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实训总结

企业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04 11:10:42

企业实训总结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1

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部级培训

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总结

2018年11月5日至11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2018年度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现将本次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企业实践为4周,课程分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专业讲座、专业实践、案例演练五个类型。第一周的主要内容为参观考察长虹科技馆、长虹精密、多媒体、空调、技佳精工、模塑公司,听取了长虹企业文化、生产运作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业4.0与中国20125、嵌入式软件开发等专题讲座。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生产现场管理、应急管理,学习了安全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掌握了安全知识,知晓了作业场所和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提高了安全技能,增强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了解了长虹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长虹企业文化的理念,长虹企业文化的工作体系;了解了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与问题,世界范围内竞争对企业的挑战 ,互联网经济对生产运作系统的影响,认识了生产运作系统,优化和改善生产运作系统, 运作理论在服务行业的应用案例,新经济环境下生产运作的新策略;了解了信息、信息载体、信息交互及方式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人—机”互联互通的新时代,认识了“中国互联网+” 及“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德、美、日四国工业发展异同及优劣势比较,对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认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在学校未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开拓了视野,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周的主要内容为参观考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和长虹制造公司,听取了单片机在家电中的技术应用、自动化行业分析及现状专题讲座,电气控制原理及实践、人机交互及实践、系统设计及实践、离线编程及实践的专业讲座及专业实践。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了解到了长虹只能制造发展的情况,包括发展背景、核心规划、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实施成果;智能制造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推行智能制造的背景、对智能制造的理解、智能制造推行与应用;电气控制部分主要涉及到了配线规范、上电调试经验分享、元器件介绍及选型、电气设计流程、人机界面介绍、控制器介绍、机器人介绍,其中包括了PLC编程规范及相关视频。让我较全面地了解了自动化行业的整个发展情况以及对智能制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机器人电气控制部分有了大概的了解。

第三周的主要内容是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硬件初步认识及相关软件的应用,包括工业机器人示教器、ABB机器人软件应用、系统设计、离线编程的专业讲座和专业实践,以及垛型计算相关的案例演练。具体为工业机器的作用、系统构成(本体、控制柜、辅加电机、PCK、串口、PC等)、机器人坐标系的定义、示教器的组成及使用、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软件、计算机、采集卡、摄像机、镜头、光源、工件等)、ABB Robotstudio软件的使用,包括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以及圆、圆柱、圆锥、码垛、工作站的设定、程序编写思路设计;工业机器人实训台设备的使用特点包括设备特点、设备构造及规格、电气控制说明等。通过本周的学习,我掌握了软件ABB Robotstudio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到了工业和机器人实训台设备的使用特点。

第四周的主要内容是案例演练,分为了视觉码垛、工件装配、抛光打磨,主要是分组进行相关练习,我们组主要是进行通讯、坐标系、抛光打磨部分的任务。有些部分需要与机器人联机进行调试,有的项目可以只用软件进行。本周主要是对上周练习软件的继续学习和巩固,在学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与同组的教师学员一起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感谢培训单位和培训老师对我们学习的辛勤付出。

本次企业实践时间虽不长,但内容安排紧凑、形式多样,加上老师们专业的指导、教练示范、讲解以及我们的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水平,而且也为后续学习机器人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家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认真思考,收获很多。在学习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的时候由于不熟悉仿真软件的操作环境,在对工件坐标系的创建、运动轨迹的仿真、操作窗口的意外关闭等内容经常出错,大家一次次地请教老师,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这次培训我看到了他人的长处,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技能的缺乏,特别是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还有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方面都有待加强,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来说,就应该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到毕业时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后马上进入正常工作,给企业就能够带来稳定和及时的利润,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这次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我不但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还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分享了教学经验,真是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从别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他们对教学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我也希望以后继续有机会接受这样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这段实践的学习实践,使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更加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激发了我们潜心思考自身地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争当一名教学理念新,有精湛专业技能地教师。增强以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地能力,并更好地适应教学地需要,培养出更应社会需要地人才。

最后,再次感谢张院长、易院长及学校的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这一次去企业学习的宝贵机会。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经常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新的研究理论,时刻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用最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指导自己的理念,使自己的思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我院为社会多做贡献。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2

摘要:为了满足传统企业高层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从培训项目开发理念和电子商务总裁班需求特点出发,阐述了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项目开发的步骤,从把握市场趋势、定位培训对象、分析培训需求、特色内容设计、整合资源、效果评估和撰写策划书等7个环节讨论了电子商务总裁班项目开发的实践情况,并以市场营销4P理论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商务总裁班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 :项目开发;电子商务;总裁班

1. 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项目开发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种传统企业谋求依靠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必须先过老板关,企业老板的意识最为关键,传统企业老板以及企业高层人员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理解,也缺乏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意识和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相关方面的能力,由此催生了强烈的电子商务培训需求,电子商务总裁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开发并实施具备区域或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项目,社会效益和培训经济效益显著。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项目开发一般要经过把握市场趋势、定位培训对象、分析培训需求、特色内容设计、整合资源、效果评估和撰写策划书等7个环节。

1.1 把握市场趋势

通过对行业信息的分析判断,可以把握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社会、行业大趋势的精确把握,是培训项目开发工作准确定位与实施的前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自1997年以来,每年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2013年1月(第31次报告)以来的报告,增加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统计数据,统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2014年1月的33次报告以及2015年2月的35次报告,关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的统计更加详细,相关指标见附表1*。数据表明,近年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

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运营模式差异巨大,对于传统企业准备进入或刚刚进入电商领域的企业高层,需要企业掌舵人从思维、知识能力脱胎换骨,针对企业高层的电商培训市场需求巨大。

电子商务高端培训市场,一直没有形成行业垄断地位的培训品牌。名牌高校、著名电子商务咨询培训机构举办的总裁班以知名度高、创办历史长、师资队伍强大等因素,雄踞行业翘楚地位,但由于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等原因,举办的期数少,市场份额不高。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企业进驻电商总裁班,其招生广告宣传每月举办一期。派代商学院的总裁班于2011年1月举办第1期,2015年4月举办第19期,平均每月举办不足0.4期。冠名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等总裁研修,举办期数更少。培训人数长期低迷,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却无能为力。一方面注重广告宣传的品牌机构招生困难,另一方面,大量的传统企业得不到有价值的、沟通便捷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由此可见,培训咨询机构开拓创新,开发举办具有区域性质和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总裁班,走个性化、差异化的道路,自然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基本力量,前景光明。

1.2 定位培训对象

清晰定位培训对象,是培训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培训对象的确定,决定了培训项目的目标、内容、定价、配套服务等一系列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电子商务培训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电子商务培训组织形式的不同,划分为个人、企业、政府三类。而个人类别,又可细化为:企业老板及高层人员、电商从业者、潜在从业者(学生、其他行业人员)等。企业购买者亦可分为欲进入电商行业的传统企业、电商入门企业、电商等三类。而政府在电子商务培训产业中,偶尔作为直接采购商的角色出现,更普遍的是采用学费补贴等形式,刺激个人及企业采购电商培训。

(2)根据电子商务培训实施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类:一是公开课,是教师或培训机构针对全社会组织的,开放报名的培训项目;二是企业内训,企业邀请培训讲师到企业中来,开展针对性调研,然后进行分阶段的内部培训;三是企业咨询,在内训的基础上,找出企业的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四是企业网络培训,是通过互联网来实施培训。

(3)根据电子商务培训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决策层的培训,主要面向企业老板和高层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树立电子商务营销理念,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电商营销战略等;二是针对管理层的培训,主要面向企业管理层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掌握电商营运机制,提升基于电商业务的管理绩效等;三是一线操作层的培训,主要面向基层员工,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电商基本技术和工具,运用电商营销手段开展营销策略等。

比较以上三种分类,可以得出电子商务总裁班清晰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老板以及高层人员,购买者以企业出资为主,培训实施方式是公开课。

1.3 分析培训需求

分析培训企业以及培训对象的需求,是后续开发工作的基础。根据网上搜集电子商务总裁班的信息,以及对珠三角部分电子商务协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参加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的人员的需求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电商知识:包括当前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传统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的观念、规划等知识,成功案例等。

(2)获取人脉资源:为结交知名电商平台高层人员,成功转型的企业以及准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的老板和高层人员。

对于心进驻电商存顾虑的传统企业老板,由于对电子商务了解有限,抱团的意向更加明显。

(3)提升社会地位:需要提升自己在电商圈子内的影响力,强调培训服务的讲师、课程环境、校友资源,需要获取有影响力的培训证书等。

(4)培养电商团队:指导开展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团队打造的方法和经验。

(5)娱乐放松:包括参观电商平台、电商代运营企业、已经转型的传统企业、电商产业园区,游览风景区,安排高档食宿交通。

1.4 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是总裁班项目开发的核心。首先,可以参阅当前电子商务培训市场的标杆企业举办的总裁班内容设计和课程设置,例如淘宝大学、派代、网盈、网策、单仁等,这些著名总裁班的培训内容设计品牌影响大,举办时间长,内容设计和课程设置合理科学,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团队建设、品牌营销、互联网思维等。但是详细分析比较这些机构的培训内容安排,则会发现还有漏洞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同质化明显,有“高大上”、不接地气的感觉,同时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不同行业、电子商务实施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第二,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加以调整。例如珠三角地区一些电子商务协会举办的总裁班,结合传统加工制造业的特点,突出供应链整合的内容。这样才能与上述标杆企业错位竞争。第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增加地方政府扶持政策、资金申报、本地电子商务配套资源获取方法等内容。

由于培训对象是企业老板和高层人员,要加强培训思维方式,采用小团队分享的教学研讨方法,老师提供指导、顾问服务。培训结束后,提供免费复训机会,提供咨询、交流、资源输送等服务。提高培训项目的让渡价值,最大限度帮助学员实现电子商务转型目的。

1.5 资源整合

培训资源和环境是实现培训项目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培训项目策划时,一定要对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培训经费、培训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培训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安排。总裁班具有高层培训对象、收费高、培训档次高的“三高”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将会造成很大的被动,甚至影响口碑直至今后的发展。

(1)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渠道进行招生,争取满额招生并落实资金。

(2)筛选组织落实的教师资源,要分析其综合素质结构以及擅长的培训模块,约定具体的培训时间。电子商务总裁班学员普遍看重讲师的背景,讲师要注意宏观数据分析、经营模式与实战经验技巧分享有机结合,否则讲操作技巧会被认为没高度,讲趋势观点会被认为没干货。讲师能够站在电商行业的最前沿,对政策变化非常敏感,并保持足够关注。

(3)落实承办授课和住宿的酒店,对授课报告厅的设施设备包括投影、扩音、无线网络、桌椅摆放、饮水条件等提出具体要求。

(4)选择本地的有代表性的成功转型企业作为参观学习对象,提前联系好企业分享发言代表,安排相应的交通条件。

各项资源的落实都需要1-2套应急备用方案,防止意外发生。

1.6 撰写策划书

培训项目策划书是项目开发、策划工作的结果, 对内是评审、沟通的依据,对外是营销推广、争取培训对象的工具。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项目的主要构件:

(1)封面:项目名称、项目小组成员、制作时间、编号。

(2)序文:项目的目的、内容的简要说明。

(3)目录:策划书内部的层次排列。

(4)培训目的。为什么要举行此次的培训。

(5)培训对象。什么人需要参加这次的培训。

(6)营销招生:通过上面方式组织生源

(7)培训时间: 该培训项目在什么时间段举行。

(8)培训地点与设施:授课及参观地点,行程、交通、食宿安排,培训场地内的设施。

(9)培训内容和方法:此次培训项目包括哪些课程,采用什么培训方法等,这些可以用课程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10)培训教材:是否需要打印和分发培训资料,如果需要,这个流程如何进行。

(11)培训负责人及讲师:培训师资和培训项目负责人情况说明。

(12)培训项目收入费用预算:以及收入,预测盈亏平衡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列张费用明细预算清单。

(13)培训评估:可以采用什么评估方式,在哪些时间节点会进行追踪和评估。

1.7 效果评估

当前对培训评估系统广泛应用的是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Kirkpatrick)的四级评估模型,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形式是公开课,培训对象来源分散,岗位工作繁忙等实际情况,不必要也不具备开展四级评估的客观条件。培训效果的评估重点在反应、学习和行为三个层次进行评估。

(1)反应评估:总裁班的培训效果可能带动企业中层、基层的培训的营销,因此该项指标要求较高。必须90%以上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培训过程的组织与服务,教师的授课表现、自己的收获大小等方面评价满意。

(2)学习评估:100%通过结业考核。由于培训对象是企业老板或者高层人员,可能出现顾虑形象面子问题而不配合,要做好考核形式、证书设计、结业典礼等环节的细节安排。

(3)行为评估:培训结束后约3个月,培训机构安排学员回访,了解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了在培训期间积累起来的资源。回访方式包括电话、微信、QQ、多人座谈会、上门走访。

2. 营销策略

电子商务总裁班是面向市场的公开课,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又存在市场竞争,营销是项目开发至关重要的外部环节。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才能完成招生,获取培训资金。

根据市场营销的4P理论,可以在产品、渠道以及价格方面实施以下创新策略:

2.1 产品策略

(1)主办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总裁班面对企业老板和高层人员这一特定的对象范围开展营销推广,首先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形象。培训机构必须要有独特的CIS,通过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安排,对自身的发展目标、服务方向、经营宗旨、价值导向、服务范围等,树立良好的明确的定位。

(2)产品线策略。项目主办方要不断丰富培训项目的产品线,一是开办面对企业中层的管理班、面对基层的技能操作班。总裁班与中层、基层人员的培训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企业老板参加了培训后,还会把员工送到普通“精英班”来学习。二是提供后续的咨询、人才输送、代运营等多方面的服务,总裁班不是孤立的培训,必须与其他服务机构一起来运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渠道策略

宣传、推广、招生渠道要不断创新突破,善于与时俱进、善于另辟蹊径,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渠道,形成自己的独特渠道。

(1)在搜索引擎购买

关键词 推广,例如百度、好搜、必应等,是电子商务总裁班最基本的宣传推广渠道。

(2)以店铺的形式入驻天猫、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作为补充。

(3)较为直接有效的渠道是通过与各地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合作,以促进当地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为目的,共同推广培训项目以及后续咨询、代运营等服务。例如广东东莞、中山、顺德一些电子商务协会,开发的电子商务总裁班项目普遍渠道较好的招生效果。

(4)在行业展会开设摊位,例如中国(顺德)国际家电展、慧聪家电展。

(5)参加承办论坛、沙龙、年会活动。

2.3 价格策略

电子商务总裁班的购买者主要是企业,对培训价格不敏感。培训班的时间长短、师资、后续服务、食宿交通等因素的不同,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也不容易直接的价格攀比。主办方对定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以配合其他营销方案的实施,主要定价措施是:

(1)跟随同行标杆机构的定价。国内开展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鼻祖当数淘宝大学,其总裁班(5天4夜)价格1.98万元。通过派代网聚集行业内大量人气的派代电商学院走精品线路,价格3.38万元。在成功学培训取得很大成功的单仁网销培训,曾经推出过价格9万元的总裁班项目。可以采取培训费略低于标杆机构的价格,增加考虑食宿、交通等的成本。

(2)政府优惠定价。市场开发过程中,尽量与当地政府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等资源结合,以获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3)低价策略。以低于行情的价格,吸引企业老板参加培训,在后续的电商技能培训、项目孵化、代运营服务中获取利润。

3. 结论

开发特色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总裁班,符合国家实施电子商务、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满足传统企业的需求,又能为举办机构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其他电子商务培训项目的推广和咨询、代运营服务的实施。实践证明,通过规范的流程来开发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项目,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有效提高了项目开发的成功率,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荆林波,梁春晓主编.《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报告No.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168-169.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编.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助理、企业培训师)[M]. 新华出版社.2008.2:148-152

[3]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编. 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高级企业培训师)[M]. 新华出版社. 2008.2:90-92

[4] 赵京桥.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北京:电子商务.2013(11).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3

一、参考评估模型,我们可以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详细的评估

1.计算人力资源培训成本: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所支出的总成本包括:培训期间人力资源培训师们的工资总和、参加培训的所有员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工资总和、培训所需教材和物品费用、培训设备及场地租赁或使用费用总和、培训相关管理人员工资总和、其他相关费用。

2.总结人力资源培训收益:(1)员工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进一步提高。(2)能够整体提高企业的日常工作质量,改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良好发展。(3)培训对单个员工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单个员工组成的整个团体也随之产生变化,整体团队的综合工作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3.探究培训成本和培训收益之间的联系,分析人力资源培训效果。通过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整体把握,能从全局方面掌握整个人力资源培训的具体情况,了解培训总支出,员工培训大体情况,培训初步效果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和内容,做到整体把握,心中有数。

4.对人力资源培训基准化测量:我们可以从具体的相关类目从发,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具体效果用具体数据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计算和分析,然后与相应的标准或者企业已有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就能够较为直观的看出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从而正确评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需要计算的内容有:(1)人力资源培训总支出在全体员工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即总培训支出/总工资数×100%。(2)单个员工所需的平均培训费用:培训总支出/参与培训员工总数。(3)单位学时的培训费用:培训总费用/培训总时间。(4)单个员工平均接受的培训时间:小时数×参与培训的人员/员工总人数。(5)每年接受培训的员工在全体员工中所占比例:参与培训人数/员工总人数×100%。(6)每千人中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人员比例: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人数/员工总数×100%。(7)单个员工平均年效益:年总利润/员工总人数。

二、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用实际案例,采用上面提到的相关项目和计算方法,用具体计算的形式对企业的具体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现在,某企业要对刚刚结束的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企业已经制定的人力资源培训相应标准为:人力资源培训中的支出费用占员工工资总额的1.5%,每位员工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总计为30个小时,全体员工每千人中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人员为5人。然后,通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相关数据的具体计算,我们得出,该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中所花费的总费用占到了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的2%,每位员工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约为35个小时,而企业每一千人中的人力资源相关开发人员为7个。将企业制定的数据标准和经过具体计算得出的数据结果按照各项类目进行具体对比可知,显然,培训评估数据结果高于这些相应的数据,说明该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过于侧重,有些浪费资源。所以,该企业在进行了人力资源效果评估后,就可以按照评估结果适当的进行制度调整,资源分配等。例如,可以适当削弱相应的培训力度,减少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合理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将更大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企业更需要的相关工作中去,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所以,有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分析,对相关的培训工作做出正确总结和明确指导,为企业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总结

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对于了解培训投资的意义,衡量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观察培训效果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在进行员工人力资源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相应培训效果的全面评估,以此来完善培训的具体效果,使人力资源相关培训真正发挥其效用,不断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竞争水平,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实力。

作者:郭泽岚单位: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4

一、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生分组

将参加实训的学生按每组5~7人分成若干个实力相当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模拟公司,分组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安排其担任公司中不同的重要职务,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训表现转换岗位。学生成功分组后,教师应该更多地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让学生还未实际操作就提前感受到实训的仿真性和竞争性。

(二)提前预习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虽然高一、高二阶段有专业及相关知识的部分积累,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消化理解并运用一系列运营规则进行企业经营的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在开课前1~2周将企业背景资料和运营规则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提前消化理解。此外,在开设模拟实训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设计出本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制定粗略的财务预算,这些都有利于后续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制度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生通常需要30个课时才能基本完成一场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为提高模拟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沙盘教学管理制度、出勤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等。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管理能力、时间观念等,这些都是实践工作中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二、实训组织过程

(一)课程引入

实训前需做一个简单、时效性强的课程引入,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定位是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动态应用和升华,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实训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企业运营规则介绍

企业运营规则有八项:(1)市场的划分与市场准入;(2)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3)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4)生产线的购买、转让、维修与出售;(5)产品的生产;(6)原材料的采购;(7)产品研发与ISO认证;(8)融资贷款与贴现。教师须对运营规则及相关知识做适当介绍,在介绍规则过程中,切忌介绍得过分详细,只要学生了解需完成的任务即可。

(三)企业初始状态的设定

教师先为模拟公司预设外部经营环境体系和内部运营参数,让每个团队都拥有相同竞争起点的企业运营资源。例如,每个企业开局都只拥有70万的初始资金,当学生各司其职明确任务后,他们都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将来的发展直接与团队的经营合作和策略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逼真的实战气氛。

(四)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战阶段

第一,学生——实战的主体。实战阶段是本实训课程的主体,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分组所在的每一个公司利用初始资金自主筹建企业,包括购买或租用厂房、购置生产线等,然后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流程,进行广告投放——选订单——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环节。随着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变化,经营者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团队成员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紧密合作,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充分培养:营销总监要根据生产总监提供的企业生产能力分析报告决定广告投入多少,拿下多少订单;采购总监要根据生产总监的生产计划决定采购原材料的时间、数量和批次;生产总监还需要关注企业生产能力(生产线的配置)能不能和订单、原材料相匹配;财务总监一方面要负责整个生产、采购、营销活动设计的收入与支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扩张过程中所涉及的融资与贷款的问题;在上述所有的活动中,CEO全面沟通协调,在整体上对企业运营进行控制和掌握。总之,学生将平时所学的财务管理、商品采购、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在企业模拟经营的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性应用,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经营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紧密合作,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充分培养,这些职业品质都将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第二,教师——实训的调控者。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最大的优势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实际操作是课程的主体。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对课堂实施有效地调控:在开局环节,教师要作为投资人给每个小组创设相同的企业背景,给予70万的企业运营资金,为各企业构筑市场平台;在企业进行广告竞单、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教师既要正确操作后台,控制节奏,又要在兑换平台将原材料、产品和货币进行对等交换,让运营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运用;在企业需要扩大产能或流动资金缺乏时,教师还要作为银行代表为各公司提供贷款服务;当公司面临破产危机时,教师还要充当“财务顾问”的角色,给予业务指导;当公司内部决策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要充当“公关”的角色,进行有效地情绪指导及调节工作;动态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会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教师此时要充当“分享者”,要善于将这些技高一筹的经营策略进行适时和实时的分享;课堂的实训累计时间长,有的学生不免有厌烦散漫情绪,此时教师还要充当“调动者”的角色,利用小组发言、组内合作和累计积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课堂操控能力至关重要,是产生良好实训效果和突出实训亮点的关键。

(五)实训总结和实训成绩的评价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才培训;思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aff, cultivate a skilled,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of the expert, scholar staff, is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raining;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D648.1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5月,具有公路、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路路基、钢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轻型房屋钢结构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施工资质;公路养护工程二类甲级施工资质及机场场道、结构吊装、爆破、混凝土构件制作等不同等级的施工专业资质。现有职工2000余名,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1386名,具有正高职高级工程师8名,高级工程师120名,工程师345名;一级建造师98名,二级建造师190名;大专以上学历1500余名。通过企业的改制、承包经营模式的转变,公司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转变成为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技术型密集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培训的核心工作。

一、人才培训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管理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施工承包管理模式也由原来的大包逐步向劳务分包、平方米包干形式转变。承包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建筑业不再仅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样需要有大批技术精湛、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通过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各项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从而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2.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企业竞争说穿了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随着市场的开放、信息交流畅通,企业人才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的窘境,人才的流失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通过企业自身培养的后备力量更能认可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3.促进企业内部交流,增强凝聚力,增进团队协作力。建筑业施工环境特殊,大多数员工的工作地点比较分散,这就造成了企业内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仅如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内部很多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也是很少沟通。通过培训可以加强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往,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二、目前在建筑企业中,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1.培训需求分析过于肤浅。很多企业开展了一定的培训工作,但是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这恰恰是培训的需求工作没有跟上。现有的培训分析中,往往只是部门负责人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哪些员工进行哪些培训,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的发挥。

2.培训内容、方式过于单一。建筑企业追求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因此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对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培训课程相对枯燥,形式也多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培训持续性较差,关键细节没有落到实处。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也注重培训工作的提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培训工作没有计划或者计划不细致、不利于实施。第二,相关责任人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培训工作列入日常管理工作。第三,对于各项培训工作的实施过程,相关责任部门监督、检查、评估工作不够。

4.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缺乏考核评估。在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很多企业并不会去关心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完善建筑企业培训工作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1.深入研究,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具体有是企业层的分析、部门层的分析和员工层的分析。

2.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根据企业近、中、远发展目标制定的员工培训方案。为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企业必须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师资、课程、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科学地规划和安排。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2012年培训工作可以总结为“走出去,请进来”六个字,具体表现在:

2.1走出去

1)、在集团内部咨询其他兄弟单位在培训工作方面的方法及经验,吸纳其优点进行总结及归纳,修正自己在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今年的新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入厂教育就是吸收安装公司经验延长到了2周时间,增加了新员工上岗前根据需要取得资格证书的培训,往年都是在这些学生来公司后再通过学习取证,延长了取证时间,不利于工作开展。

2)、积极参加总公司牵头举办的培训,例如一级建造师的考前培训,今年在总公司进行的考前培训我公司有18人参加,2012年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通过人员达到了10人,培训效果优于往年。

3)、集团外部,和西工大、省建筑职工大学、安装技校等学校培训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他们的培训计划,并根据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将我们的培训需求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根据我们的培训计划组织相关的培训。主要培训对象定位在公司、分公司的各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2.2 请进来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部分项目的现场需求邀请具有相应资格或实践经验的教师来公司或者项目现场组织理论或实践指导。例如今年东航新机库项目网架工程开工前就把安装技校有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张志奇老师请到现场,针对项目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了施工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并对具体施工的工序安排和材料选用做了指导,对项目施工起到了帮助。

2)、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退休前辈回到公司进行各类专项的讲座和交流。近几年大批年轻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上岗,相比前辈多数缺乏实践经验。经过专项的培训和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管理,让创新有了基础。

除了上述的两点,在日常培训工作中还加强了监督检查和培训效果的调查及改进工作。发挥公司对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职能对各级机构该做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向用人部门进行了解和探讨,综合各部门对培训的方式、内容和效果的意见反馈,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总结后以应用于之后的同类培训中,以便持续提高工作水平。

公司、分公司、项目各司其责不断地深入强化培训效果,目的就是所有人都能安全高效的完成各自的工作。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因为需要由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教育外还特别要求每一个新员工到分公司后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指定专人给新员工做指导,当师傅,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新员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早日成长为合格的人才。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对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素质向综合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员工入职之后的持续提高和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对企业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致力于将管理工作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公司内部联合党政、安全、经营、生产和财务等部门进行专项培训,致力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监督检查和培训效果跟踪,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争取在今年能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加强和总公司及兄弟单位在培训工作上的沟通合作,吸取先进的工作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大专院校的合作,吸收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走科学管理道路。

3.认真总结,客观真实的进行培训评估。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评估,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形式全面收集受训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培训目标实现程度及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工作绩效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使员工达到预定目标,以提高培训质量,并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可以防止部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跳槽离开。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方式的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可将薪酬与员工知识技能挂钩,定期进行专项管理、专业技能考核,凡通过培训工作绩效明显改善,工作成绩显著提高,达到甚至超出培训目的的员工给予加薪。在精神激励方面,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评选学习明星、技术能手、创新能手等并进行表彰。员工培训是企业长期持久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及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郭玲,浅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J].企业技术开发,2010

[2]王灵芝,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培训,2007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6

供电企业身系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方面的支持,工作中离不开电力能源,生活也需要供电企业提供足够的能源。电力企业中的组织机构众多,各部门的职责不尽相同,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要经过特定的培训并在考核考试中通过才能上岗,但是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许多经过岗位培训的工作人员仍然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说明供电企业岗位培训中存在漏洞,上岗人员不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方面都没能完全掌握。

1 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电力事业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攻坚时期,供电企业要想适应时展的需要,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其的岗位培训,不仅有助于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能更好地促进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供电企业岗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对供电企业加强岗位培训工作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供电企业在岗位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好地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不断促进供电企业岗位培训工作成效的提升,着力提升供电企业的电力服务水平。

2.1 学员问题

供电企业岗位培训所针对的学员,一种是还没有上岗的新员工,他们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培训,也没有实践经验,在培训过程中能尽快掌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实践训练时就会感到吃力,也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一种是供电企业的老员工,他们虽然有一线的工作实践能力,但是他们不能及时地顺应新形势,对新的技术设备操作感觉吃力,在经过培训后,忘记的速度也快。学员的决策能力差,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学习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分析不了案例中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急于求成,也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各学员的情况不同,由于培训时不能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2.2 培训方式问题

供电企业在实际的岗位培训中,往往把培训环节放在相关机构或学校,试图使学员在学校期间就能进行岗位培训,但是学校的培训与企业培训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培训除理论授课外,还会在企业工作中进行实践学习,而实践锻炼是学校培训所缺少的,所以培训方式跟传统的讲课方式没有区别。

2.3 重视程度不够

供电企业的岗位培训是由供电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培训指令的,但当指令下发到企业部门后,各部门的关注点都是本部门的业绩,对岗位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部门就会随意派人去进行培训,往往造成培训人员负面情绪的产生,这会影响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

2.4 经济成本的增加

供电企业对一年内岗位培训的人员以及次数都有规定,每次培训都会消耗一笔费用,随着培训次数、人数的增加,这必定会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的进程与效率。

3 完善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相关措施

供电企业要想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科学技术设备支撑的基础上,仍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作为后盾。因此,岗位培训在供电企业中起重要作用,供电企业进行岗位培训时,需要对岗位培训的目的进行转变,试图通过岗位培训实现供电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1 致力于培训策略的转变与培训重点的转移

供电企业在岗位培训开始前,应加强供电企业的管理层、各部门、各员工对岗位培训的重视程度,尤其需要对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员进行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立场;供电企业需要对当今岗位培训的策略进行研究,培训工作应该由原本的战术性培训转变到新时期的战略性培训,并且转变岗位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的关注点应该是供电企业在一定时期中的生产工作内容,这样才能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训内容应关系供电企业的未来并应该有所超前;针对当前的培训情况,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内容以技能培训为主,但是供电企业中的员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需要对培训的重点有所转移。原本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他们培训的内容大多是普通的管理知识,但现在需要把岗位培训扩展到生产一线中,让一线员工在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所掌握后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促进一线员工的工作更顺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致力于培训内容的转变、培训模式的创新

对我国当前供电企业的岗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反思过去的岗位培训内容,可以分析出过去的培训内容具备简单、涉及面窄的特点。当前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内容变得相对广泛,也注重培训内容的一些细节之处。原本的岗位培训旨在员工能在培训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使员工的技能更完善,但现今进行岗位培训需要把培训的内容转移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安全意识、抗压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并且把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精神也渗透进培训的内容中。供电企业除转变培训内容,仍需要对培训模式、手段进行创新改革,尽可能地使用新颖的培训模式,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让员工去一线基层锻炼。通过培训内容与模式的转变,必能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例如当前很多供电企业的员工逐渐以90后年轻人为主,采取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QQ企业平台等新型交流平台进行培训和交流,及时地找出日常企业职工在自身岗位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心得、经验的总结,以不断强化企业岗位培训方式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3.3 利用案例进行培训

培训教师在培训前会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但必须对学员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岗位情况、薄弱环节,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由于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授课方式,尽可能有的放矢进行培训;培训教师应对第一堂课格外重视,注意开场白的阐述,积极地与学员互动,吸引学员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培训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案例培训,案例的数量不可太多,需要适量,并且每个案例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多个案例的总和能涉及供电企业的多个方面,并且切近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案例培训时,注意导入案例的语言表达,使学员能身临其中,拉近案例与职工之间的距离,随后需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需要加以实践训练;案例讲解完毕,需要对案例进行总结,并结合以前的案例进行归类比较。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 终端培训 培训管理 管理优化 企业培训 家具企业

终端培训是围绕企业终端建设和发展而进行的相关培训的总称。本文提出家具企业在终端培训管理优化提升的方法与措施,希望对家具企业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完善终端培训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一、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的现状

1、终端培训工作缺乏公司高层支持

国内家具行业2010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家具消费总额已经上升到次于房产、汽车、服装之后的第四,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家具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显,那就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不足,尤其是终端经营人才和终端销售人才更为奇缺。不少家具企业老板经常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信誓旦旦表决心,一定会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训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要么没有培训经费预算,要么培训投入少得可怜,或者公司内部召开培训活动不积极参与,没有起到学习榜样作用。由于缺乏公司高层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不少家具企业终端培训工作陷入了困境或收效甚微。

2、终端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不少家具企业缺乏对终端培训工作的系统规划,经常是看到市场上哪个课程或老师比较热就盲目引进企业,缺乏针对性的人员分类培训。由于不少家具企业终端门店分布在全国各地,要实现全员培训或大范围培训难度较大。目前家具行业终端人员学历不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类别又涵盖经销商老板、职业经理人、店长、导购及各类后勤服务人员,庞大的人员数量给企业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终端培训成果有效执行较差

目前不少优秀的家具企业开始关注终端培训效果,纷纷组建培训部、培训中心甚至培训学院。然而企业虽然举办了不少终端培训项目,但真正能够把培训成果有效执行到终端实践的不到10%。绝大多数的培训结束后还只停留在知识和观念上的认识,并未实现参训人员态度有效转变和行动实践产生效果。这里面存在培训效果不知道如何有效跟进,培训评估缺乏有效工具监督检查的问题。

二、优化终端培训的总体思路

树立“终端培训支持终端建设、终端培训服务终端经营”的宗旨,让终端培训更贴近公司发展战略,更贴近终端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1、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

国内不少家具企业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定位,然而笔者认为,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能够明确企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针对性,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终端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2、依据SWOT分析法做好企业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

要做好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必须要对培训现状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挑战进行梳理,采用SWOT分析法是比较好的做法。某知名家具企业从2011年开始在制定集团年度终端培训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明确认识到集团终端培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使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能够很好地配合企业发展和符合终端实际,在提升终端人员素质与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现实效果。当然在使用SWOT分析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五管齐下优化终端培训

1、培训运营优化

(1)强化终端培训管理。各类终端培训活动应该以项目方式实行全程管理。一是做好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拟定培训目标,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拔师资和采购精品课程;二是做好学员筛选,严格审查参训学员的资历和能力,对于不符合培训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培训;三是做好组织管理,每次培训都应成立教务组,负责培训期间教学和教务管理;四是实施“培训学分制”,通过学员年度学分获取方式推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终端培训系统。家具企业除了组织好企业层面的培训外,还应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终端商场建立培训系统。其作用一是可落实企业层面的培训成果;二是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可构建商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给予指导:第一,明确各方的职责要求。规范企业培训部、区域经理、终端负责人各自的管理职责、工作要求。第二,提供合适的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提供如早会学习机制、PK比赛、劳动竞赛、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撰写工作日志、小区域培训会等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以便终端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终端商场的培训检查与抽查,对于开展终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商场应公开表扬,对其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对于表现欠佳的商场应予以通报批评甚至罚款。

2、课程体系优化

终端培训的本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关注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帮助终端解决门店经营的生存与盈利问题;二是如何帮助终端培养人才实现门店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帮助终端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所有的终端培训应该围绕上述三大核心难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1)终端业务课程必须体现终端经营发展的需要。终端业务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而设置,主要包括区域市场拓展类、经销商经营发展类、门店运营管理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区域市场拓展与规划分析》、《经销商经营与发展之道》、《门店经营分析与赢利模式打造》、《终端人力资源管理》、《区域市场品牌推广》、《门店高效运营管理》等等。

(2)终端专业课程必须体现终端人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终端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人员,特别是终端销售人员掌握企业相关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产品知识类、工艺流程类、销售技巧类、展示陈列类、团队建设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家具产品知识》、《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家具维修与保养》、《门店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攻略》、《主动营销拓展》、《门店展示与陈列》、《如何打造高绩效的卓越团队》等等。

(3)终端素质课程必须体现终端软实力打造的需要。终端素质课程主要围绕如何让终端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体现终端软实力。主要包括职业心态类、职业素质类、客户服务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阳光心态修炼》、《如何让顾客更满意》、《如何有效沟通》、《顾客忠诚度培养》等等。

综上所述,做好终端课程体系优化,应该紧密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业务工作要求,同时根据培训需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3、师资建设优化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讲师队伍。内部师资队伍是影响企业培训效果以及课程品质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第一,组建三大类讲师队伍。企业内部讲师分为当然讲师、内部兼职讲师和临时讲师三类。当然讲师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主要是公司专职培训人员和各部门正副总经理级别人员构成,他们需要每年度定期授课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内部兼职讲师一般可采用部门领导推荐、个人自荐、公开招募等形式选拔。选拔标准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并在工作中有卓越表现;愿意分享工作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等核心条件。临时讲师是指接受公司外派培训1天以上且公司认为有必要进行内部转化培训时承担培训任务人员。第二,强化内部讲师授课能力和授课技巧训练。对于新晋的内部讲师,100%进行TTT培训;对于在聘的内部讲师,每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能力提升训练。企业应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经验分享会、技能PK赛等多种交流形式,加强内部讲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成长进步。第三,强化激励与回报。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氛围,让内部讲师感受到身份的尊贵,不仅给予精神激励,还要有物质奖励。提高其授课课酬标准和相关补助费用,把内部讲师年度授课质量、培训工作量与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其参与授课的动力和培训回报。

(2)做好外部师资和外部机构合作。具体操作建议如下:第一,建立企业各类别课程的外部合作师资库。可建立管理发展类、营销客服类、生产运营类、产品知识类、职业素质类、人力资源类、公共管理类、财务管理类、专项项目类等九大类别课程外部合作师资库。第二,确定外聘师资选拔标准。一般外聘师资的选拔标准主要考虑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行业内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高度的专业水平;服务客户的口碑是否良好;授课内容是否较好地符合公司需要和达成培训目标。可考虑跟一些优秀的外聘讲师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第三,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机构。为避免企业开展具体培训项目时找不到合适的课程和师资,可与一些口碑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4、知识管理优化

企业应该学会把各种类型的培训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实现企业知识管理优化。规模较大或培训系统较完善的家具企业,可考虑进行两个平台建设:一方面,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培训可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专项能力、企业知识等类别内容的在线随时、随地学习;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同步。通过内外部讲师视频授课、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交流、在线视频会议、在线考试等方式实现对终端的培训管理,解决终端人员岗位培训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将公司最新下发的政策、最新组织的各类终端培训活动、重要活动推广等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快速到达终端。另一方面,进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把员工基本人事信息、学习情况、绩效考核表现等内容统一平台管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

5、评估激励优化

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让培训产生实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设立班委会,利用QQ群、微信群、学习平台、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密切沟通,了解学员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布置任务,定期要求学员提交个人学习成长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改善总结;加强交流,有计划组织相关的专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标杆店参观学习机会,让学员间通过交流开拓视野、增进感情、提升能力;解决工作难题,定期收集学员课后在实践中遇到的工作难题,邀请专家和实践高手予以解答;设置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通过优化薪酬结构,让培训考核与学员日常工作表现有效结合起来;成立学习基金,基金费用由学员交纳与企业赞助两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学习奖励,如设立“学习型商场奖”、“团队学习领导奖”、“个人学习进步奖”、“最佳学习成果奖”以及用于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购买赠送等方面。

四、结论

如何做好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工作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企业界,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相信在今后随着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实施,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志国: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22).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职业教育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涉及到建设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机制、人才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内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特色、实训基地投资建设方式、当地劳动力需求状况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等因素的影响,但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管理运行机制。

一、实训基地主要作为校内教学组织单位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这种定位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管理、分块管理和集中与分块相结合管理三种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集中与分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电教(或实训)中负责公用实验(训)室的日常管理,系部负责相关专业实验(训)室的日常管理。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与实训教研室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实训科或教学处),并统筹管理实验员教师队伍。实训教学由任课教师主讲,实验员负责课前准备,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并负责实训室的日常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有效减轻专业教师压力,有利于实训基地的统筹管理。

集中管理模式是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院一个独立的教学、教辅、行政相结合的机构,承担实践教学、培训、职业资认证等各项工作。实践教学基地内配备有从事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生产工人,能全方位地行使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作用。分块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实训室按系部设置,每个系或院下属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独立设置与管理的实训(验)室,实训(验)室的建设、实践教学等由系部完成。在这种模式下,专业教学与实训结合紧密,能很好地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专业直接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参与实践教学,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但是,这种模式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及不利于统一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在人员管理方面,实践教学基地内应配备有从事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和科研工作的兼职教师及专职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能全方位地行使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作用。

为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研究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与定位,加强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制定出各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形成系统的、规范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要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和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高效有序的运转。

二、实训基地作为与政府共同建设的“专业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职业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该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担负该地区相应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在这种机制下,由政府投资建设本地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此种管理形式主要以技工学校为主,所在校负责管理实训基地,并提供实训教师和耗材,在满足本校教学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向社会有偿开放。这种管理方式可实现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降低学校设备的维护成本、师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弥补学校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缺陷。

常州高职园区已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了股份制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该园区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2.5亿元,建成了集教育、科技和社会共享为一体的大型实训平台,拥有数控、模具、焊接、动漫技术等14个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每年接纳约5万名学生实训。园区的领导方式是由园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全过程管理,运行机制则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目前园区5所高职院校已经在当地企业内建立了100多个技术中心,面向全国建成800余家校外就业基地。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山石动漫公司在校内建立了动漫实训基地,山石公司的制作室就是学生教室,学院动漫专业的在校学生就是企业员工。

三、实训基地作为“校办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产权隶属于学校,兼顾生产和经营任务,财务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免费接收本校学生的短期综合实训,并提供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基地建成就是一家经政府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准、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就其性质来说,它首先是学校投资兴建的为师生实习实训服务的场所,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与教学不搭边的校办企业。同时,它又非一般意义的实训基地,是承载着职业教育社会化功能的企业。因此,在管理上又要有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管理理念。按照这种管理方式,学校的教学活动由学校延伸到企业,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师将行业发展动向及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施的要求。同时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浙江省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实训基地就是在这种机制下进行“一体化管理”。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学校主要行政领导与企业管理班子一体,管理目标一致,即学校与企业管理班子中的主要成员同为一体,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总目标互为一致。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则是“一一三三”模式,也就是校、企管理“一”套班子,管理目标“一”致,人事管理“三”级网络和财务管理独立核算、经营管理总经理负责制、绩效管理考核制的企业管理“三”维体系。学校教职工和企业员工都有了“企业是学校的企业,学校是企业的学校”这样的共识。

人事管理三级网络:由学校组建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根据企业章程,每家企业都成立由学校党、政、工和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董事会,组成企业的最高领导层;校长兼董事长,体现学校对企业领导的意图,使企业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始终发挥企业为教育服务的作用。企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董事会在学校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中择优挑选委派兼任,组成企业领导层;企业的技术员和一般员工由总经理向社会聘用,根据不同情况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使企业人事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具体的内部管理机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经营管理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在确保企业为教育服务的大前提下,拥有企业人事聘用权、企业财务开支权、企业经营管理权。

财务管理独立核算:企业财务人员由学校委派,学校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企业财务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企业所有开支包括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费用和员工工资均由企业承担,学校财务不予列支。

绩效管理考核制:企业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一定的经营目标,每年度由董事会对总经理进行业绩与效益考核,并与总经理年度奖金挂钩,责、权、利明确,使干部、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四、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在这方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用一年时间完成了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工作。在进行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制时,把教学、管理分为16个要素进行细化,如实训中心人员管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设备采购、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与规划、实训基地开放与合作、环境与安全、文件资料管理、职业技能鉴定、内部审核、纠正与预防措施等。实训中心定期对照文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下属各职能小组的工作进行内审,查看有关质量记录,对不合格项目开出“不合格报告”,限期纠正。目的是为实训中心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增强工作信心和责任心的机制,建立日常工作的规范,并向学院证明他们的工作是按照质量体系规定的要求而进行的。引入标准化管理后,学院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内部审核是标准化管理的工作保障,学院管理评审是标准化管理的动力,员工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因。标准化管理带来实训工作的规范和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实训中心在学院各部门的信任度和实践教学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得到完善,为学院最高决策者提供了决策依据,提高了实训工作效率,节约了实验实训日常开支和成本。

总的来说,职业院校学校应以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操作性人才培养为根本,根据自身专业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职教专家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宏观规划和管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实训项目开发,每年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提前制定实训基地更新和改造规划,以避免实训基地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的盲目性,并根据学校管理体制专业特点和师资结构,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立科学高效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云峰.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2] 赵清江.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管理[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8).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9

[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民经济发展平稳快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经济总量大。全省生产总值已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后又超过中国台湾地区。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7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9∶61,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这标志着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轨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完成经济转型的新时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05年增加了29.05万。尽管如此,由于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协调,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总量虽然增加了,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技能人才总量657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933.5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3.98%,其中高技能人才98.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①②。2007年,广东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年均增幅14.5%;技能人才总量835.62万(截至2007年上半年)③,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2145.4万人④⑤(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在2005年的1933.5万人基础上,加上2006年和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1.9万和100万)的38.9%,比2005年上升了4.92%;高技能人才总量截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127.6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7%,比2005年的15%上升了0.27%。根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目标,以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的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20%来测算,广东目前需要技能人才901万,缺口65.3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80.2万,缺口52.6万,占技能人才缺口总量的80%。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广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本季度,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为54.08万,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增长了78.94%和29.39%,但各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市场中求职人员之比分别是3.79、1.91、1.65、2.18、1.83”,均远远高出劳动力总量1.31的求人倍率⑥。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广东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应明显不足,与广东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如不能尽快改善,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

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路径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三大渠道:一是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高级工;二是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三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只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与广东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要加快广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精湛的生产劳动技艺,能从事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工作。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的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紧密结合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并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巧,逐渐提升,从“生手”向“熟手”转化,这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实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以“能力本位”理念为依据,它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的渐进性,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高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2.完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机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催生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职业培训师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但非常遗憾,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让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这要求生师比有一定的机动性。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三是要鼓励教师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五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各高职院校的评估、项目申报,对教师的职称申报有刚性要求。

3.建立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生手”向“熟手”转化的通途。校企融合是工学结合最有效的途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能,高职院校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上下工夫,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能力本位转变,狠抓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建设,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校内可建仿真模拟式实训室,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平台。除校内建设具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室外,更多的是要把视觉触及到校外,主动联系企业行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不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建立校企融合式的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实行人财物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与实训一体化。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要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双赢”。

4.以项目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导向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起到了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引领作用。项目导向是指课堂教学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活动。项目导向式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注重现实情境的创设,把现实生产生活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要素应用到情境创设中来,一方面体现不同学科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5.尽快出台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为孵化高技能人才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1)制定对企业行业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可借鉴国外的经验。(2)制定对企业行业有驱动力的政策导向。一是工学结合成本补偿。对承担工学结合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或按企业接纳学生的实际人数拨款的办法,补偿企业因工学结合所付出的成本差。二是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对有资格参与工学结合模式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3)制定对企业可驾驭的运行机制。工学结合的实际运作是一种“双元”式。它涉及两个载体,要同时发挥两个载体的作用。一方面要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同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企业产品推广、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是联动和互动的。所以,要制定一种校企双方认可、互惠双赢、企业可驾驭的运作机制,以利于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全程参与。

6.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个亿,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笔者认为,广东目前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还不够。建议:一是除省财政投入外,各地财政也应加大对本地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二是挖掘民间资金,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鼓励、扶持他们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为政府、为教育排忧解难。三是组织高职院校集体攻关,申报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资助的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EB/OL].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10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合法的规范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实业公司薪资管理办法》、《实业公司奖金管理办法》、《实业公司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已草拟完毕并上报至控股人力资源部)、《实业公司培训实施细则》(已上报至控股培训部)、《实业门窗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已草拟完毕待上报审批)、《实业装饰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已草拟完毕待上报审批)等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绩效考核到批评处分,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力资源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就事不就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尽可能的个性化的服务,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能够使员工处处、事事能透过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关心以及制度的严肃氛围。

二、根据组织结构图为企业配置人才

XX年年初,随着实业公司重组,实业所属各公司的组织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由此使实业公司的人员缺口问题加剧。同时实业装饰公司于XX年年5月组建,由于装饰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廊坊的装饰市场相对较为年轻,所以实业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在北京、天津等大型城市招聘了企业的骨干人员。 XX年年10月装饰公司班子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视项目开展情况陆续补充所需人员。具体招聘情况如下:

在XX年年的招聘工作中,实业公司到XX年年10月底招聘到岗员工共计四十二人。其中实业公司招聘到岗员工有行政专员一人、司机一人、保洁一人,共计三人;实业门窗公司招聘到岗员工有经理助理一人、技术员两人、工长一人、驻蚌埠核算员一人、业务主管一人、业务员一人、库管员三人,共计十人;实业租赁公司招聘到岗员工有库管员两人、保安一人、塔司十三人,共计十六人;实业装饰公司招聘到岗员工办公室一人、预算员一人、设计师四人、核算员一人、库管员两人、项目经理两人、水电工程师一人、保安一人,共计十三人。XX年年已至年底,在与实业及所属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2010年、2010年经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做好2010年招聘计划,为实业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好人员储备。

三、根据XX年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培训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

通过制定《实业公司培训实施细则》,并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安全培训、质检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基管理创新培训、执行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等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针对实业装饰公司现状,实业公司人事行政办公室为装饰公司全部管理人员培训了《装饰公司经营发展规划》(实业公司总经理主讲)、《财务制度及流程》(实业公司财务经理主讲)、《考核实施细则及员工职务说明书》(实业公司人事负责人主讲)、《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业公司行政专员主讲)等。

XX年年的培训我们是从点滴做起的,按培训流程敲定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也会做好培训后的各项相关工作,培训后把培训效果调查汇总及时反馈给讲师,将培训情况与员工意见第一时间解决,虽然繁杂却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欣慰的是员工成长了,从他们的总结中我看到经历一年的培训他们的业务更加熟练。

培训贵在坚持,通过每一节课我也从讲师那里学到很多,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在这里也感谢领导的信任和兄弟公司给予的支持。

四、明确岗位说明书

明确实业及所属公司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让员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工作条件、必备的岗位技能及与相关岗位的汇报与负责关系等。今年岗位说明书已全部草拟完毕,实业及所属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已进入年初签定的《业绩责任书》。虽已成文下发,但有些部门只流于形式,未明确告知员工岗位的工作标准以及超越或低于岗位标准的奖罚措施,所以部分员工还未形成明确的工作目标,不了解工作的结果,使员工在公司制度前提下,并没有实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成长纳入企业既定的目标轨道中,实现共同发展。

2010年工作规划

经过一年的震荡磨合,自XX年年起,公司已步入正轨,人员配置基本到位。房地产行业升温,竞争企业大量涌入廊坊市场,需要与瞬息万变时代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革新措施,环境需要员工迅速而熟练地处理工作,企业就相应需要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领导班子。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集中在建立持续激励和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的培训、开发体系。

  1   2010年人力资源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规划 的相关参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一、建立合法、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当今的信息是开放的,市场是开放的,人才竞争也同样是开放的。在信息开放和人才竞争时代,谁拥有合法、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谁就拥有核心的竞争力。2010年的实业公司是经营发展的关键一年,本阶段企业将拉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 。

第一、对照2010年《劳动合同法》梳理实业公司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相关内容;

第二、调研、分析廊坊地区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实业公司现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本公司制度进行梳理,建立简明的工作流程、便于落地的政策措施;

第三、预测的几年廊坊地区消费水平,调研同行业关键岗位薪酬水平、薪酬变动频率及幅度、年终奖数额及兑现和增长方式等因素,结合实业公司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划,创建开放、合法、创新式薪酬和奖金管理办法;

二、建立员工招聘渠道

XX年年实业及所属公司各部门人员已基本到位,2010年公司侧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廊坊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流动性不强,所以需要调研并开辟人员信息更新率高、专业技术人员多、费用低、功能全的招聘渠道,为实业公司人员招聘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分析XX年年招聘过程中的得失,与各兄弟公司分享招聘经验;

第二、对正在使用的招聘渠道进行分析,开发可利用但未使用功能,发挥每一种招聘渠道特有优势;

第三、根据近几年实业公司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几年人员需求状况,针对需求员工专业性特点,选择适合实业公司的专业招聘网站进行调研、开发,同时与兄弟公司沟通,共享招聘渠道,提高招聘渠道使用率;

第四、预测实业门窗及装饰外埠项目部的人员需求,考察项目所在地招聘途径、招聘成效、招聘费用等因素,针对项目特点梳理招聘渠道,使招聘工作做到成本低、效果好。

三、合法用工

新的一年实现全员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用工制度,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利益,并逐步增加保障性激励,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切实为员工在保险、健康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解除后顾之忧。

四、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的培训

2010年实业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加剧,公司需要反映敏捷、技术能力强的员工以及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领导班子。本年进行针对性培训:着重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及技能培训。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外派学习、通过管理光碟学习、读书活动、互联网学习、外聘讲师授课、聘请集团讲师授课等。普通员工的培训,结合人力资源部建立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档案,通过集团培训讲师队伍,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着重技能培训,一般员工着重执行力、企业文化和职业化素质培训。

五、建立持续激励的管理制度

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人才需要持续激励,只有持续的激励才能持续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充满活力与激情。从员工层面,随着员工素质、员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需求不断提高,随之配套的激励水准也需相应提高。从企业层面,持续激励的重点将向重点部门、骨干员工倾斜。2010年将建立的激励机制如下:

激励机制 现金 非现金 固定 绩效工资 短期培训与发展 荣誉与晋升 公司福利 个人福利 浮动 长期 奖金、分红与期权 基本工资 能力 职责 结果 安全感 归属感 成就感

六、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优秀的文化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为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必须管好软数据,具体为发现优势——因才适用——优秀管理者——敬业员工——忠实客户——可持续发展——实际利润增长——股票增值,从而达到“企业的使命通过人实现绩效提升”。还需要同总经办和行政部合作,通过网站、宣传栏以及员工活动、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人力资源部还将从态度、责任为出发点,进行人才的分层次管理,对经营人才、领导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进行“人才适岗”管理模式,即发挥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的积极作用,不能小材大用,拔苗助长,也不能大材小用,让人怀才不遇;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培养人、发展人、向公司输送人才是各部门应尽的责任,离职的人才也是荣盛免费的宣传员,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因此,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招人、用人,同样也体现在对员工离职甚至离职后的管理态度和具体办法上。人力资源部应该拥有大人才观念,不仅要用待遇留才,感情留才,文化留才,岗位留才,同时更要注重事业留才,机会留才,发展留才。根据“2/8法则”,公司80%的业绩有赖于20%的优秀人才,因此,管理并

[2] 2010年人力资源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规划 的相关参考: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11

我国加入 WTO 之后,使得监理企业间的竞争焦点直接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企业是否具有并且能否保持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激烈的人才争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还可以不断凝聚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要发展就要对员工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和“充电”,形成一种终身学习培训的制度,持续地将人力资源的潜能开发出来,不断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向更高境界迈进。

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是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品牌,也有人认为是企业拥有的某种重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等。其实,这些虽然对企业参与竞争很重要,却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始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为一个企业所独具的,很难被模仿的独特知识体系。真正能够称得上核心能力的应该是企业牢牢掌握客户和把握市场的能力,简化为“3C”(指 CI、CS、CL,分别代表企业形象、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包括资源整合能力,都只能是实现上述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企业最重要的宗旨和能力就是准确地发现客户需求(包括潜在需求),并认真地满足这种需求。单纯的技术或资源都很难形成核心的竞争力。

2、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不断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源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发掘人才和人才再生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还是企业发展的源源动力。

2.1 监理企业员工现状迫切需要培训

监理企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了解经济、法律、技术和管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又要能够公正地提出建议、判断和决策。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监理从业人员 26.2 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 6.3 万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 5.2 万人,占总人数的 19.8%.在 WTO 条件下我国监理企业表现出了员工层次青黄不接、知识面狭窄、实践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惯例不熟、缺乏复合型人才等诸多问题。要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员工培训,使之迅速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2 员工培训是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入世给我国监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发展空间和机遇,许许多多的监理企业家都想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于是纷纷在引进技术、科学管理上下大工夫,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由于他们忽视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有效的培训与整合,未能将人力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从企业员工下手,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而提高员工素质的最根本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培训对企业员工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前沿性科学技术,从而增强企业实力有很重要的作用。2000 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最适宜工作的 100 家公司,其评选的主要指标中就包括培训情况。数字显示,这些公司在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要。在100 家公司中有 53 家公司提供内部大学课程,有 91 家为员工提供学费补贴。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员工技能是基础。对于我国监理企业来说,要发展就要抓好员工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员工技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把企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3、我国监理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培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正规化、规范化、持久化,企业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存在着不少弊端。

3.1 培训投资和时间偏少

虽然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举足轻重,但对目前我国监理企业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调查,我国监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时间偏少,有的一二年 1 次,有的二三年 1 次,甚至很多企业用人时临时从市场招募,来不及进行培训就匆忙塞到现场开始工作,这种状况无法满足员工对知识更新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使一些条件好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将员工培训纳进了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发展战略,但由于怕花钱,舍不得投资,表面上看将培训进行的紧锣密鼓,实际上做秀的成分居多,由企业领导或技术负责人集中指导一下,就算是培训,没有实质性和系统性的培训内容。这样,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不能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2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喜欢追赶潮流,在培训内容上不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还是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外面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无视企业内部的内在需求,盲目选择培训内容。一方面,企业没有做好培训需求的鉴别,不知道企业需要何种技能的员工和何种技能等级的员工,更不知道员工需要培训什么,常常导致所选的培训内容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监理企业员工培训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没有整体性,也没有系统性,只顾眼前问题,不顾长远发展,不重视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培训和员工的智能开发培训。往往出现花费很多资金和心思培训过的技术或专业规范,很快面临停用或被淘汰的危险,永远走在时代的后面。3.3 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培训的重要前提工作之一就是让培训变成员工自己的内在需求。许多人认为,能给员工学习机会就已经很不错啦,根本不考虑员工的想法,从不分析员工需要学什么和想学什么,也不考虑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常常导致培训人员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培训效果不佳。有些企业虽然对培训中成绩优秀的给予了奖励,并在工作中考虑适当重用,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培训内容上,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往往未能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还是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3.4 无法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培训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在培训完成后,通过评估来确定培训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形成培训的封闭管理体系。我国监理企业的员工培训,一方面由于培训管理流程不规范,培训目标不明确,企业要将员工培训到何种技术水平,没有具体的、可评估的标准,以致无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更合理有效地培训进行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3.5 以学历、证书培训为主

许多企业在对外宣传时,常把企业有多少高学历员工作为夸耀的资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支持员工申报各种函授班和证书培训班,以考取高学历和各种证书,结果造成了各类培训班的遍地开花。却忽视了对员工知识技能和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从表面上看,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培训,并将其开展的轰轰烈烈,实则是花了大钱买了“摆设”,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

4、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针对当前我国监理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应切实把员工培训工作搞好,真正使培训工作成为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1 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监理企业的员工跳槽越来越多,导致企业宁可忍受低素质的员工,也不想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面对日益更新的知识,任何人都存在着“不进则退”的危机,所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逼迫。这就要求企业灵活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寻求解决的办法,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企业要选择恰当的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不但要考察员工的岗位技术能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察他的稳定性。在培训之前对要培训的员工先做一次调查,看员工对公司的薪金待遇、规章制度、工作环境等是否满意以及他是否结婚、有没有在此城市发展的打算等,分析一切不稳定因素,选择稳定性和职业性较好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保证员工在最近几年不会跳槽。

4.2 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

虽然有些企业对在培训中成绩优异者给予了一定的激励,如发放奖金、提高工资、公费旅游、休假等,从物质和精神两个不同侧面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鼓励和支持,但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激励源于需求,根据员工的需求对员工进行奖励,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完整的内部提升机制,这是激励员工参与培训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每年从内部员工中提拔一些参加过公司本年度大型培训,且综合素质高,有较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员工。这样,不但给员工参与培训提供了动力支持,还给员工的平时努力工作树立了目标。如果没有内部提升机制,员工便不知道自己勤奋和尽忠的结果,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接受培训和提高技术水平。其次,要将个人业绩与薪酬完全挂钩,使员工产生对培训的内在需求,让员工主动地完成自我培训,或者争取合适的培训机会,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再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强制培训制度,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职工无一例外,必须参加。因此,培训实质上是企业的战略投资,决不是花费。因为害怕员工跳槽而放弃培训工作,无疑是因噎废食,不可取。

4.3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培训管理流程

培训作为企业行为,目的在于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提高组织绩效,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在制度、机构、人员、经费、课程、教材、设施、运作机制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是我国监理企业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从而使员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要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管理,必须认真做好培训需求的采集和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工作。

(1)培训需求的收集。这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培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一步。人力资源部在汇总了各部门提出的培训需求后,按部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费用等分别进行统计、评估,然后做出合理安排,以最大程度地兼顾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提高员工对培训工作的参与感,合理地分配企业有限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投资的回报率。

(2)培训效果评估。这是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可以对当年培训投资的效益有一个粗略的估算,对下一年的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一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及各项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要求等明确培训标准。二是选定评估方法,将员工的实际受训情况与所设定的培训标准比较衡量,加以评估。三是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有关各方,对下一年的培训工作起借鉴作用。

4.4 重点抓好总监培训和团队培训工作

总监对于一个项目的成败,甚至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遗憾的是,我国监理企业适合做总监的人选是少而又少。这是很多项目管理失败,甚至整个监理行业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抓紧总监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总监的综合素质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由于总监的不到位,使很多项目的监理机构不成团队,缺乏战斗力。其次,抓好团队培训工作,监理是靠团队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监理服务。只有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团队素质决不等于个体素质的简单累加。因此,必须在总监的领导下开展有效的团队培训,重点培养团队的总体学习能力和协作配合的能力。目前,很多企业组成的项目机构多半不成建制,形不成综合战斗力,希望通过培训和规范经营,解决这种先天性不良的因素。

5、结束语

我国在经济、体制、制度和政策上与国际尚有差距,要达到国内市场的完全国际化,尚需一段时间。企业要抓住这段“磨合期”,及时做出调整、改革,使之适应国际同类行业的规范和惯例,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免因制度和体制问题而失去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国监理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本,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谋求发展。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企业将成为“学习型企业”,学习将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活动,学习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训。员工培训有利于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改进员工技能,也有利于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培训是企业不断整合各种要素,特别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 高 明。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技术经济,2002,53(1)。

[2] 俞文钊,赵 渊,宗月琴,等。 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E.麦克纳,N.比奇。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企业实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构建

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本文在总结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合作加强车工实训基地办学模式的构建。

一、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

目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多已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相对滞后。而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设备、培训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首先,在建设资金上,高职院校作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要借助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加强宣传,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地方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企业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从而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实训设备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的实训项目与培训的技术能力都不能与时俱进,以致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恶性状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自行承担基地建设项目,而企业内实训基地主要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面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通过企业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优势和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合作共建,加强资源整合,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在培训人员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制定实训计划,并从企业职员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方式的创新,提高实训质量。

二、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在实训基地办学模式上应突出类型特色,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创新共建多种模式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训练,从而就业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做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通过对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思考和总结,笔者提出如下四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是基地托管式。基地托管式是将学院具备的生产加工能力的实训中心交由企业托管,在实训中心,企业既能够生产产品,也能够对学院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这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二是筑巢引凤式。筑巢引凤式是指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学院自建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和学生的实训。

三是借船出海式。借船出海式即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既提供实训场地,也提供实训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实训。学生参与其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实施,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发挥实训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速就业。

四是智力互助式。智力互助式即学院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学院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服务能力是体现实训基地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企业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同时,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服务求发展,借助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品研发、订单培养、技术推广以及员工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工程项目的研发和科技产品的开发,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