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

时间:2023-05-29 18:02:01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1

摘要: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受过去传统的以“出口导向型”的对外经济战略的影响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指标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忽视了对资源、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社套公平缺失。在以重商主叉的视角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综合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评价与资源、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相结合。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重商主义;修正

1重商主义基本思想

(1)在社会财富观上重视货币。重商主义坚持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金银。认为金银即为财富的惟一表现形态,把货币即金银的多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2)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重视对外贸易、谋求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才能增加社会的财富。还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保护商人的地位,发展商品经济。随着认识的深化,他们进一步明确:纯粹的国内商业虽属必要,但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货币量),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保证。同时,贸易顺差,才能保证金银源源不断的流人国内。托马斯·孟在他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贸易差额论的原则。他极力主张发展对外贸易,并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3)强调国家的作用。重视发展本国的制造业。重商主义者要求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同时颁布保护商业、工业的法令,实行货币输入和产品出口,限制或禁止货币输出和商品进口的政策。

可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重商主义是一个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仅仪是斯密所描述的那样“重商”,而是一个将商业、贸易、工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理论及政策体系。历史证明,重商主义学说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2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商主义分析

受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借鉴了“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一条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对外经济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一切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对我国贸易发展的评价指标都带上了一股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这一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2.1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开始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并列的经济政策。1994年进行外汇改革后,人民币太幅贬值,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转入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西欧各国奉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改革开放30年来,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商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导致了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特别强调贸易额顺差、出口增长速度等指标。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辅助和直接推动对外贸易总量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实现。

(1)廉价货币、出口补贴。

中国在实行这种经济战略时借助了两种手段。第一个是廉价货币;第二个是出口补贴。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开始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市场汇率制度。通过汇率并轨,人民币深度贬值,由以前的1美元比5.7元人民币贬值到8.7元人民币,实则远远低于自身的购买力价值。再加上出口补贴的政策,使出口货物的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有了这两手,从而使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低,竞争力大增,成就了中国对美国大量出口。

(2)招商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不遗余力的招商引资。中国各级政府制定了各种优惠的政策比如说:税收优惠、设立外商开发区,降低贷款利率等。这一政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增强了经济活力,扩大了出口。另外对出口还特别实行了退税优惠等政策。

(3)大力发展加工工业。

在沿海沿江经济带上大力发展以“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通过发展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扩大出口,目前中国在纺织品、服装和制鞋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均已居全球第一。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总值的55%,2007年,我国对美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454.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对美出口总值的62.5%,加工贸易项下对美贸易顺差1272.5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77.9%。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

(4)“外资”主导中国的出口。

众所周知,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纷纷来华投资设厂,将中国变成其生产、组装基地,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外商出口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0.04%大幅上升到2005年的58.3%。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出口企业200强中,外商投资的企业就有148家。出口额达1675.5亿美元。占前200家企业的出口额的75.5%。而现有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在对于我国出口中的外资控制现象缺乏有效的细分,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绝大多数产品是要依赖国外的专利技术的,这对于我们在评价我国的对外贸易效益时需要有清楚的认识,并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2.2忽视了对资源、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

这一评价体系忽视了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在重商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对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方面。“出口导向型”战略下长期的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然而,问题也同时彰显出来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四多”“四少”。(“四多”,“四少”是指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强度大的产品出口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强度小的产品出口少}产业链低端产品出口多,产业链高端产品出口少;传统产业出口多,高新产品出口少;货物贸易出口多,服务贸易出口少。)它带给我们的另一个“财富”就是资源的不断枯竭,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比方说长期的低价值产品出口,造成国内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由于消耗的资源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我们面临的资源枯竭危险不断增大,尤其是能源危机。伴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不断飙升,中国不得不花更多的外汇去购买日益稀少的石油。

随着遍地开花的工厂拔地而起,尤其是国外把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大量转移到中国生产,然后再从中国进口。长期的招商引资使得利益实现了国内外共享,然而污染却留在了国内。温怀德,刘渝等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FDI与环境污染效应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出口贸易与FDI加剧了中国环境污染的结论。虽然外汇有了,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计量的——严重威胁子孙后代的利益。

然而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还将在未来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现阶段的出口结构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出口产品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在这样一个阶段,保护环境会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失去了价格优势的中国产品,再出口就是一个问题了。长期的“扩大出口,赚取外汇”思想使得一些企业对一些污染产品不断扩大生产,增加出口,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地威胁与破坏。

2.3社会公平缺失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德国。其中出口额达到1218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伴随着贸易量的增加,长期的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得非常快,截止到2008年3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有着这样一种现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了,从事外贸业务相关的老板富有了,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民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他们的工资水平长达数年的徘徊,收入低,没有任何的保障且还被人歧视。社会公平缺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的不足。

3改进措施建议

3.1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综合经济效益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同时结合着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新格局,尤其是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上升,我们有必要修正当前的一些评价指标,以期更加完善的反映我国对外贸易的真实情况。同时还应该体现对外经济效应变动的连续性。

3.2经济效益评价与资源、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指标上注重将经济效益同资源、生态环境效益结合起来,修正过去片面追求贸易总量,贸易顺差以及贸易发展速度等指标,增设一些反映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情况的评价指标。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子孙后代留后路。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2

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一)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世界经济中三个主要的力量是美国、日本、欧洲,这三个部分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左右,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达经济体由于在最初经济发展阶段起点比较高,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等,这些原因造成其经济一直处于低缓的状态,想要发展就需要外在因素刺激。但是,相对世界上其他的新兴力量,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十年后,两者之间的经济力量将相对持平。

(二)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当代世界贸易已经逐渐朝着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但是同样还存在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对立的情况。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针对两者之间的问题组织了多次的贸易谈判,但是由于多方国家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致使贸易谈判一直处于僵局。虽然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一直处于僵局,但是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并没有停止。目前,世界贸易组织仍就对服务贸易、技术转让、农业问题等问题组织谈判,进一步协调各个国家的立场,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三)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实现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从英国和法国签订的科博登条约开始。随着全球经济转型,近些年,在多边贸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各国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主要途径就成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参与了双边区域经济组织,诸如,欧洲、亚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场等。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额居世界第一,进口额居世界第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应该制定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贸易结构和方式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出口贸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竞争力低、出口市场单一等。因此,国家需要对出口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将对外贸易从数量取胜转变为质量技术取胜;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税收上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其较快发展等。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水平和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呈整体滞后的情况,竞争力较低。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兴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高服务产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主要可以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加强人力、财力以及技术投入,制定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战略措施,为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打破相关领域的垄断模式,提高竞争力,并且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立法以及贸易管理机构。二是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传统的服务业应该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人员素质,促进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电信行业。电信行业主要的提升方式就是对外投资,实行跨国运营。二是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在改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时,主要应该结合国家政策,通过联合、兼并的模式进行行业重组,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避免和禁止恶性竞争,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三是计算机以及信息服务行业。该行业应该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务水平。

(三)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影响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以及充分考虑和分析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下国际产业结构以及发展趋势,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目前,我国应该对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利润的传统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提升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

作者:陈曦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3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环境 对外贸易 战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世界经济也进入到了全球化的时代,金融、投资和贸易都已经趋向自由化,其中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各个国家参与我国经济贸易的主要途径。我国贸易自由化速度的加快主要是在加入WTO之后,给我国的度外贸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也受到了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影响。那么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也应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战略,促进对外贸易业务的发展,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因此探究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国际贸易的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波动较大。国际经济贸易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成长的速度也在逐渐的加快,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2000年达到了增长的最高点,此时的国际经济贸易总额就达到了64560亿美元,增长率就达到了12.5%,但是在2001年的时候,“911”事件的发生严重后果影响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导致世界贸易数额极具下降,比2000年减少了2650亿美元,增长率变为了负值,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911”事件的淡化,世界贸易又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04年有达到了一个至高点,世界贸易额达到了92181亿元,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又使得世界贸易发生了巨大的波动,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就下降了22.3%,之后世界贸易额又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来越缓慢,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美、日、欧占有重要的地位,约占整个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是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就逐渐变得缓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5%,欧洲为2.2%,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为1.3%;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里,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为2.5%,欧洲的晶晶增长率为2%,日本为1.5%。很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主体的降级增长速度就变得十分缓慢。像美、欧日等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比较高,世界经济贸易呈现出金融化、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高福利和需求不足等状况,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但在此时,一些新兴的经济体正在崛起,例如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经济总量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35%左右。

(三)多边贸易的发展缓慢。世界经济贸易逐渐向自由化的趋势发展,但是以往的贸易形势都是存在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两种政策,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贸易政策之间的冲突在不断的加剧,新兴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样也使得多边贸易谈判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多边贸易谈判的发展很缓慢,但是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还在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也在不断的协调各国的立场,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当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加入了区域经济组织,那么在亚洲像这样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欧盟、还有南部非洲共同体,并且数量也在逐年的增加,合作的方式和深度也在不断的扩展。

(四)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较为迅猛。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了二十世纪就是年代,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率就为7%,而商品贸易的增长率仅仅为5.9%,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达到了9.5%,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的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贸易形式越来越自由化,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贸易战略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在1990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性结合的对外贸易战略,但是在1994年,由于“大经贸”战略的提出,更加加快了我国对外贸易业务的发展,“大经贸”战略指的就是商品贸易与劳务、资金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对外贸易战略。我国在加入了WTO之后,对外贸易业务发展更加迅速,并且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渐适合发展的综合战略,以及能够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贸易策略。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那么在2011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就达到了36000亿美元左右,在世界中居于第二的位置,仅仅次于美国,其中出口总额居于世界第一位,进口总额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了22.5%,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了对外贸易的大国。因此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的新形势下,就应该结合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以及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制定出符合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情等实际情况的对外贸易战略,将我国的对外贸易推向自由化、全球化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水平,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增加对进口业务的重视程度。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进口贸易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进口不仅能够满足我国市场的需求,还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的技术水平,对于出口业务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增强对进口业务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进口业务的重视程度,就要不断的扩大进口业务,并且调节进口的结构,采用先进的技术,完善政策、设备和各种部件,应特别重视我国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进口资源的多元化,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调整出口贸易的方式和贸易结构。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导向,改革开放之后,出口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出口贸易业务一直是以规模取胜的,产品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并且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也是比较低的,这就导致出口的市场比较单一,因此市场竞争力就较差。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再结合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我国应该调整出口贸易的结构和方式,改变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改造和完善重要出口部门的技术,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逐渐从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为主的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出口给予一定的税收倾斜,不断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的技术水平。

(三)将比较优势逐渐转变为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在对外贸易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那些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国家,可以利用比较优势谋取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比较优势就是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出口产业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但是这种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与国内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的密切,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这样就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正在不断的推动者市场结构的转变,使得原有的粗矿型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较高的方式,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顺应我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国已经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展,那么在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了劣势,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必须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从而将比较优势转变为有利的竞争优势,具体的措施主要有:扩大出口贸易、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调整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占据对外贸易的优势和制高点、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策略,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四)发展双边、多变等贸易。我国贸易合作对象主要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俄罗斯,但是近几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以及发展中国家不断兴起,中国的合作伙伴也逐渐发展为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和韩国等,尤其是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再依靠于发达国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我国也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国对外贸易要掌握世界贸易发展的整体方向,不断推进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变化,逐渐开阔出广阔的国际市场,并且及时的推进贸易与投资的结合,多参加国际谈判,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际贸易的风险,大大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业务法发展,存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荣.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发展研究,2013,01:19-23.

[2]董涛.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3,10:209-210.

[3]邱王锦.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J]. 中国投资,2013,S2:20+15.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4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中国,对外贸易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对中对外贸易的影响也随之加深,其在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程迟缓不前。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是各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的最基本途径,但是无论在任何时期,贸易自由化都是相对的,是与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存在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纪经济不平衡趋势在逐步加强,由于美国的经济发展要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这就使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竞争逐渐加剧。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经贸呈迟缓态势,从而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再一次加剧,致使贸易冲突升级,新贸易保护政策随之诞生。但是,在新一轮的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自由贸易竞争的激烈化,致使谈判进程缓慢,并不断在寻求各国统一利益立场的解决办法。

3.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比较活跃,并得到蓬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转轨使区域经济合作现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由于双边贸易谈判进程迟缓,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成为了世界各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新途径,从而促使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途径变得方便。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加入到了区域合作经济中,从而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WTO成员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协定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区域自由贸易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二、基于国际经济发展的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1.转变对外贸易的出口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我国关于对外贸易的政策上分析,目前我国是以出口贸易为主要贸易战略。虽然我国的出口贸易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的出口贸易在结构与方式上都存在着局限性。首先,出口产品的结构大多数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有着世界加工厂的称号;其次,我国的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缺少市场竞争力。由此,我国应及时改变对外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方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转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并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以提升我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2.强化我国对进口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相应的进口贸易战略。进口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还关系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因此,应强化我国对进口贸易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进口战略,以更好的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保障我国经济的安全。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要着重突出进口贸易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扩大进口,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技术原料资源的引进,以保证我国资源进口的多元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3.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面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形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实力,我国应全力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国家要鼓励服务贸易企业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实力。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完善关于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服务贸易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服务贸易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完善管理体系,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5

关键词: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前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升,呈现出外贸出口规模大,速度快,商品结构优化,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等特点。一个具备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格局在浙江省逐步形成。当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沿海地带区位优势得以彰显。因此,进一步研究浙江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概述

1.对外贸易概述。对外贸易也被称为进出口贸易,相关学者对其准确定义为:具有独立关税制度国家之间展开商品交换的过程。对外贸易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狭义对外贸易一般是指某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有形商品进出口贸易,而广义对外贸易则包括有形和无形在内。其中,无形对外贸易又可细化为类似保险运输等服务性经济活动的直接性商品相关贸易,与类似劳务输出,侨汇等间接联系的对外经济活动两种。进口和出口是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形式,运进商品或劳务的称为进口,运出的则是出口。从本质上讲,对外贸易经济活动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受生产力水平制约,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经济增长概述。国家国民产量或GDP扩展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典型表述,是一种随着生产可能性拓展而随时间变化的结果。某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是它向人们提供商品能力上升的过程,基于技术和该区域意识形态调整,人均产量增加是经济增长的提出表现点。所以,国家在进行统计过程中常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人均产值增加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数据,笔者基于此衡量思路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情况做具体论述。

三、浙江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1.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总量特征。浙江省自改革开放后,其发展轨迹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浙江特色,符合该省这个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全省经济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并长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和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省份之一。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1978年浙江省DGP为123.72,而到2009年达到22990.35亿元,相较于1978年翻了186倍之多,浙江省GDP占全国GDP总值从1978年的3.39%上升为2009年的6.70%。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 1986年-2009年的GDP年增长率

2.浙江省对外贸易的总量特征 。浙江省不仅经济增长量飞速提升,对外贸易也取得很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浙江省1986年进出口数量为6.96亿元,2009年为3738.23亿元,同比上涨537倍,出口总量从1986年37.68亿元上升到2009年9085.93亿元,同比上涨241倍。该省仅用二十四年就取得如此发展成就,进出口贸易在推动该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其中,浙江省1986年-2009年进口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浙江省 1986年-2009年进口额情况

四、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对经济时间序列变量平稳性的检验

(1)时间序列平稳过程

时间序列yt(t=1,2),y为随机变量,其中y为一随机变量,当yt 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表示该时间序列为平稳过程。首先是无论何时t,t=1,2, yt的期望值为常数:

yt(t=1,2)的协方差cov(yi,yj),和随机变量yi,yj在过程中的间隔i-j互相管理,和具置无关联,即:

(2)平稳性检验方法

对于时间序列yt(t=1,2),若 平稳过程,则:

该时间序列就是单位根过程,单位根过程经过一阶差分为平稳过程,也就是:

所以,时间序列yt就是一阶单整序列,表示为I(l),常态情况下,如非平稳时间序列经d次差分后平稳,则d就是阶单整序列,表示为I(d),此时的d就是单整阶数,是序列包含的单位根个数。

ADF是变量平稳性检验中最常见的方法,具体步骤为根据经济变量的本质去选定检验方程,ADF的检验事先假定变量序列为 I(d),并提出相应假设 最后设定T的统计量为:

Se就是对应标准差,接着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上述T实际值>ADF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变量序列的单位根具有非平稳性。反之则原假设被否认,序列变量呈现平稳发展状态。

2.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笔者采用进出口额度进行对外贸易分析,通过地方GDP的产值来展示该区经济增长的具体情况。其中,M表示进口数, X表示出口数,G表示GDP数。样本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采集为1989年-2009年度数据,其中,GDP数值由当年中美汇率换算而来(1989年:3.8;1990年:5.2;1991年:5.4;1992年:5.7;1993年:5.81;1994年:8.6;1995年:8.4;1996年~2004年均为8.28;2005年:8.07;2006年:8.07;2007年:7.817;2008年:7.30;2009年:6.83),具体浙江省该阶段的进出口和GDP数值如下表3所示:

表3 1989年-2009年浙江省进出口、GDP数据集(万美元)

以上数据为保证彼此之间的可比性和更好的消除序列之间的异方差,对变量采取自然对数为LnM, LnX,LnG,对应的一次差分序列为dLnM, dLnX,dLnG。以下分别是对LnG,LnX,LnM三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后得到的图示,详见如下:

图1 LnG数据统计分析图

图2 LnG数据统计分析图

图3 LnX数据统计分析图

根据图1、图2、图3可知:Jarque-Bera值大于Probability值,序列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差异性较小,为进一步宝藏序列数据平稳,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对模型数据序列的平稳检验。LnG、LnX、LnM三者ADF检验值在未差分前都比5%临界值大,属于不平稳范畴。这三者一阶差分序列在百分之五的显著性水平下显示不平稳状态,二阶差分后ADF检验值比百分之五小,当三者同阶稳定时可变量进行类似于协整的深入分析,以更好检验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为进一步保证序列平稳性,笔者对个数据进行单位根基岩,通过ADF对模型数据序列平稳性做出的结果鉴定如下表4所示:

注:C,T为常数项和趋势项,N指除C,T外,L指滞后阶数,并根据AIC定阶准则和DW值综合(接近2)对比选用,通过EVIEWS6.0确定最小AIC(L)值和滞后阶数。

由上表可得知:LnG、LnX、LnM这三者的ADF检验值在未差分前分别大于5%的临界值,是不平稳的。同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也是不平稳的,经过二阶差分后, 它们的ADF检验值分别都小于5%的临界值,即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所以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在这三者同阶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检验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3.实证结果分析。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研究可知:进出口与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因为其内部存在的这种均衡关系为笔者提供了分析依据,从长远发展来说:浙江省出口比进口对GDP贡献值大,进口对GDP有时会出现反作用,这也是基于浙江省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依靠出口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结果。

五、浙江省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通过综合国内外实证研究,并在结合浙江省贯彻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把改革重点放在竞争模式,增长方式及促进发展模式上。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基于效益型转化,竞争模式从廉价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化,促进发展上从量变到质变,从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双向发展转化。笔者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综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改革策略以更好推动浙江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1.调整进口策略。实证分析证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太显著。所以,对进口方式进行调整是促使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大力鼓励先进设备或技术进口,对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和紧缺资源准确把握和引进。对于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进口要进行适当限制,从而促使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模式,逐步向集约型的产业结构靠拢。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不仅可有效促使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且推动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出口增幅上涨,达到进口影响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改善出口产品结构。造成浙江省区域国际竞争力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是浙江省出口商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以上实证研究曾表明出口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因此,从根本上改革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要彻底贯彻科教兴贸的政府工作战略,从而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出口产业技术的革新。出口商品得到优化可有效实现产业向资本密集型过渡,出口产品实现高科技和高资本含量,出口贸易以此为基点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其次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在浙江省中所占的比重,才可引领更多高新技术产品向国际市场迈进。例如通过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率先改革,使浙江省产业发展拥有一定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多元化主体出口培育力度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让对外贸易企业重组过程含有更多实力派民营企业或私人资本成分,加强国有对外贸易改革进程。基于贸易主体多元化基础扩大对外贸易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族群,以扩大出口企业主体的方式来促进出口和社会经济上升。

3.充分利用外资,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对于外资投向企业要进行约束和调整,加大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外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产业的投资,综合区位因素进行全省引资策略规划,采用转让经营权,兼并重组等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商关注,突破传统以投资商数量为准的衡量标准。数量带动质量,逐步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转移等效应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升,呈现出外贸出口规模大,速度快,商品结构优化,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等特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对外贸易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越发凸显。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浙江省目前已与230多个国家建立直接经济贸易关系,一个具备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当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沿海地带区位优势得以彰显,对外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新形势下如何以浙江省外贸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带动我国其它省份外贸发展,并为其产业调整提供可鉴经验仍需我们相关从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09):33-36

[2]王鹏.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3(08):235-267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6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促进作用

一、绪论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它是一国生产要素增加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提高的共同结果。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该国参加对外贸易程度的重要影响。从具体国家和地区来说,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这“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从1978~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15%以上。由于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10%不到迅速提高到1998年的40%左右,以及2003年的60%以上。中国在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经济也取得了年均8%左右增长的幅度。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引进了大量外资,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进口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投入品,逐步建立起了耐用消费品、轿车、通信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一批先进产业。贸易的扩大使得许多中国的产品能够利用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来生产,产品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所加强。另外,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这在缓和就业矛盾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一)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需,促进生产发展

1.利用国外市场加快社会产品的实现,促进再生产不断扩大。社会产品的实现,指社会将其所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出去,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生产与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要求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否则就会出现某些产品的过剩或不足,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利用世界市场,解决商品的实现问题,对再生产的不断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国际市场取长补短,促进再生产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以及各部类、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比例都需要达到综合平衡,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对外贸易可以通过国际商品交换,转换使用价值和实现价值,取他家之长补本国之短,从而改善和加强生产力构成中的薄弱环节,促进最优比例关系的建立,迅速实现高水平的综合平衡,大大加快再生产发展的步伐。

(二)引进先进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的提高直接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应用完善,都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和付出很高的费用。所以对于各国而言,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加速提高本国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经济效果,第一是直接增加产量,消除“短线产品”,满足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第二是直接引进技术避免了开发成本,可以节约资源;第三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四,能够迅速缩小与国际领先技术间的差距。

(三)提高利润率,加速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内价值总量,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上拥有一定的优势,所花费的成本低于世界平均成本,此时,出口商品是按照高于国内价值的国际价值出售的,它所换到的进口商品就能比在国内换到的同种商品更多、更便宜。既然通过对外贸易获得了比国内更便宜的商品,增加了国内价值总量,那就获得了额外的高于国内正常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因而也会相应地提高国内的一般利润率。

2.通过对外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进口,一方面可以获得廉价的原料、机器等生产资料,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从而节约用于不变资本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获得食品、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等消费资料的可靠而便宜的供应,使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生活资料价格越低廉,工资也越低,而工资成本越低,利润率就越高。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

事实上,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是制度、资本、技术、管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外贸易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只是外因,或者必要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只有在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发挥促进作用。

第一,本国必须有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在出口方面,如果国民经济结构较不合理,不断扩大的出口会使资源大量流入出口部门,加大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的差距,此时出口增长不能有效发挥其促进作用,牵引作用变得极为有限。

第二,本国企业必须有争取利益的内在动力。在进口方面,如果企业缺乏争取利益的动力,即使存在进口竞争的压力,他们也不会努力谋求自身效率的提高;即使给他们先进的进口设备和技术,他们也可能不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设备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必须保证充足的贸易量,同时贸易的时间必须持久,如此才可以保证对外贸易能够产生充足的出口收入及其收入的稳步增长,进而保证对国内经济持续、有效的刺激。

四、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类型

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的大小,还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所采取的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对外贸易对国内的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还需要从具体时间出发,正确选择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类型。

(一)第一种经济增长类型针对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和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国家,其对外贸易策略是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为主

特殊的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得这些国家具有供给初级产品的能力,而外部的工业化产生了对作为食品、原料和燃料初级产品的持续需求。

(二)第二种经济增长类型则是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的贸易策略,即主要生产和出口制成品

与第一类型类似,出口在他们国内生产总值中也占很高比重,但是由于制成品与国内经济的联系更深入,且其贸易条件不存在下降的趋势,他们常常能够获得比初级产品出口国更快的增长速度。

(三)第三种经济增长类型适用于具有较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且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优势的国家

对于这类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进口克服国内生产扩张导致的“瓶颈”,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出口获得外汇收入,以支持进动的规模,避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五、结语

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一命题,我们需要辩证去看待,一方面,我们到看对外贸易的确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言,这一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闫国庆等.国际贸易思想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晓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5.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7

获取贸易利益是任何个人、企业、国家和地区参与对外贸易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动因。对外贸易能够获得的贸易利益有两种类型:其一为直接利益,其二为间接利益。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外贸易作为一个流通部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国民经济中无可替代的重要部门之一,对外贸易除了在流通过程中获得直接利益外,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内其它生产部门产生联系,同时给他们带来诸多的有利影响,这些有利影响就是对外贸易的间接利益。从出口看,随着出口的扩张,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会实现规模经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出口部门的高效率,可以使国内低效率资源流向出口部门,也会促使国外对出口部门投资的增加,从而产生规模经济、资源配置优化和增加国内外投资的效应;出口的扩张,将加快国内的工业化进程;出口的扩张,国际市场的需求会迫使国内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进口看,国内短缺的生产资料,尤其是技术设备的进口,将增强国内的生产能力,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进口的增加,将会给国内市场带来竞争压力,迫使同类商品的生产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等等。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各种间接利益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将表现在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上,因此称对外贸易的间接利益为经济增长效应。对外贸易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门路、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生产能力等渠道,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当然也就能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对我国贸易现状分析入手,阐明新形势下坚持“以质取胜”战略的现实选择,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意识,改变低价格竞争策略,努力打造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从“我国制造”到“我国创造”的转变,就能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现有贸易增长方式呈现以下特征:

(一)以数量型扩张

我国对外贸易额连续多年一路上升,其基本特征是每年的出口商品数量显著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年均增长超过同期世界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外贸出口规模扩大推进了我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排名。1980年我国外贸出口181.2亿美元,仅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0.9%,在世界出口排名榜上列第26位。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9690亿美元,跃居世界出口排名榜第1位。我国纺织服装、棉花、皮鞋、玩具等多种出口商品已连续多年雄居世界出口的首位。

(二)加工贸易为主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加工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曾一度达到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最高达到56.9%.1981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26.35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8319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7.2%,其中出口5104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2.7%,进口3215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40.6%.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外贸出口额中的所占比率相对较高。

进入21世纪后,加工贸易已逐步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外贸中占主体地位的贸易方式。并且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崛起是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息息相关。

(三)“三资”企业成为出口贸易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特别是1992年对外进一步开放后,放宽了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限制,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进入我国,成为新一轮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直接投资急剧上升。1979年到1982年我国四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为17.69亿美元,而2011年一年就达到694.68亿美元,累计达到7039.74亿美元。

外资到我国的投资主要是看中了我国庞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劳动成本。外商投资企业采用了大进大出的生产方式,在国外采购原材料,在国内加工,生产的产品又出口。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50%以上。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引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率逐步上升,使进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质的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三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国有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

(四)出口市场结构比较单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发展。但前十大贸易伙伴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仍比较大,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一直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直到2011年才有所下降。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东扩后的欧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先后被欧盟和美国取代,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欧、中美、中日2011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6.8亿美元和2073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生产要素的进口可以直接增加一国的要素供给对大部分国家而言,由于在资源察赋方面存在差异,都不可能完全拥有生产所需的全部生产要素,这时生产要素进口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前提;对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在其经济起飞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曾从欠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获得稳定而便宜的工业原料,这些生产要素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弥补了国内相关要素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率,这对维持国内的投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与发达国家一样,需要进口部分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生产现代机器设备的能力,通过进口从发达国家所获得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综合实力较弱;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单一;产品非价格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出口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内外投资的增加

一国出口部门的要素收益远远高于进口竞争部门的要素收益。就是说,出口部门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比进口竞争部门的平均利润率水平高。这样,就必然会“引致”一部分国内要素流入出口部门,在国内要素流动机制比较平滑的条件下,大量的要素流入意味着出口部门的国内投资大量增加叫。除带动国内投资的增加之外,出口部门的迅速发展还将吸引部分国外的投资者进入。外资作为资本形成需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资本的形成,从而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快慢。外资的进入再加上国内配套资金的运转,从而活跃了整个国民经济链条,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诱因。

3.出口的扩张可以带动国内就业的增加

对外贸易对一国国内就业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像对我国这样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意义无疑是深远而重大的。美国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曾对此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克鲁格教授认为选择开放的贸易战略,会更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GDP增长率的速度高速发展,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出口增加要求增加产量,产量增加从而就业需求增加。克鲁格教授认为,与不同的贸易战略相配合的贸易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所有产业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到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率。

因此,如果一种贸易政策会促使所有产业和企业选择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这也会相应提高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这一观点恰为我国浙江温州及广东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加工贸易方式,从而扩大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一步步走向繁荣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利用这种方式扩大就业的可能性和优势比沿海地区更明显一些。这是因为加工贸易的标的几乎全部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不高,这对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资源又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4.对外贸易能够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亦即对外贸易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实际上,这一假定与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符合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R·克鲁格曼认为,在国家越来越相似,市场竞争越来越不完全的今天,规模经济已经代替要素票赋差异而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了。我们知道,许多产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这一规模仅仅依靠国内狭小的市场往往无法实现。而一国大力促进产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就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创造条件。日本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在国内关键性的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的生产如钢、汽车、电视机、化学纤维等方面都实现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在这种规模经济的形成之中,日本的出口贸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汽车出口占日本小汽车总产量的40.7%,电视机占46.6%,合成纤维占71.3%.钢管占56.1%,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出口,上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无法实现的。

(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低价格竞争引起反倾销调查逐渐增多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到2011年6月,我国受到其他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己达600余起。仅2010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就达51起,涉案金额17.9亿美元,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反倾销是针对倾销而言的,所谓倾销是指一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倾销行为一出现,就被一些国家认为是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并通过立法采取反倾销措施予以抵制,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根据《反倾销协议》,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件: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我国产品普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和贸易伙伴对我国产品采取防御性甚至进攻性的贸易措施,而反倾销就是最容易采用的手段。另外按《反倾销协议》规定,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在确定倾销的正常价格时,进口国一般采用“替代国”的价格作为基价。我国产品的许多贸易对象国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确定我国产品的倾销幅度时常常背离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选择其他“替代国”的价格作为确定该产品正常价格的依据。由于“替代国”制度的灵活性和不合理性,从而为进口国在确定倾销寻找替代国时滥用“自由量裁权”大开方便之门。

例如: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烧瓷锅,美国选择的“替代国”是瑞士,结果不但倾销成立,而且还被征了67%的反倾销税;我国出口到美国的鬃刷,选择的“替代国”是日本,结果被征了127%的反倾销税。

2.经济规模与社会效益严重失衡

目前我国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包括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我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许多国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许多国家消费者无法抗拒的产品。我国制造的规模迅速扩大,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快速上升的同时,存在着很多遗憾:从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主要出口商品的数量及价格中,可以发现出口商品总量最大的棉机织物、鞋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单价分别是1.2美元、2.7美元和64.2美元。2011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一般机电产品(包括彩电、冰箱、空调)等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接近30%,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附加值低,价格非常低廉,扣除成本,利润非常低,有些产品甚至单价只有几美分的收益。美国出口一架波音民航客机就相当于我国20万-30万台彩电的出口额。

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的模式上。依靠投入大量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我国的“羊绒衫出口第一大国”是以草场连年载蓄量超标、植被逐年衰退为代价,4只公山羊一年的绒毛产量加在一起才能织就一件羊绒衫;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香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香菇的出口也是以破坏性的资源消耗换取的,每栽培1250袋香菇,约消耗杂木1立方米,在香菇产量较大的地方,木材积蓄量正在急剧下降。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和任意排放的生产环境必然生产出低档次的、低卖价的“大路货”;“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降低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

三、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出口商品的质量是民族精神的标志,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而且事关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为更好地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商品的选择性、耐久性、美学性、功能性、可靠性、服务性、符合性、声誉性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打造高价值的自主品牌,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提高出口产品非价格竞争力

提供能够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或欲望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东西,在市场上包括实体商品、服务、体验、事件、人物、地点、财产、组织、信息和创意。营销大师非利普。科特勒认为产品包括核心利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增加了更多的顾客价值,构成顾客价值层次。从本质上说今天的产品竞争不在于企业在工厂生产什么,而在于工厂以外它们增加的形式,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安排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消费者一般从产品的特色和质量,产品服务组合和质量,产品的价格等因素评判他所接触的产品。

1.把握顾客价格心理,巧定商品价格

由于商品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消费者购买的非专业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尤其是在购买自己不太熟悉的商品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价格同商品品质及内在价值联系起来,把价格作为衡量商品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他们往往认为,商品价格高,则意味着商品的质量好,价值大;商品的价格低,则说明商品的质量差,价值小。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便是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奉行的价格心理准则。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的迅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商品种类急剧增加,商品品质日益提高,消费者很难依靠传统经验,从使用价值来判断商品品质的优劣,也很难根据价格的理论构成来判断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在心理上把商品价格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高低和品质优劣标准的情形越来越多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的诸因素中最具刺激性和敏感性的因素。商品的价格不仅表现着商品的价值,而且在某些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中还具有反映自身社会及经济地位高低的社会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能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心理活动,把商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品位、偏好、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等联系起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价格比拟,让价格的高低来反映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性特征,以满足个人的某种社会心理需要。如家用轿车的价格通常与主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男西装、男衬衫、女用香水和女皮包等商品的价格也能显示其主人的身份地位。企业在正确制定价格策略时,一定要深入研究价格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把握其价格心理特征,不能随意采取低价格策略。印度尼西亚久负盛名的服装品牌巴厘克第一次在日本举办展销会时,吸引了各界社会名流和高级贵妇的光临。集精美、新潮、娟秀、华丽为一身的巴厘克服装让与会者赞不绝口,但展销会结束时几乎很少购买者。主要原因是举办方对巴厘克采取低价定价策略,而贵妇们认为穿一件便宜货在身上,脸上无光,会遭人讥笑。第二年再次举办展销会时,巴厘克的价格比上次高出了3倍,展销会结束时所有服装被抢购一空。价格是决定产品销路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产品跨越国界、走向国际市场后,价格制定的适当与否,常常直接关系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与所占份额,影响到企业所获得收入和利润的大小。

由于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素很多,国际价值、一国货币价值、市场供求、竞争等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国际市场价格具有复杂性、竞争性和多变性。盖洛普公司曾对我国消费者作过一次全国性的市场调查,他们在被抽调的3400名被访问者家中采访,5206的城市被访问者说,只要产品质量好,他们宁愿多付钱。这其中41%的人宣称,只要是名牌,他们不在乎价钱。我国出口企业在制定价格时需在综合考虑市场行情、竞争程度、购买者心理动态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其他要素的基础上,选定好定价目标和定价方法,灵活选择、巧妙运用多种定价方法,使产品价格既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又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2.制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产品的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论文格式诚然,价格是反映市场变化最灵敏的因素,对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工业经济时代,那时企业的任务是制造产品和销售产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任务已经变成制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企业的市场竞争转变为能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竞争而非产品的价格竞争。营销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顾客所期望的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解决他们所面临问题的工具。现代营销学中关于产品的陈述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你卖的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洞”,意思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是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特定需求的工具或手段,消费者购买的并不是你的产品本身,而是他的某一需求或利益满足。对消费者来说产品要能够满足他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激发他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这样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真正吸引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因素并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产品或服务能够为他们提供的价值的大小。消费者之所以喜欢你的产品,也是因为他们相信你的产品能给他带来的价值比同类竞争产品更大。如果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味地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的话,不仅会使企业利益受损,而且消费者也并不一定从中获得了更高的价值,因为价格竞争伴随的必然是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也有损企业形象。以差异化产品、高附加价值服务、核心技术能力等进行竞争,所获利益要远比低价流血竞争来得优厚。企业能赚取丰厚利润,也要比低价争夺市场占有率更有意义。企业的成功应该是凭借实力,企业的利润也应该是来自对市场的价值,而打击对手从来就不应该是企业的目的。

企业在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感知的价值可能是低廉的价格;可能是想从产品中所获得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付钱买回的质量;可能是我的全部付出所能得到的全部。能为顾客提供他所需要的价值,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高的产品质量、最佳的客户服务、最好的服务保障、最广泛的消费选择、独家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等,都可以构成产品非价格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优质服务、鼓励顾客参与、加强渠道管理、建立企业信任管理等方法创造并增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如工BM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对顾客的价值制造和传递,增加了自己的竞争能力。

(二)争取合理贸易利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是我国企业加入全球生产和采购链条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到2011年的8319亿美元,增长了333倍,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48.6%.可以说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持续地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就业规模,据广东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占55%,吸收了约1000万人就业,估计全国借此解决就业的人数约近2000万。加工贸易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吸纳的大批就业人员,培养了大量能够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熟练劳动力,极大地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其次加工贸易带动了我国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家用电器就是从组装起步,后来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目前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家电、便携电脑等机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2010年,99.9%笔记本电脑,99%的彩色视频投影机和微型计算机,98%的等离子彩电,97%的DVD,窗体顶窗体底端96%的船舶均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9282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0.7%,占机电产品出口的74.0%,较九五期间增长2.4倍,年均增长29%;窗体顶窗体底端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5438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1.4%,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57%,较九五期间增长4.5倍。加工贸易不断向产业链的自主研发环节延伸,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外商已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超过75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近40家。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在于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靠客户供应或自行从海外进口,加工装配后的成品又通过客户所掌握的销售渠道进入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只是发挥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收取有限的加工费。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经济活动往往处于增值能力有限的低附加值的产业环节,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往往处于增值能力较大的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发达国家正是通过控制增值能力较大的核心技术产业环节,采取“以质取胜”的战略,长期垄断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而发展我国家从事的是增值能力有限的一般技术产业环节,只能采取“以量取胜”的战略,进行成本竞争异常激烈的低附加值产业活动。发达国家的企业参与产业竞争依靠的是技术和质量,而发展我国家的企业参与产业竞争依靠的是成本和规模。如世界电子行业的产业链条第一层次是美国的微软和因特尔,垄断全球大部分的芯片和软件市场,在世界电子行业获取的利润占60%以上;第二层次是日本和韩国,生产电脑和一些电子器件中的关键部件,利润占20%左右;第三层次是发展我国家如我国的东莞、昆山,主要是对电子产品进行组装和贴牌,赚取不到10%的利润。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我国一家给沃尔玛供货的厂家,10年前一件产品出厂价7美元,如今被砍到4美元。如果在未来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仍旧依靠成本优势从事生产活动,那么随着低技术和低价值的产业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优势将越来越少,甚至会逐渐丧失。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看,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30%,70%来自于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名牌产品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8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组合流动已逐渐加快,各国对外经济贸易市场相互依赖性逐渐加深,由此产生的贸易规则逐步趋同。在这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对外经济贸易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呈现出多种变化,具体如下:

1.1经济贸易自由化成为主导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有经济贸易的自由发展和经济贸易的保护手段的矛盾存在。总体来讲,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已呈现自由化的态势,并且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已成为各国经济贸易政策的主导。但经济贸易的保护手段并没有得到根除,这是因为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已经深深地浸没在经济贸易的残酷竞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优势赢得利润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这几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屡次遭遇贸易壁垒,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国家对其产品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

1.2经济贸易结构的变化升级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此导致了对外经济贸易结构也相应做出了调整,一方面货物贸易中加入了高新技术提高了技术含量,使得初级产品经济贸易在总体经济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经济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促使了服务贸易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2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GDP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而作为对GDP贡献较大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始终保持高速运转。自加入WTO以来,我国深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对外经济贸易顺差和贸易总量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顺差是1961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达到22073亿美元,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很显然,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主要还是数量的扩张,缺乏产品附加值。同时,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粗放型增长态势引发了环境和能源的各种问题,导致了对外经济贸易的不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所获得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席卷而来之时,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正迈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在此重要时期,我国对外服务加工贸易正逐渐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研发水平等重要的服务环节在国际市场上的转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这也给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积极倡导对外经济贸易的自由化,遏制一切贸易保护主义,促使双边乃至多边贸易体系的更加完备。鉴于此,这必将使我国在对外服务经济贸易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我国商品的大幅出口,为我国赢得经济贸易发展的巨大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实行的“走出去”进行跨国投资,有利于我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同时我国还将积极地采取“引进来”的措施,从国际市场上吸收利用稀缺资源和核心技术,提高吸引外资的水平和能力。这都将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条件。另外,技术、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金融的改革和开放促使我国与国际接轨,及时汲取优秀经验,完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良好发展。

2.2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的诸多领域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就使得与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此便产生了诸多贸易摩擦。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于我国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和政策不完善,从而诱发了一些贸易摩擦。在全球经济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前提下,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既要考虑国外因素的影响,又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与能源、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影响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水平较低,缺乏自主研究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商品。(2)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高。在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对外经济贸易出口额的10%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持续出现贸易逆差,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好的影响。(3)由于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我国企业只是单纯的对技术的引进和模仿,对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最终导致了我国是数量上的生产大国而不是核心技术拥有大国,如此一来我国付出了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的沉重代价,但却没有从世界市场上分得足够多的利润,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

3加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贸易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还使单位GDP环境损失逐步降低,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所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我国实行自由的贸易发展政策,可以将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效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生产出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如果我国实行自由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那么我国生产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可以借助国际市场销售出去,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国内剩余产品的产生,又可以增加中国居民的经济收入,最终也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2)我国实行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借助国际贸易市场引进国内缺乏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如果缺乏这些,那么国家的相关产业就得不到持续发展,或者国家只是利用国内的有限资源进行生产,不仅有使资源枯竭的危险,而且还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4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4.1关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4.1.1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要将发展与可持续性相结合,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同时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环境等全面和谐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意义在于两方面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可持续是关键。发展是指人类社会有形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是指由于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这些要求当代人必须采取措施不仅要满足当代人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财富的需求,同时又要兼顾后代对资源的需求,要为后代的发展留有空间。

4.1.2政策建议

(1)积极发展并完善多边经济贸易关系

我们要对周边地区和国家深入开放市场,建立经济共同体和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对其市场的经济研究,积极拓展我国在中东地区、非洲地区和拉美各个国家的进出口市场份额,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同时,我国应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多边经济贸易谈判,在谈判中发挥自己的建设性作用,维护自身的利益。

(2)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要建立并完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加快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完善。发展附加值高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并且要把开发的重点放在绿色产品等无污染的产品上,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手段进行对外经济贸易的有效发展。

(3)降低环境成本,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我国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绿色产品,降低环境成本。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要将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向效益质量型发展方式转变,以此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2提升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4.2.1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

我国现行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战略,这样的战略易导致粗放型经济贸易增长方式,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并没有与对外贸易数量同种程度增长。如此,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国,但其经济结构还是低水平的接近于中级结构的大国经济。这就要求我国要实行平衡型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我国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资源稀缺,必须要充分利用国外的优秀资源。同时,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强,我国对世界各国的依赖性和竞争性也在逐渐加强。所以,我国还要将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导向,通过增加对外经济贸易,增大就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2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是影响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们不仅可以将产业内的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还可以促使产业群内的企业之间加强竞争,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我国的产业化集聚程度低,规模经济效益还没有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高,致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所以,我国要利用目前所面临的机遇期,加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采取租赁、联合、改组等方式整合和集聚各类产业,打破地区和产业的相互分割,以此来组建地域性的产业集群,形成区域整体优势,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企业要利用集聚优势,积极深化技术改革和自主创新,实现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最终达到增强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目的。

4.2.3合理规划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促进环境资源的有效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9

关键词:河北省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一、河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1.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现状

自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发展基本上呈正增长态势,尤其是近几年其经济增长尤为迅猛。首先从GDP指标来看。据历年《河北经济年鉴》整理得出,河北省GDP于1991年1072.0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至2005年河北省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096.11亿元,截止2010年底河北省GDP为20197亿元,近二十年间河北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维持在5%左右,年平均增速为16.5%,经济发展情况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从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指标来看。近20年来,随着GDP的剧升,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除2008年和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余年份本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最后从一、二、三产业来看。在产业结构视角方面,河北省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其GDP占全省GDP总量的85%左右,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在产值比重方面,据历年《河北经济年鉴》数据得知,自1989年至今,几十年间河北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二、三、一”产业结构。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1)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总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使其对外贸易一直持续稳定的增长,并在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排名中长期位居全国第十(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但与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我国其他沿海贸易大省相比,河北省对外贸易在规模和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约为8%,进口总额占河北省GDP的比重平均约为3%,进出口贸易总额与河北省GDP之比的平均值达10.92%。河北省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5%上升至2009年的17.19%,增长了71%。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构分析

①方式结构

河北省对外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占河北省对外贸易的绝对主导,加工贸易发展缓慢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一般贸易所占比重高于80%,而加工贸易则发展严重不足;同时,进料加工所占比重高于来料加工贸易;其他形式的贸易绝对数偏低,仅占对外贸易总体的比重较小,在贸易总体中几乎微乎其微。据河北商务网数据显示,一般贸易仍以83.9%占2010年河北省进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占河北省进出口总额14%比重的加工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47%。

②所有制结构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多元化外贸主体战略,进出口企业所有制变化较为明显。该省对外贸易中国企出口贸易额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46.5%减至2010年的23.62%,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自2003年的31.l%上升至2010年的41.74%,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自2003年的22.4%上升至2010年的34.45%。国企、外商投资和私企2010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1.85093亿美元,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外资和私营三足鼎立的进出口主体格局。

③地区结构

河北省对外贸易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居于优势地位的唐山、石家庄及秦皇岛三个地区对外贸易额占全省比重达55%(2008年河北商务网数据)。2009年唐山市以61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再次居于榜首,进出口总额为55.1亿美元的石家庄市屈居第二,保定市则以40亿美元外贸总值首次进入前三甲。而跌落至第五位的秦皇岛市外贸总额为33.2亿美元,原因为煤炭出口量的严重萎缩。另据2010年河北省商务网统计数据表明,唐山、石家庄和秦皇岛三市的对外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71%。

④商品结构

一方面在出口产品,中端产品居于主导地位,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迅猛。2009年石家庄海关数据显示,河北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7.8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0.43亿美元,同比于2006年增长了71.11%和3.15倍。河北省对外贸易于2010年开始止跌回升,机电产品35.8%、钢材18.7%、高新技术产品14.1%、服装及衣着附件9.6%、光伏电池及组件8.0%以所占比重依次位于出口产品前五名。

另一方面为进口商品,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持续下降而制成品比重则呈持续上升态势。2008年,铁矿砂及其精矿、机电产品、农产品、大豆、高新技术产品、钢材以所占进口额比率位于进口产品前六位。2009年进口产品煤挤代了钢材。由供求影响引申价格影响进而演变为受两者双重影响,2010年河北省进口商品中铁矿砂、大豆等产品的进口额开始小幅下降,而受运力、成本双重制约的煤炭需求稳定,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值有所增长。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原因分析

1.出口方面的原因,首先出口退税政策虽有利于出口成本的降低、资金周转的加速,进而保障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促进河北省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并带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河北省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多项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其次以出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少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以低成本占据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2.进口方面,由于以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进而既不利于技术进步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促进进经济增长。然而,尽管进口增长的影响小于出口增长,但进口增长可以通过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进口为出口服务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因而不可小觑。并且,进口产品的类别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断优化,如初级产品持续下降、制成品持续上升等,足以证明河北省进口产品类别随其经济增长而优化,有利于河北省进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3.进、出口贸易两者关系方面,因受产品结构层次低、企业对创新能力消化不够等,致使进口贸易无法带动河北省经济增长,又由于当前较小的进口规模和经济效益,只能以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等方式为服务于出口,对出口贸易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但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既能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同时又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进口贸易的增长。

三、政策建议

1.以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相结合,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为了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应找准并抓住区位优势和有利时机,调整进行区位和产业结构,以扩大外贸规模和水平,带动河北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通过提高河北省加工、制造、流通等相关产业的能力,提高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调控能力,依赖河北省的区位优势,与其他地区形成“能力互补、战略总分”的区域互动机制,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规模的,以达到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其次,河北省应充分利用秦皇岛港、京唐港等重要港口的港区优势,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大港口、大仓储、临港大产业”港群体系,以港口经济带动对外贸易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

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建立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

尽管河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与广东、上海、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对外贸易的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紧密相关。为了提升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的带动作用,应进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起到对省域经济的高效支撑,进而使得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完善的相关贸易制度,构建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法规保障贸易争端的能力,从而为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供制度保障。

3.提升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要提升河北省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首先应实施品牌战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加强产、学、研联动机制,使河北品牌:生得出、长得大、留得住。同时,还应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走一条具备河北特色的科技兴贸之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新产品开发补助、引进设备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渗透,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产品的档次和核心竞争力。

4.做强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提升河北省的加工贸易水平,促使其转型升级,首先应积极与其他地区的一体化战略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分明的优势产业格局。其次完善加工贸易法规,为南资北移和产业梯度发展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同时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提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技术保障。最后通过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辐射效应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提高出口产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提升河北省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林,董超.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的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2011(03)

[3]陈宏付.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0(05)

[4]邵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贸,2012(03):220-221

[5]姜洁.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2(06)

[6]靖学青.上海市外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07)

[7]陈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12)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10

[论文关键词] 对外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经济增长 [论文摘要] 本文论述了对外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学术界对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状况与争论,并着重分析了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增长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又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都会涉及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晚期重商主义学派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绝对利益论,再到后来的比较利益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剩余产品出路说和“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如普雷维什的“中心—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模型。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地带,中心控制,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吗 从上面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争论,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促进论的代表是罗伯特逊,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而普雷维什则以“中心—论”表示反对。 为了支持各自的理论,经济学家也对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国内外大批学者运用我国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大都支持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因为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一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对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不能一味崇拜出口,也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出口而排斥进口,认为进口会减少GDP的增长,从中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就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贸易乘数论也认为出口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会抵消这种作用,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明显的告诉人们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看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出口贸易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重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出口加工类的企业打击更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退,出口增幅下降。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有限,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出口贸易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有重大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被重视。 二、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早要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出口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后来的大卫·李嘉图也指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提出美国能保持如此久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中国廉价的商品输入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通过进口技术先进国家的产品,可以使其包含在产品中的先进技术扩散到本国,工业后发 国家也可以通过进口贸易,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国内的劳动生产力。对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具体如下: 1.进口贸易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口国外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可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干中学”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来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会给国内企业造成压力,促使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 2.进口贸易有利于稳定物价。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资源,可以抑制物价的上升,保证利润。这一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明显。 3.进口贸易与FDI相互促进。随着进口国进口额的加大,出口国企业为节约成本,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直接到其国内投资;而FDI的进入又会派生出间接的进口贸易,而且会带来技术和管理上的新理念。 无论对外贸易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增长,我们都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尽管在现在的国际分工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会处在不利的位置,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对外贸易是不可避免的,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开放,融入全球的经济发展当中去。 当然,现在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出口贸易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我们也忽略了进口贸易的作用,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单独介绍了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11

关键词:对外贸易;乘数;经济增长

一、引言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认为贸易顺差能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会减少国民收人、加重失业。我国的对外贸易乘数相对较小,其发挥作用的程度有限。我们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的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通过贸易的发展可以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

近几年, 国内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这方面的讨论致力于是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第二,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际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测算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二、相关理论概述

1. 凯恩斯外贸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阐述其乘数理论。在本文中,以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政府购买、M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r表示利率,一系列恒等式可表示如下:

Y=AD=C+I+G+(X-M) ; C=C- + Y; I=I(r,Y)

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i代表投资倾向、φ代表出口乘数、δ代表进口乘数

投资乘数:i=;出口贸易乘数:φ= ;进口贸易乘数: δ=

2. 哈罗德外贸乘数理论

哈罗德在其著作《国际经济学》一书中,拓展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他从分析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认为在开放经济的模式下同样可以看到乘数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假设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M代表进口、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代表边际进口倾向、s代表边际储蓄倾向、X代表出口,则:

Y=C+I+(X-M)

dY=dC+dI+dX

dY=α+dY+sdY+δdY

根据均衡方程式的定义 dI+dX=sdY+δdY ,整理可得,

dY=,至此可得哈罗德对外贸易乘数为,表示出口所带动的国民收入增量中,用于国内储蓄的增量越大,则乘数越小。

3. 哈伯格―蒙特格勒外贸乘数理论

假定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汇率和价格不变而收入可变,同时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将国际收支问题简化为贸易收支问题。假定Y为国民收入,C为国民消费,I为国民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额,M为进口额,X-M即为净出口、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δ代表边际进口倾向、Mˉ表示自主进口、Cˉ表示自主消费。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为:

Y=C+I+G+X-M

C=Cˉ+αY

M=Mˉ+δY

整理可得:Y=(Cˉ+I+G+X-Mˉ),则可得对外贸易乘数为 ,其表示当一地区过国家在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增加时,国民生产总值会因为外贸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增加,从而促进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分析

1.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其均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假设M表示出口、X表示进口、GZGDP表示贵州省国民生产总值,则:

对外贸易系数= ;进口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贵州省作为我国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西部省份,其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我国其他省份,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如表所示,贵州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徘徊在4%-7%之间,说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如此,但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对其对外贸易的冲击依然很大,2009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近3个百分点。如下表所示:

注:1.数据来源:贵州省历年统计年鉴;2.对外贸易依存度为作者整理计算所得。

3.2 边际消费倾向

1936年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阐述了其边际消费倾向(MP)C理论,MPC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其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在本文中,假设Y代表国民收入,CON代表消费,根据凯恩斯理论设定理论模型:

CONSUME=a+bY+ ε

b=MPC=;

本文主要依据EVIEWS6.0软件,运用OLS对方程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下式:

LOGCONSUME = 46.15 + 0.296*LOGY

t (2.04)(30.7)

Rˉ2= 0.9916

回归结果表明调整后拟合优度为99.16%,其较好。其P=0,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不存在自相关问题。b=0.29,表明边际消费倾向为0.29,其消费对GZGDP具有正的影响,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则GZGDP就有0.296个单位的增加值。

3.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MPM或MPI,一般缩写m)又称为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简单地说,某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该国的人民收入增加时,就越倾向于进口国外产品。

假设Y表示贵州省全社会生产总值,M代表进口,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M=a+δY+ε

利用2001-2009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LOGM = 2.11979753792 + 0.023*LOGY

t (0.15) (3.76)

R2 =0.66 DW=2.3

该结果表明进口与贵州省GDP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是很显著,其边际进口倾向m为0.023,其说明贵州省在进口国外商品方面动力不足。

小结:

根据哈伯格―蒙特格勒外贸乘数理论,一国或地区的贸易乘数为,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δ代表边际进口倾向,由以上可知,α =0.296,δ=0.023,则我们可知贵州省对外贸易乘数:

=≌1.37

结果可知,对外贸易乘数约等于1.37,说明贵州省每进口一单位的国外商品,将创造1.37个单位的社会总产值。其对外贸易乘数较小的原因,我们可从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可略知一二。

四、贵州省对外贸易乘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假设及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通过分析并比较进口贸易乘数与出口贸易乘数,进而检验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

假设Y代表国民收入、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乘数、x代表出口乘数,构建经济计量模型:

进口贸易对贵州省社会总产值的回归方程:Y=a+mM+ε (1)

出口贸易对贵州省社会总产值的回归方程:Y=b+xX+ε (2)

可得,x=0.73 m=0.87,进口贸易乘数m大于出口贸易乘数x,还表示贵州省每进口一单位,将创造0.87个单位的社会总产值,每出口一个单位的经济产值,将产生0.73个单位的社会总产值。

小结:

从回归结果可知,贵州省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贵州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从上文当中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可见一斑。

五、最终结论与思考

贵州省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省份,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正处于初步阶段,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同时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是很高,其进(出)口贸易乘数相对较小,这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从另一方面同样可以得出,贵州省发展对外贸易的潜力巨大。为此,本作者给予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贵州应该立足国情省情,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乘数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潜力,同时从上文当中的分析可知,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对贵州省的对外贸易冲击很大,为此必须关注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趋利避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 550025)

参考文献:

[1]凯恩斯[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英).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2月 93-93.

[2]高敬峰.我国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分析[J].国际经济探索.2001.3.

[3]蔡纳米.中国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修正与发展[J].世界经济.2002.8.

[4]吕晓莹.中国对外贸易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开发研究.2003.5.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5-36.

[6]姚丽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9).

[7]刘小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1(9).

[8]陈家勤.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与外贸扶持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J].财贸经济.1999(6).

[9]贾金思.论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财贸经济.1998(6).

[10]赖明勇.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4).

[11]杨全发.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

[12]赵陵.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2001(8).

[13]林毅夫.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在考察[J].国际贸易.2001(9).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12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1亿元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增长了49倍多,年均年增长9.4%。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1%左右提高到近4%,在近30年时间里保持这种高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六位。迄今为止,只有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3个经济体在20世纪连续40年保持年均7%以上增速的记录。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概况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1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7%。我国的外贸规模已由世界第32位攀升到2004年的第3位,利用外资也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600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7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308亿美元。

继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更是达到14221.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3.2%,相当于2001年的2.8倍。2005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98.1亿美元,创当月进出口总值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2005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48.1亿美元,增长21%。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与前6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超过千亿美元规模,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分别突破2000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

日本经济学者小岛清的观点是,要揭示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把贸易量的扩大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加以对比更为合适。因此,本文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上加以分析。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外贸整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三种。就世界范围来看,在2000年当中,世界总贸易依存度为25.1%,发达国家为21.8%,发展中国家为35.6%。货物贸易依存度:世界为20.5%,发达国家为17.4%,发展中国家为30.1%,中国为21.1%。服务贸易依存度:世界为4.6%,发达国家为4.3%,发展中国家为5.5%。

结论与对策建议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很明显的时期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进口是对经济增长的漏损,进口的增加将减缓经济的增长,加重进口国的失业,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但经济的增长将会拉动进口的增长;出口则是对经济增长的一个纯拉动,出口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内的就业。

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上升,加速通货膨胀,此时的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这时的进口会增大本国的供给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进口产品又分为进口消费资料和进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进口会提高国内的暂时供给,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生产资料的进口能增加国内的长期供给能力,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则会降低国内的供给能力,加速通货膨胀,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而出口初级产品和大量的原材料则会降低国内的生产能力,导致国民收入下降,这就是有名的“贸易贫困化”理论。但另一方面,出口能增加进口,从而增加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