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时间:2022-10-17 04:19:15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1

师专音乐专业教改试点工作总结

我校升格定位后,通过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运作过程,小教专科的音乐教学打破了以往中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个人素质,结合我校的实际,走出一条适合于我校客观条件的师专音乐教学之路。现将教改后所取得的成绩归纳总结如下:

一、普通班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了学生的任可,取得了成功。对于普通班的音乐课堂教学,我们采用了重广而不求深的教学理念。对于全班学生的集体琴法课,做到民加强琴法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求过深要扎实,知识面拓宽,注重培养学生对琴法课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钢琴、电子琴的演奏的一般常识,掌握弹琴的正确演奏方法,做到能为一般简单的小学儿童歌曲伴奏;非音乐专业班的声乐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音高、节奏及情感把握,在歌曲的接处面上多下功夫,拓宽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视唱练耳课,做到了不求高深,五线谱与简谱共同学习,结合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我们对部分学生测重简谱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必备的音乐素质,有助于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应具备的音乐基本能力。

二、通过加大课外钢琴、电子琴小组、声乐小组的辅导工作,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钢琴、电子琴好的学生在参加全国业余钢琴、电子琴考级中,分别获得6~8级的部级考级证书,声乐、器乐方面在参加市级音乐比赛中,也多次取得良好的成绩。掌握了一技之长。

三、通过实行音乐上小课,大大加强了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单独辅导而使其弹奏、演唱水平超出了集体授课时的水平。00级音乐专业班已有5名学生考入本科音乐院校。

四、音乐教师队伍,实行分专业授课后,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钢琴教师、声乐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专修自己的业务,乐理教师、视唱练耳教师、舞蹈教师也大大提高了各自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出每位音乐教师的专长,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学生能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例如在学生中举行的全校钢琴比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琴热情;在梅河我校广场专场演出中,学生一台节目,质量高、节目精彩,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评价;舞蹈队、管乐队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

总之,通过我校专科音乐教学的改革,学生在音乐各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走上了音乐专业化的学习道路,适应了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对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但我们也知道,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调整、去开拓和完善,我们相信在我校校领导的正确带领指导下,最终将会走出一条适合我校专科音乐教学之路。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2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音乐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多。就我国当前的高校毕业生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理论经验丰富,实践操作技能缺乏。因此,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将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化技能和文化素养,最终培养出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第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学生毕业之后,将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地方高校在音乐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建立起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与教师形成交流、互动和探讨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关系。只有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才能达到提升自我、丰富经验、实现价值的目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

第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提升。由于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立体化、系统化、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活动策划、节目编排、设备使用、场景布置、环境塑造等环节,均需要实现专业化、高质量运作,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其演出成败[1]。因此,音乐专业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专业化水平。地方高校通过建立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最终为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音乐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四,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音乐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以从事音乐教育、音乐演出、舞台表演等活动为主,这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得以升华,积累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更为宽阔的道路。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基本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主要针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活动内容,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判断、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化素养,增强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创新潜力,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二)开放性原则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所坚持的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意识的开放化,要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接受新鲜思想、信息,不能循规蹈矩、闭门造车,积极研究和探索新主题、新内容、新模式,根据当下社会发展新趋向,及时转化学习成果。同时,地方高校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先进做法,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取其精华、取其所长,将成果转化成为真正的经验和做法。

(三)多元化原则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多元化原则,传统单一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科建设、时展的基础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创建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性实践活动,多层次、多角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对音乐专业的发展趋势更为了解,进而制定出专业、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仅注重课堂理论教育,而且需要通过创建实践活动载体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总结,对课堂理论知识做一系统化概述,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

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策略

(一)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从某种层面来讲,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必须依托于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高校音乐专业实际和特色。研究表明,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化、清晰化以及科学设置,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需要地方高校领导予以重视,从学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入手,夯实音乐课程理论知识,提升音乐课程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和科学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要坚持音乐专业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思维理念,逐步建立起音乐、人文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的综合性学科体系。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方面,要适当增加音乐教育、人文修养、艺术文化等内容占比,从而为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载体和实践依据。

(二)实践教学环节力求多元化

1.合理利用排练课,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对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来讲,排练课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是音乐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音乐专业学生才能展示、舞台表演的先决条件。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不仅要培养其理论、实践技能,而且要提升其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3]。而排练课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和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对音乐专业课程的一种有力补充,也是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平台。

2.组织开展实习音乐会。实习音乐会是学生从课堂理论走向舞台实践的一种有效渠道,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实习音乐会的筹办,让学生通过实习音乐会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课堂理论知识学习进行一次有效升华。与此同时,实习音乐会的举办,能够增强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丰富的舞台经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成果,将能够通过舞台予以展示,其舞台华丽的表演,是其日日夜夜的辛苦学习所转化而来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一场实习演出,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总结,而且可以从表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方案。如此一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专业化技能的巩固和提升,有利于高校师生积极主动创新、竞争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4]。

3.丰富音乐专业实践活动形式。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将音乐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机关联和紧密结合起来,音乐专业实践活动开展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各种乐器表演、形体训练、声乐演唱、合唱指挥等,改变传统的平面化教学形式,逐步转型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大音乐专业课程实践训练力度,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有力补充。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要结合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音乐社团等相关校园艺术团,利用节假日等特殊节日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文化演出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性演出、艺术竞赛等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提高学生专业化水平的目的[5]。另外,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和参观等活动,让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地方高校的先进经验,对音乐艺术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最终为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教师执教,并且参与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高校音乐教师理论经验相对丰富,缺乏实践教学和操作经验。如此一来,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所需,而且难以满足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基础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不断加大音乐专业实践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力度,切实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最终为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特别是各类音乐器材、辅助设备的投入,建立专业化、多媒体音乐教室及多元化、综合性、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要与当地科研院所、教育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农村基层文化社团建立订单培养关系,向合作单位输送音乐专业实习生,以此来增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养。通过投入基础设施,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6]。

(五)建立健全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及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健全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分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建立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此同时,要加大对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结果的动态化监督、控制、评估与指导力度,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指导。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求领导、教师的全程化参与,在统一指导模式下进行,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地方高校要专门设立音乐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监督、管理等工作,并且与音乐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考评标准;三是构建科学的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通过监督管理、规范教学环节,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最终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科学保障。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音乐专业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体系 重新构建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对于音乐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认识,经历了将音乐课作为德育和娱乐性教育到审美教育,再到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理应是中小学或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师资。综合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造就合格、新型的音乐教师,已成为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关键的问题是课程改革

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从她出现、形成、发展到今天,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体系,这套体系在过去基本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迅速发展,在人才的规格方面给高等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过去的课程设置与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形成了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不适应;大学的课程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学生的学习时数和科学技术发展、知识更新和知识总量激增的矛盾;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过窄和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整体化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脱节--即“学非所用”之间的矛盾等等,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过程中要从课程的具体内容来抓

综观高师音乐课程,一部分课程观念陈旧,知识陈旧,内容陈旧,有些音乐专业教材几十年不变,有的虽然作了修改,但基本上还是老套子,无质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音乐学科研究成果;有些课程门类多,内容庞杂且概念不清,知识结构不系统,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更无法进行学科的交融和渗透;还有西方音乐的理论技能知识比例远高于中国音乐等。观念上的落伍,内容上的陈旧,严重制约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专业基础课内容不够宽,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致使专业课的开设结构不尽合理,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经常因人开设,而非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开课;严重脱离中学实际,脱离高师的自身特点,脱离培养目标,致使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了解甚少,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有些教师、学生一味地向专业音乐学院看齐,以演奏家、歌唱家、理论家为终极目标,至于学生毕业后有相当的一部分,尤其是专业方面有特长的不愿意或不安心从事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而改行,造成音乐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三、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所有课程的重新构建是难点

教育改革,难点在于课程的改革,对课程进行总体结构的重构,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对课程体系进行新的创建,改变过去那种课程门类猛增,总课时膨胀弊端。众所周知,人类的各种音乐知识复杂、精微,经过历史的长期积淀,到今天已变得博大而精深,仅通过几年的高等音乐教育是不可能把人类全部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甚至某一体系或流派的知识也是不可能在学习期间全部传授给学生的。因此,我们应当在“优化”的原则下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中心,以建立"跨学科”和“跨领域”为主攻方向的专业核心体系,采用电子科学的"集成模块"方式来把音乐教育的课程划分成几大模块,突出主干课程。这就是要以音乐专门化的课程为主体,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两翼进行课程的重新组合。

四、以突出音乐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以摆正音乐技术训练与理论课程的关系为重点是进行课程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案

有人认为“音乐表演技能越高,学生就越不安心音乐教育”,这实际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同时也不能不看到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实际上,我们高等音乐教育在培养的水平方面不是高了而是低了, 在技术技能的培养方面也不是高了,而是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我们培养的目标是以基础音乐教师为主,所以教师在把审美经验传授给学生的时候,除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外,要特别注意如何把音乐审美的“感性认识”交待给学生,同时也要注意音乐审美的“质量”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音乐的特点、规律,并能运用教育的手段去实施“音乐教育”。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也应该同其它的大学学生一样,所接受的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和一定的专业教育,它既不是一种高深的学术研究教育,又不能用简单的技术训练来代替,因此,在改革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摆正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处理好学术与技术训练之间的关系。

五、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围绕着培养目标而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充实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被充实到普通中等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中。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都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基本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普通高校所开设的音乐课仍属于“补课”性质,也应属于基础音乐教育的范畴。所以,应从培养目标出发,首先要在设置课程时注意解决对音乐艺术性质如何理解,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等体现出来。因此,要在“解放思想”和总结各种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如何进行组织,使学生最终获得对音乐艺术本质经验的了解、掌握。这不仅要求参与课程设计人员要理解音乐艺术的性质,还要相当熟练地掌握和阐述支持这种音乐性质的教育的原理。

六、课程改革中要容入现代教学方法。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合作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他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价值取向的个体性,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 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等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王晓平

[2]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 [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3]晨云. 教育理论文章要增强可读性[N]文汇报,2003.6.9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课堂;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43-01

一、“一专多能”的重要支撑

音乐教育专业在本科阶段涉及到的相关必修课与选修课里,有一项伴随四年的主专业,如声乐、钢琴、舞蹈等其中的一项。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副专业,如视唱练耳、乐理、计算机音乐、配器、合唱指挥等多项选择。

音教学生入学即有一门主修课程,笔者是声乐专业,还有钢琴、舞蹈、视唱练耳、乐理、中西方音乐史等多项专业必修课程,三、四年级有计算机音乐、合唱指挥、和声分析、曲式分析等多项专业选修课程。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学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独立完成相关理论课程作业,反复推敲,反复练习,将各科理论课程细化,打牢基础知识。例如《乐理》课程运用到实习课堂时,会关系到歌曲的曲式调性、谱曲视唱、节奏速度等知识;《中西方音乐史》课程在讲述贝多芬、柏辽兹、莫扎特的艺术人生时,需要大量的音乐史知识;《音乐教学论》课程会关系到教学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学语言的流畅性、因材施教的各项能力的培养等。

一门主专业,多方位发展,学习基本课程及主要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积淀,是其走上音乐教学岗位的重要支撑。

二、“教学相长”的重要桥梁

在《音乐教学论》这门课程中,着重研究音乐课程“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中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形象性、实践性、情感性、律动性、发展性,这些都是教学构思设计的重要桥梁,是教学相长过程的重要体现。

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有一种教化的能力,如何将德育、美育、智育与音乐课堂有机融合,是音乐教育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走进课堂,带给孩子的是什么?例如在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歌曲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学到的是什么?学生能反馈给课堂的又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为传唱的爱国歌曲,旋律铿锵有力,充满爱国激情,如何将这种爱国热情传递给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把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各项技能的重要阶段,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自我阶段性反思等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上,教师在讲授内容及实际演练中,即兴伴奏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大海啊故乡》这首曲子时,有的同学能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不断变化,锦上添花,有的则在伴奏编配上进行着单一无变化的单旋律线条,区别在哪里?他人编配的锦上添花的旋律伴奏有何可取之处?好在哪里?这些都是在课堂及课后要反思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从而获得进步。

大四的教育实习,是音教师范生毕业前的必修课。有选择性地到当地的中小学完成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工作,完成教案的编写、开展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当实习班主任等多项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呢?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思维等对学生才是最有效的呢?这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把控。

四、“推陈出新”的重要效果

作为音乐教育师范生,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时,在n堂教学设计上,是单纯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讲授、教唱吗?是否可以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例如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扮演某些角色,或者根据欢快的节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再或者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源,利用笔和水杯相互敲击、拍打,为歌曲伴奏呢?

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现代音乐课堂需要带给孩子们的新鲜养分。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音乐,在学有所获的同时,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真正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与判断能力。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音乐教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时代在发展的同时,音乐教师师资人才要根据岗位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现状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人单对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具有较大的需求;针对这种巨大的需求变化,高师音乐人才培训体系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整,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高师音乐传授课程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课程不能有效衔接,使得绝大多数课程和教育观念无法更新。积极依照中央和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将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积极需求改革方案,按照一定顺序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合理设置学科门类,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减少学科门类,丰富音乐专业内容,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术研究机构分析了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术研究讨论会指出,高等师范院校对人员音乐人才的培训体系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就不能突出前瞻性,缺乏音乐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没有为基础音乐教育,担负起前瞻性教育服务的理念和责任。其次,依然使用以往的音乐学院培养目标,并没有制定适应当前教学和岗位需求的岗位。再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就业市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落实到位对学生在基础音乐教育岗位上综合技能的培养。四是并没有重视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培养的师资队伍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

二、剖析问题原因

高等师范院校对音乐人才培养主多是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也即是“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培养目标上,多重视技巧的演示和表演。然而,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总结撰写论文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让音乐人才了解演出,然而并不擅长总结,不能有效进行系统性思维。依据“两个决定”的指示精神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改革调整中,凸显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培养的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让他们有效施展自己的才能。依托基础音乐课标,定制专业培养方案;调整教学门类,满足岗位需求。在音乐课上,音乐教师最起码要具有一定的歌唱功底,让学生多欣赏经典性的片段,对演员的心理变化进行捕捉,同时掌握乐器伴奏技巧,强化艺术嗓音训练,结合歌唱技巧和理论实际,为后续音乐课的调整做准备。

三、改变音乐考试制度制定评价标准

改革工作务一定要根据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修改。调整后,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不应将“音乐技巧课”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考试内容中,将其它方面的音乐知识添加进去。打破原来的只重视核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还要纠错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和音乐鉴赏。将钢琴即兴弹唱划入考试的范畴。和基层学校挂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磨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之,要想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强调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应善于总结理论经验。

四、改革措施

(一)创新教育观念

改变“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实现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对旧教育观念的摒弃,构建新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满足时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创新理念的需要。高等音乐院校主要包括表演专业与理论作曲专业,专业知识结构和其他专业存在联系,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参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专业教学观摩课等,以此来强化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当前,高等音乐院校设置的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引导方向上,还停留在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上,围绕继承性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单项的专业教学模式,这就使得专业划分趋于精细,专业口径变得更为狭窄,无法拓宽人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人才便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适应社会将变得十分困难,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要制定新的目标,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师范性,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厚重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较好地胜任学校的晋升工作,具备教学和指导其它中等专业学校音乐的能力。

(二)创新课程体系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21世纪,社会要想发展必须以人才为保障,所以,要使培养的人才有明确的理想,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使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这就对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课程体系的建构要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为了使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建立基础雄厚、相互支撑的“金字塔”型课程框架体系。金字塔最顶端是专业主科课程;接着是专业主干课程;第三层是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最底层是选修课程;两侧是实践教学。在“金字塔”型的课程体系中,教学要处理好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知识的传授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方式。教学要重视实践,把学生的知识转变成他们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三)革新教学模式

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原有的单一、僵化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改革,要结合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个性化,结合刚性和柔性制定教学计划,有效落实“学分制”,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音乐教育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其它教学门类相比自身具有特殊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所学内容的实际,表现为下述特征:实践性与开放性。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应在做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学习不仅是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更为主要的是教授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发散他们的思维,集互动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快乐学习,快乐探究,勤于操作,分享创新经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所以,活跃课堂气氛能保障教学具有较高的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展现学生的认知和探究心理,体验快乐,有助于音乐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等音乐院校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和录音棚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配置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由于音乐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促使音乐专业教学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先进的现代知识,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教学使用“Autorware”,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这些年多媒体教学来看,许多歌曲环节的展示,因为一些音乐作品网上都有下载,获取比较方便;此外,结合大量与音乐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时间,多媒体教学就好像是营造一个氛围的工具。教学使用“Au-torware”软件制作两条反复标记性的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旋律,随着旋律的变化,乐谱会有序的变换颜色,“Autorware”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种符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使“易意会,难言传”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变得更加理解。“Autorware”的应用使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音乐大师”软件,带动二声部训练,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音乐的创设,在往期的音乐授课中,二声部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学生因音准的差异性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会表现出不同的困难。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有通过录音机进行声部带隅。有了“音乐大师”后,作品修改变得十分简单,修改前后作品的对比将音乐的审美较好地体现出来。“音乐大师”使音乐创作不仅生动而且形象,又直接及时。因为能得到反馈,修改也变得十分及时,学生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敢于创作作品了。音乐网页的制作,延伸了校外音乐学习,让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学校音乐教育并不局限于音乐课堂中。教学不能依靠每周两节音乐课,更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需要逐渐提升自己相关素养,了解并积累多媒体教学信息,尝试使用新软件的教学,希望学校也能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成就。

(五)创新评价标准

在音乐作品审美品格和接受者的多重层次的基础上,音乐作品评价标准也是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而无论古今中外。美国现代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为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获取提供依据。多年实践发现,音乐教育专业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困难的,此外,一定要将培养的方向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轨道上来。依照国家比赛模式,设置五项全能,也就是钢琴、声乐、理论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每学期的期中添加一句有关班风和学风的评语,此外,还能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传统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只看重成绩而忽视能力。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求学生敢于实践,以创新为目标,应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着重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明确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互评作为辅助手段;在评价的手段上,主要使用笔测的方式,同时结合动手和动口的方式;在评价的依据上,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和成长记录等,将主观评价作为辅助手段,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的功能上,重在突出激励,消弱等级和分数。

五、结语

师范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配比,将切入点定位在教材选编与课程修订等,重视总结理论并探索实际,逐渐完善,汇集各种层面的知识信息,利用生源素质的优势,提升教学思维理念,实现21世纪对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基础音乐人才岗位发展的需求,面临工作挑战。今后的一段时间将是高校音乐教师,提升音乐人才教育改革,部署并研究课题。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为受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需有效开展起来,方能构成较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张刚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薇.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王雪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创新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读 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31

音乐使单调的生活变得趣味,音乐使平静的心灵变得热情;音乐使悲观的人相信希望,音乐使乐观的人积极向上。音乐就是有一种魔力,它能向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世界,即使这是一种想象的世界,人们也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翱翔、洒脱。学生们选择学习音乐,有的是爱上了乐器,有的是爱上了唱歌,但是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就有责任将音乐知识进行传递。总结多年的音乐教学历程,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要讲究“读”与“独”。

一、读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学唱一首歌,学弹一首曲子那么简单。音乐学习又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声乐、器乐。不同的学习方向,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向。但是,只要是选择学习音乐,学生们都必须先学习基础。“千里之提,始于足下”的道理就是让学生们重视基础的学习,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选择也将改变学生们学习的成果。作为音乐教师,我觉得要先教育学生们脚踏实地地“读”。

(一)读理论

很明显,音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大的理论基础是学生们练习音乐的前提。因此,读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程序之一。理论知识能帮助学生们从根本上去了解音乐,能帮助学生们从客观的、理性的眼光看待音乐。即使音乐与情感、思想等感性观念密不可分,但是掌握理论知识学生们才能学会鉴赏、分析音乐。并且,就目前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了解基本为零。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甚少,而且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并不在意。并且,由于家庭环境与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们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也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们贸然开始进行音乐深层次学习,就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吃力的想象。因而,在教学音乐时,教师们首要提出的是理论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都理解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因而教师们还要挖掘有趣的理论教学方法,从而协助学生们更为轻松、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

(二)读“历史”

音乐是情感的诉说,音乐是思想的表达,音乐是故事的讲述,音乐是人生的总结。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我们就要追溯到底,这就是我所说的读“历史”。不管学习什么音乐,摇滚、爵士、民歌等等,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起源、发展。学习一种音乐,要领是掌握它的特点,而音乐特点的把握就是从音乐的成长中去汲取。当然,每一种音乐的特点我们都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教科书中找到。但是,这种特点的呈现只是字眼的呈现,它只是一种纯粹的观点,它不是音乐的代表。换一句话说,学生们只能理解这种特点字面意义,但是在学习音乐时他们就不能有很好的感受,不能从情感上与音乐的特点产生共鸣。读“历史”能让学生们对音乐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有感悟才会有情感,有情感的学习才是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读“历史”的根本之意就是让学生们对音乐产生情感,然后带着情感去学习音乐。当然,读“历史”是学习音乐的过去,音乐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年轻学生们的参与,培养音乐情感能让他们在前进改革中勿忘音乐的初衷。

二、独

音乐很奇妙,它可以说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受。面对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音乐的独特之处。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保留自己的独特之处,又要看到学生们的独特之处。

(一)“独”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吸引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法宝。而独特魅力的体现就是在我们的教学上。很多的学生在选择音乐专业时兴致勃勃,觉得终于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是,或许是由于知识的复杂,或许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出入,渐渐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消失了。当然了,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我们的个人教学原因。独特的教学方式既是我们的特征,也是教学经验所要成就的结晶。音乐教学是复杂的,有理论,有实践,有争论,有探索。相对其他的专业来说,音乐更加灵活、丰富,教师们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学习音乐的学生有文静的,也有活泼的,教师们要抓住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展开教学。总结来说,教师们要根据音乐和学生们的特性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突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希望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留“独”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7

 

音乐教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时代在发展的同时,音乐教师师资人才要根据岗位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现状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人单对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具有较大的需求;针对这种巨大的需求变化,高师音乐人才培训体系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整,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高师音乐传授课程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课程不能有效衔接,使得绝大多数课程和教育观念无法更新。积极依照中央和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将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积极需求改革方案,按照一定顺序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合理设置学科门类,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减少学科门类,丰富音乐专业内容,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术研究机构分析了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术研究讨论会指出,高等师范教学对人员音乐人才的培训体系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就不能突出前瞻性,缺乏音乐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没有为基础音乐教育,担负起前瞻性教育服务的理念和责任。其次,依然使用以往的音乐学院培养目标,并没有制定适应当前教学和岗位需求的岗位。再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就业市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落实到位对学生在基础音乐教育岗位上综合技能的培养。四是并没有重视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培养的师资队伍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

 

二、剖析问题原因

 

高等师范院校对音乐人才培养主多是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也即是“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培养目标上,多重视技巧的演示和表演。然而,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总结撰写论文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让音乐人才了解演出,然而并不擅长总结,不能有效进行系统性思维。依据“两个决定”的指示精神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改革调整中,凸显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培养的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让他们有效施展自己的才能。

 

依托基础音乐课标,定制专业培养方案;调整教学门类,满足岗位需求。在音乐课上,音乐教师最起码要具有一定的歌唱功底,让学生多欣赏经典性的片段,对演员的心理变化进行捕捉,同时掌握乐器伴奏技巧,强化艺术嗓音训练,结合歌唱技巧和理论实际,为后续音乐课的调整做准备。

 

三、改变音乐考试制度制定评价标准

 

改革工作务一定要根据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修改。调整后,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不应将“音乐技巧课”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考试内容中,将其它方面的音乐知识添加进去。打破原来的只重视核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还要纠错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和音乐鉴赏。将钢琴即兴弹唱划入考试的范畴。和基层学校挂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磨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之,要想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强调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应善于总结理论经验。

 

四、改革措施

 

(一)创新教育观念

 

改变“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实现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对旧教育观念的摒弃,构建新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满足时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创新理念的需要。高等音乐院校主要包括表演专业与理论作曲专业,专业知识结构和其他专业存在联系,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参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专业教学观摩课等,以此来强化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

 

当前,高等音乐院校设置的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引导方向上,还停留在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上,围绕继承性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单项的专业教学模式,这就使得专业划分趋于精细,专业口径变得更为狭窄,无法拓宽人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人才便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适应社会将变得十分困难,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要制定新的目标,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师范性,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厚重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较好地胜任学校的晋升工作,具备教学和指导其它中等专业学校音乐的能力。

 

(二)创新课程体系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21世纪,社会要想发展必须以人才为保障,所以,要使培养的人才有明确的理想,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使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这就对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课程体系的建构要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

 

为了使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建立基础雄厚、相互支撑的“金字塔”型课程框架体系。金字塔最顶端是专业主科课程;接着是专业主干课程;第三层是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最底层是选修课程;两侧是实践教学。在“金字塔”型的课程体系中,教学要处理好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知识的传授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方式。教学要重视实践,把学生的知识转变成他们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三)革新教学模式

 

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原有的单一、僵化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改革,要结合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个性化,结合刚性和柔性制定教学计划,有效落实“学分制”,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音乐教育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其它教学门类相比自身具有特殊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所学内容的实际,表现为下述特征:实践性与开放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应在做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学习不仅是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更为主要的是教授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发散他们的思维,集互动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快乐学习,快乐探究,勤于操作,分享创新经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所以,活跃课堂气氛能保障教学具有较高的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展现学生的认知和探究心理,体验快乐,有助于音乐创新人才的培养。(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等音乐院校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和录音棚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配置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由于音乐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促使音乐专业教学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先进的现代知识,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使用“Autorware”,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这些年多媒体教学来看,许多歌曲环节的展示,因为一些音乐作品网上都有下载,获取比较方便;此外,结合大量与音乐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时间,多媒体教学就好像是营造一个氛围的工具。教学使用“Autorware”软件制作两条反复标记性的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旋律,随着旋律的变化,乐谱会有序的变换颜色,“Autorware”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种符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使“易意会,难言传”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变得更加理解。“Autorware”的应用使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音乐大师”软件,带动二声部训练,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音乐的创设,在往期的音乐授课中,二声部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学生因音准的差异性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会表现出不同的困难。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有通过录音机进行声部带隅。有了“音乐大师”后,作品修改变得十分简单,修改前后作品的对比将音乐的审美较好地体现出来。“音乐大师”使音乐创作不仅生动而且形象,又直接及时。因为能得到反馈,修改也变得十分及时,学生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敢于创作作品了。音乐网页的制作,延伸了校外音乐学习,让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学校音乐教育并不局限于音乐课堂中。教学不能依靠每周两节音乐课,更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需要逐渐提升自己相关素养,了解并积累多媒体教学信息,尝试使用新软件的教学,希望学校也能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成就。

 

(五)创新评价标准

 

在音乐作品审美品格和接受者的多重层次的基础上,音乐作品评价标准也是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而无论古今中外。美国现代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为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获取提供依据。多年实践发现,音乐教育专业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困难的,此外,一定要将培养的方向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轨道上来。依照国家比赛模式,设置五项全能,也就是钢琴、声乐、理论等。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每学期的期中添加一句有关班风和学风的评语,此外,还能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传统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只看重成绩而忽视能力。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求学生敢于实践,以创新为目标,应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内容上,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着重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明确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互评作为辅助手段;在评价的手段上,主要使用笔测的方式,同时结合动手和动口的方式;在评价的依据上,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和成长记录等,将主观评价作为辅助手段,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的功能上,重在突出激励,消弱等级和分数。

 

五、结语

 

师范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配比,将切入点定位在教材选编与课程修订等,重视总结理论并探索实际,逐渐完善,汇集各种层面的知识信息,利用生源素质的优势,提升教学思维理念,实现21世纪对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基础音乐人才岗位发展的需求,面临工作挑战。

 

今后的一段时间将是高校音乐教师,提升音乐人才教育改革,部署并研究课题。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为受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需有效开展起来,方能构成较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音乐专业 实践教学 途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18-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提上议事议程。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积极探寻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途径,将有利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明晰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功能定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就音乐本科专业学生而言,采风、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是最为实用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采风是音乐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促进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形式。专业实习不仅是学生亲身体验未来职业活动的重要经历,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节点,是学生踏上就业岗位前的预备阶段。专业见习和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灵活、开放的课堂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在目前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实际过程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学生对音乐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和目的认识不足。2013年上半年,笔者组织专项研究小组就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专门调查,对音乐专业学生参加采风、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目的认识很不到位。学生对音乐实践教学的认知主要源于专业教师在部分课程中的粗略讲授或者实践活动组织者的现场讲解,对音乐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较低,大多数学生对相关知识仅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只有极少数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就实践教学目的而言,不到一半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是一种拓展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抱着出游猎奇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参加实践活动;就获取实践机会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去寻找社会实践机会,只是被动地听从学校安排,这也说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相对于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对采风、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很少有人为此专门准备。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采风、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进而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但是很少有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实施相关的准备工作,很少学生主动对实习实训基地或者职责岗位基本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和了解,也很少有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并主动充实提高。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的期望值、事前准备情况和实际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以明确学生专业技能不足和实践经验匮乏仍然是制约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而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和过于随意的态度是导致音乐实践教学活动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之前不做任何专门准备的事实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被动地跟从学校的安排、消极应对。

(二)学校对音乐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一般而言,“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基本规格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创新能力,而其中的实践能力最为重要”。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己任,理应创造更多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机会,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平台和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然而,诸如采风这样基础理论成熟、活动形式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都并未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地方高校参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不够。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只参加过一次或两次采风活动,参与城乡社区音乐文化实践活动的机会也很少。有的学校及采风活动组织者认为实践活动只是给学生出去长长见识,而难以取得什么实际效果。学校安排的相关教育经费少、实践教学基地少、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次数少等表明,地方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不合理进一步反映出地方高校对音乐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安排上的不足。目前,地方高校主要以撰写心得体会、提交调研报告的形式评价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此种效果检验形式因为学生怠于反思和认真总结而流于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反思学习中的所获与不足,可以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提炼出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必定是一笔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而现实中的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或者指导教师的要求而总结,实际上并未认真反思实践教学得失,没有发挥出总结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被访对象谈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和“最遗憾的事情”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自己通过社会实践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也为自己没有抓住机会获取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感到遗憾,这充分反映出实践教学对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应用型本科专业因社会需要而生,因此它必须为社会需要而服务。”地方高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应用转型、特色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教学要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应努力打造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本文从事前规划和过程设计两方面出发,探寻提高地方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学规划和事前准备。科学规划和事前准备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前提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既然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则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形成为目标。”各地方高校应当明确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规划,着力建设和打造一批用得上、管得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实践机会供学生锻炼;音乐专业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城市社区、乡镇村寨的音乐活动,尽可能多地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此外,学生消极懒散的态度是导致地方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地方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前的专项指导工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人负责辅导答疑等方式方法切实转变学生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学生也应主动查漏补缺,充实相关专业理论和知识,积极准备、努力工作、认真反思,万不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活动。

(二)精心设计和全程指导。精心设计和全程指导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教育部专门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了指导性意见,各高校应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并精心设计好应用型音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安排应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的规定,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统一实践教学与分散实践教学相结合、长期实践教学与短期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创新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也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主动联系基层单位或行业组织,不断拓宽社会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及实践教学活动具体组织者应加强对学生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包括课堂指导和过程指导。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事先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教学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每位同学的具体任务和分工协作要求;应用型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组织形式等应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组织者及指导老师应认真负责地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切合学生实际的悉心指导,学生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多向指导老师、民间艺人和同学请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成败得失。

总之,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即使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但它仍然只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手段之一。要想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各地方高校除了开拓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外,还应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音乐教育资源,完善应用型音乐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着力培养“下的去、用得上”的公共服务型音乐专业人才;学生也要积极参与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小燕.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以高师音乐教育键盘艺术为例[J].艺术评论,2012(5)

[2]翟安英,成建平.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3]成燕.新建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3(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218)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9

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个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本文通过高等师范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学习理论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论述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及提出了一些建议。音乐理论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等,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多数学生是声乐和器乐专业,所以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相对松懈。但是,理论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的理解、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自学能力。通过各学科理论课程的交叉学习,提高自身音乐休养。因此,平时处理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音乐理论知识的支撑,恐怕无法更好地处理和表达音乐。可见理论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课程设置

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按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分类设置的,例如声乐、钢琴、舞蹈、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些课程看似非常丰富,学生们应学的知识都包含在内,但是“这些独立设置的课程注重的是各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严谨的学科内部逻辑联系,但却忽略了专业和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及相互渗透,使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课程成为零散的学科与内容的拼盘,整体性的知识变得比较破碎。这在一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理论体系,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社会适应能力差、学术水平低,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教育部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如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注重学习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这表明当下教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还略有不足。在学术研究中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也就是学科“跨界”,声乐、器乐相互渗透,理论课程包含其中,从而达到知识的贯通和融合,使理论课程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些课程设置时间太短,比如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在大学期间基本上只开设一年,显然是不够的。就本人专业视唱练耳来说,其本身就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其框架应在音乐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上构成。“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涵盖视唱、练耳及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基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和声学知识、对位学的知识、曲式学的知识以及音乐史、作品鉴赏的知识。视唱练耳的学习有助于音乐鉴赏力的良好形成,促使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音乐总和素质全面提高。”仅视唱练耳专业就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教授过程中,甚至有心理学知识介入,涵盖诸多方面。所以说专业独立性太强的课程设置方式不适合现今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探索。

二、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看法

关于学生们对于理论课程的看法,本人专门对所在学校音乐学院本科大一到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68%的学生喜欢学习理论课程;83%的学生认为视唱练耳是其最感兴趣的课程;96%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自己专业的提高;75%的学生希望老师运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授课程时进行延展。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喜欢理论课程,认为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自己的专业,对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有帮助。如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对于弦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助于音准方面的提高;和声曲式的学习对于音乐肢体的理解就会有进一步的看法,对作品的处理能达到更高的层面,结合自身对曲子的理解和曲子结构的分析进行演奏;音乐史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所处环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调查中发现喜欢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是由于笔者所调查的学校有老师进行了翻转课堂式教学,(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展现学习成果,总结经验。)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家对视唱练耳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课程中视唱练耳课程学习最感兴趣。这说明学生们比较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自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调查中发现学生们还希望老师在教授课程中能够进行课程的延展,通过延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另外本人还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学生们对于这些理论课程的困惑:17%的学生不清楚理论课程的用途;10%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无关紧要;42%的学生认为课程太难,听不懂;30%的学生认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太少;37%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开设时间太短。通过此问题调查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存在听不懂,不清楚课程的用途,开设时间短等困惑。通过上述调查得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课程是有认知的,了解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希望把理论课程学好。但是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不统一,意识到理论课程难懂,没有兴趣,进而不愿学习理论课程。一方面,老师在授课时应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在上文中我提到的翻转课堂授课就是一个不错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们在学生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一些现代作品的完成也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不仅促进了他们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翻转课堂授课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可以运用到其它理论课程中进行实践,进而帮助学生们学习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学生们应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较难的知识点应及时解决,课下查阅相关书籍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上方面是经过调查后,分析得出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建议。

综上所述,理论课程是我们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专业技术的基础,对于专业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升音乐综合能力。目前,一些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不断探索,寻求更加适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相关方法。经过不断努力,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学习兴趣高涨,进而推动学生的专业水平,切实提升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双慧.一项有继承、有摒弃、有创新的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J].艺术百家,2011(1).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10

这方面的问题,在国内2004年有关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研讨和所递交的论文中,①被再次提出。其中有文章提到,在高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中,音乐教育学学科没有得到重视,教育类课程“课时比重非常微弱,仅占总课时量的5.4%―8%”,②又有文章介绍,日、德、美、英等发达国家一些学校所开设的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分别占总课程的20%、25%、33%、25%,并提出“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偏低,是音乐学(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③

2004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简称《课程方案》),并在有关通知中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该《课程方案》不仅提出“必修课程学科化”,确定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同时要求“各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课程”。这一《课程方案》的下发,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它将有力地推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和课程建设。

在这方面,我们从加强音乐教育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的角度,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上,增设了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这三门课程(以下简称“三课”),并对这三门新设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并作教育叙事研究。

一、办学指导思想和音乐教育专业“三课”的具体设置

我院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充分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和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表演和创作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这“三大音乐能力”的发展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同的音乐专业中,这三种能力既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有所侧重。与此相应,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是在求得三种音乐能力的共同发展中,对音乐教学以及相关的科研能力给以特别的重视。概括地讲,就是培养能教、能讲、能写,具有较为全面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师。

但是,在以往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有“中学音乐教学法”一门课,并且只有36课时、2学分。不仅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且由于在专业意识上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教育的倾向,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堂。因此,为了适应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必须通过进行教学改革、加强音乐教育学科与课程建设而达到这一目标。

在这方面,我院自2004年5月起,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变原来只设有“中学音乐教学法”一门课(36课时、2个学分)的状况,增设音乐教育学“三课”,并从2004年9月正式开课。

在新修订的音乐学(师范)专业《教学计划》中,音乐教育学“三课”都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来设置。由于这三门课程呈现的是音乐教育学学科三层面的基本框架,因而使课程的学科性和专业性更加鲜明。

“三课”的开课学期和学时数、学分分别为: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为一学期、36学时、2学分;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两学期、72学时、4学分;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两学期、108学时、8学分。我们这样设置,既体现了对学生音乐教育学理论修养与音乐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又强调了对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我院的音乐教育学课程与通识性教育类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的课时总量中已占20%,接近世界上发达国家同类课程设置的比例,明显改变了以往这个专业中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比重非常微弱的状况。

“三课”的设置,反映了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基本的、互有关联的三个不同层面。这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与课程建设方面,呈现出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其中:

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属于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体系的和历史的两个方面。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属于音乐教育学理论中结合对音乐教育的实践进行研究而产生的、尤其与音乐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音乐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编创)和课程理论两个方面。这类理论的学习,不仅包括对各种音乐教学设计、编创的理念和相关课程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充分关注音乐教学的实践。

音乐教学法课程属于音乐教育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而言,包括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构成音乐教学能力的基础,只有同时具备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案例的编创能力、音乐教学行为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才称得上具有完整的音乐教学能力。

“三课”中的每一课,都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音乐教育学理论和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在总学时量仍然有限的情况下,针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为了突出教学中的“实践”和“训练”,我们的课程设置是有倾向性的。这方面,不同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实际情况来安排。“三课”所呈现的,实际上是音乐教育学学科理论与学科实践最基本的三层结构,因此,“三课”实际上具有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学“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实践

音乐教育学“三课”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涉及到教材与讲授内容、师资培养和教学人员安排、教学组织活动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学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原有基础的薄弱,无论是在教材建设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原有的教材和师资素养,都较难很快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三课”的实施,必然会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如何组织教学,将“三课”实施下去,成为我院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资源方面广泛学习和利用近些年来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已经形成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教学经验,同时采取边实践、边锻炼、边提高的方式,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师与学生随着课程的展开而共同成长。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1.先行完成“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形成校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除了已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关内容的制订,目前并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况且,要形成“三课”的校本教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三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也并非没有基础。事买上,无论是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新教材,这方面可供借鉴、使用的学科研究成果,还是相当多的。

例如,就音乐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研究成果而言,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所包括的有关中外古今各类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法规史料汇编,就为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的讲授提供了很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有中国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国际上有代表性音乐教育体系等教学内容。该社出版的《音乐教育心理学》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教学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研制的《音乐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解读本以及各种相关的通识性新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甚至包括《音乐》新课程教材和《艺术》新课程教材中的许多教学案例设计,都可以作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授课学习内容来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的讲授内容与资料范围主要包括对音乐和艺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这门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对音乐教学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虽然这方面的学习也要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但所举的例子仅仅是说明性的,并非如音乐教学法课程那样主要是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过程的实际演习和训练。

在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中,大量《音乐》甚至《艺术》新课程教材中以音乐为主的教学案例和评析,以及在基础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的多种教学案例,都可以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实际操作、演练以及观摩,并参与其中分析、评价等,掌握多种类型的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结合这些具体的实践,也会反过来对音乐课程和教学的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教师驾驭“三课”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积累、科研能力的提高,我们准备通过一、两轮的教学,最后形成“三课”的校本教材。

2.“三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与具体实施

在“三课”的实施中,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这三门课的讲授与教学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系统知识的讲授与研讨。主要用于音乐教育学理论的课程学习。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讲授时,注意概念的解释和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学习,对讲授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同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并展开一定的讨论。

②某一项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主要用于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两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对一个专题研究成果的了解,展开课堂讨论,形成一定的认识。

③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主要用于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其教学特点是,虽然不直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演练,但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这类课程的设计及其优点或不足进行分析、评价,甚至对其进行改进,提出有自己想法的、新的设计方案。学生也可以将学习扩大到教学观摩以及相关的教学评价活动等方面。

④对教学案例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主要用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某一教学案例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演练。可以分组、分地进行(甚至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上课的资料、材料作一定的准备)。然后让学生在一起分析、讨论、评价。也可以将学习活动扩展到中小学音乐课堂。

我们在“三课”的教学实践中,更为重视对学生编创与说课、做课与评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从某一教学案例甚至某一教学单元的设计和相应的教材编创,直到教学内容的演练和实际呈现、教学评价这一过程的各种能力。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初步了解并实践从教材的研制、编写到编课、做课的各种工作,从而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师、教研员、教材编写者乃至教育改革者所做的各种工作,从而形成初步的、系统的音乐教学和教材、教学案例的编创和研制能力。

为此,在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中,我们结合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实施,专门分设了讲解课、创编与说课、做课与评课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

在讲解课中,每位任课教师可以分别选择《音乐》新课程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来讲解(还可插入一些《艺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各套教材的讲解要求有系统性,重在分析,把握整体。讲解中要结合并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在讲解中,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

编创课是以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案例或教学单元的创编。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指导。通过编创课,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基本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单元的编创模式和设计方法。

在编创教学案例或教学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例或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立意,利用各类工具书、专业书等查阅和搜集各种文字、音像资料,增长和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在编创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及如何上课。对这些设计,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在完成编创课和说课之后,学生进行做课和评课的教学活动。各小组以班上其他同学为教学对象,以自己编创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演练。可以自己做课件、展示图像资料,以及准备相关材料。每个组花一至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做课以及评课。若是两个以上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花两节课以上的时间来做,视需要而定。各小组在做课后,都要让其他各组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主要从正面给予肯定,也可以提出教学建议或指出某些不足。

三、“三课”的成效

我院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实施,目前已初获成效。这些成效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科研成果、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并在其他方面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良好教风、学风的建设等方面。

1.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我院,“三课”的实施已成为音乐专业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并且无形中还带动了其他专业学习的提高。老师们反映,上“三课”的师范班凝聚力增强了,其他班原来只重视音乐表演技能的同学也到院里来要求给他们开设“三课”;作曲课教师说,这个班的音乐创作能力是最强的,他们还专门开了原创作品音乐会;学院领导也说,这个学期,从学生的眼光中,从学生的招呼中,看到了学风的变化,看到了自信。

2.促进教师科研水准的提高

围绕“三课”的教改实践,我院组织了由六位教师组成的音乐教育学“三课”教学小组(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教研室)组织和承担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和加强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师资的教学能力。最近我们又成立了艺术教育研究所,参加“三课”教学的师资不仅有音乐师资,还有美术的师资。有两位教授不计报酬,完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这三门新设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和记录,并作教育叙事研究。

这项教学改革的实践,既促进了教学,也促进了教育科研。我们在实施“三课”后不久,便连续成功申报了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为研究内容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及其他科研课题。任课教师的科研水准及其成果也明显增加。我们的教师还承担了与新课程改革直接相关的部编艺术教材的撰写。

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三课”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三课”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对每一门任课教师都是一次新的锻炼。在音乐教育学“三课”实施的初始阶段,为了使每一位教师能对其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都得到锻炼,因此,在第一轮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三课”中,都要在其中一门课担任一定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进入第二轮教学后,任课教师已经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长,形成个人的教学方向。

随着课程的发展,课程教学也越来越有序、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三课”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熟起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师资培训的效果。在“三课”中运用的一些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甚至被有的教师转用到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去。

在实施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同时,学院比过去更加强调了音乐技能的学习。我院音乐技能的基础课程,到三、四年级的限制性选修课,已做到一对一上课。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钢琴一系列教学音乐会,也随之举办。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学术规范的建立到质量的提高,在校内有目共睹。“三大音乐能力”的发展,得到了体现。因此,“三课”是在音乐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并显示其成效的。

①指2004年4月在大连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

②见会议《论文集》第16页。

③见会议《论文集》第161页。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11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12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重要,人人皆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普遍有重语数英,轻其他学科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并不气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激励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是轻松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1.扎扎实实上好随堂课。教师们充分运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平时的随堂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课专用,专室专用。对随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讨论,及时解决。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发现,教师们的课结构新了,形式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参与面广了。在教育局对我校进行的大规模随堂听课活动中,朱星梅、李静、马万红、祝玉桃、朱明亚等老师执教的随堂课获优秀课。

3.着力建设打造特色项目。越剧进课堂、器乐、舞蹈、合唱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作为课程进行开展。

5.学科整合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蓝本备课,教育现代信息化,全面提高音乐课程效益。

三、开展活动,活跃校园

音乐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12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教改尝试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的增多,在中等职业学校里也兴起了一股“幼教专业热”。幼教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多能”,要会唱、会跳、会弹、会说、会画的五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会唱 、会弹”就是幼师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项目。

音乐教学是幼教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分支教学的特点,教学分工又可细化多元,包括音乐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独立性很强,另外音乐课还和键盘课、舞蹈课、幼儿活动教程都有着丝丝关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1.课程设置与师资的矛盾 现在,每个省除了几所老牌幼儿师范学校、师专外,其他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时间与师资的矛盾。在专业幼师学校,音乐课往往又被分支为4~5门专业课,每门课都有几位专业教师,如有乐理老师、视唱练耳老师、声乐老师、音乐欣赏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专心上好一门课,有单独的教材和各自的教研室。而有些学校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班级较少等原因,音乐课往往由一名老师上,虽然在能力上是对音乐教师的全面锻炼,但也存在着备课、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学习连续性较差等问题。

笔者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奋斗”了十几年的“老”教师。现在自我总结的经验是,在熟悉教材、详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前详细地规划出两年音乐课(我校第三年安排为幼儿园实习)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扫盲阶段”,乐理、视唱为主要课程,中间调剂儿歌和简单的声乐歌曲;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为音乐“提高阶段”,乐理、视唱难度稍有增加,进行初步的练耳,不断增强声乐理论学习 、声乐集体大课教唱和大量的儿歌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提升阶段”,乐理、视唱的学习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歌曲的演唱及音乐五项专业汇报也全面展开;最后一学期为音乐“实践阶段”,自学自唱、自弹自唱儿歌成了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演唱中外优秀声乐曲目也成了重要的学习项目,还有模拟一堂幼儿园音乐课、写音乐教案也是每位学生必过的“关卡”,当然还少不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课,在这里每学年的幼教各年级的音乐五项专业汇报是检验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很重要的方式。

2.教育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单一化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来自不同地区的幼教学生,其音乐基础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来源广泛,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音乐课有的学生说他们只在小学三年级上过音乐课,以后的音乐课就被各种文化课占用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从没上过音乐课或是没有完整地唱过一首歌,而她们却在同一个班、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用同一种教材;可想而知按照同一要求授课时,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受和消化同一标准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对音乐课逐渐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难有较大的突破,甚至厌学或退学,而各方面条件好的同学却因每节课“吃不饱”,讲授知识少而单调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这种长期的教学矛盾的存在,使幼教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偏低。

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要不怕麻烦,对学生实行分学期、分层次教学,不仅是音乐课,键盘课和舞蹈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都可以实行此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新生入校分班之初,就要进行特长面试,学校就能够较好的进行编班,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班级层次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试分班,就可在第一学期先自由组班、共同学习;但在第二学期就要根据上学期的各科(不仅是专业课,还有基础文化课)考试成绩,在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好是相关课程一起改革,如音乐、键盘、舞蹈这三门课程看似差别很大,其实在艺术基础素养、音乐节奏感知等方面都有共同的要求。排除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一般某位学生音乐好、弹琴和舞蹈课也不会太差,反之也一样;这是我们音乐专业老师共同之见解。

具体方法可以是,不再分班,但班里学生在上某些专业课时要分层次。

如我校的幼教班级,音乐、键盘、舞蹈老师共同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A、B、C3个层次(可以各班、各层次比例不一样),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某天1、2节课,三位教师同时上课,不过一个人上、另一个上,还有一个人上;而3、4节课则是、、; 下午5、6节,又成了、、。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课时量不变,老师只是在教学进度、内容、侧重点上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已;结果肯定会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后每学期考试以后,老师都要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再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有的学生努力、开窍了,也有的学生不学习、跟不上了,她们就会换到其它层次去学习,这也是激励机制的体现。

而且我们还通过音乐各科考试的形式和评价机制的改变来进行教改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我校每学期期末把音乐分成说(普通话)、唱、弹、跳、视唱五个考试项目进行考试,分成五个音乐考场,由各科专业教研组做考官进行考试,改变由音乐各科任课老师随堂自主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往专业技能评价考试的单调、随意、学生重视度不够、补考不规范的情况。考试机制的改变,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巩固,每次考试前的近一两个月里,琴房、舞蹈排练厅都是满满的,学生既紧张又积极的做着考前的准备,而且考试的学分和毕业证相联系,考试不及格就要缓发毕业证,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机制,我校每年市里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学生都是100%的合格率。

3.重专业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抓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

比如,有的音乐老师对幼教学生教唱许多声乐曲,强调正确发声训练;键盘老师要求学生多进行手指音阶训练、弹奏一些中外名曲;舞蹈老师天天催着压腿练功,练习各种集体舞。诚然,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专业学习中必须的,而且可能有的学生在一些比赛和表演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评价。但这些学生中,有的唱歌很好听,但是可能还不会自己识谱;有的会弹世界名曲,但却不会即兴为儿歌伴奏;有的就爱跳舞,而其它科目都基本荒废。

笔者认为,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因为在每年毕业实习的学生中,幼儿园反映较好的,不都是那些在学校某些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而有不少都是一些有良好教师素质、各种专业课都能教学的普通的好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幼教学制短、教学任务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不单单强调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明确幼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素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成为音乐家。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我校又是“河南省音乐类教研中心”主任单位,在音乐专业的设置和教学与就业、教育与教学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教改探索,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多了,音乐专业的教师没有增加多少,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要让学生进得来出的去,而且作为音乐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中职幼教专业教学的层次性、人本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是具备了这种积极探索的师资队伍,我校的幼教音乐专业教学一直在郑州市中职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各种音乐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多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每年春季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汇报演出,毕业生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全省几百家用人单位的光临,市内许多幼儿园园长都亲自来校挑选我们的毕业生,学生供不应求,场面气氛很是热烈。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广泛地进行着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这里只是在多年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可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探索提高。希望通过幼教音乐课的教改尝试,为进一步提高幼教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