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

时间:2022-10-18 22:32:33

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舞蹈律动创新策略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学需要以审美教学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情趣与爱好,将音乐知识真正地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特殊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音乐的创造能力。中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舞蹈以及欢快的音乐中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获得艺术的熏陶。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舞蹈的优势,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一、教会学生感受律动,在音乐中自由舞动

所谓律动,主要指的是身体对于音乐来临时的基础反应。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通过身体产生的韵律,利用想象、创造对乐感、律动感进行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学鉴赏教学中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生活中,审美应当是无处不在的,这是生活的必要环节,更是发展的必然要素。因此,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高尚的、自由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以及优美的韵律,但是,音乐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与想象性,每一个学生在鉴赏的时候,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让音乐在心中留下独特的烙印。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中,需要引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感受舞蹈的律动,随着节拍自由舞动,这样能够将音乐自身的抽象性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懂得音乐背后的故事。其实,每个人自身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肢体会不受控制的自由摆动,这是人体最自然的条件反射,因此,在中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要利用这种规律,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将舞蹈与音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视听能力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需要将舞蹈当作一种特殊的审美载体,利用舞蹈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教师在组织学生跳舞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握音乐、欣赏音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自由舞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旋律、律动节奏,不断挖掘出自身的舞蹈天赋,利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舞蹈表现出来。

不仅如此,学生在跳舞时,脑子需要不停地运转,不停地去分析,对听到的音乐的节拍、律动、情感或者音速的变化等进行理解,让思维能够更为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例如,在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随着音乐摆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模仿各种舞蹈动作,曲子可以选南非世界杯的主体曲WakaWaka。这个曲子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律动性非常强,全班的学生可以利用肢体动作体会非洲的音乐特色,感受非洲的当地文化,提高鉴赏的效率。同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结合舞蹈动作去分析音乐作品,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利用舞蹈动作去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舞蹈的感知能力。

三、实现自由舞动,需要做足准备活动

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上,想要有效地结合舞蹈律动,发挥出舞蹈的真实作用,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的工作在于:

(一)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

在鉴赏课上,可以重新给学生排座位,将座位围成一个大圆,中间留出足够的表演空间,让学生更为放松,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看得更为清楚。例如,在鉴赏藏族民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圆圈中自由跳舞,感受藏族舞蹈、藏族音乐的魅力。当学生融入音乐、舞蹈中的时候,可以真正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那种吸引力。

(二)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音乐鉴赏课还是其他的文化课,教学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一个压抑,充满束缚的环境中学习,相信学习效率一定不高,而且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还会导致厌学心态的产生。在音乐鉴赏课上,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度,吸引学生参加课堂上举行的各类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看看是否有不愿参与,或者一些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这些都是观察的重点。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下节课上,争取将他们喜欢的元素融进音乐中,融进舞蹈中。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找寻网络流行元素,让学生爱上舞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舞蹈,喜欢音乐,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教学。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现阶段的流行趋势,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挖掘一些优秀的舞蹈、音乐。例如,风靡全国的《小苹果》,这个曲子欢快、自由,并且舞蹈动作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都能够很快的掌握舞蹈动作。学生在舞曲中可以自由的舞动,利用肢体的摆动将压力释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鉴赏教育的目的,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基础性要求。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因为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缺乏艺术细胞,跳舞、唱歌对自己来讲很难,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重视起来。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只需要自由的释放,只需要在舞蹈的律动中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这种美,这就足够了。相信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喜爱音乐、喜爱舞蹈、喜爱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系统地分析了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手段,将舞蹈与音乐充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音乐都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最好的方式。作为音乐教师,鉴赏教学需要研究大纲提出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音乐鉴赏教学的未来发展一定要重视同舞蹈的结合,让舞蹈元素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舞蹈中完成学习,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静.探析中学音乐鉴赏的高效教学方式和对策[J].通俗音乐,2014.

[2]毛岩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问题与应对探讨[J].学生之友,2012.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2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

当今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种“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对音乐作品长时间的倾听之后(或之前),紧接着就是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象、情感情绪等,而后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时,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这种自我的“教”与被动的“学”难免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只有学生喜欢听才有可能积极地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对于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洁精彩的话语会吸引学,赢得学生;繁琐枯燥的语言会导致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导入语”,巧妙的导语就像一根导火线,能点燃学生倾听音乐的欲望。如选用曲目《蓝色多瑙河》,由于这一作品对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免不了他们会有厌烦、不屑的情绪,于是欣赏之前我讲了一段小约翰在美国演出的经历:1872年小约翰在美国波士顿指挥演出《蓝色多瑙河》,他们演出场地是一个非常大的露天广场,广场中间搭起一座高台,高得像座望塔,而这座望塔就是小约翰的指挥台,在他的四面八方有一百名副指挥,因为小约翰需要指挥的是一个一万人的乐队和两万人的合唱队,副指挥们会把小约翰的指挥动作一一传达到乐队的队员。如此声势浩大的演出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但更有意思的是在广场上还摆放了两门大炮,当演奏开始时,小约翰就示意炮手鸣炮,以此来告知这个人海乐队开始演奏。听了小约翰这样的经历,学生们惊奇不已,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再次洗耳恭听的积极性。欣赏中,他们千姿百态的涌动代表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目前主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在课件制作上,如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位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而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3、创新教学模式

运用良好的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创设一种情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或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学习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利用学生喜欢的音乐氛围,加上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的演示,音乐的烘托等把鉴赏的音乐情境再现,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美感,情感,生动形象的音乐场景,更好的理解所鉴赏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内心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从而激发其对音乐作品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冲动和欲望,最后总结学习的内容,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音乐鉴赏课要给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音乐鉴赏教育,学生在赏析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及外国音乐的经典作品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学生只有对于不同音乐的题材和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使其在音乐审美方面初步具备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高中生通过音乐鉴赏课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感情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实践话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培养高中生音乐创造力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舞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润泽,从而获得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在诸多的音乐教学方式中,聆听音乐、鉴赏音乐是最普及,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所以,将音乐鉴赏摆在音乐课堂的首要位置,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必修模块。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78-0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做"长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首乐谱:一首是《好汉歌》,另一首是《王大娘钉缸》,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好汉歌》是以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为基础上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作曲家创作歌曲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3.选择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内容作深入挖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别强调,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中外音乐作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选择和挖掘作品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力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且能表达学生心声的中外音乐珍品。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样的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到音乐学习中;(2)对音乐作品从内容上作深入挖掘,如赵元任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们都知道是一首情歌,我在教学中认识到不能使学生仅停留在这层意义上,如是就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作品还充满着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3)从历史的角度挖掘作品,如在欣赏老约翰.施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学生初听时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细听后觉得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尊敬,作曲家是为这个生活原型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鉴赏的层面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搞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任重而而道远,我们必须努力探求新知,认真钻研新课改,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4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是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将音乐审美者看作是审美主体。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透彻,并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准。

一、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教学导入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投入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教学导入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美术方面显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音乐理论教学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个背景条件之下,也就出现了学生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在音乐学习积极主动方面远不如小学生。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进行合理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得学生迅速地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

例如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成语典故。故事通常都具有一定曲折性,故事情节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故事情境当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语典故中包含了许多传说,能够为学生传递做人处事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教学方法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对比教学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在同一标准规定之下,对事物进行区分。此教学方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音乐方面表达能力。因为不同音乐形式在演奏方面、技巧方面、创作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而教师可以针对同一音乐作品中的不同演绎方式开展对比教学。特别是经典作品,后人通常运用了不同乐器进行了改编、演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前后特点从多方位作深入地分析比较。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比较。主题不同作品在演奏时都有较大区别,而本质都是相同的。

例如《春江花月夜》《野蜂飞舞》两部音乐作品有着各自的特征,特别是在主题表达方面、情感演绎方面、演奏方式方面截然不同,然而,从本质上看,两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绪的表达。站在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演绎效果。

三、强调学生乐理基础的培养

对音乐主题进行深化,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主旋律方面做到充分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熟悉基本音乐词汇,把握好整体音乐脉络。例如在音乐曲目欣赏之前,组织学生对主体旋律进行哼唱,从而形成一种音乐感知。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在乐曲伴奏之下,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内心情感及曲调呈现的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之上对音乐的内涵能做到准确把握。除此之外,在对音乐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对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过程需要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初中阶段学生生活简单、具有一定规律,对人生百态并没有真切地体会。而音乐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了解人生,对未来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同时也具有一定思想准备去面对日后的考验。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灵交流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当中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聆听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学习阶段,主要是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而音乐欣赏属于音乐教学高级阶段,是学习者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容易与创作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而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教学,如可以组织学生上台演唱、表演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表现能力、表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音乐活动阶段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起团队协作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中,从而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在不断发展,与之对应的音乐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乐感、音乐鉴赏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而音乐鉴赏能力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属于更高要求标准,因而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亚敏.论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J].旅游纵览,2013(4).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5

1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优势与劣势(SW分析)

1.1优势(Strength)

“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是不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从汉字语言学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对“鉴赏”和“欣赏”分别的解释为:“鉴赏”是“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欣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乐趣”。不难发现,鉴赏包括了欣赏,同时在欣赏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所谓“音乐鉴赏”就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将所听到的音乐与音乐记忆库中的积累进行比较、鉴别、评价。“鉴赏”突出“鉴”字的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高中生审美中“审”字的需要。此外,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还有着另外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音乐不仅仅只是声音的艺术、表现的艺术,更是听觉、情感的艺术,“音乐鉴赏”教学是在“聆听”这一途径中令高中生体验、理解和评价音乐,从中深刻地体会出丰满与动人的音乐情感,用音乐感性的思维开启内心世界,而这正是审美教育本质的要求和价值。另一方面,在我国实际教学操作的层面上看,如何进行面向全体高中生的音乐教学,特别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偏远农村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和师资配备不够齐全的学校来说,在资源有限的境况中暂无条件打造音乐资源教室,那么“音乐鉴赏”课可以成为这些地区高中学生享受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1.2劣势(Weakness)

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劣势,即教学中仍存在着的有待解决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效用低,高中生主动参与性不高。有一位高中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二节课是音乐鉴赏,我想,睡觉的时候到了。从这位高中生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音乐鉴赏课引发不了她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她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音乐鉴赏”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其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和单调,在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实际情形中,音乐课变成了“聆听课”、“欣赏课”和介绍似乎与音乐有关的各方面知识的“常识课”。可以说,以“音乐鉴赏”为主的教学形式建立在聆听基础之上,基本围绕着对音乐的“赏”和“鉴”展开教学活动,并没有在该独立模块中体现“演”、“唱”、“创”等其他多种实践形式,这也就使得我们看到的“音乐鉴赏”课是学生听完说感受,老师讲解学生继续听讲的课堂景象。

2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机遇与挑战(OT分析)

2.1机遇(Opportunity)

在音乐现实生活中,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在当今时代日趋频繁,多元音乐文化不断渗透到音乐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时下流行的音乐电视节目和音乐选秀比赛中尤为凸显。这些流行的音乐电视节目和选秀比赛格外受人关注,而高中生也不例外,对这些“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评判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鉴赏的过程。同时,现代社会生活以国际化、信息化为特征,在蓬勃发展着的文化演出市场里,每天都上演着国内外各色以“音乐”为载体的演出,新媒体的出现也为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提供了快速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高中生获取到越来越多的音乐资讯和音乐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加以鉴别和评判,区分哪些音乐是低俗低趣味的,哪些是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哪些音乐是真善美的代表,而这正是“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势,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2.2挑战(Threat)

在学术理论界,特别是美国音乐教育学术理论界以雷默为代表的“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和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的思辨,引起了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雷默强调音乐要成立,就必须听到声音,无论是在想象中还是在实际中。聆听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参与,遍及每一个标准,没有它,对哪一个标准的追求都是白搭……而埃利奥特站在质疑和批判的角度,认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实践不是聆听,聆听是一种被动性的参与,并没有实际的创造力。从二者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聆听”基础之上的音乐鉴赏教学有着很大的争议。此外,一线音乐教师也反馈了多数高中生的心声,在与学生的交谈和调查中看到,学生眼中的音乐鉴赏课把音乐分析得太明确了,跟他们的心里感受不一样,同时鉴赏课程比较空洞,不能明显地感觉到学以致用。在交谈过程中这名教师感受到了音乐鉴赏带给学生的实际感受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理想。从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SWOT分析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这样几个问题,高中音乐教学该不该以“音乐鉴赏”为主?如果我们坚持这一教学主体地位,是否需要对教学进行改进?如果我们不以“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那么我们需要对教学作出怎样的调整?可以说,从教学优势和机遇中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教学不能被学生普遍认同和喜爱,必然引起我们对教学改进的思考。显然,在不具备开设全部教学模块条件的前提下,仅仅以必修性质的模块规定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表现和创造等其他音乐领域学习的需要,我们不能将“音乐鉴赏”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相割裂,音乐鉴赏和音乐表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其实它们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并没有孤立的鉴赏存在。一方面鉴赏者必须通过别人的表现而实现鉴赏,另一方面鉴赏者需要表现出自己的鉴赏感受。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既要考虑学生摄入音乐的养分,又要考虑让学生输出自身对音乐的反映,要保持一种审美生态的平衡。另外,高中音乐教学是否一定要以“音乐鉴赏”为主的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只从模块教学的性质、教学操作和时代的要求等层面就作出简单的回答,我们仍然要考量“音乐鉴赏”作为教学主体,是否充分考虑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由于这一教学主体的地位是《新课标》中规定的要求,我们不能任意调整和改正,所以在“音乐鉴赏”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与其他模块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相应加强或者渗透其他五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和形式,加强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等内容,将“单”模块的教学变为“多”体验的模块教学,这不仅仅拓展了高中生音乐学习面的广度,也能拓宽高中生音乐体验的宽度,更能加深高中生对音乐理解的深度。总之,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仅要抓住音乐鉴赏教学为主的机遇,同时也要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着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最终将成果惠及我们的学生。

作者:朱雅芸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6

一、词调音乐概述

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本土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包含了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和民间曲子等曲调的音乐要素,又包含了文人音乐家的创作以及乐工、歌伎的自度曲调并经过不断的完善而形成。宋代词调音乐完美的将音乐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并发展至顶峰。宋代的词作以多姿的神韵,与唐诗、元曲,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争奇斗艳。宋代音乐与唐代相比较而言,民间音乐取代了传统的宫廷音乐,音乐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唱赚、鼓子词等说唱音乐,词调音乐以及宋、元杂剧,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共同促进了宋元音乐文化的发展。宋代的词调音乐作品创作多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作新词,即依曲填词。运用“减字”、“偷声”将音乐的诗词文本进行增减。而在音乐原有曲调的基础上采用“摊破”、“犯调”等手法改变音乐的调性。其表演形式多样,包含舞蹈、诗歌、伴奏等。宋代词调音乐不仅追求写意美,还将细腻的感情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表达,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可称为艺术歌曲。而在宋代词调音乐中,姜夔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音乐家,其词风文雅,讲究韵律,蕴含音乐美学特征,其创作的作品在不仅对南宋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音乐也影响深远。

二、分析鉴赏音乐、曲调、乐谱与诗词

词调音乐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从音乐本体角度进行鉴赏。常涉及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奏法等以及音乐的主题表达和作曲家的情感等。在鉴赏姜夔的词调音乐时,教师需要展示词调音乐的曲谱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分析乐谱。词调音乐中所用的乐谱为中国传统乐学中的专业术语;词调音乐的拍号一般在曲谱的左上方,音乐的拍号与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拍号奏法不同。教师应该简要对乐谱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亲自翻译乐谱,了解词调音乐在谱曲时所用的古代音阶构,音乐曲调的特点,音乐的起调毕曲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在词学史上,词调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划分令、引、近、慢,必要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词调类的词典,如《词谱》等。宋代词调音乐一般为八均,至明代才出现了板眼。在进行词调音乐鉴赏时,应让学生参与其中从音乐中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从以乐从诗到采诗入乐再到依声填词,我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在不断的发展。诗词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语言无法表达时,音乐就出现了,即“嗟叹之不足,故歌之”。诗词是字有声表达的过程,音调的高低、长短、及音色等,使得文字开始具备了某种音乐的可能性。因此,诗词在感官的作用下是直接的,而音乐的魅力是使内在的情感得以抒发。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依附、同化,而是一种关乎于人和情感的过程。诗词在人的不断完善下进行重组与创新,人以自身内在的语言音调对人或世界的某种感受或态度进行表达。在鉴赏姜夔的词调音乐时,教师应适时讲解的同时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句读、词体结构安排、音乐的情景与情感的抒发。学生在对姜夔词调音乐的创作背景、诗词文本等了解中,进一步体验姜夔词调音乐的风格。

三、感受风雅、写意与中和之美

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重要的音乐文化符号,其更是有着深厚文学化的音乐艺术。音乐和诗词之间存在着能触发情感的道路,两者完美的结合将艺术推向新的境界和高度。南宋复雅思潮的出现为姜夔音乐风雅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姜夔用词讲究,立意取材巧妙,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塑造出其独特的风格并虚化出自然之景,在虚处流露情感。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其在创作时有意识的先“率意为词”,之后“协音律”,在讲求文曲兼顾的同时,为雅词添彩着色。文人知识阶层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他们在创作中将自己的体验、情感和文化修养等融合于当地的民间曲调中,表达出不同的意和象。诗意将音乐作品的主旨完美的呈现,写意之美则体现在音乐家创作的标题和音乐表达方式中。气韵、神韵、意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注重以无限的意境表达有限的题材。学生在鉴赏中将有限的体验与音乐家的情感形成共鸣,可以更深层次的进行情感交流。古代和谐、宁静、自然的环境为文人提供了感悟音乐、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姜夔的自度曲创作所形成的风格,在儒家文化中孕育的同时也被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影响,造就了姜夔独特的以“中和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在词调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使词调音乐置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从绘画、音乐、美学、哲学等角度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在音乐中感受文化,在文化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J].人民音乐,1997,05.

[2]戴晓敏.浅谈中国古典文人音乐的“写意之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3]张文胜.词调的本体论与创作论意义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7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层面上的提高,更包含着多种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音乐鉴赏,才使得整个教学架构更加趋于完美。与此同时,在音乐鉴赏这一门课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面的引导,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品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以正向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在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使音乐鉴赏教学高效呢?

一、设疑鉴赏、移情入曲,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虽然这门课程的名字叫做音乐鉴赏,但实质也是一门知识性与娱乐性共存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仍然还要坚持以知识作为基础手段。音乐可以通过多种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情感的传递或者思想上的交流,这都是艺术的共性体现。而涉及鉴赏,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通过机械的音响传递出来的声音,可以结合自身知道的一些鉴赏技巧,在单纯的声音中感受到或愉悦、或悲伤的情感,体会其中暗藏的乐律之美,实在是一大乐事。要想享受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这种美感,仅依靠现行的教学方法尚不足够,需要进行合理的创新。需要在音乐鉴赏之前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或者是带着一定的感情去鉴赏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架构一个能发挥学生潜质的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制造一定的悬念和疑问,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旋律深刻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作品的讲解,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解决。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学生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兴趣

音乐鉴赏作为一门十分常见的艺术形式,变化多样确实是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音乐的原始创作意图,不仅仅是美学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和亲身体验,将自己感受到的生活的甘苦分享给听者,达到情感层面的共鸣。正是因为音乐本身具有这样的一个情感层面的特点,更加增强了学生在音乐鉴赏中陶冶自身情操、满足内心体验的可能性。音乐鉴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以自身具有的节奏韵律为外在表现形式,通过音符的变化和冲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传达出来的力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等。对于尚未深入地感受现实生活的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真正意义上在思想上给予学生很多鼓励,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就要围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内心体验这一点进行。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鉴赏这门学科的魅力,增强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活跃课堂氛围

音乐鉴赏这门课虽然是属于文化类学科,但学习本身就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教育,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感。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要想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不再一味地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主讲、学生主学。笔者结合有限的教学经验认为,在音乐鉴赏这门课程中,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是比较合理有效的,既能为音乐鉴赏教学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又能通过符合音乐内容的情境创设为学生弥补想象空间的不足,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感受。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由教师或者是学校进行校本内容的研发,设计专门的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创新能力。实践课的开展,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发现,而非讲解和传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

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其教学目标的实现绝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够完成的,综合多种教学方式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实现学生美学感受和音乐专业素养的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音乐鉴赏的高效教学形式不仅要注重以上提到的几种基本教学思想,更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实现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8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鉴赏能力 培养途径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才某一方面的能力了,更力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追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美”是指学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音乐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对于学生美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

1.音乐鉴赏能力的含义和作用

1.1音乐鉴赏能力的内涵。

音乐鉴赏能力是人们对音乐艺术作品的鉴别、欣赏的能力。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回味能力等在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要在鉴赏中着力培养。

1.2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作用。

1.2.1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听觉敏锐度、辨析能力、感知能力、现实与虚幻的融会贯通等,从最基础部分开始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感悟加深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领悟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因此,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和长期积累中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1.2.2培养性情,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一种独具风格和充满美感的艺术,是文化中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对于人的发展和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1]。音乐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激发人的斗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性情,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一般艺术品位高,具有高雅的气质,这是很多音乐人才和明星气质出众、气场十足的原因之一。

2.影响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2.1教学内容单一,理论与实际差距大。

根据音乐教学更注重实践的传统,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比重不足。重实践轻理论是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音乐教学的通病,他们认为只要在技能上有所突破就是音乐教学的成功所在,但是他们忽视缺乏理论的教学,学生在取得成功的路上就要多绕弯子,付出更多汗水和努力,而且缺乏理论指导的音乐学习难以取得突破,在本身的基础上更难以上升前进,学生得不到灵感和创造力的激发,难以实现各方面素养的全面提高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2.2音乐教师自身水平限制。

正如音乐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少一样,对应的音乐专业的教职人员相对短缺,尤其是既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又有成套的理论涵养的音乐教育人才更是稀缺。人才的缺乏使得学校在音乐课程的教育上对于教师的人员配置不足,没有专业的教练指导。目前,除了很少一部分的音乐表演院校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外,其他高中学校的音乐教师中的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不足,没有专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理论知识,这导致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思路难以发挥有效指导作用。

2.3音乐教学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音乐教学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多,尤其是声乐和器乐教学,需要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即使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学校,其音乐基础设施建设也很有限,难以实现学生对于音乐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就得不到充分锻炼,缺乏音乐鉴赏的有利环境,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难上加难。

3.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1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必须区别对待。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主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和基础的听辨能力,让他们熟悉简单的音谱。在教学形式改革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理论和实践平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接触音乐,品味音乐,在音乐鉴赏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进行鉴赏能力培养[2]。

3.2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学人才,给予学生有效引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能够给学生实时适当的引导,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具有创新思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培养好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首先要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在教师任职要求上严格把关,争取将最佳的师资队伍资源带给学生。

3.3树立学科地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大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的情况,相关教育部分应该引起重视,重新确立好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让学校和学生及家长都能重新看待音乐。此外,政府应加大对于音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资,加强音乐进出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等都具有积极影响。对于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9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2-01

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艺术教育门类中,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非常明显,因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情感更加饱满,视听冲击力也更强劲,所以,音乐和音乐教学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中生正处于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极其有限。过去那种以乐器演练、听歌学歌为主的音乐鉴赏方法,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它主张从音乐形象和情感分析着手,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体会美、了解美,还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确保高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取得高效的关键。高中音乐教学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音乐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来进行。众所周知,高中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较低,所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能以单调的作品欣赏和背景知识讲解为主,这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入手,确保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把好教学质量关。

如何进行音乐审美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进行教学导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手法来教学,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作品所包含、运用到的音乐元素,以确保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进而使学生在音乐分析和音乐技能使用过程中提高艺术分析和鉴赏能力。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亚非音乐神韵”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鼓乐为主题来安排教学,在教学开始前选用含有非洲鼓乐和印度鼓乐表演的影视片段进行导入教学。然后,结合具有代表性的鼓乐来讲述亚非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最后,围绕音乐欣赏,展开讨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聆听。让学生在良好的视听觉环境中感受音乐,走近音乐,进而与音乐创作者心灵相通,情感交融,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常用手法。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在高中音乐审美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视听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在审美教学中,遵循艺术审美原则和需求,运用多媒体、录像、录音机、幻灯片等挖掘和展示音乐的内在美,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为音乐审美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继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动人心弦的音乐中去感受,去想象。

如在“钢琴音乐的奇葩”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述一下李斯特《升C调匈牙利狂想曲》的严肃性和其中包含的强烈的民族情感。然后再结合动画片《猫和老鼠》,讲述该曲创新运用和其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融会贯通,启发和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是一门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学科密切相连的艺术门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音乐。音乐的视听特性与音乐艺术语言的非具象性相互a充,使得音乐更富感染力,这也赋予了音乐作品更加宽广的艺术想象空间,也使得音乐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具开放性和趣味性。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10

一、选择特殊的音响吸引学生的耳朵

在介绍古典主义作曲家莫扎特时,我先请学生听香港动画片《麦兜故事》的插曲,当稚嫩的童声用粤语唱出《土耳其进行曲》旋律时,学生都非常吃惊,老师紧接着抛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旋律用了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也许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回答,但他们很好奇,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那么,下面的学习将是主动而有效的;我也曾用《小星星变奏曲》来引出对莫扎特的介绍,效果也非常好。

二、选择精美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

虽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久了听觉会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视频进行教学,如在介绍钢琴诗人肖邦时,我先播放了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视频,变幻的灯光、演奏家忧郁的眼神、帅气的表情顿时吸引了学生,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完这首作品后,我及时地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学生的解释五花八门:有的说“像是在庆祝一场胜利”,有的说“曲子的情绪比较嗨”,还有的说“这是一首现代风格的作品,抒发的是年轻人苦闷复杂的心情”……我都一一给予分析、解释,学生非常好奇,急于想知道作品的相关信息,当他们“想要学”的时候,教学将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利用明星效应引起学生的共鸣

现在的高中生都非常喜欢明星,只要是他们崇拜的明星的作品照单全收。在欣赏浪漫乐派作品时,我先播放周杰伦的MV《琴伤》,班上气氛顿时非常活跃。在这首歌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主题旋律成了主线,学生立刻被那一缕淡淡的安然与怅然纠合的味道所吸引,乐曲始终徜徉在似有也无的景象和情绪之中,而当间奏出现的时候全班哗然,因为间奏恰恰是前面课上介绍过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旋律。接下来再让学生欣赏钢琴曲《六月―船歌》,这样,学生能够对浪漫派的音乐特点产生自发的兴趣。

四、借助影视情节可以引起更多关注

影视艺术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艺术形式,有些剧目中在古典音乐的引用方面与剧情、主人公的表演、画面的处理等也非常巧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这个特点,在进行古典音乐教学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同一首作品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在介绍浪漫派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时,我尝试了不同的导入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周杰伦导演并主演的影片《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演奏技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轰动,“斗”字同时也解释了浪漫派的风格特点之一:炫技性;播放韩国影片《爱的阶梯》结尾男主角在海边弹奏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播放《一曲难忘》中肖邦刚到巴黎时演奏的《波兰舞曲》;同样是浪漫派作品的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则可以选择韩国电影《雏菊》中的片段,即杀手的角色配乐,《船歌》的旋律准确地刻画出杀手的性格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它放纵着听者的神思自由地游移于琴声勾勒的无限空间,唤起了他心底深藏已久的的莫名默契,触动了被岁月逐渐风蚀的那根心弦。此处也很好地解释了浪漫乐派的另一风格特点: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在学习古典乐派时,奠基人海顿的《小步舞曲》可以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切入,这也是在我国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剧中有很多段落的配乐都来自海顿的《小步舞曲》和贝多芬的 《致爱丽丝》;学生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欣赏方式。另外,名人传记的电影也是课堂上经常涉及的内容,《钢琴家》《闪亮的风采》《她比烟花寂寞》《贝多芬住在楼上》等都大量地使用名曲,只要选择和运用恰当都将成为课堂的亮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选择不同的演奏形式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经典的作品会吸引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它,同一首作品会有不同的演奏形式和版本。教学中除了使用出版社提供的素材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其他演奏版本,从资深大师到年轻的国际大赛获奖者,并兼顾国内外的演奏家。如鲁宾斯坦、霍洛维茨、阿格里奇、瓦莲京娜、马克・西姆、郎朗、李云迪等。鲁宾斯坦严谨中透着幽默,《一曲难忘》中的演奏配音即是由他担任的;马克・西姆帅气、洒脱;郎朗陶醉又投入的肢体语言等无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11

【关键词】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1.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2.初中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方法分析

打好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故其内容也较丰富。对学生的音乐乐感进行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再逐步深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两种方式:听觉训练、视唱训练。听觉训练应从日常抓起,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使其对音乐形成较好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视唱与听觉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比如,在对一首歌曲进行演唱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理解了音乐旋律后再唱出歌词。

提供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音乐属于一种声乐艺术,是由乐音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等组织而成,且需经过人的听觉感官体验[2]。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灵活选择音乐形式,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有利于其对审美形成一个较稳固的标准,并能正确辨别出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所用的手法。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乐感培养。学生大多喜欢听流行音乐,教师可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兴趣爱好相近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其对作品的理解,并促进其自身乐感的提高。比如,在听完齐秦的《北方的狼》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描述的情感内容,在了解了歌曲的感情之后,再让学生聆听其他类型的作品,使其能够根据自身体验和感知对作品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演唱,以提高自身乐感;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综合音乐素养。所以,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引导其进行自主演唱。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时,教师可采取从整体至局部的方式。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与理解《青藏高原》该首歌曲时,应先让学生从曲名、歌手整体把握歌曲的思想情感,再对每句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并能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12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人格完美、道德高尚的人。随着音乐新课程的改革,音乐鉴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如何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却仍然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目前音乐鉴赏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音乐鉴赏教学定位太专业化或非音乐化。有的教师在鉴赏课上一开始就大讲风格体系、精神特征,详尽地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还有一些教师上鉴赏课的步骤是作者生平介绍、背景了解、作品所表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学生边听作品,教师边讲解,学生跟教师的理解走。如此一来,音乐本身并未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性情没有得到陶冶,心中仍是―片空白。

怎样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当代美国哲学家奥尔德里奇认为:“音乐作品的内容既是可听的,也是可见的――或准确地说,可听和可见二者在音乐作品中互不排斥。”音乐美学也从审美角度肯定了奥尔德里奇的观点。音乐美学认为音乐的内容包括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觉、非想象的音乐性内容,即可听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内容因素;另―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非音乐性的内容,即可视、可思的内容。它需要依靠主观的想象去实现。因此也是音乐中带主观色彩的内容因素。

根据音乐美学的上述理论,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对音乐性内容“度”的把握

音乐性内容是指在音乐中不受听众的想象或联想的影响,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中的内容成分。它包含三个方面,即基本情绪、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音乐中的基本情绪对听众来说,它是纯粹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听众无须经过任何理性化的判断,单凭音响对感官的刺激就能直接产生。音乐的风格特点的把握,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音乐的基本情绪和风格特点这两方面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中学生都是能够把握的。而音乐的时代特征的理解,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这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性内容时,要有侧重,要把握好“度”。在鉴赏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在听觉中感知、体验音乐情感,同时,要指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审视音乐,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情感,必须进行听觉感知训练,当他们有了音乐的耳朵,就能领悟到音乐诸要素所表达的感情。在鉴赏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要素对表达音乐情绪情感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情感内涵的体验。如欣赏《保卫黄河》,学生从雄浑苍健、慷慨激昂的情感力度中体会到激昂向上的情绪;而听二胡曲《良宵》,通过中速抒情、力度适中的音响,感受含蓄深沉、绮丽清新的乐风。其次,也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音乐作品中来体验音乐语言的不同方面。如作品《鳟鱼》所描绘鳟鱼的愉快游动,到受骗上钩的不幸遭遇,是通过节奏、旋律、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的不断变化对比来表现的。学生会随鲜明的音乐变化,经历愉快、愤怒、同情等不同心境。

在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情感,除了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语言的表现意义外,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反复倾听音乐,通过粗听、细听、精听,使情感体验步步深入,使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升华层面。

二、非音乐性内容的利用

非音乐性内容是指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分,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分。音乐中的非音乐性内容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主要包含绘画性内容和文学性内容。

1 绘画性内容及其教学

音乐与绘画虽为不同的形式,但二者同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音乐形象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借助绘画的视像性、具体性,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降低音乐鉴赏教学的难度。

音乐可以用色彩表示。俄国作曲家沙巴涅夫认为C、D、E、F、G五个音相当于灰、黄、青、红、紫五种颜色。19世纪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则认为下列关系有某种对应性:弦乐、人声与黑色,铜管、鼓与红色,木管与蓝色。因此,在鉴赏教学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色彩为理解音乐服务。如欣赏管弦乐《森吉德玛》,乐曲第一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在辽阔的大草原中,雪白的羊群在蓝天下悠闲地散步,一切是那么恬静,一切又是那样让人遐思一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而且,很容易选择“白色”或“绿色”形容音乐感受。急促、欢快、活泼的第二乐段旋律,又会让学生产生万马奔腾、热闹非凡的场面联想,用热烈的红色或活泼的橙色来表现乐曲感受,再恰当不过了。学生通过色彩可以很快地掌握乐曲的主题与情绪,深刻理解音乐形象,融情于景、由景生情,从而开拓了多维视野。

有些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绘画作品,作曲家完全按照绘画作品来构思音乐。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根据画作去理解音乐。如《图画展览会》中的第六分曲《两个犹太人》,单纯从音响上来看,它只包含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在低音区,深沉、稳健,节奏带有一定的冲击力:另一个主题在高音区,慌张、忙乱,节奏细碎并带有退缩感。假如没有任何标题来指示,我们将会产生多种联想。但作曲家却早已告诉我们,他的作品是以一幅画为摹本: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所以,我们便会自然地跟着标题去联想,低音区的主题将会使欣赏者联想到一个趾高气扬的富人,神气十足、不可一世;而高音区的主题又会使人联想到一个胆小心虚的穷人,躲躲闪闪、可怜巴巴。

2 文学性内容及其教学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就是根据俄罗斯众多著名诗人的12首诗来创作的。其中,十月《秋之歌》是根据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诗“晚秋花园凋零凄凉,黄叶坠落随风飘扬”创作的。整首乐曲的旋律连绵不断,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伤感的内心世界。因此,对于这类作品的鉴赏教学,要充分利用音乐中包含的文学性内容启发学生。

三、音乐性内容与非音乐性内容关系的处理

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的音乐欣赏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康德的“知――情――意”心理结构三分法的基

础上的,是传绑心理学在音乐审美中的具体应用。他说:“凡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无论是诗、剧、画、雕刻、建筑或是音乐,我们有三条路可走:1.知觉的欣赏;2.情感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那么这三种欣赏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呢?黄自说:“在知觉的欣赏方面,我们应当能辨别美的节奏、曲调、和声及音色。在情感欣赏方面,应当先知道这些音乐表情的方法及作曲家的生平和性格,然后用我们的冥想,去体贴它所表达的情感。在理智的欣赏方面,我们应当先知道这些音乐各种派别之不同及各派之特点,能审辨‘乐意’追溯此‘乐意’的种种变化而造成的精密结构。”黄自的这段话也说明在欣赏时不但要把握好音乐性内容,同时也要把握好非音乐性内容。

的确,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对其所表现的或快乐、或悲哀、或愤怒、或甜美的情感,凭借感性经验,会自然地产生出一种直觉体验。然而这毕竟是初步的体验,进一步则要求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从各个方面去理解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由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之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认识的依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音乐的欣赏中,对于歌词、剧本、标题、题解等非音乐性因素给以充分的注意是完全必要的。有些无标题音乐,虽然没有非音乐因素的参与,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没有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充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情感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悉心聆听,凭借感性直觉去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则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形式的表现特征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以求得对乐曲情感内涵的深入把握。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音乐性内容与非音乐性内容的关系。只有同时把握好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如在给学生欣赏《澧水船夫号子》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缩短与音乐的距离感,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船夫与风浪搏斗的画面,同时让学生随着旋律作一领众和的划船律动。随着音乐速度、力度、情绪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音乐中。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不同的作品要有不同的讲授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理性思维能力也比较强,我们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就可深入・些。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其感性思维比较强,习惯借助于图画、文学内容理解作品,这时,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非音乐性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