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

时间:2023-10-11 10:12:44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1

现在,Lightning Source公司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英国伦敦新建工厂,共有27台奥西黑白数字印刷机,用于印制书本的黑白内页;14台惠普彩色数字印刷机,印制彩色封面与彩色内页。最初10年,Lightning Source公司一共印制了1000万本书;而现在它同13000家出版机构合作,每月生产150万册图书,每一本书的平均印量仅有1.8本。另外,Lightning Source公司所拥有的图书电子资源已超过400万种。

Lightning Source公司的经营模式

Lightning Source公司主要服务的对象为传统图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学术和专业出版社等)、书店和图书馆等机构。它利用自己强大的数字印制能力,依托母公司Ingram的发行优势——完善的供应链、庞大的数据库和完整的物流体系,以及良好的信誉,为客户提供按需印制、发行一条龙服务。

Lightning Source公司根据每单实际订购数印制图书,单品种一般印数为几册至几十册。发行则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批发,即利用Ingram的发行渠道,直接发往世界各地的书店、图书馆、零售店;另一种为直接发给出版社,根据要求发到指定仓库或者以出版社的名义发到读者手中。

为了保护合作者的利益,Lightning Source公司明确自己的定位既不是出版者,也不是图书零售商。它举例说明其间的利益关系:图书出版定价17.95美元,批发价9.82美元(约占定价比例55%),印制费(200页平装,含运费,由Lightning Source公司收取)3.5美元(20%),付出版者4.63美元(25%)。

Lightning Source公司的宣传要点包括:所有图书可在任何时间送达任何地点;减少投资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图书直到无人购买才停印,印数区间为1~10000本;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印制,全世界发行;直接为出版者服务等。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扩大了合作,使Lightning Source公司有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它还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服务,包括内容管理与储存、数字权利管理、e-Book安全传送等。现在,Lightning Source公司对数据库中每种图书每年收取12美元管理费,这些都使其投资者Ingram具有了新的竞争力。

按需印刷在中国

在国内,数字印刷业务近年来迅速发展,各色快印店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起来,有的还形成连锁经营模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对按需印刷有所了解,甚至也有自己投资购买设备进行图书按需出版试验的。但与此同时,国内的数字印刷业务目前主要还是商务印刷(商务信函、标书、相册、画册等),只有少部分涉及图书样书,从总体上看,很少有规模化开展图书按需印刷业务的。

目前数字印刷占整个印刷总额比率的国际水平是6%~7%,根据国际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3~5年内这个比率将增长至15%,20年后将占到整个商业印刷总量的30%。近几年出现的喷墨印刷是业界公认的发展前景较好的数字印刷技术,随着各大厂商研发工作的深入,喷墨印刷在印刷质量、速度、承印物等方面日益精进,加之环保特色鲜明,它的推广或将导致印刷行业的重新洗牌。

除了惠普、柯达、富士胶片、理光等国际大品牌外,方正电子也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墨印刷设备。目前惠普连续纸喷墨设备已在东莞大朗中编印刷厂、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安装,柯达连续纸喷墨设备已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运转,国产方正桀鹰连续纸喷墨设备也在广西政府印刷厂、山东世纪天鸿集团等试运行。

笔者有幸近日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参观学习,其安装的柯达Prosper 1000由Hunkeler供纸机构和收纸机构衔接,连接国产精密达设备实现在线胶订及裁切;而东莞中编印刷厂采用惠普T200连续纸彩色喷墨印刷设备,前后端由Hunkeler和马天尼印后设备形成第一条全部由进口设备组成的高端彩色数字喷墨印装生产线,解决了小批量彩色图册的印刷需求。

以上两条生产线都是安装在印刷厂,根据订单情况批量生产图书产品,特别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利用集团优势将旗下出版社2000册以内的短版图书都利用这条生产线进行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各出版社以及编辑人员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全新的印刷模式。尽管其所使用的纸张成本要高于普通纸张的10%,千册以上印量的成本比传统印刷略高,但考虑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印刷,极大地减少了库存压力,有效缩短了印刷工期,不同印次可以进行内容修改,这种全新的印刷模式还是受到了肯定,每天的产能在不断的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按需印刷的应用方式以及更多优势的挖掘,将得到行业认可,其示范作用不可小视。

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下属的高科技企业,2006年引进国内第一条专门应用按需印刷的数字连续纸印刷设备——法国Nipson打印系统,采用日本地平线离线印后设备进行图书按需印刷生产。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2

印刷工艺

印刷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印成的效果各异。传统的印刷方法主要可分为:胶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及丝网印刷四大类。

胶版印刷是平版印刷中的一种,采用预涂感光版(PS版),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间接印刷方式,是目前最为普遍应用的印刷方式。优点是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印刷品色调柔和,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缺点是因印刷时水胶的影响,色调再现力减低,鲜艳度缺乏,版面油墨稀薄,表现力不够。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海报、报纸、包装、书刊、杂志、宣传单、挂历及其他大量的彩色印刷。凸版印刷的原理就像盖章一样,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向上凸起,没有图像的部分凹进,然后将凸起的部分上色后直接印在纸上,由于印刷时的压力较大,所以印刷轮廓清晰、笔触有力、墨色鲜艳。但凸版印刷的制版比较难,上色时油墨的均匀度也难以把握。而且随着印刷次数的增加,版面也会不断磨损,使印刷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凡是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分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的,就是凸版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还有墨色厚实、层次丰富、色彩表现力强等优点。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印刷质量是最好的。钞票、证券、股票、邮票、高质量画报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印版寿命长,适合大批大量印刷。但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所以印刷成本很高。

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将图案与文字的部分镂空,再用刮板刮压,使油墨透过镂空部分的丝孔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的优点是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承印材料上,如纸张、木料、金属、塑料、布料、玻璃等。也可以用在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如桶、瓶、盒子、箱子等。丝网印刷还可以采用任何印刷油墨。缺点是尺寸大、数量多的印件不适合丝印,也不能印制高品质的印刷品。

印刷纸张

我们常用的纸张类型有胶版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白板纸、无碳纸等。最初制造胶版纸这种纸张是美国道林公司,所以也称“道林纸”。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除非特别需要,不适合印刷彩色图片。铜版纸表面光泽好,适合印刷彩色。彩色印刷最常用的纸张,如单页、画册、海报等。主要可分为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无光泽铜版纸(哑光)。白卡纸以漂白化学浆为原料,特点是白度较高,纸面平整、坚挺厚实。如果不上色,称白卡纸;如果上色,依色泽叫作色卡纸。但同等克重跟纸板比挺度和厚度较差。主要用于印刷名片、证书、请柬、封皮、台历以及明信片等。白板纸以漂白化学浆作为纸板的表层和底层,而以机械浆为原料构成中间层,三层结构,其特点是在同等克重的条件下,厚度高,硬度好。白板纸分为灰底白板纸、白底白板纸,一般用于商品包装,如制作香烟、化妆品、药品、食品、文具等商品的外包装盒。白板纸可分250g、300g、350g、400g、450g等各种规格。无碳纸有直接复写功能,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7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通常情况下印刷品的色彩都是用CMYK4种油墨通过4次套色印刷完成的,但是有些时候也会用到专色。四色印刷一般指采用青、洋红、黄和黑墨来印刷彩色原稿。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青、洋红、黄、黑四色墨以外的其他颜色油墨来印刷原稿。专色是专门的油墨,一次印刷到位。同一印刷品中可使用多种专色。有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如照片、美术作品等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或四色以上)。而一些四色印刷所印不出来的颜色就要用专色,如金属色(金、银色)、高亮色、荧光色、珍珠色、光油等。在颜色少的情况下,用专色能节省印刷工序和成本,如印刷大面积底色。有时一个产品也可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比如某个印刷品的画面中背景是照片,文字要用到专色,则照片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文字部分可采用专色印刷。注意由于色数增加,会导致胶片、印版都要增加,所以最终印刷品的成本也会增加。

印后加工

在印刷后期加工方面,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压痕就是将纸通过挤压,在纸张上形成线痕,以便纸能够按照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折纸意思是是从印刷机上下来的都是大幅面纸张,都需要经过手工或折页机折页才能成为书帖。然后将折好的书帖撞齐并捆扎装订成书。书贴是将印刷好的页张,折成数折后,成为多张页的一沓称为一个书贴。模切是用做好的刀具对印刷品进行特殊形状的裁切,将印刷品切成所需形状。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加(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固化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这种加工工艺称为上光,这种透明的油墨叫光油。上光质量好,稳定性好,可以避免覆膜工艺经常出现的缺陷,如翘边、起泡、起皱、脱层等现象。一般书籍封面、插图、挂历、商标装潢等印品的表面都可以进行上光处理。上光应用最多的是局部上光。

覆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覆过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耐折,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既保护了印刷品的外观,又提高了使用寿命。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光膜、哑膜两种。利用凸模板(阳模板)通过压力作用,将印刷品表面压印成具有立体感的浮雕状的图案。配合烫金、局部UV等工艺,效果更佳。UV是Ultra Violet(即紫外线)的缩写,专指一系列可以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固化的特种油墨,比如磨砂油墨、彩砂油墨、皱纹油墨、冰花油墨、珠光油墨、镭射油墨等。

烫印学名电化铝烫印,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使印刷品和烫印箔互相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转印到被烫印刷品的表面。烫印的效果呈现出强烈的金属光泽,光亮程度大大超过了印专色金和专色银,色彩鲜艳夺目,显得富丽堂皇、精致高雅,广泛地应用于精美的包装装潢商标、挂历和书刊封面等印刷品上。

裱糊是两张以上的纸粘在一起,如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等会用到。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3

【关键词】出版单位 图书印制 印制成本 合理控制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且同时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图书出版的利润大大的减少,而图书出版的利润将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加强对图书印制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降低图书印制的材料费

一般情况下,纸张是图书的基本载体,所以在合理控制图书印制成本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和节约纸张。所以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纸张。第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用纸品种,从读者对象、纸张性能、质量要求及出版意向等多个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禁止一味地追求奢华;第二是要在印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纸张的利用率,例如在满足美学的原则下通过版式设计来扩大纸张的字容量,进而有效地提高纸张的利用率;第三点则是要选择最合理的采购及储存方案来确定纸张的质量及纸张的储存方式,尽可能减少纸张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其次,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附件,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勒口、藏书票、函套、书签带、腰封、护封、衬页等的使用。再次,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工艺,在印制图书时要少做精装本,多做平装本,由于特种装帧工艺材料及特种印刷资料的价格较为昂贵,所以印制图书时会大大的增加图书印制成本的开支,且过度的使用这些昂贵的材料,会降低图书的美感,并且降低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印制图书时也选择合适的工艺及材料会有效地提高图示的印制品质及增强图书的美感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后则是在选择图书印制的设计方案时要从经济性、适应性等多方面考虑,在出版图书时图书编辑要从图书的纸张、版式等多角度做出图书印制的最终决策。此外,图书印制的整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详细的了解纸张的装帧材料的价格、纸张装帧材料的性能、印制工价及印制工艺等,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节约图书印制成本。

二、科学决策,降低印制费

目前,我国的印刷行业的规矩是不足千册的图书按千册收费。通常情况下,随着印数的增大,平均成本将有所降低且利润将有所提升。所以如果在图书销量好的情况下,一次性印数越多则图书的印制成本将会节约更多。但是如果盲目的增加的图书的印数,图书的销售状况滞销,这就会导致仓储资源及流动资金等遭受到意外的浪费。所以在图书印制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图书的印数,对于初版书而言,一定要在出版图书之前对图书的销售潜力及销售情况做详细的调研,从而保证初版书的印数效益最大化。

三、采用高科技,降低制版费

在传统图书的制版过程中主要是先出胶片,之后再进行拼版,然后才进行制版晒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的图书制版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CTP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随着这项技术在图书制版中的使用可以省去胶片曝光、胶片冲洗及拼版晒版等传统工序,也可以减少胶片、冲洗化学品、晒版机等材料的使用,在节约制版费用的同时也加快了制版的速度及提高了图书制版的质量。

四、选择合理的重印、再版时机

在对图书做出重印、再版的决策时要精确深入地了解图书的实际销售状况。所以,在决策之前相关人员要对图书的潜在销售能力、同种类书销售情况、市场饱和度、读者反映、图书当前销售情况及图书的覆盖率等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从而保证自身掌握信息的准确及时性。此外,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要加强对基层书店重视程度,详细的了解基层书店中图书的销售速度及销售状况,在进行决策图书重印、再版的印数时要保证不亏损。

五、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按需印刷

在解决印量较少且印刷成本较高的学术类图书时主要是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及按需印刷。数字化印刷技术主要是指在图书印刷之前不需要进行印版、装版,只需要在印刷之前提供图书的电子档就能够直接印刷或直接制作印版的印刷技术。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印刷机是实现数字化印刷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当前的图书市场具有个性化、按需、及时、短板等特点,而数字化印刷机的特点则是印数周期短、随时印刷、印刷工序少,它与当前的图书市场相吻合,所以在图书印制时才有数字化印刷机能够有效地控制出本社的图书库存,减少图书的积压情况。

六、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出版技术

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出版技术就是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的储存形式,在图书印制的过程中将图书中的所有信息按照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储存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中。在进行处理和接收图书信息时则是利用手机、计算机或者是其他终端设备。数字化出版技术主要强调了读者学习形态、阅读消费、图书传播载体、图书印制运作流程、图书生产模式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数字化出版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印制图书时不需要走印制工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图书内容的载体,从而节约了图书印制的成本。

总而言之,如何在提高图书印制质量以及缩短图书出版周期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图书的印刷成本是值得当代每一个出版单位及印刷厂家深思的问题。所以,出版社应该加强对图书印制成本的合理控制,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经济实用、质量过关的图书。同时相关的图书印制管理人员在印制图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最大努力来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为图书出版的每一个过程把关,实现图书印制成本全过程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商务出版社副社长崔笏. 合理控制印制成本是保障图书印制质量的关键[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11-07.

[2]赵艳霞. 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的应用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4

数字化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投资数字势在必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加快的商业和生产模式创新与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共同作用,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中,从产品研发到市场饱和的时间跨度有时只需要3~6个月;服装行业更甚,譬如ZARA品牌服装从创意设计中心到各个城市卖场,只有短短2周时间。传统印刷很难通过提高产能规模和效率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且国内印刷企业因为采用相同的印刷设备和服务方式,印刷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强,产能已然饱和甚至过剩。

传统印刷媒体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在数字化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日趋下降,移动互联网空间的不断延展,已经影响到现代人们的方方面面。除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外,阅读终端也在不断增加(譬如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并日益普及到大众家庭,从而完全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和阅读的方式;同时,便捷廉价的电子信息挤占大众的图书阅读空间,信息接受碎片化,专门的长时间书籍阅读被压缩。这些行为导致了图书的生命周期变得更加短暂,时效性更高,出版总量整体下降。但另一方面,图书种类也会持续增加,表现在出版印刷上就是小批量、多批次印刷订单越来越多,基于网络平台的按需出版印刷模式会成为图书印刷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模式,甚至生存状态。

所以,无论商业印刷还是图书市场都在发生剧烈变化,主要体现在长版向短版转变、商业向包装转变、传统向数字转变、统一向个性转变、加工向服务转变五个方面。对应地,盈利模式也在变化,表现为加工向服务转变、服务向产品转变、产品向营销转变。

数字印刷正是迎合了这些变化并切入了传统印刷的“短板”。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针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快速灵活作业处理能力、设计营销跟踪能力和个性化优质产品创意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相比于此,数字印刷则能更好地处理印刷的服务属性和加工属性,并将服务属性放在第一位,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印刷中心制作的产品将完全媲美并超过传统印厂的印刷产品。在认真研究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中我们发现,当前正是主动从单一加工制造向产品设计营销服务转型的良好时机。

系统布局,加快企业印刷数字化转型

投资数字印刷、完成印刷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购买数字印刷机,更需要把握如下关键点:①清晰定位,系统考量,避免孤立地投资数字印刷设备;②投资数字印刷系统的过程中,确保业务有序开发及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完美融合。

印刷企业引进数字印刷的主要目标和定位首先应该清晰明确:坚持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进行微创新,促进业务结构的改变,进而形成新的盈利模式。选择小批量、多批次趋势明显、个性化、具有可变数据、1∶1营销的产品作为突破口,比如服装吊牌、标签、可变数据证卡、电子产品语言版本说明书标卡、个性化照片书画册、个性礼品包装标签、学术图书、个人出版、针对个人的营销产品和直邮、证书和信用凭证等产品。我们相信随着其他媒体的进一步侵蚀,小批量的印刷产品会持续增加,最终只有值得印刷的产品才会被生产印刷出来。

值得印刷的产品正是值得我们增强的应用方向。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规划,配套数字印刷形成应用,兼顾当前和未来发展,既要能满足现在产品的产能需求又能适应数字印刷灵活要求,为此,经纶全讯引进“数字印后”概念,并精选跨传统和数字印刷的印后设备,通过生产高品质的印刷产品来促进两种印刷形式的融合,图1即为定位示意图。

配套数字印后设备,确保数字印刷投资成功

数字印刷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虽然规模上与传统印刷存在很大差距,但市场发展蓬勃,数字印刷设备已经由最初的非专业、小型化发展成如今的专业、大型化。设备品质可与传统印刷相媲美,产能和效率也完全能够满足中短版商务印刷和按需出版的要求,灵活性和网络化零碎订单处理能力更是传统印刷很难做到的。

数字印刷设备的成熟还未能最大地提升印刷行业向数字化的转变速度,因为即使数字印刷的色彩还原品质和传统印刷设备没有任何区别,大众客户还是认为只有传统印刷厂才能够提供最为专业的印刷产品。事实上,专业的数字印后设备能生产出和传统印后设备一样质量的印刷产品。所以,配套数字印后,保证数字印刷投资成功,进而推动全行业印刷数字化进程。

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数字印刷设备特点,我们认为数字印后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完全自动化和智能化;占地省且一人操作;作业转换效率高;开机准备时间短;一本起装,几乎零浪费;多能一体;带来产品附加值;提升服务属性;产能高,保证及时交货;JDF流程保证网络订单到产品的准确性;产品质量高。数字印后能够实现跨长版和短版业务、跨传统和数字领域、跨加工和服务形态及跨包装和商业印刷。

数字印后设备的崛起代表着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这与几年前印刷厂投资的加工型印后设备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具体详见表1。

大约5年前,印刷公司选择投资加工型印后设备来完成大量标准化印刷产品的生产任务,以生产加工为核心竞争力;在如今移动互联时代,营销和业务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印量小、批次多,个性化需求增强,前端的营销设计和业务网络平台推出的产品必须和印后产品成型特性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即将特色营销设计方案注入最终的差异化、个性化产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品牌辨识度。

基于以上定位和价值取向,经纶全讯潜心研究全球印后设备供应商,精选符合以上特征和市场趋势的数字印后设备,主要包括:以色列视高迪SCODIX数字印品特效增强印刷机,德国凯马KAMA多能一体自动模切烫金机和多能一体自动折叠糊封配套平台,瑞士美达PBT精装和蝴蝶装组合,德国MOHR程控液压切纸机,英国ABG标签及包装多能一体平台。下图2是经纶全讯印品增效和附加值数字印后产品分布。

仔细了解这些数字印后设备,您会发现它们非常契合以上我们分析的市场趋势和特点。比如瑞士美达PBT精装和蝴蝶装组合中的MITABOOK美达自动精装包本机(图3),生产情形会有很大的不同:设备占地仅四平方米,一人操作;七秒钟一本精装书,三分钟二十本精装书,一小时约五百本精装书,一天约一万本精装书;作业转换几秒钟可以完成,每天可以转换上百个作业;无损耗,一本起加工;直接关机,无需清洗。

再比如,德国凯马KAMA公司的多能一体自动糊封折叠分配平台(图4),只需更换平台上的工具就可以加工横跨商务和包装的不同产品出来,极其灵活便利,堪称印刷产品加工的“变形金刚”。其主要特点为:灵活且操作简便;XY网格型定位系统使得重复作业易如反掌;工具变化多端,而且不断开发;机器节省场地,也能扩展尺寸;所有选购工具可以在客户现场安装;作业转换效率高;产能高,用工少。

再比如,以色列视高迪SCODIX数字印品特效增强印刷机(图5),该设备定位不属于印后设备,它仅是印刷特别效果的数字印刷机,比如视高迪UV质感Scodix SENSE、炫彩效果、金属特效、不同密度变化、激凸效果、盲文和可变数据印刷特效,代表了未来印刷的发展方向;彩色和特效增强效果的结合,也是印刷行业利润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数字印刷配套以上数字时代印后设备,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营销和服务能力,降低加工属性,提供综合服务,创造多利润点,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其“值得印刷”,提高数字印刷打印平衡点,在提高自动化、减少人工的同时保持生产的灵活性。

营销性业务软件平台,合力打造印刷服务的“微笑曲线”

配置数字印后,只是完成了印刷服务微笑曲线的一端,而另一端――数字印前也非常重要。

印前软件的配套并不体现在工作流程上,而是体现在业务营销流程上―延展营销范围,打造网络业务平台,能上线的业务就上线(如客户关系),需要在线下跟进的业务放到线下跟进。上文中已经详细剖析了数字印后的特点和重要性,下面就详细介绍经纶全讯在营销型软件平台的整合方案(如图6所示)。

方案中的软件产品,具有营销性、业务自动化和个性化特点。营销性是指能帮助印刷企业拓展新的业务,改善业务结构。通过这些营销性系统,帮助客户拓展其品牌的传播力度,增强品牌辨识度以及跨媒体营销宣传。当然,对于印刷企业,我们只是提供这些营销工具的工作能力和接口,便于直接客户和广告公司拓展应用和无缝衔接,并不需要承诺营销结果,其实质还是在新经济新业务环境下,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多元化黏。

业务流程自动化是将原来一对一的传统业务跟进方式升级改进,而非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经纶全讯在这方面引进了相应的网络到印刷的业务自动化平台,主要帮助印刷企业打造大客户业务平台和大众业务平台,其中大众业务平台主要采用B2B2C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O2O)实现从被动加工到主动生产,主要经营模板化商务印刷产品和个性化印刷产品;而大客户业务平台,主要是通过网络化业务平台深入到客户的市场、设计、采购、审批和财务流程中去,为大客户定制产品模板和服务流程,实现业务和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改善沟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延伸服务,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

个性化是数字印刷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向。可变的个性化信息和营销系统结合起来就是1∶1的跨媒体市场营销体系,包括个性化网页、个性化视频、个性化邀请函说明书和个性化营销信息等在内的营销体系会共同拓展全新的商业和民用印刷领域。

前端的软件平台、惠普Indigo和后端的数字印后设备,构成了微笑曲线的两头,有效地提升两端,会形成灿烂的微笑。

选择优秀合作伙伴,经纶全讯为您保驾护航

印刷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优秀的合作伙伴持续不断地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经纶全讯作为中国专业的数字印刷方案提供商,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数字印刷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您打造印刷服务的微笑曲线。

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数字印刷解决方案服务团队,软件和硬件服务工程师共80多位,100%都经过设备厂商海外培训,50%以上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为您提供安装前的培训,定期维护和保养,协助实施高端要求的应用,7×24小时服务响应,提供各种工艺的解决资源,设备当机协助解决生产等专业服务。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5

[关键词] 钱存训 中国出版史 述评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0)06-0011-05

钱存训(Tsuen-Hsuin Tsien)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52年、1957年分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钱先生赴美前曾先后担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图书馆南京及上海办事处主任等职。赴美后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兼图书馆学研究院教授、远东图书馆馆长和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等职,现任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科技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美国中国出版服务公司董事长等职。

钱存训先生是海内外闻名的中国出版史研究专家,著有《书于竹帛》《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东西文化交流论丛》《留美杂忆》等著述。钱先生对自己的研究曾有一个总结:“我的研究范围主要环绕两大主题:中国图书印刷史和中外文化交流,而两者的结合,从高度和比较的观点出发,所得出的结论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在中国出版史这一研究领域,钱先生在海外为宣传和推广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具体成就表现在下列方面。

1 对纸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录及对中国书籍制度的影响做了全面研究

在印刷术发明前,世界各国的文字记录可谓丰富多彩。中国也是如此。王国维先生《简牍检署考》(1912)、罗振玉与王国维合著的《流沙坠简》(1914)等对简牍实物与文献记述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涉及书籍制度的所有方面。《书于竹帛》的出版,对纸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录做了全面研究,探讨了纸前记录方式对中国书籍制度产生的影响,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书于竹帛》的底稿是钱存训先生1957年提交给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印刷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录和图书》(ThePre-printingRecordofChina:A Study of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Inscripdons andBooks),经过修改后以《书于竹帛》(WrittenonBambooand Silk: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Books andInscriptions)为名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62年正式出版。该书共分9章。第一章是《绪论》,对中国古代文字记录方式进行了总体上的介绍。第二章是《甲骨文》,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甲骨文的形势和契刻、卜辞的内容及排列等。第三章是《金文和陶文》,对金文和陶文的性质、用途、款式等进行研究。第四章是《玉石刻辞》,对石鼓文和古代刻石、玉器刻辞等进行研究。第五章是《竹简和木牍》,对简牍的形式、整治、行格和书体、编装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第六章是《帛书》,对帛书的起源、发现、材料、形式等进行研究。第七章是《纸卷》,对纸的发明与改进、古纸的材料和制作、卷轴制度等进行研究。第八章是《书写工具》,对毛笔、墨、书刀等工具进行研究。第九章是《结论》,对中国书籍的起源与发展、书写和复制技术、文字的演化等问题进行研究。该书英文本出版后,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好评,除不断重印外,还被译成中、日、韩等其他文字。2004年,该书的英文第二版也再次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于竹帛》指出:“古代文字之刻于甲骨、金石及印于陶泥者,皆不能称之为‘书’。书籍的起源,当追溯至竹简和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在纸发明以前,竹、木不仅是最普遍的书写材料,且在中国历史上被采用的时间,亦较诸其他材料更为长久,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简牍仍继续用作书写。”“竹简和木牍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简牍制度有其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不仅中国文字的直行书写和自右向左的排列顺序渊源于此,即使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中国书籍的单位、术语,以及版面上的所谓‘行格’的形式,也是根源于简牍制度而来。”这一观点,理清了书籍的源头,可以避免将早期“书籍”的范围无限扩大。

目前,《书于竹帛》已有4个不同的中文译本。1975年,根据周宁森博士译稿修订的《中国古代书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1981年再版:1987年,由郑如斯教授增补的《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由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1996年,台湾汉美图书公司以《书于竹帛》为名,出版了该书的繁体字版;2002年,上海的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以《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为题,出版了该书的第四个增订本。这些不同的译本,充分显示了该书具有的不朽生命力。尤其是“世纪文库”本的《书于竹帛》和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英文本“Written onBambooand Silk”,以近年出土的考古实物为主,补充了新发现的殷墟以外和周初的甲骨、战国及秦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帛书、各类古地图、敦煌遗书中最早的抄本等内容,更使该书具有新的生命力。

此外,收录在《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中的《汉代书刀考》,对简牍时期整治书写材料和删改文字的书刀做了全面考证与分析,认为“书刀的功用在删除写错的简面,以便改正重写,或者削去旧简已经书写的旧面,取得新的简面,以便再行书写”,从而纠正了以往文献中认为书刀或刀削是简策上刊刻文字的工具这一错误说法。2对中国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做了全面研究

在《书于竹帛》一书的基础上,钱先生应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Joseph Needham)先生之约,为李氏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造纸和印刷》分册,198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刘祖慰教授的译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1995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刘拓、汪刘次昕的译本《造纸和印刷》。2004年,该书由北京大学郑如斯教授编订、增加了新材料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为名出版。

《中国纸与印刷文化史》堪称《书于竹帛》的姊妹篇。该书对印刷术发明后的中国书籍和文字记录进行研究。全书十章。第一章是《绪论》,从宏观上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

原因等进行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有关纸的研究。第二章是《纸的性质和演变》,对纸的定义、造纸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第三章是《造纸的技术与方法》,对造纸的原料、工序等进行介绍。第四章是《纸的用途和纸制品》,对各种纸的用途进行介绍。第五章至第七章是对印刷术的研究。第五章是《中国印刷的起源与发展》,对印刷术的发明及历展进行宏观介绍。第六章是《中国印刷的技术和程序》,对雕版印刷的材料和工艺、活字版的种类和方法、中国书的版式和装订等进行了研究。第七章是《中国印刷的艺术和图绘》,对木刻版画、年画、套色复印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第八章至第十章是有关纸与印刷的传播史。第八章是《纸与印刷术的西传》,谈论纸与印刷术传向西方的过程,以及西方现代印刷术起源的中国背景。第九章是《纸与印刷术的东渐和南传》,谈论纸与印刷术传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过程。第十章是《纸与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探讨纸与印刷术对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作用。

《中国纸与印刷文化史》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全面探讨纸和印刷术的专门著作。虽然此前已有孙毓修的《中国雕板源流考》(1908)、贺圣鼐的《近现代印刷术》(1933)、美国卡特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1925)、日本中山久四郎著的《世界印刷通史・支那篇》(1930)等书问世,但钱先生的这一著作,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比上述著作深入。

《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收录了一些因篇幅受限而未能在上述书籍中展开论述的文章。如《纸的起源新证》,对1975―1976年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战国秦墓出土竹简中所见的“纸”字做了考证,认为它同1935年长沙出土的战国时代漆马内的纸胎,可以作为战国时代有纸的证据。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版实物》,对1966年韩国庆州出土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印本“为唐代中国所印制”。钱先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有力地驳斥了韩国有人认为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论调,维护了中国是印刷术发明国的国际地位。由于韩国庆州出土该经时,中国国内正开始“”,对韩国的这一发现一无所知。1979年,钱先生回国访问时,特意将他自己收集的该经的复印本全份和有关报道、研究资料等赠送给上海图书馆保存,以供国内专家研究,更体现了钱先生博大的胸怀。

3 从世界文明比较的高度,阐述了中国出版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钱先生国学修养深厚,又受过严格的西学训练,因此,善于将中国出版史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进行探讨,通过国际比较,揭示文字记录与中西文明之间的关联。这种比较方法,大大拓宽了出版史的研究路径。

在《书于竹帛》一书中,钱先生特别提到中国文字的排列方式。中国文字的竖排、自右及左与西方文字的横排、自左及右完全不同。钱先生在《书于竹帛》一书中认为:“这种直行书写的原因虽不可确考,但可推测这一特点应和中国文字的构造、书写材料、应用工具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有关。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如人体、动物、器皿,大多纵向直立而非横卧;毛笔书写的笔顺,大多是从上到下;竹木材料的纹理以及狭窄的简策,只能容单行书写等等,都是促成这种书写顺序的主因。至于从右到左的排列,大概是因为用左手执简、右手书写的习惯,便于将写好的简策顺序置于右侧,由远而近,因此形成从右到左的习惯。这一解释,合乎情理,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钱先生在《上海版新序》别指出:“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有的奇迹。可是由于近代中国所受的外侮和屈辱,使中国人对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丧失自信而盲目自贬,甚至现在还有人认为废除汉字采用拼音是文字演进的规律和迎合世界的潮流,却没有深思汉字的特殊功能。假使没有汉字形体所独具的延续性和凝固性相维护而采用拼音文字,中国早已成为许多以方言立国而分崩离析的国家了。近代欧洲各民族以方言立国,足资证明。”钱先生的告诫,对保存中国传统出版文化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很早就出现了印章,但为什么没有发明印刷术?钱先生同样从比较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很早就应用印刷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很早就发明了纸,对印章和墨拓的运用奠定了印刷技术上的基础。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书写复杂性造成对机械复制的需求,由于科举而需要标准的儒家经典,以及手工抄写无法满足社会对大量佛经复制品的需要。在西方,纸到了很晚的时候才传入,印章没有移用作复印的用途,拓印到了19世纪才传入,印刷工人被形形的行会所束缚,字母拼写文字的相对简易性减轻了对机械复印的需求。……在欧洲不存在诸如和佛教有关的那种对大量复印品的需要作为动因;西方对书籍的需要手工抄写就能满足。直至15世纪中叶所有因素才有所改变”。中国的印刷术和西方印刷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不同作用,其原因何在?钱先生认为:“在西方,印刷术同时激发理智思潮,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以及在文学上的应用,并鼓励了民族主义和建立新兴民族国家的行动。相反,在中国,印刷术帮助书写文字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成为保持文化传统的重要工具。”此外,“中国的印刷事业一般由政府机构或私人主持,重在‘传先哲精蕴,启后学困蒙’,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欧洲的印刷业则多为谋利经营,因此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出版工业。这些不同的动机,使得印刷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钱先生的这些论述,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印刷术对社会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近代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中,钱先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6世纪末开始的西书中译活动进行研究,分析了“译书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反映出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化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人文和社会科学在过去的译品中占主要地位,其总数达70%,而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仅占27%。……翻译的素材代表25个国家以上的著述,以英、日、俄文的作品为最多,其中有些是转译而非译自原文……。这一结论,也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出版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4 指导了一批从事中国出版史方面研究的博硕士论文,丰富了中国出版史的研究

钱先生在身体力行从事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同时,还在芝加哥大学指导了一批博硕士生从事中国出版史研究,写成了多篇研究中国出版史的博硕士学位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多个层面,丰富了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

在博士论文方面,潘铭粲(Poon Ming-sun)1979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Books andPrinring in SungChina,960-1279”(《宋代图书印刷史》),对宋代图书印刷史进行了研究。许丽霞(Lee-Hsia Hsu Ting)

1969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GovernmentControlofthePressinModemChina,1900-1949(《现代中国之出版自由》),就晚清和民国政府对新闻出版业的管理进行了专门研究。该文1974年由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正式出版。蔡武雄(DavidTsai)1977年完成的博士论文A Study of Chinese Government Publications,1912-1949)(《中国政府公报研究,1912-1949》),对民国政府出版的政府公报进行了研究。何凯立(Herbeit Hoi-Lap Ho)1979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Protestant Missionary Publications in Modern China1912―1949:A studyoftheirprograms operations andtrends,对1912-1949年间在华传教士的角色和活动、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历史及其组织、出版物的内容及其特色等作了探讨。该论文1988年由香港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心(Chinese Church Research Centre)出版。2004年由陈建明、王再兴翻译为《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1912―1949)》,中文本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6

[关键词]印刷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图书馆 古籍

[分类号]G250.9 G239.19

1 印刷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

1.1 印刷的概念

印刷,即印刷术,英文为printing,或Graphic Arts/Graphic Communication,笼统地说,是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精确的表达,当推钱存训先生在《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中对印刷术的定义:“印刷术是以反体文字或图画制成版面,然后着墨(或其他色料)就纸(或其他表面),加以压力以取得正文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说的以”反体“取得”正文“乃是印刷术发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无论是中国传统的雕版或活字,或是西方凸版、凹版或平板,基本上都是应用这个原理而产生的不同方法。因此,印刷品和由正文而取得正文的石刻拓本不同,也和现代不用印刷而取得复本的油印(mimeograph)、直接影印法(photostat)或静电复印法(xerography)不一样。这一类复制品一般都称为复本(copy,duplication),而不是印刷品(print)”。

钱存训先生特别强调了印刷术的“从反到正”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太过广泛和笼统的定义容易抹杀中西方印刷术的特点和区别,使“拓本”、“复本”和“印本”没有分别,更令西方使用压力的印刷术和中国发明印刷术的由反到正这一基本原理扯不上关系而成为独立发明。印刷术的由反到正这一原则是“中国人发明印刷术的一种巧妙构思,应该是一切称为印刷品的一个基本条件”。

笔者很赞同钱存训先生通过追本溯源地考证中国古代印刷术的独特技法而强调人类印刷术发明的源流来自中国,而且从基本原理上严格界定了印刷的含义。不过,随着现代各种复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也一般笼统地应用广泛意义上的印刷概念:印刷乃是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涂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过程。

1.2 印刷文化遗产及其文化安全意义

所谓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性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方面来分析,我国的印刷文化遗产也相应地包含了两个方面:历史上各时代印刷出版的重要文献和图书资料以及相关的重要实物等可移动文物是物质层面的印刷文化遗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各类印刷工艺技能,则称得上是非物质层面的印刷文化遗产。这两种类型的印刷文化遗产都需要我们加以保护。

印刷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涉及到国家文化安全层面上的问题。对于印刷术的发明权归属,我国就时常受到其他少数国家的挑战。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这基本上已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尽管如此,印刷术的起源之争,至今仍未停息。近年来,少数外国学者、媒体不断否认、挑战中国发明印刷术,甚至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金属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所拥有的印刷术发明权的挑战和威胁,而且也不利于中国传统科技文化遗产的安全保护。种种争论和异议时不时就会出现,有些甚至成为难以定论的学术公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除了一些印刷史、科技史等领域的学者坚持认定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以外,对于不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大众以及媒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误导,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进行“拨乱反正”,溯本求源,以正视听。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此,捍卫我国印刷术的发明权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习和研究者知道,还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在印刷术发展史上的贡献。这是文化安全方面的遗产保护。

2 电子媒体时代研究纸本印刷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的新特点

加强对印刷文化的研究将会推动印刷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对电子媒介在传播信息、交流知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态势,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就有许多人预言:电子时代不久将取代传统的印刷时代。在数字图书馆的浪潮中,很多人预言:传统的保存纸本图书的图书馆将演变为纸本文献博物馆――而博物馆的本质则就是保存文物遗产的场所。

就在许多文化评论家慨叹社会不再重视书籍和阅读时,国际学术界兴起了研究书籍史的热潮,有些学者把书籍和阅读视作一个新研究领域的重点。这一新领域称为书籍史。所研究的就是印刷品生产和发行的来龙去脉,探讨书籍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1991年,美国成立作者、读书与出版史学会,其他国家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团体。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拨款赞助美国文物工作者学会编纂一部多卷的美国文化书籍史。美国加兰出版社和亨利・霍尔特公司宣布出版当代出版与书籍史百科全书的计划,坎布里奇大学出版社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也开始出版这门学科的丛书。南卡罗来纳大学英语系将书籍史作为博士学位的副修课程。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跨学科的书籍史研究中心。法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年鉴学派”代表人物也出版了《印刷书的诞生》、《书籍的历史》等世界名著。

书籍史受到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产品的兴起与发展有关。电子媒介能力的不断加强,使印刷文化更为引人注目,并给人们提供了认识印刷文化的一个可供比较的基础。

随着数字阅读与无纸印刷时代的来临,基于纸媒介的印刷文化将作为人类一个漫长历史阶段的文明传播形态,其特有的信息传播与复制形态将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文化研究遗产。发掘和保护我国传统的古老印刷工艺和珍稀印刷文献,深刻探究人类社会在纸本印刷时代与数字印刷时代所进行的文化传播行为的差异,将是一个跨时代、跨学科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刷技艺的留存现状

我国古老的印刷技艺如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手

工艺需要靠人来一代代传承,所以,其操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大任务。如雕版印刷技艺,就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制技术的先河,承载了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世界印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雕版印刷技艺方面,国内目前还有一些“活化石”留存着。它们是:

・木版水印。专业学名是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是在继承了明代胡正言发明的恒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2006年,北京市荣宝斋申报的木版水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96年,荣宝斋设“荣宝斋帖套作”机构,开创木版水印事业。开始时,只印刷些供文人雅士书写信札、吟诗作赋用的信笺、诗笺。最有名的作品是上世纪30年代鲁迅、郑振铎主持印制的《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上海朵云轩和天津杨柳青也用木版水印技艺复制书画作品。如朵云轩1981年复制《萝轩变古笺谱》,仿古本完全依上海博物馆藏本精印,只印300部。不过,津沪两地的规模均不及荣宝斋。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该类技艺已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三地的印刷技艺被捆绑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三者均属于传统技艺,相似性较大,是国内目前雕版技艺保存最好的3家单位。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印刷联盟。千百年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仍保存着传统的、纯手工的雕版印刷技艺,拥有陈义时、陆文彬等一批部级、市级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人,这批传人运用传统工具手工操作,整理、雕刻、出版了一大批珍贵古籍印刷联盟。目前扬州完好保存近30万片古籍版片。同时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相继在扬州成立,有现场表演传统造纸和雕版印刷的四道工序。扬州广陵书社这些年也在刻印,“原汁原味”地展示与传承了雕版印刷技艺,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得到最大化保护和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命运远远不如雕版印刷术。据史料记载,北宋布衣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事实上毕异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目前,海内外至今尚未发现宋元时期的汉文活字印本。这也使一些国际学者对活字印刷术的起源产生怀疑,有的甚至公然否定印刷术起源于中国。

但从20世纪以来,在我国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的泥活字和木活字。如今从宁夏的银川、贺兰山,一直到甘肃敦煌、新疆西域一线上,发现十几处西夏文的泥活字和木活字,这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活字印刷术在实践中不仅成功了,而且很快向西北传播。2006年底,宁夏文物工作者发现在一部西夏时期的佛经文献中,记录了参加印刷该经书的人名及其工作分工,其中最能证明其为活字印本的有“取字”、“作字兼丁”。作为首次发现的西夏使用活字印刷书籍最直接的证据,这一考古发现成果对澄清历史事实、匡正视听意义重大。

除了西夏活字的发现,另外还有回鹘活字的历史研究成果。作为维吾尔文献和历史研究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雅森・吾守尔博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回鹘文活字印刷术的探索,他的研究为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研究带来质的突破。雅森-吾守尔通过多年研究,于2000年与西夏研究专家史金波合著出版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一书,成为国内第一部论述研究中国早期活字印刷术及其传播的专著。

2010年4月9日,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客家祖地发现仍然存活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以及木活字30万枚,其中部分来自清朝,其他大部分属于20世纪80年代。村中几位民间艺匠均能熟练掌握木活字制作的反字毛笔书写、刻制、拣字、排版、校对、印刷、装帧等印刷技艺,至今仍使用木活字为当地人印制族谱。木活字印刷几乎已经绝迹,仅浙江瑞安曾有发现,但木活字数目远不及此次发现。福建宁化留存的珍贵濒危的活态木活字印刷术,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4 图书馆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

古往今来,珍贵的图书善本一般都保存在藏书楼、图书馆里,如今图书馆是收藏印刷文献(其中包括珍贵的印版、印刷典籍等印刷遗产精华)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保存在全国图书馆系统的古籍有2750万册,加之文物部门和寺院等单位的收藏,古籍总数超过3000万册,其中可列入善本的超过250万册。

围绕着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前人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情况却远不能令人满意:①现存各类古籍版本的数量摸底不清;②古籍老化、破损情况加剧;③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④传统古籍装帧和修复工艺面临失传;⑤大量珍贵版本流落海外,回归无望;⑥现有善本“重藏轻用”,制度门槛重重,社会舆论批评强烈。

为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加强古籍保护和抢救工作。200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古籍保护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5月,“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以贯彻《意见》所作各项工作部署:①对全国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②实现古籍分级保护,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③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④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等。

国际图书馆界也对印刷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予以深切关注,以“中国书写与印刷文化遗产和图书馆工作”为主题的2006年国际图联杭州会前会,于2006年8月14日至16日在浙江图书馆召开。会议对图书馆保存人类印刷文明的文献典籍与其他多方面的印刷文化遗产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未来规划。

以古籍善本收藏最为丰富的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许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部分专业图书馆,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国家图书馆除了编辑出版中华善本古籍复制系列图书外,还多次举办珍藏古籍展览。2010年6月11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京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86家收藏单位的300余件珍贵古籍,分为“传承文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成果”、“楮墨芸香――推荐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品”、“完善典藏――推荐

第三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介绍”、“永驻书魂――部级古籍修复中心巡礼”以及“任重道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未来的发展”五个部分。

曾经有外国专家这样评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书写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手稿和一些珍贵的卷轴和书籍,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专家和学者,普通民众也必须懂得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这样的书写文化遗产的意义在当今的社会中,对教育年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学生、家长、老师、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都需要意识到这样一个工程的价值。只有拥有了这样的知识,我们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才能做到位。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将文化遗产和人们今天的生活相结合,为未来准备了充足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现代的方式来保护这样的古代文化遗产,这也必将会使中国的文化遗产和世界的文化遗产大融合,我们会看到各种文化之间的彼此尊重和交流沟通”。

5 结语

对我国印刷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亟待加强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总结起来,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

・充分认识到印刷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

・学术界加强研究和发掘,期待有新的实物发现以利于实证研究,同时要多与国外交流和宣传,充分显示印刷文明古国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化传承实力;

・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公益部门要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继续发挥主体作用和创新功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分别制定科学的保护框架措施;

・加强印刷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大学能够培养古籍保护修复人才。提高古籍修复保护人才的培养层次。古籍也是文物,而且是最脆弱的文物,古籍保护和修复在大学里应该有一席之地。

・图书馆还需要对古籍馆员进行古籍修复和保护方面的教育,把具备一定的保护知识和修复技法作为人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促进古籍工作的科学化,形成有意识地、科学地保护古籍的氛围。目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即将在全国展开,2009年由国家图书馆和其他9家大型图书馆合作,承担了保护计划的标准研制工作,做了6个标准,其中一个《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任职资格》就是对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的管理规范。

・培养全社会的印刷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氛围,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增强民族文化传统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20

[2]彭俊玲,国外对印刷文字与书籍史的研究新动向,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5):63

[3]吴文彪,陈华,活字印刷新发现匡正学术公案,北京:人民政协报,2007-2-8(C01)

[4]赵志研,雅森・吾守尔:捍卫中国首创活字印刷的地位,北京:中国民族报,2007-01-26(8)

[5]福建首次发现30万枚术活字,世界遗产,2010(2):6

[6]李明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的设想,图书馆杂志,2009(3):14-19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7

>> 柞蚕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探析 中专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探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陕西省安康市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探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铁路货运仓储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地震预报现状及发展方向 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初探 浅论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发展方向 临床药师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新闻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巷道支护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建筑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高校媒体生存现状及发展方向刍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按需出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按需出版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马荻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按需出版打破了原有的出版模式,开创了新的出版思路,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大量研究成果的文献分析,对按需出版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梳理;归纳国内外按需出版发展现状;对按需出版研究结论中的两大论点提出新的看法,即按需出版的发展基础及按需出版的发展空间;并为按需出版未来发展途径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按需;出版;印刷;数字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62-02

一、按需出版的定义及辨析

1.定义。按需出版(Book On Demand, BOD;Publish On Demand, POD)尚无规范、明确的定义,目前较公认的说法是:按需出版“是充分利用数码印刷技术的优势,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字化以及超高速的数字印刷技术为用户提供快速、按需和高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型出版方式[1]。”从定义中可看出,按需出版以“需”为第一要义,以“数字化”为实现平台,以“数字印刷”为技术支撑得以运行和发展。

2.相关定义辨析。按需出版与按需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网络出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文件梳理,对其进行了归纳(如下图所示)。

首先需要阐明的一点是,目前出版界及学术界对按需出版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一般设定在对图书的出版上,上图中对几个概念的梳理也基于该范畴。(1)数字印刷是按需印刷的技术支撑。按需印刷得以实现必须依靠数字化的内容、数码印刷机械设备以及数字化的工作流程。这些条件是数字印刷才能提供的。故在此将按需印刷简单理解为针对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印刷产品进行的数字印刷。(2)针对数字出版有比较专业、规范的定义。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的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的数字化、管理过程的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2]。”现实运用中,数字出版的范围更为广泛,CD、VCD、读书机等均可定义为数字出版,且其传播渠道并非局限于网络传播。故将数字出版中以网络为载体的部分独立归为网络出版。(3)数字印刷是数字出版的一个过程,且全程数字化。同理,按需印刷也为按需出版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虽从按需出版的定义上来讲,按需出版是数字出版的特殊化需求,但目前还无法完全做到从内容源头的数字化。在出版转型过程中,按需出版的另一种重要定位是:按需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延伸。目前的按需出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来源于传统出版的图书,按需出版是将传统出版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这也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按需出版的主要出版内容。(4)网络出版现多以电子书的形式传播,而对有特殊阅读习惯的受众而言,将电子书纸质化,进行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按需出版发展现状

1.欧美国家。按需出版的起源最早出现在美国。1997年,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公司创立的电印刷公司(Lightning Print)利用IBM技术为一所学校印制50本已在市场上脱销的教材事件,被认为是按需出版的开端。在英格拉姆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一大批按需出版的传统机构及数字印刷服务网站。被人们熟知的如Lightning Souree公司、Offset Paper Baek Mfrs公司、Vesteom公司、Xlibris公司、Lulu公司等。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在欧洲一直名列前茅。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便开始应用按需印刷。德国最大的图书配送公司Libri的子公司Books on Demand GmbH(简称BoD),将传统书业和按需印刷进行了有效结合。贝塔斯曼集团也从2001年起涉足这一领域,下属的Bertelsmann Media on Demand(简称BMOD)公司专营这一业务,并被视为成功案例[3]。按需出版在英、法、意、西、日等国也相继展开。在英国,1998年剑桥大学出版社率先开展按需出版,2009年成立专门出版社Punked Books;2012年,原创电子书出版社开放之路全媒体(Open Road Integrated Media)公司和英格拉姆、闪电资源公司开始合作发行开放之路全媒体公司电子书的印刷版本。在日本,东京书籍贩卖公司、凸版印刷公司和29家出版社共同出资成立Booking公司开展按需印刷;富士施乐、微软和大型出版社讲谈社、小学馆4家共同出资成立按需出版专业公司。

2.中国。我国的按需出版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最早开始于2001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引进数码印刷技术,并在2004年试行按需出版。之后,商务印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传统出版社等也陆续开始实践。此外,除知识产权出版社旗下的中国按需出版网()以外,开展此类业务的还有北大方正的印捷网()、印客网(.cn)、印象社(.cn)、超印速网()、中国博客网的博文e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下属的易文网(ewen.cc)等。上述几家已经借助互联网平台,先后开展了图书按需印刷服务[4]。

三、按需印刷研究现状

目前按需出版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外发展历程,我国发展现状、限制因素及发展途径。按需出版研究层出不穷,但观念存在一边倒现象。通过对前者文献的梳理,发现存在两大具有争议的观点。

1.按需出版得以发展的根本条件。许多学者认为按需出版在我国得以发展的条件除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大(网民数量膨胀及个性化需求增加)以外,传统出版存在的弊端是发展按需出版的重要原因。传统出版存在起印门槛高、库存堆积严重、回款难、印数限制、资源浪费等问题[5],且不少绝版、短版图书无法再购买等原因促使按需出版进入图书出版行业,从而弥补传统出版的不足。但这些原因并没有抓住造成传统出版缺陷的根本,也没有真正体现按需出版的价值。库存堆积不是问题,导致库存堆积的原因才是根本问题。从源头梳理传统出版的弊端所在,是出版社的管理制度问题。出版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前期营利为目的造成恶性循环。起印数量高、追印数量不公开、营利“行规”比比皆是。起因门槛、库存堆积等一系列问题是该行业状态下必然带来的副产品。目前我国的出版市场营利来源大多为教材印刷,这一现象可有力证明我国出版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

按需出版的意义不仅是解决出版业的上述问题,更是为出版业带来数字化变革,给予其新生。同时,也更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当然,要实现按需出版管理制度的完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按需出版是少量印刷还是永久印刷。按需出版较传统出版而言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或特征体现在①可实现零库存;②节约销售成本;③复活绝版、短版书籍,促进文化积累和传播;④满足用户个性需求[1];⑤促进产业由“先出版再销售”向“先销售再出版”变革等。但也有学者认为,按需出版除技术、资金、管理、配送等外界限制因素外[6],其自身适用范围是个重要瓶颈,仅适合印刷次数相对较少的书籍。按需出版目前的适用范围确实多用于专业教材、学术图书、历史古籍、小众丛书、专利文献数据等受众较少、印刷数量要求不大的图书。但这并不意味着按需出版仅适合于这类图书。首先,按需出版适用于所有图书,当图书出版达到一定量时,按需出版的数字印刷成本可能低于传统出版的胶装印刷成本;其次,按需出版不能简单归类于少量发行。在作为出版业巨头的德国,人们认为按需出版非但不是量上的减少,而是无限发行的开端。

当然,按需出版也存在其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书号管理问题、盈利模式问题、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等。按需出版毕竟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其发展牵动着一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其完善之路也更为崎岖。但不少学者在指出其不足时,牢牢抓住其印刷成本不放。认为其设备的购置费用巨大,且设备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且单位印刷成本高等。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前瞻性,且学术在一定程度上应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我们不能仅因眼前蝇头之利,而蒙蔽透视发展之路的双眼。按需出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理念的革新。

四、对按需出版未来发展的展望

1.以网络为纽带发展按需出版。按需出版的销售链顶端是用户,用户对图书的搜索是销售的开端。无论是传统出版社、图书经销商还是兴起的数字印刷机构,都要积极借助网络建立健全分销搜索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内容资源的整合与控制服务。

2.以内容为基石夯实按需出版。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讲,可依靠自身在图书量上的积累及对图书的深度挖掘来巩固自身按需出版的地位;而作为兴起的小型数字印刷机构来说,注重内容的个性、品味、质量和风格是其生存之道。

3.以行动为证明践行按需出版。喊着按需出版的口号,做着按需印刷工作的单位不在少数。按需印刷是用技术改进技术,而按需出版则需要技术改进人工。按需出版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对内容进行不断创新,这都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不能仅将技术用于最后的印刷工作。

五、总 结

出版行业的发展牵涉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虽然我国的按需出版起步落后于欧美国家,且发展限制条件较多,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发展有瓶颈,是挑战亦是机遇。

在学习借鉴上,因制度差异,我们能向欧美国家学习的内容技术多于管理。但笔者认为,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德国人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国青少年极度缺失的东西。按需出版是为大众读书提供便利的途径,不要让其仅成为我国青年一代的个人秀场。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8

一般来说,印刷包括印前,印中,和印后这三个主要部分。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摄影、设计、制作、排版、出片等;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出半成品的过程;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期加工,包括折页、覆膜、模切、上光、烫金等。

印刷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印成的效果亦各异。传统使用的印刷方法主要可分为:胶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及丝网印刷四大类。

胶版印刷是平版印刷中的一种,采用预涂感光版(PS版),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间接印刷方式,是目前最为普遍应用的印刷方式。优点是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印刷品色调柔和。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缺点是因印刷时水胶之影响,色调再现力减低,鲜艳度缺乏。版面油墨稀薄,表现力70%。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海报、报纸、包装、书刊、杂志、宣传单、挂历及其它大数量之彩色印刷;

凸版印刷的原理就像盖章一样,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向上凸起,没有图像的部分凹进,然后将凸起的部分上色后直接印在纸上,由于印刷时的压力较大,所以印刷轮廓清晰、笔触有力、墨色鲜艳。但凸版印刷的制版比较难,上色时油墨的均匀度也难以把握。而且随着印刷次数的增加,版面也会不断磨损,使印刷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凡是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分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的,则是凸版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墨色厚实、层次丰富、色彩表现力强等优点。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印刷质量是最好的。钞票、证券、股票、邮票、高质量画报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印版寿命长,适合大批大量印刷。但凹板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等原因所以印刷成本很高。

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将图案与文字的部分镂空。再用刮板刮压、使油墨透过镂空部分的丝孔,印在承印物上。丝网印刷的优点是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承印材料上,如纸张、木料、金属、塑料、布料、玻璃等。也可以用在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如桶、瓶、盒子、箱子等。丝网印刷还可以采用任何印刷油墨。缺点是尺寸大、数量多的印件不适合丝印。不能印制高品质的印刷品。

我们常用的纸张类型有胶版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白板纸、无碳纸等。最初制造胶版纸这种纸张的公司是美国道林公司,所以也称“道林纸”。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除非特别需要,不适合印刷彩色图片。铜版纸表面光泽好,适合印刷彩色。彩色印刷最常用的纸张,如单页、画册、海报等。主要可分为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无光泽铜版纸(哑光)。白卡纸以漂白化学浆为原料,特点是白度较高,不上色,称白卡纸。如果上色,依色泽叫作色卡纸。纸面平整、坚挺厚实。但同等克重跟纸板比挺度和厚度较差。主要用途是,印刷名片、证书、请柬、封皮、月份台历以及邮政明信片等。白板纸以漂白化学浆作为纸板的表层和底层,而以机械浆为原料构成中间层,三层结构,其特点是在同等克重的条件下,厚度高,硬度好。白板纸分为灰底白板纸、白底白板纸,一般用于商品包装,如制作香烟、化妆品、药品、食品、文具等商品的外包装盒。白板纸可分250g、300g、350g、400g、450g等各种规格。无碳纸有直接复写功能,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七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通常情况下印刷品的色彩都是用CMYK四种油墨通过四次套色印刷完成的,但是有些时候也会用到专色。 四色印刷一般指采用青、洋红、黄和黑墨来印刷彩色原稿。 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青、洋红、黄、黑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来印刷原稿。专色是专门的油墨,一次印刷到位。同一印刷品中可使用多种专色。有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如照片、美术作品等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四色以上)。而一些四色印刷所印不出来的颜色就要用专色,如金属色(金、银色)、高亮色、荧光色、珍珠色、光油等。在颜色少的情况下用专色能节省印刷工序和成本。如印刷大面积底色。(四色以下);有时一个产品也可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比如某个印刷品的画面中背景是照片,文字要用到专色,则照片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文字部分可采用专色印刷。注意由于色数增加,会导致胶片、印版、印工都要增加,所以最终印刷品的成本也会增加。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9

河北省图书报刊出版管理实施细则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一 、 根据《河北省图书报刊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

二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图书报刊出版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细则。

三、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全省的图书报刊出版管理工作。市(地)县(含县级市。自治县、区,下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图书报刊出版管理工作。

四、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物价、海关等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会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图书报刊出版的有关行政管理工作。

邮政、铁路、民航、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协助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图书报刊出版的管理工作。

五、 经营图书报刊出版、印刷、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缴纳管理费;出版单位按照规定或自愿向省新闻出版局送审稿件,非出版单位编印内部资料性图书,应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缴纳审读费。具体收费办法由省新闻出版局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章 出版

六、创办图书、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宪法规定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章程;

(二)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

(三)有与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工作业务相一致的出版范围和编辑方针;

(四)有明确的名称。报纸、期刊还应有明确的版面、栏目内容、刊期、开张、版(页)数和发行范围(五)有健全的机构,有符合专业要求的专职社长、总(主)编、编辑(记者)和出版、经营员;

(六)有固定的场所和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及专项资金;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申办出版单位的审批程序:

(一)申办图书出版单位,由主管单位持有关批件报省新闻出版局核,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高等学校新建出版社,在按上述规定办理申请时应同时向国家教育委员会申请。

(二)申办正式报纸,由主管单位向所在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省直单位可直接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新闻出版局核准,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

(三)申办正式期刊,属社会科学类的,由主管单位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由主管单位向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商省新闻出版局同意后,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

(四)申办非正式报纸和社会科学类期刊,由主管单位向所在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由主管单位向所在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并报省新闻出版局备案。

省直单位申办非正式报纸和社会科学类期刊,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

属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批准件报省新闻版局备案。

(五)两个以上单位合办出版单位,应确定一个为主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并由为主的主管单位负责申报。

(六)驻冀中直单位和解放军系统申办出版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八、非出版单位编印供内部使用的资料性图书,应经主管单位同意,报省新闻出版局或受委托的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并办理内部资料图书准印证后,方可印制。准印证一次有效。

九、图书报刊出版后,应按时(图书30日、期刊15日、报纸3日内)向省新闻出版局及有关部门缴送样本(张)。

市(地)以下非出版单位编印的内部资料性图书或非正式报刊,应同时向所在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缴送样本(张)。

需向国家有关部门缴送样本(张)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图书报刊必须完整刊载版本记录或批准件

十一、 委印图书报刊不得擅自安排在无相应印制许可证的印刷厂印制。

十二、 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对其所属的出版单位和非出版单位及其所出版和编印的图书报刊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

十三、 报纸、期刊需变更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名称。文种、刊期、开版(本)、定价、发行范围以及临时增版、增期,减版、减期,出版号外、增刊等,应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正式报纸变更主管单位或合并、分立的,由其原主管单位与接管的主管单位分别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变更主办单位、名称、文种的,由主管单位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变更刊期。开版、发行范围及临时增版、增期,减版、减期的,应经主管单位同意,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

正式报纸的临时增版、增期,减版、减期应按批准的日期、文种、开版等出版。其内容应与报纸的宗、编辑方针相一致,其印数、发行范围应与主报相一致,并随主报发行。不得单独发售或借此提高报纸定。

正式报纸需出版号外的,应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

(二)非正式报纸的变更,须经所在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由其主管单位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省直单位直接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非正式报纸不得临时增版、增期。

(三)正式期刊变更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刊名、文种、发行范围,属社会科学类的,应由期刊主管单位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核准,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由主管单位向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商省新闻出版局同意后,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

其他登记项目的变更,属社会科学类的,由省新闻出版局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报省新闻出版局核准并办理变更手续。

(四)正式期刊出版增刊,属社会科学类的,应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

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应经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并报省新闻出版局备案。

期刊出版增刊,其宗旨、开本和发行范围应与正刊一致。

(五)非正式期刊的变更,属社会科学类的,应经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应经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核准,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并向省新闻出版局备案。非正式期刊不得出版增刊。

省直单位主办的非正式期刊的变更,属社会科学类的,报省新闻出局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并报省新闻出版局备案。

十四、出版单位需调整图书报刊定价的,应经省物价部门审批。

十五、报纸无故连续3个月、期刊无故半年不出版的,由原审批部门予以注销。再出版的,应重新报批。

十六、报社、期刊社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到省新闻出版局办理年检手续。

第三章 印刷

十七、 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生产场所;

(二)有相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有符合规定的安全、保卫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条件。

十八、 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应经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并办理图书报刊印制许可证或内部资料印制许可证。

十九、 印刷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许可证中规定的承印(经营)范围承印印刷品。

二十、 图书报刊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时,应验存盖有出版社公章的发排单、付印单或内部资料性图书准印证,查验报刊登记证或非正式报刊登记准印证。承印省外图书报刊的,还应验存来冀印制许可证。

印刷企业在办理承印图书报刊手续时,应验存委印单位的介绍信,登记业务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和工作证)。

以上供验存、查验的证、单均须是原件。

二十一、 图书报刊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印制有国家禁止刊载内容的图书报刊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二)所承印的出版物,必须刊印版本记录、批准件号及本企业的注册名称和详细地址;

(三)不得擅自加印和销售;

(四)不得擅自增减内容;

(五)不得以任何方式将版型租借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复制、印刷。

二十二、 图书报刊印刷企业对所承印的图书报刊应进行登记备案,留存样本(张),并定期向原审批的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送。

二十三、 图书报刊印刷企业应按规定期限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第四章 发行

二十四、 从事图书报刊总发行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二)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资金、仓储、运输设备;

(三)有相应数量和经营能力的发行人员;

(四)有承担责任的主管单位和健全的业务、财务管理制度;

(五)有向全国(含农村、边远地区)发运图书报刊的发货能力和备货能力;

(六)属国家正式编制的国有出版或发行单位;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备前款(一)、(二)、(三)、(五)、(七)项条件的国有或集体单位可申办零售和租赁经营。

二十五、 从事图书报刊发行业务,应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申办总发行业务,由主管单位向省新闻出版局专项申报,经核准,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

(二)申办二级批发业务,应经所在市(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报省新闻出版局审批;

(三)申办零售(租赁)或临时零售业务,应向所在地县以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领取许可证;

(四)在经营地点以外场所举办展销活动,应经所在市(地)新闻版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审核批。

经审批同意领取许可证后,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十六、 省外单位来冀开办图书报刊发行站、代办站等,应持本单位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依照本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十七、 从事图书报刊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一证多家经营;

(二)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和出借许可证;

(三)不得超范围经营包销类、教材类、内部发行类。进口类图书报刊;

(四)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出版物、非法出版物和走私人境的出版物;

(五)不得经营非出版单位编印的内部资料性图书和非正式报刊;

(六)不得向无图书报刊零售(租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批发图书报刊;

(七)不得从无图书报刊批发许可证的单位购进图书报刊从事经营活动;

(人)图书报刊发行单位应如实填写图书报刊进销登记表,以备查验。

二十八、 从事图书报刊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停业、歇业或变更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应向原审批部门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手续。

二十九、 国家新闻出版署或省新闻出版局明令查禁或停止发行的图书报刊,发行单位应及时上交、停止发行和出租,不得拖延或转移。给发行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十、 发行单位应按规定期限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三十一、 凡经营或中介经营成批托运、运输、邮寄图书报刊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承接或提货业务时,须验存由当地县以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在交接过程中应严格检验,发现非法出版物应立即向所在地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章 处罚

三十二、 对出版、印制、发行单位和其他单位或个人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行为,由县以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三十三、 县以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正在印制、运输、销售、出租载有国家禁止刊载内容的图报刊和非法出版的图书报刊,可以采取责令暂停印制、出售和封存、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市(地)以下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封存、扣押措施,事后应立即报告省新闻出版局,省新闻出版局应在15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三十四 、 非出版单位未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出版内部资料性图书、非正式报刊或不按批准项目印制和发送的,责令其停止印发,没收图书报刊和非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十五、 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图书报刊不按规定刊载版本记录的;

(二)拒绝缴送或屡次迟送图书报刊样本(张)的;

(三)违反印刷管理规定委印图书报刊的;

(四)申请时弄虚作假的。

三十六、 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发行,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2倍以下罚款。

(一)未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擅自出版报纸或期刊的临时增版、增期、增刊,减版、减期和改变开版的;

(二)以书号出版报刊或以报刊号出版图书的;

(三)应专题报批出版的图书、作品而未履行报批手续,或履行了报批手续,但印数趁出核准数量的。

三十七、 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停止发行,没收、销毁图书报刊,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撤梢出版登记。

(一)出版的图书报刊中有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刊载内容的;

(二)违反规定办理协作出版、自费出版,代印、业务的;

(三)出卖或变相出卖书号、刊号或报刊版面的;

(四)盗印其他出版单位图书报刊的:

三十八、 利用购买的书号、刊号、报刊版面及其他方式从事非法出版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停止发行,没收其出版物和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

三十九、 印刷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2倍或2万元以下罚款。

(一)承印图书报刊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超范围承印图书报刊的;

(三)转让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或内部资料印制许可证的;

(四)承印未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内部资料性图书或非正式报刊的。

四十、 印刷企业申请图书报刊印制许可证时弄虚作假、拒绝办理年检或换证手续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吊销许可证。

四十一、 图书报刊印刷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

(一)擅自加印或销售所承印的图书报刊的;

(二)擅自转让、租借所承印的图书报刊的纸型及印版底片的。

四十二、 印刷企业擅自承印图书报刊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

四十三、 印刷企业承印或自行印制、销售违禁及其他非法出版物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1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四十四、 发行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1倍以下罚款。

(一)拒报、瞒报、虚报进销、存贮图书报刊情况的;

(二)进销内部资料性图书或非正式报刊的;

(三)违反规定超范围发行图书报刊的;

(四)不按规定渠道批发或进销图书报刊的。

四十五、 发行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

(一)擅自办理图书报刊总发行或二级批发业务的;

(二)转让、租借、买卖图书报刊二级批发许可证或图书报刊零售(租赁)许可证的。

四十六、 发行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

(一)销售非法出版的和国家明令禁止发行的图书报刊的;

(二)非法办理图书报刊代印、业务的;

(三)非法办理租型造货或参与买卖书号、刊号或报刊版面的;

(四)盗印、擅自加印出版单位图书报刊的。

四十七、 无证经营图书报刊的单位和个人,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

四十八、 经营或中介经营图书报刊成批托运、运输、邮寄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擅自办理承接或提取成批图书报刊业务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经营额3倍以下罚款。

四十九、 罚没款一律上缴同级财政。财政部门应视财力尽力保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办案经费。

五十、 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吊销登记证或许可证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同时吊销其营业执照或注销相应的经营项目。

五十一、 对单位违反出版管理的行为,除给予单位行政处罚外,其主管单位应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五十二、 对举报或协助查处非法出版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从重处罚。

五十三、 新闻出版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持有省政府法制机构制发的《行政执法证》,受检查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配合,不得阻挠和刁难。

凡拒绝、阻挠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子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十四、 违反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十五、 新闻出版管理人员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十六、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部门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五十七、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出版单位系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和法人出版报纸、期刊设立的编辑部。

(二)图书报刊系指书籍、报纸、期刊、画册;挂历、年历、台历、年画和图片等出版物(含出版单位编辑出版的图书报刊和非出版单位编印的内部资料性图书、非正式报刊等)。

(三)印刷企业包括专营或兼营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油印、誊写、打印等印刷业务的企业。

(四)发行系指经营图书报刊总发行、二级批发、零售(租赁)业务的行为。

(五)总发行系指图书报刊印制完成后统一归本出版单位或某个发行单位承担发行总责,组织一级批发的发行行为。

(六)二级批发系指从新华书店、出版社、报刊社批进图书报刊进行转批的行为。

(七)非法出版物系指未经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印制的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

(1)伪称不存在的出版单位印制的图书报刊;

(2)盗用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名义印制的图书报刊;

(3)盗印并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

(4)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不署名或署名非出版单位的图书报刊;

(5)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擅自加印的图书报刊;

(6)被明令解散的出版单位的成员,擅自重印或以原编辑部名义出版的图书报刊;

(7)其它非出版单位印制的供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

(8)以买卖书号、刊号或报刊版面,违反协作出版、代印规定印制的图书报刊。

五十八、 本细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本级在内。

五十九 从事印刷业务的个体工商户参照本细则的规定办理。

六十 本细则由河北省新闻出版局负责解释。

六十、 本细则由河北省新闻出版局负责解释。

六十一、 本细则自之日起施行。

河北省图书报刊出版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图书、报刊出版管理,促进图书、报刊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保护图书、报刊出版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使图书、报刊出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条例。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图书、报刊出版,系指图书、报刊的出版、印刷、发行、出租等活动。

第三条 凡在本省内从事图书、报刊出版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图书、报刊出版工作必须遵宪法规定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出版物质量。

关联法规: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图书、报刊出版工作的领导,鼓励优秀图书、报刊的出版;对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图书、报刊的出版,要给予积极的扶持。

第二章 出 版

第六条 成立图书出版单位,须经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后,到当地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

第七条 创办报刊,须严格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登记手续。

报刊改变原审查批准的重大项目或者出版增刊,须重新报批。报刊停刊须向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注销登记。

第八条 图书、报刊禁止刊载下列内容:

(一)泄露国家秘密的;

(二)进行反动宣传的

(三)宣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的;

(四)传播封建迷信的;

(五)歪曲事实真相的;

(六)诽谤、诬陷他人的;

(七)伤害民族感情的;

(八)妨碍依法审理案件的;

(九)其他违宪法和法律以及国家明令禁止刊载的。

关联法规:

第九条 图书、报刊出版单位应当按专业分工从事出版活动。

图书出版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选题计划和出版计划的报批制度。

第十条 图书出版单位不得用书号出版或者变相出版报刊;报刊出版单位不得用报刊号出版或者变相出版图书和其他报刊。

第十一条 出版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协作出版、代印、自费出版和图书、报刊定价标准的各项规定。

第十二条 出版单位不得出卖或者变相出卖、转让书号和报刊号(含增刊号)。

第十三条 出版单位应当按规定在图书、报刊上标明版权记录。

第十四条 出版单位应当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缴送样本(张)。

第十五条 非出版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版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

非出版单位编印内部使用的收取工本费的资料性图书,须经主管单位同意,报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准印证》,方可印刷。

第十六条 挂历、年历画、年画等作为正式出版物,应当由有关的专业出版单位出版。个别部门确有特殊需要印刷的,应当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收买、假冒、伪造或者不署名等手段出版图书、报刊;不得盗印、非法加印出版单位的图书、报刊。

第十八条 报刊、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机构,不得登载、播放非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和违反本条例出版的图书、报刊的消息和广告。

第三章 印 刷

第十九条 开办印刷企业和其他专营兼营印刷业务的,须履行国家规定的报批手续,并接受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专营或者兼营图书、报刊印刷业务的印刷企业,须按规定办理《图书、报刊印制许可证》。

第二十条 持有《图书、报刊印制许可证》的印刷企业承印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刊时,必须与出版单位直接办理承印手续。

第二十一条 印刷企业承印本条例第 十五条规定的印刷品,必须验明有关证件,按规定的手续办理承印业务。

第二十二条 印刷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印刷非法出版的图书、报刊,不得承印非出版单位和个人委托印刷的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对承印的图书、报刊,不得擅自将型版等转让、租借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四章 发 行

第二十三条 开办图书、报刊零售和租赁店(摊),须经县以上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图书、报刊零售(租赁)许可证》,向当地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

国营发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事经营活动。

集体发行单位一律不准经营图书、报刊的总发行业务;经营图书、报刊的二级批发业务,须经市(地)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书刊批发许可证》,向当地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

个体、私营书店(摊)一律不准经营图书、报刊批发业务。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均不得经营图书、报刊的发行业务。

第二十五条 发行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图书、报刊发行范围的规定。国营发行单位只准发行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刊;集体发行单位和个体、私营书店(摊),只准按国家规定范围销售、出租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刊。进口的图书、报刊,由外文书店或其委托的销售点销售。

第二十六条 禁止非法出版的图书、报刊和非出版单位编印的内部使用的资料性图书进入市场。禁止销售、出租走私入境和反动、淫秽等违禁的图书、报刊。

第二十七条 省外的图书、报刊出版单位,委托我省印刷、发行单位代印、图书、报刊,须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

第五章 管 理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由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各级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物价、税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图书、报刊的出版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向各级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人员核发《河北省出版管理证》。

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人员持《河北省出版管理证》,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人、嫌疑人和证人;

(二)检查印刷、发运、销售的图书、报刊,对违反本条例的图书、报刊,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封存或者收缴;

(三)调查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和与之有关的活动。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宣传贯彻图书、报刊管理法律、法规成绩显著的;

(二)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优秀图书、报刊成绩显著的;

(三)在图书、报刊出版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

(四)检举、揭发、查处违法行为有功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成立出版单位的,予以取缔。凡非法出版单位或者个人以收买、假冒、伪造、不署名等手段,出版图书、报刊和盗印、擅自加印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刊的,除没收非法出版的图书、报刊和非法所得外,并处非法出版物总定价一至二十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出版单位违反本条例出版图书、报刊,责令其停止出版,没收违禁书刊和非法所得,并处出版物总定价一至二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停业整顿、撤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对主管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因收缴违反本条例的图书、报刊使从合法渠道进货的销售者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原出版单位或者发货单位负责赔偿。

第三十四条 出版单位不按专业分工从事出版活动的,出卖、变相出卖、转让书号和报刊号(含增刊号)或者混用书号、报刊号出版书刊的,印刷企业擅自出卖、转让承印的图书、报刊型版的,分别给予警告,没收其非法所得,处非法所得一至二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或者撤销登记,收回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五条 凡制作、复制、贩卖(运)、出租、传播宣传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情节轻微,经营数额小的,没收其书刊和非法所得,并处总定价一至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经营数额大的,并总定价一至二十倍的罚款。

凡制作、复制、贩卖(运)、出租、传播内容反动、淫秽图书、报刊的,由公安部门和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其图书、报刊和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一二至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收回许可证和吊销营业执照;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图书、报刊印刷企业擅自印刷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刊的;

(二)专营或兼营图书、报刊印刷业务的印刷企业擅自变更图书、报刊的内容或者增加印数的;

(三)专营或兼营图书、报刊印刷业务的印刷企业承印违反本条例的图书、报刊和其他非法出版的图书、报刊的;

(四)违反本条例规定,超越范围经销图书、报刊或者把图书、报刊的批发业务承包给不准经营批发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五)从事图书、报刊批发、零售、出租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不按合法渠道进货,经营违反本条例的图书、报刊或者擅自提高图书、报刊定价的。

第三十七条 报纸一个月以上,期刊六个月以上不出版者,由省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报刊登记证。

第三十八条 对拒绝、阻碍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三十九条 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玩忽职守,情节较轻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图书、报刊出版行政管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作出决定并负责执行。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没收款、罚款及收缴的图书、报刊,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中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本数。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10

回首过去,回溯书籍本身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书籍的诞生过程、种类的丰富、内容的变迁。历史长河中的阅读文化,在其他社会建制和科学发明的冲刷下日臻成熟。眺望未来,图书数字化已经拉开序幕,以谷歌图书项目为代表的网络图书馆,正在悄然推动阅读革命的到来。

阅读的过去——书的历史

历史学家艾柯在《别想摆脱书》中谈到,书已经是尽善尽美的发明,“书籍犹如轮子,一经发明和创造出来,无论对其做出怎样细微的修改,都无法改变其特性。书多方证明了自身,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比书更适于实现书的用途……”法国思想家蒙田也认为,书是他在生命旅行中找到的最好食粮。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书本身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是很值得探讨的。到底什么才是书?最早的书是什么样子呢?

最早的书籍

书诞生于书写,书的存在有一个决定性条件:要有一种方便的载体——一个文本可以按照无限变化的模式来复制和传播。一般认为狭义的书并不包括泥板、龟甲、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因为它们无法达到方便携带、便于复制和传播等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写在丝织品上的

“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且易于书写,但丝织品价格昂贵,比竹简的数量少很多,传播范围很有限。从书所具有的复制和传播意义上来讲,我们认为最早的书是中国的竹简。出现于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的竹简(现在已确切发现战国时期书简,有猜测春秋末期也已存在书简,还待考证),主要是用竹子和木头制作,用毛笔书写而成。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纸书逐渐开始普及,由于其轻便、易于书写、价格便宜,所以深受人们欢迎。直到晋朝,纸书才完全取代了竹简和帛书成为最主要的书籍载体,当时也出现了中国第一本纸书——《三国志》。

在西方,最早使用的便携书写载体是莎草纸,用生长在尼罗河谷的纸莎草制成,是古代使用最广的文字载体。公元前30世纪在埃及出现后,流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因为它难以折叠,不能正反面书写,最初的文本都是采用卷轴的形式。在公元纪年之初,文本的形式变了,它从卷轴变成了册籍(即装订成册的纸页),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翻阅起来更容易,收藏携带也方便,而且可以两面书写。之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尤其是古腾堡的印刷术革新,书才以一种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

“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这里指较完整成卷,以楚简本来的完整样貌出现),并不是散落出现,而且不是后代的模仿本。1993年10月,郭店楚简出土于湖北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这本最早的书有幸躲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深埋地下,为我们研究先秦诸子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和埃及出土的大量的基督教文书相媲美。

现在比较常见的横版排版印刷书,最早可追溯到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 5月首版。该书是精装本, 大致也是我国第一本介绍英文语法的书, 还印着严复的英文名字: Julin KhedauYen-Fuh, 即“又陵、几道严复”。

书籍内容的变迁

书籍自诞生起就是属于社会的,书籍与政治、经济都有密切关系,政治、经济又通过文化对书籍产生影响。从中国历史来看,先秦的书籍主要是受史官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可以说,没有史官文化,就没有最早的书籍。史官文化存在于三代(夏商周),昌盛于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渐趋衰落。史官文化下产生的官书制度,铸就了先秦书籍的全部特征,与汉以后书籍迥然不同。

汉代以后的书籍的发展,与宗教以及国家的儒化教育息息相关。隋唐五代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阶段,唐代的雕版印刷品主要是一些宗教

典籍、日常读物、生活用品,如佛经、佛像、历书、语言文字工具书以及票据等,还有图文并茂的插图本。五代十国时期,印刷业出现了新的突破,由政府刊刻的儒家《九经》成为印刷业的一个创举,因为印刷的范围从此大大拓宽,更进一步被用于刊印圣贤之书。

雕版印刷的普及,为两宋的印刷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到了元代王祯完善活字印刷,制造了转轮贮字盘,加快了捡字速度。除了有单色印刷外,更有复色印刷,在印刷品装订与装帧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宋朝印刷品内容扩及儒、释、道及诸子百家等几乎所有领域,文史、哲学、地理、诗文、小说、戏剧、星象及音乐之类的刊本,应有尽有。特别是出版了更多的科技和医学著作。

明清两代的印刷,不但在数量、题材及产地分布上超过前代,而且印刷品的艺术性也非前代可比,在技术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书籍装订方面,包背装和线装成为主流。明清时期出版了题材广泛的通俗读物,尤其是插图本戏曲、小说、画册。此外,经史子集、释道、科学技术、地方志、谱牒、丛书、类书、西洋著作及各种用少数民族文字编成的作品,甚至天主教读物都不断出版。清代末年,西方印刷技术和设备输入中国,逐渐取代雕版技艺,一些图像著作都改用石印。但木刻雕版的技艺依然延续到现在。从一些清代宫廷刻印的版画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印刷技艺已受到西方技法和内容的影响。

在西方,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书在公元2世纪到4世纪走向了普及。书能够渐渐走下神坛主要也和羊皮纸的使用有关,羊皮纸的使用持续了1000多年。到了13世纪大学兴起时,人们的阅读需求猛增,孕育了图书行业的新生。中世纪,欧洲及中东的阅读创意不断演进,默读和礼拜诵读兴起,阅读成为大众教育的核心内容。当时,书籍贸易急剧增长,读者群体空前壮大,阅读内容日新月异,单页时报、新型报纸以及公共读物相继兴起,印刷字体的不断演进对文本的易读性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即便如此,直到15世纪中期,书依然是一件稀罕之物。18、19世纪,教育领域掀起了大规模的改革,全社会致力于普及文化,书籍贸易再度焕发活力,公共图书馆从无到有,室内照明得以改进,阅读材料开始有了性别差异,公共广告、教会等对阅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阅读有影响的发明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后,毕升发明制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毕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在长期的刻字实践中总结出了活字印刷术,其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几乎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后是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毕升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捡字方法方面都在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

祯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100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术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及欧洲。公元1450年以后,欧洲才开始了活字印刷的历史。

中国是造纸、印刷术乃至制墨技术的起源国家,关于最后一点论述较少,其实印度和西欧的制墨技术都得自于中国,不过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改良。虽然活字印刷在国际上声名显赫,但民国之前,在成千上万印刷的畅销图书(尤其是古籍)领域,一直是雕版印刷的天下。活字印刷便于拆卸的特点,只在家谱印刷上享有优势,由于宁化客家人对先民的尊崇,至今仍活态保存这一古老的技艺。

现代印刷术

约翰内斯·古腾堡1400年出生于德国,是现代印刷术的发明者。他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作活字,而且还制作了铸字的模具,所以他制作的活字比当时中国和朝鲜的活字更加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更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现代印刷术掀起了一场信息革命,我们谁也不知道《圣经》出自何人之手,但却知道其出版发行者的名字:古腾堡。此前中国人的活字印刷术已用了几百年,但却是古腾堡第一个将现代印刷术发扬光大,这项创新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知识,从而催生了“启蒙时代”。

古腾堡是一流的发明家,但却是一个倒霉的商人。他的印刷术改变了世界,但这并没有让他发财,而且在一场状告自己出资人的官司中,他连这项技术的发明权也丢掉了。古腾堡的发明对某些长期的社会经济现象也产生了影响,例如抄写工作室走向衰微、布和羊皮纸的价格变化以及当时书业运输的发展。

现代印刷术影响了“启蒙运动”,反过来“启蒙运动”也在改变阅读史。“历史书”通常是被那些在文化和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人控制,甚至会成为他们维护地位的工具。现代印刷术在欧洲广泛传播后,一直与激进思想的传播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密切相关。启蒙运动兴起后,印刷机促使阅读社团、辩论社和讨论小组纷纷涌现。由于印刷工人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印刷业在18世纪就成功地进行了薪资谈判。统治者和庶民都意识到出版是传播自己声音的有效途径,因此着力利用这条途径,推进出版业不断发展,使其进入又一个繁荣时期。

电子书

俯视当下,影响阅读文化的最大“发明”,莫过于电子书。无论我们身居何处,片刻之间,就能买到电子文本,价格更便宜,不耗费纸张,也不占用空间。Kindle阅读器的无线系统会记住当前所读的页面,哪怕我们换一台阅读器终端也能继续阅读。根据光线和视力情况,

我们可以改变字体大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字体。都市的生活带给我们压力,我们也给屏幕施加压力来翻页阅读。躺在床上,我们不必像阅读笨重的纸质书那样,必须用双手才能让它保持打开状态。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屏幕上或在纸上阅读整本书籍的方式是一样的——至少眼部压力、翻页次数是一样的。屏幕阅读的真正问题是屏幕越俎代庖,呈现给我们太多的东西。即使在最像纸质书籍的电子书设备——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上,读者仍能迅速查到单词定义。但是这种便利本身加大了下列事件发生的次数:比如读到句子一半被打断的概率是纸制书的6倍。在Kindle Fire电子浏览器上,读者也容易受到网络的干扰。而对于另一些阅读者来说,电子书还模糊了版本辨识度,无法闻到书香,无法用手指的触感感受书,这些都是不可容忍的。

另外,电子书使书籍版本失去了意义,它随时可以诞生新的版本,每一位读者也成为潜在的修订者和再出版人,他甚至可以将书重新改头换面,可以重新设计封面,分拆组合章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甚至可以改动原著的文字,改动故事的情节。这样图书的身份、作者的身份、出版商的身份,以致“原版”的意义都将重新回到前古腾堡时代,将变得模糊不清。

无论怎样,电子书的发展是不可遏制的,它在传播知识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而纸质书也不会消亡,只要有喜欢传统阅读方式的读书人存在,就会一直延续这样的传统。未来会有更加多元与开放的阅读环境,促进知识的“大众化”。

阅读的未来——网络图书馆

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阅读,已经在年轻人群中非常普及。数字化时代的图书,已经不仅仅是由印刷好的纸张装订而成,未来的图书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谷歌图书项目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谷歌图书项目看未来

早在2004年,谷歌就开始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进行图书扫描,开启了谷歌的图书项目。该项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谷歌合作伙伴计划,谷歌通过与出版商的合作将出版商提供的图书扫描添加到图书搜索数据库中。读者可以通过点击谷歌首页的“Books”进入,或者通过出版商与图书销售商网站的“预览”

功能来看内容。第二部分是谷歌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多家大型藏书机构合作,扫描了大部分已过版权保护期的旧书。谷歌已扫描约700万种图书,其中约100万种书可以免费预览全部内容,还有约100万种书是公版书,另外500万种是绝版且无法购买的图书馆藏书。最后一部分是被称为“谷歌书店”的项目,标志着谷歌开始进军商业电子书销售领域。

谷歌公司还开发了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照相机技术,可以探测放在扫描仪里的书籍页面的三维形状及角度。通过将探测信息传递给光学字符识别软件,进行变形失真调整后,该软件便能更精确地识别文字。这样,既不会损坏书籍的装订,也没有扫描玻璃板效率不高的烦恼。

图书数字化的弊端

企业的目标是为股东赚钱,如果允许将图书馆馆藏商业化,我们就无法避开一个基本矛盾——开放性与商业剥削。另外也会使信息渠道控制权日益集中,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垄断,违背了“人人享有知识”的准则。谷歌图书项目理论上可能将所有印刷书上传网络,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谷歌图书的藏书量有限,并不代表全体。欧洲对此还展开了维护欧洲文化的抗争,甚至组建欧洲数字图书馆,中国也发生了对谷歌侵权的诉讼。电子化中也会遇到漏书、跳页、图片模糊等问题而无法重现完整的文本,而且书的气味、质感是无法在屏幕上体现出来的。从教育和学术进步的角度考虑,有学者担心人们因此受鼓励以这种支离破碎的方式使用图书,从而造成阅读的支离破碎化。

网络图书馆的启迪

网络图书馆催生了一种新的写作商业模式,通过在网上作品,作家可以在网络时代生存下来,商业平台可以通过广告等扩大收益。开放免费书籍资料供网民阅读,对知识的传播贡献良多。在网络图书馆中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地阅读绝版图书,使绝版书籍获得新的生命。

未来的图书馆如何发展,我们能做哪些准备?“出版”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是“为了被人接受或使用而广泛传播或分配”,也就是“大众化”,一种14世纪以来被人们从广义上理解的综合行为。这让我们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出版的原始意义,所以我们既要收集实物的出版物,也要对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和保存。网络图书馆项目无疑会对图书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而未来会怎样发展,现在还无法明晰,我们依然要疾呼支持图书馆,支持纸制图书,为未来保存历史,积累能量。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11

中国的平面设计师要想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就必须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平面设计借鉴传统书法艺术的目的。设计师要以创新的精神借鉴书法艺术美的元素,为平面设计所用,增加作品的民族特色。当然,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本民族文化中那些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平面设计,提升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水平,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

关键词:

传统书法;艺术;平面设计;应用

一、汉字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造型艺术,而汉字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符号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着十分清晰的脉络,它记录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曾有神农结绳记事说和仓颉造字说。实际上,文字作为一种记事符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积累中,经过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演变过程而产生的。“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绘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先驱。”①人类早期的图画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图画艺术,另一个方向则是演变成为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这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之说。距今6000年左右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钵口沿上的符号和距今5000年左右的山东大汶口陶尊上的符号就是佐证,它们都有明显的图符特征。从这些考古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图画与殷墟的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我国著名的文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唐兰先生解释说:“上面刻画着太阳,太阳下面画出了火,下面是山,而另一个字在日下面画出了火形,把山形省略,与后来的‘炅’字完全一样。据此,应该推断在当时已经有了简体字,说明它们已经是很有进步的文字。这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文字的孑遗。”②原始文字虽然只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画和抽象的符号记事或者传达信息,但是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念,这种简单而抽象的文字被认为是史前的书法。这些原始的土陶器上有文字性质的符号,简约生动,开启了书法尚象之美的先河。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有关占卜的文字,是书法的最初形式。这些甲骨文在结构上存在对称性和多样性,在章法上,纵、横以有序或无序的方式并存。金文是刻画或者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古老文字。殷商的金文在结构上体现出了对称、统一、变化等特点,在章法上体现出了文字的纵向排列,自右至左的书写方式,这时期的代表作有《小臣艅犀尊铭》。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书法艺术,它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更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成熟。西周时期的金文在结构上趋于严谨、和谐,在章法上运用自如,为后来的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书法艺术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日臻成熟,大致分为五种书法字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人们在书写与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独立的艺术门类,即中国书法艺术。

二、传统书法艺术与早期的平面设计

图形、符号、文字记录并存储着人类的思想,要使其广为传播,就要借助一些媒介。人类的商业活动为图形、符号、文字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平面设计所包含的标志、书籍、广告等形式亦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而出现。标志的雏形主要表现为封泥、印章、印记,它们都是商品交流过程中区别于同类商品的一种信誉凭证。如,于省吾《双剑古器物图录》中著录了安阳出土的三方铜质鼻钮印模,可见殷商时期就有印章存在。标志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拉开了平面设计的序幕。在西方,欧洲的一些工匠和艺人在生产和劳动中为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和归属,也开始使用各种类型的符号。其标志大部分是由印章印刻上的,这些标志主要是以文字为基本形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图形,标志图形的发展可以显示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文字出现后,便有了排版,随后就出现了记载文字的书籍形式。唐代出现佛教经文的书籍,图文并茂,使平面设计的形式得到新的突破。

三、印刷术的发明与平面设计的成熟

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密切的联系,印刷技术的发明奠定了平面设计发展的基础。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的《金刚经》,该经文是在一块完整的木板上雕刻而成的,印刷在纸本的手卷上。这一印刷本已经包括了插图、文本、标题三个基本部分,具备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中国传统的版式为“天六地四”,即天头大于地脚,它能够根据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进行设计。传统的版式经过不断发展和变化,并借鉴西方的版式设计形式,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形式多样的版式设计。而平面设计是借助文字、图形和一定的编排方式完成的视觉表现形式,其产生和发展与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紧密相连。唐代以后,中国的印刷方法主要采用木板刻制,木板印刷技术主要应用在19世纪的平面设计中,木板活字印刷在19世纪30年代被广泛应用到平面设计中。“自从18世纪中叶,德国古腾堡在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以来,欧洲的印刷业开始了一场革命,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平面设计、字体设计的发展,成为平面设计进入现代化的重要背景。”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造纸术、印刷术、排版技术等新的技术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平面设计是从19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动因就是机械化大生产的到来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印刷技术为平面设计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与成熟。另外,此时的印刷业也日益成熟,它能够直接服务大众和社会。至此,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平面设计师也出现了,他们使平面设计逐步系统化,并日益成熟。西方字母的发明和使用对平面设计影响很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书面传达的方式,也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字母体系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字母的出现创造出了一个个灿烂的文明,是平面设计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面设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蒸汽动力印刷机和造纸机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传统书法艺术元素正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类设计中,而运用好传统书法元素也会极大地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与内涵。

作者:郭要杰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注释:

①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2006.

②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③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葛冰华.书法教程.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窦文宇.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4]李砚祖,芦影.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图书印刷方式范文12

本文作者:李琳娜、施继龙、周文华、邱林华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根据现存纸币、印版、印版陶范等实物可知,大明通行宝钞制版时,可能先雕刻木模,再翻制泥范,泥范经高温焙烧后制成陶范,再熔炼青铜合金浇铸成印版毛坯,经打磨加工成青铜印版。关于大明通行宝钞的印刷材料,根据实物观察,可知其承印物为桑皮纸,与《明史•食货志》所载“以桑穰为料”相吻合,主体图文色料为黑墨,红色官印所用色料应为传统朱砂或铅丹。印刷时,将印版固定在印刷台上,在印版上均匀涂抹黑墨,将纸覆于印版之上,用鬃刷在纸背均匀刷印。其印刷操作应与传统木雕版印刷无异。由于大明通行宝钞一直印刷、使用到明中期,在清初存世量较多,钞贯采用明代纸币印刷技术应很有可能。此外,由于清初钞贯年发行量只有128172贯470文,如果钞贯面值和大明通行宝钞一样,即有:壹贯、伍伯文、肆伯文、叁伯文、贰伯文、壹伯文及伍拾文、肆拾文、叁拾文、贰拾文、拾文11种,每种面值的钞贯印刷量并不大,也有可能直接采用木雕版印刷,与上述工艺相比,仅制版材料和技术有所不同。

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存世量极大,为探讨其印刷技术提供了较多便利条件。《中国古钞图辑》刊载“大清宝钞伍百文”印版拓片一幅,但未有文字说明,仅注孙仲汇供拓。根据对宋、金、元、明历代纸币印版的制版材料研究可知,这块大清宝钞印版也可能是金属版。因明代中后期以来大量采用黄铜代替传统青铜合金[4],所以,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印版采用黄铜作为制版材料的可能性较大,其制版技术与明代纸币制版技术相近,如前文所述。户部官票京票采用白色苔笺纸,颁外省用高丽纸,大清宝钞用白色山西双抄毛头纸。官票与宝钞票面以蓝色为主色调,可能用传统靛青作为色料,也有可能采用某种从西方进口的合成颜料。由于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须有较强的防伪功能,所以其印刷及印后加工与普通印刷品相比差异较大。概括地说,官票和宝钞主体图文部分刷印而成,与普通木雕版的刷印工序基本一致。图1为咸丰四年(1854年)户部官票伍拾两,户部官票的主体图文部分刷印完成之后,再以墨戳加盖或墨书面额,面额之上加盖满汉文红色“户部官票永远通行”官印。左边与号簿骑缝加盖红色“户部官票所关防”官印并戳印黑色花押,号簿编记号数,留存户部官票所。印造时,官票右边加宽一寸,作为票根,官票连同右边票根发付银库或外省藩库,右边骑缝盖户部堂印,亦编记号数,发行时由银库或藩库裁下票根,以便核查。图2为咸丰七年(1857年)大清宝钞伍拾千文,大清宝钞的印刷和印后加工较户部官票略微简单,其面额与主体图文一次印成,无需再戳印或手填。且大清宝钞右边不留票根,仅在票右边与号簿骑缝加盖“宝钞流通”圆印一方,并用棕笔刷为墨丝。宝钞“字号”为墨书手填,有的“字”为墨书戳印,票左年号下加盖长方形“节以利度”、“源远流长”等墨记,颁外省者于左边骑缝加盖地方关防。关于户部官票的印刷效率,咸丰三年(1953年)七月初三日户部奏折称:“造(户部官)票以十二万两为率,自五月初二日造起,至六月三十日如数制造齐全”,也就是说60日印刷了12万两官票,官票初印面额为壹两、伍两、拾两及伍拾两,假设官票印刷总量以6万张计,每日印刷量约为1000张,那么每日印造的各种面额官票仅为数百张。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最迟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铅印、石印、珂罗版等印刷技术便陆续传入了北京。1861年,法国传教士孟振生(MoulyJo-sephMartial)将一台手摇印刷机及法文铅字和印刷工具带至北京天主教北堂(西什库教堂),利用这些设备在1864年印制出第一本西文书籍。此后至清末,美国教会AmericanBoard印刷所、清政府官办的同文馆附设印刷所、美国公理会创办的京都美华书院、华北协和大学印书馆、北京圣公会印书馆、北京卫理工会印刷所、京师陆海军印刷局等纷纷采用铅印技术。光绪年间(1886年前后),北京引进的石印技术已比较多,北洋官报局、东正教会石印局等都以石印为主。此外,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北京有一佟姓业主创办了“延光室”用珂罗版印刷书画[5]96。清代末年印发的大清银行兑换券,不但其版式受到西方纸币的影响,其印刷技术也由西方技术所代替。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户部改为度支部后,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由于户部银行没有专属印钞厂,如若采购安装机器、招聘培训技师工人必定耗时过长,作为权宜之计,户部奏请由北洋官报局代印纸币,等专属印钞厂建成之后,再由该厂承印。北洋官报局原有铅印、石印设备,商务印书馆接盘北洋官报局成立京华印书局,购置了彩色石印等机器设备,专为大清银行印刷纸币,同时承印各种有价证券。图3为1908年大清银行兑换券库伦伍圆,图4为1910年陕西大清银行兑换银票叁拾两银票及存根,这些纸币有可能是商务印书馆彩色石印产品。此外,大清银行也委托欧美印钞厂代印过大量兑换券,1909年发行的李鸿章胸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即委托美国公司印制。1908年,度支部印刷局在北京开工建设,直至1912年下半年方才建成。印刷局完全仿照美国国立印钞厂筹建,由美国老旗昌洋行提供机器设备,引进了万能雕刻机、打样机等。高薪聘请美国著名雕刻技师海趣、手工雕刻技师格兰特、机器雕刻技师基理弗爱、花纹机器雕刻技师狄克生、过版技师司脱克5人,还聘请1位美籍工厂监造技师韩德森。在聘请外国技师的同时,度支部印刷局在国内也招募了一些技师如阚瑞林、毕辰年等,向美国技师学习钢凹版雕刻技术;刘尔加、刘观润等10余人学习手刻、机刻、过版技术;李世登、李连普等人学习印刷技术;吴恒章、郝立基等人学习制色技术[5]234。这些人大多成为钢凹版印钞的第一批技术骨干。度支部印刷局的第一批产品是大清银行兑换券。该套兑换券的主体图案是摄政王载沣胸像、云龙等,计有1元、5元、10元、100元4种,如图5所示,由海趣设计和雕刻。1910年7月,这套大清银行兑换券样币钢凹版制版完成。经清廷批准后,这套兑换券于1911年2月正式印刷,由于清廷被,未能发行。

中国古代钱庄票历史悠久,自北宋私“交子”诞生起至民国钱庄票逐渐衰落,断断续续发展了将近1000年。清代北京印发钱庄票的官私钱庄数百上千家,钱庄票种类繁多,所采用的技术也多种多样,中国传统的印刷技术在钱庄票的印刷上几乎都有所体现,清晚期传入的石印等技术,也在清末钱庄票的印制中广为运用。北京地区的钱庄票和全国各地的钱庄票印刷技术相近,综合加以介绍。图6、图7为几种典型的钱庄票,印刷这些钱庄票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是印版,二是防伪章和票号印记,防伪章和票号印记也可看做是小号的印版,其印刷方式与传统木雕版印刷方式一致。也有钱庄票仅以防伪章和票号印记印成,再手书面额等,如图8。印版所用材料常见的有3种,木板、牛角、黄铜或青铜,图9为常见木制钱庄票印版,图10为牛角拼对钱庄票印版,图11为钱庄票铜印版。防伪章、票号印记的制版材料也常用木板、牛角、黄铜或青铜,图12为两种钱庄票用牛角防伪章。木印版、牛角印版制版采用雕刻,有些木雕版或牛角版上还留有孔洞,供填放活字使用。由于没有足够大的牛角,牛角版往往由很多块小牛角版拼对而成,如图10所示,在刻版时,如果出现失误也不至于全部报废,换一块牛角重新雕刻即可,大大提高了制版的成功率。黄铜或青铜版的制版,采用传统铸造中的陶范法或翻砂法,和前文介绍的大明通行宝钞制版基本接近,需要经过模、范、铸件3个步骤。清末铅印、石印、珂罗版、钢凹版等技术相继传入,尤其是石印在纸币、票据印刷方面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许多钱庄票纷纷改为石印,北洋官报局、北京悦华石印局、北京精华石印局、北京林务洋行石印部[5]233等利用石印技术印制了大量钱庄票,图13为1908年北京万义川银号石印的银元票。

中国传统印刷技术发展至清代已相当成熟完善,在纸币印刷领域广泛应用。清代纸币大多数采用传统印刷技术,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木版、牛角版和铜版。其中牛角版制版材料颇具特色,主要用于纸币票据的印刷,在书籍印刷等方面应用较少。此外,牛角版往往采用多块小版拼对的技术,与活字版有较多相通之处。铜版自宋迄清基本上用于官方纸币印刷,清代钱庄票也有少部分采用铜版,沿袭传统金属版制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