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12 13:04:05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作者简介:盛华艳(197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蚌埠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29-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五、结语

综合计划管理是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举措,完善了供电企业内控制度,提高了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公司可持续发展。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2

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供电生产技术的实践,在本文中围绕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管理这一课题,并仅从生产指挥系统、生产计划管理及电网建设与规划这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基层供电企业生产指挥系统的要求

生产指挥系统是基层供电企业根据生产任务具体组织生产活动的计划、协调、控制、指挥,实现生产所要求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的组织管理和保证体系。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指挥系统,制订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作制度和标准,做到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使安全生产能够得到统一的指挥、调度、安排和调整,保证生产经营目标和计划任务的完成。

县级(包括县级市)基层供电企业应建立经理(主管副经理)为主体的领导层、各职能部室为主体的管理层以及班组(供电所)为主体的执行层的生产指挥系统。为充分发挥该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功能,要编制生产指挥系统网络图,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层层抓管理。

领导层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生产任务及各项生产指标的完成负全面责任;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管理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工作,对企业生产任务及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完成负直接管理责任;执行层是执行生产指令的具体操作单位,对完成生产计划和分配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负直接责任。

生产指挥系统制订有关生产工作的各项考核办法并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之中,对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考核,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基层供电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网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设备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定期检验计划等内容。计划的种类按计划的长短可分为月、季、年三种。生产计划由生产技术部门归口管理,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加强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计划任务。

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上级下达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上年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电网规划等内容确定年度生产计划和各专业工作计划。并分解到各月(季)度,各生产部门、班组、供电所应围绕企业生产计划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的相应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要加强生产计划的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管理流程应包括制订、批准、执行、反馈及调整、总结五个环节。计划的编制应满足全局性、先进性、可行性、灵活性、可考核性等原则。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进行审批后方可执行。对计划外的临时性工作,应在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中明确指出下达方式,并应做好记录;防止无准备工作和多头下达指令,避免执行单位无所适从。年度生产计划通过月度生产计划实施,应加强月度生产计划的执行管理,对月度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每季度、半年应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及时提出调整建议,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年终应编写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过程控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MIS)等现代管理工具,使生产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各种生产调度会和分析会,以促进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进行。

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考核的标准要依据企业制订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来制订;考核的内容要根据计划完成情况、符合程度及工作的努力程度去进行;考核细则要尽可能量化、细化,体现出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检查考核对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肯定,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进行改造,不断巩固提高。

基层供电企业电网建设与规划

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重点,加快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长期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电网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总体规划、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提高电网规划的系统性、先进性、协调性和经济性,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电网规划包括输变电规划、中压配电网规划、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年限应与当地社会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一般分为近期(5年)、中期(10年)和远期(20年)三种规划。

电网规划的编制原则

电网规划是社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社会的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电网规划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

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的电网规划应与上级电网规划相互配合、协调。根据县域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合理进行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分析,向上级电网提出电源点布局及供电需求,以保证上级电网与本区域电网之间合理衔接。

电网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电网现状,根据客观需求,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及时滚动修编,协调发展、适度超前。

电网规划的组织建设

要高度重视电网规划工作,企业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明确规划主管部门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制订工作制度,加强电网规划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研究电网发展的会议,分析电网薄弱环节,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搜集反馈意见,研究调整或修编规划,安排布置任务。

电网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实施过程控制

电网规划由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负责编制,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进行实施。电网规划实行滚动修编,一般在每个五年计划的前一年编制电网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每年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对规划项目进行滚动修编。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与本企业年度基建、大修、技改计划相结合,电网建设项目应是电网规划项目的具体体现,应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中未包括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投建。

电网规划编写的具体内容

一是现状分析。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现有电网状况在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网架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搜集当地电网、电源、各类用电负荷性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资料,整理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网布局、规划评估及编制规划文件等相关资料,为电网规划科学制订提供比较充分的依据。

二是负荷预测。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两部分内容。负荷预测工作应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和积累本地区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以及县域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相关因素与电力需求的关系,尽量使负荷预测结果更合理、更准确。

三是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期末电网在电源布局、供电能力、网架结构、各项运行指标、以三率为核心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自动化程度、技术装备水平、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四是技术原则。明确规划的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容载比、变电站负载率、变电站主接线方式及规模、各级电力线路、各级高压电网结构、短路容量、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五是分期规划。根据电力电量的平衡,确定电源建设项目及规模。通过对电网现状、负荷预测等部分的分析,经过科学计算校核,提出新建变电站的位置、线路路径方案,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分期末及各规划水平年的目标网架,绘制各规划水平年电网地理接线图,并绘出电网现状及各负荷水平年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根据无功补偿的原则确定补偿方式、容量等,满足规划期内无功补偿发展的需要。按规划水平年确定调度、通信、继电保护、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等专项规划的规模和要求。根据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和企业技术装备的现状,确定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项目,积极组织实施。

六是确定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根据规划期末的电网总体建设规模和分年度建设的工程项目,确定相应项目的投资水平以及各电压等级的投资规模。汇总各规划水平需要的静态投资,得到电网规划的总投资,并对规划期末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分析规划项目的可行性。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综合计划管理 专项计划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供电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压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变革变得尤为迫切。综合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加强对自身整体管控与协调各项管理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综合计划管理有利于完善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引导供电企业提升专业服务质量。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综合计划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宏观规划为指导,对企业内部的主要活动项目进行计划性整合与综合平衡、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一定时期的综合发展计划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综合计划旨在实现企业内部的精益化经营方式,以系统化的设计与安排实现企业集约化发展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基于企业目标管理理论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理论产生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主张将这两种基本理论统一运用到企业过程管理的实践中去,通过不断强化目标管理、流程再造、过程管理等基本理念,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预见性与准确性。综合计划不仅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年度性发展目标,对供电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质量与优化管控结构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统一性的计划编制与执行能够确保各项主要业务实现综合平衡,以全局目标统领企业年度发展过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信息整合性较弱

综合计划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综合计划与年度发展计划报告两个部分。计划草案主要是对企业本年度计划指标的可能完成情形及下年度的计划指标等做出建议,尤其要对企业内部各专项计划进行详细论证与规划,并提出相应的规模控制、资源运作等相关对策。年度发展报告则主要涉及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与思路,在电力市场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电力企业年度发展目标,以及由企业内部各主要职能部门根据本年度计划执行情形及实际执行数据编制的专项报告等。由于供电企业综合管理计划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项基本生产管理活动,同时也涵盖了各级职能部门间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计划方案。这种全过程的管理加大了综合计划执行的复杂性与执行难度,从而导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数据信息整合性不强的现象。同时,由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工作机制,导致在计划制定与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标准与规范,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

(二)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不到位

统筹兼顾是供电企业强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将企业内部生产计划、财务计划、服务计划等进行协调平衡的重要手段。从当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成效看,企业集团内部缺乏系统完备的执行操作标准与责任监督机制,导致计划管理工作从上向下的传达执行路径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一般而言,供电企业的计划性指标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执行路径,计划指标层级式的向下传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执行偏差现象,下级职能部门实际执行成效最终决定着计划指标的落实程度,显然这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假象。从计划指标的横向运作机制看,各职能部门普遍存在计划管理意识不强问题,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主动沟通与协作机制,阻碍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与管理。

(三)龙头导向作用不明显

供电企业作为自然垄断性行业,其企业内部计划执行力及执行管控程度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素,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行业经营管理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综合计划编制的质量关系到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当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编制中存在指令上的不衔接问题,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存在相互脱离的现象。各职能部门在根据本部门执行状况与未来规划编制专项计划时,只是机械的运用计划管理理念,缺乏对整体综合计划的把握,使得综合计划难以体现在相应的单个专项计划中,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综合计划管理的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四)执行过程中缺乏整体管控能力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是以计划指标为核心,加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对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控制与管理,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但在实际运作中,纵向层次上的各部门缺乏目标管理意识,上级采取指令下达的形式强化对下级的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计划编制与执行中蕴藏着大量的冲突与不合作;从横向的职能部门协作看,各职能部门在计划执行中缺乏整体意识,处处以本部门的利益为行动取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缺乏有效的执行管控机制,导致计划管理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三、提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明确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分工

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是在综合计划基础上的管理执行与落实的过程,包括对综合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职责,采取规范化的形式将其定义到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中,有助于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集约化。具体而言,供电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专门的综合计划管理机构,选聘专业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流程及各部门职责进行逐项分解与归总,使得各项计划能够具体落实到相应的部门或个人。通过对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实现各项计划编制与执行的监管与调控。

(二)建立系统刚性综合计划管理机制

综合计划管理需要企业配备以完善的管理机制,综合计划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评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以制度约束力保证落实的程度。当前供电企业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执行现象,相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计划管理意识与专业素养,导致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执行成效不显著。供电企业需要依据综合计划实施中的数据采集、编制各种专项报告与报表、制定规范的评价与考核标准、计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流程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制度建设,以系统刚性的计划管理机制保证计划指标的有效执行与完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

(三)细化管控和监督流程

从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流程看,公司内部重大经营管理项目如电网基建、电力生产技术改进、信息管理与维护、科研开发等专项计划都需要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状况相适应,并能够将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各个相关环节纳入企业正规的计划项目编制与执行中去,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协调有效运行。尽管综合计划管理对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的双重阻碍。一方面,层级结构下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监控难度,另一方面,水平层次上各职能部门的不配合与不协作使得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脱节。细化综合计划的主要流程,并将各主要流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化,以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形式对相应的负责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构建一整套标准明确、职责分明、奖惩制度合理的综合计划管控框架,对提升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积极意义。细化综合计划监督管理流程,构建统一的企业计划管理监督机制与管控规则,能够较大限度的降低执行中的违规行为,提升综合计划管理的执行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喜利,晁阳.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9(05).

[2]谢意群.供电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考核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01).

[3]张桀.对市级供电企业扁平化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

[4]郭强,张世懿.浅析小型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 2010(35).

[5]周剑,朱江蓉.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实践[J].陕西电力,2010(12).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4

1.1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1)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模块又包括停电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两个子系统,其中停电计划管理是指对月度停电计划、春(秋)检修停电计划、带电作业计划、周停电计划等各项停电计划进行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是指对周生产工作计划、月生产工作计划、年生产工作计划等各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

(2)电网资源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电网资源管理模块负责对生产管理所需的各类电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为其他功能模块提供准确可靠的主体对象信息。电网资源管理模块又可以分为低压、变电、输电、配电和图形资源管理等5个部分,其中低压资源管理包括低压线路的查询和统计、低压线路的维护;变电资源管理包括变电单元的维护、基础参数的设置、变电设备的维护、变电站的维护、变电设备的查询与统计等;输电资源管理包括电缆线路、架空线路、输电线路的查询和统计;配电资源管理包括配电线路的查询与统计;图形资源管理包括输电线路图、变电站一次图、变电站二次图、配电线路图、相关参数设置、基本图形维护、各类图形的查询等。

(3)电网运行管理。电网运行管理是以电网资源为基础,负责对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运行信息进行管理,它又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设备缺陷管理,提供设备缺陷查询、设备缺陷处理流程、设备缺陷报表、设备缺陷汇总统计、设备缺陷流程自定义等功能;

2)设备评定级管理,设备每季度按照低压、输电、配电、变电等4个专业进行一次评级工作,它负责对设备的评定过程及评定结果等进行管理;

3)设备试验管理,负责对各类设备的试验周期进行管理和配置,并且可以查看和设置设备的技术参数数据;

4)设备巡视管理,它负责对输电、配电、低压和变电设备进行巡视,并且对巡视结果进行存档;

5)设备检修管理,负责对电网设备进行的计划和事故检修进行记录,并且可以通过检修管理档案查询相应的工作票;

6)运行记录管理,负责记录电网运行中的各种记录;

7)工作票管理,负责开票、签票、执行、结束或作废的全部管理。

(4)综合应用管理。

1)报表管理功能。综合应用管理模块中的报表管理功能,能够提供自定义报表生成功能,支持全局资产统计、配网变压器情况统计、全局设备数量统计、配网基本情况、线路台账统计等报表的生成;能够提供运行年报、运行月报、运行周报、运行日报等上报的报表生成功能,生成的报表可以转Excel或Word格式文档输出。

2)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综合应用管理模块中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能够为各个模块提供自定义查询统计功能,并且可以对各种信息执行多样的查询、检索和统计操作。

3)数据接口功能。综合应用管理模块中的数据接口功能,能够为系统提供数据采集接口和数据对外共享接口,从而确保数据能够在系统内和系统间得到充分的共享。

1.2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

根据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本文将其分为相对独立的4层(用户表示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和物理设备层),各层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消息进行交互。用户表示层包括用户认证管理、用户界面、单点登录和访问链接;应用服务层包括系统的核心应用模块,即综合应用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电网运行管理模块和电网资源管理模块;数据服务层包括本地的业务数据、备份数据和基础数据等,并且开发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和其他平台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物理设备层包括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计算设备和其他设备等。

2 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应用的目标和总体思想

2.1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应用的目标

(1)实现生产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一方面,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提供开发的工作流,将相同性质的业务纳入到规范的流程管理中,并使用图形化工具来支持电力生产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从而实现生产管理的流程;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建立数据交换、业务代码、设备分类、设备符号等标准,为电力生产提供规范的平台,从而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2)实现设备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查询和提供设备台账数据,并且允许其他业务系统通过访问综合数据库来获得所需的设备台账信息,从而实现设备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为生产人员提供管理中的决策辅助。供电企业应用生产管理系统来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保不同权限的人员能够获得所需的生产管理信息,并且将统计分析结果以图形、表格及曲线等方式显示给分析管理层人员,从而为生产人员提供辅助分析功能。

2.2生产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应用的总体思想

(1)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同时重视系统的规范性和实用性。虽然使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电网生产管理始终是难以脱离人工的,缺陷管理、设备检修等都需要生产一线人员的操作,因此生产管理系统是面向生产一线人员和电网生产活动的,同时要通过生产管理系统来规范相关人员的活动。从这个方面而言,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是实用性和规范性并重的。

(2)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考虑五大中心的统一框架。所谓五大中心是指运行工作中心、设备中心、评价中心、计划任务中心和标准中心,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所有应用功能的设计和组织都要采用五大中心的统一框架。

(3)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以设备管理为中心。设备管理是电网生产管理的核心,电网生产管理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着设备管理展开的,因此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必须面向设备,通过使用生产管理系统来掌握各种设备的状况并规范生产业务流程,从而确保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

(4)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坚持输、配、变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构建输、配、变的一体化模型,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变电、配电和输电管理业务的相对独立,同时满足全网一体化支持的业务应用需求。

(5)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通过工作流提高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电网生产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流程化应用,因此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要强化工作流设计。

3 结语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第一卷)[Z].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物资 库存 信息化 电力企业

电力物资库存管理是指,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所需物资采购、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有机组织、计划和控制,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的过程。一个典型的电力物资管理流程,通常包括:计划、采购、供货、贮存、领用等五个环节。在整个流程中,以降低成本的目的而言,库存部门、财务部门和供货商是三个最重要的相关主体。

本文试图采用“元研究”方法,通过对电力物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梳理本领域广受关注的重点问题和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库存管理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电力物资库存管理的现存问题

电力物资库存管理,通常面临品种繁杂、采购周期长、标准不统一等情况;而电力企业生产需求波动大、现场施工情况多变等特点,又增大了物资库存的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库存管理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计划不实际,与供应商缺少联动

很多论文指出,我国电力企业对物资的计划存在一刀切的问题,物资本应在采购时应根据工程的缓急情况、申购物资类别进行批次采购,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计划的不力加大了物资采购的滞后性和随意性,没有给供应商备货提供充裕的时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工程实际用料情况、线路停电时间、设备检修计划等制定合理的物资到货计划,与供应商联系的相关人员也经常更换,供应商与电力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经常出现。这一点直接降低了库存管理的效率。

1.2物资编码不规范,亟待标准化

近几年,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统一的编码标准,但是这种标准覆盖的物资种类极其有限,难以应对企业的实际物资需求,更无法在库存管理中发挥作用。另外,编码制度还会以“先进”的名义不时更换,库存管理的物资记录编码迟迟不能确定下来,财务部门、库存管理部门的人员不仅无法在物资种类的认识上达成一致,甚至在进货、出货的过程出现“鸡同鸭讲”的状况。物资编码歧义丛生,经常遭遇误读、重复和删改。

1.3库存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各部门信息不对称

研究者普遍提到,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普及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库存管理依然没有脱离纯人工模式。人工管理的优势在于,为物资建立标准的速度较快,但是它无法弥补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速率加快所导致的信息更新滞后问题。信息化程度低,直接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及时与库存管理部门沟通。这样,不仅库存管理的成本提高,整个企业的资金周转也会遭遇障碍。

1.4各企业物资状况互不相知

传统上,我国供电企业各自拥有不与其他企业共享的内部库存,这一点造成的不便经常遭遇研究者的诟病。2008年,针对上海电力企业的一项研究就曾指出:“总体来看,各公司之间储备备品备件相对独立,储备结构、设备技术层次也参差不齐,导致出现了储备不断增加,保障系数和资金利用效率相反下降的局面。”

从研究者反映的状况看,库存信息不共享造成的弊病不仅困扰着上海。纵观全国,无论是工程项目暂存物资(含工厂验收寄存物资)、项目结余物资、定额储备物资(包括生产用定额储备、备品备件)、应急储备物资,还是库存管理者深恶痛绝的废旧物资,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企业计划不周和信息不对称等失误的牺牲品。一方面,一些企业因内部库存无法消化而造成亏损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很多兄弟企业却面临着紧急物资短缺、采购不及时等库存告急的状况。这种情况亟待缓解。

2.几种解决方案

制度问题是当前困扰电力物资库存管理的最主要问题(如供货商联动、物资编码制度、物资存储模式等),而技术层面的问题则主要体现为信息化水平的不足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为此,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2.1引进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

作为新兴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改变了传统库存各自为政的格局,有望实现供应商与下游企业的联动,从而提高下游企业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这种库存管理模式首先在零售业出现,是供应商和零售商签订协议、在商品发售之前库存管理均由供应方负担的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思想。被引进电力物资库存管理之后,供应链上流组织依然是供应商,下游变成了各大电力企业,体现为电力企业允许供应商对自己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具体操作方法是,企业物资管理和生产部门依据各基层生产部门拟定的备品储备计划,与备品相应的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在供应商仓库建立本企业备品的虚拟库存,并根据备品需求的定额标准,按货款值协商的一定比例定期支付保管、维护、检测费用。

在基本的协议进入执行阶段后,电力企业还需通过每年计划的调整、与供应商的常态沟通,来保证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化升级,以及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为保证供应商库存管理的有效性,确保电力企业调用物资时的高速、准确,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建立物资联网制度(物联网),在互联网上执行物资的实时调配。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优点在于全面解决了电力企业与供应商缺乏联动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供应商的监控下,供应商库存与客户库存既实现了集成,又互相区别,这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物资的短缺和老化问题同时得到了缓解。同时,电力企业的内部库存被降到最低限度,大大节省了库存运营的成本;而供应商全面参与企业库存管理,也有利于提高物资标准化的水平。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7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漯河供电公司开展协商检修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优化管理 协商检修 新型模式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在线监测设备的投入,电气设备技术性能及运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设备状况的预知能力不断增强,电网设备的状态检修模式已广泛推行。设备的状态检修,就是从电网电气设备实际状况出发,以设备健康状态、环境、风险等因素来决定何时检修、如何检修的模式。在检修实践中,建立以状态为依据的预知检修制度,使检修计划管理更趋科学性,能提前制定合理的停电检修计划。而电力用户希望电力企业的供电设备尽可能长时间地处于健康运行的状态,并且要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停电次数,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机制或模式来平衡用户停电和设备检修之间的关系,协调供电企业与各大电力用户的联系。在供电企业与各大电力用户间共同开展的协商检修模式,可以较好地处理好设备检修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一、电网设备检修模式现状 传统的电网设备检修模式秉承 “定期检修”的检修制度,对当时保证设备健康和安全运行起到过很大作用。但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应用,这一制度产生的弊端也越益显然,往往产生部分设备检修过量,部分设备检修不足的情况,有一定的盲目性,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供电可靠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检修工作引起的停电也相应减少了售电量,对供电企业带来了间接的损失。供电企业一直在为提高电网检修效率进行积极探索。 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是设备检修策略、制度和方针的重大变革。状态检修是把检修建立在设备的状态检测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经济、先进的检修策略。这种检修方式是以电气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检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从而确定各机件的最佳维修时机的一种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维修制度,它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为设备计划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优化设备检修计划的一些做法1.坚持年、季、月、周工作计划规范管理。供电企业所谓年度检修计划是在每年规定月份前各有关单位编制的下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所谓季度检修计划是结合年度计划按照季节特点在每季度最后一月的规定时间前各有关单位编制的较详细一些的计划;所谓月度检修计划,是参照季度计划,结合当月实际情况,以及上级安排的一些检修工作要求,各有关单位在规定日期前编制的详细月度检修计划和下下月度检修预计划;周检修计划是在月度计划的基础上,将月度计划具体分解、布置的一种做法,是最终执行的计划。通过以上几类检修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在制度上确保了电力生产中设备停电检修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了电网的合理、安全、可靠供电。2.坚持多部门协调制度。一是通过主管部门对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协调,听取相关单位的不同意见,将反馈的信息、修改建议纳入计划的编排中,形成月度、周停电检修工作计划,下发到各基层单位执行。 二是做好记录,严格把关,确保检修质量,避免出现返工。在按计划安排好工作后,检修部门、操作人员充分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在检修结束后,运行人员验收中提前做好安排,按照验收大纲认真验收,确保检修后的设备零缺陷投入运行。三是结合天气情况,适时掌握停电时间。如果由于天气或其它特殊原因,部分停电计划未能执行,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进行延期停电(客户要求的除外),要求有关单位在下周的停电计划中重新提申请,重新研究,尽量使停电检修计划不顺延,以避免造成停电、检修计划的错乱,造成工作的被动。四是保证检修计划刚性管理。临时性的停电或没有计划的停电检修工作,有关单位必须填写临时停电申请,说明理由,并报主管生产的领导批准后执行,同时要极力避免重复停电情况的发生。五是进行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在每月底进行停电检修计划执行情况、完成率的统计,实现停电检修计划管理的可控、在控。

3.推行协商检修模式。协商检修模式是在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电力用户受电设备与电网设备同步检修的协调工作,将电力用户受电设备检修工作纳入电网检修计划管理中,从而加强用户设备检修的计划性,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和次数。推行电网与客户协商检修模式,争取电力部门的变电所检修时间安排与客户变电所检修时间相协调,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力市场增供扩销,提高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水平。三、协商检修模式的具体做法 每年第三季度,制订下一年年度计划。供电企业会根据电网设备状况和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制订年度检修、技改、基建配合停电计划。年度停电计划中包含了计划停电时间、影响范围等信息。为了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供电企业需要事先监测并分析用户侧的负荷曲线,安装在用户侧的负荷管理系统提供了充分的数据,使优化检修计划、减少用户停电成为可能。 征求用户意见。供电企业根据制订的年度停电计划,广泛征求停电区域内所涉及的用户意见。电力用户就本单位主要生产流程、内部生产用电设备检修规律等情况,与供电企业制订的年度停电计划相对照,根据供电企业年度停电计划调整订单生产、安排停电日的设备检修工作。当供电企业的计划与用户生产出现严重冲突,企业生产无法回避,停电会导致无法弥补的电量损失时,用电企业可以要求供电企业对停电计划进行修正,提出建议停电时间段。 修正检修计划。由于同一变电所下属用户行业各异,用户对停电时间的要求自然也相差较大。协商检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停电损失,在最终确定检修时间时,坚持“电量优先”原则,尽量服从电量影响大的用户的时间。同时兼顾供电企业自身工作计划,以及其它优质服务措施,如VIP客户等。通过对停电范围内用户进行全面系统的统筹、协调、安排,最终对严重影响用户生产或电力增供扩销的停电检修工作进行调整或取消。随着协商检修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供电范围内用电企业的生产规律等信息有了一定积累后,供电企业在制订年度停电计划时,将会结合停电范围内企业的生产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计划,减计划的概率。开展协商检修。供电企业年度停电计划后,电力用户可以根据停电计划合理安排其生产计划。同时,利用设备停电的机会,开展输变配电设备的检修,由于用户侧的设备与电网设备的检修周期做到基本一致,可以大大减少故障停电发生的概率。四、协商检修模式的优点1.有利于增供扩销。用户通过参与电网的运行和管理,修正其使用和购买电力的方式,可以在受到断电影响之前就能采取有效的校正措施,减少供电中断的影响,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通过对漯河供电公司实施情况的测算,在供电区域内所属18个专线大用户开展协商检修,以每户每年少停电10小时计算,每年可多供电量200余万千瓦时。2.有利于优质服务。采用协商检修后,用户能够根据其电力需求和电力系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平衡来调整其消费。据估算,仅专线大用户可以减少停电186时户数,并以此作为对VIP客户服务的一项措施,可以大大提升供电企业的美誉度,促进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3.有利于安全用电。通过对用户用电需求的管理,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用户侧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一直是供用电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推行协商检修的同时,供电企业积极与用户沟通,促进用户侧设备进行同步检修,可以大大提高用户侧设备的安全用电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4.有利于计划管理。从电网和用户设备安全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检修,把用户需求计划与电网检修计划有序衔接,动态修正,能进一步深化企业生产管理,规范企业检修计划管理行为,促进企业现有检修计划管理工作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计划、高效、有序进行。能最大可能地减少用户重复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1]《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02

[2]《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国家电网公司. 2008.1.21

[3]黄俊.电网状态检修实现方案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3.

[4]陈根奇.引入智能电网概念,推行联合检修模式.《大众用电》,2009.10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在当前已经成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问题。怎样才能利用好职业生涯管理将员工的作用和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当前是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只有从员工入手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促使员工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更多的关系到企业,为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下面将对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

供电企业当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老旧,管理始终处于传统的方式当中。这样的模式当中是存在这一定限制性的,导致企业员工管理工作效果始终难以提升。在供电企业当中企业的核心是创造财富,也就是说企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当中去,而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是很重视[1]。从而导致员工的职业发展当中缺少统一性,员工积极性也难以提升,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难以实现。

2.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不够科学化

供电企业当中对于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在当前始终没有全面的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公司的期望和员工期望之间发生差异化问题。大部分的员工都希望能处于管理层当中,而企业则希望员工能将技术性提升,建立起稳定的基础支持队伍,从而难以达到双方的供应效果。

3.开发和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

供电企业的员工管理当中将精力主要放在了选人上,而对用人方面则比较忽视。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和职业生涯培养当中,培训目标力求一网打尽,但事实上却缺少对于员工的针对性培养,从而导致培训的效果并不好。同时,在培养的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丰富,但形式化比较强,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导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难以得到实际发挥。

二、加强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建议

1.积极更新管理理念

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更新本身的思想观念。日常对于人事管理的理念和惯例强调的是工作需求和组织服从,对于员工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则关注的比较少。因此在当前阶段的供电企业管理当中,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起到领导性的作用,用行动来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让其贯穿于企业经营行为当中去,从而促使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2]。同时,作为员工方面,企业则需要强化对员工的自我价值提炼,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从而让他们能对职业生涯规划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为专业生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明确职位结构和职业目标

在供电企业当中应当积极的建立起合理的职业结构,促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加真实的职业信息,让员工能在自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更好的进行工作安排和职业规划。例如在企业当中可以将职业进行细化处理,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和技能类等等,然后在每一个系统当中再来进行细化,从而让每一个职业当中都能有清晰的规划和细分,为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奠定稳定的基础。同时,企业的员工管理当中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员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具有独特性的,因此在职业规划目标上也应当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员工更加清晰的制定职业目标,让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和员工的共赢提供保障。

3.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

在职业管理当中合理的发展计划制定将直接的关系到未来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当前应当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之间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来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发展计划,从而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基础[3]。制定计划是职业管理当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引导员工建立职业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当前的岗位出发,分多个阶段来逐渐的实现职业目标。供电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促使员工能在原本的基础上都得到提升,为自身的职业规划管理目标实现做出贡献和保障。

4.建立员工职业发展策略

员工及其主管人员在其如何达到短期的发展目标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当中,应当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计划,从而为员工的目标达成提供促进作用。对此,可以进行培训、绩效管理和工作实践等不同的活动来帮助员工为未来的工作发展做准备。在日常工作当中多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丰富培训内容,提供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内容[4]。通过绩效反馈等方式让员工能对当前的状态和实际的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出改进的方案,并落实执行。此外,通过工作的丰富化和工作调动等方式来让员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员工能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些对于员工的个人能力提升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来说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员工不断进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结语

一个企业当中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的影响到未来的企业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当前阶段来说供电企业要想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一定要重视起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是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效果好坏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对此,供电企业一定要格外重视。通过对员工的提升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与员工共进退而达到电力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与员工的个人成长共同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岳志春,张晓蕊,郑超欣.职业高原视角下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7):88-94.

[2]朱玉玲.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操作流程和实施——以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21-25.

[3]孟磊.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探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2):64-69.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电网规划 决策辅助系统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090-01

建设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是符合电网规模化、复杂化发展趋势的有力举措,能够为未来的电网规划工作提供管理支持、工具支持以及数据支持,可以显著提高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在设计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相关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合理化相关的工作流程,实现电网规划支撑系统管理流程的优化目标,最终实现电网规划能力、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决策辅助工具的价值。为了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推动地区电网规划科学化进程,笔者在本文中简要地论述并探讨了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的设计方案。

1 地区电网规划的管理目标

电网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规划者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和系统观,还需要充分考虑投资估算、输变电建设、电网结构论证、电气计算、电力电量平衡、电源规划、电力需求预测等多种因素,统筹布局,平衡分配,使得电网的网架结构能够满足地区中期和长期的用电负荷目标,而且同时满足当地社会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群众用电等需求,在确保电网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电网投资决策的最优化。简而言之,电网规划的目标便是要建设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结构科学并且统一开放的具有这些明显现代化特征的电力网络。

2 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2.1 地区电网规划需要攻克的难点

第一,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地区电网规划都是一项涉及因素众多、结构作用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上文所述,规划地区电网时需要考虑投资估算、输变电建设、电网结构论证、电气计算、电力电量平衡、电源规划、电力需求预测等多种因素,这也导致规划方案所需要的底层数据规模异常巨大,因此,单单是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这项基础性工作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作难度非常大。

第二,需要确保数据的有效、真实、唯一。没有规模庞大的数据的支撑,地区电网规划工作是根本无法完成;而且数据来源广泛、数据接口复杂,确保数据的有效、真实、唯一成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构建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来解决数据利用困难的情况成为了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资料电子化程度不高。电网规划历史及各个阶段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文档、数据、图纸以及本企业运营数据的归档等方面,电子化程度不高,甚至满足不了地方政府项目审批对文档报告电子化的要求。

2.2 系统建设目标

第一,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该系统需要能够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管理方面的决策辅助,因此该系统的业务平台需要提供综合统计功能、综合计划功能、项目管理功能、电网规划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涵盖了电网规划工作的所有业务内容。该系统能够对上述全部数据进行集中、分类和显示,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汇总分析,相关领导能够凭借这些结果做出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决策,真正发挥系统的管理辅助决策功能。

第二,多元化的规划功能。该系统需要能够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各种必要的工具功能。一般而言,该系统需要具备下述几种功能:(1)变电站选址与定容工具功能。以空间负荷预测结果为基本的计算依据对各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进行计算。(2)负荷及负荷分布预测工具功能。可以校核多种路径负荷预测的相关结果,协调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和负荷总量预测结果。(3)网络拓扑工具功能。能够对电力网络的网络现状、网络待建状态、未来网络规划进行自由地查看。(4)画图工具功能。允许相关工作人员在地区电网规划支撑系统当中绘制各种电力网络拓扑。

第三,能够提供各种数据功能。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等工作,相对于以往的人工处理模式,该种模式的数据处理效率显著提高,电力网络规划过程中的收资工作量也会因此而显著降低。另外,借助三维GIS提供的数据叠加、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功能,以往巨大的数据处理量现在交给计算机完成,同时也提高了电网规划方案的精度。

2.3 系统实现技术分析

第一,本系统将提供业务数据通用接口,实现各个业务系统指标的采集。对于无法提供接口的指标数据和外部数据,提供手工录人方式。同时数据维护模块可以对接口取过来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校正和维护,从而搭建供电企业统一的数据平台。第二,提供电网规划过程记录管理、电网规划基础数据支持、中长期负荷预测、电网现状及规划成果基于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展现,对规划修编过程及相关记录管理。图形平台中输电线路各杆塔GPS数据均经过现场实测,收集整理后导人本系统得到误差20 m内的电网地理接线图,该图形平台的应用前所未有地提高了电网规划的精度,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了电网全貌,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提供项目前期基础数据支持,项目前期过程及相关文档分项目分类别管理、项目计划管理、技术经济全过程管理、在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和Google Maps平面地图上定位分析项目所处地理环境。第四,提供对综合计划的编制、下达、分解、跟踪分析、调整、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以关键指标为核心,与各业务系统各有分工,对关键指标的结果做统计汇总和事后分析。第五,对供电局内部的指标数据做统计分析,同比和环比,生成报表和图形曲线等。对于企业外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例如下级供电企业之间做比较分析,对政府部门的历年数据做趋势分析。第六,可以很方便地在地理接线示意图和变电站主接线图的基础上,建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变电站的模型。在规划图形上分层显示电网规划结果,及查看各个规划水平年的电网结构情况。

3 结语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统一数据平台的思想贯彻到系统设计和建设中,满足地区供电企业在规划电网时所需要的各种外部数据和业务数据,并将地区供电企业的关键指标和关键数据作为设计的核心,借助先进的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出能够为电网规划过程中的经济技术工作、项目前期工作、综合技术工作、综合统计工具、规划方案设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的先进系统。

参考文献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结构层次和模型;设计思想、关键技术、设计约束及系统特点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ystem's basic content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t first;It proposes th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analyses some questions of administrative levels and models. Finally the design thought、key technology、design restriction and character of system is expatiated.

1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不断推进,最终结果是使发电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主体。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集综合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达到既保证足够的机组安全裕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又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走“安全效益”型的管理道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目前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涉及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生产经营的过程为管理重心,强调对过程的全面控制,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这就是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既是对已经选定的各个决策方案,统一以货币形式进行综合和概括,借以总括地反映企业总体在一定期限内所应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同时,又要以它为依据,作进一步分解、落实,使之具体化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单位在具体完成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各自应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并以此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和进行业绩评价的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系统通过及时统计各相关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出与计划指标或预测指标的差异,加强过程控制,对脱离目标的不利差异及时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以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通过全面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有效推展,可促进发电企业组织扁平化,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的形成与挖掘运用;抓紧企业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这两条核心流程;实施“低成本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系统总体构架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关键要抓住系统层次结构图的设计(即子系统的划分)。因此,为提高系统软件的生命力,应抛开企业具体的组织机构,以“过程集成”的方式,以业务过程为主线,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架构规划思想。

全面预算管理是电厂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电厂的高层(决策层:对汇集的数据进行基于预算控制的综合分析和挖掘,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财务分析、资产分析、电能报价支持等)、中层(管理层:汇集、整理、控制数据,对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完成相应工作及管理流程预算控制等)、基层(执行层:处理各类日常事物,产生数据并在环节间传递,进行单个环节或局部的分析)共同参与。根据ERP和MRP思想,以企业管理数据和生产实时数据为两个数据中心,以企业成本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为核心流程,建立涵盖企业利润成本电量、固定资产、指标管理、费用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燃料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覆盖全厂生产和经营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将来要与财务会计以及集团公司的ERP进行整合,共享资源。

全面预算管理第一期开发的六个子系统既是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子系统是对这六个子系统效果的综合评价。各个系统之间的主要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核心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

3 系统设计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电厂经营管理的龙头,它直接关系到全年发电量、利润、发电成本的完成。它由全面预算编制、全面过程控制、全面总结分析三部分组成。它要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由决策层(厂级),管理层(部级)、执行层(班级)三级控制,对实行成本战略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目标如下:

1)以ERP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重组理念为基础,构筑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企业信息网,建立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制定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程序和管理标准,实施P(计划)、D(实施)、C(检查)、D(改进)循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控制;

3)应用管理会计的原理和方法,实施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分析、监督和考核工作中;

4)推行“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想;贯彻实施“低成本战略”管理思想;体现事先计划的正反预测及过程监督与控制的管理思想;进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资源消耗管理的思想;推行精益生产和经营同步协调的思想;体现经营管理的精细管理、超前控制和动态管理思想;推行全员化和全日制管理思想;

5)结合电厂的企业特点,开发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发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创行业典型;

6)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发展趋势与目前的现状,确保电厂的信息管理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促进电厂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实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推动电厂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7)通过系统提供诸如生产经营情况、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可用性等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提高信息资源流通速度和共享程度,达到纵向强化职能管理,横向加强综合协调的目标,为领导和决策层及时提供需要的信息和辅助决策手段;

8)在设计开发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将充分借鉴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管理软件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实现技术,如:计划与控制、ERP、MRPⅡ、成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建立以全面预算为龙头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模式、方法、手段的全面提升;

9)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流、工作流、资金流、控制流的集成,建成开放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电厂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培养现代化的人才。配合发电企业贯彻实施“低成本战略”,把经营管理提高到精细管理、超前控制和动态管理的高级层次;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预算决策,提供全面的事前计划与预测(正向与反向),全面事中控制和全面事后考核、分析手段;实现对各项责任目标的分解、考核奖惩与分析总结,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各相关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现电厂对实际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为实现竞价上网提供发电实时成本。

10) 体现自学习、自适应的企业管理:通过预算管理系统把流程处理问题的知识固化形成相应的文件包,支撑企业的发展;利用预算分析把隐形知识(经验、技术、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变成显性知识,纳入知识库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潜移默化,增加企业战斗力。

11) 体现知识管理:发电企业知识就是嵌入在发电企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协作性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设备知识库(体系、标准、规程、制度、状态、维护、缺陷)、运行知识库(安全性、可靠性、可调性、经济性、燃烧优化、计划调度)、供需链知识库(物流预测、供应商评估、电力市场预测、同行及合作伙伴)、经营知识库(目标、预算、指标、费用体系、人力)。通过闭环的预算流程积累的定额、指标、预算等知识能够为未来更加准确的预测和制定预算提供帮助。

12) 实现六个整合:

战略规划、业务计划、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的整合;

战略层、经营层、作业层三层组织机构协调流程的整合;

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互为支持的整合;

计划体系、目标体系、指标体系、报表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从“出题”、“解题”到“评分”的整合;

预算从制定、调整到考核评价周而复始的整合;

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的整合

4 总体设计思路

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将先进的ERP管理思想与中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和控制流有机统一,确立以成本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场、效益和利润来经营和管理电厂的思想,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的信息系统。

从业务实现角度讲,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业务数据的采集(收集)、录入、分类、存档、统计、分析、优化、预警、控制等处理,采取以下实现措施保证系统实用化: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节点树,以利润和发电成本为树根,以经济技术指标和费用为两个分支,层层分解,一级保一级,确保低成本目标管理的实现。

及时统计:生产经济技术指标通过实时系统及时统计;费用的发生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及时发生并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中,及时统计分析;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根据需要及时产生,并到达指定的地点。

整理分类:对生产及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无序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去粗取精,并根据需要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指定的场所。

及时查询:根据需要及时提供所需的任何时段的信息。

偏差分析:对预测和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进行自动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超限预警和超预算控制:对达到报警界限的指标给出预先警示;对超过使用额度的费用实施不予接收,达到对指标的超限预警和超预算控制。

工作流转:通过对指标、费用及各管理流程的规范和规定,实现各工作流程的自动流转,并提供工作及时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安全保密:根据各类人员的岗位需要和权限范围,对需要的信息实施严格的保密。

各种比较:提供同期、同类、同事件等的比较和分析。

工作提示:系统自动向相关人员提示和提醒当前需要处理工作。

从计算机实现角度讲,为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先进性、可维护性、适应性、实用性,特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下:

系统采用模块化体系结构,采用功能组态技术、流程组态技术、界面组态技术、报表定制技术、多级权限定制技术等,提高软件的开放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提高软件的扩充性和可适应性;

运用组件技术,提高软件的复用率;

采用三层次(C/S/S和B/S)架构技术开发应用软件,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及异构数据库的适应性;

运用工作流自动推进技术,提供待处理工作的主动提示功能,推动工作进展;

采用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racle、DB2以及第四代开发工具Delphi,为用户提供人性化图形交互界面;

基于自适应体系架构的平台技术,支持第三方应用系统挂接;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知识的加工与抽取;

DL-PASA平台:主要包括DL-PASA-AIE应用集成环境、DL-PASA-WFM工作流组态工具、DL-PASA-RPTM报表组态工具、DL-PASA-FCM功能组态工具、DL-PASA-UIM界面组态工具、DL-PASA-SM权限组态工具、DL-PASA-REAL实时数据组态工具等;

通过对电厂已有MIS和电厂未来MIS的规划的统一考虑,提供友好数据接口,保留与未来系统接口;

运用面向对象技术,提高代码的重用程度,规范代码管理;

通过设计文档将传统的分析设计方法与面向对象开发语言有机结合,采用规范文档管理,规范项目管理,降低项目开发风险;

提供专用系统维护功能模块,提供权限控制的统一解决方案,将数据权限控制到字段级;

提供审批流转组态及定制功能,提供工作提示功能,推动工作进展;

提供界面部分组态功能,提高软件适应性;

将业务功能分析与软件维护功能分开处理,使分析任务单一化;

采用功能最小化的对象分析设计,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事前进行开发方法和模式规划,提高项目开发的可控性;

采用通用模板设计,统一软件风格,提高开发效率。

5 系统设计约束

在为电厂设计解决方案中,需要全面考虑电厂目前已有的环境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和对系统的要求:

电厂是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企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对其现有的安全运行规程的支持;

电厂对生产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很高,设计时应充分予以考虑;

系统需要实现业务数据的采集(收集)、录入、分类、存档、统计、分析、优化、预警、控制等基本处理;

采用电厂现有MIS运行环境:服务器为IBM RS6000小型机,操作系统为RS6000 AIX,数据库采用分布式关系数据库DB2,网络以光纤通道为主干,一级交换机为155MD 3COM CB7000 ATM,二级交换机为10/100M 3COM CB3000;

系统界面需要清晰、友好、易操作以及图形化;

开发过程中用户需要参与开发方的开发工作(合作开发);

提供友好数据接口,全面考虑整个企业信息的数据接口以及相关数据的流向和流量等交互问题,保留与未来系统的数据关联;

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控制;

提供开放、实用、可扩充、维护性好的系统;

用户与开发方共同享有版权;

开发方需要提供后期技术支持和维护。

6 系统特点

配合发电企业贯彻实施“低成本战略”,把经营管理提高到精细管理、超前控制和动态管理的高级层次;

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预算决策,提供全面的事前计划与预测(正向与反向),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手段;

实现对各项责任目标的分解、考核奖惩与分析总结,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与各相关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企业对实际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为企业实现竟价上网提供实时成本;

系统实际涉及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和各流程,系统及时统计各生产经营任务的执行情况、完成情况及差异,为管理提供实时、准确和有效的参考信息;

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流、工作流、资金流、控制流的集成;

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全员化和全日制管理。

参考文献: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 企业资源规划 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998年开始,我国确定了在电力行业实行“厂网分家,竞价上网”的改革方案。电力企业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尽快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优化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资源配置,将会成为其迫切需要,因此ERP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电力行业这一领域ERP的实施几乎找不到成功的案例。其项目的高投入和高失败率让电力企业的决策者们踌躇不前。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应用于电力行业中。

二、电力企业应用ERP

1.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

在电力行业实施ERP,有其自身的特点。(1)开放性:系统采用开放式的解决方案,要达到以下要求:简单和习惯地接近客户端,使客户和企业之间更容易进行信息交互;此外,企业和企业之间能够信息共享,便于决策。(2)实用性:根据电力行业工作的需求,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通信手段的信息系统,满足各部分系统共享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要求。帮助各级管理部门制定新战略,改善决策制定和控制。(3)实时性:通过网络,及时地把业务执行情况反馈给所有的雇员和管理者,并且在雇员和管理者之间建立直观的原因―结果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和活动。(4)经济性: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尽量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并以适当的投入建立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完善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所有软硬件的选型、配置、采购和定货要坚持性能价格比最优原则,同时兼顾与已有设备的互联能力。(5)可扩充性:整个支撑平台系统都采用开放的结构,符合国际标准、工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考虑到目前的业务需求和今后较长时间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网络采用高速主干技术、智能化网络管理和虚拟网等技术,能灵活调整,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2.系统设计

(1)电力行业特点对ERP实施的影响

电力行业不可能彻底打破垄断,完全自由竞争,即便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竞争也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只能是有限的竞争。所以垄断和竞争的度如何掌握,二者如何结合,这是第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电力行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电量不能进行存储。当发电量低于社会需求时,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反之,则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发电量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时间、地点、季节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要对用户的需求有比较精确的预测把握,这样才能使供需达到平衡。我国的电力行业正逐渐从生产型向市场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怎样在多变的形式下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地进行,必须放在首位。

(2)电力行业实施ERP的关键问题

业务流程重组BRP业务流程重组(BPR)是指在企业内部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对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它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思考和彻底重建,可以改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多方面的状况,使企业最大限度适应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惟一途径”。尽管业务流程重组形成了世界性的浪潮,并且有许多异常成功的案例,但是仍有超过一半的业务流程重组项目走向失败或是达不到最初设定的目标。尤其在电力这种特殊的行业,实施BPR必须更加慎重地权衡利益得失,进行选择。盲目地进行,可能会导致管理支援不足,巨额投资回收缓慢或无法收回,改造持续时间长,信息技术能力不足,企业员工心理抵制的严重后果,最终影响到ERP的实施效果。确信需要实行BRP之后,必须对所有的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的角度进行审查,然后从不合理且无效率的业务流程入手,逐一规范和调整。然后遵循面向供应链设计流程,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协调分散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的原则逐一进行实施,电力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实施战略。

(3)企业资产管理EAM在ERP中的集成

企业资产管理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资产管理和维护系统,她是使企业从有形资产上获得更佳业绩的信息管理工具。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利用有形资产来生产优质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所以对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电力企业来说,是个契机。EAM的主要特点是安全和低成本。在电力企业走向市场的情况下,EAM可以作为实现ERP的子系统,它不仅可以成为ERP实现的基础,也可以为ERP的实现提供技术保证。 此外,EAM还包含了企业和设备的资产管理。所以特别适合那些运转设备多,价格高,对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寿命要求高的企业,因此EAM不仅在现阶段能满足电力企业改革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未来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作为ERP的子系统EAM,它的实施风险远小于ERP,而且它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实施的周期相对较短,所以可以先通过实现EAM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素质,为ERP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整体规划

ERP的实施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进行标准化;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后期是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并行作业,逐步解决原手工作业对计算机作业的不适应性。实施过程具体包括项目启动、组建队伍、设计、编码、测试、数据准备、软件安装、软件调试、项目试运行、二次开发、项目正式运行等众多环节。每一阶段都需要领导强有力推进和各方协调,否则会有中断、延时、超预算的风险。此外,尤其要注意第一环节。如果把业务流程变看成是ERP的核心,则基础数据则应该是ERP的骨骼。

(5)领导决策

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领导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但是,有些电力企业主管与管理层并不太了解ERP的作用,导致实施过程出现矛盾。ERP运行统筹安排企业的物料、资金和人力等各种资源,与生产和经营息息相关,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因此企业领导必须理解ERP,并对其大力支持。

(6)管理培训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成功实施ERP必须加大培训力度,舍得在培训上投入,培训必须要有完整的培训知识库,注重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借助培训手段统一认识,提升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

(7)ERP与网络

为了有效地支持ERP项目,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理解ERP的结构和它对网络设施的基本要求。目前,决定实施ERP系统的企业通常都有基本的企业网,但是,如果要支持ERP实施,就必须把传统的共享式局域网升级到能提供高速IP服务的高性能交换式网络。类似地,传统的广域网也需要进行升级。①通过Web访问ERP应用许多ERP厂商,包括Oracle和SAP,正在它们的ERP应用中添加Web接口。要求网络设计人员必须提供能够解决网络资源问题和服务器资源问题的复杂QoS方案。②基于政策的管理与DBMS/应用服务器网络不同,ERP通信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网络中可能被授予最高优先权,但也有可能不具备这种优先权。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提供多种业务的网络里,如话音、视频传输等,因此在设计IP通信优先权方案时必须考虑所有应用。③供应链的扩展在将来,电力企业的外部贸易伙伴,如客户、供应商、合作商等将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ERP系统。这需要在ERP Web接口中增加复杂的安全功能,如公开密钥设施(PKI)和数字认证等。ERP项目的实施对网络设计有很高的要求。

三、系统框图

系统框图

四、结论

衡量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根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电力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的创新点是:随着ERP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进一步应用,使电力企业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化,管理水平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一明:电子商务与ERP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5

[2]田军:企业资源计划(ERP)[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中国能源信息网:企业资产管理与我国电力企业实现融合[J].北京:中国能源信息网产业经济专栏,2002.10

供电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改进;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电力供应事业在国民经济和基础产业的地位愈加突出。当前,我国正逐步从传统电业向现代化、多元化、科技化电业转型。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端正思想定位,探讨措施对策,创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通过设立“一部三中心”体制,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控制能力和营销整体运作能力的最终目的。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带动和刺激电力消费的增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基本分析

1.各级供电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的认识还缺乏重视与一致性

由于计划经济模式下供电企业政企合一的特殊性与电网体系天然的垄断性,使得不少供电企业员工竞争意识不强,对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不重视,大市场、大营销的概念仍很模糊。对营销是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认识不够,对“两转”理念理解不透,对“一部三中心”营销服务体制认识不足,从而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市场,掌握客户资源,更谈不上洞察潜在市场,使电力营销手段不尽科学、合理,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供电企业决策的失误。

2.现行的营销管理系统风险评估完整性不足

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SGl86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时间较短,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存在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入侵系统的风险、电费计算及统计有时出现错误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3.适应现行营销环境下的营销组织体系还不健全

在当前推行“一部三中心”的大方向下,不少基层供电企业在此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全之处,如营销部职能管理的定位不够准确,对营销部和三个中心管理界面认识不清,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没有随着机构的转变而转变.不适应营销服务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营销部的职能管理作用,不利于营销部与三个中心的工作协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与客户服务中心的配合仍需协调。三个中心的专业管理与各分局之间的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带来一些矛盾。营销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平台。

三、进一步改进电力市场营销的思路

1.做好电力市场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等,重点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最终体现在实效上,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抢修等一系列环节。其次,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再次,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

2.以建设“一部三中心”为契机,提高整体市场营销能力

“一部三中心”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为国家电网系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大市场、大营销”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服务”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全员在思想上必须认识到“一部三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客户服务中心,是最贴近客户的“窗口”单位;电费管理中心和电能计量中心大部分工作属于售后工作,负责客户用电后的抄表收费和计量,因此必须保证计量准确和收费合理。“营销围绕客户转”在三个中心内部,实质上应该是“客户服务中心围绕客户转,其他两个中心围绕客户服务中心转”。在此认识上,高度重视客户服务中心这一首要环节,客户报装、供电、增容等工作需要建设营销其牵头,这些工作牵涉到一部三中心、分局、基建、规划和生产等部门,因此有效理顺三个中心内部及三个中心与分局之间管理关系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如三个中心内部的运转应建立计划信息沟通机制,使专业管理层次更加分明;营销部加强对三个中心和各分局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建立营销和规划、基建及生产管理等部门的有效沟通平台。在企业层面上,建立以服务督察为主的优质服务督察队,对营销、规划、基建及生产管理等部门优质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达到市场营销工作的反应快速、高效通畅、和谐统一。

3.做好电力市场营销的效果评价工作

对于供电企业营销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本企业的利益,将营销目标锁定在增供扩销和企业的盈利等方面,更应该树立社会营销观念,扩大营销视野,考虑供电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发生的所有关系,具体地说,应考虑供电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供电企业与供应者的关系;供电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供电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因此,为了对供电企业的营销效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应该对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综合的评价,为今后企业制定滚动营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电力事业的长期发展。据此,应分别从企业、员工、客户、企业的可持续性四个角度,建立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系统包括:供电企业经济性指标系统;供电企业内部员工营销意识指标系统;提供客户整体产品(服务)及客户满意度指标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指标系统。通过对该系统及子系统设计若干关键指标,并进行打分,从而对市场营销效果做出定量评价。

4.塑造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营造电力市场营销的内部环境

营销文化是供电企业营销的灵魂。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力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而企业外部文化是指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换句话说,营销文化就是以营销活动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营销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员工对营销文化认同与参与,以实现营销文化建设的愿景,即电力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在近几年开展的优质服务管理,狠抓了营销服务窗口和营销队伍建设,提出了营销理念、管理、技术、流程和服务“五创新”,其营销文化的功能作用已经初显。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