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4:28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206-02

引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旅游地迅速崛起,成为了地区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著名的旅游地慢慢地开始走向衰退,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水平下降、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衰退?如何避免衰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的热点之一,该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被广泛用于分析、解释、预测旅游地的演化,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境,引发了对该理论模型的一些质疑和争议。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是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20世纪以来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该理论的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研究地中海旅游乡村提出的,他认为旅游乡村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掘阶段、增长阶段、衰落阶段。而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他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

通过研究,一些学者支持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如Chris Cooper和Stephen Jackson在对英国the Isle of Man研究中认为,虽然Butler的模型被批评在实践中难以运作,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释工具,可用来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英国the Isle of Man的个案就是一个证明该模型实用性的例子。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向国内全面介绍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之后的几年中在旅游学术界引发了关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争论。还有一些学者认可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但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上争议较大。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与Bulter不完全相同,而且还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创新和补充。比如广受关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5阶段和4阶段的观点,Gary R Hovinen(1982)以美国Lancaster县为例,认为Lancaster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以成熟阶段代替了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巩固和停滞阶段。佘书炜(1997)认为现有的理论模型不能够很好地揭示出旅游地的演进规律,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双周期模型。喻震、唐善茂(2004)认为传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基于传统的经济理念来思考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略显偏颇,他们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三维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新模型―旅游地生命球体理论,从而能更全面的考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该理论的真伪和科学性提出了质疑,杨森林(1996)从关于旅游产品的“硬核”、形成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特性、实践的检验等三方面得出了他的研究结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又缺乏有力的事实根据。如果用它指导实践,无疑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阎友兵 (2001)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它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在旅游科学中的简单移植和机械套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虽然学者们不同程度上对Butler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存在由起步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类似生物体的生命变化过程。如果是这样,任何一个旅游地都摆脱不了衰落的“宿命”,对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的命题是否成立的验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是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有利于了解旅游地不同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人为控制和调整,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实现旅游地的永续发展。但是从一些旅游地个案的研究表明,完全吻合Butler理论模型的很少,而且不同阶段的转折点很难判断,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因此不能把生命周期模型简单、机械地套用在所有旅游目的地演变上,这是不现实的。从一定程度上说Butler的理论模型也只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模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述评

表1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概况(1986―2005)

资料来源:邵晓兰,高峻(2006)

邵晓兰,高峻(2006)根据EBSCO和Elsevier两大数据库的搜索结果统计出来的表1研究发现国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回顾和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都是研究的热门话题。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发展,为控制和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Butler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地容量密切相关,如果旅游地容量达到饱和或超载,旅游地就会进入停滞或衰落阶段。因此Butler建议说,旅游地发展应保持在既定的容量限制之内。

C.Stansfield通过对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指出旅游地衰退与客源市场的改变、美国城市的整体衰退有关。

针对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出现了广泛的衰退。众多学者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研究(Urry,1990;Shaw&Williams,1997;Morgan &Pritchard,1999;Walton,2000;Agarwal,1994,2002),认为英国海滨度假地衰退原因与度假产品的独特性削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有关。

Cooper和Jackson对the Isle of Man的研究(1989)认为旅游地衰退原因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旅游地的环境因素、英国海滨胜地总体受欢迎度的下降、发展速度、可进入性、竞争旅游地相关。

谢彦君(1995)认为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施加影响,并提出了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

从上述文献可见,影响旅游地演进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包括旅游地旅游供给系统、旅游者市场需求和宏观环境等因素。这也可能就是导致生命周期曲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理论不足以解释或解决旅游地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出现了新动向,刘俊、保继刚(2007)在文章中提出在解决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衰退的问题时,国外学者们引入社学经济领域的转型理论,着重探讨度假地外部环境变化对度假地衰退的影响,认为度假地衰退是内外部复杂因素互动的结果。这种理论视角有助于拓宽生命周期理论过于强调度假地内部因素的狭隘,理论研究成果为政府促进度假地复兴的战略选择提供了依据。受到转型理论的启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海滨度假地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变迁是度假地衰退的根本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其他理论的结合应用为研究旅游地的演进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在旅游学科领域应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可能就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旅游科学作为边缘学科,旅游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应该囿于本学科领域,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其他学科拓宽旅游学科的理论,使旅游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引起了中外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不同学科相关理论的加入对该问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R W Butler.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1):5―12.

[2]Chris Cooper, Stephen Jackson. Destination Life Cycle:the Isle of Man Case Stud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16):377―398.

[3]Gary R Hovinen. Visitor Cycles Outlook for Tourism in Lancaster County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 9: 565―583.

[4]Donald Getz.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tination Life Cy-c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752―770.

[5]张文.对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的看法.载孙仲明等,旅游开发研究论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99―108.

[6]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13.

[7]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人文地理,2004,(5):5―9.

[8]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蒹与杨森林商榷[J].旅游学刊,1997,(1):32―37.

[9]许春晓.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1997,12(5):44―47.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产品成本设计目标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

一、引言

为保证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差异化与重点化同时,必需降低成本。成本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侧重于制造过程,然而,产品成本的很大程度上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1]。如图1所示,设计阶段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70%以上,但所需现金流出仅占5%左右,事实上,一旦产品设计完成,成本在以后阶段降低的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应将产品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产品设计阶段,并将成本管理从制造阶段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而产品成本设计PCD(ProductCostDesign)正是一种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

二、产品成本设计内涵与过程

产品成本设计源于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在“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DFC)”和“按费用设计(DTC)”等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系,属于产品设计与企业管理两个领域的交叉部分,是当前多种技术发展后的结果,不仅包括设计方法学、企业管理学,还包括计算机科学、优化方法学、控制理论等[10]。

产品成本设计PCD(ProductCostDesign),是面向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根据产品设计信息对产品的目标成本进行估算建模、优化控制和分析决策的智能方法、技术和系统。其目的旨在配合功能,引导和优化产品开发设计。

成本设计的关键是与动态市场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的确定和竞争性成本压力的分解传递。目标成本与开发设计过程的直接关联性决定了它在产品成本目标系统中的典型代表性。科学预测、推算、评价、优化产品设计目标成本,不仅对未来产品价格、企业利润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对开发费用预算、使用成本的控制具有类推借鉴意义。

产品设计的每个阶段相应都有目标成本“确定à估算à评价反馈”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修正。在整个修正循环中各阶段的功能有所不同。下文结合各个设计阶段对产品成本设计的关键点进行阐述

三、概念设计阶段产品成本设计

3.1采用协同设计确定目标成本

产品级目标成本确定基本公式如下[2]:

式中:Kziel———目标成本;

P———用户可接受的市场价格;

G———计划利润;

I———各种税金;

T———营销费用;

KV———可变计件成本(计划);

KPPE———开发规划费用(计划);

Kftx———产品寿命周期承担的固定费用份额(计划);

m———产品数量。

等式第一项反映市场对目标成本的影响,而第二项则指出了设计过程中为达到目标成本应控制的因素。从公式中可知,目标成本确定时,既要考虑竞争对象的价格水平,还要考虑用户的经济能力。因此产品级目标成本的确定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涉及到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如图3所示,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环境可在概念设计阶段改变了原有的线性设计流程,以并行工程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各种功能小组互相作用与反馈重叠,目标成本方法在这种集成式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

3.2利用价值工程评价与修正目标成本

价值工程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评价设计与生产中可选方。企业中普遍运用价值工程的类型是功能分析,即对产品的每一主要功能或特征的效用和成本进行考察。这种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效用与成本间的平衡。在复杂的产品设计中,所有组件累加形成最终产品的成本与价值。价值工程需要协同功能组去分析每种产品功能相关联的价值。这对每种功能价值的成本比率确定至关重要。价值工程由分析与确立两个步骤引导。在分析步骤中,决策与制造专家组调查产品功能价值与评价价值。在研究产品功能特点及成本、价值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的价值系数:Vi=Fi/Ci其中∑Fi=1,∑Ci=1Fi:第i项功能的功能评价系数Ci第i项功能的成本系数在确立阶段,使用分析阶段的结果以寻求创造性的方法以降低不需用的功能或特征,以降低成本或进行改善以提高客户价值。一般而言,Vi越接近1越好;若Vi大于1,说明功能重要,但所选材料材质不好或加工精度不够,要考虑成本是否低估;若Vi小于1说明这些零部件加工精度过高或材料太好,存在大材小用现象,应降低精度或采用更廉价的材料,是成本降低的重点;若Vi接近于零,就应考虑该功能有无存在的必要,其功能能否被替代。

总之,通过概念设计阶段的不断调整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通过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功能/成本权衡分析,寻找成本降低点。最终确定产品层合理的目标成本。

四、详细设计阶段产品成本设计

产品级目标成本确定后,在设计部门可根据概念设计的确定的方案进行产品详细设计的同时,财务部门需将产品层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建立子件目标成本。这也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财务部需应用到设计部门提供的BOM、工艺路线、工作时间的信息,采用作业成本法,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分解。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物料清单(BOM/BillofMaterial)

BOM是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清单是MRP的基础,也是自动生产材料成本的关键数据来源,并决定了计算顺序。物料清单可能包括半成品,而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计算机系统首先计算出最低层次物料成本,随后逐步计算上层物料,这一过程称为成本上卷(Costrollup)。通过成本上卷可以保存、分析每一生产层次的成本及阶值。

BOM可由设计部门创建,财务、生产、储运部门共享,具有惟一的BOM编号及用途。

4.2工作中心(Workcenter)

工作中心是一种抽象的组织机构,可以灵活地定义为实际的工作中心(如一台机器、一条生产线、一个装配中心、一个生产班组、一个车间),工艺路线中每一个工序都必须在工作中心中完成。工作中心在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中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在工作中心定义了与产品成本相关的公式,如机器生产准备时间(setup)是批次的函数,生产机时或工时是批量的函数等。

4.3工艺路线(Routing)

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顺序。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的一些计算生产期、产能、生产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对每道工序,还需定义该工序的作业(Activity)数量。

4.4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目标成本分解、归集与控制的组织机构,在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原则下,工作中心与成本中心可是多对一关系或一对一关系。在成本中心,通过各种BOM中物料成本、工艺路线定义的作业与工作中心定义的公式,汇总即可得产品各层级的目标成本。

关于成本的估计方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

(1)[德]G帕尔、W拜茨的几何相似系列产品成本估计[3]:

(2)[德]Klasmeier通用成本函数[4]:

(3)[美]Cawthorne,Nugent订货环境下基于知识的智能化成本估算函数[9]。

(4)[英]ARMileham,GCCurrie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成本估算方法[5]。

(5)中国学者采用统计法建立的成本估计模型[6~8],如组合化系列产品的成本增长规律,功能参数和设计成本的关联分析,零件尺寸公差与成本的关系等。

五、结束语

产品成本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贯穿了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工程理念,将目标成本管理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在建立产品数字化模型和参数化的产品配置中,建立不同阶段对应的产品级、装配级、零件级、特征级的成本信息模型,实现产品设计与成本控制(目标成本设定、分解、估算、达成)之间的协调同步和动态反馈机制。这种方法体系将财务管理的思想与工程设计中的成本工程知识结合为一体,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1]FKramer,MKramer.核心因素质量、时间和成本对产品开发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J].工程设计,1994(创刊号):1-7.

[2]RobinCooperandRegineSlagmulder.TargetCostingfornewProductDevelopment[J].JournalofCostManagement,2002,16:.3~5

[3]G帕尔,W拜茨1工程设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

[4]厉正平,潘双夏,冯培恩1产品成本估算策略及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5,(6)6:35-38.

[5]ARMileham,GCCurrie.Aparametricapproachtocostestimatingattheconceptualstageofdesign[J].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1992,4(2):76-81.

[6]董仲元,蒋克铸1设计方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

[7]黄纯颖1工程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

[8]胡树华1功能参数与设计成本的关联分析[J].机械工程,1993,4:27–301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3

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1.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十世纪,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的形成到最终的销毁或者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的属性和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规律和客观描述,是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指导档案工作全过程的基本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动过程;二是根据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文件的运动过程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阶段;三是文件运动的每个阶段都以其特殊的价值形态,与文件的服务对象、保管场地和文件管理形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

1.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产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发展成熟。当达国家的档案学者十分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档案人员在进行现行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重要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完整的解释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体现了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变化;三是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作为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电子文件进行前段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在于: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是可靠,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完整,可以满足电子文件安全利用的需要。

2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对档案归档工作的影响

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在磁盘上进行编写和修改的,保存之后便可实现共享,消除了传统纸质文件与档案之间的明显界限。由于电子文件的全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因此归档工作也必须以磁盘或者光盘的形式进行操作,归档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件本身,还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乃至于整个的操作系统。

2.2 对档案分类的影响

电子文件中的文件信息和文件载体是可以分离的,因此对档案的分类也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实体分类,实体分类中的单线排列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的概念式分类整理需要。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电子文件在形式、特征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排序,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3 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档案价值在于文件的自身价值和文件的可读性,原有的价值鉴定方法和鉴定内容、鉴定标准均发生了变化,分析范围也扩大到了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和操作系统。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和数据也必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因此确定电子文件的固定保管期限是十分困难的,且我国在电子文件价值方面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因此电子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也无定论。

2.4 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对象为传统的纸质档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文件逐渐取代纸质文件,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档案学理论和研究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管理思想和档案管理原则也应与时俱进,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迅速发展为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电子文件的工作领域,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正确操作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理、存储等工作环节。档案工作者要通过技术处理,将归档后的电子文件修改成为“只读”文件,以此作为电子文件档案的识别和保护手段,维持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可靠。

3.2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以磁带、磁盘和光盘等作为载体,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容易磨损,因此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但是电子文件的储存介质如果保存不当也可能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或直接受到灰尘、水份的侵害。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必须将其载体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当中,并进行定期复制,以防发生信息损毁。

3.3 实行档案管理立体化发展战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呈现直线状态,即将档案的全部信息展示在一个平面上。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长,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平面结构基础上,又新增了档案信息载体的内容,形成了三维式管理结构,这种立体化的发展战略更适合新时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下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要求。

3.4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变化趋势,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主动学习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及优秀做法。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4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文件管理的基础理论。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有效加强前期文件控制。首先,本文讲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及现实意义。其次,总结了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秋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意义[J].上海档案,2001年06期.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5

【内容提要】文件运动始终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物质运动的普遍联系之中,它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其过程与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平衡性等特点。【摘 要 题】文件理论【关 键 词】文件运动规律/阶段性/螺旋式……【 正 文】 文件(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它与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律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变化的。其阶段性表现为文件(档案——下同)运动的周期性,其螺旋式表现为文件运动周期的连续性与循环性。在档案学研究中,其阶段性特点已为档案学家发现并概括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螺旋式特点则为档案学家们所忽略,近年来,国内档案学者有所研究,但主张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其认识仍未超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笔者认为,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和螺旋式正是文件运动微观与宏观的两个互补性规律,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的微观规律,既是世界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一般原理,也是各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个别结论 文件从现行——半现行——非现行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运动过程,通常称作文件生命周期,它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阶段性在文件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最早发现文件运动周期性特点的是美国档案学家,最早形成理论成果的是英国档案学者,该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相当成熟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的加速,各国文件、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国际档案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也显现出求同存异的时代特性,即在不断增强和扩大共识之时,也很重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特征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多元化发展潮流。 首先,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国际档案界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世界档案学史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和理论源头来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文件中心和文件生命周期论述,正式提出则是由英国档案学者在1950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大会上完成的,其后又经加拿大、阿根廷等国档案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才不断完善起来。作为新的档案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阶段性质变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而且普遍适用和作用于各国档案工作实践。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对该理论认识和接受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国家大多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运用情况来看,各国又结合本国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与文档工作实际,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反映和表达,又表现出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的个性。我国档案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很有典型意义,如20世纪的60年代初曾三从我国文档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80年代陈兆@①提出的“文件运动周期理论”,90年代何嘉荪提出的“文件运动规律”等。这些中国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具有我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特色,而且丰富了世界档案学理论宝库,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更加国际化充实了新内容。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大贡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只是反映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理论,但是,从半个多世纪档案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绩来看,其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理论贡献,它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文件运动的周期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件与档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指导文档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二是实践贡献,它对于科学合理地组织文档工作流程、切实有效地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促进文件向档案健康有序的转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三是创新性贡献,除包括上述两大贡献外,它还对进一步探索文件运动的基本特征,拓宽研究视野和提高认识层次,为发现文件运动的其他规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文件和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档案学界称它为20世纪档案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作为文件运动整体性变化的宏观规律,既是文件运动周期性质变的扩展和深化,也是文件运动周期之间质变的内在逻辑联系 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来认识,文件运动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信息系统,它是根据利用者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使“文件”与“档案”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循环转化的一个信息流。其特点有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转换性、内容的一致性、价值的互变性和动态的可控性等;其实质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文件运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6

关键字:企业生命周期;资本结构;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1、引言

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体系,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融资顺序理论体系。早期融资理论体系以戴维、杜兰德为代表提出净收益、营业净收益以及相关传统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即2M理论。2M理论主要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微妙关系。随着2M理论的演进,非信息对称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的结合衍生出融资顺序理论体系。

Timmons(1990)根据销售收入和企业年龄提出企业成长可分为四个阶段;Rowe,etal(1994)根据组织规模和管理风格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陈佳贵(1989)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陈佳贵根据企业规模提出企业成长主要分为发育不足,发育正常,发育超长三种类型;由此他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熊义杰(2002)发表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知识模拟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范从来,袁静(2002)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始期、成长期、衰退期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发表成长性、成熟性、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徐晓燕(2004)在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模糊贴近度的企业生命周期评判方法划分生命周期;曹裕(2004)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划分;陈旭东(2007)发表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通过上述文献的整理,国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认识和研究起步早,并主要从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国内学者主要赞同并采用四阶段的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进行了更深入的应用研究。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比例情况,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净收益率、营业净收益率、传统理论。净收益率认为当负债达到100%,企业价值最大。营业净收益率提出负债的同时企业风险加大,认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结构随着负债比率变化,认为存在一个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早期的资本结构引发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2M理论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存在一个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最初的2M理论运用套利原理,认为在资本市场信息完全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引入所得税的2M理论认为负债会产生成本、财务亏空成本,因此存在免税收益与成本的均衡点。引入非对称信息理论产生了融资顺序论。每种融资途径的制约条件和传达给投资者的信息不同,因此融资顺序对企业价值存在影响。

2、研究假设

企业如同生命体一样存在周期,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体现一个阶段的经营特征,财务特征、管理特征。根据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初始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始期技术不够成熟,技术体系不够健全,产品的种类较少,市场占有率低;初始期企业管理不熟练,分工不够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初始期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分销渠道的成本很高。初始期引进设备,拓宽产品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虽有微薄收入但企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成长期企业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稳定并逐步提高;管理方面虽不够完善,但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路,呈现出清晰简约的管理流程。企业整体呈现稳定盈利。成熟期企业已拥有精湛的技术,饱和的市场占有率,广泛的客户认可,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资信高,实力雄厚,财务状况健康。衰退期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组织体系庞大,创新意识淡漠,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销售量持续下降,利润少,企业面临亏损,财务出现危机。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处于初始期的企业不可能在A股主板上市,因此我们搜集的上市公司不存在初始期的公司。

假设1: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生命周期各阶段,资产有形性与资产结构正相关。

假设3:生命周期各阶段,公司规模与资产结构正相关。

假设4: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资金充沛,企业更愿意选择内部融资;衰退期,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弱,资金匮乏,企业更多的依赖举债。

假设5:成长期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正相关,成熟期、衰退期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3、样本数据与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

本文从CCER数据库选取2007-201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医药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由于研究需要,剔除几类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数据:(1)数据不全、数据遗漏的公司;(2)经营状况出现异常的公司;(3)未在2005-2010年持续上市的公司。最终筛选出2007-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49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得到存货、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总利润的季度数据; 利用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得到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季度数据。

3.2 企业生命周期的判定

本文选取2007年到2010年的四个季度的季末值,相邻时期为2007 年到2008年和2009 到2010年,前后时期各为2年,根据不同公司相邻时期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与49个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49个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有11个,处于成熟期的公司有11个,处于衰退期的公司有27个。

3.3 变量选择

本文以资产负债率来反映资本结构;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反映资产的有形性;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的平均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以10为底的对数反映企业规模;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企业资产负债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资产的有形性、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成长能力为解释变量,建立Panel Data 模型,变量的符号及其定义如表一:

从表二的检验结果显示,卡方统计量值为44.400,显著性概率为0.000,Median 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概率也为0.000,所以可以判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深入探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Panel Data 模型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各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Panel Data数据模型设定检验利用Eviews6.0,对经过整理的相关数据分别用混合模型,个体固定变截距模型,时点固定变截距模型,个体时点固定模型,个体随机模型,时点随机模型进行估计,通过估计结果选择最优的模型。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数据平稳性良好。建立在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通过联合单个截面上个体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获得对应于面板数据的检验统计量,本文所选数据检验结果良好。

4、结果分析

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2成立,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产有形性和资本结构正相关。资产有形性反映企业资产的担保价值,公司资产中有形资产适于担保,有形资产的比例越大,企业的信用越好,就可以获得较多的负债;而公司的品牌、声誉、专利等无形资产无法用于担保,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高,企业越难获得负债。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3的成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规模越大容易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分担经营风险、均衡利润,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度,企业越稳定,与小规模企业相比获得负债的机会越大。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4的成立,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资金充沛,企业追求稳步发展,一般不愿意选择过度举债。衰退期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销售额减少,甚至存在大量存货滞销,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不得不举债,甚至承担高利息。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5的成立,成长期企业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但为了扩宽产品线,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并追求更好的盈利能力,企业会通过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获得充沛的资金。进入成熟期,虽然表现良好的盈利能力,总销售量增加而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没有非常有利的投资机会,企业仍首选内部融资,为以后发展减轻负担。进入衰退期,企业更不会因为还仍有不显著的获利能力而冒险举债。除非企业渴望进入第二次成长期,彻底突破现有模式进行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的彻底重组。

5、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点研究结果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企业选择的战略不同,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就不同。但本文认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资本结构一定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外界环境差异很大,对资本结构必定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医药行业,期望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行业因素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没有进行定性研究,这也是作者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蒲,孙爱英.资本结构与产业生命周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42-46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生命周期企业文化生命周期

一、企业文化阐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几乎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

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科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出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文化现象。”①

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②

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认为:“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③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沉淀,并反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实践,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系统;是一种被企业员工所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念,它能影响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并通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来体现。若把企业比作为一台运行的计算机,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台计算机的“软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则是这台计算机的“硬件”。

(二)企业文化的层次

企业文化通常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

1.企业的物质文化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通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硬件设施及其企业所处的环境等体现出来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

2.企业的行为文化

企业的行为文化是通过员工的行为规范和群体意识所体现出来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更能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

3.企业的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公司章程,公司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显文化。

4.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导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影响员工行为规范和群体意识,并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二、企业文化也有生命周期

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Ichak.Adizes)从企业文化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指出了企业存在产业的生命周期,经营、技术的生命周期。而企业文化随着企业产业生命周期,经营、技术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企业文化也有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企业发展的规律;而企业文化是贯穿企业发展的主线,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具有某种必然联系,早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罗长武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研究》一文中指出,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文化具有交互作用,并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模式。他指出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应地,企业内外部环境就会发生变化,企业的战略就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因素会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变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也就是说,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着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双重作用。也就是说,当企业文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战略相适应时,就会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经营业绩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状况,势必会对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应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文化也有生命周期。

企业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只有在文化环境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意义上,才能理解企业这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以个人平等观念为前提,以个人私欲为原动力,以维护商人权益和交换秩序的法律规范为竞赛规则,以竞争自由,价格机制为运转机制的经济文化,货币文化,资本文化和金钱文化。显然,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份。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中产生了企业,企业又在微观环境中产生了相应的企业理论,当然也包括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而这些理论的产生反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文化,进一步形成了企业文化。显然,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这一角度看,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内涵的外延。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也有生命周期。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经研究分析,我们把企业文化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下面以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曲线模型为中心,进一步的分析。

三、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曲线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建立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曲线模型。

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是:

Ⅰ.一个具有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

Ⅱ.这个企业具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即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如下图所示:

A:跳跃阶梯度

B:临界点

依据上图企业文化曲线模型,对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进行阐述:

1.创业期

创业期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开始创业时期所展现的企业文化。创业期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通过吸取企业所处环境中的文化精髓,并与企业高层领导人的价值观及其创业理念进行融合,而形成了企业创业期的文化。

此时期主要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积累,是一些简单的理念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所谓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所展现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制度、公司章程,企业管理制度等强制性的文化。

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其中创新精神在创业期是最为主要因素。当然,这种创业精神离不开企业所处环境中的文化及其创业者的创业理念、管理风格、工作风格。任何创业者都非常重视创业期的文化建设。如果形成了健康的创业期文化,就会继续发展;如果形成了病态的创业期文化,就会畸形发展。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健康的创业期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病态的创业期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成长期

随着企业创业的成功,企业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企业文化。此阶段主要是精神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此阶段的企业文化对内在文化和外在文化不断的吸收、创新、融合,逐步成型。成长期的文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若把成长期的文化微观化,可以发现它是以螺旋曲线式成长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得知,企业文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倒退的现象。正是这种量变的过程,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发生质变,得而进行发展。若螺旋曲线b不断旋转下去,把螺旋曲线各个最高峰的点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宏观下了成长期企业文化曲线a。曲线a与曲线b是相切的,切点正是螺旋曲线b的最高峰。

3.成熟期

企业文化通过不断的积累,加上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企业文化达到一定的量变时就会产生质变,此时的企业文化理念达到了另一个高度。此时企业文化已经相当完善。此阶段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成熟的阶段,此阶段能最大效度地影响员工行为规范和群体意识。

从曲线模型中可以看出,有一条水平的线,我们把它称之为“停滞的企业文化”。

之所以称之为“停滞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适应过程主要是指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的过程和企业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阶段是企业文化中行为文化层面逐步成熟的阶段。当然这一过程也是文化积累的过程,是向质变过渡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文化还没有达到质变的临介点,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理念还没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现阐述一下A点与B点:

B点是指临界点,顾名思义是指“停滞的企业文化”经过文化积累后,量变到一定程度,马上就要产生质变的临界点。而这个临界点所达的饱和度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来说明。这些指标可设置为:

①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否被企业员工所接受,接受的程度是多少?

②企业文化是否能够有效的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效度是多少?

③企业文化是否真正做到了文化,而不是一个口号?

④企业文化是否与企业所处环境中的文化相适应?

⑤企业文化是否有效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效度是多少?

当然这些指标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不变的。

A点是指跳跃阶梯度,是指有量变到质变所能跳跃的文化高度,这个跳跃的文化高度的程度称之为跳跃阶梯度。它反映了企业所进行变革的程度和适应的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战略的跨度。跳跃阶梯度,顾名思义就好像阶梯一样。这说明了企业文化不只有一次质变,A点所囊括的省略号,包括了N次质变,每次质变后都会有“停滞的企业文化”,然后经过量变再发生质变,直到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另一个高度上的文化,并且这种企业文化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在企业文化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中会有发生质变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必须进行再次的量变和质变。当然,也可能有一次性质变的情况。而这个“度”有多高,就要看量变的程度和企业自身的实力了。

4.衰退期

企业文化达到成熟期后,企业文化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当企业太过于安稳时,就会导致企业文化的腐化。企业文化腐化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倒退,文化影响力明显不足,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明显下降等负面行为。此时企业文化就会进入衰退期。此阶段表现为组织结构僵化,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文化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进入混乱阶段。

四、讨论与结论

关于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理论,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的选择”这一角度。有的学者甚至直接引用企业文化生命周期这一概念。通过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理论,可以预测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并以此来制定相关的经营战略、管理政策,以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研究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理论势在必行。

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多种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甚至要承受某一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出现倒退或停滞的痛苦才能最终形成。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而且只想享受成功的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不想承担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停滞或倒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孰不知,就是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也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去维护和改进,毕竟最终企业文化会与企业生命周期变得不相适应。

在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中,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在成长期,企业规模迅速发展,各种矛盾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各种矛盾,求同存异,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成熟期,企业的文化基本稳定,然而这也是企业最危险的时候。如何发现企业的潜在危机,从而对企业文化实施再造,并进而创造更辉煌的未来是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对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不断往前发展。

本研究是在概念内涵上的分析,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生命周期这一概念,提出了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曲线模型。但是,本研究只是一个开始,它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它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生命周期曲线模型的建立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以动态形式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会因变量的不确定性,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8

生命周期是指事物从出生到消亡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谢科范[2]等将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潜伏期、萌动期、加速期、成熟期、衰退期,并对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根据生命周期的一般特征,借鉴文献[3]所提出的生命周期,可将微博中舆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萌芽期、快速发展期、稳定期、衰减期和平息期。

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4]本文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结合舆论的生命周期,以突发事件“四川雅安地震”为分析对象,运用数据分析微博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舆论的生命周期特点,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一、“四川雅安地震”事件分析

2013年4月20日上午8时02分,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的地震。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同的是,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等平台在事件发生后迅速产生了相关信息并进行了传播。地震发生一分钟后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就地震测定消息,在地震发生不到十分钟内,就已经有包括新华网官方微博“@新华网”在内的多名微博用户通过微博了地震的消息。随后在微博上形成了对事件的热烈关注,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微博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个案。

舆论事件相关关键词的提及次数能够较好地反映舆论在微博中的热议程度。本文采用基于关键词的分析方法,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微指数”工具,获取了事件的核心关键词“地震”从4月17日到5月10日24天内每天的提及次数,通过关键词提及次数的变化情况绘制出了图1的关键词提及次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趋势图较为客观地体现出了舆论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地震发生前,公众对于相关事件关注较少,舆论处于萌芽期。在地震发生后仅一天的时间内即4月20日,公众对事件的关注达到了峰值,关键词的提及次数达到了1400余万次,相比前一天增长了209倍,公众对于舆论事件的关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舆论处于快速增长期。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度随即开始下降,舆论处于衰减期。在4月21日至4月24日,关键词提及次数下降的幅度较大,此后下降的幅度较为平缓,舆论衰减的速度要慢于其生成的速度。到5月5日,事件的关注度下降到了接近于事件发生之前的水平,舆论进入了平息期。

二、微博突发事件舆论的生命周期规律

通过上一部分对事件舆论生命周期特征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微博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舆论的生命周期规律。

1.舆论由萌芽期进入到快速发展期需要引爆点的刺激。

在微博突发事件舆论的生命周期中由萌芽期到快速发展期需要一个引爆点的刺激。突发事件舆论的引爆点即事件本身及事件相关信息在微博的。引爆点的出现让舆论能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和关注,否则舆论将持续处于萌芽期。对于“四川雅安地震”事件来说,引爆点即为地震的发生及关于地震的微博的。

2.公众对舆论事件的关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在“四川雅安地震”事件舆论的传播中充分体现出了微博便捷、即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微博把灾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向外界进行了传播。微博中相关信息的产生要早于其他的媒介平台。正是在这样一种媒介的优势下,公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到相关的信息,经过核裂变式的快速传播,能让舆论事件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例如此次地震事件在一天的时间内关注度就达到了峰值。

3.公众的关注点会发生转移,舆论处于稳定期的时间较短。

舆论主体即参与舆论的公众的人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一种舆论是静态的,[5]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关注点会发生转移。微博平台中每天都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使得用户目不暇接,新的舆论也在不断地产生,很容易因为新的舆论的产生而使得关注原有舆论事件的公众的兴趣点在短时间内发生转移。原有舆论事件关注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也导致了舆论处于稳定期的时间较短。例如在“四川雅安地震”事件中,舆论几乎没有处在稳定期,舆论事件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后就开始下降,并没有一直保持高关注度,舆论在快速发展期后即进入了衰减期。

4.舆论处于衰减期的时间的长短与事件解决与否相关联。

在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后,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民众都已经具备了应对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能力,且此次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没有达到汶川地震的水平。在地震发生后,相关的救援、灾民安置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并没有出现过多的对灾害处理不及时、应对不得力的情况。地震对当地所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事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公众对于事件的关切得到了较好的回应,因此舆论对事件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后就开始下降,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衰减后得以平息。如果在此次地震中对于灾害的应对不够有力,公众的关切得不到较好的回应,那么舆论需要更长时间的衰减后才能得以平息。

三、结 论

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化沟通和交流平台,构造了一种“人人麦克风”的话语环境,任何人都能表达其对于舆论事件的意见和看法,微博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场。本文对突发事件“四川雅安地震”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微博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舆论生命周期规律。总的来说,在微博传播环境下,舆论从萌芽到广泛传播需要引爆点的存在;公众对舆论事件的关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舆论事件的关注度会受到同时期其他舆论的影响,舆论主体的关注点会发生转移,舆论处于稳定期的时间较短;舆论处于衰减期时间的长短与事件解决与否相关联。由于本文只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不同的事件具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周期特点可能会有所差异,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选取更多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来进一步分析。本文所提出的微博突发事件舆论的生命周期规律,能够为舆论引导、舆论预警等舆论调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2][3]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9

关键词:旅游地 生命周期 旅游产品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国外学者最早注意并研究这一现象,总结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这一理论似乎也暗示:一个旅游地的必然归宿是走向衰落,进而在无形中误导旅游管理者在旅游地发展中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衰落是旅游地发展的必然归宿吗?下文拟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研究中找到旅游地发展“打破宿命”的实用战略。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现象与理论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上世纪后半叶,国外不少学者注意到了旅游地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周期),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断的思索与总结,进而逐步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 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但其只是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的阐释和归纳。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

关于旅游地兴衰的内部机制,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探讨。

一些学者从旅游地本身及其环境角度探索旅游地的演进机制。一种观点是旅游地发展悖论,即旅游地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导致其吸引力的减弱,旅游地走向衰落;也有学者从旅游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旅游地的衰落是其影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周边旅游地的兴起以及替代产品的出现、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地形象的变化、政府的作用等因素,如谢彦君把旅游地的演化归结为环境因素、需求因素和效应因素三个方面的作用。

也有学者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角度探索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内在机制。如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旅游地的衰落是由旅游者的心理图式决定的:新开发的旅游地,主要吸引多中心型旅游者,当旅游地广为人知后,中间型旅游者成为其主要客源,当旅游发展带来破坏后,中间型旅游者不再光顾,取而代之的是少数自我中心型游客,旅游地走向衰落。还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的市场是由出游游客、重游游客和潜在游客组成,其衰退是对潜在游客的开发不够导致。

上述几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变机理做了解释,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但又存在局限性。其根源在于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认识不足。在“旅游”的概念体系和范畴中,旅游产品是核心概念,正如商品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概念一样。有关旅游的任何事象都与旅游产品相关,与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得从旅游产品着手。目前,已有学者从旅游产品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提出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这使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显出了轮廓。

这里首先要认识清楚的是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关系。旅游产品是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一切物品和劳务,是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总和。旅游地包括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大部分。旅游资源(或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制造原料”,旅游地是旅游产品的空间载体。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就如农场与农产品、工厂与工业品的关系一样。农产品与工业品决定着农场与工厂的兴衰,旅游产品同样决定着旅游地的发展,其它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旅游产品起作用。因此,旅游产品的兴衰发展的生命周期也就决定了旅游地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演变。

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往往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旅游产品的组合(即产品体系)。每一种旅游产品都有相应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正是其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叠加,也是其旅游产品体系生命周期的综合反映,如图1所示。

因此,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实质就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问题。旅游地发展走向衰落的问题,实质是旅游产品不为市场接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向了衰落阶段。旅游地生命周期要突破衰落的宿命,必须延续其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更新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由图1可以看出,旅游地生命周期要突破衰落,可以使通过延续P1、P2、P3等的等生命周期,或更新出如P4…Pn等新的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的应用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旅游地,要突破其发展走向衰落的宿命,必须从其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入手,使其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得以维持或打造出新的旅游产品赢得市场。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与笔者的实践,旅游地要长盛不衰,可以采取的战略措施有:

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的战略措施

深化内涵战略 这种战略强调对原有产品加工和提升,深化产品内涵,增加产品吸引力。如都江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环境容量超载、旅游产品老化,游客量急剧下滑,沦为成都市郊公园。在本世纪初,都江堰及时地申报世界遗产,并在此过程中加强环境整治,深化并突出了其文化内涵,使其走向了复苏。又如夜景一般用来表现城市风光,但桂林另辟蹊径,用夜光照亮自然山水,创造出漓江夜景,形成仙境般的新景观,使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连年下滑的桂林旅游走上了复苏之路。桂林自然山水的夜景的创意用于黄果树瀑布,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重塑形象战略 这种战略顺应地方文脉,扬长避短,避免盲目模仿,发挥隐藏的优势,延展并突出其原有形象,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使旅游地焕发生机。如丹霞山是广东三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列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是我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及90年初,由于其特色形象弱化,吸引力减小,旅游市场停滞不前,旅游地走向衰落。保继刚先生提出开发阳元石景区,重塑丹霞山(丹霞地貌)形象,带动丹霞山走出困境。

改善环境战略 这种战略着眼于旅游地的整体氛围,从核心吸引物(主导或拳头旅游产品)的入手,改善其生存环境,从而达到维持市场的目的。这是一种眼界高远的战略,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落后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旅游地。如乐山大佛,在上世纪末,旅游出现滑坡,主要原因是核心资源遭到严重自然侵蚀,影响了其吸引力和长远发展。于是便开展了修饰保护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的战略措施

规划预防战略 这一战略是指在规划旅游地时,打造每一项旅游产品时,预测其生命周期,及时地更新换代。这种战略主要用于人造景观的开发。如深圳华侨城,自1989年以来,相继推出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欢乐谷”二期等主打产品,每隔几年都有新的产品问世,产品一步一步地由陈列观光型、表演欣赏型向主体参与体验型升级,这使得其发展长盛不衰。而全国各地的各类主题公园却因其主导产品不再为市场接受又没有新的产品推出而走向衰落。昆明世博园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永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远期规划和分阶段建设的构想以及“九九世博会,永久世博园”的口号,在九九年世博会之后,产品周期性的升级换代,把老顾客变成新顾客,长期保持大量的客源和高收入水平,在旅游地衰落之前就克服了衰落。。

产品组合战略 这种战略强调以新的产品样式丰富原有的产品,配套组合,克服原产品的弱点,全面提高品味和档次。如贵州舞阳河,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峡谷风光为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旅游出现持续下滑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单一的乘船观光,产品单调,全程走回头路。金颖若教授提出开发漂流等参与性与娱乐性强的产品,并开发其支流白水河,引入一个新的入口,形成完整的环线。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指导。又如四川碧峰峡,在1999年打造推出野生动物园,取得了成功。但是,2001年重庆野生动物园开业,2002年成都野生世界开园,新的竞争出现。面对新竞争,碧峰峡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品组合:2002年5月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二个大熊猫研究基地;近年,又利用雅安“雨城”的文脉,结合“西蜀漏天”的传说,推出“女娲”文化旅游产品。

事件激活战略 这种战略充分利用注意力经济的思想,制造和利用轰动的“外部事件”激活市场。如丹霞山的复苏即利用到了人们对阳元石的讨论与关注,这一事件在丹霞山的旅游复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又如现在各地最为通用的方法就是举办相关的节事活动,如重庆茶山竹海,通过举办国际茶竹文化旅游节,突出了旅游地的旅游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营销推广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激活了中远程旅游市场,旅游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复苏。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复合模型初探―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一种机制假说.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医生培养 管理

1 关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卡曼(a.k.karman)首先提出,后由赫西(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发展的一种流传较广的领导行为的情境理论,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不仅考虑领导者的风格,而且考虑到其下属的“成熟度”,注重下属的差异和成长阶段。该理论的主要精神是强调对于不同成熟程度的员工,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做到最有效的领导。这个理论不只适用于企业,同样可以启发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加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四种具体领导风格。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的两个领导维度与菲德勒的划分相同: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认为每一维度有低有高,从而组成以下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一种是命令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低关系),即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第二种是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即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第三种是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即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第四种是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即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下属自主做好工作[1]。

(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下属成熟度的定义。赫西一布兰查德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下属成长的不同情况,根据人们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意愿和能力,把下属成熟度(readiness)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第二阶段: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足够的技能。第三阶段: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成熟度受到责任心、成就感、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

2 医学人才的群体特征分析

“医学人才” 包括医院引进和自行培养两部分,但他们有这类似的共性,他们的成长在很多方面符合领导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下属成熟度分析的特点。

(1)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发展潜力大。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年轻富有活力,思想开放,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与程度很快;容易被组织文化所同化。

(2)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对于挫折准备不足。大部分人对自己是充满信心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大部分人对于人际沟通的技巧和策略不熟悉,这使得他们在工作初期遇到很多挫折,甚至自暴自弃。这些尤其是部分引进人才的在初期面临的挑战。

(3)个性张扬,追求绝对公平。对于稍具被一些基础的人,他们常常会高估自己水平,并在不经意间表露出强烈的个性;在收入待遇等方面追求绝对公平,选择市场上的同等技能、学历人员作为比较对象[2],忽视历史组织的相对规则;注重自身的权利和权益,对不尊重自己人格的行为非常敏感;对于问题愿意表露自己观点。

3 医学人才的成长周期及相应管理策略

(1)临床轮转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其到临床工作后,首先会有一年左右的临床轮转实习期。应该说,这一年里医生对于单独执行某任务,常常是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命令型领导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

(2)住院医师阶段。对于大多数医学人才而言,这一阶段是必经之路,时间2-5年不等。这一段时间,医生逐步开始熟悉工作的内容,有愿望独立工作。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二阶段: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足够的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对他们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领导方式除了必要的命令之外,主要通过说服、感情沟通和相互支持来完成工作。从管理实践来看,大学生在本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业务能力薄弱和人际沟通技巧缺乏。要求该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强化基本素质、岗位技能和人际沟通技巧为主,特别是在人际沟通技巧上,领导干部要为他们树立榜样。

(3)主治医师阶段。这一阶段时间在2-5年不等。这一阶段的医生进一步熟悉了工作流程和规范,常常可以独立处理一些问题,业务水平增长很快,同时意识中容易出现自我主义,渴望独立。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三阶段,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对他们进行管理,在管理上,应该让他们参与更多决策事,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地方大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这个阶段是创造条件让他们逐步展现自己优势,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

(4)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才应该说基本独立了,工作能力和平衡各种关系相对成熟,逐渐进入人生的辉煌时期。这些人常常开始或已经处于各专业的领军地位,懂得如何自控。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下属自主做好工作[1]。这时期的管理工作要赋予他们较多的权利,鼓励他们自主做好工作,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4 结论和实践

我院人事科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借鉴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知识,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成熟阶段的医学人才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新毕业的学生,我们引导各相关职能科室和相关的带教人员,注重从临床轮转期开始逐步培养;对引进的人才,包括硕士、博士,我们注重从相应的阶段介入,充分考虑其成熟度,给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帮其设定职业目标,加速其成长。几年来,医院的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尤其值得骄傲的是,目前人员流动性明显减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人力资源工作有效的激励了引进人才何以学生,对医院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学人才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一阶段有自身的特点,在筹划对他们进行培养或者引进,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成熟度,考虑用不同阶段的指导策略进行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更是激励员工稳定工作,推动医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生命周期理论 法治 德治 盛世 乱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古代社会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都避免不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命运,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大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由乱世到盛世,再由盛世到乱世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虽然在此过程中,法律与道德是阶级社会治理国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对法治和德治的看法又不尽相同,主要集中于:是依法治国为主,德治作为法治的补充,还是法治与德治具有同等的地位,等等;目前,也有很多人感性的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在盛世用德治,在乱世用法治,那么,本文认为,对于法治与德治的地位问题,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二者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治理来说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二者的地位和关系是有不同的。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简介

19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及管理学者们对企业产生、成长及衰亡规律进行了研究。1972年,哈佛大学的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1989年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从企业文化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中明确了生命周期的概念,描述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预测、分析及诊断企业文化的工具,以及改变企业文化的爱迪思诊疗法。爱迪斯的生命周期模型如图1所示:

三、我国古代社会的生命周期分析以及对应的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我们扩展一下这一视角,将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用于整个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可将整个古代社会看出由乱世到盛世,盛世到乱世的循环发展过程。我们将这个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又是不一样的。如图2所示:

根据上图,我们以其中的一个循环为例(新朝代的建立到灭亡),来探索不同时期,法治与德治的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关系。

1、阶段Ⅰ:法治为主,德治为辅。

我们从历史可知,在这段时期,通常整个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各种起义和叛乱不断,也是一个新的王朝即将诞生的阶段,这一时期,为了建立新的制度,安定整个社会,通常主要会采取法治的方式,辅以德治,也就形成了以法为主,以德为辅的状态。

2、阶段Ⅱ:德治与法治并重。

进入阶段Ⅱ时,整个国家机制已经基本成熟,法治建设也趋于完善,整个社会处于安定的状态,此时,国家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自己的统治,除了主要依靠法治外,他还会将德治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并将法治与德治进行融合,正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入刑,相为表里”。推行法治时必须以德治为社会基础,依靠德治教化,使大多数人遵律守法,这就为一个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治世治人,定分止争,得人心,安天下,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在德不在刑,在教不在杀。

3、阶段Ⅲ: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奉行德治为主,法治为辅,使仁政、德治得以复归。德主刑辅,大德小刑的德治,以仁为核心,以克己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为理论基础,强调以德为本,以教为先,重视教化感应。法治以法律为武器,有锋芒,有杀气,以强行处罚调整社会关系。为推动盛世的继续法治,将引礼入法和法律伦理化,这样就使得德治地位一路攀升,形成了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社会状态。

4、阶段Ⅳ:法治与德治的衰退。

进入这一阶段,国家已经开始走向灭亡,各种法治机制开始遭到破坏,国家已经不能很好的实施法治,也就无法统治整个社会,此外。由于法制遭到破坏,德治实施也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整个国家开始陷入混乱的状态,逐步进入下一个乱世之中。

四、结论和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一个由乱世到盛世,再有盛世到乱世的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并以其中一个循环为例,深度分析了法治与德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阶段Ⅰ、Ⅱ、Ⅲ、Ⅳ)时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我们知道不管何时,德治与法治都是同时存在,二者只有地位差别,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此外,这一模型分析,对指导现实的中国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处于生命周期理论中的阶段Ⅱ,因此,我国一直主张法治与德治并重。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GreinerLarryE.Evolutionandrevolutionasorganizationsgrow.HarvardBusinessReview,1972,50:37

[2]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

[3]论语.为政.管曙光.诸子集成:第一册(第2版).中华书局,2006.22.

[4].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01-11,(1).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12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028-04

作为对企业的一种仿生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直是企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种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早期的研究重点多放在对企业生命周期进程的刻画上,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考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行为。本文将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1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与判别

企业生命周期是分析企业一段时间内动态发展过程的一种参照模式,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依据一定的标准人为地将企业的发展划分为若干个阶段,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的特征,归纳企业从诞生到衰退的发展规律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在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中,对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一直是一个重点。

不同研究虽然选择的划分标准不同,但基本上都以Greiner(1972)的理论为核心,围绕着诞生、成长、壮大、直至死亡的这一主线确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1]。例如,Adizes(1989)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一样都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按照这两个因素,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期,分别为由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构成的孕育阶段,由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构成的成长阶段,以及由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期组成的老化阶段[2]。陈佳贵(1998)根据企业的规模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与多数研究将死亡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终点不同,他认为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存在两种前途:一是衰退;二是蜕变。所谓蜕变就是指“企业的经济形体、实物形体和产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脱胎换骨的变化”[3]。

表1列出了部分代表性研究选择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和划分的阶段数目,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划分依据的不统一,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被分为三到十个阶段不等。尽管不同学者划分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数目有所差异,但其中还是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例如,试图描述一种相似的发展模式,并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连续的,对于阶段的划分是逐级进行、不可逆转的。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区别也越来越不明确[5]。但是,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可以对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别,目前,比较典型的判别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孙建强(2003)提出的关于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界定方法[6]。他认为收入增长率、市场占有增长率、科技成果转化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与规模扩张率是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并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力分别赋予权重,据此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此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构建指标函数I。通过对指标函数I的比较,判别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其构造指标函数I为

I=M1×C%+M2×R%+M3×M%+M4×P%+M5×A%+M6×N%(1)

其中,M1、M2、M3、M4、M5、M6分别表示六个因素在特定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权重。C%代表成本降低率,R%代表销售增长率,M%代表市场占有率,P%代表科技成果转化增长率,A%代表规模扩张率,N%代表现金收益比增长率。当以上指标出现负数时用绝对值表示。第二步,确定指标函数I的划分标准。即通过行业市场调查、国内知名企业的财务趋势分析和国外成熟企业的财务状况,确定指标I的划分标准。最后,通过比较I的值来判定企业所处的周期阶段。

孙建强(2003)以海信公司为例,通过计算和比较I值,得出海信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现状,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且准确地判定企业所处的阶段。首先是因为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很难得到;其次是因为指标函数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受外因影响较大。

李勇峰(2004)等提出一种更为准确的判定方法,从总资产(Z)、无形资产(W)、销售收入(S)、现金净流量(X)、生产成本(C)、利润(L)、R&D投入(R&D)、运营能力(Y)这几个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来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7]。其认为企业生命周期与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都可以与时间建立联系,因此,构建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Lt)为:

Lt(t)=f(Z,W,S,X,C,L,R&D,Y,t)(2)

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确定之后,就可以建立企业生命周期坐标系,根据这个函数关系描述企业生命周期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这正是企业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综合表现,即可以以此来反映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是一连续的时间段,因此,建立的企业生命周期系数函数是连续的。通过对这一函数图像的进一步分析,来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按照连续函数的特性,可以将函数Lt(t)对t求偏导:

并在此基础上对t求二阶偏导:

分别令:,求解出(4)中的t值。由于所选取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系数的指标除生产成本外均为正指标,所以,对应于的t点反映的是企业生命周期系数的极值时刻,这表示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取得最好成绩的时刻,或者是企业经营的最低谷时刻。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企业生命周期中值得注意的时刻。对应于的t值,则是划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时刻点。可以根据确定的t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企业其实际情况会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企业生命周期系数的计算,结合企业的实际来进行评判。

2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的融资行为

目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应用的领域很广,有很多关于企业决策行为的研究是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其中,对于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最具有现实意义。

很多研究发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融资时机和关于企业信誉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都是变化的。投资银行为减少投资风险,通常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阶段的投资方式和组合投资。企业也会采取多阶段的融资方式。国内外关于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融资行为研究已经形成理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Berger(1998)等提出的融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企业分为婴儿期、青壮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四个时期,认为伴随着企业生命周期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变化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在婴儿期和青壮年期企业的融资大都依靠内部融资,而从中年期到老年期,企业得到的外部投资会迅速增加[8]。

Natalia(2002)研究了经济管制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他用充分的事实证明了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9]。冯昕(2003)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框架内,从中小企业可贷性的角度分析其融资困境,引入预期利润变量,解决了以往研究把企业的预期利润视为外生变量的不足,最后,强调就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与预期利润而言,风险投资银行往往比普通商业银行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及成长期的贷款应该引入风险投资体系,对中小企业预期利润的判断要求银行与企业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适当发展社区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改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可以推进竞争机制,完善银行系统[10]。

此外,Sahlman(1990)和Wetzel(1994)提出的融资规律认为,处于创始期的企业融资非常严重的依赖于初始的内部融资和贸易融资[11]。梁琦(2005)等基于Churchill(1983)等对企业生命阶段的划分,以制造业为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融资规律,得出相似的规律。他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创业、生存和成功三个阶段,对自有资金、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和亲友借贷依赖性较高,但从扩张阶段开始,对上述来源依赖性减少,企业能够通过发行证券在公开市场上融资[12]。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融资都遵循同样的规律。Fluck(1997)和Rosen(1997)对融资周期的研究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他们使用美国威斯康星州企业的数据,发现企业在创始阶段的外部融资超过了内部融资[13]。

总体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它所处的经营环境和金融环境不同,其融资的手段和规模是有所区别的。或者说,各种融资工具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利用积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3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创新行为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企业的创新行为也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的成本投入和收益的变化;二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不同。

Utterback和Abernathy(1975)认为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产品的技术创新占主要地位,进入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后,企业应致力于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来维持竞争优势[14]。Koberg(1998)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对创新服务需求的动态性,认为科技型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创新服务[15]。Darren(2002)、Christine(1996)等学者通过对计算机业的五个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科技型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所投入的成本是不断变化的。在早期及企业发展后期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的可变成本减少而固定成本增加。在中期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可变成本增加而固定成本减少。二是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程度不同。企业处于创始阶段时对技术创新需求大,进入中期时需求降低,处于晚期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又再次增加[16]。国内方面,全怀周(2003)从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要远远大于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可能会由于分散企业资源而对企业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技术创新会加速企业成长,此时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已经足以弥补其所耗费的资源,并且效益呈增长势头,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当企业处于老化期时,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增长势头逐渐减缓,对企业的推动力逐渐减弱,但是由于惯性作用,企业仍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只不过增长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当产品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需求时,企业将面临新的创新需求:要么寻找新的推动力,企业继续成长,要么受内外阻力的影响,成长速度变为零甚至负值[17]。

除了围绕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研究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之外,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考察企业的创新策略与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Sullivan(2000)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是一个关于技术创新资源长期使用的战略决策过程,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企业必定会考虑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18]。Veugolers(1999)等通过对创新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分析发现,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交替选择自主研发策略和外部合作策略[19]。严中平(2004)等利用创新生命周期模型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两种策略各有侧重点,前者倾向于横向延伸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后者则通过有效推动企业生命周期曲线的纵向伸展而使企业突破发展的资源限制线。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两种战略的交互作用[20]。

李丹(2004)等从各个阶段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不同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细分,认为企业在创始阶段应采取技术创新资源战略、技术创新依附战略和技术创新夹缝求生存战略。其中,技术创新资源战略又包括内部合作和再引进创新战略[21]。游学民(2005)认为,企业在创始阶段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弱,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游学民(2005)及李丹(2004)等均认为此时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李丹(2004)等还把此时的战略决策细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差异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紧随领先者战略[22]。在企业进入老化期后,李丹(2004)等认为此时企业应采取技术创新转变战略和撤退型战略。

4 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目前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虽已涉及到企业的决策行为,但仍以实证研究为主,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事实上,企业生命周期不是简单的时间序列,影响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对企业融资行为和创新行为的研究均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进行纵向比较,缺乏在同一时期对不同企业的决策行为的横向比较,若将此横向比较应用于企业的决策将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