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

时间:2023-05-29 18:23:21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1

在忙碌了一上午之后,在紧促而不失雅致的办公室里,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郭崇立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外交档案是我国外交全面立体的记录

本刊记者:外交档案是一个国家外交事业的重要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郭崇立:外交部档案馆保存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外交档案。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外交档案是由外交部档案馆永久保存和管理的,因而外交部档案馆承担了国家档案馆的部分职能。

外交档案是国家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具有官方性质,涵盖了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和国家之间的重大交流活动。这里不仅有双边和多边的政治性文献和协议,还有涉及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文献和协议,大多都具有法律性质。

总体来说,外交档案是我国外交工作全面的、立体的记录。它所记录的历史首先是我国的,然后是交往对象国的。档案包含了交往对象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他们的对华政策。以1972年中美建交前后事件为例,该事件的档案记录了当时中美双方的政治立场、外交举措;这集中反映在与基辛格、和尼克松的谈话中,以及最后确定的中美联合公报、会谈纪要等文件里。外交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某一阶段外部世界对华交流的状况。可见它记载了各国对华的基本立场,反映了双边和多边交流的范围、深度和结果。

本刊记者:建国以来,外交部是如何保证外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

郭崇立:建国初期,总理(兼任外长,主管外交工作)对外交档案工作十分重视,从建部开始外交部就建立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经多年逐步完善,各种法规齐全,使档案管理具有严格规章的保证。同时建设了相对较好的保管条件,培养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专业化队伍。

外交部档案部门既是档案馆,也称为档案局,具有对外交部所属部门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档案馆部门领导和骨干大都是档案专业的名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馆长则由具有丰富外交经验的资深高级外交官担任。熟悉外交与熟悉专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合理的外交档案人才结构。

近几年来,档案馆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档案电子化工作,建立了一整套数字档案系统,使档案的利用和安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档案电子化工作,逐步使所有的档案都有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存档,使档案在外交部电子政务平台上加以运用,使外交档案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利用。

第三批外交档案2008年开放

本刊记者:2004年外交档案的开放引起了社会和国际的广泛赞誉,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郭崇立:我们分两批于2004年开放了解放初至1960年的外交档案,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外交档案的顺利开放,外交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档案部门来说如果不是最大的,也是非常突出的。外交档案的开放,为我国社会各界和全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外交提供了真实的材料和方便快捷的途径。“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府秉承的一贯原则,但是在国际上有人总在说我们国家政务不够公开。外交档案的开放,用事实说话,向国际社会证明我们所说的“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不是空话。此项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目前每天都有国内外的学者来这里查找资料。

目前,外交部已经开放的档案有4万多份,1961~1965年间第三批外交档案开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争取2008年上半年开放。

在外交档案开放工作中,我们聘请了很多大使、参赞等资深外交官,其中很多外交官是1961~1965年间外交事件的经历者和参与者,他们见证了这一期间的外交事件,使得我们的工作相对顺利,保证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刊记者:对利用者您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

郭崇立:为了方便查阅者,我们专门设立了鉴定开放处,负责档案的鉴定、解密和开放,管理已经开放档案的借阅和利用工作,查阅手续简便。中国公民只需携带身份证、外国人持护照及其供职单位的书面身份证明即可。我们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开放,查阅手续最大程度地简化,为查阅者提供最大的便利。这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一项举措。我们要力求做好,达到一流水准。基于外交为民的理念,我们还坚持对学生查档给予优待、提供方便,把外交档案提供给“真正需要查阅的人”。

档案外交彰显大国形象

本刊记者:近年来外交档案馆的对外交往活动十分频繁。这种交往活动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郭祟立:外交部档案馆在国际上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档案交流工作。外交档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我国同外国外交部合作的新的领域。我国已与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了外交档案的交流,其中同俄罗斯、美国、罗马尼亚、葡萄牙、塞尔维亚等八个国家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我们根据协议与有关国家开展的档案方面的合作,合作编辑出版双边关系的重要文献,对双边关系是有益的补充,对两国历史的研究是有益的促进。

除此之外,还开展其他一些合作。如2006年在中国举行“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行“中国年”,外交部档案馆积极参与配合活动,举行了反映两国友好关系的“网上图片展”,活动正式列入了双方领导人签署的正式协议。丰富了双边交流活动的内容。

2009年,适逢中俄建交60周年,中葡建交30周年,澳门回归十周年等,我们计划编写双边关系文献集、举行两国关系文献展,这些工作正在顺利筹备中。

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近日率领“档案代表团”出访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签署了双边档案工作的协议,体现了外交部领导对外交档案国际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视。

除此还有多边交流。外交部档案馆积极参与了第38、39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和第15届国际档案大会和第9届外交文献编辑者国际会议。外交文献编辑者国际会议是国家外交部档案馆之间的国际会议,各国外交档案部门在会议上交流外交档案的管理和外交文献编辑出版的经验,以及最新电子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届会议上,我国已从观察员国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也就从根本上堵死了台湾当局在国际外交档案合作领域搞活动的路子。

外交部档案馆未来的发展

本刊记者:您对外交部档案馆将来的发展有何展望?

郭崇立:外交部档案馆作为外交部的一个职能机构,工作主要是收集、归档、管理、利用外交档案。多年来在外交部领导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档案的电子化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正思考如何在外交档案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规划外交档案业务的各个环节,使我们为外交服务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今后,我们首先要加大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研究,修订外交档案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其次,重视对刚入部的公务员进行人部档案业务培训,在每年档案归档工作伊始,对全部各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再次,加强对使领馆档案保管利用的调研,修订有关管理办法,使其更符合实际;其四,继续推进档案数字化,推进档案在电子政务上的应用;最后,要努力为珍贵的外交档案建立一个合乎标准的更好的保管场所,使国家的这一宝贵财富更加安全,永续利用。

总之,外交部档案馆将继续秉承“服务外交、服务社会”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建立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和谐型的档案馆而不懈努力。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较为繁重的交际压力,与外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不了解,就很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冒犯他人,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商务英语交流需要

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需要与多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就会接触大量的外国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不能将英国的文化当做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业者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待。

如果从业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会造成交流障碍,还容易冒犯他人的文化,影响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不能出现彼此冒犯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工作,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英语语法、词汇教学,对外国文化并不深究,学生获得的文化知识就随之减少,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降低。某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与外国宾客交流存在较多的障碍,双方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为此,相关院校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的商务环境引入课堂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将商务交流的环境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将外国文化知识融入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和有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捏造,否则案例的作用就会削弱,同时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此外,案例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过时的案例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案例资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没有到外国深入研究,其了解的外国文化往往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身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可以在暑假、寒假期间到外国去访学,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外国英语教师的交流,从外国友人的口中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

(三)开设汉语文化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仅要开设外国文化课,还应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现如今许多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了解非常少,反而对外国文化比较热衷,这导致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将东亚文化认为是中国汉语文化。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从高中阶段提升至大学阶段,让学生学到更深入的汉语文化,在区分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同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同时传授中西两国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必要时可以组织汉语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者让学生参观汉语文化的精华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要开设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翻译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在今后的交流过程中,尊重外国的文化,实现双方的尊重互信。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不应当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与外教及国际友人用英语交流。或者与外国的学校进行联合,开展互联互视交流,让身处两国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文化的精华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还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我国汉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3]。

总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落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虽然学到了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对外国文化所知甚少,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会经常冒犯对方,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精髓。涉外商务活动的成功,除了必需的英语知识外,还要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辅助,这是一种内在的交流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用性技能型外语人才,并将此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谢忠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职业,2015,30:81.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3

一、焦作市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焦作市共有三所高等学府: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三所高校积极开展诸如聘请外籍教师、合作办学等一系列外事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图像、礼物等各种外事档案。三所高校在保证外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不断努力,但目前三所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

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工作进行执行力度。在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中,因其外事工作起步晚、对外合作与交流少,外事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少,学校存在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例如,国家教育部在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外事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1]。虽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有这样的规定,实际情况却是综合科档案室只是负责上级的文件、批复、审核等红头文件,而对于学校与国外学校间的具体外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却允许外事办公室进行收集、归档和保存等工作;在焦作大学则是外事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者身兼外事办公室成员和学校档案室管理者两职,责任上没有明确的分工。

(二)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三所学校均没有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三所学校的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共有9人,其中,河南理工大学5人――档案科4人、国际交流处1人;焦作大学1人,同时兼外事档案的所有工作和学校所有档案的工作;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人,综合档案室1人,外事办公室2人。在这9人中,只有河南理工大学的档案管理者中的1人是自修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其他人员则都是医学、生物、英语等非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这些工作人员既不熟悉档案管理的流程、方法等业务,也没有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他们刚上岗时,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有效收集、积累材料,采取何种方法归档、保存等等,他们需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他们的日常学术研究领域也非档案学方面的,平时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因此,这些工作人员既不能被认为是精通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也不能定义为是专业的外事管理人才。

(三)管理手段落后,时效性不高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于社会的影响与要求与日俱增,因而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是时展的必然。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新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信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的形式存在[2]。然而,因为思想上对外事档案的不重视和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目前,焦作市高校对于外事档案的管理仍处于传统手工有纸化记录、整理、归档、保存的阶段,并没有研发专门的适合本校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就会产生档案前与档案后部分材料在形式上不一致的脱节现象,难以保证材料的原始性。此外,将电子化的材料再转变为有纸的档案的工作要求,首先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管是在归档入柜,还是整理、验收时,都是一个需要耗时费神的过程。其次随着外事档案的不断累积,学校也需要不断更改档案管理环境以及增加人员。

二、影响焦作市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焦作市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客观因素。焦作市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无论是经济发达指数、交通便利指数还是对外开放程度都没有省会郑州市的高,更比不上沿海地区。这样的环境难以吸引国外企业、高校等来焦作市进行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学校开展外事活动。因而产生了焦作市各高校外事相对比较少、层次比较低、管理者不重视的现状。

其次,学校自身是影响焦作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现状的主要因素。现将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比较。三所学校均地处焦作市,但是各学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情况却是大相径庭,河南理工大学采取的归口管理,学校档案科和外事单位有明确的分工;而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则学校的档案室与外事办公室的分工不明确。再将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进行比较,河南大学地处开封市,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与河南理工大学相差不多,但是在档案管理方面,河南大学的档案馆,在规模、人员配备、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比河南理工大学的档案管理成熟和完善。所以,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利弊不是绝对因素,学校自身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优化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一)转变思想,强化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3]。因此,高校要实现外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必须转变思想。首先,变不重视、忽视的思想为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的思想,明确责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高校的外事工作是学校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国际交流的枢纽[4],而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是保证这一“枢纽”畅通与否的关键环节,对学校的外事工作、对外知名度、科研和教学发展以及学校对国际高等教育形势的把握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变传统的外事档案管理思想为先进的电子化或信息化外事档案管理的思想。当今,网络技术、电子办公技术日趋成熟,其高效、快捷的特点使得网络技术应成为高校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的主要手段。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会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便于调档查看和对外宣传。故步自封,只能是被淘汰。因此,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加强业务培训,明确责任分工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是管理的主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的成效。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曾说过:“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亲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同样,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也需要众多的人才,而且是专业的人才。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水平,必须有专业的外事档案管理人才做支撑。但对于学校而言,招纳新一批专业人才并非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因为人才的招纳势必要造成人事的变动,且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已上岗的工作人员虽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接触,对档案管理工作已有经验。所以,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人才培训方面,学校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和外事部门的档案责任人定期去省内外档案管理成熟的高校学习,或聘请专业人士来校培训,并要求他们每学期上交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总结。二是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理论,了解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动向。学校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要强调档案科(室)和外事部门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档案科(室)要做好统筹工作,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规范,及时督促外事部门积极做好收集、积累、归档和上交的工作;外事部门按照档案科(室)的要求,委派至少一名的外事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所有材料的收集,定期(比如一个月或其他的周期等)整理已有材料,进行归档,如期上交档案。若外事部门逾期或是未交规定的外事档案,或上交的材料不合规范的,档案科有权督促或责令返工修改材料的权利。学校对档案科(室)和外事部门一年进行至少四次(每学期两次)突击考核,对于多次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或给予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其本年度的评优资格等。

(三)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资源数据库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国家档案;档案流失;档案收回;收回机制。

Abstract:The loss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rganic component of the loss country.The importance of the archives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ost countries.Recover the loss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has become a broad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we can though ways to take bake them, such as accept donation、purchase, and foreign affairs. But all of those way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nsultation which base of the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hice base of negotiations.so, during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we should build up the following three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mechanism、Coordination mechanism、Implement mechanism。

Keywords: National Archives;Archives Lost;Archives Taking back;Mechanism

收回流失的国家档案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然而收回的过程却艰辛而漫长。档案流失国之所以费尽千辛万苦也要收回流失的国家档案,档案占有国之所以千方百计拒绝归还非法占有的国家档案,根源在于流失的国家档案自身所蕴含的重要价值(经济、政治、文化、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价值)。而如何平衡好这二者的利益成为制约国家档案能否收回的关键问题。纵观国家档案收回的成功经验,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在协商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能较为有效地平衡二者的利益,收回流失的国家档案,实现双方的共赢。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在国际合作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国家档案收回的成功率,笔者认为应构建以下三个机制:沟通机制、协调机制、落实机制。

1 沟通机制——收回流失国家档案的必然要求与前提

1.1 加强沟通交流的可行性分析。

1.1.1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以往用“以暴制暴”收回流失的国家档案的方式已行不通。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进而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已经成为当今解决国家档案归属问题的主导方式。

1.1.2 对于档案流失国而言,流失的国家档案是流失国国家档案全宗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档案流失国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管理和历史文化意义。对于档案占有国而言,由于占有的档案来源不合法,备受国际舆论与道德的重压。这就为二者的对话提供了可能。

1.1.3 协商的基础主要是道德标准,基于道德原则的普世性甚至比基于法律更能顺利处理国家档案归属问题,毕竟各民族、各个国家在道德领域的一致性要比他们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要强得多。

1.2 确立国家档案收回沟通机制的组织形式。记得有人说过,沟通的关键不是沟通的内容而是如何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沟通。为此,我们应确立国家档案收回沟通机制的组织形式。在沟通主体上,主要是国家档案占有国和流失国,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出现第三方即斡旋国参与。如:“科威特之所以能够顺利收回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期间所掠夺的包括属于科威特外交部、内政部、国家安全部和其他政府部门,此外还有总统办公室的信件在内的档案,正是得益于联合国的积极努力与磋商。”[1]在沟通的主题上,主要是围绕流失国家档案的归属权问题展开,诸如对国家档案所有权的凭证和依据展开论证,对提出国家档案所有权申请的合理性、流失国家档案的利用权、善意占有者补偿方式等问题展开协商和讨论等;在沟通的方式上,可以通过外交协商或民间协商的方式并以外交照会、洽谈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发电子邮件等来进行沟通。

1.3 明确并完善国家档案收回沟通机制的具体内容。明确并完善国家档案收回沟通机制的具体内容,能有效保障沟通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具体而言,在沟通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档案占有国档案管理体制、关于国家档案返还所持有的态度、参与此次沟通的主要负责人、档案流失的过程等,并建立档案流失国意见信息收集机制及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达到知己知彼,从而使档案流失国在沟通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另外,要积极主动与档案占有国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对方的利益以及感受出发,即换位思考。最后,沟通过后及时作出总结,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合理有效的沟通,为档案流失国与档案占有国双方的配合、作出让步奠定基础。最终使得有关方面就国家档案收回问题达成一致的意见,使流失的国家档案归还流失国。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和配置

伴随时代的变革,国家提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意见,倡导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以及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由于历史原因,新闻传媒单位内部长期运行的是“编内”和“编外”双轨制人事制度。在由事业向企业转型的改革趋势下,传媒业消除双轨制管理对人才流动造成的掣肘十分迫切和重要。再加上事业单位编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的真空和历史遗留等问题,传媒业编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远落后于市场配置和人才流动的需要,新闻传媒单位的流动人员档案亟待加强管理。

一、事业转型期,新闻传媒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人事制度双轨制,导致人事档案易被忽视。我国传媒业既肩负着舆论宣传政治使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又在市场中靠生产新闻产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和广大消费者需要,赢得市场经济效益,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改革开放以来,受制于编制管理,传媒业长期大量使用编外人员解决用工缺口,由此衍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虽然国家人事部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关于在事业单位试用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但是这种全员聘用制在传媒业并没有真正落实。在不享受国家拨款和资金扶持的编外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超过编内人员的现实下,编内和编外人员身份意识和薪酬待遇等差异依然较大,甚至有传媒单位为低成本用人方便,忽视聘用合同和社保缴纳,或者采取派遣租赁等用工形式把人推到中介机构管理。在这种管理环境下,编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自然不被重视,档案管理无序混乱、利用效率低,同时制约传媒人才在市场上的自由顺畅流动。新形势下,当媒体由事业型转变为企业型法人后,人才流动的异常突出将更加暴露当前传媒业编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落后。2.外部政策真空,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先天不足。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规定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概念依然没有对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范围明确界定。从1991年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到2009年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国家对编内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政策制定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实施的各项环节清晰完整。但是针对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专项规定是真空的。从流动人员管理角度,可供参照文件有国家颁发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和国家人社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75号)等文件。上述规定明确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范围,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的档案,辞职辞退、取消录(聘)用或被开除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档案;与企事业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人员的档案、和未就业、自费出国留学、因私出国(境)、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以及其他实行社会管理人员的档案等。可以看出,对于事业单位的在职编外人员人事档案是否属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范畴界定依然不明确。因此,缺乏外部政策的专项扶持,使传媒业想要完全依托社会服务机构做好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畅通传媒人才档案流动,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做好传媒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长期以来,传媒业是党和政府宣传喉舌,具有政治性、内部管理偏行政化,单位内部欠缺企业化市场管理的经验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新闻传媒单位很难自主地管好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而完全依靠外部人才市场的管理,政策和资金扶持也不到位,困难重重。为了打破这种制约,为人才流动打好坚实基础,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索如何完善新闻传媒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1.单位平等重视档案管理,强化员工个人档案意识。新闻传媒单位必须认清,新形势下,不管是事业或企业单位,对员工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深度是在不断扩大和加强的,人事档案在各种信息认定和采集、社保办理和离退休手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各种改革工作对个人人事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编外流动人员虽然具备很强的人才流动性,但不是“临时工”。这些流动人员恰恰是新闻传媒单位需要着力进行开发的人力资源存量,是单位必须留住和使用的传媒人才。在编外流动人员与编内人员共同承担关键职责的现实下,新闻传媒单位要重视弥补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档案办理难度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新闻传媒单位也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及时督促编外流动人员重视个人档案的保管,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体现出单位对个人的尊重和负责。编外流动人员自身的档案意识的确比较薄弱,很多人主观上不重视档案管理,弃档、死档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个人在晋升考察、职称评聘、养老退休等手续办理时,缺乏关键材料支撑,从而后悔莫及,利益受损,与单位产生劳动纠纷与争议。单位和个人双方必须知道,人事档案的完整齐全地托管是需要较长的办理时间,期间会经历多个部门和环节,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办理。但是,如果双方档案意识都比较强,那么这项工作就会在双方督促之中按时完成,及时发挥作用。2.积极与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国家和各地的人社部门所属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等部门,是新闻传媒人才日常流动的主要渠道。按照政策规定,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通过借助行政职能,配合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为企业和人才个人搭建了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平台,为双方提供配套的人事保障服务。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对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转递和保管都有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具体包括档案接收、档案转出、档案必备材料、非必备材料以及档案建立、遗失与补办等方面,同时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跨地区流动、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严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纪律。新闻传媒单位应积极与社会各级公共服务专业机构,特别是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自身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具备管理资格之前,克服局限,努力为编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找到一个可靠、专业、稳定的档案托管机构。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配合做好编外流动人员的档案服务和管理工作。同时,也为日后新闻传媒人才在各种渠道间自由合理地流动,做好渠道对接工作,以实现新闻传媒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畅通人才流动渠道。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专业人员、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新闻传媒单位要为编外人员建立配套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编外人员应聘入职环节起,规范档案操作程序、时间和负责人等细则,要求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对于关键重要岗位和职务晋升岗位编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细则必须向编内人员的管理看齐,最好由单位妥善保管。由此实现编外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体,所有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都要靠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这是一项专业技能很强的工作,需要稳定的专业档案人才支撑去完成。由于新闻传媒编外流动人员来源广泛,其原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多样,要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难度较大。对于档案工作人员而言,必须本着对单位和个人负责的态度,积极查遗补漏,定期、动态、协调催收和存档各种材料。同时,利用新闻传媒单位的各种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技术手段,做好内外信息的核实完善和共享保存工作,以确保编外流动人员档案的完整、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新闻传媒人才的人事档案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三、结语

在我国新闻传媒单位特有的用人机制和管理环境下,编外流动人员无疑最为关心自身群体的身份定位和权益保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除了要打破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壁垒的制约,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工作,不容忽视。人事档案不仅是新闻传媒单位选才用才的重要材料依据,也是新闻传媒流动人员个人传媒经历的重要证明,对个人的新闻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传媒单位做好编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能弥补制度不足、打破双轨制制约,也有利于新闻媒体人在时代变革期的转型规划,和单位加强传媒人才发掘与培养、稳定人才队伍,以及促进传媒人才在市场上合理有效流动与配置。

参考文献:

[1]郑义.论人才交流机构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提供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

[2]严培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5).

[3]潘静.人才交流服务对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影响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5).

[4]黄凤茹.新闻媒体聘用人员档案亟需加强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7(3).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城市物流 环保 信息 交通

城市的中心在发展到某一程度的后,由于物流活动的过于频繁,会造成物流效率不高,而且对外部交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也有这种情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我国三个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我们以这三大城市中心的重点经济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北京的西城区,上海的黄浦区,广州的天河区。经研究调查发现,城市中心内的各建筑的管理单位对于物流活动并不是很重视,而城市中心地带的物流作业车辆也都会有违规的情况,随着城市中心地区开发程度的日益提高,这些区域所将面临的物流问题亦将日益严重,所以本研究主要提出城市中心区域一般性物流发展策略架构,并对区域物流发展策略的全貌来做一些说明。

本文将从一般物流,环保物流及物流外部冲击管理等三个方面分别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

1.一般物流面

一般物流活动包含了由供货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过程及末端用户退回商品给供货商的物流过程(如瑕疵品、未售完的促销品的退货),而由供货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活动仍占了一般物流活动的绝大部份比例。在一般物流活动方面,本研究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构想有两个,一为整合型区域共同配送机制,另一则为物流信息共同化网站,分述如下;

1.1整合型区域共同配送机制

依据日本的经验,区域中物流活动如果过于频繁,将严重影响该区域内的交通及市容,而整合型区域共同配送机制的成立,将可减少城市中心区域内物流车辆的配送次数,并可提高该区域的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是达成低成本、高效率及最小外部冲击的物流作业模式,而在该区域中的市民即得以顺利取得物美价廉的物品。

“城市中心区域物流共同化组织”乃本研究所提出的整合型区域共同配送机制,其主要乃由物流运输业、商家、货品供货商及政府…等关系人共同协商成立的方式,该组织负责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品配、送至该区内,而该区内欲送往全国各地的物品,也都经由该组织从事配送工作。

由于该方案必须设立物流中心,而处于一个城市中心黄金地带的物流中心所须投入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资金相当庞大,故不可贸然行事,其事先须做详尽的成本效益评估。且由于该区内必须有相当大的货物需求量,方能支撑该共同配送中心的运作。

1.2物流信息共同化网站

由市政府、区内所有公私机构、各物流业者、学者专家及各利害关系人共同研讨及协商物流信息共同化网站设立方案,该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应包含一般物流、环保物流及物流外部冲击管理的信息,并设立专门的网站管理单位。

市政府在该方案中可扮演鼓励并从中辅导的角色,促成该方案的施行。如果该机制能顺利运作,则可让市民及各公私机构得以最小的成本,顺利取得所需物品及处理不需要的物品,且该方案应可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及交通所造成的冲击。

城市中心区域物流信息共同化网站的成立将可以减少该区内的物流车辆配送次数,且由于区域内所有建筑的物流需求或供给信息均传送到该网站,再由该网站统一处理各项物流活动(包括一般物流、环保物流及物流外部冲击的管理),如一般物流活动中,如果采取统一采购,则可取得量大的优势,增加其与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并降低产品售价;且共同采购背后隐含着共同配送的意义,也就是共同采购网站可达到共同配送的效果,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而在环保物流方面,如果采取废弃物统一处理则可减少区内环保物流的作业车辆,并降低物流活动对该区交通及环境的冲击。

由于该网站所扮演的角色乃为信息的收集及传递者,且其所须投入的固定资本并非很高,再加上短期内,该网站可以仅针对某些产品种类及物流信息提供服务,以降低初期运作时的因难度,所以本研究认为该方案的可行性极高,且困难度不高。

由于短期内,该网站可仅针对一般物流的办公室及住宅用品等采购信息加以整合并提供服务,复杂度不高,且其可行性极高,亦即只要能做好详尽的成本效益评估及该事业的规划,该方案即可立刻付诸实施。

由于该方案初期仅针对办公室、住宅用品及少数物流信息提供服务,所以有试验的性质存在,如果短期的方案得以实施成功,则将可为长期奠定良好的基石。

2.环保物流面

环保物流所指的乃是废弃物的处理及回收的工作,本研究针对环保物流方面提出了环保物流共同化的构想,期望能借环保物流的共同化,降低城市中心区域内的物流作业车辆,减少物流活动对该区所造成的冲击。

目前城市中心区域内大多数的建筑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及回收均采取外包处理的方式,而且由各建筑各自委托不同的清洁公司处理,故如果能执行环保物流共同化机制,成立“城市中心区废弃物清理及回收公司”专门处理及回收该区内所产生的废弃物,或者是将该区内的废弃物清理及回收工作经由合同方式,仅由一家公司负责处理,则将可有效地减少区内的环保物流作业车辆数,并降低物流活动对外在交通环境所造成的冲击。

不论是自行成立城市中心区环保物流共同处理机制或是外包给第三方处理,该机制如果能担负起推动产源减量、物品回收再利用、减废及废弃物清理……等功能,则环保物流共同化机制不但可使城市中心区域内的居民及各公、私机构均可在合理的成本下,便利地处理不需要的物品,也可以尽到环境保护的责任。

该计划初期规划将以城市中心区域为主要考虑,未来如果运作得当,可以推展至市内其它区域、其它县市,甚至其它国家。

3.外部冲击管理面

在物品流通及配送的过程中,由于运输及装卸货等相关作业,将会对于外部交通及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负面冲击,而管理这些负面冲击并将冲击降为最小,是市政当局的主要责任。依据本研究对于城市中心区域内一些大楼外物流作业车辆的调查,发现这些内的物流效率并非理想,很多地方卸货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善,会将造成严重的物流外部冲击。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减少物流外部冲击的措施。

3.1设置专门单位,减轻交通冲击

以城市中心区为范围,成立“城市中心区交通管理单位”统筹区内的各项交通改善工程,并持续的提升区内的交通服务水平,使区内因交通服务水平不佳对物流活动的影响减至最低,并成立交通控制中心以有效的维持区内的交通水平。市政当局需要以一持续性的交通政策,有效的提升区内的交通服务水平,使物流活动的成本降低,并减少因此产生的外部冲击。

3.2建立高效货物运输系统,增进运送效率

物品流通及配送的效率不高及现有物流设施的不良将产生某些外部冲击,这些不良的外部冲击将导致能源的浪费及交通环境的恶化。如果设立“高效货物运输系统”,引进高科技技术于物流作业中,则将可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冲击。而这些高效率的运输系统可以包括智能交通系统(ITS)、货物运输信息系统(CVO),货车停车信息系统等……。

透过有效的提升运输活动的效率,可以减轻因运转效率不佳而产生的外部冲击,并且减少业者的运输成本,使物流活动的成本得以降低。

这个方案仍由市政府与民间合作,透过各种可行技术研究及应用,协助并鼓励各方提升运输效率。政府以指导者及鼓励者的角色,使民间有能力并且乐于提升自己的运输系统。

3.3推动法规改革,减少物流活动的障碍

由政府相关的单位共同组成法规修改委员会,针对各项的法令规章予以检讨,并进行必要的改革。透过相关法规的修改,一方面得以促进整体物流活动;另一方面借由各相关法规修改使物流活动的环境更加的完善。

目前,城市中心区域内的货车装卸车位的使用情形不佳(使用率偏低或不足使用),所以现存的货车装卸停车位的设置规范是否合适有检讨的必要。另外,对于装卸设施,如卸货码头的设置规范也是一个值得加以检讨的地方。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7

大型活动交通量的生成

大型活动是指服务于某一特定而明确的目的,参加活动的人数众多,对城市交通或区域交通影响较大社会公共活动。一般分为全国性的大型活动和国际性的大型活动,比如大型体育赛事、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及大型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可以显着的影响城市交通的安全性、畅通性和出行时间的可靠性,其交通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一是产生新的需求;二是减少现有交通系统的容量;三是带来安全隐患。其中,减少现有交通系统容量是指大型活动交通管制措施会占用或封闭周边交通设施(部分道路、车道和停车场),从而减少交通供给;安全隐患是指大型活动期间可能产生的交通事故、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活动参与者骚乱和恐怖袭击等。大型活动参与者的主要来源有两类:一类是举办城市区域内部的,包括市区和郊县活动参与者;另一类是城市区域外部的,包括外省各市区和国外活动参与者。由城市区域内部的客流形成的交通流称为内生交通流,由城市区域外部的客流形成的交通流称为外生交通流。内生交通流的交通出行起点为居民居住地点,终点为各活动场馆,外生交通量的出行起点为宾馆、火车站、机场等设施,其出行点选择余地大,但是,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比内生交通量要强。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量预测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量需求预测是准确地把握参与者来源,对活动参与者进行科学、准确的分布预测,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交通保障方案确保活动参与者能够安全、顺利地疏散。因此,首先得需要对交通量进行预测。重力模型法是模拟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定律而开发出来的交通分布模型,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合理性。与物理学中重力模型的基本假设一致,首先假定:如果不受距离影响,每个小区有购买能力居民参加大型活动的概率一致;在各小区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实际活动参加量与距离成反比,则可得基于重力模型的参与者生成预测基本公式[2]:??ljljljQpOqkR???(1)式中,ljq为第j个交通小区参与者初始预测值;k、?、?、?为模型待定参数,与大型活动的特性变量有关;p无距离(时耗)影响时小区居民参加大型活动的比率;ljR为第j小区到活动场馆的距离(出行时耗);lQ为参加大型活动的城市内部参与者总量;jO为第j小区具有购票能力的居民总数。jO可根据娱乐消费占个人收入的支出比例计算出有能力购买大型活动门票的个人收入最低值。该值可根据统计年鉴的居民收入统计结果得出。通过基于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方法来估算出小区有购票能力居民比例。式(1)中的预测结果不能保证各小区参加活动的人数与参加活动城市内部参与者相等,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引入约束条件:Jljlj?qQ(2)将式(2)代入式(1)得(4)式(4)不再含有参数k、?,只要标定模型中的参数?、?即可求出各小区的参加大型活动的人数,得出各交通小区的参与者分布。大型活动外生交通量是外省各市区及国外的活动参与者。对于连续性的大型活动,外生交通量的空间来源主要是宾馆、旅馆等设施,其交通发生量受旅馆自身特性如可用客房数、住宿条件、住宿费用及到场馆的距离和交通便利性等有关,当外生交通量不是很大时,外生交通量可以根据各小区的宾馆或旅店可用客房数来进行预测:jjjq?b宾馆式中,jq宾馆为第j小区非本地参与者总量;jb为第j小区的可用客房数;j?为第j小区非本地参与者入住率。j?主要与旅馆距活动场馆的距离、交通便利性、平均住宿费用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影响大型活动出行分布的相关因素有关。设1jx为第j小区到活动场馆的距离;2jx为第j小区到活动场馆的交通便利性;3jx为第j小区的宾馆的平均住宿费用;4jx为大型活动平均票价;5jx大型活动的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可对影响因素进行适当的增减,125?,?,,??为各参数所占的权重,第j小区非本地参与者入住率为:j011j22j55j????x??x???x?大型活动者的出行方式不仅与大型活动的自身特性有关,还受活动期间交通管制的影响,其出行方式与平时的出行方式大不相同,不能用一般的方式划分比例来代替大型活动的方式划分比例。本文大型活动的方式划分比例建议采用转移曲线模型来进行预测。

大型活动公共交通保障方案的制定

(1)安全性原则对大型活动实施公共交通组织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参加活动参与者的安全疏散,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公共交通交通流与其他不同性质的交通流流向明确,在组织上动、静态交通相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到活动场馆的行人通道要专门布设,实行人车分离,避免行人占用机动车道,为参与者提供安全、快捷的疏散路线。(3)有序、高效、可控的原则大型活动公共交通保障要本着有序、高效、可控的原则。提高公共交通运行出行的准时性,减少社会车辆对公共交通的干扰,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实现多方位的乘客信息服务。对于公共交通保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应在相关管理者的管控范围内。(4)可行性、实用性原则建立的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管理策略要具有可行性,保障方案在保证大型活动期间交通的安全、顺畅上具有可实施性,注重策略的实用性是选择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策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角度。大型会展活动要有良好的公共交通保障,就要有科学的交通规划预测和规划,要有以人平均分配交通资源和灵活实施交通管理的理念,和有坚强有力、协调高效的交通保障指挥体系。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成败决定了大型活动的成败。因此,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共交通保障方案需要做到如方案制定流程图所示的工作(图1)。图1公共交通保障方案制定流程Fig.1Procodureofpublictransportsecuritydecision-making①成立公共交通保障及指挥机构一个坚强有力、协调高效的公共交通保障指挥机构是保障方案能否成功顺利实施的关键。良好的指挥机构一般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公共交通调度分中心指挥部,二级为调度指挥中心,三级为公共交通保障现场调度指挥小组。其中,一级公共交通调度分中心指挥部(一般是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要负责编制大型活动公共交通保障总体方案,并总体监督方案的执行情况,对保障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和应急事件,进行综合协调处理,并指挥应急工作的开展。二级调度指挥中心(一般是各相关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和地铁部门)主要负责方案的执行和应急的工作。三级公共交通保障现场指挥小组主要负责现场的监督、指挥和应急反馈。②公共交通运力资源的保障在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组织管理中,对活动的背景公共交通需求和大型活动直达线路客流预测进行预测,确定出现状况时公共交通在运力、方向上不能满足活动公共交通需求的线路,以现有公共交通 网络为基础,根据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运行组织特点,对公共交通运力和方向上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灵活的调度组织,以弥补现有公共交通运力与大型活动公共交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得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和管理符合大型活动的客流需求。③大型活动公交线网的规划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是根据大型活动区域规划与要求进行的公共交通网络的局部布局,是以衔接轨道交通、交通枢纽等为目标的在现有公共交通线网上进行的局部布局和优化。为大型活动服务的公交线网包括常规公交交通线网和大型活动公共交通专线网。大型活动专线是指专门为大型活动而开辟的临时公共交通线路,是为弥补原有公共交通系统无法满足活动交通需求而设置的,是在常规公共交通线网的基础上为应对大型活动公共交通专线网而进行的优化。在确定了公共交通专线网后,还需根据对常规公共交通线网和场站的利用情况,作出运力和场站使用调配计划。对于需要设公共交通专线但无现有场站和在建场站可以利用的情况,提出具体的临时场站解决方案。④公共交通的调度组织大型活动公共交通的调度组织是对参与活动需求保障的公共交通车辆和人员制定的行车计划。车辆调度计划确定了适应线路客流出行所需要配备的车辆数以及配备车辆按照线路行车时刻表运行方案。它确定了车辆需运营的车次、车辆的调度类型、班次发车间隔等,并根据车辆运营任务合理的安排人员的排班计划,确保车辆在大型活动保障时段内安全、快速地集散大型活动所引起的客流高峰。⑤落实方案的相关工作落实为活动服务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公共交通保障方案筹备服务车辆,编制行车计划,按方案配置人员;对于重点保障时段的重点站台做好安全监控和秩序维护,监督好运营组织系统、调度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等的建设;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对常规公共交通的影响和公共交通措施,以便市民提前选择出行线路;同时宣传大型活动公共交通服务方案,明确票制票价,引导活动参与者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必要时对保障方案进行演练和测试。⑥做好应急保障方案应急保障方案主要是针对保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而采取的相关措施,例如,在活动散场保障时间之后仍然有大量活动参与者滞留在活动场所附近、车辆出现故障或场馆周边道路堵塞等,制定针对行车、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相关的临时性方案,在发生突发应急情况下,以确保公共交通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国已相继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选择在中国举办,科学合理地交通保障措施将是确保大型活动顺利举行的关键。而本文所制定的大型活动公共交通保障方案将为大型活动期间的交通畅通、安全、快捷提供保证,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为各类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借鉴。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8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用地控制 规划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规划》(以下简称“快轨控规”)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专项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强调了线网在网络的稳定性、工程的可实施性、项目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作用。北京中城捷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一直积极从事轨道交通领域各类规划研究工作,为国内多座城市进行了“快轨控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业绩,特别是最近完成的《宁波市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方法、内容上都比以往有许多突破和创新。本文将对此类规划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能与同行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为快轨交通的实施创造条件

建设快速轨道交通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因此线路大多穿行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的交通走廊,而这种地区大多建筑密集,用地紧张。“快轨控规”研究可有效地指导规划部门对快轨交通沿线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安排、统一控制,避免城市建设用地和轨道交通的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征地和二次拆迁,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1.2 有利于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

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凡在沿线兴建的城市建筑、立交桥及大型地下管线,若能与快轨交通在规划设计上协调配合,做到统一规划、综合设计,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快轨控规”可为城市各项设施与轨道交通协调配合提供依据,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

1.3 为快轨交通工程立项提供依据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81号文《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要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规划进行,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要搞好沿线的土地规划控制。”明确将“快轨控规”纳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体系。因此,只有做好该项研究,才能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立项建设提供充足的依据。

2 规划基础和年限

“快轨控规”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专项规划,其研究基础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依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总体要求,合理支持和引导轨道交通线路按线网规划目标发展,同时针对“快轨控规”特点,适当超前于线网规划,而最终的成果应与线网规划的原则和方针保持一致性和回归性。规划年限为城市规划远景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景年限一致。

3 研究思路和内容

“快轨控规”的研究目标首先是在线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线网层次和核心构架,稳定线路走向和站点分布,最终目标是完成用地控制红线的绘制,并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使得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3.1 技术路线

“快轨控规”的技术路线见图1。

3.2 工作内容

(1)针对线网客流预测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线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各线运输规模及运营模式研究;

(3)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方案和用地红线规划;

(4)换乘枢纽站方案研究与用地红线规划;

(5)结构施工方法和工程难点研究;

(6)车辆基地统筹布局方案和用地红线规划;

(7)线路修建顺序与联络线方案的用地红线规划;

(8)轨道交通变电站及控制中心统筹布局方案和用地红线规划;

(9)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条件及用地规模匡算和用地红线规划;

(10)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性质调整优化。

4 研究方法

4.1 规划背景研究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专项规划,首先必须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求“快轨控规”的制定能够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交通发展策略,同时应依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总体要求,合理支持和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按照线网规划的目标发展。

4.2 控规标准研究

4.2.1 研究原则

(1)预留足够的用地条件,保证轨道交通工程的可实施性;

(2)协调好与城市各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做到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把握好规划阶段方案的不确定性,为今后轨道交通的制式选型预留空间;

(4)对目前方案尚不便决策的区段应提出多方案比选,并同时进行控制。

4.2.2 研究过程

在规划背景研究基础上,利用客流预测和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明确线网规划的功能、层次,合理预测客流规模;遵循控规标准研究原则,确定可控制总体规模的系统制式,并进行能满足客流预测最大断面客流量的运能配备;同时研究运行方式、行车交路、车辆编组、站台长度等控制系统规模的主要标准,作为下一步研究工程方案的依据。研究过程遵循图2的流程。

4.3 工程方案研究

在确定了系统制式、行车交路、车辆编组的基础上,依据线网规划,进一步研究线路走向、车站分布、换乘节点、车辆基地、联络线、电力供给、主要施工方法等工程方案,作为划定用地红线的基础。

4.3.1 线路及车站

在规划线网构架已确定线路走向的基础上,着重确定线路在各路段的具体规划位置;要与其他规划市政工程相协调,兼顾现状与规划条件;在既有的市政建(构)筑物间,寻求系统本身的最佳方案,尽可能做到综合效益最好;对于线路走向,应考虑各种合理可行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报请规划部门研究并确认,目前尚不能决策的方案应予保留,并同时留有规划建设条件。

轨道交通车站及区间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和统一。地上线应选择道路红线较宽的道路敷设。高架桥型应轻巧、明快,与周围建筑形成一定的比例和尺度,两侧建(构)物应有一定的退缩空间。地面线沿线两侧通过绿化与周围建(构)筑物形成一定的隔离地带。地下线的出入口和风亭应尽可能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有条件的应和周边建筑结合设置。

4.3.2 换乘节点与交通枢纽

将设于主要客流集散点和交通枢纽的快轨车站,尤其是轨道交通线网的换乘站作为方案研究重点。研究车站规模、换乘关系、出入口(地下站还需考虑风亭)的分布,注重工程方案的可实施性和规划的包容性,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的综合效益,使工程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有条件时,做到综合开发利用。

4.3.3 系统方案

以全网络资源共享为目标,确定全网络车辆停放、维修基地的分布及规模,布置联络线,安排全网主变电站的选址和运营控制中心的选址,力争做到分布合理、功能全面、系统集成、高效经济。

1)车辆基地

从全网角度综合考虑线路位置和规划用地条件来合理选址,统筹安排各车辆基地的功能;根据运营制式选择及运能配备确定的列车编组,推算综合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等的检修任务量和场线数量,确定合理规模。

2)变电所

快轨交通的外部电源方案要结合城市电网规划来加以考虑。应按照城市供电规划合理选择供电方案。“快轨控规”阶段应从用地控制角度考虑,建议按集中供电方案设置主变电所,对全网主变电所合理布局,选址尽可能选在换乘站附近。

3)运营控制中心

同一层次多条线路尽可能共用一个控制中心,位置宜选择在快轨交通较早实施线路的换乘站附近,靠近城市道路干线,以实现兼顾多条线路共用的条件。

以宁波为例,全网6条线约250km线路,预计设置车辆综合基地3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7座;设置主变电所12座,全部在网络节点附近;设置2座运营控制中心(见图3)。

4.4 用地控制研究

在工程方案基础上,应根据线路走向、车站分布等条件确定用地红线的划定原则,最终在平面图上划定用地红线。

4.4.1 区间线路及车站

1)车站主体规模

包括运营公共区部分和工作区部分。运营公共区部分即站台,按照车辆编组总长度确定,同运量等级的线路车站站台长度应一致。而工作区部分即设备及管理用房,则根据站位环境、规划用地条件、线路敷设方式、配线形式、设备系统选择、管理用房规模等因素综合确定,确定的车站规模应留有适当的余量。

2)车站主体与区间线路

车站主体结构与线路位于道路中央时,与城市建设用地矛盾不大,若分布于道路一侧或斜穿建筑用地时,则必须在规划阶段预留出轨道交通专用走廊。

3)车站附属设施

包括风亭、出入口、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车站相关设施,与城市道路密切相关,需在规划阶段统筹安排,合理分布。应本着方便乘客、节省土地资源的原则,尽可能将附属设施和周边建筑结合建设。

4)施工用地

施工用地是施工期间必需的材料堆放、设备机具运作及消防等临时性用地。一般情况,车站及区间应按照不同敷设方式、施工方法等因素分别匡算用地指标。对于铺轨基地及大宗物资、设备存放基地,应合理安排利用车辆段用地,而无需另辟它地。

5)红线划定标准

综合以上研究,遵循控制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通常将快轨用地按照所处城市位置分为严控区和监控区,制定用地控制红线等级划分标准。

(1)严控区:制约线路走向和车站布置的条件较多、方案调节余地小、用地控制范围较固定的地段。包括:中心城区内道路狭窄、建筑物密集地段;偏离道路进入建筑区地段;地上、地下过渡段;主要换乘站;主要交通衔接枢纽站场等。

(2)监控区:除属严格控制的区段外,均属监控区。包括城市区及中心城区道路红线较宽地段。在线网各线总体走向不变的前提下,线路位置和车站站位有微调的余地。

经划定的红线控制区内应严禁建设永久性建筑,红线外建筑物地上地下严格限制建筑物外漂。

需要强调的是,该标准为落实用地红线的理想标准,以此标准绘制出的红线,应基本包含线路区间及车站的各项用地指标要求,并满足一定的线路调整余地。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现状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往往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建成区,应在满足车站及附属设施结构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标准,尽可能减少拆迁;对已批出地块但尚未建设的,应提出协调要求,尽可能满足上述标准。

如图4所示,图中绿色线为宁波1、2号线换乘站的用地红线。由于该站位于城市繁华中心,周边建筑物密集,红线按照严控区标准执行,车站附属设施和周边建筑物尽可能结合设置,同时结合周边永久性建筑物轮廓线退让红线范围,力争减少拆迁。

4.4.2 车辆基地、主变电站及控制中心

根据车辆基地方案研究结果,推算出各种不同功能的车辆基地用地控制指标,同时结合初步的车场方案布置,划定车辆基地的用地红线。

根据供电系统和控制中心选址方案,确定主变电站和控制中心的占地规模,并在图上划定位置,落实用地红线。

4.4.3 交通衔接

交通衔接用地是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换乘所需的场地,在控规阶段应明确交通衔接用地原则和标准,根据车站不同交通性质确定交通衔接用地规模,同时结合公交站场规划与调整,在适当的车站周边预留交通衔接用地,使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紧密结合。

车站按交通功能大致分为以下3类:

1)综合枢纽站

综合枢纽站是城市对外交通中心,市内外交通衔接枢纽,包括火车站、长途客运中心、机场等。综合枢纽站的公交及社会车辆场地根据枢纽性质的不同,用地性质和规模也各不相同,通常是依据交通枢纽专项规划确定用地。

2)大型接驳站

尽量布置在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快轨首末站前后、地区中心,公交站场应尽可能地靠近快轨站的出入口。现有公交总站若靠近快轨线,应予保留,若与快轨换乘不方便的,应予以调整,公交运营应围绕快轨车站进行交通组织。

3)一般换乘站

公交换乘:应设置港湾式停车站,尽可能地靠近快轨车站的出入口。

私人换乘:在城市中心区用地应尽量紧凑,通常只考虑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小汽车停放(P+R)只在城市区车站周边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布设。

4.4.4 建筑物退红线

由于轨道交通对环境及景观的要求,使得沿线建筑物必须退后轨道交通控制红线一定的尺度。“快轨控规”中应制定出建筑红线的执行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公建、厂房等对噪声和振动敏感度较低的建筑物,通常按照城市道路一般建筑物退红线要求控制,不必另外加大空间尺度,而对于住宅、医院、学校等建筑物,应根据其对噪声和振动的敏感度另行确定退后红线尺度。

4.5 土地性质调整研究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刺激沿线站点周边土地高强度开发。“快轨控规”研究应引导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和再利用,对沿线原有的分散型居住、工业仓储等用地向商业金融、高密度住宅、文化娱乐、交通中心等集约型土地性质调整,从规划层面引导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的开发强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轨道交通方式对客流的吸引力。

用地性质调整范围通常由快轨车站吸引范围决定,根据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一般车站直接吸引半径为400~800m,间接吸引范围视快轨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条件决定,一般为时距15min的其他交通方式走行距离。具体操作时应依据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针对地块位置、车站性质和规模、客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图5为宁波市轨道交通某段线路的土地性质调整可明显看出沿线土地性质由工业和村舍民居调整为高密度居住区和商业、金融、文娱等用地,为提高轨道交通客流吸引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5 结语

“快轨控规”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的重要步骤,能够起到引导城市交通及周边建设合理有序发展的作用,其意义十分重大。而该项工作的优劣与否,关键要看其成果的可实施度。

“快轨控规”虽然是一种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但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经批准后不能随意变动,必须与城市规划部门密切配合,严加监控,协调建设。单有轨道交通方面的经验和技术还不能全面贯彻规划意图,很可能造成规划成果脱离实际而不具备可实施性。

宁波的“快轨控规”研究工作由于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和规划部门的大力配合,以及宁波市规划院的携手合作,使得规划成果真正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切实起到了指导城市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发展的作用,这一点是进行“快轨控规”研究的城市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施仲衡.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1215.

[2]北京中城捷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R],2003.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9

关键词:天桥方案比选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0-4 scoring system in the selection of bridge scheme.

Key Words: Pedestrian bridgeScheme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 U291.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人行天桥方案设计在桥梁整体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案设计的比选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0-4评分法在人行天桥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1方案选择关键点

北京站广场前原有一处净宽2.8米的天桥。随着客流日益增多,至2007年旅游旺季客流超过25万人次/日,做为地面人流疏导主体的原天桥已属超负荷运行。为疏导行人安全过街,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市政府决定在对原人行过街系统进行改进完善,并将其列入当年重点工程。完善后的过街系统包括加宽重建成10米宽的火车站站前广场天桥,天桥平方案如下图1

图1方案平面图

1.1 舒适性

我国人行天桥与地道设计规范规定人行天桥竖向一阶自振频率需大于3.0HZ但对横向振动频率并没有给出限定范围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本方一案按横向自振频率需大于1HZ。

1.2 施工快捷

该市站前街路幅宽35米,有公交线路二十余条,施工期间临时支撑的数量过多会使站前交通组织繁乱,另外管线比较复杂,需以少改移管线方案为优。

1.3 经济

工程在满足美观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旧桥,高效利用建设投资。

1.4 后期维护

广场客流密集,在后期维护方面应力图将对交通组织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2 方案介绍

2.1 门式刚架方案

门式刚架方案在竖向一阶自振频率达到3.0HZ,对应的梁高降低,采用变截面设计立面曲线优美。但是对应10米的桥幅宽-刚构基础部分占地面积大涉及对原桥主墩拆除施工处理复杂,刚构方案需要在站前街设置两处临时支撑,占用三条机动车道对来往车流影响大。

图2竖向一阶自振模态f=3.17Hz 图3横向一阶自振模态f=12.89Hz

2.2 简支梁方案

按现行人行天桥与地道设计规范竖向一阶自振频率大于3.0HZ需最小梁高1.8米。如采用在梁内安置调谐阻尼器的方法可使桥振动在很短时间内衰减,不会让行人感到不适。全桥主跨吊装总重在156T,需分段支座安装。单次吊装重量在50t左右简支梁方案需要在路中设置临时支撑。立面上厚重的主梁使人产生笨重的感觉

图4竖向一阶自振模态f=3.13Hz图5横向一阶自振模态f=31.29Hz

2.3 梁拱组合结构

梁拱组合结构:外观通过弧线与空间直线的结合有效划分了桥上空间,使其柔美的弧形线条与该市火车站外立面的古典因素合理配合。由于拱元素的加入钢结构加工相对简支梁复杂。下承是拱方案系梁高0.7米是简支梁方案梁高的39%门式刚架方案的70%,有效减少了对周围建筑物立面的遮挡。

图6一阶自振模态f=3.27Hz 图7二阶自振模态f=4.5Hz

3方案比选

3.1 0-4评分法介绍

0-4评分法多应用于工业产品开发设计中决定产品功能的定位顺序问题,城市市区天桥的建设往往涉及诸如功能、美观、交通组织、经济、舒适等诸多方面,而这诸多方面又是决定天桥方案选择的因素,不同的因素排列顺序会导致不同的方案选择结果。这和不同的产品定位顺序会决定产品的特征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用来借鉴以确定这些因素的排列顺序,以该天桥为例,组织有关 人士 10名对各项功能计分 而后取平均分,结果如下表:

0-4评分结果汇总表 表-1

功能项目 功能完善 美观 舒适 经济 施工

方便 交通

影响 功能

总分 修正后得分 功能重要性系数 排序

功能完善 0 3 2 2 3 3 13 13 0.213 1

美观 1 0 3 3 3 2 12 12 0.197 2

舒适 2 1 0 3 2 3 11 11 0.180 3

经济 2 1 1 0 3 1 8 8 0.131 4

施工方便 1 1 2 1 0 0 5 5 0.082 5

交通影响 1 1 3 3 4 0 12 12 0.197 2

合计 61 61 1.000

3.2 0-4评分法在方案选取中的运用

由表-1可以看出 需要首先解决完善的过街功能也就是要满足目前高峰流量的需求,其次应在兼顾外形景观系统化与最小交通影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完善并强调舒适性设计,在新桥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延后旧桥拆除时间,协助地面临设人行横道避免客流在站前集中,如能进一步利用原天桥部件减少施工工作量减少管线拆改移降低施工难度为佳。可以按照如上述的因素排列顺序来对各个方案进行评比。按照表-1排定的影响因素顺序分别对上述三个方案排名打分,排名第一的得三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1分。

各方案评分结果汇总表 表-2

功能项目 功能完善 交通影响 美观 舒适 经济 施工 总分 排序

简支梁 1 1 2 2 2 3 11 2

门式刚架 2 2 1 3 1 1 10 3

下承式拱 3 3 3 3 3 2 17 1

将表-2中各方案的各项得分用表-1中功能重要性系数相乘后得到修整得分

修正后各方案结果汇总表表-3

功能项目 功能完善 交通影响 美观 舒适 经济 施工 功能总分 排序

简支梁 0.213 0.394 0.197 0.18 0.262 0.246 1.492 3

门式刚架 0.426 0.197 0.394 0.36 0.131 0.082 1.590 2

下承式拱 0.639 0.591 0.591 0.54 0.393 0.164 2.918 1

根据表-2、3可以看出下承式拱功能总分最高,该方案通过利用东西部分原桥和南北方向原桥主墩将实现了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行人立体过街,功能完善。系梁立面高度在三个方案中最小,有利于减小对火车站建筑系统立面的遮挡。拱结构的运用较之其他两个方案丰富了桥上立面空间的划分手段,也为今后灯饰工程预留了合理化的位置,使之不再拘泥于平直线条的布置。全桥施工过程对路上交通组织影响最小,建成后舒适度指数大。同时后期维护相对方便。在备选方案中是最符合要求的建设方案。

4 结束语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贸函电;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当今在世界贸易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函电作为外贸业务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各大院校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外贸函电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外,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处理各个外贸环节的业务活动,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并适应国际贸易活动。

当前很多高校对外贸函电的教学都进行了改革,但是在实践教学时,这种改革并不彻底,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差,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涉外人才必须是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案例教学的内涵

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其在教学体系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教育的一些课程教学中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把理论知识融于精心选择的案例中,让学生通过案例领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把这些知识进行运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外贸函电》教学有以下优势:首先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外贸情景中能够把英语知识点和外贸业务中的商务常识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注重问题细节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回应国外客户的来函来电。其次,通过案例教学,消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外贸情景的差距,学生能够通过刚学过的知识来处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无法进行结合的不足。最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可以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案例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气氛不再沉闷,因此教学效果和质量会得到明显地提高。

2.外贸函电课程的特点

外贸函电是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和国际营销专业等商贸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外贸函电涉及了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及格式,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另外还涉及到付款方式、船舶订舱、制单结汇、检验检疫、索赔、不可抗力等多个环节的信函写作。开展《外贸函电》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情景中运用英语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毕业后即能上岗处理外贸业务,既能洽谈国际贸易业务,同时又能运用英语撰写外贸函电的高级技能型外贸人才。

外贸函电的教学特点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往来函电的实例和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写作知识和外贸环节中的专业术语,能够依据外贸函电的格式特点与国外的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外贸英语函电,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口语交流能力都应得到提高,尤其是规范写作的能力,这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所必须的。

3.案例教学在外贸函电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老师布置的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基本的外贸知识,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及如何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这与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其次,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灵活地把外贸知识和交际能力进行有效地结合。传统教学法只是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外贸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把外贸知识综合运用,因此学生到达工作岗位后还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如何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案例教学把真实的工作环境搬到了课堂上,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环境的挑战,为学生的就业做好了铺垫。

4.案例教学在外贸函电教学中的实施

4.1知识传授

外贸函电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而商务信函的写作属于比较正式的文体,所以无论形式还是语言本身,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学习外贸函电,学生要掌握进口和出口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知识点,因为只有在熟悉国贸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外贸函电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在学习外贸函电课程时,要强调专业术语的学习,比如说offer, quotation, acceptance, L/C, D/P, D/A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贸知识中常见的句型,例如在询盘中常见的句型有:Expect your reasonable price. please be so kind to send us your latest samples with lowest price list. 在应用专业词汇时对基础英语中的词汇进行延伸和对比,比如说基础英语中对于“产品”的单词多为“production”或者“product”,动词用“produce”;但是在外贸英语中对于“产品”的单词则用“item”,这在产品表中是最常用的。在基础英语中,“in your favor”基本上不会出现,但是在外贸英语中,在开立信用证时则必须用到这一术语,意思为“以贵方为受益人”。

4.2选择案例背景

选择案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案例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选择好恰当的案例。在进行外贸函电的案例教学时,教师必须把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流程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任务,然后搜集案例,对选择的案例并不一定直接应用,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进行案例的重新编写和设计,要更接近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案例的选择要求是要具有真实性,至少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案例是真实的,否则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学是生搬硬套的,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选择的案例不能因为讲求真实而显得很难理解,必须要对案例加工,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来说,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即教学素材中收集的案例,商务领域的经典案例,根据本国的商务事例编写的案例。以合同的交易磋商为例,案例的选择要包含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方面,在案例中还要包含各种通信工具(比如说电脑和传真机、电话机)、单据(箱单、发票等)。案例的设计使不同组的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往来信函的回复。

4.3设计教学任务

在选定了案例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运用案例进行讲授了。根据外贸函电课程的特点,一般要求学生应按照案例的内容进行实际的模拟演练。外贸函电中涉及很多不同的部门和场景,比如说有进口商、出口商、海关、银行、船公司等,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交易磋商时,由于只涉及买方和卖方,可以让两个学生一组,指导学生在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时进行拟真的业务操作。

4.4课堂演练点评

采用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案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直接操作,然后教师按照规范化的标准给学生指点,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到位的地方,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这种效果会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小组的模拟实况进行点评,让所有学生给自己的表现打分。在课堂的教学完成之后,最好要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课下完成,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4.5撰写案例报告

让学生课后撰写案例报告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使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更加条理化。每个小组在课后进行认真总结,以英文的形式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报告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本身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每个案例分析报告就是一个小的英语论文,为学生毕业写学术型的文章打好基础。对案例报告的格式、要求等,教师应布置清楚,使学生养成规范写作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总结,学生的书面写作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5.应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课堂组织要严谨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的参与,教学环境是开放的,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与团队的成员进行协商和讨论,因此课堂组织方面一定要严谨,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松散和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时一定要严格监控和及时地评价,科学地安排好教学时间,以保证教学质量。

5.2注意与其他教学法配合

采用案例教学法学习外贸函电,并不是要排斥其他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外贸函电课程是非常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的,但是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其他教学手段的辅助。外贸函电的特点是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外贸交流的技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交际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来讲,传统的讲授法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案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3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外贸函电涉及了很多学科的内容,比如说,教师至少应很熟练地掌握英语知识。此外,授课教师还应当掌握保险、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知识,因为外贸函电不仅仅是讲授如何写信,更重要的是运用英语和国际贸易知识与外国客户沟通和交流,不但要把东西销售出去还要懂得如何防范风险,因此保险和财务知识也是必须的。另外,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快,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授课教师应时刻关注当前的国际发展态势,对新出现的国际贸易壁垒具备敏感性,在课堂教学时把最新的国际贸易情况讲授给学生,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案例操作时能够与实际贴合得更紧密,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罗小玲,杨小凤.案例教学法在外贸函电教学中的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3).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11

【关键词】高校;外事档案;管理

高校外事档案是指高校与外国团体机构或个人在学术研究、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友好往来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可以为今后的高校外事交流提供可靠的支撑的信息材料。然而伴随着国内经济对外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更多的文化交流需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发展需要。外事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外事档案也展现出了载体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复杂、数量增多等新特点,从而伴随着的很多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迫切的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探讨,以便解决问题。

一、对高校外事档案重要性的再认识

1.高校外事档案是链接学校与国外高校的重要枢纽,又是学校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的资源库。

2.高校外事档案反映整个高校外事的工作的面貌,对于提高外事管理水平和高校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高校外事档案对于高校决策者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支持。高校外事档案对于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评估以及解决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目前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外事档案的建立及保护意识不够重视

国家教育部在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外事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系统、准确安全、便于开发利用。而学校外事管理职能部门的外事办公室是学校外事管理、涉外教学、科研文件材料的归口部门,在来校、出国(境)、国际合作、国际会议活动结束后,负责将于此项工作有关的各种外事文件材料收集、汇总、整理组卷,按规定向学校档案室移交。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对外事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外事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外事档案收集不齐全,外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很难得到实现。

2.归档意识不强

由于对外事档案的重视不够,经常是各扫门前雪,即是谁负责的外事工作就有谁来管理相应的外事档案,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人负责,也没有相应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档案得不到妥善的归档与保护造成外事档案丢失、损毁的情况严重。且高校各部门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不从利用需求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本部门或个人工作便利出发,有些甚至以保密为理由,不愿把自己手中的应归档的外事材料交给外事部门或者档案室,从而导致外事档案得不到完整的收集归纳。

3.外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高校外事部门是外事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可有的外事工作人员既不熟悉档案知识又没有经过档案管理的专业培训,也就谈不上对外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科学管理。如文件材料纸张不合格,书写不规范,没有文件目录,没有归档号,没有保管期限,没有案卷目录,并且数量不齐全,不能够及时的上交等等问题,从而给使用过程中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而且这些外事人员大多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传统的管理,重藏轻用,很少能够意识到开拓进取的动力,所以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只停留在收藏过程中发挥不了实用功能。

4.在档案实体保管方面存在争议

目前高校外事档案载体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材料,更是出现了奖杯、奖牌、纪念品、荣誉证书等实物档案,在档案实体分类中,与外事档案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各个高校做法不统一。即使同一高校在此类问题上也会出现前后不统一不一致的问题,给外事档案的保管及今后的查找利用都带来诸多不便之处。

5.外事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高校外事档案的管理需要。目前,因为大部分高校的外事档案主要还是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在实体管理上还是参照文书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年度-事项为组卷单位,进行装盒上架。在检索利用上还是按照案卷级检索方式进行查找,查档的精确率很低,使用起来相当繁琐,对提高外事档案的使用效率非常不利,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外事工作人员归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好高校外事档案的对策探讨

1.提高归档意识,加强外事档案的制度建设

随着高校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应该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工都培养并加强对外事档案管理的意识,能够从根本处了解到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外事管理有重要意义的宣传工作,可以更好的实现外事档案工作从收集、整理到利用的一体化管理,推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与对外交流共同发展,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各项事业能够更稳定的发展。

2.注重日常积累,规范日常管理

在建立外事档案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包括存放地点、档案装具等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在案卷封面上标注能够表明案卷内容的标题;其次要将已收集好的文件材料按照类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盒内;此外还要对各阶段紧密相关的文件素材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从而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日后查档利用提供便利。

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学校档案馆应该定期对外事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外事工作人员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档案理论和技术。想要做好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学习相关的档案学,文献学,统计学等知识,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自动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化的职业素养。在掌握情报收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现代办公技术和外语技能,能够有效的改善外事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4.统一实体分类标准,明确保管对象

对于实体分类存在争议的外事档案,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笔者建议所有实物类载体统一归口在实物类档案,录音录像等音频视频材料统一归口到新型载体档案中去。但在该类实体档案的二级类目编制过程必须体现出外事档案的特性。

5.积极推进外事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

外事档案本身在构成方式上不仅有传统的纸质材料,还有大量的照片、光盘等新型载体材料。在内容表现形式上,不仅有文字图表,还有一部分的音频、视频材料等材料。因此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今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必须通过扫描、摄像等方式对科研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在管理利用方式上大胆尝试探索,与高校虚拟档案馆(图书馆)进程同步实现。

总之,合理有效、有秩序的完成外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外事工作的水平、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所以,对外事档案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态度,能够对待这份工作毫不懈怠,使外事档案的工作能够为学校的发展与开拓提供重要的战略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允旭,王芳,陈亮.关于做好高校外事档案工作的思考[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8).

[2]解文红.关于做好高校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9).

对外交流合作方案范文12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工程;电源设备;电源整合;不间断电源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027-0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内包含众多的弱电设备系统,如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环境监控、办公自动化、门禁、自动售检票、火灾自动报警、安全门、应急照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等系统,均有各自计算机、网络设备及自动化控制设备,这些系统负责地铁车站的旅客运输、环境监控、信息传递和乘客导引等,都属于重要或特别重要的负荷,为旅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因其突出的重要性,其设备除了需要可靠的低压电源外,还设置了各自的不间断电源设备,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根据系统设备电源需求不同,不间断电源设备主要包括UPS、EPS、直流屏等。

由于车站分散设置的电源设备,增加运营维护成本、车站占地面积,带来众多的不便。

一、目前地铁工程不间断电源设备设置现状

目前大部分地铁工程,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设置一套UPS装置,应急照明系统设置EPS装置一套或多套,安全门系统驱动部分设置直流电源屏一套、控制部分设置UPS装置一套,变电所设置直流电源屏一套。每个车站需要设置约8套甚至更多不间断电源装置,每套装置设置在各个系统设备的附近或设置在独立的房间内。在地铁运营期间,每个运营部门都要配备电源维护工具,进行各自独立的电源管理。

二、电源整合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轨道交通工程中,车站各弱电系统分别配置自己的不间断电源设备,各电源系统分散布置,相互独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在运营维护中,各系统基本没有设置专业的电源维护人员,造成实质上的电源系统少维护或维护不当的状况,导致蓄电池容量降低,不能达到备用时间要求。影响供电安全。

2、电源系统分散配置,存在设备重复配置、利用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缺点,经济上不合理。

3、分散设置的方式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4、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工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大容量电源系统和先进控制技术在通信和电力系统中成熟使用,为轨道交通工程中实现对各个电源系统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电源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三、电源整合目的

1、对各电源装置进行硬件整合和集中布置,便于电源系统的统一维护与管理。

2、通过集中布置减少设备用房面积,降低车站土建工程造价。

3、通过硬件整合减少设备重复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节省设备投资。

四、整合方案

(一)电源整合的产生

由于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中、交通运输中的使用不断增多,并且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各个领域中电子设备的后备电源的采用也随之增多。

在某些领域中,如:电力、通信、信号等领域有大量的电子设备集中设置,可能设置在集中的一个房间内,或几个相邻的房间内。如果对应的每套设备都设置一套备用电源装置,将增大设备投资,增加设备占地面积,增加维护维修工作量。因此,产生了早期的电源整合的想法。

(二)电源整合的发展

电源整合早期出现在电力、通信、信号等领域的内部,范围的整合。整合后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这种方式在国内外都有采用。

地铁工程有着系统众多,配合紧密、复杂的特点,多系统共存且互相依赖;对于地铁的正常运营,各个系统缺一不可。上个世纪末期,国外的部分地铁工程对设备的备用电源进行了整合,把几个系统的备用电源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容量较大的一套备用电源设备。这种整合方式,应用了早期整合的概念,并对那种系统内部整合方式进行扩展;几个不同的系统进行了整合。

近期的国内部分地铁工程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对地铁系统的部分备用电源进行了整合。至此,电源整合概念已经被初步引入到了国内地铁工程中,但因初步引入整合概念,工程实施尚未到成熟阶段。

(三)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电源整合方案的选择

对于本工程的技术要求较高,简单的沿用以往技术,已经不满足机场线作为奥运工程的需求。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吸取以往经验,结合目前设备的技术状况,详细分析确定其方案。

针对这种情况,本工程的电源整合方案已经不能照搬照套既有方案,既有方案不能满足本工程的需求。地铁工程是多系统共存的复杂配合工程,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系统需求,使系统配合完善,可靠性更高。

经过对以往工程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多种方案,邀请了多位专业讨论;不断的完善、改正,最终得到了初步的方案:把UPS整合方式与直流整合方式相结合,吸取了两种方案的优点,推出,一种全新的综合整合方式,同时满足了本工程所有用电设备的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备用电源整合。

针对本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设备调研,找到可靠的满足系统需求设备。对于本方案,需要大容量的整流装置,对此调研了国内几个有实力的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均表示有此产品,并有在其他工程中应用业绩。至此,本方案已经证实本方案的合理性,可以进行工程实施。

(四)方案构成

本方案集中设置电池,并进行统一的电池管理、充电、放电,根据不同系统的不同电源需求,考虑设置电池,由多系统电子设备共同使用。

系统由一套电池装置、监控装置、智能配电柜和相应的逆变装置(设置在用电设备附近)组成。

对于通信、信号等采用交流电源的设备在用电设备附近设置逆变设备,将直流220V电源逆变成交流220V电源;逆变设备接收直流电源外,同时接受两路来自车站变电所的低压交流电源(380/220V)。

对于供电系统的变电所断路器操作电源、继电保护装置等采用直流电源设备,由本系统直接供电,提供两路电源,互相备用。

当整合系统外电源正常时,充电器直接对变电所设备供电;当整合系统外电源故障时,电池设备放电,维持正常运行。

系统构成图如图1所示。

(五)系统运行方式

直流系统南低压动照专业提供两路独立的三相AC380V输入电源,两路交流进线电源互为备用,并设置进线电源切换装置。直流系统设置两套充电装置和两组蓄电池并列运行,保证在事故状态下,满足所有系统后备电源的供电要求。

两路交流进线电源全失电时,由蓄电池向各弱电系统提供后备电源,则开始计时各弱电系统的用电时间,按照不同后备时间顺序切掉负载。

馈电开关切掉负载后,如果本系统交流进线恢复正常供电,并且蓄电池电压在正常范围内,则自动合上馈电开关。实现对电源进行智能的自动化的管理。

五、结语

本工程采用了综合电源整合方案,达到了电源整合的目的,实现了完整的整合方式,推动了电源整合技术的进步。

(一)设备的外电源

未整合前每个用电系统只有两路来自变电所低压开关柜的交流电源。整合后,除以上两路电源外,还有一路来自电源整合系统的直流电源;相当于有三路外电源,可靠性大大提高。

(二)电池设置

经过本工程的后备电源整合,使电池容量的设置更趋向合理化。由于设置统一共用的电池装置,使得在保证系统可靠的前提下,降低了电池的总容量。

(三)资源共享

通过本工程的整合方案实施,实现了整个车站电池资源共享。本工程的电池容量设置,满足车站整体停电时,所有设备的用电容量以及时间需求。当单用电系统失去交流外电源时,设备可以得到更多的电池电源,用电时间大大延长,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利用律。

(四)运营维护

集中设置电池装置后,由专门维护维修人员负责电池的管理,通过周期性的充放电,活化电池,将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专门维护维修人员进行运营管理,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环保

本工程的综合电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大大减少了电池设置数量,利于社会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