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产业分析

旅游产业分析

时间:2023-05-30 09:26:32

旅游产业分析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区位商;新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78-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其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据统计,到2001年新疆国内旅游人数达854.69万,国内旅游收入71.8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旅游者27万人次,创汇9 800万美元。二十多年来,全区接待海外旅游人员和创汇数额年均增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的旅游业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艰苦式旅游”的阶段,宾馆、餐厅、酒店的服务接待设施档次越来越高;旅游景点的建设开发也越来越完善,在满足游客欣赏景观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更舒适、方便快捷的配套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旅游经济中的各配套行业已经出现了产业化聚集的现象。基于前人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借鉴一般产业集群理论,以新疆为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识别进行探索,并为新疆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产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借用产业集群概念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关注的是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特征,关联性特征,经济外部性特征,动态特征等。

1.新疆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区位商法是用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

区位商公式:LQ =EijEiEkjEk

式中E i j指i地区产业j产值,E i指i地区总产值,E k j指国家k产业j的产值,E k指国家k的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以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

根据区位商公式,我们把全国和新疆的相关资料列入下表,并计算出新疆的旅游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

由计算结果可知,新疆相对于全国的旅游产业LQ值,从2001―2006年分别为1.24,1.30,1.44,1.30,1.34,1.29各区位商均大于1.12。这表明新疆旅游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专业化且水平较高,旅游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根据从2001年到2006年的LQ值数据可知,2002年和2004年的LQ值均为1.30;2006年LQ值相对于2005年降低0.05;这种区位商数值的不变或下降,似乎显示新疆旅游业的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但实际上是因为伴随新疆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产业也随之发展且产值不断增加。各项产业产值的增加从而导致总GDP基数变大,使得旅游业区位商发生如上变化。

由表2可知,从2001―2006年(除去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新疆国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且位于整个西北地区第二位。从旅游产业集群角度分析,其主要得力于新疆自然性因素和民俗文化的吸引力。新疆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始动力。相比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新疆属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得其形成了绝对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从而加强了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新疆旅游企业空间集聚性,表现为核心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的密度不断增加。

2.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相关分析

地理集聚性是所有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旅游企业及其相关支持组织的数量增加使得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加强。

由表3可以看出,新疆五个主要旅游城市(地区)的旅游产值逐年稳固增长,且首府乌鲁木齐均保持首位,这是由于旅行社、酒店、旅游商店等都主要集聚在首府的交通主干道,概括为“两带”“两块”。首府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位置,区内现有12个航空港,有24条国内航线以及到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斯兰堡等国际航线。同时其又是第二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的纽带,可以说,新疆完整的公路网络以首府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且首府旅游企业和支持性部门以及公共基础性部门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复杂的庞大旅游产业协作系统。乌鲁木齐作为重要枢纽对于全疆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结论及启示

综上分析,新疆旅游产业初步显示以下特征。

1.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加强,会将有直接联系的技术、人力资源、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并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甚至不同的产业,提升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3]。

2.随着新疆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影响,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促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促使新疆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合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协作。

3.新疆旅游产业企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构成各旅游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得以使新疆旅游产业进入全国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各级区域政府所公认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载体[4]。但我们认为,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无论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还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没有显示它应有的分量。

因此,新疆旅游业在发展政策的制定上,一方面,应遵循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分工和企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面对集群负面的外部作用,应施以政策引导,而不是亲自指挥以至于扭曲市场,更不应由政府选择将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疆旅游集群的不断加强,从而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7-148.

[2]张陆等.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21-24.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2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由于低碳旅游刚刚时兴,学者们对低碳旅游的探讨还未成熟,对低碳旅游概念的界定也众说纷纭。根据“环保旅游说”的观点,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同时将旅游开发、低碳理念、生态建设融入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其重要标志是节能低碳、减少污染和生态环保,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形式。而根据“绿色旅游说”的观点,低碳旅游的理念源自低碳经济,其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是一种绿色旅游。其要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同时要求旅游者及其旅游的全过程都践行低能耗、低污染,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的要求。

低碳旅游是个新生事物,其从低碳经济中衍生出来,具有与低碳经济共同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低碳旅游关注的范围更加明晰。其立足于减少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关注“低碳”和“碳补偿”;其次,低碳旅游的目的效应更广。一方面其要求旅游者减少碳排放,进行健康旅行,另一方面其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旅游相较于低碳经济,可操作性更强。低碳旅游具有一系列的技术指标,来帮助衡量和实现低碳的目的。旅游者也可计算出自己旅游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并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碳补偿,从而做到低碳旅游。

二、我国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正在逐步强调低碳旅游的重要性,也在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实现低碳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将低碳旅游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低碳旅游正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之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在重视和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设施排碳量高

在旅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和交通工具、饭店、酒店等设施打交道,而这些旅游设施的碳排放量很高。尽管我国在不断强调低碳环保,但交通、饭店的能源消耗依然很突出,汽车尾气是含碳量很高的一种污染,而豪华酒店的奢靡之风,也助长了碳的排放。据统计,在所有交通工具中,碳排放量最高的是飞机,乘坐飞机经济舱排放二氧化碳为133.4千克,头等舱为266.9千克,而乘坐火车的排放量仅为12.7千克。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旅游设施时,应尽量选择碳排放量少的设施,既健康又环保。

2、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污染严重

我国在开发建设旅游资源过程中,大多数仍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甚至很多地方将旅游模式当成工业开发模式,随之带来的是污水、废气、垃圾等到处堆积,给旅游资源、社会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也浪费了旅游资源,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技术含量低

发展低碳旅游,需要充分利用低碳经济碳减排、碳储存、碳转化以及新能源,而低碳经济碳减排、碳储存、碳转化以及新能源的利用都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需要低碳技术来进行改造。而目前我国对低碳旅游的研究尚不充分,旅游部门或者专家学者对低碳的研究也都停留在对低碳旅游概念界定的层面上,研究视角单一,对旅游过程中碳排放的测定以及碳汇机制等技术问题研究还不完善。从国外的先进技术,其技术含量不高,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也不足,不仅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也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4、国家投入低碳旅游发展的资金不足

虽然中国是世界GDP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从全国整体状况上看,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低碳旅游,但在“低碳旅游”被国家大力倡导和全社会践行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存在发展低碳旅游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国家各投资和管理主体,居于不同的认识角度、利益侧重和经济实力等原因,在需要对旅游行业内相关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并投入适量资金时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而彼此间的步调也难于一致。因此,尽管发展“低碳旅游”的政治、政策、舆论和技术等条件都具备,但因资金投入的不同步、不均衡或管理的不到位,低碳旅游在各地发展也呈现出不同步和不均衡的现象,这在某些地方表现得尤为明显。

5、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低碳意识薄弱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到处乱扔的垃圾袋,还有未吃完的食物,洗手后不关的水龙头,开着小轿车出来旅游等,随处可见。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社会公共环境的维护,同时也影响了他人。游客低碳意识不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我国低碳旅游发展问题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发展低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推行低碳旅游,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提升我国的软实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增强旅游者的低碳观念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一切旅游活动都靠旅游者最终实现。因此,旅游者的行为对实现低碳旅游的影响重大,开展对旅游者的低碳教育,意义深远。鉴于当前我国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大量浪费行为,应着力扭转旅游者的浪费行为。倡导旅游者放弃过于追求奢侈的不健康旅游方式,向旅游发达国家学习,崇尚低碳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旅游者了解低碳旅游的意义和要点。在非必须的情况下,尽量少乘坐飞机,减少自驾游;选择绿色酒店、小规模酒店或青年旅馆,少用一次性用品;食用当地食品,多选择植物性食物、杜绝浪费;购物时选用简单包装;游览过程中应尽量妥善处理产生的垃圾,减少碳足迹。有条件的还可以计算出可能产生的碳足迹,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碳补偿。

2、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低碳旅游制度和标准

要真正落实低碳旅游,需要政府部门及时出台有关低碳旅游的行业政策和标准,从而约束、规范、引导、调整、激励全体旅游者,使其做到低碳旅游。除此之外,必须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从而激励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发展低碳旅游的同时,必须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企业,支持并鼓励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促使那些不采用低碳经济模式的旅游企业改变发展模式,并对其征收费用,同时鼓励那些积极采用的旅游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并给予补贴。在旅游行业的标准化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市场运行规则,同时要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运营、管理以及软硬件建设方面出台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对旅游企业的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

四、结语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外环境都非常适宜发展低碳旅游,我国政府若能抓住此机遇,顺势而行,努力解决发展低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对低碳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低碳旅游产业势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3

目前,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直接融资来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分析新疆旅游业的现状和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探讨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为新疆旅游业融资,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疆;旅游业;融资;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1401

0 引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和亚欧大陆中心,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1100余处,居全国首位。密集的旅游资源为新疆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1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新疆旅游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8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4%。国际旅游人数132.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增长26.3%。旅游总收入达到411亿元,增长46.0%。2011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625%,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15%。截止到2010年底,全疆有旅行社462家,旅游星级宾馆472家,客房46585间,床位数86989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新疆旅游业已成为新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新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伴随着新疆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旅游业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新疆与全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处于产业规模扩张期,缺乏核心价值品牌;其次,新疆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偏远,费用较高。再次,安全问题,受恐怖袭击的影响,内地游客对新疆的认识存在偏见,这当然证明了新疆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哦能够,但更重要的是,必然会给新疆发展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困难。其四,人才紧缺,劳动力素质不高,社会文化服务水平较低。以阿勒泰地区为例,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已初见规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距离客源地较远,交通和通讯设施不到位,使其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其利用良好的口岸环境、地理位置条件,发展边境旅游贸易,旅游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是人才紧缺,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文化服务水平较低。同样,博尔塔拉州旅游业在社会文化服务水平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当地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业发展水平低。克孜勒苏州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社会文化服务水平不高,但其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近年来,政府对新疆旅游业的投入成效显著,建成了一批知名旅游景点,推动了新疆旅游经济的增长。但从新疆整体旅游投资情况来看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旅游投资观念淡漠的问题。新疆旅游业过分依靠财政拨款和单一外资注入,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重视不够。资金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影响开发广度,制约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大问题。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得到了普遍认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政府可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开辟新路。资产证券化在宁波和珠海的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值得我们借鉴应用于旅游业的发展中。

2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步骤及优势

2.1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资产证券化指把缺乏流动性、但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收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等方式,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实现融通资金的过程。

2.2 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1)资产风险与原始权益人的分离。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基于标的资产信用的融资方式,本质是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基础资产通过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的方式与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隔离,从而达到与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无关的目的。对投资者而言,只需要分析基础资产的质量和未来现金收入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无需对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水平评估。

(2)不改变资本资产结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即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融资不会增加融资方的负债。被证券化的资产是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让给特殊目的机构的,多数属于一种无追索权的卖断,因此融通的资金在发起人会计处理时被当做销售收入,而不是被当做债务的增加,并且允许确认收益和损失。

3 新疆旅游业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设想

由新疆旅游局和财政局共同出资成立特殊目的机构,将要实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旅游资源收费权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获得销售收入,特殊目的机构将购买到的旅游资源收费权进行资产重组,形成资产池,对该资产池通过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和担保机构的信用增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从而获得发行收入。资产池由某旅游资源管理机构代为经营管理(专门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将收入中用于偿还证券本息的部分移交受托银行,剩余部分移交特殊目的机构,受托银行对投资人支付本息。特殊目的机构可以由证券公

司或信托机构担当,或者是由政府设立的机构。在所有信用中,政府的信用等级最高,政府主办可以完全消除投资者顾虑,能得到投资者最大程度的认同和接受。由于旅游公司也就是原始权益人将用于旅游资源资产证券化的旅游资源收费权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完全的隔离了该项资产的风险,是一种结构最完整的表外旅游资源资产证券化模式,即最规范的旅游资源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能够得到证券市场的广泛认可。

4 新疆实施旅游资产证券化政策建议

(1)强化政府的主导力量。旅游景点的收入被包装成证券销售之后,证券发行的收入必须返还原始权益人,用于旅游景点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随后旅游景点的资金收入会经由专门服务机构保管记载,累计的现金流会经由受托银行偿还投资者收益。这两方面都要求对原始权益人进行严格的监管,并且要求原始权益人及时并真实的披露财务信息。新疆的市场化水平还较弱,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该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度挖掘其价值空间,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圣地。

(2)特殊目的机构的税收待遇。SPV是为了资产证券化融资设立的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其不需要场地和员工,是典型的空壳公司,这与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对其征税,将极大地增加融资成本,因此特殊目的机构的税赋必须较低。但是,我国目前尚不允许设立免税的空壳公司。对特殊目的机构的资本利得和利润免征所得税,对资产交易免征印花税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根据我国已经开展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解决的办法最好是不在国内设立特殊目的机构,选择有税收优惠的百慕大、开曼群岛以及美国的某些州作为SPV的注册地。

(3)信用增级的方式。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提高证券的信用评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最终扩大投资者的渠道。信用增级可以采用利差账户,或者优级/次级债券结构设计的方式。利差帐户是SPV获得的现金流与管理费用、支付证券收益之间的差额。在正常情况下,差额归原始权益人。然而,在SPV的信用状况恶化时,收益差额根据发行证券的优先等级,支付给优先证券的持有者。利差帐户的所有权归SPV所有,不存在法律问题。优级/次级债券结构设计是最普遍的增级方式。优先级/次级债券的灵活特性和不受法律约束决定了目前我国应该更多的采用这种方法。这是因为这种增级方式不用借助第三方和原始权益人的信用,通过证券的内部结构安排使占资产支持证券大部分的优先级证券达到所要求的信用等级,同时这种安排还可以满足了不同信用级别投资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1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张丽丽.多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比较研究―以新疆、云南、广西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2,(4).

[3]敬丽丽.新疆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0.

[4]陈炜,殷少明.新疆旅游业投融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疆财经,2005,(5).

[5]于玲玲,张建萍.旅游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初探[J].特区经济,2010,(5).

[6]成之德,盛宇明,何小锋.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7]闫果棠.山西旅游产业资产证券化分析研究[J].生态经济,2011,(2).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旅游业;区域整合

中图分类号:F5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58-01

1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且多种多样,目标消费群体广泛,这对于开发系统性、综合性的旅游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旅游业的规模上逐渐的加大,旅游的方式也是逐渐的丰富起来,从事旅游的人员也迅速的增长。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无论在旅游人数还是消费水平,乃至整个旅游行业,除2003年SARS疫情受到了打击外,一直在持续迅速增长,且2004年旅游业的增长幅度远超往年。可见,当外来因素导致一定时期的出游低潮后,形势的恢复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繁荣和更快的增长。

旅游业的强力发展为人民的就业产生了强大助力,同时旅游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定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发展和调整。(见图1)

1.2 旅游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1)旅行社发展不平衡。

从图一可以看出,中国旅行社数量一直持续增长,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旅行社资产规模很小,营业收入、赢利能力偏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

(2)区域不平衡。

中国幅员辽阔,正因如此造成的东西部的旅游发展差距较大。东部经济发达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过于密集;而西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却无人问津。

(3)投资、市场不平衡。

投资有限、市场较单一也是我国旅游业未能实现较好发展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中国旅游业“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4)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不平衡。

本文在此将中美日三国2000、2004、2005三年旅游业的国际收支和旅游人数分别进行对比和简单分析。

2000-2005年期间,我国的国外游客到达人数的平均增长率为22.91%,而出国旅游人数的平均增长率则为91.56%,国际旅游支出的增长率33.06%反而小于国际旅游收入的37.55%,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人数迅速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的整体水平不高。

2 旅游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

2.1 自身价值

发展旅游业,最根本的当然应是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除观赏性外,资源价值还包括资源间的地域组合,环境容量和质量等。资源本身应有鲜明的特色和主题,这也是吸引游客的基本条件。从宏观上看,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也是资源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资源

本身的吸引力有着重要影响。

2.2 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交通运输,基础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对外经济联系,社会政治因素等。

影响最大的应为经济发展水平,其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其他因素的发展程度。交通运输分为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强调快捷性和便利性,可以极大的促进旅游的发展。社会政治主要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包括政策的直接影响和稳定性,另一个则是社会治安和安定问题。

3 旅游业产业结构如何升级

3.1 区域整合

当前中国旅游业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品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打破地方垄断,实现良性竞争和经济有序发展。区域整合要求利益的一致共享,差异和趋同并存。区域间综合协调,各功能区合理组合,建立串联旅游路线,即充分利用了各方资源,也满足了游客进行区域性深度旅游的需求。

3.2 目标消费群体多样化

消费者市场过于单一,不仅风险较大,易受外界影响,还容易受到制约。这就要求在对主体市场深度开发的同时,注重优化、开拓市场,构建多元化市场结构,实现目标消费群体多样化。旅游业的一个发展问题是季节性,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扩大客源,实现客源多样化。

3.3 旅游产品提升

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需立足原有资源基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客源实行综合性发展,深化利用旅游资源,加强产品开发和创新。

在发展新型旅游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特色,不能简单模仿。应着重深入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着重改善交通等基础建设,有效的对投资进行引导,为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 服务水平

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经验欠缺,服务质量偏低,对旅游景点的形象影响恶劣。当前我国旅游学科尚不成熟,专业人才缺乏,服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经营管理不善,提高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要提升服务水平,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服务标准并严格执行,其次要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强化服务意识。

3.5 基础、配套设施提升

旅游区域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尤其是游客直接接触到的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对于游客对旅行的评价有着直接影响。

保证交通顺畅和快捷,除了线路本身的质量外,还包括内部和外部交通的良好衔接,景区景点和交通线路的良好衔接。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配置功能,能更好的满足游客需求。

3.6 经营和管理能力

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就是要实现管理系统化,建立严格标准并切身实施,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强化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良性有序的市场,通过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带动产业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关联

作者简介:尚豫新(1982-),男,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王红刚,男,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李淑娴,女,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34-02

关联分析是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依据空间理论数学基础,按照整体性、规范性、对称性和接近性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联度。如果测算出的关联度较高,说明在系统中这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强。

一、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关联度计算

以2002-2011年新疆三大产业产值为序列建立关联模型,其中其他服务业产值为第三产业产值减去旅游文化业产值,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采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新疆旅游文化业产值为参考序列(0列),以三次产业产值为比较序列(1,2,3列)。

将原始数列进行均值化无量纲处理,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便于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均值化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如表2所示。

按惯例取分辨系数?籽为0.5,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i=1,2,3)

根据关联度公式:ri=■■Li(k),计算得出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第一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关联度最小。

二、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关联分析

(一)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农业关联分析

旅游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力和辐射力,是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加快农民致富。新疆发展乡村游有很大的优势,新疆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乡村民族文化,应全面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形成既有民俗风情游又有高科技农业观光游的多类型的乡村旅游。

(二)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工业关联分析

新疆工业由于受发展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工业旅游存在产品特色不鲜明、开发程度低、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旅游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发展新疆工业旅游,特色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工业企业应该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丰富游览内容,使之兼具观光、体验与示范等多种功能,集中展示新疆全新的工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精神。

(三)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其他服务业关联分析

新疆在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应着力提升新疆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保险、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会展业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内外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巨大作用。如今乌鲁木齐市会展项目也日趋多样化,既有贸易展,又有消费展;既有国际品牌展,也有国内大型知名品牌展等。随着各方面对于会展业的重视和投入,新疆会展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

[3] 阎友兵、谭鲁飞、张颖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

[4] 刘志林.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04).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哈尔滨;滑雪旅游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89-02

一、竞争优势模型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竞争力钻石模型,并以此来说明影响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该理论也为系统分析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该模型通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四个方面以及影响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变量因素“机会”和“政府”等六个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该模型为分析和解释产业竞争力优势的来源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了理论知识。

二、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的分析

1.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分析。生产要素,涉及国家在该产业发展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多个变量。哈尔滨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组成哈尔滨市的初级元素。滑雪旅游的智力资源,关键基础设施组成的高级资源。(1)冬季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富足。黑龙江省为大陆性气候,四季交替分明,冬季山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雪期、雪量又大,适合兴建大型雪场。与其他省份相比,哈尔滨市的雪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历史文化资源悠久。据考证,哈尔滨市流域在17.5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活动。其中的金源文化、京旗文化、流人文化等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文化也为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历史基础。(2)旅游智力资源的匮乏。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是人力资源的基础,而更加重要的是高水平的智力资源。目前哈尔滨市在滑雪产业特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例如:哈尔滨体育学院有专门的运动系,培养大量的冰雪体育人才,为全国滑雪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从目前该产业部门的实际状况来看,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总体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3)雪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虽然哈尔滨市现已成为滑雪旅游大市,但是经笔者实地调研后发现,哈尔滨市仍有些滑雪场规模偏小、达不到正规滑雪场地的规模,设施也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完善雪场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2.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由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两部分组成,市场需求对产业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故此,哈尔滨市应更加重视国内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产业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内部条件,产业的竞争力受到国内需求大小、性质与结构的影响。消费需求和生产者需求的增长是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消费需求的增长意味着哈尔滨市的旅游收入的增加,生产者需求的增长主要与技术进步和市场体系发达程度决定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有关。科技水平创新的能力越高,市场体系就越完善,而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国内需求支持也就越多,竞争优势最终就越明显。

3.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的相关与支持产业分析。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相关与支持产业,竞争优势对于单个企业或产业很难进行。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规模集聚,而集群效益包括充分发挥产业上下游在分享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减少物流成本、加强沟通与交流、加强集中管理等方面。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产业是一门具有带动性强,拉动性大的综合性的产业,通过滑雪旅游带动哈尔滨市的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商店、旅游餐饮和旅游娱乐、器材、装备、滑雪赛会竞技表演、滑雪培训等产业的协调发展。

4.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决定着哈尔滨的竞争优势,滑雪旅游产业的推动是实现哈尔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竞争优势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的选择和搭配,而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来自于激烈的国内竞争。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完备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创新开拓精神,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企业,从而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性和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的政府政策与机遇分析。在“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还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让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上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总体而言,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态势下,人民群众已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也是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

三、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要拥有完备的产业结构,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质量,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竞争力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7

[关键词]旅游APP;智慧旅游;效果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43.181

目前旅游业处于大力转型升级的时期:一是随着游客对旅游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旅游业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二是科技的进步使更多的新技术运用于旅游业,旅游业同相关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结合,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定为2014年中国旅游主题,倡导发展智慧旅游,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应用客户端(APP),旅游APP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满足人们上网需求的特性与旅游的特性相契合使旅游APP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购买旅游产品、分享等需求。旅游APP使旅游信息更对称,提高了游客的旅游效率和自主性,增强了旅游深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的运营效果究竟如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雅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潜力不容小觑。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旅游APP在雅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针对手机旅游类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用本身的分析上,而很少有具体到某一个城市,具体研究其旅游APP的运营效果。本文选择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旅游APP为研究对象,对新的经营模式的完善成熟,厘清雅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概念界定

APP是指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也被称为客户端。APP让用户体会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对电商增加流量,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活跃度有极大作用。

1.2 旅游APP的分类

关于旅游APP的分类,目前并无统一的界定,但大部分研究以旅游APP的功能将其进行分类。高云娇、王晨(2014)将旅游APP分为“预定型”、“工具型”、“分享型”。李国征(2013)将旅游APP分为“OTA类”、“记录经历类”和“攻略类”。本文按照旅游APP的功能,将旅游APP分为:“信息类”、“预订类”和“分享类”。

1.3 旅游APP和智慧旅游的实证研究

庄成(2013)提出,旅游APP能够节省营销成本,加强用户体验,与用户实现交互,为旅游企业带来低成本的增长。《2012―2013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移动终端的发展为旅游电子商务注入了新的动力,旅游APP加强了旅游体验深度。殷璇从营销业绩,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宣传4个方面构建了智慧旅游营销效果评价指标。刘倩倩通过广告传播效果评估、营销内容评估和传播载体评估对旅游景区新媒体营销价值进行了评估。

关于智慧旅游,鲍豫鸿(2011)将其定义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终端上网设备,感知旅游信息,使游客达到对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张凌云等(2012)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旅游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变革。李庆雷等(2012)指出智慧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方便、快捷、安全和体验的需求,还有利于减少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2 雅安市旅游产业APP运营现状

2.1 发展概况

雅安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城市。2011年起,陆续有旅游APP开始与雅安市旅游景区、酒店、餐厅等旅游商家合作,开始实行利用旅游APP通过移动互联网经营旅游产业。从2012年起,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迅速增加和旅游APP自身的不断优化完善,旅游APP市场迅速扩大,在雅安,旅游APP商家迅速增加到1300多家;到雅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倾向选择使用旅游APP。

2.2 旅游产业APP运作模式

综合性的旅游APP集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产品在线预订与评价分享于一体。其运作模式可用图1说明。旅游APP开发商通过与航空公司、汽运公司、饭店、酒店等签订协议,利用自己的交易平台,让旅游产品提供者加盟,提供可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由旅游APP开发商收取佣金。同时,市场竞争使得提供旅游产品的商家在一定条件下给出折扣和优惠,优惠折扣信息经过汇总和分类排序,可供游客在旅游APP的搜索引擎里进行高效率检索。

图1 运作模式

3 雅安市旅游产业APP运营效果分析

3.1 游客价值分析

3.1.1 基于旅游APP功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旅游APP提供的主要功能分为信息查询功能,预订团购功能,分享功能。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查询功能具有全面、即时、信息媒介多样化的特征。游客在专业的旅游APP上获取所需的旅游各个要素的全面信息,帮助旅游决策;即时性指游客可以随时使用旅游APP获取旅游信息,调节旅行行为;旅游APP提供的信息具有多种形式,不仅有文字、图片,甚至有音频、视频信息,信息媒介多样化让游客能够更直观深刻地获取旅游信息。

旅游APP的即时预订团购功能让游客随时随地预订购买甚至变更取消交易,这使其具备比其他预订功能更多的优势。旅游APP的预订团购功能基于丰富的产品(酒店客房、美食等)信息,如文字简介、图片、评价等,游客能够对旅游产品有一定的感知再做出预订决策。并且,商家云集,产品丰富,选择众多。信息对称使游客节省了到旅游目的地再去寻找住宿、购买门票以及饮食的体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分享功能让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经历,参考他人的经历;分享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互动讨论的机会,这是APP普遍的社交化趋势。

3.1.2 旅游APP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

(1)问卷设计与发放。为调查雅安市旅游APP运营给游客带来的价值,研究设计了游客问卷,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旅游习惯等游客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旅游APP的使用情况,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在雅安市区、碧峰峡风景区、上里古镇共发出160份问卷,实际收回152份,回收率为95%,剔除6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146份有效问卷。

(2)游客价值分析。在被调查的146人中,使用人数达9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其中有8%的使用者认为完全达到甚至超过预期,70%的人认为大部分达到预期,剩下的22%认为仅少部分达到预期或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表1 主要使用的旅游APP功能

功能查询信息预订团购分享功能

百分比66%29%5%

据表1,有接近2/3的用户主要使用的是旅游APP的信息查询功能,有29%的用户主要使用旅游APP的预订团购功能,仅有5%的用户使用旅游APP的分享功能。

如图2所示,旅游APP主要满足了到雅安的游客对路线策划、酒店与票务预订、获取旅游攻略及交通工具班次查询的需求。

调查显示,旅游APP用户对于旅游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最为不满;广告植入过多,团购的优惠力度不大,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也是用户普遍反映的旅游APP存在的问题(见图3)。

3.2 营销效果分析

3.2.1 旅游APP正逐步得到认同与推广

在用户数量排名前五的5个APP上,通过输入关键词“雅安”,查找门票、酒店、攻略的相应数量,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据调查,目前雅安市主要旅游景点和大量商家都加入了旅游APP,许多商家甚至不止加入了一个APP平台。游客通过旅游APP平台能够享受到众多旅游商家的服务,预订各景点的门票,查询到丰富的雅安旅游信息。访谈得知,通过旅游APP预订的游客占到雅安景区游客的10%左右,这个比率在不断上升。旅游APP上各酒店、餐厅的预订团购交易量也非常客观。

3.2.2 通过旅游APP开展新媒体营销带来的红利

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凸显了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平台的多样化扩宽了商家的宣传渠道。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媒体平台,旅游APP上各种专题和促销活动提高了雅安的知名度。同时,在平台上的用户评价,为优质商家提供了免费的宣传,这就是将口碑宣传与新媒体营销相结合,实现传统营销方式的转变。

2014年8月,知名旅游电商同程网与雅安碧峰峡景区合作推出“一元游碧峰峡”活动――从27日开始到29日结束,只要通过下载该电商的手机APP,在线下订单就能获得一元游景区的权限。促销活动在微博上、微信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关注,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为碧峰峡赢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活动期间,购票人数激增,为碧峰峡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大力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业的发展,甚至对雅安周边旅游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3 产业影响

3.3.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雅安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旅游APP的发展,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契机:目前雅安已经有超过900家酒店,300家餐厅加入旅游APP,旅游APP的运营在雅安已形成产业规模,利用旅游APP的经营模式,在雅安市的旅游商家中已被普及、认可。这表明,雅安市旅游业利用新技术深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着管理服务水平,正朝着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

3.3.2 雅安市“智慧旅游”建设

雅安市政府顺应旅游产业APP运营的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国内市场的宣传主题和口号“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作出了如下规划:

(1)在全市景区投放50台全省联网的智能查询机(雅安智慧旅游自助服务系统),能够为游客提供雅安市(甚至四川省)有效的景点、交通等旅游信息,服务游客。

(2)建立全市旅游联动指挥,有效统计景区游客数量,宾馆入住人数,以便统计景区承载量和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开发雅安市的旅游APP,服务游客与旅游营销并行,以此提升雅安城市形象,发挥雅安市定制旅游APP对雅安旅游的宣传推广作用;同时为到雅安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准确、实时更新的旅游信息和交通、景点、住宿、美食的一体化服务,有效发展深度旅游。

据表3,除2013年受雅安地震影响外,雅安市旅游收入从2010年起每年均有较大增幅,这几年也是雅安市旅游APP运营模式迅速发展的时期,雅安市旅游产业的大步迈进与APP运营模式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旅游APP的发展促进了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推动了智慧旅游的进程。

4 存在的问题

4.1 用户体验不足

由于旅游APP的主流为OTA(在线旅行社)模式,侧重展示商家信息,游客难以对旅游各要素进行全面的感知;各旅游APP提供的信息片面分散,需进行整合;商家信息由商家提供原始素材,旅游APP将其用固定模板,十分被动,用户难以感受到商家特色。

4.2 运营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旅游APP开发者与商家的信息交互程度太低,固定死板的交易模式限制了商家的操作权;APP上所展示的商家信息较为呆板,达不到商家的期望;在消费过程中遇突况商家也无权自行灵活处理。

4.3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在雅安经营情况最好的几家旅游APP有携程旅行、去哪儿网、同程旅行等,但其经营业务同质化程度高,只能通过压低价格和频繁促销的方式竞争,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出现虚假信息误导用户,导致行业出现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通过对雅安市旅游局的访谈,小组发现雅安市政府将注意力放在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创建上,而忽略了对以旅游APP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市场的监管和统筹规划。

5 对策建议

(1)加强对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旅游APP应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排除不实和虚假信息;加强与商家的信息交互,及时更新商家信息。

(2)增加商家操作自。APP开发商应适度放宽商家在平台上操作的权限,商家信息展示方面,如让商家自主管理信息通过平台审核即可,以便在平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让游客的感知更生动立体;交易操作中也需增加商家的操作权限以便处理意外情况。

(3)APP平台经营由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单纯的价格战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可以从根本上形成竞争力,旅游APP要开发自己的特色业务,以优质的服务取胜。

(4) 政府加强对旅游APP的市场监管,对旅游APP的持续发展做出长期规划。

参考文献:

[1]刘贵容,刘军,张俊杰.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卫凌云.APP对传播机制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高云娇,王晨.APP应用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4]杜金玲.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APP功能分析及发展趋势[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15(4).

[5]庄成.无线网络时代下旅游APP的分析与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10).

[6]鲍豫鸿,王吉.浅谈信息化建设在“智慧旅游”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8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区位商;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其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据统计,到2001年新疆国内旅游人数达854.69万,国内旅游收入71.8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旅游者27万人次,创汇9 800万美元。二十多年来,全区接待海外旅游人员和创汇数额年均增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的旅游业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艰苦式旅游”的阶段,宾馆、餐厅、酒店的服务接待设施档次越来越高;旅游景点的建设开发也越来越完善,在满足游客欣赏景观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更舒适、方便快捷的配套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旅游经济中的各配套行业已经出现了产业化聚集的现象。基于前人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借鉴一般产业集群理论,以新疆为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识别进行探索,并为新疆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产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借用产业集群概念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关注的是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特征,关联性特征,经济外部性特征,动态特征等。

1.新疆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区位商法是用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

区位商公式:LQ =EijEiEkjEk

式中E i j指i地区产业j产值,E i指i地区总产值,E k j指国家k产业j的产值,E k指国家k的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以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

根据区位商公式,我们把全国和新疆的相关资料列入下表,并计算出新疆的旅游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

由计算结果可知,新疆相对于全国的旅游产业LQ值,从2001—2006年分别为1.24,1.30,1.44,1.30,1.34,1.29各区位商均大于1.12。这表明新疆旅游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专业化且水平较高,旅游业的空间集聚显着。根据从2001年到2006年的LQ值数据可知,2002年和2004年的LQ值均为1.30;2006年LQ值相对于2005年降低0.05;这种区位商数值的不变或下降,似乎显示新疆旅游业的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但实际上是因为伴随新疆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产业也随之发展且产值不断增加。各项产业产值的增加从而导致总GDP基数变大,使得旅游业区位商发生如上变化。

由表2可知,从2001—2006年(除去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新疆国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且位于整个西北地区第二位。从旅游产业集群角度分析,其主要得力于新疆自然性因素和民俗文化的吸引力。新疆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始动力。相比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新疆属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得其形成了绝对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从而加强了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新疆旅游企业空间集聚性,表现为核心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的密度不断增加。

2.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相关分析

地理集聚性是所有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旅游企业及其相关支持组织的数量增加使得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加强。

由表3可以看出,新疆五个主要旅游城市(地区)的旅游产值逐年稳固增长,且首府乌鲁木齐均保持首位,这是由于旅行社、酒店、旅游商店等都主要集聚在首府的交通主干道,概括为“两带”“两块”。首府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位置,区内现有12个航空港,有24条国内航线以及到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斯兰堡等国际航线。同时其又是第二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的纽带,可以说,新疆完整的公路网络以首府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且首府旅游企业和支持性部门以及公共基础性部门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复杂的庞大旅游产业协作系统。乌鲁木齐作为重要枢纽对于全疆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结论及启示

综上分析

,新疆旅游产业初步显示以下特征。

1.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加强,会将有直接联系的技术、人力资源、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并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甚至不同的产业,提升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3]。

2.随着新疆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影响,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促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促使新疆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合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协作。

3.新疆旅游产业企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构成各旅游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得以使新疆旅游产业进入全国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各级区域政府所公认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载体[4]。但我们认为,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无论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还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没有显示它应有的分量。

因此,新疆旅游业在发展政策的制定上,一方面,应遵循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分工和企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面对集群负面的外部作用,应施以政策引导,而不是亲自指挥以至于扭曲市场,更不应由政府选择将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疆旅游集群的不断加强,从而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7-148.

[2]张陆等.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21-24.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9

一、陕西省旅游资源概况

(一)人文旅游费源。陕西目前已发现各类文物点35750处,其中古遗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处,石窟寺544处,古建筑2577处,古石刻14551处,全省有国家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居全国第1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0处。陕西共有博物馆57座,现有馆藏文物共56万件(组),国家一级文物3526件,其中123件被推荐为国宝级文物。文物的密度、数量、等级均居中国首位,被誉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二)自然旅游费源。截到2005年底,陕西省共批建森林公园68处,其中部级23处,省级45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总面积达26.6万公顷。部级自然保护18.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部级水利风景区7座,省级水利风景区6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旅游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既有名山大川、景色奇丽的风景名胜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全省已知的旅游点有1800余处,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省级、部级旅游资源点2L7处,其中部级旅游资源点数全国第一。有省级旅游资源400余处,部级38处。

二、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已经发展成了陕西省的支柱产业。2005年,陕西省全年旅游总收入353.3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了17.6%,其中国内旅游发展最为迅速。陕西以东部发达地区为重点,以红色旅游为热点,兼顾周边地区和省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200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987.9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了14.5%:2005年国内旅游收入316.3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了16.9%。

三、陕西省旅游资源特点

陕西历史久远,可谓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之缩影,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性。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和文化遗存。而且这些遗存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正所谓“秦中自古帝王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文物甲天下”,这几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陕西旅游资源的特色。

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这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千秋各异,交相辉映,具有旅游景观构成的完美性。丰富的历史遗迹构成了陕西的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体现了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真实性。此外,陕西地跨秦岭山地、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优美的自然风景。

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是陕西旅游资源的一个特点。这里民风古朴,民俗独特,其中秦腔、户县农民画、西府工艺、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均已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组成的重要成分。另外,陕西特色的风味小吃对于各地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岐山哨子面、关中的牛羊肉泡馍、陕北的洋芋擦擦等等。

四、陕西省旅游开发的RMP模式分析

RMP模式(昂谱分析)是对资源(Resource)、市场(Product)和产品(Market)的系统分析方法。

资源(R性)分析。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为齐全。既有名山大川、景色奇丽的风景名胜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陕西目前已开发出十大旅游区,包括西安古都旅游区、骊山风景名胜旅游区、长安古寺庙旅游区、华山旅游区、成阳帝王陵墓旅游区、宝鸡法门寺旅游区、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黄河旅游区和柞水溶洞旅游区。同时陕西也已经规划出一系列旅游线路、特种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项目。

市场(M性)分析。关中行政区划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5地。关中地区是陕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陕西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皇家园林华清池、西岳华山、西安古城、乾陵、法门寺等,这些旅游景点景区是陕西的招牌旅游产品,其市场定位应是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

陕北黄土高原泛指关中以北的陕西广大地区。那里沟壑纵横,具有黄土高原地貌和沙漠风情自然旅游资源。此外,陕北民歌质朴豪放,安塞腰鼓名扬中外,壶口瀑布恢弘壮观,民风民俗淳朴,这里是中国红色教育的基地,这里也是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这些特殊的旅游资源的客源市场十分广阔,具有典型西北地区地貌特征的陕北。对于南方和东部地区的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陕南是陕西南部的简称,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级市,属于秦巴山地。陕南气候与物产特殊,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当地方言与陕西中部北部相比有较大区别,但与四川较为接近。因此,陕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应定位在西北地区各省。

产品(P性)分析。一个地区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依赖于五大基本因素:旅游资源条件的好坏、经济竞争能力的高低、基础设施的水平和可达性的高低、市场推销是否强劲有力和政府的旅游政策是否主动积极。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是上述五大因素有机综合的结果。

(一)关中地区有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但以人文旅游费源为主。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都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古迹文物及文化遗存。陕西省政府和旅游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一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旅游资源的内涵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显然,关中地区主要是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的主要是文化旅游产品,如兵马俑展示的是秦历史文化、华清池展示的是唐代历史文化、乾陵展示的是唐代陵墓文化、法门寺展示的是宗教文化等等。文化旅游产品弹性很大,启动很难,解决的办法是将文化旅游产品转化成观光旅游产品。所以,应该加大开发的环境建设力度和进一步完善的解说系统,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旅游带来的文化教育,增进对历史的了解。

(二)较之关中地区,陕北的旅游资源略显欠缺,但是陕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有自己的特色。在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它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延安为例,近年来,延安一直在打造红色旅游城市,但是去延安仅仅是参观革命旧址就略显单调了。延安还有很多潜在的旅游资源,如北方民族穴居遗风的延安窑洞、以“中国一绝”享誉世界的腰鼓、有“地上文物”之美誉的剪纸、唱响黄土高原的陕北民歌等。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加强“旅游套餐”开发研究,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上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陕南地区气候湿间,植彼丰富。陕南的代表是秦岭。这一道山脉,划出了南与北截然不同的旅游风光。北方少见的溶洞溶岩地貌,以及秦岭南麓的数个动物自然保护区中自然和谐的景观,表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致。此外,陕南地区还有张良庙、武侯祠、石门十三品、褒斜栈道等人文景观。陕南自然旅游资源较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有优势,在开发方面应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精品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陕南地区人文资源不可与关中地区媲美,可它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对人文资源开发方面,应结合国家“三国”旅游线路的开发,积极建设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互补与促进关系,建立不同旅游产品的定向开发市场。若将这两种资源结合起来开发,科学分析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必将形成具有吸引全国旅游者的产品优势。

五、结语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10

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二)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1.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三)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市雪乡。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势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二)劣势1.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徕力度的宣传口号。(三)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四)挑战1.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

作者:陶萍 刘丽霞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11

摘要: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国内旅游城市正面临着旅游产业发展动能力不强,致使区域各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张家界市应依赖地区特色的绿色资源,面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旅游产品中的地区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进而依靠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从横向和纵向上带动与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张家界市;旅游产业链;产业联动

中国许多城市依靠自然旅游资源建立起以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然而,旅游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未掩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非均衡发展的矛盾。由于旅游产业天生的脆弱性,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一个旅游城市如何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发展自己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当今的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笔者以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例,分析目前张家界市正面临旅游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产品中的旅游商品,促使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张家界市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带动与旅游业间接相关的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促成整个区域产业联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发展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链拓展的关键

旅游产业链是指以旅游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能够充分调动资源的企业为链核,并且通过产业链内生产的产品在企业之间转移,使得企业之间形成具有连续追加产品价值关系的连结体。旅游产业链内企业生产的旅游产品必须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面向旅游市场。通过满足旅游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带动旅游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并延伸产业链且加固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连结关系,促使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旅游消费者在整个旅游消费中对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需求比例是不同的,依据旅游消费的需求类型不同所划分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吃、住、行、游”是基本的旅游消费,即在每次旅游活动中所必须支出的消费,如旅游消费者出门在外旅游必然有饮食、住宿、交通、观赏景点等方面的支出,因此,这部分消费支出在整个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比较稳定且缺乏弹性;“购”和“娱”是非基本旅游消费,如旅游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旅游商品,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这部分消费支出不是旅游消费者必须的,因此,在整个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稳定且富有弹性。

张家界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应在旅游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所有的其他企业都应围绕旅游景区开展业务。在发展旅游业的前期,资金、人才和政府政策都向旅游景区开发与建设倾斜,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如天子山、天门山、黄龙洞等一大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景区内部景点的开发与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景区的门票采用一张票通行制,即游客在进入景区时购买了一张门票后在景区内乘车及观赏所有景点(除天梯、索道外)都不需要二次购买各个景点的门票。景区的门票花费是基本旅游消费的主要部分,然而,随着景区内开发的景点数量增加,相应的门票收入并没有大幅度的上涨,因此,事实上游客在每个景点的平均花费是不断递减,因而不能仅仅依靠增加旅游景点来增加旅游消费者基本的旅游消费,而需要从非基本的旅游消费中获取旅游消费的增长源。

“购”和“娱”是非基本旅游消费主要组成部分,“娱”就是要使旅游消费者不仅到旅游地观赏景点,并且还要使他们在当地开展娱乐休闲活动,如同少数民族一起唱歌、跳舞等;然而,与“娱”相关的行业并没有超出第三产业的范畴,如果集中开发文化娱乐业,能够在第三产业内部发挥带动效应,旅游产业链能在第三产业内部扩展。“购”则是旅游消费者能购买旅游地的民族工艺品和特色食品,与“购”相关的行业甚多,且涉及面较为广泛,它直接来源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同时也需要如商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作为支撑。由于与购物相关的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具有较高相关度,因此,大力发展与购买旅游商品相关的行业使旅游产业链在第三产业范围外延伸,通过产业链的超延伸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上流动的产品也会因产业链的延伸而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增加旅游产品收入,进而增加旅游总收入。

在旅游发达地区,“吃、住、行”、“游”、“购、娱”的比例为3:1:6,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张家界市这三类的比例为6:3:1。这一比例与旅游业发达地区严重不相符;该数据也表明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产业链条的长度受到限制,旅游产业的带动潜力还没有施展,制约了旅游产品价值的提升。因此,通过大力发展与“购”和“娱”相关的旅游产品产业,可以延长与旅游相关产业链,同时提高产业链上产品价值,增加旅游业总收入,使得旅游产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二、发展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主要由旅游景区和旅游商品构成,旅游景区的开发是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也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但张家界市单纯的旅游产品开发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黄龙洞、天子山等五条游览线路已成为张家界的精品旅游线路,塑造了张家界市的形象,但仅仅单靠开发旅游资源只是增加旅游总收入的一个方面,而且收入的增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与旅游商品相关的产业,依靠旅游商品的发展,增加旅游总收入,同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张家界市与旅游商品相关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旅游商品品种同质化,民族特色的精制产品不多

张家界市拥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自然山水风光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这是一种竞争优势。按理这种竞争优势能够在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上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张家界市许多旅游产品销售点中所销售的具有民族性、地方特色、有价值的旅游商品并不多见,例如,在许多景区周围的特产销售点内销售的旅游商品都是一般化的旅游商品,如:手链、雕塑等,这类旅游商品在其他的旅游胜地都可以购买,它们无法满足旅游消费者对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需求,许多旅游消费者应而放弃了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即使有些旅游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但其所包含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价值低,体现民族特色的精品不多,实用性不强,使得旅游产品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小。此外,旅游消费者特别偏爱山区中的山珍野生,如娃娃鱼、天然灵芝等,但这些商品虽是奇珍,但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保护等条件制约,其数量有限,使得旅游消费者很难购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这也会造成在该类产品的销售市场上出现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并严重影响到张家界市作为旅游胜地的地方形象。

(二)旅游商品的生产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张家界市于1982年正式开发建设旅游城市,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宏观产业结构变动数据(见图1)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逐年不断攀升,表明全市在建市至今主要集中发展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如前述分析,生产旅游商品的行业以旅游业为市场,并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较强的关联性。理论上,如果旅游业市场发展较快,应该对生产旅游商品的行业带动力强。事实上,张家界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业和工业企业主要以家庭、合伙作坊为主,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且普遍规模偏小,大部分工业企业产值较低,生产的旅游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尤其是该市已确立了“不发展对环境有污染的重工业,可供选择发展的产业范围需紧紧围绕旅游业”的产业政策指导方针,已选择发展产业的企业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价值少,产品需求量小,需求价格偏低,企业获取产品利润少;另一方面,银行等信贷机构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而谨慎对企业的投资,因此,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扩充企业规模和进行技术改造。

(三)旅游商品零售与批发市场发展不均衡

张家界依赖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资源,拥有许多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土特产和特色民族工艺品。这些旅游产品在市综合性贸易市场、景区(点)内商店都有销售,但均属零售,其交易方式仅停留在小范围现货交易上,专业性、成销售规模的批发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发展较为缓慢,如2001年3月成立的张家界土家妹特产食品有限公司才填补了专门销售土家族特色食品的空白,高档次的民族特色工艺品砂岩石画也只有少数几家画院专门销售。零售业发展过快,易造成旅游商品销售市场过度竞争,使得旅游商品价值降低,价格与价值有较大背离。商店与商店之间为争夺消费客户,往往采用低价格战,使得商店获取较低的利润,甚至有些商店亏本经营。零售商店过多且较为分散,市场监管难度较大,许多商品以次充好、假冒名牌,不仅损害正规名牌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专业性批发市场发展滞后,企业虽在市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市内目标市场消费者群体数量受到地域限制,而特色产品销售又不集中,产品向外流通、销售成本较高,区域外的市场开拓受到产品销售规模的制约,致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减,发展缓慢。

(四)旅游产品产业链上相关高层次人才匮乏

张家界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因坐落于湖南西部,地属“老少边穷”地区,其旅游产业发展得快,但能带动区域发展的面积有限,市管辖的二县二区中桑植县是部级贫困县,慈利县是省级贫困县。可以说,“贫困”仍是张家界市总体特征。这又必然出现“人才倒流”现象,即高技术、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向发达的地区流动,他们在那里可以获得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好的工作机遇和丰厚的报酬;同时,他们将自身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发达地区所有的资金相结合,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促使发达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相反,张家界这样的贫困落后地区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向人才提供如同发达地区那样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机遇,也不可能提供很高的报酬,这些地区都出现人才大量向外流出、少量的人才流入,导致这些地区缺乏高科技和丰富管理经验人才的支持,各个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瓶颈限制,与发达地区的资本积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又使得张家界面临人才紧缺,从而陷入经济发展缓慢恶性循环之中。

三、实现旅游产业链网络化拓展的政策建议

旅游产业链的网络化拓展是指旅游产业不仅带动与之直接相关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应带动间接相关的产业如工业、农业的发展,这对张家界市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张家界市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需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以合理地拓展产业链,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一)发展目标产业的选择

旅游业作为张家界市的支柱产业,其他的产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牺牲旅游业而任意发展其他产业;否则,减缓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发展目标产业上必然需要做出选择,如果将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对接,发展旅游农业、生产旅游商品为主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文化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产业链网络化扩张,这不仅不会损害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与旅游业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农业,将农业资源纳入到旅游资源当中,增加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总量,并使农业产品面向旅游业市场,利用旅游业带来的潜在消费者人群,增加旅游农业产品的销售量,提高旅游农业企业的收入。旅游者在张家界不仅可以观光山水,而且可以休闲娱乐,如“农家乐果园”,让游客亲身体验到自采自摘的乐趣,满足游客身、心上的需求,这种附属旅游业的休闲、娱乐消费市场的开拓,其附加在旅游业的收入值是巨大的,这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促使张家界的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化。而旅游产业与工业结合,发展面向旅游市场的旅游工业,如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工程、特色工艺制作等行业,并将高科技融入到旅游产品中,生产出具有民族文化的、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商品。旅游业发展会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如果工业企业选择生产满足潜在市场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商品,将高科技与民族工艺相结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可增加产品的内涵价值。此外,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服务、娱乐等行业已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可尝试发展文化产业,因为分析国内外的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大趋势。张家界可以考虑利用本身所拥有天然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如兴建影视城,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融资、筹资渠道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链上企业要研究开发特色产品和扩充规模,首先应解决资金问题。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和相关高科技人才缺乏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资金。目前,已在张家界落户的、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合作或股份制办企模式,其资本结构是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为主,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的资金数额有限。近年来外来资本投资很少但有增长的趋势,所以,可以充分的利用外来资本。外来资本主要集中在投资回报高、风险小、见效快的行业,而张家界市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丰富,有很多值得投资的企业。但关键是外来资本对投资环境的要求很高,政府对待外来资本时需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税收,简化建立企业的手续等无形壁垒和经营壁垒,让外商愿意在张家界投资办企业。同时,政府需要适当地对外来资本投资方向进行引导,使之遵守合理的制度,并使其投向张家界市急需发展的行业中去。

(三)科技战略

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这可以依托吉首大学的科研优势,如吉首大学的湖南省林产化工实验室就可以充当研究开发高科技产品的“孵化池”,利用他们的研究资源和凭借空间优势,并对当地农、工业企业需求的了解,与他们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开发他们急需的技术;也可以实行跨区域合作,依托市外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参考、学习他们的研究技术或直接与他们签署长期的项目合同,研究开发本地区所需要的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张家界市本地的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其本身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具有外溢效应,即技术向周边与之相关的企业扩散,周边企业利用自身的空间地域优势或横向、纵向一体化等有利条件,加强与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地交流与联系,这样,利用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辐射效应带动周边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四)人才战略

人才是高科技、先进管理经验的载体,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每一个地区都应当有与自身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战略,张家界市地处落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首先,可以依托吉首大学或让吉首大学和著名大学合办培养张家界市急需的人才。其次,可以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人才送到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学习深造,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这些送出的人员认真学习科学本领,学成后回张家界服务。第三,张家界市作为湘西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可以向湖南省政府乃至中央争取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这可以参考“国家西部大开发人才计划”中的一些政策,如为到张家界市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医疗保障和子女学习等问题,解决人才来张家界工作的后顾之忧。当然,张家界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依托品牌价值吸引资本,资本一进入,则优秀的人才也会跟随流入,这是一个“并行的过程”。

(四)市场战略

旅游产品的销售是旅游产品所蕴涵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因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顺利地实现转化,必须加强规范旅游商品市场。尽管需要通过“娱”和“购”这两个部分带动张家界市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游”是旅游消费者的兴趣点,不能为了增加旅游商品的销售,而干扰和影响游客在景区(点)游玩的兴致,因此,需要加强景区旅游商品市场的管理,规范商业经营活动,对旅游商品销售点和旅游商品实行授权准入制度,杜绝各商品销售点之间哄抢客户、恶意竞价和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的现象发生;同时,应合理规划景区商业点布局,关闭或合并景区销售点,可将在游客集散地和景区(点)服务中心建立大规模的旅游商品专营店。另外,张家界市需重点加大综合批发市场的建设,建立一至二个区域性旅游商品交易市场,鼓励有实力的旅游商品经营企业建立研究、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创立品牌,建立联盟经营体系或连锁店,并利用张家界区位交通优势,配备必要的信息服务体系,以扩大特色产品的外销。

(五)信息战略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12

关键词:产业集群;旅游业;形成条件

一、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能性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的学科众多,学者们引用较多是创始人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概念: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因共用性和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接近而形成的聚集体。国内学者王缉慈(2001)也指出,集群是企业的空间集聚的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尽管关于产业集群内涵的认识不尽统一,但产业集群至少应具有几个基本的特征:地理上的集聚;企业间的密切联系和集聚的正效应。从旅游业的特点看,旅游业存在着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的潜在条件。

首先,旅游业的特性决定了,当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形成后,会有不同的产业和大量的中小企业在旅游目的地聚集。旅游活动是围绕某种旅游资源在一定的旅游目的地展开的,同时旅游活动又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旅游者被吸引到目的地后,需要包括“行、游、购、食、住、娱”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使得在旅游目的地将有一批提供这些服务的旅行社、饭店、餐馆、旅游区域交通、商品零售和娱乐设施等企业的聚集。并且由于提供基本旅游服务的这些行业并不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在客观上存在允许众多企业进入,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集群的可能性。同时为了使这些服务正常和顺利的展开又需要许多配套性部门,如邮电通讯、卫生保健、园林绿化的存在。所以一旦一个旅游资源被开发出来,自然会在目的地聚集大批的旅游服务及相关行业部门。

其次,产业集群要求聚集的企业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众多的企业之所以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集群,是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由合作与竞争而产生的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旅游目的地聚集起来的企业,或属于同一行业,或分属不同行业。属于同一行业的企业间通过差别化的竞争和相互的学习可以建立起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位于不同行业的企业虽分别提供着不同类型的旅游服务,但他们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各部门和行业分工与协作,任何一个部门和行业的运转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损害其他行业的利益。从这个角度看,旅游目的地的企业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相关性。

最后,大量企业在旅游目的地的集中,能够吸引相关支撑机构和政府制度的扶持,加强信息交流,加大专业人才的流动,降低了使用专业性、辅助和信用机制的交易成本。同时,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导致企业不断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迅速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促进区域旅游品牌的形成。而这些反过来又形成了巨大的集群吸引力,吸引更多企业的进入,并且使他们在集群的正效应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业能够满足形成产业集群的一些基本要求。从实践来看,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热带地区旅游集群、阿尔卑斯山健身旅游集群,以及我国九寨沟旅游区、湘鄂渝黔边区等出现的旅游服务及相关企业的积聚等现象都说明旅游业能够形成集群化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尽管旅游业具有形成产业集群潜力,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集群还需具备一些条件。

(一)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旅游核心产品

旅游核心产品是旅游产业集群产生和存在的基础。能将旅游者吸引到某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该地具有某种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旅游产品,而只有当旅游者被吸引到某地后,才能带来对相关旅游服务的需要,促使提供这些服务的企业在该地出现,并且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和利润的不断增长吸引更多的企业在该地聚集。因此,拥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条件,只有那些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垄断优势明显的地区,旅游产业利润空间大,生产要素聚集能力强,才有可能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当然,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来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可能逐渐减弱,因此这需要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保持其吸引力。

(二)合作关系的建立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来自集群内企业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与共同合作。聚集在一定空间的旅游服务企业只有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后才能称之为一个旅游产业集群,它是旅游产业集群区别于一般的旅游产业链的关键。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大的产业,要提供完整的旅游服务,需要诸如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和旅游购物业在内的多个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的共同发展。然而只是将这些企业聚集到一起,还不能成为一个旅游产业集群,只能称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虽然旅游目的地的各相关企业之间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处于一条产业链上的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间在客观上相辅相成,旅游者在对旅游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时也是基于旅游价值链做出的,而不是基于单个环节,但由于旅游产业集群中的这些产业之间并不象制造业集群内的产业那样,具有较为明显的上、下游关系,这些产业间更多的是一种横向的联系。由于各产业相对独立地分别提供旅游活动的某种需要,彼此间并不构成投入产出的关系,没有一种直接的、明显的利益联系,因此相互间的合作意愿并不明显,很难自发地形成合作关系。同时,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许多产业的进入壁垒都较低,主要是由一些中小企业构成,他们单独与另一产业的企业建立联系和进行监督的交易成本较大。因此,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各产业间建立广泛合作和相互监督的动力不足。如果没有一种合作机制,这些产业间将会孤立的运行,而这是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的。只有当各产业间建立起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关系后才能充分发挥集群的优势。

另外,在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各产业内部,大量的中小企业之间由于经营同种产品,存在较大的竞争性,从理论上说,竞争是促使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然而旅游服务是一项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活动,消费者只有在消费后才能对服务做出评价,并且由于消费者的流动性较强,很多消费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即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间是一种有限次博弈,这就使得部分企业经营行为出现短期化,以次充好、质价不符,压价竞争的情况,扰乱产业竞争次序,破坏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这种恶性竞争行为不能得到控制,集聚不但不能促进产业发展,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完善的产业间合作和产业内协调机制的建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非常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还是形成强大的集群创新力的条件。而较强的创新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产业集群的一大优势,也是我们提倡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否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判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的标志。当同一地区聚集了大批从事相同生产活动的企业时,专业化的分工将加强,专业知识将不断积累,并在集群内传播,同时集群内的技术传播机构、商会、培训协会等等组织也有利于产业的创新活动的开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空间集聚的形成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创新动力。Padmore和Gibson(1998)认为每个地区多少都有产业集中,但是并非所有的集中都是集群。。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在一些由政府主导形成的工业园中,企业间没有形成信任、合作、交流和学习的关系,这些工业园的发展就没有生机,没有创新动力,也不能成为产业集群。对旅游产业集群来说,不论哪种类型的创新都要依赖于良好的企业间联系。由于旅游业的产业集中度低,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极易产生价格竞争、商业欺诈、以次充好等现象。这一时期的产业集聚不能称为产业集群,只有企业间通过长期竞合博弈,最终形成了建立在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非正式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后,才能有效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创新能力,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6).

2、张淑静.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识别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7).

3、相阵迎,徐红罡.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J].旅游科学,2007(6).

4、冯卫红.国外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