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04-29 17:27:47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2009年7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并于同年进入建筑业。参加工作以来,我从事工程造价工作至今。以下对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简要总结 。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09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工程造价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公路施工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工作管理方面:

1、造价控制

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在工程管理中,要认真做好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的跟踪。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它们是工程建设的依据,也是质量检查的准则,在进行质量检查前必须摸透设计意图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监理,加强现场检查,处理质量问题要解决果断,要安排专人跟踪负责,不能马虎走过场,发现问题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都是质量管理的弊病,必须要对质量问题付出代价, 这样才能令施工单位不敢再犯、重犯。

2、深入现场

全面掌握工程动态。结算审核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变更的计算审核,还要深入现场,细致认真的核对,确保工程结算的质量。造价工程师要掌握工程动态,了解工程是否按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是否有的洽商没有施工,是否有已经去掉的部分没有变更通知,是否有在变更的基础上又变了。如发现问题,出现疑问逐一到现场核实。

3、审核

审核程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核质量保证的核心,对审核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核质量,降低审核风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坚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规定,根据竣工图、结合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等进行审核。

五、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自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我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施工能力,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上是我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任职以来, 通过公司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事同行的指导帮助、个人不懈的努力和虚心学习, 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域取得了系列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技术、公路施工及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六、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

自助理工程师评定后,先后参加的继续教育三年。

七、存在的问题 :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 创新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现状分析

1.造价人员需求量大、岗位群大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行和房地产业的开发,社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总体需求量较大,且有增长的趋势,造价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工程造价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施工结束,涉及的工作岗位繁多。

2.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当前企业要求造价人员既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又是兼具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3.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占总数的65%,但他们从业年限大都在10年之内,缺乏深厚的专业技术底蕴及丰富的从业经验;从项目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仅占总数的20%不到,大部分岗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他们不但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人员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较大。

二、当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定位不够准确

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灵活结合,而是单纯地采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课程之间达不到良好的衔接,无法有机结合。培养定位不准确、缺乏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影响兼具综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

2.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和未能灵活结合,单纯地采用“技术 + 经济 + 管理”的教学模式,这导致课程之间衔接不良,无法有机结合。同时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广,不能突出重点课程及学生应培养的重点技能。课程的开发上只注重教学层面,忽视了职业技能要求分析,导致教学行动中无典型职业情境,学生学习盲从。

3.实践实训量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实训环节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所进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手段与具体的工程工作实际相脱节,同时出现实践偏少,且大多实践都集中在校内等现象。在校实训时间的安排上,实训内容比较单一,严重影响着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淄博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1、人才培养现状。工程造价专业作为淄博职业学院的龙头专业,兴办于2004 年,迄今有 10届毕业生近 4000 人,现有在校生近3000 人。该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和维护,拥有较为完善的与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其他建筑类专业共用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特种作业操作与培训基地、上百家企业实训基地、工程造价实训室、淄博正诺检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制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等。各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实训条件能很好地满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工程造价专业一直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适合工学交替、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化了由行业企业、校内教师、中职教师、毕业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性的实践“三阶段双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创新校、政、企合作机制

根据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等特点,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全过程参与的多元合作机制。

创建工程造价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淄博市工程造价管理处,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天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正诺检测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中职淄博建筑工程学校,校内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工程造价专业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参与专业培养模式论证、课程体系建设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论证以及教材编制、实训教学等工作。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化由行业企业、校内教师、中职教师、毕业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三阶段双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图),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三阶段”即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双提升”即在学校、企业两种环境下,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双提升。其中,职业素质培养采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方式,职业能力培养采取“项目贯穿”的方式。

第一阶段(第1学期至第4学期):主要以学校环境为主,企业环境为辅,学生主要在校内相关实训室进行建筑构造、结构、施工、计量与计价等方面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双提升,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第5学期前10周):主要以企业环境为主,学校环境为辅,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7个项目教学内容,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并获取全国初级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双提升;

第三阶段(第5学期后10周、第6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管理和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顶岗实习,达到职业素质和顶岗能力双提升。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经过几年在不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仅从人员、队伍、技术、造价、文化建设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并就此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1 项目部人员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岗位人员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要教育管理人员坚持五个学习: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提高政治素质,先做人,再做事;二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在工程上经历的多,看到的多,处理的问题多,干工程,经验是巨大的财富,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三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生活习惯上的、工作态度上的、待人接物上的、专业技术上的、言谈举止上的、吃苦耐劳作风上的等等,都需要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四要向一线工人学习,因为工人是对工程具体操作技术最具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像钢筋的焊接工艺、绑扎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架设技术、混凝土捣固技术、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等,都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有效指导施工;五是继续向书本学习,学无止境,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再回馈到书本上,使实践得以升华,经过书本理论学习,再指导以后的现场工作。经过一个对项目人员的有效管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赢得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

2 施工队伍管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设民工小区,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由于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为让他们适应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民工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良好局面。民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合同,兑现奖罚承诺,关心民工生活,其实就是成就自己的项目,成就自己的企业。

3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选择一名有经验、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总工程师尤为重要,再根据项目需要选配合适的工程部长、工程师、技术员、试验员等岗位人员。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满足可追溯的原则。项目部领到图纸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自审,熟悉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工程特点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参加业主(监理)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提出问题,弄清情况;对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手续,建立好台帐;工程各子项目开工前,总工程师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就施工项目的内容、技术标准、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方案与要求、施工顺序、工期、进度安排、工艺质量标准、设备物资供应的安排、安全质量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队的技术交底要分批、分段进行,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贯彻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要及时、完整、真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竣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并进行整理、编目、分类、装订成册,为工程交工验收提供依据;技术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聘请专家对工程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会诊解决,开展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活动,为工程献计献策。

4 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在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造价控制各有特点:

4.1 前期阶段的造价控

[1] [2]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总体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因此,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前期工程造价管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不同的专业概算定额或估算指标,重点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细致做好各专业的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总体设计投资限额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付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

.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管理、现场签证、变更审查和结算管理个环节。

结论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设技术;经济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业蓬勃发展,各地不断上马工程建设项目,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实现最大的利益是企业所追求的,但是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直困扰着企业的难题,通过使用工程造价可以将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的利润。

1 工程造价简介

建设工程造价通俗的将是将所需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的建设成本提前计算出来,即该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流动基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使人们有个大体的了解。建设项目投资,亦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我国现行的制度规定:建设工程造价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组成。工程造价是企业对承担建设的项目全过程、动态的造价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工程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有关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工程造价是评价总投资和分项投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评价土地价格、建筑安装产品和设备价格的合理性时,就必须利用工程造价资料,在评价建设项目偿贷能力、获利能力和宏观效益时,也可依据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同时也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工程造价作为对于工程项目总体花费的数目的统计,既能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在招投标时作为标底的参考同时当项目开工时也能为整体的管理提供依据。工程造价在工程进行中时,还可以多次进行工程造价,或者是分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还有就是对以承包商为代表的商品和劳务供应企业的成本控制。

2 建设技术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建筑技术包含很多方面知识,包括从整体规划,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内部设计到施工工艺,结构设计等。时至今日,有很多新的建设技术被发展出来了,例如:墙体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集成新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怎样在将使用新技术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是考验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保证工程项目的基建工程造价通过技术与经济双管齐下是最可靠的,工程项目建设主要需要抓住建设的技术、项目的管理和工程资金的控制这三个方面,项目的组织管理上需要理清项目管理的结构,将造价控制人员的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工作,同时在建设技术上需要从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做好工程造价,落实好企业降低成本这一目标。

3 落实好工程造价的措施

3.1提升项目建设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沟通。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工程项目中建设技术和项目利润分管与不同的部门,各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两个部门少有交流,建设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等方面并不比国外的差,但是在经济意识方面就要较国外的同行要差得多了,这就造成在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规范上要比国外的都差,国外的公司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造成国外的的施工人员需要无时无刻想着如何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保障获取最多的利润,从而实现更多的盈利,但是在国内,由于技术和经济长期处于两个独立的部门,这就造成了国内的技术人员从未考虑过经济问题,而是把这一问题扔给了造价人员和审计部门。但是,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场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造价人员则缺乏这种经验,这就造成,工程造价人员在造价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因此,需要加强现场技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沟通,将建设技术和经济相结合。从而做好工程造价工作。

3.2提高技术和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编制质量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需要从思想上、从行动上切实履行自身义务,树立起良好的敬业精神,通过工程造价这一方式来把好工程建设的每一道关卡,把国家、建设单位的权利和利益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好单位的每一分利益。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工程造价作为对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需要具有相当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良好的责任意识,工程造价需要了解建筑工程专业、建筑设计、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建筑施工方法与投资控制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可以说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工作,工程造价人员需要树立起敬业精神,切实做好工程造价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利润。

3.3做好造价工作的具体措施。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决策、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余下设计及发包工作,在整个过程成中,全程做好工程造价工作,落实好企业利润。在项目决策阶段,通过依据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期的预算安排,做好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得出投资估算,将其作为投资的参考依据。在项目图纸设计阶段,通过选用符合我国实际的技术方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设计出合理、简洁的工艺流程,节省项目资金。在项目审核阶段,要将工程造价与设计图纸结合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超出预算金额的部分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对于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地方,应尽量将其放置在在设计阶段初期,以防到设计后期进行更改需要的改动量很大,造成工程项目的成本增加,特别是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是要尽量在设计初期进行改动。需要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多采用可以降低成本的新工艺,同时多咨询专业意见,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对于现代建设,各开发单位应充分挖掘各工艺效果,以人为本,利用新工艺,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结语

本文就工程造价和建设技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做好工程造价的措施。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一、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省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90亿元,同比增长11.39%;完成工业增加值64.32亿元,同比增长12.42%;主营业务收入达226.83亿元,同比增长21.76%;实现利润总额29.25亿元,同比增长27.99%;实现利税总额45.07亿元,同比增长23.64%。目前,全省医药工业已形成以哈药集团为龙头、以哈尔滨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和利民开发区医药科技园为侧翼,葵花、完达山、乌苏里江、珍宝岛、仁皇、多多、友搏、黑宝等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发展优势。一是产品优势。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30多种原料药和18种剂型的产品,具备年产6100吨抗生素原料及中间体、30亿支粉针剂的生产能力。氨苄钠、头孢噻肟钠原粉、头孢唑林钠原粉以及头孢唑林钠粉针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位。哈药、三精、哈药六厂及世一堂4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总评估价值已超过267亿元。二是产业优势。全省拥有哈尔滨医药工业园、哈尔滨利民医药科技园、牡丹江爱民北药科技园三个省级医药园区。2008年,入区企业已达80家,园区总年收入40.95亿元、利税8.59亿元。三是资源优势。全省中药材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分布的中药材有856种,总蕴藏量27亿公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这些药材资源的价值约为65亿元。全省已建立了6个品种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被列为全国十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之一。四是研发优势。全省医药行业拥有专利品种57个、国内独家品种51个、中药保护品种39个、中药保密品种2个;部级新药1445个;实施新药研发项目154个,已获得临床批件66项,在研项目88项。九五以来,医药企业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67项。

二、生物产业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目前,一些关键性产业技术、产品制备工艺长期没有突破,制约了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更阻碍了向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绝大部分产品处于底端领域,靠巨额广告投资、大量人力做市场、低价竞销维持生存,缺少发展后劲。药物创制研发平台由于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撑,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体系,直接导致黑龙江省新药创制进展缓慢。二是科技投入偏低的问题。2008年有35%的医药企业有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但投入的经费总额仅为1.74亿元,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全省R&D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与国际、国内实力较强的企业投入比例达15-18%相比,反差太大,造成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这是黑龙江省医药产业在全国位次逐年下滑的直接原因。三是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企业结构不合理,虽然全面实施GMP、GSP认证,但规模小、集中度低、效益差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销售收入第一位的哈药集团与第二位葵花药业相差100多亿元;在黑龙江省拥有的7713个药品批准文号中,只有14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开发档次不高,多为改剂型范畴,仿制品种占据主流。

三、专利在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影响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包括上游的基础研究和下游的应用研究,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处于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竞争的上游。剑桥大学的泰勒和西尔伯.特逊的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在医药工业中会影响到64%的研究开发支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新药就不会被发明出来。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过程中,知识产权产品和利润呈“U”型,是“微笑曲线”的二端。知识产权保护向产业价值链两端——上游的知识创新和下游消费阶段不断延伸,产生出许多新的增值(下转第74页)(上接第71页)环节。从专利福利角度分析,生物药品专利保护与新药研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过度利用专利保护制度,也会削弱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需要建立适当的专利保护体系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又促进知识的积累,合理、有效地利用技术创新的资源,使产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四、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发展的对策

(一)实施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专项工程。制定《“十二五”黑龙江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发展规划》,明确未来5年黑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专利群布局、研发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黑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网;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化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提高专利维权的社会影响力;将全省主要从事生物技术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项目资助资金由50万元增至150万元,使资助方式由重点资助专利项目向重点建设生物技术专利服务平台转变,提高资金的辐射面和使用率。

(二)实施专利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黑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情报服务中心”,搭建专业化专利情报服务平台,协助政府和企业预知研发目标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及早采取措施、调整研发策略、避免未来受到他人专利制约;了解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有效借鉴他人技术、及时调整研发方向、提高创新起点,为项目成果真正具备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成功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条件;依托哈药医药工业园区和利民医药园区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创造能力;推进专利管理进入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结题、验收全过程,提高科技成果的专利产出率。

(三)实施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联盟工程。联合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一起结成知识产权联盟,配合政府做好专利技术信息服务和咨询工作,跟踪收集专利技术信息,并以技术信息服务为手段,间接引导、协调各企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组成专利维权联盟,协调促成行业内的合作研究。从而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研发和共享专利。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超效率DEA CCR模型 BCC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社会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主导力量。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起步较晚。虽然在化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并建立了许多大中型工业企业,但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仍有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弥补不足。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如贲友红在对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中应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及评价。李拓晨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运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年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而以上文章评价的方法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使评价更为客观,国内有很多学者选择应用DEA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如李 在基于DEA方法对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效率分析中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BCC模型和Malmquist要素生产力指数法,采用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对我国27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建三层评估体系,提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战略升级的政策建议。

二、DEA方法的基本思想及评价模型

(一)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Cooper等学者提出的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DEA方法具有与其他多目标评价方法不同的优势:在对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进行评价时,它不必考虑指标的量纲,也不需要事先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更不必确定决策单元的各输入输出之间的显式函数关系,这就排除了许多主观因素。不仅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而且还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选择DEA方法定量研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CCR模型和BCC模型

CCR模型是测量综合技术效率的模型,而BCC模型是测量纯技术效率的模型。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加上λ之和为1这个约束条件即得出BCC模型。两个模型在有效性的判断上是一致的。由CCR模型计算出的效率值 除以BCC模型下计算出的纯技术效率值θBCC,就可得到各决策单位的规模效率值θ',以便进一步了解技术效率欠缺的原因是规模无效率还是纯技术无效率。这样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以对决策单元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

行综合分析。两个模型如下:

CCR模型: BCC模型:

min{θ-ε ( ∑ s + +∑s- )} min{θ-ε ( ∑ s + +∑s- )}

s.t.λj xj +s+ =θx0 s.t.λj xj +s +=θx0

s.t.λjyj-s- = y0 s.t.λjyj -s- = y0

θ无约束 θ无约束

λj≥0, j=1,2,…,nλj≥0, j=1,2,…,n

s+≥0, s- ≥0λj=1

s+≥0, s- ≥0

以上两个模型中的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本文中取ε =10-10。

(三)超效率DEA模型

普通 DEA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决策单元 (评价对象 )的效率是否达到最优。超效率 DEA模型可以对效率达到最优的决策单元 (评价对象 )进行再排序,其模型为:

min{θ-ε ( ∑ s + +∑s- )}

s.t.λjxj+s+ =θx0

s.t.λjyj -s-= y0

θ≥0,

λj≥0,j=1,2,…,n

s+≥0, s-≥0

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本文中取ε=10-10。

评价依据:如果效率指数θ 1,则表明科技投入产出超过了最优效率。例如效率值为132% ,则表示该地区即使再等比例地增加32%的科技投入,它仍能保持相对有效即效率值仍能维持在1以上。

构成的超效率 DEA模型与现有研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1)超效率 DEA模型可以对有效前沿面上的评价对象进行再排序 ,改变了传统DEA 模型不能对有效的评价对象进行区分的弊端。在科技评价中超效率 DEA模型可以对效率都达到最优的决策单元进行区分哪个效率更高。

(2)通过引入输入指标松弛变量s-,可以反映没有达到效率最优的评价对象的输入冗余,改变了现有的 DEA科技评价研究只能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而不能发现效率低的原因。

(3)通过引入输出指标松弛变量s+,可以反映没有达到效率最优的评价对象的产出不足,改变了现有的 DEA科技评价研究只能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而不能发现效率低的原因。

三、算例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数据来自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具体来讲,在人力方面主要考虑到对各个产业技术创新起到决定作用人员的数量、素质以及结构,其中包括从事科技创新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R&D活动人员。在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财力的投入有众多方面,但是在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要通过分析各项财力投入指标应用在哪些方面。例如,R&D经费反映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可以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所以应列入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指标。同样可以分析出开发新产品经费、技术改造经费也要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力投入指标。

技术创新同样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回报,其产出可采用多指标来衡量。本文选取新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新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发明专利的数量以及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其中,新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新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是衡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指标。专利的数量反映了每个产业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数量,拥有发明专利的数量是指国家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的数量,这两个指标既可看出不同产业专利申请的活跃程度,又可看出这些产业申请专利的质量,更可看出技术创新的能力。指标的选取如表1:

本文选取我国14个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研究的对象,如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以及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又如大型企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其余还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

(二)数据的处理

计算结果经整理、汇总后见表2:

其中θCCR表示综合技术效率值,θBCC 表示纯技术效率值, θ'表示规模效率值。

(三)结果分析

从表2数据可知,在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DEA有效,占总数的71.4%。只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这4个产业是DEA无效。

在4个DEA无效的产业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为规模无效,可知,这两个产业之所以DEA无效的原因在于有较低的规模效率。我们可以考虑降低或改进这两个产业的投入以提高其效率。具体来说,针对产出数据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科技活动人员以及R&D活动人员的科研能力较低,国家应注重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也存在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相同的情况,这方面人员的科研能力同样较弱,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增加产出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国家同样应该培养这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也为DEA无效的产业,但是通过表2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两个产业为技术无效。分别分析其原因,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应适当增加R&D经费和开发新产品经费,以便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应适当地增加R&D活动人员及R&D经费。

通过运用超效率DEA的评价方法可以将DEA评价有效的企业进行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最好的,遥遥领先于其它产业。通过超效率DEA的评价值可知即使再等比例地增加适当的科技投入,它仍能保持相对有效即效率值仍能维持在1以上。

四、小结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与调整。对于效益较好的产业要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财力与物力,使之成为国际优势产业。国家同时应该加大对薄弱项目的扶持,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叶威,王作东,刘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和比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2]贲友红.江苏省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J].中

国管理信息化,2010(1).

[3]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J].中国

科技财富,2010(1).

[4]李 .基于DEA方法对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效

率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

[5]王孟欣,王俊霞.河北省各类型工业企业R&D投入效率

评价[J].统计教育,2008(7).

[6]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8.

[7]Yao Chen.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EA [J].The Inter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BIM技术的优势

由于BIM技术的本质就是模型加信息,故其优势在于:①可视性:所见即所得;②协调性:避免或减少冲突;③模拟性:事前把控现场情况;④造价精确与可控性;⑤优化性:管理优化、图纸优化、工序优化。有数据表明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使用BIM技术,建筑成本可节省10%甚至更多,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运用

BIM技术也贯穿在机电安装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中。

1.前期招标阶段

在招标阶段对于造价咨询单位而言最大的工作量莫过于编制工程量清单,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计算工程量,常规方法是通过设计院提供的纸质蓝图经过专业的算量软件自己建模,手动算量,或直接在蓝图上手动算量。在此阶段由于业主留给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清单的时间非常紧迫,需要配置足量的人力,而且算量速度慢,也容易漏算、错算。此外,设计院提供的CAD图纸也可能本身存在错误导致的算量错误。现在通过BIM技术,算量所需的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都可在模型中生成。如这些信息与设计院的BIM模型保持一致,则只要根据招标策划方案按工程类别分为给排水工程、消防喷淋工程、电气工程、弱电配管工程、空调通风工程等工程,按其材料设备分类、设备属性以及对应的清单项目,通过BIM信息集成整合功能自动汇总各类工程管线、材料设备,通过BIM可视化和参数化设计的能力,使得成果文件直观真实,大大减少重复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算量结果也更加准确。

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主要工作是对机电安装工程各分类工程的变更管理和中期付款管理工作。在传统造价管理中,一旦发生设计变更,就会要求造价人员针对不同版次的施工图检查核对相关设计变更,找出对造价的影响因素。但在这一阶段,工程量计算复杂费时,多次性计价很难做到,各专业间冲突不断,项目各方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往往效率不高,可靠性不强,造价控制往往脱节。针对上述变更管理弊端,结合BIM三维建模技术在施工前就可对设计图纸校核和深化,对建筑、结构、机电安装及精装修各专业图纸进行碰撞审核,从而在施工前解决图纸的错漏问题。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管线综合,保证精准的管线综合布置,再结合三维碰撞检查,实现零碰撞。特别是五星级酒店、三甲医院、大型交通枢纽、会展中心等大型复杂建筑,各类管线覆盖面广,管线密度大的项目更需要通过与BIM模型校核,对风口、喷淋、烟感等末端设备提前精确定位,对给排水管、电线管、电气桥架、空调冷冻水管的放线标高进行精确定位,施工过程中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把控安装精度,从源头上解决不同专业间的定位干涉问题,这就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的数量。即便发生变更,可将涉及设计变更内容导入BIM模型中,模型支持构建几何运算和空间拓扑关系,可与三维空间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就能够对图纸自动调整识别,快速汇总工程变更所引起的相关的工程量变化、造价变化及进度影响就会自动反映出来,对发生变更的内容可直观的显示变更结果,相应的费用补偿或工期延误可一目了然,从而可大大提高造价人员的复核效率,减少人为错误的几率,提高了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业主而言,可少返工、少整改,大大减少项目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在中期月度付款审核过程中可结合BIM在模型量化的基础上,将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连接,根据工程监理审定批复的工程形象进度,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反映到模型中,通过划分的当月已完成的进度,输出当月已完工程量,可实现快速审核施工单位工程进度产值,直接对现场进度情况进行分析诊断,更直观、可视、清晰。改变了施工单位提前报进度工程量或虚报工程量的情况,从而确保月度付款审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竣工结算阶段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关键词:设计公司;电网EPC项目;投资管控

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2015年底又相继出台了6个电改配套文件。目前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多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相继成立了售电公司,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推动着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这些新机构缺乏电网专业技术管理力量,因此科学化专业化的电网项目管理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EPC总承包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在项目管理上具有种种优势,越来越多用户企业将它视为首选模式。笔者参与了多个由设计公司主导的电网EPC项目的投标、管理工作,就此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探讨。

1.EPC模式项目管理特点

1.1.设计、采购、施工为一整体,由总承包商统一协调,能有效缩短总工期。

1.2设计、采购、施工进行整体优化,给各参与方创造更多的效益。

1.3总承包商整体设计,施工阶段优选更专业的分包商,发挥设计、施工‘1+1’大于2的作用,提高质量。

1.4 建设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多,业主把项目风险合理转移给总承包商。

1.5 弥补业主在跨行业技术力量的缺乏,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更专业。

2.设计公司在EPC模式上具有的优势

目前有以设计为主体、以采购为主体、以施工为主体、以资本运作为主体的承包模式。据统计设计方案影响工程投资高达60%-85%,因此以“设计”为核心模式的EPC承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化设计”的作用。

2.1 设计参与决策阶段工作,具备技术、市场优势。

2.2 优化投标设计方案,减少投资缩短工期,提高竞争力。

2.3 实施阶段以设计为主导,利于控制工程质量、工期及造价。

3.电网项目EPC模式的投资管控措施

从设计公司转型过来的电网EPC总承包商,往往重视设计技术,项目投资管理能力较薄弱。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加强:

3.1 设计环节的投资管控

设计方案影响工程投资高达60%-85%。

1)根据中标金额合理设置设计控制目标,从而达到事前控制造价的目的。

2)加强设计管理,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变更降低工程造价

电网项目因勘查设计工作不到位、站址、路径变化、引起的三通一平、地基处理、地形地质、场地清理拆迁赔偿等变更较多,往往造成投资变化较大。高质量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和返工,而且可以降低项目投产后的运营费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首先,进行多方案的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其次,做好现场勘查、施工图纸会审工作,严控设计变更流程等工作达到设计的科学管理。第三,复杂大型的进场道路、外来电源、外来水源、消防、绿化等工程详细设计由于部分地方性或专业性较强的,可以通过专业分包商设计再由设计工程师批准,通过以上途径,达到提高设计质量和降低造价的目的。

3)设计与业主、施工、技经等各方充分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案例:**外部线路及220kV变电站总承包项目,可研投资2个多亿,工程概况如下:

220kV变电站主变终期规模2X240MVA。线路工程均为双回路,东侧长度9.7km(架空7.5km+电缆2.2km) ,西区侧长度21km(架空18.8km+电缆2.2km)。

设计人员对现场开展详实勘察设计,减少架空长度1.5km,且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下,经业主同意对电缆沟进行局部设计优化:地质较好地段部分砼电缆沟共0.8km更改为砖砌的型式,对承重地段的钢筋砼电缆沟配筋进行优化,减少钢筋用量20%,线路工程合同价1.044万元,此项设计优化节约投资260万元.

3.2 采购环节的投资管控

设备、装置性材料费占总投资的60%以上,是总承包商设计公司实现利润的主要环节。

1)合理选择供应商,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扩大利润。

2)供应商与设计互相配合,降低项目造价,实现双赢

在总承包商设计公司统一协调下,供应商参与项目设计,共同考虑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在满足技术规范条件下,保证工程使用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方案优选,共同寻求降低项目总成本的途径,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案例:**外部线路及220kV变电站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金额为1.88亿元,其中设备费为7530万元,主要装置性材料费4632为万元,在公司供应商库中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设备材料采购环节节约投资856万元。

3.4 施工环节的投资管控

施工费工程总投资的20%以上,且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多,是投资管控的难点。

1)组织好施工招标工作,加强合同管理

2) 施工前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变更。

3) 做好质量管理。加强用料的管理;按规范施工、验收,避免返工。

4)做好进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现场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窝工,降低成本。

5)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案例:**外部线路及220kV变电站总承包项目,由于本工程设计方案详实施工期较短计划6个月,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合同采用总价承包方式,各专业设项目设计过程质量、进度控制较好,无变更和签证费用。

3.5 管理环节的效益

1)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

2)费用控制人员配合做好竣工决算

竣工决算能够正确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成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案例:**外部线路及220kV变电站总承包项目,在时间紧的情况下提前18天竣工顺利投产,取得较好的管理成效。首先,管理组织机构清晰职分工明确:施工前成立了项目管理组,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任项目经理,设总任项目副经理,各专业1名技术骨干任小组长,施工期现场办公及时协调各方关系并解决技术问题,得到业主的认可和好评。其次,项目日常管理还辅助运用科技管理平台系统,进行设计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会议等资料信息管理工作。

4 结 论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潮下,企业选择EPC项目管理将有利于提高效益。设计公司在电网EPC工程项目投资管控虽占据较明显优势,但因电网EPC工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管理工作,涉及设计、采购、施工多环节,成本控制的难度较大。管理过程重点应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各项环节技术措施中,通过各种费用控制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项目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秦瑜.设计院EPC总承包项目的造价控制[J].福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140-2.

[2] 王喜汽油在土壤中运移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15―16.

[3] 王丽萍.EPC总承包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煤炭技术,2013(3):137-139.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一、完善创新体制。使日本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基地

(一)建立知识创新激励机制

1、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研究人员积极从事创新研究。通过修改专利法第35条,使研究人员可以签订合同方式确定研究成果的报酬与奖励,以此激励科研人员积极从事创造发明;通过废除发明补贴封顶的规定,鼓励研究人员积极进行知识创新;通过增加竞争性资金比重、以公开招标方式分配政府科研经费、根据知识创新实际业绩优先分配研究经费等方式,激励研究人员的创造热情。

2、充实社会表彰制度。定期表彰在“产、官、学”合作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科研人员,并以此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从事知识创新工作。

(二)建立考核科研成果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研究人员重视知识产权创造

根据《国家研究开发评价大纲指针》,日本计划制定了一个包括专利转让业绩、共同研究、开业实绩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针对单位研发工作的评估,也包括针对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估,获取知识产权则是研究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评价指标对基础研究的评估主要从是否有助于社会科技进步的角度予以评价。评价指标将研究业绩与研究经费分配挂钩,对转让技术多、获得专利收入多的科研人员,在研究经费分配上优先考虑。日本希望通过“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思想意识从过于“重视论文”转到“也重视知识产权”上来。

(三)完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的科研环境,推进世界级研究开发

2004年日本整合了大学、公共研究机构设置,形成了15个各具特色、并拥有大型设施和研究手段的学科研究基地。如高能加速器研究所、极地研究所、宇宙科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核聚变研究所等。

1、开发世界最先进的分析、计测仪器。由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凭借专用分析仪、计测仪等获取实际数据而得,所以,日本决心开发世界最先进的分析、计测技术,并促其实用化,以便为日本能创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提供基础保障。

2、为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知识创造提供高水平信息服务。通过创建论文、书报杂志与专利情报综合信息数据库、学术情报网、实现大学与专利电子图书馆(IPDL)专线联网等,使研究人员能通过电子图书馆、民间专利信息网、文献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充分掌握和利用现有的专利信息;编制专利申请软件,以便大学、公开研究机构以及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建立信息收集和研究系统,并加强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与专利厅之间的密切合作,扎实做好知识产权的调查、分析工作,促进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各种学会、协会之间的研究信息交流,使研究成果和有关学术论文得到最广泛、最高效的利用。

3、为顺利使用专利发明创造条件。日本特别就“国费原资专利发明”(即用国家资金获得的专利发明)制定了许可使用指南,以确保研究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能顺利、自由地使用已有专利发明而不必担心侵权。

(四)建立研究人员流动机制

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实行聘任制,公开竞聘,竞争上岗,使富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能充分展示其才华。

二、使大学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新源头

为了确保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日本的科技创新能领导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近两年来,日本在努力夯实基础研究方面下足了功夫,除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之外,重点就是改革和完善大学的教学、科研体制,健全从知识创新到研究成果产业化各阶段的大学知识创新机制。

(一)推动大学设立“知识产权总部”,实现知识产权的一元化管理体制

从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到技术转让及专利使用费收取等知识产权管理的整个流程来看,知识产权交由统一的机构管理才是最有效的。根据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总体要求,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并实施了《大学知识产权总部推进计划》,自2003年起,借国立大学行政法人化改革之际,促使各国立大学设立“知识产权总部”,并在资金上加以扶持。

“知识产权总部”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大学内部的知识产权基本政策,统管整个大学知识产权事务,包括知识产权创造、权利获取、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及利用的各环节,发挥知识产权司令部的作用,有机整合内部资源,并加强与校外组织机构的横向合作,对大学的知识产权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在大学形成一种良性的知识产权循环机制。知识产权总部的运作方式不搞统一模式,各大学可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各自的总体设想。

大学知识产权总部不仅为大学的知识产权创造、权利获取、经营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为大学创造了一种促进知识产权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目前,日本已有43所大学建立了知识产权总部,另外还有许多大学正在积极筹建。大学知识产权总部特别注重聘用有经验的民间企业人士和律师,截止2005年4月,在总共1400名工作人员中,约560名来自大学外部。

(二)以“技术转让机构(TLO)”为核心,构建大学研究成果转让机制

“技术转让机构”是利用大学内相关研究成果中派生的技术,经过专利申请和市场化营销,以专利许可形式向民间企业提供技术的中介机构。它与知识产权总部有所不同,它是财团法人,是政策实施机构,有的TLO可以横跨几所大学。

日本政府不仅对TLO事业计划给予积极财政援助,还通过对已设立的TLO进行业绩评估,强化大学TLO的技术转让机制。2004年,日本政府通过业绩评估,选定了7家技术转让业绩突出者作为“超级TLO"进行重点扶持,使它们对其他TLO机构形成专业性补充,同时也赋予它们为其他TLO机构培训技术转让人才的功能,以便整体提升技术转让人员的实施能力。

TLO机构的设置,拉近了大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距离,使得产业界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得以通过承接大学研究成果提升技术水平,也使大学服务于社会、促进产业进步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研究开发层次

日本是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而大多数专利都是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结果。1990和1997年,日本企业研究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2.78%和2.85%,其中制造业企业分别为3.52%和3.677%,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与欧美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日本都还存在不足,而且日本企业

多持有改良专利,基础专利很少。因此,政府更注重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研发层次,通过提高知识产权创新质量,获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创新成果。

一是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研究开发三位一体的综合经营战略。使企业通过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确保事业优势,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展开商品生产与服务。

二是推动企业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多创造高质量的基础专利。积极鼓励企业以IT技术为中心,围绕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多进行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发,不断开发领先世界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研发效率。

三是引导企业运用专利地图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2004年起,日本开始学习美国的做法,以“专利地图”形式引导企业进行战略性研发。政府根据专利技术动向、市场动向等,定期制定“专利地图”,将企业研发引向有可能获取核心专利的技术开发上。

四是鼓励企业将专利标准化。如果一项专利能成为行业、地区甚至世界标准,就能确保竞争优势。所以日本不仅要求企业采用标准,还鼓励企业去积极创造和制定标准,多进行能成为国际标准的专利技术开发。

四、摸索知识产权创造的产官学合作新模式

过去,日本为维护大学的学术性研究,一直禁止企业向大学科研项目投资。1998年日本开始转变政策,不仅废除了禁止学术机构接受企业基金的限令,而且还采取包括税制优惠措施在内的多种手段,积极促进企业或个人向大学、公共研究机构提供科研经费。由于参与大学的科研项目确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使企业的研发成果升值,所以日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大学研究,大学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开发的势头越来越猛,合作能力也越来越强。目前,希望与大学联合开发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计划与大学加强协作的企业已达52%1~2上,其中46%是大型企业。2004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启动的“革新研究推进机制”,就是联合多家企业进行的一种新尝试,目前进行的是社会所急需的50个课题的开发,其中包括纳米微型机、新一代机器人等项目。

为了更好地落实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日本政府正努力推动产官学合作开发向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一)明确共同研究、委托研究规则

政府要求大学在与企业实施共同研究、委托研究时,要明确表明其想法和要求;在进行涉及商业机密等信息交易以及向企业转让专利时,要明确交易规则。政府还通过完善契约合同文本和应用操作目录等方式,引导产学合作双方重视知识产权问题。目前,日本已经就“商业机密等信息处理问题”、“共同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向民营企业转让专利许可权问题”、“与国内外大学研究人员合作产生之知识产权的权利关系处理问题”等制订出具体的契约合同文本及操作应用指南。

(二)建立产学合作研究的保守秘密机制

为防止共同研究时发生泄密现象,日本政府对参与研究的各方制定了严格的守秘规则。政府还要求大学与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等签订合同,明确契约关系,以促其履行守秘义务。

(三)鼓励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从研究开始阶段就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以便研究开发关键项目

政府一方面鼓励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多向社会开放,主动介绍、宣传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公开讲座和学会、协会等途径,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并向企业开放研究开发设施,积极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同时也鼓励企业允许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利用企业的研发条件和专利信息,以提高研发质量,并规定企业对研发成果可以优先使用。

(四)明确规定国立大学作为行政法人可以凭专利技术获得股份

政府鼓励大学以专利技术积极参与风险运作,鼓励具有独立行政法人资格的研究开发机构也能采取同样做法加强与企业方的合作。

(五)为产学合作确立评价机制

用“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学知识产权总部、TLO的活动业绩进行评估,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分配研究资源,同时也为企业选择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六)以优惠税制、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对企业参与大学研发给予资金支持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0

1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1火电设计企业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特点目前国内火电工程总承包项目基本上均在完成概念设计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总价包死合同,仅对个别大宗材料在工程建设期间价格波动较大时有条件调整,而在总承包项目投标时工程量估算误差等其他问题由总承包商自行消化,在此前提下签订总承包合同,初步设计审查后,对变化部分按审定的初步设计方案在单价不变情况进行调整;总承包商对施工分包,与各施工分包商采用的是现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最终结算以最终实施的工程量为准,这种模式将一定程度上的价格风险由施工分包商承担,而工程量的风险全部由总包方承担。因此,火电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限额设计范畴,并不仅是限于造价工程师根据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进行组价,其核心是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限额设计。要求设计工程师不但要认真研究满足工程功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最经济的方案,同时要熟悉本专业的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具有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精心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使技术与经济融合。1.2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关注点的变革传统的设计项目管理模式下,设计过程和成品对于工程量(造价)方面应该说还是相当关注,在改革开放初期,设计院具有替国家把关的职能。采取总承包建设模式后,虽然符合经济建设规律,但其属于市场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关注点。要求设计工程师改变传统设计模式下“重技术,轻经济”的习惯思维方式,关心总承包项目的效益;关注除设计之外工程建设的其他环节(如施工、调试等);改变传统的设计项目编制工程估算、概算时,设计技术和工程经济脱节的现状,使技术与经济融合,避免出现工程估算、概算与实际偏差大的现象。1.3总承包模式对限额设计管理的要求总承包模式下,要审视传统模式下限额设计指标的制定、方法和流程的设计,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限额设计工作流程和考核奖励机制,使限额设计起到应有的作用。做好限额设计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组织分解结构和工作分解结构设计,用组织分解结构来定义分工,工作分解结构是如何做好这件事。通过这种顶层设计使设计工程师工作和工程造价工程师工作互相融合、确定合理的指标,通过固化的流程保证作业受控,最终实现限额设计目标。1.4开展限额设计工作的条件实施限额设计是总承包企业的必然和必须,无论从管理理念和实践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条件较好的设计院也是逐步深化和成熟的。要做好限额设计,必须注重如下工作:建立工程数据库;培养各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和实践经验的工程经济专家;不断总结火电建设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管理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限额设计管理水平。

2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工作流程

2.1火电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工作思路根据火电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现状和对策分析,火电建设项目限额设计工作思路是:采用设计、设备采购、施工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以项目经理为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第一责任人,工程量控制作为抓手,采用组织分解结构和工作分解结构设计的方法,建立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指标体系制定、限额设计控制和工程设计变更控制流程,做到设计技术与工程经济相互融合。作到指标制定科学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作内容规范化、专业化,达到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2.2组织分解结构限额设计责任矩阵是根据设计企业的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设计的,以项目经理作为设计、设备采购、施工总协调的第一责任人贯穿于项目的始终,设置由各专业有经验的主任工程师担任的项目主任控制工程师岗位,通过主任控制工程师的工作,实现设计技术与工程经济二者融合的目的。限额设计工程量控制及造价控制责任矩阵设计,见表1。主任控制工程师全过程工程量控制流程,见图1。2.3限额设计工程量控制流程设计为了规范限额设计流程,编制了《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及造价控制管理细则》,规定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编制流程、限额设计工程量控制流程、设计变更控制流程和项目索赔工作流程。2.3.1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编制流程各专业工程量指标的编制以总承包合同为基础,原则上不能超过施工招标工程量清单工程量,对于初步设计内外部评审、施工图总图评审后或施工图设计过程对于工程必须或有依据需要变化的可以调整,但专业主任工程师需提出书面说明。限额设计工程量资料由专业负责人提出,经专业主任工程师审核,交技经专业负责人编制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经过主任控制工程师和院级两级评审后,返回给专业负责人,由其在专业主任工程师指导下负责分解到施工图各个分册,对于确实不能分解到分册时,经主任控制工程师同意后分解到各工艺系统。分解好后的工程量指标经技经统一汇总成册出版,各专业据此执行控制,见图2。2.3.2施工图阶段限额设计工程量控制流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送印前,卷册负责人按照要求统计卷册工程量,并与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进行比较,满足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要求的卷册按照正常流程直接送印;对于不满足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要求的卷册,由设计总工程师组织,经专业负责人与专业主任工程师、主任控制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一起研究分析后,报项目经理批准后送印,施工图阶段限额设计工程量控制流程见图3。2.3.3设计变更控制流程对于设计变更的控制,首先在规定项目不同层级的权限基础上再规定流程,实现对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编制的设计变更控制流程,见图4。

3限额设计实施效果

通过某2×660MW总承包项目中按此流程开展限额设计后,设计人员造价控制意识得到提高,工程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管理论坛火电总承包项目限额设计管理研究与实践土建工程量相比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降低了10%~30%;电气工程量相比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节约了5%~40%;机务工程量相比限额设计工程量指标节约了5%~40%。某2×660MW总承包工程的工程量控制实践经验,也可用于设计项目中,在设计合同中设定开展限额设计限额指标,将限额目标与设计费进行关联,形成设计企业的一种特色的设计服务产品,通过限额设计在提高投资人的投资效益的同时,提高设计企业的收入和业务竞争力。

作者:杨睿 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标准 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徐秀维(1961- ),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道路桥梁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顾艳阳(1972- ),女,上海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和2013年度常州大学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平台课程群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1,课题主持人:顾艳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37-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类,担负人才培养的重任,以质量求发展已经成为共识。通常认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应以就业率为评价标准,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市场供求状况。根据2012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麦可思公司所做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18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6%。但是,对于体现就业竞争率的四个指标即毕业后半年就业率、专业吻合度、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各专业的就业竞争率差别较大,最好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竞争率指数只达到94%,最低的市场营销专业只有79.2%。以就业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一、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定位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标准是用来描述和测量学术与职业要求,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成就的最低要求。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不仅体现为学生掌握岗位职业能力的技术水平,也体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应体现“培养什么人,能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三个要素,也就是说,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内容应涵盖“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这三个要素。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及相关知识、普适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学术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其中,职业能力及相关知识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普适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和学术能力及相关知识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一般标准,三者在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中的作用依次递减。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是通过职业能力标准来体现的。因此,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应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质为核心。

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首先要建立在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规格和目标,确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水平,制定考核评价能力质量的标准。职业能力质量标准包括规格、目标、标准三个要素。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有任务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两种,功能分析法和以“结果”为基础的能力开发模式,比传统的任务分析法和以“输入”为基础的能力开发模式更为合理。按照功能分析法,从顶层系统层面来设计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基于用人单位对工作角色期望的视角,将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职责,承担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知识、素质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考虑学生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求,确定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按照不同层级的目标要求,确定职业能力标准的范围、内容和程度。

二、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质量标准制定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开发的路径,从而构建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1.人才培养规格确定。确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需综合考虑横、纵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横向上来说,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企业性质与其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存在差异,因此,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应针对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岗位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从纵向上来说,由于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存在差异,因此,应主要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技术、工作过程以及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并以此作为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切入点。要重点分析毕业生工作1~3年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变化规律和学生的职业成长、认知规律,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以毕业生初次就业所能承担的岗位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基点,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职教专家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近年来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建筑施工类、监理类企业,少数进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主要担任造价员或预算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投标报价、预算编制、计量签证、竣工结算等,核心是编制预、决算等。在分析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时,必须综合考虑行业对岗位执业资格证的要求,这样才能将行业质量标准与教育质量标准进行有效融合,打造更适合学生的质量标准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复杂程度和预算编制对从业者执业资格的要求,分析江苏省造价行业执业资格分类标准,形成初级造价员、中级造价员、高级造价员、全国注册造价师四个等级所对应的项目复杂程度和执业资格要求,以此作为本专业毕业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参照系。要重点关注毕业生工作1~3年应承担的岗位工作职责,并以此作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依据。从调研数据中可以分析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即:工作1~2年的学生,有65%的高职生和7%的中职生能够进行简单项目的预算编制,并能够获得初级造价员资格;工作2~3年的学生,有85%的高职生和11%的中职生能够进行复杂项目的预算编制,并能够获得中级造价员资格;工作3~5年的学生,有65%的高职生和8%的中职生能够进行大型项目的预算编制,并能够获得高级造价员、造价师资格。按照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形成和岗位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需求的两个维度分析,确定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不仅要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期望的角度出发,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由企业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确定培养规格,关注就业1~3年岗位职责变化,任务难易程度变化,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职业素质的动态变化,从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2.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依据。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质量评价标准的准确性。考虑人才培养的递进性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分为三个层次: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并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进行系统设计。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要求设置的。总体要求是描述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后,承担岗位工作职责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基本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分解和落实。拓展目标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考虑大多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进行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能具备初级造价员从业资格对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的要求。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能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和标准,能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运用计价表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编制常见结构中小型项目的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报价,按照行业规范格式和要求应用预算软件完成预算书,从事工程造价与控制工作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基本目标是:能准确查找相关标准和规范,正确识读项目施工图纸,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快速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及当年度区域定额站的相关文件准确列项、正确计算工程量和工程单价,并能正确进行相关换算以及各项调整和取费,熟练应用区域预算软件,掌握计价表计价方法并能编制施工图预算,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并能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拓展目标是:能承担中型及以上复杂项目的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工程造价分析。

3.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职教育质量标准是指用来描述和测量学术与职业要求,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成就的最低要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正常学习获得,并适应其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知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体现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三方面的需求。在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应将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进行融合。职业能力应体现高职学生应知、应会、应有三方面的需求,“应知”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应会”指职业技术应达到的水平;“应有”指从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职业能力的质量标准,应突出毕业生能否胜任岗位工作这一要求,体现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规范程度和正常技术水平,也就是说,职业能力不仅要综合反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应反映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创新的技术水平。因此,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必须以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抓手,以关键职业能力为主线,综合考虑职业技术要求、专业知识支撑、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养成、职业素质需求的培养等要素。制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按照初级造价员“应知、应会、应有”三个维度进行。工程造价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关键能力有四项,其中,识图能力是基础;对工程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方法的理解是关键;规范应用和工程造价是核心,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应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分层设计,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可通过虚拟或真实的课程项目或任务,进行能力、知识、素质等质量标准的设计;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应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典型项目或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等质量标准的设计。不论是单项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质量评价标准,都应以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项目和任务的复杂及难易程度设计,是确定能力评价标准的关键。在顶层设计中,对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行业企业规范要求,考核其项目任务完成的程度,考核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三、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应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原则,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岗位职业关键能力、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为基础,以胜任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华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嬗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2]王维新,吴尚忠,尚敏.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体制与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Z1).

[3]肖化移.高职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质量与标准观[J].职教论坛,2005(7).

[4]肖化移,徐学.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方式与模式[J].职教通讯,2010(11).

造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2

关键词 工作过程 产业依托 订单模式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研究常用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与专业多门相关学科(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知识结构交叉,联系密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工科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训练,也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较系统的工程训练。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积极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教学体系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1. 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另外,长期以来,学生的课程实习、实验一直存在着诸如实习(实验)设备单一落后、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实践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机械的依赖于固定的百分

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的给出科学的评价。建立全面、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格式化、套路化,

不能适应当今对专业型、技术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进行产业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将为特色、优势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 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针对高职高专工科《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

根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合,尤其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将实习、实训化整为零,溶入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结构。结合我院及周边机械产业实际情况,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金工实习,项目实验,校外实习实训。

经过组织课程组教师与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调整金工实习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其定位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先期实践课程。金工实习共四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在教学进程中,处于《机械制造基础》理论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前期感性认识,让学生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过程并行,让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实践保障。

重新定位金工实习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方针。由金工实习基地担负金工实践环节的提高性实验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由实验指导人员针对学生在实习现场的具体表现完成对学生现场实习任务布置、实习过程指导、实习表现的总结和实习效果评价等工作。

依托本院周边支柱产业, 采用厂家实际产品为金工实习任务对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职业情景”,增强实训实效性的同时,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同时,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各实验项目在各阶段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各实验项目开展时间。做到理论课内容与相应实验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实验程序准备、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充分与周边支柱产业企业实现对接,扩充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定期让学生走进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由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并对其在指定情境任务中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

2.2 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

针对当前对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重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及份额。通过“阶段项目考核期中考核阶段项目考核期终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验项目单项评价+实验课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企业导师情境任务效果评价相结合,通过量化综合评价过程,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2.3 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

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对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并结合本地企业实训基地产品特点,配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要求,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完成产业特色教材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将“情境、任务教学”落到实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总之,加强教材的实用型,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的技术手册”。

3. 结束语: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这些不是表面功夫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仅仅一门课程的改革能够实现的。只有学校、院系、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中多方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但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共相应的工程实际按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英波. 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

【2】付洪.对高校理科理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