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

时间:2023-05-30 09:38:08

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1

大荔尊天现代农业园区简介

大荔尊天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朝邑镇平罗村,由陕西省尊天农业有限公司2011年投资建设,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投资1.9亿元,利用5年时间,建设三个产业板块(大棚冬枣、温室冬枣、温室瓜菜),四大功能区域(标准化生产区、标准化养殖区、休闲生态区、物流中心区),是一个种养结合、生态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进行经营,目前已投资6000万元,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流转土地1800亩,建成了600亩日光温室示范园、800亩大棚冬枣示范园,完成了园区道路绿化、硬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按照“企业+基地+市场”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绿色、有机设施瓜果为目标,大力推广土壤脱毒技术、植物全营养技术、富有机硒技术,以及集约化穴盘育苗、一网一板防虫、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防控等生态栽培技术,注册了“尊天”牌商标,园区年总产值达2500万余元,园区全面建成后,收入达2.5亿元以上。

园区借助地域资源优势,将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湿地公园相结合,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建成了无土栽培观光区、精品花卉展示区、瓜果采摘体验区等多个观光农业景点,带动了休闲旅游观光发展,已形成了一产带动三产的立体发展格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按照“互联网+农业+旅游”主题,在园区内建成全省首个集科技示范推广、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信息交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场馆类农业基地——大荔农展馆,展馆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主题,通过全县农业发展规划现状,现代农业看大荔、三产融合、智慧农业、行政创新、农业新技术及特色农产品等展区,以多媒体、沙盘、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大荔农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美好远景,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随着园区不断建设与完善,形成一个集现代种植、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观园,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2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十二五”时期我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010〕6号)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主体企业化、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平台、新型农民的培训场所、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平台,促进全县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二、建设目标

实施“135”工程。“1”——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个集中连片面积42900亩,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建成3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区;“5”——建成5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

三、建设要求

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主导产业示范区至少争创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8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四、建设方式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逐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运行机制。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负责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统筹,协调管理;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法人,负责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的投资管理,承担国家无偿投入资金的规范使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有偿使用资金的按期回收责任,积极探索公司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尤其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主导产业生产、加工、品牌营销一体化的科技推广经营机制,使现代农业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基地、优质品牌的集聚基地。

五、政策措施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安排50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各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上两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园区指挥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订。

2、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园区内土地流转工作由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做好土地流转计划及业务指导工作。土地流转实行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流转给园区内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三级流转模式,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园区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3、落实农业用地政策。因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

农贸流通、农业休闲观光等项目所需的农业生产用地,由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园区内的各生产经营主体所需的农业生产管理用房、仓储用房、休闲观光等所需用地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确定,所需用地视为设施农业用地,农业、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按设施农用地政策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园区内安排2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由园区组织实施,土地出让金参照工业园区政策执行。

4、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根据园区功能规划,实行相关部门项目及资金整合,县农业、林业、水利、农办、国土、农发办、交通、科技、财政、发改、气象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原有资金渠道,优先申报园区内项目,积极为园区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按照园区规划要求,积极为园区招商引资。凡为园区成功引进重大项目的,将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政策另行制订。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审核和政策制定,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督查考核现代农业园区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农业、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园区建设指导、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为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做到“五有”即“布局有总体规划、管理有专门机构、运行有动力机制、生产有原料基地、经营有多元主体”,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产业融合、精准扶贫的试验区,全面加快全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积极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坚持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坚持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鼓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研推广机构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坚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利用好节水工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使之成为节水农业的样板区、生态农业的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与引导发展相结合。挖掘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并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主体,扩大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增值利益收益。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任务目标

努力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新技术展示窗口、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典范,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园区“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占园区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园区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明显提升,经营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显著提高。一是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依托综合开发,定位精准扶贫,打造主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力扶持初步具备基础条件的园区,全力规划推进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国家公园。二是打造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发挥地理优势,打造集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园、特色果品采摘园。三是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依托当地优势建设特色示范园、文化园、蔬菜、花卉、苗木等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四是打造现代特色养殖园。建成牧场和饲用玉米精品园区。

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重点工作

1.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建设期限、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园区规划编制要确保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规划相衔接,符合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Y构布局,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重点抓好万亩以上园区规划建设。要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高标准制定各自的具体可行的园区规划。要培育特色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发挥产业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乳业、蔬菜、林果、中药材、苗木、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夯实园区发展的基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发展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加强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等配套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加销游一体化水平。经济学家邹恒甫、吴敬琏、刘劲哲、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提出:要加快品牌建设。实施园区品牌提升战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园区“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80%。支持园区争创市级、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整合特色产业品牌资源,培育一批具有行唐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

2.推动产业融合。一是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加快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若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重点推进与银泰农业集团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土地整治、储运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休闲养生地、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公益扶贫事业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以国家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大投资力度,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民俗风情等作为园区发展的突破点,建设农林种植、农副产品经营和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多业态农业园区;四是以建设经济林果基地、现代农业设施大棚、生猪产业化规模养殖、中药材基地、观光采摘长廊、特种养殖观光园等为内容为重点,推动高科技农业种植、产品加工销售和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3.夯实基础设施。一是统筹规划生产设施,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园区;二是整合农林畜牧业、水务、国土、扶贫、农开、城建、网通、电力、交通、文教等方面的资金,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生产需要;三是对万亩以上的园区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网、通讯、通暖、通气建设排污和雨水收集管网,实施土地平整;四是结合现代设施农业的需要和现有水利设施,紧扣园区水利现代化的目标,科学制定水利设施建设专题规划,全面配套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全域水系贯通,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五是在主要交通节点,制作安装园区引导标识牌和园内道路识别指示牌。标识牌和指示牌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具有园区特色和一定文化底蕴;六是对园内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工程,按照“树种适宜,统一标准、整齐美观”的标准要求,形成绿化带。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经济学家文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大力扶持园区建设。要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多渠道增加现代农业园区投入。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支持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工作倾斜。经济学家张五常、钱颖一、刘劲哲、郎咸平、林毅夫认为:要进一步规范现代农业投资公司管理,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力度,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按照渠道不变、使用方向不变、集中向重点区域投放的原则,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六、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工作,成立行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管委会主任,农工委、农林畜牧局、财政局、发改局、水务局、农机局、农财局、农开办、国土局、规划局一把手和各乡镇、开发区乡镇长、主任为成员,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林畜牧局,由农林畜牧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流转土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项目把关布局、统一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机构建设、落实专职在编的行政管理人员,健全领导包抓以上园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2.完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农业部门及各乡镇专项工作考核和园区项目综合考核。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4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湟中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34-02

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和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全域湟中”理念为引领,突出“三集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产业发展上,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做大高原特色农作物产业、喜凉蔬菜产业和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做强做精设施农业、做深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高原特色的湟中农产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二、现代农业园区布局

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要求,湟中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布局,由三大园区构成,多巴片发展西纳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上新庄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小南川片发展循环农业园区。

(一)西纳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总体形成以拦隆口镇、多巴镇和西堡镇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片区(包括农业高新技术示范、设施农业、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园等内容)、高原露地蔬菜生产片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片区、食用菌生产片区、农产品加工片区。各片区按照梯度推进模式,在片区内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功能区域,各功能区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通过五片区的建设,形成连接“五区”产业的物流带、连接各景点的快捷旅游观光带、新农村建设居住带和生态林带。

1.现代高效农业区:在拦隆口镇、多巴镇和西堡镇的川水地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片区3 333 hm2。主要由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花卉苗木园、标准化设施农业园构成。

2.高原露地蔬菜生产区:在共和镇、西堡镇等乡镇建设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 666 hm2。建设面积为3 hm2的工厂化育苗中心1处、库容量为500吨的冷藏库20个,建立露地蔬菜生产基地4个。主要进行豆类、瓜类、白菜类等露地蔬菜的生产及贮藏保鲜。

3.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在上五庄、多巴、拦隆口、李家山、海子沟等乡镇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 666 hm2,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0 hm2,主要进行马铃薯、蚕豆、油菜的良种繁育及绿色农产品生产。

4.食用菌生产区:在李家山镇建设食用菌生产片区666 hm2,在该镇崖头村建立核心区133 hm2,建立食用菌菌种快繁中心一处,主要进行双孢菇、金针菇、鸡腿菇等菌种及商品菇的生产。

5.农产品加工区:在多巴镇东南地区临近109国道的区域建设占地66 hm2的农产品加工园,建设面积为15 000m2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和1 500吨净菜包装生产线等,主要进行蚕豆、马铃薯、油菜籽及肉类的冷蒇、加工和销售。

(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以南川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城郊农业发展步伐,积极打造观光、休闲、餐饮集聚区,以鲁沙尔镇徐家寨村源源休闲山庄为起点,沿西久公路两侧建设会龙山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使其成为西宁市民的餐饮娱乐和观光休闲基地。

(三)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依托小南川畜牧业养殖园区,立足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加快实施沼气工程,通过对牲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沼气”三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达到以种促养,以养促沼,以沼促种的良性循环。在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2011年,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湟中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示范区建设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明确建设任务、实行分片包干,归口组织管理,统一协调推进”的原则,把示范区的重点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并划到块、标到图、定到地,把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由各个相关部门与省、市对口业务主管部门衔接协调,加大对示范区的项目、资金、政策、科技、人才等支持力度。设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建立全县示范区建设情况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加强示范区宣传力度,让参与部门思路清晰,让农民明白建设目标。从组织管理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成果的工作机制,把各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制定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指导,加强考核。

2.资金保障。积极推动各相关部门出台扶持西纳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将示范区建设任务纳入各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各部门现有的各类政策性投入都要积极向示范区倾斜。搭建示范区融资担保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加大运用银行贷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拓展资金渠道,吸引社会和个人资金,积极利用外资,切实加大本级投入,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县级层面上,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坚持集中资金和力量办大事。

3.政策保障。按照《青海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示范区挂牌认定工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执行力。实行优惠的土地供应政策,积极鼓励村集体以合作入股的形式参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龙头企业通过非耕地开发置换的方式获得建设用地。引导农民通过土地转包、出租、委托流转、入股等形式依法流转。做好示范区建设的电网、路网、林网、水网配套规划,加大配套工程建设,确保用电、用水、环境优美和安全。工商、质检、卫生、国土、税务等对示范区的行政性收费,一律用最低标准执行。交通部门优先安排示范区路面硬化工程,构建绿色通道,确保农副产品流通顺畅,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4.人才保障。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鼓励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以技术、资金等形式入股,参与示范区建设并获得正当收益。鼓励专家实行科技总承包,带成果直接进入园区,通过成果转让或成果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四、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5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园区立足于互助县的区域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种养基地。例如,以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巴扎、加定、哈拉直沟等乡镇建成杂交油菜制种基地867公顷;以青海介实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台子、塘川、高寨等乡镇建成特色蔬菜生产基地600公顷;以霍普兰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在台子、林川、丹麻等乡镇建成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533公顷;以青海谷丰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塘川、威远等乡镇建成优质蚕豆制繁种基地333公顷;以青海杨光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和青海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为龙头,在威远、塘川等乡镇建成互助八眉猪良种仔猪繁育基地;以青海浩园种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威远、塘川等乡镇建成肉(奶)牛养殖基地。

二是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应用。园区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利用等方式,选择适宜高效的种养品种和栽培技术进行示范,使先进适用新产品、新技术的效果直接在园区展示出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形成、推广和转化。目前,园区已引进蔬菜、油菜、马铃薯、蚕豆、食用菌、花卉、生猪等新品种50多项;引进无土栽培、墙体栽培、喷滴灌、双垄覆膜、补光、二氧化碳增温等新技术12项;培育了互助长白葱、青油010、青杂5号、下寨65、青薯2号、互助红、互麦13号等新品种。同时在强化核心区“孵化”作用的基础上,以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为重点,建成高原夏菜、“双低”油菜、马铃薯、优质蚕豆等成果转化展示示范田8000公顷,占到全县特色优势作物面积的14.6%。三是发挥了农业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园区自建立以来,对全县19个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科技人员进行了培训,举办农业培训班17期,培训人数达到950人次。并依托园区举办以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经济组织及协(学)会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50多期,培训人员达到1.1万人次。

同时,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开展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经济实体活动。成立了科技服务小分队,目前,农村服务小分队的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亲自向农民传授种养技术,并将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策略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四是经济效益日益显现。2009年示范园区实现总产值3.2亿元,辐射带动区内农户户均增收742元,人均增收176元;2010年实现总产值5.3亿元,较上年增加2.1亿元,辐射带动区内农户户均增收1308元,人均增收311元;2011年实现总产值6亿元,辐射带动区内户均增收3010元,人均增收860元。

二、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建设资金缺乏,可持续发展困难。园区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加上近年来财政扶持不足,造成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开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及其完善。二是园区缺乏正常运转资金。园区的资金基本上投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产条件上,引进优良品种、新技术,研发新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加工研发等持续运作的资金短缺,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对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了较强约束。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分散了有限的建设资金,同时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制约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四是融资渠道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如贷款、保险、吸引外资等融资渠道不健全,影响了资金的投入。

2.特色产业开发不够,主导产业薄弱,品牌开发滞后。由于农业科研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新产品开发不够。园区目前主要是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大多是复制外地品种,立足于当地、适合当地、突出高原特色的、自主研发的新品种、特色品种不够多。目前,园区内的主导产业主要是“两种一猪”,即杂交油菜制种、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和互助八眉猪良种繁育,从而造成主导产业薄弱,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在品牌开发上,只是在停留在油菜和马铃薯的特色制种上,互助八眉猪、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加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推广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3.经营管理机制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一是园区在经营上不完全属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单位,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由于示范园区是由政府一手建立起来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尚不健全,虽然设立了农牧产业化开发公司,但政府对园区的干预较多,园区的管理者也多是由政府委派的,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其所在园区的经营状况还没有直接关联起来。二是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仍习惯于粗放经营,农产品总产量不高、质量缺乏保证,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一些设施如温棚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土地流转困难。园区建设需要整体规划、集中联片发展,由于农民经营观念滞后,在推行设施农业连片建设的进程中,常常出现土地归属、置换、流转等方面的问题,农民对转让土地、收取租金心存疑虑,不愿意转换或租赁土地。同时,由于缺乏土地经营大户和农业经纪人,加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发展方式。

4.缺乏强有力的科技人才的支撑,科技研发相对薄弱。一是技术人员极为匮乏,人才短缺。目前园区缺少园林、果蔬、畜牧和加工的专业人才,缺少农业高科技人才,缺少善于经营管理人才,缺少农业信息方面的人才。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中,能够常驻农业示范园区从事指导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尤为紧缺,其专业分布也严重失衡,致使园区高科技项目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经纪人队伍规模小,经纪能人少,而且确定经纪人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些人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流动性强,其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二是园区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缺乏有力的措施,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5.扶持政策不完善。目前,有关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影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在园区开发方面,园区还缺乏配套的吸引内外资企业和社会资金入园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还没有形成支持园区建设的合力,虽然制订了一些鼓励措施,但扶持力度不大,难以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在科技创新方面,亟需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风险性科技创新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在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方面,园区还没有与科研单位、推广单位和生产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如何调动示范园区与科研单位、推广单位和生产单位积极性的问题尚未解决。

三、推进园区发展的对策

1.完善各项政策,抓好项目建设。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增加财政支持的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保证,园区要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三优”:一是制定优惠的政策,为进入园区的项目、业主在用地、用工等方面提供更优惠的条件;二是提供优良的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三是建设优良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优良的硬环境。同时,建立农业项目库,围绕“储备一批项目、申报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的思路,形成项目带动机制,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寻求更多的项目支持。并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设施农业。

2.继续搞好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组织的作用。组建土地交易所、土地评估事务所、土地银行或土地融资机构等独立于集体和土地使用者的中介机构,高效开展土地流转的登记、咨询、评估、推介工作,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签证、纠纷调节工作。

3.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载体,吸引客商来园区投资办厂,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允许其以多种形式开展服务,支持其发展。通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逐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金融服务。

4.重视人才工作,加强生产经营者队伍建设。人才是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的关键,互助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各种人才非常缺乏,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在人才的引进、吸纳、使用上大胆探索,加大工作力度。要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结合园区建设的实际,做好引人引智工作。加强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重视农村经纪人的培养,为农村培育一批实用型的经纪人。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经纪人的管理,为农村经纪人提供多种服务,加强农村专业经纪人的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经纪活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5.做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建设一批设施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组织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走出去,开阔眼界,力争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特色品种上有所突破,依靠良种的引进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6

关键词:江门 现代农业园区 问题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农业园区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各地的各种形式农业园区的发展为当地的农业增产、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等带来的积极效应,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农业部部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立足不同的工作基础、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在全国重点打造一批符合区域实际、发展理念超前、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经营方式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基于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广东省重要农业地区的江门,依据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和基础,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自2010年加快了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步伐。

一、江门现代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市建成各级农业园区17个,其中,部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5个,市级农业园区1个,县级农业园区10个。农业园区建设面积17.8万亩,涉及种植、养殖及加工等类型。

1、 江门市现代农业园区分布状况不均衡

江门行政区划包括三区四市,现代农业园区布局不均衡。园区数量和占地面积来看,开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最快,园区数有9个,园区占地面积占江门总园区面积的81%,;其次是江门市新会区,园区数有4个,园区占地面积占总园区面积11.5%;恩平市有2个,鹤山市和江门市蓬江区各有一个园区。而在江门地区农业产值最高的台山还没有1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2江门市现代农业园区类型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

江门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特色,利用有力的园区发展政策支持,借助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品牌、市场、资金等优势。在农业园区组织形式上,有政府推动型的,如唯一的部级农业园区项目――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

省级的有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江门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绿色有机设施农业核心技术示范园、新会区先进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园等农业园区,这些农业园区借组各级农业财政支持、当地政府积极引线搭桥,吸引各种农业投资力量,主要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种植业;有当地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如开平市裕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恩平基龙实业有限公司良种家禽养殖园区,主要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这些农业园区利用当地的农业优势和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以种养业或养殖型为主。

2、 以发展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为特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门地区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之前就已明确了园区农业一定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摒弃传统农业重产量、轻生态的做法。通过园区规划及项目的实施,本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取得极大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如开平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在已有的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上,在开阳高速两侧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区,推行绿色有机的标准化生产。江门地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为市区及珠三角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粮、绿色肉、绿色菜、高档鱼、特色果”,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现代农业园区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

作为江门地区唯一一家部级的现代农业园区,开平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自2010年建立以来,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畜禽产品、淡水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2012年开平粮食产量22.95万吨,较2009年的粮食产量增长了11.41%,水产品、肉类、蔬菜产量分别提高27.81%、11.61%、11.38%,养殖业发展的重点生猪肉类产量提高了17.85%。产量的增长带来产值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提高,从2009年到2012年,开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004元提高到10320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65。恩平基龙实业有限公司良种家禽养殖园,在该园区项目的带动下,当地养鸭、养鸡等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园区年产值也有6000万元,带动农户1000多户,每户农户年均增收1700多元。

二、江门市农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体制和机制问题(管理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

本地大部分现代农业园区是按照本地政府部门意图建立起的,其管理体制带有行政特色,园区信息沟通不畅,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影响园区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作,造成园区建设发展缓慢。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硬件建设多、软件建设少,尤其缺乏比较完善的、适合园区发展的管理经营机制建设。

2资金投入和园区土地流转问题(园区发展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园区发展资源约束问题)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金融贷款和企业投资。如江门地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除江门恩平基龙良种家禽养殖园区、开平健之源农业园外,其余园区均未得到过省级园区专项资金扶持。而由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风险,很难吸引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资金投入不足,并且主要是将投入主要应用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上,在农业园区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经营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明显不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另外,现代农业园区用地问题日益彰显,由于土地的问题很容易造成政府和农民之间、企业和农民之间、政府和企业间的矛盾。有些农业园区为了实现园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需要土地增量,但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得企业根本无能力解决,如基龙实业有限公司良种家禽养殖园区的凤山鸡场与民主家禽出口良种场,是经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批准的供港澳家禽注册饲养场,但由于受到活鸡出口配额的限制,该公司每年出口到香港的活鸡仅有1万多只,出口数量无法大量提升,销售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干扰,因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是他们发展的方向。但是用地问题却使该项目难以实现。

4江门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程度较低。

江门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产业链处于初始阶段。产业链环越往下沉,产业发展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高附加值越明显。但目前本地的园区农业主要以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从事农业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的园区少之又少。由于大多数现代农业园区以政府投资为主,政企不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在园区真正建立起来,园区农业品牌建设意识不高,收益主要来自于生产简单加工,品牌附加值不高。

三、推动江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明确农业园区发展目标,准确定位

根据江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明确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园区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发展路径。发挥各地园区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相关农业技术变革的先导和示范效应,需建设一套完整的园区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园区内外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要实现园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和目标,园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如开平市合民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是江门、开平两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被引入到示范区后,示范区打造健康畜禽养殖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的传统养殖方式,普及现代化生态养殖技术,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

3因地制宜的推出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能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和评价江门各农业园区目标实现程度、各项工作的建设落实和运行效益,以便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借助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江门农业园区、发放调查问卷、组织专家和行业协会座谈等方式,在了解佛山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其问题及影响原因,借鉴省内外部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先进经验,构建“江门农业现代化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评价体系对江门现有农业园区进行合理评估,加大政府对运行状况良好的江门农业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在政府主导和参与下,创建为农业园区服务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投资”的长效合理的投融资机制和技术扩散机制,争取做大做强一批园区,并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核心产业基地和农业园区,并依托基地和园区,不断放大优势特色产业。而对于那些运行状况欠佳的农业园区,则责令其整改再评估。以此来全面提升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园区在促进佛山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创江门农业园区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邱敏,覃志豪,张景卓,王义,钟国活.江门市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4),56-60.

2. 王建平.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7

以园区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水平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投资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创新力度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市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安排,我区对辖区内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贝植物园(以下简称金威航天、金贝植物)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陈侃奶牛养殖园区等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概况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乡王湖村,是省计委立项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亩。园区坚持以航天育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体,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XX年开始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航天种大豆1、2、3号,航天种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进行试验。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预测年获纯利润在XX万元以上。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XX年6月,生产基地金贝植物园位于庄子乡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为主要业务,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生产、推广、培养、繁殖各类绿化及高档花卉、绿色经济作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目前真正解决了大批量苗木生产中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驯化等问题的少数企业之一。金贝植物园占地XX亩,当年实验室培育继代苗、生根苗达XX万株,生产各类苗木500万株。XX年4月,金贝植物被授予“晋中市双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部级星火计划项目。

根据晋中市举办10件实事的安排,我区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总数的1/5,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张胡蔬菜示范园区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部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50亩,种植红枣5万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实施了矮密丰技术,年产量可达100余万斤。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为晋中市“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栽植梨枣130亩,年产量15万斤,产品已注册“洁沃田”牌梨枣商标,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晋中贵仁红枣科技园区为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年产可达9万余斤。北胡乔奶牛园区已投资300万元,占地60亩,养殖户15户,存栏150头,今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陈侃奶牛园区已投资800万,占地44亩,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存栏400头,今年新扩建10户。演武蛋鸡示范园区,占地300亩,新上一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常西沛霖肉羊示范园区,占地30亩,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余。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8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园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实际的运行情况来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基于互动理念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园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农业园区在建设中的不足

1、没有创新理念

不同的农业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设农业园区必须要根据农业园区所在的地域特点、自然资源等进行建设,这样建设的农业园区才能够吸引人。但是中国在建设在农业园区时,很多农业园区建设的没有特点,都是照搬别人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没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导致很多农业园区都发展不下去。

2、规划不合理

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够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需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科学地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园区健康持续的运行。但是现在我国还没有比较专业的园区规划理论,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不高,没有结合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导致在农业园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3、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看中了经济效益,没有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加上有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低,许多农业园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阻碍了现代生态园林的发展。

二、互动理念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相关策略

1、规划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制定相关的规划发展时,指定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实际操作中完成预期的目标。在进行农业园区规划之前,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农业园区进行调研,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情况,结合建设地区的生态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内容,能够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最大程度地减少建设成本,这样才能够加快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在建设任何事物时,都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上一定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对农业园区的相关设计上,巧妙地结合自然景观对园区进行设计,不破坏农业园区中原有的生态结构。现代农业园区要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园区领导人要增加对园区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园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可以开展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要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现在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经验。现代农业园区要加大对园区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员工对新技术、新品种等认识。员工要不断学习,时刻关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农业园区要加强员工任职的审核力度,任职之前要经过考核,考核通过者才可以任职,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农业园区的专业知识水平。现在农业园区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要加大自身的科研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规划创意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对某市现代农业园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业现状、生态景观、主导产业等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突出特色,培育亮点,以满足生产、科技、休闲、体验等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着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进行规划创意提炼。

1、案例一:某现代生态农业园

园区概况:规划面积67.0hm 2,有观赏鱼养殖面积17.0hm 2。园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良好,为冲积土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并已初步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及机耕、电力、道路网络。

理念创意:以“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镇”为理念,以“特色产业+观赏”为主题,充分挖掘石本镇传统的观赏鱼养殖业的优势,走“品牌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把观赏鱼养殖业发展成为本镇产业发展中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品牌。规划原则:市场导向、科技创新原则;规模适合、特色鲜明原则;依托企业、协调发展原则;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原则;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发展思路:按照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意见》(东府办[2006]24号)的精神发展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一条主线、两大任务、三创战略、四个工程、五个成果”的基本构思,结合基地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行优良品种的筛选、培育、养殖和示范推广,大力发展观赏鱼的生态养殖;同时,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休闲科普和观光旅游。

功能布局:按照“产业特色化、功能生态化、设施现代化”建设标准,根据基地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设施完善配套,分期稳步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六大功能分区,包括:研发试验区0.3hm 2、种苗孵化培育区9.0 hm 2、养殖示范区36.7 hm 2、包装配送区0.7 hm 2、休闲观赏区7.0hm 2和综合服务区1.7hm 2。

2、案例二:某现代农业示范园

园区概况:面积为92.5 hm 2,属基本农田保护区。目前园区内水田面积71.0 hm 2,进行蔬菜、水果等种植、生产、销售,但多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差,农产品特色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对环境影响也较大。鱼塘21.3 hm 2,主要进行四大家鱼的饲养,效益较低。园区交通便利,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排灌系统及机耕、电力、道路网络。自然条件良好,为冲积土平原,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资源丰富。园区的大气、土壤、水源及农产品的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已达到无公害生产质量标准,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理念创意:以”特色、生态、科技”为主题,全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平台和承接农业新技术及新经营理念的载体;以产业为基础,发展优质高效种养项目和休闲农业,并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本农业现代化进程。

规划原则:科技创新原则;多功能结合,各有侧重原则;依托企业原则;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原则;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发展思路:园区重点发展优质花卉、蔬菜、水产养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新品种选育引种、种苗繁育,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以现代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示范、带动本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科普和观光旅游。在农业生产手段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在全市农业生产起到引导作用,推进本农机化的发展。

功能布局:在功能布局上打造“一中心五区”,即: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3.0 hm 2,综合服务区2.0 hm 2,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45.3 hm 2,优质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324.0hm 2,高档花卉种植示范区14.7 hm 2,预留区3.5 hm 2。

结束语

现代农业园区制定的规划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始终要以保护环境核心,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百克.吉林省现代农业园项目的规划及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胡小荡.湿地生态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9

一、甘孜州农业园区建设概况

目前,甘孜州重点以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果、川牛羊作为6大主导产业,共启动建设了21个现代农业园区,总投资16.2亿元,建成基地24.72万亩、饲养牲畜24.68万头(只),实现农业产值17.46亿元,带动受益农民3.93万户共24.99万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万元。

二、主要亮点做法

(一)立足特色,合理规划

理塘县立足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根据现有的水源、地势、土壤类型、产业基础、生产力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濯桑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了濯桑、甲洼、藏坝3个乡镇,总面积达12.3万亩,核心示范区9万亩;九龙县立足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牦牛、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建设高原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构建九龙精致山地农业发展模式,集中打造3.63万亩花椒基地、3万亩魔芋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泸定县立足自然条件优势,打造杵坭片区水果、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覆盖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四个乡镇,19个行政村,园区核心区发展食用菌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园区发展特色产业7000亩。

(二)壮大产业,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优势农业,着力构建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理塘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紧扣绕“一园多主体、种养循环、三产深度融合”主题,重点打造牦牛、果蔬产业,实现了群众能增收、企业能赚钱、产品有市场、质量有保障、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初步建成“一轴三区六基地”产业布局,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四川省首批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泸定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区域内果蔬产业及加工等基础优势,以食用菌、特色水果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农业主产区、农产品加工区、冷链物流区、农旅融合区“四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园区,园区综合产值达2.14亿元,带动人均增收6300元;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万元。

(三)培育主体,示范引领

理塘县采取入股、出租、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鼓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牧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合作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依托“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按照“经营主体+服务平台+服务主体”模式,探索建立了“五统一”(即统耕统种、统测统配、统采统供、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的生产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即经营机制、生产标准、溯源体系、市场开发、品牌营销)的高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2019年共为2家龙头企业5个专合社和3个乡5个村31户农户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收、代销”的社会化服务6689亩;泸定县杵坭水果、食用菌园区培育新经营主体240个,从业人员1314人,参加各类培训1300 人次,培训覆盖率达98.9%,园区产业利用网络技术的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喷灌、滴灌、土壤检测、温度计等技术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面积6900亩,推广率达到98.5%。

(四)发展科技,提质增效

理塘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院)县合作协议,科学制定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休耕轮作、技术规范、种养循环、植保防治、疫病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原生态农业标准,占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制高点。园区龙头企业还注重自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积极应用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推出新产品。科技创新团队研发试种各类蔬菜新品种达20多个,牦牛肉奶新产品30多个,绒毛制品10多个,改变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模式,解决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加工制约瓶颈。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经营主体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普及率较高。泸定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托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和州农科所、畜科所等科研机构,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发展4个,其中有马铃薯原种培育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仙桃人工种植基地、贡嘎雪桃种植基地。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泸定县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解决科技推广难题。建有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站,村有驻村农技员,农技社会化科技服务覆盖率每年增长5%以上。大力推广羊肚菌、仙桃、特色水果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达到1323人。

(五)打造品牌,拓宽销路

理塘县以“圣洁甘孜”农产品品牌为落脚点,通过电子商务双创孵化中心、康藏阳光公司、鹏飞牦牛肉食品公司现有外销渠道,加大高端农产品及旅游资源联合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理塘农产品、旅游产品知名度,借助“农奢会”公众号,发展订单农业,将农产品远销北京、香港、台湾和珠三角地区,保障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九龙县着力打造“中国花椒之乡”,发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品质优势。开展茶博会,唱响茶叶品牌,打造出藏区生态茶叶品牌“臧雪”“臧红”、“纸醉”、“金迷”等。泸定县已培育“泸定红樱桃”“泸定幸福仙桃”“贡日夏藏香猪”“泸定有机羊肚菌”“雪森美好核桃油”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绿色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9个,泸定红樱桃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在申报泸定仙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入驻园区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入驻园区的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仅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够。

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如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每年生产了大量的萝卜,但主要只对萝卜进行了清洗及冷藏保存,未生产诸如泡菜、萝卜干等储存时间更长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是内生动力不足。理塘县园区内的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因其主要由五粮液集团援建,其产品也主要销售到该集团,基本对外销量不多,渠道相对单一,一旦五粮液集团不再购买,该基地将无法立足于市场。

四、对策及建议

1. 给予财政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甘孜州部分园区海拔相对较高、气候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中低产田比重大,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导致园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难度大、任务重,给予一定财政倾斜,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10

关键词: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X17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22

Analysis of Eco-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ng on Post Modern Agricultural Theory

CHEN Shou-yue, WANG Li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 agricultural, clearly and design relations between, and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Hebei Lyurun of Eco-agriculture park, target lo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esign and functional zoning in four aspects, expounds theory of the post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park should be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future design research wor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postmoder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1 研究理论

1.1 后现代农业

美国学者C.迪恩・弗罗伊登博格认为,后现代农业[1]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的价值转变与价值拓展[2]。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后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两者之间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异,还是内涵上的区别。后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大农业的开发、利用及其产品生产前后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农业超大产业化经营系统。后现代农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农业的生态服务、社会支撑功能,注重农村的三生(生活、生态、生产)协调,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农业的多元化功能拓展,如生产、娱乐、生态等[3]。

1.2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一般包括总体规划的项目设计。农业园区总体规划,是依据园区立地条件,对给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功能定位、项目建设、区划布局、基建完善、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组织管理体系、运营机制等进行策划和总体安排,而项目设计指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构思,并给出详细表达[3]。

1.3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来源

后现代农业以农业生态化作为农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和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信息装备输入组织生产,要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协调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优化品种组合,建立良好的物流系统,实现三大效益高度统一[4]。农业园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保护和优化环境放在首位,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休闲环境景观和空间,确保农业园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1.4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哲学基础

后现代农业要求推动“双赢”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求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约束性压力,严格保护生物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改善生产条件,确保园区农业的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这与后现代农业中提倡的生态永续性理念不谋而合[5-7]。

1.5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后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农业科技设备,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范畴中各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农业园区设计过程中要在资源环境条件及各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链做出有效延伸与合理串联,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8-9]。

2 研究区概况

园区位于京、津、冀大城市群的腹地,靠近全国政治中心,处于华北经济中心双巨城中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以及京津城际交通线中心,是京津城际中心花园,华北和东北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道的咽喉。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国际机场60 km,距天津滨海机场80 km,距天津港约80 km。园区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廊坊南北,四通八达,市郊铁路,京山、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廊万路,京津高速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光明线近在咫尺。位置得天独厚,是成为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为园区农业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农业开发理念与目标定位

3.1 农业开发理念

在京津冀一体化组团发展背景下,立足京津大都市区的先天优势,以“服务首都、融入首都”为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产业兴园”为理念,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以“高效出产、享受生活、生态保护”为核心功能,推动园区多元化开发;园区的建设为建设“平原森林城市”任务,完善和优化廊坊市城市功能提供了一种现实途径。创立一个工农有机结合的商业盈利新模式,实现绿润集团的使命与战略,打造“廊坊绿谷”和绿润集团“农林综合体”。

3.2 农业发展目标定位

综合园区区位独特性、水资源限制性、文化特殊性、环境约束性的特征,以及京津发展预测、区域内外农业现状以及开发的目的与理念,借助区域发展优势,将园区农业发展成为最具创新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最安全的优质彩色苗木精品研发生产供应中心、世界首个城乡一体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一流基于农业的综合生态休闲服务区[10]。

4 产业组织结构设计

农业产业框架设计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园区资源环境条件及各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链做出有效延伸与合理串联,从而保证农业充分融入生态城总体产业发展大环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部分工合作体系,维护园区的生态平衡。

园区生态城生态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结合前面几个章节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园区发展以下产业较为较妥当:

(1)基础产业:苗木驯化繁育、中药材种植、绿色(有机)鲜果种植、林下经济;

(2)主导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与农商服务、工厂化植物生产(花卉苗木);

(3)衍生产业:废弃物CPU②(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生产、沼气发酵池、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站等)。

坚持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作为生产标准,逐步建立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竞争力强的园区。

5 农业产业功能区划

5.1 总体功能分区

根据园区生态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确定“一环、五区”。一环:彩色大道内环线;主体建设区:农林科技展示区、都市花木体验区;配套建设区: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区、观光农业风情区、私家农庄休闲区、市民公共服务区。

5.2 重点项目建设

(1)彩色大道内环线围绕园区内环路两侧设计,以花期果期相交错的果树和流光溢彩的苗木、林果为要素,既是良好的防护屏障,又构成优美的外向型景观,也可沿环形道路,精心设计建筑、小品和休憩等设施,突出文化主题和内涵及多个景点的连续性,并结合植物造型布置,开展赏花、采摘、摄影和自行车骑游活动等。

(2)农林科技展示区规划面积27.13 hm2。分为自然、农林、未来等三大主题板块,是园区景观、文化、服务、活动、高档设施、赢利和公益项目精品的聚集区。包括光伏温室、高档花卉温室、育苗温室、现代农林展示中心、苗木科技研发中心、管理服务培训中心、高档彩色苗木展示区、停车场。规划主题为展示高新农业科技,集锦现代缤纷园艺。

(3)都市花木体验区规划面积83 hm2。确保园区大规格苗木繁育主体地位,是园区景观建设重要组成,也是美丽乡村高档社区的门前花园。精品大规格苗木区、珍稀苗木种植区、林下经济示范区、苗木绿谷、都市花廊等。

(4)观光农业风情区规划面积23.4 hm2。依靠产业背景,以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包括异域农业风情区(荷兰农园、法国农园、日本农园、韩国农园)、房车营地、树屋营地、拓展训练基地、阳光草场、农耕展览馆、草地婚礼、珍稀动物世界、休闲主题庄园(薰衣草庄园、海棠庄园、郁金香庄园)等,规划主题为汇聚欧亚精彩农园,展现海外乡村风情。

(5)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区规划面积18.13 hm2。通过露地和设施相结合的栽培方式,采用灌溉微喷节水化、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果树栽培新技术进行设施管理,结合不同的季节,开展赏花和采摘项目。包括百草园、设施果树园。规划主题为展现果林缤纷精彩,品味城中果园风情。

(6)私家农庄休闲区规划面积27.3 hm2。以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形成家庭农场承租、文化体验、休闲生活的魅力农场。包括人工湖、木屋别墅、水上餐厅、人工湖、大棚、菜园、停车场等。规划主题为体验家庭私有庄园、漫步低碳农林公园。

(7)市民公共服务区规划面积21 hm2。通过生态环境的打造,为廊坊市民营造一处修身养性的农业公园性质的公共服务区,吸引人气,扩大园区的社会效益。规划包括都市彩色广场、农耕雕塑、人工造林示范区等。规划主题为鸾凤筑巢吸人气,和谐共建生态城。

6 结 论

后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与现代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生态化、永续型和综合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11]。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展示的窗口,其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后现代农业的理念与内涵,必将丰富完善区域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提升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水平,以期为我国发展后现代农业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周淑景.农业发展战略转变与后现代农业[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73-75.

[2] 陈成斌.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53-55.

[3] 曹仁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3,28(3):110-117.

[4] 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7):76-80.

[5] 董慧.后现代农业是可能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124-127.

[6] 胡晓兵.现代农业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探析[J].学术交流,2007,159(6):96-99.

[7] 王凌香,孙金福.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7):369-372.

[8] 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期刊,2004(1):221-229.

[9] 潘润泽,李春德,李俊峰,等.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3):61-63.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11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园区;作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引领现代农业先进科技的关键载体。近年来,临夏县紧紧围绕全县摆好“三个主战场”打好“三个硬仗”的总体发展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工作长效机制,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机化率。在现代农业园区中如何发挥农机化的作用是当前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实际,浅谈一下认识。

1 临夏县农机化及现代农业园区的现状

1.1 临夏县农机化现状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农户投入的拉动下,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县拥有拖拉机3031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3.39万kW;农机总拥有量19425台套;完成农机经营总收入7121万元;纯收入2387.3万元;机耕1.6347万hm2;机播3273hm2;机收1866.7hm2;半机械化播种6533.3hm2;玉米全膜双垄沟机械铺膜640hm2;玉米双垄沟半机械播种面积1200hm2。

1.2 临夏县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

临夏县北塬片共有10个乡(镇),总人口为13.3万多人,水浇地为7866.7hm2。北塬农业园区是甘肃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年来临夏县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时机,以土桥镇、先锋乡为中心,辐射桥寺乡、北塬乡、坡头乡,逐步形成了北塬农业园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13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效日光温室402.3hm2、塑料大棚154.4hm2、露地蔬菜2800hm2,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353.3hm2,年产各类蔬菜10万t,产值达2.4亿元,成为临夏市和甘南地区的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建成了以河西乡为主的优质核桃1333.3hm2、以莲花镇为主的优质花椒1.3万hm2。以金牛乳业、瑞园牧场、众博鸡场等养殖企业为龙头,以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共建立养殖专业村20多个,使北塬现代农业区养殖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2 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2.1 农机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选条件

临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发展农机化是首选条件。无论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是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它们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农机化的大力助推。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必须依托农机化装备、农机化技术,与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联结,达到农机和农艺的结合,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2.2 农机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差别在于大量应用各种农业新技术,而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科学适用的农机技术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大量应用,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一大部分剩余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转移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把不同的农机具有机组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在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能按作业需求,及时调配农机具,而且能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农机化的优势更加突显。特别是北塬现代农业园区中的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充分作用。

3 现代农业在园区建设中农机化发展的方向

3.1 认真学习农机化法律、法规和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牢固树立农机促农、增收的发展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树立效益要最大化的观念、树立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

3.2 加大农机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机化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对农机化发展方面的认识度。同时,做大做强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每一项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都要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让农民熟练的掌握操作技术,确保农机具在现代农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3 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寻找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新途径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园区中的推广应用且有示范作用。根据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需要,引进示范适合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的要求,在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引进推广自动卷放帘技术、自动育苗机械化技术、喷滴灌技术;在畜牧养殖产业园区,引进推广自动挤奶技术、自动孵化技术、机械化青贮技术,努力提高农业园区农机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3.4 积极争取农机化推广项目,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013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5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500万元,省补资金40万元,州补资金10万元);阳光工程培训项目9万元;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项目金费1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北塬现代农业园区的机械化综合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后要认真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农机化政策的倾向,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资金和农机化推广项目经费,扩大农民的受益面,进一步提升临夏县的农机化服务水平。

总之,在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中,临夏县将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立足新起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动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园区范文12

【论文关键词】川中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战略构想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八大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2.园区规划背景条件

2.1 政策指导、实地谋划

按照2009年省委、省政府2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由我区农劳办考核和申报,经内江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于2010年7月8日认定(即内农劳领发[2010]06号文件),命名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内江市农民工创业园”称号。园区是我区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园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川中优势来谋划产业,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地标性和科技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 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红色旅游的互动整合

田家镇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面对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建设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内江改变传统观念和创新机制,将名人效应、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进行开发,既能避免单纯开发名人故居和单纯建设农业园区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不新的弊端,又能通过扩大载体。独辟蹊径实行“文农联姻”,大打“长江牌”,以此扩大东兴区的对外影响力和促进东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规划起点高、规模大

园区的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把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的亮点、增长点。园区以田家镇8个村、5个坝为中心;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主要内容。项目基础设施规范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专合组织、合作社等组织连农户建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现代化。

2.4 完善的镇政府信息公开网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政府信息网开设了“单位简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信息动态、办事指南、图片新闻、便民服务”八个板块,涉及农村党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教育等诸多方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有利于建立一条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技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寻求科研合作,修复范长江故居

园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专家教授、区乡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种养殖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避免低水平运行,真正将示范区建成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范长江故居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故居保持了旧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设计。故居修复和周边环境打造按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新、环境美,将之建设成为集旅游、纪念、参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

3.园区建设成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建成三元村、正子村生产便道10千米、机耕道2千米;新建港湾式停车站1个;狮子村通村公路资金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建设中。全年新建山坪塘139口、河堰1处、郭家坝二级堤灌站80千瓦,整治垮塌渠沟260米,渠道掏瘀10000米,建成田间自流管网4千米,改善了全镇农业用水条件,成功实施了羊寺沟病危水库泄洪渡汛。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5口,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3.2 城乡统筹效果明显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田家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我镇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优化教育资源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转贴于

3.3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镇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将正子村赵家坝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该区域目前已入住农业示范园、范长江故居修缮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项目。园区内已有蔬菜种植大户(10亩以上)59户,种植面积1458亩,水产养殖290亩;园区内范长江故居修缮工程现已完成房屋赔偿、道路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房屋修缮工程已接近尾声;新村五改建设已完成92户,已规划建设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18户,村办工程已相继完工。

3.4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支撑作用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整合了资源,把很多分散、零星的项目资金进行了重新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一块成一块,建一片成一片,拉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农机在园区的充分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元素,为东兴区的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带动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品牌化;创新了经营机制,通过大流转、小业主等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4.园区发展战略构想

4.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园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保障农民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成为新的文盲;二是努力办好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广先进技术,特别是把园区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把农民技术教育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职责来抓;三是区内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部门要面向农民和经营户,多宣传科学文化、科学致富的新知识、新经验;四是加快园区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发展卫生事业,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4.2 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农产品创新以占领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满足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据统计,国内农产品创新成功率仅在10%以下,其中技术因素是影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创新与研发前提和关键,做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三位一体,从而在发展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基础上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4.3 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土地的组合

园区要充分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而协调两者的矛盾。将劳动力从耕地领域转向非耕地领域,一部分在园区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以及进一步投放到改土、造林、筑路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上去;另一部分引导转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园区土地资源的利用,要通过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挖掘其生产潜力,并且应注意合理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4.4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集约化产区,做到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建立农产品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商品集散点建立农副产品批零兼营的初级市场,实行产销直接挂钩,集中订货,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园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