的学习效果都有一定的缺陷,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1.4无学历人员充数目前在各级医院都有无学历,或学历不高的人员,由于工作需要调入图书馆,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能承担一定技术性的工作,而有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借阅工作,远远达不到医学图情工作要求。

1.5对图书情报人员培训意识不足长期以来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读者,对医院图书馆在临床诊疗、科研教学能起到什么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无所知。认为图书馆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于是重临床轻知识信息,致使图书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培训问题难以提到议事日程上,因此出现图书情报人员知识退化、老化。

2开展医院图书馆情报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素质教育的需要继续教育被誉为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当今的图书馆是一个以信息传递为先导的社会性服务机构,是一个多功能的信息传播中心,要实现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必须有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目前从医院图书馆的现状看,真正能承担高层次信息处理的人寥若晨星,因此,全面提高医学图书馆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医学信息情报人员必须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默默奉献,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观念。

2.2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医学图书馆要想在医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站稳脚跟,就必须依赖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情报用户迫切需要医学信息来发展医学技术,用以解决临床、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图书馆不仅是藏书楼,还是医学信息交流的中心,应该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因此,对医学图书情报人员的培养和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2.3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情报信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就不能推动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1]。图书馆为迎接信息浪潮的挑战,各馆都在积极地引进高科技设备,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传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技能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一个人不可能在正规教育中学到所有尖端的知识,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来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以此来适应发展的需要,另外,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给分类咨询检索工作带来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来加以解决。

2.4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计算机、通讯、网络知识和外语知识,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医学图书情报人员必须掌握医学、图书馆学、外语、计算机网络等多项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医务人员的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向导。要获得这些知识只有通过再教育,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掌握多学科现代化图书馆人才。

3医院图书情报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及方法

3.1有的放矢、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采取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需较少的物力、财力就能获取较大效益的举措,是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功之路[2]。图书情报人员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要针对图书情报人员所学专业、文化程度,对他们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医学专业知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补课,包括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

.2加强拔尖学科人才的培养图书馆本身就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机构,对医院图书情报人员的文化程度应当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医院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需要,对好学上进、年富力强,具有培养前途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应积极鼓励,引导帮助并为他们牵线搭桥,让他们报读医学信息专业的硕士、博士,获取医学、图书馆学的双重学历,这种学历教育,将使他们能成为医学情报专业的拔尖人才,带动整个学科向前发展。

3.3强化在职培训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如举办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进修、自学、专题讲座等,也可以发挥馆际协作作用,馆内不具备的知识,可请其他馆的人员来传授,以达到再教育、再学习之目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或参观考察,以拓展思想,开阔眼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同时,要加强外语的培训,因为要想搞好情报咨询、查新等专题服务,没有很好的外语知识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

3.4拓宽图情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渠道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专业研讨会,是情报人员获取大量信息和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的良机,通过参加学术科研活动以提高情报人员的学术科研水平,通过论文交流促进知识深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远程教育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培训的形式,其教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新颖灵活。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在网上搜索适合自己的培训教程,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自己的网络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

3.5计算机管理及网络知识的培训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化藏书机构,而是一个高智能、多媒体、数字型、集成化的电子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环境的建立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生机,推动了图书馆事业向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信息资源是医疗机构取胜的法宝之一[4]。因此,必须对医院图书情报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强化网络共享意识,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巧。

总之,加强图书馆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服务的要求,才能为医院的医、教、研发展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医学信息[5]。开展继续再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找出差距,从实际出发,将继续教育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使每一位医学图书情报人员,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这不仅是图书情报人员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医学图书情报人员要自觉地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继续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图书情报论文: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

摘要:随着我国图书馆建设不断的发展,对于图书情报员的综合素养逐渐重视,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想更好的为图书馆的发展出谋划策,就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继而促进图书馆的与时俱进;对此本文就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科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员;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往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科技图书馆建设,为了更好的保证图书馆资源得以迅速的查找、检索等,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树立一定的信息前沿观念,从而更好的优化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促进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主要的定义为通过信息工具、信息源等,继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也可以被定义为个体能够通过有效的查找、交流等获取需要的信息,继而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观、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观,包括信息敏感度、需求度以及责任义务等。其中信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查询与网络等;最后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消费能力等内容。

二、信息时代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

信息时代具备一定知识膨胀、信息快速传递,以及不受空间概念限制等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往个体对于的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图书情报员途径进行获取,但是科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增加了个体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此个体对于图书情报服务的依赖也大大的降低了。第二、为了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发展的与时俱进,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进行积极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内容以及管理等。第三、要求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更高,包括信息前沿观念、版权保护以及团结协作等精神,才能更好的保证读者服务工作,继而有效的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稳定发展。

三、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分析

随着图书情报资料不断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信息时代下的图书情报人员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社会构建的重要知识宝库,需要情报人员不断的进行管理和信息调整,继而保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这就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深加工、信息收集、信息价值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其职业理想的树立,继而其能够灵活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高效的服务,另外职业道德也是工作人员规范行为和准则的保障,对此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具备一定的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工作拼搏精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专业技能

信息时代下的电子图书馆,包括以下特征,第一、文献载体打破了以往纸质形式,实现了信息媒介的多样化;第二、图书信息工作由以往的借还,实现了跟踪科技生产以及市场提供服务之间的转换;第三、图书信息工作员的自动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此图书情报人员首先要灵活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情报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其次要灵活的运用光学技术,做好文献信息的储存、备份工作,包括文献信息的光盘化等工作内容;另外可以灵活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种信息的统一,包括图片、文字等信息的一体化。也要灵活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保证信息网络传播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对于信息的筛选过滤,保证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健康传播,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继而保证信息技术平台的高效运营。

(三)知识结构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系统,由多个数据库组成,为了保证个体获取信息的高效性,以及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提前做好知识学科分类、信息质量判断等工作;当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没有达到工作要求时,就不会胜任信息时代下科技图书馆建设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不会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性;对此可见图书情报人员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胜任信息咨询等工作。

(四)语言表达能力

读者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信息评价、综述报道、见解等的编辑和撰写工作,让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向更加的精准和快速,保证服务的个性化、层次化;另外图书情报人员更好的掌握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保证其能够灵活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以及网络资源等,做好信息跟踪获取等工作,也可以说图书情报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信息前沿观念的养成。(五)知识开拓能力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开拓能力以及思想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信息渠道,以及优质信息质量的发展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分析,发现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以及信息情报局的发展,要以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保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英语、计算机服务技术等,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效发展。

作者:张云茜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情报论文:科学发展观在图书情报事业的运用

1科学发展观中的图书情报事业渗透战略

1.1选择适应的渗透领域

图书馆情报事业会受到资源、技术、理念等方面内容的影响,并且其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但图情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同时兼顾到很多方面,一定要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的渗透。第一,结合区域发展特点,选择合适区域渗透。每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相应的图情机构在发展中也会自动选择相应的渗透区域、内容。因为图情事业只能够让本身发展较好的企业更好,但却不能够挽救发展态势较差的企业。第二,应全面、科学地认知自身特征,确保所渗透区域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自身特征主要包括技术、人员以及所具备资源的具体情况,只有确保自身特征与渗透对象的特性相符,方能够达到较优良的渗透效果。

1.2选择适当的渗透对象

第一,渗透对象的结构。想有效了解渗透对象内部有哪些部分,并了解各个部分之间到底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就要将图情事业渗透到具体对象之中,并且研究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完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有效协调各个部分之间联系,使其能够为渗透对象进行奋斗,使其能够为渗透战略提供机会。第二,渗透对象的成员组成结构。在实施渗透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图情事业的发展状况,有效提供与服务水准相关的内容,并且其关键内容主要是观察渗透对象是否能够接受。这就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作出有效的分析,这其中包含年龄、学历、兴趣、性别等各方面的情况。

1.3选择适当的渗透内容

第一,理念。这是图情事业单位渗透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的内容,特指图情事业部分中“我为人人”的发展观念。这种将别人利益置于自身发展利益至上的理念,能够有效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继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图情事业能够有效接触到各项发展事业的最新进展状况,在进行渗透的时候,应该在新理念指导下快速发展。第二,技术。图情事业的技术不是计算机、网络等,图情事业的技术是信息描述、标引、分类技术、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信息内容分析和信息计量技术、信息组织和加工技术等,这些是不可替代的能成为渗透内容的技术。

1.4选择适当的渗透方式

第一,较为有效的渗透方式为资源推送形式,是一种具有较长历史的发展模型,可结合渗透对象的需求以及特征进行调整,从而将大量的有用信息传递至待传递对象。这一渗透模式具有资源丰富、涉及范围面较大的特点,便于渗透对象选择较为有效优秀资源,并且不能够对语言形式实施有效的控制。第二,另一种较为常用的渗透方式为技术提供,其实现过程为:图书情报组织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将信息的采集、检索等职业性、专业性技术,通过技术培训等途径,传递至待渗透对象,随后由待渗透对象自行进行信息加工与提取,确保所得信息更好满足待渗透对象的自身特征。相较于其它渗透方式而言,这一渗透模式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时传递效果优良的优势,有利于待渗透领域的工作人员实现信息处理的随时性,更好保证领域发展。需注意的是,这些待渗透领域工作人员的信息提取与分析技术无法达到专业水准,信息的处理质量仍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渗透效果。

2战略实施

第一,确保发展观念的正确,以便更好实现持续性发展。渗透战略要求渗透过程具有持续性与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达到预期目标。在进行渗透的过程中需确保资金、技术以及对应资源的充足,以便为其提供更充足保障。所以,图书馆情报事业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才能够有效实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渗透战略有效实施。第二,科学划分工作人员,强化群体作业效率。为更好确保战略实施效果,可将图书情报事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划分为战略实施以及效果保障两部分,战略实施人员的主要工作为:根据工作需求进入到不同工作领域,并在相应领域内进行有效渗透,这一工作性质对于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业务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而效果保障人员的工作范围则主要集中于后方大本营,为前文中的战略实施人员提供相关保障,包括物资、信息等供应。不容忽视的是,效果保障人员同时也承担着保障图书情报知识安全性的重要任务。在具体实践中,以上两类工作人员均应采用“群体作业”的工作模式,在各小组中更好发挥群体力量,达到“1+1>2”的合作效果,为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3结束语

图书馆情报事业的渗透战略是有利于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在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时候可以选取适应的地区、机构作为试验点,并在这些位置实施推广。这样,图书馆情报事业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作者:许旌莹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图书情报论文: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变革

随着知识管理的成长成熟,图书情报学正在蓬勃的发展。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当前,全面、系统地研究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关系,弄清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及其引发的变革是图书情报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1图书情报学与知识管理新的发展动向

20世纪九十年代文化信息大潮席卷全球,为更好地参与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同时引起了全球乃至全社会的重视。伴随知识经济的成长,国外出现许多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研究,并且都取得不错的成效。研究的主题分别是企业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理论这两大块。近年来图书情报界领域,也需要知识管理的参与,从而产生了知识管理新的发展动向。比如说:ASIS美国情报学会于1999年11月召开了一场对世界图书情报学研究都尤为重要的会议,并因为这次主题为“创新、组织和利用知识”的研究,美国情报学会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专门进行知识管理[1]。为了促进知识管理在全球图书情报领域的广泛传播和经验交流,举办了主题为“图书馆和图书馆论坛栏目”在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ibraryAssociationsandInstitutions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主持下召开[2]。同时国外出现一大批关于研究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著作和论文。KnowledgeManagementfortheInformationProfessional是T.KantiSrikantaiahandMichaclKoening的著作,此书中提及知识管理在现在经济大潮中的重要性并希望利用知识管理得以有效应用[3]。他的研究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知识管理文化的创建推波助澜。Knowledgemanagement:thedisciplineforinformationandlibrarysci-enceprofessionals中指出图书情报学中图书管理员的重要参与性,并指出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因此,为加强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知识管理课程已纳入全球众多的图书情报学的研究课程,并成立专门的研究专业教育学院以培育专业人才。经过对知识管理项目的推广,图书馆系统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对图书馆的规划管理更加系统科学,图书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划分出系统、编目、网页、数字资源的管理类别。以上的发展趋势表明知识管理成为图书情报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图书情报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中国目前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处于初级水平,急需得到提高。对知识管理研究存在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知识管理的优秀是生产发展知识,并把知识得以应用,知识的发展促成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信息时代的进入更加渴求知识管理的发展;其次,图书情报学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革新和进步。知识管理以不断进步的理念观念和方法以及途径给图书情报学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为图书情报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中国图书情报商业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不仅给图书情报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且给其起了科学指导作用。图书情报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对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主要放在图书馆以及图书情报的具体实践上,到21世纪,学者认为知识应当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中心,通过对知识的研究,才能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精髓。关于知识的研究主要提出了“4KNOW”即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5]。对知识应当从科学转移到应用上,知识管理对客观知识进行分类、创新并实践在具体的事物上,将客观知识进行主观化,进而对主观知识进行研究。图书情报学中的知识管理的应用,使得客观和主观知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都得以研究。

2知识是图书情报学研究重点

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重心在不同的经济时代有不同的体现。根据历史的演变,重心从对图书馆学中的文献及其保存的管理发展到对文献分类、索引方法的研究,再到图书情报学中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得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新型知识管理类型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优秀内容。通过计算机科学的处理,对信息技术进行结构分类,实现了超文本的网络化。但是还是存在相关的问题,知识无法进行适当的体现和计算。网络结构中使用超文本技术仅对文献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帮助。这种技术主要是依赖于元数据、知识结构、知识仓库以及知识管理系统对知识节点的分析从而创造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而我们在实际运用中也需要对知识进行逻辑性分析,对知识的恰当组织,但是目前这种技术还未能使得我们的愿望实现[6]。知识管理以其深厚的信息管理理论以及不断的实践结论证明对图书情报学的深刻影响,最主要的便是通过丰富知识储备和信息共享的知识创新。图书情报学中不断利用的是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而此二种管理均来源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促进了经济信息时代的进步。但是理论研究为主的图书情报学目前并没有成为知识管理的优秀,因此,图书情报学者应当加强此学科的实践。针对解决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知识开发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图书情报学加强了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并提出知识管理组应当从扁、平发展,然后建立一个智能化的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基础,以此促成知识的管理传播再生及利用,并且需要改善文化知识传播交流的环境,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3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趋向于综合化

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逐渐从单一模式往综合化发展,从研究之初的图书情报学的特征方法、一般法和哲学法到如今融合了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样性方法。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是基于多源化生产发展的知识管理,为知识的传播、组织和利用而形成的综合化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综合化研究方法得以实现和完善。而综合化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也是符合社会的要求的。

4图书情报学科优秀是知识

图书情报学科的优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从之前的文献和信息为优秀的学科体系逐渐演变成为以知识为优秀。知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从古到今,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步入科技文明时代的标志。知识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条件,渗透在生产发展的每个角落,因此图书情报学科具有同样的渗透特性。图书情报学科有充分的知识库,对每个学科都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为了存储更大的知识,图书情报学分出庞杂的脉络,这些脉络对相关的信息知识进行收集储藏,使得图书情报学科的优秀变得模糊不明[7]。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对图书情报学科的优秀进行了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知识应当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优秀,知识产生的运行轨迹和应用对提高知识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图示情报学应当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进行披露,所以其他研究知识的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诸多的学科都不能纳入图书情报学研究的课题。这些其他的学科是为图书情报学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图书情报学正形成以知识为优秀的学科。

5以知识和知识管理为主线进行图书情报学的调整

知识管理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知识的多样化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图书情报学的教育要不断地调整。图书情报学存在众多庞杂的分支,进行全面的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以知识和知识管理为主线而调整,对整个学科的整合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对图书情报学的教育进行层次的划分,并赋予不同的内涵。例如对于只需具备基本的图书情报学的应用能力如组织和传播知识,那么选择此学科的一般专业教育即可;而需要掌握知识管理的整体的策划、组织以及把控每一个环节的技能,是需要进入图书情报学的高级教育学习成为知识管理专家。因此,图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再简单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情报工作人员,而应加强对知识管理人员的培养[8]。现在,图书馆情报学院已经引起重视,加强了知识管理的教育,并成立了专业资格认证以及硕士、博士的培养。图书情报学在知识管理的发展促进下,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革新。新型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研究方法,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在更多的科学技术领域如计算机、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方面得到更大的重视和发展。图书情报学为了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更多需求,相应地培养知识管理人才,以此为企业和组织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作者:王变茹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图书情报论文:核电图书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纸质信息管理为主的传统文档管理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技术文件及相关资料,如何合理保存及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是公司图情工作的重点。因传统的纸质信息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公司研发了图书情报信息管理系统,将图书情报信息的生成、采集、整理、管理、利用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该系统是涵盖专业图书、法规标准、情报资料、期刊以及相关商业和自建数据库等知识资源的图情信息管理和共享服务平台,能够满足文档管理处对图情资源信息化管理以及图情用户的利用需求,实现图情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高效服务;具备强大的集成整合功能、检索查询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系统功能涵盖馆藏资源、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数字资源、查询检索、信息、专题汇编、论文管理、数据管理等特色功能模块。

1检索查询

检索查询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能够提供多维度、多类型的检索方式,以适应不同用户容的个性化检索要求。一是跨库检索,可将自有图情资源和外购图情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中国知网、国标数据库、法律法规库、超星图书库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不同来源的资源能够通过点选在统一的搜索引擎界面进行检索,实现检索查询的无缝集成。检索及展示界面风格简洁(类似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的界面),并保证检索速度及准确率。二是关键字检索,可对不同子类别的主要字段进行检索,主要针对题名字段。检索结果以列表和图形方式展示,其中列表主要包括编号、标题(书名等)、操作、全文,还包括不同子类别的主要字段。结果支持翻页操作,点击记录时可以展开显示摘要信息,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每页显示条数(10条、20条、50条、100条)。三是组合检索,检索条件包括题名、编码、版次、关键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字段,并可由管理员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对条件进行调整。检索结果以列表和图形方式展示,列表主要包括编号、标题(书名等)、操作、全文,还包括不同子类别的主要字段。结果支持翻页操作,点击记录时可以展开显示摘要信息,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每页显示条数(10条、20条、50条、100条)。四是全文检索,通过建立图情信息全文搜索引擎和图情信息主题词库,为用户提供包括模糊检索、高级检索、知识元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在内的全文检索服务,全面满足不同用户的搜索需求。五是模糊检索,模糊检索是当前最主流的检索方式,也是系统默认的检索方式,能够实现对图情全文的快捷检索。检索时对检索条件自行分析,按照关联度查找相关图情信息,并判断其与检索条件的匹配度,依据匹配度从高到低依次展示相关信息。查询、展示界面参考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融合了公司自建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所采购的超星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它向用户推荐最新最畅销的图书信息,并能让用户在家中、办公室里或任何能上网的场所查询或获取数字信息。

3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收录了国内外法规标准、国内外标准规范、国内外情报资料、期刊以及专业图书,是相关用户特别是公司员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4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囊括了中国知网、万方知网、北大法宝、北大司法案例、标准全文数据库、核标准全文数据库、环境保护标准全文检索系统、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文检索系统等平台的资源。

5信息

由网络雷达自动抓取指定网址的情报信息,由管理员审核后。门户首页的信息模块列表显示最新的情报信息,默认显示当月审核通过的文章。抓取网页地址和情报关键词以及抓取时间等采集配置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定义,抓取信息显示可自行配置分类树,方便浏览和管理。抓取后的内容可进行选择性和删除,避免信息冗余。

6专题汇编

专题汇编功能模块需依据编研人员设置的条件对系统内信息进行检索、梳理,经人为挑选后形成编研专题,通过系统编研栏目或向特定用户推送。此外,通过这一功能还能查询公司员工在公司内外部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图书情报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管理工具,以扫描纸质档案图像、采编转换多媒体资料及图情目录为管理对象,利用全文数据库技术、数据加密和压缩存储等技术,实现了图情接收、整理编目、图情利用、图情移交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目前,福清核电、海南核电、江苏核电、辽宁核电等单位已在应用该系统,实现对本单位图书、期刊、杂志、标准、情报等多类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

作者:陈晓磊 单位: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