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

时间:2023-06-04 10:48:54

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范文1

    [关键词]出口货物贸易;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一、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长期以来,关于进出口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和关注的热点,形成了诸多有代表性的学派,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持“促进论”观点的代表性学说包括smith(1776)的“剩余出路”学说、ricardo(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hecksch-ohlin(1933)的“要素禀赋”理论、innis(1935)的“大众商品”学说、keynes(1936)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robertson和nurkse(1953)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krugman(1979)的新贸易理论以及romer(1985)的“内生增长”理论等,他们认为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认为贸易没有促进经济增长或起阻碍作用的学说包括bhagwati(1958)的“贫困化增长”模型、prebisch(1950)的“中心”理论、findlay(1984)提出了一个国际贸易减少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李嘉图模型;rodrik(1999)认为,当国际贸易推动一国的产业向非动态比较优势部门发展时,它会持久地减少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kravis(1970)的“折衷理论”认为,对外贸易既不是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增长的必要条件,对外贸易不一定必然对经济增长有益。

    二、福建省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1.出口增长速度较快,且顺差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福建省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平稳增长。就近十年而言(见表1),2000年福建省出口贸易额为129.08亿美元,2005年达到348.4亿美元,而2008年福建省的出口贸易额更是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70亿美元。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福建省的出口额稍有所下降,为533亿美元。但总体而言,福建省的出口贸易额呈现平稳增长的势态,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4.2%,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国第六,这对一个经济总量仅排在全国第十的省份,是十分不易的成绩,也说明了出口贸易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表1 2000-2009年福建省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差额2000年129.08 83.15 45.932001年139.22 87.02 52.22002年173.70 110.3 63.42003年211.31 141.93 69.382004年293.94 181.32 112.622005年348.41 195.69 152.722006年412.61 213.97 198.642007年499.40 245.10 254.302008年570.01 278.3 291.712009年533.19 263.30 269.89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福建省的进口贸易额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总体而言,福建省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且贸易顺差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贸易顺差还是达到了269.89亿美元。

    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福建省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出口贸易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首先表现在近十年来福建省初级产品在出—70—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一般用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即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来表示一国或者一地区的商品结构的优化程度。图1可见福建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一直居高不下,从2000年的89%一直稳定到目前的94%左右。说明福建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远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福建省出口的主导产品,贸易结构呈优化状态。

    图1福建进出口商品转换率(2000-2009年)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相关数据计算而得进一步分析占福建省出口商品主导的工业制成品的内部结构。工业制成品内部的商品主要包含化学成品及其制品,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如家具及零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等产品。其中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化学成品和机械运输设备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通过对2003—2009年的工业制成品内部的商品出口结构分析(见表2),可见2003年福建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117.88亿美元,同年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为79.67亿美元;而2009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316.8亿美元,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180亿美元;

    这说明了近几年来虽然福建省的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但是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

    表2福建省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2003—2009年)单位:亿美元工业制成品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化学成品及其有关产品4.3 5.8 9.17 12.6 17.1 20.3 14.1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29.50 38.54 50.85 69.4 84.5 91.5 86.3机械及运输设备75.37 108.10 129.60 147.8 177.0 211.5 165.9杂项制品88.38 117.24 137.18 156.4 191.0 214.1 230.5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3.出口市场初步呈现多元化从全球五大地区分布看,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的数据统计,2003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为59.8亿美元,占该年出口总额的28.3%,其次是北美地区为34.2亿美元。而2009年福建省对亚洲的出口额已经达到22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41.6%,说明福建省的出口仍然集中在亚洲地区。为更深入分析目前福建省的出口市场,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出口贸易中的前六大贸易伙伴。

    由表3可见,2003年福建省的前六大出口伙伴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德国、英国和新加坡,该六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合计占当年福建总出口额的60%以上,说明了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相对来说比较集中。2009年福建省的前六大贸易伙伴基本没变化,但是对这前六大贸易伙伴的出口份额已经降至出口总额的48.6%,说明虽然福建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地区,但是出口市场国别已经慢慢呈现多元化势态。

   表3福建省前六大出口贸易伙伴

    单位:亿美元2003年2009年出口市场出口额出口市场出口额美国51.3美国108.4日本42.8日本50.7香港21.8香港35.1德国7.6德国25.4英国5.0马来西亚16.4新加坡4.4英国14.5占该年出口的份额63.0%占该年出口的份额48.6%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4.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出口贸易的主力军外贸经营主体多样化,不仅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还包含了外商投资企业。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作为福建省出口贸易中最大的经营主体,占全省贸易总额的58.9%;而近十年来,私营企业迅速发展,从2000年的出口额3.6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95.5亿美元,逐渐和外商投资企业一起成为福建省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表4福建省出口贸易经营主体情况单位:亿美元2000年2009年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有企业47.3 55.3有进出口经营权的集体企业2.2 8.3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3.6 195.5外商投资企业76.0 273.9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

三、福建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对福建省近十年来出口贸易额作协整分析。在对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处理上,考虑到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波动较小(物价指数均在100之间轻微波动),因此没有剔除物价波动因素,只按照当年的平均汇率换算成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在量纲的处理上,把两变量分别转化为以亿美元为统一单位的量纲。另外分别对gdp和出口额取对数以消除数—71—庄新霞:福建省出口货物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异方差。数据变量定义如下:gdpl=ln(gdp);exl=ln(ex)。

    1.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按照协整模型,首先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本文采取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如果adf统计量的值大于某一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则此变量存在单位根,该变量的序列为不平稳的,应在存在单位根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其单位根的阶数;反之,如果adf统计量的值小于某一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则该变量的序列是平稳的。

    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下:

    表5单位根的adf检验结果变量检验类型adf检验统计量5%临界值结论dw值exl(c t 1)-0.973-4.196不平稳1.530exl(c 0 1)-3.861-3.423平稳1.722gdpl(c t 1)-2.394-4.196不平稳1.973gdpl(c 0 1)-3.554-3.423平稳2.193附注:a.其中检验类型(c,t,k)中的c和t表示有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所采用的滞后阶数;b.adf检验统计量及相应临界值来自软件eviews 3.1;c.表示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

    由表5得出:exl和gdpl,因为其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相应的5%临界值,所以其水平序列是非平稳的;

    但对于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它们的adf检验统计量小于相应的5%临界值,所以水平序列都是平稳的,即都是i(1)序列。

    2.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由于两变量都是i(1)序列,根据协整理论,如果涉及到的变量都是同阶差分平稳,且这些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用协整分析,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关于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关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一种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下利用简约阵的秩来检验协整并对协整向量极大似然估计,即johansen检验。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回归残差的adf检验来求出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按照协整理论,首先对gdpl和exl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gdpl=3.61+0.73exl+ut(5.62)(3.39)prob:(0.0001)(0.0001)r2=0.46 dw=2.26如果上述二个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上式中的ut应该具有平稳性。所以要对ut进行eg检验,检验结果为:表6残差分析结果变量检验类型adf检验统计量5%临界值结论dw值ut(c 0 0)-3.47-3.29平稳1.99对ut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adf检验统计量在5%显著水平上小于临界值,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gdpl与exl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即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就增长0.73个百分点。

    四、促进福建省出口贸易的对策

    由协整分析可知,福建省经济发展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福建省的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贸易这匹强劲有力的马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福建省贸易出口额发展迅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市场和出口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推进市场多元化

    目前虽然出口市场呈现多样化,但是出口市场仍然过于集中,所以为了促进福建经济的增长,必须扭转这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格局,积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的贸易伙伴,规避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2.转变观念,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企业要转变观念,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改变只注重短期利益的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重视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工艺、技术、服务甚至品牌战略等手段使产品增值,即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并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培养,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加大对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福建省私营企业比较发达的优势,鼓励私营企业积极开展出口业务。对内要强化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完善信贷制度,以解决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外要求私营企业有序出口,对私营企业提供各种相关支持,建立倾销与反倾销的预警机制,增强其面对反倾销时的信心。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则要合理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努力加强对外商投资资金的引进,进一步落实有关外商投资的优惠规定。

    [参考文献]

    [1]marin,d.is the export-led growth hypothesisvalid f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1992(74):678-688.

    [2]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53-279.

    [3]刘晓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1(5):53-56.

进出口贸易范文2

一、文献回顾

迄今为止,虽然对各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为数众多,但众多的理论分析所得出的代表性结论只有二个:一是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Mundell,1957);二是以小岛清(1987)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芒德尔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芒德尔认为,由于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常常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地避开贸易壁垒,成为对外贸易的替代物,从而也就出现了“贸易替代型对外直接投资”。而小岛清的互补模型则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国际贸易的简单替代,而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也可以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小岛清模型的基本含义是: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生产函数不同的条件下,一国对另一国的直接投资可以扩大对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改变双方的比较优劣势的态势,从而直接创造了对外贸易。无论是芒德尔的替代模型,还是小岛清的互补模型,都是从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上衍生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证的检验。这既有统计数据残缺不全的限制,也有统计方法与工具上的瓶颈。

从总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性要大于替代性,为数不少的经验统计显示,贸易与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Lipsey、Ramstetter和Blomstrom(2000)依据日本、美国、瑞士的统计数据,研究了这些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Markuson(1983)和Svensson(1984)对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两者是合作的,那么,贸易和投资表现为互补关系,如果两者是非合作的,那么,贸易和投资表现为替代关系。以上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分析,而对于有其自身特点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是Agarwal(1986)对印度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上述结论的差异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替代或互补关系,且这些研究大多数是针对发达国家,对于处在转型经济的中国来说意义甚微。由于国内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甚少,而具体到某一省份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更鲜有人为之,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浙江省的历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由于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加之统计数据并不完善,样本仅设定在1989-2005年之间。本文选取浙江年鉴和200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额(CFDI)衡量对外直接投资量,以外商直接投资(FFDI)衡量外商对浙江省直接投资量,以出口额(EX)、进口额(IM)来衡量对外贸易。蔡锐和刘泉(2004)认为,FFDI在中国发挥作用时,中国的吸收能力存在时滞问题,同理,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也可能存在时滞问题。所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到上一年度为止累计的浙江省内外向对外直接投资值总和(ACFDI、AFFDI)。同时浙江省经济增长较快,其影响不容忽视,于是引入变量“浙江省生产总值指数(GDP)”来度量浙江省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才能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对序列采用ADF检验,其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LnGDP、LnCFDI、lnACFDI分别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表明这些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即零阶单整。LnEX和LnIM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而其差分后的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这两个变量是一阶差分平稳的,即一阶单整。同理可知,LnAFFDI差分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该变量也是一阶单整。对LnFFDI进行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平稳性检验,即二阶单整。

综上所述,序列lnEX、lnIM、lnCFDI、lnACFDI、lnFFDI、lnAFFDI、lnGDP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依据协整理论,对于通过平稳性检验且为同阶单整序列来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三)协整检验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文献均重视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着重分析两者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到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有长期均衡关系而进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长期稳定关系(张如庆,2005)。其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作用上,低估甚至忽视了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口贸易的滞后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为避免忽视进口的作用,首先单独分析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滞后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滞后因素与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建立如下模型:

lnEXt=a0+a1lnCFDIt+a2lnACFDIt+a3lnFFDIt+a4lnAFFDIt+a5lnGDPt+ε1t(1)

lnIMt=b0+b1lnCFDIt+b2lnACFDIt+b3lnFFDIt+b4lnAFFDIt+b5lnGDPt+ε2t(2)

综合考察这些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依据DW值与t值,运用向后回归法进一步筛选可以被替代的变量,删除t值不显著变量,同时消除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

对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解释变量)与出口额、进口额(被解释变量)做OL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其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回归方程(1)表示LnEX与LnCFDI、LnFFDI、LnAFFDI、LnGDP之间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2)表示LnIM与LnCFDI、LnAFFDI、LnGDP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表3与表4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对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作用较显著,模型拟合优度较高,且不存在序列相关与异方差。模型估计式(1)、(2)的残差序列为平稳性,变量lnEX、lnIM与lnCFDI、lnFFDI、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由回归方程(1)可知,CFDI每增长1%,EX将增长0.0709%;FFDI每增长1%,EX将增长2.5622%;AFFDI每增长1%,EX将减少0.312821%;GDP每增长1%,EX将增长2.2407%。原因在于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CFDI)起步较晚,相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FDI)来说总量较少,所以对出口的贡献程度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来得明显,但由回归结果可知,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从长期来看却对浙江省出口贸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与一般看法和直接统计结果相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赚取垄断利润的动机越来越明显,市场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替代作用将逐步显现。

由回归方程(2)可知,CFDI每增长1%,IM将增长0.054923%;AFFDI每增长1%,IM将减少0.241292%;GDP每增长1%,IM将增长2.333%。同理,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CFDI)对进口的贡献程度也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来得明显,但由回归方程可知,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导致了进口的增长,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中为了获得自然资源、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投资对浙江省进口贸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符合浙江省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原材料稀少的实情,从而带动了浙江省进口贸易的发展;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进口贸易产生负面的影响,说明更多的外商在浙江省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需要进口的原料更多地来自本土,从国外的进口减少了。

(四)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Model)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成为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短期出现了偏离均衡的现象,必然会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返均衡状态,误差修正模型将短期的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

由协整检验可以知道浙江对外直接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浙江省生产总指数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惟一的协整关系,因此可对各模型分别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lnEXt=0.027ΔlnCFDIt+0.099ΔlnFFDIt-0.346ΔlnAFFDIt+2.412ΔlnGDPt-1.062ECMt-1

t:(0.839666)(1.154311)(-2.395444)(5.941397)(-3.837613)(3)

lnIMt=0.042ΔlnCFDIt-0.313ΔlnAFFDIt+2.425ΔlnGDPt-1.115ECMt-1

t:(1.332574)(-2.847501)(6.042488)(-3.679680)(4)

在误差修正模型(3)中,协整关系对EX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当超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ECMt-1)时,则误差修正作用降低了当期EX(弹性系数为-1.062),EX的动态调整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而且误差修正模型ECM项对应t值较高,说明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短期比较稳定。

在误差修正模型(4)中,协整关系对IM的增长也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当IM超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ECMt-1)时,修正作用也降低了当期IM(弹性系数为-1.115)。IM的动态调整过程具有稳定性,这体现着短期内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的稳定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进出口贸易范文3

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国家总的出口商品服务和进口商品服务之总和。无论是国企或私企都核算在内。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统计国际贸易额,必须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折算成同一货币后相加。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进出口贸易范文4

记者:俞局长,宁波曾经多年是中国外贸顺差最大的城市,但宁波在进口方面也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泡。那么,在大家都一心忙着扩大出口的时候,您却“出口、进口”两手一起抓,请问您是如何考虑的?

俞丹桦:我认为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积极响应近年来国家扩大进口、减少外贸顺差、推动进出口均衡发展的号召。这几年,我国把扩大进口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如扩大内需市场、放宽进口商品准入条件、降低关税、简化通关报检手续、鼓励企业开展进口业务等,从而有效调动了地方和企业扩大进口贸易的积极性。二是为了充分发挥宁波港的优势,通过货物大出,推动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宁波港是世界级大港,拥有5000吨至25万吨级泊位60多座,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个港口有运输业务往来。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输量已分别居世界港口第二位和第八位。良好的港口优势为宁波扩大进口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我市和周边城市对进口商品有较大需求。宁波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本地市场需求大,腹地市场广阔,通过扩大能源、原材料、设备和消费品进口,能逐步满足本地和周边地区广大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那么,近年来宁波是如何推动进口贸易的发展呢?

俞丹桦:作为宁波进口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觉得从政府工作层面看,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进口贸易增促机制。开展进口贸易虽是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但也离不开政府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为此,宁波市政府把扩大进口作为外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进口工作,每年都出台鼓励进口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对外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强外贸与海关、外贸与检验检疫、外贸与金融、外贸与财税等方面的合作,及时协调解决事关全市进口工作大局的重要问题,为广大企业扩大进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开展进口贸易启蒙行动。由于我市外贸企业过去主要从事出口贸易,追求出口创汇,以致许多企业存在不懂进口业务、缺少相关人才、缺乏防范风险能力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2007年起,宁波市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进口贸易启蒙行动,即通过宣传、培训、实习、孵化等一系列措施,让更多的企业具备开展进口贸易的条件,使更多人员参与进口业务,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从事进口贸易。为了使进口贸易启蒙行动取得实效,我们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进口贸易事务教材,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进口贸易实习基地,成立了中国第一批进口贸易“孵化器”,为宁波广大企业免费培训进口业务人才。三年多来,我市共培训1万多人次,新增有进口业务实绩的企业808家。

三是建设进口商品交易平台。为了给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多的进口商品交易机会,自2007年起,我市加快推进以临时展、常年展、网络展相结合的宁波国际贸易会展中心建设,现已开办家电电子、家居饰品两大常年展示交易区,去年举办的部级、国际性重要展会达17个。与此同时,宁波获准设立了梅山保税港区,有效发挥宁波保税区等重要区域对扩大进口的平台作用。目前,宁波保税区已设立固体化工、金属原材料、葡萄酒、水果等进口商品交易市场群,会员企业已达700余家,市场辐射远至重庆、河北、北京等地。

四是培育进口贸易重点企业。宁波市鼓励进口企业做强做大,及时表彰进口贸易先进企业,重视推广进口企业的成功经验,使一批重点进口企业脱颖而出,比如,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公司与全球六大镍生产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去年采购了2万吨镍金属,在全国建立了7大仓储配送中心,让80%的客户能在300公里以内随时取货,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镍金属经销商。

五是指导进口企业破解难题。针对进口贸易业务操作难、行情变化快、经营风险大等情况,我市千方百计帮助进口企业解决相关困难。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相继推出了宁波企业开拓市场lOO招、宁波企业规避汇率风险18招、宁波企业开拓市场百问百答等,并通过资料发放、报刊宣传、网络传递等方式让广大企业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和办事方法。最近,我们正在编写《宁波企业开拓市场1000个这么办》一书,拟免费发放,以提高广大企业进出口贸易从业水平。

六是提高进口工作公共服务水平。自2007年起,我市陆续搭建了有利于企业开展进口贸易的外经贸公共服务平台,涉及信息传递、政策推介、人员培训企业融资、业务信保、法律后援、参展服务等七大公共服务项目,为广大企业开展进口贸易提高均等化的服务,收到了良好成效。比如,我们能让全市1万多家进出口企业在20分钟内收到点对点的服务信息;我们每年组织企业参加150余个国外重要展会;我们拥有每年培训外经贸人员1.3万人次的工作能力;我们开展了进口企业与256个金融机构、31家担保机构对接的网上融资服务工作,等等。

记者:请您用数据说明一下,近年来,宁波市在扩大进口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俞丹桦:我向大家提供一下这几年宁波进口贸易发展的一组数据。2007年,全市进口贸易总额1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2008年,全市进口贸易总额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进口贸易总额仍达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口贸易总额153亿美元,同比增长66%。换一句话说,2009年宁波市进口贸易额比2006年增加了87亿美元,增幅达64.9%,进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了4.6个百分点,进口额已占浙江省的40.5%。需要补充的是,我市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比重占67.5%。目前,宁波已有进口企业4091家,其中年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39家。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这几年宁波进口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宁波要成为进口大市、进口强市,还要走很长的路。

记者:就您对宁波企业的了解来讲,您认为可以对今后进口的发展提出哪些建议?

俞丹桦:据我所知,目前许多宁波企业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许多外国商品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有的国家一方面抱怨中国开发进口市场不够,另一方面则设置障碍限制对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还对中国企业为扩大进口在有关国家的开发合作业务设置障碍。另外,还有不少宁波企业反映,难以寻找到进口业务国外合作商。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国家尽快放宽对华高新技术等产品出口限制,让更多的本国企业开展对华出口业务,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扩大进口业务。

进出口贸易范文5

合同号码:____

买 方:____

双方同意按下列条款由卖方出售,买方购进下列货物:

(1)货物名称、规格、

(2)数量

(3)单价

(4)总值

包装及唛头

包装:小捆70-120千克及

卖方有权在3%以上述价格内包括给买方佣金%/或大捆500-1000千克内多装或少装

按f.o.b.计算

(5)装运期限:

(6)装运口岸:

(7)目的口岸:

(8)保险:由卖方按发票金额110%投保

(9)付款条件:买方应通过买卖双方同意的银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和可分割的、允许分批装运和转船的信用证。该信用证凭装运单据在中国的中国银行见单即付。

该信用证必须在_前开出。信用证有效期为装船后十五天在中国到期。

(10)单据:卖方应向议付银行提供已装船清洁提单、发票、装箱单/重量单:如果本合同按cif条件,应再提供可转让的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11)装运条件:

1)载运船只由卖方安排,允许分批装运并允许转船。

2)卖方于货物装船后,应将合同号码、品名、数量、船名、装船日期以电报通知买方。

(12)品质和数量/重量的异议与索赔:货到目的口岸后,买方如发现货物品质及/或数量/重量与合同规定不符,除属于保险公司及/或船公司的责任外,买方可以凭双方同意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向卖方提出异议。品质异议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30内提出,数量/重量异议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15天内提出。卖方应于收到异议后30天内答复买方。

(13)人力不可抗拒:由于人力不可抗拒事故,使卖方不能在本合同规定期限内交货或者不能交货,卖方不负责任。但卖方必须立即以电报通知买方。如买方提出要求,卖方应以挂号函向买方提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或有关机构出具的事故的证明文件。

(14)仲裁: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事项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应由双方通过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取得协议时,则在被告国家根据被告国家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同等的约束力,仲裁费用除非仲裁机构另有决定外,均由败诉一方负担。

(15)备注:

卖方:__(盖章) 买方:____(盖章)

进出口贸易范文6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对广西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贸易风险由此不断加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强化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能力。

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1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要求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大省,其各项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其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施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成为当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及各国农产品乃至整个贸易的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1.2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成效,其所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贸易更是呈现出不断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当前,其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全面强化对农产品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提升广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效性,争取更多的利润。进出口贸易能否取得健康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对全球化背景下贸易风险的控制情况,因此从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情况来看,全面强化风险控制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3有助于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损失

贸易风险的存在使得广西农产品在实施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的损失,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沿线各国经济金融的联系更加密切,贸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将被放大,各项农产品进出口风险会威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强化风险控制时减小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及其损失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整个贸易发展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1.4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强化风险控制,减小风险损失,进而提升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其可以根据现实需求选择性的进口所需要的农产品,实现全放联动的风险控制模式,有效降低农产品进口的成本,更好地满足本地区市场的需求。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有限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实施的必然性战略,其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对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对一带一路的把握和利用程度不高,使其难以通过与贸易国家之间的深入合作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从比较优势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农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而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其风险性因素不断增加,对其控制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广西在进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其有效的把握,使其难以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服务于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而限制了其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2.2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不到位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当前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使其所面临的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长期来看将严重影响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目前政府部门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把握程度有限,难以根据一带一路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服务于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各项风险因素的考量不周,对风险的具体识别与规避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现有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施行,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实施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进而限制了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2.3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有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使得国际贸易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其复杂性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其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各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其预测的难度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的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因此在风险预测方面存在事实上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具有不断变化和增强的趋势,使得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难以采取传统的方法与模式,贸易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增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发展。

2.4缺乏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其还缺乏专业化的贸易风险控制人才,对其整个贸易的发展都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行业内现有的从业人员难以得到关于贸易风险方面的有效培训,使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方面的各项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限制了整个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广西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其利润水平有限,使其在实施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现有的风险控制人员团队得不到有效强化,限制了其贸易的整体发展,因此使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贸易变得更为艰难。

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3.1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要首先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充分借助现有的机遇,提升风险控制意识。一方面,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需求进行分析,对其各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完善其农产品进出口策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逐步推进其贸易策略。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对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带来的诸多层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风险防范,提升整个农产品贸易行业的风险意识,充分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2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力是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得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关键性举措。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贸易风险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修正和完善,根据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实发展情况,对其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其在贸易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根据整个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创新贸易风险控制机制,充分提升对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完善政府部门的各项职能,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使得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风险控制能够具有充分完善的保障。

3.3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与应对能力

有效的风险控制得益于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想不断提升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充分借助历史数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根源,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依托,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便于实施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另外,要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在农产品贸易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体系、风险控制实施体系等方法,对各项风险进行识别,形成协调高效的风险控制模式,全面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控制能力。

3.4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沿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各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各贸易企业通过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外部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贸易风险管理人才,充实现有的人才团队,使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能够顺利流入各贸易企业中,保证广西农产品贸易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得以实现健康长期发展。

结语

有效的贸易风险控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其在贸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该从全面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把握和利用程度、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对国际贸易市场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实施农产品贸易风险控制人才战略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对各项贸易风险的控制。以此实现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外贸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桂海论丛,2015(07)

[2]闫德忱,王秀珠.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09(21)[3]成榕.贸易风险防控新机制[J].世界农业,2014(11)

进出口贸易范文7

关键词:规避风险 进出口贸易 人民币结算 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币汇率的稳步攀升,人民币逐渐成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重视的流通货币,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人民币计划结算货币的重要作用。自2010年起,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更为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导致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进出口企业在使用第三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我国同东盟国家以及内地、港澳地区贸易、人员往来、投资等的迅速发展,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来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我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将会出现大幅缩水,面对这种形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而迈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人民币的进出口贸易结算。这是加快人民币国家化发展进程、维护人民币国际地位、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大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已经逐步推行了人民币结算,但是,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仍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这并不利于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风险进行详尽研究,深挖隐含其中的真正原因,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这对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概念解析

(一)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本内涵

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是指我国企业同国外企业之间发生业务往来时,以人民币的形式计价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对外结算,银行为其提供的利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此时,人民币将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结算的货币职能。

(二)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意义

进出口进行人民币结算是2009年7月开始的,并逐渐收受各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的普遍欢迎。这对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有利于帮助现代企业合理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企业贸易投资的便利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保持稳定的外贸增长;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助于帮助我国企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值得提醒的是:人民币结算货币的选择并不是由我国单方面决定的,因此,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本定律,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定律才会进一步推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进程。

二、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容易造成进出口企业计价能力的降低

在我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如果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那么人民币计价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即:人民币计价能力的高低。目前,纵观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现状,我国大部分进出口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偏低,特别是在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上,我国很多企业甚至并不具备定价能力。例如:有的进出口贸易中,很多外国企业在接受了人民币的货款后通常会按照当天的汇率将其折算成美元,国外企业在进行贸易交易时就可以采用美元的交易方式进行。可见,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中并未充分发挥其独立的计价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结算方式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存在境外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的风险

在我国进出口企业中,在对计价货币进行选择中,考虑最多的就是汇率的变动情况和稳定程度。目前,由于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方式还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也在提高。由于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不断升值,进出口贸易企业一定会持有一些人民币,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币出现贬值的情况,那么企业的盈利就会受到影响。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将会导致我国同周边国家贸易环境的恶化,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的增加。

(三)境外人民币来源少带来的结算风险

目前,我国境外人民币的主要来源包括: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内地居民的境外人民币消费、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的人民币资金等。但是,由于我国境外人民币流通量、金额都比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在境外的人民币处于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中。因此,境外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人民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再加之我国境外还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民币买卖市场,人民币还不属于自由兑换的货币,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存在自由流动性差的问题。很多进出口企业都在热切盼望人民币的升值,但是,这并不是任何企业能够左右的。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的风险还较多。

(四)境外人民币持有企业存在的信誉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企业信誉的好坏是决定企业外贸风险的关键。国际上对于通用的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风险有很多参照的标准和案例来执行,但是,对于人民币结算而言,很多信用证贸易在很多国家的中小银行中难以开展。例如:如果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很难说服客户接受这种付款方式,如果我方企业坚持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而对方企业又很难找到以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开信用证时,就很容易产生潜在的风险。

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的有效规避

如前所述,由于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进出口企业及国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定的政策来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做到从根本上降低风险,从而保证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力度,努力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必要的监管。因此,加强对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必须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的监管力度。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合理、高效、科学、规范的监管体系,减少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的发生。例如: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进出口贸易结算流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真实性的检查力度等。

(二)建立完善的人民币境外运作机制

完善的人民币境外运作机制是扩大人民币回流的主要方式和渠道。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境外的人民币使用量较少,因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境外的使用量、扩大人民币境外的使用范围,促进境内的人民币循环力度的加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我国政府可以建设人民币资金回流通道,放宽对人民币的管理措施,开放外汇市场,有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的进程。例如:在国际中建立股票市场,引进同我国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周边国家的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计价股票,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接受力。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

目前,由于我国有限的条件,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在服务效率、服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人民币结算清算系统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增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契合度,在不断拓宽支付清算业务服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银行系统清算的渠道。另外,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机构进行人民币结算时应采用不同的清算渠道。例如:适当扩展人民币清算系统的开放时间,突破8小时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

(四)努力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全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想切实提高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适用范围和接受程度,避免结算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尽快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例如: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为推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尽快提升进出口企业的人民币定价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定价能力受到我国商品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大宗商品比例较高的现状,但是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基本是以美元的形式进行的。这就造成人民币很难推动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另外,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定价能力还受到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这对于境外企业而言,进出和出口采用同一种货币计价将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的发生。可见,人民币还是无法触动美元的地位。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或者降低我国进出进口加工贸易的比重,从而实现用人民币计价的最终目标。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的风险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因此,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全面促进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新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2(5): 78-79.

[2] 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13-19.

进出口贸易范文8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进出口贸易范文9

美国和欧盟于2009年6月23日就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要求与中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墨西哥于8月21日也提出同样磋商请求。美欧申诉书中提到的原材料包括矾土、焦炭、氟石、镁、碳化硅、金属硅、黄磷和锌等。美欧认为,中国对这些产品采取的出口配额、出口税以及最低出口限价等措施对美欧利益造成损害,也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随即作出回应,表示中国有关原材料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中方的相关政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入世承诺,称中方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处理有关美欧的磋商请求。

美欧的申诉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即一国有无权利管制本国产品出口。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今天,有充分理由相信这类问题还会接踵而至,一旦“安全阀”失控,贸易管制被突破,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所以,对这一问题的正本清源与据理力争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进出口贸易管制的历史角度,分析研讨WTO和我国外贸法的相关规定,结合主要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管制的理论与实践,对上述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供理论研究与实务部门参考。

二、 贸易管制:政府一项义不容辞的重大职责

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贸易管制(READE REGULATION,亦称“管理”、“规制”),因为对外贸易活动是一种涉外经济活动,而涉外经济活动必然产生涉外经济关系,在纵向层面这种关系由国家或政府颁布的具有公法性质的法律和政策加以调整和管理。

纵观国际贸易的发展史,自古以来贸易管制一直处于商务外交的中心,早期的贸易协定在处理领土与和平问题的同时就规制贸易管理。一国政府对其进出口贸易实施管制由来已久,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采取各种形式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加以规范。可以说,一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管制进出口贸易,依法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维护国家的至高利益,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大职责。政府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对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服务贸易的准入、关税的征收、外汇的使用、商品的检验检疫等实施管制。这些管制的措施和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其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但从实质上分析都充分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处理对外贸易关系的总政策,成为政府管理和监督对外贸易强有力的工具。

以申诉方之一的美国贸易管制史为例,从政治独立走向产业壮大、经济强盛乃至独霸天下,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做了精彩的诠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大国,靠的是坚持了几十年的关税保护政策。”美国在建国之初,汉密尔顿就力主借保护贸易走工业化道路,激励年轻的美国发展制造业,与欧洲一比高低。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的立法和贸易管制政策,促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商业和航运的发展。这些贸易管制立法和政策主要包括:征收保护性关税、禁止竞争性产品进口、禁止制造业原材料出口、向制造业发放补贴和奖金、免除或返还制造业原料进口税、鼓励发展和引进新技术和机器、加强对制成品的质量检验、提供便利汇兑和信贷、改善国内交通设施等1项措施。

随后,“禁运、战争、高关税”助推美国日益强盛。特别是保护性关税,提升为美国的核心贸易管制国策,一直延伸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后,美国赢得了“自由贸易”的资格,凭借其雄霸世界的实力,开始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扮演“导演”和“警察”的角色,表明“致力于废除国际贸易中任何形式的歧视待遇,并削减关税以及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但是,从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创建初始,“利己主义”便渗透于美国的贸易管制政策,“国家安全”被置为美国贸易管制的突出地位,对于共产主义国家的贸易美国更是严加管制。如1948年美国针对所谓“战略性物质”拟定的一律禁止类和需要出口许可证类两张清单,包括了美国全部出口商品2700大类中的2300大类。

GATT的多轮谈判,美国在公平贸易的大旗下,一方面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植入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于国际多边贸易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利用其独特地位寻求例外性待遇,着眼于打开他国市场大门从而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从农产品、纺织品贸易长期游离于GATT,以及美国与他国不胜枚举的“自动出口限制”等“灰色措施”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据统计,仅在1985年,美国参众两院共提出了530项法案,其中半数以上是要求征收反补贴税、实现进口限制、提高关税以及与涉案国家达成“自动出口限制协议”的贸易管制法案。乌拉圭回合谈判及WTO的实践更是历历在目,从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及传统贸易规则的修订,美国谈判团队的作为和表现无不深深打上美国贸易管制的烙印,体现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以上对美国贸易管制发展史的简要回顾与评介,表明美国一贯奉行的贸易管制政策,无论是在单边还是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是充分服务于美国的产业和市场的,一刻也离不开美国的国家至高利益。

三、 中国限制部分原材料出口符合贸易管制规则

必须指出,正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权按照本国的贸易管制政策和法律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管制一样,中国政府也有权按照自己的政策和法律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实施管制。在管制与反管制的论战中,西方国家从保护国内产业出发纷纷发表指责中国政府的评论,媒体也借题发挥,“妖魔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管制措施,诸如 “中国对原材料的限制扰乱了竞争,推高了国际价格,让欧美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 、“中国对炼焦煤等原材料实施的出口关税扰乱了国际市场,损害了欧美的钢铁等产品制造商的利益”等等。为迫使中国政府取消业已实施的出口贸易管制措施,美欧还不断挑起新的贸易摩擦,加大对中国的外交抗议力度。如美国商务部随后在10天之内宣布三起针对中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中国出口产品均高达1亿美元左右。同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又签署法令,对涉及20亿美元、影响中方10万人就业、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等等,其贸易摩擦力度不断升级、前所未有。

以上种种论调与做法无不表明了发达国家在“公平贸易”旗帜下一贯的保护贸易理念,以及国际规则“为我所用”、“利益至上”的惯常行径,值得我们深思、警惕与回击。中国对部分原材料的出口贸易管制真的如欧美国家所言有悖WTO规则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我国的出口贸易政策完全符合WTO规则,符合世界各国包括欧美贸易大国的出口贸易管制之实践,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法律依据。

第一,政府管制贸易属于国际法所允许的政府一项重大社会职能(见前一部分)。

第二,政府管制出口贸易并不违背WTO的总体方针。WTO旨在“开放市场”,主要规范进口贸易措施。WTO的基本职能通常表述为“开放市场、制定规则、解决争端”。所谓“开放市场”,即指通过实施“无歧视”、“透明度”、“一般取消数量限制”等基本原则来降低关税、撤除非关税壁垒、放松贸易管制,给国外的进口产品与服务提供一个自由竞争、公平贸易的平台和竞技场,扫除进口贸易障碍,为进口产品与服务打开“绿色通道”。在这一总方针下,WTO致力于削减并约束关税,撤除并规范非关税壁垒,有条件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及贸易等。所以,WTO所制定的各项基本原则以及各领域的具体协议,无不围绕着“开放国内市场”而运作。

第三,中国政府的管制措施符合中国外贸法的相关规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16条明确规定,“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口或者出口”,这些特定原因共计11项之多。其中“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禁止出口的”的规定,明确授权政府对“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在必要时实施限制甚至禁止出口。可见,中国政府对部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实施出口限制,完全符合中国外贸法的相关规定,是行使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的行政行为。

最后,国际贸易历史上各个国家在不同阶段实施的限制、禁止出口的大量案例,也可以作为我国政府援引参照的依据。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史上,西方贸易大国为保护和发展国内产业,保护本国自然资源,对本国的重要工业原料、战略资源物资特别是战略性高新技术及设备,实施出口限制或者出口禁止的案例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所谓高新技术及产品,对中国仍实现严格的出口管制,美国仍然保留了一些冷战时期限制与前苏联等国家贸易的法律。我们赞成“公平贸易”,但主张权利义务平衡,决不能接受“双重标准”!

四、中国限制部分原材料出口没有违背WTO相关规定

1. WTO规则主要针对成员进口贸易管制措施。正如前述,WTO其宗旨是“开放市场”,帮助产品制造者、服务提供者和进出口商进行商业活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贸易和投资,增加就业和收入。就货物贸易的“开放市场”而言,WTO规则针对的主要是一国的进口贸易管制措施,即:约束进口关税,约束非关税措施,对他国的进口货物开放国内市场。否则,简单地把一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与进口管制措施混为一谈,不分轻重缓急和原则例外,牵强附会一概将其置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自由贸易原则”之下,这种理解和强求是不符合WTO“开放市场”的初衷的,也不符合GATT/WTO的理论与实践。

2. 中国实行限制部分原材料出口措施符合WTO“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众所周知,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构成WTO的基石。最惠国待遇本质上意味着一成员平等地对待其他成员,不在成员之间实现歧视待遇。国民待遇要求平等地对待外国和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出口成员和进口成员之间实现非歧视待遇。在货物贸易领域,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成员给予任何其他国家产品的关税优惠,或其他与产品有关的优惠、优待、特权或豁免,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的相同产品(GATT第1条)。“国民待遇”原则要求成员不对进口产品征收超过对本国同类产品所征收的国内税与其他国内费用等(GATT第3 条)。WTO的“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在货物贸易领域主要针对和规范的是进口产品,通过平等对待其他成员的进口产品,平等对待外国产品与本国的同类产品,达到开放本国市场之目的。显然,中国政府的相关管制出口措施及其具体实施是遵循上述规则的。

3.限制部分原材料出口并未违反“一般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鉴于禁止数量限制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奋斗目标,同时考虑兼顾各国不同的眼前利益,尤其要兼顾涉及一国国计民生大计或特别紧急情况,WTO作出了“原则+例外”的“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GATT第11条)。认真研究不难发现,WTO在规定了“普遍禁止”的同时,又作出了几项重大例外规定。其中一个规定,就是当涉及出口产品“国内供货短缺”、“可用竭的资源”、“农林渔矿产品”等,在一国国内市场“紧急”和“必须”的情况下,出口成员政府有权采取措施限制产品出口。由此可见,中国政府限制部分原材料出口并未违反WTO“一般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

进出口贸易范文10

关键词:中非;进出口贸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31日

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分析。199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仅为567,30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74%,2000年增长到1,059,708万美元,是1997年的1.87倍,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2.23%。21世纪以来,随着双方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商品贸易额进一步扩大,非洲在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增至4.18%。2000~2010年间中非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2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年平均增长率。这表明中非商品贸易增长势头迅猛,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图1、图2)

尽管中非商品贸易总体呈增长的态势,但是发展并不平稳。1997~2010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最高值为2000年的63.28%,最低为2009年的-15.06%,波动达78.34%。1998年、2001年、2009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分别出现三个极小值:-2.48%、1.91%、-15.06%,其中1998年是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则是受到欧洲经济机构调整、“9·11事件”冲击及美国经济复苏延迟的影响,全球贸易水平降低,中非商品贸易也受到冲击;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刚刚开始消退的背景下,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2009年的最小值说明中非贸易还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其抗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二)中国对非洲贸易地理方向分析。2010年中国在非洲前十名的贸易伙伴分别是南非(2,570,310万美元)、安哥拉(248,1941万美元)、苏丹(862,670万美元)、尼日利亚(776,847万美元)、埃及(695,890万美元)、利比亚(657,692万美元)、阿尔及利亚(517,732万美元)、利比里亚(441,937万美元)、刚果(布)(347,609万美元)、摩洛哥(293,750万美元),以上十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当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的75.93%。区域贸易差距仍旧显著,2010年中国和南部非洲的贸易额约是与东部非洲的4.42倍,贸易极差达到198.91亿美元,体现出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极不平衡性。西非和北非是我国对非洲出口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10年中国对两地出口额共计398.5亿美元,占对非出口的66.47%。中国对非洲的货物进出口有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中国有重点地同非洲展开合作,然而也增加了贸易风险,影响到中非全方位多角度合作关系的展开。(表1)

二、中非商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中非贸易合作机制尚不成熟,非洲对于欧美经济依赖性仍较强,故当全球性危机出现时,中非贸易容易受到冲击,例如2009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了60%之多。

(二)贸易不平衡。1997年至今,中国对非洲净出口整体上逐渐缩小,贸易平衡性向好发展,但最近4年又出现大幅震荡。中非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进出口产品结构造成的,中国进口商品大多是矿产品和农产品,而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制品和纺织服装,进出口商品价格差额巨大。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非洲产品供应能力了解过少,导致中国从非洲进口非农非矿产品种类较少,金额较小。

三、对中非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促进合作多元化。鼓励中国企业和非洲企业展开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加强双方经济联系,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参股、参与金融活动、建立跨国企业联盟。中石油投资苏丹、中非发展基金投资埃塞俄比亚汉盛玻璃厂和马拉维棉花种植项目,均充分利用了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企业应继续发展能源矿产领域投资,加大农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

(二)多种方式促进中非交流。促进中非商品信息交流是打开双方市场的首要措施,信息交流的形式包括展销会、互联网展示、借助大型国际活动进行宣传等。例如,广交会入口专门设置非洲展区,提供免费的展台、运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网上广交会推出的“产品速递”服务则方便那些不便跨越重洋的中非商家。

(三)集中优势,提高投资竞争力。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电、通信、电子机械等部门不仅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具有相当规模的加工制造能力,很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非常适合非洲的市场需求。未来,中国企业借助国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尤其是集群式对外投资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优势产业对非洲转移,充分利用非洲劳动力和市场优势,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1.

进出口贸易范文11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来愈频繁,而汇率的变动也成为各国贸易往来过程中的关注焦点之一。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下面,笔者将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深入分析与探讨。

1.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由于各国货币的不同,币值不同,某种货币要针对其他的货币制定一个兑换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汇率。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最重要杠杆和变量,汇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价格转换的职能。而进出口贸易,即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商品或者劳务等交换的活动。它是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形式,也反映出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各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总和。进出口贸易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是指将国外的商品或者劳务等引进国内的销售活动;而出口贸易则是指国内的商品与劳务输送到外国市场的销售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进出口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这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汇率对国民经济的内外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平衡对外贸易收支平衡。

2.汇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汇率的变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一,国际收支因素。国际收支中的外贸收支会对汇率的变动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外贸顺差的情况下,本币的汇率则会出现上升的情况;而在外贸逆差的情况下,本币的汇率就会下跌。外贸收支情况会直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第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直接影响货币本身所实际代表的价值与购买力,同时也会影响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与外汇市场的心理影响。通货膨胀会带来如下影响:第一,使得普通商品以及不动产的价格上升;第二,银行等会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加息。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常有态势,正常的通货膨胀不会对汇率的变动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必然会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导致大量外币流入国内,使得短期内本币升值。第三,利率水平会对资本的流动产生影响。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吸引大量的短期资金流入国内,这也会提高本币的汇率;而较低的利率水平则会导致流入的资金变少,本币的汇率会相应地下调。第四,各国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币汇率的变动趋势,但是某种汇率政策可能会使得汇率的上涨及下跌状态加剧,进而对一国的经济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第五,投机活动。经济全球化趋势催生了大量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的外币投机情况也会影响汇率,使得汇率波动超过预期的合理幅度。第六,政治事件。国际上各种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会对汇率的变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总之,一国汇率的变动会受到多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国家必须从当前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因素。

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加深。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进口贸易。第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我国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上升,而本国所进口的各种原材料或者消费材料的国内价格也会随之上升。这是我国各个企业避免亏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降低,而国内进口的各种原材料和消费材料的国内价格就会随之降低。第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我国商品进口的趋势。如果人民币汇率下降,我们就需要多付更多的人民币来进口某种商品,这必然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商品进口的趋势可能会因此而下降。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会抑制进口,不利于维护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而人民币汇率如果上调,将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进口量会增长。第三,对某些行业来说,是有利的。人民币汇率的上调对那些进口比重较高、外债规模大的、流动性较高的且人民币资产较高的行业来说,是有利的。其次,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第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出口商品产生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商品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物美价廉”的印象,这也是我国商品立足世界市场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上涨,使得我国商品的价格会进一步上升,这必然会影响我国商品的出口数量,会抑制出口的增长。这样一来,我国产品相对于他国的同等产品的竞争力会相对下降,这也不利于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第三,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会影响我国的国家地位。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人民币汇率的上调会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降低,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例如,成品油、原木、矿产资源等相关商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民币汇率的上涨会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总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积极有效地策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4.我国进出口贸易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策略

为了有效地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审时度势,从制度改革、产品质量等多方面来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第一,要加快制度改革。首先,要积极促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就当前来说,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类型较为单一,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缺乏。这也就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中存在“出口贸易越多,出口贸易的条件越差”,进而影响我国企业的获利情况。尽管当前我国的汇率政策有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实效性,但是由于我国近年来的债务负担率持续升高,财政政策可以扩张的空间相对狭小,这就导致国家用于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的成本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提升汇率政策的可持续性。其次,要适当地调整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出口退税的增加也从侧面上表现出我国人民币的贬值,而退税的减少则相当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因此,适当调整退税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要积极主动地调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政策,促进对外投资,转移各种加工贸易,有效地消除贸易顺差,从而不断地扩大内需,从较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第二,要努力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除了会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产品的质量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主要因素。因此,各个进出口贸易企业要努力更新发展观念,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更新贸易观念,选取最合理的贸易方式。要进一步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提供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等。从目前来说,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在逐渐降低,而且外国需求的弹性较小,而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较高。这十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地提高各种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第三,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外贸活动的开展。首先要鼓励本国的资本进行对外投资,努力增加本币资金的出口,放宽资本流出的条件。其次,要放宽出口外汇企业的留汇金额,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储备等。再次,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等。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未来,我国一定要密切注意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应对工作,尽量消除各种不利影响。相信未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定会呈现出更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赵慧玲 单位:北京华信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祚军,陆晓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的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3(09)

[2]闫晓伟.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探析[J].知识经济,2012(04)

[3]郭楠,周渝霞.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2(02)

[4]刘思跃,代杨芳.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湖北省价格传递效应的研究[J].武汉金融,2010(03)

进出口贸易范文12

【关键词】汇率制度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

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