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专业

农业专业

时间:2022-07-28 23:07:38

农业专业

农业专业范文1

“学农就是种地”,我想这应该是大部人对农学类专业的第一印象。

将农学学科简单的等同于“种地”的科学其实是不对的。首先我们要区分农学类专业和农学专业这两个名词。农学学科作为我国13个学科门类之一,包含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共九个一级学科。农学类专业就是这九个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专业,涵盖园艺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而农学专业是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显然,即便是单纯的农学专业也不仅仅局限于农事生产。

当然,农学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生命科学,其科研和教学都离不开农田。在本科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农学专业的学生都会有和水稻育种、作物栽培相关的实习。农学专业的许多老师,即使身为教授,也保持了每周下田观察材料性状、病虫害情况的习惯。中国稻作之父丁颖告诉我们:“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这是值得每一位打算选择农学专业的同学牢记的。

学农产出有限,重要性不

如其他行业?NO!

2011年10月份,转基因领域的领军人物罗杰·比奇博士来华访问时曾说过: “‘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产品,却让中国人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国人餐桌上超过80%的加工食品是转基因产品。”尽管针对转基因作物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是许多转基因食品已经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样是2011年10月份,举世瞩目的“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与尖端仪器一起进行太空旅行的还有一批作物种子,育种专家们需要利用这些种子培育出优良品种,如太空椒、太空花卉等,航空航天育种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从转基因作物到食品安全,从神八升天到航空航天育种改良,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到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命奥秘的探索,农学与社会热点问题、国家重点项目、国际顶尖科学技术一直都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农学,因为一日三餐少不了粮食。在国外种子公司大肆占领国内市场份额的当下,农学的重要性更加突显,这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关乎国家稳定。

认为农学专业毕业生就

业率高或低?NO!

既然农业那么重要,那农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又如何呢?《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居于各专业之首,达到78.4%;而在另一份由李春玲、王伯庆完成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就2007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现状调查分析,农学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4.6%,名列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第九名。可以看出,两份调查结果迥异。虽然要考虑到因为年份不同、经济形势不同造成的就业率有差别的可能,但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调查往往由于调查的区域有限,其结果只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那么农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呢?事实上除了动物医学、园林专业这些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以外,在大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农学类本科毕业生,真正从事农学工作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考研比例呈增长趋势。除了具体专业就业的差别外,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与学校的地域性关系很大,比如像华北、华东地区的大城市农业研发企业少,用人单位的需求就少;而像华中、华南地区的一些农业大省,农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虽然北京不把农业生产作为发展的重心,但许多的农业企业把总部设在北京,或是在北京设立了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农业公司2000多家。北京农业企业中的畜牧行业占的比例较大,其次,食品、园艺、花卉、蔬菜等行业也比较多。北京的农业企业研发人才集中、市场庞大,从而带动了北京对农业研发和销售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就业正成为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区县到高校招人时会特别关注毕业生懂不懂畜牧、懂不懂种植,因为农村基层工作毕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的结合体,在这方面,农学专业毕业生更有用武之地。

为什么选择农学?

农业专业范文2

农业水利工程 的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具有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及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部门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 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 的介绍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 的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制图、工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水电站、农业环境与生态、水利工程经济、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等。

农业专业范文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强势

近日,在江苏、浙江、陕西、湖南、四川、上海、内蒙古、新疆、湖北等地也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领到工商营业执照。他们用形象朴素的语言称:“上下几千年,种田不交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给地位”、“新世纪新农村,产供销有处奔”、“今维权明维权,有苦难言;你入社我入社,糖里加蜜” ……

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截止到2007年6月底,全国仅供销社系统就创办了近2万家,入社农户达1000多万户。业务覆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运输、消费、科技服务等众多领域。目前,全国供销系统建办的专业合作社已出现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民经纪人带动型、生产基地支撑型、三资企业合作型等多种成功模式。

来自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的消息称,全省由供销社系统建办的专业合作社已经突破1000家,入社农户25万户,带动百万农户一年增加收入近60亿元。该省东台市民星蚕业合作联合社、射阳县庆缘康蜂业合作社等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定为“示范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办社模式正在全国推广;溧阳伍员春茶果合作社、丹阳市江南草菇合作社、泰兴市银杏专业合作社等50个高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入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数量之多、成效之好位居全国首列。

而这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法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合作社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成员的出资额、出资方式,是否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农民成员代表大会的设置及其职权的行使可以由章程规定,给合作社的自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是一人一票,在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一人一票是没有体现出来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类似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种类型和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曾大量出现过。它们中有的在农业部门登记,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有的直接由县级主管局甚至政府出面发个铜牌,要名分没名分,要法律没法律,有时候为寻求保护,还要戴上官方的“红顶子”。

而如今,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种长期困扰其蓬勃发展的窘境将会彻底改变,并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多种新的内涵。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这既考虑到农业是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现状,又考虑到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新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要求。现在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有助于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标志着我国现代农业也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全民创业的新平台。而全民创业,就必须把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在农业领域创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首次明确了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农民投资创业多了一个合法的组织载体。注册门槛低,投资风险小,在债务上只承担有限责任,这一新政将会鼓励越来越多的农民兴办高效农业项目,加速农民就地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的新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既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也促进了使新成果及早转化为生产率。包括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使用,为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政策等提供了载体,也为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条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要求流通业的客观需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业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对于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培养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各类流通业的中介组织,鼓励更多的工商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发挥现有的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系统的作用,对农产品进出口的调控、市场供求、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稳定安全都有重大意义。合作社内的社员之间还可以互惠互利、互通有无,共同致富,对调节收入、缩小差距也有促进作用。

我国的现代农业的建设,仍然不会放松粮食生产,但决不是再走“以粮为纲”的老路子,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自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互补性强的特点,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载体,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类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以及农艺业、园艺业、手工业、农游业等,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的产业空间,有利于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制度。

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大力度、多形式宣传新法,做到以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村级经济基础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组织创新为着力点,以辅导培训和政策扶持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积极改造一批,着力提升一批,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不断规范中促进发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鼓励和扶持农民结合当地高效产业,联合起来组建有产业优势和产品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自办加工流通企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模式,“合作社+经纪人+农户”模式等,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利益。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

农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就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把同类产业内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起来,逐步形成以产权要素联结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让合作的农民共享合作利益。当然,农民增产又增收,是各种涉农部门、政策、天气等的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能使增收泡汤。因此,确保入社农民增收,这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当然,还有像什么让利机制、分配和积累、依法独立建账、加强财务审计、定期民主理财、按月公示等都不能少,都是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

农业专业范文4

在这充满收获与希望的美好季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了,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农业局副局长*、副县长*、县有关部门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以及全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籍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农业局对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县有关部门、各乡镇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会议上,市、县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合作社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一是回顾前阶段工作;二是正视存在的问题;三是部署下阶段工作)

一、回顾前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较快,质量逐步提高,形式趋向多样,增收作用明显。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快,势头猛。从2001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以来,现已发展到85家(今年新增24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4家,县级规范化合作社17家,注册商标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4家(*镇蔬菜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板栗专业合作社、*田鱼专业合作社)。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31家,林特业25家,畜牧业21家,渔业4家,其他4家。在种植业中以蔬菜、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居多,而粮食等比较效益不高的产业较少;在畜牧业中,以鸡、猪和兔业为主;渔业中,以水产养殖为主。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明显。目前,全县共有合作社社员5386个,带动周边农户14267户,联结基地5.2万亩;全县各类合作社共代销农产品总量2.52万吨,代购饲料、化肥、农药等农用资料总量1.43万吨,共培训农民0.96万人次,为推广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合作社社员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农业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搞好辅导、培训和咨询工作。一是到乡镇实地指导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讲解合作社的成立条件、登记注册流程、组织优势和发展趋势,引导有关专业户创建合作社。二是开展培训。几年来,我们共举办合作社培训班10多次,培训500多人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我们分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政策法规汇编》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摘编》300多份,提供他们学习,提高骨干人员的政策水平。三是实行科技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合作社都确定专人挂钩联系,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四是组织合作社负责外出参观取经,学习外地合作社先进管理经验,开阔工作思路。如今年2次组织重点合作社负责人到温岭、乐清等地参观,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指导管理,提高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于新成立的合作社,帮助和指导其建章立制,开展业务;对于不符合《条例》规范要求的合作社,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对于己规范的合作社,要重点引导其不断拓展业务和提升实力,做大做强。为此,今年我们以规范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为抓手,开展了“百社五化”创建和“5?10兴农示范工程”的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实行定点挂钩联系帮扶制度,组织本局工作人员对挂钩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本着“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通过规范和完善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了的合作社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优势,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方面,丰富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效地补充了集体统一服务的不足,成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今年7月份,我县成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对今后我县合作社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实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从合作社内部环境来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合作社总体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品牌还不够响亮,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发展规模看,大多数成员只有十多个、几十个,超过一百个的较少,规模普遍较小;从区域布局看,大多数合作社社员的分布仅限于本乡(镇),跨区域发展的比较少。同时,大多数合作社自身实力弱,服务和业务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以及初级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合作意识不到位,产销联接不紧密。各社员单独生产,自行营销,合作社只起到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作用。很少能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业务;合作社普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一些合作社没有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机构,或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日常运作主要由少数人控制,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虽然服务收益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但合作社盈余受益在总体上仍然不足,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成员二次分配比例较小,有的甚至没有二次分配。再如一些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设立帐册进行核算,同时在资金收支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从外部发展环境开看。

虽然这几年,我县出台了不少扶持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与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但从我县合作社的发展环境来看,还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

一是扶持不大。虽然各地的财政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所扶持,但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扶持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扶持重点主要放在少数示范合作社上。在扶持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发展与提高、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二是负担过重。一些合作社年审收费较多,负担较重。此外,合作社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用电量比较大,在用电价格上,目前我县普遍是按工业用电价格核算,不能享受农业用电的优惠价格,合作社在用电方面支出较大,负担过重。

三是融资困难。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但合作社兴办收贮服务设施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合作社缺乏可抵押资产,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造成目前不少合作社产品有销路,手头有订单,但没有能力组织生产。

四是用地困难。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一般需要有加工或收购产品的场地以及办公场所等。但目前许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办法获得用地,从而无法顺利开展业务。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在内部运作上,要规范合作社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八个规范”。即规范章程和制度,健全自我发展机制;规范股金设置,壮大自身实力;规范组织和内部管理机构,完善治理机制;规范会员管理,健全退出机制;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规范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规范盈余分配,完善分配机制。各合作社要结合自身实际,规范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

(二)在服务水平上,要强化统一服务和销售功能,做到“四个统一”。能否使农民增收,是合作社有没有凝聚力、生命力的关键。各合作社要积极组织社员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通过创建品牌、质量安全、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提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社员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一要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引导合作社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实行规模采购,努力减少社员的生产成本。合作社也可以统一开展运输、储藏等服务。

二要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引导合作社按照质量安全要求,统一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要积极向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资料,统一技术辅导和培训。

三要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引导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作社要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高统一销售社员产品的程度。

四要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引导合作社统一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品牌和档次。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桥梁作用。合作社联合会要及时收集、农产品产销方面的政策性、动态性、预测性、价格性及供求性信息,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设立营销窗口等形式,为会员提供销售服务;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的合理要求和愿望,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沟通合作社与政府、社会的联系,增进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建立一个上连政府,下连市场、基地,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纽带,从而有效弥补单个合作社生产规模小、服务领域窄、市场竞争弱的不足,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农业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专业化;产业化;农民泛股制;市场价格;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43-02

农业专业生产区域是指以种植(饲养)某种植物(动物)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生产区域,它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这种专业区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化与农业产业化一样,是破解“三农”问题卓有成效、有待发展的生产组织与经营形式。近年来,农业生产专业区域发展势头强劲。铁岭市的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化的实施,已经体现了农业生产集聚的带动效应,参与专业生产区域化的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农业地区的铁岭市在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化领域成效显著。如开原市靠山镇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苗木生产面积如今已达到2.5万亩,1000亩苗木示范基地5个,100亩以上苗圃27个,年产值达到2.5亿元,农民该产业人均收入3200元以上。苗木生产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铁岭市在农业专业化走向产业化的背景下,至少还有三大因素制约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转变为产业化,更制约着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一、实施“农民泛股制”,在利润分配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农产品销售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影响专业生产农户的收入水平,这是专业生产区域的基本特征。专业的深加工企业能够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带动作用,是衡量生产专业化走向专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生产加工过程(深加工过程)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意味着专业生产区向专业产业化的跨越,那么龙头企业实行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就成为关键。2008年,昌图县傅家镇在16万亩耕地中,种植花生12万亩,占全镇总播种面积的75%,该镇先后引进了“香宝馨”花生制品有限公司、“吕华”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4个龙头企业。毫无疑问,傅家镇从花生生产专业化向花生产业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这一地区虽然形成了花生深加工企业比较集中的态势,但是,因为企业仍然是实行“建厂雇工,利润己有”的传统企业制度,所以,深加工企业所带来的附加值,只能有惠于企业老板和部分农民工,不能普惠于多数参与专业生产的农户。在农民看来,把农产品卖给本地企业和通过“经纪人”卖给域外企业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农民得到的仍然是一定程度的种植业销售收入。专业生产区域中的农户对本地加工企业的依赖程度比较低。传统的企业制度,一方面,只解决农产品增加附加值问题,不能解决企业融资瓶颈并进一步促进企业快速度大规模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只解决农产品价值实现(出售)问题,不能解决参与专业化生产的大多数农户收益增长问题。所以,应该打破企业制度制约,探索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民泛股制”,增加农民利润收益份额,在利润分配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铁岭市农业种植业的专业化走向产业化还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还处在生成中。对于已经存在的部分企业和尚未形成龙头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应该实施“农民泛股合作制”。在“农民泛股合作制”条件下,龙头企业不是由小部分人组成的一般性的股份制,而是由“农业大户重点支撑,农户广泛参股合作”形成的。这类企业的特点:一是持股人的局限性。仅限于本专业种植区域的种植农户或相关经营者投资入股。考虑到农业利润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累效应,在这里应该限制城市工商资本进入。二是骨干农业大户支撑,特别是由“经纪人”转化过来的大户支撑。三是经营项目的多元性。实施基地种植(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四是具有农民收益的广泛性。这种企业可以为大多数农民增加收益开辟广阔的空间。在这个企业制度中,入股农民可以从“一头牛身上扒下三张皮”:农民农产品销售收入、农民入股红利、农民工资收入,实现农民收益的最大化。“农民泛股合作制”是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的企业制度基础。

二、规范专业化市场,在农产品交易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专业生产区的经纪人就是市场纽带,没有这些经纪人的作用,农产品就销售不畅或者市场极度低迷。从铁岭市昌图县傅家镇花生生产区域的形成看,经纪人,特别是有能力的经纪人在寻找花生市场方面起着核心作用。该镇通过积极引导以及利益驱动,形成了近千人的花生经纪人队伍,销售总量每年都在3亿斤以上,年交易额超10亿元。现在以傅家镇为中心辐射周边200公里半径内的乡、镇、场,吉林、内蒙、沈阳等部分地区的花生都通过傅家镇销往全国各地。

但是,销售大户所支撑的市场和农产品交易过程的组织化程度却很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交易过程明显存在自发性。没有规范化的交易场所和成文的交易规则、制度。生产区域内部销售总公司的指导性不强,销售公司和农户产品的销售不存在任何经济联系,虽有牌子,但运行很不规范。因此,导致生产区域内的农产品交易“有市无场”。二是价格形成不规范。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价格,严格地说还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只是和“经纪人”协商的、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准市场价格。由于这样的价格并不是由竞争机制形成,无形中增加了种植户利益损失的几率,大量的销售利润流入少数人手中。所以,应该打破市场条件制约,建立正规化农产品交易市场,最大限度增加农民交易收益,在产品交易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农产品销售不如农业产业化生产链中农户与企业经济联系那么稳定。因此,要建立正规化的专业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专业生产区域以及周边县乡的同类农产品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市场交易。这里的关键是要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市场竞争机制。农民与需求企业由于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在经纪人支撑的交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易利益的损失。而“经纪人”的收购价格竞争、种植户的农产品供给质量竞争,会使农产品价格形成更加趋向科学化、市场化,这样,就可以避免农产品交易中的利益流失,相对增加农民的交易收益,在产品交易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目前,傅家镇党委、政府把专业化市场建设列入到重要日程。经过努力,现在一个占地30万平方米的傅家镇花生大市场正在建设当中。该市场的建立不仅将彻底结束辽北花生贸易有市无场的局面,而且对于形成花生的真正市场价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将为傅家镇打造成东北花生第一镇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这一举措将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三、健全社会化服务,在提高生产效益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农业专业生产地区的乡镇政府通过原有的农业科学推广站或者类似组织,在品种引进、选育、技术指导推广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作用还只是一般化,并没有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化的服务体系,服务还不稳定、不规范。如一些专业生产区综合公司或者类似的综合服务机构还很不健全,也没有与这些服务机构联系紧密的专业小区服务。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结果,主要是增加农民生产、流通成本,提高经营费用,减少农产品的销售额度,相对降低农民收入水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专业生产规模程度限制与传统种植习惯等因素导致服务需求不足;二是政府有关服务机构正在发育中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不完善导致服务供给不足。这与专业化生产和发展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具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差甚远。所以,应该打破管理服务制约,建立综合总公司,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民生产性效益,在提高生产效益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第一,政府要在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有所作为。傅家镇政府就采取了各种措施,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实施科技服务。全镇的花生主栽品种全部实现更新换代。2008年,全镇推广大垄双行播种6万亩、覆膜2万亩,年末测产大垄双行覆膜花生平均单产700斤,每亩增产200斤。二是机械化作业指导服务。全镇花生产业实现了从整地、播种、覆膜、中耕、收获、加工乃至产品运输的全程机械化。三是发展设施农业示范服务。建设了长山村万亩节水灌溉项目区、友好村5000亩花生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等,设施农业面积达2.5万亩。政府的服务职能在傅家镇体现得比较具体,促进了农民收益的最大化。目前,傅家镇花生总产实现3.72万吨,农民人均花生单项收入374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

农业专业范文6

一、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数逐步攀升,毕业生就业率同比有所提高[6]。《2011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透露,2011年广东高校毕业的本专科应届毕业生达35.4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6.36%;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93%,较2010年增加约1.67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10%,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95.60%。广东普通高校一级学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详见表2。表中显示,2011年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较为理想,其中,在本科毕业生中,农学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最高,为95.37%。但在专科毕业生中,农学(农业)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93.93%,仅比哲学和法学等专业略高,可见广东专科层次农学(农业)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并不理想。笔者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表现如下五个方面:1.就业率情况与调查。2009-2012年公布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资料有关统计显示,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2009年有毕业生516人,初次就业率为92.25%;2010年有毕业生571人,初次就业率为91.24%;2011年有毕业生742人,初次就业率为93.76%[7]。2.就业去向与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资料有关统计显示,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然发生变化,体现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有逐步下降的发展态势,到东部沿海大中城市以及返乡创业的比例则不断提高。详见表3。3.就业意向与调查。为更好地了解、掌握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愿望的具体情况,笔者深入对广东2009年以来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分别如表4、表5和表6所示。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在中、西部农村等边远地区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较少。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都选择在国家机关、企业及事业等单位解决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求稳的基本心理及行为。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薪酬大多处于1500—3000元之间。从总体上来看,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标准方面相对比较适中。4.就业满意度与调查。笔者共设计了五项调查选项,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并不高(见表7)。5.就业途径与调查。通过跟踪调查2009—2011届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校园招聘、亲朋介绍、网络报刊、自我推销以及自主创业等(见表8)。其中,校园招聘排在首位,其次为亲朋介绍、网络报刊、自我推销,而自主创业为最低。根据《2011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资料显示,2011年,全省毕业生中,只有1253人选择自主创业,其中本科生559人,专科生694人。这表明,全省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0.35%。通过统计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依然还比较单一,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创新教育不够,也没有很好地发挥推荐顶岗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创业人数和就业质量,拓展就业途径、发挥实习实训基地在就业方面的重要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今后必须高度重视和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综上统计显示,好的方面表现在广东高职院校在农业专业设置方面正在日趋改进和完善,部分非农业类高职院校已开始增设涉农业专业。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比如怎样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提高他们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进一步拓展就业途径等,都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及探讨。

二、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存在问题

(一)竞争力不够强通过以上对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现状调查可见,广东高职院校存在农业类专业数量偏少,甚至两所农业类出身的学院涉农业专业合在一起也才15个,而且,农业类专业近几年来招的学生数量也偏少,势必出现广东高职院校对农业类专业科研投入不足,整体教研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够强等现象。更何况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本身起步比较晚,多为原来的农业干部培训机构调整或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成立,社会知名度并不高,加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不同,在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实在不行上高职。因此,必然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是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根源性问题。

(二)就业率比较低社会发展的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在今后几年内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10]。高职院校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高学历、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而开设的教育类型之一,其往往注重专业技术和技能素养的培养。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与人才需求出现错位,加之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偏见等,不少毕业生没有到真正发挥动手能力优势的工作岗位上,就势必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率普遍较低。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35.4万人,就业率94.93%。而高职类农学专业毕业生总数为865人,就业率93.76%,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1%,比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低1.84%,相对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来说,这种就业率是较低的。

(三)服务有待完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首先,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依然没有形成。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协调联系不够顺畅等突出问题。其次,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就业指导于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就业指导与服务仅局限于实习阶段,没有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要求差距还比较大。指导工作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不够,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不强[11],特别是高职农业类专业就业指导理论几乎空白。再次,一些就业服务机构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和作用,而只能被动地接受上级就业服务部门的指令,并没有形成就业服务与管理的良性互动[12]。另外,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就业服务信息仅停留在网上,没有完全形成网上人才市场体系。

(四)质量有待提高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的方面来看,首先,考虑薪资因素。薪资越高,说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其就业质量就越好。其次,考虑就业单位的性质及层次、规模及知名度等。一般而言,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现就业,就表明其工作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高[13]。从质的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岗位发展前景。岗位发展前景越好,就业质量就越高。二是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越高,说明毕业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被用人单位的认可度越高,也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对来说其就业质量就越高[14]。三是岗位适应度。适应度越高,表明综合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高。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2009—201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在国家机关、事业(国企)单位等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步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非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正逐年增多。总体上看,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还没有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量存在;毕业生自我创业意识依然较为淡薄;社会用人单位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的现象难以杜绝等等[15]。

三、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提高就业率对策

(一)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有效地引导农业专业学生转变指导就业的观点,认识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认识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引导他们摆脱专业不对口的思想认识和束缚,不能简单地强调其专业技能及知识,还要不断增强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需要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切实把用人单位的根本需求同自身的能力水平有机统一在一起,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应当理性及切合实际。同时,开展农业类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联合办学,有效整合和利用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及潜力,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教育“量身定做”、“订单培养”等目标与任务。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实力增强,在追求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发展,打造教育品牌[16]。作为培养实用型高职人才为主的高职农业类专业,就必须要立足广东实际,瞄准行业发展的变化,以就业服务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主,努力打造专业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就业率提高。

(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多元化、多角度与多层次的有效途径,科学规划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和就业服务等为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网络,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的指导及服务等工作,可以聘请专业就业服务机构、专家、成功人士、政府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等,为他们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同时,加强农业专业类高职院校与农、林、牧、渔等主管部门的横向交流合作,以弥补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整合各种就业资源,为毕业生搭建便捷、优质、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促进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农业专业范文7

一、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必然产物,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瓶颈的“金钥匙”。其必要性是: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以此提高农业效益。集约农业在生产环节,主要表现为土地的集中使用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土地的集中投入。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之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向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科技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上转变,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能有效破解大机械作业、作物结构调整、灌溉、植保、科技推广和农业节本增效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标准化粮田建设,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三是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使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畜牧业、发展加工业、壮大劳务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进了主辅换位和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四个屏障”:一是有成功的典型带动。兴农镇进展村依托农机合作社,2008年在6屯建立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入股,采取统种、统管、统收、统销、统分的“五统一”运作方式,共吸收44户1 709亩耕地。全年总收入22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 700元,为全村人均收入的2.76倍。今年,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五个自然屯,入社总户数达到214户,土地面积4 131.5亩。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面旗帜。二是有优惠的政策扶持牵动。出台了《拜泉县土地规模经营工作意见》,制定了13项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1.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承包机动地。2.农委在科技入户工程、标准化良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上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深入调研,帮助合作社整章建制,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风险。3.农机局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落实深松整地补贴。4.林业局对发展专业合作社缺少资金的村屯,优先提供林木采伐指标。5.水务局积极为农业专业合作社争取水利建设项目,打抗旱用井,做好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抗旱设备的配套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6.劳转办对入社的农户提供技能培训,开辟就业渠道,确保富余劳动力就地或向外埠转移,实现分工分业。7.扶贫办为合作社所办的加工企业争取产业化扶贫项目,对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提供扶贫互助资金。8.财政局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大型机具上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2009年,县财政拿出900万元,配合上级农机购置政策补贴289万元,共计1 189万元,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机械购置,有效解决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9.畜牧局和国土资源局积极做好畜牧用地的审批。畜牧局对土地流转户发展养殖业优先落实可繁母猪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申报项目,对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奶牛养殖场予以扶持。10.金融部门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给予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周期。11.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为申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搞好服务、全力扶持,同时给予税收减免政策。12.农委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对接,签订原料种植和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13.保险公司认真落实农业政策保险补助资金,积极为农业合作社提供种植业保险,降低自然风险。三是有高效的服务促动。为切实加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全程管理和服务,县在农委设立办公室,负责在信息提供、典型推广、科技应用、产业化发展、政策制定与执行、督导检查、综合协调、项目资金管理、考核评比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农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在市农委的指导下,在三道镇竞业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等服务平台,为合作社向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迈进进行有益的尝试。四是有完善的机制调动。我县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领导分工和职责,划定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把抓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效作为评选先进乡镇的必备条件,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好的乡镇采取以奖的方式进行鼓励,调动各乡镇的积极性。

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实效

我县在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下,农民自愿、自觉入社,入社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88个,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土地面积达到57万亩。

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上,开展了“四比四看”活动,即比农业标准化生产,看增产幅度;比生产费用价格,看节本增效;比人员安置,看劳转效果;比分工分业,看其他各业发展。其主要成效是:一是种植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各合作社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加工、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改变了过去大豆生产一统天下的格局。据统计,2009年组建的31个合作社种植大豆28 934亩,玉米4 320亩,马铃薯1 193亩,甜菜260亩,向日葵527亩,芸豆959亩,谷子210亩,高粱233.2亩,南瓜100亩。较为合理的种植结构不仅体现了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而且为今后科学轮作和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订单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兴农镇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六个合作社,与拜泉县丰农公司,签订了总面积12 806.6亩的大豆回收合同,统一由企业免费测土,以低于市场价每吨200元的优惠价不计利息赊供化肥,以进种价不计利息赊供种子和农药,以每公斤高于商品粮大豆0.2元的价格加价收购并现金结算。富强镇爱群村永鑫农业合作社种植高粱928亩,与齐齐哈尔长河酒业、广来酒业签订了回收合同,最低保护价每公斤1.20元,亩效益在450元以上。时中乡新安村金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白瓜100亩,与哈尔滨客商签订合同,以每斤0.28元回收,按亩产白瓜4 000斤计算,亩效益1 000元。丰产乡有利村种植小麦541亩,由百姓面粉厂进行回收,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1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为今后合作社发展探寻了新路。三是科技推广步伐明显加快。过去我们在推广新技术时,由于农民素质的差异、经济基础的差异往往导致农业科技应用不到位和技术应用跑粗的现象,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农业技术部门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技术应用的问题。今年我县各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本地的实际,选择优良品种,合丰47、合丰50、黑农48、垦农18、垦农47等大豆新品种,吉单414、宝玉12、龙单38、九玉1等新玉米品种,加拿大白麦新品种,龙食葵2号、板嗑等向日葵新品种,龙杂5号等高粱新品种,红谷品种等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9%以上;合作社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大豆、玉米、小麦、甜菜、马铃署、葵花生产都增加了科技含量。特别是长春镇民生合作社、拜泉镇一心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大豆45cm小垄密植,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增强了粮食丰产能力。各专业合作社积极使用测土配方肥,农业中心积极开展服务,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定向、定位配方配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大豆、玉米、小麦生产都坚持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四是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各专业合作社大都能够与农资公司龙头企业订购种子和化肥,体现了明显的团购优势,购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零售价格。今年各合作社共节省资金达到64万元。五是分工分业成效显著。合作社的组建,大型机械的应用,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各专业合作社依据生产需要,落实了生产人员,其余劳动力积极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据统计,31个专业合作社共有劳动力7 745人,其中劳动力转移达到了6 142人,转移率达79.3%以上,预计劳动力转移收入达4 300万元以上。目前没有转出的或就地就业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兴农镇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做好外转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一处粉坊、 新发展一个全年出栏150头能繁母猪的猪场,新办一处苗圃,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三道镇竞业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年前起步,积极向外转移劳动力,通过自行组织转移劳动力249人,积极与劳转办沟通,通过县劳转办转移43人,共转移劳动力292人,转移率达到100%。

三、今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对策

从我们拜泉实践来分析,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好四个原则。即坚持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改变集体性质、不能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群众利益”的原则;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确保组建一个,成功一个,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有一个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群众威信高的能人作为领办人。这是必要的前提。我县进展村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收益,刘占河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兢兢业业,勤俭节约,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把合作社办好、管好。

三是要有较强的农业机械力量为依托。农业合作社的实质是土地规模经营,如果没有大型机械做保障,农民就不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就达不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在组建合作社时,一定要选择机械力量较强的村屯,一般要建立在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从发展情况看,我县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县合作社发展到200个,占现有行政村的 70 %,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5万亩。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目前我县拥有大型农机具474台套,按每万亩耕地3台套计算,全县需10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765台套。远远满足不了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今后上级要在农机补贴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

农业专业范文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月中旬,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部分委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巴东、建始、利川三县市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后总的认为,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仅两三年时间,但已显示了其生命力,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引起各级的重视,并予以扶持、总结、推广。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及其运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公司 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以公司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联合体、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联合体、农产品营销联合体。目前恩施州各县市已建立茶叶、魔芋、药材、水果、蔬菜、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35个,有的合作社社员已达480户,成为公司与农户互利互赢的经济实体。具体组织和运作情况是:由公司牵头,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组织农户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章程》明确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员(代表)大会为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合作社章程、审查通过社员入社资格、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和下年度工作计划、批准本社财务工作报告和赢利分配方案等。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选举,由公司代表、社员代表及有关人士组成的社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指导社员生产,组织经营,提供相关服务。产前,由公司及社务管理委员会通过市场网络提供信息,结合当地的情况,指导社员确定种植品种,调剂种子,组织化肥等农资供应,同时与社员签订相关收购合同,确定收购产品最低保护价;产中,合作社通过向社员发放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培训和建立田间试验点、示范户,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产后,公司通过合作社按合同及协议价格对社员的产品进行收购,由公司将产品直接加工后进行销售。入社农户除得到出售产品的收益外,公司还将纯利润按一定的比例向农户返还。据在建始县东湖魔芋专业合作社了解,去年有的农户仅从公司返利就收益1500元。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好处

从在恩施州调查的情况看,各专业合作社规模虽然大小不等,规范化程度不一,经营情况也有差异,但总体上发展势头良好。概括起来,我们感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符合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三农”问题的有关精神。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专业合作社,搭起了企业联农户、产品联市场的桥梁,对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二是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三愁”:不知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现在有了专业合作社,种什么有人指点,怎么种有人指导,产品卖给谁有人负责。有利于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降低单个农户的市场风险,农民可专心种田。同时这也符合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三是有利于提升对农业、农户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专业合作社一头联公司、一头联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只有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才能实现公司与农户两利双赢。例如,由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既可有效防止假种子、假肥、假药伤农,又可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公司及合作社有直接为农户服务的系统和科技人员队伍,既可保障农民增收,又可保障公司赢利;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缓解了财政供养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的问题。四是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变更生产资料的隶属关系,既弥补了单个农户经营的不足,又便于组织,方便运行。五是各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都生产、经营同一类或一种产品,有利于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对于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及产品区域化布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六是与现阶段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相适应。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组织形式相比各有千秋。但在当前多数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原始积累少,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真正有实力、能办基地、称得上龙头的企业还不多。而发展专业合作社却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即可运行,与当前农村发展状况更具有适应性。七是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定订购合同,使企业有了稳定的农产品或加工原料的来源,有效地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和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八是有利于农民增收。例如巴东县枣子坪药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共380户,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社员户平收入3500元,合作社创利28万元。建始县花坪魔芋专业合作社为沈家荒村及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社员两年“二次返利”4万余元。九是农村有了民办、民管、民营的合作组织,基层政府和干部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需要探讨的几 个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专业合作社实力还不够,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一些农户怕担风险,对入社持观望态度。因此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二是部分专业合作社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不严密、管理松散问题,搞得不好易受少数人左右。三是企业的实力直接影响专业合作社的运作。目前多数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虽然合作社多采取农户入社缴纳几十元不等的经费作为合作社本金并参与分利,有的还设置了投资股,但总额少。不少合作社因缺乏收购资金、运转资金,社员兑现订购合同往往要等公司所销产品货币回笼后才能拿回全部现金。同时,社员从经营和加工利润中“二次分利”的数额也不多。四是合作社的《章程》和与社员签订的合同尚待进一步规范、细化。特别是涉及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关键条款有些尚不具体、不明确,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五是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联合体,社员须对财务状况、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利润分配等有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杈、监督权,但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尚有不小难度。六是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又不能完全按《公司法》要求,如何进行登记注册须进一步研究。

四、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文秘站版权所有

为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党委、政府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凡农村已建立专业合作社的县(市)拟应建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引导,及时研究解决专业合作社建立、建设、运行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专业合作社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第二,明确主管、协管部门及其相关责任,齐心协力搞好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做到“搭台不登台、参与不干预、服务不增费”,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恩施州的做法看,政府部门还是以农口主管、其他部门协助为好。第三,抓好试点,总结经验,规范运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按照“自愿、自立、互利”的原则,做到培育一个,见效一个,以公司与农户互利双赢的实绩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第四,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多方听取意见,制定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章程》、《合同》样本供合作社参考,以防止因《章程》、《合同》粗糙、笼统而带来的利益纠纷。第五,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对专业合作社所依托的公司应视同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对合作社集中收购、出售的农特产品应按农户自产、自销对待。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合作社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在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允许各地采取变通办法予以登记,以确立其合法地位并降低登记门槛。第六,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各级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骨干和“种子”作用。

农业专业范文9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企业、组织和其他人员自愿组织合作,并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和经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一种组织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一次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把分散经营的农户有序地引导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调节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产销有机结合,推进产业化经营。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有关政策咨询、解释和备案工作。各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报当地业务指导部门备案。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注册。对符合条件设立并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予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对符合条件设立并具备社团法人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纳税义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由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无发生纳税义务的社团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暂不用进行税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服务活动及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并以注册资本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各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及发证应尽量简化手续并加快办理。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制度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章程、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核心内容,要引导和帮助其在分配机制上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引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财产状况、合作业务的整体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行社务公开。

三、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

(一)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财政将从2004年起连续4年,每年安排适当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建设。各区、县级市也要在财政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1.对社员开展专业技术、管理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2.组织标准化生产;3.农产品粗加工、整理、储存和保鲜以及为此而利用

银行贷款的适当贴息;4.开展品牌培育和营销、推介活动;5.雇请专家、技术人员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6.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等。对于上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各级财政必须及时、足额安排到位,不得截留,并加强监督管理。

(二)依法减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向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根据国家规定暂免征收所得税;销售自产农产品及经其分级、整理、初级加工、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不改变产品形状的农产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范围,免征增值税;其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赋予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涉农法规的制订、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行业重大项目的评审等职能。

(四)纳入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凡经组织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农业龙头企业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照省农业龙头企业的有关制度管理,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涉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4号)规定执行。

(五)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摊派和组织集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权拒绝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收费。

四、加强组织引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一)办好试点,示范带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全面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粤府办[2003]6号文件精神,制订发展规划,抓好试点,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质量监测、检验体系相联接的方式,研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有效方法等,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入世后加快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做好指导,落实扶持政策。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好综合协调与服务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3]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企业、组织和其他人员自愿组织合作,并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和经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一种组织形式。我省现有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主要存在规模小和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我省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增强广东农业的竞争力,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能把从事相同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小生产、大群体”的经营格局,实现规模化产出,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科研单位及农技服务体系和农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既有利于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创立名牌产品,又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把分散经营的农户有序地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调节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产销结合,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实现产销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市场需求,突出当地主导产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政策引导,适当扶持,做好服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自愿合作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搞行政命令、“拉郎配”,不得动摇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必须做到农民自主选择、自愿加入、自由退出。农民可根据自身需要和意愿,参加一个或同时参加几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后,不改变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生产经营自和家庭财产所有权,不影响现行的农村和农业政策。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民办上,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农民的意愿,独立自主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销售合作;在民管上,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应按“一人一票”进行规范,由成员大会决定;在民受益上,要坚持正确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对内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无偿服务、保护价收购、利润二次返还等办法,给成员享受真正的经济实惠,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农民增收的原则。各地在引导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时,应始终紧紧围绕和抓住提高农民收入这一主线,突出解决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规定范围内想办法增加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者的经济收入,以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与设立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从事同行业或同类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自愿出资设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原则上在乡镇范围内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称为“某某合作社”,县以上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称为“某某生产者协会”。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应具备以下条件:

1.凡发起人在7人以上(含7人),组织成员交纳股金、会费。组织成员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有经组织成员共同讨论制定的章程;

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及与其开展业务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经营服务手段。

(二)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有关政策咨询、解释和备案工作。

(三)对符合条件设立并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予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对符合条件设立并具备社团法人条件、不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县级以上设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行业协会,经民政部门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并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件的,可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范畴,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扶持政策。各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应尽量简化手续并加快办理。

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省从2004年起连续4年,每年安排适当资金扶持农业部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建设。各市、县(区)要在财政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金融部门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信贷联保中介机构,设立担保基金,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自有资产作抵押或合作社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花卉苗木业、渔业、畜牧业和从事农产品流通临时性收购用地,以及进行农产品初加工用地,不涉及建成永久性建筑物的,均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参照临时用地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准许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根据成员的直接生产需要,从事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购销业务,实行零利润经营。

(六)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诚实守信,切实履行契约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树立自身的市场信誉。产品销售过程中,省内各农贸市场应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摊位。

(七)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可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申报主体,并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

(八)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正确处理好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村级集体组织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帮助解决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经济合作的性质,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有悖于其宗旨的其它活动。

五、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服务

为更好地发展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在全省选定了20个部、省级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作试点,拟通过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切实做好试点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工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办好试点,示范带动。通过试点工作,探索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适应性,制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法规;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质量监测、检验体系相联接的方式,研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有效方法。

(二)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应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建农产品仓储、包装、运输、质量检验、信息管理等生产经营服务设施建设,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力,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

(三)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章程、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核心内容,要引导和帮助其在分配机制上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引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财产状况、合作业务的整体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实行社务公开。

农业专业范文10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向农业产业化、经济信息化、农村城镇化转变升级的历史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5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5.23万户,出资总额7995.56亿元,实有成员总数1321.19万个。合作社建设促使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度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红旗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障碍因素阻碍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农户弱,合作社普遍缺少必要的经营费用,缺少适用的配套机具和水利设施等问题,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个人认为,对现有的合作社进行提档升级是关键,下面就红旗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更新理念,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企业化进程

合作社的两大基本功能是组织力和带动力。而长期以来,我们把合作社的作用仅限于提高农民走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当作一个中介组织,忽视了它作为一个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导致许多合作社规模偏小,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很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载体,加快推进合作社企业化进程就显得更加重要。企业化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像企业一样经营管理,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把它当作企业来办、项目来抓,以抓项目的精神抓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带动能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抓投入、要回报。有了效益,才能有实力,实现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有了实力,才能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真正达到农民利益和资本利益的互利双赢。

二、提档升级,加快培育一批重量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走规模化、高质化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将被市场无情淘汰。红旗镇的工作重点也由原来的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严格按照《合作社法》等有关规定,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做到边发展边规范;一是明确重点,加大培育。对有一定规模、产业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重点培育对象,明确联系领导和责任人,逐一跟踪抓落实;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利用土地流转的良好契机,扩大种养殖面积,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实现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初加工农产品转变,从生产型向生产销售型转变,增加附加值。二是加强联合,互利共赢。各合作社发展水平不等,各有优劣势,强化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是一条重要途径。同类合作社可以强弱联合,采取兼并、转让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增强搏击市场的能力。今年红旗镇将以新农村创业园蔬菜合作社为龙头,联合长胜村葡萄种植合作社,峻丰村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红旗镇蔬菜合作联社,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为重点,带动红旗镇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三年内联社大棚、温室至少要达到1000栋以上,增加冬季蔬菜窖储能力,实现蔬菜反季节上市,提高冬季蔬菜本地供应能力。三是拓展领域,丰富体系。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发展生产加工型的合作社,还要发展生产服务型合作社。近年来其他一些地方已发展了一些行使播种、机耕、收割的农机合作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今年新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利用国家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组建了新农村农机合作社,主要用于农机服务,经营面积覆盖到了全镇耕地面积。

三、培育人才,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提档升级工程,首要的是人员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社的旺盛生命力和持久发展力。一要搞好培训。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财务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开展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驾御市场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合作引进人才。采取内选外引能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监事会主席,要大胆引进“职业经理人”,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的缺陷,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展现“职业经理人”了解市场、善于经营的特长。三是鼓励社会能人和大中专生到合作社创业发展。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城市技术人员和事业单位技术干部到农村创业,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他们在职称评定、个人福利待遇上给予政策倾斜,使人才到农村站得住,留得下,有所作为,让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合作社的创业发展中。四是校社联合。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中院校、有关专家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合作社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四、加大扶持,努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瓶颈也就是缺乏资金问题。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融资贷款、赊购生产资料,鼓励金融部门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门槛,打破条条框框,确认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的抵押物,不断完善农信担保体系,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列入重点培育清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提高奖补额度,并且要常年支持,不能一次性补助了事。三是建立保障机制,整合生产要素,将农机、水利、科技优先对合作社进行重点配套组装,对现有农机合作社侧重搞好水利和科技的配套组装,加快解决合作社水利设施投入不足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灌溉条件,增强抗灾保产能力;促进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与合作手卜的有机结合,为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五是合作要更加紧密。目前各条线都有相关的政策,要让合作社及时知晓了解,在项目资金申报上,充分体现扶大扶强扶优原则,让帮扶资金“打捆”使用,切忌变成“慈善救济”,让具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享受政策,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拜泉县拜泉镇农业经济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专业范文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渔业厅(委、局、办)、计划单列市农业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200年10月31日,国家主席签署第57号主席令,公布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工作力度,使法律精神深入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做好法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农业部决定于**年1月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法律宣传月主题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各地要围绕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抓紧做好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指导,推进依法行政,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时间

于**年1月9日至2月8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1月9日举行启动仪式,我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启动。

三、活动内容

(一)组织法律宣传月启动仪式

我部组织的法律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北京市举行,届时,我部领导将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同时,将邀请全国人大农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领导,北京市领导出席并讲话;邀请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同志和北京市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代表出席;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农业影视中心、中国农业信息网等主要新闻单位参加,并进行宣传报道。

各地法律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由各地业务主管部门组织。

在启动仪式上,开展普法下乡活动。一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赠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资料;二是进行现场咨询,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精神进行现场咨询答疑。

(二)组织新闻媒体开展系列专题宣传报道

我部将协调组织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七频道、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村杂志社等中央有关新闻媒体,集中开辟“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问答”等专栏,以领导访谈、专家点评、社长采访、农民社员共话等形式,围绕“建设和谐新农村”、“组织起来闯市场”、“增收致富靠合作”、“培养造就新农民”、“构筑现代农业组织基础”、“合作生产安全放心食品”、“干部群众畅谈合作社法”等专题,从不同角度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合作社知识。

(三)宣传形式

宣传月活动期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三下乡”和慰问群众的有利时机,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解答等形式,组织开展送法下乡。要在县城、乡镇等街道,集市贸易等地段,在村内显著位置和群众活动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广泛张贴、刷写法律宣传标语,宣传法律精神要点。要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

四、有关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业务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沟通和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要邀请分管领导在省(区、市)党政机关报上发表关于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署名文章;在主要新闻媒体连续播发一组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事迹等方面的专题报道;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普法宣传工作。要向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馈法律宣传月活动的有关情况,积极向中央电视台选送有关新闻报道素材。法律宣传月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宣传活动情况总结,并报农业部经管司专业合作处。

法律宣传月标语与宣传要点

一、法律宣传月标语

1.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

2.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3.全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顺利实施

4.发展专业合作社建设和谐新农村

5.组织起来闯市场增收致富靠合作

6.发展新合作造就新农民

7.发展专业合作建设现代农业

8.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9.民主办社合作增收

10.民办民管民受益专业合作天地宽

11.众手浇灌幸福树花开专业合作社

12.发展专业合作社携手建设新农村

13.服务社员为宗旨共同利益是目标

14.农民是合作社主体盈余按交易量返还

15.法律是合作社的保障章程是合作社的生命

二、法律宣传要点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民主管理一人一票

社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依法登记办社法人资格明确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盈余返还

建立个人账户保障社员权益

依章民主办社依法诚信经营

坚持依法指导推动依法行政

入社依章履行手续退社提前三月告知

社员大会每年至少一次重大事项保证共同决议

农业专业范文12

农机专业化维护是近年来在农机行业里悄然兴起的一种农机维护修理方式,作为农机管理部门应对它的出现引起高度重视,农机管理部门应对本行业的动态及发展前景有着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判断能力,应及时掌握和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模式来服务和指导农机工作。农机专业化维护的兴起有着它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要关注它的发展、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它在今后能为垦区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保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一、农机专业化维护的兴起及当前的存在形式

目前农机专业化维护才刚刚兴起,在此之前也没人给这种形式一个确切的定义,甚至很多人还把它误解为是厂家的“三包服务”,农机专业化维护是在厂家的“三包服务”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农机维护方式,它与“三包服务”的区别在于“三包服务”是在农机具的“三包服务’’期内进行的由厂家提供的一种免费维修服务方式。而农机专业化维护则是在过了三包期之后由一些专业的维修队伍对单一的机型定期地进行有偿服务的一种农机维修方式。

目前存在的形式有:1、厂家委托当地的商组织一些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完成;2、厂家在当地找一家农机公司、农机店、或个人由他们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再有厂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后来完成。3、厂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回维护修理。4、厂家委托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农机部门再委托其它机构或他人经培训后来完成的。5、还有民间自发的。

二、农机专业化维护的优势

1、它与其它的农机修理方式相比其最大优势就是专业化。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他们有专职的技术工人加上厂家专业的技术培训,针对单一的机型或某一系列机型进行维护,很容易实现维护水平的提高。就技术水平来讲他们是在同行业中从熟练提升到了精湛的水准,进而上升到卓越。是那些从事“杂花修理”的店铺很难实现的。2、配件质量的优势,农机专业化维护大多数都是由厂家发起的,他们的配件也都从厂家组织货源,纯正的原厂配件。所以在配件质量上为维护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而市场上普遍着存在卖件的不修理,而修理的又不卖件的怪现象,这样维护质量出问题时配件店和修理店就相互推脱,谁都不愿为修理质量负责任,使得市场上农机修理质量参差不齐。这点也是其它修理形式在配件质量保障方面所无法比拟的。3、维护地点的优势,农机专业化维护的维护地点基本上都是在各管理区或作业站的农具场,这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即降低了费用又节省了时间。这比到修理铺去送修那要更受惠于有机户。

三、农场农机维护历史回顾和当前形式

计划经济时代农场的农机驾驶人员、维修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出来的,而且每年冬季还要培训提高,机务人员技术水平是很高的,当时的主力机型为东方红系列履带拖拉机等。那时农机维护是以日常技术保养为主来保持农机具的技术状态,维修时是以修复、更换零配件为主,更换总成件为辅。现在由于体制改了,种植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机的主力机型也发生了变化,动力机械以30-90马力的四轮驱动的轮式拖拉机为主,收割机则以小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为主,农机具型号数倍增加,农机具的保有量较原来有十数倍的增长,然而,驾驶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发生很大变化,因为几乎家家都有车,甚至一家有好几台机车,还要外雇驾驶员。相当一部分人对机械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修理维护了,这样成手驾驶员相对不足。同时、所有驾驶员都不是专职的,他们即要管理土地又要管理机车,在精力和时间上都比不上原来的机务工人,在农机维护上的人力投入明显减少。配件方面,由于近两年补贴农机具数量猛增,市场上还搞不清需要那些配件没人冒险压货。市场上配件缺乏。修理方面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技术含量高的新机型大量引入、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控制等高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原有的修理队伍技术更新跟不上趟,而且老修理工越来越少了,新的又没人培养;同时新开的修理部门槛较低,这样维修市场的维修质量无法保证。概括起来农机维护的矛盾主要是车多、人少、水平低、精力不足、培养不起,农机维护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机数量的发展。

四、正确引导农机专业化维护的发展

针对当前农机具数量种类多、驾驶维修人员水平较低、有机户维护农机精力不足等现象,农机专业化维护的兴起正是天赐良机。它即能化解当前农机维护的主要矛盾亦可为创建和谐社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机管理部门要审时度势规划好各种专业化维护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使其建立起来,为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让他发展下去。1、利用国家和农场的农机补贴惠农政策的良好契机,在确定机型时就将专业化维护作为一个必备条件,建立专业化维护机制,至少要在“三包”期后3—5年保证本辖区配件供应和专业化维护。以保证补贴机具在监管期的技术状态。2、利用农场农机具集中停放的优势给专业化维护创造出良好的场地条件,为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其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确立模式。3、调节双方关系引导农户参与,因为专业化维护它也是市场经济商业化运营的一种形式,它需要有一定的利润,而农户方面价位过高他又不愿接受,这种状况下需要中间有人来协调双方。作为农机管理部门应及早预见,及时处理。使双方尽早达成共识促成合作。另外增加专业化维护机具的数量是降低成本、促进专业化维护发展的极佳路径。这方面我们可以发挥农场农机管理的优势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农户充分认识这一新生事物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让广大有机户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达到双赢的效果。4、强化监督管理,由于机具种类多专业化维护队伍也会相应增多,且他们都有自己的维护内容和标准,这就要求基层农机管理干部一定要加强监管,必须全程监督、最后按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技术标准进行验收,来保证农场农机具维护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