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9 04:46:07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地区幼儿生命教育论文

一、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锻炼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善于交往根据罗洛梅的生命态度理论,生命包含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和周遭相融”。人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最终都脱离不了社会而独立生存。各种类型的爱的关系中都需要爱的扶持、关怀他人,产生“同情”与“了解”。[3]而接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又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洞察其他幼儿的情绪变化,从而掌握与其他幼儿交往的技巧。而且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未来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童年时期的负性记忆和被压抑的情绪是导致成年后神经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幼儿通过接受生命教育,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尽量减少幼儿成年后患上神经症的机率。

(二)鼓励幼儿养成坚强的意志,积极生活现在的幼儿基本上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在“温室”里成长的这些幼儿,不了解家长挣钱的艰辛,一味地索取,一旦要求不满足,就又哭又闹,养成了蛮横、骄纵、自私、霸道的性格。而且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的事件日益增多,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让幼儿在面临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时,能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机制,而不至于走上极端的道路。同时,通过“生命教育”让幼儿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为今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奠定基础,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二、向儿童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国家政府层面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学前教育法,而政府作为教育的引领和导向者,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教育部于2012年10月15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学前教育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指南中虽未明确提出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但是在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上已有所体现。例如,“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等。近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相关调查表明25%的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达到15.23%,并且自杀的年龄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所以,为了保障幼儿生命教育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引、监督、保障幼儿的生命教育工作。其次,对幼儿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从事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胜任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工作。同时使现有的幼儿教师队伍的力量更加强大,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外部环境层面人是社会性的生物,人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但不可忽视的。对于幼儿来讲,平时接触到的环境主要有社区、幼儿园和家庭,而在家庭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因此,一方面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动画片、广告和宣传片等向幼儿传达有关生命的信息,使幼儿完成隐性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宣传报纸、亲子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起幼儿及其家长的注意和兴趣。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例如,通过一些防火、防震的模拟演习,幼儿亲身参与其中,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学习的效果更好,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教育目的。

(三)幼儿园层面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人最早接触的学校教育。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主要依托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两方面来实现。1.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是这支生命交响曲中充满激情的小提琴手。“生命教育的目标,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3]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忽略幼儿的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承认每个幼儿作为独立主体的存在价值,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适时预设和生成生命教育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逐步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的数量和深度。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幼儿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陈鹤琴认为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游戏、喜欢野外生活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直接接触大自然,向大自然和大社会学习。尽管现今的幼儿园也倡导幼儿的户外自由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等,但是很多幼儿园把这些看似创新的活动类型“中国化”后,便改变了这些新颖的活动的本质,就只是把这些活动当做教授知识的辅助工具,幼儿在游戏和自由探索的区角活动中找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主动学习的乐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通过这些自由活动,让儿童自己发现、探索生命的神奇,在同伴交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习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环境创设。学习可以分为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而幼儿的无意学习习得的知识记忆得更为深刻,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令广大幼儿教师最为头疼的工作。由于环境创设要与同时进行的教学活动符合,而且更换的速度很快,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相应的环境也要随之更换。然而就是这种在幼儿园中的隐性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种环境的价值,通过墙壁画、放置的物品、玩具等,例如一些防火防灾的逃生宣传画、一些小植物等,可以做成幼儿喜爱的动画卡通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完成生命教育的无意学习,而且这也与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相符合,这阶段的幼儿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因此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官的刺激,更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四)家长层面家长与幼儿之间由于与生俱来的亲子连接关系,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首先,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去参观动植物园,或在家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让幼儿知道生命的存在形式,家长还可以与幼儿一起观看相应的宣传片,动物世界、生命起源等,让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生命,从而使幼儿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可以在与幼儿观看动画片或是给幼儿讲故事加以引导,让幼儿思考自己的理想以及生命的意义。最后,家长要与所在社区以及幼儿所在的幼儿园一起合作,积极与幼儿一起参与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自身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也会得到提升。

总之,我国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才刚刚兴起,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对于幼儿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视,只有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努力,为了幼儿的全面更好的发展协同合作,才能形成更多为实践所证实的理论成果,才能更好的指导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

作者:王晶莹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缺失之反思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产生较大的社会生活压力;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都是金枝玉叶,缺乏必需的生活历练。这种矛盾催生了现在青少年越来越多的问题:生活幸福感不足,自杀、他杀、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触发了中国当今教育对“生命、生存、生活”的重视,同时也暴露了“三生”教育的滞后性。

当一名10多岁的孩子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却若无其事说“哭什么,人死了都会复活的,有什么大惊小怪”时;当活泼可爱的小孩残酷地杀害小动物时;我们惊讶于未成年孩子的人性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幼儿生命教育的缺失已不可忽视,正确对待幼儿生命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一、“三不”――幼儿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教育条件不充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现实是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生命教育系统课程,教师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知识。幼儿园不但没有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而且没有进行专题性的生命教育相关的教研活动,这是客观存在的条件缺失。主观上,据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中的调查结果,有63.0%的教师认为“儿童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53.7%的教师觉得“如果在幼儿园进行生命教育”难以接受,仅有25.9%的教师乐意去实施这一课程,这说明老师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社会舆论不认可。有关调查数据统计,63.5%的家长难以接受“希望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57.5%的家长表示不希望开展这类的教育。众所周知,这是应试教育的压制造成的。正如王坤庆教授说“现在孩子都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10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幼儿兴趣班偏多,但不外是英语、奥数、识字等,还不都是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穿越、打不死砸不烂等主题动画片的消极影响,必然对生命教育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不诚实。每个幼儿几乎都会问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从哪里来?部分幼儿也可能遭遇亲人、伙伴、宠物离世,现代顺畅的信息让幼儿很容易了解到一些天灾人祸,如严重的地震、海啸、泥石流、旱涝、战争伤亡、交通事故、抢劫、自杀等。可是,许多家长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总是随便搪塞过去;认为幼儿长大后就会明白,从而压抑了幼儿探索的冲动。幼儿不是真正忘记了,他们只是被压抑了,直接后果是幼儿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产生疑惑、害怕、恐惧、回避等不良心理。

二、“三我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台湾著名的生命教育家纪洁芳教授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自然”。即生命教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接受和关爱,是一个人基本的认识和品质。

(一)“我和我”的健康知识教育

幼儿园应设计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结构及功能,能够喜欢体育活动,增强身体体质,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避免疾病。其次是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近年来幼儿被无辜遭到性侵的案例屡见不鲜,幼儿从中班开始,性别意识萌芽,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适时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及身体发育特点,懂得保护自己,避免长大后对性的羞耻和错误的认识,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和它”的科学知识教育

幼儿生命教育在科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出生和死亡教育、认识动物植物的生命过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等内容。幼儿从四、五岁开始对出生和死亡表现出好奇,教师和家长不应压抑幼儿的好奇心,造成幼儿对出生和死亡的迷茫和恐惧。幼儿园要千方百计开发场所和资源,让幼儿在班级、园所、家庭中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命过程,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也认识和接受生命的起源和死亡。

(三)“我和他”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可通过定期组织地震、火灾演习,让幼儿能在紧急情况下学会如何避险。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运动、突发危险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陌生人不跟其走;不小心走丢时要找警察、找服务台寻求帮助或找地方给家人打电话;能记住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电话号码,会根据危险的不同情况拨打110、119、112等急救电话。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能让幼儿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社会大家庭中的生命组成;更能贴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我们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三结合”――幼儿生命教育实践途径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要进行幼儿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形成经验,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语言”、“艺术”教学活动推进

“语言”就是通过儿歌、故事、角色扮演、戏剧等多种方式来让幼儿学习生命教育。孩子的世界里,故事、童话最容易通行,我们可以用绘本故事来告诉幼儿生命教育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例如:认识自己:《我不知道我是谁》;认识性别:《人体博物馆》、《男孩子女孩子》;认识生命起源:《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认识生命死亡:《汤姆的外公去世了》、《再见,爱玛奶奶》等。我们可用绘本让孩子分角色扮演故事,增强感受,根据幼儿的心理,化繁为简地传递生命教育知识。

“艺术”是人对生命进行感受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活动,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长辈对生命的思考;作为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如可用古典音乐《命运交响曲》,指导幼儿体验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和战胜生命的力量;《二泉映月》表达了对生活美景、宁静生命的描写,蕴含作者生命故事的刚直顽强。当然还有许多儿童歌曲和适合幼儿的流行歌曲,如《最好的未来》、《感恩的心》等都是生命教育可以选择的素材。

(二)结合家园合作活动推进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对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和家长沟通与指导,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长委员会、半日活动、家园互动网站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听取家长意见,不断增强家园互动,为幼儿的成长建立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命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深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态度、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幼儿。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生命教育的素养,平等、尊重地看待幼儿。其次要引导家长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契机。如家长的亲友有怀孕、宝宝出生、老人离世时,家长应该带宝宝参与,并给宝宝进行科学的解释。家长可以参考一些绘本故事,用言简意赅、科学有趣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教给幼儿;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栽养花草、饲养小动物,体验动植物的生命过程;还可多带幼儿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珍惜生命,关怀他人。

(三)结合社会体验活动推进

幼儿的自尊、自爱、自信,幼儿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这都和幼儿的生命发展息息相关。幼儿在社会中生活,需要学会关爱父母、老师、伙伴和社会中的他人,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了解有关生命的各种风俗习惯。我们还可以组织或指导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参观产房、婴儿房、体验新生命的喜悦;带幼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感受生命尾声的宁静与美好;带幼儿去特殊儿童学校和同龄特殊儿童一起游戏,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生命的幸运,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习他人面对生命挫折时坚强的心理品质。

幼儿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教育是滋润的雨水。当幼儿认识了生命,懂得了生命,才不会对生命漠视、畏惧,才能珍惜、尊重、热爱生命。让我们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合作,为幼儿谱写一首科学健康、绚烂多姿的生命之歌!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园大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大班幼儿 生命教育 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之中,是近几年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试图探索通过角色游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下面,以《牙牙健康,我快乐》教学活动为例,说明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期准备

鑫毅(化名)是大班的一名幼儿,最近他有两颗门牙松动了,吃东西时牙齿会隐隐作痛。妈妈带鑫毅去看牙医。医生检查后说,鑫毅处于换牙期,建议将这两颗门牙拔掉,并预约了拔牙的时间。可是鑫毅再也不愿意去医院了。鑫毅的妈妈很苦恼,不得不向老师求助:“老师,帮我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吧,医生说如果这2颗门牙不及时拔掉,会影响新牙的生长。”

在幼儿心里,看牙医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幼儿害怕看牙医,尤其害怕治疗工具发出的各种声音,有的幼儿看见牙医就开始哭闹。因此,教师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牙齿,接触牙医,帮助幼儿克服看牙医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幼儿勇敢地面对牙齿的更换,养成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本次主题教学活动的目标。

笔者向大(七)班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27份。通过问卷调查,笔者明白了大(七)班幼儿与家长对护牙洁齿的态度,为开展《牙牙健康,我快乐》这一主题活动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幼儿有早晚刷牙的习惯,但是能够主动刷牙的幼儿占少数,大多数幼儿需要家长提醒。幼儿认为看牙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部分幼儿不愿意接受牙医的检查和治疗。第二,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关注幼儿的口腔健康,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口腔保健用品。

二、活动案例与评析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牙医的工作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2.消除幼儿看牙、补牙的恐惧心理,在看牙医时能够配合医生的工作。

3.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首先,谈谈有关换牙的话题,围绕看牙医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其次,参观牙科医院,了解牙医的职责。最后,在角色游戏活动区域设立一个“宝宝牙科医院”,在活动区投放病历卡、听诊器、电筒、头镜、牙齿模型等物品,创设牙科医院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

1.开展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话题“牙齿生病了怎么办”。

师:小朋友,谁的牙齿曾经生病过呢?

幼:前几天我的牙齿一吃肉就疼。

师:那你知道牙齿生病了要去哪里看病吗?

幼:要去牙科医院。

师:到了医院,是谁帮你看病呢?

幼:是医生帮我看病,还有护士姐姐照顾我。

师:在牙科医院有些什么看病工具呢?

幼1:小钻子。

幼2:小镜子。

幼3:牙刷。

……

2.开展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协商角色分配(如医生、护士、病人)。

师:今天我们班上也有一家“宝宝牙科医院”,谁愿意当牙科医院的医生呢?

幼1:我愿意当医生。我知道医生是怎样看病的。

幼2:我可以当护士照顾病人。

幼3:我来当病人。

3.开始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照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如先给病人排号,然后医生询问病人牙齿的情况,仔细为病人检查牙齿,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

4.游戏结束,教师对医生、护士、病人给予表扬。

三、活动反思

换牙是每一位幼儿都要经历的事情,有的幼儿对牙齿的松动和脱落会感到害怕,该主题活动正是从幼儿的心理和感受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利用、方案形成到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此次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意识到了在面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时,应该保持轻松的心态,坦然接受生命的变化,并且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途径与方式的探讨

【摘 要】幼儿生命教育就是让幼儿认识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使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幼儿生命教育是终身生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幼儿园重视并实施、家长积极支持与参与、社区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幼儿生命教育的更好实现。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途径与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关注生命,保护生命,充分发挥生命的价值成了近年来幼儿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幼儿教育也理所当然成了研究的重点。幼儿生命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原点,而幼儿教育源于幼儿生命发展的需要,因此幼儿教育研究应关注幼儿的生命。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让幼儿认识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从而使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生命教育的优秀就是“全人教育”的概念,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孩子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从观察与分享生、老、病、死的感受过程中,通过“知、情、意、行”的整合体会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最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当幼儿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大部分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不但降低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而且错失了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时机。

近几年,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已十分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规划了从幼儿至高中阶段相应的生命教育教材,并对学前生命教育进行学术探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借鉴港台地区的经验,充分认识到幼儿生命教育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儿童生命和民族教育兴衰成败的大事,积极制定生命教育各项政策法规,规划幼儿生命教育课程,探索中国特色幼儿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开发与幼儿生命教育有关的教材,以促进我国幼儿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幼儿生命教育是终身生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幼儿园重视并实施、家长积极支持与参与、社区提供良好的环境,将促进幼儿生命教育的更好实现。

1.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方式

幼儿园应重视生命教育的育人功能,制定生命教育课程,积极探讨生命教育课程的衔接问题,保证生命教育贯穿儿童的生命发展教育全程。教师要积极配合与幼儿生命教育专家及心理学专家合作,共同探讨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进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1)讲授法。教师通过投影片的方式向幼儿说明、解释有关生命知识教育。如花开花落;生命的美丽;遇到危险怎么办等;我怎样长大。通过讲解,让幼儿感知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

(2)欣赏讨论法。包括团体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前者以问答方式进行,后者以幼儿互相探讨方式进行。欣赏动物、植物、人的特征;欣赏生命的美丽, 培养幼儿热爱各类生命。

(3)随机教学活动。以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出生与死亡的事件为教材,随机进行教学活动。如某小朋友家人突然身患绝症或病故,教师可以和小朋友共同探讨死亡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死亡的不可逆行及其给关爱的人带来的无限伤痛,使其初步明白生命意义和价值。

(4)模拟活动法。借助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想象以及故事主角模拟、绘画等活动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利用过家家小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角色意识,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生命的责任。

(5)阅读指导法。阅读有关生命的图书,讨论和分享心得。可以结合模拟活动法,让幼儿在阅读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道理。

(6)专题教育法。一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予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二是对幼儿进行苦难教育,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这样,他们才会进一步认识生命、关爱生命,遇到挫折才会不退缩、不轻生,从而激发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品质,呈现生命的本色。

2.家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方式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支持系统。父母要信任和尊重幼儿,民主而平等地对待幼儿,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其树立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提出奖惩规则时,要加以说明,而且应随幼儿的反应加以调整,以此培养幼儿的道德感。注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其自由意志的养成。在家庭中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具体做法:

(1)和孩子谈谈人生。作为父母,我们要经常和孩子文流,可以谈谈名人的人生故事,探讨“星”们炫目光环背后的艰辛,如邓亚萍、马拉多纳超越自身条件的拼搏。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人生故事,让孩子熏染于父母营造的家庭文化中。孩子的人格倾向、思维方式、个性优势和人性弱点很可能类似于父母。以父母的人生为参照,孩子会从中悟出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从而为自己设计更好的人生―这是一种从人生传续中“认识自我”的智慧。

(2)做孩子的榜样作。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和最信任的人,父母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加大“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3)和孩子一起感受生命。一是应该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比如,自己的性别、身高、体重,自己的籍贯、家人、姓氏等,可以通过帮孩子记录、拍照、比较衣服的大小等方式,让他知道自己的成长,也可以让他通过长辈的照片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二是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看到一年四季动植物的变化,从一棵草、一条鱼了解由生到死亡的过程。

3.社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幼儿在走出家庭,与社区的互动过程中扩大了交往范围,开阔了眼界,获得了身心的快速成长。因此社区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际关系对培养幼儿的知、情、意、行起着重要作用。

(1)社区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儿童身心成长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教师可定时组织儿童参观社区博物馆或烈士陵园等,为其讲解社区的历史由来和民族文化知识,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道德和民族认同、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带幼儿去公共图书馆的幼儿阅览室,以多途径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社区应注重幼儿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幼儿公共活动场所是幼儿除幼儿园之外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地方,幼儿在这里能得到身心锻炼,分享与同伴交流的经验,发展人我关系。

(3)社区应整合家长与教师资源。社区居委会可以请社区内外的幼儿生命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或其他教育界人士,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幼儿生命教育讲座和幼儿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丰富家长及教师对幼儿的生命教育知识,以利于幼儿生命教育的更好开展。

综上所述,幼儿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幼儿园、家庭、社区互相配合、相互支持,调动起幼儿园、家长、社区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围绕生命教育的六个主题: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质量、生命责任、生命尊严、生命意义选择教材、建构课程体系和探讨教育方式,最终就能构建出有幼儿教育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初探

生命是什么?诺贝尔有句名言: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既好奇又深奥。孩子们对生命充满了探求的欲望,盼望着成人能给予答案:“我从哪里来?”

我园从2012年2月开始了“七彩阳光,关注生命”的特色课程的教育实践探索活动,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的探求和摸索,我园形成了一系列生命教育主题网络、实践课程、优秀案例、教师随笔、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等等。

孩子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要给孩子探求生命奥秘的机会,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从而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我们从三个方面对孩子们开展生命教育:生命与自然、生命与感恩、生命与自我保护。

一、生命教育――缺失的儿童终身受益的教育

生命,何其宝贵。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育人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漠视生命,不知道生命的珍贵,不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性,自杀、伤人等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时代呼唤必须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让很多人不懂得珍爱生命。才不久,成都有个9岁的孩子因为妈妈的一句批评他不做作业跳楼了。北京一个12岁的孩子,老师罚他做作业也跳楼了,难道生命就这样不值得珍惜?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轻易放弃生命的现象不断发生?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居然强奸5个5-6岁的幼女。这些孩子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自己被侵犯了等等这些现象,让我们幼儿老师感到震惊与忧伤。生命教育真的迫在眉睫啊!

“把握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幼儿时期,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实施生命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既是可能的,又是可行的”(上海师大郭晓轩:生命教育内涵)。因此我们选择生命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必将获得良好效果,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珍爱生命,知道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懂得感恩、懂得爱护环境、知道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二、生命教育――让孩子们认识生命,尊重与爱惜生命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老师,小鸡怎来的?”“妈妈,奶奶生病就会死吗?人死了是怎么回事?”“老师,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呢?”孩子们对人、对自然界生命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我从哪里来?树叶怎么会掉下来,人的生老病死是怎么回事等等。孩子的好奇与探求的欲望,促使我们为孩子设计了“生命的历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人与植物、动物的生命一样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爱惜生命,尊重他人和自然届的生命等。

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五大领域与幼儿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人、动植物等生命来历的教育,主题活动从小班到大班层层深入,强化孩子们对生命的了解,循序渐进地懂得了不仅自己生命很重要,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动植物的生命,并且懂得爱护他们。

三、生命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精神生命教育通过在不同班级的感恩教育获得。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学会感恩。例如在中班开展《怀孕的妈妈》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动的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爷爷奶奶的呵护之恩等。

四、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学习自我保护,勇敢面对挑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生活中处处存在危险,怎么样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我们从小班开始开展保护自我主题活动。小班,我们从上下楼梯日常安全教育着手,让孩子知道上楼、下楼不能推挤别人,知道要从右边上下,一个跟着一个走等,学习自我保护又保护他人。小班开展《不跟陌生人走》,中班开展《重要电话号码》、《交通规则》;大班开展《日常安全标记》、《我的隐私》等主题活动,全园开展《地震逃生》、《消防演练》学习自我保护。

在大班开展《我的隐私》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讨论当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我们该怎么办?等,让孩子懂得了保护自己隐私的重要性,知道了当别人侵犯自己隐私时,我们能勇敢面对挑战与危险,学会保护自己,获得安全。

五、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球给我们人类带来生存的空间,树木给我们生存的氧气,花草给我们美丽环境、动物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必须,是人类的伴侣,大自然给我了我们一切生活的源泉,除了感恩,我们要懂得爱护他们。

我们从幼儿园大环境、班级环境创设开始, 通过系统的环境创设,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下体会生命的奥秘。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质是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使其朝着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我们从改变家长观点开始,通过家园互动,提高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度,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来,从而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生命。通过家长会、家园栏、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生命教育活动,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了解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宗旨,并带动家长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给孩子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

生命教育课程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一定会通过我们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们有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并能对今后的人生,对孩子今后的生存带来益处和促进作用。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摘 要]幼儿生命教育是幼儿发展独特性和全面性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是:从探求生命的本质开始,结合幼儿园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采取家园共育的方式,共同培养幼儿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实施策略

生命教育1928年在美国蓬勃兴起以后,近年来,中国也已有中小学在着手进行,而在幼儿园却几乎是刚刚起步。事实上,正像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一样,实施生命教育也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涵义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来达成幼儿对生命具备恰当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在尊重幼儿发展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多种途径,让幼儿不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更能够正确认识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善待自己,尊重他人,爱护生命,敬畏生命,与他人、社会、环境和谐相处,将尊重这个概念落到具体的行为中。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适当的课程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体验教学法,整合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以及相关机构的力量,让幼儿对生命的态度和价值,从家庭中酝酿、在学校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1.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地点拨。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涵义,知道生和死的特征。不少幼儿都有过饲养小动物的经历。也有不少幼儿碰到过小动物死亡的情况,这时他们往往会哭得十分伤心。这时老师就应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回顾小动物成长的过程,告诉他们:这些动物都是活生生的小生命,对任何生命来说,死亡都无法避免,死亡也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进而引导幼儿掌握死亡的内涵,让他们知道如果小动物死亡了,就“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再和我们一起玩耍,心脏不会再跳动”,即了解死亡的躯体功能失效性――身体一切器官停止一切生命活动;让他们知道死亡的不可逆性――一旦死亡就无法复生,即让幼儿懂得死亡后不能再被救活。进而引导幼儿要爱护生命,敬畏生命,对动物要如此,对人更要如此;对自己要如此,对他人也要如此。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获得身心的体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是幼儿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的“六一”前夕,不少地市县的公办幼儿园、乡镇的民办幼儿园都推出防灾自救,珍爱生命的教育活动。

同时,幼儿园也要开展交通安全的主题活动。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安全第一要知道》时,教师可利用园门口这一特殊现场,对幼儿“现身说法”,告诉幼儿“马路上,汽车跑”,所以“走路要走人行道”“玩耍不能上马路,安全第一要知道”。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多数孩子将面临自己步行上学、步行回家,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的问题,幼儿园可以陆续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马路上怎么走》《怎么过马路》《怎么过十字路口》《上学、放学的途中安全》等主题。让幼儿懂得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珍爱生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 给幼儿生命教育找个好帮手――生命教育还需家、园同心。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启迪、培育幼儿心底的爱,而家庭却是学习“被爱”和“爱人”最自然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再尽心尽职,若无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养方式缺位,生命教育的效果也难以达成。所以,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家庭和幼儿园双方互相配合,在家园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孩子的生命发展才能更趋于完善。这就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采用各种方法训练幼儿记住家庭住址、爸爸妈妈姓名,这样,幼儿在跟着妈妈逛超市万一不慎走失时就不至于束手无策;采用适当的方式与幼儿讨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如何寻求帮助和自救的问题,以提高幼儿的自救技能。家长可以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手工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如小刀、剪子、小锤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器械是不能随便拿着玩的,以免误伤自己和他人。家长也可以教会幼儿认识家庭保健箱中的常用药品,让他们大体知道外用药、内服药的区别等,避免误食药品的危险发生。此外,还要教儿童学会识别坏人,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食品;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让居心不良的人随便接触自己的身体。

幼儿园也应在促进家园共育环境的建设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应该建立一种合适的机制,引导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加强生命教育,并保证家、园双向沟通渠道畅通。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图画书阅读与幼儿生命教育

内容摘要:基于幼儿生命教育内涵的分析,对幼儿生命教育活动内容进行剖析,着重探讨了如何运用图画书实施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幼儿 图画书阅读 生命教育

一.幼儿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智慧式教育,它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求,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美丽、神奇与智慧,体验生命的美好,能尊重和关爱生命,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后有意义的人生打下终身基础。在幼儿教育的范畴中,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首先,幼儿生命教育要把儿童看作生命发展的主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珍视他们发白天性自然的那种主动权。其次,幼儿生命教育要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学不要满足于教给孩子什么,而是要精心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充分尊重儿童成长的本能需要,充分发挥儿童活动的自由和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幼儿生命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唤醒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多给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生命多一些自主的色彩,使他们在教育中自由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全面、自主地和谐发展。

二.用图画书阅读完善幼儿生命教育

1.树立正确的幼儿生命教育观

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选择适合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生命教育视角,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该围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等主题开展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在开展幼儿自我认识、自我健康、自我安全、卫生等教育的同时,可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把教育内容上升到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的高度。独有的趣味性有助于幼儿萌发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图画书之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很重要的原因是画面和文字均趣味横生,能从幼儿的视角去看世界。用童心去读世界。其中对生命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解。通常借助精致的图画和精简的文字,简洁明了地传递。这就使幼儿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逐步萌发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3.探索图画书阅读与幼儿生命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应该逐步探索与完善生命教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首先,明确生命教育的原则重在体验,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能让幼儿体验与思考,多为体验情景性教学。选择蕴含生命教育主题的优秀图画书为教材。现在市面上的图画书很多,教师要考虑选择那些主题健康、明确,画面造型流畅、优美,故事语言简洁、生动而且寓意深刻的优秀图画书。其次,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多采取欣赏教学、参观访谈、角色扮演、讲述、探究与合作等方式教学。角色扮演促使幼儿更加形象鲜明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探究与合作能激发幼儿在生命教育中感受集体的力量。最后,在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注重目标定位的切实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定位教学目标。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生命教育的特点,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才能选择契合幼儿需求的图画书进行生命教育活动。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对“我从哪里来”、“我是谁”等问题产生好奇,中、大班幼儿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注意周围人的生老病死、花草树木的升华凋零等现象,对“死是怎么回事”、 “花儿为什么谢了”等现象产生疑问。因此,通过借助相应主题的图画书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了解生命的各种状况,对生命形成不同层次的理解。诸如图画书《我从哪里来》、《精彩过一生》、《好饿的毛毛虫》、《长大做个好爷爷》、《一片叶子落下来》、《我永远爱你》、《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都是进行幼儿生命教育的好素材。

4.收集幼儿有关生命教育的图画书。

(1)有关生命历程教育的图画书。对生命的热爱首先来自于对生命历程的认识,幼儿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懂得珍惜生命,引导小朋友体会生命的意义的图画书有《长大做个好爷爷》、《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彩虹色的花》、《星期四要去哪里呢?》、《风到哪里去了》、《我就是我》等图画书,使幼儿真正了解生命的珍贵,树立起强烈的生命保护意识。描写长大经历《我要我的牙齿》(小公主幼儿图画书)《我长大以后》(小公主幼儿图画书)《编织记忆》《我真棒 再见老蓬》《爷爷一定有办法》《花婆婆》《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我是霸王龙》《长大以后做什么》《我太小,我不能上学》《一口袋的吻》《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鼹鼠莫迪和活动的牙》《青蛙弗洛格 弗洛格和陌生人:学会接纳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青蛙弗洛格 弗洛格去旅行:学会接触外面的世界》。(2)有关安全教育和险情求生教育的图画书。幼儿缺乏经历,碰到险情往往束手无策,求生能力差,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因此,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训练,遇到火警、洪灾煤气泄露、食物中毒等应对的措施,以防止不测事件对幼儿生命的伤害。例如《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雪山历险记》、《迷失在荒野》,等。(3)有关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环境的图画书。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不断平衡才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将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利用保护环境教材内容,让幼儿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例如《大树在唱歌》、《锡制的森林》、《小朵朵和胖沃克》、《小老鼠和大老虎》等。

5.结合图画书阅读实施开展各种预设主题活动。

(1)结合相应的图画书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特色模拟活动。可以通过参观医院,让孩子们感知病人的痛苦,对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其同情心、爱心,从而能懂得生命、尊重生命。通过模拟社会生活,学习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增强自信心,让幼儿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为今后的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2)结合图画书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孩子自己参与的探究活动。当幼儿对自然界的生物产生兴趣时,可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教室内或园中开辟“自然角”进行种植、饲养。平时让幼儿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教师加以引导,让幼儿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一同分享,通过体验活动来感知动植物的生命,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3)结合幼儿园大型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每学期,我们会在绘本阅读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各项安全的逃生、防灾演练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但掌握了一些逃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演习了如何将理论变为自身的经验,从而提高了幼儿的逃生技能。(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家长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能力的形成,另外,社会大环境的文明程度高低,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弱也是孩子生命意识形成的因素。这就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家长在日常的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加强生命教育,家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双向沟通渠道畅通,从而为幼儿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结语

幼儿生命教育一直是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课题,通过近一学年的研究,我们直面儿童的生命,关怀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的生命,了解儿童的生命,把儿童的生命作为开展研究活动的根基。我们发现运用多彩的图画书,能够直观地让孩子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结合图画书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和大型活动,能够更加深刻地让孩子记忆生命教育的内容及方法途径。

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对于生命教育活动我们一直是在中大班开展的,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没有尝试,因为现在很多小班的家长认为小班的孩子没有必要开展,孩子心智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反而会对孩子心灵产生影响。我们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如何针对小班的孩子结合图画书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中原区绿东幼儿园)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基于叙事的幼儿生命教育实施之路

摘 要 幼儿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结合幼儿的叙事性思维特点和叙事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笔者试以叙事为视角提出对幼儿生命教育实施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叙事 叙事课程 幼儿生命教育

叙事学自产生以来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叙事学的普遍应用是源于人们对故事影响力的认可。在幼儿教育领域,叙事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叙事广泛地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之中,它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幼儿学于故事、乐于故事、成长于故事。幼儿叙事研究工作者苏珊・恩杰说“我们听过的故事、我们讲的故事,会决定我们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故事在幼儿的生命世界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笔者认为叙事或许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之路提供新的视角。

一、叙事之内涵

(一)叙事是生命经验讲述和传达的重要途径

故事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事承载生命、记录生命、表现生命、传播并激发生命。叙事产生于生命表达的需要,生命亦因叙事得以记录和延续。生命叙事是人类叙事的永恒话题,在生命叙事中生命得以复演和共鸣。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在生命成长中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体验和潜意识的价值指向,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同时也包含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追求和感悟等。

(二)叙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幼儿喜欢故事。但幼儿为什么喜欢故事?幼儿与故事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实际上,故事不仅是幼儿亲密的童年玩伴,更是幼儿理解生命世界的独特方式,幼儿以故事的形式组织经验并理解周围的世界,这就是布鲁纳提出的“叙事智能理论”。布鲁纳认为叙事思维是人类获得和建构意义的主要途径,儿童的智能中就具有这种叙事性的结构。在儿童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各种不同信息的时候,他们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联系起来,从相互关系的方位去把握它们,儿童联系周围世界的方式就是“叙事”。

二、叙事:幼儿生命教育实施的新思路

(一)以幼儿叙事为起点,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需求

幼儿生活在故事的世界,他们学于故事、乐于故事、成长与故事。幼儿不仅喜欢听故事还喜欢讲故事。幼儿讲故事的范围很广,从与父母的简短对话,到包含人物、情节和细节的事件叙事。幼儿讲的故事有时并不完整,因此成人很少有耐心倾听并记录他们的故事。实际上幼儿的只言片语就是他们内在生命经验的外化和组织、探寻生命经验的过程。幼儿心理学家华丽・琼菲(Wallace Chafe)说“对我而言,叙事是内在行为的外显,就像内心的窗户一样”。发展心理学家阿利莎・马可贝(Allyssa McCabe)也认为从孩子说的故事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思考。

(二)以文本叙事为载体,充分利用丰富的幼儿文学资源

“我们的树会死么?” 弗雷迪问。“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死了会到哪儿去呢?”“没有人知道,这是个大秘密!”“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回来吗?”

“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节选自《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段故事选自儿童文学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故事包含着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样的命题我们无法直接传递给幼儿,然而通过故事却能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关于生命的哲理。文学故事是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这是因为文学故事是作者所看所听所经历的事件,因此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多元的生命价值观;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领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出现了专门以生命为命题的作品。幼儿文学中覆盖着形形色色的生命知识、生命情感和生命体验,如《一片叶子落下来》《世界为谁而存在》《活过一百万次的猫》《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等。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幼儿故事作为教学载体。然而,很多故事类教学关注的是故事中的知识,教师运用故事的目的是将其中的知识或观念传递给幼儿,而忽视了故事本身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生命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当关注故事本身,让幼儿感受故事、参与进故事并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做到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故事主动地构建生命知识观和价值观。

(三)以师幼共叙为主要渠道,在生命教育的现场启迪并激发生命

师幼共叙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故事或事件共同展开的叙事活动。叙事活动与一般的讨论活动、谈话活动不同,叙事是连续的、有情节的、有高潮和冲突点的。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在生命教学中的交流不是零散的、而是连贯的,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情节性的,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有高潮和矛盾的。所谓连贯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和关联性,这是组织叙事教学的关键。所谓情节性是指课程设计的叙事线索,线索来自故事或幼儿的生活,叙事线索是串联活动、实现教学叙事性的优秀因素。所谓高潮和矛盾是指叙事性教学的戏剧性和趣味性,基兰伊根在《教学:作为故事讲述的方法》中指出,矛盾和冲突是故事吸引读者的优秀也是故事化教学吸引幼儿的必要因素。另外,师生共叙的形式除了叙述、讨论、讲故事的言语形式以外,还有角色扮演、艺术表达等形式。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摘要】对生命之爱需要从小播种。现实中的幼儿生命教育被窄化为安全教育和对死亡的回避。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关爱、教师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科技文化的虚无性及去文化性使然。应该如何开展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从生命教育目的、生命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重建。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归因;应然取向

【作者简介】石建伟(1986-),男,江苏宿迁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在读硕士;周神珍(1989-),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曾勇(1971-),男,湖北枣阳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谢翌(1972-),男,江西永新人,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用仁慈、恳切和同情的态度来对待一切有生命体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身上体现着生命的伟大和美。”然而,学习的压力和攀比的心态已侵蚀到幼儿园这片原本纯洁、充满诗意的净土。幼儿生命教育是对幼儿童真的拯救,是对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导引。在此意义上,幼儿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应该如何实施幼儿生命教育呢?为此,我们采用“课程合作行动研究”的方式共同梳理有关幼儿生命教育的观念,探讨目前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提升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为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研制提供思路。

一、现状:被窄化的幼儿生命教育

(一)“生”与“死”:颇受忌讳的话题

认识生命是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前提。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幼儿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对诸如“我从哪里来”“死是怎么回事” 这类生命问题的好奇心。而受保守观念的束缚,父母无法坦诚地和孩子讨论人的出生问题。而对此类问题,幼儿园则一般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以此加深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生轻死,对死亡采取回避态度,成人会尽量避免让幼儿见证“死亡” 的场景,因此幼儿对死亡知之甚少。幼儿对动植物死亡的体验成为他们理解“生”与“死”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师通常会以“小鸟死了,就是永远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对“死亡”产生移情体验。

(二)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

通过对园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幼儿园生命教育倾向于安全教育。针对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园采取了诸多保护措施,但较少为孩子提供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在各种现实压力下,幼儿园被迫将安全教育放在了首要地位,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更不能是“过度保护”。生活中的挫折同样是个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把幼儿的生命教育简单归结到“安全教育”这一点上是非常狭隘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所谓“安全问责制”,便违背教育规律,人为地把幼儿关进“温室”,不让他们接触生活中的“风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也会削弱他们在生活中的抗挫能力。

二、归因:幼儿生命教育何以如此

在访谈中我们看到,目前的幼儿生命教育存在一种窄化的取向。生命教育应是对生命整体的理解和认识,而非仅仅对生命的保护。即使是保护,也不仅仅是来自他人的保护,而应该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那出现生命教育窄化的原因何在呢?

(一)家庭缺乏对幼儿生命教育的正确认识

今日的中国家庭尤其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普遍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家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而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孩子大多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几乎没有选择的机会,接受的都是经过父母过滤并且是父母认为有益的东西。其实,回避疼痛和快乐成长并非是一回事,而只有经过疼痛后才能体会到不痛的快乐。父母剥夺了给孩子受挫的机会,这些在温室培育的生命,其生命能有几分活力、几丝韧性?

独生子女的个人成长背景、父母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不科学的教育理念等成为幼儿生命教育窄化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保护”成了教育的关键词。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从幼儿的成长来考虑,安全教育其实只是生命教育中的一条教育“底线”,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二)现实社会忽略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关注

由于受强大的科学主义取向的影响,现实生活处处被科学知识所包围,孩子失去了自我理解和想象的机会,没有了浪漫的幻想,丧失了原本的童真,生命活力慢慢萎缩。在有些幼儿园甚至还存在一些扼杀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与“生命教育”背道而驰的。

生命教育内涵的窄化,还受到现代科技传媒文化虚无性、去文化性的影响。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绵延。生命不只是实体性的东西,更是一段活泼、自由、充满创造性和可能性的绵延。存在的过程是一种时间的过程,而本质则是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一种逻辑判断,它应在这过程结束之后出现。因此,生命的空间不能靠冰冷的知识来充斥填塞,生命是在自由的状态下展开自己的过程。现代科技传媒文化所展现的是物质性、数量化、可重复性的生命,这样的生命观被抽空了精神的文化内涵,只是一个空洞的生命符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此外,受强大的传统文化束缚和现实压力的驱使,幼儿园仅关注了生命的安全而忽略了真实生命的丰富与多元。教师在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主动作用,无法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幼儿,无力投入过多的精力考虑教育艺术、关注儿童生命体验等问题,而把工作重心放在生命安全上。此外,当前的幼儿教育还存在小学化现象,小学的课程被提前到幼儿园来施教。受现存教育体制考试导向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幼儿园也开始将幼儿学业的考核标准小学化。家长只求功利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孩子相对隐性的良好品质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急功近利,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在家长看来,更多关注孩子所谓显性、可见的 “素质”,重视孩子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习得,这从客观上给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三、应然取向:解放儿童,关注整体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应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关注。从具体内容来看,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促进幼儿对“生”之灵动的体验,为幼儿提供认识与体悟人的诞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关注对自然起源和演变的探究。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珍爱、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和珍爱大自然和其他生命体。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生命教育,都应该关注生命的三维,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幼儿生命教育也应从幼儿的生命意识、生命品质和生命态度三方面展开。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幸福、完整的生命个体。教育的目标是生命教育的内在主线,生命教育应该解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成功”的人,而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由此衍生的生命教育的标准和目标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品行、同情心和被人尊重。人们所谓的成功往往是利他的,侧重于个人对他人与社会的贡献,忽视个人自身的感受――幸福。正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人们衡量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尺度走向片面、单一,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几乎就是如此平面,如同动漫、小人书中的人物,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宇宙英雄奥特曼,就是破坏地球的怪兽……原本丰富多彩的人生、缤纷绚丽的自然被简化成黑白乏味的零星片断,厚重的生命由此愈来愈单薄,本真的个我(尤其是自我价值所在)愈来愈模糊,蕴含着知、情、意、行的完整生命逐渐被肢解,乃至外化、物化、异化,直至走向反生命。而幼儿生命教育的愿景应在于培养快乐的个体,而不是培养社会的工具。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应该是对一个生命整体的教育。没有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态便失去了基础;没有精神生命,个体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社会生命,个体终将孤独乃至枯萎。因而,完整的生命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安全教育、生命品质教育和快乐教育等。

幼儿生命教育和成人生命教育大体趋于一致,只是两者的侧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幼儿生命教育重在生活规范教育和快乐教育,并由此逐步引入生死观教育。就整体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幼儿生命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生死观教育

与各年龄段的生命教育一样,幼儿园需要通过活动来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其优秀是生死观教育。在幼儿期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命意识、正确的生命态度,让他们用仁慈、恳切、同情的态度对待一切生命;引导幼儿关爱生命、欣赏生命,产生对生命敬畏与生命珍惜的情感体验。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意识和情感,孩子才会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甚至把一切看作有生命的存在,激发他们主动保护生命的使命感。同时,生命教育中也应该讨论一些关于死亡的问题,并尽量使用恰当的方式应答。

2. 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期是交往品质形成的关键期,生命教育应关注生命品质的教育,涉及到精神层面有关自信心、同情心、分享、诚信等问题。人从出生伊始就会遭遇到许多挫折,但现在很多家长都期盼着能把孩子一直放在“保温箱”里,希望他们不受一点挫折,导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较低。应当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重视其心理教育,加强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卢梭主张自然教育,提倡尊重自然,顺应孩子天性。快乐是孩子天性中的一部分,童年应当是人一生中最无忧的时光,教育首先要使孩子体会到生命中的快乐,才能谈得上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安全教育

幼儿园把工作重心放在安全问题上并无不妥,因为生存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保护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幼儿是弱势群体,对危险毫无知觉,但安全教育不等同于保护教育,更不能成为最终和唯一的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中应将保护分为两种,一是让个体接触危险的保护,另一种是避免个体接触危险的保护。对幼儿来说,适当地体验危险是需要的。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成人出于对生命的担忧,对幼儿实施的更多是替代性保护,缺乏直接体验危险、化解危险的应急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形成依赖的性格,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为此,教师应在幼儿生命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清晰地教给幼儿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措施。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

1.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命教育

在幼儿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教育的方式与技巧。有人主张利用童话式的比喻或游戏,有人主张使用真实的情境体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将艺术性与科学性二者巧妙结合,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需要艺术,生命教育更需要艺术化的智慧。在生命教育中处理人文理性(艺术)与工具理性(科技)之间的冲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在表述科学概念时应具有艺术性,应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艺术的语言,教育方式的运用也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情景,让孩子在情景中理解生命的生与死,体会生活的艰辛与幸福。因此,幼儿生命教育应回归儿童,回归童真、童趣,回归自然。现存的幼儿生命教育往往倾向于让幼儿从动植物的生死历程中了解生命,这使得幼儿常常无法区分自然生命和人类生命。生命教育应让幼儿从认识自然生命过渡到认知人类生命,从关爱自然生命转变关爱人类生命,让幼儿体验动植物之生命与人之生命的差异,从而了解人类生命的意义及其与宇宙生命之间的联系。幼儿通常在观察到动物死亡后的第一反应是:它们不能见到“父母”了,这是因为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密的。我们可以很好地捕捉这一契机,帮助幼儿将对动物死亡的认识过渡到对人类死亡的体认,进而学会珍惜亲情,珍视自我和他人的生命。

2. 重视生命教育中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生命教育中,“他人”的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榜样的作用是在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触动中自然发生的。如今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认为“被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此,需要在生命教育中引入“他者”的视角,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由内向外的,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电视上曾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妈妈给自己的妈妈打水洗脚,这个画面被儿子看到了,他就学着妈妈的样子,也给妈妈打水洗脚,由此可见,家长的身教比言传更能够影响幼儿,从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他的生活中。

3. 多方力量推进生命教育的实施

幼儿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它需要来自家长和社会多方的关注,以大家的合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相互融通。教师、家长和社会作为幼儿的“重要的他人”是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因此,幼儿园可以建立幼儿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与家长一起推动幼儿生命教育;开展针对教师的生命教育,丰富教师的生命教育知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借助社会力量,创造机会让健康幼儿与特殊幼儿接触,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的启蒙

摘要:现今我们的老师总是在理念上理解了生命教育的含义,而真正实施起来却感到压力、迷茫和困惑,而生活教育更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是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切入点。本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生活活动的认识和实践提出若干建议,旨在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生命;启蒙;生活

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应在于:让孩子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珍惜生活,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以及勇敢、自信、友善、进取等良好的品质。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直接的,他们无法理解生命是什么,而教育是生活的,应该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1.当前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师往往理念上了解生活活动的重要性,行动中却不能落实。

1.2 对生活护理有厌烦情绪,在生活活动指导中言行不当,或者有一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这是保育员的事情。

1.3 缺乏有效的策略方法。

2.生活活动的自我效应机能

2.1 生活活动是自我适应的过程。在小班和中班初期,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培养幼儿适应生活、享受生活是生活活动的重要任务。如小班幼儿会正确地盥洗,能在午睡时脱下自己的衣裤;中班的幼儿会安全地使用剪刀,制作自己喜欢的简单玩具,等等。这些能力的活动都是在帮助幼儿适应现实中的生活。

2.2 生活活动是自我服务的过程。学会自理可以说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步,是幼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基础。让幼儿养成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自我服务。如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把自己的物品柜清洗干净……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还能自己在气温变化时增减衣物,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饮水、如厕和盥洗等活动。

2.3 生活活动是自我享受的过程。幼儿每天都处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生活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其中的快乐,享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如午睡前,教师放一段轻松、安逸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愉快地脱衣服、整理摆放后愉快入睡。在两个活动环节之间,有的幼儿在厕所里如厕,有的幼儿在喝水,有的幼儿三三两两在图书区看着书,还有的幼儿边交流边玩着玩偶,这也是享受。而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逐渐体验到了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因此,有序的活动,整洁、丰富的环境就是一种享受。

2.4 生活活动是自我迁移的过程。幼儿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为同伴、为集体服务。我们安排值日生每天为班级进行一次劳动,小组长负责收拾整理小组中的用品和图书,中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捡树叶,给花、菜园浇水……幼儿在园的生活是有规律的,虽然每天的活动不一样,但是幼儿能体验到这种规律。可是在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却各不相同,如活动不同、习惯不同、获得不同……这些差异使得幼儿拥有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经常会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活动中,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所得进行自我迁移,使生活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

3.生活活动的有效实施要点

人类生活不仅是个体的生存状态,还是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实践的活动,是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因此,在组织幼儿的生活活动时,我们力图让幼儿的生活活动变得自由、自主、积极。本人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3.1 善于观察、抓住教育契机。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喝水”

小班的幼儿在排队喝水。前两个幼儿站在水壶前的胶印标记上,后面的幼儿没有标记可参照,互相拥挤起来,教师发现了,要及时提醒。等大家都喝完水,教师把幼儿召集起来,引导幼儿练习在人多的时候怎样排队。通过几次练习之后,喝水拥挤的现象自然就消失了。

3.2 不同年龄,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的指导要有针对性,有所侧重。

如:小班幼儿——其组织特点是自主的、分散的、宽松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把生活、游戏融合起来,让幼儿边游戏、边生活。

案例:“吃午饭”

到了午饭时间,丁元不肯自己吃饭,老师喂他吃饭,他也不要。老师想起了丁元最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于是,老师对丁元说:“丁元现在做小白兔好不好?”丁元很开心。老师接着说:“小白兔跳累了,要吃饭了。”丁元点点头,老师说:“小白兔吃一口”,丁元张开了嘴巴……“小白兔会自己吃啰!”丁元自己动手拿起了勺子。

而中大班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逐渐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中班开展生活活动时,既要给幼儿一定的示范引导,又要考虑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

案例:“值日生”

进入中班后,就要安排值日生了,我们可让幼儿开始尝试为班级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都能明确和熟悉自己的值日生任务。进入大班后,教师可以开始和幼儿商量,班级中哪些任务可以作为值日生的工作,经协商后,师幼共同确定新的值日生工作内容,教师把这些任务拍成照片制作在"值日生标记牌"上。每天晨间活动时,当天的值日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进行劳动,这样能充分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劳动积极性。

3.3 根据生活活动内容的要求,采取有效策略。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在盥洗间里是最兴奋的,往往忘记活动程序与规则,还喜欢玩水,容易产生纠纷。因此,我们可以先用图标展示出洗手的正确方法,并和幼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同时,采用提醒、建议等方式,提醒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进餐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食欲好的幼儿能自主、愉快地进餐,我们就给予赞赏式、评价式的互动策略予以支持;食欲差和习惯差的幼儿往往情绪不稳,喜欢求助并寻求老师的安慰,我们就采取激励式、抚慰式和帮助式的互动策略进行支持。

幼儿午睡时,我们对能力层次不同的幼儿进行合理搭配;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对能力弱的幼儿,以激励其自主穿脱衣服为主,并辅以适当的帮助和照顾。例如,小班幼儿我们可以在小床前贴上小胶印,帮助幼儿固定摆放鞋子的位置;区域里张贴“叠衣服”的图示,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叠衣服等。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摘 要

幼儿阶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目前,生命教育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正逐步兴起,而在幼儿教育中却较少得到关注。幼儿的生命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忽视生命教育,当代社会对死亡话题的忌讳,传媒对幼儿教育的误导等三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家园共育的措施,以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关键词

幼儿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 家园共育

很多人认为,生命复杂而又深奥,在幼儿阶段就开展生命教育不切合实际,等孩子大了再说[1]。其实,幼儿从三四岁开始就对“死是什么”“我从哪里来”这类问题充满了好奇,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另外,幼儿阶段是人格发展奠基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从小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幼儿阶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目前,生命教育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正逐步兴起,而在幼儿教育中却较少得到关注。

一、生命教育与幼儿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在我国,香港地区于2002年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和价值教育;内地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的生命教育始于2004年。

目前,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可谓百家争鸣。这里引用冯建军[2]的观点,他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幼儿生命教育指的是在尊重幼儿发展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等途径[3],让幼儿认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的关系,最终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达成全人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忽视幼儿生命教育

现在看重分数和技能的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仍然盛行,不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接受才艺训练,并且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孩子们被当成了学习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完整生命的存在。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去认识自己、感受大自然,更谈不上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面临生命的空虚感,容易失去生活的热情,甚至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当代社会对死亡话题的忌讳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远古时期的人类能正视生死的话题,而越是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越是“谈死色变”。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亦是如此。老师和家长们对幼儿关于死亡方面的问题要么避而不答,要么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幼儿对死亡往往无法获得正确的认知。

(三)传媒对幼儿生命教育的误导

在现代的社会里,电视、电脑等传媒工具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动画片和电脑游戏成了许多孩子的最爱。这些动画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电脑游戏也让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欢乐。不过,由于孩子们没有渠道得到正确的生命教育,这些传媒中的错误的生死观很可能趁虚而入,并先入为主。电脑游戏包括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中都不乏死而复生的情境,这使幼儿似乎觉得生命并不重要,因为生命可以重来。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幼儿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

现行的幼儿教学大纲较少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少幼儿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教育部门应尽快确定幼儿生命教育的目标,细化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编制幼儿生命教育教材,并进行生命教育师资培训。

(二)通过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教师应不断探索幼儿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其中,结合绘本和说故事的方法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Jean&Debbie提出绘本在幼儿园教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绘本能拉近成人与孩子间的距离,让彼此能很快的以绘本的内容交流、讨论。教师可精心挑选幼儿能够理解的生命教育绘本作为教材,透过绘本故事的分享,丰富幼儿生命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在使用生命教育绘本进行教学时,应让幼儿感受故事、参与故事并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做到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故事主动地构建生命知识观和价值观[4]。

(三)家园互动,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开展幼儿生命教育自然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如何将幼儿生命教育的理念推广普及给家长呢?

首先,幼儿园可利用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生命教育的知识。比如,可借助网络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可以编订《幼儿生命教育家长读本》等材料指导家长开展幼儿生命教育,也可以举办讲座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家长进行学习。

其次,共同阅读亲子共读绘本可在幼儿园或班级设立生命教育绘本的图书架,让家长和孩子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带回家一起阅读和交流,共同体会书本中的生命寓意。另外,家长要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命教育绘本与幼儿分享。Jim Trelease在 “朗读的禁忌”中提到的:“别读自己不喜欢的故事,因为你的不喜欢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反效果”。所以,只有家长只有选择喜欢的生命教育绘本才能让幼儿也喜欢。

总之,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家园同心,不仅需要教师和家长从观念上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还要通过不断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幼儿更好地了解生命与热爱生命。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生命教育?那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能对此并不认同,觉得幼儿年纪太小,所知有限,生命教育意义不大。但回顾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青少年轻生事件,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生命教育是有缺失的。那如此重要的生命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是否操之过急?笔者认为,幼儿阶段即开始生命教育,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很有必要。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认知学习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幼儿的生命教育,对其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展其健全的人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缺一不可。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途径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如何实施“深奥”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该把握以下几点:

1.幼儿生命教育重在浸润。

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通过一两次活动不可能达成目标,需要融于幼儿生活的点滴。可以说,生命教育离不开生活,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注重安全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其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是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例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并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等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与同伴玩耍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用玩具砸同伴、不做危险的动作。二是培养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教育孩子不玩刀具、火等危险物品,外出时紧跟大人,不独自走开,不跟陌生人走,不攀爬危险的建筑等。其次,是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塑造人的品格的第一所学校,其对每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父母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会给子女塑造一个沮丧、消极、失望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对于外界的一切生命现象多少会表现出冷漠、敌意与憎恨,缺乏对生命的殷切关怀。反之,父母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润物细无声”,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熏陶。家庭的每日生活处处蕴藏着生命教育的因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尊重互助的家庭氛围,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 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效果。

2.幼儿生命教育重在体验。

生活中各种鲜活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切身感受,幼儿生命教育也重在体验与感受。首先可引导孩子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美好,如与孩子一起种种花草,一起见证种子发芽开花的奇妙旅程,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其次,可以与幼儿一起感悟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如带领孩子外出踏青,在青青寸草、艳阳花开中感知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的朝气,同时强化孩子的绿色、环保意识。另外,切勿抹杀孩子的同情心,在孩子感叹路边的小动物时候,在孩子抚摸路边流浪猫狗的时候,切勿让其赶紧走开,给孩子一些支持,让其天性中善良的光辉散发出来。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路边的乞丐、小动物都是生命,生命教育往往蕴藏在其中!通过这些,能够使孩子领悟生命的可贵,懂得要关爱他人。

3.幼儿生命教育成于感悟。

好的绘本是生命教育的载体,好的绘本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会对孩子的心灵进行洗礼,会触及孩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们不妨在给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关注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绘本,让其在书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坦然面对有关生命中比较沉重的话题,比如“死亡”。如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它告诉小读者万物都会死,书中一片叶子和它的伙伴们在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后,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当你带领孩子读此绘本的时候,相信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感动。如绘本《小鲁的池塘》,它讲述了一个生命与友谊的故事,当孩子在读到此绘本时,一定会为对“好朋友”与“生命”有进一步的认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好伙伴。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门终生的教育课程,关系到每个人的一生,也应该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而幼儿生命教育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应重视幼儿的生命教育,让孩子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再认识

目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存在着生命教育缺失现象,主要在于教育者忽视幼儿生命的生活性、体验性和发展性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是关注生命发展中的幼儿和幼儿的生命发展,旨在教育者以理解生命本质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为目标,积极树立生命意识理念,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立足要点,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生命教育社会领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事件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环境为基本内容,以服务幼儿的生命完整发展为目的,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导引,在尊重幼儿的生活及兴趣,遵循幼儿社会性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而进行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品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去探索生命与生活意义的教育过程。科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前提和保证。然而,现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仍关注幼儿对外部世界固有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仍关注幼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对幼儿内在需要和生命的呵护,使幼儿园社会教育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因此,本文以生命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旨在教育者以理解生命本质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为目标,积极树立生命意识,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进行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一、生命教育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的缺失

生命教育与幼儿园社会课程内容中的“生命教育”不同,其意义更为宽泛,它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教育不仅关注生命本身,而且关注对个体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来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其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意义、体验生命价值和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这过程是一个教育者追寻教育本源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使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散发出熠熠生辉的生命力。基于生命教育理念,教育者应充分关注幼儿的现有的生存状态,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和环境等途径,来帮助幼儿建构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的生命品质。但现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中不乏存在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

(一)偏离生命现实性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当下。幼儿在生活中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享受生命过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以现实生活为基准,教育更多要关注当下,在他们最为熟悉、最为真切的一日现在生活开展教育。但许多教育者在实践时,重正规活动的组织轻现实生活中的引导,如教师在开展主题《生病以后》时,只是仅仅关注几个正规的活动,对《我的朋友生病了》等正规活动较为认真的去组织,但忽略平时班上小朋友生病时如何引导幼儿去关注朋友生病,同伴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学会去关心他人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没有时时处处地引导幼儿去关注周遭发生的事件,那么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也只是空中楼阁了。杜威曾提出“学校要呈现现在的生活”。幼儿的学习应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带领幼儿探寻生活和生命的真谛,而不是未来某种预设生活的机械准备。

(二)忽视生命体验性的传统社会领域教育模式

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很多,有角色扮演法、调查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移情训练法、实践练习法等。然而,现实中的社会领域教学中,教师多以语言性教学法为主,即空口说白话的“填鸭式”教学。一些适合采用参观式教学的可让幼儿获得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直接经验,会使幼儿身临其境,加深学习了解的内容都自然改成出示图片或者语言教学了。究其原因,很多幼儿园因担心幼儿外出的安全问题的考虑,因噎废食,将适合用参观法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替换或改变教育模式,活动自然缺少了生命在现实情境中的体悟。又如,面对幼儿的“冲突”,许多教师持着说教的态度,教幼儿如何谦让等,没有更多地把幼儿置身于“冲突的情境”中,让幼儿进行切身的体悟,让幼儿学会解决冲突。因为,在这样一个真实情境中,幼儿要解决的不仅是与人交往的问题,也是包括情感,态度,个性品质等多种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契机。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在当前的教育中,则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现实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三)忽视生命生成性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

一套科学的幼儿园教材是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的,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是导向,它所秉持的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课程实践的理念,因为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也就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课程设计。笔者所在幼儿园先后使用过不同的社会领域课程文本,有些版本的教材预设很具体,甚至包括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都有设计,预设性太强,缺乏给教师和幼儿预留生成的空间。其次是实践中教师较少地关注幼儿的特点和兴趣,无视幼儿的主体性,可以说是对幼儿个体生命的一种漠视,即使在活动中有很多由幼儿生发的值得研究的话题,但教师通常是忽略和不予理睬,只想一味地把话题“拉回”授课的主题上来,一味照本宣科,致使丧失了许多课程内容的生成点和生长点。满足不了幼儿自发学习的愿望,更严重是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忽视了生命的生成性。

二、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审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它是对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及当下漠视个体生命的观念和行为的一种挑战,是针对现实教育无视生命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召唤。生命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在教育过程中应体现生命的主体性,赋予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主动权,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将此理论引入幼儿园的社会教育领域,就是凸显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和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生命意义。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教育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生活性

生活是人生命的基本存在状态,生命的意义就在生活之中体现。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生命教育关注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对生命的呼唤。幼儿园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认知、实践、感悟,让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真正走入幼儿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幼儿出发,全面关照幼儿的认知和体悟。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价值意义。因此,生活是幼儿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背景,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

(二)主体性

主体性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特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动态的教育体系,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丧失了对幼儿主体的关照,将教育与现实剥离,那么教育也没有丝毫意义可言。其实,从生命教育意义上讲,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最能实现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情感和道德情操,健全幼儿人格,提升生命意义的一个教育领域。因此,在实践中,教育者要关注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培养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

(三)体验性

体验是幼儿最本真的感受生命存在的方式。生命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体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一种生动的生命体验过程,它不是教育与幼儿的简单的,唯有认知和技能成分的授受过程,而是通过幼儿与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认知和发展情感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如体验快乐与忧伤、合作与竞争、成功与失败、善与恶、美与丑等等不同的生命感受,从而感悟生命价值的意义。

(四)发展性

教育要面对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更新的世界。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不仅要着眼于幼儿现实的生活,更要为幼儿未来生活做准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而应该是关系到幼儿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促成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生命不断丰富和充盈的过程。在实践中,教育者的关注点应将从知识层面上升到生命层面,对幼儿实施整体的、长远的、创造性的教育,将幼儿置于自然、社会情境中,产生对自我的悦纳和关怀,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对社会的认同和关注,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要点

生命教育是现代哲学的一个优秀概念,它代表着一种生命世界观,体现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思维观念,凸显着一种回归教育本源的理念。生命教育理论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主张将人的各种活动看成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并以个体的幸福生活,个体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要点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源

“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人所奉行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生命教育应当是以幼儿生命为本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赋予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主动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主体性和差异性的个体,是各个有着生命理想和追求的活生生的人。生命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人当成“人”,即依据生命的特征,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树立生命整体观。一方面,要顺应幼儿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促进幼儿生命的发育和成长;另一方面,要重视幼儿爱好、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个性因素,依据生命的特征来激发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因此,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是致力于更深切的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关注幼儿与自己、幼儿与他人、幼儿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关切幼儿的自主活动、探索活动。在探索时留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幼儿有互动的过程、有思考的过程,有疑惑的过程。

(二)生活为源,回归真实世界

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现实生活为基准,生活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条件和价值源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有利于人的本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一方面,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主张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亲历”接受和体悟教育的意图。如在中班《交朋友》的内容中,就是让幼儿通过具体、真实的情景来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从而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方法,体验与人交往产生的快乐情绪。在实践中教师应时刻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用当下的教育让幼儿去学习,去体悟,让幼儿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另一方面,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幼儿的生活,而是超越生活,将关注点延伸到幼儿与家长,幼儿与环境,幼儿与职业的生活中去。如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依据年龄段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了娃娃家、医院、超市、银行等,将诸多社会生活规则融合在游戏中,让幼儿在这些模拟生活世界的场景中去“亲历”,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发展了社会性。回归生活世界其实就是用生成性和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幼儿及幼儿的世界,把幼儿的生活和成长看作是一个可以不断创造属于他们的有趣生活的过程。

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必须要回归本源,回归生活,必须去关注幼儿园当中的每一个生命和个体,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改变课程的理念,由课程内容的预设向课程内容的生成转变,由单一的认知性向多元的体验性教学转变;由注重正规活动向关注一日生活的转变,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文学与生命教育

【摘要】生命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文学既富于童趣又蕴含了深厚的生命内涵,这一特征为幼儿文学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凭。

【关键词】幼儿文学;生命教育;童趣

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大缺失。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使人具备生命意识,只有当人具备了生命意识,才能认识和理解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真正意义上热爱和珍惜生命。

这一教育需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拥有至纯的赤子之心,幼儿又拥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丰子恺语),他们就像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页,等待着描绘上最美的图画。而幼儿文学展示着人生最初始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它充盈着美好的童真,集聚了旺盛的生机,这就为幼儿生命意识的开启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童趣,是幼儿文学最显著的美学特征,也是幼儿文学最具魅力的特色,发掘和品味童趣,一直是幼儿文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使命。童趣,是童心真纯、稚拙的反映,也是生命意识的投射。它源于生命最初始阶段自然本真的状态和丰沛强劲的动力,“还联系、融合着历史的古老,现代的年轻和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国哲学家加斯东认为“童年是存在的深井”,在这口“井”中,埋藏着丰厚而深刻的生命内涵。

幼儿的心智水平无疑制约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但无法否认的是,幼儿自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关照世界的方式,因而,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幼儿思维及审美特点,引导他们在文学活动中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一、认识生之美好

正如前面所述,童趣本身就是美好生命的体现,趣味盎然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洋溢着生机与快乐,能让幼儿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命之美。幼儿童话《竹笋戴草帽》就是这样一篇作品。这是一首色彩明亮、十分有趣的春之歌,作为一篇小童话,故事情节颇富戏剧性:小熊猫头一天将自己的小草帽戴在一支大竹笋的头上,当夜下了一场春雨,“大胖笋喝饱了春雨,一夜长得好高好高”,也将戴在头上的小熊猫的小草帽顶得老高老高,以致小熊猫一开始并没有找见,抬起脑袋才发现。多有意思啊!作品既表现了小熊猫的天真好玩,又歌颂了春天里大自然生命的蓬勃生长。欣赏这样富有童趣的作品,能让幼儿在愉悦的审美情绪中领略到生命的美好,并发自内心地产生热爱之情。

幼儿具有“泛灵”心理,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因而幼儿文学作品里,充满了被灵化的人和物:“太阳是一个怕黑的孩子”,“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这里,世界从来不会沉默静止,更不会单调,永远充盈着生命律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世界怎不让人心生热爱?

二、生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与成年文学一样,幼儿文学也在整体上反映着社会生活。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稚嫩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加深他们对人生的了解和认识。

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用充满趣味的表现手法阐述了生命的重要原理:生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我们来看幼儿故事《明天》:

明天

妈妈和爸爸在说明天的事。桐桐听见了,天真地问:“妈妈,明天是什么样子?”

妈妈想了想说:“明天桐桐又长高了一点,一个个明天加起来,桐桐就长成大人了。”

桐桐眨眨眼睛问:“到了明天,我是不是也像爸爸那样会长胡子呀?”

妈妈点点头:“会的,不过要等很多个明天以后,那时,桐桐就和爸爸一样,能做许多许多大事情。”

桐桐的脸儿笑成了一朵花。

忽然,他问妈妈:“明天你会是什么样子?”

妈妈说:“等你长大了,妈妈也变老了。”

桐桐立刻把头摇成拨浪鼓:“我不要妈妈变老,我不要明天!”

妈妈笑了:“傻孩子,不老的妈妈,不会有长大的孩子;长不大的孩子,不会有出息!”

桐桐却不这样想,他在想:能不能有这样的明天,妈妈不会老,我也会长大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大概不少人都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对话。故事中的桐桐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了疑惑,他不断地追问“明天”,尽管妈妈的回答并没让他感到满意,甚至又因之而产生了新的困惑,但就在这追问的过程中他认识到生命的运动变化,明白了“明天”不同于“今天”,人就是在这一个个明天中渐渐长大。故事其实是隐喻“成长”,“成长”,原本就是一个充满生命感的话题,成长的过程也是生命不可逆转地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桐桐在故事结尾产生了孩子才会有的天真幻想:“能不能有这样的明天,妈妈不会老,我也会长大呢?”随着年龄的递增,这样的幻想会一个个地破灭,在这幻想的破灭中,孩子对生命的运动规律也会一层层加深。

像《明天》这样的幼儿作品还有很多,它们在充满童趣的表述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深情眷恋,能够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流逝感”,并因此而萌发珍惜生命的意识。

生命的底色是明亮的,但如同太阳底下总有阴影的存在,生命又有其残酷的一面,如生命的脆弱,不可逆转的衰落等。幼儿文学是审美的,却也是生命的真实反映,当然,这种反映有时并不直接,有时并非创作者主观意愿。但只要恰当地表现生命的“弱质”,就能够唤起孩子的怜惜、同情和呵护的感情,激起他们对生命的关爱。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和实践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选择和利用课程来促使幼儿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本文从课程开发策略、课程开发内容、开发研究的体会与建议进行过程性的阐述,希望能为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园本课程开发策略幼儿教育一、园本课程开发策略

园本课程开发策略是: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整合观;挖掘和开发安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研究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逐渐形成园本课程,供教学参考选用,丰富幼儿园课程。

二、园本课程开发内容

1.制定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目标,提高研发生命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性

我们依然根据《纲要》要求,以《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试行)为立足点,根据实验数据、反思笔录等资料,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思考和斟酌,我们经历了“制定——实施——修改——实施”的过程,完成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总目标及逐层分解大、中、小班水平目标的制定工作。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包括自我保健及自我防护两个项目,制定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目标既完善了课程体系,更提升了我园研发生命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性。

2.结合幼儿园自身条件及生源特点,开发生命教育园本课程

我们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园本课程中制定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总目标及相应分目标为基点,根据课题开展情况,开展了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进而逐渐开发蕴涵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

(1)根据地理环境挖掘教育资源

我园是一个地属城区闹市的幼儿园,走出园门口就是交通较集中的十字路口,行人车辆非常拥挤。基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我们从立项开始就非常关注交通安全这项内容,现今这一年着重陆续开展了交通安全系列活动。如: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多数孩子面临自己步行上学,步行回家,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的问题,开展了《走在马路上》、《怎样过马路》、《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上学、放学路途安全》等,让幼儿懂得了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了交通意识,提高了防护能力。

(2)根据生源多样性挖掘教育资源

我园生源较为复杂多样,农村或移民的孩子占幼儿园的50%,针对生源多样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各方面考虑各层面孩子的需求,开展了一些农村或者移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或间接感受的、涉及农民生活生产最基本的安全知识的系列活动。如:根据农村家庭中农药、农用工具随手放置的常见现象而引发的误食、割伤等情况,我们开展了《认识农药》、《劳动者的工具》、《农具使用安全》等活动。此外根据农村附近河流、水井、鱼塘众多,易发生溺水事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开展了《水的安全》、《认识周围的环境》等活动。提高了孩子们对危险物品、危险环境的鉴别能力和自护能力。

(3)根据生源差异性挖掘教育资源

我园每班都有一半为农村或移民的孩子,一半为城里的孩子,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农村或移民的孩子父母或全天上工或外出打工较多,过着“放养式”的生活,自护能力较强,但卫生习惯较差、攻击行为较多;而城里孩子的家庭一般相对比较稳定,有固定带养人,比较讲究自我卫生、安全知识比较丰富,但也存在不足,自护能力较弱、行动反应较差。他们之间各有优势,我们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同伴间强项带弱项活动,推进优势互补。

(4)根据“浅”和“近”两原则,收集、创编教育资源

根据“浅”和“近”两个基本原则,全园教师还从幼儿接触的家庭环境、幼儿园学习、生活等去收集大量资料,创编故事、情景活动、音乐活动、儿歌等,如:创编歌曲《危险的东西不能碰》、情景活动《遇上火灾怎么办》、创编故事《邦迪小熊》,制作了各种标识、道具、玩具、多媒体课件、预设了许多主题活动。

3.运用幼儿周围生活、社会事件资源,丰富生命教育园本课程

“生活即教育”就是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的源泉,让幼儿喜闻乐见的资源成为幼儿的课程内容,利用孩子最熟悉最常见教育资源来开发园本课程。

(1)抓住社会突发事件,生成主题活动

抓住生活中的社会突发事件,生成具有现实意义的安全教育内容并开展活动。手足口病和大地震事件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关注,孩子们从电视上、从大人的交流谈论等渠道了解了多方面的信息,且非常关注,来园后会主动与同伴谈论相关的话题,此外我园一墙之隔正进行县城紫金南路旧城改造工作,孩子们经常能听到机器隆隆的声音、看到拆迁的场面。基于此,我们适时抓住契机及时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地震来了》和《拆迁话安全》等主题活动。在《地震来了》主题活动开展前,与幼儿谈论大地震的所见所闻,进而引发幼儿共同制定、开展具体活动。如《收集地震资料》、《讲述地震中的故事》、《认识地震》、《地震中如何逃生》、《逃生演练》以及《送给灾区小朋友的礼物》、《爱心捐款》等。

(2)采集孩子特例事件,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从幼儿的行为入手,通过捕捉不安全因素,及时开展针对性的集中活动,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提升自身的认知知识与经验,促进其安全意识的提高。

如针对中、大班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有拥挤推打现象,及时拍摄各种行为剪辑成短片创设成多媒体课件开展《知道等待》、《上下楼梯慢慢走》等集中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观看课件的同时,能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感同身受,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制定一些简单规则,进而促进幼儿将情感向良好的行为转变,顺利完成了上下楼梯及相关的安全教育。

三、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体会与建议

1.善于发现,敏锐捕捉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要善于发现哪些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哪些是他们必须知道的知识,我们就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组织活动的内容和采用教育组织形式。

2.认真思考,努力再构

幼儿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可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有益的、有教育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幼儿生活经验进行认真思考,进行价值筛选、重组之后进入课程中。

3.合理使用,有机整合

园本课程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重活动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有机整合,根据活动主题开展及幼儿需要进行选择、渗透及拓展使用,当与其他领域进行渗透整合时要科学设计、合理契入,才能避免牵强附会,才能保证园本课程的有效性。

开发和建构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诚然,关于生命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构,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尚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遵循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使我们的生命安全自护园本课程建构在发展中日趋完善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