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命之爱作文

生命之爱作文

时间:2023-05-30 09:06:22

生命之爱作文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1

今天,妈妈带我去疯狂家族参加科学调查体验。

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了海水,河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变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这便是我们看到的千姿百态的云了。

这让我知道了节约用水,因为能饮用的水越来越少了。

新道街二年级:杨若昕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2

十四年前,是你把生命给予了我,你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扑鼻的芬芳,妈妈,你是我的生命之花!

襁褓之中的我,被你轻轻环抱。虽然我不曾记得你当时的神情,但是我可以想象,你一边拍着我小小的身躯,一边轻吟摇篮曲,嘴角不时露出浅浅的微笑,沉溺于一片安详。

后来,我渐渐学会了爬,学会了走,学会了跑,学会了跳。你看到这些,不禁喜上眉梢。你带我去公园,我的小手永远被你温暖的大手紧紧拉住不放。

直到上小学,你不得不撒开无微不至的怀抱,让我快活地走进书声朗朗的校园,迈出了我人生的第一步。还记得每每上体育课,我总能看见校门外你微笑的脸庞,自由活动时,你招呼我过来,递上水,擦擦汗,然后催促我赶紧回去,而自己却久久地伫立校门外,看着我嬉戏的身影,不愿离开。

你一直以为我们之间永远保持这种平淡的幸福。可谁知有一天,我却摔碎你最心爱的花瓶对你大吼:“我的事情不用你管!”你的泪光迎着月色闪闪烁烁,内心极度渴望回到我小时候,回到那简单而知足的幸福里。但往往事与愿违,我开始越发的叛逆和倔强,开始有意疏远你,开始回避你的苦口婆心。甚至开始嫌你唠叨,说你不懂我的心。这些你看在眼里却疼在心上。

青春期的我,不禁叛逆倔强而且个性张扬,知错不改,明知故犯。每当我屡教不改的时候,你总会一改往日的温柔可亲,板起一张严肃的脸大声呵斥我。可到最后,你那把盐,却经常撒在我的身上,而痛在了你的心上。

可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了你的眼角,你那美丽的双眼也被生活的压力无情地蒙上了一层雾霭,曾经花容月貌的面容如今已变得饱经沧桑。这些都是因为我吧,你为了我愁白了青丝,愁走了年华。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哲人智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袤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那是因为能承受的,你都承受了,该付出的,你也都付出了。

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叛逆,还有什么资格与你争吵,我只剩爱你,不顾一切地爱你。因为你给予我生命,又赋予我灵魂;更因为你是那美丽的生命之花,绽放在我生命中的每个季节。那么,妈,谁还能允许我不爱你!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3

我手忙脚乱地把油锅烧热,“刺——”的一声放进了鳝鱼。

扣下锅盖的一刹那,锅里所有的鳝鱼都痛苦地昂起头,如蛇般扭动着,天啊!我好残忍。

油烟升腾,模糊了我的视线。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看见其中一条鳝鱼,在极力弓着腰,像是怕烫着它那花白的圆肚皮。再瞧瞧其他几条,早已把身子蜷成一圈,尖尖的脑袋被层层地圈在正中间。

我愣住了。鳝鱼啊,你在仇恨我吗?在用一种极端的生命姿态发泄仇恨吗?

我小心地把它挑起。可怜的鱼,头和尾部因为支撑弯着的腰而被烧得焦黑,只有那圆肚皮没被烧到,发出刺眼的白光……仿佛有什么秘密。

我好奇地用刀小心将它剖开。霎那间,我惊呆了,热泪簌簌落下,因为,我发现了一种不平凡的爱:生命之爱,就在那鳝鱼的肚子里。原来,那鳝鱼的圆肚皮里有一团小小的卵!天啊,多可敬的生命!为了保护腹中的小生命,鳝鱼妈妈用一个弓着的姿势,为腹中的小生命撑起了一条生命的弧线。

多么凄美的生命!我想:那弧线一定是世间最美、最坚固的堤!

这位母亲的姿态永远定格在了我心中,虽然,我不懂它的语言,但我肯定,她的眼泪一定滴落在滚烫的油锅里。那泪是灰烬里的火种,永远闪着不灭的光。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4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生命教育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呼唤生命教育,正是呼唤教育的本质回归。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呵护关爱,培育生命教育的氛围

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而在学校环境里,只有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氛围的课堂才能够让生命教育成为可能。这就必须要求施教者有关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热爱、关心、包容学生,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让学生不仅爱上语文课,更要爱上学习,爱上自己拥有的生命。

当然,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语文教师本身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身传言教”,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受到教师榜样无穷的力量。同时作为学校,应该努力建设优良的校风;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有责任营造充满团结友爱、轻松快乐、积极向上的班风,让每一个生活在校园大氛围、班级小环境的学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美丽。

二、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现在的语文教材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比如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就以“认识自我”作为第一单元。在这个单元里,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告诉学生生命越是艰辛越能够显示价值;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告诉学生我们每一个个体在世界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所以我们要热爱和珍惜生命;王海桐《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告诉大家,生命因拥有理想而可贵,因奋斗而生辉。除此之外,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鲜活的历史生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例如:“庄生晓梦迷糊蝶”(李商隐)的淡雅梦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的闲适自在,“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庄子)的潇洒快乐。还有那“仰天大笑出门去”并且连呼“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那个不断被贬却依旧充满生命豪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苏轼,那个北海牧羊,誓死不屈,坚贞不渝的苏武……这些伟大的古人无不用他们的诗文唤起后人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者,孝之文也”。生命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让学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热爱自己和他人生命。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让人垂泪的父子深情;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一个残疾孩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老舍的《我的母亲》写尽世间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我们在讲解分析这些课文的时候,更应深挖课文内涵,勿忘生命教育。

三、运用手段,点燃生命教育的火花

要想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运用各种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火花。这些火花就是希望,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爱与感动,帮助他们去遮挡成长的风雨。主要手段有:读、议、悟,多元感知。

1.让学生“读”,在读中品味感情,读出认识。对于那些语言优美、富有情韵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情感与人物精神,在读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乔榛、丁建华等朗诵家的作品,一定会给学生带来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2.让学生“议”,在议中领会主旨,议出精神。让学生“议”是体现学生本体意识的重要环节。如教《孔雀东南飞》时,我让学生思考并议论“当爱情与亲情冲突、当生命遭遇痛苦的抉择,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正确认识了爱情、亲情对于生命的意义。

3.让学生“悟”,在悟中感受人生,悟出深意。如在教老舍《我的母亲》一文中,我抓住文中的母亲“三哭”和我的“三哭”的细节,感悟作者母子之间的深情,然后以“说说你和母亲之间的故事”为话题,让学生感悟自己平时的生活,当时那节课“说者流泪,听者动情”。不少学生从此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变得更加热爱家庭和生命。

4.让学生“写”,在写中表达感受,写出体验。如在学习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写作文,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拿破仑传》《约翰克里斯多夫》等名著都值得中学生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当前教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我们呼吁重视生命教育,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理性教育,忽略人文教育的不足。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也让自己“与语文共舞,让生命更美”。当然这并非易事,但,这也正是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5

【关键词】后期浪漫派;个人话语;生命体验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浪漫派”文学指的是在抗战时期成名的两个作家――徐和无名氏的文学创作。他们的代表作都属于浪漫主义的情爱小说,所以严家炎先生将他们称为“后期浪漫派”,也有学者将其称为“新浪漫派”。无论哪一种称谓,徐和无名氏在40年代文坛上独特的地位都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以相近的创作倾向和审美风格标示着浪漫主义思潮的一种新的走向,即把浪漫主义的情感自由转化为讲述奇情、奇恋,借助奇异的幻想达成精神的自由。后期浪漫派小说始终是以异域情调、传奇色彩、大胆的想象、充沛的感情吸引了普通市民阶层,满足了他们爱好传奇的心理。后期浪漫派承接了早期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传统,又融进了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某些特征,而且与同时代上海的“海派”作家群又有着血缘关系。如此一来,在广泛的融合与创新中后期浪漫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徐和无名氏实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逐步形成与流行的主导话语相对立的个人话语,这种意识形态话语理论,是指语言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群体表现形式。在这里,40年达的“后期浪漫派”是属于一个以“个人性”为中心的审美话语系统,而与此相对应的主流话语则是另一个以“历史政治革命”为中心的话语系统,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与左翼文学和抗战文学的社会功利视角不同,“后期浪漫派”超越于时代之上,以一种审美的个人的视角来抒发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力图逃避社会、政治、道德对人的生活的约束,为个体的非理性辩护,强调人生存的个体性原则。他们的创作表现为对爱与美的执着追求,对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哲理思考,对宇宙终极意义的探寻。为此,徐和无名氏的个人话语突出体现在宇宙万物自身、人在宇宙的位置以及人的存在价值问题上。这种个人话语的核心也即人文关怀、审美关怀。

一、徐生命体验下的创作

30年代后期徐积极涉入现代生命哲学领域,着力关注生命存在的境况,并追问生命的超越性意义,呈现出极为强烈的生命体验倾向。他倾向表现心醉神迷的诗性世界,发掘生命深处的神秘体验,以直觉的领悟和原型的追寻把握生命本体的终极奥秘,从而建构了一种独特的体验美学。在徐看来,文学创作不是对生活经验的重现和摹写,而是作家真切而内在的个体生命的体验过程。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当时30年代左翼文学的主体论,徐淡化了主题的确定性和目的性,突出了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迥异于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

1936年的《阿剌伯海的女神》是徐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折,预示着他40年代的基本风格,作品以绮丽怪谲见长,着重表现人真实的体验和生命感悟。为徐赢得“文坛鬼才”称号的代表作《鬼恋》继续沿着《阿剌伯海的女神》奇遇、奇恋的方向进行,蓄意营造一个扑朔迷离的“鬼域”,小说中“女鬼”的革命者身份成为点缀,着力表现的是“我”对她那种神秘的生命的一种执着追寻,把一个本该耸人听闻的鬼遇转化成对永恒爱情的追求,稍纵即逝的爱情使得小说笼罩着一种生命体验短暂性与偶然性的忧伤,在生命过程中表达了对人生神秘性的感应。

而在上海“孤岛”时期徐继续描写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关注着芸芸众生,从爱情中抒发普遍意义的形而上的哲理,最终达到生命哲学的高度。《荒谬的英法海峡》、《吉普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这三部小说尽管没有直接表现战争,却都反映出战争时代人类的生命体验。在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背后渗透着作者对于生命存在的永恒的思考,作品的思辨色彩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40年代,徐始终关注着那场民族的战争,同时也始终透过战争去发掘生命的独特价值,把握生命的超越性意义,从而大大提升了文学的艺术水平。抗日战争一方面使中国作家把个体生命体验与民族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关注自身命运的同时也着力发掘人类整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风萧萧》无疑是徐40年代崭新生命体验的杰出代表,它将个体的生命体验直接置于战争环境之中,通过主人公亲历战争与爱情中的痛苦与欢乐及其在生命重大事件面前的追求与责任,从而揭示出民族精神的内涵。从战争的历史承担、在知识者的生命抉择以及爱情体验中揭示了超越个人乃至民族的永恒思考,它沉淀了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形而上意义,并通过对异族人生的烛照表达了战争时代人类共同的生命感受和精神价值。小说以“我”结识美国军官史蒂芬开篇,以“我”告别曼斐尔太太和海伦结束,这样的安排从侧面说明了异族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徐着重表现他们与中国人一道承担苦难、坚守正义的人类精神力度。史蒂芬在战争中奋不顾身、死而后已,海伦单纯高贵的灵魂在战争环境中不懈追求,他们与白苹、梅子等勇敢的中国女子一样寄寓了作者对人类高尚精神品格的赞许。

《风萧萧》中的“我”抱着独身主义的信仰,在白苹、海伦和梅子三个光彩夺目、个性迥异的女子间周旋。徐通过塑造白苹这个人物使得全书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她身上既有的风尘味道,也具有忍辱负重的革命精神,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使白苹的形象成为苦难和高贵的生命本质的化身。白苹的感情是一种基于人性的感情,即使在战争环境下也未失去人情之美,在牺牲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生命追求。白苹的爱是一种超越性的爱,是爱和美的基础,给战争年代带来了一丝温情。徐始终认为生命的完美不在获得而在奉献,《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的海兰和白苹因自我爱的奉献而使他人受益,同时也在无限的宇宙永恒的上帝那里实现了生命的完美与永生。这种人性美是拯救沉沦世界的力量源泉,从而使人类超越尘世的浊音。

《风萧萧》并不局限于多角爱情纠葛的抒写,而是通过浮士德式的哲学家永恒地向往着生命的终极目标,向往着融入历史洪流去亲历,去奉献,去承当。他从战争与爱情中发现个人、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命存在的乐趣和庄严。《风萧萧》从惊心动魄的间谍角斗中升华出对爱情、人性以及生命超越性意义的深刻哲思,因而具有了明显的玄学特征。从战争经验突入到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史蒂芬和海伦等异族人生的描写强化了战争时代人类共同的生命感受,那种勇敢地承担苦难、坚守正义与理想无疑具有人类整体性的精神力度。

二、无名氏的个体生命追寻

《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使无名氏一举成名,标志着他创作的一大转变。他开始与主流文学疏离,专注于表现爱和美,追寻人生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虽然这种爱与美的传达是在现实的背景之下展开的,但作家开始摆脱时代的重负,淡化社会道德色彩而凸现浪漫的感性色彩,着力描绘一幅浪漫主义爱情图画。无名氏开始重新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文学的审美意义,关注人的独特生存感受和体验。《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身的生命体验,也表现出了更多的人性的内容。在无名氏的幻想世界中,有着对人生最高的美的欢乐追寻的激情,展现的是一种超现实的精神价值的实现,一种对于人生真意的追问。

《北极风情画》中的男主人公林是一位韩国人,亡国之后流浪到了中国,参加了抗日义勇军,与日军作战,但节节失利而流亡苏联。在初识奥蕾莉娅时,无不是一种轻浮游戏的动机,无非是想驱走在异国他乡的寂寞。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对渺茫的未来的悲观使林开始关注当下的生存,考虑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这样的态度就带上了及时行乐的色彩,这场爱情也就偏离了纯真爱情的轨道。待小说高潮处让一切的功利的因素消褪,让爱情之光超越世俗甚至生命来达到极致。两位主人公只能面对命运的召唤,成为爱的牺牲品。

《塔里的女人》主要表现的是唯美主义的爱情之梦及其在现实中的坠落,主人公是一个动荡时代里的唯美主义者。罗圣提以一种唯美主义的态度来看待人生,他认为生命里的欢笑与快乐,就是每一刹那的沉醉。他倾心于生命中的那种短暂的快意,一种当下状态。而女主人公黎薇则是这种唯美恋爱观的牺牲品,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爱情之中,表现的勇敢而热烈。而罗圣提作为一个有家室的人愿意接受这种爱,却不敢承担这种爱所带来的风险和责任。爱和美与道德发生冲突之时,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因而造成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无名氏并没有一边倒地认同爱情至上的态度,而是深刻感受到了爱与美和道德准则之间的矛盾冲突,两者都是值得肯定的,正是在这种真切的体验之中,无名氏表达了他的生命意识。虽然他让笔下的主人公在理想破灭的情况下选择了死亡和对生命的放弃,但这不是对生命本身的否定,而是对冷酷鄙陋命运的蔑视。

无论是《北极风情画》还是《塔里的女人》,在生命激情飞扬的同时还有一种浓厚的悲凉气氛,对个体生命赞美的中还有着为幸福稍纵即逝的遗憾哀婉。在无名氏这两部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中,传达了他对个体自身状况的反思,超越灵魂的追寻和对生命激情的肯定,向着最高的美进行探索。

无名氏的创作是凸显生命意识的浪漫主义文学在40年代的一个发展,在他早期创作中对生命执着追求的激情赞美中还流露出浓厚的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哀矜和怜悯,从而使作品带上了现代性的色彩。而后期的《无名书》立足时代又超出时代之外,表现主人公印蒂探寻宇宙本体、人生真谛的曲折心路历程,体现了无名氏对现代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

三、结语

徐和无名氏小说的意义,主要在于它使在极端环境下被时代话语所吞没的个人话语再一次浮出海面,他们关注的是宇宙万物自身存在的问题,人生存的终极意义问题。而这正是与当时主流文学所不同之处,后期浪漫派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现实超功利的倾向,一种审美的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通过壮丽浪漫的故事表现出来,具有唯美主义的浪漫气质,富有幻想性、主观性和个人性。正是由于“后期浪漫派”这种直入个体内在世界探寻生命的本体意义,使得作品达到了一种形而上的层面,带有着强烈哲学思辨的色彩以及几许现代主义的色调。

在40年代文坛上,“后期浪漫派”的地位不容动摇,他们坚持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个人性写作原则,创作出了一种不同于“五四”浪漫主义的、具有新的人文关怀的浪漫主义文学,并且站在个体的视角上对时代给予特殊的关注,从而寻找人的生存价值的真谛,着眼于现代文化危机。

【参考文献】

[1]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4]耿传明.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生命意识;爱国主义

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人类的物质生命不断得到改善和延长,而以生命内涵为核心的精神家园却被一些现代人忽视了。为此,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使教育重新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时代急需的生命意识教育。

我认为高中阶段应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生命意识:认识生命的重要,生命来之不易,需要珍爱;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尊重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他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界万物的生命;正确对待人的生与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尤其是要正确对待死亡等等。

比如儒家思想作品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即“爱”,是出自于诚恳的爱心。“仁”在德行上的表现是爱人的能力。孟子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人本思想,都有深厚的生命意识。再如《我与地坛》凝聚了作者史铁生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地坛古旧荒芜,但处处、时时都洋溢着生命律动的景象给了他心灵的启发与生命的感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学生通过用心阅读,获得心灵的震撼,认识到要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积极进取,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对祖国最真挚、深厚的情感,是民族凝聚的强大力量。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它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课本中贯穿爱国主义思想的美文不胜枚举。如在的《沁园春?长沙》中的“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看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爱国主义精神。又如班固的《苏武牧羊》讲述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于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而受尽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历尽艰辛,终不辱节的故事。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和报负融入到报效国家的行动中,实现由“小我”到“大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韩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细心发掘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德育与语文学科教育水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7

关键词:关爱生命;医学人文教育;基础

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件的持续上升,使医患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反思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医生人文素质低下和医学人文精神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未来医疗从业人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升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对于从源头上促使医患关系走上良性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有人说,医学淡化和漠视人文教育是医学人文精神失落的直接原因。其实,医学作为最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度的科学,早已成为人类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共识。医学人文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就已经开始引起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视,并从那时起各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系统化与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年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案件充分表明,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在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则缺乏主动性,甚至干脆认为作为医学生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足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何为医学人文精神不太了解,有的学生仍然认为临床上医务人员所诊疗的对象是人得的病。在对如何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调查中,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作用予以肯定,但在实际学习中,却又表现为重专业课而轻医学人文课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一现状,不仅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既愿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又趋向于急功近利的既矛盾又浮躁的心态,也是导致医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课程体系的完善不等于教育的完善,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调查还发现,尽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人文课程“走过场”的情况仍较为普遍。教学内容的空泛枯燥,教学形式的机械呆板,使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缺乏热情。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文课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知识以外的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及心理教育等,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也简单化为通过考试成绩一锤定音。其结果势必将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异化为竞技教育,尤其是将考试成绩再同奖学金、保研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挂钩时,这样的竞技甚至会走向极端。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生投毒杀死其室友事件,让我们看到一个受过近十年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学生对生命的残忍和漠视。这虽然是一起极端个案,但也警醒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所缺失的究竟是什么?调查结果虽然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尊重患者权利、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等作为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容选中,但从大多数医学生不太了解什么是医学人文精神到不重视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再到仍将人得的病作为诊疗对象的现状表明,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低下与医学人文教育中关爱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直接关系。

二、关爱生命教育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爱生命是医学的最终归宿与目的。强调把关爱生命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石,正是由医学的这一本质所决定的。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学说,医学自身的价值就在于关爱生命。而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关爱生命,它倡导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维护和珍惜,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所谓关爱生命的教育,就是指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学会爱与被爱的教育。如果说一切教育都是以人为起点的话,那么,关爱生命的教育就必然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点。在关爱生命的教育中,引导受教育者“敬畏生命”是最基础的教育。“敬畏”二字具有“崇敬”和“畏惧”双重含义,它所表达的是对生命的一种虔诚态度。敬畏生命,不仅包括敬畏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及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包含着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等伦理要求。由于医学经常要面对病痛与死亡,所以重视病人的价值、探求生命的意义和医学的目的对医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正如周国平所说,医生的人文素质就是你要真正热爱生命,关注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医学人文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每一位医学生能够“对生命充满同情”,让关爱生命成为每一位医学生的最基本人文价值观,让每位医学生尽快形成敬畏生命的伦理道德观,真正懂得和理解“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一“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1]9。为此,医学人文教育必须以关爱生命为基石,并将关爱生命贯穿于整个医学人文教育过程始终。只有当医学生比一般人更能意识到生命神圣时,在他们走上医疗岗位去面对一个个饱受病痛折磨的鲜活生命时,才能怀揣悲悯之心,发自内心地去珍惜生命、维护生命和拯救生命;才能在医疗活动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做到自觉自愿地关心和爱护患者;才能使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而且能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三、加强以关爱生命为基础的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

把关爱生命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石,就是把关爱生命作为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使学生在进入医学院校举手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词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就要让生命教育渗透到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行为教育中去,使学生在不断接受生命教育熏陶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生命神圣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逐步升华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就是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行为培育生命责任感,并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行为特征。具体说来,就是在医学人文教育中,以关爱生命为基础,在理论教学中,把关爱生命教育贯穿于医学专业课和医学人文课始终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实践教学中,以养成学生关爱生命的基本理念和行为方式为目标,形成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以关爱生命教育为基础,是指把关爱生命教育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维度,以生命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生命伦理课程为内容,对刚刚接触医学专业知识、尚未形成医学人文与道德伦理理念的医学生进行以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教育,引导学生在重新认识和发现“人为何生”、“人何以为生”的终级价值的同时,关注和思考一些与医学人文精神相关的诸如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等问题,从而为医学生形成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医学人文意识奠定基础。为使这一教育规范化,应将《生命伦理学》纳入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成为基础医学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以关爱生命为基础的全程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实现启蒙医学人文意识———掌握医学人文知识———锻炼医学人文思维———提升医学人文修养的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把关爱生命教育贯穿于医学专业课和医学人文课始终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是指在医学专业课和医学人文课的教学中,渗透和贯穿关爱生命的教育。关爱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同样也是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医学专业教育中渗透关爱生命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说,在专业课教学中,医学生不仅要同曾经的“活人”标本打交道,还要经常面对活生生的动物实验,在这种近距离接触生命的过程中,通过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直接体验和感知生命的神圣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对处于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阶段的医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疾病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很难体悟病患的疾苦,更不可能将“病”和“人”有机统一起来。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渗透和引导,培养学生对逝者的尊敬之情、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患者的同情之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体会人性的温度;在不断学习和理解生命诞生、死亡和生存困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并将其升华为悬壶济世的价值追求。由于医学从一开始就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统一的性质,医学和人文科学在本质上也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整合。为此,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医学专业课与医学人文课的结合,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知识的内在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这有助于学生对生存意义的反思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感悟“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大医必有大德,大德必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人文课的结合,使学生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广阔视阈下,关注和感悟人类的身心健康同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文明带来的科学发展的特殊性;三是医学专题讲座(或论坛)与公共选修课的结合,通过科学的、伦理的、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等多学科、多种知识的交融,让同学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引领和调动学生丰富敏锐的生命感受力;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思考,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直面生命、担当生命。这三者结合所形成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和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适应医学科学与医疗实践发展的要求。以养成学生关爱生命的基本理念和行为方式为目标,就是把关爱生命教育内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教育,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关爱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关注、了解社会的同时,自觉地融入社会,感知生活的不易和认识自身的幸福;用健康价值观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自觉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通过教育的力量去影响医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及审美追求,丰富、滋养并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既能感知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既能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又能认可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既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又能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还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只有使关爱生命真正成为每一个从事医务工作的人的内心信念时,才能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和谐和睦。

【参考文献】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8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多艰却而充满韧性,培养直面人生的勇气

教材中有很多直面人生超越生命的鲜活的例子。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面对着“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人生苦难,史铁生曾经痛苦过、彷徨过、迷茫过,也曾长时间地纠结于死的问题。而蜂儿、蚂蚁、瓢虫等在荒芜的园子中活出的精彩,感悟了史铁生,使他意识到在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坦然的面对现实并不懈地努力,也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于是,史铁生释然了,坦然地接受了“残废了双腿”的现实,“从腿开始思考人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在文坛上赢得了“史一样的作品,铁一般的生命”的赞誉。还有《老王》的作者杨绛先生,面对着那个特定年代给自己带来的人生的困境,她却还是以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自称,那是怎样的一种豁达的心态啊!面对丈夫钱钟书先生被打伤腿却以“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轻轻地一笔带过,这是一种怎样的隐忍与大度啊!而作品中的“老王”,则更是在住处徒有四壁、一只眼瞎的、生活仅是“凑合”的境况下,依然珍爱生命,保持善性,这是一种多么顽强健康的生活心态!读着教材中的这些人的经历,每个读者不仅会为之感慨唏嘘,更会被这些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坦然、坚韧的心态和品质所折服,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这些为抓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咏、讨论、思考、领悟,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以豁达的态度去认识和面对人生中的劫难。

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存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载体,是生命创造价值的前提。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只强调创造人生价值而忽视生命存在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加之,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业之中,根本无暇领悟生命之重、欣赏生命之美,从而导致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敬畏之情的缺失。他们践踏生命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句俗语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也许会让人觉得“境界很低”,但如果没有“赖活着”的生命,又如何去实现生命的理想,如何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指出,当元军“驱予并往”时,“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是“将以有为也”。因为他出使北营的目的就是要“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当他被元军俘虏后,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他完全可以“引决”来保全名节,让朝廷为自己写匾立碑,光耀后世。但他一死之后,“救国之策”如何解决?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文天祥冒着名声受侮的屈辱“隐忍以行”。正是这种对生命存在的认识,使他领悟到生命之重,并最终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同样,韩信能够忍下当年的“胯下之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保存了生命之体,才能实现生命的超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本中的这些关键之处,我们应该加以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对文天祥、韩信等人的理想、行为有客观而正确的认知,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人价值中生命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领悟到生命之重,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对生命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不会轻易地践踏生命。

三、利用教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关爱自己并关爱他人

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关爱自己,一是关爱他人。

(一)关爱自己。

关爱自己,也即热爱、珍惜自己的生命。培养学生自我的生命意识,激发个体对自身生命的热爱、珍惜之情,使个体喷发出无穷的力量,强化自己的生命意识,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超越。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面对“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时,他认识到生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死也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而怎样活则是一件“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的事,能对怎样活有如此的认识,说明史铁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激发了他对生命的珍惜之情,重新树立起对人生的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面对病入膏肓的琼珊时,医生对她下的结论是“依我看,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而且“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正是论及到琼珊的生命意识的觉醒问题。医生要苏艾使琼珊“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医生这样做,正是要以此来让琼珊明白生命的宝贵,进而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而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彻底唤醒了琼珊,使琼珊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应该好好地热爱它并珍惜它,这种唤醒也让她最后认识到以前的“不想活下去”的念头“是个罪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关键之处,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史铁生和琼珊对待生命的态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深层心理因素。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渐渐发现:正是外在美好事物激发了史铁生和琼珊对生命的热爱,意识到必须要关爱自己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超越,从而改变了对待生命的态度。事实上,我们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主人公对待生命态度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强化学生关爱自己的意识。

(二)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也即敬畏、尊重他人乃至世间一切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5•12大地震时,国家为死难者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下半旗,鸣长笛”的国哀悼念活动。这正是共和国关注人权,尊重人的生命权力的意识的具体体现。而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因为有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意识,老贝尔曼才会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去完成他的“杰作”,在琼珊屋子对面的墙上画那最后的常春藤叶,来唤醒琼珊的生命意识。因为有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意识,杨绛先生会对那个给予自己帮助的老王倾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他,同情他,关心他,并不断地反省,最后发出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警语。因为有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意识,海伦•凯勒会在第一天要看人,要看所有的人,同时会在三天时光即将结束时给“看得见的人们一个”“忠告”,要人们“善用每一个感官”。在教学过程时,每当讲到这些关键之处,我们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贝尔曼唤醒琼珊、杨绛在最后发出警语以及海伦给人们提出忠告的的深层心理根源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慢慢意识到正是怀有对他人乃至世间一切生命体的敬畏、尊重之情,才会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作者:鞠洪刚 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江苏省黄埭中学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9

关键词:语文学科;张爱玲;宿命;女性;抗争

宿命论由来已久,这种世界观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至今我们也面对相似的困惑,所以我们希望世界改变,当然通常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希望一切更加公平合理,希望这是个有希望的那种世界。

张爱玲小说中主人公多是女性,在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背景下,都用自己的一生与命运作着殊死的较量。

一、虞姬

虞姬是忠贞的,跟随了楚霸王,历尽荣耀与苦楚,“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在被困绝境之时也对楚霸王无微不至地照顾,始终不背弃,显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和坚贞。但当她料理楚霸王入睡后,独自走出帐营面对自己时,“她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她也觉察到“她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如果战争胜利,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整日关在宫殿里,被冷落了,直至老去,死去。如果战争失败,她面临的命运也一样逃不过死。所以,最终她以不拖累项羽为由,把刀刺进了自己的胸膛。最后一句“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项羽没听懂。项羽作为男权当然听不懂。不管战争胜负都免不了一死,不管战争胜负都免不了作为男性附属物的命运,无论是胜利的光辉还是失败的累赘,自己主动“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对虞姬来说可能也是自己最后的“比较喜欢的收梢”。在这里,女性宿命笼罩之下的顺命与抗命尽显另一个战场上的悲壮与苍凉。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的早期学生时代的作品。清末家庭的没落,母亲的离散,父亲的颓废,都让她自己质疑人生的归属。作为极有天赋的她,看到同样有天赋的同学张如瑾在创作《若馨》后,结婚了,再也没有了下文。她表达“最恨”的是“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人生必经的婚姻,到底是一个命运的开始还是终结,在年轻的张爱玲看来似乎已经有了异于常人的理解。

二、曹七巧

七巧节就是七夕节,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时日,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这个名字从一开始似乎就预示着这个人物的爱情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悬在半空。出身卑微,嫁入望族,丈夫残疾,周围的人都瞧不起和与她有言语上的冲突,曹七巧在夹缝中忍受着生存。哥嫂来看她时说到“好歹忍着吧,总有个出头之日”。终于分了家,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与姜季泽捉迷藏似的爱情也由于她后来的一念之差将姜季泽打将出门,从此对爱情和男人有的只是嫉妒和憎恨。贪守钱财成了她思想和生活的全部。她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加害者,“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脚劈杀了”芝寿、娟姑娘、长白的生活,长安的爱情,生活和人性已经严重扭曲变形,最后自己也死在自己设计的金锁之下。所谓“出头之日”实质就已是“掘墓之时”。本是封建遗老家庭的牺牲品,却又不余气力地疯狂复制一个又一个牺牲品。《金锁记》最后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封建没落家庭的这样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封建礼教枷锁下的女性终还是难逃命运的摆布。

三、白流苏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也来自一个封建没落家庭,前夫死后,大家在讨论她的去留时,同样出现了“熬个十几年,总有你的出头之日”的话语。“出头之日”是什么?不难猜想,若白流苏选择了所谓“出头之日”,其命运又是一个曹七巧。这也正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角色的不同之处,她选择了用她最后的青春和前途来下注,赌留过洋的浪荡才子范柳原的爱情。在人生的选择上这也是对命运的抗争,因为在当时“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就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还污了刀”。在那样的封建道德准则下,白流苏的决定可说是壮举。白流苏最终赢得了范柳原的爱和婚姻,但付出的条件是“倾城”。战争摧毁了整个香港,“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战争使得一切归零,才使爱情显得简单质朴,才促成了白流苏的婚姻,尽管并不完美。应该说白流苏是张爱玲笔下女性角色相对理想化的一个,与命运的抗争取得了胜利,尽管当中处处充满了凶险变化。正如文章结尾所述“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依旧依依呀呀拉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四、长安

这里提《金锁记》里的长安,只觉长安的命运很有意思。在人性扭曲的曹七巧的家庭统治下,长安本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哥曹春熹,但遭到曹七巧的无端拆散,后又被逼退了学。“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了”?长安的命运一步步向曹七巧迈进。这时上帝给了她第二次机会,经长馨介绍与留过洋的童世舫相亲相恋。可最终还是被曹七巧活生生拆离了,回到了枷锁之下。但如果假设长安和童世舫恋爱成功,恐怕其命运就要成了《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了。若白流苏与范柳原恋爱不成功,其结果恐怕也要接近《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了。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冥冥之中似乎都有了安排。

《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其创作高峰时的作品,但她那时却才23岁。如此花季年龄却写出如此娴熟和深沉的作品,不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和自身经历无关。处于时代接替变化之中的中国,社会动荡,战争爆发,出生封建没落家庭的她,又受有新思维的影响,对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发出呐喊,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本都属于男人的附属物或封建礼教家庭的牺牲品,她们都在夹缝中生存,小心营造着自己的生存空间,或直接地抗争着自己的既定命运,有的被扼杀,有的成为帮凶,有的逃脱成功,命运其实把她们紧紧相连,都是当时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产物。

纵观张爱玲的一生,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她所说:“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香港:香港皇冠出版社,1995.

[2]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3]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4]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10

关键词: 小学课堂 生命教育理念 探究措施

我国的新课改进程逐步深入,更加突出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教学的理念。生命关怀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生命灵动性的个体,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此理念相去甚远,甚至产生背离的现象。比如: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程序化、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枯燥等。笔者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理念的探究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的意义

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一方面让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其生命更有灵动性、懂得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凸显。然而假设小学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那么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失败的。语文作为基础教学最重要的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关怀,尤其对学生的个性生命特征应当认真塑造。而且,语文教学就借着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认知能力,并借此培育学生的生命特质和个性特征。所以,开展语文教学要和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晰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对生命产生崇高的敬畏之情,更加愿意探索生命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发展前景,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完成最根本的任务。其实,每一堂语文课中都有生命内涵的体现,都有生命智慧的彰显和对生命之美的注视。因此,小学语文这门课自身就有生命教育的关注,这既是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小学语文这门课的特性。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理念的开展措施

1.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的精神。

开展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使学生借助对生命的感知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认知观点和见解。那么生命意识涵盖了生命存在的认知和生命逆境的认知,既有珍爱自身的生命,又有关爱别人的生命。激发孩子们的生命意识一方面使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爱护生命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每个人、每个物都有自身的生命体征。生命不能重来,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同时,生命又极其弱小和短促。所以,对孩子们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对他们产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格外重要。然而,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得复制的,历史伟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如谦虚礼让的孔融和机灵聪明的司马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慢慢体会生命个体的不同,进而学会理解包容他人,正视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珍视别人生命的存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孩子们领悟生命意义。

在语文教学时当注重生命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性,在语文学习和阅读中激发和领悟生命的意识。笔者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巧妙地融入生命关怀教学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地带,若遇到危险,则一定要冷静使自己或者帮助他人摆脱生命危险。另外,诸如《蒲公英》《小鹰学飞》等阅读课文教学中也借机渗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

2.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

除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外,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察发掘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魅力和价值,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类之美的认知,既能领悟人间真爱,又能觉察人性之光,发现人类的智慧之美和创造之魅。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们感受了生命的存在,看见了生命的活力灵动,形成了对生命欣赏的视角和思想,进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然而,生命固然美好,生活有时候却很残酷,每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诸多困难和艰险,但这正是生命的历练真谛,既要敢于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又要坦然面对生命的荣耀之辉。没有重来的生命,珍视生命,从这一刻做起,无论生命前方的路是怎样,享受生命的旅程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3.师生对话互动,点燃生命火焰。

开展课堂上互动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有助推作用,语文课堂开展平等的对话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互动活动要求师生平等,孩子们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细心听取,即使孩子们的见解是稚嫩空洞的,也不可以直接打断和批评,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不可以打击和泼冷水,这样会击退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学生发表见解有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多理解包容,并借机委婉地指正错误之处,引导他们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和见解。这种纠错教学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没有错误和片缪的衬托,那么会有真知和正确的体现,一味地追求统一口径的说法和见解,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磨灭他们幼小的心灵,浇灭他们对生命探索的火焰。所以,师生之间开展平等的互动对话很关键,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感悟生命个体的价值,认识和接受来自每一个个人的生命体悟和经验,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对生命的认知才是正确的、鲜活的、灵动的。

4.改进传统预设教学,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的设定,导致教学的每一个步都是教案预设的,出现课堂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做“乖巧的孩子”听课,被动地吸收已经成型的知识和价值观。然而,正确的语文教学提倡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倡导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形成个人生命观念,进而达到知识的构建和消化,逐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大有裨益,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形成和将来的生命质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多关怀学生的生命个性,引导学生自重自爱,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珍爱生命

课间,几名学生在教室里追逐,一名学生被桌角拌了,磕破了头;走廊上,学生打打闹闹,时而会有身体的碰撞;下楼梯,突然一名学生蹲下身子绑鞋带,后面的同学将他碰倒在楼梯上,造成一片混乱;更有学生因一时的不如意而跳楼轻生……每每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伤害事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该怎样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卢梭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生命一起开始的。”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也是教育的一个焦点。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中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习惯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爱说话、爱打闹、爱做小动作、爱情绪化等。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二、挖掘教材,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激励人生

初中语文教材是一座丰富的文学矿藏,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涵“生命情感的信息”。有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敬畏生命》(严有春)等。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海燕》(高尔基),《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我的母亲》(胡适)等,有对自然及他类生命的关注的作品《春》(朱自清),《马》(布封)等。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通过课堂互动来传递给学生。其次,语文教师应做一个关注生命教育的有心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的热爱,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要全身心地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机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疏导化解他们的心结,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生命,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

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之爱作文范文12

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喜怒哀乐,悲思忧惧,洒洒脱脱,原原本本,痛快淋漓,无拘无束;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们最真实的心迹,抒发我们最本真的情意。共同阅读小学生关爱生命演讲稿2021,请您阅读!

小学生关爱生命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要珍爱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是有的同学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白白地糟蹋它,浪费它。学校三番五次地发出通知叫同学们不要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私自去游泳,可是有的同学视而不见,总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私自去游泳,这样是很危险的,一旦遇到意外,没有家长的陪同,很容易失去生命。有的同学家长有一点儿没满足他,就跟家长发脾气,有的甚至说要跳楼自杀。

生命在于运动,有运动就会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就会远离疾病。现在我们这些学生已经很少锻炼了吧,或者还没运动一会儿就嫌累吧。有很多同学经常生病请假,这样既耽误了学习又伤害了身体,这就是缺乏锻炼。

还有些残疾人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他们不但没有浪费和糟蹋自己的生命,而是利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那些残疾运动员平常刻苦训练,不断战胜困难,不就是想取得好的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实现自己的梦想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不要让它白白流失,抓紧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

小学生关爱生命演讲稿2生命,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生命,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而上天,对这些生命的安排,都是平等的。

我一直喜欢那一首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歌中唱道: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就感到生命的可贵。每天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我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是他们让我感受这美丽的地球。我还要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慈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是啊,生命就像一朵花,生命之花是绚烂的,也是脆弱的,稍不珍惜就会枯萎,凋零。

同学们,让我们吸取生活中教训,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愿我们每个小小的梦想,都能够慢慢地实现!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做起:不要因贪玩,而是去了宝贵的生命,健康成长,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小学生关爱生命演讲稿3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范文之演讲稿:珍爱生命演讲稿。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们最忽略的东西,我们对于自己拥有它实在太习以为常了,而一切习惯了的东西都容易被我们忘记。因此,人们在道理上都知道生命的宝贵,实际上却常常做一些损害生命的事情,抽烟、酗酒、纵欲、不讲卫生、超负荷工作,等等。因此,人们为虚名浮利而忙碌,却舍不得花时间来让生命本身感到愉快,来做一些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的事情。往往是当我们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才翻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才突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有时候醒悟已经为时已晚,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生命”是一个美丽的词,但它的美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掩盖住了。我们活着,可是我们并不是时时对生命有所体验的。相反,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是像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

人们追求幸福,其实,还有什么时刻比那些对生命的体验最强烈最鲜明的时刻更幸福呢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

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仅此就足以保证它不可战胜了。它为了逃避单调必须丰富自己,不在乎结局是否徒劳。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中西文化之争不过是绢花与塑料花之争。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虽然有些东西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们都由有生命的东西转化而来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属于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曾记得以前看过许多关于生命的文章,它们都体现了生命的坚强,生命的伟大与脆弱。

在生活中,也许一次小小的车祸都会让人失去生命,但有些人是幸运的,没有失去生命,而失去了双手或双腿或落下终身残疾,使人行动乃至生活与学习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所仅有的唯一的生命,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这是作为人的重中之重。

我想大家一定都看过四川大地震中关于生命的故事,他们在快要失去生命之时,知道如何安慰与保护自己,得到自己仅有的唯一的生命,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已经不再。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光是大人,就连小孩也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危险与灾难之时,应该知道如何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生活下去的机会。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些人在废墟下十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也能活下去,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生命的宝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在灾难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体力,这就是保护生命的一种方式。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也是唯一的,也是脆弱的。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我们还要尊重与爱护他人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爱护与尊重。所以我们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也是宝贵的,而生命又是唯一的,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护他人的生命。

小学生关爱生命演讲稿4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世界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权利。一粒种子,一只蚂蚁,都联系着一条小小的生命,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是人类用一颗热爱生命的恒心,编制了一条文明的生命之河。双耳失聪却创作出世界名曲的贝多芬,轮椅上的勇士霍金,遭遇宫刑愤而作书的司马迁……都在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变得伟大?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自强不息?哦,是生命,是生命那火一般的力量,让对他们而言不公平的命运变得熠熠生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5·12大地震中多少生灵丧生?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但那些在灾难来临之时,坚强捍卫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勇士不更让人崇敬吗?舍身救人又跪地大哭“再救一个”的消防战士荆利杰,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压废墟下50小时失去右腿的13岁女生何翠青,身体被砸成了三段而双手仍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的人民教师向倩……

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甚至短暂得如同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那么我们不是应该让生命绽放更多的光彩吗?蒙田在他的《热爱生命》一文写到:“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塞涅卡也曾说:“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是的,生命于人只有一次,生命该何时何地何因终结,谁也无法预料。但伟人在身后留下一座丰碑,哲学家在身后留下博大深遂的思想,诗人在身后留下慑人心魄的情感,画家在身后留下瑰丽珍贵的遗产……

我们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员,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让自己生命里的一切思想、情怀、品格盛开成三月如诗如画的原野,在寂寥的人生路途上,用生命去唱一支热烈而充实的歌。这样,才算得上是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小学生关爱生命演讲稿5什么是生命?

可以短暂如流星,可以长存如丹青,这,就是生命;

可以晦暗如黑夜,可以明亮如日月,这,就是生命;

可以绚烂如百花,可以静美如秋叶,这,就是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选择怎样去描绘,甚至可以选择生还是死;但生命又不仅仅属于自我,更属于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不仅该为自己坚强地活,更需要为爱着我们的人努力地活。这,就是生命。

大学生自杀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率更是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2008年2月24,北京理工大学23岁的女研究生在宿舍内吞安眠药身亡。2008年2月26日北京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在学校宿舍楼地下浴室自缢身亡。2008年2月27日,人民大学大四女生被证实坠楼身亡……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位位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天之骄子就这样化成一个个死亡数据,谁之错!谁之过!!

朱自清曾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确,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朊友,生命,牵系着太多的爱,包涵着太浓的情。你可曾想过,当我们不负责任地要别人去承担我们无理取闹的后果时,别人有多痛苦?当我们不爱惜自己,自以为获得解脱时,可曾明白这束缚着多少人的快乐,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这就是生命:有酸有辣,有甜有苦,不同的心态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生。有的同学抱怨自己出身贫寒,抱怨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有的抱怨生活索然无味,抱怨这个世界太多虚假太少真实……可他们不知道,多少宝贵的时间在他的抱怨中流逝,多少快乐的日子在他的抱怨中溜走,多少美好的东西在他的抱怨中失色。而有的同学赞美这个世界,赞美自己的生活,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生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知不觉中,他已拥有了整个世界!

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地成长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和对爱自己的人负责。我们只有在风雨中坚定信念,才能做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朊友,我们也许无法拥有百花开放的春天,但我们可以在花丛中进行着新春的感悟与构想;我们也许无法拥有炽烈的夏日,但我们可以用激情去点燃青春的梦想;我们也许不得不面对肃杀的秋季,但我们可以在金黄的世界里检点着自己的收获;我们也许不得不迎来冰封大地的寒冬,但我们可以敞开大地一般宽广的胸怀去为自己营造一个温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