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4 04:59:44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农村经济统计 问题 对策

农村经济统计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通过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对这些经济现象的发展水平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归纳,直观反映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而准确预测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地不断深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农村各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行业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而提供能直观反映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经济统计资料,为各级政府机关制定农村经济政策、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1]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农村经济工作考评的主要依据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与分析,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农村当前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县乡(镇)村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的绩效考评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并且这些依据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呈现,为不同地区干部间的工作成果与绩效比较提供了可能,进而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二)农村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预测了农村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乡镇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依据,避免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管理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农村经济计划编制的可靠依据

经济计划的制定需要真实可靠的经济数据为支撑,脱离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经济计划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农村经济计划的制定需要以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并制定出符合农村当前经济环境和发展规律的中短期经济计划,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统计机构力量薄弱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地域广阔而分散,乡镇、村落的数量极为庞大,致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繁重的任务量,而目前农村统计机构普遍人员不足、力量薄弱,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农业生产活动周期长,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鲜明,农户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生产资料使用、收入分配等方面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2]因此,农业经济统计工作要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就必须对经营分散的广大农户的生产、收入、消费及累计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的统计,期间涉及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多样的统计方法,工作难度较大,而目前乡镇机构统计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应对繁重的统计任务,导致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

(二)农村统计工作经费不足

农村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目前统计项目还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支持,导致农村统计工作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统计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支出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经费不足,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也难以开展,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统计人员技能水平有限,不利于统计结果的质量提升。

(三)行政管理工作的干扰

农民人均收入是农村经济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地方行政干部政绩情况的重要体现,与行政干部的晋升相挂钩。[3]因此,很多行政干部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市场变动影响下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随意篡改、虚报业绩,这种片面化的绩效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四)统计制度混乱,统计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干部并没有真正认识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相应的统计制度也没有切实落实执行,导致统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明晰,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此外,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致使统计项目不断增加,而当前落后的统计方式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经济形势,很多项目的统计方式和评测体系都存在问题,不能真实反应农村经济发展状况。[4]

三、改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

完善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规范开展的基础,农村经济统计部门应该严格依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统计制度规范统计行为,不断完善并落实农村经济统计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经济统计系统,同时加强对数据的考核和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此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伪造、虚报行为要予以严肃地处罚,坚决杜绝这种不良之风的滋生。

(二)改革农村经济统计方法

农村经济统计的项目多样,内容庞杂,需要对统计内容进行系统地归类与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标准和相关指标,并对其具体的含义和统计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抽样调查体制,在具体的调查工作中综合考虑调查对象特点和调查方法适用条件,选择最佳的调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结果的质量。

(三)提高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考核,加强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和业务能力,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树立职业道德优秀典型,强化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作风优良、结构优化的复合型统计人员,促进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考虑把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村经济统计队伍中,让他们挑大梁、负重担,以提高整体的业务素质。

(四)加快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统计网络对提高统计数据准确度的作用,把农村经济统计网络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建立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库,为大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便利,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统计指标的分析与运算,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农村经济统计为各级政府机关制定农村经济政策、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农村经济统计机构力量薄弱、工作经费不足、受行政管理工作干扰、统计制度混乱、统计方式落后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促进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需要完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改革农村经济统计方法,提高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为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1] 李雪莲.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5(04):81.

[2] 孙琪.进一步做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策略分析[J].吉林农业,2015(04):78.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追求的品味也越来越高。住宅小区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农村住宅的规划,既要进行住宅建设,又要进行配套公共建筑的建设,还要进行配套墓础设施及室外环境上程的建设等。本文就住宅规划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住宅规划建设存在的不足

尽管人们认识到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并注重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新农村规划设计水平,但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新农村规划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存在不足

很多领导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对规划设计工作不重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规划设计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居民日常生活考虑不全面,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2、规划设计进展缓慢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为便利农业生产,一般居民住宅往往布局在交通位置便利的地方,延缓了集中规划布局进程,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现有的道路、住宅、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规模较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难以很好的满足当地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影响农业生产工作,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对此进行完善,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

二、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核心进行规划建设

居住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在不同的文明程度和历史时代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不同需求,均有适应于当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居住建筑。住宅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住宅的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创造舒适优美的建筑环境。住宅内部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为公共活动空间、个人活动空间及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的必要条件。

2、建立生态住宅小区

所谓生态小区,是指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居住区。生态小区应该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三、农村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

城市化是未来我国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向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并行将是今后长时期内共存的局面以城市化途径建设新农村是我们要面对的客观选择。

1、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善进城农民的就业环境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促进资源转化增值特别是依托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加强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以村庄改造和整治为重点根据村庄撤并原则并与城镇体系、建制镇的规划相衔接、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将村庄进行合理调整改变原有布局进一步合理化村庄空间布局。避免村庄发展独立分散功能和设施缺乏配套和协调以减少通往各村的道路、供水、学校、医院等基础服务设施的投入。改造重点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新的用地标准,进行土地资源整合合理调整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促进农户集约用地。要维护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综合应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强化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城乡共享、区域共建的协调发展新模式。加快村容镇貌的整治工作重点是做好供水设施、改厕、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推进以农村改水为主的饮用水安全工程,村设垃圾收集站、配备保洁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应用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农村污水净化,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4、不断提升科技意识

住宅在确立了立面户型、环境等主要空间设计后,内部设施如何配套,同样需要设计师作全面的考虑和整体设计。住宅内部设施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公建,如水电系统、弱电系统等(高层还包括电梯、消防系统、二次供水供电系统);二是户内,如水电布线、弱电布线,及以上的终端器材,卫生间三洁具,乃至厨房的全部设施,厨卫的上下水管线,照明、排风、排烟的合理布局,等等,对现有管线、设备及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固然重要,更需要有适应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前瞻性。

(1)新材料的使用:以管线为例,目前已有新材料替代传统材料,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熟知这些新材料的特点、功能和应用方法等。

(2)从城市已在逐步实现家庭电气化的趋势看,对每户电容量的设计,也应有切合实际的考虑。对100平米以上的住宅,电容量的设计应在10个千瓦以上为宜。

(3)高科技产品在住宅中的运用。智能IC卡应用技术已经在取代我们传统的设备,如IC卡防盗用读写技术、IC卡自动计收电费水费煤气费技术等等。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赋予建筑更多的内涵,增加房屋的高附加值,扩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下的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地产商品。

四、结束语

总之,规划设计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在规划设计具体工作中,规划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新情况、新特点,突出环境生态保护和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们生产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为提高城市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施利红.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 科技资讯,2008

[2] 负娟.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3] 王世把.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11,(05).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3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是农村经济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可以通过有效、真实且可比性的统计数据,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规模、进度及水平的高低进行衡量,做出合乎实际的体现和评价,从而使地区干部发扬成绩,找出差距,不断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方法,对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可以科学地、正确地运用统计指标体系真实地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显示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为各级农经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有条理地制定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适时地改变和调整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最大化收益,达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辅助作用,搞活农村经济,促使广大农民快步进入小康生活。

2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内容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看似一项简单的算术工作,实际是一门复杂的、专业性非常强大的统计理论体系。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搜集、统计资料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利用等五个环节,在五个环节中,统计资料的搜集工作按照自上而下的部署,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的形式,对基本资料进行搜集方法,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对搜集上来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不同口径地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对农村基层组织及生产要素进行统计,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和基本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其构成,运用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及劳动指标等计量,以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来反映农村经济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从而了解到农村经济的收益分配及经济实力状况。

3我国农村经济统计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中,工作现状与所承担的任务相距较远,重要的经济数据提供达不到要求,工作效率欠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队伍薄弱,专业素质低

在农村基层组织部门,统计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人员稳定性差,有的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甚至有的地方都没有设置统计这一部门。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低,对农村经济统计基础数据的内在含义理解不清,统计报表指标体系核算不明白,凭着自我感觉而盲目申报,导致上一级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存在着失真的现象,根本无法切实反映当地区域的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不便于管理者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制定发展规划,也可能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对本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2数据搜集有一定的难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的流动人口加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经济支出都是多途径、多方式的,农村经济收益的统计数据搜集面临着范围广、指标总类多的挑战,统计工作的数据收集,常会出现漏记或误记的弊端。同时,地方官员为了使政绩显赫,达到仕途升迁、考核加薪的目的,常常对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进行严重的干扰,违反农业自然规律进行申报,造成人为的数据错误。

3.3财政经费投入和工作方法欠缺

由于财务预算没有包括农村经济统计业务经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根本没有开展经济统计工作的抽查或自查工作,专业技能培训也无法开展,统计方式也只运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进行工作,手段落后,基层农经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

4强化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对策分析

为了保证并提升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切实做到基层提交的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和完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做好。

4.1农村各级领导树立依法统计意识,重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范畴,有责任有义务地将统计工作的制度与工作计划制定成条文规范,建立统计专业规范化建设机制,实现统计工作规范,正确认识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增强他们的统计法律意识,依法统计,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完善农村统计工作的内部数据的协调、衔接制度,做到数出有据,尊重事实,符合自然逻辑;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配备一名专门的统计人员,给予农村经济统计人员应有的地位和工作待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统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得到应有的强化作用。

4.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置,夯实工作基础

根据当前农村的统计部门状况,要实现全面地创新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格局,首先要将新型的软、硬件设备跟上,专门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等,连接数据网络,利用农村经济统计平台,建立农经统计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灵活利用体系中统计数据的查询、整理、引入及分析功能,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大大缩短各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对农村经济信息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周期,保证数据信息的传送顺畅。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因手工统计、汇总和统计分析,造成的数据不准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各级农经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其次,要设置专款专用资金,安排相应的专款经费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布置(基层收集资料差费等)、印发统计资料(如统计手册、调查报表、农户登记账册等)、设备的维护、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方面,为做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3加强专业统计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统计法律知识不足的特点,首先要组织农村经济统计人员学习《统计法》及统计方法制度,理解统计报表的规范操作程序,每年组织一次或多次集中培训,对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效地协调工作关系等内容;对先进的高科技操作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比如:培训统计人员电脑操作知识,熟练掌握填制报表、操作各种统计软件的技能,使他们从手工计算数据的苦海中脱离出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利用开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统计布置会议等机会,培训基层农村统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拓宽信息渠道,接受最新的农村经济政策,丰富统计人员的知识。第三,统计人员要在统计实践中,自主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根据不同的统计需求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统计服务形式,娴熟自如地处理统计数据的复杂性,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捕捉到新情况、新问题,剖析统计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成为一名称职的提炼数据信息的“分析师”。第四,要对统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奖励优秀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处罚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统计人员,激发起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强化他们的认真严谨、乐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工作责任心。

4.4建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固定监测体系,定期检查,提高工作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影响力,对统计监测工作的启动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障统计环境的重要措施。在统计监测工作过程中,始终把握住四条原则:第一,时效性与前瞻性两者相结合的原则,面对复杂多变的农村经济工作,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敏感事件,均要在“第一时间”体现,并在农村经济运行态势中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第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统计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进行监测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体的农户、特色产业及标准示范区等部门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测,要纵观农村经济发展全局,见微知著。第三,固定监测与跟踪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农村经济区域经济活动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对监测效果的结论,要给予相应的反馈。

4.5统计工作要创新,体现统计服务性

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统计需求群体,将经济统计工作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统计要求进行调整,不断充实完善统计数据内容,将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互联网媒体、座谈会及出示公告等现代化形式,提供给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农产品生产者,使他们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预测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筹划农业发展规模,做好参谋服务工作。

5结束语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度,其内涵是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整洁繁荣和稳定。当前,面临着建设缺资金缺地、耕地保护缺动力、农民增收缺渠道等突出问题,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为切实作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入分析当前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十分必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各专项规划间缺乏统筹

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以及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缺少规划,已有的规划相互间统筹衔接不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操作性不强,前瞻性不高,是制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因素。

2.2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

项目规划设计不科学。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测绘单位没有对项目区进行实际测量或测量程度不够,设计单位对项目现场踏勘不到位、方案论证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够,导致规划设计部科学合理,与实际脱节,实施过程中变更设计方案频率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预算成本。一些农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套用别的项目版本模式,缺乏对本区域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新增耕地潜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论证,与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规模生产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设结合程度不够,不能让农民满意。有些项目受资金等因素限制,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运行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群众满意度不高。

2.3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

一是招标不规范,致使人员素质低,施工水平差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导致施工质量差或施工队伍未按要求施工,实施效果不明显。二是施工单位在实施农地整理时通过大量机械队原有耕地进行整理,使土壤结构、土壤性状发生剧烈变化,破坏了土壤中原有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致使大量微生物死亡,同时不合理的整理方式和技术破坏了大量植被,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破坏。三是资金监管不到位,出现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等现象。

2.4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后,后期管护存在较多问题,如工程后期管护资金需要大量资金,但项目所在地财政难以满足管护资金需求,当地群众对管护工程的自觉性不高或无人管护,工程后期管护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工程正常运行和项目效益长久发挥。

2.5地方政府资源和资金有效整合难度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靠财政专项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前期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垫付,再以置换建设用地出让金方式周转,垫付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如遇新农村建设规模较大,建设标准较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齐全,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筹措压力加大。同时各部门在申报和实施支农惠农项目过程中,由于立项要求、资金来源和用途不同,建设内容产生独立性,验收标准出现差异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3对策

3.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强调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引领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增减挂钩项目区规划和社区建设详规,突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项目规划编制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利和交通灯规划相衔接,杜绝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单一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现象。项目设计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紧贴农村、农民、农业的现实,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不能过分地、片面地追求新村规模,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相对集中,耕作半径不宜超过1.5千米,新房户型最好能有院落,能放农机具、能养鸡鸭等家禽。

3.2作好项目规划设计

3.2.1科学制定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以坚持科学性和分类指导为原则,与新农村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相衔接,统筹考虑田、水、路、林、村等各项内容的建设,充分考虑集中成片,发展特色产业。以突出因地制宜、服务规模农业产业,统筹协调的规划编制原则,作好专项规划编制和具体方案制定工作,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和体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项目规划设计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与实际协调一致,论证科学合理。

3.2.2严把项目设计关

严格挑选规划设计单位,选用技术力量雄厚且有一定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经验的规划设计队伍开展项目设计,加强规划设计成果技术审查力度,避免出现与实际有较大出入和技术水平低劣的设计成果,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项目专家论证意见不充分、不完整的不予立项。

3.3严格监管项目实施质量

3.3.1严把工程招投标关

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项目工程招投标,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

3.3.2严把工程质量建设关

对不按设计和质量要求施工的施工队伍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从严加强管理,对管理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发挥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主观能动性,督促施工队伍照图施工,确保原料符合标准,施工工序完整,施工质量优良。

3.3.3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

验收以项目立项文件、审核批复文件,经审批或备案的规划设计及预算、施工设计、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批准设计变更的文件,现行国家、省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为依据,严格按程序验收,项目未通过验收的,按规定整改或责令整改。

3.4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和使用管理

3.4.1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以抓好土地整治项目为支撑,整合国土资源专项资金、挂钩周转指标流转收益金等,同时引导和聚合其他涉农资金“打捆”用于项目区,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促进项目上规模、出成效。

3.4.2严把资金监管,规范资金支出

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样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廉政建设,加强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3.5建立和完善项目后续运行管理机制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为确保各项基础实施长期、有效、稳定地发挥效力,必须对工程设施加强后续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护运行机制。在项目支出明细表中列支工程后期管护费用,切实解决当地村组在维护项目工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级国土部门应当建立工程后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专人负责,严格落实好管护措施,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3.6多元筹资,整合项目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度提高农民住房拆迁补偿标准。在保证目前财政专项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出台市级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奖补若干政策,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金融、工商、民营资金投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途径,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

因地制宜地设计项目规划,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等保障措施,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从而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随,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J].中国土地,2011(7):61—62.

[2]王国申,加快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辽宁土地整治工作健康发展[J],国土资源,2011(1):31—32.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5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实现8亿农民的小康,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只有把农村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人口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进入新时期,仍然面临着繁重的任务,不仅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还要统筹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做好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住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机遇。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的优势,找准人口计生工作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结合点,积极主动地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固然需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但必须明确,农民群众始终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体,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以促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全面发展为目标。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切实把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理念和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农户、农民,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育文明的发展道路。

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推进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水平,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在农村工作中的优势,将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紧密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个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推动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以整合提升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为目标。以农民家庭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的家庭生育质量、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主线,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促进农村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生育文明、权利保障、能力发展和福利改善,促进和带动大多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成为富裕家庭、健康家庭、文明家庭和幸福家庭,成为新农村事业的建设者和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笔者认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紧紧围绕文化和谐、乡风文明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农村人口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和谐、乡风文明的重要举措。要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人口国情、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人口问题,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舆论环境。要渗透融合。把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纳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与创建文明村镇、和谐社区相结合,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发挥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计生服务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紧紧围绕生活宽裕、为民服务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是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打造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口计生社会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我省优质服务全覆盖,要继续以“世代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村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切实承担起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信息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全省农村人人享有良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的目标。

(三)紧紧围绕关注民生、富裕农民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建设。

关注民生、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求。在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中,要继续落实好农村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一步保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规范、持久、良性运行。建立省、市、县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困难家庭实施有效救助。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体系。力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险等政策措施时,依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照顾。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措施,并对独生子女户予以照顾,切实改善农村女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充分发挥各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以关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

生子女健康成长、关怀女孩、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行动,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承担为育龄群众做好宣传倡导和依法维权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家庭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办理养老保险,为计划生育困难群众送温暖,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紧紧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和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推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依法维护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奖励优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权利。二是积极推行村级计划生育干部勤廉双述制度。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及时主动向村民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生育证(服务证)发放、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及其他与广大农民密切相关事项的办理程序、期限、结果和服务承诺,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三是加强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认真落实农民工计划生育各项便民维权措施。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计生工作不仅要从四个方面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要敢于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内容求实、载体创新、资源共享、群众参与、投入到位”的长效工作机制。

因此,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计生工作还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也是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基础所在。随着全省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比例逐步上升,2010年左右将进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加快,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拓宽沟通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府行为。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得到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帮助和配合,定期召开相关部门情况通报会,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各部门工作情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台有利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全面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增强齐抓共管的自觉性,使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向更深、更广、更实际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整体动员、运作有效的联动格局。

(三)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均衡发展。

江苏人口计生工作要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就必须在改革创新上走在前列。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农村,成效在市、县,检验的标准在于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基础性和创新性作用,主动融入,层层创建,突出本地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发挥区域优势,创新工作品牌,突出创建特色,精心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精品项目。大力发挥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率。

(四)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农村公路改扩建;结决算评审;财政资金;项目管理

引言:

农村公路改扩建,是指在原有泥土或碎石路面公路基础上实施路基的铺设、路面的硬化、加宽错车道、增设挡土墙和排水沟、设置警示桩、标示牌、减速带等,使之通行能力更强。修路建桥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赞口不绝的善事之举。农村公路改扩建,极大地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满意,基层满意。本文拟针对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意见,以期让好事善事办得更好,让农民更满意。

一、农村公路改扩建结决算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施工设计存在缺陷

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很多时候没有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截弯取直、放缓坡度,而是简单地对原有路面进行硬化等进行施工设计处理。或者是根据投资计划来进行施工设计(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根据初步设计来估算投资计划)。我们对某村公路改扩建项目进行结算审核查看项目现场时发现,该公路硬化后依然坡陡弯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实结合当地实际地形、地貌该公路完全可以在降低坡度、截弯取直后再硬化。

(二)自筹资金不到位与超投资计划现象并存

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资金来源,除了各级财政补助外,缺口部分需要项目业主自筹,由于种种原因,需业主自筹的资金到不了位,造成不能完成改扩建计划。我们审核的某村公路改扩建项目,计划修建5.2公里,投资计划22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0万元,业主自筹70万元。我们审核实际完成不足3公里,结算价165多万元。由于该项目通过了有关方面的交竣工验收,评审中心也只能对其进行结决算审核。

同样是前述某村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标准是40万元/公里,但实际结算为55万/公里,主要原因系该公路是当地农产品运输的一条主要通道,由于施工设计缺陷,在实际施工时进行了加宽、挡墙加固、基层加固等处理,造成在未完成计划里程数的情况下超计划投资标准。

项目业主应当地农民要求(且确需)在无计划情况下增加改扩建里程数也是超投资计划的原因之一。

(三)项目业主不专业导致项目建设管理不到位

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业主多数为乡镇(街道)政府,项目建设管理专业人员稀缺,项目建设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出现,表现在:缺乏“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决算”意识,缺乏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意识,擅自同意变更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某村公路改扩建计划里程5公里,投资计划234万元,在未经任何主管部门审批情况下,镇政府与施工方以一纸补充协议的方式将建设里程调整为3.9公里,变更设计建设内容近100万元;对聘请的工程监理管理不到位,施工期间的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倒是当地的农民义务监督员积极性非常高,对质量要求非常严;争取公路改扩建项目计划的积极性高,对施工过程管理缺位,不严格审核据实签证项目的量价,签字随意性大。我们在对有些据实签证单提出质疑时,项目业主现场代表并不清楚具体情况。部分乡镇(街道)也没有对项目建设资金设置辅助账或专门科目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四)工程资料管理不到位

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合同多数采用单价合同,即在招标时暂定工程量,投标单价作为结算单价,结算时工程量按实际完成量作为结算依据。但有的项目业主和施工方错误地认为,该公路改扩建是项目主管部门按照某个标准包干给我们的,有无工程结决算资料不会影响资金的拨付,加上改扩建公路设计等级较低、利润水平不高等造成中标施工单位对隐蔽工程、签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合规的竣工资料。因此,送审的结决算资料中,常常没有竣工图纸和隐蔽工程影像资料,据实签证工程量也没有在竣工图纸中反映出来。竣工结决算资料的不完整不合规一方面给审核工作增加难度,另一方面影响审核工作效率。

二、建议

(一)统筹规划设计

农村公路改扩建,基层和群众都急需,热情高,但不能因此急功近利,全面开花撒胡椒面。乡镇(街道)应根据轻重缓急申报改扩建计划,有关项目主管部门应紧密结合全区公路网建设规划和资金预算情况下达农村公路改扩建计划,有重点的有序推进,切忌因为完成某些不切实际的时间期限目标而降低设计标准、降低投资计划标准,切实改变根据资金预算进行施工设计的错误做法,切实改变资金预算标准一刀切的做法,例如,城郊与偏远乡镇、平坝丘陵与高山地区的农村公路改扩建,在施工设计和预算资金时,就应充分考虑工程材料的运输距离、施工难度的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资金预算标准,如果标准完全一致,对于偏远乡镇或高山地区的农村公路改扩建,施工方就难免偷工减料,进而影响农村公路改扩建的质量、通行安全,没有把好事真正办好。

(二)统筹协调解决资金来源瓶颈问题

需求大与资金来源少是当前农村公路改扩建的主要矛盾。为此需要政府或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封锁,将农村公路改扩建资金与其他有关投入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整合起来,即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统筹协调,集中使用资金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水利、交通、一事一议等不能各唱各调,不能让资金碎片化。例如国家对种粮农民直补资金,就应当区分粮食主产区与生态涵养保护区的不同,对于像我区这样的非粮食主产区(生态涵养保护区),上级在保持对我区种粮直补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将直补资金用于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将会比零零星星直补农民的效果更好。改变建设项目自筹资金管理方式,确需项目业主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自筹资金应先到位后再下达投资计划。

(三)落实项目业主责任制

有关各方应严格执行区政府“加强设计和概算调整管理。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和擅自调整概算。设计变更和概算调整未获审批的,增加的投资不得办理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规定,以督促项目业主改掉随意变更设计的毛病,有效控制投资。严格执行监理合同,督促工程监理发挥职能作用,把好工程过程质量管理关,继续调动农民义务监督的积极性,让当地农民当主人公,把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进行监管。督促项目业主按规定收集整理工程资料和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实际情况。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改进建议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收益分配统计中,将外出的个体工商业者、异地办企业所获收入,统计在农民家庭经营的相关产业中;将农民家庭经营中雇请人员的支出统计在费用中。一些集体再分配收入指标的统计,包括干部报酬、抚恤金、优抚金、退休金、社会性奖金(如合己救人奖、精神文明奖、计划生育奖等)和土地征用补偿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加以完善,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外出的个体工商业者和异地办企业的,按照有关规定如果统计在农民家庭经营的相关产业中,就会出现与国家统计的税收不相一致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重复统计的后果。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是指本村人员受雇于本村和本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出卖个体劳动得到的净报酬收入(即收入总额扣除相对应的非生活消费方面支出后的余额),这里主要指外出打工人员(含异地承包人)所得报酬收入。外出的个体工商业者、异地办企业所获收人,按照有关规定统计在农民家庭经营的相关产业中。对农民带资异地承包的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异地承包所获收入应统计为外出劳务收入,投入资金所获收入应统计为家庭经营收入。如果这样统计,外出的个体工商业者、异地办企业的税收就统计在本地,但实际上外出的个体工商业者、异地办企业所纳的税收是交纳在外地(在办企业的地方)。这样统计,就会导致统计数字失真。

二、农民家庭经营中雇请外来人员的工资支出如果计入费用中,就会减少外来人员带来的劳务收入。外来人员劳务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外部人员(农民工)以雇员的身份在本企业劳动,所获得的工资收入部分。农民家庭经营中雇请人员的工资应计入费用中。按此指标解释,农民家庭经营中雇请外来人员获得这部分劳务收入就没有统计在本地产生的劳务收入中,就会发生前述的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三、国家补助或发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干部报酬、抚恤金、优抚金、退休金、社会性奖金(如含己救人奖、精神文明奖、计划生育奖等)和土地征用补偿等收入,不应统计在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是指农民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初次分配结束后,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得到的再分配收入,包括干部报酬、抚恤金、优抚金、退休金、社会性奖金(如合己救人奖、精神文明奖、计划生育奖等)和土地征用补偿等收入。根据这一指标规定,国家补助或发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干部报酬、抚恤金、优抚金、退休金、社会性奖金(如舍己救人奖、精神文明奖、计划生育奖等)等,应统计在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但这样统计与实际不相符。以上所述的补助和奖金款项的发放主体实际上并不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而是农民从国家获得的再分配收入,因此不应该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再分配收入范围。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中包含多个部分,其中土地补偿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性收入或其土地使用权收入,应当纳入公积公益金核算,而不是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再分配收入;安置补助费具有专门用途,是补助给需安置的农民,不属于农民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再分配收入;地上附着物是补偿给所有者,不管是补偿集体的还是农民的地上附着物,都属于财产性收入,也不是农民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再分配收入;青苗补偿费属于集体的,统计在集体经营收人串,属于农民的,统计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也不能作为农民从村集体经济组织再分配收入。

四、随着农经统计报表逐步与国际标准化接轨进程的加快,作为农经收益分配统计年报,必须突出“农村”这个特性,全面把握农村经济主体的基本情况极其特性指标,以便与工业、商贸等行业统计报表有明显的区分,凸显其“个性”,真正起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的作用。结合本职工作就改革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制度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为了实现农经统计年报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满足县乡政府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掌握农村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减少统计失真的可能性,应将农村经济统计年报的最基本填报单位统一设定为――社一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具体地体现出农经统计年报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可以提高农经统计年报的指导性。

2、本着科学、适用、可比的原则合理地设置农经统计指标。

(1)取消重复设置,实践意义不大的诸如人口、资产等附报指标,减少基层农经统计人员的工作量,消除具体工作中不必要的疑虑。

(2)科学调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的指标设置,将农村耕地面积、人均占有耕地、撂荒面积、失地农民数量、粮油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人均占有粮食、人均口粮等指标设置到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的合理位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突出反映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显现村级组织发展的“瓶颈”因素,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和宏观指导的决策性,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3)农民人均所得指标应增设农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纺计指标,而且应将上述两个指标作为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的核心指标予以重点填报。在此基础上,为了凸现农业现金收入部分的重要性,还应将出售种植产品收入、出售林业产品收入、出售牧业产品收入、出售渔业产品收入作为主体指标予以填报。这样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还可以全面有可比性地反映出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农民实际收入增加的状况及其潜在的发展趋势。

经过上述调整以后,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既可以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真实、有效、可靠的数据资料,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又可以满足农业部门以及各级经营管理部门指导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真正发挥好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泽厚.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学科建设的开拓性成果──《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评介[J]. 统计研究. 1994(01)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8

一、村情况

村位于镇西部,距镇驻地2公里,是全镇人口较多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村庄。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人口大村,,党员50多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是农业大村,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为主。村规模,村民富裕,村容整洁,民风朴实。

二、经济状况

1.农业种植:

村是种植业发达的村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了种植农业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农产品以花生、玉米、小麦为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种植面积约有1000余亩,亩产600多斤,往年的盈利标准,每亩每年可盈利近2000元。

2.外出务工:

村有的人,在本镇、罗庄、兰山等地务工,大大了附近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并且本村在外务工人员技术好、素质高,是企业发展中较为的力量。外出务工人员凭借的知识和技术,每人每年可带回工资10000多元,是家庭较为的经济来源。

3.个体经济:

村是村村通工程实施的先进村,有着的道路交通优势。村民道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沿路两旁发展餐饮、服务、副食等经济,为村了的经济,使得农民收入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向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了本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村拥有的矿产资源优势,村民敢想敢干,开设多家石厂。个体经济村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三、现问题

1、计划生育

村是人口大村,计划生育管理。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识差,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对生男生女的认识片面,种种原因计划生育工作的。再难的工作还需要去克服、去,计划生育工作,我主要几的工作:

,要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的方针政策,让我国计划生育的意义,宣传的思想认识,使村民自觉遵守的计划生育方针和政策;

,要自身修养和素质,计划生育政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要严肃,决不姑息和纵容,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要要求和规定奖励和扶助,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学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要求;

最后,要注意工作方法和,要善于捕捉各的信息,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气,不同的工作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项而艰巨的任务,要求分析当前的,党委和的要求和部署,工作。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的系统工程,既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就应该把这项工作。村委对远程教育做了宣传工作,配备了的远程教育播放员,并播放远程教育节目。调查主要原因有:村民过于繁忙,空闲观看和;村民文化低,自发的学习意识;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抓住农民的学习需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几的工作:

大学生村官,要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当好农民的信息传播员,农业技术的员,放心的服务员;并宣传工作,农民认识,宣传不、位,宣传到位,才能的远程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性,张贴或广播远程教育播放内容,让农民对远程教育了然于胸,计划和安排,才能事半功倍的。

四、调研总结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思想,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建设生态家园为载体,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创新经营模式,科技创新,全村农业上档次,生产生活日新月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的发展归功于村委的两到,一套好的农村发展思路,几个将是我以后工作的: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9

农业部在湖南省召开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

4月份,农业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出席会议并讲话。梁田庚强调,各省(区、市)要抓好农业农村人才规划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贯彻落实,并按照当地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抓紧编制本地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抓紧谋划本地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和重大工程,落实人才培养经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现代农业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要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在配合做好示范性培训的基础上,抓紧启动本地区的带头人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大批能够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要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深入推进面向农民的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着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切实夯实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人才基础。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要在组织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帮扶力度,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湖北严查截留借用大学生村官

湖北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市县乡党委和组织部门严格执行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借用大学生“村官”。湖北现有大学生“村官”约3500人,他们为新农村和基层政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借用大学生“村官”,凡是发现有大学生“村官”被截留借用的问题,将进行责任追究和通报批评。近期各地要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立即纠正截留借用等问题,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发挥作用。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定岗定责和规范管理,以县为单位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每个重大节日组织一次走访慰问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先表彰活动,每名大学生“村官”都有一名县乡干部结对联系,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要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长成才。

福建省今年提高服务基层毕业生生活补贴

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加大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今年,福建将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计划选拔1583名、“三支一扶”计划招募500名、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招募300名、服务社区计划招募300名,在岗位安排上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和人才紧缺的乡镇基层岗位倾斜,向急需补充人才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等重点地方倾斜。今年毕业生服务基层享受多项优惠政策,其中包括,2011年起为在岗的省级“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毕业生统一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提高200元。除此之外,继续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在全省各地正常招聘中小学教师的基础上,今年新增2500个名额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担任紧缺学科的教师。招聘5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临床医师。通知还要求,加大毕业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0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主要作法

__市74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0%,20__年__市人口计生委牵头开展农村“人口与小康建设家庭计划行动”,与全市108万农户签订计划书,持有计划书的家庭可享受生殖健康优惠服务及经济帮扶政策。在促进家庭生育计划/生殖健康的基础上,统筹解决计生家庭经济困难、扩大计生家庭民利、落实计生家庭优惠政策,推进“新家庭创建”。通过“六个到户”:一是生育计划落实到户,二是奖励制度落实到户,三是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到户,四是婚育文明落实到户,五是民利落实到户,六是帮扶计划落实到户,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置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创业的大背景下,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效结合,其作法定位准确、措施具体、特色鲜明:

(一)新家庭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__市人口计生委将“人口与小康建设家庭计划”内容进行分解,制订计划书,人口计生干部牵头,发动人大领导、政协委员、协会会员支持,计生家庭参与,利用网络健全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协调贷款、研究项目、落实政策等,开展“联谊桥”、“一加一”、“手拉手”、“对对碰”等活动,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帮脱贫。全市共为计生家庭提供帮扶资金2.25亿元,优惠减免各类费用225万元,帮扶5.6万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20__年上半年全市共为计生家庭提供致富信息1.9万条,协调贷款3751.1万元;成立大批农村瓜菜、养殖、种植合作组织,将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新家庭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__市人口计生委从“计生就是民生、民生就是责任”的高度,规范“新家庭创建活动”,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汇、渗透、结合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乡镇、街道紧紧抓住少生这个根本、致富这个宗旨、文明这个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新家庭创建标准,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落实到每个村组和每个家庭,形成各具特色的三种模式。一是德惠市大青咀镇朝阳沟村的贴息贷款模式。利用省里52万元贴息贷款和村筹集的40万元重点扶持46个规模较大、成片成链的养鸡户,建立肉鸡饲养基地,过去因好逸恶劳、成风而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少生快富、勤劳致富的文明村,户年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

二是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的优先承包模式。利用村自有资金,盖起60栋蔬菜大棚,优先承包给计生家庭和女孩家庭。通过村里扶持共发展蔬菜瓜果种植户70个,养猪户65个,养牛户21个,养鸡户13个,户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

三是双阳区齐家镇卧龙村的技术支持模式。人口计生部门和涉农部门优先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帮助农户确定当年的发展项目和方向,并在项目引进方面予以支持。全村发展优质绿色水稻120公顷,新建木耳菌段加工厂1个,目前有120户农民家庭正在进行示范栽培,另有390户养殖梅花鹿、山黑猪的农户得到技术支持,全村经济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二)新家庭创建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相结合

新家庭把少生优生作为重要标准,“新家庭创建活动”则是以计划生育任务的完成作为基本要求。__市人口计生委从落实生育计划入手,把计划生育政策送进农家,把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到户,免费实行计划生育“四术”和“三查一治”。拨付1800多万元资金,免费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投入200多万元,依托服务机构和灵活方便的计划生育服务车,免费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适龄男性提供生殖健康检查,生殖健康的阳光第一次照到广大农村适龄男性身上;投入90万元,免费为4.7万名已婚待孕妇女进行优生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促使农民自觉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实现少生、优生的家庭计划。

(三)新家庭创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__市人口计生委对农村家庭中出现的大办婚事、早婚早育、多生孩子、封建迷信、参与、子女辍学、不赡养父母等现象,以及存在的不劳而获、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出要实现经济和精神“双脱贫”,在经济脱贫的基础上,开展精神脱贫,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实际制定并大力推行“十个反对,十个树立,十个提倡”,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千方百计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和教育,转变他们的观念,使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婚育文化街、文化墙、文化楼、文化院,甚至婚育文化广场,展示“关爱你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做一个聪明的女人,做一个负责的男人”等温馨、暖人的图片、文字,定期免费发放《婚育导读》到村;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节目,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等宣传活动,建设生动活泼的生育文化,使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生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乡村计生办成了老百姓的娘家,大事小情都喜欢坐一坐,闲话家常、交流体会、传播知识,新观念悄然形成。

(四)实行“五级考评”

“新家庭创建活动”实行“五级考评”的办法,即户申报、村认可、乡检查、县验收、市抽检。整个考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每年年末,农户对照“少生、优生、健康、宽裕、和谐、民主、文明”七个方面的标准,向村里申报一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发展经济、落实“十个反对十个树立十个提倡”等情况,之后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核查小组予以确认。村认可后,连同户申报的情况一并提交到乡里,乡党委、政府责成人口计生办逐户检查。县(市、区)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乡的检查结果,深入村里验收。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代表市委、市政府组织抽查,将抽查结果通报全市。

凡是通过考评并获得新家庭称号的家庭,由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授牌,悬挂家门,优先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同时,考评结果与先进村、乡、县的评比相结合,并作为人口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融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评价人口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__市的“新家庭创建活动”关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并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了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实施“新家庭创建活动”后,群众把主要精力转向创建新家庭,经济收入持续增长,3.7万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摆脱贫困,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平均增加320元。全市涌现出少生快富典型1万多户,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免除了后顾之忧,这就从根本上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7.44‰、2.76‰下降到20__年的5.53‰、1.74‰;出生缺陷发生率从13.6‰下降为6.03‰;出生人口性别比从的111.07下降到109.8。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新家庭创建活动”促使人口计生干部不断转变观念,走出“就数量抓人口”、“就计生抓计生”的封闭思维,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紧密结合,使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部门的作用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

市、县、乡各级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新家庭创建活动”的规划、部署、监督、考核各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其他部门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大人口观,营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良好氛围。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使计生干部素质提高、战斗力增强、干群关系和谐

随着“新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深入,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自觉行为,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大为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育龄群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对计生干部的态度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从拒之千里变成近接远迎。20__年最新调查显示,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8.13%。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基本经验

“新家庭创建活动”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鸣点,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新家庭创建活动”,使各级党委、政府“亲自抓负总责”具体化,将“新家庭创建活动”与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基层工作结合起来,与建立完善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各项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建立综合治理机制,4年来市人口计生委和各主要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25个文件,相关部门配合默契、有求必应;加大投入,近几年市本级的计划生育经费每年递增200万。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__市健全完善了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多层次、多元化利益导向体系,推进计划生育由处罚制约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20__年共发放336万元,使所有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个人全部获得奖励。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离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得到落实。对于独生子女考入重点高中、大学的,分别给予奖励。部分县(市、区)开展了独生子女人身安全保险、独生子女医疗保险、母婴安康保险等试点。

__人口计生委制订《新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农口各部门和乡镇涉农站、所的技术人员包村,帮助计生家庭掌握一种以上的农业或多种经营技术;劳动部门在组织就业培训时,优先考虑独生子女;金融财政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小额贷款;林业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木材和苗木;工商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办理营业执照;土地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审批临时用地和废弃地;畜牧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提供畜禽防疫服务;农机农电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提供致富项目燃料和用电服务等,为“创建新家庭”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三)“新

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服务网络作用

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自治组织和群众团体“四位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覆盖参与“新家庭创建活动”的每家每户,具有深入农村、服务家庭、触角灵敏、运转高效的特点,使服务实现网络化,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具有传递政令、政策协调、人口管理、组织动员,信息采集、传播和反馈的优势,技术服务体系在宣传群众、技术服务、健康促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任何其他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各级党政领导、人口计生、涉农等政府部门,对农户逐一调查、登记,了解其愿望和心声,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帮扶计划,运用一对一包保的方式,深入到农户家中,帮助农民创建新家庭;群团组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台市计生协会员张春丽成立“新星养猪协会”,养猪协会会员全部成为计生协会员,为31户贫困计生家庭担保贷款38万元,发展养猪业,31个家庭全部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猪基地;社区自治组织将新家庭创建的标准、目标等纳入自治内容,建立“议事日、评议日、公开日、宣传日、服务日”等“五个日”制度,“新家庭创建活动”情况汇总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接受村民监督,维护了农民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新家庭创建活动”重要启示

(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将实现从人口数量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从初步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变,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创建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

__市人口计生委开展的“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确立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人口发展战略,运用新理念和新办法,从广大农民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将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增加农村家庭享有的公共服务,为缩小城乡差距作出重要贡献。

(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实情况看,广大农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村公共治理的突出矛盾。“十一五”期间,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转型的主要任务。30年来建立起的集管理、服务于一身,联系农户、扎根基层的人口计生网络,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最主要的平台。

__市人口计生委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网络的平台,从多方面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从单一的计生工作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从控制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统一、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使人口计生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根本性作用。

(三)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有机统一

“家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运行机制的微观主体,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参与程度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宏观调控的成败。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宏观调控通过社区,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有效组织最基本细胞的亿万家庭,使之真正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1

一、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明确融入新的工作原则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它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首先要抓住机遇。对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来说,新农村建设是改变人民陈旧而腐朽的婚育观念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自觉地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根据人口计生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婚育新风进农村、进社区、进农户工作的开展。

其次是明确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人口计生事业,构建和谐计生、诚信计生,使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切实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三是坚持原则。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着眼服务、主动参与原则。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做到统筹兼顾,服务大局,实现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双赢”。二是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原则。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科学安排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协调推进,同步发展。三是围绕目标、重点突破原则。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找准人口计生工作切入点,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是依靠群众、惠及农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权益,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计生家庭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问题。五是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方法,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基础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融入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加强领导,为融入工作提供政治保障。人口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把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明确责任,为融入工作提供协作保障。人口计生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能,加强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整体合力,找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措施和项目,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立足创新,为融入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应创新思路,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统筹解决农村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强化队伍,为融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机构改革和换届选举中,坚持稳定人口计生基层机构和队伍不动摇,着力配备好县、乡、村、三级人口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按照知识化、年轻化、职业化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农村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队伍。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完成融入工作新任务

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必须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认真抓好宣传教育、生育审批、环孕监测、随访服务、“违育”查处、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关键环节,切实控制农村出生人口数量。利用人口计生服务教育阵地,把农民阶段性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农村育龄人群人口计生教育内容,帮助计生家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规模产业,帮助解决资金、项目、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农村计生家庭提供生产、生活和生育服务,引导一批计生家庭致富奔小康。

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将建设农村生育文化创新点放在树立和落实大人口观、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上,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乡风文明创造条件,使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群众性。开展科学的生育文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依法生育和优育优教的新型婚育观念。同时,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开展“幸福女孩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科学婚育观。主动密切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大对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的力度,严格控制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2

会议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个主题,总结工作,认清形势,明确今年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与会代表围绕杜鹰同志的报告,就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和做好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本栏目特分期刊登一些省市的文章,就做好农村工作的好经验、好思路与大家共享。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做了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为推进全省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布局,2000年,我省开展了省、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03年开展了《中部城镇群规划》编制。2008年又编制了全省“百镇”发展规划,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申请国家开行100亿元贷款,用于“百镇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发展。目前,全省有71.2%的建制镇(不含县城镇)、43.9%的集镇编制了总体规划,有28.9%的行政村、17.4%的自然村编制了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实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中,努力构建城乡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设施共享、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二、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一是推动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转变。在城市重点抓了816户国有企业改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立了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光电子、能源、冶金、建材、纺织和旅游等十大产业基地,实施千万吨油气产能、千万千瓦发电装机、200万辆汽车、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工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县域突破战略的实施力度,在县域中心城镇集中建设工业集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主要是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的粮食产业加工系列,以猪、牛、禽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加工系列,以参茸、果菜、中药材为主的特产业加工系列,以林副产品为主的林产工业。全省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280户,拥有固定资产820亿元。在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农业产业化项目已占70%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48.3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5%,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种植基地3500万亩,占全省耕地的58%。三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优质粮食生产方面,全面实施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的十大工程29个项目,目前开工建设26个项目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0.8%。在精品畜牧业发展方面,实施了畜牧业加快发展3年攻坚计划,确定建设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15个产业园区,计划到2011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100亿斤。为此,从2009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资金,支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养殖业升级。在高效园艺特产方面,重点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经过4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使全省棚膜蔬菜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50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100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三、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一是重点规划启动了五大水利项目建设,解决现代农业、城市工业、城乡饮水、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对水利的需求。相继启动建设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大安灌区、中部引松和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五大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将有利缓解我省供水能力不足问题,有效解决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狠抓农村公路建设,解决交通滞后问题。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70609公里,有99.2%的乡镇、80.2%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沥青路。农村道路正由“村村通”转向“屯屯通”。三是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民饮水难问题。到2008年底,全省解决了201.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有150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66%。2009年全省又解决11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四是突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需求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0245公里,年售电量86.11亿千瓦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建设户用沼气池6.4万户,应用节能炉灶118.3万户,节柴省煤灶288.8万户。2009年,结合牧业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30个。与此同时,农村风能、太阳能和小水电综合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五是加强农村信息通讯和广播电视建设,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匮乏问题。全省60个县(市、区)和62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站,1000个行政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点。固定电话达到226.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9.4%;移动电话达到721.7万户,平均每2个农村人口就有1部移动电话。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正在向农村延伸。六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截止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38.9万户,取得了改造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阶段性成果。2010年计划改造20万户,预计2011年完成改造任务。2009年已经完成18个国有林业局4.3万户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结合全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林业棚户区改造,突出抓了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三线整治。加强村屯绿化、净化、美化、亮化。2009年启动20个县(市)2000个自然村屯绿化美化工程,规划绿化面积54.2万亩。

四、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一是进一步优化了就业环境。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涉及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工子女入学、计划生育、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为统筹城乡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初步建立了城乡就业组织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了就业工作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协调机制,就业工作逐步向城乡就业并重发展,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劳动保障工作网络。2009年,全省农村劳务输出预计达到35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三是基本建立了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以“春风工程”和“阳光工程”为载体,全面构建技能培训网络,覆盖全省各县、市。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以上。四是建立完善了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全省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做到了月清月结,当期支付。深入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专项扩面行动,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人数逐年增加。

五、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已经全部免除了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杂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资助,农村教师工资和校舍维护费用全部纳入县级财政。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全覆盖的目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80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标准从2004年的每人150元提高到420元,初步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全省完成了668所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的建设改造任务,确定了10个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县(市、区),主要在村一级开展社区建设活动。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步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500个,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玉米、水稻、大豆参保面积占全省三大作物播种面积47%,还开展了能繁母猪和奶牛的保险,为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农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以建立完善新型乡村治理结构为目标,着力解决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各类矛盾问题,维护城乡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着力建设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目前,党支部书记和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村已达到3756个,占村总数的40.2%。在化解农村矛盾方面,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确权工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构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长效机制上。依托县乡农经部门成立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将政府调节和法院裁决纳入土地仲裁庭统一裁决,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目前,全省有55个县(市、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专门仲裁庭,统一了徽标、仲裁文本、庭审程序和庭审语言。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乡镇普遍成立了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组成的综治委,全面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在农村户籍政策改革方面,紧紧围绕突破城乡二元户籍壁垒,积极开展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确定了先期户籍改革的18个试点镇,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申请办理了城镇常住户口。取消了“农转非”制度,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