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时间:2022-10-18 22:36:15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蓬勃开展,学前双语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汉语说写、课程实施、信息检索、课程研究等多种能力,有鉴于此,探究与推广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系统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趋势与现实的矛盾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高度重视,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培养兼通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师已成为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但在现实中,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农牧区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却很难招到汉语水平和专业能力都合格的专业学校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农牧区的幼儿园教师流失率非常高,现行的政策虽然有利于当地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却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投身其中。

(二)目标与事实的差距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丰富幼儿口头语言,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对幼儿园双语教师进行汉语培训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口语能力。教师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和汉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但现实中多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错过了口语学习最佳年龄,加之集中编班集中培训少数民族教师往往以当地母语交流为主,不利于教师提高汉语口语水平,这也使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三)观念与行为的落差

新《纲要》颁布以来,全国性的学前教育改革力度非常大,这给新疆地区幼儿园教师已有的观念和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新疆地区幼儿园在落实新《纲要》的过程中,受信息闭塞、专业引领力量有限、师资薄弱、各类课程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重重困难,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对双语教师开展培训既要符合新《纲要》的精神,又要适应当地实情,培训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

总的来说,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在理念、目标主体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建立新的系统化培训机制〔1〕奠定基础,详见表1。

二、系统培训机制的提出

(一)系统培训机制概念的提出

鉴于以上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不能单靠某种培训方式,也不能只依靠某种培训体制,新疆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提出了系统培训机制的设想。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培训机制强调综合利用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点,统筹安排。它通过新疆地区专业人员与一线幼儿园合作建立起自治区、地市、县三级研训机构(见图1),以园本培训的方式为基础,以培养幼儿园自身造血机能为目的,是一种授之以渔、长期有效的新型培训机制。

(二)现行主要培训方式与系统培训方式的比较

自2005年新疆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训以来,采用过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一年制或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文件(通知),逐级推荐,培训院校完成培训任务,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具有统一规定性,但成本高、针对性不强。

2.集中培训,远程直播:这是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单位、电教部门合作运行的专项培训。它以开设专家讲座、举办教师论坛、开展现场研讨等为主要形式。这种方式覆盖面广,较易组织实施,但培训内容不系统,易走过场。

3.送教下乡,现场研讨观摩:主要有区内外专家实地讲座,现场辅导、答疑及现场研讨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这种方式较受一线教师的欢迎,但覆盖面非常有限,是一种短期行为。

系统培训机制强调统筹设计,分层安排培训对象,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具有多样性,主张利用网络培训资源,自主学习。系统培训机制针对性强,易激发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且易操作,能系统提高教师专业水准,但对培训者要求高,推广周期较长。

三、系统培训机制解读

(一)运用整体性原理,使全区培训形成一盘棋

系统培训机制强调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全区教师培训统一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制定总目标、总计划;地市、县级教师培训则从部分出发,满足各级各类幼儿园和各种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在自治区培训层面,高校专业队伍需要与幼儿园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资源,并把研究成果加以推广。该层面还需重点承担培训培训者和研究型教师、管理人员的任务,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地市级培训中心需根据本地实情将区级研究成果本土化,并将研究成果辐射到县中心幼儿园,帮助其成为当地双语教师日常培训和研修的主阵地。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三级研训机构共同构成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二)运用关联性原理,使研训一体化,形成学习共同体

关联性是指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在系统培训机制中,首先要考虑到培训者和受训者的相互关联。培训者(专业人员)应与幼儿园教师形成研训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作为培训主体的教师才会乐于参与培训,并体会到学习、探究、合作、共进的快乐。其次需考虑每一级培训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实现一级研训推动两个层面发展的目标,比如区级培训机构应带动地市级和县级培训机构发展。

(三)运用层次性原理,根据培训对象及内容分层设计培训

一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不同层次上的系统有其特殊性。开展培训也应该注意对象等的特殊性。系统培训机制首先考虑到培训对象的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工作经历和知识结构,将培训对象分为新任教师、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等。其次,系统培训机制根据培训机构进行了任务分层,自治区级研训机构可以研制兼具操作性和规范性的培训计划、管理制度(包括考核、评价标准)等,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则是培训任务的推广者,地市、县级培训机构是培训任务的具体实施者。

四、模块、菜单式培训是系统培训机制的有效运作模式

模块、菜单式培训是根据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由若干模块支持,每一模块有若干个培训菜单,根据培训对象划分不同的培训层次,制定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内容。这种模式是一种“两段式”培训。第一阶段:聚集自治区专业力量开发研训资源,促进地市教研培训骨干力量与县教研培训骨干力量之间的互动;第二阶段:县教研培训力量掌握这一方法后,专家逐步淡出培训活动,形成县教研培训力量――县中心园骨干教师――其他各幼儿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互动的局面。

县教研培训机构(可依托县中心园组建研训基地)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其办园水平、开展园本教研的能力是当地研训工作成败的关键。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可依托县中心园的教研力量,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对当地教师进行专业诊断,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模块、菜单中挑选培训内容,形成全县教师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培训,在培训中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目的”。县中心幼儿园可以在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园际联谊、外引内联,运用“以师训师”“借园训师”和“借才训师”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3〕

五、系统培训机制的多种有效开展途径

培训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对象的学习积极性。〔4〕针对少数民族一线双语教师的特殊性,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为辅、经常性就近参与县中心幼儿园园本培训的方式满足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实际需要。

(一)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是选择菜单中的某一培训专题,开展参与式培训,注重教师的现场参与性,积极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展开讨论,与授课教师积极互动;其次是开展集中讲座,对一些教育理论进行系统阐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最后运用现场教研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学习研究共同体,针对实践活动或案例展开交流与研讨。这三步相互承接,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过程。〔5〕

(二)网上培训

网上培训是指利用新疆学前教育网的资源库与网上教师交流平台实现网上导学。例如,可开辟专栏,设置“培训文件”“培训课程”“培训视频”“培训评估”等分栏,教师依据自身需求通过视频点播和网络直播选择观看专家讲座、专题录像,下载培训课程。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开辟的“专家研讨”栏目和电子信箱,就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遇见的问题跟专家交流。网上培训有不受时间、地点、资金等限制的优势,是集中培训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目前成人专业培训和终身学习的常用方式。〔6〕

(三)园本培训

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园本培训,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园本培训中,受训者需要暂时放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关注自身教学实践前的设计和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新疆地区各县中心幼儿园是当地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主要阵地。他们主要采取结对子的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集合全县名优骨干教师力量对广大幼儿园教师开展双语培训。这种“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园本培训活动,以问题和需要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双语教育技能为目标,为新疆地区双语教育改革和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带来了生机,降低了培训的整体成本,适应性和有效性较强。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系统培训机制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仅进行了初步尝试,还需要长期和一线教师加强合作,激发和维持各层面研训基地园开展园本研究和园本培训的积极性和行动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扩大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而改进和完善这一机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鸿.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2.

〔2〕潘忡茗,沈芝莲.农牧区幼儿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0.

〔3〕潘海.员工培训与开发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105.

〔4〕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97.

〔5〕祝智庭.虚拟学习型社区中的知识构建和集体智慧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4.

〔6〕埃德温・M・布里奇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在领导发展中的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5.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Ethnic Minority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ers in Xinjiang

Zhou Xi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 of Xinjiang Education, Urumchi, 830043)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6]江蓉.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93-96.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本文主要以本人的工作学习经历为依据,对库车县的双语教学特点及经验做了一定介绍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此探寻出一条有特色有实效的双语教学道路。

关键词:双语教学;库车;母语;第二语言;培训

1 库车县双语教学现状

截止2011年6月,库车县双语教师共有1080名,其中骨干教师508名。在民语言学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汉族教师148名。

民语言学校普遍开设了双语课。班级数436个,其中小学414个班,初中19个班,高中5个班;学生总数14943名,其中小学生13941名,初中生882名,高中生215名。

库车县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民族语言+汉语”。但是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采纳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

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学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教学模式。库车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母语—维吾尔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

库车县双语实验班起步较早,但是普及速度缓慢。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不具备足够的汉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担任双实验班的课程。为此,库车县教育局特地从内地招聘了一批专业知识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承担双语班的授课任务。

2 库车县双语教学的主要特点

2.1起步早

库车县双语教学经历了起始阶段(1950—1976年)。新疆解放后,汉语教学首先从国家、区、地一批落户库车的企业子校及城区民汉杂居的区域学校兴起,主要是“民考汉”模式,即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部就读。

探索阶段(1977-2003年)。1992年以来,库车县在中小学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主要在城区8所小学、农村15个乡镇的中心小学进行同步教学实验、民汉混合编班教学实验。实验的核心是通过双语教学改革,大面积带动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使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这次改革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极大关注和拥护。

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区党委、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对民语言学校的汉语专任教师和非汉语学科教师、一般干部和领导干部聘任、提拔时的汉语水平作出了明确规定。

2.2讲规划

针对民语言教学占全县86%的实际,库车县在巩固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城区、城郊学校先起步,城郊毗邻乡镇学校再起步,偏远乡镇学校跟上走”的思路,于2005—2007年在15个乡镇场分部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鼓励汉语言学校创造条件接收具有一定基础的民族学生入学。

3 主要经验及做法

为克服和解决库车县及新疆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双语教学的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库车县委县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3.1强领导、重制度、求长效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具体实施推进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指导力度,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推动双语教学。

3.2讲宣传、明导向、形共识

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库车面临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要加快区域发展,改善生活条件,与全国同步奔小康,超越语言障碍是影响我们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程的紧迫任务。熟练地掌握汉语这一通用语言,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和使用国内信息总量的99%,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3建队伍、重管理、求实效

编制培训网络努力形成国家、区、地、县、校五级培训体系,通过委培、县级汉语强化培训,力争使全县双语骨干教师HSK水平达8级,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HSK水平达6级、5级。

确保培训质量严把培训入口关,保障生源质量。差额选取专业对口、学历对应、能熟练使用普通话,有较高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能力、热爱汉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汉语培训和经验交流。

严格学籍管理库车县教育局出台《库车县关于汉语水平考试违规、作假行为的处理决定》,先后处理违纪、替考88人,整肃了成人教学中的不正之风。规定凡参加省级以上汉语培训的民语言教师,培训结业HSK必须达到8级,否则费用自理,培训期间只发70%的工资。

加强跟踪管理举办汉语培训结业教师座谈会,结业汇报演出、成果展出、公开课。已培训结业的统一分配到汉语言中小学实习一年,实习校安排优秀教师结对,每天跟班听课,每月独立上一节实习课,苦练教学基本功,把双语教师纳入实习校的干部考核。

参 考 文 献

[1] 吾买尔江.对新疆双语教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跨世纪学术版,2008 ,(6).

[2] 张雷宝等.双语教学:共识、分歧及其误区[J].现代教学科学,2005,(6).

[3] 阿布都乃比江.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M].民族教学研究,2008,(2).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双语”培训 学习策略 调查 对策

一、引言

新疆教育学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基地,一直致力于探索提高培训效率的途径,近年来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笔者在“双语”班级管理和《汉语听力》《汉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学员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个人语言学习效果的好坏、成功与否是与他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有关的”。因此笔者对“双语”培训学员的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从培养和训练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角度探讨提高“双语”培训效果的途径。

二、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随机选取新疆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和2011年9月入学的两年制的数学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200名“双语”培训学员作为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辅以个别访谈和随堂听课观察的方法。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

2.调查问卷构成。以调查“双语”培训学员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为目的,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双语”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2)“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运用情况。梅耶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我将对学习策略的调查细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六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有若干题目,题目主要参考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LL ,v5.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汉语学习策略整体运用情况

为了解“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整体运用情况,我分别取六个分量表中题目测得的各选项的平均值得到“表1 学习策略分量表各选项平均值对照”,通过对照分析调查对象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的运用情况。

表1 学习策略分量表各选项平均值对照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6个具体学习策略分量表中各选项平均值所占比例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序都一样,选项“有时候是这样”比例最高,多在40%以上,这意味着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行为是随机、偶然的,并未自觉、主动地运用,同时,“通常不是我的情况”和“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0%左右和4%左右,说明有近15%的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运用任何学习策略,甚至有部分学员在汉语学习中完全不运用学习策略。综上,约半数学员不能熟练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二)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

为了解“双语”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我对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入学的两年制“双语”培训学员(下文中分别用1092和1192表示)的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得到“表2 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对照”。

表2 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

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对照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192和1092两个年级的学员“完全符合我的情况”这一选项的数据对比略有提高,“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这一选项的数据对比略有下降,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培训,熟练掌握运用学习策略的学员多了,不用学习策略的学员少了,培训是能够培养并提高学员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的。但是,40%左右的“有时候是这样”选项所占比例和“通常不是我的情况”以及“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两个选项比例之和仍然占据总数的约一半,跟整体调查情况比较一致。这说明目前的培训工作对学员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存在不足,少数学员运用学习策略能力有所提高,大量选择“有时候是这样”的随机、偶然使用学习策略的学员没有完成向自觉、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转变。

四、针对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建议在今后的“双语”培训教学工作中重视并加强对学员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使其熟练运用学习策略,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综合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六个方面的相关学习策略,可以在培训工作中安排教师指导学员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

1.在汉语词汇学习方面,引导学员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使用卡片记忆,重复读写并多使用生词造句,还可以提示学生通过记忆字词在书页、广告牌或路标上的位置来记忆生词。

2.在汉语听说课程中,引导学员多练习汉语的发音,多看电视节目或电影,总结各种常见的汉语句型并多用汉语交谈,想不起某些词语时借助手势也要主动表达;鼓励学员在课外也要积极主动多听、多看、多用汉语进行交流,不要因为害怕说错不张口,通过多练习来消除使用汉语的紧张情绪。

3.在汉语读写课程中,注意扩大学员汉语阅读量,引导学员经常阅读汉语书报,不拘泥于个别字词,而是学会概括总结,抓住内容重点;指导学员用汉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常用问题,务必使学员及时订正自己文章中的错误并避免重复性出现。

4.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关心学员学习情况,指导学员制订计划表,目标明确并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利用班会组织学员用汉语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鼓励学员提出自己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肯定学员在汉语学习中的进步,随时纠正学员说话时出现的错误;引导学员用汉语写周记,鼓励学员学习汉族文化,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提高汉语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除了对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将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训贯穿于“双语”培训的教学、管理全过程,帮助学员熟练掌握各种学习策略,让学员学会学习,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现有的“双语”培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还应当强化对语言类授课教师的指导,务必使其在现有的汉语言听、说、读、写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指导,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要求确实贯彻执行下去,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实现“授之以渔”。

五、结语

众所周知,“目前,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研究已经从重教法、轻学法逐渐过渡到既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上来。”“双语”培训学员身为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其相较于普通学生学习自主性更高,能动性更强,帮助他们正确运用学习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其汉语学习效果,还能够使他们在返回基层教学岗位之后,潜移默化地将学习策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开展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菊.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3).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

[4]胡艳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

本论文为新疆教育学院院级课题“‘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JJY201155)成果。

作者简介: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绿色心理环境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数民族双语在职培训教师,他们从全疆各地来到这个集体中,背负着即将成为新疆双语教育脊梁的责任.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如何适应教师与学生身份双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些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继康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决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双语培训教师自身的心理建设,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下面我围绕这个公式阐述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

这是双语培训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双语培训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小学生,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双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双语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双语培训教师难度大、要求高.这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培训课程,特别是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双语培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方式,有双语教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语言民族的文化.这样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自然降临。

双语培训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们或者来自全疆各地,远离亲人.从小家庭骤然过渡到陌生的集体,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校园。思念父母妻儿,对生活的不适应困扰着他们。或者家在乌鲁木齐市,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担心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家务劳动繁重(特别是女教师)。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纯汉语环境打破了教师们过去熟悉的民族语言环境,让他们无法完全适应,这和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2.“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通过问卷结果及对个别教师的心理咨询,我发现部分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为不仅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调查发现,这些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的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双语培训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何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二、提高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强烈的不适应会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们的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社会竞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双语培训的整个进程.我们必须都来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心理辅导,化压力为动力,为他们构建绿色心理环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无污染,有合理压力,具有和谐学习、生活氛围的无焦虑的双语培训教师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对心理进行“环保”.帮助双语培训教师塑造健康无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压力机制的效应告诉我们,人时时刻刻处于压力之中,没有一点压力,人将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无时无刻的压力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机体的适应是被动地缓解压力,一个人更应该主动缓解压力。下面是一些给双语培训教师减压的处方:

1.提高认知能力.尤其是汉语言的听说能力

帮助教师设定目标负载,抛除垃圾负载,减轻压力。学习的压力多来自于语言的障碍,当沟通没有问题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还要扩大知识范围,学习用汉语规范地授课、写教案。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有较好的外部语言环境,双语培训教师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2.提高工作抱负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着其承受压力的水平。大多数双语培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原所在学校的任务来学习双语教学,没有对未来工作事业的规划.被动地学习,这样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们应该提高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其内部动机来驱动外在的学习表现。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维护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我们要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团体辅导的作用,并且定期开展活动。双语培训中的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教师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所限,接触汉语的机会很少,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达标程度较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会遇到比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更多、更大的困难、障碍和不适应,这就给个别心理咨询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优势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适应环境,完善和发展自我,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4.其它方法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管理策略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目前还存在着以本民族语言为交流工具的现象,推进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科学的教学课程标准和主动性和教学具体要求,教材编写水平的落后,以及最为重要的双语教师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且存在整体素质不高、分布不均[1],再加上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双语教学的实行推广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一、注重培训双语人才

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大批双语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其管理和培养策略应该做到明确。

(一)建立双语培训管理体系

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建立相关的双语培训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机构[2],对此进行规范指导,以确保双语培训模式的良性运行。对于双语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系统指挥与信息反馈相促进、相结合。对于系统指挥需要成立相关引导部门,对教师培养进行管理、监督、指导,并及时收集学员反馈的信息,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对于反馈系统,则要求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信息的反馈采集,以研究分析用于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调控和不断优化。

(二)常规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熟知常规管理中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帮助稳定双语教师培训的良好运行,双语教学中主要以教学和教师两个为基本点,要确保双语教学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对双语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察审核,并建立相关奖赏惩罚制度,对于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以表示出对于双语教师的认可和尊重。

1、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工作展开和推行,在管理工作中给予管理者导向作用,才不至于误入弯道而多走路。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本人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双语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意义以及理念,做到更好的自我约束以及教授学识。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学习的意志更为强烈,以保障双语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

2、完善双语教师考核制度。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审核方式不标准规范,教师无论工作态度如何,工作效果怎样,都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工作与收获不成正比,导致了双语教师的工作怠慢。在此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考核制度,在完善规范现有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双语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水平考核,并以此作为薪酬调整的标准,借以促进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要对于优秀的双语教学工作者要给予表彰鼓励,以提高双语教师自身的自豪感和民族优越感,进而推动双语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建和稳定发展。

3、双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这个职业本身要求具有责任感、事业心以及献身民族事业、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良好品质,双语教学中由于对双语教师的重视度和认知度不够,其地位尚处于社会低端,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双语教师这一职位,要肯定他们崇高的教学精神,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教师素质的培养

对于现有的在职双语教师的培训,着重于对其素质的提高进行培训,并及时灌输最新的知识技能。首先作为双语教师的教师本身应该对自己制定严格的要求,做到对工作的负责,教学态度的端正以及思想上的极度端正。在对双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评估的同时,要求其采用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确保自身教学状态良好的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学习策略的训练与培养

对于目前仍处于接受教育培训的未入职教师,应该着重培训他们自身学习双语的策略以及教学策略[4]。

1、构建语言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上,主要是少数民族教师对于汉语的学习以及汉族教师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认知。在培训中,应该积极引导培训人员根据自身条件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快速学习语言的目的。

2、明确学习目标。阶段分明的目标计划有利于培训人员快速掌握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策略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也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分类培养。不同的教师受到语言影响的程度不同,对语言的认知亦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培训中,应该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类别处理对待,并分别对其进行学习策略指导,以达到培训的优化目的。

二、国家政策鼓励

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内要求少数民族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自主加强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在外要努力吸引大批人才到偏远地区中去,到基层中去,以支援双语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依照相关国家政策,制定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双语教师的优惠政策。

1、提高本地现有双语教师的工薪福利,提高双语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教育资金投入,采用优劣分化对教师进行筛选淘汰,教学工作中表现良好的教师可适时提拔,并依据个人意愿考核能否改换工作地点。以此积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国家西部支援计划,鼓励民族大学的双语教学人才到基层中去。双语教学地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几乎没有。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西部支援计划中的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去支援。同时,少数民族当地政府可以主动出击,通过与高校毕业生签订短期服务的协议,将人才留在本地;在大学教育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奖学金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到偏远地方去;另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以考研福利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教育等。

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双语教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朱崇先,双语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 柳慧,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9期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7

关键词:双语教学;法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培养

加拿大著名学者W・F・麦凯教授与西班牙的M・西格恩教授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的导言中写道:“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国家范围而言,它是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无论开展双语教学的代价多么昂贵,总比不能开展双语教学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低廉得多。”[1]从某程度上来说,国际经济的交往过程本质上是经济、法律规则的运作过程,未来社会法学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际法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意义。法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开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法学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法学双语教学的涵义

所谓双语教学,通常的理解是指在非外语类课程①(指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母语和第二语言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既包括教师应用两种语言讲授,也包括师生应用两种语言交流。因此在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简单说就是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讲授法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但双语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笔者认为,法学双语教学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教材为外语教材或双语教材;(2)课堂讲授的语言为汉语和外语,其中外语授课的课时应占到该门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3)课程的考核(即出题和作答)也要使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其中用外语作答的试题要占到试题分值的50%以上(含50%);(4)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使用外语从事法律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当然,如果完全使用外语教材,课堂讲授和考核完全使用外语的,就是外语教学,它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和最终目标。

目前,在我国各个高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不尽一致,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法学双语教学不能替代法律外语课程。法律外语是一门专门用途语言,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法的语言,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英语或其他语种的部分用语(如法语、拉丁语)。其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法律载体”,是普通人向法律职业人转变必须具备的语言工具,如果不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是难以掌握其中奥妙的。[2]双语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法律外语课程侧重法律语言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法律领域驾驭语言的能力;而法学双语课程的主要目标不是语言而是法学的某个专业领域,是将两种语言(汉语和外语)作为教学用语言,将外语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另外,法律外语课程与法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区别还在于,法律外语课程传播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信息是西方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信息,而法学双语教学课程讲授的主要是中国的法律知识。②

当然,即使法律外语课程同时兼有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作用,法律外语课程还是以法律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这并不是说法律外语教学不重要。在课程体系中,它应该占据基础性的地位,作为以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基础。因为法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并不是生硬地将中国法律的内容翻译成外语,而是要用外国法中的恰当词汇来表达相应的中国法律的概念和内容。

2.法学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以外语讲授几门中国的法律课程,更不应是过多过细地对英美法系国家法学理论和司法的介绍。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语教学无论在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在整个教学体系上,都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那种以外语讲授几门中国的法律课程的作法,是对其的简单化和庸俗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由于课堂教学受到学时的限制,大量介绍英美法系国家法学理论也只会本末倒置。事实上,法学双语教学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法学专业课双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从教学目标与定位,课程确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入手,探索自身规律,形成良性机制。

二、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法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体现在法学学科内容的学习和外语语言的运用这二者的关系方面。法学学科内容的学习和外语语言的运用是法学教学过程的两个主要方面,但就二者的关系而言,要强调的是,法学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应是法学学科内容的学习,外语是用来传达法学学科内容的媒介。确切地说,法学双语教学是通过英外语这一语言介质进行法学专业内容的教学。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法学专业学科的知识,其传播途径是外语。围绕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语言技能两个目标开展双语教学,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法学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外语教授法学学科知识”。

因此,在定位上,法学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讲授法学知识使学生达到掌握该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运用能力的目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它的最终目的应服务于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法学双语教学应当更侧重于法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外语则是作为辅助工具存在的。当然,通过法学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也是这个过程带来的一个良好结果。或许有人就认为当初教育部要求开展双语教学或者外语教学的初衷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外语运用于专业领域的能力,但我们要知道,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不是靠学习外语得来的,事实上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使用外语而提供了一个运用外语的环境和机会,而学生无论是外语的学习还是专业外语的学习都是通过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取得的。因此,法学双语教学教的是法学专业知识,而不是外语知识。当然,学生通过这个教和学的过程学到了外语知识、提高了外语实践能力,这与法学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矛盾。

三、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法学双语课程既涉及法学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外语要求。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有较大的难度。这样一来,课程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服从法学专业教学的目的与定位。法学双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更快更好地吸收最新的法学专业知识,其次才是提高外语水平,不能喧宾夺主。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能以降低法学教育的质量为代价,因此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双语课程数量的指标,不适宜用外语教授的课程,坚决不搞双语教学。笔者认为,法学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1.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应当定位于法学专业课程,而非法学基础课程的学习;[3]法学专业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也主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课程。法学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多为体系宏大、分支众多、理论难度较大、本民族文化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于这些课程,用外语授课远远没有母语授课的效率高。笔者认为,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等课程都不适宜采用双语教学。

2.法学双语教学应优先选择世界范围内趋同性较强以及中外理论相近且联系越来越密切或者说与国际密切联系的课程。[4]这类课程包括十四门核心课程中的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还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WTO规则、海商法、证券法、公司法、环境法、仲裁法等课程。这些课程要么与国际规则、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密切相关,比如带“国”字头的课程和WTO规则;要么各国在这些领域的立法趋于统一,比如商法、知识产权法、海商法、证券法、公司法、环境法、仲裁法等课程。前一类课程的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这些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正式文本大多是外语,涉及的相关术语、国际原则及相关理论多以外语为原始载体,都来源于外语国家的基本原则,所以用外语传授该部分知识比翻译成汉语后的内容会更准确,有助于学生掌握第一手的相关专业资料。[5]因此这类课程非常适宜双语教学。后一类课程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不仅两大法系在这些方面的立法趋同,而且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也是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先进经验,故用外语传授比较合适。

3.双语教学的课程应是对我国现有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的有效填补,故法学专业双语教学也应优先考虑我国立法较少、研究不发达、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经验的课程。比如英美合同法、英美侵权法、英美法等西方比较发达的课程;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罗马法等以西方史料为基础的课程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课程以外,对于各大部门法中的其他一些具体课程,笔者认为也可根据上述原则来判断其是否适宜双语教学。比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社会保障法等中外理论联系紧密且具有世界趋同性的课程比较适宜双语教学,而物权法、婚姻法、金融法、税法、劳动法等在制度上和体系上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故不适宜双语教学。

四、法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法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笔者认为,法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应为教师交替使用外语与汉语进行授课,学生使用外语与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双语思维。其具体内涵如下:

首先,从教学层次上来说,法学双语教学应当在掌握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中开展。因此,法学双语教学应当在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中开展。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没有法学理论基础,且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经过大学阶段的磨练才能适应外语授课和外语思维的模式,故在本科一、二年级进行双语教学不很合适,学生很难理解相关法律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差。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讲,虽然要求教师使用外语授课的比例要达到课程内容的50%以上,但必须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属于本门课程的核心理论以及其他一些深厚的理论问题、逻辑性强的分析、中国特有的制度等内容应当用中文讲授,而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全世界通用的理论问题、西方国家特有的制度、案例分析等内容应当用英文讲授。由于课时受到局限,中英文讲授的内容应尽量不重复。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

(二)法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法学双语教学要求改变一直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首先,双语教学教师须运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写出重点内容的外文表述,再用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课件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较快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其次,法学双语教学应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材料除了国内能购买到的外文原版书籍以外,主要应依赖教师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搜集到的外文资料。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向学生提问相关内容或者根据阅读材料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最后,进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时可运用讨论课、案例分析课、影视课等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使用外语,并事先由授课教师将任务布置下去,在课堂上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作出点评。

由于法学双语教学实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故法学双语教学应实行小班教学,小班教学以40人左右为宜。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故法学双语教学一定不能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而是应在设定一定语言和专业标准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组成双语教学班。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实行学分制,且一门课程有两个以上的任课教师可供学生选择,这就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法学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

法学双语教学的考核应吸收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淡化闭卷考试,灵活运用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等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尤其是应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和质量纳入最终的成绩评定之中。具体来说,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考核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成绩应为主要考核指标,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可作为辅助考核指标。平时考核的指标可以是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等;期末考核建议开卷,以外语题目作答为主,也可适当增加口试的内容。考核应以考查学生双语应用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如果可能,应尽量设计案例,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五、开展法学双语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法学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进程

目前,各个高校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困难之一在于双语教学的教材短缺。从上述法学双语教学的内涵叙述我们知道,要想称之为双语教学,应当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者双语教材。但是,在适宜进行双语教学的法学专业课程中,除了“国”字头的这类以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包括WTO规则)和英美合同法、英美侵权法、英美法、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等这类纯粹介绍外国法制度的课程容易找到比较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以外,其他法学双语教学课程因为中西方法律制度和体系的不同,外文教材缺乏对中国问题的系统论述,其内容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等原因,并不适宜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因此,对于这些法学双语教学课程,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双语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对法学课程双语教材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将法学双语教材的建设纳入一定层次的规划教材建设体系之中,并组织全国的力量编写双语教材。编写法学双语教材的专家首先应为某个法学学科领域的专家,外语水平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或者有法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经历等。

(2)双语教材绝对不是对中文教材的翻译,而应尽量在综合多本外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节选和编辑,尽量保持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使内容符合中国的教学习惯和要求。当然,其前提是与有关国外出版社和作者达成协议,不侵犯知识产权。

(3)专家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还应列出一些参考书目,指导国内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目的影印本,以供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的阅读书目选用――因为法学双语教学仅靠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二)加大法学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力度

目前,法学双语教学的另外一个困难就是师资缺乏。法学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采用自己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首先,应将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纳入各地或各高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学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有计划地进行。

其次,法学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应当是自己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根据各高校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比如,笔者所在的山西财经大学,因为地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在引进师资上困难较大,故山西财经大学的法学双语教学培养应以培养现有师资为主、引进师资为辅。在引进师资时,引进对象应为本专业的归国留学人员。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可以很好地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自己培养主要指高校现有师资中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也可称为转岗教师培训。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把英语基础好的学科教师培养成双语教师,另一种是把英语教师培养成双语教师。由于法学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因此笔者认为第一种途径应为培养的重点。现在,各高校的新进教师至少为硕士以上,具有出国留学背景的新进教师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多,这些新进教师的外语基础普遍较好,有些外语水平还比较高。这些均为高校双语教学的师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高校应当在法学专业教师中选取那些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或者具有出国留学背景的教师作为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重点。当然,外语教师如果有兴趣,也可以鼓励他们攻读法学学科的硕士或博士,毕业以后从事双语教学。

再次,法学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应当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一个是国内培训,一个是国外培训。国内培训主要培训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外语水平的培训是长期培训,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是短期培训。外语水平的培训是培训的重点,又分两种:一种是在职在岗培训,即高校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对这些潜在的双语教学师资进行长期的语言培训,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外语程度比较高的教师;另一种是脱岗集中培训,比如到某个语言大学集中、强化培训三到六个月,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短期提高外语水平的教师。当然,也可鼓励单个教师脱产半年或一年去语言大学进修。国外培训主要是指教师进修主讲的双语课程。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只有完成了国外阶段的培训,转岗教师的培训才算完成。国外培训一定要放到国内培训完成以后,而且必须是去国外的大学进修主讲的双语课程,而不是简单的培训语言。到国外大学进修主讲课程,一方面锻炼和实践了语言,另一方面,学到了本学科本课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学到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掌握了本课程本学科的专业英语。这些都是国内的语言培训根本达不到的。因此,国外大学课程的进修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各高校一定要准确定位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科学设置双语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教材,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让双语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国际型法学人才的需求。

注释:

① 事实上,笔者认为外语类课程也存在着双语教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外语类课程,也存在用外语讲还是汉语讲的问题。但因为与本文的题目无关,所以在此不做详细探讨。

② 法学双语教学的有些课程也是对国际或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的介绍和学习,但这只是法学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应当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法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柳秀峰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 刘汉霞,孙钰明.论法律英语在法学专业双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高教探索,2007(S1):123.

[3] 骆裴娅.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知识经济,2009(4):137.

[4] 王次宝,刘德美.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6):36.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8

关键词:医教结合;双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5-0121-03

一、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尚未出现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各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释较多,如有人解释为“双证书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外还需要获得其他技能证书;也有人解释为“双能力型”,即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素质,也具备相应的实践素质。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理念出发,认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每一位教师而言,其身处领域的工作性质,本身就决定了他必须要做一名“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应具备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能力。早在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的《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 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1](P73-75)中就对特殊教师设定了这样的职业定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对这种概念的认同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不论是张文京[2](P15-17)在师资培养中提出的通识师资内涵,王琦[3](P16-18)定义的“双师型”教师,顾定倩[4](P39-43)在借鉴美国任职资格后给出的双证书建议,还是王加强[5](P54-56)总结的广义与狭义的教师教育,各家学者都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我国 “医教结合”实验项目广泛推广的背景下提出的。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是指在“医教结合”理念指导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的全能型教师。目前我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着重强调“医教相结、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缺陷补偿”[6](P3-13),为尽快满足学校及社会的需要,加快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解决特教师生供需紧张,实现专业化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探讨

1.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了解教育及医学康复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康复与医学康复是“医教结合”的两个基本内涵,了解教育及医学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对于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2)熟练掌握必要的康复实践技能;技能操作通常被认为是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康复中的技能操作是康复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几乎每天都会面对视力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的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而言,对康复实践技能的熟练运用是胜任这份工作的必要职责。(3)具备快速判断特殊儿童障碍特点,独立承担个别化训练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评估、诊断,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并完成实施,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建议是美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之一[4]。在教育无国界的今天,对我国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也应该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培养具备国际化专业能力的教师而努力。(4)具备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的能力;虽然个别化康复教学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特教学校师生比例高达1∶ 1257(2002)[7](P12-13)的现状下,如何有效地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造福更多的残疾儿童,改善他们的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现阶段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

基于培训实践成果的总结,参考国、内外师资培养文献[5][6][8](P53-58),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内容总结为以下两大类。一为医学康复技能。包括听觉功能康复技能、言语功能康复技能、运动功能康复技能等三大板块,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生理及病理学方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及解决特殊儿童的康复问题。二为教育康复技能。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心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心理及认知发展。

3.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形式

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数量紧张,医教结合“双师型”康复教师通常只能参加短期学习和培训。而面对繁多复杂的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培训内容,康复教师通常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康复技能的大幅度提高,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达到预期培训效果,满足受训教师的需要,行之有效的培训流程和培训技巧就尤为重要。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9

[关键词]汉藏双语;公安工作;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174-03

青海是我国主要的藏族聚居区域之一,全省有5个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开发和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人员往来日益密切,随之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日渐增多。培养大量熟练掌握汉藏“双语”,懂得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具备公安专业知识,熟悉藏区民族宗教习俗,能够运用汉藏双语交流的专业人才,对加强藏区社会政治稳定和维护社会治安形势,提升藏区公安民警运用汉藏“双语”办理各类案件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尤为紧迫。

1突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11主动服务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和生态大省,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发展特点和困难,要实现青海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必须要全力以赴的推动青海的经济发展。而青海藏区的总面积为707万平方千米,占青海全省面积的982%。因此,青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紧密结合青海特殊的地域特点和特色,紧紧围绕我省广大藏区和牧区等特色产业发展做足做强文章。目前,随着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活力的进一步迸发,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加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青海藏区公安机关基层民警藏语言能力和执法素质,切实摆脱基层藏区公安机关汉藏双语人才匮乏的困境,是公安教育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及布局,明确公安院校功能定位的重大战略转移。

12主动调整公安政法机关行业发展的服务方向

从青海省公安机关发展趋势来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核心内容是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深入贯彻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根据公安工作的需要,大力培养一批藏汉、、蒙汉、朝(韩)汉等双语人才”的要求,发挥公安院校教育培训的主力军、队伍建设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维稳处突的后备军作用,不断加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大力培养服从服务于现实斗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汉藏双语公安专业人才,是主动适应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理论研究和警务实践的迫切要求。

13主动适应地方公安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正在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是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及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二是以重点专业为建设对象,不断拓宽专业口径,进一步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三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海藏区的人才需求一直呈现出各类人才需求面广、种类繁杂、需求人员数量少的状态。因此,立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域特色与特点,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突出公安院校的警察职业特色和办学特点,是当前地方公安高职院校发展改革的关键。立足汉藏双语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不断加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的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汉藏双语教育教学模式,打造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特色品牌,将是今后青海省公安教育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2把握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方向通过加强汉藏双语教学的研究,梳理汉藏双语教学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形式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理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校本教材、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和建设规划,全面创新汉藏双语教学工作的理念和机制,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培养和培训优势明显的公安类汉藏双语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公安高职院校汉藏双语教学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的有机统一。

21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及方向是关键

加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研究,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青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藏区公安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公安队伍汉藏双语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加强汉藏双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汉藏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逐步构建公安高职院校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青海藏区地域特色的汉藏双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2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是根本

加强汉藏双语教学的研究,必须在原有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革,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增强汉藏双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扩大汉藏双语开设的专业及汉藏双语专业授课的课程门数,扩大双语教学的受益面。通过分层次、分步骤建设,构建一批公安类专业较高水平的汉藏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3加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途径及实现

31积极开展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311准确把握客观实情,实行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招生生源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一般汉藏双语专业学生入校时的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水平进行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其次要按基础的不同采取分班授课,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一是针对汉语基础较差的双语生,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即强化汉语口语训练,提供一切听说训练的机会,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为有效地开展汉藏双语学习,提高汉藏双语的听、说、读、写等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藏语基础较差的双语生,应从加强藏语文教学入手,最终提高汉藏双语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是学习过程中实行“一班两制”的双语分解模式试验研究。即分设藏授班和汉授班,藏授班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和英语,并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文授课为主,汉语文程度较差,接受汉语文教学有困难的学生进入藏授班学习;汉授班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藏语文和英语,汉语文程度较好,能够接受汉语文教学的学生进入汉授班学习。实现“双语并进,优势发展”。

312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汉藏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因此,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

另外教师可以多考虑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313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基础课程延续到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采用分阶段课程设置的方式教学,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32不断加强汉藏双语教学团队的建设

加强汉藏双语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汉藏双语公安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汉藏双语课程团队的建设。通过 “汉藏”、“专兼”教师之间“双结合”的方式,即单语教师和双语教师相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和教学研究;不断加强汉藏双语教学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力度。

(1)以汉藏双语公安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双语教学团队人员内部结构,制订和完善汉藏双语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2)抓好课程负责人的培养工作,通过进修、学习、下派锻炼等手段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双语教师担任双语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带动双语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3)加大汉藏双语“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有计划地选派双语教学团队教师深入藏区,到基层公安机关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实践办案的经验。同时,要拓宽双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形成学院和公安机关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积极引进不同语系双语人才和基层业务骨干到学院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33组织实施公安类汉藏双语校本教材的研发

制订双语专业教材建设总体规划,分解目标,要将公安专业教材建设任务落实到系部,分解到个人,每个双语教学团队都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与专长,承担相应的教材编写及翻译任务,系部主任要担负起督促和协助的重任,认真落实校本教材研发的任务。要加大公安类汉藏双语教材的研发进度,确定重点研发课程,落实研发人员,尽快完成汉藏双语公安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讲义的编译工作和藏文版公安专业校本教材的研发任务。

34要大力加强校园汉藏双语环境的建设

(1)做好学校双语环境布置,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学报、宣传栏、校园网、教室学习栏等环境开展双语学习。

(3)组织开展校园内汉藏双语学习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

(4)开办校园汉藏双语学习每周学会一句话活动。

35加大投入,加强双语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工作

(1)加强校内实践场地的建设。针对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的实际需求,从提高学员的听力能力入手,建立“汉语、藏语教学语音室”,保证实践课顺利开展;同时建立模拟法庭,打破以往只能案例分析,不能实际操作和参与的实训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办案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加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藏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结合藏区常发案件具有的地域性特点,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基层公安机关的联系,积极参与公安机关的办案活动,扩大公安专业在藏区的影响;通过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加强校局联动,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加大学生实训、见习、实习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提高办学效益。

36科学谋划汉藏双语在职民警培训工作

(1)加大汉藏双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按照“汉藏结合、专兼结合”的要求,应从公安高职院校和基层公安机关精心遴选双语培训教官,打造公安专业汉藏双语教官团队。

(2)加强汉藏双语在职民警培训的针对性。围绕不同地区、不同警种,研发培训专题,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汉藏双语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提高民警双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0

关键词: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28-02

实习支教是我国对贫困、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偏低的县乡给予教育支援与扶持的计划,它对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弥补教育资源,合理共享教育资源,使落后地区同样获得新的教育知识理念和前沿知识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在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支援南北疆教育事业工作的号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师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学生去南北疆的县、乡、村开展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实习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前的岗前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南北疆双语物理教育环境、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如何从大学生就业和当地双语教育人才缺乏两方面考虑,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找准物理教育岗前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岗前培训策略[3-4],使物理专业师范生在上岗前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技能和水平,提高他们融入南北疆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成为适应于新疆发展需要的师资人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及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011年至2014年连续多次赴南北疆新师大本科生支教点,考察实习支教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实习支教情况,每次都进行了总结。在和当地的教育部门及有关老师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基本问题。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识到实习支教前岗前培训中的初级维语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到了支教学校后,汉语言学生出现交流障碍。据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议,实习支教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初级维语口语和课堂教学日常用语培训,以便更适应当地的双语教学。第二,经过实地调查,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当地大部分从事的是汉语教学,从事物理专业教育的大学生较少,且支教学生每周可以上课达到28节,有的支教生担任了全科的教学任务,非常不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第三,在岗前培训工作调研中发现,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部人数20%~30%左右,对于民汉混合班级,大学生物理专业知识水平、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重视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忽视培训效果和基本素质培养,导致支教中很不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很不好。第四,汉语言学生对学习初级维语的意识淡漠,且在维语的日常用语上交流比较困难,民语言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汉语解释上有一定困难,且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很薄弱;以上这些因素为岗前培训正常开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训难度。

2.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环节的主要问题。第一,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足。学院只出台了岗前培训的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于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完成培训的具体给分标准,指导教师奖惩措施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导致管理过程无据可依,增加了岗前培训的难度,个别老师和学生在落实培训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导致培训的形式化。第二,对岗前培训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培训不重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少数老师并未按照要求,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或指导时间和次数不达标,对培训的学生要求不够,以至于学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岗前培训考核环节不够严格,缺乏监督机制。如个别学生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学生培训成绩评定最终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教案准备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和评分等过程组成,但是这些环节缺乏监督机制,且具体落实情况均有指导教师自己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把关不严,指导时间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均没有惩罚措施或者相应解决办法。

二、建立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调研中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双语地区教育环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的完善现有的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

1.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在实际岗前培训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指导教师和岗前培训学生的奖励制度,激发大学生的上岗培训动力,增强培训效果,把参加培训的内容、成绩、时效等记录在册;以专业成立督导组,对指导教师和培训学生实行检查、抽查和调研,确定学生培训情况,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得培训规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优化。师范院校对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办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细则形式出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过调研及征求意见的方法,结合南北疆地区双语物理教学及基层贫困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已经开展的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有针对性的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将优化后的岗前培训制度或者模式进行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效改善培训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对不合适的条例进行删减或修改,以保障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适应性和执行的效果。对修订前后的岗前培训方案及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实习支教地区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等形式,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岗前培训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优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课环节中,采用物理专业支教学生管理导师制,指导教师最好是有经验的从事教法专业的教师,通过小组听课、评课、研讨,分组讨论、轮流试讲、示范课讲评、微格教学、实验技能、初级维语培训、实验授课等多种形式,切实的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综合素质评定及讲课大赛等环节决定,通过考核小组检查等方式,完善对物理专业支教学生岗前培训考核环节,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应有相应制度,不允许参加实习支教,必须重新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支教,这样也确保了实习支教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的环境,更加适应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严格,要细化,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三、结论

本文针对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适应性强的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物理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又能够让大学生适应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环境,完成物理专业学习、教学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完善薄弱之处,尽快使之适应特殊环境中的教学,达到教学效果,以满足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兴.岗前培训体育课程模式的定位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39-41.

[2]刘朝晖.民族地区社区管理人才岗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8):79-81.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1

论文摘要: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在学生,教师子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突出问题,而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调整师资结构则能和很好地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

加人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双向投资与日俱增,社会对J懂英语、懂商务、会文秘、会财会等的综合性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纵观现今的商务英语教学,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教学,·其现状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笔者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和就业的现状。

1、学生方面

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很多同学是被迫或者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选择了商务英语专业,接触到专业以后觉得很乏力,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就业困难,不对口就业等问题,而到了工作中,很多英语不错的毕业生几乎对所在企业的情况和产品没有任何认识,更谈不上对外商务交流了,明显逊色于受过本专业训练并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毕业生。现在,就业市场一些企业在招聘外贸工作人员时,明确提出外贸专业毕业生免谈,只要本专业(如机电,纺织,化工)且具有良好英语能力(CET4)的毕业生。这就说明企业现在需要的是对本行业知识和情况熟悉的贸易人才。企业对既有一般贸易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性人才需求已大不如前,现在企业所希望的人才不仅要有贸易知识、懂英语,而且还要了解本行业产品和情况。

2、教师方面

“双师”素质教师偏少,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合格标谁要求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但调查统汁,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29%,而且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且师范毕业生达54%,这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差距较大。

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弊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专业课实行单一的母语教学方法,使学生不能把经贸知识和英语知识融合为一体,不能运用地道的英文来表达所学的专业知识,简单,落后的教学效果,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那么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能不能有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呢,接着,笔者就对这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2.1畅通“双师”培养途径.优化“双师”结构

大胆放手教师到一线行业积累工作经验,让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到行业师傅的转变。而根据教学实际,在教师培养形式上可以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项目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等,使教师在系统不间断地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学习与实践结合,做教学治理信息化建设的践行者。同时启动激励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行业实践及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胜任专业核心课教学。

2.2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巩固教学效果

2.2.1合理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与学生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语言任务,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和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有充分了解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特色,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才能切实达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好的完成任务,在社会强烈的竞争中立足。而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2.2.2实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用熟练的英语表达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笔者建议对商务英语的相关专业课,如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等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法,双语教学可以打破传统单一的母语教学法,使汉英语言一体化,实现了汉英两种语言信息的转移,使学生能够用较为流畅的英语参加商务谈判等活动,能够阅读专业英文报刊、杂志,能够较准确地捕捉信息,能够借助工具书笔译专业文章等,能够用英文写作一般商务书信,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谋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种教学法要求师生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英文水平问题,在开始实行双语教学时,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然后逐步扩大英语讲授的比例。

2.2.3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2

 

1.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疆教育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取得新突破。

 

(1)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出专章论述和全面部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2015年,自治区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召开“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南、北疆片区推进会议”等,明确目标,提出要求。为做好基层学校设备应用的售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新疆电教馆启动“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监管运维云平台”建设,了《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报告》(2014年)白皮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主体,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争取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统筹协调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坚持多方面支持、多渠道建设的原则,统筹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由2011年的不足25%提高到55%,县城学校和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基本普及校园网;全区已有75%的班级拥有多媒体设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使得全区828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全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6:1。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3)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局面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加大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引进、译制、自制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广泛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制作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汉语)》、《学前双语中班、大班配套教材》、《幼儿教师培训基本功·教学法培训教材》、《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等双语教学资源并投入使用。通过购买的方式,完成与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韬图动漫公司和新疆碧利雅科技公司等三家单位8个G的双语教育资源建设的合作,资源已陆续上传至新疆远程教育网供各地免费使用。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储存教学资源15T,注册人数达到21.4万人,教师下载应用达到350万人次。通过有效的安全审核机制,教师上传资源达到40万条。“平台”已经成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获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主流平台。

 

援疆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上海、江苏提供了156GB、1.7万条教学资源。深圳、福建、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已经达成免费支援意向,正在进一步落实。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通过组织各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区中小学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远程研修的方式,组织开展“自治区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网络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对10.8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20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远程培训活动。编印、配发了维吾尔语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系列教材。充分发挥《新疆教育信息化》汉语、维语两个版本微信公众平台,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操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初步融合

 

“十二五”期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逐步深入。2012年,组织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小课题研究活动;2013年,举办自治区首届双语课件大赛;2014年,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为目的,举办中小学双语教学说课大赛和说课展示活动。参加的国家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区有57000名汉语教师参与,晒课37332节。为满足民语言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需求,新疆电教馆单独研发了民族语言晒课平台,全区有5000多名民族语言教师参加晒课活动。初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与日益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本身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农村教师特别是民族语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特别是双语教学数字资源总量不足,民族语言资源少,多头管理、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和双语教学资源体系化建设机制尚未形成。

 

(3)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宽带入网率不高,45%的学校尚未接入宽带网络,信息化建设“重硬轻软”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4)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多数地方和学校没有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经费且投入不足。

 

(5)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总体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技术服务保障体制不完善。

 

2 . 地广人稀与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那么新疆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呢?

 

网络和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快捷方便,我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双语教学。

 

(1)信息化对新疆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新疆地广人稀,双语师资短缺,有的学校离县城200-300公里,集中培训会影响有些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成本也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最新理念、方法传送到偏远的学校。信息化使教师培训更个性化,更有效率。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发展、情感培养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现今大多数教学资源,尤其是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处理都比较复杂,需要教师较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校本教学资源。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大量优质双语教学资源开放给全区中小学,同时建立了全区教师共享共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机制。

 

(3)信息化对双语教学带来了促进作用

 

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的重点,农村学校尤其是南疆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双语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语言环境等原因,双语教学质量还不高。信息化手段在农村偏远学校创建语言环境,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先进的语音技术制作的点读式的电子课本在教师双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打开某一个双语版的教材,利用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播放各类视频教程、专题教育资源可创建基本的语言环境。

 

3. 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请您谈下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已变成热点关键词了。

 

行业一致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结合的一种模式。同样,“互联网+教育”也是互联网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资源限制,给今天正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惊喜。

 

利用“互联网+教育”,原则上我们新疆某一个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共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享受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与学校、家庭等学习空间的网络环境和其他的因素也有关系。其实,“互联网+教育”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上出现的专递课堂、互动课堂、翻转课堂、远程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等现象都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除了学校有信息化环境以外,受教育者的家里也要求有信息技术终端和上网的环境。因此,在新疆,尤其是在南疆“互联网+教育”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新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本年度发展目标。

 

(1)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前,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全国已达83%,我区仅为5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相比,与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步伐是当前推动新疆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2016年,全区将基本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

 

(2)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

 

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普遍性使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2016年,将完成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丰富和完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大力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2016年,将开展督导、基教、师资、双语、教研、电教等多部门联动,实施归口管理,形成合力,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做好工作。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所有学校和师生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力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平台建设成果为基础,以空间和资源建设为主体,结合国家、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目标体系标准,规划新一轮平台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语音等技术手段,围绕“空间+资源+应用”三大主题,从“建设空间、丰富资源、深化应用、扩容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两类网络空间、五大应用平台”,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学习园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简单易用、低门槛的应用工具。2016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覆盖各个学段,为全区中小学生、教师提供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5)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水平

 

树立“应用促建设,服务促应用”的观念,积极拓展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章立制,形成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各类教育信息化设施,根据教学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评估工作,发挥其带领示范作用。2016年,将制定、颁布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督导检查评估标准和地、县两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对全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等进行专项督查。

 

(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优秀培训教师到基层和农村学校,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2016年,将做好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十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点的建设,利用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视野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长、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组织教学应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信息化应用教育教学活动。

 

(7)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

 

积极为教师提供参与教育信息化科研的有利条件,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科研的环境,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科研。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中小学、幼儿园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内的校本研修课题和上级立项的科研课题要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2016年,将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和组织全国、自治区教育信息化课题的立项、论证和研究工作。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围绕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部署,认真谋划“十三五”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为提升新疆双语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