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媒体技术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

时间:2023-06-07 09:30:39

媒体技术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1

(一)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认识模糊。

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狭窄。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上,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活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性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组织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块太少、太小、太零碎,教学过程中缺少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第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作用发挥不足分。第二,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很难或少有请到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来学校授课。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太健全,培养培训基地条件也相对比较薄弱。总体而言,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正好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第二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第三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由此可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受教育者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思想、观念、模式。

三、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该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美学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创意设计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

(一)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美学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设计素描与速写、三大构成、美学基础、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摄影摄像技术。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平面设计辅助软件(PS、AI)、平面动画设计软件(Flash)、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Maya)、视音频编辑(Pr)、影视后期合成(AE)等。这些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教、学、做”三位一体,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完成学习内容,合理认识各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创意设计类课程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director)、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包含很多设计技巧,如设计文化内涵、美学欣赏、色彩搭配等。采用项目化教学,把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出来,让学生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使其有效地快速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技巧。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训练使其得到全方位训练,强化实践,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四)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类课程包括影视短片制作、动画短片制作、CI设计、多媒体作品制作、招贴设计等,这类课程更能体现职业性和综合实践性,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和设计制作的方方面面,以便其能够准确、快速地熟悉相关的工作。

四、结语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2

关键词:改变学习方式;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媒体优势;创新空间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5-02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单调性,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有效地解决这点问题将直接影响这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这些对于创新数学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是一名数学教师,现在就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困难。我们平时上数学课的时候,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笔,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气氛有点枯燥无味,中学生这个阶段,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对数学比较敏感,兴趣比较大的同学,也许会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也有同学学不进去,听课的时候出神,导致后面知识越来越听不懂,以至于对数学慢慢失去了兴趣。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动画影音效果,表现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只要同学们集中精神,再加上多媒体本身演示出来的详细生动的数学推算,并且附和老师的不断讲解,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到知识,课堂效果也逐步提高了。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塔的故事引入。可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这个故事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提问:国王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吗?正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国际象棋棋盘,并用鼠标扫过棋盘(此时,棋盘上显示出此格的格数),问:按西塔的要求摆上的麦粒数依次是多少?按下鼠标,则每个格子皆显示出所放的麦粒数目:1、2、22、23、24、263。然后引出问题:1+2+22+23+24+…+263=?(学生试图解决,教师板书课题)片刻后,告诉学生棋盘中的麦粒超过了7000亿吨,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5000年。学生惊奇地睁大眼睛说:“啊!”,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利用这样的多媒体故事引入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充分挖掘了学生情、意、智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数学课堂上,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的图形,只听老师讲解,很多学生难以想象真正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有不少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老师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也会变得简单化。在播放某个公式或者图形演变时,可以把每个细节表现得特别详细,心里面也会越来越清楚,从而也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只要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涵”,挖掘出他们的“数学细胞”,那数学这门课将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同学们加强自身知识的武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推导过程复杂,难以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两等分,用黑白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用同样方法加倍分割,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原本复杂的演变过程逐步清晰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抓住重点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论老师多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多媒体教学形象的演示和操作,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图像生动形象地体现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重点。

四、利用多媒体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现在的教育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学而不练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而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练习,一般来说,数学课必须要有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显然与减负是不相符的。平心而论,难道数学老师给学生批改大量作业是一种享受么?其实,数学作业无非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况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数学知识形象直观了,课堂信息量大,抽象的知识容易理解了,教学内容及时巩固了,学生学会内容了,课下功课少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生动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原理,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课堂重点,还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四维空间和创新性。总之,所有的这一切,都很好地开发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人教版数学教材《圆面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部分内容.

[2]蒋华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0.

[3]侯贺敏.新课改数学教学中的媒体优势[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9):15.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3

关键词:专业建设;多媒体;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47-02

NewExplo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Xiang-ju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ought about practice and reform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emphasis includes: curriculum structur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manners.

Key words:Specialty construction; Multimedi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涉及面较宽,除了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诸如数字图形图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再加上设计所需的艺术知识、制作所需的编辑知识和应用所需的行业相关知识,往往使人们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存在较大认识上的差异。

要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首先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人才规格要求与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必须解决好学校教育的规模性批量培养人才与企业分散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之间的矛盾。

由于多媒体行业本身技术更新快,更重要的是多媒体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很先进的科技知识,又要精通艺术。加之我国尚处在多媒体产业的起步阶段,解决媒体技术制作的人才问题是多媒体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施规范化、系统化和特色化的专业建设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综合性强、跨学科的新型专业,打破IT学科和艺术学科之间传统的界线和隔阂,充分考虑IT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是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参考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的原则,建立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1 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多媒体技术专业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进行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多媒体专业基础理论又精通艺术,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体的培养规格:

具有多媒体作品创作制作能力、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能力、平面设计制作能力;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装配、维护、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备较宽厚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向;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审美观所必备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面向的是社会上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急需的多个岗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岗位群。这些岗位的工作分别为:多媒体开发与创作、网页设计、平面动画制作、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通过以上主要岗位就业率的分析,多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能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划、开发与创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等相关市场亟需的多媒体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课程体系建设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坚持技术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学习以技术应用为主,艺术设计为辅。其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能力教育这一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注重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三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全面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了(山)字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层次的课程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开设的基本课程,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以保障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关系专业方向课是相对变化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本专业设置了媒体作品创作制作、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制作三组方向课,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的就业情况选择其中一组专业方向课,以适应将来工作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步伐,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发展的要求,必要时学校还可适时调整或开设新的专业方向课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2 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练、训、创的实践教学特色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工作室,努力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公司、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

图1 山字型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课内、校内和校外,对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课内:改革和加强了课内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都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内:每学期都举行各类专业技术比赛3次以上,如多媒体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设计大赛、网络方案设计大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多媒体技术方向的学生都发有“校内学生实践手册”,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在校内实践时间不少于24学时。校内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校内各部门网页制作、精品课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持,机房设备、网络设施、办公设备的管理维护,各项活动的音响、摄像的技术支持,参加校内各类专业技术比赛等等。

校外: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比赛、寒暑假兼工等等。专业实践及实训工作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而不单是目标管理。如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指导老师跟踪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校内实践就更是能全过程跟踪。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力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

为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要求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综合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应的文档材料:如调查报告、多媒体技术市场分析报告、多媒体广告设计方案、多媒体艺术设计作品、设计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多媒体艺术网站、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岗位参加实践锻炼和做毕业设计,所有毕业设计课题原则上要求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必须符合用户需求,设计过程必须符合工程规范,设计文档(资料齐全,人人必须参与毕业答辩,参加优秀设计作品讲评活动。

3 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办学特点,高职教育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普通高校不同,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在理论教育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减少理论验证和公式推导内容,增加可操作性的内容;讲授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通,注重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导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教研教改,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 积极探索“四结合”教学模式

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提出了“四结合”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实行:“应用案例”和“技能训练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作品展”相结合。

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对部分对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案例式教学方法。即针对某些专业课程的典型应用,结合实例举例分析,引出解决此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给学生授之以渔。

在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线,即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课,从课堂练习到课外实践、从简单操作到复杂操作、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从命题制作到综合竞赛设计、再到举办多媒体设计制作作品展等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

“四结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相关知识和方法,从职业制作程序入手训练操作技术和职业能力,从竞赛和实例设计着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网站与同行,专家和大师进行交流,使学生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得到升华。

3.2 采用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借助教学资源平台,将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特点,注重研究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创造多媒体和网络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的用资源库代替教材、教参,并且由师生共同编写和创建本门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库。

通过网络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很多课程涉及面广,操作性强,仅靠课内较难学好全部内容。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将任务、资源、案例、课件、学生作品放在网上,学生在校园网内都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还能进行网上教学答疑,师生互评等功能,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媒体方向)必修课程100%开发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100%电子教案。

3.3 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在考核模式方向,我们配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加强实践考核力度”为原则,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在考核的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规的笔试外,对考核形式进行一些改革,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形式,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考核形式:

课程设计+讲解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Web技术与应用课程考试中,以课程设计为主,再辅以进行现场讲解设计思路。采用撰写技术方案的考核形式,如网站开发实训课程,不再考过多概念内容,给学生一份项目需求书,让他们完成网站开发的技术方案撰写,这样大大增加考试的实用性。在考核的标准上,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现场操作+问答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课程创新为重点,强调三种能力训练,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面对末的更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振峰,向聂琳,刘彦姝,廖建民,章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

[2]代晓蓉. 多媒体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3]赵建保,高俊文, 李法春.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改革探讨[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 2005,21(2).

[4]蒋尚文.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设计教育浅探[J]. 职教论坛,2005,2.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4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定理及公式等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使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得到改善和弥补,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1.按教学要求设计课件,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出来,把不同的知识设计成不同的课件类型。如学习重力加速度时,用图像把加速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不但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还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画图和板书时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形象地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受师资条件制约,有些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仪器,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步骤进行模拟演示,把抽象的公式、定理和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从中搜索优秀的课件、习题以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随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也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物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1.加强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解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清多媒体技术的地位——它只是起辅助教学作用,而不能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和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用播放课件代替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多媒体课件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要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课件内容充分反映教学知识,把课件中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说明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件真正发挥作用。在教学中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避免因向学生传递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而误导学生。

3.注重真实的物理实验。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实验操作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开展物理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虽然多媒体技术能简便快捷地模拟物理实验过程,但多媒体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所有的真实实验,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以真实的物理实验为主,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作用。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物理教学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及时解决。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5

(一) 鲜明的集成性特点有益于教学开展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简单易懂的模式, 进行复杂性的学习。多媒体教学, 嗯, 以图文形式, 展现出, 所学内容, 简单直接, 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当中, 确保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而同时学生更能够直接参与到情境当中, 有效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特点可以使网络与现代教学相联结扩充现在教学中教材中的只是内容, 完成对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品质。

(二) 资源多样形式共享的特点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是依托以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 可以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以达到互相促进,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更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创新开辟道路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技术, 为我国教育教育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 现在在线教学发展的基础。多媒体教学, 以一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入手, 借助网络资源和电子产品, 给学生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多媒体的教学的重点是将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是新式创新教学的开端。学生对于网络教学产生兴趣, 首先是, 这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然后才将注意力的重点, 集中到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全面落实, 使学生能够进入了更加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且在这一模式中, 集中注意力和想象力, 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 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因此, 多媒体教学技术依托新的形势和新形势发展的基础你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

(一) 多媒体设计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多媒体教学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重要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而且, 有助于教学直接化呈现。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 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境环境。这样哦, 多媒体教学是更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经验相结合, 实现个性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 而且改变了课程内容, 更实现啦,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多媒体教学只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模式, 还是要以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主, 二者互相融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 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 而是创新方法的模式, 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是提升学生效率的模式。

(二) 多媒体结构形式促进先进性教学结构创新

传统教学将以课堂为主的应试教育称之为线性结构。这种结果只是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符合教学的发展, 是教学改革, 必须要改掉的模式之一。而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网状的模式之一, 一种多媒体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进行信息知识选择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模式, 这种网状的结构模式, 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流畅。由此可见, 多媒体教学结构模式的调整是更为先进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现代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效、实用性非常强的模式, 对促进我国教学改革创新也非常有帮助。

(三) 多媒体教学的开放式促进交互相教学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已经成为当今新时代的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教学辅助形式。无论是多媒体课件, 还是, 多媒体教学内容都是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形式, 这种教学不仅能够, 唔使教学成为一种协作, 成为一种交互性的共同学习, 而且还是学生通过自主多媒体网络, 与参与非课程之内教学内容的学习。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还能通过网络实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 在这样的教学平台上, 实现教学的交互性沟通。这不仅是教学的创新, 更是交互性教学实现的开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协作教学和交互性教学的发展,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07-10-17

[2]马立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黑龙江科学, 2017-07-08

[3]曹璞.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探讨[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7-06-05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数学能力

多媒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载体,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改革。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满足小学生数学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素质教育增添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小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数学课太单调。多媒体技术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支撑。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在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时,在屏幕上先展示一个正方体,小学生观察到了六个面。沿不同方向展开,小学生悟出正方体的展开是什么形状,总结出规律,节约了时间,加深了理解。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调节小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而且可以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小学生先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回到出发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再用多媒体进行圆的分解、组合等,小学生就可以较容易的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利用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小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小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较好地体现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度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数学的有效学习,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课堂使小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探索求知,使每位小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积极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奠定基础。

1.小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等特点,可提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小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小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给小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小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2.小学生合作学习

小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能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有效地合作学习。

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做鸟巢》拼图游戏,让小学生合作利用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创造性地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在设计之前,小组确定一下拼图的主题,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鼠标移动图形合作完成拼成图案,完成多种平面图形的拼组。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小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小学生欣赏各组创作的美丽图案并交流都有哪些图形组成,还可以看图编故事,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合作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小学生探究学习

小学生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新颖,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手脑相通,由感知到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体验新知,掌握新知。

教学《平面图形》时,把课本的“做一做”设计出图文结合,把“改变条件练习”设计成动画形式,“看图猜一猜”等类型习题。综合练习配合书本内容加编选择题、判断题和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的思考题。利用多媒体设立解题提示、电脑判断、答题库等,让小学生自主地选择性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给小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及动手操作和广泛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小学生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究中真正成为思考者、探索者、研究者。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小学生凭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小学生举实例“什么是角”;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再让小学生观察比较,总结“什么是角”。小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实现小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公式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小学数学教材把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用这些小扇形一正一倒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最后由想象出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机动地把圆八等分、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然后一一拼成接近于平行四边形,最后接近于长方形的图形。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化抽象为具体,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推导公式。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7

【关键词】通用技术多媒体作用创新

面对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奋战在一线的通用技术教师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所以多媒体技术在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就多媒体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项优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的结合,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视觉化和形象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这些都有助于引起学生产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握好教材中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能扫清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消除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困惑,达到课程的目标。而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重难点不够突出,教学过程泛泛而谈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跟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等原因有关;另一方面,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较难表现或难以表达清晰,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突出重难点,教学目标将无法达成。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的丰富表现力,能把知识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现实,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化难为易,增加了教材理论知识的形象性与直观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的长期性、实用性和共享性。

教师自己平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制作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制作课件,但建议最好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来制作课件,这样能够能凝聚集体的智慧,博采众长。教学活动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制作出来的课件不但自己可以用,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尽管多媒体课件教学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课件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应忽视传统教学法和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立足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去迎合潮流。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不可过份依赖多媒体技术,通用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目前我省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条件还是比较差,很多学校没有通用技术课程的专用教室来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于是很多老师就将多媒体教学当成救命稻草,认为只要有多媒体展示,实践活动无需开展了,教具也不用制作了。然而实际上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用多媒体进行技术试验演示也代替不了技术实践活动。学生几乎没有技术制作的基础,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理论知识和图片和视频资料,而没有进行技术实践,空谈理论和演示,如同纸上谈兵、空言无补。

三、多媒体教学的革新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现代化,制作高质量实用新型的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应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应该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来采用合适的制作工具将其更好的展现出来给学生。相对于用实物模型展示来说,多媒体展示更加方便和灵活,成本更低。但同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会更高。

在教学中,要使多媒体课件更加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将教师的教学构想以及创意充分的进行展示出来,拓宽教材增加信息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利用,才能达到目的。只有培养教师拥有较强的多媒体意识,在教学中才能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启发思维,开阔思路,强化多媒体意识。

四、结束语

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更好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就要求广大一线的通用技术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切不可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非主体教学方法,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总结出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在非体育专业院校里,体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从来都不是教学重点,它的存在仅仅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不显得那么枯燥,这种存在背景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是围绕如何使体育课更加有趣来设置的,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方面没有太大的建树,这完全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十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成果也在不断地被高校所采用,最典型的便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多媒体凭借其生动、方便、信息量大的特点在进入教育行业不久后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使教学更贴近于学生的心理特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仍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今天,如何在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让高校体育教学更偏向于人才的培养上,是所有高校体育老师都面临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在综合性人才的塑造上占据着一定的份额。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不可能将工作重心分一部分到高校体育教学上来,再加上高校自身的原因,使我国体育教学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没有主线,从最开始的技能到后来的体质再到后来的健康,不同阶段之间的教学目标是单独存在的,这使得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影响。老师在制订学生的教学任务时,是以考试要求为依据的,而考试的内容是由当时整个体育行业的中心决定的。也就是说,当我国体育重视技术时,考试内容以技术为主要考查点,老师为学生制订日常教学任务的中心点也就成了技术的训练;当体育重视的是体质时,老师的教学任务中心也就改成了对学生体质方面进行训练,到后来成为健康时,情况也是一样。技能、体质、健康三者之间没有任何过渡,加上学校本身对体育设施的投资不够,使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喜好,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从而严重降低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方式固定,没有创新。学生在所选体育的学习上,只能凭借老师在上课时间做出的讲解以及演示,而老师的教学方式却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最典型的是一上课老师便把考试项目告诉学生,然后根据考试内容给学生演示一遍该如何进行,在剩下的时间内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练习考试项目,这样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无论在技能还是体育素养上都不能让学生得到实质性的培养。

二、多媒体技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明显的优势是它能生动、准确地展现老师要讲的内容,特别是在遇到抽象的概念时,它能很形象地将概念的核心表现出来,比如足球课上,老师讲解到战术的时候,老师的讲解加上多媒体视屏或者动画的表现,这种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讲述的,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不是国家的工作中心所在,所以体育行业的教学模式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更新。在教育行业大力引进多媒体技术的今天,体育行业如何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撑进行模式创新是目前所有高校体育老师所面临的问题。新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如下:

1.动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上仅仅凭借老师,不借助其他工具的话就要花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好体育,最典型的就是在一个新技术动作的讲解时,老师的演示无法慢放、分解,学生只能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去对这个动作作出理解,然后进行练习,无法领会动作的核心要义,只是简单地形成机械记忆;另外,要想将某一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全面讲解,需要从多角度去演示,并和其他很多错误动作进行对比,这使老师的教学任务量很大,而且讲解起来极不方便。这些问题在多媒体应用于体育教学后都可以迎刃而解,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可进行慢放、分解、同时播放多个画面等等,教师可以将所要讲的技术动作制成动画格式,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降低教师工作量,又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老师讲的重点,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当老师讲解完某一个技术动作后,只能问一下学生是否存在问题,虽然教师是很认真地问,但学生一般有问题也不会说,这种教学条件及模式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上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在有了多媒体作为支撑后,老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根据已经讲过的知识制作一些动画,动画反映出所讲内容的核心点;也可将目前比较流行的游戏应用在其中。比如,将“大家来找茬”中的图片用核心动作来代替,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能相应地指出学生的遗漏之处等等。这样既能对学生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技能上能得到实质性的指导。

3.利用多媒体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由于我国高校学生数量庞大,这一教学要求在完成度上不可能有那么高,但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换一个角度去完成这一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老师在讲解完一个技术动作后,会让学生自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能做的是指出有明显错误的学生,对于一些不标准动作老师不可能全部顾及到,这就导致了教学的统一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视频录制,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来,并与标准动作作对比。这样,老师可以根据视频看出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等级,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看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在亲自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之后,才能明确改进的方向,对症下药。而作为老师,在保证整体进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视频资料对不擅长于该项体育的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强化,对那些相比较之下有天赋的学生可进行更高层面上的训练,这样就能使所有学生能保持一种积极好学的心态。

尽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但其不足之处仍有很多,比如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多媒体的功能或对其过于依赖,课件内容冗长等等。所以仅仅将多媒体嫁接到体育行业仍不够,它不像其他理论课目,体育十分注重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王港,吴铁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9.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9

摘 要 多媒体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利用好多媒体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的教具,重点研究如何创新二者的整合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96-02

1 前言

教具是数学课堂中非常常见的辅助工具,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多媒体技术成为学校备受推崇的教学手段,其教具使用的重心也逐步转向多媒体信息技术。这大大削弱了传统教具的使用,对于小学数学整体课堂的质量保障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整合起来使用,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创新的整合应用进行探讨。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学校所非常推崇的教学辅助工具。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所有课件都以PPT、Flash进行演示,而不再使用传统的板书,会给学生以不正规、不重要的感觉,这样会让学生忽略掉一些理论要点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理论的学习是基础的环节,是进行数学实践操作的前提。显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泛滥使用,过于忽视传统教具的使用,那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副作用的。

另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欠缺,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节省下的课堂时间,一般都留给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的做法,小学生既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没有牢记理论知识,很可能造成宝贵课堂时间的白白流失,长此以往,会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1]。

由此可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没有把握好尺度,也没有完成与传统教具的有效结合。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尺度,并要使用创新的方式完成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的整合,以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创新整合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建立程度,而兴趣的高低又会对学生后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就目前整个小学阶段来看,学校更多的是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而忽略了传统教具的使用。这使得学生所建立起的兴趣难以持久,对于长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完成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的创新整合,具体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创新整合,激发兴趣 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针对这样一群学生,如果教师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指导,很可能会让他们在过多的压力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心理。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教具,能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帮助他们对课堂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具结合起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环境。

以教学四边形周长知识为例,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一个图案不够吸引人的桌布,并告诉学生自己对于这块桌布不满意,需要重新购置一块,然后使用课堂中PPT或者视频等信息技术将自己心仪的桌布展示出来,并告诉小学生想要在桌布的四周镶嵌花边。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怎样保证在购买花边时数量是正好的?”显然,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知道桌布的周长。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被教师以一个生动的方式引导进入正式的周长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周长知识的理解,还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2]。

完美结合,趋利避害 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讲,使用传统教具固然能够保持课堂的严肃性,但是同时也给小学生施加了过多无形的压力,对于他们长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小学生数学课堂的轻松和愉快,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很有可能造成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重要性上的认知偏差,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保持。因此,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准两者的平衡点,实现他们之间的相互补充,以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在向学生讲解50以内的口算知识时,在传统情况下,教师会以口算卡片为教具,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多媒体教学,则可能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为小学生更容易被画面吸引,而对于画面的内容没有形成更好的注意。由此可看出,传统教具应当集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时,需要找到两者的优缺点,形成有效的互补。如在讲解小学应用题时,由于阅历和思维上的缺乏,小学生很可能难以正确理解应用题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PPT等多媒体课件对应用题进行分解展示,同时结合动画和图片等形式,更形象地展现出应用题中的相关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此外再加上传统的板书对重点进行罗列,这样两者的有效结合,则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型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解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创新方法,提高质量 视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具有重大冲击力的,尤其是那些物体的模型或者是实体物,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很丰富的信息。这也客观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固然重要,但是传统教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固然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模型的展示却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在教学角度的内容时,教师要是想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角度的大小与角边长度变化是没有关系的,除了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课件演示之外,还应当为学生制作一些实物模型。具体操作的过程:教师首先准备两根可以伸缩的木条,并将其作为角的边长,然后安排邻座的学生通过转变木条的长度,或者是调整两个边的张开程度,让他们直观地认识这一个理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一个角度和边长变化的魔术场景;最后,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讨论时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结论――角度与角的边长无关。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模型教具完美融合,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他们对于这一个理论也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另外,教师为学生所预留的自主讨论时间,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也有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今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其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3]。

4 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固然为传统教学课堂带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传统教具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视,尤其是一些数学模型、卡片的制作,更能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因此,在面对一群活泼好动而又富有极大的好奇心的小学生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之间的优缺点,尽可能地趋利避害,完成两者的创新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22):50-51.

[2]李世品.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16.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10

关键词 网络多媒体 成人教育 英语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成人学习需求不断膨胀。英语作为世界交流的官方语言,英语课就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成教)的必修课,成教英语教学被赋予了重大意义。但从大范围来看,成教英语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查针对河南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学院两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部分师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所有有效问卷的信息都被输到SPSS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来分析成教英语教学的现状,在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 成教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成教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在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题目包括调查成教生的年龄、生源、职业、学历等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成教学生在年龄和英语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对从事成教多年的英语老教师进行访谈时,这些老教师也反映当前成教学生年龄,学习基础等各方面差异较大,课堂授课众口难调,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成教生英语学习干扰因素多,学习效果不明显

在访问和听课观摩时,发现成教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很多其他类型学生没有的困难。一方面,许多成教生已经离开学校多年,长时间没有接触英语,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不少成教生有正式工作,并且已经结婚生子。成人学生的这种多重身份的特点,工学矛盾的突出决定了他们到课率低,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时间、精力达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明显。

1.3 成教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及动机不一

统计结果显示,83%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文凭,找工作,评职称;10%的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自己;7%的学生因年龄小,不能工作,接受成教是当作一个过渡,但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习什么。大部分成教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考试合格,到底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学生不是很关心。只有极少数学生有一定的目标,例如将来要出国或参加招教考试。

1.4 缺乏针对成教生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成教学生前来接受教育的目的性较强,他们希望以一种高效的方式提高英语能力,在此所说的英语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其日常工作的需求而言的。但是大多数成教英语教学仍延续传统的语法教学的思想,无法找到一套能围绕成人这个中心开展英语教学的好方法,无法做到高效学习。

1.5 缺乏优秀的英语教学材料

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约有70%的学生认为现行的教材比较陈旧,需要改进内容,对教材满意的仅占3.5%。在进行课堂听课观摩时,发现在成教课堂上,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学英语教材非常吃力,只有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跟得上教师的进度。

2 思考与对策

2.1 强化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存的成教类的英语教材因为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成教生的需求,基于此,在成人英语教育中我们要强化多媒体的应用:(1)利用网络中的丰富材料创造学生现实阅读的平台。各种英语学习的网站为我们提供最新且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英语学习材料,让成教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职场生活相联系。此外还有不少电子刊物可供学生免费下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就是借助网上图书馆,这是我们借助网络技术获得的一个巨大资源。(2)利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声像资料创造真实的英语视听、会话环境。网络上有大量的声音、影像资源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英语国家的新闻广播或娱乐节目,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改进课堂教学

(1)变换教师角色。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计算机、网络或课堂),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借助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选择适当的问题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优化教学内容。我们应当将英语教学看作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书面知识,最好能够同自己的工作情景联系起来。(3)优化教学手段。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往往花费时间较多,效果又不太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逼真的、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因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更新教学手段,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2.3 建立师生间,同学间的网络交流平台

现在网络通信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网络渠道来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能够获悉教师的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同学之间也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互动。

4 结语

本次研究在调研取样上数量适中,层次合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网络多媒体创造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拓宽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变换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间的网络多媒体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多媒体建立创新性评价方式等合理化的对策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由于种种条件所限,还有待他人更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各种各样日趋完善的适合于成人教育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成人教育英语教学更具成效性。

参考文献

[1] Jorde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 陈诗.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及其运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2).

[3] 段春明.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成人教育英语教学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11

我国的新媒体艺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发展之快有目共睹。新媒体艺术是新的技术所带来的艺术界的实践变革。但我们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新技术的掌握并不是新媒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考评指标,只有将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与新兴科技融为一体,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才是未来新媒体艺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王荔老编写的《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一书,从新媒体艺术定义、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的类型等方面,帮助读者梳理新媒体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在早期的新媒体艺术这一章中,对历史沿袭的常见新媒体艺术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从新媒体艺术的萌芽发展期到二战后的新媒体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帮助读者构建了新媒体的艺术范畴和变化规律。在第三章新媒体艺术的类型中,作者以计算机艺术、视频艺术、视频装置艺术、全息摄影等9种新媒体艺术为例,逐一展开阐述,这有利于读者从现实生活中认知新媒体艺术,感受新媒体艺术。作者将重要的笔墨放在了新媒体艺术的实践与教育上,作者没有局限于国内的新媒体范畴,而是把眼光投向了世界。最后一章作者也将世界各地的新媒体艺术的实践与教育展现给了读者,旨在开阔读者的视野,让读者通过了解艺术的发展过程学会融会贯通、中西兼顾。

虽然当前我国新媒体艺术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技术运用水平、作品创造性上仍存在很多短板。目前以虚拟现实VR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已经开始流行,它标志着我们正在打开新媒体艺术的大门。在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中,王荔老师的《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这本著作可谓高瞻远瞩,不但提供纸质阅读,还配备了光盘,其良苦用心就是希望读者透过光盘来感受、触摸新媒体的神奇效果,能够更加自然地领悟和体验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视觉艺术的核心技术是数字技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电脑、手机,这都是新媒体艺术的市场空间,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发现和创造新媒体艺术的未来空间。但是,真正的艺术不是停留在使用和欣赏上,还需要发挥艺术家的聪明才智,打破技术的壁垒,优化创作手法。我们要加大对新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和资源挖掘,普及艺术创作。

以新媒体为路径的艺术研究,并非局限于“新媒体艺术”的命名。未来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发展任重而道远,自媒体的出现,人人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者,这种大众通俗化的艺术手段使最初高雅的艺术脱去了精英化的外衣,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新媒体艺术带来的艺术改变,同时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探索和成长。例如,用VR技术设计游戏画面,用3D技术增强电影效果,这种人机共话的空间为我们开启了新的艺术空间,神奇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地打开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让科技梦想照亮了现实的生活。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同样对传统的艺术评价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作为媒介而言,其媒介属性的技术变革对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创作者必须根据媒介的技术特点而展开,将其属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能力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创作者工具简单,凭借头脑进行个体创作,如今新媒体应用需要创作者更加熟练地掌握新技术的艺术手法和运用技巧。可以说,它无限放大了创作者的艺术手段,同时也约束了创作者的个人能动作用。新媒体艺术和以往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容易受受众影响和改变,艺术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不断改变,并且新媒体艺术与观众的活动感会更强,这种虚拟的空间会更加有效地反映现实生活。

总之,在当前的数字技术背景下,要牢牢把握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们要正视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价值。因为新媒体艺术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往往会掠夺观众的眼球,新媒体的审美价值才是值得大众认可的关键。只有作品符合审美价值观,才能成为更加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从而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艺术的重要性。新媒体艺术的作品往往和传统的艺术作品风格及艺术手法存在差异,但真正的艺术不会因为工具的属性不同而失去欣赏价值。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要真正从媒体艺术的价值内涵出发,拓宽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用高科技打造出百姓喜爱、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作品。在数字媒体视野下,新媒体艺术长足发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不断丰富,这必将不断促进新媒体艺术产业的创新发展,使数字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媒体技术创新范文12

关键词:数字媒体创意; 交互方式; 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可触媒体小组领导人石井裕博士说:“我们身处在海陆交界处,一边是原子的陆地,另一边是比特的海洋,我们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双重公民。如何使这两个身份相互协调,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在创意表现方面也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技术是数字媒体发展的基础,创意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灵魂,交互方式是技术与创意的融合。

1 数字媒体的特性

   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变化。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媒体创作的新手段。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媒体创作从诉说走向对话,媒体传播也从被动走向互动。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主动性、交互性、融合性的特点。

2 交互方式的改变对数字媒体的创意表现的影响

数字媒体的独特交互性事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而产生的,它是指用户在使用、操作数字媒体产品时的行为模式。新的技术带来了交互方式的革新,这种革新主要表现在交互空间、交互界面和交互对象三方面。数字媒体创作人员通过交互方式的改变把创意表现出来,使用户或者受众获得全新的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可以创造一个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行进漫游、对话等动作,从而与对象进行交互。从真实到虚拟数字媒体创意表现所在的空间概念改变了。人们不仅生活在真实世界中,而且也可以虚拟世界中相遇、交流。如日本著名艺术家藤幡正树创造的作品《全球内部计划》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关系,这是一个联网多用户的虚拟环境,人们在这个环境中交换信息,了解彼此。这个通讯媒体的设计,示范了人类如何采用新方式相互联系。在数字媒体创意表现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三重身份,就是真实的我,虚拟的我,在真实世界中虚拟的我。通过在虚拟空间中对“真实的我”的影响进行操作,会对“虚拟的我”产生影响。通过数字媒体,人们不断的在现实和虚拟空间中切换生活状态。增强现实的出现更让真实与虚拟这两个时空概念产生交叉,错位。通过让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数字媒体的创意在空间表达上将更丰富,更有趣。

在数字媒体作品中,最典型,最基本的交互方式是以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组成的。早期的数字媒体创意表现也主要是利用键盘和鼠标的输入以及显示器的输出来呈现的。这种通过点击为交互方式的人机界面到目前为止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它限定了人在数字媒体中的活动范围,人们无法离开桌面,无法活动身体。人们无法通过这种交互方式充分的将数字信息系统融入到主观生活中。随着数字技术和人机界面的发展,这种以为点击为交互方式的人机界面系统正逐渐向以触摸、姿势、知觉等为交互方式的界面系统转变。因为这种交互界面的改变,数字媒体创意表现的媒介也改变了,突破了仅仅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局限。多点触摸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媒体创意表现的媒介不再局限在PC机,而是扩展到更广泛的移动终端和触摸屏设备。利用新型动作感应技术,数字媒体可以通过人的动作、姿势来实现交互。如微软正在推行的“Natal”计划,用户可以用头、手、足、躯干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更可以多人协同完成游戏,从而更酣畅地投身于虚拟世界。数字媒体创意表现的媒介变成了交互图像、人身体的动作和语言,使得人的身体也参与到游戏中,游戏者之间交流毫无隔膜。这种交互方式,让数字媒体的创意表现重新关注身体的感受力和感知力,让活动和知觉重新成为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来源。如黄心健的作品《平淡之味》,以呼吸作为交互界面,用户通过吹气让青瓷上的雨滴、云雾和落花鲜活起来。因为交互方式的改变,数字媒体创意表现将突破传统的传播媒介,以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

虽然数字媒体艺术依赖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技术等高技术的发展,但这些技术一度将人类困在孤独与封闭中,人们通过与数字产品与机器交流,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机会。过分的关注技术弱化了数字创意中的情感的表现,为此交互方式势必要打破单纯的人机交互模式,向人人交互进行转化。随之数字媒体创意表现将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索纳·斯尼比的作品《接近》,多位观众走在一个方形地台上,其中最接近的两个人之间会自动呈现箭头的两条弧线,其余人是单向箭头,当观众增多,图像会变的复杂,参与者通过自身的移动,身体交错等方式变换图像。这件作品的数字媒体创意表现不再采用单用户的交互装置,而是利用的交互式多用户装置来实现人与人之间更主动更直接的群体交互。交互式多用户装置是以人与人之间动态交互和情感交流作为多媒体界面,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交互行为动态的调节数字媒体创意表现得效果,让参与者之间展开群体交互。随之数字媒体创意表现将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3 交互方式的发展对创意表现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