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06-15 10:50:09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2009年7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并于同年进入建筑业。参加工作以来,我从事工程造价工作至今。以下对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简要总结 。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09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工程造价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公路施工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工作管理方面:

1、造价控制

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在工程管理中,要认真做好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的跟踪。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它们是工程建设的依据,也是质量检查的准则,在进行质量检查前必须摸透设计意图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监理,加强现场检查,处理质量问题要解决果断,要安排专人跟踪负责,不能马虎走过场,发现问题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都是质量管理的弊病,必须要对质量问题付出代价, 这样才能令施工单位不敢再犯、重犯。

2、深入现场

全面掌握工程动态。结算审核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变更的计算审核,还要深入现场,细致认真的核对,确保工程结算的质量。造价工程师要掌握工程动态,了解工程是否按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是否有的洽商没有施工,是否有已经去掉的部分没有变更通知,是否有在变更的基础上又变了。如发现问题,出现疑问逐一到现场核实。

3、审核

审核程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核质量保证的核心,对审核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核质量,降低审核风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坚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规定,根据竣工图、结合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等进行审核。

五、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自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我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施工能力,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上是我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任职以来, 通过公司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事同行的指导帮助、个人不懈的努力和虚心学习, 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域取得了系列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技术、公路施工及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六、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

自助理工程师评定后,先后参加的继续教育三年。

七、存在的问题 :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建议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为了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笔者于2014年8~12月期间,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12~2014级在校学生,总计420人开展问卷调查。本文选用SPSS19.0作为统计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参与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数据。本次问卷就课程与专业联系是否紧密、理论实践教学的比重是否合理、课程能否与企业需求接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有效等四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测量,采用矩阵式回答形式,其中381位在校生提交了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

二、高职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

在调查时,我们本着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兼顾大三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以便全面了解高职课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为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可信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问题

数据表明:对学校课程设置基本满意的学生人数有353人,占到总人数的92.6%。这充分反映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紧贴市场,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融合。对专业课课时安排基本认可的学生人数有242人,占到总人数的6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

(三)调查指向

该数据显示:对学校课程教学实施设计过程中,认可度较低的学生人数有144人,占到总人数的37.8%,从侧面能反映出学生对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满意度并不高;认为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生人数有321人,占到总人数的78.5%。大多数学生认为所开设的专业课与市场紧密接轨,能够满足就业的需求;对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感到满意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到总人数的41.6%,快达到一半人数,说明学生对于学院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认可;对学校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综合需求的学生人数有168人,占到总人数的40.6%,说明学生一方面意识到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深感校内所学内容的不够,需要提高自身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通过实习能有效提高自己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人数有364人,占到总人数的89%。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强,实习能够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对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有了基本认识。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规划的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建筑行业,从投标到竣工验收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全程预算,包括投标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等,所以市场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广阔!从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在校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表示认同,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都较为合理。学生认可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强化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次问卷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所获取的数据分析提供的建议,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为提高高职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实践教学等环节,满意度并不高。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强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只有将高职课程建设纳入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及就业需求,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1.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创造性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围绕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从事建设工程招投标、编写各类工程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视屏播放、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2.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编制工程定额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清单的能力、编制建设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创设有效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更好的解决就业压力。3.增强教学互助建设,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教育目标就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等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型技术应用人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是其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强调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本土工程造价行业、企业成员单位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增强教学互助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增强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受益,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之,张锦瑞,杨春光.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

[2]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而作为专利保护的价值起点,发明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事实上更加令人怀疑。一方面,虽然创新可能促成某项发明的诞生,但发明和创新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发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知识或技术的,不包括科学发现),而创新却只意味着某个产品或服务在某个市场或者对某类使用者而言是新的。所以,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由于专利保护的地域差异性,发明与创新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奇怪的结果甚至因此而创造巨大的商机。例如,在我国,新药是指在国内首次生产的药品,这就是说,在国外但未在中国获得专利的药品,即使已经在中国大面积销售也可以因某个药品生产者的申请而被我国的药品监管机构认定为新药,享受长达五年的监测期保护。[2]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授予条件要求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但具有创造性的专利本身却不一定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正如经济和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订者在创新的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允许人们最大限度地使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之间寻求契合点,也就是说,如何既通过限制对专利的任意使用和保护因专利使用而产生的利益,又能靠降低专利使用的价格而保证技术不断得到传播,模仿和提升。因此,这种公、私利益,社会和个人利益之间的适当平衡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必须不仅能使新技术不断产生,而且得保证竞争者有能力使用和提高这些新技术。有关技术革新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传播本身是一体的两面; 创新会导致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最终又会提高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水平。[3]

八十年代曾有人就专利在不同工业领域对创新的贡献作过一个调查。调查预设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专利保护,那么在不同的行业会有多大比例的发明无法被创造出来。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尽管调查只是针对十二个行业部门进行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明与创新之间的若即若离。除了在医药领域,由于专利技术能够得到细致划分、精确描述和因其特殊性而受到的格外保护与监管,发明对创新的作用明显而重要之外(60%),其他的工业部门,如仪器、金属、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部门都不太倚仗专利制度来进行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部门,如纺织、橡胶、摩托车和办公设备制造,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的贡献甚至为零。[4]

既然发明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创新的源泉,那么生产者,特别是小企业(大公司往往是专利的集中拥有者和使用者,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专利对于小企业的作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又从哪里获得进行创新的资料和技术呢?1996年英国对此作了两项邮件调查。第一项调查包括了615家小企业,这些企业在1990从英国或欧洲至少获得了一项专利,而另一项调查则针对2000家小型的生产企业。[5]调查结果与调查组织者的预期完全一致: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重要,它们主要从消费者、设备供应商和同行们那里获得关于行业和市场最新发展和未来方向的信息,尽管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公开的专利信息也并非毫无用处。在接受调查的2000家小企业中,只有8%的企业认为专利信息有点用处,而在获得专利的小企业中,也只有12%的企业认为专利信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虽然在1990年获得专利的小企业在这之后大多又都创造其他的专利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数量并不多。只有13%的企业拥有10项以上的专利,而差不多半数的企业并未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获得专利的发明提出专利申请。在1990年获得专利之后,2/3的企业都对自己的发明进行了改造,但这些改造几乎全都是在企业内部独立完成的。

尽管接近半数的小企业都承认它们经常进行专利信息的检索,而且几乎所有企业都雇了专利人替自己搜索专利信息, 但它们这样做最主要是为了跟踪竞争者的动作,要不就是想查查是否有潜在的专利侵权行为或者为以后的专利申请做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就算这些小企业查询专利信息的主要目的跟踪同行的动作,它们关注也只是申请专利的行为,而不是技术。正如许多人所说,专利制度的某些最重要的用途只是专利制度本身所要求的。[6]

专利与创新的脱节使社会承受了双重的损失。一方面专利人在公布专利资料后享受对自己专利的独占、排他的权利以及因此产生的任何利益,不管公布的资料是否能为他人所用;另一方面,专利并不一定能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社会对于专利人的授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进步的结果。令问题更加严重的是,专利人凭借对专利的垄断权利可能使专利产品维持高昂的价格,而在专利不足,或者说专利竞争不足的情况下,这种高价会进一步减缓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速度、降低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如果专利政策既排除竞争又欠缺对滥用权力的限制,那就会导致过度垄断的市场格局,拥有新技术的人可以维持高价,限制对技术的继续创新并且使人无法使用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特别是那些相对比较贫穷的人。相反,适度的竞争威胁会使企业继续创新和调低价格。创新政策必须鼓励新技术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应当减少垄断的因素,只有这样,新技术的传播才能创造让他人使用技术的机会,满足社会对技术的基本需求。”[7]

因此,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专利匮乏、相关技术缺乏竞争,专利与创新的脱节就会使专利因其垄断性而跃升为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而这时,创新与价格就会呈现出一种反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创新越多,价格越低;创新越少,价格越高;相反,低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因为这种创新又会重新创造新技术的高价格,而高价会使更多的人加入相关行业的经营和竞争,在排除政府对价格和企业创新过程进行干预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价值规律使价格走低的趋势同样会自然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进一步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利从高价到低价的循环过程事实上反映了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国在药品、电信等“暴利行业”的专利申请和拥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创新与价格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药品价格偏高在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从1997年到2001年,国家计委先后十次降低多达200多个品种的中央管理药品的价格,降价总额累计逾100亿元人民币。[8]而高价格刺激下蓬勃发展的药品行业在专利拥有量上却十分令人尴尬。据统计,从1996年到1998年,在中国申请的药品发明专利分别为2991件、3332件、3610件,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竞争(包括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减价措施的因素)的作用在专利申请量上可以说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在两个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领域,国外机构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化学制药方面,国外机构的申请量为3572件,国内仅有990件。在生物制品、生化药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方面,国外的申请量为886件,国内仅为332件。尽管国内机构在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领域占有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申请量为4081件,国外仅有63件。但这种现象并不喜人,原因是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虽大,其中涉及剂型种类的很多,且工艺难度不大,所采用的工艺为一般性常用技术,有的只是把片剂改为口服液,或者把丸剂改为散剂,并未带来突出的意外疗效,因此没有被授予专利的不在少数。[9]

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拥有情况与药品领域如出一辙。1998年至2000年,在光通信、显示器件、数据存储、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重点领域中,虽然国内申请量的逐年增幅比国外大得多,但国内外在申请总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光通信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为904件,国内外的比例为1:11.9;而在信息技术的另外一些领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甚至仅占这些领域申请总量的1/10.[10]

显而易见,通过行政手段调控产品的市场价格间接促进技术创新的做法是缺乏效率的,尽管强制平抑的价格对技术革新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相当明显。然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毕竟不能一蹴而就,对价格强制干预也只能在有一定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效果。在市场封闭和专利稀少的情况下,对专利权的严格保护和政府对价格的强制干预只会滋生技术和价格垄断。只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专利竞争形成的价格回归才能促成稳定而持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当然,在特定条件下,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也是必要的。“…从社会和道德的意义上讲,通过政策措施保证创新的成果为急需的人所用至关重要。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药品、诊断工具和其他健康用品。”[11]

    注释:

[1] K. Labich, “The Innovators”, Fortune, 6 June 1988, pp.30。

[2] 《新药:行政保护让位于专利保护》,gzii.gov.cn,2002年12月6日。

[3] OECD,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Paris, 1992)。

[4] E. Mansfield, “Patents and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32 Management Science 1988, no.2, pp. 173-181。

[5] Stuart Macdonald, “Exploring the Hidden Costs of Patents”, in Peter Drahos and Ruth Mayne (ed.), Glob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p.16-22。

[6] 同上,第20页。

[7] Carlos M. Correa, “Pro-competitive Measures Under TRIPS to Promote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eter Drahos and Ruth Mayne (ed.), Glob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40-41。

[8]这10次降价的具体情况是:1997年10月,国家计委公布了15种抗生素类药品和32种生物制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为15%,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1998年4月,国家计委公布了中央管理的解热镇痛类等药品38种,平均降幅约10%,年降价总额约15亿元;1999年4月,国家计委发出《关于重新审定头孢类等部分中央管理的药品价格的通知》,降低头孢类等21种中央管理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20%,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1999年6月,国家计委降低了西力欣等150种进口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5%,年降价总额约8亿元;1999年8月,国家计委降低了降纤酶等两种生化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15%,年降价总额约1.2亿元;2000年1月,国家计委降低了人血白蛋白等12种中央管理生物制品的价格,平均降幅约10%,年降价总额约3.4亿元;2000年6月,国家计委降低了头孢拉定等9种药品的零售价,平均降幅约为15%,年降价总额约12亿元;2000年10月,国家计委降低了氨苄青霉素等21种药品的零售价,平均降幅约20%,年降价总额约18亿元;2001年4月,国家计委制定公布了列入国家基本保险药品目录中69种抗感染类药品的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平均降低20%,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2001年7月,国家计委制定公布了列入国家基本保险药品目录中49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平均降低15%,年降价总额约4亿元。

[9] 伍洪波,《近年中国药品发明专利申请概况与分析》,gy-net.com/yiyaozhengce/index0301h.htm。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分析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五大形势,具体来说,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大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第四,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第五,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制约制造业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向依靠科技进步、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形态发展。结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嵌入式,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使得产品、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汽车电子:围绕嵌入式的改造是未来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占整车价值的30-40%;高端汽车中,汽车电子的收益率可达70%。

绿色制造世界各国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研发绿色产品,加强能源调度和控制,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例如,三菱电机整合了三菱“可视化”技术,从掌握能耗的现状入手,结合设备改善和管理改善,不断的核查节能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的节能。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例如,通用电气传统制造仅占其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陕鼓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转型。2007年,陕鼓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占32%,其余68%来自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例如,徐工集团利用嵌入式系统、RFTD、移动互联网、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等M2M技术,实现工程机械群自动组网、信息采集、协同作业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

途径2:知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从跟踪仿制向正向创新设计转变

在CAD、CAE、PDM等工业软件基础上,融合产品专业知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专业软构件,建立产品正向创新设计的集成平台,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多学科仿真优化、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CZ-5,通过建立集成化研发平台:完成了全箭各系统模装协调、确定了总体布局方案;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干涉检查、动静态间距检查、维修性检查和人机工程检查,提前暴露并消除了十多处总体布局不协调问题;基本替代了实物模装,使模装周期由2年缩短到2个月,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途径3: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例如,丰田汽车实现基于RFID的供应链上汽车零部件的跟踪,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零部件的详细信息。

途径4: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例如,日立公司利用Guide for Assessing Design for Environment软件,分析电视机制造、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材料使用等数据,改进W42系列等离子电视机型,提高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环保特性。

途径5: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例如,罗一罗公司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和诊断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拓展了新业务,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途径6: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例如,波音公司利用集成与协同技术。构建了支持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协同研制、供应和服务的集成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协同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软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我国工业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总理说过,软件“在制造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业软件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技术的研究,构建新型工业装备,打造新型工业产品,从而形成工业软能力。

第二,工业软件是提升工业能力的“倍增器”

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使产品设计呈现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制造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使管理业务的精细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工业软件是打造新型工业装备的助推器

工业软件嵌入到传统意义的工业装备中,使得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形成了新型工业硬装备。工业软件通过与业务流程、知识、经验、标准以及规范的集成,形成了工业软装备。

第四,嵌入式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

研发基于底层嵌入式架构的高可靠实时控制、远程监测、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开展面向产品创新的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制造业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融合,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装备运行指标,促进节能减排。嵌入式技术与工业产品技术相融合,促进产品、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构件支撑产品研发知识化

将知识与软件工具集成形成专业化构件,如将设计知识(经验)与仿真软件集成形成专业化仿真构件。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集成构件的开发是深度集成和智能协同的基础,专业化构件将提高分布式自主、智能协同能力。

第六,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企业综合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产品协同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产品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制以及资源共享。

企业综合管控支撑过程综合集成:企业综合管控软件(ERP、PM、BI)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过程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面向产业链,实现多企业协同供应链综合集成。

数字化能力平台支撑全球业务协作面向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协作需求,以企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与资源配置集成服务平台,开展集团企业协同研制、协同供应和协同服务的应用示范。

第七,业务服务平台支撑新产业形态

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趋势,研发工程整体方案快速设计、快速报价,分包商协同等服务业务支持平台,开展示范应用,提高企业工程总包服务能力。

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围绕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产业链协作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研发支持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和物流链等产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的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建设工程造价是指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建设工程造价不仅与工程内容有关,还与工程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管理、技术水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调控建设工程造价,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是各级工程造价部门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工程造价的分步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我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

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互相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审查、确定、结算、决算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匹配。在这方面,我省近几年来做了大量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成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史上第二部法规,为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进一步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依据,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我省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完善。省造价总站相继出台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以及材料市场价格等管理权限,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对项目建设投资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控制,要改变过去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帐的被动控制工程造价的局面,要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要用更科学的有效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步控制,从而达到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

二、稳步实行工程造价的分步管理,合理确定全过程工程造价

(一)确立全过程控制投资的意识

由于工程建设一般周期较长,受到建设环境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项目的前期阶段很难确定一个正确的造价。随着工程的逐步开展与深入,对该项工程的了解也比较全面,从而对工程造价的估算也愈加合理。因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建设程序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精度,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二是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把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工程的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度超过了计划。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三是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控制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即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其次才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只要做好了分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程结算就有难变易了。事实上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工程结算时起到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二)、提高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地位

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工程实施之前的设计阶段。不同的建设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不同,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远大于工程实施阶段。然而,长期以来,普遍忽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把造价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实施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算细账,这种做法是有偏颇的,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整体控制。

设计单位是建设领域中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工程设计文件是编制项目总体建设经济指标的充分依据,是决定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对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审核,对合理控制项目总造价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文件总体上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在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中,设计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3%~5%,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 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 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 20%~30%,而到了施工阶段,即使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努力节约工程造价,但效果仍不明显,影响度约为 5%~10%。因此,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分析设计经济指标、制定不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

设计单位要注重工程造价人员培养,要运用多种技术经济指标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经过充分的经济分析和成本核算,认真审核设计文件等方法,必然会对建设工程的造价起到总体控作用。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设计单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设计方案经济化,将大大提高设计的内在价值,增强设计单位的竞争能力。因此,设计单位在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同时,制定明确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经营目标,切实做到技术服务于经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逐步调整设计单位内部的结构配置,努力做到“投资估算与扩大初设计密切配合,造价核算与施工设计密切配合”,改变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内涵,加强各专业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确保设计方案既具有较高的技术又能科学的控制工程造价,以进一步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造价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作为规范准则,涉及和运用其它技术经济学科的成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由此可见,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外,还应对设计内容、设计过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造价工程师是具有多层次知识的人才,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一大批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造价工程师。而要满足上述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一批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方面,咨询机构的活动使得政府不必对项目进行直接管理,而依靠间接手段达到调控管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和其它专业的工程师具有同等的地位且相互制约和影响,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让政府官员从繁杂的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还可以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既为业主提供优质、方便、全面的造价管理服务,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化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2、加强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分析。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只掌握方法,则工作无从开展。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无论是咨询机构还是造价专业个人,都必须重视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在我国,各个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较为完整的造价资料。他们把造价资料归集起来,并经分析整理存档。一旦需要,随时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即可用于新的工程。许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或学会及学术团体也坚持多年公开发行各种最新的造价资料和价格信息,达到造价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料积累分析系统。

3、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工程造价行业的人员素质离社会的要求还有距离。因此,我们应该抓紧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广泛了解和初步掌握有关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只有对工程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掌握,才能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试想,如果我们对编制造价的工程都不甚了解,对其专业知识非常模糊,又怎么能够进行投资的控制呢?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首先应该是本专业的专家,同时也应该是工程方面的行家。只有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够编制出高水平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地位与专业所起的作用是成正比的。我们应该从提高个人的水平入手,逐步提高全行业的工作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四)、确立造价咨询机构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我省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正处在发展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应该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该机构应该依法进行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或审核应该努力培养这样一种氛围,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编制的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原则上是合理的,中标单位的工程造价应该是最接近于该招标控制价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业主不合理的“压价”和承包商的“漫天报价”。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首要性质应该体现在它的公正性,依据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全过程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从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合同的签订、工程造价的约定开始,一直到工程的结算为止,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该是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任务。这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事实上,也就使得工程项目的事后审计变成了工程进行之中的事前审计。这对投资把关、工程量的合理确定和工程造价的合理约定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目前的市场状况是,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发育不够健全,不少业主和承包商对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认识还不足。努力培育建筑市场,规范业主和承包商的行为,首要的是要培育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使得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真正能在工程造价这个建设工程的中心环节上公正、公平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合理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必须实行监理(含造价监理)制度。通过对设计过程的监理,使设计趋于合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人取得最大的产出。其次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它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限额设计要从初步设计概算抓起,初步设计概算一经审批即为控制拟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为使限额设计达到预期目的,应该做到参与设计人员必须是有经验懂技术经济的设计师。他们设计的成果必须是实用、先进而且造价合理。再就是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因为设计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所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就是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各部分的造价有专人负责;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就是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就是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根据设计的进展情况调整设计方案。

我国工程设计领域长期以来没有做到技术与经济的优化结合。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现在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组织、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及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造价工程师应该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工文件。以合理的工程量为依据,抓住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支付申请,使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支付。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整理分析各种造价资料等。显然,没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是难以完成上述工作的。这就对造价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净附加值;产业升级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的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XNH097)

作者简介:刘磊(1982-),男,山东青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2-0063-05收稿日期:2013-04-06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建立和发展始于20世纪,进入21世纪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贸易发展。Balassa(1967)首先提出了“垂直专业化”概念。Hummel等(1998)对垂直专业化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并且Hummel等(2001)提出了垂直专业化指数(share of vertical speciation ,VSS)对一国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利用该方法对OCED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利用Hummel的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总体和对美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两个垂直专业化比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后者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增速要高于前者。张小蒂等(2006)计算了中国不同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不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中国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张杰等(2007)认为,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并没有给中国的产业或者企业带来自主创新力和国家竞争力,反而把中国带入发达国家“结构封锁型”价值链的陷阱之中。王贺光(2012)利用Hummel的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工业总体净附加值。研究发现,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中国处于垂直分工体系的低端,工业净附加值占工业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中国在巨额的加工贸易当中实际所获利益非常少。

现有的绝大多数文献均通过竞争力指标来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而从净附加值角度进行分析的较少。本文结合中国最新的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净附加值进行测算,分析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及所获利益,并利用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净附加值比重的关系进行估计。

一、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测算

为了分析中国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变化情况,本文借鉴Hummel(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来进行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假设K国有n个行业,i表示i行业,VSS表示K国的垂直专业化指数,VSk表示K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也就是K国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量;如果K国在出口贸易中没有进口别国的中间投入品,则VSS的数值为0,说明该国没有参与国家垂直专业化分工。Xk代表K国的出口额。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的方法。此外,借鉴陈宏易(2002)的方法可以推导出净附加值(VSVA)和净附加值比重(VA)的计算公式:

其中,μ=(1,1,…1);AM是进口中间产品系数矩阵,即反映对进口中间产品依存程度的系数矩阵;AD是国内消耗系数矩阵,(I-AD)-1是里昂惕夫逆矩阵,AM与AD两者之和即为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XV是n维的出口向量矩阵。

i行业的净附加值比重是i行业净附加值与i行业出口额的比率,公式为

VAi=VSVAi/Xi(3)

为了分析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选取投入产出表中的16个行业进行测算,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来自于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其中,1992年和1995年的投入产出表只提供净出口的数据,所以1992年和1995年的分行业出口数据来自于UN comtrade数据库。由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和我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分类不同,本文对行业进行重新集结,以得到16个行业的出口数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公布时间有间隔,不能得到每个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因此笔者只对上述公布投入产出表的7个年份进行分析,借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的方法做假设:(1)各个行业进口中间产品的比例相同;(2)每个行业的产品只有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表1显示了16个行业在1992年~2007年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中国制造业总体融入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程度在不断地提高,1992年的均值为0.0501,2007年增至0.1058。本文选取的16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均保持了明显的增长态势,只有服装皮革羽绒纤维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保持了稳中有降的态势。无论从制造业总体还是从制造业内部行业来看,中国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程度越来越深,中国已经成为生产全球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纵向来看,中国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垂直专业指数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各个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垂直专业化分工指数较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指数较低的是食品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

为了更好地分析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的结构和特点,笔者按照谢建国(2003)的方法将上述16个行业按照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个大类,并分别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造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和金属制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其他工业。

从图1可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要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则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但增加幅度不明显。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随着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也会大幅增加,从而拉动国内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产业升级有两方面的内涵:产业结构的改善以及产业素质、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是指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各产业的内部配置。产业结构的改善也就是产业间升级,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由低技术层次向高技术层次转变。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则意味着产业内部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即能够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或者说赚取更高的利润,亦即产业内升级。产业间升级仅仅代表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并不能反应制造业的产业素质和效率,也就是制造业的获利能力。在垂直专业化体系中,利润率高的环节通常集中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而制造环节通常是利润率较低的环节。

表2显示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1992年~2007年的净附加值比重,净附加值比重可以直接反映出产业效率和获利能力。不论从制造业总体还是16个细分行业的来看,净附加值比重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制造业的总体净附加值比重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从1992年的22.98%升至2000年的28.20%,而这一阶段也恰恰是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在全球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造业净附加值比重明显下降,2005年为26.10%,2007年为23.29%。净附加值比重反映的是进口中间产品在我国经过循环加工后形成的附加值占出口额的比重,制造业净附加值比重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最高为28.20%,平均值为25.21%。如果考虑到我国外贸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外商投资企业,那么真正留给中国企业的产品价值会更少。加工贸易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根据商务部2011年的数据,2010年中国加工贸易总额高达7403.34亿美元,进入2000年后加工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在50%左右。加工贸易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出口贸易额,但并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中国加工贸易还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低端。从16个不同行业的净附加值比重来看,都表现出2000年前上涨,2000年后下降的趋势。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来看,三类产业净附加值比重随时间变化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净附加值的比重要高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行业科技水平、行业劳动力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行业出口结构来进行分析,建立模型:

式中,VAit代表i行业的净附加值比重,i代表产业,取值为1到16;t代表年份,取值为1992年~2007年的7个年份;log代表进行对数操作;β0为常数项;εit为随机误差项;β1、β2、β3、β4、β5是各个自变量的相关系数。

TECit代表i行业的科技水平,用i行业科技人员的比重来衡量。EXEit代表出口结构,用i行业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来衡量。LCit代表i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用i行业的平均工资来衡量。VSSit代表垂直专业化指数;EXOit代表出口依赖程度,用i行业的出口额占该行业总产出的比重来衡量。科技水平、出口结构、劳动力成本、净附加值率以及出口依赖程度的数据均根据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二)实证结果

经过Hausman检验后本文选择固定效应进行估计。为了更好地比较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劣,表4给出了随机效应模型下的估计结果。从结果来看,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情况要明显优于随机效应模型。

从表3的估计结果来看,VSS的系数为-0.74,并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与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呈现反向变化的态势,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高,净附加值率越低,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导致了制造业获利能力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直接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参与全球化生产的主要环节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当中属于非战略性的环节,其获取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我国制造业生产并没有摆脱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的控制,反而在垂直专业化分工当中愈陷愈深,产业素质和效率不升反降,产业内升级态势不明显。LC的系数为-2.32,并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行业的工资水平与行业净附加值率负相关。这与图2所示的情况相一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率相对较低,其净附加值比重却相对较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工资相对较高,其净附加值比重却相对较低。另外3个变量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说明技术水平、出口结构和出口依赖程度与行业净附加值率没有明显的作用关系。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笔者借鉴Hummel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及其净附加值比重,研究发现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说明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来看,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要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内部的产业间升级。但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垂直专业化指数与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呈现反向变化关系,垂直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带来的却是我国制造业获利能力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笔者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建议。

1.调节需求结构,重视培育国内市场的高端需求。鉴于中国短时间内很难攀升到价值链高端的设计、研发环节,培育国内市场的高端需求是一条可行之路。本土市场的高端需求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帮助制造业摆脱对全球低端需求市场的路径依赖。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统计指标体系

关于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在国际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高技术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将产业知识转化为新技术,使新技术转变为商品,在市场上得以销售,以实现其价值并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市场优势。本文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出发构建统计指标体系。

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的理论遴选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R&D(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的投入。R&D活动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利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

R&D人员全时当量、研发机构人员是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投入的总量指标,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各省市自治区的指标数据计算,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的、显著性的相关关系,为了避免指标提供信息的大量重复,只需从中选取一项,在国际上,通常用R&D人员反映投入从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力规模,为了与国际接轨,本文选择R&D人员全时当量。与此对应,指标体系中应包含R&D人员强度(用高技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与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对比计算)这一相对指标。

科技经费筹集的目的是为了其支出,在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可以不考虑科技经费筹集额。但为了反映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本文选择了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这一指标。

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是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资金投入指标。本文选择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相对指标选取R&D经费强度(用高技术产业R&D经费与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之比计算)。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中度的相关关系,在指标体系中可保留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其相对指标为技术改造经费强度(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与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对比计算)。R&D经费内部支出中仪器和设备支出是技术创新的设备投入指标,由于它是R&D经费内部支出中的一部分,只需选用其相对指标,即仪器和设备支出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

(二)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的理论遴选

专利申请数是报告期内按照法律程序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数的总和,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发明专利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形成高附加值的影响最大。拥有发明专利数是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年度拥有的、经国内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的件数,更能体现专利的市场价值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选择拥有发明专利数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科技创新的数量,为了突出反映发明专利的状况,也可以选择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这一相对指标。

新产品产值是企业创新能力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为了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状况,理应将此指标包含在内。新产品产值占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是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对指标,其值越大,创新能力越强。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与新产品产值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的、显著性的相关关系,所以在指标体系中不再包括。而新产品出口销售率(用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对比计算)可以反映新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上述分析和遴选,选择了13项指标构成理论指标体系。即8个反映技术创新投入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R&D人员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R&D经费强度、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强度、仪器和设备支出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5项反映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拥有发明专利数、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占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新产品出口销售率。

(三)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统计指标的实证筛选

在统计学中,通常用标准差系数来描述指标鉴别能力的大小,标准差系数越大,该指标的鉴别能力越强。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搜集计算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上述13个指标数值(、新疆、青海较多指标无数据,在分析计算时将其剔除),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R&D人员强度的标准差系数最小,为46.54%,显然,这一最小值也能够区分各个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将所选择的13个分析指标全部保留。

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013-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新经济环境下国际竞争的焦点,在高科技企业中尤为突出。当今企业要想获得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获得知识产权的能力,因为它已经成为企业的动力来源。在知识经济下,高科技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主导的企业。

高科技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对于丰富知识产权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的一种挑战,对于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因素

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有效规避不利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摒弃次要因素,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 李伟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因素,认为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人员配备状况,外部因素包括区域经济水平、专利制度和政策促进、知识产权文化等。顾爱国实证验证了人才投资、设备投资和资金筹资均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有显著影响。袁林等指出,组织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有利于知识产权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王黎萤、王鹏等指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专利制度、产学研合作、政府支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有显著影响。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由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由原始资料上升为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一个运用归纳的方法对收集调研的资料进行打碎、提炼、整合、反复比较、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方法论”。

2.理论抽样

本论文选择的企业均为黑龙江省内高技术企业。且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规模达到100人以上,成立时间大于5年;企业具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企业重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或有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以上条件保证了企业是以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为主要业务,而非以生产制造为主要业务。

通过研究者筛选和征求企业负责人同意,最终正式接受采访的有效被试为25人,来自15个企业。被试者为企业的总经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人或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技术研发部门经理或者市场销售部门经理。在征得被采访者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以备后续数据编码。每个被试者访谈时间都大于60分钟,以达到深度访谈的目的。从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电子计算机制造业(5个)、医药制造业(2个)、通信设备制造业(3个)、医疗设备制造业(2个)、新材料制造业(2个)、航空航天制造业(1个)。从被访谈者的职务来看,总经理5人、副总经理5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知识产权负责人6人、技术研发部门经理4人、市场营销部门经理3人、企业技术核心人员2人。本论文随机抽取15个企业中的13个企业的数据进行编码和理论构建,其余2个企业的数据用作理论饱和度检验。

3.资料收集

我们的数据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网站、报纸电视的报道、企业年报、企业内部刊物等纸质版的文件;第二,深度访谈。我们采用半结构化问卷的访谈形式,这样既可以保证访谈的内容不会偏颇,也可以保证被采访者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半结构化访谈的成效取决于问题的提纲和采访者的掌控。

二、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指标体系构建

现阶段对知识产权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从微观企业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学者们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指标体系。在上述研究者的基础上,本文结合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实践活动,构造了如下表1所示的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初选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最初的群组决策是由一组专家组成专家系统,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然后求其平均值的过程。然而,这种最初的群组决策忽略了专家的权重,将所有专家在评价中的作用等同,即权重相同。

1.理想专家模型

群组决策特征根法的第一步是需找理想专家 理想专家为评分向量与专家向量

夹角最小的专家。由m个专家所组成的群组决策系统G,评价n个对象

,第i个专家 对第j个评价对象 的评分值记为

。 的值越大,那么评价对象 相对越优。专家S;的评分组成了一个n维列向量 ;专家群组G的评分组成 阶的矩阵。

研究选择决策系统的专家们的决策水平不仅仅和他们知识结构、经验丰富程度和专业水平有关,还同他们的个人偏好和精神状态有关。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理想的决策(理想决策指决策可靠性达到最大值1或者决策不可靠性达到最小值0)。因此,我们假设存在这样一个评价最为客观公正的理想专家S。,这个理想专家掌握了评价对象的知识,他的评分向量为

定义:具有评分向量与群体中各专家评分向量夹角之和最小的专家,称为该群体的理想(最优)专家。 根据定义可以知道 是一个n元列向量,这个向量是满足函数 取得的,其中 ,并

且不失一般性可以设定 ,即

其中 即为决策系统对被评价单位的总评分。

2.相关定理

引理:假如阶实矩阵Q≥O定义为―个不可约束矩阵,那么

(1)矩阵Q有最大正特征根 ,且为单根;

(2)n阶实矩阵Q的最大特征根p一对应的特征向量全部由正分量组成,而且所有特征向量只相差一个比例因子。

显而易见,评分矩阵x构成的方矩阵F=X1X满足上述定理条件。通过下面的定理证明,我们所求r就是引理2中对应的正特征向量。

定理1: 式中 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为 对应 的正特征向量,且

定理2:假设A是mXn阶矩阵,B是nxm阶矩阵,则AB与BA有相同的(包括重数)非零特征值。 定理3:a0是 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且 ,则有 ,即a0是m个专家多对应的权重向量。 3.群组决策特征根法计算步骤 第一步:决策系统G中m个专家对n个评价对象进行打分,形成mxn阶的打分矩阵x。 第二步:计算x的转置矩阵 ,并用其转置矩阵与其本身进行自相乘,得到矩阵

第三步:计算的最大特征根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并对W进行单位化处理,则就是最终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在精度要求 的约束下,采用数值代数中的幂法可简单快速地求出理想专家 的评分向量 具体算法为: (1)

(2)命

(3)用 表示 和 对应分量之差的绝对值最大者,判断 是否小于 ,若是 即为所求的 ;否则转到第二步骤。

4.单根与重根的处理

如果计算出来的最大特征根为单根,则这个单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是最优解。如果计算出来的最大特征根为重根,求解其特征向量空间,那么特征向量空间所对应的那些评价对象同等重要,即权重相同,其他评价对象则需要依据第二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排名。

(二)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结果

依照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聘请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专家、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教授以及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共13名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具体打分准则遵循李克特7级量表的规则。其中,“1”代表该指标非常不重要,“7”代表该指标非常重要,“2-6”代表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增。

由于本文初选出的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众多,限于篇幅限制,我们在这里只对“知识产权创造产出A1”进行计算,以示说明计算过程。

第一步:13名专家对“知识产权创造产出A1”指标的下属7个指标按照7级李克特分量进行打分,形成专家评分表。

第二步:运用MATLAB软件计算F=X1X,得到,

第三步:计算最大特征根为px-2.041,为单根,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WT=[0.4413 0.4228 0.4314 0.2994 0.2779 0.4153 0.3178].

对W进行单位化处理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

WT=0.1694 0.1623 0.1655 0.1149 0.1067 0.1594 0.1220]。

本文决定剔除掉权重小于0.13的评价指标。最终知识产权创造产出保留下来的指标有专利申请数量A11、商业秘密保护数量A12、商标注册数量A13和版权登记数量A16,这4个指标对上级指标变异的总解释率为0.6837,保证了下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解释程度。我们对其他指标进行筛选,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1 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逐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支持额度由2005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89亿元,支持项目由2005年的213项增加到2009年的309项,对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5年至2009年专项资金拨款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2009年黑龙江省专项资金共支持项目309项,经费支持额度为19 890万元。全省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49 407.5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总销售收入266.3亿元,利税总额37.3亿元,出口创汇0亿元,企业新增就业人数6512人,预期申请专利76项,获得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103项。

“十一五”期间,我省集中力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制造等六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力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占领制高点。从支持发展六大新兴产业角度看,2009年全省共支持该类项目136项,占项目总量的44.01%,经费支持7125万元,占经费总额的35.82%。其中支持新能源产业5项,经费支持210万元;新材料产业23项,经费支持685万元;节能环保产业14项,经费支持1 295万元;生物产业17项,经费支持1890万元;信息产业26项,经费支持1060万元;现代制造产业51项,经费支持1985万元。2009年专项资金按支持六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1]。

从项目承担单位隶属关系看,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主要为省直及地市单位,其中省直单位66项,占项目总量的21.36%,经费支持7370万元,占经费总额的37.05%;地市级单位承担项目234项,占项目总量的75.73%,经费支持12110万元,占经费总额的60.88%。2009年度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按承担单位隶属关系分布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2 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使用问题分析

通过对部分立项项目进行调研,发现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项目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

“重申请、轻管理”,这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一大通病。有很多企业存在的思想是,对于争取项目积极性较高,而对于项目申请成功以后的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成果产出和项目效益等的相关情况却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项目完成情况不佳。有很多项目存在擅自延迟项日期情况,到应结题时间而无法正常结题,项目运行进度滞后。立项前的项目合同指标的确定上缺乏依据与经验,导致合同指标设定过高、项目预算不准确、项目进度安排不合理等,导致项目完成进度严重滞后。很多项目经济效益情况与成果完成不佳的原因都在于进度安排前松后紧,严重影响了项目正常运行,结题验收时未能按合同的要求如期的完成各项指标。部分项目管理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项目运行中有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等现象,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的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够强,甚至长期外出,对于项目情况掌握不及时;还有诸如拨付资金到位时间较迟、经济危机和国家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因素等造成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水平不高。

3 黑龙江省企业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1项目管理意识

项目管理意识对于行动具有指导性作用,形成重视绩效的项目管理意识,与组织上下均密切相关。领导层面的观念对于形成企业习惯和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专项资金的特点要求项目承担者的能力应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对项目领域有较丰富经验,能够对企业下一步研发方向和市场化前景都能提出有份量的建议。有意识地带领员工有效促进组织高绩效、高创新度的文化氛围发展,让项目团队成员拥有以项目绩效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能使员工拥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各流程的绩效,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完成效率。

3.2项目过程控制力度

项目过程控制贯穿整个项目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进行的过程。若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规划方案相符合,就是项目按原定方案完成,若与规划方案产生偏差,就产生了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就会连带地影响项目未完成部分的任务。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同样是影响项目绩效情况的因素之一。项目过程控制的核心问题就是能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更新项目规划方案与进度计划,最终使项目于合同期内完成。加强项目过程控制的科学管理是改善项目运行环境,提高项目绩效的关键。

3.3项目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机制

项目绩效评价制度能加强对项目承担者的约束,促使项目承担者以绩效导向,积极参考绩效评价指标,以之指导项目运作与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绩效[4]。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分解到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可让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和对策,让经验教训应用于今后的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管理能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途径和方法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是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3.4政产学研联合作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0

 

1微电子产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微电子产业是由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设备等构成的产业链。

 

1微电子产业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其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而适合高职层次人才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设计业中的版图设计方面,适应的岗位群主要有IC助理版图工程师、硬件助理工程师、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员和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工艺员等。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微电子产业是集设计、制造和封装与测试于一体的产业群,从而形成了以设计为主的设计公司,以生产制造为主的芯片制造公司和以芯片封装测试为主的封装测试公司。经过对各微电子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情况的调研,总结出微电子企业对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主要在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版图提取和集成电路芯片测试与封装等岗位群。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我院的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主要满足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和集成电路测试和封装企业的需求。

 

微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间、淀积车间和口刻蚀车间和金属化车间。对应的岗位分为光刻工、氧化扩散工、离子注入工、淀积工、刻蚀工和金属化工。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把掩膜板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在硅片上生长薄膜层、对硅片进行掺杂以及对硅片进行金属化工艺。通过组织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按照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对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筛选,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

 

集成电路测试封装企业主要工作岗位有集成电路划片组装、封装成型和芯片测试等。岗位对应的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减薄工艺、划片工艺、分片工艺、装片工艺、引线键合工艺、封装成型工艺和测试工艺。微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3行动领域归纳

 

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合并,形成相应岗位的行动领域。表1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员岗位为例,归纳其行动领域归纳。

 

4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设置

 

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分为四个模块:公共通识平台+综合素质平台、专业基础模块、核心岗位模块和岗位拓展模块。公共通识平台+综合素质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例如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等;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具有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电学原理,微电子学基本原理。核心岗位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主要有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相关课程和集成电路芯片测试与封装工艺相关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是结合拓展职业活动、拓展工作岗位的需要而配置的课程,包括横向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纵向拓展学习领域课程,以适应部分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转换到质量检验、设计与营销岗位的需要。

 

5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成以后,立即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学生可以考取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集成电路封装工艺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学习领域课程考核评价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方面。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核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采用理论考试和工作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团队合作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可采用观察、专业答辩等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⑹:1-5.

 

[2]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38-139.

 

[3]李淑萍.微电子技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13-16.

 

[4]许先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27.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1

关键词:电力项目;造价控制;设计

1 电力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多年来,电力设计单位无论领导还是具体设计人员都非常重视设计速度、技术和产值,而不够重视设计产品的经济性。殊不知,由于设计原因造成工程造价增加的可能性和数量远远大于工程其他阶段工程成本的上升。一个工程如果设计阶段造价失控,那么其他阶段无论如何严格地控制成本,都已无法扭转整个项目不良的造价效果。技术与经济几乎相分离,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很高,但是他们大多数缺乏经济观念,较少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把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是财会、概预算人员的主要职责,很少把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更不能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等工作,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造价控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1.1 造价控制方法的基本原则

(1)初步设计的总造价是批准的估算,施工图的总造价是批准的概算。

(2)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各阶段的投资进行分解和对工程量进行控制,同时将上一个设计阶段批准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专业,各专业在限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内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进行本阶段的设计。

(3)限额设计、优化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方针。

(4)根据批准的造价估算,必须确保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控制在一个可控的额度内。

1.2 造价控制方法的总体思路

设计阶段采用限额设计、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等方法 科学 地控制项目造价,改变以往的设计方法,使由单纯的设计、单纯的概算转变为设计、概算、造价控制同时进行,并通过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来保证项目的投资始终控制在项目的造价目标以内。

2 电力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的基本要求

(1)各级人员应强化经济观念,积累和掌握本专业工程量和必要的造价资料,发挥个人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2)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时期要认真做好方案优化,坚持设计标准,力求节约,降低造价。要努力达到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三个设计阶段方案和工程量变化不大,提出的设备及工程量准确性控制在正负5%以内。

(3)编写项目设计计划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解决设计审查遗留问题,提出节约投资的指导意见和关键环节。

(4)设计评审时设总要组织评审工程造价控制的执行情况,并负责组织对重大设计变更、工程量差及漏项的研究。

(5)各专业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结束后,要及时填报限额设计、优化设计任务书回执单,将本专业的实际工程量与任务书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如有较大变化应向设总说明原因。

3 电力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3.1 采取限额设计方法的控制内容及实施步骤

(1)可研阶段造价估算的控制。

①可研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中的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要达到国家和行业现行规定的深度要求。

②落实建厂外部条件,取得符合要求的各类协议。煤、灰、水、路、接入系统、环境保护及地基处理等与厂址有关的内容,要有方案比较,其深度要满足投资估算。

③为给主机招标创造条件,应对其主要技术条件进行论证。

④当工程有多种投融资条件时,应从控制投资及上网电价的角度对其进行优化比选。

⑤要坚持设计程序,执行合理的设计工期。一般单机200min-600mw级的可行性研究项目需要8-10个月(含勘测3.5-4个月)。220kv以上变电所需要4-6个月(含勘测1.5-2个月)。

⑥设计人员要实事求是的确定工程量,既要有一定的余度也不能高估冒算,要求可研与初设工程量的误差一般控制在正负5%以内。设计确定的主要工程量要与规划设计总院的 参考 设计和造价指标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如发生较大量差时,则要说明原因。可研中一般不能发生重大漏项。

(2)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概算的控制。

①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可研的批准投资估算额是本阶段的最高限额(同一价格年水平)。其方法是将可研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专业,各专业限额限量进行设计。考虑到可研的深度,本专业的工程量可在专业内调整,但总投资一般不能突破估算,如果有较大突破应有分析报告。

②初步设计的限额设计采用“限额设计任务书”的方式下达。“限额设计任务书”有设总组织技经人员填写,将可研阶段单位工程的投资额及工程量反馈给各设计部门,设计人员按限额限量进行设计。限额设计任务书有技经人员编制、主设人校核、专工审核、设总批准。

③初涉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应按照可研审定的设计原则、技术方案进行限额设计、优化设计。如主要设计方案诸如总体规划、煤、灰、水、路、码头、地基处理、大件运输等与可研相比有较大变化,而引起投资有较大突破时,应及时汇报设总及总工,并上报原主审单位认可后才能实施。对一般方案变化而突破限额时,可报设总及总工批准后实施。

④初设阶段,厂区占地面积、附属生产建筑面积、生活福利面积。修配试验设备配置。要严格执行部及规划院有关标准。一般应维持可研时提出的面积和标准。

⑤初步设计阶段技经人员应控制好其他费用,特别是可研阶段签订的姗料、供水、 交通 运输、融资、环保、上网电价、征租地、拆迁赔偿等文件,初设阶段一般不能变化,若有重大变化造成投资大幅度增加时,应进行分析,并取得业主认可的相应变动文件。

⑥各专业初设完成后要填写“限额设计任务书回执”将本工程初设工程量与可研工程量进行对比,并说明增减原因。回执经各级签署后,返回技经人员。

(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①施工图阶段的造价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控制。批准概算的投资额就是施工图阶段的最高限额,其方法也是将概算额和工程量反馈到各专业,各专业限额限量进行施工图设计。

②施工图阶段的造价控制也以限额设计任务书的方式进行,限额设计任务书在总图阶段下达。

③施工图阶段的造价控制,应严格执行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标准。施工图阶段设计更改的批准权限执行设计和开发相关控制程序。

④施工图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批准的初步设计工程量即为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的最高限额。如果单位工程的工程量超过正负5%以上时,应及时向主设人、组长汇报,优化设计方案。

(4)采取限额设计方法的控制重点分析。

①做好工程量的统计工作是搞好限额设计的基础。每个工程结束以后,设计人员应认真填写限额设计回执,核准施工图的实际工程量。比如土建设计人员每做完一个单体建筑(构筑)物的施工图都要按概算定额的口径填写一张工程量表。安装设计人员施工图完成后也要按电力工程建设概算口径将整个工程的工程量统计出来。准确的工程量和设备材料价格为实现限额设计创造了条件。

②在各个设计阶段,应推行限额设计要抓住主要矛盾。对投资大的项目必须用限额设计任务书的办法推行限额设计,对一些投资不大的小项目可以不用限额设计任务书的办法进行限额设计。否则对这个电力工程造价不但没有减少多少,反而增加了设计人员和技经人员的工作量。

3.2 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的控制内容及实施步骤

(1)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的控制内容。

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选择的对象或可提高功能,或可降低成本,或可利用价值提高的那些对象。防止忽视价值水平而单独考虑提高功能或单独考虑降低成本,而结果导致价值降低的倾向。根据电力建设项目的特点,在工程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厂址选择的优化。整个初可和可研阶段,就是根据外部条件和电厂建设及运行要求,在广裹的大地上找到一个最佳厂址。

②运用价值工程进行系统拟订的优化。应当说系统的拟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工程的初投资和运营费用。这里的“系统”是广义的系统,不仅指工艺专业,也包括土建、水工结构等专业,这些专业通常把“系统拟订”称为“结构体系选择”。

③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布置的优化。这里的布置不单指各种平面布置,而是包括空间的三维的布置。

(2)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的实施步骤。

电力建设项目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新阶段、实施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八项工作:①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②资料收集;③功能分析:④功能评价;⑤提出改进方案:⑥方案的评价与选择;⑦试验证明;⑧决定实施方案。

内部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由项目设计总监组织实施,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均参加。由于我国电力设计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如果不是外部委托电力项目,运用价值工程的优化设计是内部进行的,在实施过程中成果大的内部需要有评审,小的内部需要有校审,防止偏见和疏漏,保证质量。优化结果要向投资方或业主汇报,要有方案排序,由业主选择。设计院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的过程是和内部限额设计共同组织实施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变动性,这是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各专业部门设计人员不能存有偏见和倾向性,结论来自运用价值工程优化的结果,从而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造价专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经过几年在不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仅从人员、队伍、技术、造价、文化建设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并就此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1 项目部人员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岗位人员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要教育管理人员坚持五个学习: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提高政治素质,先做人,再做事;二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在工程上经历的多,看到的多,处理的问题多,干工程,经验是巨大的财富,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三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生活习惯上的、工作态度上的、待人接物上的、专业技术上的、言谈举止上的、吃苦耐劳作风上的等等,都需要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四要向一线工人学习,因为工人是对工程具体操作技术最具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像钢筋的焊接工艺、绑扎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架设技术、混凝土捣固技术、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等,都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有效指导施工;五是继续向书本学习,学无止境,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再回馈到书本上,使实践得以升华,经过书本理论学习,再指导以后的现场工作。经过一个对项目人员的有效管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赢得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

2 施工队伍管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设民工小区,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由于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为让他们适应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民工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良好局面。民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合同,兑现奖罚承诺,关心民工生活,其实就是成就自己的项目,成就自己的企业。

3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选择一名有经验、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总工程师尤为重要,再根据项目需要选配合适的工程部长、工程师、技术员、试验员等岗位人员。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满足可追溯的原则。项目部领到图纸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自审,熟悉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工程特点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参加业主(监理)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提出问题,弄清情况;对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手续,建立好台帐;工程各子项目开工前,总工程师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就施工项目的内容、技术标准、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方案与要求、施工顺序、工期、进度安排、工艺质量标准、设备物资供应的安排、安全质量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队的技术交底要分批、分段进行,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贯彻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要及时、完整、真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竣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并进行整理、编目、分类、装订成册,为工程交工验收提供依据;技术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聘请专家对工程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会诊解决,开展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活动,为工程献计献策。

4 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在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造价控制各有特点:

4.1 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

[1] [2]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总体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因此,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前期工程造价管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不同的专业概算定额或估算指标,重点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细致做好各专业的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总体设计投资限额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付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

.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管理、现场签证、变更审查和结算管理个环节。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