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

时间:2022-09-21 13:36:05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小微企业;国民经济;国际接轨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20-02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国际上一般以企业员工人数、资产总额来定义小微企业,但各国因为各自发展水平、角度不同而定义不一。根据2011 年7 月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比如,批发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等。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

我国小微企业的基数比较庞大,单从数量上考虑,小微型企业占据了中小企业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它们普遍特点是生产规模和实力比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只是在特定的区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产业特点。在地域分布上,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在数量和发达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经济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上缴税收比例已达50%,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力量。成为构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基础。

二、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等原因,原来小微企业拥有的优势已经逐步消失,内需、外需都已经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

1.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有超过80%的小微企业是个人创业,也就是所谓的单个老板的白手起家,而由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市场环境的认识程度、管理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认识、商业眼光等多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我国的小微企业中,具有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企业不足5%,管理水平不足是相当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2.市场竞争力不强。小微企业本身的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并且在企业信誉与品牌口碑方面,与大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客户在进行购买和消费时,倾向于中型以上的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存在着管理意识差、管理随意性高、人才意识不强、优秀人才引进资本不足等多个弱点,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平均水平落后于大中型企业。

4.金融支持不到位。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及扩大经营的时候都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不足。创立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力度较低,仅有不足30%的企业得到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贷款比重在50%以上的不足1%。流动资金不足也是许多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资金周转不畅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扩大经营。

5.技术含量低及经营不规范。小微企业技术含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技术研发呈空白状态。大多小微企业基本没有研发经费的投入,只能陷入低端的无序竞争之中。

三、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大对小微企业政策的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给予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经济政策,总难以切实得到落实,导致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相当不明显,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我国缺乏一整套专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在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就业、技术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体系,而缺乏这一专门体系的原因又是我国在制度建设层面尚有缺失。

降低小微企业创业及经营税率,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经营和鼓励创业的税收法律。其次,要减少政府审批程序,彻底清理各种不合理的税费,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2.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体系。小微企业的技术开发、资源开发、信息交流和资金的高效运用都离不开社会中介机构的支持,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服务网络,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3.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必须按要求保持较高的水平。鼓励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各种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政府可以成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属银行,从政府财政中划出专项定额补贴资金,促使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切实地降下来。

(二)提高自身竞争力

1.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一是突出企业主营业务。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小微型企业更应该稳住脚步,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要突出主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从追求产品数量上升到追求产品质量和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小微型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执行权、决策权、监督权相分离,明确角色分工,各司其职,共谋发展,坚决摒弃“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三是要主动转型升级。在战略选择上要与战略新兴产业靠拢,提升企业竞争力。四是小微企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随意篡改数据。同时,政府财政、税收、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共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透明化,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减少企业造假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信誉。

2.主动学习信贷知识。一般来说,小微企业只有比较短的生命周期,我国小企业自创办起5年内的死亡率有30%之高。工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小企业这一群体具有着较高的开户注册率也有着不低的吊销注销率。银行往往出于自身的发展考虑对信贷发放必然要求高安全性和高收益性。所以,小微企业更应注重自身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自己专门负责融资信贷的部门,从分析自己的企业类型、经营模式、所需要的信贷业务类型出发,深入全面的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产品加以了解,主动疏通与银行信贷的合作渠道,为银行信贷人员提供可信服的信用记录,积极主动且合理的申请贷款,融通资金。

3.积极转型创新。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除了如何健康成长外,更要考虑如何开展产业升级与转型,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小微型企业应该坚持内涵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小微企业也要联合创新。同行业中小微型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做创新,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实现企业实力的提升,提高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

(三)国际经验借鉴

1.美国促进发展小微企业的途径

美国在小微企业的管理上,制定了一套健全的体系支持小企业。美国设立有小企业管理局(SBA),向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信息共享、技术援助、政府采购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美国融资市场体系健全,形成了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区域性担保体系及社区性担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流程市场化的信用担保体系。美国联邦政府鼓励小微企业合作联盟。政府鼓励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合作,甚至从属或依附于大企业,这样,小微企业可以在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大企业的支持。同时,小企业也热衷与其他机构,特别是与消费者形成联盟,并以此来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商业化进程。此外,还鼓励小微企业与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形成合作机制者形成联盟,并以此来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商业化进程。

2.欧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途径

欧盟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包括为特定投资领域提供补贴、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以及小企业信息、通讯、技术、投资担保等多种投融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设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的专项基金。积极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律和竞争环境,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和技能培训课程。

3.德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途径

在小微企业管理上,德国对小微企业设置多头管理机构,除在经济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局专门促进小企业发展外,联邦政府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设有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在融资扶持手段上,德国更具有加多样化。德国政府和银行合力出资组建了企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可获得资金资助;德国政府设还立有专项科技开发基金,扩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资助。

结语

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家现在也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要靠小微企业自己去努力。要重视目前的挑战,抓住现有的机遇,加强企业管理,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整体实力。参考文献:

[1] 施向军.小微企业生存面面观[DB/OL].中国质检网,2012-08.

[2] 许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破局[J].时代金融,2012,(8).

[3] 朱锌.扶持小微企业需做好政策“加减法”[N].证券日报,2012-01-19

[4] 王松才.支持小微企业政府该怎么做[N].中国经济时报,2012-02-16.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我国小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步履维艰,目前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经济现象。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在国家财力雄厚,体制外资金也十分丰沛的大背景下,需要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却面临严峻的融资困境,确实发人深思。究其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一些传统产业,产业本身不属于国家信贷政策的支持范围,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融资困难。

(2)企业自身缺失性因素影响。多数小微企业在财务报表、抵押物等方面不符合商业银行信贷要求,按照银行传统的服务标准,这些小微企业不可能成为信贷对象。

(3)银企联姻不到位。由于商业银行服务门槛较高,缺乏主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热情,使得银企沟通不够,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很少,不能有效地形成诚信融资。

(4)社会担保服务缺位。信贷担保是弥补小微企业自身缺失因素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社会担保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服务水平等都满足不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

(5)融资方式单一。从现实情况看,许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在银行贷款得不到落实时,被迫寻求高利贷。

鉴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严峻形势,国务院总理于2011年10月12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六条金融政策措施,即: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2011年10月、12月总理先后到浙江、江苏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对支持和扶持小微企业做出了明确指示,表明了全社会支持和扶持小微企业的态度和决心。

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大好形势下,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环节的实际情况,就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浅议探讨。

一、加快社区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金融服务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来源很多,除银行融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外,规模较小而数量较多的社区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金融体制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行银行体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在体制上依托商业银行,设立重点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分支机构外,应加快社区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金融服务。

近乎疯狂的民间借贷,既反映了市场资金的旺盛需求,也反映了民间资金的充裕性,并且其潜在的高风险和已经引发的民间借贷事件对资金供求双方亮出了高级别风险警示。当前形势正是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因势利导,创新金融体制,完善监管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大好时机。在依法监管下,鼓励民营经济兴办各类股份制、区域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社区金融机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二、兴办多种类型的金融担保机构,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融资担保难是小微企业难以融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在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方面有许成功的经验,一些成熟的担保模式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以贷款担保形式为主,美国中小企业局(SBA)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担保方式诱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主要有以下担保方式:

(1)一般担保贷款。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

(2)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这类企业SBA可提供25万美元以下的90%额度比重的担保。

(3)“快速车道”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

(4)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

另外,法国、日本等都有政府控股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我国小微企业遍布各个领域,从业人员、所属行业、发展水平、产品结构、经营模式、分布地域、融资需求等各不相同,必然有多种多样的担保需求,需要多种类型的贷款担保机构。以下担保模式值得探讨:

(1)设立国有控股的担保机构。

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关系民生,政府有责任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生存中遇到的融资难题,通过成立国有控股的担保机构,制定特别扶持政策和特别担保条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融资进行特别担保。

(2)加快发展社会性融资担保公司。

在依法监管的前提下,制定相关优惠措施,例如减免税收、政府奖励、融资政策优惠等,加快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社会性融资担保公司,促进多元化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渠道,这是当前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担保业资本实力和担保规模快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担保业在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作用也未能全面发挥。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指导,既为融资担保公司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又要监督其健康运作,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中切实发挥作用。

考虑到我国目前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承担风险大及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在财力上加大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分担担保公司的业务风险,增强规模较小的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三、创新联保机制,发展多元化信用联保贷款业务

联保贷款一般是指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申请贷款,这类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实行信用联保。许多小微企业靠租用厂房、场地办企业,没有融资所需的抵押物,因而成为融资链上的弱势群体。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微无抵押联保贷款,较好地解决了无抵押物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是小微企业快捷获得小额贷款的良好途径。但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需创新联保机制,发展多元化信用联保贷款业务。

(1)实行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联保机制,解决融资长效化问题。

尽管小微企业信用联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资金需求,但“难兄难弟”式的联保能力毕竟有限,难以解决较大数额、较长期限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意大利帕尔玛地区的奶酪产业融资模式值得借鉴。意大利为了促进帕尔玛地区奶酪产业的发展,在大量实务操作的基础上,政府、银行、业户相互配合建立了奶酪抵押贷款体系,盘活了企业有效资产,扩充了抵质押范围,解决了奶酪产业链的融资需求,帕尔玛地区奶酪产业兴盛不衰。

(2)发展协会“联保信贷”,缓解困难业户资金燃眉之急。

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机构的协调组织作用,以“联保信贷” 方式将经营状况好、信誉高、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组织起来,开展10户联保、5户联保等融资方式,为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融资贷款,以解燃眉之急。在过去的一年中,辽宁省盘锦市通过“联保信贷”解决了大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四、创新抵押物机制,开发小微企业可供抵押资源

有的小微企业表面上没有明确产权的抵押物资产,但是经过“资产开发”、“资产盘活”等创新性设计,一些本质上具有高含金量的“抵押物”将会得以发掘,这些小微企业的融资抵押难题将迎刃而解。例如,山东省枣庄市农村信用社在探索创新抵押物方面,就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该信用社针对不同企业,开发创新了“河道经营权抵押”、“旅游景区门票收费权抵押”、“汽车合格证抵押”等多种贷款抵押物品种,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未来一定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需要大量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服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高等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1.12.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6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春市小微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调整结构、催生新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由于小微工业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规模偏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应对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等劣势,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生存及发展状况堪忧。引导和扶持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转变发展方式,是长春市一项重要的经济举措和民生工程。去年年底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宏观层面上为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长春市来说,当前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适逢其时,这为长春市补上民营经济、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不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年年初,长春市政协决定把扶持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今年调研参政议政的重点,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成为扩大经济总量的新动力。只有全面掌握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况,才能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1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1年,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已达58893户,主营业务收入3363亿元,实现增加值647.87亿元,上缴税金82.8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21.94万人,对长春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就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而言,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规模较大的行业在长春小微工业企业中占重要地位,对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无疑起着拉动作用。根据数据分析可知,长春汽车制造小微工业企业,态势良好,且在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中占首要地位,能持续良好的拉动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前进发展;而长春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态势有下滑趋势,由于其在长春小微工业企业中地位较为重要,将显著影响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的变化。主要行业的拉动加上其他各行业的综合作用,促成了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的现状,现从29个行业166个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具有以下特点:

1.1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出口逐步减少

从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运行态势平稳,且出口逐步减少。2012年1—8月,166个样本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307.45万元,同比增长12.90%;实现主营营业收入62461.52万元,同比增长13.11%。工业生产电力消费同比增长12.68%,与产值指标基本匹配。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总体态势平稳。样本企业1-8月完成出口销货收入2714.10万元,同比减少15.63%,除少数行业,如纺织、家具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没有出口销货收入,即无出口业务。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品出口增长迅猛,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6.65%;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30%。

1.2经济效益增长稳定,税负明显增加

从经济效益增长角度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效益增长稳定,同时税负明显增加。2012年1—8月,样本企业实现利润1553.49万元,同比增长11.89%;税金总额1921.73万元,同比增长18.54%,有明显涨幅。在经济不甚景气的市场环境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对行业、产品等选择转向较快,更容易感受并能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并能保持相当的盈利能力。同时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出台的缓、减、免缴税费及相关扶持鼓励政策逐步落实,但未显现出相应的效果,小微工业企业税负有增无减。

1.3资金占用量大,融资困难

从资金运转角度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资金量占用较大,融资依然困难。2012年1—8月,样本企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837.38万元,同比增长0.98%,变动幅度极小,不足1%,体现了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应收款回笼难度大,资金占用增加,资金利用效率下降。截止2012年8月末,样本企业期末借款余额9863.50万元,同比增长54.49%。从这组数据分析,小微工业企业已没有多少融资空间,又存在着资产质量相对较差、抵押物偏少等现状,若金融机构融资制度体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贷款门槛不放低,绝大部分信贷资金仍将流向大中型企业,小微工业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1.4经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

从经营成本角度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劳动用工与工人薪酬均增加。从2012年1—8月166家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相关指标来看,样本企业8月末从业人员数为5801人,同比增加3.29%,基本与产能效率情况匹配;工人薪酬为9429.38万元,同比增加18.01%;主营业务成本为49261.44万元,同比增长16.22%。从业人员数与产能效益基本匹配,而职工薪酬与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幅度却明显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加幅度,这表示小微工业企业盈利水平被压缩。

2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166个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的成长特点,可以看出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总体稳定,产值和收入实现双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扶持政策不明显。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利税与产值同步增长,减免税收政策未见成效。分析原因可能是相关信息不灵通、政府实施力度不足,导致扶持政策未能被及时实施。

(2)产品出口量少。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出口市场逐步减少,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部分企业销往国外,出口产品量甚少且有下降趋势。

(3)资金紧张。融资难仍然是制约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难题。资金好比一个企业的血液,资金流通情况在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小微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有效抵押物、融资渠道少、缺少相应融资经验等等。

(4)成本上涨。劳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快成为抑制小微工业企业利润两大因素。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成本上涨导致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只有良好的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才能推动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持续增效。

(5)各行业招工难。2012年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各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各企业应保持与其利润目标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

(6)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和资产负债率较高。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良好的抗风险能力能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良好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7)内部管理松散。小微工业企业的员工薪酬具有不确定性,基本没有正式的薪酬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也不健全,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缴的税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能在节约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规范性,进而促进其良好发展。

3促进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3.1省市政府应注重小微工业企业政策的利用及发展

(1)积极贯彻支持小微工业企业的政策措施。省市政府应有效利用国家颁布的支持小微工业企业的政策。有关部门和银行应抓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支持小微企业的九条措施,加大对小微工业企业的帮扶力度。长春市政府要研究出台相应的关于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实施细则,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加大有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帮助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了解、吃透政策,发挥政策的效能,以使更多的小微工业企业都受益,切实促进小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风险补偿、税收奖励、考核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保障小微工业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优化小微工业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小微工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办法。支持银行机构组建专营机构对小微工业企业进行集中化经营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创新小微工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互利互保的信用担保机制。广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提高对接成效。

3.2注重提高小微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管理、强化树立品牌意识。小微工业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企业正规化管理,用现代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企业,以留住有用人才,从管理上入手,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小微工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败下阵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品牌支撑,失去市场。因此,引导小微工业企业树立品牌决胜意识尤为重要。建议政府把小微工业企业的商标品牌发展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鼓励措施。对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小微工业企业,指导其对将来可能涉足的行业先行注册商标,争取做大做强;帮助、指导小微工业企业把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维护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品牌内涵,形成自身的产品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2)开拓眼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既要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也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判断,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企业的营销能力与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小微工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建议省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3.3创新融资模式

(1)扩大小微工业企业担保基金覆盖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小额贷款担保行业的发展,让更多企业能够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继续搭建“政银企保”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作用,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多方合力,缓解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题。

(2)可创新融资模式。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融资模式单一,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无法克服融资中的困难,相关部门可创新融资模式,从而降低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破解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制约瓶颈。

3.4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为逐步改善招工难问题,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畅通的就业供给与需求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从而提高小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4

国际上对小微企业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也不尽相同。根据我国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2011年6月联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至2000万元为小型企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为微型企业。在外贸实践中,一般将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归类为小微外贸企业。

2低碳背景下小微外贸企业的困惑

近年来,我国小微外贸企业占出口企业总数70%以上,所创造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65%左右。然而,小微外贸企业由于受资源、能力、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生存处境岌岌可危。2.1小微外贸企业外部挑战(1)低碳技术壁垒挑战。欧美等发达国家碳经济产业布局和技术积淀已经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历史,而我国绿色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特别是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无法应对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壁垒。如,2010年当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的EuP指令,以针对更广泛的ErP指令取而代之。首批ErP指令就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80%的办公设备、空调、冰箱等产品被拒之门外。这其中大部分产品是由缺乏核心碳技术的小微外贸企业生产的。(2)低碳贸易壁垒挑战。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通过推行各种碳壁垒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这些碳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减排证明壁垒及低碳政府补贴及政府采购壁垒等。业内专家认为,光启动碳关税一项,“中国制造”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有可能下滑1/4,这对小微外贸企业来说,将是不可预估的挑战。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碳标签制度,包括“沃尔玛”、“英国乐购公司”在内的1,000多家世界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我国小微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将受到其他国家强制碳标签标准的限制。

2.2小微外贸企业内部瓶颈首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式的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的特点,限制了出口规模的扩大。其次,技术力量薄弱、低碳创新能力低下。由于我国小微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较低,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不具有竞争能力。再次,人才、物资、资金等相对匮乏。众多的我国小微外贸企业规模小,人才吸引能力差,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能够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管理人才。所以,在低碳经济兴起时,小微企业难以应对国际规则的变动。当然,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客观上也制约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

3产业集群是小微外贸企业应对低碳壁垒的利器

3.1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学术界对于什么是产业集群,有不同的认识。Porter(1991)认为,简单地说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殊领域中,相互联系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形式。不管学者研究的角度怎样,普遍认为产业集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集群成员中的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网络关系中,集群可分为两类:一类集群内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如江苏兴化戴南镇不锈钢制品,浙江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等等;一类是环绕核心大企业的中小微企业集群,如湖北十堰的汽车产业集群等。所以说,无论从理论研究结果,还是从社会分工实践来看,中小微型企业都是产业集群的绝对主力,而其中小微企业所占的比重更大。

3.2小微外贸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应对低碳壁垒的优势(1)产业集群为小微外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首先,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通过低碳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带动小微企业吸收应用,既是现实的,也是经济的。其次,每一个企业仅仅是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当其创新的低碳技术满足了上、下游企业的需要,并相互适应时,必将加快技术的扩散和应用速度;再次,在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集群内具备专业特长的知识机构和企业走联合协作创新之路,不但降低单个企业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而且有利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优势。(2)产业集群为企业碳足迹提供标准。产业集群内的质量检测、监督认证等服务机构或行业协会,会适时公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碳足迹标准,并会与标准化机构合作测算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和通用数据,为企业提供次级数据。小微外贸企业可从中获得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及外部通用的次级数据。产业集群为企业碳足迹的测算提供了外部支持。(3)产业集群可以为企业碳足迹测算提供初级数据。碳足迹是指某一产品(服务)从原材料购买到生产、销售和作为废弃物处理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它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阶段,更需要追溯至原料开采,材料采购及最终废弃物处理阶段,均需纳入碳足迹的计算范围,因此,碳足迹测算难度非常大。碳足迹测算,根据《PAS2050:2008》主要是: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两类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是将数量转换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每千瓦时能源使用量或者每千克材料输入量的千克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测算流程长,数据繁杂。某一出口企业不可能获得全部数据,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集行业协会报告中对同类材料或过程提供的次级数据。如果行业协会的次级数据精度不够,服务没有跟上,还要使用供应链中别人直接测量的初级数据。而集群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聚集与合作,上游企业可以为下游企业提供初级数据显然更加便捷。(4)产业集群能为生产经营提供绿色生态环境。产业集群的聚集特性使打造低碳生产经营环境成为可能。星罗棋布的产业园是产业集群主要的实践体现。在产业园区内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就有可有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这种集群共生和要素耦合,保证了循环运作、低碳运营。使集群内低碳产品生产成为可能,进而增强了企业出口竞争力。如,上海化学工业区从资源、能源、环保、管理四大领域入手,将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食物链”关系移植到产业系统中,实现物质封闭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其万元产值的循环经济指标大幅度高于全国同行业水平,其中能耗低于行业的1/2、废水低于行业的1/8、废气低于行业的1/3。

4依托产业集群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前所述,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生长的最佳土壤是企业集群。以集群功能发挥为主要着力点,利用、挖掘内外两股力量,全面提升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水平。

4.1优化立体软环境,增强集群低碳发展的外部动力政府行为、社会舆论、大众消费三个层面勾勒出低碳发展的立体软环境,对企业及企业集群的低碳化发展施加着强大的外部动力。(1)法律、政策加速企业低碳进程。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其国内低碳生产和消费行为由一开始的法律约束现已上升为企业、国民的自觉行为。我国也在能源、环保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低碳化国际大背景下,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等政策实施,引导企业在低碳化轨道上前行。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免税政策。2015年3月23日总理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拉加德时表示,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这种政策前拉、法律后推相结合的政府行为给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完善低碳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系统性、权威性。各级政府继续出台政策,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鼓励力度。(2)营造低碳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的舆论氛围。学术界要加强低碳理论的研究,形成科学实用的、有指导意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理论体系;企业界要通过学习转变思想,消除技术改造导致短期成本上升的观念障碍,增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前瞻性和使命感;面对社会大众,要培育低碳创新文化环境,增加公众低碳科学的教育,激励公众参与低碳创新;新闻媒介部门,要积极向社会大众普及低碳知识,各行业协会、企业集群多组织低碳创新活动,拓宽参与低碳创新的公共领域。(3)培育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早在2005年,联合国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85%以上的人在购买产品时都会考虑产品的环保标准。我国很多消费者还不太清楚如何真正做到低碳消费,2011年3月起,我国环境保护部开始向包括家电和办公用品在内的两类产品实施低碳认证标准,向社会推广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现实中全国人民在呼唤蓝天归来,寻找绿色食品。曾经《温州都市报》调查发现,有高达88.27%的调查对象愿意融入到低碳生活中来。社会大众对于低碳生活的向往与支持,必将倒逼企业产品或服务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因此,培育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也是促使产业集群低碳发展的又一外在动力。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金融创新力;企业内生力;新常态

[DOI]10.13939/ki.zgsc.2015.34.223

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难题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制度创新等有形之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三方形成合力,共同鼎举小微企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1 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力:拓展小微企业生存空间的战略推手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我国经济正值爬坡过坎之际,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愈显艰难。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发展优势,诸如市场适应能力强、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大等特点,不仅是转型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依托,更能为经济持续增长带来持久动力。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对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总是伴随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实施细则,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依然艰难,其中国家有关优惠扶持政策不能充分惠及小微企业,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源于一些政府部门存在“重大轻小”的思想和做法。一直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在财政补贴、市场准入、税收和信贷等方面,不能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一些政府部门在发展问题上,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观念偏差,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解读的层面,而应该在加强制度配套和加大落实力度上下功夫。

我们要加大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力度,切实做到将小微企业减税降负落到实处,作为拓展小微企业生存空间的战略推手,作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政策导向。首先,建议将结构性减税的优惠政策覆盖到部分小企业和全部微型企业。这就需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把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且在适当扩大减征范围和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所得税的优惠面,使部分小企业和全部微型企业都能享受到结构性减税的优惠政策。其次,破除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政府各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落实优惠政策工作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优惠政策要求的财税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另外,要完善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构建关于小微企业的信息咨询和交流平台,落实国家关于小微企业的统计标准和各行业的准入标准等。再次,加大国家关于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通小微企业获取相关优惠政策信息的渠道;要采取培训等手段让小微企业主和管理经营者深入了解国家政策,获知国家给予小微企业发展的利好措施,切实改变有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仅仅放在有关部门的桌子上,小微企业看不见更摸不着的现象。

2 推进金融制度的创新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虽然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各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和部门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由于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是从个体经营发展起来的,存在资信普遍不高,经济实力较弱,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加上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发放贷款时过于注重风险防控,而对于贷款制度的创新缺乏积极的态度,致使众多小微企业获取信贷支持的概率很小,多数小微企业只能望“资”兴叹,唯有依靠自身积累或通过亲戚朋友、民间借贷方式来筹措资金。对于初创时期的小微企业起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民间借贷的不稳定性与不规范性,由此带来的后续负面效应较为突出。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致使我国珠江三角洲和温州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小微企业倒闭潮,充分证明了小微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我国6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2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10%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有2/3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当前,我国现存的金融体制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适应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现象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的金融资源大多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其规避风险和逐利性的特征决定其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和政府性项目,而目前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配合施策方可解决。第一,进一步健全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政府要采取直接融资、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第二,进一步发挥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要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鼓励国有银行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调动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例如,天津市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贴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2015年天津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归结到一起,筹措了60亿元形成了资金池,科技、金融等部门帮助银行筛选企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如果银行发放纯信用贷款和首笔贷款,成了坏账,银行可从“风险资金池”中得到50%的补偿。这项新的政策极大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设立担保公司,特别是支持和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公司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让担保公司下调对小微企业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积极发展一批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银行;扩大金融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支持设立与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五,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推动小微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财务制度,从而提升小微企业的资信度和融资能力。

3 增强企业自身的内生力:夯实小微企业发展动力的根本出路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很弱、经营周期较短等特点,这就决定其经营得好,逐渐壮大;经营得不好,便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因此,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以此创建良好的经营环境,只是为小微企业提供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的积极扶持并非盲目支持,更非大包大揽。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域中看待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也就是说,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培育小微企业实现自我突破,自身壮大才是根本出路。

优惠扶持政策和逐步健全的金融制度作为外因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而小微企业内部的自我革新是其发展变化的内因,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一定的作用。这就是说,激发小微企业的内在活力才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第一,改变小微企业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政府要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和建立现代企业应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健全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主或经营管理者关于财经法规政策的培训力度,使其内部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决定企业规范程度和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第三,政府要积极创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增强对小微企业的创业服务能力,另外,要用好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基金充分惠及小微企业,提高小微企业的成活率。第四,要在国家促进就业政策中所提供的培训补贴的基础上,积极创办对小微企业创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免费培训班,提升小微企业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第五,政府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民众创业,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或者到小微企业工作,真正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提升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第六,完善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传递、收集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应用科研新技术新成果提供便利,切实提升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微小企业;乡镇;经济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四部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于2011年7月4日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在中小企业中新增了“微型企业”这一分类,并且该规定还对相关的数据指标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由此,我国的中小企业便分为三类,分别为中型、小型和微型,并且依据行业特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标准。新的标准主要根据企业当前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来划分。如对于工业企业的微型企业标准为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或者其营业收入低于300万元;对于农林牧渔类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为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为资产总额低于2000万元,或者营业收入不足100万元。新的标准实行之后,我国政策的扶持对象便成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国家从优化发展环境的角度考虑,相应出台了一些普惠性的政策、完善措施等来对其实施具体扶持。

一、小微企业对支援乡镇经济的作用

1、小微企业是支援乡镇经济发展和支撑地方财政的重要力量

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和微型企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有着见效快的独特优点,且所生产大多是一些日用品,所耗时间短,投资收益快,对于快速积累乡镇资金、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型和微型企业在就业方面的门槛较低,能很好的吸纳那些文化相对较低、技能相对较低的普通人群就业,相对拓宽了人民的就业门路。因此,小型和微型企业在提高乡镇企业的财政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稳定民族团结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微企业是乡镇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

在乡镇地区,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水电、生物质等对于小微企业的开办是很大的优势。因此,依据乡镇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小微企业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经济特色的产业结构。同时,小微企业机构简单,产品单一、易管理。既可以采用科学式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可以适应乡镇地区管理水平低的要求,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保证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小微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是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乡镇地区的产品有了更好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小微企业是乡镇工业化的起点

相对于乡镇的工业化而言,小微企业是其发展的起点和亮点,在国民经济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乡镇经济中,小微企业所占的地位是非常突出。作为乡镇经济中的骨干力量,小微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强大优势、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发展小微企业既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扬传统文化、发挥民族特色、开拓民族特需品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全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发展是推动乡镇经济快速的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乡镇微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扶持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法律法规支持方面,我国有2000年8月的政策意见,见[2000] 59号。这是一个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重点对推进结构调整、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25条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我国在2002年还出台了相关中小企业促进法。所有这些政策、法规都是为中小企业专门定制的,对于微小企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却很少。然而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以政策性指导为主,有关实际的操作规范却很少,因此急需一些具体的操作法律出台来指导微小企业的具体发展。

2、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

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和金融机构方面都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在融资方面,乡镇微小企业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贷款总量的比例方面,我国乡镇微小企业的比例不足20%,并且有约80%的乡镇微小企业面临非常严重的资金紧张问题,其每年的资金缺口达到300亿元。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他们房贷的主要标准是企业的规模,但是微小企业却并不占优势。虽然有国家政策扶持的专项贷款,可是其标准也是行业风险小,且需要拥有一定的不动产。然而多数微小企业几乎没有不动产,因此在银行不接受知识产权抵押、债务抵押等的前提下,微小企业的融资面临很大的困境。

三、乡镇微小企业发展对策

1、完善相关扶持法律法规

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存在操作上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微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予以补充。如制定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条例、制定微小企业的相关减免税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的补充,进一步明确微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微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规范微小企业的登记管理和财产权属,保护微小企业的各项合法权益,规定微小企业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从而从政策扶持、法律法规方面来推动微小企业的发展。

2、乡镇应为微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微小企业在数量上较多,且其从业人员在素质方面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对微小企业的管理方面,乡镇政府大多还处于真空状态,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面临微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乡镇政府应该设立相应的机构,对微小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于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

3、乡镇应建设和完善对微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微小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其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都是不具备优势的,因此需要乡镇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付出实际行动来解决在它们发展中的问题。如成立专门的企业管理咨询组织,聘请专业人士来为微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关咨询和指导。对于费用方面的收取,应该本着少收费的标准,且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同时要鼓励高等院校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等向微小企业转让,在这方面,政府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结论: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经济成为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压力,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有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微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格外重视。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对这些新生力量给予一定扶持,促进他们的快速发展,进而有效推动我国乡镇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富,张敏,钟钰,杨艳涛,杨根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理念创新与有效推进——以“一村一品”为例[J].天津: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0(4):3.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7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125—02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重申,要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中小微企业资产少、规模小,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竞争力,但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动力强大等特点也是大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富有创新精神,将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最宏大的主力军,为全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中小微企业为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中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很多中小微企业要么依托大型企业生存,要么在大型企业的夹缝当中寻求突破,还要面对同类型企业的竞争。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和经营压力的中小微企业,不得不依靠技术创新来提升自身价值,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据统计,多数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都来源于中小型企业,如飞机、复印机、空调和拉链等等。而中小微型创业企业更是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推出计算机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英特尔和微软公司都曾是小企业,苹果和搜索引擎Google绝对是从微型企业起步的。创新精神成就了这些名声赫赫的企业,也成就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来源于中小微企业。2010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比例已经达到82.6%。

(二)中小微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对客户需要的理解和反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不仅促使企业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而且推动了中小微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由于中小微企业与客户之间有着更直接、更深入的联结与交流,使得中小微企业更容易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在某些大企业还在想象客户需要的时候,很多草根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则更多地贴近客户,设身处地去了解客户的需要。现代商业中,需求多样化愈加明显,市场日益细分,客户的动态需求越来越多。而中小微企业信息传递快速、反应灵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专注于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正是基于创新,获得了非传统商业模式的成功。

(三)中小微企业是社会稳定的支柱力量

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吸收就业最主要的渠道。“十一五”期间,中小微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就超过4 400万个,截至2010年末,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1 000多万人,吸收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主要力量还是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的划分标准,我国3400万个体工商户也都属于小型微型企业范畴。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中小微企业不仅直接参与了企业创新,而且积蓄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支柱,为增强国家和社会创新发展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开渠道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也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和困难,诸如创新环境不佳、融资渠道不畅、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资源短缺等等。来自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和先进成功经验的指导,将对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有效地增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一)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环境

1.完善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国家良好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通过政策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可以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制定完善的鼓励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使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得到普遍扶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微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将先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极力消除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行为,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的市场机会。在政府采购中一视同仁,打消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后顾之忧。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税金融;促进;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33-02

一、吉林省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全省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和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促进了小微企业的生成和发展。

1、创业孵化基地为小微企业生成发展提供载体。截至2011年年底,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已达95个。其中:科技型创业孵化基地10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2个,产业型创业孵化基地20个,综合型创业孵化基地50多个。孵化基地累计完成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最大孵化容量可达4500户,现有在孵企业约2900户,毕业企业约400户,累计开发就业岗位约10万个。

2、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为创业提供人才保障。吉林省已经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创业人才培训工作。引入了清华大学教学资源,开展高端培训,截至目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管理团队4200人。瞄准行业标杆企业组织培训,共组织500多名千户成长型企业经营管理者赴上海、青岛、苏州、温州、广州、深圳等地参加培训。利用国家银河培训工程组织培训,全省共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3200多人。组织实施“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几年来,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往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民工、个体经营者、残疾人、归国劳务人员及创业企业小老板,全省共免费培训6.1万人。

3、建立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输血。吉林省是全国第一个成立副厅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省级机构的省份,并于2010年4月组建了全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提出打造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融资担保、法律维权、电子商务、事务等十大要素服务平台。几年来,服务联盟共为中小企业融资近500亿元,培训各类人才50000人次,直接增加企业效益15亿元。在20个试点县(市、区)中,有15个县(市、区)成立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金共计5.3亿元,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90余户,提供贷款6300多万元。如中国建行吉林省分行在近三年已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300亿元,在全省拥有9家小企业经营中心、专职客户经理140余名,服务机构200余家,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小企业金融网络。

二、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因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吉林省银行又受到总行在授信规模、信贷自方面的限制,使得银行向小微企业放款的力度和速度都在减弱。小微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的贷款不仅难贷了,就是贷到了由于成本的提升,小微企业也很难有获利空间。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展开。

2、缺乏人才和产品技术开发。由于社会观念和认识的偏差以及企业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很多人不把私营企业看作是真正的就业,使得小微企业难以吸收到所需要的人才。从全省众多经营建材、矿产、机械、养殖、食品加工等粗放型低技术含量的小微企业可以看出,企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高。

3、缺少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对经营管理上的缺陷依靠自身的力量无力来扭转。相关的咨询、培训机构又都发育不良,校合合作培训不畅通,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不注重树立品牌的培育和现代管理意识。小微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在发展观念上比较落后,缺乏危机意识,缺乏长远发展规划,难以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据调查,吉林省有90%以上的个体经营户从事第二、三产业。吉林省小微企业真正树立起品牌经营的企业很少,能够走出省门乃至国门的企业和产品更少。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3年3月吉林省出台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小微企业创业扶持中,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创业投资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服务型、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及外包服务。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适度倾斜。发展小微企业采取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即“1+3”模式进行扶持。一是省财政每年编列小微企业扶持资金预算,成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用于创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设立担保基金和扶持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做到专项列支、逐年递增、足额拨付,各区县财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加大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力度。二是小微企业除享受国家和吉林省对中小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企业所得税享受振兴老工基地的优惠政策,实行先征后返。三是小微企业以投资人自有财产、亲友财产或通过社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取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按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2、着力促进小微企业持续成长。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走进高校开展大学毕业生小微企业创业座谈会,走进基层开展返乡农民工小微企业创业咨询活动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加大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帮助创业对象抓好创业设计。强化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员创业引导,帮助创业对象捕捉商机,积极引导小微企业重点向科技开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工业、科技、商贸等大中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管理订单的支持和服务。依托吉林高等院校,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依托商业步行街引进一批有特色的小微企业,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创业一条街和创业园区的有效途径,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提高创业能力,确保小微企业做强做大。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激励民间中介机构或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市场信息、寻找商机等,确保小微企业做强做大。

3、积极营造促进小微企业吸引人才的发展环境。一是培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从突出政策优惠转为政策引导、资金跟进同体制机制创新、各层次各方面配套服务相结合,健全扶持小微企业自主创业、人才开发、市场准入、技术信息共享、资金融通、就业保险、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出台小微企业吸引人才政策。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在小微企业人才供应、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要在专业设置、联合招生、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小微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小微企业工作,对于联合小微企业申报的科研项目给予扶持,以调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4、提高小微企业创新意识。一是创品牌意识,支持小微企业抓好商标保护。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抓好商标的培育、注册、保护等工作,制定小微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增强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创建工作,推行品牌经营。二是强管理意识,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行政指导。通过上门服务、咨询和组织知识讲座等形式,协助、指导小微企业抓好管理,推进小微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进程。三是抓技改意识,促进小微企业升级转型。依托重点企业、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帮扶等多种途径,促进小微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借助工业园区的平台资源,探索在园区内成立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各县工业集中区也要规划一个区域作为小微企业孵化园,让小微企业在园内自由创业。各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力争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

5、创新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一是要求行业组织牵头,联合行业内同类的多家小微企业以“抱团”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合作,克服单个企业合作能力有限的弊端,形成集聚效应。二是职业院校要从教育公益性的角度,把小微企业群体作为合作对象,开展针对小微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惠及面更广的订单培养,引入企业共性的教学项目,将培养过程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小微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地方政府部门要统筹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加大高职教育资金投入,并引导大中型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平台,面向所有的小微企业和高、中职乃至培训机构开放,政府则以奖代补或者拨付运行费用等形式给予扶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出台9项措施支持小型企业发展[N].城市晚报,2011-10 -13.

[2]我省年均生成小微企业万余户[N].城市晚报,2012-03-22.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9

一、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多具有“额度小、要得急、频率高、周转快”特点。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各金融机构均设立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专设部门和机构,但有些金融部门过多地注重风险控制,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规模和进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据了解,我国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反映当前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负担过重,50%以上的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90%以上的企业因自身积累少、融资困难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进行技术改造。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使其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不占优势。据调查,中小微企业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而平均贷款数量仅是大企业的0.5-1%,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商业银行出于效益性和规模经济以及风险性考虑,往往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对中小企业融资交易费用的增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有95%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有困难;40.7%的企业感觉银行资很难;只有5%的企业认为比较容易得到银行贷款。

第二,小微企业缺乏信息沟通平台。小微企业从整体上看属于市场弱势群体,在市场上得知名度相对较低,了解和推荐自己的信息渠道少,因而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些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开发的产品往往找不到需求方,国家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的优惠政策也因信息障碍难以落到实处。

第三,小微企业市场融资渠道狭窄。在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基本上是与大型企业相匹配的,而现有的金融市场也没有为小微企业的顺利进入铺平道路。一是民间融资缺乏规范化制度化,难以阳光化服务中小微企业;二是从资本市场角对企业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券要求较高,一般中小微企业难以满足条件;三是缺乏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化资金市场,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金融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

第四,社会缺乏有效的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服务体系。一是贷款抵押难,可提供的抵押物少;二是中小微企业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三是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层层报批,周期较长;四是基于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

二、对策建议

2013年是我国“三年倍增,五年超越”的攻坚阶段,中小企业将发挥主要支撑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要支持武汉、郑州、长沙等地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要求,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并以此为契机,力求在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手段上有所突破。

第一,成立民间资本借贷管理公司。财政资金引导,依托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激发民间资本借贷投向中小微企业发展,探索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有效途径,规范民间资本投融资行为。

第二,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由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协调银行金融部门密切配合,解决企业临时性资金贷款难问题,帮助企业“雪中送炭”。

第三,建议搭建银企信息交流沟通平台,构建全方位的融资服务体系。多形式、多方位、立体化地加强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交流,逐步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一是中小企业服务部门要主动为企业、银行牵线搭桥,组织涉及行业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大型银企推介会、博览会;二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开展银企联谊和推广活动,侧重本行业的企业与银行对接,开创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对接形式等。

第四,建议加快地方中小型金融组织的发展,积极引进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主要业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像地区性银行、行业类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元化布局我国银行业结构。中小金融机构机制较为灵活,便捷,更擅长于向特定客户群提供零星的小额短期贷款,弥补大银行的不足。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10

关键词:上海;转型发展;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06

目前,上海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成为上海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尤其明显。当然,在发展同时,问题和瓶颈仍然可见,上海小微企业出现了发展中的种种困境。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值得大家思考。

1 上海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如何在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科创中心建设中,把握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质企业,是上海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全市的企业状况来看,小微企业总量大对土地需求小,发展后劲比较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也较高,符合发展实际,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1.1 发展快后劲足

什么是小微企业,它和其他民营企业区别在哪里?顾名思义,小微企业就是指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包括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具体来讲,是根据有关法律确定的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划分依据。

上海转型发展中的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上海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也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对外开放的基础力量。这一现象在长三角地区、浙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明显。以上海某区为例,目前中小微企业占全区法人总数的94.16%,其中微型企业占绝对主体。从经济贡献度来看,小微企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区小微企业共创区级税收占全区企业税收的60%左右,销售收入依旧保持稳定增长。从创造就I的贡献度来看,小微企业吸收了全区94.56%的就业人口,也成为了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小微企业规模小、效率高,特别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结构转型的压力之时,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为加快产业升级,有些区有2/3的重点小微企业已着手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商贸类企业中有八成以上尝试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易并新引进了一批优质新业态企业,在新的产业导向下,区内老品牌企业也开始注重自身可持续性的发展,不仅在物流业上往高端发展,建立世界性通物流平台,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国外先进产品和经验,如生物制药、商业流通模式等方面可以考虑引进。

可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力量,增加就业的主要企业,财政收入增收、居民致富的重要来源。面对各种问题,大部分企业仍然处境困难。但部分新兴行业的小微企业,如环保、科技等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具体体现在多方面,一些小微企业更有信心面对环境压力,愿意主动适应、主动转型,在政策扶持和融资贷款等各个方面小微企业往往了解得较以前更多。

1.2 有问题有瓶颈

近年以来,上海小微企业却出现了发展中的困境局面: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是用人成本高、人民币汇率变化以及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等。应当看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压力。如何化解新形势下的发展压力,增强其发展的动力,成为小微企业面对新情况、新环境、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首先,人才队伍有待提升。上海小微企业的人才问题较为突出,来上海工作生活,房价高,生活成本相应也上升不少。而人才层次的高低,是影响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不同层面看,人才队伍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制约了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有待完善。小微企业相对其他企业来说,获取创新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能力较弱,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对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更为重要。

其次,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是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目前还有很多促进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需要完善,这些政策出台容易,但制定时没有考虑清楚,或者现在不适应发展需要,导致落实难。调查显示,在回答“政府当务之急该为小微企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回答情况是这样的,数据显示,34%的受访者认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应该保持,24%的受访者认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渠道应进一步增加,1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应长期减免。

再次,金融机制有待健全。金融制度不合理,机制不健全问题直接影响小微企业发展,成为重要瓶颈。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突出,信贷资金支持不足。长期以来,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问题,但近年来,这一问题有所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融资成本贵。抽样调查显示,近90%的小微企业反映当前融资成本过高,例如,商业银行普遍会在一年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利率20%-30%,再加上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需担保公司担保,企业一年期实际贷款成本近10%。二是融资额度低。宏观经济偏紧影响部分银行提高授信标准,部分银行要求企业追加抵押物或提供担保,大幅减少信用贷款额度。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高风险,小微企业离不开创新资金的支持。对资金的需求比较迫切,而资金缺乏是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最主要障碍。当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劳动用工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速度加快,部分企业急需的人才难以找到,使各类小微企业面临用工困难,甚至难以开工。小微企业的税负依然较重,融资难情况存在于大部分小微企业中,加剧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

2 上海小微企业发展对策思路

2.1 构造人才优势

小微企业人才紧缺现象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昂贵在上海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而这在今后较长时期将成为常态。如今基本生活费用,特别是房价上升,住房开支急剧增长,生活成本增加已经成为趋势,对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寻找对策和办法。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积极组建政产学研人才发展战略合作联盟,整合与人才相关的要素资源,搭建人才交流、交往、交友平台,从而实现人才集聚,提升上海人才资源核心竞争力。举办各类综合和专业现场招聘会,及时公布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数据,与各劳动力输出地加强联系,互通劳动力供需信息,切实解决好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要。要升级产业链,就必须为企业提高科研开发、培养复合人才、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提升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紧张,管理性基础工作往往比较薄弱,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高水平的管理,是保证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基本途径,也是关键环节,又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重视技术作用的发挥,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因为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创新能力是核心,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常重要,是支撑。小微企业既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打造创新载体,创新载体是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一批创新载体,为民营经济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高开放水平。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向外学习。上海经济外向度较高,中外交流来往较多,形成了较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国际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外部环境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当前,就创新发展理念来说,特别重要,发展理念决定可以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发展进程。创新小微企业发展理念其实就是遵循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增强创新发展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准确分析小微企I发展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与条件、生产要素与资源潜力、发展机遇与发展风险。提高资金效能,通过专项资金进行人事财务专项补贴,适度解决小微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多立科技项目,加大争取各类资金扶持的力度,在各级财政中明确相匹配的金额,提高扶持资金的总额,营造出有利于产业集聚式发展的政策环境。各区应站在服务全市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来谋划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领域集聚,提高城市竞争力。推进品牌集聚区建设。挖掘品牌资源,制定品牌培育候选企业名单,完善推进品牌发展的扶持办法,鼓励企业向外拓展和科技创新。

2.3 完善支持政策

小微企业对支持政策依赖度较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配套性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要完善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以来,上海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问题,但近年来,这一问题有所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融资成本贵。抽样调查显示,近90%的小微企业反映当前融资成本过高,以一年短期贷款为例,商业银行普遍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30%,再加上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需担保公司担保,企业一年期实际贷款成本近10%。二是融资额度低。宏观经济偏紧影响部分银行提高授信标准,部分银行要求企业追加抵押物或提供担保,大幅减少信用贷款额度。所以,资金支持对小微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要用好财政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小微企业创新基金,提高民营科技贡献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用最大化,促进创新与资本的有效结合。要优化上海服务环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审批需全面清理并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

要抓紧调整园区业态,形成特色园区,以产业链和综合体形式招商,吸引上下游有产业关联的企业集聚,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链,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只有在园区内形成企业赖以发展的产业链,才能锁定优质企业,避免企业随意流动。要支持自主创新,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仅要鼓励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专、精、新、特”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要利用好区域内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切实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互动合作,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推进政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办企业孵化中心,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高科技企业孵化网络。

参考文献

[1]高晓燕.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2]钱春海.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策略的微结构因素分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3]严行方.小微企业避险一本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4]高乃龙.夹缝中的利润――小微企业的生存赢利之道[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5]许宝键.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6]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3.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11

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经济步入增速适度降低与结构转型相结合的新时期后,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同时也是最为弱势的群体――小微企业正遭遇三大困扰: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成本难以控制、订单急剧减少。春节刚过,一位小企业主对今年的发展很不乐观:“现在工人的工资大幅提高,接单就赔本,根本不敢接单,可是不接单员工就会流失,形势好转时又难招人”。

从某种程度上看,广大小微企业主的纠结反映了小微企业的困难,折射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经济学界对小微企业发展已有共识,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改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无从谈起。如何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已经成为经济学家和实业界讨论的焦点。

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继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从中央各部委层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国家财政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仅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人民银行、银监会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力度明显加大,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总体明显改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方面的扶持政策。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与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距离。针对当前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的情况,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政府采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年内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二)努力缓解融资困难。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制定防止大企业长期拖欠小企业资金的政策措施。(三)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中央财政扩大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完善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以及标准制定。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培育和支持30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加强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400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便利通关措施,简化加工贸易内销手续。对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费和社会保险补贴。建立和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分类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制度。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管理水平。

2012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稳增长、调结构”目标之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最重要的内生动力之一,支持、帮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到全年以及今后长期的经济发展。当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创造更加有利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相信随着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和提升,随着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逐步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远景可以期待。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12

关键词:新时期;小微企业;临汾市

一、山西省临汾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临汾市小微企业的特点

1.行业分布广泛,传统产业为主

临汾市小微企业行业分布虽然广泛,但传统行业比重过大。从企业分布看,以传统优势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等14个行业。

2.经济成份多元,非公有制为主体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加上政府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小微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格局。2013年,临汾市小微企业11186个,其中,私营企业7952个,占到总数的71.09%;从业人员129734人,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62.43%:有限责任公司2018个,占到总数的18.04%;其他企业423个,占3.78%;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分别为308个、31个、286个、27个、131个、17个,合计占总数的7.1%。

3.依托自然资源,抗风险能力差

临汾市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临汾市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企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煤焦铁的支撑,主导产品产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下降,直接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生产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小微企业经济增长乏力,后劲发展不足。

(二)临汾市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临汾市小微企业发展目前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政府在财税等政策方面税收优惠力度不强;优惠内容范围局限;优惠政策不能落实,以及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同时优惠政策涉及领域相对来说还是较少,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这些都与小微企业生产成本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2.小微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缺乏

临汾市小微企业发展最大拦路虎莫过于是融资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我市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缺乏是主要原因。缺乏相应的小微企业贷款金融机构与贷款工具,同时缺失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信用担保法律法规与再担保资金补偿机制,从而无法有效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杠杆作用,这些都直接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3.小微企业具有先天缺陷

包括临汾市在内,我国很多小微企业较之于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具有其先天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规模小,存在先天资金不足;第二,小微企业“家文化”氛围浓厚;第三,企业主和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第四,用人难,留人难;第五,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

二、促进临汾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国家制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扶持政策,进一步创优非公企业发展环境。其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从土地、电力、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方面倾斜,帮助小微企业破解发展瓶颈。最后,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对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旅游休闲等企业,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消减收费项目,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以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升小微企业总体竞争力。

(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强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小微企业服务网络,为小微企业提业指导、行业规划、项目建设、政策咨询等服务,强化对小微企业的科技指导和服务。其次,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最后,要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