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

时间:2023-07-07 17:24:05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1

关键词:小微企业 金融服务 面临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45-03

一、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关系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而且将成为下一个更为重要的蓝海市场。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农行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资本充足率,缓解再融资压力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降低,有效地缓解了资本金压力。据调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普通公司类贷款的一般风险权重计量为100%,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一般风险权重计量为50%,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小微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此处指个人按揭贷款)处理将降低小微企业贷款50%的风险权重。假设上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体一致,我们测算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下调将提高2011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约0.9个百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效的缓解了再融资压力。

(二)国家政策倾斜有助于提高银行息差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国家政策的倾斜有助于提高银行息差。由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议价能力较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资金偏紧环境下利率上浮更为明显。政策扶持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增加,今年上市银行息差有望进一步超预期。

(三)降低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风险

货币政策宽松或紧张,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受到紧缩政策的影响。由于小微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低,对经济环境变化敏感,经济下行时期其贷款风险最容易爆发。如果不对中小微企业信贷实行差别化监管,资本金压力下银行首先会压缩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小微企业的倒闭风险,形成“经济恶化―小微企业不良率上升―压缩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困难加剧小微企业倒闭―经济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滞后

信息资源现为当前银行机构反响最突出的难题。银行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时,最需要了解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相关信息;但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等常规途径来了解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显然比较困难,特别是搜集小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参与民间融资等情况就更难。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立法滞后、信息共享困难、行业标准不一、监管主体分散,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取客户“软信息”难度较大。银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散落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银行难以通过正常、稳定、统一的渠道,直接从政府相关部门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从而制约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目前客观存在的企业信息难共享格局,根源在于部门利益。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商业利益,或以维护商业秘密或涉及部门机密为由,不愿将拥有的、本属于公共资源的企业信息与其他部门、与银行共享,人为造成了企业信息的分割,造成了银行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息滞后。

(二)缺乏信心

实体经济的下行和民间融资“防火墙”的缺失,成为当前银行拓展小企业信贷的最大隐忧。从有关调研表明,当前银行机构在开展小企业信贷时最突出的困惑,除了对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难以把握外,企业参与民间融资行为的不可测及隐性风险也是银行的最大隐忧。近年来浙江辖内发生的一系列企业债务风险案例,其背后大多有民间高息融资存在,而且民间融资往往成为企业债务风险发生的导火索。由于借款者在信用行为上表现为“宁欠银行的款,不可欠高利贷的钱”,使银行在维护债权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可测因素,进而在拓展小企业金融服务时“如履薄冰”,顾忌甚多。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因企业参与民间融资诱发的温州企业主跑路等风险事件,极大地损伤了地方信用基础,削弱了银企之间、企业之间的互信基础。

(三)担保问题

融资担保体系的不健全,抑制了小企业通过担保增信、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空间。目前浙江省信用担保机构成分复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担保机构的规模总体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较欠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担保放大倍数偏小,担保资金运用效率偏低,信用担保机构的增信功能发挥不充分。受成本、担保放大倍数、费率等方面的约束,担保公司现行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客观上诱致偏离主业、违规经营的现象。部分担保机构挂担保之名而不做担保业务,甚至从事非法集资、高息放款等不正当业务,产生债务纠纷导致担保机构运营困难,对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管理漏洞

现行的银行信贷管理理念和模式滞后于小企业金融服务。主要表现在小企业信贷管理方式与一般企业贷款比较,无论是贷款方式还是还款方式,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在贷款方式方面,银行机构仍难以走出“抵押为本”的传统藩篱,难以适应转型升级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的现实需要。虽然不少银行已在积极探索信用贷款方式,但由于内部绩效考核的偏向以及尽职免责制度设计的滞后,即使上级行有授权,基层客户经理也不愿承担信用贷款可能带来的问责风险。过于依赖抵押担保、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信贷理念,一方面将许多小企业挡在银行大门外,制约小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客户经理的惰性,不利于银行信贷人员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还款方式方面,期限错配下的“整贷整还”“先还后贷”模式,既与小企业生产经营脱节,增加了企业流动性压力,又助长了民间高利贷。目前,银行对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还款方式多为到期一次性还本,给小企业资金调度带来较大困难,部分小企业需提前较长时间筹集还款资金,从而错失最佳生产经营投资机会。而“先还后贷”的要求,增加了小企业融资的不确定性和到期流动性压力,甚至迫使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等渠道高息借入转贷资金,既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也间接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五)制度约束力不足

缺乏对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硬约束和激励机制。一是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尚存在一定困难。在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机构市场准入挂钩方面,还没有形成细化的、可操作的措施。在推动机构科学设定风险容忍度方面,既面临各家银行总行的考核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还面临监管部门监管评级等制度创新问题。在存贷比考核上,目前仅允许将专项金融债不纳入考核,对真正致力于小微企业的小法人机构激励不大,有待在制度上进一步探索、突破。二是缺乏一套科学的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价体系。由于小企业贷款的统计口径调整频繁,加之各家行(主要是大中型银行)实行内外两套标准,监管部门与银行机构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评价的基础存在差异性,不同银行之间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可比性较弱。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小企业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客观上弱化了对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督促力。

三、基层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小微金融重要性的认识

要消除对个体民营经济的所有制歧视,从“小微企业就是高风险”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小微金融是现代化金融机构的重点市场,更是成为近年来金融创新的亮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小微企业符合申请条件,担保能够足值落实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积极转型,构建优化专业组织架构

一是根据农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设立小微企业金融专营机构,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形成经营合力,打造一套前台抓营销,做产品制度保障,后台进行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的业务模式。二是实行有效配置资源,依托区域的产业构成、主导行业和特色经济,通过细分客户,塑造核心基本产品和行业特色产品,实现小微业务的统筹、协调与差异化发展。三是加强网点信息反馈功能。利用客户咨询、业务办理、客户维护等各种机会,主动收集和反馈网点小微客户的有效信息、大额资金变动情况。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在小微企业授用信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应采用有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体系和数据标准,取消报表数据的采集或降低授用信过程中对财务报表数据的依赖程度,而重点采集“三表”、银行流水、销售采购合同及有效资产如专利等无形资产及相关重点指标作为判断企业经营和授信准入的主要依据,看重企业的实际经营资料及软信息,调查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别及程度,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匹配相应的贷款额度,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三)优化配置,建立小微金融资源保障体系

一是在信贷新增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小微信贷的投入占比,计划单列,专项使用。优化各条线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小微信贷的增长。二是通过各种渠道选聘小微金融人才,根据小微信贷员的工作规范和说明,在招聘制度、人才晋升通道、授信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独立专门的选人、用人、留人的标准和机制,不断充实和加强小微金融的关键岗位,优先满足小微条线的人员配置需求。三是建立小微信贷人员的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四是在持续降低全行利润费用率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小微金融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等资源。

(四)营造优美环境,完善小微企业业务分区功能

基层行将营业部、市场、园区网点,以及其他小微客户资源较多、小微企业业务量较大的综合型网点作为小微企业业务重点发展网点,统一开展网点内部的功能分区。一是设立小微企业业务服务标识和指示牌,按业务发展要求设置小微企业服务专区;咨询引导区应设置小微企业业务填单台,并摆放本机构主要小微企业业务的填单示范样本,客户等候区及网点宣传处布置相应的小微企业业务宣传海报、产品手册或折页等资料;在挂墙式海报架、电视壁宣传小微企业业务;二是按照业务需求开设小微企业业务柜台(或对公综合柜),优先办理小微企业业务;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贵宾客户共享VIP柜台及理财室、贵宾室;三是自助服务区应配置小微企业业务自助机具、回单箱等小微企业业务专用设备。

(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银行竞争力

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小微企业贷款营销指标,对营销人员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给予比大额贷款更为优厚的激励,充分调动小微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机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季度业务综合营销竞赛方案,对小微企业结算账户开立、企业网银、现金管理、对公理财、贷款投放等标准化产品实行产品计价。同时,对标杆网点,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权重原则上不低于全部指标权重的60%;对重点推进网点,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权重原则上不低于全部指标权重的40%,通过考核机制激发网点营销小微企业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建立符合小微信贷业务的银行文化体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银行竞争力。

(六)创新特色服务,推动产品营销和服务

一是立足于区域资源,依托其特色的产业集群,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服务机制等多方面大胆创新,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和风险防控手段,开展批量集群式营销,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小微企业的批量化营销。同时不断优化资产抵押、质押、第三方企业保证、企业联保、组合担保、商业用房按揭融资业务在内的多样化担保方式,辅以软性约束条件,弥补完全抵押授信方式的发展限制,提高专业化能力,充分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资源禀赋行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在小微产品及业务流程方面加大扶持及创新力度,其中在利率及期限均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做到三至五年循环使用;在额度方面,专项成立小微企业额度,给予小微业务开展很大的支持;在产品方面,积极推广循环贷系列创新产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续贷难的诸多问题。三是强化网点小微产品销售功能。大力营销存款类、账户类、投资理财类、现金管理类等对公产品,重点向小微客户宣传推介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融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和低信用风险信贷业务等产品,进一步加强公私联动营销,本外币联动营销,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联动营销。四是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少、频、急”的特点,对小额贷款户和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深入优化简化授信流程和审批环节,适当调整利率、还款方式和期限,使之与客户经营周期更匹配,使融资成本更低,由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打包服务,从而实现银企“双赢”。

(七)优化流程,严防风险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基层农行对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要以担保额少、临时性、生产性资金周转需要的短期贷款为主,重点支持在技术上具有行业先进性,具有知识型、特色型、创业型,以及能(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6页)将高新技术转为商品化、产业化,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生产的小微企业。二是实行小微企业贷款保险制度。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贷款数额比较大的,由保险公司只承办限额保险,承担还贷责任,在其贷款保险基金内划付部分贷款本息,并由接办该笔贷款再保险的再保险公司理陪;将小微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转给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公司对银行的负债;保险公司依据三方契约,依法追讨或变卖小微企业的保险标的,取得现款还贷;还可以积极寻求优质企业将该企业并购,同时将贷款划转给新的企业;当保险公司贷款保险基金不足以还贷时,可向其它银行求助,取得贷款。贷款保险为银行保障贷款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线,同时也为小微企业还贷提供了缓冲地带。三是积极开展“信用满园”工程,加强贷款流程监督,贷前信息搜集审核,严格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贷款发放从严,坚持四问,即客户资金需求,借款用款,还款来源和经营状况四方面;贷后监管从严,增设专职贷后检查监督岗,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四是进一步完善柜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在业务和产品上形成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2)

[2] 孙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分险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2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服务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主要从监管和激励两方面同时激励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并鼓励民间资金通过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2014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3%,比重偏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融资成本低的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而融资成本高的其他融资渠道让大多数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目前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在10%左右,而实体经济净资产的利润率也只有5%~8%。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在20%左右,但利润率不到10%。因此,降低融资成本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现状

在政策的推动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不断创新,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比如产业链金融等方式为资产规模较大、营业收入较高的一部分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兴起也增加了微型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同时以发展普惠金融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凭借“大数据”优势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压力,打破了传统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为了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缺乏抵押品以及“短、小、急、频”的特点,一方面,各商业银行简化了微型企业贷款流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业务创新,包括联保贷款、无抵押贷款、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以及针对新兴技术型、绿色环保型企业的信用贷款等。

截止2013年底,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①。大型国有银行主要通过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部门实现快速审批,中小银行通过提供快速审批的“关系型贷款”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

小贷公司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武汉大学银行管理研究所课题组(2012)通过对国内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的调查发现,大银行往往只是“形式应付”小微贷款,而小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或称“微金融机构”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时有着明显的优势②。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的90%以上是经营性贷款和个人贷款,可见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微型企业提供小量分散的贷款。截止2014年3月,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增长到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但与商业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小微企业贷款仅仅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1/16。③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只存不贷的特点决定了小贷公司规模小,同时受到融资杠杆的约束使得小贷公司资产规模有限,可发放的贷款额度较小;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利率是银行利率的3倍,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小微企业借款首选仍然是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拥有低成本信息媒介与“大数据”资源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便捷、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服务。Berger, Gleisnerf(2008)认为以P2P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能够解决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渠道未能有效解决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④。2013年,“网贷之家”统计的90家P2P平台的总成交量达490.22亿元,成交笔数56.15万笔,其中出借人数25.05万人,借款人数14.93万人。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为处于初创阶段,缺乏原始的资金积累,且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尤其是P2P、众筹等融资方式发挥了它的优势。部分小企业通过天使汇、人人投的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但众筹融资目前相对比较谨慎,因为众筹与非法集资的边界比较模糊,容易触犯法律;而P2P网贷平台融资成本高达20%甚至超过了30%,远远高于小贷公司和民间融资成本。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在6%~7%之间,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50%,也就9%~10%,而民间借贷和小贷公司贷款最高24%,即使是24%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使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难以承受,而高达30%的人人贷利率更是小微企业无法接受的。

综上,受小贷公司贷款规模以及小贷公司和互联网金融融资成本高的影响,银行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38%的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中,以银行贷款为主,而银行为了降低资产风险主要放款给一些营业收入高、资产规模大的小企业,所以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融资。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风险及来源

2012年以来,部分地区的政府分别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放宽至5%,可见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比率不断地增加。巴曙松(2012)认为,贷款风险溢价高和金融市场非充分竞争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⑤。文章将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风险角度来解释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融资的现象。

小微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信用风险始终存在。大多数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存在规模小、经营状况不佳、财务状况不清晰等缺陷,既缺少抵押品,又不愿承担担保成本,增加了放贷机构的信用风险。统计报告显示,借款的小微企业当中不到30%的企业使用过公司担保,不到20%的企业使用抵押品贷款,而超过70%的企业没有使用过抵押和担保。

小微企业受经济下行影响加大了信用风险。小微企业本身受经济周期和行业波动的影响较大,在经济下行阶段,小微企业可能面临市场低迷、现金流短缺、经营惨淡等问题,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互联互保、关系型贷款同样会出现信用违约的可能。尽管产业集群、产业链、商圈等集合性信用贷款方式会加剧授信风险,易出现区域性风险、集体违约等现象,由于抵押物的缺失,严重威胁着金融机构资产的安全性,也加剧了金融体系内部的脆弱性。安徽省对省内16个市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新发生不良贷款的32家小微企业进行了统计,发现约20%的新发生不良贷款受经济下行影响,约50%的新发生不良贷款受关联企业风险传导影响。

互联网金融加剧了信用风险。除了金融机构的网络平台,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机构包括阿里小贷、人人贷和众筹融资,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在起步阶段,仍未实现其规模效应和信息共享,信用风险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大,且信用风险过于集中。

一方面,我国征信体系尚未健全,很多平台未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很多重要信息不能联网共享,借款人的信息真假难以辨别,仅依靠借款人提供的信息人人贷模式存在极大的道德风险,且违约的成本极低,信用违约的可能性比传统的信贷业务更大。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大量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的同时并没有设置任何本金补偿或保障机制,一旦风险爆发,损失只能由机构自身或投资者来承担,导致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2013年以来,P2P“跑路”事件频频发生,仅2014年的10个月里已经有27家网贷平台出现了问题,涉及金额超6亿元,如中宝投资、旺旺贷的跑路等,P2P借贷行业的信用风险急剧增加。

小微企业放贷机构面临外部的市场风险。外部的市场风险是放贷机构紧缩放贷量对小微企业惜贷的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政策风险和利率风险两个方面。一方面,后危机时代,为了增强金融体系内部的稳定性,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压力下,政府提高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缩小了放贷的范围,将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拒之门外,而关系型贷款只能惠及部分小企业,广大的小微企业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放贷要求,难以获得贷款。

另一方面,在资金供需缺口和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增加了小贷公司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小贷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不仅限制了小贷公司的放贷规模也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存在新的风险因子。相对传统金融业来说,互联网本身的网络安全风险、互联网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是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存在的特有风险,这些风险所产生的风险溢价增加了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普惠金融获得资金的难度。首先,互联网本身存在网络安全问题,网贷平台易受到病毒或黑客入侵,遭到勒索或者直接盗取资金,在没有担保和风险准备的情况下,网贷机构跑路,投资人承担全部违约损失。

其次,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普遍存在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投资一般以一年为限,但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期限大多要超过一年,因此在资金兑换时容易形成流动性不足。

最后,法律风险是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金融创新不断更新,而金融法规设置相对落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又不明确,人人贷的监管细则迟未出台,在没有明确的监管下,容易积聚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者可能蒙受巨大损失,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风险防范

增加小微企业信用水平,减少信用风险。第一,完善征信系统,实现小微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公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2013年底,人民银行为243万户小微企业和1.51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征信系统的支持为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目前仍然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公开。一方面,减少资金需求者的道德风险,并对资金需求者形成约束,有利于真正发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资源优势,以实现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鼓励大中型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美国富国银行正是利用美国完善的征信系统,对小微企业发放零售贷款,通过贷前的信用评分和贷后的行为评分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风险控制。

第二,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抵押品的多样化,增强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目前,约80%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约60%的小微企业对应收账款、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方式都不了解。首先应该提高抵押品和质押物的认识度,然后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鼓励小微企业采取从动产、仓单、股权等方式转变为包括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以及以林权、矿业权、海域使用权、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等作为标的抵押物,缓解小微企业贷款低、质押不足的矛盾。

第三,构建完善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中有70.2%的小微企业虽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担保公司,一方面不愿意承担担保费用,另一方面对担保公司不信任。而担保融资在所有的融资模式当中,始终是一种安全持续的融资模式,既是金融机构乐于接受的,也是小微型企业稳健发展的有力约束,更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设立多元化的担保机构、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创新担保方式;同时督促设立互利合作组织,形成互助担保基金;鼓励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等方面来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有力措施。

第四,加快小微企业集群化。大多数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域集聚性,应利用该特点推行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特定的区域集群产业。以便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产业链以及商圈发展模式,创新集群融资模式发展产业链金融、商圈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获得广泛的客户群,分散银行风险,稳定资产结构,保障持续发展。

实施差别化政策,降低市场风险。第一,对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差别化的管理,例如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激励大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大银行资本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有优势。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促使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

第二,增强小微企业信贷引导倾斜,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利率支持,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利率风险,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第三,对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予扶持政策,增强金融市场竞争性,降低资金成本。尤其是小贷公司本身经营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弱,应该给予小贷公司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同时鼓励小贷公司向金融公司转变,改变只贷不存的缺陷,扩大小贷公司的规模,推动小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小贷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实施产业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的周期敏感性,确保经济下行中小微企业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出现集体违约的现象。

第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协调监管和分类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法应该跟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步伐,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合法规范的发展。

综上,文章从增加小微企业信用水平、差别化政策以及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来防范和控制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风险,探讨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路径。只有真正的降低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现代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2013年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重庆市微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③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报告》。

④Berger, Gleisner f.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n Electronic Markets: 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Frankfur, 2008, p10.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3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助推器,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社会稳定等作用,在国家战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却面临经营压力大、融资难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政策帮助和引导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稳健经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作为我国政策扶持核心内容,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笔者以天津市为例,分析融资视角下天津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天津市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环境

截至2014年末,天津市小微企业共有26万家,占全市企业数94%,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数75%,且小微企业全面税收共1400亿元,为全市企业税收总量的50%左右。截至2015年4月末,天津市银行机构共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余额3200亿元,增长速度达36.5%。

近年来,国家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出台诸多金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013年天津市政府就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出台25项实施意见,其中关于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措施包括设立金融服务超市、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银保合作和产品创新、支持民营服务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等4项措施;2015年银监会为落实国家提出的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决策部署,印发了《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5】8号),就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进和经济提质增效提出10项指导意见;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求为小微企业减负;2015年天津市将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严格落实减税政策。2015年年初,天津市归集小微企业财政补贴60亿元,联合金融部、科技部共同筛选优质企业,向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贷款扶持,同时天津市构建风险补偿机制,银行可获得50%风险补偿。在国家和天津市政府金融支持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天津市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下融资难问题

小微企业作为天津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吸纳就业、激发活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同时由于轻资产、无担保等自身原因,加之小微企业“急+短+频+小”的融资需求特点,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轻易向小微企业放款。2015年天津市财政补贴小微企业贷款中,营业收入500万元下的小微企业中仅有27%获得贷款支持,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存在。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下融资难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微企业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存在突出的短贷长投现象。目前,天津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中的金融产品属于周期短的产品,几乎没有小微企业长期贷款产品,使得小微企业只能获得短贷金融产品,难以有效匹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数量,对小微企业长足发展不利;第二,天津市金融支持倾向大客户,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对市场承受力较弱,金融支持更倾向于保护大客户,因为大客户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流程、成本是相同的,小微企业就会面临失血困境;第三,小微企业财务透明低,融资担保差,金融支持缺乏有效风险防范。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透明低,信息记录不全,自身融资担保差。在金融支持中,机构缺少对小微企业有效风险管理工具,面临小微企业融资交易成本大、风险高、收益低困境,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承担等考虑因素,往往会对小微企业谨慎放款。

三、天津市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对策

(一)出台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门法律法规也只有2002年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却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国家从宏观角度尽快出台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保证小微企业实现公平公正融资待遇;相关部委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监管制定专门的抵押担保、坏账核销等细则;市政府就小微企业金融扶持进一步给出细化政策,尤其要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如,2015年的天津市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减税政策,将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范围从10万元年应纳税所得额提高至20万元;天津市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贴和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建立60亿元“小微贷”财政补贴风险补偿金等,在金融支持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

(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2014年,天津市共有融资租赁法人机构共288家,小额贷款公司共有17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共有100家,同时设立了国内第一批民营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在金融环境建设中取得新突破。但天津市仍存在着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还应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机构建设。第一,大力发展金融民营机构,如第三方支付、村镇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兴农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等;同时支持金融租赁公司、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实行“自担风险+稳健发展”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第二,积极建设推广金融服务超市。天津市各区县积极借鉴北辰区设立的金融服务超市推广经验,在区域内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超市,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整合区域内专营金融机构,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

(三)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2014年末,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天津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天津市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构建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贴和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和金融机构(意向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共担风险模式,由市财政、各区县进行财政募集,利用财政资金补贴,共同设立风险补偿的资金池,由天津市财政局实行专户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满足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天津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按照法定程序核销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本金损失50%可以获得风险补偿金的补偿。在2015年,天津市首次归集的风险补偿金高达60亿元,向小微企业发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贷款。天津市这一融资担保体系的构建实施,提高了金融支持风险管理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担保服务。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24-04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全国工商总局信息,截至2013年末,小微企业数量近1 200万户,占法人企业总数的75%以上;其从业人员已近2.8亿小微企业是城镇劳动力就业主渠道,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和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但目前小微企业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和融资进程,特别是融资难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融资难呢?本文通过企业自身、银行、体制、环境等方面做一浅析,来探讨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问题一: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体制运营模式单一和家族化管理弊端。一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居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高度集中,业主个人的品行、嗜好、经营能力、管理决策、健康状况对企业起决定性的作用。如陕西省90%以上的小微企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小微企业微乎其微。二是小微企业运营模式单一,股权结构简单,企业主一股独大。容易导致经营管理、市场研判、诚信道德及企业核心人员出现重大不利事件等自身方面的风险。三是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寿命短。小微企业大多数属于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差,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由当前的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型,这中间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就经不起市场危机的考验,一部分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多方面信息资料显示,1986年至2000年,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存活率不到3年。四是人才匮乏,由于受工作环境、收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影响,人才很难流动到小微企业,往往只能近亲组合,缺少动力和活力。五是财务管理不健全。对财务监管要求不高,财务数据的统计得不到重视,造成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失真度大,财务报表往往没有经过审计,并且会计结算制度贯彻不严谨,变更会计制度比较随意,账目之间调整较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问题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担保抵押难,且融资成本高。一是直接融资困难,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及结构性欠缺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快速扩张,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对融资的需求愈来愈强;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而且层次单一,主板市场等待上市的中大型企业不断增加,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更加困难。二是缺乏抵押担保资产,间接融资也愈来愈困难,银行放贷意愿不强。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2004年以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98%来自于银行,银行资金曾支持了大批的小微企业。但对于银行来讲,风险过于集中,监控成本不断增加,银行必然会不断提高准入门槛,而后导致小微企业因资信等级低、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信贷支持。截至2013年12月末,全国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17.76万亿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7%。而民间融资又成本高,小微企业难以承受。据银监会测算,目前商业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微企业仅为20%,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如在小微企业发展较好的东部省份,小微企业的总拒贷比例也达到56%。三是其他融资渠道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如国家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等,大多数小微企业得不到扶持和支持。四是靠自我积累发展难,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成本高、利润低,社会层面支出大,很难实现自身积累。融资难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问题三: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少,外部体制环境还不健全。一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多元性及“短、小、频、急”的个体性,尤其是意识形态和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概念上,政府、银行、社会有关部门往往喊的多,做的少,雷声大,雨点小。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征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还远远不够好。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2013年工业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好或很好的比例仅为21.1%,比2012年底下降了1.7个百分点。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变动对小微企业竞争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影响较大,其承受行业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二是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少,适应性不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需求特点是“小、短、频、快、急”,市场特点是“散、小、杂”;从银行方面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特点则是多户数、多行业、小金额、少信息、时效要求快、贷后管理难等,即“量多、额小、信息少、流程短、监控难”。目前主要缺少的是融资产品的对接和创新。

问题四:小微企业信息来源少,抗风险能力弱。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的“两缺”难题。一是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难度大。由于客户比较分散、企业主素质不一、经营行为多样,商业银行没有相对稳定的沟通渠道并及时收集企业相关信息材料。二是小微企业在人行的征信系统中普遍信息量较少,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经济实力较弱,遇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经营状况容易恶化,抗风险能力差。但其经营灵活,成长性好,规模增长较快,发展潜力大。因此说小微企业既有缺陷也有优势。三是小微企业缺少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长远的战略规划,行为偶然性强,部分小微企业合约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在业务经营中违约现象及偷逃税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小微企业信贷容易出现经营偏离主业、多元化经营、盲目扩大规模等问题。由于小微企业往往是个人或家庭成员投资,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不分,现金结算、个人账户结算现象严重,加剧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滋生。

问题五:小微企业关联性系统性风险大,集群化区域化差异明显。一是小微企业主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经营惯例等形成地方特色,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如陕北地区依托当地的煤炭资源形成煤化工集群,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地区依托当地高校、科研单位众多的优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陕南地区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形成现代中药加工集群。二是关联系统性风险较大。有些企业难以落实有效的抵押,采取关联企业、客户之间相互担保,以及相同行业链企业提供担保形成“担保圈”,一旦其中一方或同一个链条出现问题和,则“骨牌效应”发生,存在有很大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潜在不确定性。同大中型法人贷款相比,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质量劣化速度快于大中型法人贷款平均水平。三是市场风险特征明显,市场风险较大。小微企业受资金、技术、人员限制,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造成规模较小,工艺设备先进度不强,产品同类化严重,被替代性强,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应对各种突况,淘汰率高。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程度低的特点,对上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必然减弱,只能被动接受客户和渠道商制定的交易规则,进一步被挤压了利润空间。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行阶段,需求疲弱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根源。因此,大多小微企业应对市场能力低,极易产生不良资产。例如,截至2014年5月末,全国农行法人客户不良贷款余额154.11亿元,比年初增加23.05亿元,增幅17.6%,较年初增加的法人不良贷款中,四分之一为小微企业信贷;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2.06%,比年初增加0.19个百分点。

问题六:小微企业行业分布广,受制于大中型企业。从行业分布看,小微企业行业相对集中,其中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全国比重为65%。从发展程度看,小微企业大多集中在以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比重不足5%。截至2014年5月末,贷款余额前五大行业占比79.97%,前十大行业占比96.15%。从地域分布看,小微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11个省市数量占比达60%,西部12个省市比重仅为17%。小微企业信贷在不同区域间业务发展差异也较为明显。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增幅排前,东部沿海地区贷款增速明显放缓,东北地区出现余额下降。小微企业虽然分布广、经营比较灵活,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大部分行业,但大部分依附于大中型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服务型的较多,一旦上游企业经营发生变化,马上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解决融资难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那么如何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根据以上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一:各层面要转变思维定势,进一步增强支持小微企业的服务和担当责任意识。一是要按照“助小微、强服务、防风险、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客户下沉”战略。即通过采取调整准入标准、下放分类权限等措施,对小微企业客户准入予以政策倾斜,将客户分类权限全部授予一级分行及以下,进而将更多小微企业客户纳入银行信贷服务范围。二是要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出发,探索差异化的评级管理模式,大胆创新,适当突破。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反馈机制。银行要充分运用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的增信作用,有效解决加强与政府部们、风险投资基金和上市服务中介等机构的合作,结合小微企业特点,筛选有产品、有技术、有品牌的优质小微企业,提高小微企业信用等级水平,努力实现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激发活力,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小微企业人才队伍。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公平合理、操作简单的激励约束考核办法,突出对小微企业人员队伍的正向激励,使企业各层面人员的收入水平、职级晋升等个人利益与其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稳定人员、人才队伍,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银行部门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小微企业授信队伍。针对小微授信的特点,选择一批高素质、有责任感、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客户经理;建立起能覆盖小微授信人员各个层次的标准化培养机制,构建各个层次小微授信人员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满足小微授信业务对各类人员的要求,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微授信考核机制,将小微授信业务办理笔数、不良容忍率、产生效益、人员培养等方面内容纳入小微授信各个层面的考核体系;建立小微授信人员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小微授信业务要求的人员及时给予退出。同时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激励办法,切实提高社会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通过举办银企联谊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政银企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及客户资金需求了解,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丰富信贷产品。

对策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发展配套机制。一是因地制宜绘制小微金融“生态图”,优化业务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商圈、供应链推进“批量授信”,实现流水线作业,实现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工厂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三化管理”。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围绕核心客户价值链、小微企业聚集圈、专业市场等,推进小微信贷业务“四合一”运作、“一站式”审批的实施,切实提高业务运作效率。三是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导向和价值创造的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体系,在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两个不低于”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微金融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四是整合资源,提高适应性。整合外部资源,借助中介机构拓宽客户融资渠道,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担保公司、租赁公司、行业协会,以及小微企业围绕的核心大型企业等多方机构的合作,弥补融资渠道单一、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服务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五是大力拓展信贷业务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务,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最大限度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帮助小微企业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强小微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防范和化解融资业务风险。

对策三:细分小微企业市场,实施多元化的针对性营销模式。一是依托产业集群,通过“商圈战略”和“行业战略”,探索“一圈一策”、“一业一策”的营销新模式。改变以往等客上门的被动营销方式,主动走出去、进企业、进园区、进市场,加大营销、宣传、拓展的力度,让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二是对不同区域、行业的小微企业群体进行深入调查,以县(市)为单位明确营销对象和服务措施。三是推进专业经营。即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形成合力,打造一套“前台抓营销、做产品制度保障、后台进行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的业务管理模式,加快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四是找准市场定位,提高市场适应性。考虑小微企业的特性,结合自身的优势,探索建立具有银行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对策四:严守风险底线,加强风险管控。一是扶优限劣,强化小微企业的准入和退出管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满足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严格产能过剩、风险较高行业的小微客户准入,对经营状况恶化、挪用贷款资金的小微企业实施前瞻性退出;对于哪些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小微企业已经不在成为其主业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及时将其从小微企业授信服务领域退出;对于哪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应实行授信市场禁入;对于哪些将小微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且大量投资高危行业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实行小微企业授信市场禁入。二是建立小微企业风险预警信号系统自动监控机制。利用“三品、三表”等关键信息强化对实质风险的跟踪研判小微企业风险信息,利用系统自动监控与信贷人员定向管理互补优势,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实施全面风险管控。三是合理确定小微企业风险控制目标,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信贷工作尽职免责制度,切实解除客户经理的后顾之忧。可将小微企业的综合服务纳入到贷后管理中来,以“售后服务”代替“贷后管理”,进而构建以客户价值贡献度为基准的售后服务模式。将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由控制风险向经营风险转变,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和“大数定律”两个原则,重点要考虑客户综合收益能否覆盖风险,而不是单纯考虑单户实际风险水平的高低,实现贷后管理与综合服务的有机结合。四是强化贷后管理,创新贷后管理方法。小微企业客户多、变化大、风险高,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管理成本,但防控风险的实效性并不强。因此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要以降低成本、提高实效为原则,根据企业的不同特性,结合调查中掌握的能充分揭示企业风险变化的关键环节,实施动态、持续、对比的风险监控,如设定账户发生额、水电费用、合同、发票、税赋、工资、价格、主要财务数据等连续性的一个或多个监管指标,以点带面,采用重点监管与延升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贷后风险管理。

对策五:加快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一是搭建银企交流、沟通、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瓶颈问题的平台。将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与新型投行服务、融资类业务与融智类业务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为其做大做强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二是加快服务产品创新,提供适应性金融产品。依据小微企业的发展生命周期,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分别推出不同的组合产品。针对工业型小微企业重点推出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园区厂房按揭贷款(厂房贷)、简式贷、智动贷、股东联保信用贷款等业务品种,使其技术、厂房和股东信用等都能够转化为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建设中;针对商贸流通型小微企业,重点推出商票融资、保理、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同时还可与第三方联合,以企业的原材料、存货、半成品等作为抵押物进行保兑仓单质押融资;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开办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国内信用证等贸易融资类产品,不断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针对涉农类小微企业,开展保险贷款、林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针对物流产业客户可推出“结算通+联贷联保小微企业贷款+租赁权质押贷款+POS+信用卡+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针对产业集聚区客户可推出“标准厂房抵押借款+固定资产购置贷款+母公司担保贷款+联贷联保业务”等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三是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通过建立财政补偿基金、风险分担机制、信用保险工具等,探索“政策性担保公司(基金)全额担保+财政贴息+财政风险兜底”的“双联贷”模式,充分借助政府信用机制化解、缓释风险。

对策六:积极开展供应链融资、互联网融资、电商融资业务。一是顺应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推广贷款在线申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运用互联网延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链条,采取“以大带小”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服务。二是借助人民银行互联网在线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加大对小微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交易平台的推广引导。推广创新供应链条上应收账款池质押贷款、票据池质押贷款、定单项下封闭贷款、适合小微企业客户的保理、国内信用证等融资产品,实现融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蒋超良.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健康成长[N].人民日报,2014-05-27.

[2] 杜靖,等.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考―以陕西省为例[J].西部金融,2013,(8).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5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其位于江苏省东南部,2011年为全国百强县第二,并于2012年10月正式撤市建区,地方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吴江区目前主要以丝绸纺织业、电缆光缆业、电子资讯业为三大支柱产业,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十分兴旺。

截至2012年底,吴江民营企业总数已达2.5万多家,其中小微企业就达2.13万多家,占比85.2%,主要从事丝绸轻纺、彩钢板、服装、日化等行业。吴江的小微企业不仅已经成为吴江地方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也是有效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为吴江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乐居吴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农行吴江分行以服务和振兴地方经济为己任,积极扶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推广传统的农户小额贷款、个人助业贷款助的同时,又先后推出了“农捷通”、“开证通”、“法人按揭通”、“账贷通”、“科贷通”等多款信贷产品,并加大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信贷业务推广力度。此外,农行吴江分行还基于吴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特点,加强与实力强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资产监管公司等中介机构多元化合作,积极试行“银行+担保”、“银行+保险”、“银行+担保+保险”等营销模式,以灵活多样的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但是,对于吴江小微企业总体融资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农行自身传统优势,加快产品创新步伐,“解渴”小微企业融资,不断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思路、新举措,进而助推地方实体经济,已成为当前农行转型发展的现实性课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内部原因

首先,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大多数是属民营私企,受地域限制,以经营水产、五金、线缆、纺织等产业为主,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经营变数大、风险大,整体竞争能力弱。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的产权往往不明晰,社会认知度不高,银行的贷款担保就难以落实。

其次,管理水平偏低。小微企业大部分由个人或家族创建,其经营管理往往取决于法定代表的个人意志,企业管理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大,加上国家的一些相关扶持政策有时还不够到位,导致其生产经营往往遭受重大冲击。此外,小微企业日常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削弱了小微企业的竞争能力。

再次,诚信意识不足。由于受制于资金实力限制,小微企业往往缺乏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和制度,内部财务流程紊乱,个人财产和公司财产混用、报表数据不真实,偷税漏税、虚帐假帐、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加上目前小微企业征信平台构建整体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部分高管人员因首道德问题而发生不诚信或违法行为,最终影响了银行业对其诚信度的整体评价。

(二)金融业的外部原因

第一,银行信贷体制自身特点,使小微企业易受忽视。近几年来,由于吴江经济社会的强势推进,吸引了各股份制银行纷纷在吴江增设分支机构。又由于吴江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相继涌现出众多的地方龙头乃至省、全国级的旗舰型企业,由于投入产出比因素所致,绝大多数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倾向于大企业和大项目。同时吴江小微企业贷款又绝大多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本身不稳定因素多、风险大,贷款治理成本高。再加上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诚信度和信息渠道问题,信贷准入条件差,容易产生风险隐患。

第二,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目前国家总体上还是执行稳健的金融政策,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更是以稳定压到一切。反映到信贷投向投量上往往采取控制规模铆规范流程,而反映到各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模式上往往偏重于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规模、固定资产抵押物等“硬指标”,而对于企业发展前景、经营理念、成长空间等“软指标”相对忽视,“垒大户”、“傍大户”或重项目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第三,信用担保不足和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更加步履维艰。在吴江金融市场上,往往会出现各金融机构资金虽一度宽裕而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问题,而矛盾的“症结”在于广大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这就需要全社会来关注这一“瓶颈”问题。目前吴江虽然成立了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但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小微企业的“刚性”需求。即便现有中介机构也存在因担保资金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从现有小微企业征信体系来看,虽然也有了较为完善的征信架构,但各类信息的收集、整合、更新、反馈明显不够,难以满足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的有效判断,进而难以获得有效的信贷支持。

二、解决融资困境的措施

(一)完善小微企业内部运营机制

首先,引导小微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难有多种原因,其中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县域农行要从帮助小微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入手,引导和督促其加强规范运作,严格制度执行,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不断提高科学运营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增进银企“双赢”合作关系。有效支持小微企业既是银行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对于县域农行来说,首先要从建立业务联系入手,增加对小微企业资金运作规律的了解,在减轻双方信息不对称后,再谋求更深层次的业务合作。目前我们可以从客户系统中筛选出现金流量稳定、交易结算规律性强的非信贷客户,对该类客户可列为潜在客户进行重点调查,对暂时不符合信贷条件的客户,可以通过小微企业准贷记卡的方式先行介入;对具备信贷准入条件的小微企业,要加强联系沟通,不失时机地为其信贷资金、投资理财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坚持守信经营,强化品牌建设,以有效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创新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快速稳健发展

首先,加强政策引导。要针对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及早制定《小微企业营销指引》,引导客户经理提高甄别小微企业风险和筛选优质客户的能力,加强客户经理开拓优质小微企业的意识和主动性。同时要引导客户经理针对小微企业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及时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一是对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和发展前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农行金融服务应以风险投资、担保、风险分担为前提,坚持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联动。二是对进入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其生产经营环境虽然初步稳定,但仍面临着市场份额提升和生产规模扩张的不确定性,农行应在信贷上更多的关注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在服务上更加注重与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三是对进入成熟期的小微企业,其生产经营环境更加稳定,资金需求急剧上升,农行除了给予提供信贷的简接融资渠道外,还要及时给予如私人股权基金、PE服务、企业上市、财务顾问、投行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延伸超值服务。

其次,创新融资产品。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决定着农行的金融服务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多样。要针对不同的融资主体、规模和期限,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和衍生产品。如可以开发应收账款抵押、机械设备抵押、知识产权抵押、商铺承租权抵押等多种信贷产品;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保险服务;大力发展联保贷款,通过由3家(含)以上互相熟悉、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小微企业自愿组成联保体,实现“抱团”融资,通过对联保体进行统一授信,实现随贷随用,余额控制,从而有效支持企业发展。

再次,加强横向联合。要以信贷支持小贷公司的方式简接支持小微企业,通过资金封闭运营,对不能直接获得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提供间接扶持;同时要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对接会,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创新设计金融产品力度,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简化业务流程,并要建立动态淘汰机制,持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专业化的风险控制机制

第一,加强客户信息管理,优化贷款操作流程。虽然目前吴江农行的信贷系统也已升级至C3,但仍需在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上做文章。要在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资产质量和运行情况在线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系统联动,尽可能多的将小微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细化反映到农行的信用信息系统中去。尤其要将小微企业非财务类信息也纳入系统之中,为我行更好准确评价和服务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信息资料。此外,我们还要将小微企业贷款流程进行细分,优化人力配备,实现业务批量化、流程化、标准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能。

第二,积极借鉴和实施先进的风险防控技术和手段。一是加强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管理。从授信调查、授信审批、贷款发放、不良贷款处置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风险防控,定期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实施跟踪监控,实现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及时的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并酌情实行停复牌制度。二是优化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分体系。要通过设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问答流程,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小微企业主的“三品”(即人品、产品、押品)、“三表”(水表、电表、气表)、“三流”(即人流、车流、现金流)等情况,制作特定行为评分卡,完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三是借用个贷经验,实行单笔发放的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类融资,应采用抵押贷款和融资租赁,通过产品和服务加以满足;对流动资金类贷款,应采用订单融资,通过对单个生产销售周期的分析,合理配置融资支持。贷款发放与经营周期紧密结合,实现“订单签署、贷款投放、生产销售、回笼货款、归还贷款”闭合管理。

第三,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担保公司正是连接银行与企业的桥梁。当前应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努力创建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小微企业信贷信用担保体系,成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同时尽快建立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构成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广大优质小微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并还可由小微企业自主联手建立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形成一个庞大的、完整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

(四)加强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化的经营机构和服务团队

第一,加强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人力配备。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以及专职审查、审批队伍,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团队,按照业务营销、产品研发、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的不同岗位,配备充足的从业人员,形成“垂直化管理、集群化营销、全流程风控”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流程优化,畅通绿色通道,实现小微企业业务快速、批量、低成本运作。

第二,采用专业化的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由于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存在数量大、抗风险能力弱、单笔融资金额小的特点,制定和完善与大中型企业业务相区别的专业化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尤为必要。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的小微企业客户评级体系。研发和推广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评级模型,争取有更多的优质小微企业能够进入农行的客户准入门槛。二是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要在上级行的统一领导下,单独确定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并实施严格的精细化和封闭式管理。三是着力加强效能建设。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特点,简化贷款手续,缩短业务流程,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模式。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6

商业银行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深入总结以往服务小微企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责任担当与商业经营相统一、业务发展与风险约束相协调的原则,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措施,已成为现实的热点问题。从客观需求看,金融机构要担负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重任,实现小微企业发展和自身业务有效扩容的双赢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取得突破。

一是增加人员,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人力支撑。人员少、结构不优已成为制约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对症下药,因情应对。尤为当紧的是充实人员,并严把准入关。补充人员以内部选聘为主。通过设定具有一定激励性的政策措施和严格的岗位任职条件,用组织竞聘的方式补充适合性的人员。同时将向社会公开招聘作为必要补充。从每年的增人计划中切出一块,改从校园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专门公开招聘具备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业经验的专业性人才,以缩短适应期,增强补充人员的实用性和质量。不仅如此,还要调整服务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结构,优化人员配置,形成良性互补的团队。

二是转换观念,为服务小微企业扫清思想认识障碍。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应突出消除服务小微企业耗时、耗财、耗力收效小,风险多难把控,责任重难免责等消极思想认识,着力转变服务小微企业是举轻若重的观念,是得小失大的观念,是消弱集约化经营实力的观念,是加重自身经营负担的观念。牢固确立服务小微企业是分散风险和确保效益增长多元化、持续化战略选择的观念;充满敢于担当的责任情怀,把服务小微企业当成一种使命秉赋,将其摆在事关自身社会地位、公众形象和长远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认识与对待,给予特别重视。决不搞坐而论道、等待观望。

三是建立机构,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保障。在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将现有的小微企业部从挂靠在公司业务部中独立出来,成立独立专业的小微企业部;二级分行选择一个辖属支行为依托,成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将依托的支行转换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机构;二级分行辖属其他支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任务原则上交由专业支行承办。在此基础上,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团队,专司服务小微企业之责,实行专业化经营和管理,不搞一身多任、一“女”多嫁、一肩多责。

四是找准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套餐式金融服务。组织包括外部相关人员在内的多方面力量,利用多种形式,借助网络平台,广泛深入进行市场调查,准确摸清小微企业包括数量、类别、规模、分布、期限、经营、融资、利税等在内的基本信息,按不同的维度进行归纳细分,分类建立小微企业的信息库,动态维护完善相关信息,从中细分市场资源,选择营销服务策略,常态化辅助存量小微企业客户的维护调整、增量小微企业目标客户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介入。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缘优势和小微企业的分布,通过市场优化选择和客户分层,综合内外部各种密切相关因素,将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区域特色显著、产业链条稳固、专业化明显、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较高、原始积累厚重、辐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小微企业集群上,以及成长性较好的战略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兴商贸物流业和生活服务业领域的小微企业目标客户上。通过对其实施集中化、批量化、多元化、差异化、专业化、套餐式的金融服务,促进形成集约化的经营格局,增强服务效能,达到服务的可持续性。

五是简化流程,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方便。针对小微企业规模小,市场反映灵敏度高,财务核算欠规范,对金融服务需求小、短、频、急等特点,应在服务作业流程上减负,划分不同产品,分别精简服务作业环境,压缩服务作业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简式快速的途径,高效、快捷、灵活地为小微企业目标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优质高效金融服务。惟有如此,服务小微企业才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才能在效率上快中取胜。

六是严控风险,使服务小微企业工作在约束中稳健运行。根据小微企业发展运行的特殊情况,要超越服务非小微企业一般制度框架所界定的具体规范,分门别类地指定一套专门用于服务小微企业的制度体系,尤其是信贷经营管理体系,专门设计出信贷流水作业和一站式及前、中、后台组合式作业的流程模式,专门界定独特的授权、评级、授信、用信、抵押担保、风险系数、风险拨备、风险容忍、绩效考评等制度规范,使制度规范紧贴服务小微企业风险控制的实际需要,并用机制推动落实。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7

关键词:新常态;农商行;小微企业

1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与融资困境

1.1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

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具有较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活力主要表现在:(1)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管理变革。小微企业能够通过合伙、股份制、双层架构等多种方式进行组织生产和开展业务,也可以通过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组织生产和开展业务。灵活的组织形式让不同的人员既能够创新创业,也能够扩大小微企业规模,实现增收。小微企业还能够通过优化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产生管理利润。(2)小微企业促进服务经济和新经济的发展。如小微企业开展记账等,新经济行业的石墨文档、麦田房产、宜生到家、小微518等。(3)小微企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就业人员收入。小微企业涉及各行各业,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有效吸纳社会人员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就业人员收入。如部分小微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招聘工作人员,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另外一些小微企业则通过O2O等形式进行经营,带动就业,促进各行各业发展。

1.2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融资,但是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够乐观,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也缺乏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大型机器设备以及股权等,很难从大型商业银行等机构获取贷款。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信用债风险叠加的大环境背景下,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的渠道日益受阻。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面临融资渠道窄、融资缺口大、融资成本高等特征[1]。缺乏可靠的融资,小微企业的扩大再经营不够顺畅,有些小微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停产停工和破产。虽然国家金融主管机构,以及中央到地方政府均筹措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和度过经营困难期,但相对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这些疏通措施资金规模有限,尚难以满足整体的融资需求。

2新常态下农商行应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应当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给有活力、经营条件好的小微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借助小微企业发展优化农商行贷款结构,提高贷款收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与小微企业应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现共赢。从农商行视角,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能够优化农商行的贷款结构。农商行与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弱势,很难争取大客户。当前农商行的贷款主要流向“三农”领域,推动“三农”建设,部分流向房地产和消费等领域。但是贷款结构不够多元化,不够优化,尤其是违规走向房地产和不当消费的,增加了贷款风险,极易引发坏账风险。农商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将部分资金投向有活力的小微企业,既能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又能够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贷款风险。而且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后继续增加贷款,提高贷款收入,保证农商行盈利,有助于农商行形成贷款方向的良性循序。此外,农商行由于对本地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资源比较熟悉,对有活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做好排查和筛选工作,能选到优质的小微企业,减少贷款资金的风险。从小微企业的视角,农商行给自身提供融资,能够解决融资难题,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推动扩大再经营,提高小微企业收入。而这容易增加小微企业的粘性,争取与本地农商行扩大合作,建立全生态网络合作。如小微企业将资金存管等都用本地农商行账号,亦可授权农商行开展社保等代缴代扣。小微企业还可以鼓励本企业人员使用本地农商行的银行卡和信用卡,增加农商行客户,进一步增加农商行客户存款,办理更多的业务,形成良性循环。

3新常态下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风险

农商行与小微企业虽说容易成为天然的合作伙伴,但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容易引发坏账,增加贷款不良率。由于农商行一般以本地区为服务对象,在银行体系中资金不够雄厚,全面竞争能力相对综合性大银行,具有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农商行需要深耕本地区贷款业务,发展特色服务内容,形成差异化竞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农商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大银行较弱,因此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农商行要稳健经营,提高贷款的安全性,防止贷款坏账的产生。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容易经营失败,也会影响农商行与之合作的积极性。首先,小微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农商行难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判断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部分小微企业缺乏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报表编制混乱,农商行贷款风控人员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更无法准确判断未来发展潜力。甚至有部分小微企业对财务报表造假,虚增利润,而且为获取贷款营造虚假的繁荣景象。贷款风控人员容易被表象迷惑,引发贷款风险。其次,小微企业经营人员的经营能力层次不齐,抵抗风险的能力素养存在较大差异,容易经营失败导致资不抵债,引发破产,影响农商行回笼资金。小微企业经营人员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欠佳,在遇到经营困境时缺乏足够的能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容易散伙,导致贷款不能及时回笼。第三,普惠性金融增加贷款风险。农商行为支持本地区经济发展,为小微企业设置些普惠性金融政策,如扶贫性小额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由于贷款具有普惠性,容易贷款给那些一时兴起的小微企业,或者产能过剩的小微企业,从而增加了贷款的风险。部分小微企业人员存在不当使用贷款的情况,这同样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因此,对农商行而言,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时,要妥善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

4新常态下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以长乐农商行为例

4.1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合理定位农商行使命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要切实转变自身发展理念,合理定位农商行使命。农商行应当注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不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争锋,而是要踏踏实实地经营,优化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服务本地企业和客户。新常态下,农商行应当在支持“三农”建设的同时,扩大服务对象,服务小微企业,服务新经济,构建特色服务对象、特色服务链。以长乐农商行为例,在经济新常态下,长乐农商行积极精准定位,在巩固传统的“三农”服务领域时,开展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如抓住小微企业发展契机,发展异地创业贷款、“半边天”巾帼创业贷款和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等。长乐农商行应充分研判福建依海傍山的地理环境,创新贷款形式,深入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由于对本地资源的掌握远远优于其他大行,农商行在经营上将更加灵活多样,在满足不同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时,能够吸收更多的存款,赚取更多的经营效益。

4.2开展金融创新,以多种形式支持小微企业

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助力其发展,需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可靠的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等抵押物进行抵押融资,农商行不能够按照传统的贷款方式金融贷款审批。农商行应当适当改变金融贷款形式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多种贷款方式。如信用贷款、创新形式的抵押贷款等。长乐农商行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新型的贷款方式,主要包括:(1)小额经营性贷款。对农民异地创业和女性创业,提供一定金额的贷款,满足农民和女性经营者的资金需求。(2)进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如优质小微企业的商标使用权抵押贷款。考虑到长乐依海傍山的地理环境,长乐农商行积极开发海域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另外,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形式贷款。(3)引导小微企业相互联保。长乐农商行推动本地小微企业协作,尤其是具有供应链关系的小微企业协作,进行联保和保证担保,助推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贷款,并能够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减少贷款的风险。长乐农商行通过上述举措,有利地解决本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优化贷款结构。(4)争取与网络支付机构抢客户,发挥银行渠道支付优势。如长乐农商行根据商家开户的账号制作付款二维码,方便商家收取客户费用。而这些款直接转入商家的银行账号,减少中间提现费用,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受到商家的广泛欢迎。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8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分析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发达地区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科技型;发达地区;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1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促进湖北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bdf059)

收稿日期:2014-11-28

1 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中国约有6 000万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商登记在册的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其中99%属于小微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3月31日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GDP总量的60%,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 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推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学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载体,除此之外,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见图1)。

(1)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就好比国民经济的细胞,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不同形式的企业组成的,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决定着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数量庞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2)拓宽了就业渠道。企业既是据《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有劳动力人数近8亿,就业人数已达 7.67 亿。全国的小型微型企业,仅企业主自身一项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加上企业雇佣员工,已经解决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业。

(3)扩大了财政收入来源。当前,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类税收,是税收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科技型小微企业上缴税收所占比重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履行公共职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据《北京青年报》2013年4月报道,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59%的税收。

(4)增强了技术创新动力。科技型小微企业比一般企业更具有创新的活力和优势,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科研转换的主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生力军,成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5)促进了产品出口。中小微企业具有机制灵活优势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中,如服装、手工业品、五金工具、轻工、纺织、玩具等产品,主要靠中小微企业提供。这些中小微企业利用机制灵活优势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 而中小微企业以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 规模较小、 沉没成本和退出成本均较低等特点, 有利于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2 我国发达地方促进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2.1 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创业苗圃”+“科技小巨人”

上海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服务链为基本框架,辅以“成果转化+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的政策扶持,科技金融的资金支持,创业导师“一门式”的服务资源等功能,以此形成上海服务支撑体系。服务科技小微企业,推动创新转型发展,重点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政策宣传”,包括面向创业者的法律知识、税务知识和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创业导师企业诊断和讲座、企业产品上下游对接、投融资专家现场答疑、银企对接以及中小科技企业扶持政策解读、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解读等。

上海市把技术交易服务、成果转化认定、创业孵化、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工程等创新政策和科技项目联动结合,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过程,提供最佳的链式配套政策服务,通过“捆绑服务”发挥政策的放大效应。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上海涌现出微创、展讯等一批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富有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2011年,有35家上海中小企业登陆股市中小板和创业板。

2014年,上海扩大履约责任保证保险贷款的业务范围,扩大贷款范围和额度,推出“科技小巨人信用贷”衍生产品,扩大对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推进“成果转化百佳项目信用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等产品的实施,进一步完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探索创新资金投资、贷款、担保补助的支持方式。

2.2 北京“金种子工程”+“十百千工程”+“瞪羚计划”

“金种子工程”将采用“1+N”的工作模式:“1”指由创业导师和创业服务机构代表组成的“金种子工程”联席会,“N”指包括:中关村示范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 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创业服务资源组成的创业服务集群。

“金种子工程”采用创业服务集群推荐、联席会筛选、认定的方式,选取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技术水平、商业模式、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团队和治理结构方面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为“金种子企业”,通过为这些企业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创业辅导和培训、交流沟通与合作、空间拓展与选址、项目推介与融资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它们的成长。

“金种子工程”与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十百千工程”和支持高成长企业的“瞪羚计划”,共同构成了北京为企业从创立到壮大打造的全过程服务体系,为进一步营造北京创新创业气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江苏“科贷通”+“科技微小贷”+“科创英才集合信贷”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江苏省通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来解决现有科技信贷问题。目前,风险补偿资金项下系列贷款三项子业务,“科贷通”、“科技微小贷”、“科创英才集合信贷”,以累计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帮助162家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15.3亿元,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余额11.45亿元,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际使用余额9903万元,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撬动银行贷款倍数达到11.8倍。与此并行的科技支行贷款风险补偿,以1亿元风险池资金作为风险拨备,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主体,为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1.486亿元。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信贷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贷款是以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信用保障的科技贷款业务,包括“科贷通”、“科技微小贷”、“科创英才集合信贷”与科技支行四个子业务版块。二是推广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后取得的经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业务经过1年多的试点,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政策、设立了总计2亿元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建立了辅助科技信贷发放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发了“科贷通”系列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有效的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2.4 湖北“黄金十条”+ 东湖“新三板”

(1)加快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的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借鉴国外经验,尽快研究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支持产、学、研等单位在优势领域联合创办专业化孵化器,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特别是在汽车、地理信息、化工、生物工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有产业优势领域,支持大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专业孵化器,为产业壮大储备更多的中小企业。

(2)鼓励科技人员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湖北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如:借鉴硅谷经验,东湖高新区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被外界誉为“黄金十条”,其中在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等方面,充分借鉴了硅谷和台湾地区等地成功经验,力度比以往更大,手段也更加市场化,将有力推进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

(3)大力创新科技金融。完善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入和引导机制,积极吸引各类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集中投向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创业风险投资、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基金、科技保险等为主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抓住东湖“新三板”试点获批的有利机遇,加快打造“东湖板块”升级版,并积极争取“新三板”扩大试点。

(4)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从国内外经验看,限制减少、降低门槛是大趋势。要切实落实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有关手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透明度、可操作性,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同时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加快建立健全信用担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体系。

3 发达地方促进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总结分析

(1)贯彻实施配套政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使政策落实到位,使企业真正享受优惠;二是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上规模,重点培养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型企业和拟上市企业。

(2)创新培育模式。拓展培育途径,充分利用财政、金融、担保、培训、人才等资源,扶持一批高成长性技型中小微企业,催生一批能形成产业集群的企业,做大一批有区域特设的产业,同时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优势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保障机制。

(3)加强与人保、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为创业园内的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培训辅导等多种服务。鼓励返乡创业、科技创业和本土创业,降低创业成本,缩短创业流程。建立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园运行调度分析制度,定期分析,解决小微企业创业园存在的问题,强化孵化功能,为工业园区输送更多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4)风险补偿实现银企双赢。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技型中小微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资源库、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引导基金,积极推进多元化直接融资,如:引导鼓励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探索“出口+保险”、“租赁+保险”等合作新模式,组建“共保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承保的承受能力。

(5)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通过平台资源整合建设,减少了科学仪器购置资金投入,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同时丰富服务手段,开发科技服务终端。通过为技型中小微企业贴心服务,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促进法[N].人民日报,2002-07-01

2 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S].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14-03-31

3 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晏绪飞,陈鑫.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5 纪晶华, 许正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实现自主创新[J]. 经济纵横,2013(1)

6 Yi-Ching Hsieh, Hung-Chang Chiu, Yi-Chieh Hsu. Supplier market orientation and accommodation of the customer in different relatio nship phas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8(37)

7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 赵玲,李建林.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多维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基于成长生命周期演进的视角[J].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2)

9 马汉平.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微[J].中国市场,2012(39)

10 彭文玉,孙英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哥德巴赫猜想”—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2)

10 郑九歌. 积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2(1)

11 金虹,韩东平.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12 袁红林,陈小锋. 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环境的相关性-基于38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实证[J].企业经济,2012(2)

13 易元红.中小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探讨——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5)

14 蔡芝儿.扶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2(11)

15 赵玲,李建林.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多维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基于成长生命周期演进的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16 马乃云.完善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

17 石鑫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模式探究[J].企业导报,2013(13)

18 姜卫韬.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2 (6)

19 郭戎.中国的科技投资:理论、现状与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O12(1)

20 许彩侠.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J].科研管理,2012 (5)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9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经验;路径

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四部委于2011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第一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从而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具体划分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至此,小微企业群体正式步入公众视野,这既有利于政府实施中小微企业分类管理,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最基层、最活跃的群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主要障碍。

1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原因简析

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林毅夫,2009)。然而,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重重,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银根趋紧、利率汇率调整、市场低迷等整体形势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内的一些学者已多次证明,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占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于2011年9月联合在珠三角地区对近3000家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调研,显示:2011年以来,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减弱,订单量逐步萎缩,开工率下滑;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在银行贷款难,其他融资渠道窄,融资供需缺口变大,珠三角仅有53.03%的小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无外部融资;仅46.97%的小企业有借贷历史。小微企业融资难暴露出金融服务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如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特征的信贷管理制度、模式和产品等等。尽管小微企业的融资等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但在西方国家更多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则是小微企业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运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显得尤为艰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外乎资金需求方、中介服务方及资金供给方未能实现协同互动发展。Stiglitz(斯蒂格利茨)(1981)认为,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作为资金需求方的小微企业,具有管理不规范、资产薄弱、财务信息不完整、财务制度不健全、竞争力缺乏等特点,从而使得其融资拓展方面出现诸多困难。一是企业管理落后,信用意识差,信用等次低,出现过拖欠债务、以物抵债甚至逃避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使得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二是企业信息不透明,财务不规范,难以取信于融资机构。三是企业规模小,资产薄弱,负债能力有限,抵押、担保物缺乏,难以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条件。四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难以获得政策性资金支持,也因政策风险的存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五是有些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对金融机构放贷的审批程序知之甚少。

融资中介服务方是实现资金有效融通的剂和助推剂。我国现行融资中介服务市场中,融资担保服务、资产评估服务、信用评级、信息服务业等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给小微企业融资造成不小障碍。如目前构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二是行业协会牵头成立并为行业内成员提供担保的机构,三是商业性担保公司。然而,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性强,规模有限;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受行业经济波动影响大,内部治理不健全,发展不成熟;商业性担保公司发展缓慢,管理规范化程度低,担保费用高昂等,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作用有限。

从资金供给方来看,开展中小企业放贷业务信息获取成本高,而收益率相对较低,因此,现在银行放贷过程中往往出现“傍大款、垒大户”的现象(巴曙松,2010)。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出于风险及收益的考虑,银行更倾向于给大企业及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发放贷款。另外,银行业在国内受到严格管制,融资机构数量有限,缺少为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而股权融资、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资金供给渠道发展不健全、融资来源狭窄。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银根紧缩的环境下,小企业贷款规模被压缩,“挤出”效用明显,借款利率上升,融资期限变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自然下降。同时,银行等融资机构为规避风险,信贷门槛高、手续繁琐、审批耗时长,也使得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2 小微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分析

企业融资方式是企业获得资金的形式、手段、方法和渠道,一般可分为财政融资方式、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方式、商业融资方式以及内部留存收益和折旧融资方式等等。一种融资模式往往是突出以某一种或几种融资方式为主、其他融资方式为辅, 多种融资方式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融资格局。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企业融资模式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

2.1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受市场经济体系发达、崇尚高度自由的市场竞争等本质因素影响,其金融服务侧重于解决小企业市场失灵问题,直接行政干预较少,以业主(或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由主义。在管理上,美国设立有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美国政府制定小企业政策的主要参考和执行部门,但其本质是政策性金融机构,除了为小微企业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管理等提供咨询服务以外,还以金融中介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资金帮助,经国会授权拨款提供贷款。美国小微企业更倾向于外源性金融服务模式,以商业信贷为主,柜台市场、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也为小微企业融资获得了广泛的空间。同时,美国融资市场体系健全,形成了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区域性担保体系及社区性担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流程市场化的信用担保体系;法规体系的健全也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提供保障,如《小企业融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采购中必须保证小企业获得23%以上的份额,并要求大企业获得的政府采购必须将其中20%转包给中小企业。

2.2 日本模式

日本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政府扶持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信用担保和融资结构方面体现较为明显。在管理上,日本在通产省设立中小企业厅,都、道、府、县设立了中小企业局等,国家管理机构行政特征显著。日本小企业内源性资金少, 仅约25%来自自有资本,对外源性融资特别是间接融资依赖性较强。受传统文化影响,日本融资机制具有“政府+市场”的双重特征,政策性、商业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组成了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日本政策性融资信用担保占比高,采用地方担保与中央再担保的双重担保方式,在地方设立了52 家信用保证协会,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实施公共信用保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日本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法律体系健全,针对性强。此外,日本小微企业通常与大中型企业联合,承包他们非关键性零部件的生产,并对业务进行多次转包,使日本企业间形成多层次、纵向交易关系结构,从而产生了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企业共济制度。

2.3 德国模式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揽子计划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强调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管理上,德国对小微企业设置多头管理机构,除在经济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局专门促进小企业发展外,联邦政府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设有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在融资扶持手段上,德国更加多样化。德国政府和银行合力出资组建企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可获得基金资助;德国政府设立有专项科技开发基金,扩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资助。同时,尽管各个国家均有所侧重地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但德国的减税政策力度相对更大,如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盈利用于再投资部分免交财产税等。德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也较为健全,政府融资担保占比较高,一是由联邦政府出资,以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方式对以行会为基础的担保银行进行扶持,担保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对有风险的项目和落后地区新建项目,政府可以提供担保。德国联邦政府和各个州都成立了担保银行,最高可提供贷款总额80%的担保。

综合美、日、德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发现,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政府扶持与引导是前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健全的信用体系是支撑条件。

3 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

借鉴国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小微企业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础。

3.1 小微企业应更加注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小微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市场形象是企业融资的关键。小微企业应从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管控,改善治理结构,减少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着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强化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更加注重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主形象;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2 强化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的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应设立责任明确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有力协调金融、财政、税务及其他相关部委,理顺小微企业政策事权关系,促进小微企业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落实,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的指导与监督,强化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建设以政府资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支持平台,通过政府资金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形成资金融通服务、风险分担机制、能力发展支持、技术援助等在内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小微企业支持服务体系。

3.3 拓展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市场的高度垄断和国家长期不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应持续拓展和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产品;构建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体系,立足县域和社区,专职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从监管导向上尽快明晰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责,明确且坚持以城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服务本地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中小银行业的准入条件,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探索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和相关立法进程,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成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产业互助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从多个层面解决小微企业难题。

3.4 完善和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

针对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应建立健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实现以立法形式对小微企业及其融资扶持予以保护。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类似《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法》、《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法规体系;对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及股权融资等相关立法及时予以完善。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1年11月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2年4月国务院出台理论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等政策文件,应得到进一步宣传与落实,让众多小微企业切实获得实惠。

3.5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结合小微企业各种融资渠道进行制度完善,深化信用担保业务,健全国家、地方多级的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会、咨询机构、科技服务中心等,并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成立由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联合组成的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完善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分摊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风险比例,并配合相关财税政策,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快涵盖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参考文献:

[1] 李瑞,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5:71-74.

[2] 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4:5-10.

[3] 齐巍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国际经验分析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4:30-33.

[4] 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2011.9:53-55.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10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民营小微企业作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织细胞,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服务、增加财政收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存在地域性明显、市场占有率低、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薄弱、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小微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因此探讨宁夏小微企业如何制定贷款融资的对策,增强小微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应对区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是极有必要的。

1 宁夏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

截至2012年9月末,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5.08亿元,比年初增加110.85亿元,增长23.38%;同比多增46.39亿元,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9.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2012年以来,宁夏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多次名列全国前列。其中,4月末宁夏小微企业贷款较去年同期增速达到30.5%,排名全国第四;8月末宁夏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达到23.0%,排名全国第三;9月末宁夏小微企业贷款较去年同期增速达到36.5%,排名全国第四。

1.1 主要做法

1.1.1 明确考核标准,强化考核力度。2011年末,宁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了重点考核“小微企业授信占全部企业授信的比例、小微企业客户占全部企业客户比例、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授信占全部企业授信的比例、及银监会提出的‘两个不低于’目标”等指标的完成情况,把考核情况作为年度监管评级和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未完成考核目标的机构实施重点监督,采取监管提示、约见谈话、审慎监管会谈、通报批评等措施,属分支机构的通报其总行,属法人机构的从市场准入上予以限制,切实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

1.1.2 实施差别化监管,突出分类引导。针对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提出差别化的监管要求。要求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坚持抓大不放小,始终把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要以大型企业供应链为依托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准确把握“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打造自身“服务小微企业”品牌,为小微企业成长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加大对县域小微企业,特别是服务于“三农”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适度放宽了监管指标考核的容忍度。在资本充足率指标考核上,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法人机构,在实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权重法下,小微企业贷款适用75%的风险权重。在存贷比指标考核上,对获准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在不良贷款指标考核上,允许各行(社)根据风险管理偏好,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但原则不得超过本行(社)全部贷款不良率两个百分点。

1.1.3 强调正向激励,突出监管支持。对于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最近连续六个月平均小型微型企业月末授信余额占全部企业授信余额30%以上、客户数量占全部企业客户数量60%以上,城商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达到上述两个指标的同时,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授信余额占企业授信余额65%以上的,监管部门在综合评估其风险管控水平、IT系统建设水平、管理人才储备和资本充足状况的基础上,允许一次同时筹建多家同城支行。对于专营小型微型企业的分行,允许在开业半年后申请设立同城支行,开业一年后一次性同时申请筹建多家同城支行。城商行异地分行若同城支行中有不少于50%的支行专营小型微型企业业务,允许开业一年后同时申请筹建多家专营小型微型企业支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监管部门将支持和鼓励地方法人机构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并在行政审批上给予优先受理和审核。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县域、乡镇和农村地区增设分支机构、延伸服务触角、开拓金融业务。对于在县域及以下地区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将对其相关市场准入事项进行优先审批。

1.1.4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定期监测报告制度。按季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幅及工作开展情况分地区、分机构进行通报,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对工作进展不力的机构,通过窗口指导、约见谈话等方式加以督促,切实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主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活动,营造“扶微助小”的良好金融服务环境。通过举办宁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开展宁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创新产品的评选工作,建立《宁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专报》制度,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合作等措施,大力宣传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业务办理流程和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传播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

1.2 取得的实效

1.2.1 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宁夏银监局的监管引领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的创新,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2年9月末,全区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含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达1147.87亿元,比年初增加235.48亿元,增长25.81%,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4.12%。

1.2.2 主动服务意识显著提升。宁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落实“四单原则”和完善“六项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专营机构的建设,积极完善差异化的贷款定价模式,切实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全区成立了取得金融许可证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特色支行)2家,设立了主营小微企业的机构共190余家,培养了小微企业专业队伍1100多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根据企业的行业前景、信用等级、担保方式的不同对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利率优惠,切实让利于企,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1.2.3 金融产品创新逐步丰富。宁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的改良、创新和营销力度,塑造出一批口碑良好的金融服务品牌。目前已形成了21个金融创新品牌,共计138种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如: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推出了以存货为质押的“商品融资”;招商银行银川分行“小贷通”品牌下的“易速贷”、“供应链融资”;宁夏银行积极开展与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全面合作,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推出“如意系列业务”品牌下的“如意循环贷”、“如意机电通”、“如意农资通”、“如意百货贷”等丰富多样的融资业务产品。

1.2.4 服务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宁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健全服务机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如: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对公司事业部和八个直管行进行授权,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层级,实现了评级、授信、支用只需审批一次的“三位一体”审批流程。宁夏银行针对特色小企业信贷业务,赋予主办支行负责人较高审批权限,缩短了审批流程,加快了审批速度。石嘴山银行全面实施“独立审批人”制度,授权权限额度内的小企业贷款业务由独立审批人单签即可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黄河农村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和融资需求特点,成立微小信贷中心,设立独立的审批和信贷准入标准,对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1.2.5 自治区“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收获实效。宁夏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银监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自治区“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督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重点支持,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前期宁夏银监局对银行业信贷支持“百千工程”的调研情况来看,截至2012年6月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百千工程”企业授信余额合计335.45亿元,占全部企业授信余额的14.51%。

2 宁夏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的问题分析

2.1 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缺陷 一是中小企业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市场定价能力,如遇原材料涨价等市场波动,其经营风险就会迅速上升。二是中小企业多为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信用观念不强,使得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地把握其经营状况,增加了信贷风险。三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担保,虽然金融机构开发了多种金融信贷产品,但这些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对担保物仍然存在依赖,担保物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2.2 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仍然相对缺乏。虽然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银行也能够相应和配合政策要求,但目前我区的小企业专营机构(特色支行)仍然偏少,资金实力不能够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二是银行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仍然十分深入。银行更愿意向投资收益快,风险小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投放贷款,而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笔数多,银行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资金,造成了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不足。三是独立的小企业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尚不具备根据不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及资本回报要求等实行差别定价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偏高。

2.3 政府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一是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近些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政策的可行性、有效性、实用性尚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二是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政策补贴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客观因素造成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会形成较大的风险,付出较高的成本,而政府对银行的政策补贴力度偏小,且覆盖范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主观意愿和积极性。

2.4 相关配套建设亟需完善 一是尚未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信用体系,司法、工商、税务、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信息资料不能有效地整合和共享,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获取的成本高,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评级。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较少,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民营担保机构受到所有制的限制,必须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风险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受到较大的制约。

3 宁夏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3.1 中小企业需提升自身实力,强化信用能力建设 一是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认识到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财务的管理、产品质量的管理、资金运用的管理是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更是改变信贷弱势地位的基础,只有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增强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信心。二是要加强信用建设。面对抵押担保物不足的现状,中小企业应加强信用建设,树立“信用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的观念,以此来获得长远的信贷支持。

3.2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积极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之路 一是要明确市场定位,大型银行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大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内法人银行,更要明确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着力支持县域、社区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真正办成小微企业专业银行。二是要完善贷款发放和利率定价的机制,不仅要考虑银行本身的成本、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盈利需求,还要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对社会的贡献,选择有预见性的贷款组合和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不但要做到“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

3.3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外部环境 一是对于小企业方面,政府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小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并明确补贴的发放、程序和标准;同时对于小企业实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在降低小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小企业为了逃税漏税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现象,使得银行可以获取到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二是对于银行方面,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银行发放符合一定条件的小企业贷款产生风险时,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在税收方面,可以考虑对以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并在小企业不良贷款核销方面尝试适度的突破,允许不良贷款导致的实际损失在税前列支。并要保证优惠政策的深度和覆盖面。三是对于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由政府牵头,建立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融合司法、工商、税务、海关、中介组织、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管理,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

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需要多方的努力,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小微企业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贷款融资的顺利实现,并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因此,及时解决小微企业的疑难杂症是当今社会关键的经济问题,如何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开发出更多、更新的融资方式,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服务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贡献社会和谐[J].新金融,2007年2月.

[2]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3]迈克尔・迪曲奇.交易成本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5):5-10.

[5]张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金融视线,2012(11):156-158.

本文是2012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校级课题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J201227。

作者简介: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11

关键词:普惠金融 融资服务平台 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53-02

一、当前实体普惠金融机构在破解小微企业融Y约束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普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力度的加强,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达到了23.4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90%,同比增长了13.3%。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然而,当前实体普惠金融机构尚无法完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产品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匹配度不够。小微企业对资金具有频率较高、需求较急、时效性强等一系列特点,这就导致了其对实体普惠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需要专业化、特色化的极高要求。当前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定量的有效融资,但其融资服务的针对性仍旧欠缺,容易造成普惠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需求不匹配,小微企业无法获得所需服务的问题。

2.实体普惠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悖论。在传统融资方式中,融资利率、抵押品与担保费用三个条件因素相互影响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资产规模较小、无有效抵押品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金融市场很容易出现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小微企业融资的悖论无法有效破解,形成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资金的恶性循环。当前实体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实体普惠金融机构愿意以低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二是实体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时更倾向于先控制自身风险。当第一种情况出现时,小微企业可以以极少的代价获得所需融资,但普惠金融因此承担了更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使得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普惠金融无法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融资方式。而第二种情况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无法有效降低、融资问题得不到很好缓解,这样都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悖论难以解决。

二、融资服务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优势分析

由于实体普惠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融资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的融资方式,为我国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当前我国融资服务平台的模式主要以平台所担任的角色及担保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在众多融资服务平台中,以经过一次由“第三方担保”向“去担保”转型的陆金所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以陆金所为例,分析陆金所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的成功做法。陆金所是为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中介和投融资服务为目的,其累计贷款余额已达到1233逾亿元。其运行模式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陆金所成功地引入平安集团公司旗下的担保公司,对陆金所的平台项目提供担保服务,并实行“一对一”的对接模式,而不做资金池和期限错配,实现有效地降低投资者风险的效果。同时,当借款人逾期80天未还款,平安担保公司将会把此情况上报给央行征信系统,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将被备案,这一模式提高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有效控制了信用违约风险。2014年以后,因为相关政策限制,平安担保公司的担保金额远超了10倍杠杆限制,使得其无法再继续为陆金所进行担保,而伴随着陆金所推出了“稳赢-变现通”项目,陆金所逐渐进入了去担保化时代。这意味着相关项目,陆金所不再提供担保,但与此同时也加速了借贷双方的对接速度。为了与去担保化相匹配,陆金所改变了“一对一”的模式,转变为分散投资,即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入不同的项目,以最小化自身风险。陆金所也开始建立借款人审核及评级机制。通过分析陆金所,发现融资服务平台优势如下:

1.有效解决平台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小微企业的融资寻找时间。在小微企业申请融资过程当中,小微企业与提供融资资金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融资服务平台的出现意味着我国金融服务开始走向大数据时代。融资服务平台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能够很好地匹配借贷双方,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融资门槛。陆金所等融资服务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存在,承担了帮助借贷双方寻找资本对手方的职能,减少了融资寻找的时间,使资本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循环起来,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急的要求,推动了小微企业的更好发展。

2.提高了融资服务的针对性。融资服务平台在对借贷双方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微企业选择与其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需求特点相匹配的借款方,且其产品的多样化、定制化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更好的选择。

3.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在普惠金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悖论,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实体普惠金融机构大多作为融资提供者,而使得其不得不在控制自身风险及帮助小微企业以低成本获得所需融资这两个选项中进行权衡,导致了融资悖论的产生。而融资服务平台作为除借贷方之外的第三方存在,其内涵为中介方,盈利来源于服务费,其在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牺牲自身利益,融资悖论自然不再存在。与此同时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也相应降低,其可持续发展性也得到增强。

三、融资服务平台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安全问题。融资服务平台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同时,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导致融资服务平台难以有效保障小微企业的信息安全。说明融资服务平台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应注意信息安全问题。因为融资服务平台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平台会尽可能多及详细的收集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真实信息泄露、信息被打包出售、个人账户被盗等W络信息安全案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融资服务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要加强平台自身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构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切实保护小微企业的信息安全。

2.风险控制问题。能否良好控制风险是融资服务平台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融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来源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任危机。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仍旧不可避免有部分小微企业存在伪造信息、卷款而逃等行为。当这些行为出现时,融资服务平台形象会遭受重大乃至毁灭性的打击,在融资服务平台兴起初期,因此没落或者倒闭的平台不胜枚举。因而,融资服务平台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应建立有效、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审核小微企业信息时,应切实落实小微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保证融资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以陆金所为例的融资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并分析融资服务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独特优势。融资服务平台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以金融中介形式有针对性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所需的融资资金。融资服务平台从借款人转变为中介人,在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给予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同时,融资服务平台能够以低成本地针对性、多样化的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了实体普惠金融机构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在利用融资服务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和风险控制问题。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普惠金融有效降低湖南省农户融资门槛研究”(15YBA194);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16C079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项目“湖南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GLX172);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普惠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G)SCX1610);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普惠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SCX1610)。]

参考文献:

[1] 曹佳琪,罗荷花.普惠金融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分析[J].经济论坛,2016(11)

[2] 黄子健,王.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1)

[3] 熊泉.P2P网贷去担保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罗荷花,李明贤.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6)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小微企业保险服务范文12

关键词:大数定律;小微企业;授信模式

JEL分类号:G21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2-0114-03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下称《规定》),首次把中小企业细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占我国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占全国企业总数95%以上的小微企业创造着非常可观的社会财富,承担着不逊于大中型企业的社会税赋,并且在对外出口、活跃市场、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规定》的出台使得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和贷款政策更有针对性。

一、小微企业贷款难现状

小微企业通常通过互相赊欠缓解小部分的资金需求,或通过民间借贷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商业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小微企业的决策与经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往往存在经营不规范或经营过程不透明等问题,缺乏可信度高的财务报表,商业银行无法判定企业的风险状况;二是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缺乏合适的抵押品和担保人,存在较高的贷款违约风险;三是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具有“短期”、“小额”、“急迫”的特征,如果商业银行继续像服务大企业一样一单一单地服务小微企业,无疑会迅速增加银行的人工成本,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会遭遇到巨大压力。

二、基于大数定律的小微企业授信模式

大数定律要求银行(金融服务提供者)首先要研究小微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特点,并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在先行规划的前提下有计划地介入相关小微企业,大数定律就会发挥有效的指挥棒作用,系统性风险会有效降低。基于大数定律,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现阶段(初期)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批量化、流程化和规模化”(三化),简言之,即以批量营销模式为主,坚持业务发展的流程化,以科学的发展原则和风险管理理念尽快实现业务发展的规模化。最终或长远的目标是实现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培育和输送出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并形成小微企业金融的差异化服务。

因此,在小微企业授信模式的选择方面,应立足于集群项目进行批量开发的模式,并将集群项目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进行批量、系统性的开发和授信,这样更容易把小微企业金融做大做强。

(一)家居行业集群项下商户租金授信模式

模式背景及设计初衷:在家居建材行业中,如果经营商户租赁所在商城中市场管理方的商铺进行经营,单次租赁期限较短,且租金逐年/次上涨较多,假如市场管理方(出租人)计划一次性提前收取未来1-3年的商铺租金。并根据预交的限期给予经营商户不同程度的折扣回报,而银行又认可该家居商城集群,同意对商城中的经营商户进行小微企业融资授信,在市场管理方愿意对商户租金贷款承担全程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且愿意为其保证行为另行提供其他“再担保”的条件下,银行可以进行两个不同性质的额度授信,即首先核定并给予家居商城内全部经营商户一个最高额授信额度(由市场管理方推荐其认可的经营排名靠前的商户,且单户租金贷款的额度不超过其新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的总租金的80%),另外向市场管理方给予一个相应的最高额保证担保额度,并通过银行与市场管理方签订相关法律协议的形式完成保证担保的法律程序。

该模式会达到以下目的:1、对市场管理方:通过租金贷款,可以一次性收取未来1-3年的租金,可以增加现金流,有助于其更好地发展;2、对商户:商户拿到租金折扣,避免了以后每年度或每次签约时的租金上涨压力,经营成本降低,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经营或租金交纳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3、对银行:优质经营商户的分散经营本身即是对整体项目授信风险的分散。而保证人即市场管理方愿意以不动产进行“再担保”,即对保证行为形成的最高额保证债务进行担保。客观上增加了市场管理方的违约成本,可以促使其在推荐商户及进行保证担保行为时审慎谨慎,而且由于商城经营大多采取先由市场管理方统一代收经营货款、再向商户定期划转的结算模式,能够实际控制商户的经营资金流,通过对此部分现金流的相应监控,对银行及市场管理方自身的风险可以再次起到降低作用,附带地,银行就此可以顺利地开展网银、结算等产品的交叉营销,提高小微企业的综合贡献度。

在实际操作时,商户的贷款会直接划入市场管理方(出租人)的对公账户(按揭操作模式),商户可选择按月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还款,如果贷款出现逾期,作为保证人的市场管理方可以暂停与逾期商户进行内部货款结算,并有权代银行扣划逾期商户的结算款项,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对贷款商户而言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威慑力量。此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三赢”模式,三方利益相互渗透,风险控制措施巧妙,可推广性较强。

(二)百货商超类集群供应链商户授信模式

此种模式的思路侧重于信用融资方式的运用。背景及思路是:针对城市主城区内大型的百货、商业街区及超市经营者(即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链涉及的小微企业,如其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容易产生经营现金流,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较快,属于与日常大众消费关联度较高、受经济周期或政策影响较小的行业,且其与核心企业合作期限较长、货款结算频繁(一般以周为频次,或者更频繁),经核心企业推荐,银行可以给予上游供应链的小微企业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融资授信,供小微企业进行短期资金周转使用。但一般均要求核心企业与银行形成金融合作关系,要求核心企业负有协助银行进行小微企业经营数据核实及贷款催清收等附随义务。当然,如果核心企业能够及愿意对其上游供应链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也可以考虑增加授信的客户范围及信用授信额度。

(三)产业链品牌核心企业下游一级商应付(预付)账款授信模式

基本思路及初衷:本模式主要是为解决知名品牌的生产或销售商与下游一级商之间货款结算的支付问题而提出。对于在当地或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要求核心企业推荐其认可的资信较好的商,并提供相应的保证担保,由银行在审核后向品牌商给予一定的融资额度授信,主要由商向核心企业支付赊销的应付账款,或者预先支付预付货款

使用。核心企业能够实际监控贷款及其用途。

本融资模式的优点是:在品牌及其范围事先已经调查确定的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已经预先得到了排查和降低,对“品牌生产-销售”环节而言,向商融资实质上是对核心企业融资,客观上有助于核心企业的做大做强,结果同样是三赢。但需要重点关注核心企业的经营及品牌的管理能力,以及品牌所处行业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关联度和知名度。

三、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确定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且经营情况复杂,商业银行很难对每一个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级和信用评级,不仅评级标准难以统一,而且商业银行人工成本也很难控制。不过,在大数定律下,小微企业平均贷款风险趋向于预期贷款风险,因此可以用小微企业的总体预期贷款损失率来代替每一笔小微企业贷款的预期损失率,这样可极大降低利率确定模型的开发难度。

商业银行要容忍小微企业比一般大客户稍高的贷款违约率,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的。小微企业融资属于高风险业务,风险与收益应当匹配,高风险必然要求高回报。在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业务中,银行相对客户来讲处于劣势,没有平等的谈判地位,对于利率水平往往没有最终的决定权。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正好相反,银行具有自主定价权利,其业务定价水平及收益回报应当明显高于一般的大中型企业业务及住房按揭业务。这就要求银行在对小微企业授信时,收取稍高的贷款利率以弥补比大客户更高的风险,大量的小微企业有效客户也能在数量上分散和降低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风险。

大数定律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可由以下模型确定:

R=RCC+ROC+RTP+REL+RNEL

其中R表示确定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RCC表示资金成本率,ROC表示运营成本率,RTP表示目标利润率,REL表示总体预期贷款损失率,用来代替单笔业务的预期损失率,RNEL为非预期损失率。非预期损失主要考虑大数定律下无法对冲的行业、区域、宏观经济、贷款设计因素对小微企业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RNEL可以表示为:

RNEL=行业风险溢价+区域风险溢价+宏观经济风险溢价+贷款设计调整溢价

行业、区域和宏观经济风险溢价是指对由行业、区域和宏观经济因素导致的小微企业贷款组合无法对冲的非预期风险的补偿,贷款设计调整溢价是指由于贷款金额、担保方式、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不同导致的风险而采取的调整措施。

四、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管控

一是注重前期市场调查和业务开发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在小微企业贷款刚起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市场的调查,明确行业、区域、宏观经济等市场准入要素。不能照搬过去服务大中企业那一套信贷标准。在规划好调查内容、贷款利率确定方法以及贷后检查方法等重要内容之后,逐步试点进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在银企合作中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逐步扩大试点内容和试点范围。

二是严格小微企业的准入标准,注重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调查。对小微企业的调查应该遵循“内容重于形式”的标准,总结起来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纳税报表为基础,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理清企业的真实状况:二是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理清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三是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基础,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理清真实的贷款需求;四是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准确评估银行授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